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东亚银行配股集资51亿港元


2009年12月30日晚,东亚银行(00023.HK)公告称,已与两个大股东——西班牙最大金融机构Ia Caixa所持有的Criteria和日本三井住友银行——签订共约1.67亿股的认购协议,涉资约51亿港元。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4/160300.html


Criteria 和三井住友银行将分别认购东亚银行新发行股份约12083.7万股和4626.72万股,认购价格为每股30.6港元,较12月30日收盘价31.25港 元折让2.08%。东亚银行最近10个交易日的平均报价为每股30.59港元,12月31日收报每股30.85港元。

公告称,募集资金计划用于扩充一般营运资金,及未来扩充业务。东亚银行发言人强调,集资所得将不用于收购,而是用于发展业务,未来中港两地业务发展有极大资金需求。

此 次配股股份占配股后全部已发行股本的8.29%。认购事项落实之后,Criteria和三井住友银行持东亚银行股权分别将由原来的9.81%和1.91% 增加至14.99%和4.05%。而东亚银行主席兼行政总裁李国宝家族董事(即李国宝、李国章、李国星、李福全及李国仕)合共持股量,将由8.15%被摊 薄至7.48%。

公告中,东亚银行并没有披露另一大股东马来西亚富商郭令灿旗下国浩集团(00053.HK)持股量的变化。

港 交所数据显示,2009年10月30日,国浩持有东亚银行8.01%股权。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国浩所持东亚银行股份变动,导致股权跨越某个超过 5%的百分率整数时,都需披露。这意味着国浩所持东亚银行股权应介乎8%至9%之间。若以8.01%计算,配股后国浩所持股权将被摊薄至7.35%,尚不 及配股后第一大股东Criteria所占股权的一半。

此前,市场盛传国浩集团将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东亚银行,国浩所持东亚银行股权由2009年年初的5.02%增加到8.01%,步步逼进Criteria。对于有市场人士估计,东亚银行此次配股旨在摊薄有意进行敌意收购的国浩集团股权,东亚银行发言人不作评论。

东亚银行表示,此次新股发行完成,该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将分别上升至16.%和11.7%。截至2009年6月30日,二者分别为13%和8.4%。

连同2009年11月5日发行50年期步升后偿票据及永久非累积步升优先股所筹得的约5亿美元,东亚银行2009年累积集资约90亿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21

51年最賺的一年 百億入袋


2010-10-25  TCW




「這是華航啟航五十一年來,最好的一年!」十月十五日,華航董事長魏幸雄在桃園機場的華航新總部,接受本刊專訪時,興奮的說,今年華航獲利將破紀錄,淨利將超越百億元。距離上一次獲利高峰,已二十一年。

這幾年,全球航空業身處凜冽寒冬,自金融海嘯以來,已有超過二十多家航空公司聲請破產;今年初,亞洲地區還有重量級的日本航空宣布破產保護。在低迷的景氣之下,為何華航表現如此亮眼,這對華航及台灣而言,又有怎麼樣的意義?

回首二十一年前,華航賺大錢的原因是,台灣在民國七十六年開放赴大陸探親,老兵、台商一個個透過香港或第三地轉往大陸,華航的兩岸三地航線爆熱,在民國七十八年淨利攀上五十七億元,創有史以來的紀錄。

航班大增,直航、港澳線兩頭賺 現在,這家五十一年的老公司,舊紀錄被打破了,因為兩岸發生比開放探親還重要的事。

「兩岸探親是單向的,台灣往大陸,對於台灣經濟實質幫助不大,」魏幸雄說,但現在,直航後,又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帶來的不只是陸客,還有兩岸經貿往來,是雙向的,未來兩岸航線以及台灣觀光業,會越來越好。

兩岸之間,從一條窄小的單行道,拓寬成雙線、雙向通行的大馬路,路通了,人潮也滾滾而來。

過去十幾年,兩岸經香港等地往來的人數,每年約三到四百萬人,今年,飛越海峽的人數可望超過六百萬人。前年七月直航初始,兩岸僅有週末包機三十六班,如今已暴增九倍,每週達三百七十班。

華航分配到每週七十五班,僅次於長榮的七十七班,載客率高達八五%。一般載客率有六到七成就算高,八成五就像是打出三壘安打,接近全壘打的表現了;而且航程短,票價卻賣得高,難怪魏幸雄說,兩岸是黃金航線。

投資擴大,買回飛機還要再租五架 更令魏幸雄訝異的是,原本預估直航之後,港澳航線的客流量會減少,實際上,因兩岸直航班機不足,仍有六○%的人要由香港、澳門往返,華航的港澳航線不但維持,甚至要加開班機。

充沛的活水,灌注出華航的新生命,反映到實際數字,今年才到十月,華航獲利已經確定破百億元,每股可以賺三元以上,手上滿滿都是現金。

於是,華航大手筆擴大投資。之前,華航為了省成本,把兩架波音七四七客機賣掉後再租回;這個月,華航一口氣拿出二十九億五千萬元,買回這兩架飛機。

此外,金融海嘯時,華航帳上出現虧損,因此把三架閒置飛機,飛到美國沙漠中擺放,如今這三架飛機全都歸巢。魏幸雄說,今年起華航還要陸續租用五架飛機,最快下個月又有新飛機加入機隊。

華 航今年幾乎所有職缺都徵人,魏幸雄打趣說,用人增加,依政府規定的原住民雇工比例,也必須多雇用原住民,但卻等不到原住民來應徵,可能要被罰錢,華航上上 下下呈現前所未有的喜悅。華航一飛沖天,固然是拜兩岸關係急速解凍之賜;但在前幾年低潮時,持續的準備,也是支撐它在這麼短時間內躍升的力量。

金融海嘯時,華航大減班,但魏幸雄堅持不裁飛行員。「要訓練一個飛行員(花的時間)太久了,」魏幸雄說,一般飛行員要受訓三到四年才能上線飛行,要獨當一面成為正駕駛則要十年以上;所以華航不但留住他們,並且讓他們盡可能維持飛行時數與訓練。

那時,華航雖虧損,還是必須照付機師薪水,負擔訓練費用,魏幸雄承受極大的壓力。但他不信春天喚不回,苦撐三年,現在面對兩岸翻湧的人浪,這些被留下的飛行員,剛好上陣,讓華航得以快速增加班次,攬住錢潮。

業 務擴大,代理大陸航空票務 此外,台灣等待直航多年,在這段日子,華航與大陸的航空公司交流,也為兩岸業務的開拓埋下伏筆。例如華航曾經代訓中國南方航空的座艙長,跟東方航空則是從 地勤、哩程酬賓、開立聯程機票、貨運互換艙位到空服員機上交流觀摩等,全面進行合作。因此,當兩岸直飛航線熱絡起來,大陸主要航空公司的台灣票務、地勤等 都交給華航代理;這樣一來,華航不僅能賺兩岸旅客的錢,還能賺中國籍航空公司的錢。

更有附加價值的是,今年華航還因為與中國籍航空公司關係密切,順利加入航空界三大聯盟之一的天合聯盟。這個聯盟的成員,在全球航線上可共用班號、貴賓室、累計哩程,甚至在維修及地勤也相互支援合作,讓華航不用投入太多資源,即可提供更多服務,等於降低營運成本。

魏幸雄說,能夠加入這個聯盟,其實就是南方航空跟東方航空這兩個夥伴支持,讓華航得到全部會員同意。對華航來說,兩岸三通、簽署ECFA,不僅拿下黃金航線,還得到延伸到國際的合作機會,可說全面性收割。

今年已近尾聲,未來台灣會如何?魏幸雄直指,「會越來越好,華航需要更多飛機,台灣則需要開發更多觀光景點,做更多配套措施。」

魏幸雄預估今年大陸觀光客約在一百二十萬人左右,明年則可望增加到兩百萬人,增加幅度約在八十萬人左右,而且未來每一年都會增加。

但跟香港一年超過一千六百萬人的陸客相比,魏幸雄不認為會跟香港一樣,短期間內迎來這麼多,「香港條件不同,第一是香港已經回歸,其二是香港跟大陸是連結的,」魏幸雄說。

再 來則是台灣本身的問題,大陸來台簽證仍不便利,自由行也尚未開放,更大的問題是,台灣觀光景點與配套措施不足。魏幸雄說:「你看故宮滿滿都是人,路上塞滿 車,台灣景點太少了,還需要開發更多,所以台灣觀光業還需投入更多資源。」因此,下一個創造黃金商機的,不止是華航,而是延伸到台灣的觀光業。

至於華航,魏幸雄認為今年兩岸航線旅客與觀光客的成長非常大,會墊高明年基期,所以未來華航載運量雖會增加,卻不太可能出現今年爆發性的成長。

「就像跑百米賽跑,從十五秒進步到十三秒,這個幅度已相當驚人,但要再有大進步,反而變得很難。」魏幸雄說。所以明年華航會變成細水長流,成長雖不驚人,卻是坐擁金山,賺穩定且長遠的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47

10億美金教訓之51.COM:創業團隊分崩離析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677.html

51的創始人龐升東很多時候被自然和不自然被拿來與史玉柱相提並論,這不僅僅是因為史玉柱本身也是龐升東的投資人,更重要的是,龐升東和史玉柱都通曉人性,都如出一轍的利用人性所特有的偷窺和貪婪等諸多慾望來壯大自己,前者抓住泡與被泡,成就網上交友第一社區,後者讓人民幣玩家大行其道,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都屬於不和諧但不違規掙著爭議錢的人。

  但有一點必須承認的是,比起史玉柱的團隊對史玉柱的不離不棄,龐升東的團隊雖然也不乏忠心耿耿者,但流失率過高,振盪頻率過快也是不爭的事實。

  我們發現,創業團隊的分崩離析作鳥獸散與10億美金教訓的形成雖然不是完全的充分必要條件,但兩者之間關聯甚大。這其中的邏輯是,一旦創業團隊之間相互形成不了認可,其本身業務就有可能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往往和創業團隊內訌尾隨而來的資本的壓力和對手的緊逼。

  回到51這個10億美金教訓的案例,龐升東和另外一個創始人張劍福的不和一直伴隨著51的發展,這讓51的管理團隊一直處於一個不穩定的境地,對應的組織結構也多次調整,而史玉柱的進入和龐升東本人的旁顧,更讓51失去了超越騰訊的可能,當然,騰訊甚至連這種可能都扼殺了,在51內訌的同時,騰訊對Qzone發力,讓龐升東不得不接受51隕落價值10億美金的教訓。

