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三分之一先進國家公債已經成為負利率,一波由債轉股的資金浪潮洶湧而至,這場由美國大型績優股揭開序幕的多頭行情,正轉往台灣股市。如何在負利率時代捍衛資產,並抓住這波史上最沒有投機味的資金行情?你需要重新為投資腦袋武裝三個硬思惟。 這個世界變了,變得令人難以理解! 七月十三日,德國央行標售一筆高達四十五億美元、為期十年的政府公債,結標後的殖利率為負的○.○五%。換句話說,如果你借給德國政府一百萬元,非但得不到一分一毫利息,每年還得付德國政府五百元「本金保管費」。 拿錢借給別人,不收利息就算了,還倒貼給債主!難道這個世界瘋了嗎? 台股為何漲上九千? 全球保守熱錢 搶進高殖利率個股雖然有不少人想「賭」歐洲央行持續擴大寬鬆、負利率擴大導致公債價格上漲的資本利得。但不是所有的債券投資者都喜歡「賭」,比如說退休基金或保險公司,或管理公司過剩資金的保守財務長們,他們投資債券最主要的方式是hold to maturity(持有至到期):不險求波動起伏的資本利得,只穩求定期領息,以及本金的高度安全。 於是,還要倒貼利息的負利率趨勢,令這些保守投資者手足無措,紛紛傷透腦筋為手上資金另謀出路。 這波原本只鍾情固定收益的保守資金,組成分子主要是各國退休基金、保險公司資金、由私人銀行管理的有錢人資金等,正大舉由債轉股,狂買各國大型績優股、電信股、高配息股……;因此驅動美國、墨西哥、紐西蘭等國股市屢創歷史新高,並帶動新興亞洲股市大漲,令巴西、俄羅斯股市演出大復活戲碼。 如果你看得懂德國公債負利率的劇本,那麼台股在「保一」(指今年經濟成長率一%)岌岌可危,出口連續十七黑(指每月出口年增率連續十七個月負成長)的黯淡處境下,為何加權指數悄悄地登上九千點關卡,就不會那麼難以理解了! 為全世界高資產人士管理財富的指標性金融集團──瑞士銀行財富管理副總裁曾慶瑞指出:「如果要為今年全球高資產人士下一個投資主題的話,那無疑就是 yield seeking(孳息大追擊)。」「美國大型藍籌股為這場孳息追逐戰揭開序幕,等美股漲多了,資金開始向其他國家大型藍籌股進擊。台股平均殖利率遠高於美國,當然受到這波國際保守資金潮青睞。」曾慶瑞進一步分析:「事實上,大型藍籌股波動性還是比投資等級的公債高很多;但現在公債已經貴了,而且拉長時間來看,大型藍籌股的報酬率不遜於公債,遂成為有錢人投資的寵兒。」有新債券天王之稱的岡拉克(Jeffrey Gunlach)說得傳神:「最近股市創新高的走勢,反映對孳息這件事的集體飢渴!」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也說:「在負殖利率債券充斥下,只要有息的資產,特別是穩健孳息的資產,都會受到歡迎。」這不但是難以理解的時代,還是個黑天鵝紛飛、充斥不確定的時代!要在這個時代投資賺到錢,你必須重新武裝自己的大腦,植入新思惟。 投資新思惟一:不貪心 勿追高,找能成長、穩配息標的第一個硬思惟是:在這波由保守資金主導的行情下,追逐高本益比、高股價淨值比的熱門題材股要小心! 回顧過去三十年台股歷史,每一次加權指數飛越重要關卡,皆是由「高成長」的產業或股票領軍,扮演領頭羊角色。比如說,一九九○年萬點行情,由當時獲利成長最夯的資產股與金融股擔綱主角;九七年與二○○○年的兩次萬點行情,分別由高成長的電子硬體股,以及網通股領銜演出;○七年的「逼近」萬點行情,則是中國收成股扮演吃重角色;○五年短暫萬點行情,當紅炸子雞則是「蘋果概念股」。當時的高成長或熱門題材,無一不坐享超高本益比與超高股價淨值比。 敢追逐強勢股,是每次大多頭行情的致勝絕招。但這次行情不一樣。 《今周刊》發行人謝金河觀察:「這次帶領台股躍上九千點主要有兩檔指標股:一是台積電,二是中華電信。」「台積電今年上半年獲利較去年同期是呈衰退的;中華電雖有小幅成長,但沒人期待它能大成長。」