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特朗普被揭涉3500起官司 當過1900次被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2327.html

即將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特朗普,在美國政壇創下各種史無前例,其中包括美國歷史上“卷入官司”最多的總統候選人。

“官司大王”

根據《今日美國》的調查報道,在過去的30年中,美國聯邦和州級法院所受理的涉及特朗普和他的公司的訴訟案至少有3500起,其中有1900起特朗普為被告,另有1450起特朗普為原告,還有150起涉及特朗普下屬公司的破產案和與第三方有關的案例。

在這些訴訟案中,既有特朗普同他擁有的賭場的常客們發生摩擦這樣的小事,也有涉及上百萬美元的房地產買賣糾紛,還有特朗普和其他名人之間相互狀告對方“詆毀名譽”這樣法庭一再表示很難定論的“矯情案子”。

讓外界吃驚的是,自去年宣布競選總統以來,特朗普卷入的訴訟案就至少有70起,其中有一半特朗普為被告,還有一半特為原告。雖然自今年4月份開始,越來越明顯的跡象表明特朗普將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但有關他的民事訴訟案仍有50件還在處理之中,並有可能在特朗普一步一步接近大選的白熱化階段被越來越多地曝光。

當地時間5月31日,法庭公布了多名特朗普大學的前學生狀告該大學一直存在的欺騙行為。在相關法庭文件公布後,不僅美國各大媒體紛紛報道“特朗普大學是騙局”的新聞,競爭對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希拉里·克林頓更是在第一時間作出回應,指出特朗普大學和特朗普一樣,都是一個騙局。

希拉里還指出,特朗普大學所涉及的欺詐行為更令人發指的是其斂財對象是教育程度偏低和老年人,這些弱勢群體在付了天文數字的學費後卻什麽也沒有得到,還要因此承受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損失。

“霸氣”風格

在涉及回應這些訴訟案的過程中,特朗普仍不改“霸氣”風格。比如,他在很小的一項糾紛上也會動用自己極大的法律辯護力量,而在對方為弱勢群體的時候,他也會毫不手軟地通過運用自己的財富和法律資源進行回擊。同時,特朗普還會拒絕支付相關的服務費用給自己的房地產經紀人、律師,以及其他在訴訟案中他“感到不滿意”的人,不管這些人曾為他付出過勞動和服務。

在競選的過程中,特朗普曾多次強調他從不“和解”任何官司。但是,法庭的記錄卻顯示,特朗普和他的公司和解了至少100起訴訟,特別是在訴訟涉及原告因為特朗普品牌的商品和設施受到身體傷害的時候。這些原告都從和解中得到超過數十萬美元的賠償。

特朗普集團首席法律顧問哥頓(Alan Garten)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特朗普和公司所卷入的訴訟案是生意做到這個規模的必然產物,和同等規模的公司相比,特朗普公司的訴訟案子“還算少的”。

為了證明特朗普“不是吃官司的特例”,《今日美國》將美國其他5家和特朗普集團規模類似的房地產和商業公司的總裁們所涉及的訴訟案進行了匯總和比較。

這5位總裁包括美國大型購物中心項目開發商、億萬富翁迪巴托羅(Edward DeBartolo), 美國著名房地產投資公司歐文房地產公司總裁布倫(Donald Bren), 時代華納中心的開發商、美國著名房地產投資商羅斯(Stephen Ross), 還有芝加哥房地產大亨、被稱為美國房地產界“山姆大叔”的山姆·澤爾(Sam Zell), 以及紐約房地產界的傳奇人物、獲得世貿大廈重建工程的拉里·西爾弗斯坦(Larry Silverstein)。

《今日美國》的調查報道指出,在涉及有關房地產開發的訴訟案中,特朗普所卷入的案子比上面5位美國房地產界名人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

再遭質疑

特朗普3500件案子纏身也讓美國各界,特別是法律界人士質疑,一旦當選為美國總統,目前與特朗普有關的,特別是涉及到地方和州級政府,以及其他美國政府部門相關的訴訟案是否將有爭議產生。畢竟,到那時案件的性質就變成了“美國總統和這個當地政府部門”之間的訴訟案。就像目前紐約總檢察長辦公室和特朗普大學之間的案子一般。

紐約總檢察長辦公室狀告特朗普大學進行商業欺詐的案子預計在11月9日開庭,而今年的美國大選恰好在11月8日。也就是說,如果特朗普成功當選為美國總統的話,第二天他就要以被告的身份出現在法庭。

根據美國法律,即使能夠成為總統,以及在成為總統候選人期間,特朗普無論是作為原告還是被告都不會擁有特權。並且,根據美國政府中長期存在的“利益沖突原則”,即使當選為美國總統,作為原告時也不得使用任何他所知道的政府內部消息,而如果在當選總統前他成為了民事訴訟的被告,當選後也不會具有豁免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53

全國在建3500多個新城 專家稱或加重樓市庫存

國務院日前印發了《關於實施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若幹財政政策的通知》,明確建立健全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財政政策體系。對一些中小城鎮來說,這個消息成為極大利好。

從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的調查來看,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5月,全國縣及縣以上的新城新區數量3500多個。研究顯示,我國的新城新區發展,普遍面臨著規劃上過度超前、定位上同質化、過度依賴房地產拉動等突出問題。

據經濟參考報消息,除了進城農村轉移人口,一些城市還把人口引進目標聚焦在區域和城市間人口流動上,展開渾身解數“搶人”。專家指出,規劃、土地、人口三者緊密聯系,規劃新區“畫大餅”,規劃人口盲目求大,直接的影響就是房地產過度開發,去庫存艱難。

專家:規劃3500多個新城新區,誰來住?

“城鎮化不僅僅是土地的城鎮化,盲目求大的新城規劃嚴重脫離實際。”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表示,中國人口的生育高峰已經過去,即便全面放開二胎,人口增速不會出現大幅上漲,城鎮化的主要增量來源於進城農村轉移人口。考慮進城意願、落戶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預期到2020年城鎮落戶的農業轉移人口占進城農村人口的1/3左右,“規劃3500多個新城新區,誰來住?人從哪里來?”

