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銀行承兌滙票未找數面臨資不抵債佑威欠債再添六億

2008-10-06  AppleDaily


【本 報訊】佑威國際(627)與債權銀行的暫緩行動協議(standstill)於上月底結束後,據悉債權銀行組成的指導委員會已於上周初舉行會議。銀行界消 息稱,除了佑威原來披露,涉及共18家債權銀行及其他內地銀行的12億元未償還債款外,最新調查顯示,該公司可能尚牽涉約5億至6億元「未找數」的銀行承 兌滙票欠債。記者:劉美儀

消息指出,上述承兌滙票的主要債權人是內地中資銀行;惟有關其最新債務情況,尚待佑威正式回應。鑑於佑威可能出現新增債務,消息稱,若最終證實欠債資料屬實,以該公司目前財務狀況評估,很可能面臨資不抵債情況。

有銀行提出清盤

據 悉,會上有監察委員會的成員銀行曾提出委任臨時清盤人的構思,惟經表決後,因有主要債權銀行持不同意見而未獲通過。另方面,因暫緩行動協議已終止,消息 說,不排除有銀行在審閱情勢後,會採取不同行動,故未來一段時間,該公司財務前景存在更大不穩定因素,債權銀行已就進一步撥備作出部署。所謂銀行承兌滙 票,相等於銀行開列的遠期支票,乃由銀行承擔付款責任的短期債務憑證,期限一般在6個月以內。銀行承兌滙票多用於國際商貿交易上,一般由進口商的國內銀行 開出信用證作為預先授權,持票人可在滙票到期時收取付款,或滙票到期前,向銀行特別是承兌銀行要求貼現服務,以提早取得現款。

債權銀行料有新行動

據 佑威年報顯示,其截至今年3月底止的非流動資產總值12.06億元,包括現金及應收賬的流動資產則有16.04億元,負債總計則有11.82億元。佑威上 月已委任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主要審閱公司財務及營運資料。公司的債權銀行包括德意志、恒生(011)、東亞(023)、盤谷及美資富國銀行等。該公司 上月底公佈,部份貸款銀行及金融機構已暫停提供短期無抵押雙邊信貸,並凍結銀行持有的公司現金結餘;自9月10日至26日期間收到的催款通知書,合計涉及 金額8.5億元。佑威同時終止包銷協議,原因是指公司未來財務有不明朗因素,及環球金融市場疲弱;佑威原計劃最多集資約2.34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1

中粮2.5亿欲接盘五谷道场 方便面市场面临洗牌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120/02345779654.shtml


方便面市场面临重新洗牌

边长勇

昨天,一位权威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粮将用大约2.5亿资金整合五谷道场旗下7家工厂,如进展顺利,全部整合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

同时,用“非油炸”挑战油炸方便面阵营的北京五谷道场董事长王中旺则承诺,整合完成后,将不再涉足非油炸方便面市场。

重生受阻

经过近一年沉寂,中粮近日在北京房山召开五谷道场破产第二次债权人大会上浮出水面。面对五谷道场6亿多元的负债及4000多万的评估资产,中粮提出用1亿余元清偿全部债务的重整计划草案,并将优先录用原有员工。

这让五谷道场的整合重生之路峰回路转。

上述权威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粮第一次介入五谷道场是在2008年6月,且是当地政府努力下的结果。此后的几个月内,中粮与五谷道场债权人以 及出资人进行沟通。2008年10月16日,五谷道场公司向房山区人民法院正式提交了一份破产重整申请书。在今年1月16日债权人大会上,普通债权组、职 工债权组、出资人,对中粮重组方案都给予了高比例赞成票。

不过,对五谷道场北京工厂8条生产线享有抵押权的华夏金谷担保有限公司(下称“华夏金谷”)却投下反对票,导致方案在优先债权组未获通过。据本 报记者了解,华夏金谷拥有5000万元债权,而另一优先债权人只拥有十几万元债权。按照《企业破产法》规定,只有各组全部通过后,重组计划才能通过。

昨天《第一财经日报》致电华夏金谷法务总监谢先生,他表示,对方案的有些内容不大满意,但拒绝透露具体要求。据相关人士分析,华夏金谷投反对票有两点可能:对生产线变卖价值期望较高;期望提高清偿比例。

中粮相关负责人在债权人会议上回答质询时曾明确表示,中粮的出资是综合了债权人利益及企业成本收益的最优结果,也是最后结果。

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如果在华夏金谷的坚持下,五谷道场走向破产,也将会造成华夏金谷自己的损失。目前,双方也正在进行沟通。

目前,不少其他债权人对华夏金谷的做法都表示不理解,尤其是被拖欠货款2年多的经销商和代理商。他们非常担心如果重整计划草案未获得通过,何时才能拿回自己的清偿资金。

只待东风

房山工厂的整合并非终点,中粮还将整合五谷道场旗下山东、江西等6家工厂。

上述权威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中粮所提出的清偿比例已经远远高于破产清算清偿比例,重整计划能够获得通过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一切顺利,6家工厂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重整,乐观预计,北京工厂将在今年4月开工生产。全部整合大约需要2.5亿元。

