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海油 (883)鎩羽5年捲土重來,豪擲168億元去花旗國「買油」進軍頁岩氣。內地媒體對呢單嘢普遍評價唔錯,皆因為國爭光也,但投資者似乎就唔多鍾意,睇吓 中海油噚日股價就知,恒指跌唔夠1巴仙,佢竟然跌咗3個幾巴仙,好彩收市價仲頂到$16.18「一路一直發」,幾好意頭吖! 查實呢單嘢咩葫 蘆賣咩藥呢?華華噚日喺國資委個網站見到一則通知,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即係883阿媽)總經理、黨組書記,即係傅成玉(圖),會喺呢個星期四下晝兩點 有個網上訪談,傅總屆時會講述中央企業經營業績背後嘅故事,總結推廣其經營管理嘅成功經驗等,但華華覺得883班小股東會想聽傳總解構呢單刁,多過上述是 但一項囉! 李華華 |
||||||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9-09/100301152.html
老鮑勃75歲,留著銀白色的山羊鬍子。作為Nabors鑽井公司最資深的司鑽,他不是在鑽井架上,就是在把鑽井架轉移到另一個鑽井場地的路上。
![]() |
頁岩氣開採意味著水資源的大量消耗。在49公里外的污水處理廠提供壓裂用水之前,殼牌樺樹林鑽井場地還得靠大卡車來運水。於達維 攝 |
在加拿大俾詩省東北部,地下兩千多米處,三疊紀早期的芒特尼地層中,蘊藏著潛力巨大的頁岩氣資源。如今,這片芒特尼地層中已經打出200口井,而且數目還在不斷增加。每個鑽井場地上,都矗立著數十個碩大的儲水罐。
要使緻密的頁岩層變得疏鬆,就得使用大量的高壓水。不僅如此,開採過程還可能對地下水造成污染,由此也引發了不少環保人士的質疑。
中國是繼美國和加拿大之後,著手勘探開發頁岩氣資源的國家。如何盡最大可能減少對頁岩氣開採對環境的危害,是擺在所有油氣公司面前的難題。
掘金頁岩氣的背後
常規天然氣儲藏在多孔或具有天然裂縫的岩層中,容易開採。而頁岩氣是存在於緻密頁岩及其縫隙中的非常規天然氣,開採成本較高。直到上世紀90年 代後期,頁岩氣才在美國率先實現商業化。2010年,美國頁岩氣產量達1379億立方米,佔其天然氣產量的23%,美國也超過俄羅斯成為天然氣最大生產 國。
2008年,殼牌以62億美元收購Duvernay公司在俾詩省東北部的樺樹場項目。到2012年,該項目將至少日產1.5億至2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2011年8月末至9月初,財新《新世紀》記者實地走訪了樺樹場。每個開採平台的地面上都排列著許多口井,像章魚的觸角一樣深入地層。其中一個 鑽井架上,鮑勃所操作鑽頭的鑽井深度已達2000米,鑽井方向逐漸傾斜,即將進入水平井的階段。鮑勃老了,但仍需保持一定臂力操作諸多閥門和操縱桿。
Weatherford公司地質專家帕威爾·波比埃爾(Pawel Popiel)實時監控著鑽頭位置,儀表顯示鑽頭上的壓力有17000千帕,掘進速度為每小時23米。
樺樹場項目鑽井經理麥克·貝里(Michael Berry)表示,在沒有發明水平打鑽和水力壓裂技術的時候,這裡只能生產少量被稱為「酸氣」的天然氣。酸氣含硫量比較高,需要特殊脫硫處理。而現在開採出來的天然氣基本不含硫,經濟價值更高,被稱為「甜氣」。
水力壓裂技術,是目前惟一可以開啟頁岩氣礦藏的金鑰匙。當高壓液體注入鑽井並使岩層裂開後,高壓液體中的支撐劑可以保持住裂縫,使其成為油氣導向鑽井的高速滲透通道。
水力壓裂技術也是一柄雙刃劍。這種技術消耗大量水資源,將地下岩層打出裂縫的方法也可能污染地下水,由此在環境標準非常嚴格的美國引起爭議。
2010年,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院院刊》撰文表示,在賓夕法尼亞州使用水力壓裂法開採頁岩氣的地區,地下飲用水中甲烷含量比未鑽探區域高出17倍,這種甲烷污染與水力壓裂法的應用有關。
貝里認為,賓夕法尼亞地下水中之所以發現甲烷,可能是那裡的水井本身穿過了煤層,因此有甲烷進入,或者是頁岩氣井的隔離手段做得不夠。
水力壓裂液中的成分,也是爭議焦點之一。美國三名民主黨議員2010年4月在一份報告中說,美國14家油氣公司過去五年的頁岩開採中使用了約295萬立方米的壓裂添加劑,其中包括750種化學產品,以及有毒物質苯和鉛等。
回流的壓裂液如果未及時處理或造成洩漏,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不可低估。在世界上最大的非常規天然氣田——美國馬塞勒斯頁岩氣田,大量回流水被倒入特拉華河流域,而該流域是賓夕法尼亞等幾個州的飲用水來源。
貝里稱,樺樹場未發現污染地下水的情況,一方面是壓裂的位置比地下水低150米左右,另一方面是氣井管道與岩層之間有鋼管和水泥層的雙重隔離。
在樺樹場,大部分壓裂液只能使用回收的廢水。壓裂液中99%是水和砂,1%是潤滑劑、防腐劑等添加劑,每口井的壓裂約需7000噸水和1200噸砂。
2010年,殼牌中標樺樹場附近的道森克里克市的一個污水處理項目。預計到2012年年初,每天產出再生水4000立方米,通過49公里長的管道輸送至氣田。樺樹場的廢水也可送來處理。
「城市廢水和壓裂廢水在道森克里克市處理後,雖然不能喝,但可以作為壓裂用水,還可以作為市政用水,或者給體育場澆水用。」樺樹場項目開發經理曼努埃爾·威廉姆斯(Manuel Willemse)說,該項目的頁岩氣開採一年之後就不用從河裡、井裡取水了。
中國頁岩氣開發考驗
近幾年,中國油氣業終於開始審視頁岩氣。美國能源信息署2011年4月的初步評估認為,中國頁岩氣儲量約100萬億立方米,相當於中國常規天然氣資源量的2倍,與美國本土儲量大體相當,其中可開採資源量36萬億立方米。
2010年5月,中原油田在貴州大方成功實施中石化首口頁岩氣井「方深1井」的大型壓裂。中石油則選定殼牌、康菲和挪威國家石油三家外企作為合 作夥伴,在四川進行頁岩氣勘探開發。2011年7月,國土資源部首輪頁岩氣探礦權招標結束,兩個頁岩氣區塊的勘探權被出讓給中石化與河南煤層氣公司。
不過,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夏玉強博士認為,頁岩氣資源的開發將對中國水資源的質與量提出嚴峻考驗。
夏玉強在美國天普大學訪問期間,研究過美國頁岩氣開發過程中的環境問題。他表示,頁岩氣鑽探大量消耗地表水或地下水,很可能影響噹地水生生物的生存、捕魚業、城市和工業用水等。根據美國能源部統計,每一個頁岩氣鑽井平均用水量甚至高達1.5萬立方米。
夏玉強透露,美國已著手修改頁岩氣開採的法律和政策。而中國目前實施的水資源和環境保護法律,以及正在制定的《石油天然氣開採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徵求意見稿)》 等,都沒有考慮頁岩氣開採引起的特殊資源環境問題。
參加這一政策制定的中石油安全環保技術研究院范薇女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雖然其中也提到了酸化、壓裂的問題,但主要適用於陸上的油氣開採,對頁岩氣有點忽略,而目前徵求意見階段已經結束,再次修訂要到2013年以後了。
夏玉強說,頁岩氣資源開發需要量水量力而行。美國地質調查局提出,鑽探用水不能給當地的水資源帶來衝擊、避免小流域和河流的退化、選定合適方法處置含有污染物質的大量鑽探回收水。美國能源部則強調,頁岩氣開發不能干擾當地工農業的正常用水。
根據夏玉強估算,假定用1000口鑽井開採四川盆地中15億立方米的頁岩氣,需要所有鑽井24小時工作約四年,用水1.71億立方米,相當於消耗四川盆地地下淡水可開採資源量的1.1%。雖然該水量佔水資源總量的比例小,但該地區存在區域性缺水和季節性缺水問題。
他說,中國頁岩氣田的分佈與缺水地區的分佈重合比較多。在水量相對充裕的長江流域,只在四川和江漢盆地發現了頁岩氣;而在西北、華北地區,頁岩氣儲量豐富,水資源卻相當緊張。
其中,由於地表水缺乏,或者是水質污染嚴重,華北平原和沿海地區的頁岩氣開採將主要依靠地下水。而華北平原是地下水超采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一些沿海地區則因為地下水水位下降,引起了海水入侵,導致地下水水質惡化。
夏玉強表示,無論是就近取水,還是污水處理,都是中國頁岩氣開發中的隱患。目前,地方上只是用取水許可來限制頁岩氣開發者,而且很難監督。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5/1NNDE3XzQwNjY1Ng.html
沙特阿拉伯王子阿爾瓦利德·本·塔拉爾2月6日宣稱,儘管伊朗局勢充滿不確定性,但國際原油價格不會突破100美元。話音剛落,油價即出現連續性上 漲,2月13日收於100.83美元,3月1日盤中更是升破110美元。如今,國際原油價格「破百」時間間隔已由原來的兩年縮至8個多月。
這幾次油價上漲總伴隨著中東地區主要原油輸出國的局勢動盪,如何擺脫對該地區石油的依賴,甚至是對石油資源的依賴,已非新鮮話題。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之一,2005年石油對外依存度曾高達64.2%,隨後逐漸下降,2010年為53.7%。從2009年起,美國超過俄羅斯成為全球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
中國近年石油對外依存度逐年擴大,2011年超過了56%。破解「石油魔咒」,除加大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外,提升清潔環保、價格低廉的天然氣的消費比重,也是關鍵。
天 然氣分常規和非常規兩類,2011年我國天然氣商業化產量為1011.15億立方米,尚不如美國2010年頁岩氣1378億立方米的產量。去年,國務院正 式批准頁岩氣為新的獨立礦種,借天然氣價改試點以及《頁岩氣「十二五」發展規劃》出台在即的東風,我國頁岩氣的開採正逢其時。
美國石油消費逐年下降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美國尚是全球主要石油輸出國之一;戰後,考慮到石油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美國降低了本國石油開採量,成為石油淨進口國。
數據顯示,美國進口的石油主要來自北美自由貿易區、南美洲、非洲和歐洲,中東地區進口量並不多。
2000年美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為63.66%,2005年攀升至64.2%,2010年卻降為53.7%。石油對外依存度下降正是得益於該國加大本國油氣資源的開發力度,當中就包括天然氣。
美 國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及消費國,2011年天然氣產量為6110億立方米,消費量為6830億立方米,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所佔比例約為27%。石油消費 比重已經降至37%左右,比2003年降低11個百分點;EIA(美國能源信息署)預計,到2035年這一比例會降至31%。
中國石油進口大幅攀升
美國對天然氣的充分開發和利用,給了中國很多啟迪。
隨 著需求的快速攀升,我國於1996年首次成為石油淨進口國,2004年的石油進口量突破億噸大關,2011年為2.53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逐年上 升,2007年為49%,2008年突破50%,2009年達到53%,2010年達55%,2011年超過了56%。BP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魯爾甚至預 計,到2030年中國石油進口依存度將達到80%。
我國進口的石油主要來自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三者佔進口總量的43%。近年中東地區局勢不穩,已直接威脅我國的能源安全。如何破解 「石油魔咒」?國內上下已達成共識:提高天然氣的消費比重。
《BP2011 年世界能源統計年鑑》顯示,中國的天然氣探明儲量為2.8萬億立方米,約佔世界總儲量的1.5%,主要分佈在塔里木、鄂爾多斯、四川、柴達木、準噶爾盆 地,東部的松遼、渤海灣盆地,以及東部近海海域的渤海、東海和鶯-瓊盆地。2010年我國天然氣產量967.6億立方米,消費量1090.4億立方米,在 一次能源消費中所佔比例為4%。
目前,天然氣在我國的能源結構中還很弱小,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政府相關人士表示,到「十二五」期間,預計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的比例將提高到8%。由此計算,到2015年,我國天然氣產量約1860億立方米,消費量則高達2710億立方米。
天然氣價改試點
我國2010年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已達11.3%,2015年將上升到31.3%,巨大的需求缺口如何解決?
目前,天然氣進口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從中亞進口,通過「西氣東輸」管線輸送至沿線消費區域;二是通過管線從俄羅斯進口;三是通過在沿海城市建立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經海上途徑進口LNG。不論是哪種方式,進口天然氣價格都比目前國內價格明顯偏高。
我國國內的天然氣價格是多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國家發改委曾於2010年5月發出通知,將陸上各油氣田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上調0.23元/立方米。在此次提價後,我國陸上各油氣田城市工業用氣的天然氣出廠價為1.1~1.6元/立方米,民用氣價格為0.8~1.2元/立方米。
進口天然氣價格又是多少?
