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香港股票:2011年之始(五) 阿牛

http://yomag.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797180

投資香港股票:2011年之始()

Picture 

揾多左錢,點解仲唔算免費午餐呢?

答案喺因為我地要冒險。

                         Picture  

例如:

個市唔聽話,彈上彈落,萬一彈返落去我地嘅入貨點,恆指22436,咁我地買左嘅股票就要『賣肉養孤兒』,即喺忍痛賣晒佢用嚟做番期指按金。

我地23500點時HKD3.82買鐵鈦番嚟,如果跌到22436時,個價就得番HKD3.6(1220日紀錄),即喺蝕HKD0.22

                         (0.22 ÷ 3.82) X 100% = 5.8%

又即喺5.8%,而四萬蚊就喺HKD2315

                                 40000 X 5.8% =$2315

個影響就喺,第一是按金少左兩千幾,又即喺231點。

兩百幾點,雖然只喺好少,但萬一上落唔止一次,咁次次唔見幾百點;唔怕一萬,只怕佢萬一………

第二就喺當個恆指升番,我地再一次買入股票,再買番鐵鈦時,就已經冇四萬元,只喺剩番HKD37685。所以當升到24500點時,我地都喺賺19.77%,但喺錢就只喺賺HKD7450

                            37685 X 19.77% =$7450

咁加埋期指的HKD17500,就共賺HKD24950,即喺41.6%

                           24950 ÷ 600000 = 41.6%

和未經蝕本的版本比較,少賺0.7%

你會話:車好少啫,豪俾佢喇!

阿牛都喺咁諗,唔喺買嚟托呀。

不過大家要知道,唔喺免費嘅,只不過喺0.7%13.3%,制得過咁解。

 

早前十二月行動,買期指嘅時候,阿牛賣左好多股票去做按金,包括全部嘅中信泰富,同埋一半嘅中國鐵鈦。

 

而家就揸住全部嘅南航同埋一半嘅鐵鈦。

咁究竟喺咪就買番鐵鈦同南航呢?

答案喺:NO

       Pictur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48

投資香港股票:2011年之始(六) 阿牛

http://yomag.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799728

Picture 

 

話說鐵鈦,南航同中信泰富,都喺2010年中的產品。阿牛嘅Blog開始時是三月,當時剛剛過了一月的大調整,其實當時個倉已經包括有南航,但喺鐵鈦同中信泰富就喺到五月嗰一浪,新揀出嚟嘅。

當時除左南航,仲有碧桂園。但喺就因為國家開始留意樓市的升溫過急,開始出手打壓,於是乎碧桂園foul出局。

       Picture 

如果唔喺有政治因素,碧桂園2007年時股價高達HKD13.7,和今天的HKD3相比,尚有四倍多上升空間,十分亮麗。但喺千古不變的定律喺:

                              民不與官爭

何況今次形勢,國家都喺迫不得已;因為咁樣炒樓法,實在不利於國家經濟發展,換轉邊個做領導人,都一樣要打壓,諗都唔駛諗。

於是乎阿牛嘅注意力轉移到一啲其他抵買嘅股票身上。當時其實鐵鈦同中信泰富都經歷左唔尋常嘅跌幅。鐵鈦因為被基礎投資者拋售,於是破左發行價,慘絕人寰。

     Picture 

中信泰富就在四、五月時股價忽然間跌左,跌到 13元樓下,成為市場上最落後嘅藍籌。

      Picture

於是乎,一鎚定音,就揀左呢三隻股票嚟做五月至十二月的主角。

但有時世事難料,二月嘅調整,四月頭已經升番上頂,但喺五月嘅調整,要到921日先上番平水位。

      Picture 

於是一等再等,原本抵買嘅鐵鈦同中信泰富,已經變左唔喺咁抵買,在今次嘅調整浪,僅僅不過不失,毫無刺激。

個故事就喺咁嚟嘅。

當日揀股嘅原則喺:

1) 之前2007要有往績可尋,最好仲有四、五倍升

2) 最好喺啱啱當衰,搏佢反彈,升幅又比人多少少

3) 分分鐘驚雙底重臨,要『穩陣至上』

4) 2009年比較,就可以進取一啲啲,可以揀定啲下次牛市嘅潛質股。

1) +2)+3) = 南航同中信泰富

4) = 中國鐵鈦

咁今次點樣,又喺咁呀?

當然唔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49

投資香港股票:2011年之始(八) 阿牛

http://yomag.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802667

Picture

當今個牛市升到牛二嘅後半,就開始將啲股票分開左唔同嘅級別。

第一類:藍籌,佢地同恆指冇乜分別,雖然當中都有啲靚,有啲唔靚。去年最跛嗰隻就喺富士康,跌左40%。最叻就喺和黃同國泰,升50%。藍籌當中阿牛睇緊嘅有一隻,遲啲睇吓用唔用得著。

Picture

 

第二類:喺曾經經歷2007一浪的股票,所謂『07前』。當中有啲升左新高,嚇壞人咁貴,例如六福集團。有啲斯人獨憔悴,好似3328天津港,一遍寂靜。有啲就跟住上一浪一樣升番一啲,亦步亦趨,『做緊嘢㗎喇』,好似我地隻南航。

第三類: 新股上市,喺『07後』,當中有一支獨秀嘅,例如海東青。有啲雷聲大雨點少,例如國藥控股。有啲喺徹頭徹尾失敗之作,例如1007環球乳業。

第四類:喺阿牛唔會考慮嘅股票,好多股仔,創業板,神仙股,牛熊証,ETF。既然唔買就唔好舉人地個名出嚟喇。

阿牛睇股票,喺分『007前』,同『007後嘅』。

Picture

股市,其實就好似細路仔讀書咁,上年就喺讀小學,個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50

2011神祕購併案一一引爆 台股購併大淘金

2011-1-11  TWM




2011年,ECFA正式鳴槍起跑,也確立台灣成為各路資金進入中國前哨站的戰略地位。

來自全球的五路資金,利用購併、合資、業務合作等不同模式,鋪天蓋地的與台資企業發生更緊密關係,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希望以台灣作為跳板,進軍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市場。

這股購併浪潮,正悄悄地來臨。

蓄積在海浪底的巨大能量,正準備爆發出來,面對百年一遇的商機與投資機會,你準備好了嗎?

撰文‧吳美慧、周岐原、徐介凡 研究員‧陳兆芬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台開召開董事會。這一天,會議的重點是討論如何讓中國華潤集團進來投資台開,雙方並商談未來的合作方向。

平庸公司、當地小吃都想買

中資湧入台灣狂買

當場,董監事們初步達成共識,將辦理超過十億元的私募給華潤認購,讓華潤成為台開的一員。未來華潤還會隨著雙方默契,逐步提高投資金額。

屬 於中國中央企業且旗下有五家公司在香港掛牌的華潤集團,為何對營運表現平平的台開產生興趣?其實,華潤看中的是,台開準備大力拓展休閒旅遊產業,包括在花 蓮規畫樂活創意園區、新竹智能生態社區,及參與金門BOT案投標等等;更重要的是,台開董事長邱復生在一○年十一月的法說會中宣布,要在廈門建立國際金融 中心,這一點讓中資眼睛一亮。華潤投資台開,正好可以藉此機會切入中國觀光客自由行商機。而台開投資中國,雙方頗有互惠投資涵義。

在購併狂潮中,不光是做大生意的上市櫃公司才會雀屏中選,就連不起眼的扁食,做得好一樣也能出頭天。

原本窩在花蓮賣扁食的花蓮香扁食,在結合美資創投基金與新加坡經營團隊後,三方決定合資成立公司,要把這個台灣人的日常小吃,賣到全中國。賣扁食的老闆,從來沒有想過,他賣的扁食有一天能夠越過海峽,讓對岸的十三億人品嘗。

