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產品的成功源於剛性約炮需求?非也!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281.html每每談到一些相對成功的互聯網產品時,總有人拿一個萬能詞彙——「剛性需求」來解釋,「陌陌為什麼火了?」「因為約炮是剛需啊!」「微信為什麼火了?」「因為約炮是剛需啊!」還曾有人盤點了中國的十大約炮聖地(【i黑馬榜】互聯網約炮聖地 Top 10),並得出它們的成功是因為滿足了「約炮」這一剛性需求。
在這些人眼裡,似乎每一個產品成功的原因,都可以用剛需這個詞彙來解釋,它就像萬能的馬克思主義,永遠正確且能解釋一切。但剛需一詞真的是一個產品成功的原因嗎?
什麼是剛性需求
說到剛需就需要先來瞭解一下這個詞的來源,直覺上一般人會認為剛需這個詞是一個經濟學詞彙,但筆者淺陋,翻遍薩繆爾森的《經濟學》並沒有看到剛性需求這個詞,而只有「富有需求價格彈性」和「缺乏需求價格彈性」兩個詞(需求價格彈性指當一種物品價格發生變動時,該物品需求量變動的大小,富有說明其變動大,缺乏說明其變動小)。
百度百科對於剛性需求的解釋是指商品供求關係中受價格影響較小的需求(維基百科同樣沒有這個詞),這個解釋與「缺乏需求價格彈性」概念有些相似。因此我懷疑剛性需求這個詞是國內磚家們由「缺乏需求價格彈性」這個詞「演化」出來的。
那麼以這個概念來評判互聯網產品是否合適呢?顯然是不合適的,適用這個詞的產品一般是需要購買的,但互聯網產品中很大一部分則是免費的(不包括增值服務),比如微信,它並不存在價格高低引起網民購買量增減的問題。
互聯網產品普遍不適用經濟學上的「缺乏需求價格彈性」概念,根據互聯網各界人士對於此問題的討論,如上文提到的文章,可以推測人們口中互聯網產品中的剛性需求指的是人的強需求、本質需求,這個需求是無法消滅的。
約炮是剛性需求嗎?
幾年來,一直有人在說陌陌、微信的成功是因為它們滿足了約炮這一人類的剛性需求。得出約炮是剛性需求這一結論的人多半深信中國的古語:食色性也。沒錯,吃飯和性確實是人的本質需求即上文說的剛需,但性就等於約炮嗎?幾乎每個妻子都會告誡丈夫:路邊的野花不要采。與妻子的性行為是剛性需求,而約炮不可能成為常態。
微信、陌陌的成功不是因為滿足了約炮這一需求,而是因為它們滿足了其他的剛性需求(其實我更願意稱其為強需求)。
1.社交需求。與約炮相比這絕對可以算作是人的剛性需求,人可以不約炮,但一定不能不社交,人類作為一種社會動物,不可能孤獨地活著。這便是web2.0大潮來襲時,Myspace、Facebook等社交網絡先驅們迅速吸引用戶的原因。
2.通訊、聯絡需求。如果說社交需求是人類的剛性需求的話,那麼通訊工具作為實現這種需求的工具,同樣是一種剛性需求。從古代的信件到後來的電報到現代的電話、電子郵件再到現在的whatsapp、微信等,人類聯絡的工具在變,但聯絡的需求卻一直未變。
微信、陌陌之所以吸引大批用戶,是因為它們滿足了以上兩個剛性需求,至於約炮,這只是它們迅速吸引眼球的一個噱頭罷了。那些抱著約炮目的使用陌陌的用戶,最終多以失敗告終,我已不只一次聽到一些用戶使用陌陌無法成功約炮而最終憤怒卸載的故事。
互聯網產品的成功在於它們是好產品
當然,並不是所有能夠滿足人們剛性需求的互聯網產品就都能成功,同樣滿足了人們社交需求的開心網正在走向沒落,滿足了人們通訊需求的米聊也難以稱得上成功。
互聯網產品與傳統產品也有相似點,那就是同一種類的產品,如果價格相差不大,人們便會買產品性能、質量更好的。就通訊工具來說,國內幾大工具如微信、陌陌、米聊、易信等同樣提供通訊、聯絡的剛性需求,它們的價格也相同(免費),但最終微信成為其中吸引用戶最多的工具,除了推廣、渠道等因素,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微信相對其他產品提供了更好的產品功能、體驗和服務。
前幾天網上曝出張小龍2011年華中科大演講實錄,演講中張小龍稱「搖一搖」源於性暗示和性驅動,然後還在演講中舉出了弗洛伊德。張小龍以弗洛伊德來講微信性暗示元素的故事不一定靠譜(順便說一下西方的心理學課程已經很少講弗洛伊德了),可能是為了給自己的產品找一個偉大的概念,但從其演講可以聽出張小龍團隊對於產品的精益求精。也只有這種精益求精才可能創造出完美的產品。
在互聯網時代,所謂剛性需求,對產品未來的走向影響並沒有那麼大,有多少提供了所謂剛需的產品死掉了,又有多少並沒有提供所謂剛需的產品活的很好?