除了進城農村轉移人口,一些城市也把人口引進目標聚焦在區域和城市間人口流動上。西部、西南部幾個地市規劃部門負責人均表示,其工作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搶人。

中國區域科學研究會理事長、南開大學教授郝壽義等受訪專家指出,城市人口規模差別化調控的信號已經明確,特大城市嚴控人口規模,中小城市加快放開落戶制度。隨著特大城市人口“溢出”,對於數量眾多的小城鎮、小城市,可能會迎來承接一部分大城市轉移人口的利好。

然而,現實中擔當集聚人口重任的中小城市卻處於難以承受之重的尷尬。近期出版的《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2015》顯示,中國農民工流向地市級以上的占70%以上,而流向小城鎮的不到10%。

沙縣縣城

事實上,一些地方不僅面臨引進人口難,還處於人口凈流出的“失血”狀態。福建省沙縣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規劃到2030年沙縣城關人口要達到29萬人。“現在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外出從事小吃行業,人口不凈流出就不錯了。”

在中山大學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教授許學強看來,隨著特大城市控制人口規模以及經濟發達地區產業轉型升級,人口出現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流動的跡象。但要搶人,需要硬實力:很多中小城鎮城鎮化和產業化脫節,沒有產業就沒就業,再加之公共服務供給不足,致使中小城鎮難以發展起來。

直接影響樓市去庫存

記者發現,西南某省會城市一個新區,通過劃撥方式取得土地的項目占總用地比例高達52.33%;而通過招拍掛出讓方式的土地僅占47.67%,招拍掛土地中,住宅又高達74.63%,商業服務業設施項目只占15.53%,工業項目只有5.24%。

專家指出,這類行政造城的結果就是,功能單一,很難形成持續擴大和升級的消費需求和服務需求,不能提供穩定的就業崗位來促進吸引人口的聚集。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蔡翼飛等指出,以規定地、以供定需的拍腦袋規劃,不按照市場和現實需求,將導致土地利用粗放低效。

近日公布的《國土資源“十三五”規劃綱要》顯示,“十二五”時期全國城鎮建設用地增長約20%,遠高於同期城鎮人口11%的增幅,城鎮建設用地增長速度約為同期城鎮人口增加幅度的180%,地均GDP僅相當於歐美兩成多一點,粗放利用形勢嚴峻。

而部分地區“空城”“睡城”現象加劇,也讓去庫存難上加難。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分析,目前一些三四線城市的新城發展過多偏重於住宅這一單一模塊,過度的新城規劃也意味著房地產市場又要大發展,無疑將進一步增加難以消化的商品房庫存。

聯排的二層樓房組成的商業街是蘭州新區最熱鬧的區域。但出了這條大道,新區的夜晚只有一片漆黑的高聳樓房,只剩沈寂。

據記者不完全梳理,為鼓勵農民工進城購房,已經有超過50個城市發布了專門針對農民工進城購房的補貼優惠政策,其中主要為三四線城市。

記者近日在沙縣縣城看到,在城區新區,數十個樓盤正在促銷,映入眼簾的是各種地產廣告。即使一些售出的房子,居住率也並不高。“為了去庫存,沙縣從2014年就停止住宅用地的供應”。據該縣建設局羅積清總工程師介紹,目前沙縣樓市均價在每平方米四五千元,相對於高峰期房價已接近“腰斬”,房地產商多是保本甚至虧本甩賣。

在廣西北部灣區域的防城港市,截至2016年5月,該市新建住宅存量276.95萬平方米,按前36個月的月平均銷售面積12.5萬平方米計算,去化周期約22個月;再如三區一縣的北海市,城區常住人口不到60萬,但目前房地產總庫存量超400萬平方米,遠遠超過本地常住人口的改善型需求。

此外,中小城市既要去庫存,又要保證房地產固定投資不減,陷入兩難困境。防城港市一些官員介紹,廣西今年給防城港房地產行業下達的投資任務是75億元,預計全市將新增300萬平方米,處於“舊賬還不上,又要添新賬”的境地。

“新城新區規劃的激進,背後是地方政府對土地指標的狂熱追求。”華南城市規劃學會會長、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胡剛表示,每多一個人進入城鎮化序列,與此對應的人均建設用地指標就多一些。例如,按照目前人均城市建設用地100平方米計算,20萬人口和40萬人口的土地指標差別很大,後者潛在的土地出讓收益就更多,根由還是土地財政在作怪。

規劃泡沫需降溫

受訪專家表示,過度超前的新城新區規劃會給土地供應、城市發展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

北京交通大學中國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趙堅認為,新型城鎮化的新突破應主要靠市場機制而不是政府主導。靠政府的行政手段增加中小城市數量會造成嚴重的資源“空間錯配”。人口之所以不向大都市之外的中小城市集聚,是因為那里沒有多少工作機會;要為那些城市創造工作機會就要進行新的投資,而這有可能造成新的產能過剩;而在那些中小城市進行過大規模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由於人口流出或零增長會造成基礎設施服務能力的空置。

蔡翼飛等專家建議,從人的角度出發合理制定規劃,確定城市開發邊界。胡剛等人指出,國家可以在城市規劃的上一層次,在區域和省一級對發展方向、人口規劃給予控制,為下面提供參考,探索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相結合,而不是完全從下到上越做越大。

一些受訪基層幹部表示,在規劃修訂方面,也要及時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對規劃進行適度調整,統籌好“一張藍圖幹到底”和城市實際發展需要,註重規劃的延續性和科學性。“我們2008年曾制定了一個發展規劃,經過幾年發展以後,發現規劃中城市居住用地的比例太高,隨後就調整規劃,優化城市發展結構。”北海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

遼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說,要解決中國城鎮化的泡沫問題,克制大規模造城運動,必須樹立理性的政績導向,明確科學的城鎮化方向,創新地方官員的考核機制。這些將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

“提高城鎮化率,並不是簡單的要人進城購房,滿足了人的生活、工作需求,人自然會留下來。”許學強表示,對於中小城市來說,既要不斷完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也要提高產業支撐能力,提高就業水平和城市宜居環境,讓人願意留、留得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947

土豪購買退役客機 花3500萬改造成國內首家飛機餐廳

9月9日消息,位於武漢光谷的飛機餐廳今日正式開業,不同於以往飛機主題餐廳,這家名為“莉莉航空”國際航線美食的餐廳由一架退役波音737客機改造而成,也是中國內地首家飛機餐廳。

波音737飛機就“降落”於德意風情街杜塞爾多夫廣場,沿著光谷步行街圓球入口一直向前,穿過熙熙攘攘的西班牙風情街和德意風情街,就能看到這架大飛機。

餐廳經營者李浪是全國開辦飛機餐廳第一人。他告訴記者,做這個餐廳的最大難度是辦理各種手續。這架退役客機購於印度尼西亞巴達維亞航空公司,雖說購買飛機是去年5月就談好了,但辦理各種報關手續花了大概6個月,同時由於是退役飛機無法飛行,飛機只能拆分運輸。被拆分成幾部分的飛機,從印度尼西亞海運而來,一起隨行的還有印度尼西亞的航空工程師。運輸途中飛機遭遇了8次拆卸,僅是拆運就花了4個多月時間。

