📖 ZKIZ Archives


人社部部長:高校畢業生年均達770萬人 青年就業任務艱巨

8月2日,據人社部網站,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發表文章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平穩。今後一個時期,國際經濟環境複雜多變,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勞動力總量和結構也在發生顯著變化。我國就業領域將呈現出不同以往的新特征,面臨多種矛盾相互交織的新挑戰,形勢依然複雜,任務更加艱巨,確保就業局勢穩定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

以下為全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就業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並就做好各類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他強調,就業是永恒的課題,牽動著千家萬戶的生活,任何時候都要抓好;要精準發力,確保完成就業目標。這些重要論述,為做好新時期就業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要靠發展。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全力以赴確保就業局勢穩定,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

一、當前就業形勢總體平穩

近年來,我國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就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維護經濟社會穩定大局作出了突出貢獻。

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失業率保持在較低水平。“十二五”期間,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431萬人,超額完成4500萬人的目標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維持在4.1%左右的較低水平,低於5%的控制目標。5年間,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789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892萬人,均高於“十一五”時期水平;共幫扶31.31萬戶零就業家庭每戶至少一人就業,實現了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就業結構更加合理,就業形式更加多元。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在2011年首次超過第一產業,三次產業就業比重從2010年的36.7∶28.7∶34.6優化為2015年的28.3∶29.3∶42.4;城鎮就業人員比重從2010年的45.6%上升到2015年的56.1%,5年增加了10.5個百分點。就業渠道更加多元,形式日益靈活,尤其是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帶動了網絡就業創業,新業態、新模式就業不斷擴大。

就業質量進一步提升,勞動者權益得到有效維護。職工工資水平逐步提高,2010-2015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年均分別增長10.8%和13.8%。2015年外出農民工人均月收入3072元,比2010年提高1382元,年均增長12.7%。職業培訓體系日益完善,5年中累計有9700萬人次接受政府補貼職業培訓,比“十一五”時期增加2300萬人次。勞動者權益保障機制更加完善,企業勞動用工行為進一步規範,社會保險覆蓋更多人群,勞動者就業穩定性得到增強,就業質量逐步提高。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就業開局相對平穩。1-5月份,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77萬人,完成全年任務的57.7%,一季度末登記失業率為4.04%,處於較低水平。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和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基本穩定。市場供求保持動態平衡,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求人倍率持續在1以上。

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平穩,主要得益於四個方面。

首先,得益於中央的科學決策和正確領導。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堅持把實現就業更加充分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這是做好就業工作的根本保證。其次,得益於經濟發展拉動就業能力的不斷增強。隨著經濟總量的不斷擴大和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特別是新產業、新業態、新就業方式的出現,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可以帶動更多人就業。第三,得益於改革紅利的持續釋放。持續加大簡政放權和行政審批改革力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拓展了就業新空間。日均新註冊企業超過1萬戶,正在成為帶動就業增長的新動力。第四,得益於積極就業政策效應的發揮和就業工作的大力推進。各地區、各部門千方百計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強化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多渠道鼓勵自主創業,幫助企業吸納就業、穩定現有崗位。

二、新時期就業面臨新挑戰

今後一個時期,國際經濟環境複雜多變,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勞動力總量和結構也在發生顯著變化。我國就業領域將呈現出不同以往的新特征,面臨多種矛盾相互交織的新挑戰,形勢依然複雜,任務更加艱巨。

勞動力供給與需求的總量矛盾依然存在。從供給看,“十三五”期末,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仍將保持在9億人左右。“十三五”時期年均需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在1500萬人以上,加上近千萬的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需在城鎮就業的勞動力年均約2500萬人,與“十二五”時期基本持平。同時隨著城鎮化加速推進,“十三五”時期每年還會有近300萬的農業富余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從需求看,受國際國內各種因素影響,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加之技術進步和“機器換人”,生產方式變革和勞動生產率提高,這些都會直接或間接導致勞動力需求相對減少。供給不減,需求下降,我國勞動力總量壓力依然很大。

結構性矛盾更加凸顯。一段時期內,人崗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仍將成為就業領域的主要矛盾,“招工難”與“就業難”並存。一方面,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進步,高層次人才和技能人才短缺問題會更加突出。而企業效益下滑也使工資增長、福利提升受到影響,在勞動者預期不變的情況下,一線普通工人和服務員特別是苦、臟、累、險崗位的吸引力進一步下降,招工難問題仍將持續。另一方面,一些低技能勞動者和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特別是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大,勢必造成一大批職工轉崗就業,其中不少人年齡偏大,技能和經驗趨同,轉業轉崗能力差,就業難問題將更加突出,結構性和摩擦性失業或將增多。

