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央行猛衝獲利 預算、考評「向錢看」 四大制度矛盾 養出國營事業「模範生」

2012-1-2  TWM




央行雖然自認是金融政策機關,不以盈餘作為評分標準,但無論是《國營事業工作考成辦法》、研考會的優點評語,或是每年預算編列的準則,甚至央行自己設定的 計分方式,一切都是「向錢看齊」。

扭曲的考核與預算制度,導致央行成為扭曲的金融政策機關。

撰文‧楊紹華

一位美術系的學生,連年獲選為班上的模範生,但獲選的主要原因,卻是體育成績優異,這樣奇特的評分現象,就發生在台灣的中央銀行。

「在我的印象中,長期以來,中央銀行都是所有國營事業的模範生!」一位研考會內部人員如此表示。研考會隸屬行政院,工作之一,是對政府各單位評打「年度考 績」。每年年底,研考會依據各機關部會與國營事業的「工作考成實施要點」作為評分標準,逐一考核,「打分數」、「寫評語」。

那麼,央行的考績應該怎麼打?應該怎麼為這家國營事業的績效評分?為什麼在研考會的眼中,央行會是所有國營事業的模範生呢?

「本行為金融政策機關,不以盈餘作為評分標準。」這是央行自己訂定的考績準則,白紙黑字寫在《央行年度工作考成實施要點》的第四條。

矛盾一

研考會評語連年讚賞央行賺錢的確,央行手握貨幣政策,在一定程度之內,可以左右新台幣的利率、匯率水準,決策拿捏影響民生經濟甚巨,所以貨幣決策的良窳, 才該是考績重點。

但無論是研考會的評語、政府對國營事業的考核重點規定、國營事業預算的編列規定,或者是央行年度考績的「評分表」,每一層面都能看到,「賺錢」彷彿成為政 府賦予央行的重要使命,「賺錢」也是央行拿到好成績的重要關鍵。

在二○○七至一○年的連續四年間,研考會所提出的《國營事業工作考成總報告》當中,央行所獲得的優點評語,第一條都是一樣:「決算盈餘×××元,達成率為 ×××%,獲利績效良好,對增裕國庫貢獻良多。」儼然,央行每年創造高額獲利,連年成為政府「繳庫大戶」的表現,深受研考會的認同,總是不吝給予優點評 語,藉此積極鼓勵。

雖然研考會人員解釋:「評語只是寫給其他政府單位及民間參考,所以會挑選多數人容易理解且認為重要的事項評寫。」但無論如何,這樣的優點評語,對照於央行 的「不以盈餘作為評分標準」定位,豈不就像美術系學生成績單上的第一條評語是「體育表現優異」,顯得矛盾而怪異。

矛盾二

國營事業考成辦法著重央行盈餘目標達成不過,若從《國營事業工作考成辦法》的規定來看,研考會因為「賺錢能力」而認同央行,這樣的判斷似乎又顯得合情合 理。

《國營事業工作考成辦法》是研考會打考績的基本原則,辦法第三條明定,「國營事業工作考成,應著重年度盈餘及國家政策之達成」,換言之,「多多賺錢」的確 是每一家國營事業獲得好評的必要關鍵。顯然,這又與央行的自我定位出現了相當矛盾。

研考會強調,在實際進行國營事業年度評等時,最終的評分依據,還是會依照各單位提供的《工作考成實施要點》,以要點之中所列的「評估指標及權數」照表查 核,該打幾分就打幾分。不過,即使照表打分,問題卻又來了。

矛盾三

外匯投資獲利能為央行考績大幅加分雖然央行每年年初提報給研考會的《央行工作考成實施要點》,明訂「不以盈餘作為評分標準」,但在這份實施要點的後續評分 標準當中,卻又可以發現,只要央行在外匯存底操作的獲利水準超過預算目標,就能讓自己的年度績效得到比重不小的加分;反之,如果未達目標,也將遭到不算輕 微的減分。

以一○年情況為例,在滿分為一百分的評分標準中,「外匯資產投資運用」占比十三分,在十九項評量項目裡,比重僅次於「外匯市場管理」的十四分,由此可見, 「用外匯存底投資賺錢的表現」,是央行獲得良好考績的重要關鍵。

據評分計算方式,簡單地說,「外匯存底投資收益金額超過預算目標」、「維持足夠的外匯流動性」、「外匯存底三年平均投資收益率高於市場利率」、「維持外匯 存底之安全性」,做到以上四點,都能在這個關鍵項目當中獲得加分。

「所以,央行雖說不應以盈餘作為評分標準,但只要是照表計分,當央行外匯操作的報酬率高、獲利金額超過預算目標時,仍能得到不小的加分。」研考會人員表 示。

看到這裡,已經出現了一堆矛盾:央行自知不該以追求盈餘為重要任務,但政府規定的考成辦法擺明了「考績分數看盈餘」,央行自己所設定的評分標準,也「依 法」把盈餘表現列為重要項目。至於研考會,則以「優點評語」的方式不斷鼓勵央行努力賺錢。

不過,矛盾之處還不只這些,如果央行的盈餘預算目標門檻相對較低,那麼即使「考績分數看盈餘」,也還不至於和央行「不以盈餘評分」的自我定位出現太大衝 突;不幸的是,在攸關國營事業預算編列的相關辦法中,又出現了讓央行每年盈餘目標「易漲難跌」的字眼。

矛盾四

預算規定央行盈餘「逐年成長」為目標《中央政府總預算附屬單位預算共同項目編列標準》,這是國營事業每年編列各項營收、盈餘、費用成本等預算的準則。其 中,對於像中央銀行這種「獨占事業」的盈餘目標,有著這樣的規定:「如有國際同業,參酌國際同業及事業最近年度之投資報酬率及經營成果比率,妥訂適當盈餘 目標。」以上的作法頗為合理,不過,在上述規定之後,又對盈餘目標的設定原則補上了這麼一條:「以事業本身盈餘逐年成長為目標。」這下子,即使曾經以正式 新聞稿表達「央行盈餘具有高度不確定性」,但央行在編列年度盈餘目標時,「不能少賺錢」似乎又顯得於法有據了。

「本行為金融政策機關,不以盈餘作為評分標準。」這是央行的自我定位,但從各種辦法、規定、準則看來,這樣的自我定位幾乎徒具形式。政府打考績的原則是先 看賺不賺錢、研考會像是在為央行努力賺錢而鼓掌、編列預算的辦法則是要求「愈賺愈多」;就連央行自己,也把盈餘超標訂為年度考績的重要加分項目。

「向錢看」的國營事業預算及考評辦法,已經養出了連續五年暴賺超過二千億元的中央銀行,在央行暴賺的同時,台灣的利率與匯率環境逐漸扭曲,也造成民生、產 業、經濟的扭曲發展。

如果「央行衝獲利」繼續是「於法有據」的任務,那麼,會不會有一天,央行連「本行為金融政策機關,不以盈餘作為評分標準」的定位都給忘了?

為了避免央行成為扭曲的金融政策機關,應該改變政府對央行的考評辦法,不要賦予央行賺錢的目的,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央行貢獻國庫良多 屢獲研考會讚賞近5年《國營事業考成報告》對央行優缺點評語年 優點數 優點評語(僅列第一條優點) 缺點數 缺點評語2010 7 決算盈餘2251億7305萬元,目標達成率為182.87%,獲利績效良好,對增裕國庫貢獻良多。 0 無2009 7 決算盈餘2976億7700萬元,達成率為241.72%,獲利績效良好,對增裕國庫貢獻良多。 0 無2008 6 決算盈餘2377億6469萬元,達成率為177.08%,獲利績效良好,對增裕國庫貢獻良多。 0 無2007 6 盈餘2319億3794萬元,預算達成率為203.25%,獲利績效良好,對增裕國庫貢獻良多。 1 民眾檢舉銀行拒收存款案經統計2007年度仍有69件。

2006 8 因應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需要,適時調升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並機動發行央行定期存單,維持貨幣總計數之適度成長,有效降低通貨膨脹 壓力。 1 近年來我國銀行整體資金寬鬆,超額流動準備逾4兆元,沖銷金融體系餘裕資金有待加強。

資料來源:行政院研考會

央行回應:央行盈餘具不確定性關於央行歷年獲利表現明顯優於其他國營事業與他國央行水準的現象,本刊向中央銀行提出相關詢問,以下為央行的書面答覆。

問:央行的主要獲利來源為何?風險為何?

答:中央銀行主要獲利來源為外幣資產投資收益,外匯交易收益亦有貢獻。影響獲利的主要風險為利率及匯率的變動。

問:彭淮南總裁曾表示,央行盈餘有高度不確定性,但又每年編列明顯高於其他國營事業的繳庫預算,不但金額穩定,並且皆能達成。請問央行的盈餘繳庫目標對央 行的政策任務有無任何影響?

答:中央銀行營業收入主要受外幣資產收益的影響,而外幣資產收益又受下述因素的影響:(1)營運量:外幣資產的增減,主要受國際收支的影 響。近年來,受外資進出的影響尤大。

(2)利率:美元、歐元及日圓的利率係由外國決定。

(3)新台幣匯率:外幣資產的收益必須按新台幣匯率折成新台幣,而新台幣匯率係由匯市供需決定。

從上述分析可知,央行營業收入大部分受外在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央行的負債主要係「轉存款」及「定期存單」,營業支出受此兩項負債利率之影響。為維持金 融物價穩定,央行須發行定期存單、吸收銀行轉存款等,必須支付利息。

由於央行營業收入與支出均具高度不確定性,因此央行的盈餘具有不確定性,以致1987至1990年無盈餘繳庫。

問:過去5年間,是否發生影響央行盈餘達成的不利因素?央行又是如何因應,始能達成獲利目標?