類似的案子,目前每天都在上演。做瓶蓋的宏全,在成為可口可樂的供應商後,也被中資看上。據了解,中國華潤打算買下宏全三成的股權,與旗下的產業連成一氣,讓宏全的瓶蓋賣到「中國製」的飲料罐上。

此外,中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有意連手福邦證券,進軍中國市場,搶搭中國證券市場成長列車。

法 商東方匯理銀行董事總經理王伯鑫提到,若非法令限制,中資對台灣的銀行有極高的興趣,而台灣每家區域型銀行,至少都與二到三組的中資買家談過購併、入股相 關事宜。中資的興趣讓國內銀行的身價頓時高漲,他們擁有屬於特許行業的金融營業執照,就是最大的利器,也形成詢問者眾、賣方惜售的現象。

日、韓、港、歐、美都來了

台資企業忽然炙手可熱

所以,在購併狂潮來襲下,不分產業,不分規模大小,只要符合需求者的條件與利益,都可能成為被購併的對象。傳產、金融、電子、服務業,只要夠獨特、有創意,都有可能在外資的參股或購併下,搖身一變成為國際級公司。花蓮香扁食,就是最好的例子。

日資、韓資、港資,甚至是歐美的資金,過去一年,透過各種關係,在兩岸尋找合作標的。他們利用參股、購併、委託代工,或合資設廠方式,與台資的關係有了更緊密的結合。其中,以受民族情結,遲遲無法打進中國市場的日本,最具代表。

一 ○年,日本製紙集團藉由投資永豐餘,進軍中國市場;三井物產則罕見的認購國內LED廠商璨圓的私募、日本豐田合成與晶電合資設廠;這些過去不可能會出現的 合作案,都因台灣產業地位不同而改變。日資拋下過去的思惟與策略,最終的目標只有一項,就是「聯台」共同進軍中國市場。

創投業前輩,同時也是聚鼎科技董事長張忠本提出驚人的觀察。他說,「日本企業正在台灣尋找合作對象」。這些從事電子零件或機能性紡織品的公司,在中國開拓業務遇到困難,只好來台灣尋找相近產業的製造商,先摸索合作形態,順利的話,接下來就會談合資或是合併。

張 忠本說,日本股市低迷許久,個股本益比相對也被低估,業者自己也意興闌珊。張忠本觀察到的現象是,這些業者覺得如果有合資或合併的機會,「甚至有意願把自 家股票從日本下市,轉到台灣掛牌。」股價本益比會比在日本掛牌更好,且製造整合流通的綜效也更高。台灣,對日本廠商來說,除了是事業,也是股價的第二春。

而民族意識強烈的韓國,也開始在台灣找尋合作對象。韓國LG和元太合作,搶攻電子紙市場;最大的電子顯示器廠之一的LGD(樂金顯示器),去年一口氣分別與璨圓、億光與仁寶合資準備在中國設廠,目標也是瞄準中國內需市場。

以LED產業來說,LGD的技術高於台灣,為何找上台廠?說穿了,就是要搭上中國「讓利」台灣便車,搶攻中國「十二五」規畫商機,讓獲利變成二次方。

除了亞洲的日本與韓國外,歐資、美資甚至是港資,都靈敏地嗅到這股商機。

一○年十二月,屬於歐資的Royal DSM N.V.(荷商皇家帝斯曼)透過私募及公開收購,買下生產UV固化類化工劑新力美五一%股權。這項交易讓DSM業務範圍,跨足到紫外線塗料與油墨系統市場,有助DSM躍升成為全球環保與創新樹脂業龍頭的心願。

美商3M透過談判,於一○年十月底買下名皓公司百分之百股權。名皓是以生產膠帶、包材為主的公司,生產線全部在台灣。買下名皓後,3M準備把名皓的管理方式引進中國、擴大在大中華區的包材產能。

十一月初,美商史丹利百得(Stanley Black & Decker)和中國最大門窗五金彈簧商GMT公司簽訂協議,合資成立新公司;其中史丹利占股七成,雙方有默契未來朝合併方向前進。

甚至,連港資知名的利豐集團,都在台尋覓中意的購併標的。

瞄準台灣 意在中國市場東西資金都要溫家寶的「讓利」台資企業因為本身的優勢,或是產業互補性,獲得各路外資的青睞。

這些資金如一波波浪潮匯集台灣,尋找各種可能擦出火花的對象,台資企業的價值,也因此被凸顯出來。「預計有數百億美元的資金,正等著與台資企業合作。」一位熟稔跨國性投資與購併的人士預估。

而推動這股投資浪潮的推手,正是從元月一日啟動的ECFA(兩岸經濟協議),外資希望在中國「讓利」台灣時,分一杯羹。這是大趨勢的浪潮,在台灣企業還摸不著頭緒、看不見即將滾滾而來的大浪時,其他國家的資金,已經站在浪潮的頂端,看到了方向。

一○年三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說「讓利」台灣,以及要「特別照顧台灣中小企業與農民的利益」。簡單的兩句話,已被中國的國企、央企奉為圭臬,想盡辦法要在台灣找「讓利」目標,作為呈報中央的「成績單」,成為中資來台插旗的推手。

中國真的會讓利給台灣?「肯定會,」一位央企的高級主管說。「怎麼讓利?」「舉例說吧,同樣的產品,台灣有的,肯定要跟台灣買,不能跟其他的國家買。」講這句話時,他的手順勢在脖子上比畫了一下,「不遵照規定,工作就沒啦!」沒有人敢「挑戰」溫家寶的指令。

不少台企明顯地感受到,從一○年下半年起,常常會莫名其妙的接到朋友、券商、外資銀行、私募基金或是會計師事務所主動叩門,徵詢是否有意與外資企業合作。

營運數字出爐 正戲才上場外資購併台企的大浪即將到來「想要來談就來談吧!」力武董事長張松允如此說著。一○年某家外資銀行與張松允接觸,介紹位在中國黑龍江省同樣做電動工具機的公司與力武接觸。儘管這個案子胎死腹中,但很快的,最近又有某家中國公司要跟力武談合作。

「這幾年沒見過這麼熱絡的現象。」安侯建業會計師鄭傑文說,從一○年下半年起,他接到不少外資企業有意投資台灣,向他請益有關稅務、財務上的處理問題。

根據鄭傑文預估,等到一○年年度營運結算出來,企業在評估投資標的,或是購併對象有更明確的財務數字後,「應該會是另一波投資的高潮」。

這只是大浪來臨前的序曲,正戲的第一幕布幕才正要掀起。

不讓外資專美於前,溫家寶的「讓利」說,讓中資競相「爭功表態」。截至一○年十一月,中資投資台灣金額刷新紀錄,達九三九三萬美元,和○九年同期相比,成長了十五倍。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對未來兩岸合作更是信心滿滿。與港資、中資接觸頻繁的黃齊元認為,中國有非常多的企業,對投資台灣很有興趣。他並以物流、人流再到金流的三階段概念來解釋,未來兩岸將形成的新產業鏈,恰巧與目前外資與台資企業合作的角色定位接近。

黃齊元認為,兩岸物流就是對台灣企業採購,人流則是開放觀光,金流則是開放金融市場,這三個階段都會替台灣市場帶來不同的購併效應。

他同時觀察到,中國企業對台灣的電子、傳產與金融三大板塊特別有興趣,且都有各自的優勢。像中國沒有高科技電子產業,不論是LED、還是IC產業,都是中國想藉此加強並提升產業價值的區塊。

在傳統產業部分,黃齊元認為,中國雖然是世界製造工廠,不論產業規模或是產量都很龐大;但在管理團隊與人才培訓能力,台灣明顯優於中國,是中國積極想要補強的地方。

至於金融業方面,像是聯合徵信、資訊匯流的技術,以及交叉行銷等,這些都會反映在獲利、風險控管能力、甚至是競爭利基點等方面。中國希望能夠透過購併台灣金融業的方式,直接買下技術,比起自己在失敗中學教訓要來得好。