青年就業任務艱巨。青年就業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難題,我國也不例外。“十三五”時期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將持續增加,年均達到770萬人左右。目前市場上適合的崗位還不充足,企業招聘意願有所下降,加之高校畢業生教育結構、就業觀念與市場需求脫節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就業壓力仍然很大。同時,新生代農民工比重大幅增加,他們的文化水平和技能素質總體不高,但對就業崗位有更高的要求,對融入城市有更強的訴求,一旦經濟下滑出現大規模失業,他們很難回到農村。

結構調整中的職工安置任務繁重。“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攻堅期。目前,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工作已全面推進,如果再考慮到其他過剩產能行業的經營困難企業及“僵屍企業”出清,職工安置任務更加繁重。特別是在資源型城市、老工業基地等去產能重點地區,受產業結構單一、再就業門路狹窄等因素制約,失業人員再就業面臨更大困難。同時,一些長期生產經營困難企業,降薪甚至欠薪、欠保等問題多發,由此引發的勞動關系矛盾可能也會增多。

同時應該看到,做好新時期就業工作也面臨不少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我國經濟發展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為就業總體穩定提供了堅實基礎;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量和增速雙降,勞動力市場供求緊張局面相對緩解,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結構性失業提供了一定緩沖;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更加完善,服務體系基本確立,組織協調機制不斷健全,這些都為做好就業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穩定和擴大就業

就業是永恒的課題,更是世界性難題。我們要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全力維護就業局勢的穩定,為經濟轉型升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把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先目標,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在穩增長、調結構中努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強化重大規劃對促進就業的引導作用,完善促進就業的宏觀政策。發揮中央投資計劃穩增長、保就業的杠桿效應,加大對重大項目和重點民生工程支持力度,增加就業崗位。切實加強對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發揮創業擔保貸款作用,支持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帶動就業。完善創新創業扶持政策,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揮創新創業促就業的倍增效應,以創新創業拓展就業新空間。把促進創新創業與發展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更好結合起來,發展就業新形態,形成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的聯動效應。

實現產業轉型與就業提升協同發展。首先,堅持創新驅動。結合實施“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在發展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中拓寬就業空間。其次,紮實做好化解過剩產能中職工安置工作。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引導地方和企業分類施策,穩妥有序地多渠道分流安置職工。鼓勵企業內部挖潛,采取靈活工時、培訓轉崗等方式消化安置,支持有技術、有能力的職工走出企業就業創業。對確實難以通過市場就業的困難人員,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給予安置。對暫時失業人員要發揮社會保障穩定器的作用,保障基本生活。加強對崗位流失嚴重地區和企業的重點監控,強化對困難地區的工作指導和資金支持,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風險的底線。再次,推動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完善對外勞務合作風險保障機制和服務保障體系,拓寬境外就業門路。

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高校畢業生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深入實施大學生就業促進和創業引領計劃。結合各類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開發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引導高校畢業生轉變觀念,更多地到中小城市、城鄉基層就業創業。統籌做好農村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和殘疾人等群體就業工作。建立健全新常態下農民工穩定崗位、轉崗培訓的政策措施,推動已在城鎮就業的農民工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務,以市民化促進農村勞動力穩定就業。實施勞務協作對接、“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等行動,促進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脫貧。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托底幫扶,健全就業援助長效機制,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加強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職業培訓是化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根本舉措。重點實施對貧困家庭子女、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等群體的免費職業培訓行動,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推進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幫助廣大勞動者更好適應市場變化和就業創業條件變化。切實運用好政府培訓補貼政策,更好適應產業升級和企業崗位需要。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打造“互聯網+就業服務”平臺,推進就業服務均等化、服務供給多元化、服務全程信息化,千方百計做好就業服務,滿足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多層次的服務需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318

報告:TPP每推遲一年批複 美國至少損失770億

無論誰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的命運看起來都風雨飄搖。唯一的差別在於,如果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當選,他將徹底否決批準TPP;如果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勝選,那麽TPP還有一線生機。
這是美國智庫彼得森研究所(PIIE)在最新的研究報告《美國總統競選選戰中的貿易議程評估》中得出的結果。具體而言,如果希拉里當選,其貿易政策對美國將可能“有害”,但特朗普的貿易政策顯然更具“可怕的破壞力”。如果像特朗普提議的那樣向中國和墨西哥產品征收嚴厲的關稅,則將引發貿易戰,導致美國經濟在2019年陷入衰退,並造成近500萬美國人失業。
該報告還專門討論了美國失去TPP的危害。報告指出,兩位候選人目前都表示不支持TPP,“這不僅將削弱我們與亞洲同盟國的關系,壯大我們的對手,還會侵蝕美國的國家安全。”報告認為,如果TPP最終未能獲批,美國將把在亞太地區設立貿易規則的領導權拱手讓給中國。
頗為有趣的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9日下午在紐約與希拉里舉行會談期間仍表示,希望美國國會早日批準TPP。對此,希拉里沒有正面回應。