最終李先生在這架波音737飛機上共花費了超過3500萬。如今已經改造好的餐廳,一次性可以容納70位客人。李先生計劃駕駛室體驗為300~400元/次,機艙內餐飲人均消費約200~300元/人。

談及開辦飛機餐廳初衷,李浪直言“一切都源於興趣愛好”。他表示,幾年前在瑞典看到一架由波音747改造而成的飛機旅館,於是萌生在國內開一家飛機餐廳的想法。

真飛機改造為餐廳,這在中國內地尚無先例,無論從技術角度還是業態規劃,都毫無參考案例。大到餐廳經營理念,小到飛機輪胎氣壓設置,李浪只能一邊摸索一邊學習。該飛機餐廳主打西餐,為此李朗特意從國外高薪聘請廚師,根據餐廳“航線主題”調整菜單。

為貼合飛機餐廳主題,在服務員的招聘上李浪也以空乘標準進行選拔。除要求空中乘務、高鐵乘務、酒店管理專業外,男生身高要在1.75米以上,女生也要超過1.65米,所有服務員還需通過專業空乘禮儀培訓才能上崗。

據悉這個飛機餐廳在今年2月就已經“降落”在武漢光谷,由於前期組裝、裝修,飛機一直被擋在高高的施工圍欄背後。8月26日才完成整體裝修,飛機餐廳才露出真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274

十大集團整合六成產能 3500家水泥企業開啟重組大幕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9-24/1040899.html

中國水泥協會近日向政府部門提交了關於水泥大企業產能互換的政策建議,根據建議,到“十三五”末,全國前十大水泥集團產能集中度將超過60%,省區內70%以上市場集中至2~3家企業,省區內的地級或片區市場前2家市場集中度將超過80%。

華新水泥整合拉法基瑞安、中國建材與中材重組、金隅冀東重組,中國水泥近期接連上演行業重組大戲。

在9月9日的2016中國國際水泥峰會上,發改委產業協調司處長劉明稱,中國水泥行業的重組正在以“超乎市場想象”的速度向前推進,但他相信,上述重組只是一個序幕,他更期待水泥行業重組真正的高潮早些到來。

整個中國水泥行業堪稱“一盤散沙”:中國有著3500余家水泥企業,前十大水泥熟料生產企業的產能集中度僅為54%;產能過剩、市場分散的大背景下,這些企業苦戰不止,惡性競爭此起彼伏,行業整合已迫在眉睫。

區域層面的產能整合已經拉開序幕,京津冀、河南、遼寧、雲南等多個地方的重組已經開啟了各自產能整合的進程。

中國水泥協會近日向政府部門提交了關於水泥大企業產能互換的政策建議,根據建議,到“十三五”末,全國前十大水泥集團產能集中度將超過60%,省區內70%以上市場集中至2~3家企業,省區內的地級或片區市場前2家市場集中度將超過80%。

中國水泥協會建議創新重組方式,通過區域產能互換、交叉持股、組建聯合銷售公司等方式推動水泥行業提升產能集中度,加快重組步伐。

3500家水泥企業混戰

“企業小而散的問題不解決,水泥行業就難有好轉。”在9月9日的2016中國國際水泥峰會上,中國水泥協會會長喬龍德表示,目前中國水泥行業結構嚴重不合理,企業規模小、數量多,技術與管理水平低,既難以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真正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又難以發揮產業集中度優勢,無法在競爭中形成規範的市場秩序。

目前中國水泥企業多達3500余家,由於技術門檻較低,加上前期刺激政策下各地普遍的投資沖動,大量企業湧入到這一行業;前十大水泥熟料生產企業的產能集中度為54%。市場主體的劇增推動中國水泥產能快速擴張,更使整個行業成為價格搏殺的一片紅海,惡性競爭經久不絕。

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誌平表示,近兩年水泥銷量都在24億噸上下,市場容量變化不大,但價格卻一落千丈。“2014年全國水泥行業實現利潤七八百億,今年要達到三百億可能都有難度。這都是行業惡性競爭造成的後果。”

他表示,市場競爭理念狹隘、水泥行業行規不健全、企業自律普遍缺失是行業此起彼伏低價競爭的原因。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視員呂桂新表示,過度競爭之下,水泥全行業出現生產、銷售、價格和效益全面下降的局勢。2015年,全國水泥累計產量同比下降了4.9%,是1990年以來第一次出現年度負增長;水泥行業盈虧相抵後利潤總額只有330億元,同比下降58%,比歷史最高年份2011年少賺700多億元。東北、華北、西北水泥行業更是全線告急,盈虧相抵後整體處於凈虧損狀態。

根據中國水泥網的數據,從2011~2015年,短短五年時間,水泥行業利潤總額暴跌70.59%。

分散的市場格局更為行業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帶來了阻力。正如喬龍德所言,“假如中國眾多的中小水泥企業,只要都能夠達到國內水泥行業骨幹大企業的水平,全行業的能耗起碼降低15%到20%左右,成本起碼降低20%左右,利潤可提升30%左右。”

減少虧損、提升行業競爭力必須抑制水泥行業的惡性競爭。中國水泥協會信息中心副主任陳柏林認為,推動兼並重組是改變目前我國水泥市場惡性競爭、無序競爭的最有效方式。

“水泥企業的重組將使得市場競爭格局發生明顯改變,有助於提高區域主導企業市場控制能力,加強區域市場的協調,為行業效益的企穩回升創造條件。”

而“多兼並重組,少破產清算”也是本輪去產能過程中,政府樂於看到的景象。

陳柏林表示,兼並重組可以減少因為破產清算帶來的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沖擊,所以應盡量采用資產重組、產權轉讓等恰當的方式推動兼並重組。

水泥重組期待政策開路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下稱34號文)明確提出要將水泥熟料產量排名前10家的企業的生產集中度提升至60%左右。

為此,34號文提出將支持優勢企業搭建產能整合平臺,利用市場化手段推進聯合重組,整合產權或經營權,優化產能布局,提高生產集中度,並結合聯合重組、技術改造,優化生產要素配置,主動壓減競爭乏力的過剩產能。

34號文如何落地?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孔祥忠表示,“水泥企業更希望看到落實相關政策可操作的實施細則,這樣才不會重現過去政府發出38號文件、41號文件之後的宏觀‘空調’。”

他指出,當前政府部門應盡快出臺“結構調整專項資金辦法”、“全面推進水泥錯峰生產指導意見”、“控制新增產能和清理違規項目辦法”、“支持市場協同和市場整合辦法”等一系列細化可操作的政策。

然而,從現實情況看,水泥行業的整合面臨著體制不一、隸屬關系和歸屬關系不一、企業規模與水平不一、市場占有與競爭實力不一等問題,情況異常複雜。喬龍德認為,做好水泥企業的兼並重組必須有政策開路,創新兼並與整合的模式。“必須有一套政策和機制,要形成統一的頂層設計,不拘一格地推動各種類型的重組。”

國企改革的深化正在為水泥企業的兼並重組掃清部分政策障礙。我國水泥產能前20家中有10家是帶有國有資產背景的企業,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入,跨區域的水泥國企重組有望提速。

其中最醒目的就是中國建材和中材兩大央企的重組。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誌平在參加峰會的前兩周,新的中國建材集團剛剛組建成立。這一集團甫成立就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水泥生產商,坐擁水泥產能5.5億噸,並在海外建設了200多條大型水泥生產線。

“兩材”合並後,水泥熟料設計年產能占全國熟料設計總產能達22%,水泥業務覆蓋全國24個省。陳柏林表示,這有利於增強區域市場的協調控制力,增強中國水泥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實力。

十大集團整合六成產能?