  龐升東和張劍福終成路人

  2010年3月份,51.com對外發表聲明稱,張劍福先生「因健康原因住院治療,手術後需要休養較長時間,所以無法繼續擔任公司首席戰略官和51.com事業部總經理」,他的職務由51.com首席執行官龐升東兼任。

  不過現在看來,健康似乎更像一個體面的藉口。張劍福確實在之前做了個呼吸道方面的手術,但絕不是「外界所稱的那樣的嚴重」。而他自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說,身體恢復後,他也不會再回51.com了。

  龐升東和張劍福,這兩個當年都曾經以51創始人身份自居,並曾經在媒體上風光一時,堪稱絕配的互聯網強人,他們的緣分就這樣走到了盡頭。

  一個公司由多人聯合創辦,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不過,對於龐升東,對於張劍福,問題並不這麼簡單,他們雖然都承認對方對自己的幫助和貢獻,但卻評價不一,甚至大相逕庭。按照心理學的解釋,龐升東眼中的張劍福,與張劍福對自我的認知並不重合;反之亦然。這個看上去不起眼的相互認知錯位最終讓51沒能成為一家10億美金的公司。

  按照龐升東的表述,51這家公司創辦於2005年5月,而在張劍福看來,他和這家公司卻有7年的緣分,張劍福很顯然不是把簡單的數學題算錯,張劍福的起點是他2003年創辦的10770。

  張劍福,1982年生於福建南平,初中學歷。16歲就跟著親戚做生意,曾賣過醫療器械,混跡於迪廳和酒吧等場所,後來又開辦個人網站,貌似具備互聯網「草根」的外部特質。真正重要的是:「邊緣」的經歷使張劍福更易洞悉佔中國網民大多數的中低端用戶的隱秘需求。

  003年,張劍福創辦了10770.com。10770的產品算不上創新,張劍福給他的定位是「個人數據庫」——為用戶提供日記、相冊、音樂盒、通訊錄、記事本、收藏夾等一站式儲存功能。但張很願意根據用戶的反饋修改。比如,一度他不斷接到很多男性用戶電話,問能不能加上留言板的功能,以方便和網站上的漂亮女孩交友?張劍福立即順勢引導,利用數據存儲的便利吸引女孩進入,通過這些女孩的資料再吸引男用戶。就這樣,靠著縫縫補補的小聰明,2005年時,10770的用戶已達到20萬,張劍福每個月能通過VIP收費獲得十萬元。

  也就是在2005年,四處尋找互聯網機會的龐升東找到了張劍福,花100萬把張劍福的10770買下後,並邀請張劍福合夥加入他即將創辦的新公司51。張劍福在51里也有一些股份,從這個意義上說,張劍福也是51的老闆。

  但說到底,龐升東是51的大老闆,51最開始發展啟動所需的1000萬(一說是1500萬,應含後續投資)都是龐東昇自己投的。正如張劍福在接受我們採訪時所言:雖然龐總和他、王興華等是聯合創始人,但真正創始人是龐總,因為他的個人巨額投資(當時情況下,個人現金注入1500萬不是小錢)和他的組隊能力,51才得以迅速壯大。

  龐升東最早進入大眾視野,始於2005年6月。他寫了一篇博客文章《一個老站長說:我是如何通過網絡賺來幾百萬?》,被幾千家網站轉載,流傳極廣,但其時龐「不做站長已經多年了」。在互聯網上賺到百萬收入後,精明的龐升東進入炒房一族的行列,據報導,他最多的時候有15套房產之多,一躍成為千萬富翁。

  51最早的啟動資金也來自龐升東的個人資產,龐升東曾經自述道:那時候賣房子賣到手軟,我太太是我初中就認識的,多年來一直相信我的眼光,為了支持我的事業,她沒有任何意見。因為按揭辦理慢,我們只賣給現金買房的人,所以有時候只能便宜賣。

  不過龐的太太還是找了點理由留了兩套房子,但13套房子賣掉,也給了51啟動所需的千萬資金。

  龐升東還是想做互聯網,但此時的他已經不滿足做一個個人站長那樣小打小鬧,於是,他決定開始聚人。那篇關於龐升東的個人自述文章是一個招聘廣告,龐深知自己在運營公司方面毫無經驗,連最基本的定計劃、考核、項目管理都不知道怎麼做,必須要找有經驗的合作夥伴。他在文中加上手機、即時通訊、郵件各種聯繫方式,把郵件地址融合在文章裡面,讓人轉載時不能隨便刪掉。這個看上去有點土卻非常有效的方法為龐帶來了1000多個反饋,並由此收穫了他的另一個創業夥伴CTO王興華。

  王興華,20世紀80年代曾在中科院工作,1993年「下海」開發人工智能拼音系統,賺得第一桶金,後來還參與創建了名噪一時的本土軟件公司用友華表,具有技術開發和管理的豐富經驗。

  2005年以前,王興華在北京參與創建和管理過數個IT公司,手下數百號人,但2005年6月正好工作有變動,他看到龐的文章,感到跟之前接觸的環境很不一樣,「很新鮮」,於是立刻給龐打電話,兩人在電話裡就聊了幾個小時,龐向王傾訴自已遇到的問題,那些問題對王來說並不嚴重,他給了龐不少指點。

  第二天,王興華飛往上海,在賓館裡又與龐談了七八個小時。龐給王看了他公司的財務報表:一個十來人的小公司月現金收入五六十萬,這給王極大的震撼,他看出龐雖然缺乏管理經驗,但商業實戰能力很強,敏感性很好。於是,王興華2005年7月1日即開始去龐的公司上班,負責公司整體的管理運營,並很快舉家搬往上海。

  2005年6月,在黃浦江邊一個星巴克里,龐升東第一次見到客齊集的創始人王建碩、UUZONE的創始人冒志鴻以及剛剛創立土豆網的王微等人。對於龐來說,那無疑是革命性的一天:第一次參加所謂的業內人士聚會,並首次從王建碩口中聽說了一個新奇的概念:SNS(socialnetworksystem)。

  聽王建碩講SNS時,龐升東拿出本子想記下來,卻沒有聽明白王建碩的解釋。龐升東乾脆直接把本子遞過去,讓王建碩寫下來,方便自己之後去網上搜索。這才算是真正知道SNS和當時火熱的社區MySpace。而成為龐升東創業公司一員兼產品主要負責人的張劍福,也就是在龐升東口中才首次聽說了MySpace。

  如前所述,龐升東已經先出了100萬買了張劍福的公司,並邀請張劍福加盟,張劍福也保留了一小部分股份,龐升東又花100萬買了51這個域名,之後在這個10770的基礎上創辦了51。簡單的說,51是龐升東出錢,張劍福做產品,王興華做技術支撐。從這個意義上說,張劍福也算51的聯合創始人。

  不過,更讓張劍福找到聯合創始人感覺的是51之後的發展也很大程度上沿襲了張劍福在10770的思路,或者說,是個升級版的10770。這讓張劍福覺得,其實他是在繼續自己10770的事業,而龐升東只是幫助他完成夢想的人而已。拿張劍福在51早期接受媒體的話來說:實際上51.com的核心應用在10770時就已經基本成型,只是換了域名,並且細節豐富而已。

  這種算法的不同,成就了龐升東和張劍福之間微妙的個人關係,也最終造成了51之後的恩怨情仇。

  讓被收購對象的創始人成為新的創業團隊的成員,這在中國商業歷史上成功的案例不多,無他,相互的認同和之後的恩怨都無法有清晰的界定,雖然短期內能對業務推動有大的幫助,但從長期來看,由於角色定位不清晰,遲早是會有問題的。因此,除非情非得已,這種情況斷然不要出現。

  以轟動一時的黃光裕和陳曉之爭為例,黃光裕在完成國美對永樂收購後,將永樂CEO陳曉也請進國美董事會,並成為自己之下的國美的第二號人物。在國美總部的鵬潤大廈門前,並排停著兩輛同款式的勞斯萊斯,這分別是公司給黃光裕和陳曉配的代步工具。而黃光裕和陳曉的辦公室,也同等大小。黃光裕用意很明顯,他希望被併購過來的陳曉和他一起共同擁有這家公司,但最終的結果是,在黃光裕入獄後,陳曉成為反黃光裕陣營中的最大旗手,這讓人唏噓不己。

  對於2005年的龐升東來說,當時求賢若渴,而對張劍福來說,也更願意以聯合創業的角色而不是僅僅把公司賣掉這樣的方式與龐升東合作。這無疑為51的隕落埋下禍根。

  紅杉成為51的第一輪投資商

  龐升東和張劍福這種本質上巨大,但看上去很小的分歧很快就被51的第一輪成功融資的喜悅給沖淡掉了。

  2005年12月中旬,也就是51成立4個月後,龐升東應邀參加清科創投在上海四季酒店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創業投資年度論壇」,當時有100多家風投機構參加。

  龐升東和王興華帶著一摞商業計劃書來到會場,和其它與會者不同的是,龐升東充分利用了可以展示自己的機會。大會9點30分開始,上午9點25分,兩人迅速地將製作粗糙的51.com商業計劃書放在了前4排VIP嘉賓桌上資料的最上方,工作人員已經來不及將資料收走,因為5分鐘後論壇就要開幕,當嘉賓們一落座,第一眼看到資料的感覺就像51.com是大會的官方合作夥伴。

  當時,王興華在遠處觀察各位VC,他發現紅杉中國的創始合夥人張帆看了5頁51.com的資料,似乎比較感興趣,這讓龐升東和王興華竊喜。

  第二天,紅杉的另一位合夥人沈南鵬就給龐升東發來消息,表示對51有興趣,希望能夠溝通交流。過了幾天,沈南鵬約龐升東見面,兩人互換名片。「他的名片上寫滿了運營數字」,沈對此細節印象深刻。那時,51.com剛做了4個月,已有500萬註冊用戶。

  紅杉很快成為51的第一輪投資商,並投入了600萬美金。紅杉的進入,讓龐升東和張劍福潛在的矛盾和衝突開始緩解,特別是51本身的快速發展,讓兩個人進入蜜月期。

  不能不承認,51早期的神速發展,張劍福功不可沒。

  前文提到,出身草根的張劍福對底層互聯網人群的心理有著豐富的把握。51也由此定位於三四線城市的不在家上網的互聯網人群。中國城市化的飛速進展讓這個人群日益龐大:他們年輕,可能沒有電腦,需要把照片、音樂和日記都存在網絡上;他們面臨著一個並不熟悉的城市,迫切地希望通過自我展示來結交朋友。

