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38家收購公司已關閉31家,雅虎堪稱「創業公司殺手」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13/59472.html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近日,雅虎又出手了,又收購了一家創業公司。這一次它收購的是有5名員工的數據虛擬化創業公司Vizify,該公司能夠將你的社交媒體帖子變成交互性的信息圖表和視頻。

目前還不清楚該交易的金額,該團隊將如何融入雅虎的整體策略也是未知之數。

不過就雅虎而言這是常有的事。自2012年7月CEO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接掌公司以來,該公司不斷展開大大小小的收購,進而形成了一支更加年輕、更有活力的團隊。

光是2014年前兩個月,梅耶爾的公司便吞併了8家公司,其中包括移動智能主屏應用Aviate、移動助手應用Donna開發商Incredible Labs、移動營銷公司Sparq和企業應用工作室Tomfoolery。

產品不斷被砍,產出寥寥

雅虎也許可從這些收購中獲得新的能量,但它也一直在關閉買回來的產品。在梅耶爾的領導下,雅虎買下的38家創業公司中已經有31家關閉了它們的服務。

由於該公司計劃關閉Vizify所有的產品,Vizify的用戶將遭到無情遺棄。該創業公司將向用戶全額退款,在其網站上提供流程指引,以使得「分手」容易些。

Sparq的用戶也是受害者。該創業公司的其中一項服務是為商戶提供二維碼,其中的很多二維碼很可能印在了仍在流傳當中的宣傳資料上。很遺憾,那些二維碼現在無效了——由於雅虎的收購,那些印刷廣告淪為了廢物。

熱門虛擬助手Donna則是在雅虎的人才收購完成一個月後關閉。

天才少年尼克·德阿羅伊索(Nick D'Aloisio)打造的新聞摘要應用Summly剛剛才迎來去年3月的收購後的果實;雅虎將Summly的新聞閱讀技術整合到了自家的Yahoo News Digest服務當中。而Summly原來廣受歡迎的旗艦級應用則已經退出歷史舞台。

總結:雅虎打來電話提出收購要約的時候,創業公司如果想要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存活下來,那就應該趕快逃跑。

吸引年輕人才

併入雅虎的創業公司的產品趨向被關閉,意味著消費者被拋棄,創業者失去自己一手打造的產品或者服務。

雅虎的收購有的規模達到10億美元,有的為100萬美元。創業公司們被它帶到了一個試圖吸引年輕人才但仍帶有傳統烙印的企業環境。

不過,情況或許在發生變化。正如Quartz所指出的,雅虎認為其傳統科技巨人形象已經不合時宜了。雅虎首席財務官肯·戈爾德曼(Ken Goldman)本週在摩根士丹利投資者大會上表示,公司如今在吸引創業人才上不再像以往那麼困難。

「毫無疑問,我們一路下來失去了不少人才。失去他們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的排擠。說到收購,老實說,創業公司們之前並不想要被雅虎收購。要收購它們,我們就得付出『雅虎溢價』,因為他們並不想要來雅虎。不過現在不再是這樣了。」

「移動」戰略

梅耶爾領導的雅虎將重心放在了移動服務上,其諸多的收購明顯都符合這一戰略路線。但該戰略最終能否取得回報還不得而知。

正當該公司大踏步向成為移動為先公司邁進之時,它無畏的領導者仍在試圖重振另一項較為傳統的雅虎戰略——搜索。

梅耶爾大力押寶情景搜索(Contextual Search),Aviate最能體現她的這一計劃。通過Aviate,你的手機可以瞭解你的行為習慣,適時適地地為你呈現你正想要用的應用——例如,你在去桑尼維爾的公交車上時,你的手機會自動為你展示當地的天氣。

據一名雅虎代表稱,雅虎認為情境搜索會是未來,那也是公司收購Aviate的原因。

移動和情境搜索的結合仍處於「蜜月」階段——有很多大想法,但實質性的執行相對較少。如果雅虎真的能夠將移動服務和情境搜索相融合,那可以打賭它是該公司過去兩年間收購的眾多公司中的一家的直接產物——將其技術及隨之而來的認可度帶到公司內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136

職場點滴(38):遊戲職場 Zone of Control 周謙

http://notcomment.com/wp/?p=20908

Zone of Control,簡稱”ZOC”,是戰略或戰棋類遊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移動基本規則。ZOC,是指遊戲中可移動的單位,在移動到敵方單位周圍一格的特殊效果,一旦移動到此位置就不能移動。

比如你本來這個部隊最大可以走10步,如果沒有敵軍部隊或者其他建築等東西(牆、陷阱、沒有ZOC),你當然可以走10步。但是一旦出現在你身前,你就只能走到他身邊,他後邊就不能直接走到,而是左-左-前-前-右-右的方式避開對方ZOC繞行,大大浪費了行動力。

一般戰棋類游戲規則中飛行兵種無視ZOC,敵軍進入異常狀態如石化、混亂等的時候自身ZOC消失。三國志11特技中有這些可無視ZOC:飛將(陸地,如呂布),遁走(陸),推進(水)。三國志10也有一個技能:遁走發揮此技能無需行動力,無視ZOC。

其實,人生如遊戲,遊戲如人生,遊戲內的基本規則,其實都是從現實世界轉移到遊戲內的。正如我軍在進軍時,發見路上敵軍的坦克部隊在防守,如果是必經之路,要麼我方必須除去敵方部隊,要麼就必須避開或繞過對方的部隊前進。當然行軍速度就會大大受影響。反之,如果面前的坦克是我軍的,當然就沒有所謂ZOC了,我軍當可直接進軍,不受影響。

而在工作上,ZOC的規則,也可廣泛地應用。例如:不同部門的同事,雖然理論上同一機構的員工,工作中是應該互相幫忙,可是實際上,合作中一定會存在不同的問題。如果合作中,其中一方長期產生問題,那麼合作方,就會由自軍、友軍,慢慢變成不合作的所謂鬆散同盟軍。如情況沒有改善,合作方就會發揮其ZOC效果,對很多事情都「按程序做」,以免工作完成,出力後,還要比人反打一耙。

另一種常見的情況,就是一方不尊重合作方的Report Line,經常直接私下給予指令合作方人員要求執行。久而久之,合作方的主管必定會設立ZOC,以保護自己的團隊,畢竟,工作是多而廣的,如果一方長期濫用對方的善意,合作方主管對事情公事公辦「按程序做」,也是情理之內。總不能因為一方有需要,就要求對方用全部門的資源,長期優先處理,任何人也不會這樣安排自己團隊的工作吧?