答:所幸尚無發生此類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6

有限預算下的品牌營銷

http://magazine.cyzone.cn/articles/201007/1855.html

當人們在美國底特律市的郊區羅亞爾奧克附近尋找居住的地方時,往往會見到Urbane公寓的信息。事實上,如果你在Google上鍵入「公寓 羅亞爾奧克」的關鍵詞之後,第一條結果就是該公司的網站信息。搜索界面中還可能呈現該公寓現代化的、引人注目的設施,以及年輕住戶們分享的照片。

該地區有16個公寓社區,Urbane是其中增長最快的一家。不過它的網絡口碑卻不完全來自快速擴張的規模,而歸因於創始人艾裡克·布朗(Eric Brown)向社會化媒體營銷轉型的決定。這個改變不僅讓該公司擺脫了通過競價排名來獲取點擊率的傳統方式,還開闢了一個與目標消費者精準溝通的整合傳播 平台,讓他們分享彼此的生活經驗及生活方式,從而成為當地人必訪的站點。

布朗不忘記回憶首次提出需要運用數字營銷手段時的情景:「當我告訴員工們將開通一個MySpace賬號時,他們看我的表情就像看瘋子一樣。他們紛紛勸阻 我,認為一旦敞開評論渠道,房客將會寫下一些對我們不利的東西。我說,『也許他們會說我們的壞話,但是我們可以糾正自己的錯誤』。隨著我們改進自身的服 務,這些有所抱怨的房客開始成為我們的品牌使者,對我們做出好評。如果不真正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不傾聽他們的真實需求,就無法通過良好的服務真 正打動他們。」

如今,Urbane 公寓與房客們共同維護一個博客站點,分享在羅亞爾奧克附近吃喝玩樂的一切最新信息。這個博客站點成為了當地所有住戶的首選交流園地。同時,該公司還通過在 YouTube、Facebook及Twitter上的宣傳陣地,持續與消費者溝通。隨著一張張照片的上傳,一段段視頻的更新,以及住戶間自發的一次次轉 帖和評論,這家公司無形中樹立並強化了自己的形象,而且幾乎不需要一分錢的營銷經費,便網羅了眾多潛在客戶。布朗公開了一組數據:2008年11月,每月 訪問公司博客站點的人數為100位左右;2009年春季,月度訪問人次達4,500位;如今這一數字攀升至16,000。這對一家只有300間公寓出租的 公司而言,成果斐然。

在運用社會化媒體工具來樹立網絡形象的公司中,Urbane公寓無疑是佼佼者。它避開傳統媒體廣告、搜索引擎優化等方式,而採用口碑營銷手段。正是社會化 媒體渠道,各類DIY創意軟件以及其他相關工具,讓該公司佔據了網絡渠道的制高點。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工具也同樣可以為競爭對手所用,因此這也意味著付 出更多努力才能保持住當前的口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小企業更需要創意化的數字營銷方案。

在四位互聯網專家眼中,這家公寓的發展遵從了哪些軌跡?能夠為人們貢獻哪些新的營銷智慧?在運用數字化媒體與消費者溝通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構建多元數字營銷平台

互聯網品牌顧問公司30 Lines的總裁麥克·維爾林(Mike Whaling)認為,中小企業沒有必要對看起來十分複雜的搜索引擎優化或者其它服務憂心忡忡。只需要明白一點:搜索引擎優化的原理,大致等同於不斷提升 企業產品或服務與消費者需求的相關度。中小企業以小預算贏得大效果的途徑有很多。因為,信息通過何種途徑傳遞到消費者那兒並不重要,企業需要把握的只有一 個核心:清楚地向消費者表達出自己是什麼,能夠做什麼,如何達成這些目標。官方網站是一個最直接也最簡便的傳遞信息的渠道。

網絡零售優化公司Reiss Media的創始人克萊·瑞斯(Crai Reiss)對此深有同感:「每家企業都應該在互聯網上打造自己的展示平台。」架設一個官方網站的費用越來越便宜,而且人們越來越習慣通過互聯網瞭解某個 產品或者服務,所以企業要做的就是如何讓消費者順利找到自己。中小企業大可不必計較自己的規模,或者考慮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和人力成本來為官網引來流量,因 為人們有時候只是要查詢某個企業在當地有哪些服務網點。

重視個性化及情感溝通

官網對不同的企業而言,承擔著不同的作用。網頁設計及互聯網營銷公司Nicholas Creative的掌舵人尼古拉斯·柴雷科(Nicholas Chilenko)對其作用進行瞭解讀:帶來新的生意,傳遞公司的新信息,詮釋或者重新包裝公司形象等。一般而言,消費者如果需要瞭解更多關於企業的信 息,將會採取訪問公司官網的方式。因此,可以通過這個平台集中展現公司的營銷信息,並且可以借助一些實際的展示來打造公司的個性化形象。

品牌諮詢顧問公司Zing Your Brand的CEO瑪麗·范·威爾(Mary van Wiel)表示,樹立個性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迅速捕獲消費者的注意力。在他們移動鼠標之前,企業需要簡明扼要地傳遞自己的價值。一切大膽 的、引人注目的方式都可以拿來使用,而創建個性化的詞彙或者語言,有助於吸引人們的眼球。在她看來,品牌的作用就像一塊磁鐵,它將那些與自身調性相同的人 牢牢吸附過來。此外,她還提醒,公司的官網應該能夠解決訪問者的某些問題,一旦在頭5秒鐘給了用戶不好的印象,失去這個客戶的可能性便非常大了。

在互聯網上成功樹立品牌形象最關鍵的因素是人的情感。人們都熱衷於一個個品牌故事,在購買某個產品或者服務之前,客戶需要知道自己打交道的是一家什麼樣的 公司,這家公司是否值得信賴等。所以,企業可以盡情地展示自身的特殊之處,其中領導者的個性又是重中之重,想想維京集團的活廣告理查德·布蘭森 (Richard Branson),這位創始人的一舉一動為這個品牌贏得了多少額外的口碑。你也需要為自己的公司貼上類似的金字招牌。

社會化媒體是有效的營銷工具

在互聯網時代打造企業個性,最有效的工具莫過於社會化媒體,它們完全可以用物美價廉來形容。30 Lines公司的維爾林建議企業在運用Facebook 和Twitter這類社會化媒體工具之餘,重視官方博客站點的作用,通過這個渠道來凸顯自身的專業性,為消費者提供更為實用的本土化信息。比如,一個會計 師事務所可以列出各個州或者城市的不同稅收政策,併科學地剖析將對自己的潛在客戶帶來哪些影響。同時,他還認為在運用這些工具與消費者溝通之時,確保實時 更新信息也非常重要。這個舉動不僅能夠為消費者帶來新的價值,也將為自己增值不少——當網站上的信息越多時,被搜索引擎抓取和收錄的機會也就越多,消費者 知曉你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此外,他認為任何一家企業都有可以說道的地方。很多企業沒有充分運用自身的品牌故事來彰顯價值。產品完全取材於當地市場,或者原 料更為堅固耐用等,都可以包裝成一個個品牌故事,為企業找到一個獨一無二的角度,在消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

Urbane公寓顯然深諳通過獨特性來樹立品牌的方法,對於布朗來說,他們的品牌故事在於為消費者提供的種種方便。在未來,人們也許會越來越忽略公寓的外 觀,而更重視它周圍的配套;房客們更傾向於瞭解實用的消費信息。比如,附近最好的酒吧是哪家,最佳的壽司店在哪兒等。於是,該公司的博客站點也更集中於分 享當地信息,比如,充分關注新開的酒吧和飯店等。因為各種熱火朝天的討論帶來的流量井噴,一度讓該公司的服務器難以承受。

社會化媒體給了企業新的機會,讓其可以隨時注重維護自己的線上口碑,並且直接與品牌的粉絲或者反對者對話。根據布朗分享的經驗,Urbane公寓在多個網絡平台上高度關注房客們的評論和反饋,迅速核實各種批評之聲,一旦有錯誤,便立刻予以糾正。

「我知道一些同行們往往容易忽略那些評論和口碑網站,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對不好的評價,你需要立刻跟進,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而且還要考慮如何才能夠獲得 用戶的肯定。消費者如今已經不那麼相信企業自身的廣告了,他們更願意從Facebook好友那兒獲得信息。」

布朗將在Urbane公寓探索到的數字化營銷經驗運用到自己的諮詢公司中,為很多尋找數字營銷機會的中小企業客戶服務。2009年末,他加入一家互聯網內 容公司,擔任社會化媒體策略師。他稱互聯網營銷能夠讓企業站上一個新的台階,但這並不意味著他認定傳統媒體必死無疑,只是投在這個領域的預算將會越來越 少。儘管他分析稱點擊Google關鍵詞廣告的人數將會減少,但依然是建立品牌形象的一個好通路。而他的營銷哲學是,運用一切有效的行銷手段。

網上品牌形象的黃金定律

專家們都認為:在互聯網上打造一個獨特的形象對企業非常重要,但僅有一個界面友好的網站並不能形成有效的品牌區隔。一言以蔽之,公司在互聯網世界中的角色經營,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但非充分條件。威爾表示,讓自己的形象獨具魅力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很難。

謹遵以下幾個建議,或許能夠有助於企業成功地在互聯網上樹立自身的形象:

■ 打造個性。在威爾眼中,一家缺少個性,無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公司必定行將就木。企業對自身的願景應該有清晰的定位,同時要表達某種獨特的態度和個性,比如,引人注目或者讓人愉悅這些調性,將有助於企業健康發展。
■ 重視搜索。維爾林分析,很多企業擯棄了Flash動畫的方式,就是為了便於搜索引擎更順利地收錄公司信息。在開展數字營銷之前,企業應該確保自己在搜索引擎這個大入口上的曝光率。
■ 借力打力。在網絡上樹立一個統一的形象,並且讓它成為公司的完美化身,這些十分重要。但是,中小企業往往缺少雄厚的資金來打造自己的網站,因此物色一個內 行至關重要。企業領導者可以取他人之長,從其他網站的設計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網站設計者,同時給設計師一定的規範和標準,務求藝術化地真實展現企業的形 象。
■ 抓住機遇。尼古拉斯·柴雷科表示,一些企業在將客戶引到自身的網站後,往往缺乏一個清晰的指向。因此,很多人錯失了將瀏覽者轉化為購買者的機會。企業應該借助一些小心思,給與一些激勵,最終順利促成購買行為。
■ 兼及其他。維爾林認為千萬不要忘記了其他基本的數字營銷工具,比如電子郵件營銷。電子郵件可以是博客站點中部分內容的呈現,也可以是其他內容的再現。同 時,還可以通過線上內容的設置拉動線下的銷售。比如,在公司的卡片中秀出你的個性化網頁,拉動客戶到店舖中瞭解更多情況。
■ 放鬆心情。大多數企業領導者都過於在乎自己的品牌形象,威爾稱,「其實大可不必這樣,我們喜歡那些友善的,能夠讓人放鬆的品牌,所以,放開手腳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29

管理會計(Management A/C) 系列 (二) – 預算篇 自言自語 - WYJimmy

http://wyjimmy.blogspot.hk/2009/06/management-ac.html
前言

在第一篇管理會計出後,相比講升學,或其他 full set a/c 話題,似乎反應都唔算好,追問番好友原因,佢話我講得太深,因我的長期blog 友,多數係在讀AAT或文憑的學生,除應付考試外,一般做野都唔會做到咁複雜,就算部分資深的老友,好多都已是會計師,甚至是教書,咁佢地真係冇必要由 LCCI higher 或AAT paper 3 level 既野再睇一次。

所以我自己都有少少唔想寫落去,同埋,大部分會計朋友都一定比我更熟,自己是有點點『獻醜』倒不如『藏拙』吧!反正都冇人追我稿,即係需求低,不如節省大家看的時間吧。

但個人做事總唔想有頭無尾?咁唯有寫多一個會計界常見的詞語-預算(Budget)便算了,是否再寫下去,就按需要決定吧。

以下講緊係兩堂以上既野,所以會詳細少少,有興趣的可以分段去睇,唔必要一下子睇哂,慢慢睇,慢慢消化,有興趣而唔明可以問,或者指教在下都可以。

何謂『預算』(budget)?

其 實每天我們都身處Budget之中,例如你早午餐一般情況會食幾錢度,每日搭車等等,你會budget到每日,每星期,每月的洗費,再對照番你既收入,去 決定可以洗多d?抑或洗少d,今個月比幾多錢伯母,或可以買d咩比女朋友(通常係碌咭!因為正常你係買唔起!XD)亦即係我地所謂的『量入為出』,而目的 是去達到『收支平衡』。

一個人要預算,同樣,一間公司涉及更多唔同人運作,變數會更加大,例如你收入唔係穩定,你要應付既環境變化(成 本)會更多方面,如賠償等,其他可控制的東西,你更加需要有預算去準備,所以budget應該盡量有多D人參與,唔好個會計同老細兩個坐係度『閉門造 車』,咁會失去事實的效用。

預算並不一定指金錢上,你行動上都可以是預算,如你打算去邊,打算做什麼,與什麼人吃飯,往往這亦會與你金錢上的有關,所以預算主力視乎我地打算做些什麼,行動與所需金錢是式式相關。


Source from: Mr. George Brown, Edinburgh Napier University

『預算』的用處

傳統上,budget是給老板們『心中有數』,等佢地預知未來大約要洗d咩錢,做d咩野,檢視手上籌碼,作為未來的資源分配計劃(resource allocation planning)。

預算亦可以搵出管理問題,例如點解會成日out budget,要找出是公司既問題,抑或係人既問題,從此知左問題後,可以容易搵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同樣,透過budget與實際結果比對,可以作為管理層表現(Performance measurement)及獎勵(Remuneration System)之評審標準,鼓勵他們做得更好。

預算(Budget)與預測(Forecast)

好多人都攪唔楚呢兩個字分別,我大致用自己所知解一解。

預 算(Budget)係按一個期間,如年度(Annual Budget),季度(Quarterly Budget),甚至按月按日等去做,但所設定的budget figure是不會變,因為這只是一抽預計數字,或者是你們(公司)所期望一堆數字,作用是為這一刻規劃未來資源,以及事後參考,常見政府的預算案,政府 果年定左洗咁多就咁多,好少會改,就算改都係政治因素 (Political factor)?如曾特首視民望如浮雲後被政治壓力團體炮轟一輪,最後都係改到唔知似乜一樣…..

預測(Forecast)就不然,如七天天氣報告,尋日話星期六會好天,天文台會按實際情況改變預測,如有颱風改方向迫近,咁星期六天氣可能變壞,咁係會改既。

在 會計來講,Forecast 又有人稱 Rolling Budget,即係隨時按情況會郁,以應付變化特多的環境及因素,常用有如Sales forecast,舉個例,在上年九月雷曼爆鑊前,很多公司的Sales forecast相信跟年頭所做的已相當不同了,這是forecast的好處。而唔好處當然係成日改,亦好難做比較,因為已經變哂。

預算與預測實用情況

由 此可見,對於變數大的figure如sales,我們一般是不會做period budget,budgeted sales 只會在考試上見到,因為經濟氣候變化太快,很多美帝國大公司與你簽了約,都可以在經濟不景時,不停地找你碴子,企圖退貨,甚至不找數,你budget一段 期間的數有什麼用? 難道有張新的大單,有利可圖而你不接嗎?

一般來說,sales 與 cash flow 這些每期不同的東東,所以需要定時去改變,以使更貼近現實,我們是會做forecast 多,在後面我們介紹如何去做一個sales 或 cash forecast,談不上正統(什麼是正統?),但我趨向簡單實用,你們可以按情況而變成合適你的設定,而budget 來說,一般我們會做一些Fixed nature一點的, 如G & A Budget (General administration expenses budget)

『增長』與『按需要』的預算

以上兩者有點似你地讀書既Incremental budgeting 或Zero-based budgeting (ZBB),但強調並非完全一樣,只係類似的東東,大家只需要用正常通識,即係common sense去理解就得,唔必要睇番書。

由 於只係預算是估估下的東西,在中小企層面我唔認為需要太費周章,因為我們需要講成本與時間效益,但所有budget 都要有一個assumption出來,換句話講:你點估個數出來,咁『增長式預算』就係最原始,最簡單做法,例如人工,因為這世界我地有通脹 (inflation),今年公司合共人工要10萬,老板話平均預算會加10%,變左你要預算下年同事人工變成11萬。

以上就係assumption了,係有根有據,你係根據以往既人工支出,再加上一個可靠既變數,如老板話加10%,其實你已經做左出年人工既預算。

『按 需要預算』係再進化少少,同Zero budget果樣係類似,我想你地考慮個G&A budget,究竟仲有冇果類野存在,簡單講,公司有10個人,上年人工10萬(假設人人一樣1萬,方便解說),老細話下年加人工10%,但裁兩個人走, 咁下年個預算就唔係11萬,而係8x1萬x1.1=8.8萬。

點解會話類似ZBB?其實你地要諗多D 野,上面提過,做budget 唔只係會計同老板既事,其實運作部分都要比一d意見,所謂叫『交budget』,佢地提出有咩洗費,大家在制定時諗下係咪真係必需,由於某d洗費,係方便 某d同事做少少野,但對於公司係一個大負擔,咁作為會計同老板,應該諗一諗有冇更好的替代品?而唔應該同事話要洗,我地只係做paper work,搬番落個budget度就算。

制budget 的技巧

而 做budget亦無謂攪得太複雜,分得太細,試過有北京同事交G&A budget比我,廁紙用幾多又一行,清潔費又一行,這正是我第一篇講既資訊雜訊(noise),因為管理會計係比老板做決策decision making,你放太多細項目入面,只會加長佢地審閱既時間及精神,減弱左你報表既效用,所以盡可能將一d大類既費用項歸類,你可以在後面的附註講下你 base on 些什麼去計出來。

第二點在第一篇都提過,但有需要再重覆,真是無必要估到小數後兩位,我亦唔信你估到咁準,更唔相信一個分類總數的幾蚊幾毫幾仙會影嚮到一個管理的決定(unit price就不同,因為會乘大條數,咁會好顯著下)。

格式我覺得用番平時P&L,大家會方便比對及好睇一D,始終你會拎番個actual 出來做比較,當然最好都係先簡化平時你們的管理報表較好。

最 後是要提醒一下,所有budget的數字都要有根有據,每一個數字你都要解到出來,唔係亂咁估,但世事無絕對,最可靠方法梗係同有關人仕一齊去估(因應佢 地具備在某方面,比你有更好既資訊及認識),但現實社會往往事與願違,當同事冇咁得閒entertain你,而你老板多數都係不負責任,只要你交數,但乜 都係你諗掂佢時,咁你真係只有降低個quality架勒,由同大家一齊去估,變左你去部門同事度拎一d資料,try your best estimation去估個數出來,可能既話,再拎去同有關同事傾,佢地通常都唔知咩黎,咁你地就睇情況,去執個老板想睇到既budget出來,再比建議 佢。

Sales forecast

其實Sales forecast (銷售預測)是很難一概而論去解怎做,最準確做法是本身公司有良好銷售訂單系統(Sales ordering system),可以在早一點預知下期走貨的詳細資料,再預估出未來月份銷售的金額。

當 然有些中小企對sales們是行銷售目標制,即係所謂要sales meet quota 或target,咁會計做forecast就要諗下在過往老細諗既數(佢地expect sales 可以做幾多出黎),同實則佢地跑到出黎既數差幾遠,例如七到八成咁計,咁你咪將下個月QUOTA數估做75% 囉?但會計人一般都係比較保守,revenue 我覺得可以估細DD,expenses 估大少少係冇問題,但過份保守會影嚮你報表既準確性及可觀性,所以呢d要你地自己去衡量點做係最fit。

如果真係又冇order system, 又冇quota 制,甚至你係零售業,咁最多你只能按淡旺季(seasonal effect)去估個sales,舉個例,上年一至六月的sales分別係 100k, 120k, 200k, 280k, 140k, 80k,今年頭三個月係70k, 85k, 145k, 你可以睇到今年大約係跌30%,而你公司好顯都係有一個淡旺季的效應,咁跟住四至六月,你唯有將上月同期既sales打番70%便算,反正係估架者。

但要玩再準確d,你就要睇番行業既銷售系數,甚至拎番一d經濟指數預測去做assumption,難度就唔係高,睇你有冇必要,同你要做到幾準囉?當然,越準既數,成本同時間都越高,只要你公司負擔得起吧!