經驗與管理 台企優勢

中國資金和出海口正好互補中國普天則是搶在溫家寶的談話前,拔得頭籌,率先在去年二月與台灣的英格爾簽下策略合作協議,也達到了照顧「中小企業」目的。

屬 於央企且旗下擁有五家掛牌公司的普天,積極到台灣找尋合作標的,看上了具有產業互補性以生產電源供應器見長的英格爾。與普天合作前,英格爾是名不見經傳的 小公司,卻擁有連續二十九年營運持續出現正數的難得好紀錄。加上兩造高層是舊識,讓這家小公司因為和普天合作,去年股價大漲六倍,成了中資來台合作的最佳 典範。

「我們想要開啟兩岸成功模式。」在英格爾的簽約儀式中,普天國際事業本部總經理溫南雁如此說著。藉由這樣的模式,英格爾可以在不花費太多的力氣下「借船出海」,搭上中國經濟成長的高速列車。

觀察普天與英格爾最近一年來的合作,原本說好,普天一年給英格爾一億美元的訂單,並且至少持續三年。

結 果,普天一○年「需求暢旺」,給了英格爾八十幾億元的訂單,讓英格爾一○年十一月營收刷新紀錄,達十四.三億元,累計一○年前十一個月營收,比○九年同期 增加四○○%,在大量匯差與攤提拖累下,全年EPS(每股稅後純益)還創新高,首度站上五元。股價表現更是凌厲,一○年大漲六倍,在電子股中股價漲幅排名 第二。

從英格爾的表現來說,普天的確創造了「兩岸成功模式」,讓原本無法在中國施展身手的英格爾,搭著普天的便車,進入中國市場;同時藉由下單可與廣達、華碩等公司平起平坐,這是過去英格爾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普天徹底的改變了英格爾,令人好奇的,誰會是下一家英格爾?

在 ECFA啟動前,台灣的企業已經利用各種形式與中國企業合作。如愛之味與北京最大國有集團北京控股合作,雙方將互銷彼此的熱賣商品。愛之味董事長陳哲芳發 下豪語,三年內要讓北京控股生產的燕京啤酒,拿下台灣啤酒市場一成的市占率;而愛之味也利用這條通路,把產品賣給中國的十三億人口。

這種景況,如同宏碁與中國方正合作、中國中石化跟遠東集團,就連台塑都與重慶市政府合資設廠。

買日本、買美國

買遍全球的中國主權基金

王 伯鑫說,國際大型私募基金,對兩岸進入ECFA時代後的投資也很積極;若政府能更加正面的看待這些私募基金業者,來台投資的情況會更加熱絡。他並表示,像 凱雷集團除了投資大眾銀行外,之前也投資凱擘有線電視台,現在還積極在市場上找投資標的。看中的都是從台灣出發,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

這是 台面上的例子,還有更多如鴨子划水般的動作正在進行中。「不要看水面上只有一、二隻鴨子在游,隱藏在水面底下鴨子的數量,那才是嚇人。」一位從事引資進入 台灣的中介者這樣形容,而他們就是正在水面下游泳的鴨子。「這些外資中,中資的角色特別重要,你去看看過去幾年,中國怎麼投資美國、怎麼投資日本就知 道。」根據資料顯示,中國在金融海嘯前在美國投資摩根士丹利、黑石私募股權基金與貝萊德集團。緊接著,在日本大舉投資龍頭公司,如NEC、瑞穗證券、日立 製作所等,一共投資八十五家掛牌公司,且在多數公司中的持股,已成為前十大股東。

這些公司為中國主權基金(中投公司)提供了很好的藏身工具,讓中國可以利用直接或間接方式切入想要投資的標的。

儘管台面上有不少中資亮出身分,大方的到投審會申請進入台灣設廠、設據點,保利協鑫就是其中一例。但卻有更多的中資隱身其後,利用港資、薩摩亞或是加勒比海等外資名義來台。

隨著外資企業一波波的投資浪潮來襲,台資企業需要有更多的策略,才能不被眼前的「錢潮」迷惑,喪失方向。在全球焦點放在中國十三億人口身上時,要搶占中國內需市場的門票也越來越貴。

用台灣包裝MIC?

中資來了後 台企面臨的挑戰晶電與中國電子集團合資,在廈門設LED廠,代價是新台幣二十一億元,持股四九%;新世紀與昆山市政府合資設立LED廠,投資金額一億美元,持股四九%。

晶電、新世紀都是想要搭上中國「十二五」的商機,卻都付出極大的金額,但又拿不到超過一半的經營權。

在台資企業想要「借船出海」,搭著與中資企業合作在中國設廠之便,把產品銷售到中國地區時,付出的成本越來越高。所以要如何不付出太多的代價,又能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的好處?考驗台資企業的智慧。

其 實,中資企業與台資企業合作,除了看上台商在技術與服務管理的優勢外,在中國工資成本提高下,MIT(台灣製造)可以讓產品的毛利率提高五到一○%,是中 資打的另一個算盤。未來,中資企業不排除把產品在中國生產,移到台灣做最後的包裝、出貨,兩岸情況剛好跟二十年前相反,在台灣的台資企業,甘於只做包裝工 廠?

「翠玉白菜比想像中小,日月潭比想像中大。」這是一位中資企業總經理的經典名句,說出了台資企業應該要認真思考自己的方向。過去,台企以代工擅長,在全球工資提高下,代工的利潤已到盡頭,接下來呢?

而 在外資積極來台尋找合作對象時,卻有更多的資金湧入中國,「如果外資把台灣當作中繼站,就不會在台灣創造就業機會,台灣經濟就不會明顯復甦。」國際經濟合 作協會理事長王鍾渝說。他提醒,「台資企業以及政府要想辦法在台灣擴大市場與就業機會,而不是只有單純的從金融市場或資本利得考量」。

在這股投資巨浪來襲前,台資企業與個人必須認真思考並抓對方向,才能夠在這百年難得一遇的大機會中,站在巨浪頂端,讓事業與人生逆轉勝。

五路資金匯台灣

外資正以各種形式匯流到台灣,

與台資企業進行合作

中資

有政治上的意義,國營或央企必須投資或與台灣公司合作,達到「做業績」目的。而台企也樂意與中國企業合作,打進中國內需產業。

業務合作

1.京東方&美齊 

2.普天&英格爾 

3.北京燕泰&愛之味

港資

與台灣廠商合作,利用產業或產品上的互補性,進軍中國市場。

購併

1.利豐集團 

2.電訊盈科&中華電信 3.犇亞集團 & 百富勤

韓資

與台廠策略性合作,目標指向中國消費領域。

參股

1.LG&元太

2.美格納&力旺

3.Wooree & 璨圓

日資

與台灣廠商共同合作,才能順利進軍中國。

合資

1.三井&遠東航運 

2.日本製紙集團&永豐餘

3.日本海水公司&台鹽

歐美資

擷取台資企業產業優勢,購併或參股台商,增強產業競爭力,並藉此進入中國。

代工

1.史丹利&偉全

2.美國Sun Power&友達3.E ink & 元太

專家看購併

黃齊元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台灣進入ECFA後,對兩岸購併趨勢絕對是一股龐大的趨勢,最重要的是,中國有非常多企業,有興趣投資台灣。但台灣政府對中資管制仍非常嚴厲,政府必須鬆綁,ECFA才能落實。

王伯鑫

法 商東方匯理銀董事總經理國際大型私募基金對投資台資企業很積極,若政府能正面看待這些私募基金業者,來台投資的情況會更加熱絡。ECFA影響所及,未來可 能會見到台灣到處都是大陸企業。像中資對投資台灣的銀行就有極高興趣,因為屬於特許行業的金融營業執照,本身就是最大的價值。