海通證券分析師鄧勇指出,目前,我國從中亞進口的管道天然氣在新疆霍爾果斯口岸的邊境完稅價為2.02元/立方米;由於俄方給出的進口價更高,從該國進口的管道天然氣談判仍處於僵持階段。LNG進口均價約為2.11元/立方米。
隨著高價天然氣進口量的增加,天然氣價改終於破冰。
去 年底,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自2011年12月26日起,在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通知指出,我國天然氣價改最終目標是 放開天然氣出廠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政府只對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進行管理。對於頁岩氣、煤層氣、煤制氣三種非常規天然氣,出廠價格實 行市場調節,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進入長途管道混合輸送的,執行統一門站價格。
隨著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推廣,天然氣出廠價有望接近進口價格,不僅對天然氣勘探開採企業而言是利好,無疑也將推動非常規天然氣的開採。
美國頁岩氣開發奇蹟
有評估稱,在不考慮天然氣水合物的情況下,全球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量為922萬億立方米。其中,緻密砂岩氣為210萬億立方米,煤層氣為256萬億立方米,頁岩氣為456萬億立方米。
美國在開發這三種非常規天然氣過程中,對頁岩氣的開發突破最晚,但卻幫助美國解除了「石油魔咒」。美國從1982年開始開採,1997年形成水力壓裂技術,1999年掌握重複壓裂技術,2003年實現水平井開採,經過21年的努力,終於獲得了成熟技術。
目 前,美國是世界上唯一實現頁岩氣大規模開採的國家,2010年頁岩氣產量達到1378億立方米,佔天然氣產量的22.6%,使得美國的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由 2005年的16.7%降至2010年的10.8%,更令美國天然氣價格在最近一年中下跌了41%;大量天然氣發電站建成投產,又促使電價下降了50%。
美國專家甚至興奮地表示,有了頁岩氣,美國100年無後顧之憂。
中國頁岩氣開發啟航
相比美國,我國的頁岩氣開發剛剛起步。2009年,中國非常規天然氣產量為331億立方米,佔天然氣總量的38.8%。其中,緻密砂岩氣產量為256億立方米,煤層氣產量為75億立方米,頁岩氣為0。
但國內三大石油公司已開始佈局,除了積極參股美國頁岩氣項目公司股權、獲取開採技術外,也在試驗開採。
2010 年10月和2011年1月,中海油先後斥資10.8億美元和13億美元,收購美國切薩皮克能源公司的頁岩氣項目部分權益。2011年4月,中石油在四川威 遠打出我國第一口頁岩氣試驗開採井,該井隨後三個月產量穩定在1萬立方米/天的水平。2011年6月,延長石油打成我國第一口陸相頁岩氣井,並已成功壓裂 產氣。2011年12月,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成功對元壩9井實施大型壓裂測試,首次獲得1.15萬立方米/天的頁岩氣井。
2012年1 月4日,中石化國際石油勘探開發公司投資22億美元,與DevonEnergyCorp創建一家合資公司,獲得美國5個頁岩油氣33%的資產權益,面積約 1644平方公里。2012年2月3日,中石油收購殼牌位於加拿大Groundbirch的頁岩氣項目20%權益,交易金額超過10億美元。
頁岩氣開發挑戰大
企業已躍躍欲試,政府也適時地推出相關措施對頁岩氣的開發給予大力支持。
除國家發改委發出的天然氣價改試點通知,2011年12月30日,國土資源部發佈公告,國務院已批准頁岩氣為新的獨立礦種,國土部將按獨立礦種制定投資政策。
國土部油氣中心估算,中國頁岩氣可採資源儲量約為31萬億立方米。
媒體報導,即將發佈的《頁岩氣「十二五」規劃》提出,我國到2015年基本完成頁岩氣資源潛力調查與評價,探明頁岩氣地質儲量1萬億立方米,可採儲量2000億立方米,年產量65億立方米。
但擺在政府和企業面前的難題是,資金可以立刻籌集,技術卻非一朝可以獲取。國信證券分析師劉旭明指出,2015年之前,我國頁岩氣開發仍將以勘探為主,大規模鑽井開採難以啟動,勘探進展取決於2011年、2012年獲得探礦權的企業。
頁 岩氣開採有多難?資料顯示,頁岩氣是從頁岩層中開採出來的,主體位於暗色泥頁岩或高碳泥頁岩中,以吸附或游離狀態存在於泥岩、高碳泥岩、頁岩及粉砂質岩類 夾層中的天然氣藏。頁岩氣儲層的埋藏深度最淺為76米,最深超過4000米。儲層一般呈低孔、低滲透率特徵,氣流阻力比常規天然氣大,需要實施儲層壓裂改 造才能實現有效開採。另外一項關鍵性技術是水平鑽井。水平鑽井的產氣量是直井的3~4倍,有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石油工業中,上述兩項 都算不上是新技術,但如何應用於頁岩層,需要試驗。
高技術設備商具競爭優勢
毫無疑問,頁岩氣開發對我國具有戰略意義,隨著政策支持力度逐漸加大以及將來開採關鍵技術的突破,我國頁岩氣的勘探開發利用有著廣闊前景,相關公司也將從中受益。
劉旭明指出,頁岩氣區塊的開發流程分為勘探、鑽井和采氣三個階段。勘探方面,國內的勘探基本由中石油、中石化內部公司完成,缺少獨立的投資標的。
一 旦油氣企業決定區塊的整體開發方案,就要進行設備的招標採購工作。我國的石油工業已經成熟,石油開採設備行業競爭激烈,多達1800多家石油天然氣設備生 產商,能否受益於頁岩氣大發展取決於產品競爭力和合作關係。只有技術含量高、替代產品少、競爭對手少的產品,才可以獲得穩定的利潤,因為油田企業一般會長 期購買,對採購價格不敏感。目前,傑瑞股份、神開股份具備這樣的競爭優勢。
油服企業將在鑽井階段受益,如准油股份(002207,收盤價15.85元)、恆泰艾普、天科股份、通源石油(300164,收盤價31.40元)等,前提是他們能將相關技術應用於頁岩氣開發。
油氣企業投資規模最大、承擔風險最多,判斷其受益大小也最困難。第一次招標完成後,今後有機會獲得探礦權的企業還有中石油、中海油、延長石油、中聯煤層氣、河南煤層氣、廣匯股份(600256,收盤價24.79元)、中國中化、振華石油、中信資源等,目前難以預測。
·重點公司
傑瑞股份高技術壁壘帶來高增長
傑 瑞股份(002353,收盤價73.55元)是國內民營油氣設備的龍頭企業,作為較早佈局海外油田開發業務的油服企業,其擁有全球最先進的油藏構造地質評 估和分段壓裂技術,構建起了高壁壘的核心競爭力。公司目前能夠生產符合要求的高端壓裂設備,隨著頁岩氣等非常規天然氣開採投入的持續加大,公司將分享更多 收益。
壓裂技術是頁岩氣開發的核心技術,2012年隨著發開進入高速增長通道,與之相關的巨額增量需求有望得到釋放。此外,頁岩氣開發中 主要應用的是重複壓裂與多段壓裂,與石油增產中使用的壓裂設備相比,其工作時間更長、工作強度更大。因此,頁岩氣開發中的壓裂設備只能使用1~5年便需要 更新,具有一定的耗材屬性,加大了設備更新的需求。未來國內頁岩氣若順利進入商業化產業化,以壓裂設備1000萬每台、五年9000台的新增需求計算,市 場容量近900億元。
目前,傑瑞股份設備銷售業務中壓裂車佔50%,固井設備30%,在國內壓裂車市場佔有率為40%,固井設備為50%。
神開股份瞄準頁岩氣增量市場
作為國內領先的民營油氣機電設備和耗材製造商,神開股份 (002278,收盤價11.27元)位居市場前列的產品MWD(無線測斜儀)、綜合錄井儀、防噴器和鑽頭均與頁岩氣的開發密切聯繫。
神 開股份近來備受關注的MWD(無線測斜儀),通過近幾年的研發調試已逐步成熟。2012年公司網站發佈信息顯示,「SK-MWD無線隨鑽測斜儀」經科技 部、商務部審定被授予 「2011年度國家重點新產品」。MWD產品主要用於煤層氣、頁岩氣開發中的水平鑽井和定向鑽井環節。
神開股份於2011年1月收購江西飛龍實現了鑽頭行業的佈局,後者在牙輪鑽頭製造和應用領域具有深厚的經驗積累,和江鑽股份、天津立林和寶雞石油機械並列為國內四大鑽頭製造商。
此外,公司業務也從傳統石油裝備製造商逐步向「製造與服務為一體化」的油服企業邁進,這將提升神開品牌在國內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實力,確保公司毛利率及淨利率在新一輪的頁岩氣發開大潮中穩步上升。
江鑽股份助力中石化頁岩氣開發
鑽機和鑽具是頁岩氣發開最基礎環節的重要設備,伴隨頁岩氣開發的爆髮式增長,江鑽股份(000852,收盤價11.91元)將從中獲益。作為中石化集團石油機械主要生產基地,江鑽股份的產品基本覆蓋了油氣開採過程的全套裝備。
2011年11月,公司發佈公告稱,擬對承德江鑽增資現金3595萬元,後者曾是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井控制造配套中心成員,主要產品為管匯、閥門等。
參 與此次增資的還有江鑽股份的控股股東,中國石化集團江漢石油管理局。中石化是頁岩氣開發首輪中標者,中標渝黔南川頁岩氣勘查區塊探礦權,該區塊面積 2179.7平方公里,計劃在3年勘察期內投入5.9億元,完鑽11口參數井和預探井,中石化的整體計劃則是在「十二五」期間建成25億立方米的生產能 力。
公司此次增資將加強江漢石油管理局天然氣壓縮機的產能,配合中石化集團的頁岩氣戰略規劃實施。由此,鑽機和鑽具的需求出現短期的高增長現象,這將對公司鑽具業務帶來利好。
恆泰艾普參股中裕煤層氣延展產業鏈
儘管主業是石油天然氣勘探技術的開發和銷售,恆泰艾普(300157,收盤價24.74元)2011年在煤層氣的開發上發力,試圖延展自身產業鏈。
2011年7月的公告顯示,公司擬利用自有資金1.5億元收購中裕能源所持有中裕煤層氣42.42%的股權。收購之後,恆泰艾普持有中裕煤層氣42.42%股權,並享有35%的收益分配權益,同時恆泰艾普將負責為中裕煤層氣提供技術方案和管理日常運營。
中 裕煤層氣是中裕燃氣的全資子公司中裕能源與河南省煤層氣開發利用有限公司成立的合資公司,其勘探開發煤層氣的礦區囊括河南省主要煤炭產區。根據恆泰艾普對 單位立方淨利潤的測算,保守和最佳狀態將分別達到0.9元和2.25元,121.82億立方米的儲量將帶來109.64億~274.10億元的淨利潤。按 35%的收益分配比例,公司可獲得年淨利潤為2.56億~6.40億元。
同時,公司還希望在對煤層氣的開發過程中,開拓適合中國煤層氣勘探、開發的技術以形成具有特色的煤層氣乃至非常規油氣勘探、開採技術並加以推廣。
天科股份獨享細分領域紅利
掌握著低濃度煤層氣應用和降低碳排放的核心技術,天科股份(600378,收盤價11.27元)在煤層氣和頁岩氣開發浪潮中將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發 電是煤層氣與天然氣應用的重要領域之一,而用於發電的甲烷含量必須在30%~70%,目前由於甲烷含量低於30%,煤層氣無法用於發電。天科股份與GE合 作開發的變壓氣體分離(PSA)技術,可對低濃度煤層氣加以提純,將甲烷濃縮到30%以上,有效開拓了低濃度煤層氣的應用領域,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公 司與PSA技術同步發展的,還有碳捕捉(CCS)技術。該技術可將工業和能源排放源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進行收集、運輸並安全存儲到某處使其長期與大氣隔 離。在「節能減」的大背景下,未來頁岩氣和煤層氣的開發同樣對此項技術具有較高的依存度。由於天科股份在該領域佔據了國內同行業的制高點,未來將有望獨得 「減排紅利」。
過去十年美國頁岩氣開發的神話讓中國油氣行業的同行豔羨不已。
根據中國國家能源局的數據,十年前美國頁岩氣產量僅為126億立方米/年,2011年達到1700億立方米/年,十年間增長14倍,大約佔到美 國天然氣總產量30%左右。通過這場「頁岩氣革命」,美國獲得了充足的天然氣供應,氣價全球最低,並且減少了對外部能源供應的依賴。頁岩氣由此被視為美國 能源獨立的最大功臣。
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的中國,雖然頁岩氣儲量尚沒有準確數字,卻也被廣泛認為擁有大量頁岩氣儲藏。儘管至今中國的頁岩氣商業產量為零,人們仍對中國未來頁岩氣抱有極高的期待。
政府層面高度重視。國土資源部將頁岩氣開發視為打破「三大油」——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在國內上游油氣資源壟斷的最佳切口,先是試水了第一輪 頁岩氣探礦權招標,去年底又頗有先見之明地將頁岩氣申報為「獨立礦種」,實行國家一級管理。今年國土資源部還將召開較大規模的第二輪和第三輪頁岩氣探礦權 招標。
企業層面熱情高漲。「三大油」提前佈局,有的收購北美頁岩氣區塊,有的在中國自家區塊裡打井試產。「三大油」之外的國營油企、民營企業,甚至發 電企業都躍躍欲試,不少企業在第二輪招標前已與國家能源局和國土資源部進行了前期溝通。這股熱潮甚至帶動了相關裝備製造企業,他們也想在壓裂車、鑽井設備 等頁岩氣開發中奇缺的關聯市場中分一杯羹。
3月16日,《頁岩氣發展規劃(2011-2015)》(下稱規劃)發佈,提出頁岩氣作為獨立礦種、多元開發主體進入、實行市場化定價等綱領性指示,頁岩氣熱潮終於有了中央政府層面的指導性文件。
「十二五」打基礎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和國家能源局3月16日聯合發佈的規劃,首次公佈了中國頁岩氣產量目標——到2015年達到65億立方米/年。
這是一個保守的目標,還不到美國2000年頁岩氣產量的一半。