Cash forecast

其 實在我地做野黎講,cash forecast 反而係最重要,因為呢個係做我地會計或corp fin 做decision making,例如我地黎緊係咪要拖人數?同banker傾facility借錢,簡單d如攪下factoring (即係所謂同銀行賣單, 其實唔係真正的賣, 只係將張客單押比銀行,銀行再借筆錢出黎比你用,當客找數銀行會收左佢,扣番你手續費及利息),甚至我地要同客傾下早d還錢,或同供應商傾下遲少少找數, 如唔肯,我地又要諗下可否做 invoice financing,甚至要同銀行傾medium term loan(如政府最近D SME loan)周轉,cash 對於公司來說係非常緊要。

要做一個好的cash forecast 係唔容易,準唔準主要睇你手上d 資料既質素,如是否update? 同埋你要預計埋客找數既pattern 以及之後你要比d 咩錢。

首先,你要有sales forecast,再要簡單分析,有幾多客會有幾時會找數,幾時你又要找數比邊個邊個,因為每間公司個情況都幾唔同,所以我用番textbook既例子比你睇一睇便算,有問題你地可以再問。



你地睇到,第二個月尾bank balance 係負數,即係唔夠錢找數,咁你一早知左,就要及早諗辦法比老細決定點攪勒!

總結

以上知識唔可能拎住出去,就可以解決哂所有中小企公司問題,因為大多數中小企管理系統較差,人力及各方資源都不足,所以真係冇乜邊個會計或文件系統係做得好。

管 理層高估自己/公司能力,對同事作出過高要求,而忽視本身需要有關,要明白你老細想你地做好盤數之餘,當然更想你買埋早餐奶茶咖啡,總務人事船務秘書一腳 踢,亦唔可能出太多人工請專材,仲要係穩定既人材返來,個個會計做三個月半年就走,你接手返黎既野唔係蘇州屎已經係執身彩,仲想攪好以上呢d野?好像有點 痴人說夢吧!

我覺得,以上既野,你地有個概念就夠,有時我明白唔係你地唔識做,係公司情況唔容許你地去做,不過點都好,你自己識做就夠, 萬一遇到個老細好,你做落d鑊氣野又攪掂哂,不妨真係幫老板諗諗佢,為自己同為公司增值,其實世界上僱主同員工唔係冇雙贏,只係比較上,天下烏鴉一樣黑, 與其外面d老板古靈精怪,你遇到個好d,你留低係度做好d,老板楂既資訊好一d,管理改善一d,公司競爭能力又大一d,最後你同老板都可以搵多d,呢個係 事實,所以書與各位共勉之。

預算做得好與否,或者有冇效用,真係要睇管理層的支持度有幾多,預算這工作亦關連到全公司的資訊數據(文件) 系統,唔一定話要setup 一個貴貴ERP至做得到,最主要係睇你老細與同事有幾合作吧!所以做得唔好不用強求,盡能力便算,夾硬去推樣野出黎,得罪全世界,最後你老細都係要炒你! 歷史告訴過我們:戊戌維新中的康有為及梁啟超,光緒便是一個活生生例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832

【經濟坐標·現實路徑】預算公開:給政府打分的人

http://www.infzm.com/content/84697

通往理想生活的道路,就在每個公民的腳下。南方週末記錄了一些探索者的故事,他們都以自己的方式,堅持推動對一些關鍵領域進行改革。

十多年來,蔣洪和其團隊一直堅持推動預算公開。最初,他只是一個孤零零的呼籲者,甚至即使主動申請也無法得到大會發言的機會;現在,他已經有了許多同行者,在全國兩會時被邀請做大會發言。儘管依然艱難,但他們已經決定把財政透明度項目再延長5年。

孤獨的反對票

上海財經大學的財政學博導蔣洪已年過花甲、白髮滿頭。

從還被人稱為「青年學者」時起,蔣洪就被一個問題困擾——「我的專業是財政理論和政策分析,政府的財政預算信息是研究必需的資料。但長期以來,我們能夠查詢到的財政信息不僅數字籠統,而且發佈滯後,比如有的統計年鑑,兩年後才能查到,這讓我和同行都無法及時、深入地分析財政問題。」

1997年,47歲、正年富力強的蔣洪,當選為上海市人大代表。

在那之前,他一直以為,人大代表肩負審議政府預算報告的職能,觸及的財政預算信息要比一般學者翔實得多。等上了會,發到手頭的報告讓他頗感失望,「這和社會上所能看到的,也差不多」。

「如果無法瞭解清楚錢從哪來去往哪裡,人大代表很難判斷錢花得對不對,可現實是僅提供一些簡單的報表。」於是,蔣洪開始通過分組討論會發言和遞交議案的方式,要求改變。

蔣洪回憶,當時自己談了三個要求:一是要求審查財政預算,不能只公佈一部分錢的預算報告,必須把各種預算外資金、制度外資金的報告一起完整地拿出來;二是不能只有粗線條的信息,必須把錢到底花哪去了講明白,預算必須細化;三是通常一個公司衡量財務時會從現金流量和資產負債兩個角度來衡量,財政也當多角度衡量,那些過去花掉的錢並沒有消失,有的已經變成資產,同樣需要納入監督和考量。

等坐在上海展覽館大會堂裡,要投票表決預算報告時,蔣洪決定棄權,「不能瞭解實際的預算情況,我無法對此報告負起一個人大代表的責任」。

那時上海的人代會還是實行舉手投票,三千多平米的挑高大廳內,唸到投棄權票時,在八百人大代表中間,蔣洪孤零零把手舉了起來,一時前後側目。

不過,蔣洪擲出的要求,以及「忤逆」的棄權票,波瀾不驚,「政府沒有人找過我,媒體也不關注這事,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就這樣,蔣洪當了兩屆上海市人大代表,上面那番話,一說就是十年。到後幾年,蔣洪在舉手錶決時,索性改成了舉手投「反對票」,理由是「多次呼籲,但預算報告始終達不到有效審查的要求」。

但他依然是孤零零的反對票舉手者,有一次,後排一位人大代表以為他搞錯了,好心提醒說「這是反對票哦」。

不再孤零零

2008年,蔣洪開始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第一次去北京開兩會。到了政協,他發現政協和人大的會議形式有所不同,政協有一個人大所沒有的大會發言。

蔣洪想讓更多人關注自己在上海已「老生常談」過的預算問題,便寫了一份發言稿,去要求發言。這份發言稿的標題是《陽光財政,我盼得頭髮都白了》,「這話看起來有些誇張,但這件事我從四十多歲盼到了快六十歲,確實是黑髮人也變了白髮人。」

蔣洪沒能爭取到發言的機會。不過在這之後,越來越多的人站到了這位孤零零的舉手者身邊。

這年春天,《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開始實行,這項要讓政府信息「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新規,被認為是革新之舉——政府不僅要主動公開諸多類型的信息,公眾還可以通過申請的方式,獲取更多政府信息。

這些看起來鼓舞人心的舉措,也引來媒體連篇累牘的報導,蔣洪就是在讀報時了看到這個條例。專業敏感度讓他留意到,財政預算公開被條例納入了政府主動公開信息範疇。

受此啟發,由蔣洪擔任主任的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團隊,隨即啟動了一個觀察中國政府財政透明度的五年期項目,「很多年輕教師,對這個項目非常積極」。

蔣洪團隊所做的事情,就是按照財政信息的完整性、詳盡性和多角度的原則,設計出一個評價體系,再組織學生通過網絡查詢、出版物梳理和申請公開等多種方式,收集各省財政信息,再比對評價體系,根據財政信息公開程度,給各省的財政透明度打分和排名——對方態度好不好、回覆得是否及時,都不重要,「我們看的是他們到底能披露出多少財政信息」。

「從來都是政府給別人評判和排名,這一次反過來,由我們來評判政府。」蔣洪說,工作量很大,需要向31個省份多個部門逐一去函申請信息,還需要完成大量的網絡查詢工作,調動了上百學生參與。

蔣洪和他的團隊,不是這年裡唯一吃條例螃蟹的人。

在深圳,海歸商人吳君亮也組織了一個公共預算觀察志願者團隊,向數十家中央部門和地方政府,發去申請,要求他們公開預算報告,再就能夠獲得的報告內容,發佈評讀報告。

兩個團隊的行動,都通過媒體的報導進入公眾視野,獲得諸多讚譽,公眾對財政透明度的認知和呼聲,也日趨高漲——「納稅人的錢去了哪裡」這個問題,似乎一下迫切地擺在了每個人的面前,各種討論亦見諸報端。

2009年全國兩會時,蔣洪被邀請大會發言,主題就是他2008年遞交的《陽光財政,我盼得頭髮都白了》。和過去光談見解不同,這次發言中,他把過去半年裡,團隊所做的財政透明度報告內容也納入進去,得到了熱烈的掌聲。

「潮流中的一份力量」

蔣洪的行動讓政府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友人私下告訴蔣洪,起初,各省份對接申請的政府信息公開辦公室、財政廳等部門,其實也在互相打聽,其他地區提供多少信息,目的是確保本部門「既不在排名中冒尖,也不甘落後」。

現在,蔣洪團隊已經連續發佈了四年的財政透明度報告。他期望,能夠通過排名促使政府提高財政透明度,每年做報告時,也很期盼大家的「成績」能有所提高。

實際情況是,這四年裡,各省份財政透明度指標的平均值從21一路緩緩爬升到25。

在蔣洪的研究中,每年透明度最低的省份在變,但最低值一直在15左右徘徊,並沒有顯著提高,透明度最高的省份也在不斷變化,但指標卻是下降的。

蔣洪和同事們已經下決心,要把這個財政透明度項目再延一個五年。

「任何個人或研究團隊,能起的作用是微小的,也不奢望有什麼直接的結果,我們能做的,是在媒體、公眾的共同努力下,促成社會觀念的改變,我們只是社會潮流中的一份力量。」蔣洪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76

當研發預算變成人事費用及論文資源 兩大錯誤 台灣千億科研預算形同虛擲

2013-01-07   TWM  
 

 

台灣一年花費超過三千億新台幣資金投入研發領域,政府、學校,甚至企業大舉燒錢搞研發的結果,卻換來每年必須再付出一千多億新台幣的專利金,向其他國家購買專利。到底是台灣投入科研的經費不及國際水準?還是資源配置出了問題?