可是要求其他部門「全力優先配合」的要求,在辦公室卻隨處可見。到有一天受到別人的ZOC限制,就不要怪責他人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751

【敗局】ESPRIT一年關店38家:成也批發,敗也批發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811
2014年3月的一個傍晚,華燈初上,我來到位於深圳羅湖區的華潤萬象城,瞭解服裝零售業行情。

在眾多服裝品牌中,我曾一度對ESPRIT這個品牌抱有好感,但久聞它經營不善,這次萬象城之行,便希望一探究竟,然而單單在這座購物中心尋找它的店舖,就費了不少功夫。

H&M顯眼的logo首先吸引了我的注意。這家成立於1947年的瑞典公司,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服裝零售商,自從2007年在上海開了第一家門店,截止2013年末,它在中國大陸門店數量已達到146家。很多城市的購物中心,H&M都成為吸引客流的熱門店舖,而深圳萬象城也不例外。

萬象街和書城路交接的丁字路口是深圳人流最密集的地段之一,沃爾瑪、深圳書城以及附近大大小小的商舖,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客流,匯聚於此,H&M萬象城店就設在這裡。臨街的鋪面,分為三層,約莫數百平米的樣子,負一層和一層是男裝,二層女裝及童裝,店內旋轉樓梯直接通往萬象城二層,這種帶有入口功能的設計,為H&M導入了大量顧客駐足消費。

相比H&M的張揚和高調,來自日本的「快時尚」品牌優衣庫和無印良品則內斂許多。

優衣庫早在2002年便進入中國市場,至今在華耕耘12年之久,但發力卻是近些年的事情,僅2013年一年,優衣庫便開設了82家新店,接近過去11年所開設門店總量的二分之一,從而使得中國門店數量暴增至257家。優衣庫萬象城店位於四層,延續其一貫的裝修風格,空間開闊,佈局井井有條,收銀台前排隊結賬的消費者眾多,生意並不亞於位置更好的H&M。

稍顯小眾的無印良品正在中國變得炙手可熱已經是不爭的事實。2013年,進入中國8年的無印良品開張了35家店舖,門店總數達到100家。消費能力、審美觀念日益進步的市民階層開始接受這種簡潔、內斂的日式風格,從而為其在華業績增長注入了強勁的動力。位於深圳萬象城三樓的無印良品門店便是一個縮影。排隊試衣的顧客絡繹不絕,男女老少皆有,令試衣區顯得侷促不堪,不得不分派專門的店員維持秩序,看來無印良品還需要在中國開設更多門店。

經過多番尋找,終於在深圳萬象城三樓一個冷清的角落,我發現了ESPRIT的蹤影。

令人失望的是,這個不足70平米的店舖,門可羅雀,店員態度冰冷,有如上個世紀國營商店的售貨員一般倨傲,內部裝修之單板,服裝品類之稀少,款式之陳舊,幾乎與街頭外貿小店無異。

要知道,在世紀之交的那幾年,ESPRIT這個品牌曾一度引領大眾時尚,其當時在中國市場的受歡迎程度,毫不遜色於H&M,ZARA、優衣庫,無印良品等「快時尚」品牌如今的火爆。

不禁要問,是什麼原因導致了ESPRIT的跌落?而這個「領頭羊掉隊」的故事又有何啟示意義?


ESPRIT前身是美國舊金山的一家製衣公司,以香港遠東有限公司為採購代理商,這家公司的老闆邢李源,另一個更廣為人知的身份是女星林青霞的丈夫。香港遠東公司在1980年代初開始在亞洲批發ESPRIT服裝,並在亞洲不少城市開設了零售店。1993年,該公司旗下思捷亞洲在香港上市,4年後收購ESPRIT歐洲業務,並更名為思捷環球控股有限公司」。

1997年,思捷環球與華潤集團合資組建華潤思捷,在中國大陸開展ESPRIT品牌服裝的零售業務,第一年便取得58%的業績增長,巔峰時期一度在全國近百個城市擁有數百家直營店和加盟店。當時ESPRIT號召力之大,「任何一個購物中心招商,如果沒有它開店,別人都不會進去」。

十年間,缺乏競爭者的ESPRIT幸運地在中國市場賺了很多錢,但危機也在與日俱增。

隨著H&M,ZARA、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聲譽鵲起,ESPRIT的內部問題也暴露無遺。

ESPRIT可謂「成也批發,敗也批發」。批發模式具有風險小、輕資產的優點,那些具備強大號召力的服裝品牌,往往無須自建渠道,依靠各級批發商即可實現迅速擴張。這正是ESPRIT快速崛起的關鍵。但也正是因為過於倚重批發業務,以至於忽視了供應鏈建設。

批發業務增加了價值鏈的中間環節,這帶來兩個直接的後果:一是部分利潤分流到批發商的口袋,從而抬高商品售價,二是阻礙了生產商與消費者的溝通聯繫,導致生產商對市場缺乏敏感。這也是為何ESPRIT服裝被人詬病「價格居高不下、款式萬年不變」的原因。

批發業務大量存在,拉長了訂單週期。即便ESPRIT的訂貨會從一年2次,提高到一月1次,但是受制於供應鏈,每次訂貨會的提前時間長達3個月,而ZARA則不到1個月。

供應鏈短板使得ESPRIT無法對市場變化做出快速反應,更無力及時推出順應消費潮流的產品,從而導致系統性的滯後。據曾經負責ESPRIT在華業務的當事人回憶,ESPRIT的供應鏈成本比韓國服裝品牌「依戀」貴30%左右,更不要說與H&M,ZARA、優衣庫同台競技了。

客戶是一切生意的源泉,也是價值鏈的起點,企業通過與客戶達成交易來獲得商業價值和經營利潤。對待顧客的態度和理念,決定了一家企業的戰略、生意模式和組織文化,乃至市場表現。

企業多麼貼近顧客、貼近一線、貼近市場,就多麼貼近成功。這一點在競爭激烈的服裝零售業表露無遺。H&M,優衣庫等品牌成功的關鍵,便是源自對目標客戶的精準定位,對客戶需求的敏銳捕捉和快速反應。相反,對市場變化的漠視,對客戶需求的無動於衷,最終也會被市場和顧客淘汰。

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銷售網絡多麼發達,不過是一個連接企業與消費者,達成交易行為的通道,以為建立了看似強大的銷售網絡就把握住客戶端口便大錯特錯了。即便亞馬遜,如果沒有一套精準分析消費者需求的算法,其網絡平台和物流系統也會淪為擺設。

令人失望的是,ESPRIT的運營方思捷環球似乎只是把中國市場當做一門可有可無的生意,而不是必爭之地。ESPRIT過去在中國市場的成功令思捷環球日益自滿,從設計師到管理層,均對中國市場、中國消費者缺乏必要的瞭解。ESPRIT運營總部位於德國,設計部門則設在香港。「那些管理者在遙遠的德國指揮中國市場」,「設計師坐在香港的辦公樓裡懶洋洋地喝咖啡」,在當時負責ESPRIT在華業務的華潤創業高管看來,這是不敢想像的事情。

2009年12月,華潤集團以38.8億港元,將所持華潤思捷51%股權全數賣給合資方思捷環球。第二年,ESPRIT業務一蹶不振,思捷環球業績暴跌98%,從此陷入漫長的虧損泥潭。

最新的消息是,思捷環球2014年前3月銷售額下降9.9%,過去一年,它關閉了38家大陸門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389

38歲國泰王子,憑什麼讓國泰金股價創3年新高?台灣首富家族接班人 蔡宗翰(100-109)

2014-07-21  TWM
 
 

 

他,三十八歲,敢於衝撞體制,啟動史上最大改造計畫,大膽破除五十二年來穩健保守的鐵律,讓獲利創三年來新高。

他,極度低調,九年來,對記者唯一說出的話是「謝謝」兩字,但,關起門來,卻直言老臣效率太慢……。

他是台灣首富家族的接班人——國泰集團王子蔡宗翰,手握六兆元資產王國,每兩個台灣人就有一人是他的客戶,每五張保單,就有一張來自於他們,這個名字也許很陌生,卻是你今年一定要知道的人。

製作人.謝春滿 研究員‧楊政諭

撰文.劉俞青、梁任瑋

蔡宗翰

出生:1976年

現職:國泰金控資深副總經理、國壽副總經理、國泰世華銀行董事經歷:同記實業副總經理、美國執業律師學歷:喬治城大學法律博士、哈佛大學法律碩士、哈佛大學經濟系家庭:已婚,育有2男1女