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大偉告訴財新記者,這個預測產量主要基於約20個勘探開發重點區域的預測,這些區域分為三種情況,第一 類位於石油公司已有的區塊內,另外兩種區塊分別是今後將拿出來招標的空白區塊和第一輪招標的區塊。國土資源部對三部分產量估計相加,最後得出65億立方米 的目標產量。
其中,石油公司自有區塊產量目標是石油公司(主要是「三大油」)自己報的。「企業報上來的數字偏保守,就我瞭解,他們內部數字比這個高。」張大偉說。
財新記者瞭解到,中石化預計在2015年頁岩氣產量能達到20億立方米。
張大偉稱,國土資源部的預估傾向是「偏謹慎」。中央政府對頁岩氣在「十二五」期間的發展定調也是「打基礎」。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主要任務是探明儲量,掌握勘探開發技術,為『十三五』『十四五』期間的飛躍打基礎,是『五年磨一劍』」。
這種謹慎的態度並不難理解。首先,中國頁岩氣的家底至今仍不清楚。國土資源部3月1日發佈《全國頁岩氣資源潛力調查評價及有利區優選》成果,調 查顯示經初步評價,中國陸域頁岩氣地質資源潛力為134.42萬億立方米,可採資源潛力為25.08萬億立方米(不含青藏區)。值得注意的是,這只是資源 潛力評價數據,並非儲量數據。
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一位官員向財新記者表示,這次調查評價只打下了60多口資源評價井,得到的數據是很初步的,精確度仍比較低。相比起來,美 國24萬億立方米的頁岩氣儲量評價,是建立在幾十萬口井的資料基礎上的。因此,中國此次公佈的25萬億立方米可採資源潛力只是一個前景概念,離儲量概念還 有很大差距。
謹慎態度還源於對頁岩氣勘探開採技術的不自信。頁岩氣在美國獲得極大發展,主要源於兩個關鍵技術突破:水平井和壓裂技術。這兩個技術在中國尚處 於剛起步階段。從地質構造的角度看,中國的情況也與美國不同,這些適用於美國海相頁岩油氣開發的技術,用到中國陸相構造上,可能也不完全適用。
中石油一位曾經分管勘探開發的副總裁告訴財新記者,中石油打了幾口頁岩氣井,幾口直井見了氣,但是水平井還不是很成功。
中石化非常規能源技術支持部副經理包書景則表示,中石化在水平井方面比較成功,但是壓裂技術還比不上國外,最多只能做到20段,而美國可以做到100多段。
此外,謹慎或許是要避免頁岩氣開發出現「大干快上」的局面。
鑑於美國頁岩氣的成功是由一批中小企業促成的,中國頁岩氣開發主體也要實行多元化的想法深入人心,亦被國土資源部、國家能源局所認可。
不過,中石油前副總裁、中科院院士賈承造曾對財新記者表示他的憂慮。「大干是可以,快上不行,否則容易造成兩種結果。第一,井出了氣,然後遍地開花,類似於當年陝西小煤窯問題;或者,有可能打了井不出氣,結果一哄而上後一哄而下。」
目前,國土資源部似乎也接受了此種觀點。關於進入第二輪頁岩氣招標企業該具有何種資質問題,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潘繼平3月 20日稱,「如果設定的資質過高,就等於是個『玻璃門』,民營企業無法進入;如果資質過低,一哄而上的結果是必然的。」業內推測,最終能跨過國土資源部招 投標門檻的企業規模不會太小。
「三大油」佈局頁岩氣
根據財新記者瞭解,目前中國共打了39口頁岩氣勘探井,其中中石油17口,中石化14口,陝西延長3口,國土資源部5口。這些井中,中石油在川 南、中石化在四川盆地及周緣、陝西延長在陝西,都獲得了工業氣流;而初產能夠過萬立方米的油氣井共9口,其中中石油有6口,中石化有3口。
相比之下,中石油對頁岩氣的開發並不熱情。賈承造告訴財新記者,在中石油內部,對這四種非常規油氣資源有個開發的排序,即:緻密氣(油)、頁岩 氣、煤層氣。「未來5年-10年,緻密氣(油)被列為公司下一步開發非常規油氣資源的最重要目標,並不是頁岩氣。」賈承造特別強調說。
目前,中石油旗下長慶油田的緻密氣產量在2011年達到100億立方米以上,遠遠高於頁岩氣「十二五」規劃中2015年全國產量目標。
中石油正按照自己的節奏佈局頁岩氣勘探開採業務。2009年,中石油與殼牌合作,在川南區塊進行勘探開發。最新消息是,殼牌與中石油已就四川盆地的富順-永川區塊簽署產品分成合同,目前正等待政府批准。這是中國首個進入產品分成合同階段的中外頁岩氣合作項目。
與中石油發展頁岩氣主要倚重與外資合作勘探川西南區塊不同,中石化可謂四處開花,並在自營區塊裡成果頗豐。
包書景告訴財新記者,中石化認為上三疊-侏儸系,即四川盆地及其周緣,這一塊區域的頁岩氣開發潛力最好,因為這裡適合規模開採,埋深適中,頁岩油氣丰度高。目前,中石化在四川這一區域有三口初產能夠過萬立方米的頁岩油氣井。
中石化也並未放棄與國外石油公司合作,通過旗下的華東分公司在2010年與英國BP在貴州凱里區塊合作,並與雪佛龍在貴州隆裡區塊合作。目前,這兩個區塊都在風險勘探階段。2011年,中石化旗下的勘探南方分公司與埃克森美孚在川西南的五指山區塊,開始聯合地質研究。
油氣區塊勘探開發階段中,第一階段是地質研究,如果有所發現,可進入風險勘探階段,隨後如果有商業可採性,一般中外雙方會簽署產品分成合同,進入生產階段。
在陸上沒有石油區塊的中海油,則於2011年12月,在安徽蕪下揚子西部的區塊開始進行頁岩油氣地震測試。
「三大油」除了在國內區塊佈局,還紛紛通過海外收購,參與北美頁岩油氣區塊開發。今年初中石油收購了殼牌加拿大Groundbirch頁岩氣項 目中20%權益;中石化以22億美元收購美國Devon公司五個頁岩油氣資產權益的三分之一;中海油去年則與美國切薩皮克公司聯手開採頁岩油氣。
政策魔咒未除
頁岩氣在中國儘管看上去前景很好,但是,是否會重蹈與之類似的煤層氣覆轍呢?
煤層氣也曾經被寄予厚望,被列為獨立礦種,但是近些年的發展卻不如人意。由於礦權重疊、投入不足和關鍵技術不掌握等難題,煤層氣「十一五」的產量目標竟未達成。煤層氣面臨的阻礙與頁岩氣看起來頗為相似。
首要就是礦權重疊的問題。國土資源部舉行的第一輪頁岩氣區塊招標,刻意避開了礦權重疊區域,拿出來的頁岩氣區塊都是空白區塊,沒有其他油氣礦權。
但是,礦權重疊問題仍無可迴避。中國陸上有300多萬平方公里被「三大油」登記為礦權地,今後如果大面積推進頁岩氣開發,與「三大油」已有礦權區塊的重合難以避免。據悉,國土資源部在年初劃出的180個頁岩氣有利區大部分與已有礦權重疊。
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調研員高炳奇對財新記者表示,對於礦權重疊區,國土資源部會先要求現有礦權人加大勘查力度,達到一定的頁岩氣勘查投入;如果達不到要求,則要求其依法退出,國土資源部再將該區塊頁岩氣礦權拿出來招標。
張大偉透露,目前,最低勘察投入為每平方公里1萬元,而對頁岩氣區塊,國土資源部可能會將標準提高到每平方公里2萬-3萬元。
即便國土資源部有這樣的制度設計,仍可能面臨兩個問題:其一,假設一家公司進入「三大油」已有礦權區塊,取得其中的頁岩氣探礦權,那麼在同一地表下,不同礦權處於不同地層深度,該公司勘探開採頁岩氣和「三大油」對其他油氣的勘探開採,如何做到互不干擾?
其二,頁岩氣和頁岩油往往是伴生關係,有氣也有油,但頁岩油並不是獨立礦種,也未實行招標,那麼在開採頁岩氣時如何處理頁岩油?
上述問題並非杞人憂天。據財新記者瞭解,已有準備進入第二輪頁岩氣探礦權招標的企業向國土資源部提出上述憂慮,得到的答覆是政府會儘量拿出礦權不重疊的區塊來。
不過,中石油內部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礦權重疊問題今後將「非常麻煩」。
第一部分:頁岩氣發展狀況
第一章、頁岩氣簡介
頁岩氣特指從頁岩層中開採出來的天然氣,是一種重要的非常規天然氣資源, 往往分佈在盆地內厚度較大、分佈廣的頁岩烴源岩地層中。較常規天然氣相比,頁岩氣開發具有開採壽命長和生產週期長的優點,大部分產氣頁岩分佈範圍廣、厚度 大,且普遍含氣,這使得頁岩氣井能夠長期地以穩定的速率產氣,頁岩氣田開採壽命一般可達30~50年,這也決定了它的發展潛力。
圖表1:頁岩氣藏與常規氣藏對比(來源:頁岩氣與工業)
目 前被大量開發利用的非常規天然氣主要有緻密砂岩氣、煤層氣與頁岩氣三種。其中:頁岩氣也是一種緻密氣,與緻密砂岩氣最基本的區別在於兩者聚集的儲層不一 樣,一個是頁岩,一個是砂岩,這也導致了兩者改造工藝的巨大不同。與煤層氣相比,頁岩氣藏生產過程中無需排水,勘探開發成功率高,具有較高的工業經濟價 值。但總體上為劣質資源,一般很難獲取超額利潤。
圖表2:煤層氣生產曲線(來源:頁岩氣資源潛力和發展路徑)
開採出來後,對於中游輸送和下游分銷、消費客戶,常規天然氣、緻密氣、煤層氣和頁岩氣沒有區別。
圖表3:頁岩氣生產曲線(來源:頁岩氣資源潛力和發展路徑)
第二章、頁岩氣發展前景
一、石油危機
既然頁岩氣總體上為劣質資源,為什麼說會具備發展潛力呢?這裡不得不談到能源問題。目前人類使用的能源主要有煤炭、石油、核能以及以太陽能、風能為代表的清潔能源。
煤 炭作為十八世紀以來人類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自無需多說,雖然現在煤炭的重要位置已被石油所代替,但依然還是我國生產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能源之一。煤炭 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高度污染能源,缺點也同樣明顯。在我國,許多行業的高速發展是建立在低電價、低煤價和高能耗的基礎上,市場化的煤炭價格不斷上漲,煤電 矛盾目前使火電企業陷入虧損的危局,導致現在我國火電投資已基本熄火。(新疆煤電一體化建設和特高壓建設也是一種解決方案,輸煤改為輸電,運輸成本大大降 低。)
核電在中國還有得做,隨著世界各國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和環境保護的日益加強,清潔能源的推廣應用已成必然趨勢。但美國三里島壓水堆核電站事故、蘇聯切爾諾貝利石墨沸水堆核電站事故和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洩漏事故無疑給人類敲了一個警鐘。
太 陽能及風能只能屬於未來,我國已經在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制止太陽能、風電等項目的盲目擴張。目前太陽能、風能項目已經是新一代的騙子出沒 之地了。至少在目前來說、太陽能和風能根本不可能對石油、煤炭、核能的地位形成挑戰,在能源消耗上只能起到一個小的點綴作用。
太陽能的問題 在於目前的技術條件下能源轉化效率太低,生產時消耗的能量是否能夠抵消他所產生的能量都是一個問題;風能作為可再生能源的發電優勢在於清潔、無污染,其不 足之處在於它們是隨機的能源,其與生俱來的不穩定性會對電網的調度、管理帶來不便。在電網沒有走向智能化之前都只能是空談。
接下來的就是石油,對頁岩氣開發的重視緣起於世界各國對石油資源的需求不斷攀升,或者可以理解為國際油價的不斷攀升。說這個問題之前,先來回顧一下歷來的石油危機。
第 一次石油危機(1973年-1974年),又稱作1973年石油危機。由於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為了打擊對手 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宣佈石油禁運,暫停出口,造成油價上漲。當時原油價格曾從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漲到超過13美元。原油價格暴漲引起了西 方已開發國家的經濟衰退,據估計,美國GDP增長下降了4.7%,歐洲的增長下降了2.5%,日本下降了7%。
第二次石油危機(1979年 -1980年),又稱作1979年石油危機,發生在1979年至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原油價格從1979年的每桶15美元左右最高漲到1981年2月 的39美元。影響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而後伊朗和伊拉克爆發兩伊戰爭,原油日產量銳減,國際油市價格飆升,每桶原油的價格從14美元漲到了35美元。第二 次石油危機也引起了西方工業國的經濟衰退,據估計,美國GDP大概下降了3%。
第三次石油危機(1990年)因海灣戰爭而爆發,原油價格增 加了近一倍。影響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被稱作是一場石油戰爭。時任美國總統的老布希表示,如果世界上最大石油儲備落入薩達姆的控制中,那麼美國人的就 業機會、生活方式都將蒙受災難。海灣石油是美國的「國家利益」。當時3個月內原油從每桶14美元,漲到突破40美元。但高油價持續時間並不長,與前兩次石 油危機相比,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要小得多,但使1991上半年歐美旅遊生意相應減少。
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一路猛衝,沙特阿拉伯王子阿爾瓦 利德•本•塔拉爾2012年2月6日宣稱,儘管伊朗局勢充滿不確定性,但國際原油價格不會突破100美元。話音剛落,油價即出現連續性上漲,2月13日收 於100.83美元,3月2日達到截稿前年內最高點110.55美元/桶,之後油價有所回落,但目前仍在102~108美元/桶之間震盪。如今,國際原油 價格「破百」時間間隔已由原來的兩年縮至8個多月。
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過去三年來,由石油藍籌股組成的標普全球石油指數累計回報35.7%,同期布蘭特油價上漲了37.3%。
中東政治局勢歷來是國際油價上漲的動力之一,目前伊朗局勢高度緊張,西方國家借伊朗的核問題制裁伊朗,導致後者的石油出口遭到嚴重限制。伊朗是主要的石油出口國之一,制裁導致石油供應相應減少,推高了油價。