據悉,中國水泥協會已向政府部門報送了關於“推進大企業間產能互換的政策建議”。孔祥忠透露,這一建議的目標是,在“十三五”末,使各省區內前2~3家大企業的水泥市場集中度超過70%,全國前十大水泥集團水泥產能集中度超過60%,實現區域市場劃分相對清晰合理,主導企業市場集中度明顯提升,區域市場競爭協調有序。

政策建議的第一步是集中度規劃,中國水泥協會認為各個地方今年底前要完成上述將省區內70%以上市場集中至2~3家企業,以及省區內的地級或片區市場前2家市場集中度超過80%的規劃,由各省市確定自己的產能布局及企業產能存留。

第二步是產能互換及退出。各省區將根據水泥產能互換規劃,開展企業間的省級區域內或跨省級的產能互換工作。在同一個區域市場內,鼓勵生產成本高的企業停窯,向生產成本低的企業購買熟料進行生產經營。

孔祥忠表示,應當鼓勵有實力的大企業加大區域市場整合力度,提升市場集中度,然後再在集團內逐步關閉無效資產,從而達到化解產能嚴重過剩。

他表示,水泥產品有合理的銷售半徑這一區域性特征,各地的水泥消費也有不同的季節性特點,產能互換不等於市場分割和封閉。

“區域市場的劃分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所有區域市場之間都是貫通的,低價地區可以有序向高價地區走量,根本問題是每個區域市場要按市場需求發揮產能,找到供需平衡點。”

推動區域間有序的產能互換也是政策建議的重要內容。建議認為,當相鄰區域市場的產品價格差超過30元/噸時,相鄰區域市場的監督組織可以商議從低價區向高價區采購適量產品來平抑價格過快上漲。

產能互換的方式包括產能等量跨區域交換、產能不等量與補償相結合的跨區域交換、交叉控股、交叉參股、委托經營權、成立聯合銷售公司統一銷售等。

陳柏林介紹,在此過程中將不斷創新重組方式,通過區域產能互換,優化企業產能布局,提升市場主控能力;而通過股權收購、交叉持股可以形成利益共同體,弱化市場競爭關系;由企業共同出資、共同參股組建聯合銷售公司,則可以根據市場需求情況統一組織經營生產和銷售,減少無序競爭。

建議認為,對開展整合收購的企業應給予融資支持;對企業間交叉持股、資產互換出現的投資應給予免稅優惠;政府應支持大企業牽頭組織區域市場內企業聯合組建經營性的水泥集團公司。

華北兩大水泥巨頭已經聯手

值得註意的是,企業層面,甚至區域層面產能整合的序幕已經拉開。

金隅股份於9月19日收到商務部反壟斷局關於金隅股份收購冀東集團股權案不予禁止的審查通知,這意味著,從即日起華北地區兩大水泥巨頭牽手已經掃清了政策障礙。

華北是水泥行業虧損的重災區,2015年這一地區水泥行業虧損42億元。作為京津冀區域兩家最大的水泥企業,金隅、冀東始終既有合作又有競爭,甚至在2012年還發生過慘烈的價格戰,二者的重組將改寫京津冀乃至整個華北水泥市場的競爭格局,長期低價惡性競爭的局面有望迅速改變。

冀東水泥總經理於九洲在上述峰會表示,金隅、冀東的戰略重組,進展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超出了行業的預期。

他表示,未來的重組將分為兩部分來實施:一是股權重組,即金隅股份以現金認購冀東集團新增註冊資本,成為冀東集團的控股股東;二是資產重組,即冀東水泥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金隅股份旗下水泥、混凝土等相關業務資產。

重組完成之後,新的冀東水泥在京津冀區域產能占比將達到近60%。新的冀東水泥將成為金隅股份、冀東集團旗下唯一的水泥、混凝土業務平臺,成為中國第三、世界第四大的水泥企業。

於九洲表示,下一步將在京津冀區域內,以兼並重組、買斷、股權置換、委托經營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促進區域產能整合;嚴格評估並識別產能優劣,面向未來市場需求匹配優勢產能,堅決去除劣勢產能。實現區域整體產能利用率達到80%以上,區域前五名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達到80%。

“公司將以唐山區域為突破口,首先推進唐山區域水泥產業的結構調整。”於九洲說。

除京津冀外,多個區域的市場整合也已嶄露頭角。比如,天瑞水泥收購了永安水泥,參股同力水泥,其目的是整合河南市場;引發資本市場巨大轟動的山水水泥股權之爭,其目的是整合遼寧市場。此外,華潤水泥與昆鋼控股共同組建雲南水泥建材公司,也開啟了對雲南市場的整合。

“大企業集團仍會加大並購重組力度,中等優勢企業的並購重組也將日漸活躍。”陳柏林說,“未來,優勢企業間的強強聯合將成為水泥行業並購的主流,這將有利於擠壓劣勢企業快速退出。”

  • 21世紀經濟報道
  • 李語涵
  • 夏旭田,實習生,何長涓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網友評論 0
Default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每經網立場

Sumbit

最新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424

3500億的基金,國資委為何放心交給中國誠通?

3500億的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為何被國資委放心交給中國誠通?