王子養成之路

赴美求學

1990年 14歲 台北美國學校讀到八年級即被送往美國就讀新罕布夏州私立聖保羅高中。

1998年 22歲 哈佛大學經濟系畢業接續念哈佛法律碩士,提出論文《台灣金融體系改革的必要性》;再赴喬治城大學攻讀法律博士。

回台任職

2005年 29歲 回國,進入國泰人壽董事會擔任董事,同時進入國泰金權力核心決策委員會下的財務投資及風險控管兩個委員會。

擔任家族投資公司同記實業副總經理。

2008年 32歲 與楊絢茹結婚。

擔任要角

2009年 33歲 擔任國泰人壽協理。

2010年 34歲 擔任國泰金控副總經理、國泰創投董事、國泰人壽副總經理,負責監管國壽投資、不動產、保戶服務及核保理賠業務。

2012年 36歲 升任國泰金控資深副總經理,主導200億元的高鐵桃園站專案開發案,是國泰史上最大BOT案。

2014年 38歲 主導集團最大業務組織改造專案「AG2.0」,正式啟動接班。

是誰,讓這頭大象跳舞?七月十日,國泰金控公佈上半年獲利,成績好到令所有法人眼睛一亮;因為今年一到六月國泰金稅後淨利高達三○六億元,每股盈餘二.五四元,半年就賺贏去年一整年的獲利,全年有機會挑戰賺四百億元的歷史紀錄。

掌聲的背後,只有內部人理解,眼前這份成績得來多麼不易!

過去幾年,國泰金控歷經海外投資虧損、股權移轉、人事重整,步伐凌亂交錯,營運狀況跌落谷底,這家擁有五十年歷史的老企業,像是一頭又笨又重的巨象,轉不了身,還一腳陷入泥淖;二○一一年連A咖的外資法人花旗環球與港商野村證券,都曾經給予「賣出」的投資評等,這對過去幾十年來,一直是台灣最大金融集團的國泰金控而言,是多大的難堪!

從陷入泥淖到開出亮眼的獲利,這段艱辛的一千多個日子,巨像一步一步從谷底攀爬;慢慢地,間歇傳出好消息,先是二○一二年,國泰健檢中心開幕;接著大手筆標下航空城土地,要做outlet賣場、緊接著,去年搶下好市多聯名卡??,今年,更宣佈首度跨足倉儲業。

每公佈一項,就得到外界與法人更多一點掌聲,國泰金股價也從谷底逐步回升,近日重登五○元大關,創下三年多來新高,並帶領金融類股指數衝上今年高點,顯示國泰集團的改變得到更多人的認同。

從身軀龐大、轉不了身,甚至又老又重,到轉守為攻、主動出擊,與過去沉穩、保守形象大相逕庭。這期間,只要媒體問到總經理李長庚,國泰究竟做了什麼?李長庚的回答總是千篇一律:「組織再造。」李長庚的回答讓外界摸不著頭緒,甚至以為只是官樣回答;但事實上,所有的國泰員工都知道,國泰的改變,確實是從「組織再造」開始,而這個計畫的發想、策畫與執行者,不是別人,正是年僅三十八歲的國泰王子——蔡宗翰。

過去兩年,他發動史上最大的組織改造,透過他的靈活調度與穿針引線,對這個資產總額高達六兆元的公司,起了鋪天蓋地的影響,讓國泰集團像尋回失落的拼圖一般,一片一片、由內到外,從紮實的保單結構調整,到對外的轉投資,把曾經失落的金融股王精神,一點一滴找回來。

這頭大象,終於回了神!而且還能靈活跳舞。

在小吃店吃飯 無富人氣息蔡宗翰是誰?身高一米八五,瘦削白淨的臉龐,戴著眼鏡,在午後的台北市仁愛路四段巷子裡,偶爾會看到他和一般上班族一樣,沒有隨扈、保鑣,擠在悶熱的小吃店裡和同事一起吃午餐。

全集團上上下下四萬多名員工,沒有人不認識他。他是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的長子,是國泰集團創辦人蔡萬霖的長孫,是台灣「首富家族」的第三代掌門人,手握這個資產總額高達六兆元、也是全台灣最大金融集團的實權,一步步進入「實質接班」。

一九七六年出生,今年才三十八歲,蔡宗翰身為家中長子,從小就被以「接班人」方式教養,從私立復興小學、美國學校,到出國讀書,連高中都是念美國前十大的私立聖保羅高中(St. Paul's School),然後一路唸到哈佛、喬治城大學法律博士,學成後,又在國外擔任執業律師兩年才回國。

王子的養成之路,一步一步、精準到位。

這位被朋友形容為「全身上下沒有一絲首富家族氣息」的王子,○五年回國後,最早在家族投資公司歷練,擔任蔡家家族的同記實業副總經理,接著,他進入國泰人壽的董事會,在董事會上,他謹守分寸、不多言,一位與他交情頗深的外資證券主管形容當時的他,「像海綿一樣靜靜地吸取養分」。

○九年,他真正跨進國泰人壽擔任協理一職,開始涉足實際的經營事務,並且在各部門歷練,包括專案投資部、不動產投資部、保戶服務部、理賠部,王子都曾親自督軍。

兩年前,國泰人壽歡天喜地慶祝五十週年大慶,如果五十週年代表國泰集團的「轉骨」,那麼,內部人都知道,從這一刻起,國泰金控就要進入實質的「蔡宗翰時代」了。

到此為止,王子的養成之路完全按照既定的劇本走,他走著和他的父親蔡宏圖一樣的路,在國外取得法律博士學位,在國外執業兩年,然後回國、接受接班的歷練、結婚、生子,沒有例外。

回國九年,還在接受歷練的蔡宗翰,原本還沒這麼快接班,但人生難免有意外,即使貴如王子也無法避免。這個「意外」打破了所有安排,因為,媽媽倒下了!黃麗姿這場病是蔡宗翰加速接班的重要轉折。

母親突病倒 加速蔡宗翰接班之路蔡宗翰的媽媽、也是蔡宏圖的妻子黃麗姿在去年四月下旬無預警中風,向來嚴肅拘謹的蔡宏圖,第一時間向全體員工發出求助信,拜託大家為其集氣祈福,首富的鐵漢柔情,深深地感動了許多國泰人。

國泰醫院傾全力搶救董娘,如今黃麗姿的病情比預期好了許多,意識清醒,也開始進入復健階段,是不幸中的大幸。

但外界不知的是,三十多年來,黃麗姿雖從未涉及國泰集團的營運,但卻是蔡宏圖家裡最重要的支柱,不僅蔡宏圖對她依賴甚深,蔡宗翰也是。「蔡宏圖經常忙於公事,因此蔡宗翰從小就在媽媽嚴格的教養下成長,黃麗姿的教養之道,就像『虎媽』般嚴格。」一位蔡家重要的親戚述說。如今蔡宗翰表現得出入有禮,應對得當,黃麗姿絕對是影響最深的人。

妻子生病,蔡宏圖幾乎全心全意照顧她,那陣子,「蔡宗翰分擔更多爸爸的責任」,國泰金內部一位高層表示。

而在心情上,這場病也讓蔡宏圖意識到,四十一年次的他,已經六十二歲,雖不至於稱「老」,但兩鬢斑白、體力不比當年,都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有個萬一??,偌大的集團、四萬多名員工、一千多萬名客戶的託付,勢必要有人承接起重責大任,「於公於私,黃麗姿這場病都加速了蔡宗翰的接班。」這位高層說。

從此之後,蔡宗翰做得更多、跑得更勤快了。

如今他精準的頭銜是——「國泰金控資深副總經理」,員工習慣在背後叫他「小老闆」,在他面前則稱呼「副總」;金控內所有重要的公文都得經過他眼前,他看過之後,再轉呈總經理李長庚,然後才是董事長蔡宏圖。