特朗普上臺或導致貿易戰
自由貿易成為此次美國大選的最熱議題,頗讓人意外。與希拉里相比,特朗普同美國傳統上支持自由貿易的立場徹底決裂。特朗普已明確表態,一旦上臺,已存在了22年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將重新談判、美國要退出世貿組織(WTO)、反對TPP生效以及要向中國和墨西哥產品征收高額關稅。
PIIE的報告指出,如果在特朗普當選後想要實行上述所有政策,他可以辦得到。這緣於總統在外交事務以及諸多立法中得到的超越國會的授權。
不過,報告認為,只要特朗普實施上述貿易主張,將立刻招致大規模的貿易報複,各國不會耐心地等待WTO的裁決,反而會對美國企業和產品施以報複性關稅,貿易戰在所難免。當然,美國國會也無法迅速通過立法對特朗普造成的損失加以彌補,期待美國的立法系統能夠幹預貿易戰的想法更是不切實際。
基於此,PIIE展望了特朗普上臺後這些激進的貿易措施落實的可能性。比如,在向中國和墨西哥產品征收45%和35%關稅的假設前提下提出三種模型:全面貿易戰、不對稱貿易戰以及中止貿易戰。
在全面貿易戰的情景下,中國和墨西哥將對美國產品和服務征收報複性關稅,美國進出口萎縮,進口價格上升,股市下跌,對美投資將受到最大影響。美國經濟還將在2019年陷入衰退,屆時將有超過480萬人失業。不過,從絕對數字上看,最大規模的失業人群將存在於非貿易領域,即零售業、銷售業、餐飲業等。
從全美各州來看的話,華盛頓首當其沖,其次是加利福尼亞州、馬薩諸塞州和密歇根州。而康涅狄格州、伊利諾斯州、印第安納州、肯塔基州等也均將受到沖擊。其中,加州的洛杉磯恐怕會受到最大沖擊,有近18萬個工作崗位有可能流失。
在不對稱貿易戰情景下,中國與墨西哥可能對特定領域進行貿易報複,比如中止進口美國飛機、降低國企購買的美國商業服務、中止進口美國大豆等。報告指出,如果中國中止購買美國飛機,這將影響美國近18萬個工作崗位。
PIIE預計,即便是在影響最微弱的中止貿易戰情境下,仍將有130萬美國人丟掉工作。

希拉里是TPP的救命稻草嗎
PIIE認為,如果希拉里上臺,TPP也許還有一線微弱的生存機會。
需要指出的是,在各種研究中,TPP的確會對更有技能且薪酬更高的美國工人有利,而對低技能以及低薪酬的美國工人構成擠壓效應,這的確有可能進一步加重美國的薪資不平等現象,且目前美國政府並沒有正式討論對此的補償政策。這也是民主黨左翼對TPP持反對態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希拉里擔任國務卿期間,曾大力宣揚TPP,並稱TPP代表了“黃金標準”。PIIE指出, 目前有一些觀察家認為,如果總統奧巴馬無法在國會“跛腳鴨”期間設法通過TPP,那麽各方寄希望於希拉里在當選後改變立場,重新支持TPP。但即便如此,這也會對美國造成影響:PIIE研究員皮崔(Petri)等人在此前另一份報告中的研究指出,TPP每推遲一年批準,美國就將損失770億~1230億美元的收入。
改變立場的行為並非沒有先例。上世紀90年代,時任總統克林頓就在上臺後轉而支持他在選戰期間攻擊的NAFTA。PIIE希望希拉里也可以如此。
不過,希拉里在公開采訪中指出,她對於TPP的不滿包括在“貨幣操縱”、“原產地規則”等方面的規則仍不夠嚴厲。
PIIE指出,一旦當選,希拉里可能尋求更嚴格的規則制定,從而尋求國會對TPP的支持。不過報告也指出,無法確定未來希拉里是否真的能這樣做,畢竟她曾拋出過對TPP的“三個反對”。