未來一段時間,市場對油價尚存在上漲預期。一方面,只要伊朗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國際油價就將存在上漲動力。另一方面,未來幾年內,保持經濟較高增長的新興市場對石油需求不斷上升,如果石油供給沒有增加,勢必造成石油供需出現失衡推高油價。
油價上漲總伴隨著中東地區主要原油輸出國的局勢動盪,如何擺脫對該地區石油的依賴,甚至是對石油資源的依賴,已非新鮮話題。
二、美國的頁岩氣革命如何破除石油魔咒
1、技術進步是頁岩氣開發的巨大動力
美國曾經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之一,2000年美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為63.66%,2005年石油對外依存度曾高達64.2%,隨後逐漸下降,2010年為53.7%。石油對外依存度下降正是得益於該國加大本國油氣資源的開發力度,當中就包括頁岩氣。
對頁岩氣開發的重視正是緣起於世界各國對於煤、石油、天然氣資源的需求不斷攀升。能源壓力日益增大,作為常規能源的重要補充,非常規天然氣、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
美國現在生產的非常規天然氣(除頁岩氣外,還有緻密砂岩氣和煤層甲烷氣)約佔其天然氣開採總量的一半左右。預計到2020 年,非常規氣將佔其天然氣開採總量的54%-55%,而2030前將會達到65%。
美國在開發這三種非常規天然氣過程中,對頁岩氣的開發突破最晚,但卻幫助美國解除了「石油魔咒」。美國從1982年開始開採,1997年形成水力壓裂技術,1999年掌握重複壓裂技術,2003年實現水平井開採,經過21年的努力,終於獲得了成熟技術。
圖表4:技術進步是頁岩氣開發的巨大動力(來源:非常規油氣勘探與開發)
目 前,受勘探開發理論和技術上的瓶頸制約,取得頁岩氣商業開發成功的僅為北美洲(以美國為主)。美國已進入頁岩氣開發的快速發展階段,2000年美國頁岩氣 年產量為122億立方米,2005年為196億立方米,而2007年,僅Newark East頁岩氣田的年產量就達217億立方米,2010年頁岩氣產 量為1378億立方米,佔天然氣產量的22.6%,得美國的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由2005年的16.7%降至2010年的10.8%。
圖表5:美國頁岩氣產量增長趨勢(來源:EIA)
頁 岩氣在非常規天然氣中的異軍突起,引發了能源行業的革命,開始重塑世界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新格局。美國「頁岩氣革命」成功後,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及 消費國,2011年天然氣產量為6110億立方米,消費量為6830億立方米,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所佔比例約為27%。石油消費比重已經降至37%左右,比 2003年降低11個百分點;EIA(美國能源信息署)預計,到2035年這一比例會降至31%。
頁岩氣這一新能源的應用已經使美國在 2011年從能源輸入國成為能源輸出國,據EIA預計,2035年頁岩氣產量將達到美國天然氣總產量的49%,構成未來美國的核心能源。今年(2012 年)前兩個月美國國內燃油需求進一步下降了4%,美國石油消費比重的跌勢也許會遠高於EIA的預計。
2、頁岩氣開發對能源價格的影響
由於推廣使用水平井鑽探與大規模水力壓裂相結合的技術,美國頁岩氣產量增長,鑽井產氣量明顯增加。儘管頁岩氣開採成本依然很高,可是,開採頁岩氣公司的數量明顯增多。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政府對開採非常規天然氣的優惠徵稅政策。
當 然,不可避免的,在頁岩氣開採增加的推動下,美國天然氣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供大於求的狀況,據彭博社編纂的數據顯示,自2008年中期以來,美國天然氣價格 一直都在下跌,原因是全球經濟衰退導致需求受挫,以及美國東部富含頁岩氣的Marcellus地區的開採活動加快。而原油價格和天然氣價格相比可謂是冰火 兩重天,原油價格隨著人們對經濟復甦預期的大幅回升。截止2012年4月11日,NYMEX每千立方英呎天然氣的價格與每桶石油價格之比,已經達到了空前 的1:49.8(天然氣價格為2.04美元/千立方英呎,而原油價格為101.60美元/桶)。
圖表6:2007以來美國天然氣價格走勢圖(來源:NYMEX)
天 然氣價格的下跌以及大量天然氣發電廠建成投產,促使美國電價下降了50%,根據標準普爾金融服務公司駐紐約的信用分析師Aneesh Prabh在1月 11日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受天然氣市場狀況的影響,自2008年以來美國的批發電力平均價格已經下跌了50%以上,2011年第四季度批發電價下降了 10%。在美國最大批電力市場PJM Interconnection LLC的西部中心,電價從2008年第一季度的每兆瓦時87美元下降到2011年 12月的每兆瓦時39美元。
在全美,利用天然氣發電正成為大勢所趨,從頁岩中可獲得豐富的天然氣且成本低廉,這種方式成為發電商的最便宜的 選擇。根據聯邦政府的數據,2011年到2015年間,將有258座天然氣發電廠投入建設。天然氣電廠不但建設工期比核電廠短,而且成本更低。美國能源部 (Department of Energy)下屬信息機構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表示,一個大型天然氣電廠的建設及運營成本約為每千瓦發電量978美元,而 核電廠的成本為每千瓦發電量5339美元。
同天然氣發電廠項目熱烈建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幾年前,美國有15家企業提交了多達29個新核電 廠項目的建設申請。如今,只有兩個項目從規劃變為現實。同時,美國最大的風力發電公司NextEra Energy(NEE擱置了2012年的風力發電項 目;埃克斯龍(Exelon Corp)(EXC)取消兩個核電廠計劃;美國密歇根州公用事業CMSEnergy Corp(CMS)取消了20億美元的 燃煤電廠工程,原因是該公司判定在「因頁岩氣供應量增長而帶來的天然氣價格較低」的形勢下,建造這家發電廠的計劃從財務上來說是不可行的。
令 人驚奇的是,「股神」巴菲特也對這場「革命」預計不足,出現罕見的投資失誤,他麾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RK)購買了大約20億美元的電力公司 Energy Future Holdings Corp(TXU)債券,這項投資正面臨著喪失全部價值的風險,原因是受到天然氣價格下跌的影響。
巴菲特在此前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網站上發佈的年度股東信中稱,該公司在2010年將這筆債券的價值減記了10億美元,去年又再度減記了3.9億美元。他表示,截至去年12月底為止,這筆債券的市場價值為8.73億美元。
可 以看出,傳統電力生產商的利潤正因天然氣價格的下跌而受到損害,由於電力價格下跌而導致利潤率受損的緣故,越來越多的發電商預計將會推遲或放棄煤炭、核能 和風能發電項目。同時,電力價格的下跌還可能會令公用事業公司在煤炭發電廠中安裝污染控制設備的措施變得無利可圖,從而加快煤炭發電廠倒閉的步伐。
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預測,美國將在2010到2035年間增加2220億瓦特的發電量──相當於美國現有發電量的五分之一,其中最大的一部分(58%)是天然氣發電,其次是可再生能源部分(31%,包括水電),再次是煤電(8%)以及核電(4%)。
金融研究機構SNL Financial的能源基本面助理研究員史蒂夫·派珀爾(Steve Piper)說,「誰不想要便宜的能源呢?」他預計,只要天然氣產量保持高位,價格保持低位,天然氣將始終是「理所當然的能源選擇」。
當 然,從長遠來看,天然氣不可能永遠保持價格的優勢地位,天然氣價格可能飆升,正如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情況一樣。目前,由於開採天然氣所需的成本往往要高於 石油,而天然氣價格低迷的事態還在不斷延續,美國的許多獨立天然氣公司正面臨著資金短缺的窘境,他們紛紛開始尋求多元化的發展道路(如通過同國際石油巨頭 合作或資產併購的形式出售其頁岩氣資產)並減少氣井的開採數量,以減輕財務負擔。
3、以下是近幾年國際能源巨頭對頁岩氣資產的併購情況:
⑴、BP率先引領頁岩氣資源爭奪戰
BP 在過去數年的時間裡一直在積極尋求在天然氣生產領域的突破,現在它們發現頁岩氣資源為其提供了一個新機遇。BP全球CEO唐熙華 (TonyHayward)認為,從頁岩中提取天然氣的新科技,完全改變了美國遊戲規則,並且它可能會改變美國未來100年的能源前景。在美國新能源強大 的政策推動下,天然氣將成為傳統能源巨頭向「綠色」轉身的第一個爭奪戰。BP率先拉開了這一爭奪戰的序幕。
BP是最早在北美進行天然氣佈 局的公司之一。自2008年7月首次收購美國伍德福德(Woodford)頁岩資產之後,2008年9月BP又先後出資17億美元、19億美元購入切薩皮 克能源公司位於俄克拉何馬州的資產,以及阿肯色州費耶特維爾(Fayetteville)頁岩項目的25%股權。這兩項交易加上其所參與的東德克薩斯海恩 斯威爾(Haynesville)頁岩項目,使得BP成功完成了對北美洲的三大頁岩勘探區域的戰略佈局。BP通過這兩次收購獲得了在世界各地開發頁岩氣資 源的專門技術。2010年2月BP又展開了同Lewis能源公司的談判,計劃和Lewis能源公司一起聯合開發南得克薩斯州伊格爾伍德 (Eagle Ford)頁岩氣田,該頁岩氣藏在生產天然氣同時還能產出高於石油價格的伴生天然氣液,是美國目前經營狀況最佳的頁岩氣藏。
⑵、埃克森美孚投資戰略向非常規天然氣資源轉變
埃 克森美孚目前堪稱是 「世界上最賺錢的機器」。曾經執掌公司十多年的前CEO雷蒙德先生把「永遠不會投資低於回報率的項目」作為公司制定發展戰略的基石, 他的這種觀點一直延續給了現任CEO雷克斯•泰勒森。就是這樣一家最為看重投資回報率的公司在2009年12月也突然對外宣佈,公司將以410億美元的價 格收購美國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商XTO能源公司。這是埃克森與美孚1998年宣佈合併以來公司實施的最大併購案,也是美國能源工業自2006年以來的最大併 購案,此舉表明公司戰略將發生重大改變,開始向非常規天然氣領域進軍。併購活動結束後埃克森美孚將成立一家全球頁岩氣研究中心研究頁岩氣資源。3月中旬, 這筆交易已經通過美國反壟斷監管部門的審查。
在2010年6月完成410億美元收購頁岩氣巨頭XTO能源公司交易後,埃克森美孚在2011年繼續加大對非常規油氣資源的收購力度,於2011年6月完成收購美國東北部馬塞勒斯頁岩區天然氣生產商Phillips Resources公司和TWP公司的業務。
2012 年4月9日,切薩皮克能源公司同意以約5.9億美元現金的價格向埃克森美孚一家子公司出售其在俄克拉荷馬州58400英畝頁岩區的資產。 切薩皮克能 源公司CEO Aubrey K.McClendon表示,此次出售的俄克拉荷馬州頁岩資產並不是公司的核心戰略資產。該交易有望在4月30日結束。
⑶、法國道達爾公司最先利用氣價低迷之機獲得美國頁岩氣資產
2010 年1月4日法國道達爾公司與切薩皮克能源公司簽署了一項涉資22.5億美元的協議,根據協議道達爾將獲得切薩皮克位於德克薩斯州巴尼特(Barnett) 頁岩氣田25%的資產,道達爾要預先支付切薩皮克能源公司8億美元購買其在巴尼特頁岩資產25%的權益,在隨後的6年內,公司要再拿出14.5億美元為切 薩皮克能源公司在該地區鑽探和建設提供60%的資金保證。此舉使道達爾公司成為最先利用天然氣低價,獲取美國頁岩氣資產的國際石油公司。這筆交易對道達爾 公司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2012年1月3日道達爾與切薩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Energy和EnerVest簽署了價值23億美元的交易協議,繼續擴大歐亞油氣企業買入美國頁岩氣儲備的趨勢。
⑷、挪威國油從美國購買了額外頁岩氣資產
據 國外媒體2010年3月27日報導,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日前耗資2.53億美元從美國切薩皮克能源公司購買了額外的天然氣頁岩資產。該公司通過與切薩皮克能 源公司在2008年簽署的一項協議獲得了馬賽盧斯(Marcellus)頁岩租借區的5.9萬英畝面積,使該公司在該租借區中擁有的作業面積達到了60萬 英畝。根據2008年協議,挪威國油有權獲得切薩皮克能源公司在馬賽盧斯頁岩租借區內繼續購買的面積的份額。挪威國油和英國石油公司時下正在開發非常規天 然氣資源來彌補北海和其他成熟地區氣田不斷下降的產量。
⑸、印度信實工業公司收購美國頁岩氣資產
印度企業巨頭信實工業公司日前同意以17億美元的價格從美國阿特拉斯能源公司購買頁岩資產股份,從而成為又一個進軍美國頁岩氣市場的國外公司。
信 實與阿特拉斯將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馬塞勒斯頁岩氣。阿特拉斯能源公司2010年4月9日發佈一份聲明說,信實公司將預先支付3.4億美元並向合資公司的 鑽井作業提供13.6億美元的資金。這個股份將使印度信實公司獲得30萬英畝土地中的40%,相當於每英畝價值14167美元。之後公司也會挑選一些在頁 岩氣勘探方面有先進技術的公司合作,共同開發該地區頁岩氣。