實際運作上,根據內部人透露,蔡宗翰與李長庚、國壽總經理熊明河、副總劉上旗、林昭廷等人共同組成「決策形成團隊」,模式類似台塑集團的七人決策小組,但與台塑集團不同的是,國泰金控主要業務的決策,大多先透過這個團隊達成共識,再呈報給蔡宏圖做出最後定奪。

對蔡宗翰這位「首席副總」而言,透過參與此集團核心決策過程的方式,一方面磨合老臣與年輕一代之間想法的差距,另方面也預先熟悉集團其他業務,慢慢增加歷練與責任感,蔡宏圖鋪排接班的用心良苦可見一斑。

「Joseph(蔡宗翰英文名)是典型的績效主義者。」一位子公司負責人形容,在內部會議上,他要求「速度」,凡事講求「數字績效」,這與過去國泰既有的企業文化,顯然有差異,擦撞的火花,嗶嗶啵啵,快速在國泰金的走廊上傳開來。

堅定意志改革 無懼與老臣磨合「曾經有位頗具份量的老臣,在會議上被『小老闆』斥言『效率太慢』,當場氣氛凝結。」還有一次,蔡宗翰和廣告商一起開會,但幾次下來,效果都不盡理想,氣氛很僵,蔡宗翰的話越說越用力,最後,「他開會到一半,直接站起來,開門走人。」留下一整間會議室的錯愕……。

尤其是近兩年來,他參與越來越深,許多高階主管都見識過他的疾言厲色,「蔡宗翰不會拍桌、罵人,但他嚴肅起來,尤其當績效、數字未達標時,他有話直說絕不拐彎,還是讓許多老臣覺得面子掛不住。」蔡宗翰走在國泰金融大樓裡,永遠是顯著的目標,一舉一動,備受員工關注,傳言也因此四起。

外界與他熟識的朋友總形容他是位謙謙君子,「是很有教養的富家子弟」。在所有公開場合,蔡宗翰總是雙手交握胸前,身體微微前傾,臉上帶著靦腆微笑。對外,他十分謙遜有禮,但行事低調,幾乎不與媒體有任何接觸。一位主跑國泰十年以上的資深媒體記者透露,「每次跟蔡宗翰換名片,不論問什麼問題,他都只回答『謝謝』二字。」令人拿他沒轍。

員工與外界對他的評價,蔡宗翰不會不知道,但他更清楚的是,要扭轉這艘比自己年紀還要大上許多的航空母艦,只有堅定無比的意志,才能成事。

兩年多前,蔡宏圖宣佈國泰金控將推動一場史上最大的組織改造計畫,稱之為「登峰計畫」,第一階段為期三年,從業務員到銀行,從人員訓練到組織強化,所有的員工都投入其中,而這個計畫背後最主要的推手,其實就是蔡宗翰。

「不要以為他是王子,就可以說做就做,多少企業家第二代歷經多年都無法取得爸爸的授權,要說服爸爸答應,並不容易。」一位蔡家親戚分析,蔡宏圖與蔡宗翰父子,有足夠的信任與默契,「蔡宗翰提案,爸爸點頭」,放手去做,是國泰金走向改造之路最大的根基。

一步步,蔡宗翰放手去做更多的事,第一炮是主動攻擊,搶下「COSTCO聯名卡」,跌破外界眼鏡,讓大家驚訝的不是這張卡片會帶來多少利潤,而是,「原來國泰會主動攻擊,出手搶別人口中的肉!」國泰的改變令所有同業震驚,也繃緊神經。

緊接著他提出集團應該要活絡土地資產,前年開始,他陸續利用國壽旗下的閒置不動產,成立「國泰健康管理中心」、「國泰商旅」,甚至打破國泰的傳統,首度和外人合資事業,成立「永聯物流開發」,因為他和許多朋友聊天時都談起,「電子商務是未來不可逆的趨勢」,因此,他決定跨足電商產業發展必須的「倉儲業」,未來,國泰甚至可能到大陸繼續發展倉儲物流業,跨足新的事業,這些都是老國泰集團不會做的事。

這些轉投資,在資產六兆元的國泰王國裡,或許還不成比例,但內部人早就清楚:小王子每一步都是創舉,都是挑戰國泰過去的不可能,大象或許還沒跳起舞來,但手腳已暖身備戰,隨時都有可能大翻轉!

叔叔蔡明忠讚賞 國泰重返金融股王「你們應該好好寫寫蔡宗翰,他做得非常好!」在一次私人宴席上,蔡宗翰的堂叔、也是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對這位既是競爭者、也是叔姪晚輩的後進,稱許有加。

國泰與富邦、蔡宏圖與蔡明忠這對堂兄弟之間,長期以來既競爭又合作的微妙關係,一直是市場上矚目的焦點;三年多前,富邦金首度擠下國泰,成為金融股王,但就在大約一年前,國泰金在歷經蔡宗翰參與其中的一番改造之後,股價再度超越富邦,重返金融股王寶座。如今,叔叔蔡明忠的這一番真心稱讚,對蔡宗翰而言應該點滴在心頭。

蔡宗翰不是養在深宮、不食人間煙火的王儲,接班態勢越加底定,他越勤快地往外跑。蔡宗翰的好友、目前與國泰在桃園高鐵站合作outlet「華泰名品城」的華泰王子大飯店副董事長陳炯福說:「Joseph若聽到建議或需要改善的地方,會立刻拿出手機記下來,看得出他的企圖心。」一位國泰資深業務員表示,許多國泰人壽的通訊中心,蔡宗翰都去過,這些略有年紀的業務員「國壽媽媽」們,看到像自己孩子一樣年紀的蔡宗翰,突然出現在面前,又驚又喜。看到他謙恭有禮,卻又事事問到底的工作精神,簡直就是當成自己兒子般疼愛,對公司的向心力更強了。

之前,在「登峰計畫」下,最重要的子項計畫之一,是「業務員2.0(Agency2.0)」的改造,其中第一步,蔡宗翰就要求加快速度,過去一張新保單從簽約到核保完成,往往要三到四個工作天,蔡宗翰決定全面e化、衝速度。

原本蔡宗翰還擔心要怎麼說服「國壽媽媽」們買iPad,還要學上手,沒想到,國壽推出「每台iPad降價二千元」優惠方案,加上這些早就「心向國壽」的媽媽們,對蔡宗翰的新政策接受度高,如今,高達九成的業務員都使用iPad下單。而業務員平均年齡「高達」四十四歲、居業界之冠的國壽,現在e化程度最快,一般保單的核保時間只需要半天就能完成,而且有超過五成的新保單是使用iPad辦理。

蔡宗翰沒有停下腳步,微風集團明年要在國壽即將完工的信義計畫區A3置地廣場,開設大型賣場與餐廳,國壽雖只是單純「房東」角色,但蔡宗翰一樣看重,而且,管得超細。

「我說我去他辦公室找他,他說不用不用,他整天都在外面跑,他來找我。」微風集團執行常務董事廖鎮漢說,和一般老闆出入總有一堆人簇擁著不同,蔡宗翰經常是單槍匹馬一個人來談,「這代表他對事情的熟稔度,可以細到自己來。」﹁要賺錢」 是最大原則 視實習生為資產有一次,為了讓外觀更好看,廖鎮漢提議想把外牆玻璃帷幕的尺寸變大,但蔡宗翰馬上說:「這不行,這會延誤到工程,影響國壽的投報率計算。」「大家雖然是多年好友,但他腦袋清楚、公私分明,所有報酬率在他腦袋裡都有一套公式計算。」廖鎮漢說。