最後舉個例子,蘋果手機的功能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並不是剛需,它所有功能中,只有通訊是剛需。但如果產品僅滿足人的剛需就能成功的話,那麼諾基亞功能機應該能在今天傲視群雄,但實際上,事實正好相反。蘋果手機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提供了更好的功能、體驗和服務,而這些,並不一定是剛需。
優衣庫O2O「反常規」?非也,貌似恰恰相反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5/56596.html【導讀】談到優衣庫的O2O策略,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反常規」。但事實真是這樣嗎?非也,與那些高喊徹底O2O一體化的品牌商相比,優衣庫反而是最理智、最穩健的。在此黑馬哥分享這篇劉琪(微信:liuqi-guancha)的文章,一、優衣庫O2O不會懷疑、減弱或拋棄線下實體店,反而將重心向其傾斜。二、優衣庫APP不重銷售,重安裝量與品牌曝光率,並積極推動線下實體店向線上的導流。三、優衣庫的電商官網與APP全部導向天貓旗艦店,沒有會員體系,也沒有積分系統,電商的工具性較強。
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黑馬通訊社:為什麼要寫優衣庫的O2O,在於今年我聽到不止一個電商朋友向我推薦,評價稱「優衣庫的O2O是目前最成熟、最成體系的」,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你需要知道的是,在進駐天貓四年後,優衣庫直到今年才首次參與雙十一,玩起了O2O,這背後傳遞著一個關鍵的信號,中國電商市場正從批發爆款模式為主,步入品牌電商進化為主的階段,尤其是移動互聯網與O2O正處在爆發前夜,優衣庫必須提前切入。
為此,我也輾轉問了一些朋友,第一印象就是優衣庫的電商以及O2O策略非常「反常規」,幾乎給我帶來了思維上的巨大顛覆。但深入瞭解卻發現,優衣庫之所以如此,在於它和很多高喊反傳統零售主義的電商人,以及那些正在大上特上電商渠道、高喊徹底O2O一體化的品牌商相比,反而是最理智、最穩健的。閒話少敘,談談我眼中的優衣庫如何「反常規」,也許它會顛覆你對O2O的一些理解。
一、優衣庫O2O不會懷疑、減弱或拋棄線下實體店,反而將重心向其傾斜。
關於實體店的「櫥窗效應」的討論已經很多,電商將要沖垮大部分的實體店,這幾乎已經成為一種思維定勢,加之一些連鎖巨頭今年對實體店的關停並轉,實體店的前景似乎越來越迷茫。
優衣庫卻不一樣,幾乎是反其道而行之。
先說開店提速。據我瞭解的情況,明年優衣庫在中國的店面擴張是全面提速,新開店數量同比要增長30%,這背後部分原因在於優衣庫的APP以及O2O試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這是一個移動互聯網將拉平世界的典型案例。目前優衣庫的店面主要還是在一二線城市居多,而優衣庫APP和天貓旗艦店的用戶卻來自全國各地,於是就有了一種」先裝APP、再開店」的思路。
優衣庫通過APP的推廣,讓越來越多的用戶知道自己的品牌,提升知名度,可以讓更多用戶產生一種願望,期待優衣庫去自己城市開店。同時,根據用戶的地理位置、日活躍度等相關數據,來提供開店選址與節奏把控方面的決策參考。
再說優衣庫如何避免雙線互博,以及提升實體店的競爭力。
首先,它實現了線上與線下同價,從而避免線上渠道的衝擊,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O2O標配,不展開談;
其次,它會通過多種方式吸引用戶前往實體店購物,比如APP中提供周邊店面的位置指引,其線上APP提供的優惠券二維碼都是專門設計的,只能在實體店內才能掃瞄使用,從而實現從線上的到店引流;
此外,對於商品打折,優衣庫採取了「指定產品區隔+時間段區隔」的策略。所謂「產品區隔」主要是指線上與線下打折的商品都是特別指定的,並在款型上有所區隔。而所謂「時間段區隔」,指定折扣活動的時間段,並採用錯峰排序的方式,用戶錯過線上摺扣,也可以耐心等候實體店隨之到來的折扣期。