撰文‧張瀞文

第九次全國科技會議召開期間,國科會主委朱敬一高分貝指出,台灣的專利能量全球第一、總量全球第四或第五,但一年卻付給其他國家超過一四○○億新台幣專利金,超過一整年的政府科研預算,這代表台灣的智慧財產、專利布局非常差。

智財專利布局差,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國內科研相關投入經費已不算低,但就官方所付出的科研預算來看,從開始的資源配置到資金運用,其實已經為這樣的結果埋下伏筆。

據二○一二年預算,政府投入的科研預算約千億元,加上教育部獎勵頂尖大學所編列的「五年五百億元」計畫,官方一年投入科研的經費早已超過千億元。

事實上,近幾年國家財政吃緊,但官方投入的科研預算的確呈現一路成長。根據統計,近十年來,國科會科研預算成長幅度達三三%,不僅高於其他部會,也遠高於整體中央政府總預算(成長幅度約二成)。

錯誤一:淪為預算替代品

表面上看來,台灣科研經費投入金額已不輸先進國家,但成效與實質對產業的貢獻上,落差相當大。台大國發所教授劉靜怡直指關鍵原因,「目前科研預算有很大比率是拿來『養人』,但這些常態性的人事費用,根本不該放在科研經費裡。」根據統計,一二年科技發展計畫經費編列約九四一億元,除了占大宗的國科會、經濟部、中研院、衛生署、農委會、教育部外,國史館、原民會、體委會、客委會、陸委會、僑委會、勞委會、新聞局、人事行政總處、法務部甚至故宮博物院、研考會、公共工程委員會等也都編列金額不等的科研預算。

其中,包括原民、客委、僑委、體委、人事行政總處、陸委等六部會,都是近年科研預算開始增加後才陸續加入分食大餅。而在一二年,連「保訓會(公務人員保障及培訓委員會)」也加入朋分行列。

相對於上述各單位近年陸續增列科研預算,與產業關聯度最高的經濟部,分配到的科研預算卻一年比一年少,○九年仍有二九三億元預算,至一二年,則已降至二七一億元。與產業關聯度低的單位愈編愈多,核心的經濟部卻愈編愈少,凸顯政府科研預算資源錯置的根本問題。

立委鄭麗君說,從保訓會也可以分配科研預算,就可看出科研經費早已淪為其他部會預算不足時的救火隊。台經院三所所長林欣吾也提出評論:「科研預算不是補貼,科研經費是要投資在對產業及生產力有貢獻的事情上,不是救急救窮的費用!」除了資源錯置問題之外,科研經費的運用也必須檢討。以目前作法,取得大筆預算的國科會、中研院、教育部,是把大多數經費投入在學術專題研究,換成一本本的論文,卻無法成為產業實戰當中的資源。

錯誤二:淪為學者升等籌碼造成上述結果的原因,在於國科會評估經費發放的關鍵績效指標(KPI)流於表面。近年來,學者或教授要向國科會申請科研經費,前提必須是在國際論文期刊上的曝光度夠高,這樣的KPI,造成許多學者把「寫論文上國際期刊」當做研究目標,進而形成惡性循環:有足夠曝光度就能申請經費,經費用來寫論文維持曝光度,才能繼續申請。

當科研經費淪為「寫論文上國際期刊」的資源,造成的後果就是「台灣科研成果與產業連結度太低」,台大電機系教授、現任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陳良基,以數據佐證這樣的說法!

從近年各大學「育成中心智財收入」及「新創公司家數」等兩個指標來看,就能清楚看見台灣科研預算虛擲的結果。根據教育部大專院校產學合作績效評估調查顯示,○九年政府資助國立大學的研發經費高達二六八億元,當年度所創造的智財總收入才三億元,投報率為一.○二%,遠落後於美國六.七%。

至於在新創公司部分,○九年進駐或未進駐各大學育成中心,有技轉新創公司共三十九家,這與○八年美國各大學孕育有技術授權的新公司達五九五家相比,「正足以凸顯台灣科研成果與產業鏈脫鉤。」陳良基說。

為改善現狀,經濟部已初步確定科研預算運用的調整方向,未來提出申請的計畫,若能夠做完整的專利布局規畫,將優先處理。林欣吾認為,經濟部的調整方向正確,但就像政府長期以來許多產業升級轉型計畫一樣,最怕的就是空有口號,沒有執行。

為重建台灣智財布局,經濟部無論如何已經跨出一小步,但國家科研經費究竟應該怎麼重新配置與運用,其實需要更宏觀的全盤調整。

台灣科研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大學科研產業化價值現況

類別

智財收入 創新企業家數

智財總收入(億元)

智財總收入占大學研發經費比率(%) 進駐育成中心有技轉新創公司數(家) 進駐育成中心無技轉新創公司數(家)未進駐育成中心有技轉新創公司數(家)公立大學(36) 3.00 1.02 17 286 22 合計(165) 4.74 1.04 62 71266

參考指標:

美國2008年 智財收入占研發經費6.7% 2008年美國大學孕育有技術授權的

新公司有595家

資料來源:陳良基教授,大學科研產業化與價值創造(2009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53

俄羅斯320億美元預算擴建核能

http://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anno=2&depth=1&hl=en&rurl=translate.google.com.hk&sl=zh-CN&tl=en&u=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729&usg=ALkJrhhSMJuOP9B-rcXBtvNqqVJ7mb0uZg

TIME雜誌專欄作家Mark Halper本週四撰文稱,俄羅斯將在未來兩年內投入320億美元建設其核能項目。

By Mark Halper ,

作為目前已知的擁有世界最大天然氣蘊藏的國家,並且該國近四分之一的能源供應來自於天然氣發電廠,俄羅斯的這一手筆頗值得關注。

根據世界核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俄羅斯計劃到2050年將核電生產電量所佔比重增加至全國總電量的一半;至本世紀末,該比重將達到80%,且大部分來自於「快中子反應堆」。

快中子反應堆不僅把鈾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增大數十倍,而且也將鈾資源本身擴大幾百倍以上。 因為,一旦大量使用快堆,目前認為開採價值不大的鈾礦便具有開採價值。 這樣,快堆的利用就可能為人類提供極其豐富的能源。 也因此, 開發者包括了比爾.蓋茨出資建設的TerraPower核能公司 據介紹,該公司開發的原子能發電系統可同時滿足經濟性、安全性以及核不擴散等要求。

那麼俄羅斯蘊藏豐富的天然氣又如何呢? 截止至2012年,根據CIA的數據顯示,俄羅斯化石燃料佔其能源比重的67%,而天然氣則佔了其中的48%。 但是隨著核能在俄羅斯的比重日益上升,天然氣應用於本土能源消費的比重將會日漸萎縮 同時,俄羅斯天然氣出口將會有顯著的提高。

世界核協會稱,俄羅斯大力投入核能建設的最直接好處便是該國Gazprom等公司可以繼續從天然氣海外出口獲得盈利。

「俄羅斯Gazprom已經開始削減用於發電的天然氣供應。因為這樣可以使Gazprom儘可能多的將天然氣出口給西方,Gazprom輸往歐洲的價格等於本土價格的5倍。」

2012年,Gazprom出口預計到8,450億美元,其中歐洲供氣收入就達610億美元。

換句話說,俄羅斯天然氣貿易的走向與其本土核能的建設是密不可分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36

理財達人蕭世斌、謝晨彥傳授私房拚錢術 管好帳先編預算 強迫儲蓄 才能存下第一桶金

2013-08-05  TWM
 
 

 

你一定了解存錢的重要性,甚至也知道「複利」對財富累積的威力,但為什麼從「知道」到「做到」的距離,總是那麼遙不可及呢?其實,答案就是缺乏一個簡單又可行的方法而已。方法並不難找,二位白手起家的理財達人,沒有顯赫的家世,跟你我一樣,但他們一步一腳印地在日常生活中,萃取出看似平淡卻是不怕火煉的真理。

撰文‧施禔盈

理財怪老子 一步一腳印存下三百萬元蕭世斌:把家庭收支當公司財務管理怪老子蕭世斌是目前最夯的理財講師之一,他開設的課程場場爆滿,大家都想學習他的致富方程式。不過,說起四十歲前的怪老子,可是一點都不怪,那時他與一般人沒啥兩樣,是個標準的薪水族,累積資產的方式也是一個「省」字。

不同的是,蕭世斌很肯投資自己,強大的「自學能力」更讓他的薪水三級跳。「我記得有一年外派去美國,結果除了台灣這邊的薪水照領,美國那邊也有一份,我就把台灣那一年的收入全部都存下來。」蕭世斌大笑說,那一年真是個大補丸,資產瞬間灌進五、六十萬元,「這種感覺真爽!」先存到第一桶金再來「滾錢」「父親受日本教育,他的觀念很傳統,不斷提醒我,存錢才會有錢。」回顧四十歲前的存錢大作戰,蕭世斌說,就是想辦法存下每一分錢。受父親影響,他土法煉鋼地把收入全部交給銀行,雖然他後來體悟,光是「存錢」沒辦法讓人「賺錢」,不過,他認同第一桶金是靠扎實「存」下來的。