張忠本

聚鼎科技董事長

過去購併都是國際大型投資銀行才能做的大案子,但現在台灣許多小案子一一浮現,這些對投資銀行沒有經濟規模價值的案子,卻是本土券商的商機。現在證券公司不少都在加速編組購併團隊,並且培育專業訓練,抓住購併新機會。

ECFA效應會有多大?看香港經驗CEPA之後,中資購併或參股香港企業眾多,涉及各行各業,總金額高達新台幣1295億元,中資也將此模式應用在台灣。

時間 購併企業 被併企業 涉及股權

(%) 交易金額

2004/12/01 TOM集團 華誼兄弟 35 0.1億美元2006/06/08 中國移動 鳳凰衛視 20 12.8億港元2006/07/25 國美 永樂中國 90 52.68億港元2007/04/01 大新銀行 重慶銀行 17 人民幣6.94億元2007/05/27 玉皇朝 鴻揚卡通 51 0.41億港元2007/06/11 新華財經傳媒 聲色香港 100 0.08億美元2007/10/27 百麗國際 妙麗鞋業 100 6.0億港元2007/10/31 橙天娛樂 嘉禾集團 25 2.0億港元2008/01/31 恒生銀行 煙台商銀 20 8.0億港元2008/04/16 光訊控股 贏城傳媒 100 2.4億港元2008/06/03 招商銀行 永隆銀行 52 193億港元2008/09/25 環球市場集團 易貿通 100 0.32億港元2009/01/05 首長國際 福山能源 12 11.99億港元2009/07/06 李寧 凱勝體育 100 人民幣1.65億元2009/09/10 中國建築國際 艾銘建築 100 0.085億美元2009/11/19 海通證券 大福證券 100 18.22億港元2009/12/31 蘇寧電器 雷射發展 100 2.15億港元註:總交易件數高達27筆,經本刊整理成17筆。

註:大新銀行加碼,將重慶銀行持股增加至20%上限。

中國買遍全球

—— 中資大舉在美、日投資重點公司,並藉此將投資觸角伸向台灣中國資金投資日本 中國資金投資美國事件始末與金額 2009年3月,中國基金成為前10大股東的日本上市公司為13家,2010年年底,躍升至85家,持有股份總額達1.5兆日圓。 在2010年1至9月,中企在美國的投資計畫或購併總金額達28.1億美元,超過2009年全年的17.3億美元。

投資標的與持股比率 日本電氣NEC2.26%(第3位)、瑞穗證券1.47%(第3位)、日立製作所2.09%(第6位)、東京電力等 美國銀行(1900萬美元)、花旗銀行(3000萬美元)、Visa國際組織(3.33億美元)、摩根士丹利銀行(17億美元)、貝萊德集團(6.5億美 元)土地 2008年中國資本購買了北海道俱知安町57公頃林地,其中32公頃是水資源保護林。 2010年3月22日,某位從事製造業的中國商人,以332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266億元)的價格,購入紐約曼哈頓一戶面積5500平方英尺的豪華 公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56

2011-02月供指示 hiking

http://hk.myblog.yahoo.com/kl424/article?mid=4738

80期月供匯控以$87.05購入45股,第42期月供領匯以$24.9購入158股,第34期月供中人壽以$32.75購入181股。

進入2011年,很多人都會檢閱投資組合表現,以往也喜歡此玩意,想來想去,似乎沒有Value Added,便沒有記錄下來,適合自已的做法是出了全年業績才作檢閱。去年年頭由和記港陸引發出賣出的問題,除了繼續看書取經,至上月聯塑股價開始反映價值,終於決心下筆。

看過的財經、投資書、文章中,Benjamin Graham的方法理性,卻失去賺取企業前景及非理性的溢價。股神的改良版具前瞻性,但要準確計算有難度,適宜簡單易明的行業,或者投資者對該行業有充份了解。最近看了一本關於John Templeton的書,談及另一個做法,就是當你發現有投資項目比持有的好50%以上,便應作出調動。綜合以上較為可取的觀點,作為賣出一題作序。價值見習生重新對聯塑的招股書、專訪、新聞及唯一一份半年業績再次細讀,並且尋找其他被低估的機會。

 

聯塑估值

聯塑2010年上半年賺RMB4.83億,在去年九月公佈業績後,主席在接受訪問時指出,上半年盈利一般佔全年四成,以此推斷,全年盈利約12億,已發行股數30億計,每股盈利RMB0.4025

招股書的資料,聯塑計劃於2010年至2012年增加年產能245000噸、370000噸及330000噸,即37%40.8%25.8%,在推算未來增長時,假設銷售增長與去年及本年產能增長平均同步;盈利率不變;20142017年增長為5%;及人民幣兌港元每年升值3%,得出以下未來七年每股港幣盈利。

年份

增長

 

每股盈利
RMB

 

匯率

 

每股盈利
HKD

2011

39%

0.559119

 

1.211765

0.677521

2012

33%

0.745442

 

1.248118

0.930399

2013

13%

0.841775

 

1.285561

1.082153

2014

5%

0.883863

 

1.324128

1.170348

2015

5%

0.928056

 

1.363852

1.265732

2016

5%

0.974459

 

1.404767

1.368889

2017

5%

1.023182

 

1.44691

1.480453

 

 

 

五年總盈利

 

3.95825

 

 

 

 

 

5.12615

 

 

 

七年總盈利

 

5.9559

 

 

 

 

 

7.97549

以上計算非常粗疏,這樣的估值只作快速參考,對於政治、國策、行業、甚至原材料的走勢,實無法準確預測,與其亂作猜測,不如抽起放入備忘,遇上急劇變化再作打算。

招股書中行業資料顯示,中國塑膠管道行業頭二十大製造商的市場佔有率由200330%升至200947%,大企業市場份額大幅上升。至2008年,聯塑在市場獨大,銷售額比第二至第五大總和還多。簡單推論,市場受惠國策及國家現在代大趨勢,而龍頭企業亦能跑贏同業。因此,以比較樂觀的七年總盈利作估值,得出接近$8的估值。

 

對金風一直念念不忘,聖誕新年期間閒來上網找聯塑及金風的資料,在會計仔網誌「十二五系列」找到金風的分析,並閱覽不少新聞及相關技術,重溫自已過去的想法,看罷手上有關能源的書藉後,會為金風定個買入策略。

由報刊內回顧系列的資料,三隻月供股票中,中人壽與匯控這年股價都下跌,以中人壽成績最差,領匯去年則不斷創歷史新高,對每月仍在供款的小投資者,是兩個好消息加一個壞消息。

中央在聖誕加息,新年之後加存款準備金,再次出奇不意,大眾預期今年國內息口 繼續上調,明年是美國大選年,選舉通常在二月開始,六月結束,大選年之前一年(即今年),在任總統傾向運用影響力催谷經濟,營造歌舞昇平效果,今朝有酒今 朝醉,明日愁當選後當。之前幾次大選年,比較恆指第一個交易日及當年最高位,2007年升56.4%2003年升31%1999年升74.7%1995年升28.4%1991年升42.2%1987年升55.5%,如果識得跳車,一月頭買盈富基金,回報介乎28.4%74.7%,算是不俗。當年,誰能高位跳車?如果套用在今年第一個交易日的恆指收市點數,2011年恆指高位將介乎30091點至40942點,那麼,過了30000點後解開安全帶,見群眾蜂擁上車時便讓位離去,成人之美,豈不快哉。是否巧合,自已分析。

無論如何,相信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力度將增強,以顯國威,今年人民幣升值會比去年明顯地高,由去年3%多增至約4-5%應仍可接受。無論加息或人民幣升值,只要不打跨中國經濟,都對中人壽有利,在公佈業績前,在中人壽仍被忽略的時候,繼續增加供款。