  張劍福對之前無數類似交友網站未能生存下來的總結是,那些網站並沒有引導用戶上傳足夠多的信息,因此雙方的瞭解不夠,用戶粘性自然很差。

  51一直被人誤傳是靠情色擦邊而起來的網站,其實這並不是問題的全部。至少在張劍福看來,當一家公司發展得較快的時候,大多數人特別是同業者,都不相信它是靠辛辛苦苦努力起來的,而更相信甚至污衊它是靠這個灰色那個灰色起來的。事實是,在2003年的時候,張劍福的10770的全稱是叫「個人數據庫」,旨在互聯網時代為所有人的數據提供遠程存儲平台,並幫用戶進行個人數據的綜合展示(即個人空間、博客的表現狀態),及基於這些數據進行的人與人間的交流,這個需求非常巨大,而他沒有足夠的資金提供硬件與帶寬支持。

  而龐升東收購後,硬件與帶寬條件極大改善,並且有一個更易傳播的域名,用戶得以迅速發展。

  51的這個群體多在網吧出沒,51由此在網吧這個市場精耕細做。

  51早早建立起深入到地市級網吧的推廣經理團隊,在網吧內提供51鼠標墊、51海報和51文化衫等產品,打造到處都帶有51.com印跡的主題網吧等,創造與用戶「對接」的機會。

  同時,51也建立起專門與網吧匹配的支付體系,51推出了「51秀」、「51商城」等產品,同樣需要用戶通過貨幣充值的形式購買,在全國80%的網吧,用戶可以通過51特定的分銷渠道購買到充值卡——它反向地拓展了51在網吧的影響力。

  幾乎騰訊每推出一款新的功能和應用,51都能很快「移植」到自己的平台上:「51秀」、「51商城」、「51群組」甚至「51問問」,無不是迅速複製QQ模式的產物——51已幾乎拷貝了QQ產品線上的全部應用。

  巨人進入51之前,在網吧搞抽樣調查,發現有不少網吧51的用戶已超過了QQ空間,在廣東、湖南等南方省份,51的總體用戶數也已經超過了QQ空間。

  需承認,51得以迅速崛起,除了經常為同行所指摘的「依靠流氓插件」,也跟龐升東所率領的「草根團隊」的小聰明有關。

  比如,意識到網絡交友的一個關鍵點在於照片的真實性,51發明了「視頻認證」功能:用戶可以用攝像頭拍下自己的照片,與51的客服人員進行真人與照片的對照認證,合格者的頭像下面會有一個粉色的認證標誌。在業界至今還在探討用戶是否應使用真實身份上網時,51近乎討巧的化解了這個問題:身份真實與否並不重要,只要能確定網絡另一端的面孔是真實的,多數人已經知道是否值得認識對方。恰好,中國數以萬計的網吧的電腦上幾乎必備攝像頭。

  51新用戶註冊之後,系統會自動地先後推薦3名異性「用戶」:分別邀請你上傳自己的照片、到她(他)的空間逛逛。而稍加留意便會發現,這3名「用戶」其實都是系統管理員。而聰明之處在於:51的系統會區分用戶性別,使他們在異性的「擺佈」下,完善個人資料並熟悉社區。而用戶每次登錄進入「管理中心」頁面後,系統會自動推薦4位好友人選,異性用戶與本地用戶都佔了絕大多數——必須承認,它相當貼近大多數人的網絡社交心理。

  毫無疑問,這種建立在對人性和心理的微妙把握基礎上的產品邏輯,迅速為51招攬了大量年輕的中低端用戶。這種「體貼入微」的把握還在更多的細節中體現:用戶註冊完成,系統會提示用戶把ID和密碼寫下來或存在手機裡,實際而且人性化;個人用戶管理中心最下兩欄提供了常用網址和軟件的下載以及鏈接,並支持用戶添加更多自己喜歡的鏈接;用51「同生緣」可以找到相同出生日期的網友,但是否將自己的年齡顯示在主頁上,51則將決定權交給用戶。類似的細節從技術上操作極為簡單,但卻鮮有同類網站考慮得如此周全。

  對用戶細緻入微的心理把握,讓51成長迅猛,流量上升巨大。龐升東和他所創辦的51也一躍成為當年互聯網熱浪Web2.0的標誌性公司。


當前位置:首頁>>找靈感>>10億美金教訓之51.COM:創業團隊分崩離析


10億美金教訓之51.COM:創業團隊分崩離析

發表時間:2013-05-04-下午 12:49   | 點擊: 7,740 次  

更多


  51空間的必然和偶然

  不過,今天看來,51的成功有其偶然性。比如龐升東和張劍福因為路徑依賴,不可避免的把QQ產品線上最新的產品「Qzone」當坐標,打造51的個人空間。

  雖然兩者之間有著天然的巨大差異:騰訊QQ龐大的用戶基礎使其Qzone具備任何對手無可匹敵的優勢;而51則需從頭開始。但51有諸多辦法縮短這個差距。比如,它的一個營銷手段是,用戶登錄管理中心頁面後,會收到系統的提示:「為便於您的記憶,請將您的主頁地址填在QQ資料裡,這樣還能給您的主頁增加訪問量。」這樣,51的個人主頁間接得以在QQ擁有數億用戶的平台上病毒式傳播。

  更重要的是,51崛起的時候,騰訊的Qzone業務在騰訊內其實是被邊緣的業務,多位當時騰訊的老員工都向筆者表示,2006年前的Qzone屬於騰訊內部的試驗性部門,方向並不清楚,更多是為做而做,對應的人員配置也不夠強大,甚至一段時間,Qzone是被公認的騰訊內部的收留所的部門。重視程度不夠,投入力量不足,發展方向不清晰,以及用戶群上定位也顯得混亂,甚至在最應重視的打開速度這一項上都沒給予關照,某種意義上說,Qzone自己在2006年前後的不作為,給予了51機會。

  在外界看來,為了爭奪用戶,51多少有些大手大腳。對此,龐升東的邏輯很簡單,用戶打開51,要是比騰訊的快哪怕一秒,那麼,都有可能選擇用鼠標投票,要是快10秒呢?本著這個出發點,龐升東在硬件資源的投入上從來不吝嗇。

  51成立不過一年的時候,註冊用戶即突破1000萬,向著5000萬邁進,必須從既有的200台服務器迅速增容到1000台服務器。而第二年註冊用戶數繼續向1億大關挺進,1000台服務器必須盡快變成2000台才能勉強支持需求。但即便如此,用戶還是不免抱怨視頻和音樂經常卡斷,這顯然是服務器資源跟不上所致。

  在51管理層內部,圍繞對硬件的投入,曾導致相當激烈衝突。龐升東和技術背景的首席運營官王興華等人堅持在硬件和帶寬上不惜血本地花錢,一輪又一輪地購買昂貴的服務器和存儲設備,而傳統行業出身的原51執行總裁楊冰則認為:作為一家創業公司,龐升東在服務器和帶寬上的花錢如流水,不知何日才能獲得回報,這是導致楊冰日後出走的重要原因。

  進入2007年起,51通過增值服務和各種形式的廣告可獲得百萬美元量級的收入。前者包括VIP會員收費、虛擬商品購買和交易,甚至發佈在首頁的個人「廣播」。後者的形式更為多樣:用戶可以自行選擇是否在主頁上保留廣告位,並「挑選」不同的廣告掛在主頁上。兩者的比例大概為3:1。

  而硬幣的另一面是:一些跡象表明,51正試圖成為社交網站中的「征途」。以虛擬物品和「魅力值」兩項增值服務為例:越來越多的用戶在被陌生人加為好友時設置了「贈送玫瑰花」的門檻,而一朵虛擬的玫瑰花價值5個51幣,每個51幣的真實價格為0.5元,收到50朵玫瑰花的用戶在51中並不罕見——這說明51至少從一個類似的活躍用戶身上賺取了125元。另一些用戶需要靠提高「51魅力值」的辦法吸引別人的關注,1000點「魅力值」的價格為25元人民幣,而魅力值至少在10000點以上才有收效,它意味著51從一個用戶身上賺取數百元的「魅力錢」並不是什麼難事。但問題是,這種收費並不合理,很難稱呼為商業模式。

  失敗的51去低端化實驗

  進入2007年,51的用戶繼續在增長,但對應的投入也在繼續增加,更重要的商業模式還是不清晰,收入相對偏少,整個公司收支很難平衡。

  也就是說,51雖然看上去很美,但用戶還是太草根,如果要擴展收入,要麼是繼續擴展用戶,把盤子做大,要麼是去低端化,開始做收入。這是個兩難選擇。

  2007年6月,在紅杉的幫助下,51第二輪又引入Intel資本和SIG海納亞洲、紅點創投。看上去,這三家公司的加入對51幫助良多。儘管Intel作為大公司流程比較嚴,資金到位時間較長,但它們在後來51.com採購服務器和升級帶寬上幫了很大忙。而資金雄厚的SIG,則在51.com燒錢快到「青黃不接」的時候,提供了過橋貸款。至於美國紅點創投,它是Myspace的獨家投資商。

  但錢到位了,自然是要發揮話語權的。51由此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用戶增長不再是51最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事情變成了讓51的用戶去低端化,去草根化,讓每個用戶能為51多貢獻收入。

  為了讓用戶先去草根化,首先51本身也要完成從游擊部隊向「正規軍」演進。51剛剛成立的時候,所有產品人員都被稱為「策劃」,沒有更明確的分工,直到2006年中期,才有了「產品經理」的頭銜,並賦予了不同的分工。

  龐升東向來以愛學習著稱。,時任金山公司高級副總裁,後來創辦藍港在線的王峰曾向我們回憶起他在2006年某一次在上海舉辦的高峰論壇上關於龐升東的一次場景:當時剛接受完記者採訪的王峰看到旁邊有一拿著本子不斷做記錄的青年,王峰很好奇的問這個青年是哪個媒體的,這人正是龐升東。

  在吳曉波先生創辦的藍獅子讀書會中,龐升東本人就是藍獅子讀書會上海分會早期的入會成員。而有一段時間,龐升東還正兒八經的在公司內部組織讀書會:他每週都會把全體副總裁和中層經理聚集到會議室,「集體學習」管理學書籍。「每一次開會大家都只看同一本書的同一章節,靜默閱讀,隨時有心得就出來發言,然後大家討論,之後再閱讀。」

  同時,51也在2007年啟動了校園招聘,和谷歌、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主流互聯網公司爭奪潛在的產品和技術人才。前後兩輪融資,51都給員工提高了薪水,並為大部分員工配置了期權。

  但是,除了硬件資源、人才儲備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外,制約著51未來發展更危險的問題是其至今不佳的品牌聲譽。51的產品設計和人際互動過於依靠「異性相吸」的樸素理念,甚至51公司內部也承認,他們一度默認了這種被稱做「泡與被泡」的文化。在初期聚攏用戶階段,它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然而隨著用戶的幾何級增長,這種「文化」的氾濫則帶有危險的傾向。很難想像:一家頻繁被人認為與色情和性交易聯繫在一起的網站,如何能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並成功上市?