在行业人士看来,这显然是笔不错的交易。在五谷道场扩产时期,王中旺仅在广告上的投资就超过2亿元。

“中粮不会放弃非油炸方便面概念。”上述权威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在国际市场上,非油炸方便面拥有30%以上市场份额,且居于高端市场部分。在日本,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非油炸方便面。

行业人士认为,如果中粮顺利进军非油炸市场,以康师傅、华龙和统一为代表的油炸方便面将遇到真正强大的对手。在五谷道场进军非油炸方便面市场时,也曾造成油炸方便面阵营巨大恐慌和不小的冲击。

作为中国食品行业最大集团军,中粮不但拥有五谷道场无法比拟的资本实力和顺畅融资渠道,也拥有强大的原材料优势。目前,中粮在面粉、油脂、酱料、香精等多种方便面原材料领域,都居于国内龙头地位。进入方便面市场,中粮拥有较大优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6

油荒不再 地方炼厂面临整合棋局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17/110122952.html


地方炼厂在“油荒”时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目前供需情况逆转,政府重新“梳理”地方炼厂的基调已定

    【《财经网》专稿/记者 杨悦】供需失衡之下,中国的地方炼厂正迎来新一轮的淘汰整合。
3月初,山东省经贸委在一份名为《山东省炼化工业调整振兴指导
意见》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将申请1000万吨原油/年原油非国有贸易进口资质,并在山东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基础上,成立山东省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称山东石化)。
山东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是在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的基础上,由地方炼油、石油化工企业自愿参股组建,共有22个股东单位。此番组建集团公司,其整合地方炼厂、集中资源的意图愈发清晰。
    山东是中国地方炼厂较为集中的省份,其炼油能力约4500万吨/年,是除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之外的第三大炼油板块,成品油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山东率先开启整合地方炼厂的大幕,或许意味着整个中国的地方炼厂正迎来新一轮的淘汰整合。
    2008年下半年起,成品油市场供不应求局面出现逆转,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去年年底的成品油库存增至历史高位,炼油能力吃紧的局面顿然消失。
    易贸资讯分析师刘传军告诉《财经》记者,地方炼厂在“油荒”时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目前供需情况逆转,政府重新“梳理”地方炼厂的基调已定。“技术落后的地方炼厂会倒闭,而硬件条件好、实力较强的企业,会是被收编的对象。”他说。
    今年2月出台的石化行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则明确提出,中国将继续加强大型炼化基地的建设,控制产能总量、淘汰落后产能。“这对地方炼厂是不利的”,刘传军告诉《财经》记者。
    工商东亚调研部分析师花开玲表示,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系统的落后产能,通过扩容升级方式,基本已改造完毕。目前,国内再要淘汰落后产能,只能向地方炼厂“开刀”。
    花开玲称,由于地方炼厂没有加工、进口原油的资格,多以燃料油加工为主,今年开征的燃油税,进一步增加了地方炼厂的成本。“燃料油作为加工成品油的原料,比用原油加工增加了约800元/吨的成本。”她说。
    刘传军告诉《财经》记者,截至3月中旬,广东、山东两省地方炼厂开工率不足15%,创历史新低,地方炼厂普遍出现亏损,山东地方炼厂平均每吨油大约亏损1000多元。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不能保证油源,山东的炼油能力就不能完全释放,肯定要关停一部分炼厂,这是地方政府不愿看到的。这也是成立山东石化来整合地方炼厂的主要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73

回购4亿美元债券 绿城中国面临生死一周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hkstocknews/20090428/04096156850.shtml


  标普表示:“一旦债券持有人宣布违约,绿城中国(3.77,-0.36,-8.72%)的流动性将承受巨大压力。”这可能导致一个严重的结果,就是绿城中国的资产被清算。

  从今天开始,绿城中国将进入“生死一周”。根据本月21日绿城中国发布的公告,纽约时间5月4日下午5点,将是一笔4亿美元票据持有者提前契约拟定修改和弃权的同意截止日的最后期限。

  如果在这一天,绿城中国不能以8.5折的价格回购上述高息债券,那么,高息债券承销机构及持有其债券总金额25%以上的债权人有可能要求绿城中国提前赎回债券。为了使收购能获得成功,绿城中国于昨日将2008年度的业绩作为收购要约和征求同意声明的一部分。

  上述事件可能导致一个严重的结果,就是绿城中国的资产被清算。绿城中国目前的资产负债率高达140%。

  债务偿还能力遭质疑

  上述高息票据提前回赎事件的诱因,是绿城本月15日公告的信托计划。根据公告,绿城中国旗下的绿城房地产与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订立了信托协议,成立中海绿城1号房地产投资基金,计划融资9.92亿元至19.83亿元。