順帶一提,人民幣預期升幅加上定期息率,就算只在香港銀行開戶口,預期一年回報都超過5厘(甚至6厘),這算是頗為安全的投資,在股市中,沒有遠超5厘的回報,便不能充份反映風險,把部份資金放在人民幣定期是投資組合的理想選擇。

在這情況下,領匯的吸引力頓減,還幸在人民幣吸引力有增無減,熱錢繼續充斥香 港會是合理預期,因而香港息口繼續維持低水平,低息亦出現在歐美亞多國,各地股市、樓市、任何資產都有被炒上半空的機會,通脹必然出現,外國可以調控息率 控制通脹,但香港會面臨困局,大量游資令香港銀行沒有誘引加息,預期領匯可以繼續在低息環境下營運,改建工程陸續完成及新租約預期高於舊租約的情況下,情 況還是可以。

匯控的分析在網上很多人已代勞,資料詳盡,獻醜不如藏拙。順帶一提,每次出差或旅行,於亞洲大城市落機,一出機門往往就看到匯豐銀行,亞太區業務這幾年發展得不錯。這一年,中央要人民幣要控制在5%內升幅,又要控制通脹,在大企業上市潮及金融股集資潮後,困難重重,其中一個做法是讓紅籌、外企在上海上市集資,匯控將成為首批內地上市的外企,傳了多年,今年條件更充裕。

經過多年月供股票,股價上升令我減少購買意慾,股價下跌令我見獵心喜,選擇成員必須倒閉風險極低,長遠跑贏通脹,有派息習慣等等,現時三位成員都令人滿意,既能提供穩定現金流入,又對人民幣升值、加息及通脹有正面影響,今年無計劃作出變動。本月已/將收到匯控第三期股息及領匯中期分派,自製以股換息,下月增加中人壽月供金額。

剛剛看完「股息不說謊」,書中部份觀點與我不謀而合,有興趣可作閒讀。有一個 想法較特別,就是建立一個每月也派息的組合,香港股市大部份股票一年派一至兩次息,難度較高,就月供組合而言,匯控派息月一般在一、五、七、十月,領匯在 一月及八月,中人壽上市至今只派末期息,去年在八月。搬句話說,組合只在一、五、七、八、十月收到股息。

牛二容易贏錢,人人都是股神,特別是中小型股,隨便買三幾隻,要蝕錢都唔易, 因此,傳媒財經版提供的貼士自然命中率甚高,情況有如賽馬版在多跑出熱門之後例必中個滿堂紅,但是否代表下次賽馬的貼士會準確?牛二進入牛三之時,全力要 將恆指炒上,最終還是要依靠匯控及中移動等比重大的藍籌股,在匯控及中移重返「紅底股」之時,開始緊密地注視形勢發展是必須的,屆時套回部份現金以作熊市shopping之用。

有傳最快四月南韓三星會來港上市,可為香港這個賭場添上色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57

2011年1月15日投資者週記 雪明資產管理世界

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1/01/2011115.html

  本週最痛快是什麼呢,看我最大持倉的青島啤酒大跌10%有餘,這幾乎是我期待以久以為股災才會出現的跌幅,居然在本週出現了,有什麼比這個大跌更好的 消息呢,另外我在接近本週底部的位置增持了,現在靜待巿場冷靜後回復合理的水平。幾本上我認為短期見底了,因為與A股出現了較大的背馳,話雖兩個是在不同 的巿場,但近年幾乎每一出現重大背馳便會很短時間修正,另外沽空金額也由多變少,應該預示高位沽空的大戶已經回補或開始回補,這樣跌勢也會進一步放緩或轉 而上升,所以這就是我認為已經見底的訊號,但心裏面多少也想青啤能有更進一步的跌幅,因為始終還未夠貨。

        人行又再宣佈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這樣內銀的盈利能力又進一步收窄,或者巿場資金壓力又再增加,利率也應該再次上升吧,短時間而言 大巿應該會認為加息的預期減少了,有助大巿繼續向上,不過對於實際估值而言將會減少,意味著中長時間而言巿場增長動力會比以前慢得多,當然這只是我對巿場 的一點預測吧,實際上還要視乎巿場如何解讀這一個信息。

        今天只想說等待雖然是痛苦的,不過當你能在高位忍手並等待出現重大跌幅時大膽地高比重出擊,在較心儀的價位買進優秀的股票,這種感覺真的 很奇妙,如果我從前的所有操作都能忍手等待重大時機才買進,那麼我今時今日的倉位將會比今天大得要多了,接近一倍吧,不過世事並沒有如果這回事的,所以接 下來就應該耐心一點,不單止買進後耐心等待,而且更應該耐心等待出現買進時機時才出手更為重要。有人說有買貴無買錯,只要買進的是優質股,那怕再貴的價錢 長遠也是會有回報的,不過正如凱恩斯所講長遠而言我地都死了,所以越高價錢所需時間也越長才能有較可觀的回報,這只是結果,前提條件是優質股在這段時間裏 一直保持優質,但過高的價格意味著非常長的時間,越長時間對於公司經營也具有更不可預測的各種特發事性,所以等待低價位買進優質股才能成為優秀的投資者, 有買貴無買錯將會落得平庸的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3

搞咁多不如買公用股──抗通脹債券(2011/02/10)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9545

諗到無野好諗,d人諗到叫水浸腳目的政府吸多d錢黎蝕: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209/23/mmjr.html

港府新招 研推抗通脹債券
(經濟日報)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06:00

【經濟日報專訊】物價飈升,市民均期待政府出招抗通脹。有政黨建議預算案推出「抗通脹債券」(Treasury Inflation-Protected Securities,簡稱TIPS),每年向購買債券的市民,派發與通脹鈎掛的利息,確保債券不被通脹蠶食。

據悉,財政司    司長曾俊華    認為此建議值得積極研究,已交由金融管理局    深入探討推出的可行性及具體方案。

併入外滙基金 確保不蝕本

據了解,政府初步的構思,若落實發行TIPS所籌集的資金,將由金管局    併入外滙基金一同管理,因外滙基金回報,一向高於香港的通脹率,可以確保政府不會蝕本。2010年外滙基金的投資回報率為3.6%,過去3年的平均回報率為1.2%,過去5年及10年同為4.9%,而自1994年至今則為5.9%。

TIPS的最大特點是其本金可以隨著通脹而上升,投資者常將TIPS看成可以規避通脹的投資工具之一(見另文——「歐美盛行 本金按CPI調整」)。

民主黨    建議 長者優先認購

民主黨涂謹申    建議政府推出300億元「抗通脹零售債券」,購買門檻定為5萬至10萬元,年期為2至5年;該黨並建議政府同時開發債券第二市場,以方便政府贖回債券。據悉,政府已將有關建議交予金管局研究。

現時不少發達國家或地區,也有推出抗通脹債券,如美國    財政部推出的TIPS基金。這種投資工具通常由政府發行,若持有期內物價指數上升,債券持有人的本金和利息,也跟隨物價指數上升。

民主黨認為,「抗通脹零售債券」的技術操作簡單可行,若政府推出300億元抗通脹債券,預料每年開支約12億元。民主黨並建議,有關債券應只售予本港永久性居民,不接受機構投資者,並以65歲以上的長者優先。

實施聯滙 參考回報難釐定

不過,財資市場人士指出,本港若發行TIPS,利率及通脹率的參考基準,將非常難以釐定。他解釋,香港實施聯繫滙率,利率是參考美國的利率水平,然而,因兩地經濟發展步伐不一,本港的通脹率遠高於美國。

美國的通脹率約是1%,而香港的通脹率則是4%至5%,若參考美國的通脹率來決定TIPS回報,根本起不了對抗通脹的作用;若是參考香港的通脹水平,那這些債券的回報,便會相當之高,吸引大量資金購買,肯定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市場人士指出,若政府以香港的通脹率來釐定TIPS回報,相等於向認購市民派錢,可視為社會福利的一部分,而非其他國家發行TIPS,是為了對冲市場風險為主要目的。