他解釋,複利的驚人之處,是在本金;當本金夠大,其他條件不變下,有錢人才會更有錢。他舉例,報酬率一樣,年年賺一二%,以「七二法則」來說,六年可以翻一倍。如果只有十萬元,翻一倍也不過是二十萬元;若本金夠大,一百萬元翻一倍是兩百萬元;前者多十萬元,後者多一百萬元。「所以我說,理財是有錢人的玩意兒。」因此,對一般人而言,累積第一桶金就顯得格外重要了。以他為例,一步一腳印地「存」,四十歲時終於攢下三百萬元,有了這三百萬元當基礎,才能滾出後來五十歲退休的財富實力。

蕭世斌回想,雖然當年薪水步步高升,不過,為了存下每一分錢,就連孩子要學鋼琴,都得考慮再三,最後甚至決定跟孩子說「不」,「因為一小時的學費要八百元耶!」「收入不錯,但過得清苦。」蕭世斌這樣形容當年的生活寫照,「但如果能夠搭配一些方法,存錢速度會加快,生活也不用這麼ㄍㄧㄥ。」這是蕭世斌後來發展「家庭會計帳」的源起,頗有相見恨晚之憾。

「做事情一定要有規畫,存錢一樣要有規畫。什麼錢一定要花用、什麼錢是可用可不用,你清楚嗎?」蕭世斌反問,很多人遵從「先存再花」的強迫儲蓄法,問題是,如果「必須」花用的錢就是這麼多,根本「強迫」不來,怎麼辦?相對來說,如果月入五萬元,卻可以算出每個月能存三萬元,又何必拘泥一定只能存一半呢?

所以,一個比較人性化的方式是做出「家庭會計帳」,「經營家裡的財務,要像經營一家公司般謹慎。」他提到,每個人都可以根據過去一年或兩年的花用,例如蒐集去年發生的各項費用收據及發票,將金額及月分分門別類填入會計帳的表格內,這樣就可以看到一年支出的大概狀況,進而算出每個月可存下多少錢來。

最簡單的滾錢法:買全球債券基金做出預算,抓出每月可存下的金額,領到薪水後,就是把該存的錢先存下來,剩下的才是日常生活開銷。當然,預算編列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是追蹤,記帳是一個方式,折衷的方式是將每日花費用小本子記錄,再每周謄入試算表裡,這樣就不用每天開電腦記錄。最後一步便是檢驗及調整,目的在把實際所發生的費用和預算表做個比較,當作下次調整的參考。

但如果不想頻繁記帳,且花錢又很沒紀律,總是會超出預算,怎麼辦呢?那就幫自己準備幾個信封袋,例如一個裝買菜錢,一個裝治裝費,只要裡面的錢變少了,就很容易警惕自己,不能隨心所欲。「反正就是要找出『可行』的方法。」蕭世斌強調。

如果還是管不住花錢的欲望,那就算一算現在花的這筆錢未來會變成多少?「我小孩大學剛畢業一年,他說班上一位同學已經買了一輛和我一樣的Camry車;我就機會教育告訴小孩,這位同學已經花掉他二十五年後的一千萬元了。」蕭世斌說,「只要上網試算一下,當你發現,現在花掉的錢是未來巨大的財富,一定會收斂些的。」省錢不是為了要作守財奴,蕭世斌提到,管錢要謹慎,但不需要影響生活品質,過與不及都不好,「例如,每月的治裝費都要五千元,那就偏奢華,必須要控制。」有了第一桶金後,接著便要用聰明腦袋滾錢,而蕭世斌的滾錢法是:買全球債券基金,策略是「買進並持有」,超簡單,但他的確已透過這樣的方式達到財富自由了。

蕭世斌 社區大學理財講師、怪老子理財版主、Yahoo!理財專欄作家家庭會計帳 把家庭收支當公司財務管理,做出預算才能務實存錢 單位:元類別 項目 一月 二月 ~ 十二月家用開銷 電信費 1,004 1,164 ~ 941

電費 2,226 ~

瓦斯費 1220 ~ 760

水費 918 ~

房屋 房屋稅金

(五月繳納) ~

租金或貸款 25,000 25,000 ~ 25,000 汽機車 汽機車牌照、燃料稅 ~汽機車油錢 3,000 3,000 ~ 3,000

汽機車保險 ~

醫療 門診 200 ~ 200

其他醫療 ~

交通費 大眾運輸 1,200 1,200 ~ 1,200 小孩 學費/保母 58,000 ~小孩零用錢 1,800 1,800 ~1,800 育樂 治裝費 4,000 ~國內外旅遊 12,000 ~其他 交際費 5,000 25,000 ~ 2,000

所得稅 ~

人壽保險年費 41,705 ~全年總計 40,348 174,089 34,901 註:金額為假設數字,僅供讀者參考。

人氣投資講師 搭便車、吃六十元便當謝晨彥:把房貸當作好負債 存到幸福四十歲的謝晨彥,因為投資績效斐然,因此教課不斷,是社區大學投資課程人氣老師。靠著這兩項專長,他近幾年年收入都有五、六百萬元的水準,「每一年我都會為自己訂定一個比可達成還高的目標,例如八百萬元,而這樣的數字不是憑空想像,是思考過、精算過的。」謝晨彥提到「目標」設定的重要性。

翻開謝晨彥的筆記本,各式「目標」密密麻麻地安排。「像我明年打算來個美國名校之旅,帶孩子參觀哈佛、史丹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大學,讓他感受名校氛圍。」從抽屜拿出數本旅遊書籍,「這些書我真的一看再看,這裡所有的地方我都要去。」指著旅遊書所介紹的一生必去景點,謝晨彥展現強烈的「達標」企圖心。

「達標」的企圖心當然不只這一樁。曾經,謝晨彥投資股票失利,負債三百萬元,這筆錢他卻只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清償掉,「這個負債數目,明擺在眼前,它就是個明確的目標,壓力重重的『目標』。」「當時,我存錢存得有夠凶。」謝晨彥這樣形容。「每個月的花用兩、三千元即能搞定,唯一拚命做的事情就是:工作再工作。因為不得不把錢留下來,所以那一年多的時間,我幾乎與朋友斷絕聯繫。」談起當年的工作,謝晨彥是一位信用卡行銷業務,他自掏腰包買贈品,並且以「企業」為單位,找到名單後,再一一傳真到各公司,讓員工「團辦」信用卡。「那個年代,信用卡是銀行大推特推的產品,且因為還有很多人手上沒卡,所以業務量很驚人。」謝晨彥運用技巧,搭朋友便車,例如買大量採購有優惠價的精緻Hello Kitty檯燈當贈品,沒想到效果超顯著,經常一家公司可以招攬到十多人一起辦卡。拚勁加上一些方法,謝晨彥每月的收入可達一、二十萬元,甚至上看三十萬元。

生活面,則是再簡單不過,「早餐不吃、午餐就吃六十元的便當,然後晚餐一定回家吃,到了周末則是幾乎不外出,甚至電話我都只接聽、不打出去。這樣錢才能存得快啊!」再說到娛樂,謝晨彥是個電影迷,但為了把最多的錢拿去還債,他找到了一個省錢看電影的方法,那就是看二輪電影,「我現在還有這樣的習慣。」竭盡所能地省錢、還錢,「沒想到當負債全部清掉之後,我反而覺得人生沒有目標了。」謝晨彥發現「目標」是拚錢的關鍵,而「壓力」則是強大的原動力。「當然不是叫你把自己搞得很慘,再來想辦法存錢;不過,我倒是認為攬一個好的負債在身上,例如房貸,是還滿有效的方式。」但他提醒,應該試算一下自己真正的還款能力,然後貸出比可負擔稍高一點的金額,千萬不要變成房奴。

另外,謝晨彥很鼓勵三十世代的年輕人利用保險,如年金險強迫儲蓄。「存個二十年,剛好可以成為退休金來源,一兼二顧,何樂不為?」他自己每年也都要撥補一整筆金額到年金險,「不需要斤斤計較利率高低,也不要考慮划不划算的問題,放進去就忘了它的存在吧!」目標絕不空口說白話 一定要具體化提到目標存錢法,謝晨彥頗有心得地說,目標絕不能只是嘴巴說說而已,一定要具體化,寫下來就很重要,這樣才能激出拚鬥的動機。「我每年年初,都會在新的日誌本寫下今年的預計收入、可以存下的金額,以及幾件打算年度完成的大事清單;然後第二年再來檢視,達成了就打個勾。也許不一定達標,但要給自己方向感,這樣才能正確地朝想要前進的方向走。」謝晨彥笑說,現在他存錢的大動力是環遊世界。

不過,儘管已是年收入達五百萬元的投資達人加理財名師,但謝晨彥對待金錢的態度並無二致。「我現在去教課,幾乎都是走路過去,如果來不及,就用跑的,實在不習慣隨手招計程車。」謝晨彥分享生活點滴,前一陣子到香港出差,他還找到六千元的便宜來回機票,「能到就好啊!」這就是習慣的力量,習慣訂定目標、習慣不奢華、習慣穩紮穩打地攢下每一筆錢。

謝晨彥

豐彥財經學苑創辦人暨首席講師、社區大學講師、世新/銘傳/致理大學講師

謝晨彥建議用年金險存錢

強迫儲蓄又能規畫退休,一兼二顧謝晨彥鼓勵年輕人用年金險強迫儲蓄,存個20年,剛好可以作為退休老本。

假設,30歲的小張想要強迫自己存錢,規畫了一張繳費期20年的利變型年金險,每年繳交12萬元保費,宣告利率2.1%。自60歲起開始領取年金,以年金預定利率1.5%計算,每年可領14萬6114元,領至終身(110歲),另,保證期間則為20年(如小張於保證期間內身故,保險公司會將未支領的年金餘額給付予身故受益人,至保證期間屆滿為止)。

20年利變型年金險試算

年金累積期 年金給付期

年度/年齡 1~20年╱30~49歲 年度/年齡 31年起╱60歲起每年繳交保費 120,000元 每年領取年金金額 146,114元總繳保費 240萬元 保證領取20年(但活到老領到老,可領至110歲) 292萬2280元(保證領取金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74

《政策檢討》與其花大錢放煙火 不如把錢花在刀口上 預算少、人力吃緊 食安把關 一人服務四萬民眾

2013-10-28  TWM  
 

 

自從塑化劑事件以來,台灣黑心食品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如今,連經過認證的知名大廠都淪陷,商品琳琅滿目,消費者卻是防不勝防。

台灣的食安管理,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杜絕黑心氾濫?