  有迎合資本上市的需要在驅動,有本身收入沒有找到好的方向的誘因,或許還有公司政治的暗合,51選擇了後者,去低端化。對應的標誌性事件是,張劍福在51內的對產品的主導權開始逐步縮小,在2008年的上半年,張劍福第一次稱病。

  對於去低端化,51團隊的總結是,年齡偏小的用戶更容易受到新鮮事物的吸引而很難留住。為了引導網站的用戶群發生變化,51在用戶推送內容上做出調整:不再推火星文、腦殘等非主流文化,而是推薦年齡在30歲左右的用戶,建造更加主流的文化,爭取獲得成熟用戶的認可。

  但期望用戶群本身的重構,本身是一個艱難的事情。這意味著整個51的價值體系都需要進行重建,包括產品結構、文化、用戶價值體系,相當於將一座大廈推倒重來。51當然不可能重建。

  姚永和上位張劍福稱病

  即便不重建,張劍福也被認定為不是特別適合領導這項革自己命的工作。於是,他很適時的生病了。

  接替張劍福的是姚永和。姚永和是51收購過來的虛擬形象技術公司Pixoart的創始人,美籍華人,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赴美留學,先後在美國硅谷創辦了2家企業,均被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成功收購。

  對於姚永和,一個普遍的評價是,有雄心但業務能力平平,是個好人。但正是這個好人成為了張劍福因病隱退後的看守內閣總理。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方面,推動51收購姚永和的公司的幕後推手正是紅杉,也就是說,紅杉和姚永和本身是有交情的。而姚永和本人也有多年的海外求學和工作的經歷,這讓他在與董事會的溝通上沒有太多的障礙。

  另一方面,此時的51已經不知不覺形成派系:一派是由張劍福所領導的產品團隊,一派是龐升東所領導的市場和銷售團隊。另外,由於成批的從騰訊挖人,一段時間裡51內騰訊背景的員工比比皆是。加上有諸多的職業經理人加入51,他們也各自帶來了自己的嫡系。因此,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期間,51每次開總裁會都很難取得統一。在互相無法取得相互認可的情況下,好人姚永和得到了大家最多的認同。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第三方開放平台的大趨勢讓姚永和的呼聲開始大起來,他的背景和經歷至少讓51董事會和管理層上下都覺得如果要做這件事情,那麼姚永和就是最佳人選。

  遺憾的是,作為谷歌 OpenSocial 在中國最早的合作夥伴之一,51並未抓住第三方開放平台的機會。另一種聲音則認為,51其實先天不具備開放API的條件,一開始就是決策失誤。

  2008年6月,51正式開放API。當時,開心網依靠搶車位、好友買賣等遊戲,迅速在國內搶佔了白領用戶。這種靠社區遊戲迅猛增長的方式讓51團隊非常動心,包括龐升東在內的51上下都認為這可能是一種趨勢。

  於是,51開放API後,快速引進了一百多款遊戲。為了追求速度,51的審查並不嚴格。這些遊戲質量良莠不齊,還有很多雷同的內容。它們雖然在短期內吸引了用戶在51網站上的大部分時間,以致很多人荒廢了空間,但當這部分人對遊戲產生厭惡之後,大量用戶就流失了。同時,51的用戶年齡較小,消費能力小於人人網等SNS。據一位第三方遊戲開發商表示,他們在51和在人人上的用戶數差不多,但來自51的收入明顯少於人人。51能從這些遊戲中獲得的收入也非常有限。

  當51開始謀求在API上獲取機會的時候,還發生了一件當時影響巨大,現在看來也意義深遠的事情,那就是史玉柱對51的收購。

  2008年7月1日,入夏以來上海最悶熱的一天。史玉柱掌控的巨人網絡以5100萬美元的高昂代價,換取51.com的25%股權。在隨後的ChinaJoy上,史雄心勃勃地對媒體表示,「這個公司(51)是非常高速發展的,它的規模已經緊跟騰訊了,大概後年(2010 年)就會在納斯達克上市。」

  史玉柱的入主和史玉柱本人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對51的看好,以及對上市滿懷信心的寄語,讓51的關注度達到了頂點,也成為了51整個事業的最高點。從這之後,51開始持續走下坡路。

  對此,最容易聯想到的是創始人自己自動鬆懈了。按照對外的說法,巨人是該公司內僅次於創始人團隊的第二大股東。但實際上,經過多次稀釋後,龐升東本人的股份已經早在25%以下。於是,龐升東因為控股權的失去而感覺51不是自己的公司了。龐升東自己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創業前期很辛苦,產品、融資、策略、招聘都要負責,覺也睡的很少,在這個時候,就想偷懶。不過,這更應該理解成是龐升東為自己未能成就一家10億美金公司所做的完美託辭。

  另一種說法則是,5100萬美元佔25%的股份,整個51的估值已經到了2億多美元,龐升東認為公司已經開始進入一個良性的上升軌道,他可以不太多的關注了。龐升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08年下半年招了不少人來,就覺得團隊也不錯,本能的有些鬆懈」,以為「只要打打高爾夫球就可以了」。

  不論哪個說法成立,2008年下半年起,龐升東對51關注不多卻是事實。他開始忙於管理其他投資,比如在線筆記網站寶盒網。在2009年百度聯盟對於作弊導航網站嚴厲打擊時,龐升東亦低價收購了幾個導航網站。

  同時,進入職業經理人時代的51並沒有取得預期的長足進步,其間迅速擴張到500人左右的51團隊在執行效率上卻沒有顯著提高。

  騰訊的反撲

  創始人的漫不經心和掉以輕心,戰略方向的選擇失誤,51本身在搖擺中停滯不前,這些還不是51最大的滅頂之災。真正讓51進入自我隕落的下降通道的事情在51上下最不希望的時候終於發生了:騰訊開始對51進行全力阻擊。

  騰訊對阻擊51有多麼重視,可以從反51辦公室的編制看出來。騰訊的反51辦公室最多有20多個人。而對另一家知名的SNS網站,騰訊卻只給了半個人的編制,由此可見,騰訊對51是多麼重視。

  實際上,51的崛起是由商業模式決定的。從2005年到2008年,51能在騰訊的空檔中脫穎而出,不外乎兩個原因。第一,網頁版SNS的異步性,相對於即時通訊的即時性是良好補充;第二,51有著自己特殊的概念和切入口:個性化空間51家園。

  當時,個人空間51家園雖然和Qzone有所相似,但因為Qzone 剛剛發佈而且尚未成為騰訊的核心產品,51家園在和Qzone的競爭中曾經一度佔據上風。隨後51又模仿騰訊推出了聊天軟件51掛掛、51秀、51群組、 51商城、51音樂等功能。51希望儘可能地提供一站式服務,讓用戶使用51家園的同時,也能使用51的產品來聊天、聽歌和玩遊戲。「這些是必做的,」龐說,「如果空間用我們的,聊天還是要用QQ,聽歌還是要去其他地方,那用戶就很難留住了。」

  51這麼直接地與騰訊在正面市場上搶用戶,當然會引起騰訊的極度重視。一個未經證實的段子是,馬化騰有一次在騰訊位於深圳南山科技園飛亞達大樓辦公室對面的網吧裡上網,發現網吧裡QQ用戶居然不如51多的時候,極度震驚。由此在戰略上極度重視51,把51列為騰訊最應該直接打擊的對手。

  另外一種說法是51當時挖了足夠多騰訊的人。據稱,2006年後,51對產品和技術人才開出的薪水和福利,一般高過騰訊同類職位的15%。對騰訊的人才,51會報銷機票請他們從深圳到上海面談加盟事宜,而騰訊員工一下飛機便會被專車接到酒店。

  在51從騰訊所挖的人中,最大牌最引人注目的是孫宇揚。孫宇揚,英文名simon,在《馬化騰的騰訊帝國》一書中,筆者曾經對孫宇揚在騰訊內的赫赫戰功有過描述。孫宇揚在騰訊內最大的戰功是幾乎單槍匹馬,挽救了幾乎掛掉的騰訊棋牌項目,並領導其超越聯眾,成為第一休閒遊戲平台,而騰訊的崛起,吃掉的第一個對手就是聯眾。

  不過,孫宇揚的性格過於張揚和囂張,並沒有得到騰訊上下所有人的喜歡和認可,最終也沒能成為騰訊互娛的掌門人。也許是因為沒能晉陞到自己滿意的崗位,孫宇揚心生去意,這個時候,龐升東出現了。

  有趣的是,孫宇揚也認識鮑岳橋,他也曾經差點去了聯眾,既然這位曾經陰差陽錯沒能進聯眾的人導致了聯眾的轟然倒掉,那麼,這位在騰訊內並沒有完全得志的孫宇揚有沒有可能幫助51複製騰訊棋牌遊戲的成功呢?