信實公司首席財務官2010年4月9日在孟買表示,信實方面預計在今後的10年裡將向合資公司投資50億美元。該公司發表聲明稱:「較低的運營成本和靠近美國東北部天然氣市場的優勢,使 得馬塞勒斯頁岩成為北美地區最具經濟性的、有吸引力的非傳統天然氣資源之一。」
⑹、中國公司收購美國油氣資產
2010年10月和2011年1月,中海油先後斥資10.8億美元和13億美元,率先收購美國切薩皮克能源公司的頁岩氣項目部分權益。
中石化集團2012年1月3日晚宣佈將投資總計大約25億美元入股美國丹佛能源公司以獲得後者在美國擁有的五個頁岩氣開發項目的部分所有權。該交易包括9億美元現金和未來16億美元的開發投資承諾,預計於2014年底前完成。
同一日,加拿大阿薩巴斯卡油砂公司表示,計劃將位於艾伯塔省的MacKay River油砂項目中40%股權出售給中國石油。值得關注的是,此前中石油也向Chesapeake的頁岩資產投資了17億美元。
2012年2月2日中石油集團公佈收購了殼牌在加拿大的Groundbirch頁岩氣項目20%的權益,並參與下游天然氣液化廠合作項目。僅8天後,國家發改委就批准了這一收購項目。
⑺、必和必拓收購切薩皮克能源頁岩資產
必和必拓正以約為47.5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切薩皮克能源公司Fayetteville頁岩氣田股權和其他資產。
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 Ltd.)2011年2月21日宣佈,正以一項總額約為47.5億美元的現金交易收購美國切薩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 Energy Corp)在阿肯色州的Fayetteville頁岩氣田股權和其他資產。
2月早些時候,切薩皮克宣佈,計劃出售所持Fayetteville頁岩氣田約48.7萬英畝氣田的股權,這是其在兩年內削減25%債務計劃的一部分。
7月15日,必和必拓同意以121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頁岩天然氣生產商油鷹能源公司。
⑻、雪佛龍趕頁岩氣投資熱潮
路透社2011年6月15日報導,受非常規資源迅猛發展的影響,全球各大石油公司正加大頁岩氣和油領域的投資力度,其中美國第二大油氣公司雪佛龍公司(Chevron)的野心最大,動作最快。
雪 佛龍發言人表示,過去一年裡,公司的能源業務一直沒有間斷,但根據業務規劃,現在是進入頁岩氣市場的最佳時機。 隨著美國「老大」埃克森美孚公司 (Exxon Mobil)對頁岩氣的重點關注,雪佛龍也不甘一直屈於第二的位置。在埃克森美孚以16.9億美元收購了兩家天然氣生產商,並獲得他們於美 國賓夕法尼亞州Marcellus頁岩氣田約31.7萬英畝土地之後,雪佛龍再也按捺不住了。Marcellus頁岩氣田是美國頁岩資源最熱門的土地之 一。 據悉,雪佛龍也收購了Marcellus頁岩氣田約22.8萬英畝探區的鑽井和開發權,以彌補其頁岩氣業務的空缺,保守估計,這塊土地可以讓雪佛 龍獲得大約5萬億立方英呎的天然氣儲量。其實此前雪佛龍早有準備,曾以32億美元收購了Marcellus頁岩氣田的主要開發者之一 Atlas Energy。
與埃克森美孚一樣,雪佛龍正在逐漸擴大歐洲頁岩氣區塊的面積,其中波蘭絕對是首選。近年來,波蘭發現了大量的頁 岩氣儲藏,數據顯示,波蘭頁岩氣儲量達到5.3萬億立方米,相當於波蘭本國300年的消費量,而且波蘭官方對大規模開發頁岩氣持樂觀態度。雪佛龍透露,希 望今年內,在波蘭國土上鑽出第一口井。
⑼、亞洲公司加快海外油氣資產併購
韓國的油氣需求幾乎全部來自進口, 為確保長期的能源供應,該國正加快海外資源的收購。韓國國有燃氣公司2011年2月收購了加拿大能源公司EnCana公司的頁岩氣資產,計劃向這個頁岩氣 資產投資11億美元。2011年6月1日,又簽署了一項旨在開發伊拉克阿卡斯氣田的合同,該公司將在這個項目中擁有的股份從37.5%增加到75%。
日 本三井物產是日本涉足歐美頁岩油氣資產最為積極的一家公司。它已斥巨資進行佈局,以期就地獲得豐厚的回報。繼以14億美元收購阿納達科石油公司在美國賓夕 法尼亞州馬塞勒斯頁岩區10萬英畝區塊資產後,該公司6月30日又宣佈將參與美國得克薩斯州鷹福特(Eagle Ford)礦區的頁岩油氣田開發和生產項 目,已與美國石油公司就出資6.8億美元購買12.5%的礦區權益達成了協議。日本三井物產表示,開始時將把產自馬塞勒斯頁岩區項目的天然氣出售給阿納達 科石油公司,然後由其配送給紐約州及美國東北部地區的用戶;鷹福特礦區產出的天然氣和原油將銷售給美國國內企業作為發電燃料。
日本三菱商事 在2010年9月斥資約362億日元購買了加拿大能源巨頭畔西能源信託公司(PWE)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東部科爾多瓦內灣地區頁岩氣項目50%的權 益。該頁岩氣項目位於科爾多瓦沉積盆地,估計頁岩氣儲量為5萬億~8萬億立方英呎,按液化天然氣(LNG)換算,約合1億~1.6億噸,預計2014年 LNG年產量將達到350萬噸。
日本著名貿易公司丸紅商事今年4月份宣佈,將耗資2.7億美元從美國馬拉松石油公司購買美國頁岩油項目30%的股份。雙方今年年內將進行鑽井試驗並計劃在2013年全面投產。日本丸紅商事在這個項目中的總投資在10億~15億美元。
另外,工程巨頭日本日揮株式會社(JGC)已經投資約6500萬美元,收購了美國切薩皮克能源公司在得克薩斯州頁岩油業務10%的股權。此次收購是日本工程公司首次收購頁岩油氣項目股權。
截止2012年4月13日,天然氣期貨價格下跌至每百萬英國熱量單位1.98美元,達9年以來歷史最低點。但即使如此,各大能源公司還是加快了在美國頁岩氣層的鑽探速度。受國際油價繼續高位徘徊以及頁岩氣革命進一步蔓延的刺激,2012年全球油氣併購交易將繼續保持活躍。
與 頁岩氣資產收購狂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出售贏利能力低下的煉油和油品銷售資產以及一些前景不佳的油氣資產開始成為大型石油公司的「瘦身」戰略,當然這主要 是因為這是因為2010年康菲公司實施大規模出售資產以提升贏利能力的戰略受到了投資者們的追捧,越來越多的石油公司開始效仿康菲。
2011 年初,殼牌公司向Vitol和Helios投資公司出售在非洲14個國家的油品批發和零售業務。3月,殼牌將在英國的斯坦洛煉油廠以及其他一些相關的本地 營銷業務出售給印度埃薩石油公司。4月,殼牌同意將其在智利的大部分下游業務出售給智利Quinenco公司。5月,殼牌加拿大公司尋求出售其在加拿大的 約260個加油站。 美國墨菲石油公司已經完成了位於路易斯安那州Meraux和威斯康星州Superior的煉油廠出售交易,將退出煉油業務, 集中發展油氣勘探和開採業務。美國獨立煉油商太陽石油公司也表示,將會退出煉油業務領域,計劃出售旗下兩家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煉油廠。
分 析師們普遍認為,在未來一段時間的時間裡,國際天然氣市場仍將維持價格低迷態勢,這可能會成為收購天然氣資產的好機會,像切薩匹克、戴文、EOG資源以及 加拿大能源(EnCana)等這樣的獨立公司都可能會成為潛在的收購對象,但這種收購機會也僅限於那些財力雄厚的國際石油公司。因為它們需要持有這些氣 田,靜待幾個月甚至數年的時間,直至氣價回升。
4、頁岩氣開發成本
頁岩氣的開採成本為多少,對業外人士來說不是一個容易弄清 的問題,國金證劵研究所曾在2012年3月20日發佈的研報《頁岩氣:美國擁有過去,中國擁有未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去找來看一下)中進行過分析, 得出的結論是美國全部可採頁岩氣的平均負擔的單井固定資產成本為2.22 美元/千方英呎。根據頁岩氣井成本比例,以礦權使用費等其他成本與固定資產成本 比為35:65 計算,美國頁岩氣的總成本為6.3美元/千方英呎(1.4 元/方),如果此數據為實,代表當前低於2 美元/千方英呎(百萬英國熱量單 位)的Henry Hub 價格乘以3後尚不能帶來盈利空間,開採的公司將紛紛陷入虧損。
IEA曾經在世界能源展望2009 中對 Barnett 頁岩氣的經濟性也做出了測算。在Barnett 頁岩區內,一半以上的水平井分佈於產量較高的Johnson 和Tarrant 縣,而 少於2%的井分佈於產量最少的Jack 和Erath 縣,具體的盈虧平衡情況不等。以10%的折現率,6$/Mbtu 的價格為假設,水平井的平均經濟 利潤接近於0,並有60%的單井虧損。具體而言,根據不同的地質背景,Barnett 頁岩的淨利潤範圍隨之變化,在一些主要生產區域裡,頁岩氣價格需要 在4 至13$/Mbtu 的範圍內方能盈利。無獨有偶,Labyrinth 諮詢公司也在2012年一月發佈的一項報告對四大頁岩區的盈虧平衡生產價格 分別進行了測算。結果顯示,四大地區的成本在3.93 至6.42 美元/千方英呎之間。
筆者曾帶著為何越是開採虧損市場投資熱情越高的疑 問諮詢了國金證劵研究員北風先生(網名),據北風先生介紹,6.3 美元/千方英呎的盈虧平衡點數據主要來自2009年報告 《the economic impact of Marcellusshale》,數據比較陳舊,實際上採礦權等費用會隨著天然氣價格下降而下降,同時 頁岩氣田會隨著氣井數量提高,而壓裂液配方等則會更符合當地地質條件,使得單位成本下降。
天然氣價格取決於需求,2009年以來的下跌是供給增速遠遠超過需求增速導致,但便宜的氣價正在刺激新的需求,頁岩氣革命後,美天然氣化工廠產能有回流國內的案例、天然氣發電投資在上升,出口的呼籲聲音越來越大。
天然氣在工業、車用等領域對石油的部分替代,也是頁岩氣革命後開始加速的。對於天然氣需求及價格,應該用動態的眼光去看,而不是看靜態的數字。
國 內的開採成本則因處於試驗階段更難預計,唯一可以參考的是宏華集團曾做了一個測算,國內在2500-3000萬元。水平井成本為1萬元/米,單井長度一般 不低於1500米,壓裂服務費在300-600萬元。再有20%的費用、20-25%的其他成本。(地面工程、器件損耗等,頁岩氣富集區大多是在山區,土 地不平,會增加設備運輸等成本)
三、中國頁岩氣開發啟航
1、我為何看好頁岩氣的開發
美國《油氣雜誌》最新報告對全球十大新興油氣勘探和開採(E&P)市場進行了深度分析。
這十大E&P市場分別是:
美國頁岩氣產業、墨西哥灣深水區域、加拿大油砂產業、委內瑞拉重油帶、巴西鹽下層盆地、哥倫比亞油氣上游產業、歐洲頁岩氣產業、西非海洋區域、伊拉克上游領域以及澳大利亞煤層氣產業。
、高價能源時代到來
與其說我看好頁岩氣,不如說我看好非傳統化石燃料產業,但並不是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可再生的清潔能源,雖然這些能源的地位肯定也將提升,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來說,他們是屬於未來的,21世紀新能源生產的最大份額將來自於頁岩氣、深海鑽探、油砂等新興油氣產業。
中 東及北非局勢的動盪是推動世界油價大幅上漲、全球油氣業務併購劇增進的一大推手。從2011年初以來,西亞和北非地緣政治危機幾乎貫穿全年。從突尼斯、埃 及、也門、利比亞、敘利亞到伊朗,正是接連不斷的中東和北非地緣政治危機對國際油價提供了持續支撐。儘管存在爭議,但一個事實是大家都認可的,即以後不會 再有廉價的石油產品了,因為原油開採和加工成本都增加了。低價能源時代已經過去,未來人類不會缺少能源,只是已多大成本去獲取。
相比石油,在北美「頁岩氣革命」之後,天然氣價再也沒有上升過,就熱值來計算目前價格大約只有石油的五分之一,美國氣電廠的大量建成投產,已在發電領域對火電形成了替代,天然氣在工業、車用等領域對石油的替代,也在「頁岩氣革命」後開始加速。
回 到市場角度來看,為什麼以前沒有這麼多替代油氣資源呢?在很大程度上,純粹是因為經濟效益問題。在原油價格為每桶20美元的時候,用高度複雜的方法開採能 源並不可行,因為資本成本太高。但當原油價格達到80美元時(現在為102美元,估計還將上升),幾十億美元的資本成本是完全合理的。昂貴的石油與革命性 的技術相結合,使我們終於在選擇能源方面擁有了空前的靈活性。
、天然氣的發展是我國低碳能源中期目標的戰略核心
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召開前,中國政府已於2009年11月26日公佈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到2020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並把這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
中 國政府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減少對煤炭的依賴,關鍵看能否實現天然氣工業的大發展。雖然天然氣比不上光伏、風電這樣的可再生清潔能源,但它卻是比石油、煤炭 更為清潔的能源,燃燒天然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燒煤減少約50%~70%。因此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戰鬥中,在新能源強大的政策推動下,天然氣將成為中國 企業從「傳統能源」向「綠色能源」轉身的第一個爭奪戰。
當然,中國的國情決定了很長一段時間內煤炭在一次能源裡面的老大地位不會動搖,但越 來越高的環保要求會使得煤炭需求在部分區域逐漸下降、退出。國金證劵研究員北風先生介紹,環北京和珠三角已經明確新建火電拋棄燃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也在2012年2月24日提出,我國煤炭工作要把握好保障煤炭市場平穩運行,合理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形成「倒逼機制」,促進 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六大重點。