王媽媽正在為家裡存放的數十瓶「台糖葡萄籽油」懊惱,這是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大統長基」為台糖所代工的產品。王媽媽的兩個孩子容易過敏,因為愛孩子的心,她總是挑選最健康的食品照顧孩子的身體,所以她以為「掛上台糖」就等於掛上了保證。因為熱心、善良,所以她更買了很多這款葡萄籽油分送親朋好友;現在,她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公信力全失 國家認證無法品質保證消費者對台糖這樣有品牌的公司信賴,以為掛上它的標誌,產品就能安心食用;然而,台糖這次無法盡到有效控管代工廠商的義務,簡直傷透了消費者的心。從桂冠委託禹昌案(食品工廠桂冠委託禹昌代工粽子,竟被查出有過期粽混雜在內)到台糖委託大統長基案,讓消費者開始思考:「若大品牌都無法拍胸脯保證,我們應該怎麼選擇?」通常委託代工公司(如台糖)在簽約前,會參與代工廠商(如大統長基)第一批貨生產過程,予以稽核,以確保代工廠商產品符合合約;有的可能還會採取定期檢驗,有的則不會,更有甚者連第一批的稽核都沒有參與,直接就與出價最低的廠商簽約。

台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教授許輔認為:「一家好的品牌公司,為了避免代工廠商生產出違反契約內容的產品影響聲譽,應該要採取不定期的突襲查訪,才能讓代工廠商時時警惕。」台糖商品行銷事業部執行長陳啟祥告訴《今周刊》,台糖有定期與不定期的到市場上抽查,並送SGS檢驗,但無法驗出其中問題。台糖把責任撇得一乾二淨,但畢竟消費者是相信它的品牌才購買,難道公司不應盡到全面為消費者把關的義務嗎?尤其台糖委託大統長基代工的葡萄籽油,都沒有標示是由大統長基代工,似有欺瞞消費者之嫌。

台糖表示,過去法令並沒有規定須標示代工廠商的資料,但是今年六月修法之後,規定必須標示清楚,不過有一年的緩衝期。據本刊了解,坊間有不少食品委由其他廠商代工,仍明確標出代工廠商名稱,以示負責,台糖的說法,無法令人信服。

大統長基是有得到食品GMP認證的廠商,但是這次事件,也讓GMP制度破功!GMP是由新竹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認證,對工廠的作業流程、環境衛生、產品品質做現場查驗,通過檢驗才能給予認證,事後每三至四個月定期抽驗調查。但是擁有GMP標誌的大統長基,卻調配出標示不實的葵花油矇騙驗證機關,通過查驗。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說:「食品法規真正規範的項目,根本太少。」換言之,即使得到GMP認證,也不代表產品一定沒問題。

檢驗徒具虛文 合格不代表沒問題許輔也提到,無論是GMP或CAS(台灣優良農產品)認證之後的定期追蹤,稽核員所稽核的項目,僅對書面所明列事項作審查,但是業者的很多小把戲,需要熟悉業界生態的人員才會注意到。因此,許輔認為驗證單位有責任加強稽核員的訓練,聘請曾經在業界待過,了解產業生態的人員,提升稽查員對問題廠商的敏感度。

不僅於此,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丘志威更對其他多項認證有所質疑,認為規範太過鬆散,例如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ISO系列(國際標準化組織)這兩項認證,大統長基都有得到。

負責ISO授證的經濟部標準局指出,大統長基通過的ISO 九○○一僅針對工廠的制度流程做檢驗,卻不針對食品配方做驗證;因此,民眾即使看到產品標有ISO 九○○一認證,卻不代表它食品就很安全。

江守山也說:「ISO系列僅對廠商的作業流程做檢核及赴廠查勘,卻沒有對最終生產出來的產品做檢核。」此外,ISO驗證雖然每年會定期追蹤,但是驗證單位卻會事前與廠商確認訪查時間,再前往稽核,讓不肖廠商有準備的時間,根本失去意義。

至於HACCP主要是確保食品生產流程安全。在台灣,除水產品、肉、餐盒與乳品加工業四個產業強制要求通過HACCP,由各縣市衛生局驗證外,其他產業則由業者直接找國外HACCP協會在台灣的代理商做檢驗。中華HACCP協會副祕書長張文彬說:「國內沒有統一單位去做驗證,這是HACCP認證一大問題。」也就是說,即使通過HACCP認證,也不代表國家掛保證。

GMP、ISO都不能掛保證,那麼SGS檢驗呢?

最近,很多店面都可以看到貼有SGS檢驗合格的檢驗單,但是很多民眾不知道,SGS僅針對每一次送驗的「單品」進行驗證,並非得到SGS的認可就代表全部的商品都獲得品質保證。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作了一個妙喻解開了消費者的誤解:「許多小吃攤前掛著SGS檢驗合格書,試問牛肉合格了,麵、湯也統統合格了嗎?而這次進的貨合格了,下次呢?」「所以消費者千萬別傻傻地被業者拿一次性的檢驗當『免死金牌』瞞騙了。」國家屢屢縱容 相關罰則太輕二○一一年的塑化劑事件,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黑心食品事件,同時也是第一起消費者針對販賣、製造黑心食品廠商提起集體訴訟的案件。但是判決結果卻跌破眾人眼鏡,消基會求償二十四億元,但法官僅判賠一二○萬元,這中間懸殊的差距何來?這一切肇因於法官與消基會對塑化劑的毒害認知不同。

雖然醫界、學界同意塑化劑對人體有害,但難以舉證傷害程度;另一方面,國民健康署︽塑化劑衛教手冊︾載明「塑化劑可在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內代謝排出。」違法業者竟挾官方權威,成為法官判案根據。

消基會委任律師徐則鈺對此表示無奈,「在法庭攻防上,手冊內容屢屢被辯方引為證據。」如果塑化劑能被人體代謝,那麼當初政府何必急驚風將所有塑化劑商品全面下架、回收;反過來說,如果無害,那麼因而受害的廠商是否可申請國賠呢?其實行政院消保處也協助這場官司,但同樣隸屬行政院轄下的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卻反倒扯後腿,導致消費者求償無門。

身兼消基會法律委員會委員的玄奘大學法律學系教授陳汝吟直言,政府對消費者的保護明顯不足,「歐美國家包括日本,都提升消費者保護機關到中央政府的層級;只有台灣反其道而行,在一二年元月,將消費者保護機關由獨立委員會變成附屬行政院之下。」除了組織降級,長期以來黑心廠商橫行,根本原因是罰則太輕,比起廠商動輒上億元的不法利得,行政裁罰對於廠商根本不痛不癢。以胖達人為例,同樣廣告不實,台灣頂多罰二十萬元,在香港最重可罰一九三萬元,甚至五年刑期。

今年六月,︽食品衛生管理法︾通過修法後,雖然提高罰鍰金額,但追討廠商不法所得,卻需要先經過官方認定「情節重大」,但怎樣才是「情節重大」卻沒有提出解釋。也就是說,一旦主管機關怠於執法,或不認定「情節重大」,廠商還是可逍遙法外。徐則鈺認為,「廠商最害怕的還是刑事責任。」最終除行政單位須「硬起來」,司法單位也須「動起來」;只有行政司法互相配合,對違法廠商祭重典,才能殺雞儆猴。

隱憂早已浮現 人力、預算嚴重不足除政府須嚴格執法,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長期以來資源、人力不足,也是隱憂之一。根據本刊調查,台灣每人平均分配到的食安預算,只有加拿大的一五%,美國的二三%;而每位食管人員服務的民眾數,幾乎是加拿大的九倍,美國的兩倍。諷刺的是,政府建國百年花在國慶、跨年等活動經費高達一億八千萬元,卻不出錢做食品安全查驗,讓民眾一再受到黑心食品危害。

許輔強調,政府應該將經費花在刀口上,增加食品安全的稽核與輔導人員,提升國內食品安全,讓民眾吃得安心。

︽今周刊︾一直以來始終關注台灣的食品安全議題,陸續踢爆包括假蜂蜜、毒醬油、毒澱粉等黑心商品,如果連沒有法定權力的我們都能查到,試問:手握國家機器大權的政府為何做不到?政府應該主動出擊,列出每年檢驗抽查的項目,而不應看媒體或消費者爆什麼料就查什麼!

假油會是最後一個黑心食品事件嗎?如果衛生人力與預算不增加、執法不嚴、處罰太輕、認證問題不解決,台灣民眾恐怕永遠都得在恐懼中生活……。

一紙認證 真的有效嗎?──各種認證標準程序及學者疑慮

CAS優良食品

針對單一產品

認證過程:

初審→工廠輔導、確認→現場抽驗→授證追蹤方式:每年至少一次定期抽驗,採不通知查訪學者疑慮:稽核員的專業程度是否能確切找出問題?

食品GMP

針對生產線作業

認證過程:

文件審查→現場評鑑→授證

追蹤方式:

每年至少一次定期抽驗,採不通知查訪學者疑慮:稽核員的專業程度是否能確切找出問題?