  看上去,好像是理所應當。51的用戶和騰訊接近,孫宇揚又經歷了騰訊棋牌打敗聯眾的全過程,知己知彼。

  不過,直到騰訊與51兵戎相見,孫宇揚其實在法律上與51並無多大關聯。他在51的頭銜是顧問,但事實是,51員工都知道孫是51里引進的騰訊系員工的標誌性人物。

  種種積壓的矛盾爆發於2008年底。2008年11月9日,騰訊以 「違反競業禁止合同」為由起訴15名離職員工,而這15名員工恰恰進入了51.com。 隨即,能顯QQ IP地址的外掛軟件彩虹QQ也被證明是51所為。51發表聲明,支援其員工。雖然最終龐升東宣佈中止開發彩虹QQ。不過, 51.com還將以「彩虹」來命名其最新的IM軟件。這無疑是對騰訊的公開挑釁。

  包括彩虹QQ產品經理在內的多名51內部員工表示,彩虹QQ完全是他們做著玩的,只是表達對騰訊起訴珊瑚蟲作者的不滿,於是弄了三個員工在做,從騰訊來的人並不是做這個的,他們也沒想到會有這樣的結果。但這多少有些欲蓋彌彰。

  騰訊此時卻緊鑼密鼓地推進Qzone的改進,調集新的技術團隊進入這個項目,對架構做了重建,重構後的Qzone甚至比51打開的速度還要快,而且所提供的模板更多,一下子拉近甚至超越了51空間給用戶的產品體驗。

  騰訊還將用戶現成的社區關係引導到Qzone,將QQ好友動態綁定,和手機QQ也進行了無縫對接。而同時也封掉了51借QQ做自我傳播的各種可能。


重壓之下亂象頻生

  至2009年年中時,隨著Qzone流量的迅速上升,形勢開始變得嚴峻了。51的網站流量開始下滑,而投資方的壓力卻如影隨形。

  一位前51高管表示,因為註冊用戶有一億多,投資人的邏輯是,從每個用戶那裡賺五毛錢,一年收入也該有五千萬。因此,管理團隊每次都需要和投資人解釋,雖然註冊用戶有一億多,但活躍用戶只有千萬級。以註冊用戶來推算出的數字是完全沒意義的。

  面臨盈利壓力的51還是做出了很多飲鴆止渴的事情,希望通過增值服務的大量促銷盡快獲得收入。

  有一段時間,51的禮品有些通貨膨脹:中獎比例太高,促銷太多。一度51成了全國最大的「花店」,網站上5塊錢一朵的虛擬禮品花一天能賣9萬多,一個月僅此一項就能獲得上百萬的收入。但它的直接後果是,用戶對增值產品失去了興趣,最後每天能賣出的花越來越少。

  讓51上下鬱悶的事情還不只如此,51寄予厚望的51Game並沒有取得預期。51Game為什麼沒能取得類似騰訊棋牌式的成功事後總結起來也很簡單:一是時過境遷,騰訊對聯眾的進逼和51對騰訊的進逼其實大不相同;二是51Game產品本身沒有什麼特色,和騰訊棋牌相比沒有什麼優勢;三是51的用戶還是偏年輕,對棋牌的需求並不是想像的這麼大。

  但在當時,這些顯而易見的事實確被漠視。這裡面既有龐升東和早期51創業者對騰訊的盲目崇拜,也有龐升東們沒有想清楚怎麼將51巨大的流量變現的原因。

  更可惜的是,51由此錯過了網頁遊戲的機會。自2008年起,整個網頁遊戲市場開始崛起,由於51的用戶量巨大,而且其用戶與網頁遊戲用戶屬性基本雷同,因此,很多網頁遊戲找上門尋求與51進行聯合運營,但龐升東想把自己的流量留給還在開發的51Game,這些流量就這樣白白被浪費掉了。而之後崛起的諸多網頁遊戲運營平台都無比羨慕當時51所擁有的近千萬的日活躍用戶。

  不僅沒能進入棋牌和網頁遊戲市場,51也沒能成功進入大型網遊市場,倒不是51沒做努力,龐升東拿到史玉柱的錢,立刻親自帶隊,開始進入網絡遊戲市場,做一款類似勁舞團一樣的51炫舞式的產品。龐升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他很早就很喜歡玩勁舞團,曾經連續9天在網吧玩遊戲到凌晨3點。

  從邏輯上說,51炫舞和勁舞團的用戶群基本一致,51所形成的社區文化和勁舞團也異曲同工。雖然51沒有大型網遊的開發經驗,但巨人是有的,因此,這個事情,本身是可行的。龐升東也由此廣泛的召集人力物力進行投入,由於資源過度傾斜,甚至導致網站事業部資源缺乏和大量員工抱怨。

  2009年7月3日,名為《51新炫舞》的大型舞蹈類網遊已經在51上線。由於產品還未達目標,這款連題材、名字都和騰訊主力營收遊戲《QQ炫舞》相似的休閒遊戲並未進行大規模推廣。之後的消息是,51開始逐步撤離大型網遊市場,開始進入網頁遊戲市場。

  開放平台沒有取得成功,增值收入也沒有取得預期,姚永和不得不黯然離去。錯過了網頁遊戲這一浪,51Game和51炫舞也都紛紛失敗,也讓龐升東在51上下的權威開始有所動搖。

  2009年3月,張劍福重新出山。這讓本來就很無序的51內部的公司政治重新進入了更混亂的局面。

  張劍福出山之後所作的重要調整之一,便是下線大量質量不高的第三方應用,引導用戶回歸自己空間的建設。據說,削減第三方應用後,51用戶之間的交互活躍度翻了一番。更多人開始寫日記、留言。但此時,51的社區環境已經大不如前,一去不復返了。

  張劍福做的另外一個大動作是借51Game項目進行兩輪裁員。之前51Game的團隊主要來自孫宇揚所領銜的騰訊系員工,由於51Game項目改了刪,刪了改,遲遲沒有取得預期,因此,張劍福將這個團隊請走也算必然。

  但之後,張劍福導演的關於51Game的新一輪裁員就被人詬病良多。張劍福先是調來了林融接手51Game。林融是跟隨龐升東創業的第一個人,在還沒有成立51這個公司前,林已經跟隨龐做了幾個項目了。在林融接手 51game後不久,這個51謀劃了2年的棋牌遊戲卻連項目帶人一起下馬,林融及其團隊主要成員吳文旋等,包括整個項目70多個人,全部被砍。

  不知是因為張劍福也沒能挽救51社區流量下墜的趨勢,還是張劍福的兩次裁員給整個公司造成的波動過大,於是,出現了本文最開始的一幕:張劍福再次病退。

  另一個讓51的支持者感慨的消息是,51的投資方巨人網絡另起爐灶,推出社區產品趣樂社區(qule.com),巨人網絡通行證用戶可以直接使用通行證及密碼登陸。每隔兩個月,51.com的最大股東史玉柱就會叫上51的高管們一起喝一次酒,但卻從不談及公司業務。即使51的高管有意提起管理方面的話題,史玉柱總是以喝酒就是喝酒帶過。而《環球企業家》記者羅燕則援引了一位接近史玉柱的人的話來說明這種現象:「史玉柱估計會比較後悔,當初買得太貴了。」

  圍繞史玉柱和龐升東的另一個消息是,史玉柱入股了龐升東投資並控股的網址導航站2345,這個舉動背後可以理解為史玉柱在51這比投資上血本無歸,於是龐升東讓出2345的部分股份來給史玉柱做彌補。畢竟比起51, 每年收入過億,毛利過50%的2345無疑更有價值,支持這種認知的另外一個顯性事實是紅杉也參與投資了2345。

  不過,最大的利好消息是,讀完長江商學院EMBA課程的龐升東又開始親自管51。在清除了內部的派系和讓投資人不再給自己壓力後,龐升東似乎迎來了再度證明自己的機會。只是機會會再度眷顧他嗎?他能從51這個10億美金教訓裡走出來嗎?一切都是未知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40

CIA首次承認51區存在 對外星人避而不談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381

在《獨立日》和《X檔案》中多次露面的51區一直是人類隱藏外星人或飛碟的秘密場所,美國軍方長期以來對該基地存在的否認態度也使得其更加神秘。但近期美國中央情報局在一份解密文件中指出,51區是存在的!

儘管這份文件在承認51區存在的同時,並未提及外星飛船或是外星人的消息,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對這神秘區域的探索欲。

CIA在一份長達355頁的最新解密的文件中揭開了51區的神秘面紗,路透社援引文件指出:

確實有一個被稱為51區的航空測試點,其位於拉斯維加斯西北部的80英里處。該基地主要是在20世紀50年代用來測試U-2高空偵察機。此後,包括超音速偵察機A-12、代號為OXCART和F-117等多種絕密飛行器均在此進行了測試。

不過,UFO的愛好者們可能會因此而失望,英國衛報援引該解密文件指出:

因為U-2偵察機的高度很高,當人們看到U-2偵察機反射的光時,自然會把它視為UFO。在20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有一半的UFO報告可以用U-2偵察機和其他OXCART飛機來解釋。

儘管如此,這些解釋仍難以消除51區的神秘身份。

在眾多關於51區的神秘傳說中的羅斯威爾飛碟墜毀事件就是之一,當時盛傳飛碟在羅斯威爾墜毀之後被運往51區。而CIA在這份文件中並未提及這一事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31

聚智堂、51talk爭食英特教育的「剩飯」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14
上週六、日,有18個校區的英特國際少兒英語關門停業。有的培訓機構從中看到了「危」,而有的機構從中看到了「機」。一家名叫聚智堂名師教育機構的培訓教育機構決定對英特國際少兒英語施以援手,「在公司的承受能力範圍內,有意願無條件援助。」從本週一開始,英特國際少兒英語的18個教學點全部恢復正常上課。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聚智堂教育的「無條件援助」,自然也有自己的緣故。成立於2001年的聚智堂教育,主要面向6至18週歲中小學生提供英語、語文、物理、化學等全科家教輔導,在全國開設有58家分校。很顯然,聚智堂教育如果能夠吃下英特國際少兒英語的「剩飯」,勢必將學生群體從6歲延伸到3至6歲,同時也增加了高端少兒英語培訓的教學內容。

無獨有偶,在線教育機構51talk無憂英語也看到英特國際少兒英語關門聽課的機會,表示願意向此次事件中受到影響而無法正常上課的孩子們免費提供1個月的在線一對一外教口語課程(30次次卡)。英特學員獲得51talk無憂英語免費課程方法很「在線」:添加51Talk無憂英語官方微信賬號,發送聽課證明+手機號到官方微信賬號。之後,就可以靜候51Talk無憂英語的課程安排了。

很顯然,51talk無憂英語的「援助」目的,在於將英特國際少兒英語的學生作為潛在的生源群體,利用其被「關門聽課」的機會,提供在線英語學習的體驗。確實,對於在線英語教育機構而言,沒有比現成的少兒英語培訓機構的「剩飯」更可口的生源群體了。

培訓教育機構爭搶「剩飯」早已成為一種營銷的模式。這一點,從中關村新東方大廈附近的廣告牌就能看出端倪:所有廣告牌廣而告之的培訓教育機構,幾乎都與新東方的培訓業務相關聯。顯而易見,這些「打上門」的培訓教育機構,瞄準的是被新東方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召喚來的學生群體。不過,這些培訓教育機構未必能夠真正「截流」新東方的學員,但卻為沒有能夠報上新東方名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只是這種吃「剩飯」的形式更加隱形一些。

不過,對吃「剩飯」最有心得的,非紫銘教育的侯世軍莫屬。七、八年前,紫銘教育涉足SAT培訓的時候,其生源幾乎都是沒有能夠報上新東方SAT培訓班的學生。所以,侯世軍聽到最多的諮詢問題就是:「紫銘SAT與新東方有什麼不同?」正是類似的問題回答得多了,最終使得紫銘的SAT培訓能夠自成一體,與眾不同。時至今日,侯世軍還非常感謝新東方的「剩飯」。

事實證明,吃「剩飯」並沒有什麼不妥。關鍵在於能不能吃到「剩飯」,如何烹製「剩飯」。當然,最好能用新東方烹飪學校的手藝將「剩飯」烹飪成「蛋炒飯」或者「揚州炒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798

51歲農民企業家自述:18年來,我是如何兩次站上行業風口?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0/148295.html

一把電鉆,一塊鐵皮,真心的故事從賀曉華單槍匹馬“發明”第一臺80升的太陽能熱水器開始。位於浙江省臨安市的真心熱水器,自1996年創立至今,在競爭慘烈的市場已經存活18年,甚至從美的、格力虎口奪食,兩次站上行業風口。由一個農民創立的企業,為何能在中國競爭激烈的行業成為“長壽”品牌?