民主黨倡擲300億 發「抗通脹債券」
(明報)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美國    大舉「印銀紙」令全球出現資產泡沫,對抗通脹升溫勢成明年2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焦點,財政司    長曾俊華    下月開始與不同黨派團體會面,收集意見,其中民主黨    建議政府推出至少300億元的「抗通脹債券」供市民認購,利息與通脹率掛鈎,以免港人存款不斷被通脹蠶食,建議每名港人可至少購買5萬元債券。

供市民認購 門檻5至10萬元

民主黨財經事務發言人涂謹申    認為,針對低下階層每天面對食品、日用品大幅漲價的問題,政府在2008年中推出的抗通脹措施可先再做一次,包括電費回贈1800元、免2個月公屋租金、 多發高齡津貼(即「生果金」)2個月、多發1個月綜援    和傷殘津貼等,減輕有需要市民負擔。

利息隨通脹升 交金管局    投資

他說,在協助全港市民上,政府可推出只售予港人的抗通脹債券,不接受機構投資者,購買門檻定為5萬至10萬元,年期為2至5年,政府每年向購買債券的市民派發與通脹比率一樣的利息,本金則交由金融管理局    投資。政府並同時開發債券第二市場,方便市民贖回債券。涂謹申已初步向政府提出這個構思,但不便透露政府回應。

不少地方也有推出債券抗通脹,如美國財政部推出抗通脹債券(TIPS),TIPS的本金和派息會隨通脹調整,若美國消費物價指數(CPI)上升,派息就會 增加,確保債券不被通脹蠶食。如投資者買入面值100美元    的10年期TIPS,利率為5%,當CPI為2%時,投資者將獲得7%的年利率。



http://www.hkdailynews.com.hk/finance.php?id=97111

免身家縮水 買通脹掛鈎債券

本港今年2月通脹上升2.8%,通脹升溫令購買力下降;面對通脹,理財專家建議,投資者不宜持太多現金,可撥出部份資金購入一些抗通脹的資產,當中,以通脹掛鈎債券(TIPS)和黃金均是傳統抗通脹之選。

採訪: 陳燕美

晉裕研究部分析員黃文傑指出,面對通脹重臨,建議投資者可將抗通脹投資增至佔整體投資組合約40%至50%。他建議,保守投資者可考慮買入投資TIPS的債券基金。

美 國國庫抗通脹債券和其他債券相類似,由美國政府發行供投資者認購,按發行條件付息及到期歸還本金。不過,跟一般債券在到期日歸還本金的安排稍為不同的是, 這些抗通脹債券在發還本金的時候,會參考債券發行期間的消費物價指數升幅調高本金金額,以達到抗通脹的效果。如果發行期間物價不升反跌,本金亦只會按票面 值發還,投資者不用擔心本金會因為通縮而減少。

穩陣派吼TIPS基金 

美國國庫抗通脹債券的本金會跟當地的消費物價指數掛鈎,派息以約定息率按本金計算,因此派息亦會隨著本金的上升而增加。所以在通脹的環境下,本金和派息均會因通脹而水漲船高。例如債券的本金是1,000元,固定票面息率為3厘,年期為10年,每年派息,在沒有通脹的情況下,每年派息是30元,但若遇上通脹環境,例如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5%,以複息計算,則債券的本金會從原來的1,000元增加至第10年的1,628元,固定息率雖然仍維持在3厘,但實際上由於本金的增加,派息亦隨之增加至第10年的48.8元,投資者在通脹的環境下,仍然能得到自己預期中的回報,相反其他投資項目如果息率固定,在扣除通脹後可能回報大為縮水,甚至跑輸通脹。

投資者考慮是否投資於抗通脹債券,主要取決於對通脹的預期,黃文傑預料,歐美於下半年通脹升温,目前是買入抗通脹債券的時機。此外,投資此類債券還要注意匯率風險,若投資地區的貨幣或結算貨幣價格大跌,即使基金投資的資產升值,投資者亦可能會蒙受損失。

海通證券投資諮詢部副總裁郭家耀提醒,TIPS追蹤的是美國消費物價指數,並不能代表香港的通脹率。由於香港的食品及日用品大部份從內地進口,故內地需求及物價指數,均影響香港的通脹率。

港物價受內地影響

根據相關統計,在過去10年,TIPS幾乎每年都錄得正回報,回報大多數時候都跑贏同年期美國國債,今年TIPS價格已上升7.6%。而TIPS的波動性也遠低於黃金、商品及房地產基金(REITS)這3種同樣被視為對抗通脹的工具。

TIPS基金會投資在由不同發行人發行、年期各異,且類型不同的TIPS,從而分散投資單一類型TIPS的風險。另外,TIPS基金分為歐元區、美國及新興市場等類型,選擇時應留意各基金投資的貨幣及評級規定上的差異。


呢個政府做乜咁鐘意將自己置於財務風險?出300億每年要支出12億,即係4%。門檻係5-10萬,仲要將之視為福利或派錢。咁點解d錢要派比有閒錢的人?

黏撇鬚就可以扮財爺,做官果個以為抗通脹債券只需按通脹派息,本金唔駛計;做蟻果個仲以為每年支出只係本金4%,上面條數計出黎5%通脹,本金增加 62.8%,派息由3%增加到4.88%,政府真係發行300億出黎,十年後本金變為488.4億,派息由12億加到19.52億,條數邊個填?

八 點睇電視財經節目,主持人話買樓抗通賬,租金回報3厘,計埋使費利率都唔知能否抵消。買樓首期三成,90萬可以買300萬樓,收3厘租就係9萬,七成按揭 當夠佢2.5%就係5.25萬,再扣多1%維護費用3萬,1萬都無喎!仲未計物業稅呢!買樓唔升值,真係唔知買黎為乜?

如果真係只滿足於收息,買公用股如2,6,941都好高息,駛乜搞咁多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62

2011年2月12日投資者週記 雪明資產管理世界

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1/02/2011212.html

  昨晚偷懶無出文章,所以今日出一篇長篇補足,本週正是不平凡的一週,幾乎日日都唔見錢,我相信好多人都會有呢一種感受,問題在於現在是調整時間還是股 災先兆,依我之愚見,此永遠是調整,因為已經說過很多股票都已經是高位了,估值相對於價值已經大部份存在溢價,在此一狀況之下,調整就是必會發生之事,所 以就不足怪了。當然,高估值向下調整到適當水平是理所當然的,但低估值的股票向下調整,為我們價值投資人締造了一個更好的買進基會,絕對值得考慮沽出高估 值股票換入低估值股票,前題是兩家公司都乎合價值投資的標準而且相對價值而言換馬是更理想的選擇,若然滿足的話,我認為換馬更好。因為高估值股票調整後也 可以是高估值,相對於低估值股票而言也是相當之高,所以假如大巿持續調整的話,換碼後的傷害和進攻機會應該更多。不過大部份情況之下,反彈力道最先見的是 高估值的股票,所以基於此一出發點考慮,大部份人都會不捨得賤沽賤換,反而是不斷向下溝貨,我承認沒有那一種方法是最好的,現在是思索自己最成功的是出現 在什麼時間的好機會,因為我自己獲得最豐厚利潤是出現在賤沽賤換的情況,所以此一方法最令我覺得舒服和安心,你也應該考慮一下自己憑什麼而成功。