⑶、積極發展非常規油氣資源是保證我國能源安全的需要
隨著需求的快速攀升,我國 於1996年首次成為石油淨進口國,2004年的石油進口量突破億噸大關,2011年為2.53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逐年上升,2007年為 49%,2008年突破50%,2009年達到53%,2010年達55%,2011年超過了56%。BP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魯爾甚至預計,到2030年中 國石油進口依存度將達到80%。
不管怎麼樣,中東和非洲儲藏著世界上最豐富的石油。化石能源時代控制中東就等於控制了地球的動脈,我兔進口 的石油主要來自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以及伊朗,三者約佔進口總量的43%,2011年,兔子的和稀泥打醬油政策已經讓兔子在主要中東及北非地區話語權減弱不 少。中東局勢動盪,已直接威脅我兔的能源安全。
不僅僅是石油,國內天然氣短缺局面也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有關資料顯示,預計2015年中 國天然氣供需缺口約400億立方米。2020年天然氣市場缺口或達900億立方米,到2020年天然氣在總能源消費結構中所佔的比例將由現在的4%提高到 10%。(該數據較老,現在預計2020年天然氣在總能源消費結構中佔比應已大幅提高)
美國對天然氣的充分開發和利用,給了中國很多啟迪。 北美「頁岩氣革命」爆發後,正在極大程度上改變著全球天然氣市場甚至全球能源政治經濟的景貌,美國從能源進口國變為能源出口國,成為全球能源中心的概率也 越來越大,現在那些出口LNG的資源國已經開始頭疼了。美國之所以在海灣地區頻頻動作,也是因為美國已經依靠頁岩氣等解決了國內能源問題,石油能源問題已 經不能阻礙美國經濟。
所以,從國家層面來看,無論中國開採頁岩氣、深海鑽探石油等非傳統化石燃料成本幾何,都是應該做下去的,起碼可以增大價格話語權。
針 對能源安全問題,我國已經在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今年的發展目標:1、制止太陽能、風電等項目的盲目擴張;2、能源價格體系調整,合同能源管 理、政府節能採購。發展核電和水電,加快頁岩氣勘查、開發,加強能源通道建設。續而自2011年底頁岩氣被列入國家第172種獨立礦產之後,2012年3 月發改委也正式印發《頁岩氣發展規劃(2011-2015年)》,規劃稱將優選30-50個頁岩氣遠景區和50-80個有利目標區,2015年頁岩氣產量 65億立方米。
不過,如同所有革命一樣,中國的頁岩氣革命還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風險。
2、中國頁岩氣開發破冰之旅
⑴、我國頁岩氣開發前景巨大
中 國的頁岩氣市場空間非常大,海相古生界頁岩分佈面積廣、厚度大,有機質含量與成熟度較高,具備頁岩氣成藏條件。我國南方地區具有與美國東部盆地相似的頁岩 氣成藏地質條件和構造演化歷史,均屬於古生代海相沉積盆地,其中志留系龍馬溪組和寒武系筇竹寺組頁岩有機質含量高、厚度大,頁岩氣資源潛力大。
EIA曾對全球32個國家的頁岩氣可採資源做出評價,結果顯示頁岩氣資源主要集中於北美、南美和歐洲地區,中國具有36TCM 的可採資源量,高於美國、阿根廷、墨西哥等國,是世界上儲量最大的國家。
國 土資源部自2004 年已經開始了頁岩氣資源的跟蹤研究,劃分了三大類33個頁岩氣資源有利遠景區,總面積約87 萬平方公里,並於2009年啟動「中國 重點地區頁岩氣資源潛力及有利區優選」項目,2010年,「中國重點地區頁岩氣資源潛力及有利區優選」項目擴大研究規模,2011 年正式啟動「全國頁岩 氣資源潛力調查評價及有利區優選」項目,本次評價和優選將我國陸域劃分為五個區,分別是:上揚子及滇黔桂區、中下揚子及東南區、華北及東北區、西北區和青 藏區,共評價了41個盆地和地區、87個評價單元、57個含頁岩氣的層段。
評價結果顯示,我國陸域頁岩氣地質資源潛力為134.42萬億立 方米,可採資源潛力為25.08萬億立方米(不含青藏區)。其中,已獲得工業氣流或有頁岩氣發現的評價單元,面積為88萬平方公里,地質資源為93.01 萬億立方米,可採資源為15.95萬億立方米,是目前頁岩氣資源落實程度較高,較為現實的勘查開發地區。同時,對不同地質單元、地層層系、沉積類型、埋 深、地表環境和省份的資源潛力進行了評價。
圖表7:我國頁岩氣資源潛力調查表(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
評價結果表明,我國頁岩氣資源潛力大,分佈面積廣,發育層系多。頁岩氣儲量、產量的增長將主要來自四川、重慶、貴州、湖北、湖南、陝西、新疆等省(區、市)的這麼幾個盆地,包括:四川盆地、渝東鄂西地區、黔湘地區、鄂爾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等。
⑵、中國頁岩氣開發破冰
我 國天然氣消費量持續快速增長,供需形勢偏緊。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對2015年、2020年我國頁岩氣儲量和產量增長趨勢進行了預測:到 2015年,我國頁岩氣探明可採儲量約2000億立方米,產量將達65億立方米,頁岩氣勘探開發初見成效;到2020年頁岩氣探明可採儲量約20000億 立方米,產量1000億立方米,頁岩氣勘探開發初具規模。預計到2020年,國內天然氣消費將達到3800億立方米,國內常規天然氣產量為2000億立方 米,供需缺口達1800億立方米。屆時,如果頁岩氣的產量達到1000億立方米,頁岩氣將佔天然氣消費比重的26%左右,成為我國天然氣能源的重要支柱。
相比美國,我國的頁岩氣開發剛剛起步。2009年,中國非常規天然氣產量為331億立方米,佔天然氣總量的38.8%。其中,緻密砂岩氣產量為256億立方米,煤層氣產量為75億立方米,頁岩氣為0。
國 務院領導高度重視我國頁岩氣資源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國家已將頁岩氣擺到能源勘查開發重要的位置,2010年8月,我國首家能源頁岩氣研發中心 落戶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廊坊分院,目的是推進頁岩氣這一非常規天然氣資源的開發。同時,國家已在《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科技重大專項中專門設立頁 岩氣勘探開發關鍵技術研究項目,以突破頁岩氣開採的核心技術。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要求「推進頁岩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利用」後,國 土資源部也相續出台了以下措施支持頁岩氣發展:
①、將頁岩氣確定為獨立礦種,鼓勵多種投資主體進入頁岩氣勘查開發領域,並正在研究價格、補貼以及專項資金等政策以促進頁岩氣行業發展。
而此前,按照我國《礦產資源法》規定,開採石油、天然氣、放射性礦產等特定礦種,需由國務院授權的有關主管部門審批,並頒發採礦許可證。目前採礦許可證主要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國企手中。
②、開展頁岩氣探礦權招標出讓,已經確定頁岩氣探礦權的出讓將採用競爭方式。在優選頁岩氣區塊的基礎上,2011年已經首次完成第一批頁岩氣探礦權招標出讓,2012年已經準備開展2~3批頁岩氣探礦權招標出讓。
③、將頁岩氣納入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主要礦種。在由國土資源部、發改委、財政部和科技部共同編制上報,國務院批准的《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2011—2020年)》中,已將頁岩氣作為重點能源礦產,進行重點部署,全面推進頁岩氣戰略調查和重點地區的勘查開發。
④、提供社會服務,這對石油企業勘探開發頁岩氣和地方政府掌握頁岩氣資源情況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也為相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社會公眾瞭解頁岩氣資源提供了基礎資料和信息。
與 此同時,天然氣價改也終於破冰。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自2011年12月26日起,在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通知指出,我 國天然氣價改最終目標是放開天然氣出廠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政府只對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進行管理。對於頁岩氣煤層氣煤制氣三種非常規 天然氣,出廠價格實行市場調節,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進入長途管道混合輸送的,執行統一門站價格。
國內三大石油公司也在緊鑼密鼓地做著開發頁岩氣的各種技術準備,除了積極參股美國頁岩氣項目公司股權獲取開採技術外,也在試驗開採。
2011 年4月,中石油在四川威遠打出我國第一口頁岩氣試驗開採井,該井隨後三個月產量穩定在1萬立方米/天的水平。2011年6月,延長石油打成我國第一口陸相 頁岩氣井,並已成功壓裂產氣。2011年12月,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成功對元壩9井實施大型壓裂測試,首次獲得1.15萬立方米/天的頁岩氣井。
民營公司社會資本也在密切關注政策和技術的走向,包括外資在內的諸多企業正在著手進入這個新興領域,除石油企業、技術服務企業外甚至有房地產企業、煤炭企業等;華電、華能、中電投等幾大發電巨頭也繞道地方政府,試圖進入頁岩氣開發領域。
一系列信息表明,我國正在頁岩氣勘探開發上下功夫,曾經在美國掀起「頁岩氣革命」並使美國從天然氣進口國變為出口國的「頁岩氣神話」,有望在我國引進多種投資主體的格局下進行「革命性嘗試和探索」。
值 得注意的是,在全國頁岩氣資源潛力調查評價和有利區優選成果新聞發佈會上,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副司長於海峰也指出:雖然我國頁岩氣資源潛力大,分佈面積 廣,但在勘探開發技術上我們和先進國家還有很大差距,需要加快攻關和創新;勘查開發剛剛起步,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還需要時間和條件。「十二五」我們主要是做 好頁岩氣勘探開發的起步工作,「十三五」將形成快速發展之勢。因此,對我國規模化商業化開發頁岩氣的時間進度不應盲目樂觀。(註:十二五期間應該主要是技 術儲備階段,十三五期間頁岩氣開發才望進入實質產量貢獻階段)
⑶、我國頁岩氣開發難題
中國頁岩氣勘探開發研究還處於起步階 段,資源勘探程度低、技術不夠成熟是當前中國頁岩氣勘探開發面臨的主要問題,頁岩氣儲層的埋藏深度最淺為76米,最深超過4000米。儲層一般呈低孔低滲 透率特徵,氣流阻力比常規天然氣大,需要實施儲層壓裂改造才能實現有效開採。目前,水平鑽井和水力壓裂技術是頁岩氣開發的核心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在美國頁 岩氣開發中。前者主要包括欠平衡鑽井技術、控制壓力鑽井技術及旋轉導向鑽井技術等,後者主要包括了多級壓裂、清水壓裂、同步壓裂、水力噴射壓裂及重複壓裂 等,美國有85%的頁岩氣井採用了欠平衡水平井技術和多級壓裂技術。
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趙志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國尚未掌握開採頁岩氣的核心技術,加上我國地質結構多樣,進一步增加了掌握技術的難度。這種技術上的不確定性給頁岩氣的開採帶來了很大風險。
值 得高興的是,續2009年11月1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期間就同中國政府簽署《中美關於在頁岩氣領域開展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之後,2011年1月的胡奧 會談,再一次確定了美國將支持中國開發頁岩氣,以穩定全球能源市場,這種支持會主要技術方面。但基於中國地質勘測和開發技術水平,可以預測的是最少兩年內 中國頁岩氣開採不會貢獻任何利潤。
(註:目前我國在技術層面上和美國存在巨大差距,據業內人士預計至少滯後5年以上,雖然美國已達成對我國 的技術援助意向,但壓力液配方等都屬於保密產品,筆者曾經聽別人說過:中石油和殼牌,在同一塊地開採頁岩氣,但是殼牌開採完成,而中石油開採不出來。我們 必須期待自主創新技術的進步與革命)
作為一個新興的非常規能源,頁岩氣資源的開發還需要大量技術、資金和人員投入。
投資主體 單一,管網設施不足是影響我國頁岩氣發展的另一重大問題。雖然頁岩區已被列為獨立礦種,相當於在原先的壟斷格局下,開了個口子,雖然國土資源部的思路是逐 步放開頁岩氣礦業權,鼓勵多種資本投入。不過從第二輪招標遲遲無法展開的情況來看,還遠遠談不上樂觀。(註:第一輪招標中標單位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公司和 河南省煤層氣開發利用有限公司,第二輪招標預計會有少數民營企業如廣匯股份進入)。
