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散戶在投資股票時往往輸多贏少 財務自由瘋子

http://blog.yahoo.com/_57YOXEDKUPRE2DCDJ45Y5HIMRM/articles/579372/index

瘋子長線投資己經有5,  成績不好.

主要原因是國壽帳面虧損有-33%,  中國動向 -53%, 建行 -6.8%

月供股票的平均成本法也好不到哪.

老實講, 沒有資格和大家談什麼投資.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如下:

要成為一位成功的投資者,必須要有耐性和紀律,還要嚴守投資策略。

許多投資者都「心裡明白」,聚焦於低市盈率、低市賬率、低市現率( Price-to-cashflow)和低市營率( Price-to-sales)的投資策略,較聚焦於高估值率的策略更優勝。

投資世界中最令人費解地方,就是為何很多基金經理會跑輸主要指數,又為何散戶在投資股票時往往輸多贏少?

從數字上來看,機構投資者的表現有時落後於主要指數,因為在計算投資回報時,還要計入交易費和管理費等成本。

至於散戶賺不到大錢、甚至輸錢的原因,歸根究柢就是缺乏紀律和耐性.

他們慣常挑選「時興的股票」,而捨棄了「穩打穩紮的股票」.

因為他們覺得後者投資乏味,兼且難於在短時間內搵到大錢。

此外,最受散戶歡迎的股票,往往在媒體的曝光率較高,儼如明星股。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明星股: 2000年有科網股, 2006年有地產股,而 2008年有商品股,這些板塊的股價均曾經被推上很高的水平,可惜到頭來還是讓一批投資者失望而回。


為甚麼這些明星股最後都掉了下來?理由很簡單,此類股票的價格均被推高至不合理的水平,同時持有這些股票的投資者,憧憬著股價可以漲到「天價」,可是這種想法都是建基於盼望、貪婪和不切實際的幻想。

我要強調一點,與基金經理比較,散戶在投資時其實少了許多掣肘。基金經理被「每月成績」框住,比方說在 1997 2000年這段大牛市期間,如果基金數月的表現欠理想,恐怕會引發一波贖回潮。

所以,在瘋狂的牛市下,基金經理有時候會迫於吸納哪些「狂飆」的股票,並放棄了以價值行先的投資策略,可謂知易行難。

作為散戶,我就不必擔心股票投資表現暫時跑不贏大市。我這樣說是為了帶出一個訊息:就算散戶不是財雄勢大,長線而論也有機會爭取到上佳成績,但大家必須有耐性和紀律,並嚴守以價值為本的投資策略。

既然聚焦於低市盈率、低市賬率、低市現率、低市營率和高股息率的投資略策較勝一籌,這是否意味著我們不必理會欠缺現金流、低盈利和沒有紅利的資產,諸如是商品、貴金屬、藝術品和收藏品等等?

從很長遠的角度來說,能產生收入的投資,自然會勝過「沒有生產力的資產」。然而,在中央銀行狂印銀紙的情況下,利率偏低,造成機會成本不高,這將會吸引一些投資者持有未能帶來現金流的資產。

所以,在牛市的日子,增長型股票會跑贏聚焦於以價值為本的投資策略;而在貨幣通脹高企的日子,未能產生收入的資產如商品、藝術品和收藏品,表現或許會優於金融資產。

不過,投資者如果把全副身家投放於未能帶來收入的資產,他們所承受的風險肯定會高很多。

由於投資者情緒現時過度高漲,故此我對環球股市投資環境仍抱持審慎態度。

對於持有極大比重股票的投資者,我的建議是分階段減持套現。

*****


後記:

跟據瘋子5年投資經驗, 真正可以在股市賺錢的人只有一種.

就是在股災出現的時候. PE < 10 or PE = 7 - 9 之間 , 而不是平時買股票的人.

例如: 2008 - 2009 金融海嘯 (恆指: 10600 點) ; 2011/ 10 歐債危機 (恆指: 16000 點) 

要成為一位成功的投資者,必須要有耐性和紀律,還要嚴守投資策略。


耐性 = 等待 PE  7 - 9

紀律 = 平時儘量少買股票, 杜絕手痕.  (除左短炒 )

策略 = 嚴守 「三柱投資法」 (Mabochi 攻、 守、   投資策略)


 

養精儲銳,他朝必定東山再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53

青蛙設計創始人:看哥如何搞定」瘋子「喬布斯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4633.html

【導讀】在某些問題上,我跟喬布斯自然會有些矛盾。他認為「一個瘋狂而偉大的產品」會讓蘋果脫穎而出,但我卻堅持蘋果需要制定一份通盤戰略,生產出一系列偉大的產品。黑馬哥在此給你帶來這篇快公司的這篇文章,看看青蛙設計創始人是怎麼搞定喬布斯的。