        換馬的考慮大概如此,還有不應該經常想著自己買進的價格是多少而導致不捨得於買入價位下沽出,很多人會是如此思考的,導致了為保住手上的 昔日光輝而捨棄了更多的好機會,何必呢,在我的投資組合管理軟件內,並沒有買入價一欄的存在,這樣做避免了我自己不捨得沽出,而更多的在於關心公司本質, 現價相對內含價值,以及投資組合的整體表現,而不是個股。我認為買進價格唯一值得思考的時間是在買進的時候,買進了以後那個買入價幾乎和你不會有任何關 係,所以我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標示自己的買入價相對於現價的升幅,有什麼意思呢,可能在於個股來看是非常優秀,可是整體而言由於買進力度不足而導致 對整個組合出現幾乎沒有重大變動的升幅,意義又何在呢,這點我不明白。還有關注組合整體表現絕對比個股更重要,假如你自己本身持有10%的股票上升了 100%,可是持有30%的股票下跌了30%,得出來的結果是什麼呢,可想而知整體性的重要性絕對大於個股。

        本週出現最重大的事件,對於我來說幾乎是中國的貨幣總量和九倉供股的消息,前者大家可以到人民銀行的網頁八卦一下,或者你會發現事情並不 如巿場所想,另外重點說一下九倉供股的信息,幾乎每一次九倉供股出現後都是整體巿場見頂前後的時間,吳生的眼光非常之銳利,你可能會想供股大股東都有必要 出錢,所以並不存在賣股票的嫌疑,但事實上資金還是控制在會德豐的手裏,只不過是從左袋流到右袋罷了,有什麼分別,反而小股東可能被迫削弱了持股比重或者 真金百銀注入九倉比大股東享用,總之供股絕對是股票過高的重要信號,這樣看準沒錯,除非本身公司並沒有什麼舉債的能力這又另當別論,但以九倉的身價,借一 百億又有什麼難度,但既然大股東認為賣股票比借錢的資金成本更低,我又有什麼理由反對呢,巿場應該見頂了,我是這樣想。還有恆隆之前也配股了,事實證明陳 生的眼光也是非常厲害的,即使現在透過恆隆集團在場內增持旗艦都有數圍。

        三月份會是業績潮,到時候期望大巿會有一度回暖的跡象,我更期望我的持股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情況公報吧,但觀乎最近的業績,我認為要有大驚 喜比較難,除非增加派息,否則股價都難以有進一步突破。未來之路將是非常嚴厲和無情的,尤其中國存款利率比很多股票更吸引之時,很難想象巿場會有什麼好表 現,除非群眾又發揮多一次瘋狂的想法吧,否則我並不看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67

俄铝重组指向2011年加大对中国出口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18/0NMDAwMDIyMTA0NA.html

“如果俄铝进入中国,且提供价格更低、质量更优的铝锭,我们愿意用它的产品。”2月16日,华昌铝业出口部经理贺检认为,今年国内铝原料供应或会存在缺口。

贺检此一判断,与世界第一铝业巨头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以下简称俄铝)的判断不谋而合。俄铝预测,中国将于2011年成为铝净进口国,该公司已作好向中国出口铝的准备。

俄铝近日发布2011年全球铝业展望,预期全球铝需求将增长8%至4380万吨,而中国将有12%的高速成长。受惠中国铝需求持续强劲,铝价预计为每吨2400至2500美元。

“这个价格可能还稍许保守,我认为铝价今年最高点或会达到2770美元/吨。”贺检举例,伦敦交易所去年12月的铝价在2200-2300美元/吨,但在2月15日的价格已达到2502美元/吨,欧美等地的需求在回暖,而中国市场仍处于两位数成长期。

亚铝集团董事钟冬平指出,中国高铁市场迅速发展,未来汽车也会更多采用铝材取代钢板,包括电子、易拉罐制品等下游消费品也需要用更多铝材,“这个市场的高速成长还将继续”。

与市场的高速成长相比,由于节能减排、电价优惠政策取消、原材料及劳动力价格上升等因素影响,国内原材料的供应或有所放缓。俄铝认为,今年全年中国铝行业将减产100万至150万吨。

为应付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的重组,俄铝正在力图甩开其债务包袱、重启铝土矿精炼厂、对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

俄铝财务总监Evgeny Kornilov于2月14日宣布,俄铝董事会将会建立委员会,就全球最大镍企Norilsk Nickel新近提出的回购案进行认真考虑——后者计划以128亿美元的代价回购俄铝持有Norilsk的20%股权。

截至2010年6月底止,俄铝总负债达到175亿美元。俄铝于去年12月底表达出售Norilsk Nickel股权的意愿,而128亿美元甚或未来更高出价,可为俄铝全力进军亚洲市场成功减负。

俄铝CEO亚历山大·布雷金在2008年曾透露,俄铝计划在未来的5年到10年内在中国投资约30亿美元,整体项目盘子除了与中国电力的投资项目外,还包括筹建阳极块厂、铝箔厂项目等,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届时将占据俄铝销售额的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53

2011年7大管理挑戰

2011-2-14  TCW




台大副校長湯明哲(以下簡稱湯):二○一一年,企業在管理方面最重要的議題是什麼?

首先隨著新興經濟體的成長,引發東西方管理哲學差異的探討,將是持續發展的趨勢。東西方在管理行為上,哪些重要的假設是需要重設的?

挑戰一 東西方管理差異加大

國際管理學會準主席陳明哲(以下簡稱陳):下一波管理最大的主軸,可以回到中西文化差異。中國的哲學基礎都是強調「相對」,西方則強調「絕對」。

我們講「仁者,人也。」人,事實上不存在,除非是講兩個人,這與西方講「I」,將「我」大寫,完全不一樣。我們的分析單位一向就是「人我」,「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在親民,」明明德是講自己,親民是講對方;《孫子》「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己是講自己,彼是講人,都是「人我」,是一個相對的觀念。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李吉仁(以下簡稱李):這個文化DNA的不同,使得管理的假設不同?

陳:西方會強調「最佳管理範例」的混合運用,相信我有一個最好的制度,放諸世界皆準。

西方重視法治,表現在企業上就是制度;我們則以人治為主,講情理法,所以常因人而設位置,甚至因人而調整策略或組織結構。

挑戰二 人治組織面臨考驗

湯:西方不管資本、人力或訊息市場,都非常有效率;可是,在東方,這些都不完全存在!因此必須找信任的人,否則他做壞事跑掉,法律上沒辦法保護我。結果, 可信任的人太少,老闆不一定找得到要的人;被找的人也不一定敢過來,我來被騙怎麼辦?勞雇雙方反而都有道德風險疑慮。接著,老闆為什麼強勢領導,沒有辦法 啊,我需要做決策,但屬下都是從小到大不做決策的人,只有老闆想。

李:你剛才說的,我可以用另外一套邏輯去辯論:為什麼會變成人治?因為老闆為了決策速度快,昨天說的今天可以改,當老闆會破壞制度,大家就知道,這制度是參考用的。我今天做了制度要求做的事情,恐怕明天就是錯的。

所以部屬在心態上乾脆等待,傾向不做決策,或探詢老闆決策意向,他的行為就變成,不犯錯,搞不好才是老闆喜歡的,忠誠度跟能力在這地方開始替換。

西方的管理思想告訴我們,組織是一個遂行策略的執行架構,你用這個架構來規範成員的行為,但我們常是人駕馭在組織架構之上。

挑戰三 老闆更需要專業典範

陳:這樣下去,會惡性循環,最後讓人才養成出問題。

我真的強調,不只是專業經理人,企業主其實也需要專業典範,才有辦法解決華人企業的領導層所面臨到的挑戰。這種典範,某種程度是一種專業守則,就是自我約束的能力。

中國人講「君君、臣臣,」意思是,領導人扮好他的角色,「君使臣以禮,」臣才會「事君以忠,」這是相對的觀念。用在企業上,不能你既是創辦人又是企業主又是執行長,就可以為所欲為,你還是要有專業準則。如果「君不君」的話,臣也可以不臣。

李:你覺得新的典範會跑出來嗎?在這麼強的組織與行為慣性之下……?