「他最常講的話就是『要賺錢』!雖然只有簡單三個字,代表的是產品要好、品牌定位要對。」管理國泰自創品牌慕軒、和逸的國泰商旅總經理莊琬華透露,「Joseph很重視成本,像挑選國外連鎖飯店品牌,他不訴求頂級高檔,反而是中價位四星級飯店才能在一定投資年限回收成本。」凸顯蔡宗翰經營務實的一面。

每天行程滿檔的蔡宗翰,個性是出名的急,在跟各部門開會時,特別重視「執行力」,他會要求進行業務報告的主管須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讓他知道最新進度;莊琬華說,國泰商旅計畫五年內要開八家旅館,目前從上到下都上緊發條,嚴格緊盯工程進度。

在蔡宗翰的心底,深知「人」對金融集團的重要性,沒有人才,集團就沒有未來。因此,每年國壽舉辦「實習生訓練」,會有許多台灣本地和海外的學生進入國壽實習,每年約七十到一百位不等。

在別的企業裡,實習生也許只是微不足道的小配角,但在蔡宗翰的眼裡,他們卻是國壽未來珍貴的資產,因此他親自跳下來,和每位實習生面對面聊天至少半小時之久,許多實習生對於實習生涯中竟然能夠和全台最大金融集團的小老闆面談,直呼不可思議!

「他甚至主動和我談起自己的成長歷程,在美國讀書如何、工作如何,這不是名人最在乎的隱私嗎?他的坦率與真誠讓我印象深刻。」即將從成大企研所畢業的張昊暐說。

三十三年前,蔡宏圖學成歸國接下國泰人壽董事長的棒子;九年前,蔡宗翰也循著爸爸走過的路,接班就定位;但這位看似彬彬有禮、循規蹈矩的王儲,卻逐漸走出一條和爸爸、和既有的國泰文化完全不同的路,而且,些許的掌聲,已經在耳邊逐漸響起。

終於,大象跳舞了!是誰,讓大象跳舞?答案似乎呼之慾出,因為誰都不能否認,這位挑戰傳統、追求速度的儲君,已在每位國泰人的心底,烙下印記。

國泰有多大?

資產總額6.08兆元,是台灣資產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股東41萬人,員工4萬人。

國泰金控子公司 總資產國泰人壽 43239 億元國泰世華銀行 20427 億元國泰世紀產險 328 億元國泰證券 202 億元

國泰投信 24 億元

註:統計至2014年第1季

資料來源:國泰金控

2年出5招,他讓52年老企業「動」起來!

──蔡宗翰改革國泰集團成績單大翻轉!

組織升級「2.0」

從2012年開始,推動國泰金控史上最大改造案「登峰計畫」,歷時3年,要翻轉國泰金控,藉由e化及行動工具提升行政效率、基層業務員素質,讓集團升級為「國泰2.0」。

破天荒!

與外界合資

2014年,國泰打破獨資慣例,與永聯建設合資「永聯物流開發」,首度跨足倉儲業。

變年輕!

企業形象大改造

● 2013年7月,國泰修改創辦人蔡萬霖從1985年沿用至今的大樹企業標誌,孫子蔡宗翰一手主導改變「國泰金控」字體與企業識別系統。

● 自2012年起,蔡宗翰主導的一系列企業形象廣告,與過去相較明顯年輕化。

變靈活!

大膽賣地、開旅館

● 2014年擬定6大「活絡資產」策略:都市更新、舊大樓改建旅館、投資物流資產、參與BOT案、購置海外不動產及最新加入的「處分資產」。

● 國泰世華銀行建物未來將適時活化,參與都更。

轉守為攻!

主動搶COSTCO聯名卡● 2013年搶下COSTCO聯名卡,單月刷卡金額業界第一,是國泰世華銀行首次從同業手上搶下業務,攻擊性變強。

● 調整保單結構,不搶新契約保費的收入排名,而以改善保單結構、提高整體獲利為主。

在台灣舉足輕重的首富家族——國泰蔡家四兄弟家族圖

蔡政達(長子)

王淑貞(妻)

蔡宗諺(長子)

國泰人壽、國建董事

蔡佳真(女)

蔡宗男(次子)

蔡宏圖(次子)

國泰金控董事長

黃麗姿(妻)

蔡宗翰(長子)

國泰金控資深副總經理

楊絢茹(妻)

蔡宗憲(次子)

國泰建設副總經理

蘇於芳(妻)

蔡宗成(三子)

陳意婷(妻)

蔡鎮宇(三子)

寶豐隆董事長

陳銀卿(妻)

蔡佳玲(女)

蔡鎮球(四子)

國泰金控董事

林佳穎(妻)

國泰採多角化經營,活絡資產!

案例 推動日期 投資金額(億元) 品牌 據點 意義投資健檢 2012年2月 7 國泰健康管理 3 活化利用辦公大樓、創造較高租金報酬率

國泰產後護理 2

發展商旅 2012年3月 12 MADISON慕軒 3

COZZI和逸

進軍outlet產業 2012年9月 200 華泰名品城 1 國壽首度參與只有地上權開發案出售不動產

2014年2月 國泰人壽出售高雄仁武區澄德段4265坪土地,獲利10.2億元 打破不賣地家訓、成立50年來首度處分土地

只會說「謝謝」的王子,

首度打破沉默

回國9年來,不曾在任何外部場合公開致詞、不曾回答媒體任何一個問題,連好不容易出席公開活動,多年來只會說「謝謝」兩字,甚至被媒體記者在背後戲稱為「謝謝王子」的蔡宗翰,這一次,在《今週刊》突破重重障礙之後,向他遞出採訪需求,而他也極具誠意地要求經營團隊,在短時間內蒐羅完整的業務資訊,首度對媒體做出回應。

針對他從兩年多前,傾全力推動國泰集團史上最大的組織改造——「登峰計畫」,他在回覆中表示,「自從2012年國泰成立50週年之際,就定下『傳承五十,領航未來』作為下一個階段目標,當時就決定啟動『Project New Heights登峰計畫』,國泰要藉此注入嶄新思惟,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方案。

這是一個以『引才』及『培訓』為主的計畫,原本還以為短時間內看不到立即數字績效,也曾擔憂計畫的投入是否會影響業務節奏的推動,但沒想到,每年舉辦『業務員高峰會』的業務同仁出國限額是1500名,今年居然還超標500名以上,今年連續兩季的業績達成率,都達到107%,讓其更加堅定地相信,計畫的推動與業績是可以相輔相成的。」此外,蔡宗翰始終將「人才」的培訓,視為國泰最重要的根基,針對他竟然願意和每位實習生花上半小時的時間,一對一面談,可見他對公司人才養成制度的高度重視!

對此,他的回覆是,「國泰始終相信,人才是成就公司最核心的資產,所以願意花時間提前預約人才、穩定人才來源,包括實習生計畫、建教合作,因為相信學生能為國泰帶來新的思惟。

以國泰實習生計畫(Cathay Intern Program, CIP)為例,從2005年推出以來,2011年提出改善目標,經過2011年到2013年的淬鍊,歸納出核心要素,如今實習生的留任率高達79%,成為公司珍貴的資產。

此外,員工的e化學習,也是現階段非常重要的培訓課程,國泰從補助外勤人員購買iPad,到建立300人強大的IT團隊,就是要打造無所不在的e化學習舞台。」 (劉俞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031

品火鳯(38):反黑為白/報大數(第11冊第86回)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p=23316

雖然,數據可以是令人信服的證據;但數據也可以假冒,也可以被質疑。
比如,遊行人數,無論警方或學術機構都報出大約十數萬的數字,可是主辦單位卻堅稱不多不少,略略多於50萬。
當然,人言人殊,數人頭不是國際標準的普選,沒有少數服從多數,既然主辦單位堅稱自己對,大家就辜且當是一個「官方」的官方數字。

佔中運動進行投票,透過網上和實體投票,獲得剛好略低於80萬票的79.9萬票。
之後,有團體進行反佔中投票,首先以實體投票進行,獲得超過100萬票,然後才進行網上投票。
有些傳媒就發動輿論,聲稱反佔中的票數如何有水份,他們是否想暗示,佔中造假的能力不如反佔中?