 
“農民極客”站上風口
說熱水器是中國競爭最激烈的行業之一,並不為過。
改革開放後,伴隨著新農村建設、城鎮化改造,高速膨脹的市場需求為熱水器行業帶來蓬勃發展的沃土;而從世界各地湧入中國的信息技術交流碰撞,使得行業技術門檻大幅降低;遍地開花的制造工廠更是提供了價格低廉、型號豐富的組裝配件。
 
一間農家小院,三五農民,進上一批原材料,就是一個熱水器組裝廠。
 
在坐享改革紅利的同時,熱水器行業也面臨著異常激烈的競爭,甚至出現一個城鎮幾十家品牌搶奪市場的局面。行業看似繁榮,實則激流暗湧,一波波淘金者瘋狂湧入,多數人卻鎩羽而歸。
 
1996年賀曉華創立真心熱水器,18年來,他始終在做一件事:發明熱水器。
 
中國企業家缺少“匠人精神”,換做今天流行的詞,就是“專註”、“極致”,就是“死磕”。中國社會太多的財富是發掘於“機會”,而並非產品,從真正的社會價值上來看,推動商業文明不斷發展的不是投機,而是對產品的專註。
 
農民出身,醉心技術,一個人組裝發明在當時甚為罕見的太陽能熱水器,已經是個足夠勵誌的故事。但在賀曉華身上,最令人佩服的還在於技術之外對商業發展的敏銳。
 
賀曉華研發出第一臺太陽能熱水器時,就像剛剛問世的大哥大,對於多數人而言,新鮮卻遙遠。而且,當時流行的太陽能熱水器是活塞式,功能簡陋,甚至不能保溫:白天出太陽時有熱水,一旦夜晚就失去了功用。
 
賀曉華意識到,太陽能這樣的綠色能源,在未來一定會受到重點關註,但是活塞式太陽能由於缺乏實用性,必然會被市場淘汰。於是,在向浙大教授反複請教後,賀曉華發明的第一臺熱水器便是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也就是後來市場上流行的熱水器。
 
當時,活塞式太陽能熱水器價格不過兩三百,而賀曉華研發的真空管太陽能售價兩三千,在市場尚未成熟、消費者接受度不高的情況下做出這種決定,在今天看來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冒險。但賀曉華是幸運的,在尚未起風時,他無意中站上了風口。
 
2000年以後,太陽能受到國家重視與扶持,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如雨後春筍,市場被迅速“催熟”。從十萬到百萬再到千萬,未雨綢繆的真心太陽能年銷售額節節攀升,迅速成為全國熱水器知名品牌。
 
賀曉華沒有像多數草根發家的老板一樣小富即安,技術背景催生了他在技術危機下的焦慮:太陽能技術門檻低,當競爭者越來越多,早期搶跑積累的優勢很快不複存在,企業如何持續發展?
 
第二個風口
 

回顧真心熱水器18年的發展歷程,賀曉華很是感慨:當年一同起步的企業,能走到現在的很是寥寥。當問起為什麽真心能堅持18年,賀曉華說這也是他這幾年複盤真心發展歷程時,苦苦思索的問題。
 
吳曉波講,企業家需要學習失敗,因為失敗里隱藏著成功的路徑。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企業的成功,中國太多的老板成功得“稀里糊塗”,我們需要從中發掘導致成功的必然因素。
從真心的發展歷史上來看,繼第一次搶占真空管太陽能風口之後,賀曉華“無意”中又在太陽能熱水器行業洗牌前,找到了“第二個風口”。
 
太陽能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扶持力度最大的行業之一,在帶動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為紅海廝殺埋下了伏筆。
 
由於行業門檻低,大小品牌紛紛進入,甚至不知名的雜牌都在全國各地瘋長。除了知名品牌的強勢碾壓,還有地區品牌的價格混戰,太陽能熱水器的繁榮如曇花一現,很快紅利吃盡,進入了各個地區的價格肉搏戰。
 
賀曉華是“技術派”企業家,當太陽能市場全面爆發後,他一面開拓市場,另一方面卻始終堅持對於技術的學習與提升,多年來始終堅持參加重要的行業技術交流會。在賀曉華的定義中,真心是熱水器企業,而不是太陽能企業,看似微小的定位,卻決定了真心和同時代企業不同的發展走向。
 
2002年,在廣州一次行業展會上,賀曉華接觸到了“空氣能熱水器”概念。
 
“利用空氣能熱水,比電熱水器節電70%!“
 
在嘗盡了太陽能新能源改革對熱水器行業帶來的甜頭後,賀曉華敏銳地意識到,空氣能作為一種新的節能方式,在熱水器行業發展中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於是,會後回到公司,賀曉華立刻成立空氣能熱水器技術研究小組,並與浙江大學建立空氣能科研立項,花費一年多時間,攻克下了空氣能熱水器的術難關,並於2004年正式在市場投產。
 
自此,真心熱水器正式從太陽能時代進入空氣能時代,開啟了第二個風口下的“進化”。
一滴熱水的18年進化距離2008年美的進軍空氣能熱水器市場,真心領先了整整四年,但對於賀曉華而言,這四年“熬”得並不容易。
 
技術導向的產品市場,在新一代技術成熟之前,往往會需要一個階段的市場培育期,對於初創者而言,這段時期只能“熬”。
 
2004年真心空氣能正式投入市場時,依然是太陽能熱水器的天下,真心的空氣能熱水器如一粒石子投入大海,激不起半點波瀾,最初每年只有幾十臺的銷量,空氣能完全靠著太陽能的市場供養。
 
但是,賀曉華並未因此放棄,他相信空氣能的未來,相信自己對市場的判斷。
 
在熬人氣、養市場的這幾年,賀曉華沒有固執地堅守空氣能這個想法,而是像一個極客,企圖榨幹空氣能熱水器上任何一個技術創新的可能。
 
於是,在別的熱水器廠家還沈浸在太陽能的繁榮美夢中,真心研發出了雙聚能熱水器和GBS空氣能熱水器。
 
雙聚能熱水器是太陽能和空氣能的混血兒,在太陽光照良好時,以太陽能方式工作;當碰到陰雨天氣時,便切換到空氣能模式。賀曉華看準沿海地區多臺風、太陽能功效時常發揮不出的痛點,將雙聚能熱水器作為重點銷售產品,一舉在市場走紅,將空氣能熱水器的概念成功引入。
 
而GBS空氣能熱水器被稱為“熱水定位系統”。傳統的熱水器打開時都有一個由涼水到熱水的過程,這段時間流出去的水太涼,就只能白白浪費掉了,而且用戶還需要長時間等待。基於此,賀曉華研發出GBS熱水定位系統:即開即熱,不用等待。不僅節約了用戶時間,而且一年節水30多噸,加之“比普通電熱水器節能70%”的特點,GBS空氣能熱水器一經推出,僅經過一年的市場推廣,就創造年銷5000臺、銷售額2000多萬的驚人業績。
 
到2008年,美的、格力進軍空氣能熱水器市場,標誌著空氣能市場的正式成熟。在經過了多年培育後,眼看著市場成熟,大品牌卻開始入場搶食。但是,賀曉華卻並不擔心。
 
“美的、格力是‘雜家’,除了熱水器,它們還銷售空調、冰箱等家電,在熱水器上並不如真心專業;而真心是‘專家’,18年來,我們始終在圍繞著熱水器進行技術提升與市場開拓。哪怕是大品牌,也占不了我們多少便宜!”
 
眼下談及商業模式,“重度垂直”廣受追捧,真心在熱水器這個行業,重度垂直了18年,以極客精神圍繞一滴熱水,進行了18年的技術提升與自我進化。
 
2013年3月,中國最大的光伏企業無錫尚德破產重整,標誌著中國的太陽能行業開始衰退。但也正是這一年,真心空氣能熱水器銷量遠超太陽能熱水器,再創新新高,全國經銷商突破300家。
 
不過,賀曉華還來不及高興,便開始擔憂:“空氣能什麽時候又會走向衰落?衰落後下一代會是什麽技術引領潮流?”他說找不到空氣能下一代的繼任技術,是他目前最大的心病。
從前兩次懵懂闖入風口,到如今主動思考尋覓第三個風口,賀曉華從商業的偶然中發現了必然,更是從歷史中看到了趨勢,而這正是這個民營企業在中國競爭最激烈行業中的長壽密碼。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954

51貸:如何用類似房多多的經紀人體系服務信貸員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2/148325.html

i黑馬:2010年,身邊幾個朋友不愉快的貸款經歷讓當時還在騰訊的張利產生了這樣的念頭:能否提供這麽一個平臺,幫助這些用戶解決他們的融資需求?於是,張利通過同事關系,找到了當時正在創業的乃義寧以及另一個合夥人,以投資人的角色,投資和摸索通過線上和線下運作的貸款平臺。
 
\右一:張利 五一貸創始人兼CEO 畢業於四川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MBA,先後在平安銀行總行、騰訊、連連科技擔任高管,也是吉屋網聯合創始人。超過16年銀行、電子支付、互聯網行業工作經驗。
 