謝金河說:「這次台股登上九千點關卡,主要推手當然是資金;但與以往不同的是,是尋求高保本、低波動、穩配息,史上最沒有投機味的資金!」從著名產業研究投資公司「呂張團隊」自立門戶,成立群悅創業投資公司的張献祥說:「不追高,即使題材再有想像空間,再吸引人,股價有點貴還是要忍住,是我們目前的操作鐵則。因為現在資金不僅不貪心,而且還很小心,對黑天鵝高度警戒。」「我們還是喜歡從未來性、題材性選股,但選的是那種訂單能見度高、客戶關係穩定、產品要經過客戶嚴格認證、不容易因為殺價競爭而丟單的公司。例如汽車輪胎鋁圈大廠巧新,或具無人機題材的風扇模組廠建準。 在這種不貪心,而且很小心的資金潮主導下,指數雖驚驚漲,但一些熱門題材股,如特斯拉汽車概念股、物聯網、運動休閒概念股,卻因之前股價漲太高,成為這波行情的弱勢族群。這表示資金追逐的還是穩健、具成長性,且有配息的好股。 在負利率,保守資金潮主導盤勢下,投資致勝的第二個硬思惟在於:便宜買好貨。 投資新思惟二:撿便宜 從股價低於每股淨值公司中淘金問題是,指數都上九千點了,還有便宜好貨嗎? 對此,謝金河說,上九千點的台股,低價便宜貨一大堆,近三分之一的上市櫃公司股價均低於每股淨值,就看你有沒有眼光從沙礫堆中挑金。 高資產人士已經提前嗅到了這股走勢,年領股利上千萬元的中實戶達人傅君玉過去一年多,除了主要持股上海商銀,還大幅加碼錢櫃、遠百、好樂迪、敦陽科等「穩定配息股」。這些股票配息紀錄良好穩定,一向被市場視為「雞肋」,更因股利高稅負制,而使不少有錢人打退堂鼓。 傅君玉說得直接:「在沒有利息,甚至存錢還得付銀行利息,買債券還得倒貼債主的奇怪時代,不久的將來,同時具市場寡斷產業龍頭、營運穩健、配息穩定三特性的股票,將成為投資市場的寶貝!」傅君玉舉遠百為例,他說:「遠百集團旗下的遠百、太平洋與愛買三家百貨,算是台灣百貨業的龍頭,而且全台店面大多是自有資產;外資券商估計,土地重估後,遠百每股淨值至少值四十元(目前股價約十八元)。」「前幾年遠百受中國事業虧損,獲利陷入低迷,但還是有賺錢,每年大約配出一元現金股息。如今,遠百決定縮編中國事業,今年以後,中國虧損可望縮減,獲利更能進一步提升。」「再者,百貨公司主要靠租金與櫃位營收抽成,是類似包租公概念,也適合我靠收股息過活的屬性。」在傅君玉眼中,遠百就是所謂的便宜又實在的好貨(撿便宜好貨的心法,請見一二○頁)。 投資新思惟三:勿長抱 逢高調節 黑天鵝亂飛再撿便宜第三個負利率當道的投資硬思惟是:不要抱一檔股票到天荒地老,要懂得逢高調節,逢低買進。 因為,在這個不確定的年代,投資人愈來愈膽小,將使市場波動更為劇烈。利用這股趨勢,雖以投資穩定配息股為基調,但拿出一小部分持股來回操作,可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著有《每年多存三百張股票》的「存股老師」陳重銘,就是這個觀念的最佳寫照。陳重銘自陳,以前他投資最大的缺點在於,一有錢就買滿,雖然不會亂殺股票,但常因遇到好股票來到便宜價,卻沒錢買而扼腕不已。 原本持股以台積電及金融股如中信金、第一金、台新金、元大金為主的他,過去兩年多來,在黑天鵝造成市場大跌的洗禮下,終於學到逢高小量調節,手上有錢、但股價如果不到便宜價,也要忍住的道理。 比如說,這次台積電股價走勢強勁,陳重銘在一七○元以上,就逢高進行少量減碼,等拉回一六六元再買回來。這樣操作,台積電張數並沒減少,反而多了一些資金運用。今年上半年,蘋概股大跌,陳重銘在鴻海跌破八十元、可成跌破一二○元、和碩跌破七十元時,以去年所領到的股息逢低進場。 他說:「我現在學著把『蘋概股』當景氣循環股操作,也不貪多,等年底銷售旺季來臨時,股價有所反映,就會賣掉。」但他強調,他主要部位仍以長期投資領股息為主;但因為黑天鵝頻頻出現,投資人一有風吹草動就如驚弓之鳥,更有機會遇到好股票的便宜價,所以這兩年,每領到股息(一年約上百萬元),就不像以前一樣急著馬上買,而是會先 hold住,等機會來了再出手,如同今年上半年低價買進蘋概股一樣。 