《火鳳燎原》中,也有一個「報數遊戲」:明明殺了一萬人,變成殺了三十萬人:

 

第十一冊,第八十六回 天時地利人和

報大數01

報大數02

殺一萬人,和殺三十萬人,只是數字上的分別,本質上都是屠城。
爭論數字的多寡、真偽,不論目的為何,只會達到一個效果,就是將視線移離了事情的本質。
十萬人遊行又好,五十萬人遊行都好,其本質都是有一定數量的市民,表達了某些意念。
主辦單位報出比其他人多數倍的數字出來,並不會加大其實質上的影響力。
同樣地,其他人報出少得多的數字出來,目的也不是要削減事情的影響力。

郭嘉之所以要報大30倍,正是要更能表達曹操軍的威力和決心,本質上並沒有分別。
只是世人對於數字的認知,超出了對事情的本質。
怎樣去評價佔中和反佔中的數據呢?本質上,這些都是表態,同樣地說明香港同時有大量市民支持和反對佔中。
80萬又好,180萬又好,數字本身都不會說服到對方改變立場。

 

報大數03

報大數04

任何統計,都難免出現誤差,甚至有意無意的誤導,但當兩個數據出現可觀的差距,就不能單純以「造假」作為辯護的理由。
正如小時候,老師說當我們指著別人,有兩隻手指向著別人的同時,也有三隻手指向著自己。
如果口口聲聲說對方造假,指責的人又可否證明到自己沒有造假呢?
更何況,反佔中單單使用實體投票的票數,也遠多於佔中者網上加實體的票數。
那麼,佔中者又怎去說服別人,香港大多數人都支持佔中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916

交易員的38個境界。再翻出來看看,你到了第幾級。 chaseslime

來源: http://xueqiu.com/8224134893/31025567

交易員的38個境界。再翻出來看看,你到了第幾級。(翻譯摘自知乎“AkaHD”)值得一讀。

1. We accumulate information – buying books, going to seminars and researching.

我們積累信息 – 通過購書,參加研討會和自己研究。

2. We begin to trade with our ‘new’ knowledge.

我們用我們自以為的“新知識”開始交易。

3. We consistently ‘donate’ and then realize we may need more knowledge or information.

我們不斷的往市場“捐錢”,然後認識到,我們可能需要更多的知識或信息。

4. We accumulate more information.

我們積累更多信息。

5. We switch the commodities we are currently following.

我們切換自己當前正在跟蹤的期貨/股票/指數。

6. We go back into the market and trade with our ‘updated’ knowledge.

我們返回市場,用我們“更新”了的知識開始交易。

7. We get ‘beat up’ again and begin to lose some of our confidence.

我們又被市場’胖揍’一頓,開始失去了一些信心。

Fear starts setting in.

恐懼來了。

8. We start to listen to ‘outside news’ and to other traders.

我們開始聽“外面的消息”和其他交易者。

9. We go back into the market and continue to ‘donate’.

我們回到市場上繼續“捐錢”。

10. We switch commodities again.

我們又做別的期貨/股票/指數。

11. We search for more information.

我們找更多的信息。

12. We go back into the market and start to see a little progress.

我們回到市場,開始有點兒進步了。

13. We get ‘over-confident’ and the market humbles us.

我們開始有點“過於自信”,市場開始教我們謙虛。

14. We start to understand that trading successfully is going to take more time and more knowledge than we anticipated.

我們開始明白成功的交易需要比我們想象中多得多的時間和知識。

Most people will give up at this point, as they realize work is involved.

大部分人在這兒放棄了,因為他們意識到自己已經投入太多。

15. We get serious and start concentrating on learning a ‘real’ methodology.

我們開始嚴肅起來,專註於學習“真正的”方法。

16. We trade our methodology with some success, but realize that something is missing.

我們成功了幾次,但意識到還少了些什麽。

17. We begin to understand the need for having rules to apply our methodology.

我們開始意識到規矩的重要性,並實踐它。

18. We take a sabbatical from trading to develop and research our trading rules.

我們暫停一下交易,開始研究交易的守則。

19. We start trading again, this time with rules and find some success, but over all we still hesitate when it comes time to execute.

我們又開始交易了,這次有守則制約,成功了幾次,但總得來說在執行的時候還是會有猶豫。

20. We add, subtract and modify rules as we see a need to be more proficient with our rules.

我們修改更新我們的守則。

21. We feel we are very close to crossing that threshold of successful trading.

我們覺得我們離成功交易的門又進了一步。

22. We start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our trading results as we understand that our success is in us, not the methodology.

當我們明白我們的成功是靠我們管住自己,而不是具體方法,我們開始對我們的交易結果負責。(而不是讓方法負責)

23. We continue to trade and become more proficient with our methodology and our rules.

我們繼續靠方法和守則交易,利潤越來越多。

24. As we trade we still have a tendency to violate our rules and our results are still erratic.

我們還是會違反守則,還是會有不穩定的結果出現。

25. We know we are close.

我們知道我們近了。

26. We go back and research our rules.

我們回去加深研究我們的規則。

27. We build the confidence in our rules and go back into the market and trade.

我們在我們的守則里建立起了自信,回到市場繼續交易。

28. Our trading results are getting better, but we are still hesitating in executing our rules.

我們的交易結果變得更好,但我們在執行守則時還是會猶豫。

29. We now see the importance of following our rules as we see the results of our trades when we don’t follow the rules.

我們發現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因為我們不守規矩時結果通常不怎麽樣。

30. We begin to see that our lack of success is within us (a lack of discipline in following the rules because of some kind of fear), and we begin to work on knowing ourselves better.

我們看見交易的不夠好很大程度是因為自己不守規則或者心理恐懼,我們開始檢討自己,更好的認識自己。

31. We continue to trade and the market teaches us more and more about ourselves.

我們繼續交易,市場讓我們更了解自己。

32. We master our methodology and our trading rules.

我們熟練掌握了我們的交易守則和方法。

33. We begin to consistently make money.

我們開始穩定盈利。

34. We get a little over-confident and the market humbles us.

我們有點過於自信,市場再次讓我們謙虛。

35. We continue to learn our lessons.

我們繼續學習。

36. We stop thinking and allow our rules to trade for us (trading becomes boring, but successful) and our trading account continues to grow as we increase our contract size.

我們不用細想,讓我們的守則來幫我們交易(交易開始變得無聊但盈利),我們加大籌碼,交易賬戶也越來越大。

37. We are making more money than we ever dreamed possible.

我們從沒想過能賺這麽多錢。

38. We go on with our lives and accomplish many of the goals we had always dreamed of.

我們開始夢想成真。

絕大多數的“夢想者”還停留在10之前。他們大概永遠也不會突破到15之後。

一個簡單的事實是,我認識的所有成功的操盤手都經歷過這個過程。最快通過的大約用了6個月,最慢的大約五六年。大多數的存活下來的操盤手都有某種對交易的頓悟的瞬間,頓悟之後大約用少於1個月完成這38步中余下的所有。而這個最慢的用了五六年的,我就隱去他的名字了,因為他現在一年的平均收益至少在1億美元以上。”

@火星來的貓 @我是_一級棒 @招財資本 @lampark @wuliang264
$Facebook(FB)$ $奇虎360(QIHU)$ $吉利德科學(GILD)$ $蘋果(AAP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554

財務智商(38):甚麼物業是「必需品」?