HACCP

針對食品生產作業

認證過程:

文件審核→現場審核→授證

追蹤方式:

至少一年一次抽驗

學者疑慮:認證單位不統一,嚴謹度不一致。

ISO 9001、ISO 22000

前者針對管理層面、

後者針對食品及管理層面控管

認證過程:

文件審查→現場評鑑→授證

追蹤方式:

每年一次,會做事前通知學者疑慮:只對文件所註流程做審查,而非對產品結果做審查;預先通知審查時間失去抽驗意義。

「食」在不安心!── 近3年黑心食品大事紀事件 時間 事件介紹 發現者 後續發展起雲劑非法添加塑化劑 2011/5衛生署食藥局官員原本檢驗某食品是否摻有安非他命或減肥西藥,意外查獲起雲劑中含有廉價的塑化劑,風暴擴大,全台許多飲料與相關產品淪陷。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公布 加強起雲劑的管控,未來使用起雲劑須提出安全證明,否則禁止販售。

假米粉 2013/1 多家品牌米粉被踢爆,米粉中不含米,其中包含新竹農會。 媒體踢爆 5月衛生署遭監察院糾正,承諾將米粉標準列入衛生法規稽查。

毒布丁 2013/5 台南市立光農工將工業級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摻入食品原物料複方中,再提供給統一、依蕾特布丁等下游廠商。 台南地檢署 相關商品全面下架。

毒澱粉 2013/5 不肖業者使用未經核准的工業用順丁烯二酸製造澱粉,毒澱粉流竄全台。《今周刊》檢驗發現毒澱粉,食品藥物管理局2月接獲線報,卻遲至《今周刊》即將召開記者會前夕才公布。 衛生署對全台澱粉廠及經銷商進行查緝,並宣布商家須在醒目處張貼安全具結證明。

毒醬油 2013/5 毒醬油含有超量的有毒物質單氯丙二醇,銷往各大夜市、餐廳,使用者眾。 《今周刊》踢爆 衛生署加強管制焦糖色素的純度及使用範圍,並訂定各類食品的焦糖色素使用限量。

義美泡芙

原料過期 2013/5 使用逾期「大豆分離蛋白」製作泡芙,36萬箱泡芙已被消費者吃下肚。 義美員工爆料 衛生署呼籲業者應加強自主管理。

毒餐盒 2013/8 台中皇冠特殊印刷公司使用有害人體的甲苯擦拭紙容器。 媒體踢爆 衛生局開罰,並銷毀1000多萬個紙餐盒。

假蜂蜜 2013/9 市售蜂蜜檢驗發現一滴蜜都沒有。 《今周刊》踢爆政府相關部門(農委會、經濟部及衛生署) 明確規範合成蜜標示與販售,加強不實標示或假蜜之查緝。

山水米 2013/8 市占率第三大的山水米涉嫌以劣質進口米冒充台灣米搶市。 媒體踢爆 農糧署擬修《糧食管理法》,將罰鍰由20萬元提高為300萬元。

大統油品

9成造假 2013/10 大統長基食品公司生產的油品逾9成是黑心油,除產品標示不實,並違法添加銅葉綠素及假冒油品。 彰化地檢署 彰化縣衛生局勒令該公司停工,並重罰2860萬元,創下國內單一食品廠遭罰最高金額。

整理:黃家慧、蔡曜蓮

台灣食品安全把關堪慮!──安全預算與食管局人員服務民眾數

國名 平均每人分配到的

食品安全預算

(新台幣元)* 每一位食管局人員服務多少民眾(人)

台灣

(TFDA) 94 42751

美國

(FDA) 403 21246

加拿大

(CFIA) 592 4784 資料來源:各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以2012年該國的食品藥物管理局支出/總人口數

撰文‧黃家慧、蔡曜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51

解讀安倍內閣財政預算草案:沒錢?沒事!有央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796

當人們都忙著過聖誕節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他的小夥伴們(內閣部長和自己的盟友)悄悄的敲定了將於明年4月1日開始的2014財年的財政支出預算草案。自由投資人Wolf Richter表示,日本政府的2014預算草案表面上看比上一年小,實則不然,日本政府可以通過補充預算來增加開支,還可以今年舉債明年花。為這場花錢狂歡付錢的是日本央行,他們不僅在貨幣化當前的財政赤字,還在將累積了多年的政府債務貨幣化。安倍經濟學正在加速,財政赤字將繼續瘋狂增長。 2013財年的財政支出已高達95.9萬億日元,別急,以後還會更高!因人口老齡化導致的社會保險支出增長了4.8%;通過炒作與中國在領土問題上的爭端,軍費開支增長了2.9%;通過四處大興土木(修無用的橋和河堤),再加上還有些價值的東京奧運會項目,公共支出飆升了12.9%,達到6萬億日元。 這些低效率的政府支出並沒有讓已經低迷了20年的日本經濟重獲新生,但也沒有停止的必要,因為這是送給日本國內企業及其政治盟友的禮物。 政府大張旗鼓的宣稱,他們只需要發行41.25萬億日元的新債券,其實只彌補了43%的財政開支,而2013財年發行的債券彌補了46%的財政支出。如果您對這些數字看著沒有什麽感覺,那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日本的財政預算制度吧。 每個財年里,政府都會審議通過1到4個“補充預算”,或者叫“經濟刺激計劃”。例如在2013財年,最初的預算為92.6萬億日元,後來又通過了10.3萬億補充預算,所以當前財年的預算為102.9萬億日元。 當然,2014財年也不會例外,預算草案中已經包含了一項5.5萬億日元的補充預算,這項補充預算是用來對沖明年4月份生效的消費稅的提高。上次的消費稅調高觸發了搶購風潮和其後的長期衰退,而這一次的增稅則會從一臉不情願的日本國民口袋中掏走4.5萬億日元。4.5萬億日元,外加1萬億日元,剛好夠支付5.5萬億的刺激計劃,何必要幹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事?安倍其實玩的是糊弄人的遊戲,5.5萬億的刺激計劃將由2013財年發行的債券來為其融資,如此一來,這5.5萬億對於2014財年來說就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2014年財政支出預算高達101.4萬億日元,稅收收入預計為50萬億日元,這已經是自2007年以來最高的稅收收入了,但也只能彌補其中的49.3%,剩下的50.7%都將通過發行債券所籌集的資金來彌補,不知道安倍政府所宣稱的43%的債券融資計劃是怎麽算的?     如此高額的財政赤字該怎麽辦?不用擔心,日本央行幫助您! 早在這份敗家的財政預算草案浮出水面之前,日本央行就已經承諾在每年印制60—70萬億日元來讓貨幣存量在兩年內翻倍,與此同時,日本央行還無恥的重申,他們不是在將財政赤字的貨幣化,僅僅是在執行貨幣政策而已。 日本央行真是把全世界的人都當傻子了。他們不僅在貨幣化當前的財政赤字,還在將累積了多年的政府債務貨幣化,這種讓債務緩慢貶值的作法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債務違約。而這種辦法的好處就是讓人們手中的債權不知不覺的貶值,而所有持有日元和日元債權的人都將受損。 估計許多人都已經知道,日本政府在通過借錢來維系了十幾年之後依然沒有找到解決日本經濟問題的辦法,而伴隨著貨幣好幾倍的擴張,日本國民的養老金、銀行資產和債券卻會因貨幣的註水而大幅貶值。如果說,QE是日本精英階層向美國學來的高招,那麽日本的工薪階層是否會心甘情願的為QE帶來的通貨膨脹買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218

吃飯預算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40127/18606232

老友定期飯局,輪流做東,蛇年年末一餐,恰巧輪到地產/古董F做東,佢素來好客兼豪爽,話欣逢蛇年將盡,馬年將至,呢餐午飯就當係成班老友嘅尾禡飯或團年飯,食餐好嘅。佢口中所謂食餐好嘅,就係到港灣道一號,得閒到場者有十人,坐在小房間內,齊齊慶祝新年進步,身體健康,能不樂乎。
呢日係星期四,咁啱三日前嘅星期一,參加維特健靈(謝德富陳曦齡夫婦創辦)嘅中午雞尾酒會,香格里拉酒店宴會廳有人滿之患,可見謝陳呢對夫婦名醫嘅面子與號召力有幾大。主禮嘉賓董建華、馮國經等人離開後,一眾嘉賓逐漸散去,正思量點零鐘去邊度吃飯之際,俾議員L一手捉住,就坐佢架車走嚟港灣道一號,另外有兩位傳媒老總坐公司車嚟參加飯局。一個星期內到港灣道一號吃兩次午餐,都算有食神。議員L話自從立法會搬來添馬艦之後,坐車最快到嘅酒店就係君悅,因此佢成為港灣道一號常客,以往在舊址,立法會議員(有錢消費嗰班)多數係去香港會(只限會員)、麗嘉酒店,或行遠啲去鏞記四樓。不過麗嘉已拆,鏞記大佬已不在人世,議員L話佢嘅同黨起初多去中信海都,點知人地唔識佢係邊個,想訂間大房都訂唔到,吃過一兩次檸檬之後,咪就以港灣道一號為「飯堂」囉。
地產F當然亦是常客,故此招呼特佳,菜式味道雖非一百分,但亦無可投訴之處,講到價錢,最好咪問,有人請,食得開心。席間,與內地有聯繫嘅賓架N話,自習近平上台後,反貪腐風吹得好勁,內地一級食肆無不叫苦,但已有地方官私底下埋怨,做官人工幾低吓,小官有權不能用,不敢用嘅話(大家應該明白其中意思),做官做乜,不如下海營商,買個官返嚟做,不能冇回報嘅噃。呢個問題好現實,畢竟齋嗌政治口號難以醫肚供樓送子女到美國也。連帶所及,復受湯顯明事件影響,香港官場有樣學樣,高官請吃飯,每人頭不得超過450元,咁嘅數字,去鏞記4樓或港灣道1號都幾難找數,如果去外國訪問,譬如吳克儉去倫敦,到唐人街食都未必夠錢。唔怪得議員L話某局長想請佢食飯,議員L回應話不如由佢請,免局長為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