二、優衣庫APP不重銷售,重安裝量與品牌曝光率,並積極推動線下實體店向線上的導流。

粗略瞭解和計算了一下,優衣庫APP在國內的安裝量應該在300萬左右,如果按照用戶每月至少打開一次來算,月活躍度超過50%。這是不錯的成績單。
即便如此,訂單轉化率、銷售額並不是優衣庫考核APP的指標,而更多是注重擴大安裝量,尤其是在未開店地區的用戶手機上搶佔位置,通過品牌傳播,提升曝光率。這樣,無論它去哪裡開店,都可以迅速積累人氣,也能減少包括熱場、促銷等新店開張成本。
為此,優衣庫積極在線下店向用戶「推銷」自家的APP,這種導流方式成本低,而且直接有效。在一年中,優衣庫的實體店大致會有3~4次大促活動,從店員到店長,以及店內廣播都在不遺餘力推app的安裝,這是一種全員目標。
我瞭解到的數據是,在今年4月15到5月1日的優衣庫APP首次上線的O2O活動中,每一百位到店用戶中會有30~50位用戶選擇下載APP,並完成了購買,效果非常明顯。
它的推廣方式也比較有趣,就是通過店內廣播以及收銀員的提醒,告知用戶如果使用APP掃瞄指定產品的二維碼,可以享受更好的打折優惠。所有的產品二維碼都是專門設計的,只能用優衣庫的APP才能掃瞄識別。為此,優衣庫對實體店的員工進行了大規模的培訓,就是為了借助大促的時機,不斷提升APP的安裝量。當然,這裡面沒有複雜的利益分配問題,而是一種公司規定,員工按此實施即可。
三、優衣庫的電商官網與APP全部導向天貓旗艦店,沒有會員體系,也沒有積分系統,電商的工具性較強。
優衣庫在創立初期,選擇了跟Gap、Zara等服裝品牌不一樣的策略,其創始人堅信單純模仿別人並不能致勝,於是就有了「Made For All」的品牌價值觀,即生產出人人能穿的基本款服裝,這一理念與積極求變求新求唯一的時尚品牌幾乎完全迥異。
這使得優衣庫不斷在供應鏈、新型面料應用上做出突破(比如據稱已是上海人手一件的輕羽絨系列),並帶來的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優衣庫沒有會員體系,也沒有「積分」一說。在優衣庫看來,它是全世界人類的好朋友,無論你是第一次來,還是一百次來,它都會對你一視同仁。這是一種簡單到出奇的思維邏輯。
比如,優衣庫為何堅持要用戶到店才能使用優惠折扣,並為此專門設計自家APP才能掃瞄的二維碼,這有效避免了優惠券的浪費情況。而優衣庫在優惠券、會員管理系統投入上節省出來的錢,就可以投入到線下店的改造上。同時,由於沒有複雜的會員體系,線上線下的互相導流和活動配合更容易立竿見影。
優衣庫移動推廣和運營的小夥伴上海信途介紹說,優衣庫的APP更像是一種增加客戶到店消費粘度的工具,提供真正有價值的折扣活動在線下店直接使用。
同時,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優衣庫在國內的電商官網以及APP,所有流量全部導向天貓旗艦店,這令人匪夷所思。畢竟,平台的用戶是平台的,將用戶沉澱到自己的官網,然後做好CRM管理,這幾乎是很多品牌商夢寐以求的事情,優衣庫恰恰不這樣做。
上述思路可能並不適合大部分的品牌商借鑑,但如何堅持自己的品牌價值觀,深究優衣庫如此做背後的深層原因,卻是每一個正試水O2O的品牌商應該嚴肅思考的問題。
實體店生意不好都是馬雲鬧的?梁建章:非也|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ject/2015/1130/153002.shtml
導讀 : “電商的出現是各行各業的重大利好,對中國經濟的升級,轉型和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都是巨大的。”
行業新聞
1.攜程CEO梁建章為馬雲和電商辯護
11月29日,攜程旅行網CEO梁建章發文,為近來受到輿論質疑的馬雲和電商辯護。梁建章表示,最近看到馬雲和其阿里巴巴公司被福布斯用封面文章痛批,很多媒體甚至把次品假貨,失業,地產蕭條,制造業低迷和創。新不足等中國經濟問題都歸罪於像淘寶這樣的電商企業。甚至網上流傳 “淘寶不死,中國不富“的口號。所以,他覺得有必要用經濟學觀點批駁一下這些謬論。