  信托主要用于绿城旗下杭州蓝色钱江及无锡太湖新城项目的开发。协议规定信托将于出售完成时向海企绿城及无锡绿城分别提供12.5亿元及4.37 亿元贷款,海企绿城将此笔贷款支持蓝色钱江项目第一期发展建设费用,而无锡绿城则将这笔贷款用于无锡太湖新城项目第一期的发展支出。

  协议规定,该信托贷款年利率高达14%,且绿城中国各方若发生重大不利事件,将1元代价向信托人出售其抵押的杭州项目公司和无锡项目公司的所有 剩余权益。而若绿城履行这一信托计划,则意味着将违背绿城2006年发行高息债券合约,关于项目公司债务不得超过总负债15%的规定。

  按照高息票据合约,在违约的情况下,高息债券承销机构及持有其债券总金额25%以上的债权人均可要求绿城中国提前赎回债券。在2009年11月8日前,绿城中国许诺的赎回价格为债券总金额的109%。

  同时,公司在昨天公布的2008年业绩,让投资者进一步担心绿城的债务偿还能力。根据上述业绩,绿城中国目前的资产负债率高达140%。公司 2008年末的现金额为17.18亿元,而其总借贷高达161.18亿元。而绿城中国的首席财务官林战介绍,截至3月底的物业销售款以及新增物业贷款只有 44亿元。

  不被看好的债券回购计划

  根据公告,绿城中国开出的回购价格仅仅只有债券总金额8.5折。正是这一举动,使得绿城中国的本次收购计划不被外界看好。标准普尔认为,此次拟 定的收购要约并不构成大幅折让置换,因为有关债券回购条款似乎并不是强制性的;公司近期的销售表现和融资渠道足以支持此次收购要约。债券持有人有权在接受 对契约的拟定修改和弃权的同时拒绝该回购要约。

  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李国宜说:“一旦债券持有人宣布违约,公司的流动性将承受巨大压力,并导致我们将其评级下调数级。此次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还反映了无法确定公司是否已经违反其他债务契约的规定。”

  而在公布高息票据回购计划的同时,绿城中国也暴露出公司财务疲弱的事实。标准普尔认为,绿城中国流动性状况存在不确定性,并可能进一步削弱。而在公司近期重组资产和进行信托贷款融资后,其财务状况存在不确定性。

  绿城负债大幅增加

  事实上,绿城的资金链问题,早在2008年底便已埋下了“伏笔”。

  在4月21日的公告中,绿城中国承认曾大量向银行借款。昨日披露的2008年年报确认了上述事实。年报显示,绿城一年到期的短期负债,从年初的 24.36亿元,激增至38.68亿元。而一年以上的长期贷款,更是从年初的43.68亿元,激增至73.85亿元。此外,绿城还有高达27.01亿元的 高息收益债券。大量的借款导致绿城去年高额的融资成本,由2007年的7.32亿元,猛增至13.86亿元。

  若干房地产项目延误完成,为解决建设资金、开发成本及营运资金需求,是绿城大量借债的原因。

  年报显示,绿城发展中的物业已由年初的110.95亿元,猛增至232.50亿元。大量发展中的物业,还导致了行政费用的激增。根据年报,销售 行政及人员开支在去年总共增加了2.47亿元,达到了7.37亿元。绿城认为,这与旗下房地产项目数量大幅增加以及人才储备增加有关。

  “小阳春”成绩不佳

  而与此同时,绿城的销售额却没有取得大幅度的增加,去年的销售额是152亿元,和2007年持平。根据年报,绿城承认大概有20多万平方米的已竣工物业未能售出。而今年一季度,虽然大部分房地产公司都认为是“小阳春”,但绿城中国却认为销售依然疲弱。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分析师许萌介绍,绿城中国一季度的销售情况并不好。除了3月份销售面积达到17万平方米外,其他两个月的销售情况都一般。而根据统计,截止3月底绿城中国仍然有108万平方米的存量新房未能销售。

  许萌表示,这与绿城开发的项目多为高端住宅有关。她表示,一季度的楼市小阳春,主要销售的是中低档住宅。而绿城开发的住宅档次相对较高,购房者数量因此比较少。

  事实上,虽然绿城中国一直不愿意主动降价,但在2008年开发商集体降价的大趋势下,也无法改变大的趋势,年报显示,2008年的销售价格已由8725元/平方米,下跌至7407元/平方米,销售毛利率也由36.1%下降至27.8%。

  有鉴于此,绿城事实上已经无法向其他开发商那样利用常规的价格武器,来解决目前的资金困境。对于绿城而言,真正要解决公司资金危机的,还是国内高端住宅市场的启动。而高端市场何时能回暖仍是未知数。

  而对于即将到来的回购票据危机,绿城方面的回应是不予置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80