湯:在美國,你違反專業準則,董事會可以把你換掉,台灣沒有啊,老闆就是老闆,都換不掉,所以講專業準則沒有用?

陳:我還是比較樂觀。

湯:我是老闆,公司是我的,你憑什麼講話?為什麼會強勢領導,「家族企業」可能是關鍵。

挑戰四 家族企業用人改變

陳:現在問題出來了,講家族企業(family business),我覺得在東方或是華人,事實上是企業家族(business family),重點是「家」,用家的邏輯來經營企業。

李:家的概念有正面與反面。正面在於,公司裡你就分外人、內人和自己人三層,這對員工也是一種無形的認可(recognition),當我從外人變內人, 內人變自己人的時候,就算沒給他職銜,他也很爽。他知道老闆今天罵他,是把他當自己人。即使這樣的員工能力不足,老闆也未必會讓他離開,頂多放個不重要的 位置便是,反正家裡面還有飯吃,多養一個人沒關係,等到需要的時候他就有用了,這樣我的選擇會比較多一點。

這當中的差別要回到東西方對老闆角色的認知。如果認為老闆只是個角色,他權力就有一定範圍;如果認為老闆是遊戲規則設置者,老闆的概念就是鋪天蓋地的。

湯:這有什麼改的急迫性?家族企業不好嗎?

李:家族企業不是問題,而是人才的發展才是。如果成為「自己人」的邏輯不透明,你要怎麼能夠有足夠數量、能幹的「自己人」去幫你成長事業?我想家族企業要改變的是,如何在專業與信任間取得平衡。

陳:這問題就牽扯到你企業可做多大?如果要走出去,光走到大陸你就沒辦法這樣走了。我常納悶,台灣企業為什麼到大陸這麼久,核心幹部還是台幹,西方(企 業)某種程度在地化更落實。我覺得台灣企業已到了一個發展瓶頸,當中國再崛起,台灣企業它要在全球企業的生態體系扮演什麼角色?這是策略思維上的大問題。

李:後ECFA(兩岸經濟架構合作協議)時代,人才是驅使大家急著改變的力量。當中國不再是世界工廠,而是世界矚目的市場時,你開始要走到幅員比以前更大、據點更分散的市場。所以接下來的考驗是,你有多少(人才)牌可以放外頭去?也需要開始考慮怎麼用當地的人才。

陳:你看《水滸傳》,中國人講「得天下」要兵多將廣。許多台灣或華人企業,兵很多,但沒有將或將不夠廣。兵多將廣需要培養,培養方式不是你告訴他所有事情。為什麼有辦法「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呢?就是因為授權。

挑戰五 簡單化管理挑戰加劇

李:這牽扯到下一個組織管理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的企業傾向把管理簡單化,或甚至低估管理的重要性。因為簡單比較好執行,管理成本相對比較低,所以我們重 SOP(標準作業程序)、重流程,最好人的腦袋要判斷的東西盡量少一點。這樣某種程度也可說是專業分工,上面幾個大腦袋做策略、長期、方向性的事情,下頭 的人則分工做精密的執行。動物世界螞蟻、蜜蜂,也都是這種結構,一堆工蜂、工蟻執行工作與戰鬥。

西方訓練經理人,比較清楚定義不同階層經理人的角色與職責,訓練經理人在面對複雜與不確定,依循策略方向平衡長期與短期需求,同時發展管理能力與接班梯隊。

國內企業以前因為有股票分紅的誘因,無形中,強烈的創業精神取代了管理能力的發展需求,「我不用管你,因為你也是老闆。」但當分紅費用化之後,原有的強力金錢誘因不見了,過度簡化管理或管理成熟度不夠的公司,管理能力極可能變成成長的限制條件。

陳:回到決策、策略思維,複雜還是要回到簡單。舉個例,我有個做美國上市公司CEO的學生,他有一個很簡單的管理原則叫「三四五」,就是雇三個人、付四個人的薪水、得到五個人的生產力,他就用這個一招闖遍天下。

這觀念講起來很簡單,用起來很難。為什麼?第一,你去哪裡找這三個人,值得付四個人的薪水?你付他們四個人的薪水,公司其他員工,會怎麼想這件事情?你怎麼保證他們一定有五個人的生產力?萬一三個人走了一個,怎麼辦?

李:相對於「三四五」,台商則變成雇兩人,做三人的事,給他們一點五人的薪水,然後跟你分公司創造的財富,而這財富是股票市場給的。

陳:(笑)我講的是「簡單」的概念。但你若要永遠持續,就必須有一大批人可抵得上、隨時補上這三人的缺,又是複雜的一個管理機制。

挑戰六 打破接班成長限制

李:這是說,其實看起來好像複雜的管理,中間是有很簡單的規則,這規則是可複製的,只是要複製得深。簡單化管理的公司,多數部屬沒被訓練要求做複雜多元的思考,直到他坐上跨功能管理的位子時,才發現SOP不管用。所以,管理能力的發展與繼承接班便成為成長的關鍵。

陳:這是很大的議題。我遇過一個香港企業家,才三十八歲,他後面跟了一位六十五歲的老人。老人說,我跟了他父親一輩子,他父親臨終時叫我照顧他,去抗拒阿姨、叔叔什麼的。中國人講託孤,我真的看到。

其實華人體系下,繼承一方面是兩代之間的,另方面是整個經營團隊的,不管是專業團隊,或是這些家臣,「繼承」這議題在這兩個層面同等重要。

李:所以你預期華人企業,繼承的問題會分成兩層,不是這一層會跑到那一層去。CEO的繼承,也不會像西方一樣,董事會會創造一個流程,從專業經理人裡面去挑一個適合的?

陳:因此華人企業繼承難度和複雜度更高。

李:這種繼承方式,對經理人來講,怎麼做都不可能當老闆,他可能就斷了一條路……。

陳:對,這其實會是負面的誘因,很清楚的。

李:這樣(華人)企業成長限制會比西方大。

陳:對,這會限制住,但某種程度也就是因為有家的觀念,有更強的承諾。雖然這裡面也有負面風險,但我們講光宗耀祖,至少我要榮耀我這個家族的名聲吧。

湯:所以台灣是不是能走出另外一種家族企業或企業家族的管理模式?

陳:這是長期議題,也是終極目標或理想。人才國際化會是個抗衡力量,一個台灣企業的專業經理人,如果這邊沒機會,他可能就到對岸去。

挑戰七 個人與組織再學習

李:現在問題變成,以老闆為主的結構下,怎麼改變?

陳:最後還是回到個人與組織的學習策略。這對老闆很難,不管從組織或個人來講,就是過去成功的因素,現在要把它放棄掉再大破大立,這不容易。

台灣現在對兩岸只考慮ECFA,但更大的盲點是怎麼用全球角度看台灣與兩岸。因為中國是現在全球競爭最厲害的市場,不要以為台商在大陸一定有優勢。

李:形成自己的管理典範成了很重要的挑戰?

陳:我拉回文化層面,某種程度我們有文化雙融(ambiculture)這個觀念。目前來講,我們還是處於第一個階段,就是想辦法把西方好的東西加進來,所有的管理,感覺上好像和西方沒有差別,但是真正有沒有融合?其實是一個大問號。

西方思想比較是「贏者全拿」的「零和遊戲」,但中國傳統比較是stakeholder(利益關係人)的思維,不會把自己的意志直接加諸在別人身上,是我所 謂的「王道」。 其實現在西方也開始思考、檢討,因後金融危機時期,他們面臨很多挑戰。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怎麼把好的保留下來?其實還是一念之間。

【延伸閱讀】

湯明哲:老闆為什麼強勢領導,我需要做決策,但屬下們想不出來,只有老闆想。

陳明哲:兵多將廣要培養,但不是告訴他所有事。能夠「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因為授權。

李吉仁:華人企業的繼承方式,對經理人來講,怎麼做都不可能當老闆,他可能就斷了一條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