來源: http://notcomment.com/wp/?p=28070

經常都有人說,樓是必需品,唔應該用來炒賣,甚至港產片都要找個靚仔男神出來大聲說:「土地不是用來炒賣!」

很多東西都可以是必需品,例如糧食、空氣和食水,都是必需品,這是很合理的。可是「必需品」會不會同時是「投資商品」呢?有沒有是必需品樓宇呢?

筆者讀大學時,有一位當紅的哲學系教授,就是李天命博士,每逢上課時皆坐無虛席,好似《神探伽利略》中的湯川學教授,請不要妄想ADD到他的課,想旁聽也請早點起身,連通道樓梯都無得坐的。

李博士其中一項很值得大家學習的學問,就是語理分析,簡單地說,就是在討論問題之前,先了解對方正在說甚麼。如果對於問題甚至名詞的定義沒有共識,討論往往會流為各說各話。
比如上面所講的「樓宇是必需品,所以不容炒賣」,必需品一詞是指甚麼呢?如果是「沒有了人就不可以生存」,對不起,樓宇真的不會是必需品,沒有人會因為無樓住,瞓街或者露營就會死的。

抱有這種論調的人,其實是想指出「樓不是用來炒賣」,或者組合一下,應該是說「物業不應該是投資商品」。

那麼投資商品又有那些特徵呢?筆者認為,只要符合以下其中一個定義,就是「投資商品」:

1. 再售後升值獲利的價值
2. 現金收益的價值
3. 再融資的價值

例如汽車、珠寶、首飾,甚至一些低價的鑽石,一買就跌,落地唔見兩三成,又無息收,又不能加按,就不會是投資商品。反而限量版名牌手袋,因為以作為再融資借錢,都可算是投資商品。

那麼有沒有物業完全不符合以上的特徵呢?當然有,那就未補地價的居屋和「租者置其屋」的出售公屋,以及公務員合作社房屋。

未補地價的居屋公屋,不可以在自由市場上重售,只可以在第二市場出售或者由「白居二」持有者購買,購買之後仍然只能在這個有限的渠道內出售。未補地價的居屋不可以出售,翻按轉按又要房委會批準。

至於公務員合作社房屋,只能轉讓給合資格的人士,又要補地價才回復自由身,如果發展商大批購入後重建,又要再補第二次地價,所以除了寶翠園和昇禦門外,極少有大型的公務員樓重建計劃。

公務員合作社

所以,模範青年認為,「樓不是用來炒賣的!」得,當樓沒有投資價值時,就會變成他們口中的「必需品」。老實說,筆者就真的不會去買,寧願租樓住,可惜在香港,樓宇的投資價值是無法完全排除的,只能夠是「投資商品」,所以就要面對樓價可升可跌的實際情況。

 

同載於property.hk/

 

作者網誌:http://blog.tokuhon.org

816 total views, 18 views today

以上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不應視為任何投資之建議或邀請,投資涉及風險,應先考慮個人因素,如有疑問請諮詢專業意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45

中國千萬富豪平均年齡38歲 失眠患者占三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9/4018168.html

在千萬富豪居住地前十大城市中,廣東省有四個城市上榜,分別是深圳、廣州、佛山和東莞。

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4中國高凈值人群養生白皮書》。該白皮書顯示,截至去年年底,除港澳臺之外的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千萬富豪(含億萬富豪及以上)人數已達109萬人。而在千萬富豪居住地前十大城市中,廣東省有四個城市上榜,分別是深圳、廣州、佛山和東莞。

廣東擁1萬位億萬富豪居全國第二

昨天,胡潤研究院發布了《2014中國高凈值人群養生白皮書》。該白皮書顯示,截至去年年底,除港澳臺之外的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千萬富豪(含億萬富豪及以上)人數已達109萬人,比上一年增加4萬人,漲幅3.8%;其中億萬富豪人數已達6.7萬人,比上一年增加2500人,漲幅3.7%。

胡潤預測,未來三年,中國億萬資產以上的富豪人數可能達到7.3萬人,千萬富豪可能達到121萬人。富豪人數的上漲主要源自GDP和房價的增長。

從地理分布來看,定居北京的千萬富豪比去年增加8000人,達到19.2萬人,億萬富豪比去年增加600人,達到1.13萬人,全國排名第一;廣東有18萬位千萬富豪和1萬位億萬富豪,排名第二;上海有15.9萬位千萬富豪和9100位億萬富豪,排名第三;浙江有13.3萬位千萬富豪和7800位億萬富豪,排名第四。這四個省市共擁有千萬富豪66.4萬人,占全國的61%。

職業股民和金領房車價值超企業主

從致富途徑來看,中國千萬富豪主要可分為四種類型:企業主、職業股民、炒房者和金領。其中,企業主占到千萬富豪的55%,比例比去年增長5%,大約有60萬人,企業資產占其所有資產的60%,他們擁有價值200萬元以上的住房,20萬元以上的汽車以及180萬元以上的可投資資產(現金及部分有價證券)。

職業股民則包括從事股票、期貨等金融投資的專業人士。雖然去年中國滬深股市依然表現不佳,導致這部分人群的比例繼續下降5%,目前占比約為10%,大約有10萬人。在他們的財富中,現金及股票占到其總財富的30%,職業股民平均擁有450萬元以上的自住房產、200萬元的投資性房產和價值50萬元的汽車。

炒房者主要指投資房地產,擁有數套房產的財富人士,占千萬富豪的15%,比例同去年相比沒有變化,大約有16萬人。房產投資占到他們總資產的90%,現金及有價證券占比比去年略有增長,為5%,擁有價值50萬元的汽車。

金領主要包括大型企業集團、跨國公司的高層人士,他們擁有公司股份、高昂的年薪、分紅等來保證穩定的高收入。這部分人群比較穩定,占20%。他們擁有500萬元以上的自住房產,現金及有價證券占其總財富的20%,擁有價值50萬元的汽車。

千萬富豪平均年齡38歲

《2014中國高凈值人群養生白皮書》顯示,中國千萬富豪平均年齡38歲,億萬富豪平均年齡39歲,男女比例為6:4,平均每月出差8天。他們的假期很少,除國家法定假日,千萬富豪平均假期只有7.5天,億萬富豪平均假期為11天。

工作繁忙、壓力大,使得富豪們最想擁有的是健康,最擔心的也是個人健康問題。將近六成的富豪會加班,超過四成富豪會熬夜和飲食不規律,近四成富豪飲酒過量,近三成富豪抽煙。

他們平均工作日睡眠 6.2 小時,周末睡眠 6.9 小時。睡眠不足甚至失眠是富豪中最普遍的健康問題,超過三成的富豪會失眠多夢;頭痛頭暈和易疲倦的富豪也分別超過三成;其次是記憶力下降和肩頸不適,其比例均超過20%。

在養生方面,健康飲食和運動是他們首選的養生方式,其次是定期體檢。維生素是他們最青睞的西醫保健品,中醫保健品最愛人參。在物理理療中,足療格外受到追捧,億萬富豪最喜歡推拿和SPA。

十大千萬富豪定居城市

城市 人數(萬人)

北京 19.2

上海 15.9

深圳 5.0

廣州 4.6

杭州 3.4

寧波 2.3

佛山 2.2

天津 2.1

蘇州 1.9

東莞 1.8

千萬富豪生活方式概況

平均年齡38 歲,男性占六成,女性占四成;

平均每年擁有假期18.5天;

休閑時喜歡旅遊、看書和品茶;

七成會定期體檢,六成不抽煙;