中國誠通背後的國資運營史或許能說明一切。

十年內已多次成功受托重組央企

這已經不是誠通第一次接到國資委交辦的改革任務。

2005年,國務院國資委根據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以及中央企業重組的總體需求,準備將部分中央企業的非主業資產、不良資產及所屬經營不善的企業,通過托管、無償劃轉、資產置換等方式剝離出來,交由一家央企集中按照市場原則和有關規定進行經營或處置。

當時,國資委選擇了誠通集團,其原因在於,誠通集團的改革發展自身就是在改革和重組整合中發展起來的。

早在1992年,19家原物資部直屬企業組建了誠通集團。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誠通集團內部大部分企業瀕臨困境。2001年、2003年,誠通集團所屬中國資產經營管理公司先後接收11家軍隊保障性企業。2003年,誠通集團成立中國新元資產管理公司,將集團所屬76戶困難企業剝離進去,通過破產、關閉、改制或產權轉讓、重組為老幹部管理平臺、歇業、托管、劃轉、存續經營以及待定共計9類,不僅解決了虧損企業對經營正常企業的拖累,而且探索了專業化推進困難企業退出的路子,也鍛煉了一支隊伍。

國資委將國企改革新任務交給誠通,誠通集團也不辱使命,從此開始了十年資產經營探索之路。

2005年到2009年,誠通集團陸續接收和托管了中國普天集團8戶困難企業、中國寰島集團、中國唱片總公司、中國國企合作公司和華誠投資管理公司。這些企業因多種原因經營陷入困境,涉及資產整合、人員安置和企業發展等多方面棘手問題。誠通集團對這些企業分類指導,因企制宜,精心制定解決方案,在退出重組、孵化培育、妥善安置職工等層面做出了創新實踐,確保了企業發展與社會的和諧穩定。

近期又“救火”中國鐵物兌付危機

事實上,每次一受托誠通都是作為“救火隊員”搶付央企危機,而最近的一次正是引起市場廣泛關註的中國鐵物債務兌付危機。

中國鐵物債務兌付危機源於4月11日,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貨幣網上公布了特別風險提示和債券暫停交易的公告。

中國鐵物表示,由於該公司業務規模持續萎縮,經營效益有所下滑,正在對下一步的改革脫困措施及債務償付安排等重大事項進行論證。公告顯示,截至公告發布日,中國鐵物發行且尚在存續期的9期債務融資工具總額168億元,其中68億公募債即將於2016年到期,兌付期最早的一批是5月17日到期,最晚的一批也近在8月13日。

中國鐵物的債務兌付危機一旦處理不好,將造成連鎖反應,引發系統性危機。

今年4月29日,國資委召開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全體幹部大會,會議宣布為妥善解決中國鐵物債務兌付危機,國資委決定對中國鐵物實施托管,對中國鐵物領導班子進行改組,由誠通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馬正武兼任中國鐵物總經理、黨委書記,成立中國鐵物管理委員會,在托管期間實行管理委員會體制。

誠通集團臨危受命。在三個月內,通過自籌資金、清收欠款、盤活資產,連續兌付5筆到期債券,總計48億元,穩定了債券市場預期,避免了流動性危機與兌付危機,維護了債券市場的穩定,增加了市場信心。

中國誠通對第一財經表示,在此中國鐵物事件之前,誠通集團已經完成了6戶中央一級企業、14戶中央企業所屬二級企業、11戶軍工企業和1戶地方國有企業以及系統內182戶企業的重組整合,對1戶央企財務公司實施了破產清算,資產經營共涉及企業656戶,資產債務800億元,職工8.8萬人。

2016年2月,中國誠通已經被確定為中央企業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

搭建專業化平臺解決人走錢來大難題

對於誠通為何能屢次完成重組任務,搭建國有資產重組專業化運作平臺是誠通能夠用市場化方式完成重組目標的重要秘訣。

由於國資委交由誠通集團重組的央企都是全國性公司,無論是資產處置還是人員安置都需要全國化網絡作業。根據工作需要,誠通集團搭建了產權管理、資產運營、人力資源管理三個功能性平臺。

一是產權管理平臺。負責集中管理資產經營類企業的產權管理與財務,以形成規範的制度和流程,加強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二是資產運營平臺。負責具體實施資產整合、退出、產業孵化等業務的操作,實現資產集中化處置,資產價值最大化。這些年,誠通集團立足自身原有基礎和接受企業資源,組建了北京、上海、東北、中南、陜西、四川、海南等7個資產經營區域平臺,形成了一支由100多人組成、熟悉企業改制和人員安置業務政策和操作的專業隊伍。

三是人力資源平臺。“人往哪里去,錢從哪里來”是資產經營的兩大難點。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就是靠市場化處置資產;解決人往那里去,一定要體現黨和政府對困難企業員工的關懷和保障,使他們離開企業後,有歸屬,有保障,有溫暖。

誠通集團表示,實踐中誠通集團還采取了“人資分離”,成立第三方專門機構,負責做好“三類人員”(離休、退休、內退)的管理服務,保障人員安置過程平穩。

誠通集團在接收重組的中國國際企業合作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公司基礎上,組建了“誠通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建立了第三方專業管理“三類人員”的專業化人員安置模式。在全國主要區域建立了26家分公司、4個辦事處,有一支近300人的隊伍,管理8000多名離退休、內退人員,服務內容涵蓋內退人員失業保障和離退休人員生活保障的各個方面。

處理不良資產誠通探索出“三個一批”

不同企業面臨的重組問題千差萬別,行業、地域、規模差異大,面臨的困難和癥結各不相同。如何對癥下藥,誠通拿出了“三個一批”的靈丹妙藥。

一是退出一批。國資委交給誠通集團整合的企業和資產基本都是經營困難的央企輔業資產和不良資產,劃入後需要發揮救助困難企業“ICU”(重癥監護室)職能,解決突發問題後迅速對企業做出“診斷”,對於經營沒效益,產品無市場,扭虧無望的企業,堅決退出。

2005年以來,誠通先後清理退出中國普天集團所屬8家二級企業,對央企一級企業華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實施破產,中國國際企業合作公司清理關閉,總計退出困難企業322戶,累計分流安置人員6.3萬人。集團還累計投資近2億元建成面積16萬多平米的住房,用於職工危房改造、異地搬遷,解決了2200多戶職工家庭的安居問題。

二是重組一批。誠通曾接收中國中鋼集團公司所屬爐料公司和濱海公司,支持了其緩解財務困難;將華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破產財產中國天元華創有限公司股權置換到南光集團;幫助中國建材所屬洛玻集團、哈電集團所屬阿繼集團實施職工安置等工作,處理原中國康利實業公司職工安置等遺留問題,受銀監會委托組織華誠財務公司的清算和破產工作。重組了中冶科工所屬中冶紙業,通過債務重組,實現*ST美利(000815)撤銷退市風險警示(摘帽),同時引入民間資本,註入新產業,實現了企業的轉型升級,維護了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利益。

三是發展一批,即誠通對劃入企業資產當中有技術和產業前景的業務,從困難企業中剝離出來,培育孵化,重新確立其發展定位。

其中,與誠通主業相關的資產,整合清理後並入主業板塊;與央企其它企業有同質業務的,清理整合後劃出。

例如,中國唱片總公司並入誠通集團後,公司認真診斷公司面臨的發展困難,制定重組方案,一方面關停並轉扭虧無望的子企業,另一方面,培育發展數字音樂業務模式,使企業擺脫了危機,實現了正常經營,整體劃入了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