對此,美國的成功給了我們一定啟示,美國實現頁岩氣革命 的基礎是上千家進行頁岩氣開採的小企業,競爭性的市場更有利於頁岩氣的開發。無數實例已經證明,只要政府真的放開管制,企業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因此, 應該降低頁岩氣准入門檻,給予國企、民企同樣的市場地位和准入條件,從而構建競爭性的頁岩氣開採市場。
(注1:國家能否完全放開頁岩氣礦 權,是決定中國頁岩氣革命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如果此行業沒有大量資本及中小公司進入就不會有技術創新,發展成功可能性很小。煤層氣發展這麼多年,為何不堪 大用?原因就是煤層氣礦權掌握在大型石油企業手中,多與地方煤炭礦權重疊,中央地方之間的利益糾葛大大阻礙煤層氣開發。頁岩氣當然也有這種可能。)
(注2:可以預見的是,頁岩氣行業完全打開後肯定會有成千上萬中小公司湧入,然後幾十分之一的存活率優勝劣汰,最後極少數的公司生存下來並主導整個行業,這是資本的力量所決定的)
除了上述風險外,在頁岩氣的開發環節,美國頁岩氣開發所面臨的水資源約束和環境問題中國同樣面對,甚至更為嚴峻。
美 國切薩匹克能源公司的一份報出顯示,在巴涅特頁岩井深作業時,鑽井過程用水約需要10000立方米,而水力壓裂過程中平均用水1.43萬立方米。在水資源 豐富的美國這並不是嚴峻的問題,但對於頁岩氣富集地區大都位於中西部的中國,頁岩氣的大量開採顯然會加劇這些地區本已嚴重的水資源緊張問題。
同時,頁岩氣的開採可能造成飲用水的污染。在水力壓裂中,75%的壓裂液會流回地面,其中不僅含有用於保證水力壓裂液流暢通、保護管道和殺死細菌的化學物質,還含有來自地下岩層的放射性物質和鹽類。
不 過,隨著人們對水資源和環境問題的重視,一些公司也加大了水力壓裂替代技術的投入。相比於傳統的水力壓裂技術,一種新的無水壓裂手段基本不需要水,極大地 緩解了對水資源的壓力。尤其對於中國這樣尚無完善水力壓裂作業體系,且缺乏水資源的國家來說,無水壓裂技術則可能是打開中國頁岩氣資源的鑰匙。
(註: 相比前兩個問題來說,環境問題在中國從來就不是什麼大問題,雖然美國已經在出現了可以用火點燃的自來水,可目前來看中國的頁岩氣富集區都處於人口稀少的空 白區。相比之下,缺水問題和交通運輸不便的問題反而更值得擔心,這只有依靠技術革新去解決了,反正只要有了足夠的利潤,資本會去推動這一切的。)
頁岩氣還遠遠談不上第一個能夠改變整個世界能源格局的創新。煤炭、石油以及太陽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都稱得上對全人類生活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這些新行業會孵育許多新的公司,但是其中只有極少數的公司生存下來並主導整個行業。
第一部分完。
本部分主要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北極星電力、中國能源報、新浪財經、國金證劵研報頁岩氣:美國擁有過去,中國擁有未來、
每經記者 喻春來 發自北京
我國頁岩氣探礦權第二輪招標即將啟動,民營企業首獲「入場券」。
昨日(5月17日),國土資源部網站發佈 《頁岩氣探礦權投標意向調查公告》,公告對投標人資格條件的規定是:具有石油天然氣或氣體礦產勘查資質、註冊資金應在3億元以上的內資企業、獨立法人。這意味著,民營企業可以投標。
2010年5月國務院發佈的《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民間投資「36條」)指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石油天然氣建設,支持民間資本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兩年過去了,據媒體公開報導,油氣勘探部分仍無民營資本直接參與,採礦部分有少量民企。
國土部第二輪頁岩氣探礦權招標對民企「鬆綁」,意味著民企終於可以加入頁岩氣開採「盛宴」。
頁岩氣探礦權向民企開放
公告稱,2012年國土資源部頁岩氣探礦權招標出讓工作即將啟動。投標人資格條件包括:在我國境內註冊的內資企業,註冊資金應在人民幣3億元以上,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和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企業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
此外,投標人應具有石油天然氣或氣體礦產勘查資質,或已與具有勘查資質的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關係。投標人應為獨立法人,不得以聯合體投標。具有投標意向的企業最遲需在今年5月25日提交企業基本信息。
根據上述要求,民企也有參與投標的資格。國土部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這是一個門檻,可有效幫助對企業進行篩選,也可杜絕「跑馬圈地」現象。
據瞭解,完鑽一口頁岩氣井的成本,從幾千萬元至億元不等,目前許多民營企業正在探索較低成本的鑽井技術和模式。
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用於我國頁岩氣勘探開發的投入不到10億元,近年來頁岩氣勘探開發整體投入不到70億元,而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的投入已達600多億元。
2011年6月,頁岩氣探礦權進行了首次公開招標,6家國有企業參與競標4個區塊的探礦權。當時採取的是邀標方式,受邀企業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公司。
頁岩氣探礦權第二輪招標或於今年7月、8月啟動,國土部初步確定了20個區塊面向市場招標,招標企業暫定為17家。
此前有媒體報導,新疆廣彙集團有望成為第一家參與招標的民企。今年初,廣彙集團獲得新疆國土資源廳批准的氣體礦體勘察資質(乙級),為參與頁岩氣的招標踏出重要的一步。
未來,民企獲得頁岩氣開採權也將有政府補貼。在落實頁岩氣產業鼓勵政策方面,「十二五」規劃指出,將參照煤層氣財政補貼政策(0.2元/立方米),研究制定頁岩氣具體補貼政策等相應鼓勵政策。由於頁岩氣的勘探開發資金投入大,補貼會超過0.2元/立方米。
打破國企壟斷地位
國金證券石化研究員劉波告訴記者,按照現行規定和管理體制,油氣礦業權主要授予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石油企業和國企。投資主體的單一化,制約了資源開發的市場競爭。
美 國是頁岩氣開採大國,有8000餘家油氣公司,85%的頁岩氣由中小公司生產。劉波說,在高成本、低回報的壓力下,中小型獨立油氣開發商的技術革新行動更 為快捷,而大公司可以在長期性和財政穩定性上給予更多保證,因此美國出現了中小公司取得技術和產業突破,大公司則通過對中小公司進行收購和兼併參與市場的 現象。這種有序的競爭機制在美國頁岩氣勘探開發中具有顯著的效果。
由於頁岩氣是一種天然氣,大部分礦區與常規天然氣的礦區是重疊的。業內專家認為,民營企業一旦介入頁岩氣開發,建設新礦區,與中石油、中石化等國企已建設起來的老礦區必然發生矛盾,協調解決矛盾勢必要開放技術服務市場、下游銷售市場,全面開放頁岩氣市場。
國土部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在現有的油氣礦業權區域內,鼓勵讓擁有該區塊的企業先行進行勘察開發,但是如果該企業由於某些原因退出開採或者在『十二五』期間內開採成果不利,那麼要依法將這部分區域當成空白區進行招標,讓有能力又符合資質的企業進行開採。
據瞭解,頁岩氣探礦權第二輪招標中,國家將對獲得探礦權的企業實行合同管理原則,獲得區塊後企業須每年按合同規定的資金和工作量進行投入,否則將逐年縮減區塊,甚至在最後一年無償收回。若區塊確無頁岩氣資源,國家將有一定補償。
頁岩氣漸成爭奪焦點
目前,頁岩氣吸引了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其中不乏傳統的國有油氣勘探企業和一些發電企業,其中中石油的進度相對較快,其在川南、滇北地區優選了威遠、長寧、昭通和富順-永川4個有利區塊,其中4口直井獲得工業氣流。
同時,殼牌有限公司也於3月20日發佈的公告中表示,已經與中國石油集團簽署中國首個頁岩氣產品分成協議,將與中石油共同勘探、開發及生產富順-永川區塊3500平方公里內的頁岩氣。
而中石化在首次頁岩氣探礦權招標中中標後,目前已經在黔東、皖南、川東北完鑽5口評價井,其中2口獲得工業氣流,元壩氣田的5口井已經發現頁岩氣流。
中海油尚處於勘探開發前期,去年12月才獲得陸上首個石油頁岩氣勘探項目——安徽蕪湖下揚子西部區塊頁岩氣勘察項目,區塊面積逾4800平方公里。
根據國內幾大石油公司數據資料,截至今年4月底,我國一共完鑽63口頁岩氣(油)井,其中石油公司61口,國土資源部2口,且已有30口頁岩氣井獲得工業氣流。
除了以上常規的天然氣企業之外,華能集團、華電集團以及宏華集團等電力企業也分別與重慶、湖南和四川等地的政府和企業簽署了相關頁岩氣開採協議。
隨著宏觀經濟形勢下滑,中國對外資的 態度重新變得溫和起來。一個相當重要的信號,就是今年2月初,中國工信部首次提出「進一步擴大工業對外開放」。2006年下半年凱雷收購徐工機械遭遇另一 家中國重工企業三一重工的強力阻擊,後來方案几經修改仍未獲得中國主管部門的通過。這一事件成為了中國開始對外資收緊大門的標誌性事件。在此之後,中國的 鋼鐵重工行業成為外資投資的禁區,並由此延伸,更多行業的外資併購被否。如今在危機面前,中國政府重新舉起了開放大旗,首先打開的又是鋼鐵重工行業的大 門。當然,中國更歡迎外資投向先進製造、高端裝備、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與此同時,中國也正在以更大的力度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在這股新的洪流中,與過去以國有企業為 主所不同的是,越來越多的民營面孔出現了,華為、吉利汽車、三一重工、東方集團、宗申摩托……它們同樣得到了來自中國政府和國內銀行的大力支持,對準的市 場,亦不再是以亞非拉為主的第三世界國家,而是直指歐美發達國家和像巴西、印度這樣的新興市場。
中國的開放,在過去30多年經歷了從熱情到猶疑,再到重新言歸於好的變遷之後,無論是準備走出去的中國企業,還是仍然躍躍欲試的外資企業,都變得更加聰明也更加謹慎。他們都在吸取過往的經驗教訓,仔細揣摩對方開放的真實分寸,以及尋找切入一個新市場的最佳角度。
這一切,讓這場仍在升溫的雙向開放變得更加有趣。財新記者將記錄一組已經或正在發生的源於開放的故事,並在隨後兩個月中陸續推出。
自從中國政府確立頁岩氣為獨立礦種、並鼓勵多種投資主體進入頁岩氣產業以來,頁岩氣投資方面的話題一直熱度不減。
今年5月,國土資源部第二輪頁岩氣探礦權招標資質公佈,明確投標主體需要為內資企業。同以往任何一種油氣資源一樣,外資企業亦無法獨立在中國獲得頁岩氣的礦權。
這一點並不出乎業界意料。正如在傳統油氣領域一樣,外資企業仍可以通過合作、技術服務等方式進入這個新興的市場。
中國頁岩氣要取得大規模開發也離不開外資的油氣企業。據興業證券研究所測算,根據打一口3000米深頁岩氣井大約需要投入1億元人民幣的標準, 結合美國的單井產量估算,要實現《頁岩氣「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到2020年中國頁岩氣產量達到600億-1000億立方米的目標,中國大約需要打約2萬 口頁岩氣井,總投資4000億-6000億元,也就是平均每年投資400億-500億元。
如此龐大的資金投入,僅依靠三大國有石油公司很難實現,需要引入民間資本和外國資本。
同時,在美國頁岩氣革命中摸爬滾打過的外資石油公司,其技術優勢無可辯駁。不論是有豐富油氣開採經驗的三大國有石油公司,還是毫無經驗的其他國內投資主體,都紛紛表示將與這些外資公司進行技術合作。
然而,外資企業要想進入中國頁岩氣市場,眼下還面臨著諸如合同模式無法可依等困惑之處,政策邊界有待釐清。
外資探路現狀
在中石油集團發展非常規油氣資源業務的排序中,頁岩氣並沒有被放到首位。但是在與外資石油公司合作方面,中石油卻是起步最快的一家國內公司。
今年3月,中石油與殼牌公司就四川的富順-永川區塊簽署了中國第一份頁岩氣方面的產品分成合同(PSC)。不過,有外資石油公司人士指出,這份 產品分成合同並不具備典型意義,因為其所屬區塊不是國土資源部統一招標的頁岩氣區塊,而是中石油本來就擁有的傳統油氣區塊。同時,這個區塊所產氣也不單只 有頁岩氣。
與中石油獨鍾情殼牌不同,中石化多面開花,選擇與多家外資石油巨頭合作。通過旗下的華東分公司,中石化在2010年與英國石油公司在貴州凱里區 塊合作,與雪佛龍在貴州隆裡區塊合作,目前這兩個區塊都在風險勘探階段。2011年,中石化旗下的勘探南方分公司還與埃克森美孚在川西南的五指山區塊開始 聯合地質研究。
不論合作方是一家還是多家,中石油和中石化走的都是「外資合作+自營開發」齊頭並進的路線。一方面,拿出小部分的區塊與外資合作,通過合作學習外資石油公司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另一方面,在更多的自營區塊上應用所學。
國際能源諮詢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亞太區天然氣研究中心主任加文·湯普森(Gavin Thompson)認為,中石油和中石化這種策略背後有多種考慮。
他指出,如果區塊地質條件複雜,需要更為先進的壓裂技術等,中國公司可能會考慮引入外國公司。