中新地产面临“生死投票”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inc/webcontent.jsp?id=110164513&time=2009-05-12&cl=100&page=all


 【《财经网》北京专稿/记者 张映光 王端】5月13日(本周三),一次可能决定中新地产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0563,下称中新地产)“生与死”的投票,将在香港进行。

  中新地产将召集债券持有人,投票决定是否同意以63%的票面价格(即1万港元本金支付6300港元)提前赎回一笔约11.01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

  此前,中新地产曾于4月26日召开过一次债券持有人会议,试图以40%的票面价格收回上述债券。但是,债券持有人选择“以脚投票”,会议最终因参会人未达到法定人数而流产。随后,中新地产调高了回购价格。

  按照债券发行时的约定,中新地产本应以120.01%的价格回购债券(即1万港元本金支付1.201万港元)。

  假如债券持有人仍然不接受这一回购计划,至今年6月12日债券到期时,中新地产将面临违约风险,可能遭遇被清算的命运。

  虽然此次投票对中新地产至关重要,但公司董事会主席郦松校可能仍旧无法出现在会议现场。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香港廉政公署一直在对中新地产员工涉嫌贿赂进行调查。一位接近中新地产的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从那时起,郦松校便没有去过香港。

  5月11日晚,中新地产发布公告,首次披露停牌一年多的原因。公告称,2008年1月10日,廉政公署因中新地产涉嫌触犯香港防止贿赂条例第9条中的三项条款,搜查了其在香港办事处。同时,逮捕了中新地产的一名雇员。

  中新地产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向投资者公开被调查事件,显然是受到债券持有人的压力。在同时发布的债券回购公告中,中新地产表示,这一事件可能会令投资者认为,公司正面临巨大危机。

  香港廉政公署一位工作人员向《财经》记者介绍,防止贿赂条例第9条主要针对雇员的贪污交易。即指雇员在雇主工作时,在无合法权限或合理辩解的情 况下,索取或接受任何利益,作出有亏职责的行为,便是犯法。同一情况,任何人向雇员提供利益,亦属犯法。触犯该条例的最高刑罚为入监七年及罚款50万港 元。

  但上述人士表示,廉政公署目前不会对个案予以评论,并称中新地产前雇员被拘捕的消息是公司主动发布的。

  2008年1月22日,中新地产宣布停牌,其股份、可换股债券暂停买卖。公告表示,将发表有关若干股价敏感资料,但此后中新地产一直未向投资者解释停牌原因,其股票亦停牌至今。

  在5月11日最新发布的公告中,中新地产对其遭受香港廉政公署调查的原因,亦没有做出具体解释。

  据《财经》记者了解,中新地产被香港廉政公署调查,起因于内地某房地产公司对中新地产违规拿地行为的举报。当时,被廉政公署调查的人员包括中新地产副总裁、合资格会计师及法定代表陈俊霖,以及公司秘书陈艳琴。2008年2月1日,中新地产宣布上述两人离职。

  一位接近此案件的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中新地产副总裁陈俊霖不久后获释,后出走海外。公司秘书陈艳琴则仍在接受调查。

  中新地产在压力下公开停牌原因,可能令其陷入更深的信任危机之中。不过,一位投行人士向《财经》记者分析认为,这就像是赌桌上的最后筹码,中新 地产也可能是在向债券持有人摊牌,告诉他们公司正面临无法预测的法律风险,如果不提前赎回债券,即使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也不一定能够收回权益。

  不久前,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3900,下称绿城中国)以85%的票面价格提前回购了一笔4亿美元高息票据,被大多数债券持有人接受。这一先例,也许让中新地产管理层看到了提高回购的希望。

  不过,上述投行人士认为,绿城中国回购方案之所以能够得到债券持有人的支持,是因为绿城中国的大量债券,是机构投资者在去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以较低价格在市场上购买的,如今卖出可短期套利。而中新地产的债券已停止买卖一年多的时间,债券持有人大多都是以票面价格购入债券的初始投资者。

  中新地产目前状况危如累卵。除债务危机、遭受香港廉政公署调查外,不久前,因法院仲裁,中新地产还不得不向其成都项目的合作股东支付一笔高达4.68亿元的股权转让款及相关股东贷款。

  另据一位接近中新地产的人士透露,中新地产可能还将面临一项巨额违规项目贷款的诉讼,目前正在取证阶段。

  2009年1月21日,中新地产发布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0月31日的六个月中,中新地产营业额仅为5780万港元,较2007年同期的10.25亿港元大幅减少94.4%。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为27.14亿元。

  除上述到期债券,中新地产还发行了一笔4亿美元高息票据。中新地产每半年需为此支付约1.5亿元人民币的高额利息。今年1月,中新地产已经拖延了付息。今年7月,中新地产还将面临再次付息的压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52

Facebook创始人黑客行为或面临5年刑期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3/321280.html