左一:乃義寧 合夥人兼CTO 負責產品和技術,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曾任平安集團旗下平安科技資深架構師;創立摩爾在線公司,先後運營購物社交分享網站-買賣者、在線教育平臺-愛學社;擁有超過10年互聯網行業經驗。

“當時互聯網金融概念還沒起來,大家都沒有太多的O2O的概念。大家覺得要多條路子嘗試,於是做了兩家公司,線下公司負責從傳統電話渠道獲取並成交客戶,線上公司負責通過SEO、SEM等從互聯網獲取流量,從流量到到促成交易放在了線下公司。”張利說。
 
親身的經歷,加上在騰訊工作的職業關系和對互聯網金融的認識,張利毅然決然的在2013年6月份辭掉所有工作,全職做五一貸,一步一步打造一站式投資+融資O2O平臺,走上互聯網金融創業的道路。
 
抓住痛點

張利了解到,用戶的貸款需求是多種多樣的,核心的需求是貸款金額,客戶能不能貸到款?能貸到客戶想要的額度麽?還有很多客戶用款時間很緊迫,能否在要求的時間內幫客戶貸到?還有貸款利率、貸款期限、還款方式、貸款用途等需求。
 
一般情況下,會有銀行貸款部門的信貸員給客戶認真講解,但大多數人的貸款需求根本進不了銀行的大門。
 
隨著對行業了解的不斷深入,張利發現,貸款行業有為數巨大的從業者,貸款以及相關金融行業的從業者也有各種各樣的需求,他們才是這個行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通過不斷的跟貸款從業者面談,溝通,(也有很多從業者後來也加盟了51dai),張利漸漸找到了他們的需求痛點,並跟產品技術合夥人乃義寧不斷地研發和優化代理人推廣體系,即51貸的網絡聯盟,俗稱“飛單平臺”。
 
飛單平臺
 
51貸的網絡聯盟,俗稱“飛單平臺”,5月份已上線,類似房多多經紀人體系,前期僅通過張利和技術合夥人小範圍推廣,已經累計註冊1000個左右推廣員(兼職信貸員),推廣員累計提交貸款客戶700多個。
 
目前“飛單平臺”每月已為51貸貢獻了70%以上的客戶和收入。“我們的‘飛單平臺’一定會會像房多多經紀人平臺一樣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發展潛力。”張利對此很有信心。

2013年10月,51貸拿到了騰訊聯合創始人曾李青及平安系架橋資本聯合投資。
 
如今的51貸團隊已經有20多人,今年7月開始已經進入東莞市場。“最近一直在大力研發APP端,把已經被驗證了的商業模式從PC端拓展到移動端,希望在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金融領域發力。”張利說。
 
因此在這個時間節點,張利希望盡快完成A輪融資,把近半年深圳成熟的運營模式複制到廣州、武漢、長沙、成都等5-6個省會城市,並且加快51貸網絡聯盟(“飛單平臺”)APP的產品研發快速叠代和運營推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51

51用車李華兵:拼車市場補貼戰我們奉陪!全部家當一起上!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3/149598.html

黑馬說:拼車市場拼得已經紅眼了?!4月10日下午,國內領先的拼車軟件公司51用車宣布獲得百度領投的C輪巨額投資。本輪投資由百度領投,紅杉資本及其它機構聯合投資,漢能投資為本次交易的獨家財務顧問。
 
據51用車創始人李華兵稱,51是百度第一個投資的拼車應用,而天天用車創始人翟光龍此前則稱天天完成了拼車市場最大的單筆投資額,估值達2億美金,百度領投,紅杉資本跟投。
 
同樣是百度,同樣是巨額,但兩家公司均沒有透露具體投資額。李華兵稱,百度近期會召開發布會,具體細節和金額將在發布會上公布。一場紅海拼殺儼然已經開始!

文 | i黑馬記者 蒲鴿
 
拼車市場再起波瀾
 
51用車此前曾獲得小米董事長雷軍的天使投資200萬,隨後公司先後獲得創新工場領投的A輪投資以及紅杉資本領投的B輪投資。
 
51用車是一款智能手機拼車軟件,於2014年12月15日上線,兩位創始人均是互聯網老兵,目前產品覆蓋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市場。百度投資51用車後,公司將繼續搶占杭州、南京、武漢、成都等多個二線城市。
 
據悉,除與百度在資本層面的合作外,51用車也將與百度在各業務部門進行深入合作。
 
51用車CEO李華兵談到兩個數據,三個月和一個半月。51用車從開發到上線只用了短短三個月,而產品上線一個半月即得到百度的關註,並主動接洽投資事宜。
 
在專車領域,百度發力較晚,遠不及騰訊和阿里分別以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對出行市場的布局。百度在2014年年底才正是宣布對Uber進行投資。
 
如今,百度率先發力拼車市場,連續對兩家拼車應用進行投資,不難看出,其對於出行領域的野心。如此,將本就不平靜的拼車市場再次掀起新的波瀾。據悉,滴滴快遞也將推出新的拼車軟件。而Uber在美國本就有拼車服務,未來不排除會在中國接入這項服務。拼車市場從2014年起,迅速從藍海變為紅海,如今正在演變為血海。
 
51模式,走出不一樣的風格
 
在李華兵看來,2015年年底,拼車市場一定會決出勝負。他對於51的模式很是自信。在談到與天天的差異化時,他強調,天天主打社交,而51主攻效率。雖然拼車有一定的社交場景,但再美的妹子,打不著車也是白搭。
 
目前,51用車限制司機端的接單量,每天不能超過兩單。面對司機端提出的增加接單量的要求,李華兵回答是,目前產品定位為上下班順風車,暫時不會增加司機端每日接單數。在他看來,上下班是拼車的主要市場,產品一開始必須聚焦這一塊進行全力攻打,力求極致。至於旅遊拼車、城際拼車,將在下一階段推出,目前暫不考慮,因此,每日接單數目前不會有改變。
 
那麽,面對更多的接單需求,51用車的乘車人跟車主會不會逐漸脫離平臺,相約“私奔”呢?
 
對於這一問題,51用車的另一位聯合創始人門旭光表示不會太過擔心這個問題。在他看來,上班容易做到“私奔”,但下班時間很難做到,這樣仍離不開平臺。此外,私下約車臨時性的問題比較多,平臺可以提供更多選擇。此外,平臺無論是支付環節還是保險提供,都比私下約車來得更安全更有保障。
 
據稱,51用車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體系來保障出行的安全和規範。包括點評機制,實名認證;信用方面,51用車還引入其他平臺作為參考因素,全面評價一個人的信用等級。同行過程中,引入專業保險公司的第三方賠付,每一次真實的搭乘,由51來支付這部分保險費用,保障乘客和車主雙方的安全。
 
直面挑戰,血戰到底
 
展望2015年的拼車市場,我們不免看出其“勢如破竹”的苗頭。拼車軟件,不僅可以降低汽車空駛率,減輕城市交通壓力,又能節能減排,低碳環保。其通過分攤油費的計費模式,確實能讓更多人享受到低價卻舒適的體驗。
 
面對直接競爭對手天天用車以及滴答拼車的挑戰,以及滴滴、快旳等巨頭的紛紛介入,51用車李華兵顯得很淡定,他表示做好自己要緊的事情,什麽樣的競爭對手都是一樣的。此外,在他看來,產品是不同的,市場是不同的,目標群體是不同的,差異化競爭是未來的打法。
 
不過,當記者問到,未來有無可能打響補貼大戰時,李華兵給出了從容卻很堅定的回答:“走過沙漠的人從來不含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煩惱我我必犯人。別人要打,我們就奉陪。全部家當一起上。”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蒲鴿,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692

90天融資1億美元 51信用卡刷新互聯網金融融資速度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8/149649.html

黑馬說:90天融資1億美元,國內最大的信用卡互聯網公司“51信用卡管家” 正在刷新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融資速度。
 
4月17日,新湖中寶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泰昌投資有限公司擬以5000萬美元認購U51.COM INC.發行的489.20萬股優先股,每股價格為10.22美元,認購後公司的持股比例為14.29%。泰合資本擔任此次交易獨家財務顧問。
 
其中,U51.COM INC.協議控制杭州恩牛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就是”51信用卡管家“母公司。今年2月4日,公司剛宣布完成5000萬美元B輪融資,領投機構是近年來在國內投資領域風頭正勁的紀源資本(GGV Capital)。

文 | 本刊記者 王瑞

短短3個月內完成1億美元融資,51信用卡創始人兼CEO孫海濤表示,公司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以信用卡管理為入口,針對用戶行為和需求進行深度分析,深度切入金融業務。51信用卡總裁李俊也表示看好公司金融業務的前景,以公司推出個人小額信用貸款業務為例,這個基於用戶信用卡電子賬單數據、電商數據、社交關系數據以及信用卡防前端欺詐數據等多維度數據交叉判斷的風控模式,實現了日放貸千萬的成績,將成為中國最大的網絡速貸交易平臺。

2014年恩牛網絡主營業務收入為2104.28萬元,而2015年1-2月,主營業務入已經實現1098.42萬元,增速迅猛。隨著各種金融業務產品持續上線,李俊表示,較2014年,預計2015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將實現1000%的增長。51信用卡2015年第一季度數據也顯示,每月新增用戶200萬,APP累計下載量超過4000萬,月活躍用戶超過700萬,每個月管理的活躍信用卡數量超過2000萬張,覆蓋中國1/10以上信用卡持卡人群,已經成為行業領袖。

而新湖中寶公司早在2005年就已開始布局金融領域,戰略方向是地產互聯網金控平臺雙輪驅動。較之前新湖布局的傳統金融公司,作為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51信用卡具備更大想象空間。

孫海濤表示,引入新湖中寶戰略投資,有利於公司進一步打通與傳統金融的通道,實現與其他金融板塊的聯動,完成互聯網金融領域布局,為用戶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功能,從而全面提升公司價值。公司B+輪新獲得5000萬美元,將主要用金融業務上,包括金融團隊發展、金融交易產品研發、風控、技術保障以及品牌建設等方面。據悉,4月22日,51信用卡管家將啟動一個全新的網絡速貸平臺,實現從信用卡管理工具到金融交易平臺的角色延伸。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王瑞,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黑馬說:投資人創業不在少數,但看人家幹和自己親自幹,終究是兩種滋味。