又如,中國包裝總公司並入誠通集團後,其旗下的中國智能物流包裝公司在快速消費品、化工、物流、電子電器、煙草等眾多行業領域積極探索開展標準化托盤循環共用服務,在提高客戶物流效率、降低社會物流成本的同時,也為企業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還有中國國際企業合作公司重組整合時被剝離出人力資源業務,與誠通集團三類人員管理業務協同發展,成為專業化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為1600多家機構、近7萬人提供市場化人力資源服務(人事管理、外事服務、招聘、測評等)。

另外,誠通孵化培育寰島集團海上旅遊等有效業務資產註入誠通集團在港上市公司,並在近期分拆上市,實現了資產證券化。

重組中商集團時,誠通將中商集團所屬歐洲商業管理中心,投資建設了中國最大的境外商貿項目——俄羅斯格林伍德國際貿易中心,履行了集團“走出去”戰略和國家中俄貿易戰略。幾年來,共計變現盤活資產變現近50億元,整合孵化有效資產477多億元。

國資運營先試先行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改革

除了推進央企重組,誠通集團在三中全會之後也按照國有資本運營的新任務做出了新變革。

第一財經從誠通集團了解到,2016年2月誠通集團被確定為中央企業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誠通提出,公司職能定位於服務國有資本戰略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的國有資本市場化運營平臺;通過股權運作、價值管理、有序進退,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實現保值增值。

以增強國有資本整體功能和效率為核心,探索運營模式,誠通特別提出,集團各項戰略一定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改革。

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誠通集團將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重點產業布局,通過股權運作、價值管理、有序進退,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加大對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資本投入,參與產業鏈關鍵環節、價值鏈高端領域的國有優勢企業整合,支持中央企業核心產業發展與結構升級,投資孵化戰略新興產業,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實現國有資本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實現國有資本整體效益最大化。

在推動央企“去產能”的改革問題上,誠通集團與中國國新、中煤集團、神華集團共同出資組建的中央企業煤炭資產管理平臺公司即國源煤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已經成立運行。該平臺推動中央企業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和實現煤炭產業脫困發展,推動優化整合涉煤中央企業煤炭資源。

在服務國企結構性改革的問題上,誠通集團攜手中國郵儲銀行和招商局集團、兵器工業集團、中石化、神華集團、中國移動、中國中車、中交集團和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了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

誠通集團表示,該基金要圍繞服務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國有企業結構調整的中心任務,要完成三大任務。

一是通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國企改革,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和重點產業布局調整總體要求,加大對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資本投入,優化國民經濟產業布局。

二是參與產業鏈關鍵環節、價值鏈高端領域的國有優勢企業實施行業整合和戰略重組,支持中央企業和國有重點項目投資、中央企業兼並收購和海外投資、核心產業發展與結構升級、投資孵化戰略新興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三是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實現國有企業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實現國有資本整體效益最大化。

未來,在消滅“僵屍企業”的核心問題上,誠通集團還將做多路探索,要探索通過不良資產證券化等多種市場化方式,支持傳統產業“去產能”及“僵屍企業”清理退出。

誠通集團對第一財經透露,該集團正在抓緊增立金融板塊,建立以財務公司、基金、保險、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為核心的誠通金融板塊,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暢通資本運作通道,廣泛吸納社會資本,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形成支持國有資本戰略布局投資和國有企業結構調整的資本運作和融資能力。

同時,按照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定位,繼續推進資產證券化,增強資產流動性,強化資本運作,加強市值管理。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非上市資產、股權實現證券化;對難以實現資產證券化的資產,通過產權交易等資本市場,以市場公允價格實現資本形態轉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45

獨家丨國資委兩大基金終落地:委托誠通設3500億國企結構調整基金

9月25日,央企中國誠通對外宣布,受國務院國資委委托,中國誠通牽頭發起成立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

這也意味著,國資委所確定的國企改革兩大基金——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和國企結構調整基金已經全部設立。

其中,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已於上月成立,由央企國新公司牽頭,設計總規模2000億。而新設立的國企結構調整基金設計規模3500億。

多家央企共同參與

第一財經從中國誠通了解到,基金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組織形式,公司已於2016年9月在北京市西城區註冊成立。基金總規模為人民幣3500億元,註冊資本金為人民幣1310億元。

其中: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主發起人出資300億元,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出資500億元,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出資200億元,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出資50億元,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出資50億元,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資50億元,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出資50億元,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出資50億元,中國中車集團公司出資10億元,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出資50億元。

基金將承擔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

設立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是黨中央、國務院深化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優化中央企業布局結構調整的重大戰略舉措。

據了解,今年7月22日,國務院正式批準了基金名稱為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

為了組建該基金,國務院國資委將基金組建工作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的重要任務交給了中國誠通集團。

中國誠通集團是國資委確立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試點之一而資本運營的一項重要使命是鼓勵和帶動社會資本助力國有經濟的布局結構調整,並通過對資本的專業化管理、市場化流動,助力國有企業發展,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

中國誠通對第一財經表示,基金將立足和服務於央企,支持國有骨幹企業優化產業布局、加快轉型升級、提升國際化經營能力,支持重點行業國有企業實施行業整合和專業化重組,協助國有企業實現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重點支持央企行業整合、專業化重組、產能調整、國際並購等項目,提高產業集中度,提升資本配置效率。實現中央企業戰略定位更加明確、資本配置更趨合理、發展質量明顯提升的總體目標。

將由國資委指導、市場化運作

中國誠通表示,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為公司制產業基金,將接受國資委的指導,采取市場化運作。

其中,國務院國資委成立基金協調領導小組,指導基金開展工作,督促落實國家戰略,協調有關事宜。

基金采取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形式,設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審議和決定基金的重大事項,並對基金的經營進行監督。

基金設投資決策委員會(簡稱“投委會”),根據基金董事會的授權,審議決定投資限額範圍內的對外投資、資產購置、擔保、融資等重大交易。

基金委托誠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為管理人,根據委托管理協議的約定,執行基金管理事務,管理人承擔尋求、分析並判斷投資及投資退出機會,並開展投資盡職調查、設計投資架構、執行投資談判、執行投後管理等工作。

中國誠通表示,基金將圍繞國家產業布局和行業政策,廣泛開展市場化項目研究,並以市場化機制作為基金運作的基本導向。在基金投資人招募、基金管理團隊選聘、基金業績考核、子基金管理人選擇、中介機構使用等方面,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保證基金投資的安全和效益,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設股權、子基金、債權三種投資方式