国外媒体今日报道,部分律师表示,根据美国联邦和州政府的法律,Facebook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2004年入侵他人邮箱和用户资料的行为有可能会被判重罪,最高将面临5年刑期。

美国科技博客Silicon Alley Insider称,当扎克伯格发现哈佛学生报《哈佛红》(The Crimson)准备对他进行一系列报道后,便入侵了该报两名编辑的Facebook账户。此外,他还入侵了竞争对手ConnectU的系统,并更改了用户资料。

作为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目前管理着全球4亿用户的私人数据。问题在于,他2004年的这一系列行为是否触犯法律,用户又是否能够充分信任扎克伯格,认为他不会再次滥用信息。

电子前沿基金会(以下简称“EFF”)首席隐私律师凯文·班克斯顿(Kevin Bankston)表示,扎克伯格早年的黑客经历已经违法。他说:“入侵他人电子邮件有可能会触犯联邦刑法有关电子隐私监管以及禁止电脑欺诈的规定。根据 黑客的动机,有可能会被判处重罪,最高会面临5年的监禁。”

根据多名律师的解释,扎克伯格未经许可入侵他人电子存档的行为触犯了美国联邦法律18 USC 2701(a)。如果黑客的行为动机是出于商业目的,会被判重罪,面临最高5年的刑期。如果并非出于商业目的,则属于轻罪,只会面临1年的刑期。除此之 外,扎克伯格入侵受保护的电脑则触犯了美国联邦法律18 USC 1030(a)(2)(c)。如果出于商业目的,同样会面临最高5年的监禁。

由于这两项罪名的最高刑期均为5年,因此扎克伯格不会面临联邦政府的检控。根据马萨诸塞州的法律,如果所盗窃的数据金额超过250美元,同样会被处以重罪,面临最高5年的刑期。但在马萨诸塞州,盗窃电子数据与一般盗窃罪一样,起诉的时效限制为6年。

班克斯顿认为,由于存在这些指控,会使得Facebook的4亿用户对能否信任该公司的隐私政策产生质疑。

哈佛大学拒绝对具体情况置评,只是表示,会根据事实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响应。专门研究隐私问题的哈佛商学院博士生本·埃德尔曼(Ben Edelman)则表示,用户不希望在自己输入错误密码时,被网站保存下来,也不希望网站使用其在该网站的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其他网站的账户。

Facebook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但该公司同样没有否认扎克伯格的黑客行为。Facebook还表示,该公司对用户信息的管理有着严格的限制,只有一小部分员工可以访问用户信息,而且必须说明用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88

中国车市:黄金十年面临成色不足尴尬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4/342044.html

2
009年的逆势上扬,中 国车市攀上了全球车市的顶峰,也同时将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推入了车市增长第二个高峰期——中国真正进入汽车的普及阶段。今年年初时业界慨叹,车市的 “黄金十年”正在开启,但话音未落,中国车市恐又重新陷入增长乏力的恶性循环,作为“黄金十年”的第一年正在陷入“成色”不足的尴尬。

面对全球经济的波动式复苏以及中国经济形势的微妙变化,2010年中国车市将呈现怎样的走势,似乎没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中 国将继续扮演全球汽车制造商拯救者的角色。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中国车市无疑将继续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车市火爆存疑

转入今年一季度,中国车市的火热程度突然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国内一些品牌经销商陆续感受到市场退烧的迹象。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政策效应开始递减,汽车消费也进入间歇期,而且汽车消费的负面影响在加大,比如道路堵塞、养车费用增加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二三 月份销量下滑和库存积累。

从企业自身情况分析,2009年,大部分汽车制造商对于2008年的保守计划后悔不已,迅速加大排产计划并且大幅扩充产能成为每一家汽车企业的当务 之急,有数据显示,如果把这些厂家的产能叠加,中国汽车的年产能已经达到2000万辆。而即便是最为乐观的预计,今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也仅为1700万辆左 右,这也为今年一季度市场供过于求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丰田汽车召回事件也为车市转冷注入了催化剂。随着丰田汽车的产品价格整体下移,开始激发车市的连锁反应,几乎所有的终端渠道都感受到了销 售压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发布数据显示,3月份国内汽车价格已经出现小幅下降。更有业内人士明确指出,价格战下半年可能打响。

另一方面,中西部以及三线城市今年以来的表现乏力。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地区的购买力没有提升,作为生产工具的微型客车的销售也过度饱和;另外,今年政 策面没有出台进一步的刺激举措,也制约了小排量经济型汽车的销售。

由于去年已经提前透支了国内消费者部分购买能力,因此,与2009年不同,2010年车市“暗藏杀机”。

但是,仍有分析人士对今年车市唱多,依然看好中国汽车市场。

一方面,“底气”来源于经济发展这条主线。近日国家权威部门联合发布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10年春季报告》显示:今年我国汽车工业运行的趋势良 好。今年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9.3%左右,这必然提高老百姓口袋里的收入。