但是,與外資公司談產品分成合同則耗時耗力,因此這些中國公司希望在某些區塊和外資公司合作,學習其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再把所學應用到其他區塊。
一位熟悉富順-永川區塊的業內人士則表示,在高端技術方面,不得不用外資油服公司,但其他主要工作還是由中資公司來完成。
譬如在中石油富順-永川區塊,多段壓裂等關鍵技術由國際油田服務公司斯倫貝謝公司提供,其他大部分工作還是中石油旗下的川慶鑽探負責。「畢竟中石油旗下那麼多工程服務隊伍,不能讓他們失業啊!」
總體來看,目前外資石油巨頭還基本停留在與中方進行「聯合研究」的階段。「聯合研究」屬於勘探的前期階段,根據不同合同內容,有的「聯合研究」只進行紙面工作,譬如對已有資料的重新處理,有的「聯合研究」要求開展實務工作,如進行地震或打勘探井等。
除了較早進入中國的跨國石油巨頭外,美國還有一批獨立的中小型頁岩氣公司,他們是美國「頁岩氣革命」的中堅力量。
據興業證券報告,美國85%的頁岩氣田都由中小公司生產,開採技術也源於他們的創新。這些公司中一些實力較強的,已在與一些中國公司進行接觸。
不過,根據長期與外資公司打交道的加文·湯普森分析,真正對中國頁岩氣市場有強烈興趣的,還屬大型跨國石油公司,例如殼牌、埃克森美孚、康菲、英國石油、道達爾等。
他們看中的是中國作為全球最有潛力的天然氣消費市場,面臨天然氣國內供給不足的局面,這個市場當然要提前佈局。「這些公司在北美取得成功,也想把這些成功複製到中國。」湯普森說。
外資強在哪兒
在重慶涪陵的崇山峻嶺中,中石化正獨立運行國內首個頁岩氣產能建設項目——大安寨頁岩(油)氣項目。這個項目要運用到頁岩氣開採的關鍵技術——水平井和水力壓裂,都由中石化旗下的江漢油田提供。
水平井和水力壓裂技術為何關鍵?因為頁岩氣丰度低,屬於低產的資源類型,應用了成熟的水力壓裂和水平井技術,這種原本低產的頁岩氣在開發時會大量鑽探生產井,方能夠維持產氣量的穩定增長。
根據東方證券分析報告,在美國,水平井和壓裂技術提高了頁岩氣單井產量,頁岩氣單位產量能達到傳統天然氣井的3.2倍,成本僅為天然氣的2倍,開採成本在2010年下降到31美元/千立方米,僅為同期天然氣成本的60%。
中國的石油公司對水平井技術並不陌生。「水平井不算個新東西,煤層氣開發中用過。」中聯煤經營管理部主任李良對財新記者說,「但在頁岩氣領域, 我們面臨兩個核心技術問題:第一,不知道把其他領域中用過的水平井技術拿到頁岩氣領域,會有什麼問題;第二,不知道把成熟的美國技術拿到中國頁岩氣領域, 會有什麼不適應。」
對於水平井和水力壓裂技術,中國一些公司的確掌握了相關技術,但並不是全部。根據中國地質大學和興業證券的研究,中國在頁岩氣開發領域欠缺的關 鍵技術有平衡鑽井技術、旋轉導向鑽井技術、多段壓裂、重複壓裂等。加文·湯普森還表示,中國的地質師對傳統油氣藏結構非常瞭解,但是對頁岩氣這種非常規的 地質構造並不太熟悉,而這不是短期內能改變。
技術掌握尚不全面,或許可以部分解釋中國的石油公司為何積極投資於北美的頁岩氣。
今年初,中石油收購了殼牌加拿大Groundbirch頁岩氣項目中20%權益;中石化以22億美元收購美國戴文公司五個頁岩油氣資產權益的三 分之一;中海油去年則與美國切薩皮克公司聯手開採頁岩油氣。最近中海油斥資151億美元購買加拿大尼克森公司全部資產,其中也包括北美頁岩氣。
不過,美國沃頓商學院一份文件指出,僅是購買少數股權,很難得到頁岩氣的核心技術。「美國頁岩氣產業的領軍企業,如戴文和切薩皮克能源公司,一直不願意把他們的核心技術交給中國投資者(中石化、中海油)。」
中海油對尼克森最近的全資收購,如獲批准,或許能改變這一局面。
外資的困惑
加文·湯普森認為,外資進入中國頁岩氣領域,最常見的兩個問題都與產品分成合同有關。
首先,在現有的政策框架下,很多有志於進入頁岩氣招標的中國公司,還無權與外資公司簽署產品分成合同。
目前,對於國內常規油氣,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擁有對外合作專營權;對於煤層氣,對外合作經營權的主體擴大到中聯煤和河南煤層氣等公司。但 是,對於頁岩氣,目前尚無相關的政策依據。據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人士透露,就產品分成合同在頁岩氣上如何實行的問題,需要商務部和國土資源部協商解決, 但還未有正式意見出台。
湯普森認為,外資公司面臨的第二個常見問題是,產品分成合同是目前外資公司與中國公司傳統油氣領域最主要的合作形式,但這種合同形式可能並不適合頁岩氣項目。
產品分成合同的特點是合作過程分為勘探期、開發期和生產期,勘探期由外資負責全部投入,風險自擔;如有商業發現,進入開發期,中外雙方按商定好的權益比例(一般為中方51%,外方49%)進行投入,在生產和銷售的成本回收期亦按此比例分成。
不過,頁岩氣這種非常規氣的特點是,單井產量會在幾年裡迅速衰減,因此需要在整個生命週期內不斷打井,不斷進行勘探開發投入,較難區分勘探期、開發期和生產期。
「美國的頁岩氣項目就基本不採用產品分成合同,而是採用特許權、徵收稅費和礦權使用費。」湯普森說,外資公司對中國頁岩氣開發將採取何種合同形式很好奇。
對此說法,國土資源部相關人士表示的確存在這個技術問題。
但是,李良認為,根據中聯煤的現場經驗,常規油氣勘探開發過程中也需要不斷的資金投入,與頁岩氣相比不過是投入資金量的不同,並無本質區別。
另一位外資煤層氣公司的工程師則告訴財新記者,在煤層氣項目中,只要遞交了儲量報告和整體開發方案(ODP)並得到批覆,就進入了開發期。他認為頁岩氣生產也可參照這一辦法。■
新疆廣匯能源(600256.SH)一位高管對財新記者斬釘截鐵地表示,「進,我們肯定進!廣匯將積極參加國土資源部第二輪頁岩氣招標。」
作為中國最大的民營油氣公司,廣匯能源在國內已擁有LNG處理廠及分銷體系,在國外擁有上游區塊和天然氣跨境運輸管道,但是,它在國內並沒有上游資源。
在他看來,雖然第二輪招標的20個頁岩氣區塊質量並不理想,但作為戰略性佈局,廣匯不能放過這樣重大的機會。
9月11日,也就是國土資源部宣佈頁岩氣第二輪招標啟動的第二天,民營油田設備生產商華油惠博普(002554.SZ)立即召開董事會,確認自 己符合投標人資質條件後,隨後發出公告稱參與第二輪投標,決定投資2.8億元做頁岩氣投資開發。由於已經與擁有油氣或氣體礦產勘查資質的中石化河南石油勘 探局和黑龍江龍煤地質勘探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它符合國土資源部資質要求。
惠博普的主業原本是油田服務和油田設備製造,為何要去做「油老闆」?「這並非心血來潮,」惠博普證券事務工作人員告訴財新記者,「之前公司在內蒙古有上游經營經驗,而且公司獨董是頁岩氣方面的專家。」
但與惠博普同為油田設備提供商的山東企業傑瑞股份(002353.SZ),其內部工作人員則向財新記者透露,傑瑞很可能不會參與頁岩氣上游競標,「我們還是賣設備吧,上游風險太大。」
9月10日,國土資源部對外發佈第二輪頁岩氣探礦權招標公告,頓然攪動了油氣以及眾多相關產業界的一池春水。國土資源部空前放低了新一輪頁岩氣 項目投標人的資質門檻:內資或中方控股的合資企業,行業不限,註冊資本金在3億元以上,有石油天然氣或氣體礦產勘查資質(或者與有資質者結成合作關係), 獨立法人非聯合體形式投標。招標區塊共20個,每個投標人最多投標兩個。區塊分佈為:貴州五個,重慶三個,湖南五個,湖北兩個,河南兩個,江西、安徽和浙 江各一個,總面積為20002.16平方公里。這是中國第一次在油氣上游領域真正向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開放礦權,儘管這一突破被允許發生在非常規油氣領域 ——頁岩氣上,但這仍不啻是資源領域開放的重要一步。此前,中國一直對油氣資源礦權實行國有壟斷體制,管理體制是「授予制」,即三大石油公司滿足法律規定 的最低勘查投入就可以維持區塊的探礦權和開採權。
頁岩氣礦權的戰略性
想馬上從頁岩氣賺到錢是很不現實的。安信證券報告稱,目前頁岩氣勘探開發投入比較大,一個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的區塊,開發投入可能在10億元人民幣。因此,前述廣匯能源高管坦承,廣匯考慮更多的是完善產業鏈的戰略角度。
從產業鏈來說,市場人士普遍看好為頁岩氣勘探開採提供技術服務和設備的企業以及大規模商業化後終端方面,即擁有渠道優勢的LNG加注站或擁有天然氣管網的公司,如廣匯。
與廣匯相比,很多想進入頁岩氣領域的民企的決心並沒有那麼堅定。之前曾對財新記者表示已參與國土資源部第二輪招標意向性調查的中天城投(000540.SZ)董秘李俊最新表示,公司還在研究,並沒有最終決定是否投標。
另一家民企,香港上市公司聯合能源(00467.HK)內部人士也對財新記者說,他們還在研究20個區塊的資料包。此前,這位人士曾指出,為了避免礦權重疊,此次用來招標的空白區塊,大多沒有做過前期地震勘探,因此開發起來工作量較大,商業風險不容忽視。
今年5月,國土資源部曾經舉行過一次對內資企業投標頁岩氣情況的摸底調查,當時報名申請的內資企業大約有75家。國土資源部油氣中心副主任張大 偉當時對財新記者表示,報名的企業類型五花八門,除了油氣、電力、煤炭等能源企業,還有來自房地產、投資和地質勘查等行業的公司。這些公司中有多少家能在 10月25日第二輪招標截止前報名,還是個巨大的疑問。
除了民企,另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也在關注著頁岩氣。中國油氣行業有「三大三小」之說,除了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外,還有中化集團、中信資源和 振華石油三家油氣央企,他們共同的特徵是囿於國內礦權管制,只能在海外發展上游業務。國內頁岩氣礦權開放對它們同樣具有戰略意義。中化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 司常務副總經理耿文志對財新記者稱,中化會參與這一輪頁岩氣招標。
另外,由於有了美國頁岩氣價格低廉,取代煤炭成為發電主力的先例,一些國內的電力企業、煤炭企業也對頁岩氣第二輪招標表現了濃厚興趣。
外資有機會
頁岩氣第二輪招標公告另一個引人關注的突破是,允許中方控股的中外合資企業成為投標人,這對很多候在門外的外資公司來說,是個意外的驚喜。諮詢公司伍德麥肯茲公司亞太區天然氣研究中心主任湯普森對此評價稱「非常有趣」。
湯普森認為,國土資源部此番降低進入門檻,吸納包括外資在內的多元投資主體,表明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要加快頁岩氣產業發展的步伐,就必須在礦權 管理手段上採取新方法。此前,外資企業無法通過任何形式的途徑獲得中國境內石油天然氣的礦權,只能與已得到礦權並且有對外合作專營權資質的內資企業,簽署 產品分成合同(PSC),承擔全部的勘探風險和投入,且只能分享部分收益。一位油氣行業的法律人士認為,現在一旦允許以合資公司作為主體進行頁岩氣勘探開 發,就意味著外資不需要承擔全部的勘探風險和投入,僅需按持股比例承擔風險和分享收益。
不過也有一些外資油企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了謹慎態度。他們的觀點是,合資企業成為投標人的確意義重大,但頁岩氣礦權實行「合同管理」,需要與國 土資源部簽署合同進行勘查,且有固定年限,這與傳統油氣礦權管理模式有所差別;同時合資形式多種多樣,並不必然意味著外資公司能比以往承擔更少的風險。國 土資源部關於允許中外合資企業參與頁岩氣招標的這一最新規定,出台得相當突然,有很多外資公司人士表示之前並未做好準備。消息出來後,外資公司紛紛著手與 中國公司展開接觸。殼牌公司一位中層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他們目前正與中國石油公司討論成立合資公司的可能性。另外康菲石油公司也表示正考慮進軍中國頁岩 氣。
不過,從現在到第二輪投標截止前只有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成立合資公司尚需討論很多細節,在這麼短時間內能成立多少符合要求的合資公司?上述殼牌人士表示,其預期並不樂觀。
地方關係很重要
在頁岩氣第二輪招標公告中,國土資源部規定,中標企業在轉入頁岩氣開採階段時,應在區塊所在省(區、市)註冊公司。這意味著國土資源部認可在頁岩氣開發中確保地方的一定利益。而要求在當地註冊公司,可以讓地方政府得到稅收的好處。
業內人士認為,頁岩氣打井涉及徵地、修路、水資源等問題,都需要地方政府給予方便,因此和地方政府搞好關係非常必要。但一位做頁岩氣壓裂服務的 民企人士指出,「油地關係」一向難搞,如果不是實力雄厚的央企或根基深厚的地方企業,中標的「外來和尚」能否順利運營好項目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此前,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華電集團、華能集團等央企紛紛與地方政府結對子,與地方政府簽署頁岩氣戰略合作協議。對此,業內人士評論為,可能是想 先於國土資源部招標前造成既成事實,一方面提醒國土資源部注意這一問題,另一方面也提前拉攏地方關係。瑞銀分析師嚴蓓娜甚至認為,此次得標者很可能是需要 與區塊所在省關係較強的企業。但國土資源部油氣中心副主任張大偉拒絕透露具體的評標標準。
國土資源部規定,探礦權有效期為三年,年均勘查投入應達到每平方公里3萬元人民幣,鑽達目的層的預探井等鑽探工程量最低應滿足每500平方公里 兩口。三年的探礦期滿後,企業關心是否能順利轉入開發期,惠博普在公告中發出風險提示:「如公司取得本次頁岩氣招標區塊的探礦權,三年探礦權有效期後,公 司對能否順利取得區塊的採礦權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對此問題,張大偉稱,探礦權期滿後,企業要「交儲量」,交了合同規定的儲量才能轉入開發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