台股登上九千點,對大多數投資人,尤其是散戶而言,不免心生感慨,後悔這一波行情又沒賺到。但把九千點視為資金行情推升多頭行情再起,不如把這道關卡視為窮散戶與富散戶的一道分水嶺。 因為,對窮散戶而言,九千點代表股市已經大漲過、代表很貴、代表最好對股市敬而遠之。 但是對富散戶如傅君玉、張献祥、陳重銘等人而言,九千點代表一種新趨勢的形成、一種風險偏好胃口的改變,以及一個新的機會。對富散戶而言,九千點絕對不等於「賣股」的代名詞,或許手上某些股票已到可以調節的價位,但仍是值得繼續找尋新的賺錢機會,甚至是一個新的大行情開始! 九千點難道不是高點? 富散戶這樣想: 資金派對未結束 不急著脫手闖蕩股市逾三十年、賺進九位數身價,目前退休積極從事教會與公益活動的劉友威,這麼解讀九千點行情的後市:「台灣有兩個條件吸引國際資金,第一、台股本益比低;其次、股息殖利率普遍都高。這個現象已經好幾年了,直到最近外資一直大買穩定配息股,大家才覺得比起外國,我們的條件還是不錯的。」劉友威認為,散戶還是被自己過去的經驗困住,連電視投顧老師目前都還很小心,沒有很激進地推股票。所以,行情還沒走完!何時走完?劉友威說:「資金退潮,也就是新台幣由升轉貶反轉趨勢確立,外資出現連續或大額賣超,資金派對才會結束。在此之前,不必猜測指數位置,也不必急著把股票脫手。」這是個不確定的年代,今年更是如此。黑天鵝帶來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能讓你哭,也能讓你笑。張献祥指出,許多投資人被黑天鵝嚇破膽了!「我不是說不該對黑天鵝警戒,但起碼要懂得分辨。如果是屬於『公部門』的黑天鵝,如這次英國脫歐,或一國匯率急貶急升,例如人民幣貶值,這是企業經營面臨的非戰之罪,大家還是有能力度過難關。」「但如果是民間部門的危機,如大銀行破產、大規模債務違約,那就會有大麻煩。」基本面差,股市怎麼好? 景氣正慢慢復甦 撐過去的公司大有可為 所以,每次黑天鵝現蹤,代表的是一種危機,但何嘗不也是一種機會,在這個不確定、投資人抱持高度風險意識的年代更是如此。而決定你往富走、還是往窮走,就端賴於你判斷每一隻黑天鵝是危機還是機會。 曾慶瑞指出:「儘管不確定充斥,市場震盪劇烈,但守護財富並讓其茁壯成長的原則,依然沒有變:秉持平衡堅實的資產配置,以及針對超跌市場大膽買進!就這兩大原則。」熱資金遇上冷景氣,特別是今年連「保一」都拉警報的台灣經濟,更讓許多散戶對這波行情迷惑不已。謝金河指出,不景氣正是對企業經營的最佳試煉,甚至是醞釀下一波成長的沃土。「勝華不行後,全台晶像、凌巨等中小型面板廠處境就好多了!」「在不景氣如果還能維持獲利,那未來更大有可為,而且股價通常在這個大家都感到悲觀時出現低點。」甚至,我們對台灣經濟也不必過於悲觀。瑞展產經董事長陳忠瑞分析,不論在出口、外銷訂單年減率都出現收斂,加上景氣燈號也連續三個月脫離藍燈,代表景氣正在「復甦」。當景氣復甦,股市就會反彈,從融資水位僅在一千三百億元,與前波金融海嘯三九五五低點的一千二百億元相較,融資水位仍偏低,預料後續將有一波「軋空手行情」。在景氣面「確立脫藍」,技術面轉多,投資人宜順勢操作,不用自己嚇自己。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或許獲取暴利的機會變少,但波動起伏不定,撿到便宜貨的機會也變多,而便宜好貨更在負利率當道下,更大有鹹魚翻生機會。 如何在亂世中投資求勝,一場投資思惟上的重新武裝,將是最重要的起點。 |