另一方面,按实际情况来看,各项车市消费的政策,目前仍对终端市场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而这种推动作用还没有明显的衰退迹象。这就表明,政策的利 好,仍然会在一定时期内推动车市继续向前。

目前即使出现库存,也不过是从去年的井喷状态回归正常而已。从长远来看,中国车市仍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产能过剩只是阶段性的。

对此,长安汽车副总裁朱华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的汽车产业今年应该说回归到一种正常、理性的发展或者是增长,不会像去年下半年那样的爆发式增 长。

“我们对于未来还是充满信心,中国无论是五年还是更长时间的汽车市场都会是不断增长的过程,我们之前有过一个分析,2009年,中国的千人汽车拥有 量达到47辆,这个数字在当前的世界汽车主要国家是非常低的,美国2009年是800多辆,日本是600多辆,韩国和台湾也是200到300辆,而大陆只 有47辆,所以我们有很大的空间。”朱华荣如是说。

国内外不少汽车界人士均表示:2010年将是中国车市又一个“黄金十年”的开启之年,中国车市将迎来又一个十年的黄金旺季。

新能源车:“玩概念”还是“来真的”?

随着今年“两 会”时“一号提案”的提出,一时间,低碳经济成为时下最流行的词语。新能源汽车自然成为汽车行业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之一。

无论是从全球市场,还是中国政府,今年各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追捧均超出以往。今年是新能源汽车普及元年的声音更是不绝于耳。

中国各级政府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方面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除了今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将由13个扩大到20个,选择5个城市试 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之外,更有迹象表明,7月份国家将公布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

中央政府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同时,地方政府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时间,新能源汽车的星星之火正在成为燎原之势。

在油价只会越来越高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当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在具体量产化的道路上,新能源汽车从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成为身边真正能驾乘的车 辆,恐怕并不那么顺利。技术瓶颈仍然是包括中国汽车企业在内的全球汽车制造商们亟待解决的难题,降低成本和初期市场的培养也是真正束缚新能源汽车大规模量 产的瓶颈。

目前,只有丰田的普锐斯和本田的混合动力思域是量产车型,但是无论在全球还是中国市场,近年来的销售都是不温不火,本田在中国只控制在每年200辆 的进口量。“如果没有政策补贴,就算进口的混合动力思域已经有了近5万元的优惠,真正购买者也很少,每家店每年能卖出10辆就不错了。”一家东风本田的经 销商这样对记者说。

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项目课题负责人林程也认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新能源汽车研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要看到,虽然我国在新能源汽车 领域跟国际上的差距不是很大,但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要有一个过渡阶段,这需要政府支持和老百姓提高意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52

合动能源面临清盘 背后疑为“利益体”内斗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507/499493.shtml


  每经实习记者 夏冰 发自上海
昨日 (5月6日),3名独董闪电辞职的消息,让煤企合动能源(00578,HK)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
合动能源最近频出的一系列公告均与公司资金链有关,深陷债务危机泥潭中不能自救的合动能源在系列计划均遭到投资者质疑和声讨中,显得岌岌可危。
据公开资料显示,借着河南煤改之机,合动能源宣布将发12亿港元可换股债券。根据香港联交所的流程,合动能源最迟必须在5月10日召开特别股东大会来讨 论发债事宜,才有可能在5月30日前解决融资问题。截至记者发稿时,香港联交所却迟迟没有结果。
有自称合动能源小股东的人士担忧,如果发债不 成功,合动能源将面临清盘危机。
疑为“利益体”内斗
公司或将被清盘,作为合动能源的中小股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样心急如焚。近 期,股东对公司今年以来多个决议的争执之声也频频传出,多数股东表示对公司的反常行为实在难以理解,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日前已经有部分股东向香 港联交所方面递交了书面投诉,但是香港联交所方面依旧没有回应。
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合动能源的公关公司——香港青木财经公关公 司,当被问及是否有中小股东联合向香港廉政公署发函问责一事,公关项目负责人周小姐回应称“公司目前未受到香港廉政公署的调查”。
公告显示, 在合动能源董事会结构中,有三方高管“分掌大权”,分别是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包洪凯、董事总经理巫家红和执行董事徐立地、李俊安等,他们分别掌管着不同 的业务领域。之前有《经济视点报》的报道称,“合动能源董事会中主要的四名股东之间早在2008年前已产生了分歧,导致现在他们各分管一方领域,而包、徐 两人各自经营的煤矿实体又需要同巫家红和李俊安负责的融资业务相关联进行资本运作。”
被疑存在关联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合动能源四个 执行董事中除包洪凯外的三人均在河南裕隆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中任董事会成员,该公司系合动能源的全资子公司香港合动煤业有限公司和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 公司共同出资成立。
此外,在负责运营合动能源收购平顶山22个煤矿项目的中澳合作河南煌龙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官方网站上,记者发现现任煌龙能 源公司的董事兼总经理正是徐立地,同时也是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另外,巫家红、李俊安也在煌龙能源公司中担任董事,该公司正是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 司的一个子公司,
然而,合动能源在成立合营企业的公告中提及河南煤层气公司时,却对以上事实只字未提。
对此,一位关注合动能源的 人士认为,“合动能源和裕隆能源及煌龙能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者之间能构成关联交易方。而根据一般经验来看,上市公司可通过关联交易方来转移其利润和 资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45