電商的出現是各行各業的重大利好,對中國經濟的升級,轉型和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都是巨大的。尤其是中國人口多,市場大,電商的規模世界第一,導致中國的電商很多方面都是世界上領先的,像淘寶,攜程這樣的企業很有可能成為中國服務走向世界的先鋒。
2.P2P平臺跑路堂而皇之監管細則需盡快落地
北京11月29日消息,近期P2P平臺鑫利源在其官網公然發布跑路公告,引發社會廣泛關註。跑路者如此堂而皇之,反映出在為大眾提供高效便捷金融服務的同時,P2P行業發展存在準入門檻低、違法成本低、監管不到位等問題。
在前無嚴格準入、後無監管約束的狀況下,僅僅依靠老百姓擦亮眼睛去識別錯綜複雜的金融風險是不現實的。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應抓緊在人員資質、機構屬性、運作規則等方面對行業進行規範,維護行業健康發展。
3.羅永浩自曝錘子新旗艦T2:不帶指紋識別
下個月,錘子科技將發布T1的換代產品——新旗艦T2。但直到現在,錘子並未對其大肆宣傳,難道是預留的有大招?
目前,Smartisan T2基本配置已經曝光,將采用5寸1080p屏幕,搭載驍龍808處理器,3GB內存、32GB存儲,攝像頭組合為前置500萬像素+後置1300萬像素,運行Android 5.1.1系統,安兔兔V6.0版本下的跑分成績為6.4萬。總體來說,這個配置放到如今,只能說一般,但錘子向來不是賣配置為生的,設計、系統和情懷才是T2的立身之本。
昨晚,有網友發微博@羅永浩稱:“現在只要@羅永浩 說一句話絕對能引起手機圈的轟動,這句話就是:T2帶(或不帶 )指紋識別!”沒想到,老羅還真轉發了該微博:“會嗎?我試試:T2不帶指紋識別。”
由此來看,T2與指紋識別,很可能無緣了。按照錘子的風格,T2的定價肯定不會太低,問題是這樣的配置,你能接受嗎?
4.美黒五電商銷售額同比增18%
北京時間11月29日下午消息,Adobe周六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感恩節和黑色星期五美國電商銷售創下新紀錄,達到44.7億美元,同比增長18%。
其中,周四感恩節的電商銷售額為17.3億美元,黑色星期五為27.4億美元。這表明,傳統黑色星期五一天的購物熱潮正逐漸擴大至兩天。
在感恩節當天,移動電商共實現了6.39億美元的銷售額,其中71%來自iOS,29%來自Android。而黑色星期五,移動電商銷售額為9.05億美元,74%來自iOS,25%來自Android。
5 假日購物季消費者調查亞馬遜力壓沃爾瑪和塔吉特
11月29日,據美國金融分析網站Fool.com報道,在今年的美國假日購物季當中,亞馬遜仍將是電商領域的最大贏家,雖然沃爾瑪和塔吉特等傳統零售商在電商業務上下足了功夫,但無奈落後太多,目前還是難以與亞馬遜抗衡。
路透社的調查暗示,亞馬遜可能是這個假日購物季的最大贏家,這一點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消費者對於網購的熱情是與日俱增,而亞馬遜又是大多數人的選擇。沃爾瑪和塔吉特在這方面的努力需要得到肯定,但可能只有未來數年才有一定成效。
融資消息:
1. 你好大學獲中路集團300萬人民幣種子天使
2. 五礦電商鑫益聯獲阿里巴巴5.9億人民幣A輪融資
3. 凹凸租車獲3億B輪融資
4. 法國PGC資訊社區Melty獲得1050萬歐元C輪融資
5. 印度外賣服務Grofers獲得日本銀聯領投1.2億美元C輪融資
“資本寒冬了?非也,只是資本退燒而已”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07/157979.shtml
“資本寒冬了?非也,只是資本退燒而已”
賈波
企業的現金流是最重要的,一個企業可持續的生存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i黑馬訊 8月7日消息,由創業黑馬與達晨創投聯合主辦的第二屆黑馬創交會今日在京舉行,上海德必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集團董事長賈波出席活動並發表了主題演講。