中國誠通表示,該基金將投向六大方向。

一是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關鍵領域和重大專項任務;

二是中央及地方重點國有企業轉型升級、國際化經營、實現創新發展項目;

三是中央及地方重點國有企業強強聯合、產業鏈整合、專業化整合和並購重組項目;

四是發掘中央及地方重點國有企業重組整合和清理退出過程中的具有投資價值的項目;

五是與中央企業以及境內外優秀資產管理機構共同設立專註於特定領域的子基金;

六是其他具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項目。

中國誠通對第一財經表示,基金將采取股權投資、參透子基金和債權投資兩種投資方式。

在直投股權投資和跟投方面,該基金將通過自主直接投資,或對子基金的優質項目進行選擇性跟投,對包括未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和已上市公司的股權再融資和股權轉讓。

在參投子基金方面,該基金將在堅持推動國有企業結構調整的總體戰略方向下,發揮國有資本的示範和帶動作用,采取參投子基金的方式,以借助市場力量,提高基金運營規模、項目渠道、專業化運作能力和管理水平,縮短市場拓展時間,盡快產生效益。

在債權投資方面,該基金的債權投資工具將更多體現出夾層資本的特征,可考慮采用兼具債權投資和股權投資雙重性質的可轉換債券、附帶認股權證的債券等作為債權投資形式。

將促進通信、電力等六大領域重組整合

中國誠通對第一財經表示,該基金將由四大投資領域

一是戰略投資領域,重點投資於國防軍工、戰略物資儲備、石油天然氣主幹管網、電網、通信基礎設施、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等涉及國家安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重大項目、行業基礎科研或國家重大專項任務等。

其投資策略是:基金將支持中央企業實施上述領域的投資項目,重點針對項目主導方的投資需求,以靈活多樣的方式提供融資支持,並獲取相對穩定的投資回報。如可考慮以優先股、債權形式獲取穩定的股息、債息收入,並預備一個相對較長的投資持有期限。其中,對有利於國家利益的重大戰略性投資項目,不排除長期戰略性持有的投資策略。

二是轉型升級領域。基金將發揮平臺和橋梁作用,通過並購重組實現傳統產業與戰略新興產業、消費升級領域、養老與健康產業的優質資產與技術等的對接,推動中央企業轉型升級;促進優勢產業集團與科研院所的重組整合,加大新技術、新產品、新市場聯合開發力度;搭建支持企業轉型升級的金融平臺和國際產能合作平臺;利用國際經濟周期的波動,進行全球資源及優勢產能的投資並購,提升中央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

其投資策略是:對於具有較強技術、商業模式創新能力和優勢資源條件的境內外標的企業,基金可考慮單獨或聯合相關中央企業實施股權收購,通過業務優化、並購重組、管理層激勵等投後管理實現核心業務增值後,整合進入中央企業或其持股上市平臺,在實現基金退出收益的同時,服務於中央企業的轉型升級。

三是並購重組領域。重點助力裝備制造、建築工程、電力、鋼鐵、有色金屬、航運、建材、旅遊和航空服務等領域中央企業間的強強聯合;推動煤炭、電力、冶金等領域優勢中央企業實施產業鏈整合,打造全產業鏈競爭優勢;促進通信、電力、汽車、油氣管道、海工裝備、航空貨運等領域中央企業間的專業化重組整合;重點支持優勢中央企業為獲取關鍵技術、戰略資源、知名品牌、市場渠道等方面開展的境內外並購,培養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跨國公司。

其投資策略是:基金將聯合上述領域的龍頭中央企業共同實施並購重組項目,其中基金主要進行財務投資,重在為行業整合者提供資金、專業咨詢和網絡資源支持,旨在提高行業集中度,將資源向優勢龍頭企業集中,形成資源合力,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四是資產經營領域。重點助力鋼鐵、煤炭、電解鋁、水泥等產能過剩行業的“去產能”,僵屍企業、低效無效資產的清理,以及與中央企業主業無互補性、協同性的低效業務和資產的退出,建立退出機制和通道。基金的介入,將致力於加快資產變現效率,推動國有資本有序進退,引導將退出資本集中投向更需集中的領域和行業,實現國有資本形態轉換和資產、業務布局結構的調整優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46

獨家丨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成立 總規模3500億

2016年9月26日,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在北京舉行。

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家級”基金。基金總規模為人民幣3500億元,首期募集資金1310億元,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受國務院國資委委托,由中央企業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企業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牽頭,攜手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中車集團公司、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和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發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47

“十三五”深圳要花3500億更新城市 包括改造20個城中村

日前從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網站獲悉,深圳市規劃國土委21日發布《深圳市城市更新“十三五”規劃》。

規劃指出,在規劃期內,深圳爭取完成各類更新用地規模30平方公里。其中,拆除重建類更新用地供應規模為12.5平方公里,非拆除重建類(綜合整治、功能改變等)更新規模為17.5平方公里。

《規劃》計劃在期內完成城市更新固定資產投資約3500億元(含拆除重建、綜合整治與功能改變等各類城市更新)。

同時,深圳提倡有機更新,規劃期內力爭完成100個舊工業區複合式更新(指以綜合整治為主,融合功能改變、加建擴建、局部拆建等方式的城市更新),為產業一體化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騰挪空間,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穩步推進城中村和舊城區綜合整治,規劃期內力爭完成100個城中村或舊住宅區、舊商業區綜合整治項目,完成約20個城中村住宅改造項目,滿足50萬人的現代化住房需求。在舊城區更新指引方面,文件提到“采取以綜合整治為主的更新方式,審慎開展拆除重建”。

《規劃》還指出,要通過城市更新持續穩定提供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創新型產業用房,規劃期內力爭通過更新配建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約650萬平方米,配建創新型產業用房總規模約100萬平方米,並力爭通過城市更新實現違法建築存量減少1000-1200萬平方米。

在十三五期間,深圳的重點區域更新包括: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蛇口片區、福田保稅區、筍崗-清水河片區、高新北片區、大空港新城、寶安中心區、阪雪崗科技城、北站商務中心區、坪山中心區、光明鳳凰城、龍崗中心區等。

更新統籌片區包括車公廟、梅林-彩田片區、蛇口、西麗中心、小梅沙、鹽田河臨港現代服務業產業帶、鐵仔山-碧海片區、阿波羅未來產業城、光明中心、坪山中心、北站周邊片區、葵湧中心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336

新華社:京津冀城際鐵路網近3500公里 巨額投資從何而來?