对抗华润青啤市场营销面临量利抉择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511/567333.shtml


  每经记者 河川 发自上海
4月30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600600,SH,以下简称青啤股份)发布2010年第一季度业绩公告, 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啤酒销量122.6万千升,同比增长1.5%;实现销售收入40.9亿元,同比增长9.0%;实现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 42.7%。
这些在外人看来令人艳羡的数字,却让公司董事长金志国及他的管理团队并不满意。今年一季度,母公司在销售费用上面投入4.56亿 元,比2009年的2.79亿元增长了1.77亿元,增幅达到64%,销量却只增加了1.5%。“这明显与公司2010年量利平衡的营销战略不相称。”长 期研究青啤股份经营状态的一位啤酒行业人士认为,过去几年青啤股份一直注重利润收益,但去年公司与主要竞争对手华润雪花啤酒的销量差距拉大,华润雪花去年 销量达到837万千升,比青岛啤酒高出了42%;而另一对手燕京啤酒今年一季度的销量增幅比青岛啤酒高了4个百分点;这一切都促使青啤股份开始注重销量和 利润保持同步增长的策略。
5月10日,青啤股份证券事务联系人孙晓航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第一季度销售费用的大幅投入主要是产品结构调整所产生的费用,同时也有为销量增加这方面的考虑。
有分析 人士认为,啤酒行业的关注点虽然不在量的绝对增长上面,但销量增长如何驱动地区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却显得极为关键。“青啤需要加强的,就在于后者。”记者发 现,随着华润雪花和一些地方强势品牌的猛攻死守,加之燕京啤酒等步步紧逼,青啤的营销仍面临一定忧患。
重品牌推广 轻市场营销?
今年 2月,即使因为春节因素带来的啤酒旺销,青啤的销量仍不容乐观。《每日经济新闻》获得的一份数据显示,在青啤大本营的啤酒消费大省山东,2月份的销量为 7.86万千升,比去年同期下降18%;河南同比下降15%;华东下降23%,陕西下降31%。
在3月份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公司总裁孙明波表 示,青啤在多个区域的销量出现大幅下滑,对此,公司营销系统相关负责人认为原因之一是“竞争对手华润雪花对市场投入的费用过大,致使青啤处于被动局面”。
据青啤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合并利润表中的销售费用为8.98亿元,比去年同期7.38亿元增长20%。实际上,公司去年34.84亿的销售费用就比 2008年的29.72亿元增长17.2%,销量同比却只增长9.9%。而销售费用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即营销费用率往往能看出一个公司投入产出的效果。比 如燕京啤酒今年一季度销售费用占营业总收入15%,相比之下,青啤股份高达22%,相差7个百分点。
2009年,青岛啤酒先后与NBA和中视 体育合作,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大规模拉拉队选拔赛,据媒体报道,仅此项合作费用就超过5000万元。但在花巨资投入品牌推广活动的同时,公司市场占有率却未 得到明显提升。
有啤酒行业人士告诉记者,青啤股份和华润雪花都有各自的全国性品牌活动,但华润雪花在产品促销上的力度却远远高于青岛啤酒。比 如在上海市场上,华润雪花主要的营销策略放在了促销费用上,比如实行买4箱送1箱的营销政策等,有的产品甚至买一送一。而对青啤的消费者而言,这样的优惠 “可望而不可即”。记者随机走访的几家餐饮店负责人称,他们好几次向青啤业务代表提出要几个有青啤标识的开瓶器或打火机送给客人,都被告知没有申请到;而 青啤业务人员也为此抱怨营销政策没有很好地配合他们进行市场开拓。
品牌整合犯下操作性错误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青岛 啤酒一方面通过收购中小啤酒厂实现扩大外延式增长的同时,另一方面却在品牌整合方面犯下一些操作性的错误。比如在山东日照市场,青岛啤酒3年前宣布用青啤 旗下的崂山啤酒代替被收购的汇泉啤酒,同时重新招募青啤股份自己的业务员来开拓崂山啤酒在日照的市场。在汇泉和崂山两个新旧品牌替换的过程中,一个来自沂 蒙山区的地方品牌银麦啤酒趁机快速抢占了市场。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青啤以“割麦扫雪”(麦指银麦,雪指华润雪花)来收复失去的市场,“其直接后果是花出 比竞争对手更多的钞票去买回销售渠道”,一啤酒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硬要将当地卖得较好的汇泉啤酒换成崂山啤酒,等于重新花时间金钱来培育新的客户。”