談及創業企業如何在資本寒冬生存,在賈波看來,並沒有所謂的資本寒冬,現在資本正回歸到一個相對理性的狀態,一個企業可持續的生存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以下是經i黑馬編輯過的演講精選:
我是第一次參加黑馬的活動,發現我們和黑馬做得不一樣,黑馬做的是軟的,我們做的是硬的。我們是中國最大的文化創業產業園區,現在有50個園區,分布在上海、杭州、意大利、矽谷等地區。我們也想像黑馬一樣,為園區的企業提供服務,並和黑馬能夠取得更多的合作。
我們園區里面的企業主要都是文化創意、科技創新企業,我們把它叫做輕公司。它們主要特點是輕體量,公司在起步時規模不是很大,為此,我們在實踐中做了很多探索和思考。
剛才看的是阿凡達里面的一個片段,當時納威人受到采礦軍團的攻擊和威脅時,卻孤立無援。實際上在潘多拉星球有很多部族,最後他們才團結起來,但是一開始他們是孤立無援的。其實就像很多創業公司一樣,他們沒有團結起來,聯系起來。我覺得黑馬創交會做的是這麽一件事情,就是把大家的力量聯系在一起。而我們德必現在也在做這樣的事情,去改變大家孤立無援的情況。
在這次創交會上,我剛才聽到已經有800多筆成交,使得創業企業之間產生了大量地合作、交易,得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德必是以線下實體為載體的模式,來為弱小、輕盈的小公司服務。這兩天我看了現場很多很好的企業服務,但是面對很多大的競爭者,他們的團隊可能還是比較弱小,他們要把產品投入市場缺少渠道與很好的支持。
我們組建的就是這樣一個平臺,使得園區之間的企業相互聯合起來。德必實際上做了大量地資源整合的事情,對園區內數千家企業進行服務,包括做優選的集成、采購。
像我們園區里面有將近10萬個白領,我們做的是什麽呢?比如說你要買車,要上車險,通過我們的平臺車險可以打七折,因為我們一次上了5000輛汽車的保險,讓園區內的白領享受更好的服務。
同時,我們每個季度都有融資對接會。園區里面有大量的企業,園區內部的企業累計拿到風險投資有幾十億美金了,包括大眾點評的總部也在我們的園區里面。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幫助園區的企業做到集約化的對接,我們叫做融資相親會,也可以促進我們企業和企業之間的聯合。
我們園區的明星企業,包括大眾點評,途家網、返利網等,他們之間通過我們的平臺也產生了一些合作。
比如說我們園區有一家企業叫做林區網,園區另外一家企業叫做“阿姨在哪”,他們的客戶群高度重疊,都是為上海市內的一些企業服務。那它們的客戶資源就做了整合,兩家企業做了一些非常好的合作,這也是我們園區很多企業中的一種。
在資本寒冬下,我們怎麽更好的生存下去?我個人理解其實並沒有所謂的資本寒冬,2015年“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可能屬於資本發燒了,我覺得現在資本回歸到一個相對理性的狀態,而處於寒冬。
我們剛剛從矽谷回來,看到的數據是很多一模一樣的企業,在中國的估值遠遠高於在美國、歐洲等地區的企業,我覺得創業市場使得大家過於興奮了。
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我特別贊同剛才陳宏所說的,企業的現金流是最重要的,一個企業可持續的生存能力才是最重要的。靠補貼燒錢燒出來的成功是個別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模仿的。真正的企業要夯實基礎,紮紮實實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為社會、為股東、為客戶創造實在的價值。
我覺得這是在所謂的資本寒冬下真正的態度,使得創業者能夠更加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把事情做好。
[本文根據賈波在黑馬創交會上的演講整理,張曉軍編輯,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資本寒冬
資金流
贊(...)
分享到: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