受到資金寬鬆、美國就業回溫,帶動美股指數再創新高,國內投資人轉戰美股也成為趨勢。在美國超級財報周之際,投資達人分享他們對後市看法及操作建議。 美國標普五百指數頻創新高之際,七月十五日,通訊軟體LINE在美、日同步掛牌,成為今年科技業最大的IPO(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後股價在兩地都大漲近三成。如LINE這樣的優質股前往掛牌,加上全球資金匯集,是美股領先轉牛的底氣,國內投資人因此積極轉戰美股。 這股風潮有多熱?數據顯示,今年五月國內複委託美股成交金額達新台幣三四六億元,是五年前同期三倍以上。儘管不少人認為美股估值過高,但資金極度渴求收益,仍是美股高檔盤旋不墜的動力。 第一招:判定趨勢 景氣復甦、寬鬆依舊 股市仍看多「美國六月ISM製造業指數與非製造業指數,均在五十以上,而且離盛衰分界還有空間;與景氣復甦連動密切的房地產數據,也還在高檔。」投資名師林成蔭從數據判斷,美國景氣還是在穩定復甦路上。而且即使景氣好轉,整體通膨風險明顯上揚前,聯準會升息的可能性也不高;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九月升息機率僅一三%;十一月適逢美國總統大選,機率更低,意味資金暫不會撤出美股,可視為利多。 林成蔭認為,當各國不斷實施寬鬆貨幣政策、聯準會又暫時不會升息,龐大資金將持續找強勢族群,再創新高的美股當然是首選;此外也會往低基期市場,或其中的低股價另闢機會。 若從美國企業獲利基本面來看,市場預估第二季財報將比去年同期衰退四%至五%。主因是油價下跌,傷害能源股獲利,拖累整體表現;但若投資人細分產業,可發現有不少企業逆勢成長。 超級財報周 選股不選市 林成蔭表示,現階段資金動能對股市的影響,還是大過實際景氣。 也就是說,儘管整體企業獲利預估將衰退,加深股市回檔的可能性,但因資金持續寬鬆,大幅度下修機率也不高。 「有時你認為股市已經太貴,但過一段時間之後,卻發現它好像更貴了!」林成蔭解釋,這是因為貨幣寬鬆效應下,歐洲、日本央行都反覆放水,美國去年升息的效應被抵銷殆盡;尤其日本央行七月可能加碼寬鬆、英國也可能再降息,資金過剩的事實,短期並不會改變。 那麼,投資策略該如何擬定?林成蔭表示,大原則還是「選股不選市」,表現較好的各產業,仍值得挖寶。例如從亞馬遜到奇異(GE),重量級企業近期將陸續公布財報,投資人可檢視企業獲利與預估值的差異,若數值優於預期,或許是接下來公司業績有值得更樂觀的理由。 第二招:找對方向 多關注四大類股 少憂慮拉回風險當非農就業人口優於市場預期,積極資金持續回流股市,也讓這波美股指數再創歷史新高。接下來一連串企業財報陸續公布,若業績亮眼,有助於支撐行情。不過,對於創新高的美股,投資人往往感到遲疑,裹足不前的理由都是懷疑:股市已在相對高點,該不該等回檔再進場? 對於這個疑問,投資美股十年、持續開課三年的財子學堂講師麥道森表示,這兩年美國景氣持續擴張,股市節節攀升,已經打破幾年前,市場依景氣循環觀點,認為美股面臨「六年魔咒」的唱空預言。 麥道森認為,投資人與其憂慮後市,不如重新審視資金配置;以美國股市占全球總市值近五成而言,個人資金至少要配置二至三成在美股才合理。 「投資美股的好處在於產業高度分散,像是標普五百指數成分股中,沒有一個行業占比超過兩成;其次,美國公司經營全球市場,集中特定區域的風險較低。」麥道森解釋,標普五百指數成分股一般可區分為十大產業,其中又以必需性消費股、非必需消費股、醫療保健股,以及工業股,長期報酬表現較佳,且具較低的波動風險,值得投資人關注。 嬌生、寶僑、迪士尼看好 若投資人想發掘美國股市的潛力企業,可先從四大類股對應的ETF著手,再從成分股當中,追蹤有興趣的個別標的。 例如醫療保健類股屬穩定型產業,其中的嬌生、聯合健康集團近年股價表現強勢。嬌生因具獲利穩健及高股息特性,每季財報數字若合乎預期,就有買盤浮現;聯合健康集團為美國最大的健康保險公司,也是道瓊成分股之一,市場預估今年業績可再成長兩成,股價也是屢創新高。 必需性消費類股中,寶僑年營收超過七六○億美元,從嬰兒照護與家居用品、衣物清潔,再到健康照護、美容用品等,皆可看到其品牌布局。