有了那次惨痛的教训,青岛啤酒去年6月收购济南趵突泉啤酒时就显得非常谨慎,不仅保留了趵突泉啤酒的品牌,而且在人员配置上也没有像过去那样全部撤换, 除了主要负责人由青啤股份派遣外,其他营销人员仍是原趵突泉员工。
尽管在趵突泉收购上显得小心谨慎,但收购后的销量却仍不容乐观,在去年夏秋 季曾一度下滑40%。而在此期间,华润雪花加速对山东的3个生产基地进行技术改造,并迅速将雪花啤酒配送到济南各大代理批发网点。据该公司济南市场负责人 称,雪花啤酒在济南市场月消费量300箱以上的一二类酒店布点已经超过400家,布点量占到济南一二类酒店的60%。分析人士认为,这无疑会对青啤形成巨 大冲击。
营销模式不利于激发员工热情
青啤营销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青岛啤酒实行的是“大客户+微观运营”的营销策略。大客 户主要是发展具有相当实力的一级批发商,一旦大客户发展成功,各地营销分公司不再下设办事机构。
“百威啤酒在内地的营销人员才1000多人, 而我们在全国的一线营销人员就高达1.2万人。”青啤营销总裁严旭认为,大客户发展起来以后,不仅能够帮助公司快速建立营销渠道,而且营销人员也可以得到 精简。
而一名熟悉青啤营销策略的啤酒行业人士却告诉记者,“将青啤办事处的销售人员转移到大客户那边,很多经销商不愿意接收;另一方面,营销 人员从青啤转到大客户那边,尽管都是为青啤做事情,员工却都认为经销商不像青啤那样有保障,在心理上有一种不信任行为,尤其是面临薪资福利待遇及职位变更 等问题时更是如此,由此,一些青啤员工不愿意与经销商签定雇佣合同,这就阻碍了青啤营销模式的推行。”比如在广东东莞,去年就有营销人员被转移到大客户 处,面临职位和薪资降低而被迫离职的事件;在河南,也有大的经销商不愿意接受青啤的营销人员。
严旭表示,青啤推行大客户的营销模式仅仅是其中 的一步,最终是要将微观运营策略嫁接到大客户的运营体系中去。“微观运营”是将一线业务人员实行定点定格管理,具体操作办法是给每个业务员划定区域,业务 员每天需要报告当天所拜访的客户和具体时间,晚上还需填写拜访客户的详细信息,包括几点几分在哪个客户处拜访。拜访期间,销售主管或文员会不定时打电话抽 查。一旦时间上稍微有出入,就有可能面临少则50多则两三百元的罚款,有的予以开除。
当被问到在青啤工作最大的感受时,不少受访青啤员工称 “没有归属感”,“凝聚力不强”。科锐国际人力资源公司高级副总裁刘峰认为,这种“微观运营”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机械式的管理方式,是领导层的失职或者不 作为的一种表现,企业不尊重基层员工,对企业没什么好处。企业应该想方设法去激励员工,让员工从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地发挥自身潜力,从而激发营销人员积极 工作。
重盈利能力同时不能忽视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过去青啤和雪花都有各自的战略市场,比如华润雪花有东北、四川 等基地市场,青啤有广东、福建等重要市场。但如今两者在这些区域已从间接竞争展开了正面竞争。雪花啤酒甚至放言,今年要在青啤核心市场广东抢占东莞40% 市场份额,并称要在上海市场投入1亿的销售费用 “不惜血本”抢占市场。尽管青啤一直强调以盈利能力强见长,但业内专家表示,若市场都被竞争对手占领了,一直强调盈利能力无异于“安慰自己”。
青啤股份年报显示,该公司2009年实现净利润12.53亿元,同比增长79.2%。但被外界视为以销量见长的华润雪花在这方面也并不示弱。去年雪花啤 酒应占溢利5.4亿港元,较2008年增长81.2%。就利润的增幅而言,华润雪花高于青啤两个百分点。国泰君安证券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胡春霞告诉记者, 港交所上市公司的应占溢利与内地的净利润意义相近。
有分析人士认为,啤酒行业如果市场占有率在20%以下,利润将被高费用投入所侵蚀。而市场 占有率在30%~50%之间,每增长5个百分点,利润将增长100%。孙明波在青啤内部会议上多次表示,公司投入的营销费用并不低,但产出与投入却相差甚 远,原因是所投入的品牌活动经费并没有与实际销售进行更有效的结合。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青啤2季度是否会增加销售费用投入的问题,孙晓航表 示目前尚不清楚,仅表示销售费用的投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青啤下一个季度是否能改变被动局面,我们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39

内外交困 有色金属业面临洗牌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22/yNMDAwMDE4ODEyNQ.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