24條城際鐵路、約3457公里、投資額可能達到6500億元。

京津冀地區城際鐵路網規劃近日已獲國家發改委批複。到2030年,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為主軸,一個“四縱四橫一環”的城際鐵路網將在京津冀大地上基本形成。

巨額資金從何而來?將近3500公里的城際鐵路如何才能“落地”?記者近日赴城際鐵路建設現場,就人們關心的焦點問題與軌道建設者、政府部門負責人、專家對話。

“將土地開發收入反哺軌道交通公益事業”

記者:京津冀城際鐵路為何采用“軌道+土地”的模式?這將給我國軌道交通建設帶來什麽變革?

郝偉亞(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支持鐵路建設實施土地綜合開發的意見》鼓勵對鐵路站場及毗鄰地區特定範圍內的土地實施綜合開發利用。

長期以來,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軌道交通建設陷入難以盈利的局面。我國需要探索新的投融資模式,轉變公共產品長期由政府主導的供給機制,利用軌道沿線土地綜合開發收益反哺軌道交通建設。

程世東(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這種模式強調以軌道站點為中心,高密度建設集工作、商業、文化、教育、居住等於一體的城市功能區,不僅節約用地,還能將土地開發收入反哺軌道交通公益事業,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軌道交通盈利模式之一。

“三地責任共擔、利益共享”

記者:“軌道+土地”模式將如何“落地”?

郝偉亞: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由中國鐵路總公司和京津冀三地共同發起,在三地軌道建設中是一個主體,且三地責任共擔、利益共享,按照三地四方《共同成立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公司合作協議》,項目建設資金原則上通過沿線土地綜合開發收益實現平衡。

靳銳勇(京唐城際鐵路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這個模式目前正在北京至唐山鐵路項目探索落地。這段鐵路里程149公里,設8座車站,建設工期4年,總投資449億元。目前已經獲得批複,預計2020年前完工。

其中,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作為北京的起點,將按照北京市政府的要求,建成一座大型地下綜合樞紐車站。通過車站與周邊區域的土地綜合開發,彌補鐵路和站點的建設、運營成本。

王中勤(京濱城際鐵路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北京到天津濱海新區鐵路在北京至寶坻段與北京至唐山鐵路共線。建設里程97.8公里,投資238.1億元,預計2020年建成。我們在設站上進行了綜合考慮,比如在天津市寶坻區周良莊一帶設站,可帶動這里的“京津新城”;在燕郊、大廠設站可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等。

“軌道建設應註意把握建設節奏”

記者:巨額投資從哪里來?會不會引入社會資本?

高明明(“京津冀地區城際鐵路網規劃”項目負責人):按照規劃上報的測算,京津冀區域內將建設24條城際鐵路,規模約3457公里,投資額可能達到6500億元。

郝偉亞:軌道綜合土地開發的收益是逐步顯現的。目前,我們申請了一部分比較優惠的銀行貸款投入前期建設,後期將通過票款、廣告及物業等綜合經營收入和土地綜合開發收益等償還貸款。三地將根據自身情況決定建設成本的補償方式,由於土地價值不同,有的地方出錢多,有的地方出地多。

蔣道彬(天津鐵投控股集團總經理):軌道建設前期資金需求量較大,但土地開發的培育過程長,要盤活郊區土地短期內有一定難度。同時,投入產出周期較長也會影響社會資本進入的積極性。軌道建設中應加強土地綜合開發研究工作,把握建設節奏。

北京:土地溢價收益50%納入軌道交通建設基金

記者:按照我國現行政策,土地一二級聯動開發尚需“破題”,北京有什麽好的探索?

周正宇(北京市交通委主任):近年來,北京市探索了“軌道+土地”收益反哺交通的路徑,按照北京市土地出讓相關政策,帶設計方案辦理土地入市交易工作,成交後土地溢價收益的50%納入軌道交通建設基金。

截至目前,北京一體化設計的地鐵車站約占車站總數的38%,已完成4個車輛段上蓋綜合項目,累計集約用地約86公頃,增加政府土地收入40億元,反哺軌道交通約60億元,提供保障性住房約90萬平方米。

程世東:土地一二級聯動開發是“軌道+土地”模式落地的關鍵性問題,如何“破題”需要各地在現有條件下,探索制度的創新。

“交通先導型布局”:有助於京津冀區域破解“窪地效應”

記者:軌道站點土地綜合開發將釋放哪些“紅利”?

郝偉亞:一個車站就是一個城市“小中心”。對於城市來說,空間得到優化,有助於從根本上治理“大城市病”。

比如,位於北京市海澱區昆玉河附近的地鐵10號線二期五路停車場項目從下至上依次為地鐵、商業配套設施、停車場、住宅(包括保障性住房)。住房目前已全部售完,相當於“憑空”造出13萬平方米開發量,創造了60億元價值。軌道交通與周邊物業的良好互動,不僅保證軌道客源也能更好反哺建設投資。

高明明:京津冀區域城際鐵路網體現了“交通先導”的規劃理念,不僅解決區域交通需求,還將更關註空間、產業、交通的協調,有助於京津冀區域破解“窪地效應”,均衡發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新起點”

記者:軌道+土地模式有哪些創新點?

靳銳勇: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突破了國鐵固有的建設模式,投融資體制改革也實現“破冰”。以前高鐵建設地方不能控股,現在逐步在探索地方控股,中國鐵路總公司更多提供技術、標準等支撐。通過“軌道+土地”一體化開發,突破了傳統依靠資本金和銀行貸款的模式。

蔣道彬:京津冀城際鐵路公司是在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和適應國家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成立的,下一步應該為運營階段“未雨綢繆”,加強各種運營管理模式的論證,讓運營提早介入,確保這種模式“叫好”也“叫座”。

郝偉亞:京津冀地區城際鐵路網規劃批複,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新起點。我們希望,“軌道+土地”模式的探索,能夠助力“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打通區域經脈,為京津冀地區構建環渤海經濟增長新引擎,打造世界級城市群貢獻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410

中國首個窄帶物聯網商用網絡在無錫啟用 投資超3500萬元

據新華社報道,記者27日從無錫市政府獲悉,全國首個NB-IoT窄帶物聯網商用網絡日前在該市建成啟用。

今年11月世界物聯網博覽會期間,無錫發布了物聯網小鎮建設規劃,此次建成的窄帶物聯網商用網絡即為物聯網小鎮建設新突破。據介紹,該商用網絡建設歷時40天,投資超過3500萬元,共建設通信基站75座、管道25公里、光纜90公里。預計在2017年一季度,無錫全市網絡也將全面覆蓋。屆時,NB-IoT網絡將在智能抄表、智能停車、智能追蹤、智能家居以及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發揮出更大作用,全面滿足行業、公共、個人、家庭的物聯網應用需求。

NB-IoT是基於蜂窩的窄帶物聯網,又稱低功耗廣域網,是物聯網領域的新興技術,具有覆蓋廣、多連接、低功耗等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5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