51用車創始人李華兵曾是一名投資人,親眼見證過姚勁波和劉強東的創業過程。當他創業拿到雷軍投資,當他認為已經爬到塔尖,他感覺,別人能幹成的事,自己也一定能幹成。

口述 | 李華兵
文 | 雷曉宇
編輯 | 王冀
圖 | 紀珂

不能辜負的信任


回頭來看,我人生的很多東西,其實在18歲那一年就已經決定了。

那一年,我考上了武漢大學計算機系。一上大學,就聽說過雷軍,看了他在《計算機報》上的一個采訪,覺得這個人挺厲害的。很快,他回學校來做演講,給了我幾個印象。第一,他激情澎湃。第二,這是我第一次聽說一個詞,叫管理。第三,他談到和微軟的競爭,說要用未來十年,再和微軟來一次豪賭。下面掌聲雷動,覺得不愧為我們的大師兄。

後來,我問我們同學,記不記得雷軍這個演講,他們都說不記得了,可是我記得非常清楚。所以,這就叫作因緣際會。

高三的時候開臥談會,大家都會想未來幹什麽。我覺得我肯定不會從政。我性格比較暴躁,不適合往上爬,搞政治鬥爭完全不行。我是農村孩子,小時候在山里長大,喜歡在蘆葦蕩里自由馳騁的感覺,勾心鬥角不是我的個性。

我考慮過從軍。我父親就是個軍人。從軍可以強健體魄,又能接受比較艱苦的訓練,我想要挑戰一下。可是,當完兵回來能幹什麽,我父親還不是回來當了個工人。

我還想過從醫。可是每天做手術,那個環境也不是我想要的。

20世紀90年代初期,父親工作的化工廠常年虧損,經常發不出工資。我自己知道,我們家是沒錢的。有時候,工廠還讓員工集資。我當時就跟我爸說,你們廠怎麽那麽費勁,是不是廠長不行,幹脆讓我試試。當時是開玩笑,但我懵懵懂懂覺得,從商、經營一個企業,完全自主性地帶著一支隊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可能是我想要的。

見到雷軍,我的潛意識就找到標桿了。這個人在舞臺上對大家演講,那麽風流倜儻,那麽富有激情。這是我學習的對象,這是我將來應該做的事情。

2011年,雷軍鼓勵我去創業,給了我200萬人民幣的天使。他是我生命中的貴人,我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雷軍的投資,還是你師兄給你的投資。

但是,也許我因此背上了一個巨大的情感包袱,因為雷軍投我的時候說過一句話。他說,華兵你知道嗎,我覺得你有90%的可能性成功,但我也告訴你第二句話,我投過的創業者沒有一個掛掉的。

2011年到2013年,我做車品匯的這兩年,是一段不為人知的經歷。

2011年7月,雷軍投資了。當時,他跟劉芹關系好,說好讓劉芹後面跟一點,聊得也都不錯,準備投。但後來,我這邊termsheet和海外機構已經在做了,卻感覺晨興那邊不是很積極,有點慢。

2011年12月的一個晚上,我在翠宮飯店跟劉芹聊到11點半。那天下著鵝毛大雪,我一出來,外面是一片雪白的世界,特別安靜。我住在東五環,一個人慢慢開著車,時速20公里,最後到家已經兩點多了。這是一個無聲的世界,我知道,沒錢了。

我一夜沒睡。第二天一早,我把幾個核心的人拉到公司旁邊的咖啡廳。我說,拿不到錢,怎麽辦。有人就撤了,有人說,我還是願意跟你幹,降點錢,挺一挺。那時候,慢慢開始有一些銷量,一天幾十單,但毛利只有30%,收入減掉運營成本還是虧損的。我說,公司做不成,要不你們各奔前程,我一個人繼續撐著,公司要以最低的成本運作。

2012
年春節之後,我把SOHO現代城的辦公室退掉,搬到了東南五環汽配城里面。運營、庫房、倉儲都在那里,拿貨也比較方便。人員一直在壓縮,最多不到15個人。拿五千塊錢以上的人全部砍掉,都拿兩三千。公司一個月的運營成本10萬塊。後來,我自己還拿了100萬出來。

一直到2013年底,整整兩年,一直就是這種狀態。我想在這里看看汽車後市場的機會,但也沒有想通,不知道未來在哪里。
 

\ 李華兵說,雷軍是他生命中的貴人,他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


老實說,那段時間我是比較自卑的。以前做投資,我都在華貿和國貿的酒店里開會,很光鮮。現在急轉直下,在汽配城和維修工一起吃飯。朋友們都知道我在創業,但那兩年,我和整個互聯網是與世隔絕的。我給別人打電話,說過來看看,幫忙出出主意,可人家都說忙,就是覺得你這項目不靠譜。說實在的,那兩年春節我都沒有回家。你還在苦苦掙紮,但老家的人都覺得你已經非常成功了,這里面有很大的落差。那年夏天,我看《中國好聲音》。平安最後唱完歌,說除了唱歌,我已經什麽都不會了,我就想把這麽一件事情做好。那時候我聽這些話,是要流眼淚的,因為他們也是從最低潮里走出來的,但他們一直沒有放棄。

我為什麽特別感激雷總,因為他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沒有放棄我。那是他做小米的初期,我們有時候一聊就是兩三個小時,關於怎麽管理,怎麽節約成本。後來,他還把我的案例拿到一個董事會上講,說你們成本太高了,要學學李華兵。

我自己非常清楚,這個方向堅持下去是有問題的。但你會覺得特別想用勁,特別想著怎麽報答雷軍。我從來都不敢講這個公司是雷軍投資的,生怕公司做得不好,毀了雷軍的名聲。後來雷軍也說,你要不要換別的方向,我們也可以支持你。但我覺得,我不能死,我也因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後來,為了這句話,我跟雷軍交流過。他說,華兵你真不該有這麽大的壓力。他不斷在給我減壓,但以我做事的原則來講,我不能辜負這份信任。

我知道姚勁波一分錢都沒有的時候有多艱難

2013年7月,我剃了個光頭,決定重新開始。我在微博上給李開複發了個私信,見了他一面。他說,工場可以給你一點錢。我說,我要換方向。我決定做拼車,然後把公司搬到了現在這個寫字樓——因為這是58同城辦公過的地方。

我跟姚勁波是非常好的兄弟。2007年,我在漢能資本做投資經理,在一個年會上見到他。他作了一個主題演講,我去跟他交換名片,聊了一下。我們年紀差不多,聊得來,我也覺得這個人還不錯,就跟老板推薦,把他簽下來,幫他做融資顧問的業務,具體由我來負責。

當時沒有花太大的精力,因為58同城還非常小。他們跟京東遇到同樣的問題,恰逢金融危機,沒人敢投。我跟老板講,沒人敢投,幹脆我們投一筆,但老板不敢。

58的融資特別艱苦。DCM、華瓴都是我帶他去見的。最後,他真的沒錢了,我跟他一塊見羊東。羊東批評了一番,這個那個的,讓他很沒面子。沒辦法,他們A輪的投資人是賽富,後來羊東說,你去找閻焱把,讓他幫你想想辦法。

到了後來,58同城賬上真的一分錢都沒有了。姚勁波賣了個域名,換了幾十萬出來給大家發工資。他們幾個人就在旁邊的咖啡廳見面,其他幾個人都要走,姚勁波咣當就給搞哭了,說你們走了,我怎麽辦。我陪著他去吃飯,他心情特別郁悶,我是感同身受的。

我知道他那個時候有多艱難。你看,我現在辦公室的裝修已經算非常奢侈了,但那時候,就這一張桌子,他們可能有三個人坐著,而且每個人面前都沒有電腦,只有一部電話,瘋狂打電話。

後來,DCM投了他。過了那一關之後,再拿錢相對比較容易了。但大家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一面,艱難的時候,沒人看得到。

姚勁波身上有一股勁。他跟我聊過,特別想把陳曉華從趕集挖過來。當時陳曉華在趕集特別不爽,因為楊浩湧從來不提上市。姚勁波就想了個辦法,直接到趕集樓下給陳曉華打電話。最開始,陳都不接。後來姚說,我已經到你樓下了,你下不下來,你不下來我就上去了。

陳曉華下來了,在旁邊咖啡廳見面。姚勁波口才也還行,搞定了。這是58和趕集歷史上一個很重要的勝負手,因為這個人做流量很厲害,所有流量都是他做出來的。這個過程里,姚勁波說他當時說得最打動人的一句話是:對不起別人沒那麽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對得起自己,你覺得跟誰幹最有可能成。

另外一個觸動我的,是劉強東。

2006年初,我剛進漢能資本,劉強東找過來,說能不能融100萬人民幣,把哥幾個工資給發了。又過了三個月,又來了,說能不能再融800萬人民幣。我們都沒工夫見他,一直忙其他事情沒來得及弄。

結果,京東是在做B輪的時候,找我們另外一個同事做banking。那是我和劉強東第一次見面,也不熟,就寒暄了一下。他的B輪特別艱難,融了2100萬美元,投前估值6500萬美元。雄牛資本領投1200萬美元,今日資本投了800萬美元,梁伯韜個人投了100萬美元。劉強東特別高興,因為投前估值從3500萬美元爬到了6500萬美元。

所以你看,創業者有多艱難。那時候就是個白菜價,可白菜價都沒人敢投。張穎也來我們辦公室看了,說這個案子我們非常有興趣,想投。但是左弄右弄,大家這時候不敢出招兒了,都憋壞了。

之後,我去參加一個VC的酒會,說我們最近剛剛close掉一個案子,就是京東,不容易啊,然後大家都是這種感覺。6個月之後,老虎基金以3億美元估值拍了6000萬美元給他。那時候,我建議老板要不要賭個200萬美元進去,應該沒什麽問題。但他一看沈南鵬不敢投,張穎不敢投,幾個大個兒的不敢投,他也就沒投。

這之後,劉強東以10億美元的估值又拿到了1.5億美元。再往後,你想摁他也摁不下來了,就這麽簡單。
 

春節之後到4月底,51用車從70多人迅速擴張到170人


這麽多年,我見過太多參照物了。姚勁波今天市值40億美元,包括前幾天跟趕集合並,我沒有多羨慕他,但我知道他是從一個屌絲過來的,我親眼見證了那個歷程。劉強東從中關村起步,這麽多年苦哈哈的,一將功成萬骨枯,他真的幹起來了。怎麽說呢?別人行,我為什麽不行?我和姚勁波同年,以我李華兵的經驗、資源、人脈,我真不一定會輸給他。這已經是金字塔尖上的人了,人家能幹成,你為什麽不行。\版權聲明:本文述者李華兵
,文雷曉宇,編輯王冀,攝影紀珂,文章僅代表述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