而且各品牌的定價能力佳,以其大企業的成本優勢,符合護城河概念,加上公司每年股息穩定成長,也具高殖利率題材。 非必需消費類股當中的迪士尼,也是具護城河概念的代表,不僅品牌價值帶來高議價能力;在業務上更包括媒體ESPN、ABC電台,以及迪士尼品牌的電影、商品、主題樂園等,也透過收購的漫威公司,擴大獲利來源。 除此之外,公用事業類的成分股,多屬於低波動、穩定型公司,並以內需行業為主。在低利率環境、高波動年代,反而表現突出,像是杜克能源,為美國最大公用事業公司,具長期獲利及穩定的股東報酬率,也可加以留意。 至於市場知名度也很高的谷歌、臉書等科技股,雖然本益比居高不下,但麥道森認為科技產業的波動性高,一般散戶難以從財報或實際生活,取得具參考性的關鍵資訊,較不建議大膽追高。 第三招:降低風險 布局ETF 但須壓低投資成本美股長多,透過ETF也能帶來可觀報酬。利用指數化投資已十年的投資達人綠角,在近期美股創新高、台股九千點攻防時,他仍面不改色,按原步調繼續定期投資全球市場,他的自信來自於哪裡? 「猜測市場漲跌,長期績效不一定能超過市場整體表現。」綠角強調他的投資邏輯:「總體經濟分析的好壞,並不能準確判斷股市是否高估或低估。」綠角不主動選股、不重壓單一產業、不選擇進場時間,他最重視資產配置,以及投資成本。他認為,利用ETF直接投資全球市場,等於一次買齊所有產業;扣除通膨,有機會創造股票類約五%、債券類產品約一%的報酬率,長期累積下來,表現也相當可觀。 公債ETF 輔助資產配置綠角建議,投資人只要買進VT(全球股市ETF),就等於布局全球重點個股,是最簡單的進場方式。欲分區布局的投資人,則可利用VTI(美國股市ETF)搭配VXUS(全球美國以外股市ETF)涵蓋全球股市。 當然,如果想主動調整各區域市場比重,也可利用四檔區域型ETF變化投資組合。綠角直言,以四個標的、分區域布局,儘管操作較繁雜,但部分美國券商開放客戶,免手續費買進區域市場ETF,更能降低總成本。像是美國市場以VTI為代表,追蹤歐洲成熟市場的VGK、亞太成熟市場的VPL,新興市場則以VWO為代表。綠角認為,以目前市場價值而言,建議可配置美國市場五成資金、歐洲二五%、亞太成熟市場一五%,新興市場一○%,達到全球化分散投資。 在黑天鵝不斷的年代,綠角建議可利用公債ETF,如以IEI(美國中期公債ETF)搭配BWX(國際公債ETF)各半,作為防禦型資產;若以累積退休金為目標,配置比率可參考公式:「一一○減目前年齡,等於投資組合中持有股票比率。」如現年三十歲,不妨以八成資金持有股票,兩成持有高評等債券,以平衡風險。 綠角也以自身經驗提醒投資人,投資美股ETF時,交易手續費及匯款費用是不可忽視的成本,他建議可每季或每半年進場一次,並且每年將全年資金一次匯齊,以免投資成本過高,侵蝕整體獲利。 投資美股 不可不知6大差異! 差異1交易時間不同 美股交易時段分兩種,3月第2個星期日凌晨2時起為「夏令節約時間」,自台北時間晚上9點30分到凌晨4點;11月第1個星期日凌晨2點起為冬季時間,則是台北時間晚上10點30分到凌晨5點,與台股日夜顛倒。 差異2漲跌幅限制不同 台股漲跌幅限制為10%,美股無漲跌幅限制。 差異3交易單位不同 台股盤中交易單位為1張、每張1000股;美股雖有每1手100股設計,但盤中可只買1股。 差異4除權息制度不同 台股公司集中在二、三季配發現金與股票股利,除權息後股價、股數相應調整;美股無此制度,但股價太高影響流通性時,公司往往將原股分拆,例如蘋果公司曾將每1股分拆為7股,以增加流通量。 差異5交割日期不同 台股交割制度是「T(交易日)+2日」,如今天交易,兩日後才完成款項交割;美股則為「T+3日」。 差異6配息制度不同 台股每年配息一次,集中在二、三季;美股不限制公司配息次數,如可口可樂每年配息為4、7、10、12月,也可配發特別性質現金股利。 撰文 / 黃瑋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