平均工作日睡眠6.2小時,周末睡眠6.9小時;

平均擁有3輛車,4塊表。

億萬富豪生活方式概況

平均年齡39 歲,男性占七成,女性占三成;

平均每年擁有假期22天;

休閑時喜歡看書、旅遊和家庭活動;

近六成不抽煙,七成喝酒;

平均工作日睡眠6.4小時,周末睡眠6.5小時;

平均擁有4輛車,5塊表。


(編輯:顧蓓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726

統一淨利大減38%後的中國復仇計

2014-09-22  TCW
 
 

 

「今年九月起,我們已經撤掉火腿腸了,」統一中控總經理侯榮隆說。這一刻,統一與康師傅纏鬥近二十七個月的火腿腸大戰,正式結束。

統一中控公布上半年財報、繳出淨利較去年同期減少三八.二%的慘烈成績單後,九月十二日,侯榮隆首度坦承,加贈火腿腸的價格戰,讓統一流血最深:上半年,統一的泡麵事業虧損較去年擴大近一倍;相對勁敵康師傅雖毛利率亦下滑,但淨利仍成長四.二三%。

「一根成本三毛人民幣,就占去七%毛利,根本不可能賺錢!」侯榮隆說,中國的商業模式是模仿、取代再超越,所以當貨架成一片「紫海」(該商品包裝為紫色),統一以為要再勝出,必須比狠、比低價。

結果,在中國經驗、財務體質,甚至成本控管能力都不如對手深厚的統一,很快就成為這場兩敗俱傷的戰爭中、受害更深的一方。侯榮隆坦言:「很多是我們行銷上的失誤。」

經歷淨利大減近四○%的教訓,統一的下一步策略是什麼?答案全濃縮在新泡麵產品「革面(麵)」裡。

這款八月新上市的泡麵,被內部視為「老壇接班人」,定價人民幣五.五元,搶攻市占不到二%、五元以上的高價市場;強調蝴蝶寬麵、大肉片、大蔬菜,給人「大口吃麵吃肉」的飽足感。毛利率約三七%,較競品多出五至七個百分點。

商機:中國四億人進城改賺中產階級高單價市場

而這一碗麵,也是統一中國策略「洗心革面」的開始。過去,他們將泡麵的目標客群定位為農民工,產品低價、低毛利;但未來,他們瞄準的,是這群人的「新身分」。

隨習李政權頒布新型城鎮化計畫,未來十年,預計將有四億人口進城,進一步擴大中國的中產階級人數。而這群新中產富足起來後,需要什麼?想吃什麼?也成為統一積極備戰的動力,「這是我們很大的機會。」統一中控管理群總經理楊壽正說。

攻略:加深產品記憶點棄白話公式改走詩意路線

首先,隨城市中選擇變多、收入增加,低價策略將不再奏效。要讓消費者對商品留下印象,光命名就是一門學問。

過去,統一認為要向教育程度各異的中國消費者溝通,必須直白、一目瞭然,因此命名往往循公式:「統一+內容物」,如統一冰糖雪梨、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麵等,但這也給了對手魚目混珠的機會,山寨版「雪梨冰糖」接連出現。而且統一不像康師傅,公司名即品牌名,類似的泡麵、同樣掛上公司名,後者就是有市場號召力,讓統一吃盡苦頭。

因此,為符合新中產視野「升級」,像是革面,或含海鹽、檸檬的功能型飲料「海之言」都是命名上的新嘗試,「照以前的邏輯,海之言一定會叫統一海鹽檸檬!」侯榮隆笑說。

楊壽正也說,從中國泡麵、茶、果汁市場規模衰退,但運動飲料、包裝水卻直線成長看來,消費習慣正慢慢往成熟市場靠攏。因此如台灣統一茶飲料下分茶?堣?、純喫茶、麥香等的品牌策略,也將導入中國,「要詩意!一眼看不出來你賣什麼,才有記憶點,」他說。

難關:通路集中一線城市須搶鄉村市場、拉攏經銷商

接著要克服的,則是統一過去始終難以超越康師傅的弱點:通路。

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觀察,過往,統一的銷售網路多集中在一線與省地級城市,在鄉鎮、農村市場則少有作為。但是,隨城鎮化推行,這些曾經的邊陲市場躍升為主力,讓統一不得不急起直追。

侯榮隆說,隨旗下產品轉向高價、高毛利率,將釋出更多利潤給經銷商。像是毛利達五○%的海之言,售出一箱經銷商就可抽成五元,是冰糖雪梨的二.五倍;革面則是六元,競品康師傅的紅燒牛肉麵僅二.五元。他分析,城鎮化後,租金、人事費用漲幅將更劇烈,提高通路經營成本;貨架空間減少、上架門檻將更嚴格,須以利誘之,擴大鋪貨據點。

不只製造端,就連統一的通路事業,也開始搶賺城鎮財。

目前,統一的中國通路事業,僅兩者獲利,上海星巴克之外,另一個便是集團第一個超市品牌:山東統一銀座超市。

山東統一銀座成立九年,由統一超持股五五%、在地國企魯商集團占四五%,第四年即獲利,年營收約新台幣四十四億元,為濟南超市龍頭,市占率近六成。

有別於統一其他通路如超商、量販店集中在上海、北京、重慶等一線城市,受困於競爭激烈,多處虧損狀態。統一銀座選擇繞道而行,直攻二線城市濟南,竟然意外找出成功模式。

山東統一銀座總經理張華忠回憶,他剛到濟南時,晚上一片黑、所謂的超市也多是雜貨店,「我當時覺得這裡好Low!但事後證明我們搭上對的時機點,接收到二、三線城市不斷增加的白領客層。」

火腿腸大戰結束後,積極搶賺「新中產財」的統一,真能擺脫短兵相接的肉搏戰?從康師傅五月推出、價格約人民幣七元,同樣強調大肉片、新麵體的高價泡麵「愛鮮大餐」看來,注意到這塊市場的,不只統一一個。究竟,這將是統一再起的新藍海?或僅是另一個紅海市場?將交由中國四億個新中產階級,投下關鍵的一票。

【延伸閱讀】送1根火腿腸,雙方毛利率皆下滑—— 統一、康師傅贈品戰事件簿

2012年6月贈品戰開打:因老壇酸菜牛肉麵被模仿,統一在7成商品中加贈火腿腸

2012年6月康師傅跟進:康師傅隨即跟進,在該系列全數附贈火腿腸

2013年~2014年戰況擴大:統一紅燒牛肉麵也開始附贈,康師傅則擴大至另外3種商品

2014年4月雙方對嗆:統一董事長羅智先公開點名,「『那位同學』火氣很大,但統一挺得住」。隔月,康師傅董事長魏應州回嗆,「『市場老二不聽話』,將持續火腿腸大戰,直到市占率達70%」

2014年8月兩敗俱傷:上半年財報公布,兩者毛利率都下滑,康師傅鬆口將逐步終止贈品策略

2014年9月統一撤退:統一宣布撤除火腿腸,結束戰爭

整理:郭子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41

美國勞動參與率跌至38年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951

盡管12月非農就業人口和失業率雙雙好於預期,但是12月美國勞動參與率僅有62.7%,創38年新低。

數據顯示,12月新增非農就業 25.2萬人,市場預期增加24萬人,前值由增加32.1萬人上修至35.3萬人;失業率為 5.6%,市場預期5.7%,前值5.8%。

勞動參與率62.7%,為1977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12月未加入勞動力市場人數增加至451000人,遠超111000個新增工作的數量。從圖形來看,這一趨勢一直在延續。這也是失業率走低的因素之一。

111

此外,居民就業占人口的比例為59.2%,近4個月以來維持不變。

222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8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