丟了TPP得不償失
PIIE指出,如果TPP最終國會闖關不成功,後果就不僅僅是失業和經濟衰退那麽簡單了。“所有的亞洲國家都在仔細權衡中國和美國在貿易領域的相對力量和影響力。對於美國而言,如果不能通過自己推動這個主要的自由貿易協定,將被視為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和力量不斷下降的重大表現。”
目前,在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的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和安倍都借此機會敦促美國國會通過TPP。不過剛剛結束訪問中國的秘魯總統庫琴斯基並不完全這麽看。他表示,“就長期而言,TPP排除了中國的主導角色,這是令人擔憂的。”而研究一下亞太自貿區(FTAAP)在庫琴斯基看來是有必要的。
目前,奧巴馬在挽救TPP方面的最新動向是在白宮會見了俄亥俄州州長卡西奇,並罕見地邀請後者在白宮參加記者發布會。奧巴馬希望此舉能促成兩黨的合作,幫助他在離任白宮前,促使共和黨批準TPP,不過目前國會方面沒有任何妥協跡象。
PIIE還在報告中強調,“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中,美國放棄在規則制定方面傳統角色的長期成本,可能會大大超過僅僅對於TPP的成本和收益的狹窄計算。”
不過正如英國《金融時報》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吉迪恩·拉赫曼近日所指出的,“不幸的是,長期的戰略思維在當下美國政治的漩渦中,幾乎是不可能的。其結果是,奧巴馬在離任時面臨這樣一種悲傷的前景:帶有他簽名的‘重返亞洲’外交政策倡議沈到了太平洋的波濤駭浪之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721

1985年10月3日: 新鴻基銀行1985年盈利1,770萬


當年阿拉伯銀行以7.32億入主新鴻基銀行,易名港基銀行。經過18年發展,在2003年,港基以估值約42億出售予台灣富邦銀行,易名富邦銀行香港,但其實在2002年9月,台灣富邦亦同時在香港開設台北富邦香港分行,似乎是看好中國的發展,打算兩條腿走路,借香港地區打入中國內地。

2008年富邦銀行香港成功入股廈門銀行19.9%,10月,金融海嘯最低潮時,富邦以非常賤價約0.8元價格,1供1優先股,集資約8億。2011年,以5元私有化,後來增至5.2元即整體估值約110億元。次年,更成功購入寶成集團(即裕元(551)母公司)、浦東發展銀行、永亨銀行(302,2014年給華僑銀行收購,易名華僑永亨銀行)收購在中國的持牌銀行華一銀行,2014年改為富邦華一銀行,成功掌握進入中國銀行業的入場券。

或許當時收購港基時,富邦銀行管理層真誠地以為台北富邦香港分行和富邦銀行香港可以成功融合並擴大,借一家植根於香港的銀行來發展國內業務,最後把台灣和香港業務可以融入在同一平台,又或許他們打入香港及中國市場,實是特地製造競爭,但可能因為種種內部因素,導致雙方有更大的競爭,導致富邦香港增速反而較弱,台北富邦增長較快,因體量大,上市公司也難以注入,當時也可能是融合兩者,所以才有了私有化的意念。

但後來可能發現兩者因管理模式不同故進一步融合也是困難,台灣富邦管理層漸感兩個平台難以管理,加上在成功收購富邦華一銀行後似乎已達成打入中國目標,可能已經部署放棄了兩者整合的方向。

在2017年,廈門銀行股權已轉為台灣富邦直接持有當時已有出售富邦香港的聲音但當時公司方仍指是傳言,至今消息一出,估值是30億美元,即是指這幾年就算剔除了廈門銀行股權,仍增值近1倍,富邦經營了15年間,也總算為這家銀行增加了約200億的價值,也算是不錯的成績。

但這15年亦證明了一項東西,收購是一項非常困難的事,文化整合是難上加難,看看哪個方向適合才大手加注,但最終業務發展及文化方向都是要向管理層接近的文化方向走,不對的文化始終都要清除,但是錯是對都是看管理層的能力,不會隨時間而轉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256

上月MPF報喜每人料賺$6,770

1 : GS(14)@2017-08-04 06:36:08

【本報訊】港股連升七個月,本港打工仔所供的強積金(MPF)亦有進賬,據理柏數據,7月強積金基金平均上升2.68%。積金局最新數據顯示,至3月底本港強積金總淨資產值為7,012億元,僱員及自僱人士數目共277.4萬人。假設該數據至6月底沒有大變動,即7月份平均每名打工仔賺約6,770元。理柏數據顯示,本港強積金基金今年以來平均累升13.84%。據積金局數據,去底本港強積金總淨資產值為6,463億元,僱員及自僱人士數目共276.6萬人。以此推算,今年至今平均每人累計賺3.2萬元。


中港股票基金升幅最大

7月份所有主要基金類別均上升,中國及香港股票基金升幅最大,分別達6.82%及6.21%,港股基金年初至今更累升26.41%,是各類別之冠。美股雖屢創新高,美股基金7月及年初以來的升幅,分別為2.31%及11.49%,均跑輸其他主要類別。以單隻基金計算,7月表現最好的是匯豐及恒生旗下的中國股票基金,單月升幅達8.82%,今年累升27.3%。港股基金則以海通最佳,單月升7.56%,今年累升32.1%,亦為今年升幅最大基金。7月表現最差為宏利康健護理基金,跌0.2%,是唯一錄得跌幅基金。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804/201112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6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