第一印象

我和蘋果的第一次邂逅是在1978年的赫爾辛基「ICSID世界設計大會」(ICSIDWorldDesignCongress)上,當時蘋果提供了一台AppleIIe供試用。我很欣賞蘋果的技術,對他們的定價也滿意。另外,他們的雛形產品運作良好,這點也讓我非常喜歡。但是,它家的logo稍顯奇葩——一個彩虹色的蘋果,上面爬了條難看的字母串「applecomputer」(蘋果電腦)。

 

13821557882335
 

另外,就產品設計來看,AppleIIe就像一台笨重的老式打字機,只不過沒有色帶和滾輪罷了。還有,它的鍵盤高出桌面一大截,非常不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AppleIIe機箱上方擺的是兩個由一般金屬板製成的5.25英吋原始軟驅,軟驅上面則放著一個現成的日本製造顯示器。屏幕背景為黑色,字體則為綠色。顯然,AppleIIe遠遠稱不上美觀,但我還是買了一台。就在搗鼓這個精美的玩具時,我突然意識到,電腦(或者說是「思考機器」)定將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蘋果之路

當時,我在消費科技領域的最大客戶就是索尼。我那時候認為,索尼會把技術引進個人電腦領域。但跟索尼工程師在1981年一起製作出幾個原形機後,我清楚瞭解到,它們的管理層對此不感興趣。於是,我把注意力轉向了硅谷——惠普的產品技術很先進,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我最終發現,惠普的企業文化無法讓以人為本的設計融進其技術產品。於是,我知道是時候要找蘋果去了。

我跟蘋果的接觸來得不同尋常。1982年初,我在加州跟一些有意與我共事的設計師進行了交流。這些會面雖然說沒有取得什麼實際成果,但經過一番討論,我清楚得知一個事實:在美國,大部分設計師都是企業內部員工,需要定時向營銷和工程部門匯報消息。隨後,我在硅谷的一場派對中遇上了AppleII部門的首席設計師羅伯•吉麥爾(RobGemmell)。在向他展示相關視覺素材後,他說:「你必須跟喬布斯見個面。他就是個瘋子,不過他很關注世界頂級設計,並希望把它們帶到蘋果。」

踏上旅途

羅伯參觀了我們在德國黑森林的工作室,並提到蘋果正要在設計公司間展開一場競逐,我對此沒有意見。我深信,與蘋果合作也許是一個能改變我一生的機會。我很清楚一點,雖然喬布斯要把蘋果領向「世界第一」的目標很偉大,但以其當時的實際產品質量,這個目標只是可望不可即。我跟羅伯約好了,下一次去美國的話,我會到位於庫比蒂諾(Cupertino)的蘋果辦公室走一圈,跟喬布斯見個面。巧合的是,喬布斯此後不久便登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編輯為他撰了個標題「一夜致富」(StrikingItRich)。

喬布斯脾氣捉摸不定,在為與他見面做準備時,我曾幻想過,自己會不會被他火速趕出辦公室。事實上,有人警告過我這的確有可能發生。終於到了跟他見面的日子了。在等候會見時,我看見一個西裝革履的人從他辦公室中走了出來。這可讓我坐立不安,因為當時我只是穿了T恤、牛仔褲和運動鞋。然而,當喬布斯出現在我面前時,我卻發現,他身上的T恤比我的還要殘舊。喬布斯笑著對我說,剛才那個是加州州長傑裡•布朗(JerryBrown)。「他是來應聘的。」喬布斯打趣著說。

隨著他這麼一句玩笑,現場氣氛變得輕鬆了起來。我向喬布斯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並強調這些產品是為影音製造商WEGA和索尼製造的。我話音剛落,喬布斯便立刻說道:「這些蘋果也需要。」另外,我們還談到了流程問題。我向喬布斯解釋道,要讓設計成為蘋果的企業戰略核心,這可是領導層的問題。如果讓設計從基層出發,因為各級管理層都有不同的目標和性質,就算出現了世界頂級的設計也無法傳達到高層。除此以外,我還列舉了不少企業設計師的案例(尤其是美國的)——因為需要向低層匯報消息的關係,企業設計師無法真正發揮其最大價值。我跟喬布斯說,根據我對蘋果設計流程的簡單考察,其設計流程在結構上跟一般企業沒差。聽了這番話後,他似乎有一絲不悅。

  

其實,在當天對話中,緊張時刻還不止這一個。喬布斯對我的表現感到意外,因為我沒有大談特談自己的項目,卻花了更多時間在描述自己那套設計方法的目的、目標和流程,以及我為客戶解決公司內部矛盾的經驗,讓他們基本上都能製作出成功的產品。我向他表示,設計語言並非通用而絕對,而是要與企業靈魂相適應。對於這一理念,他稍稍有點不太接受。另外,在我談到美感能喚起情感,但它只是偉大產品的其中一個元素時,我看見喬布斯的眉頭皺了起來。

事實上,喬布斯不太懂設計,但他很喜歡德國車。利用這一點,我解釋道,設計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操作,並能表達產品的核心理念。倘若沒有極致的駕駛體驗,沒有一貫的高性能,保時捷依然會是一輛好車,但無法成就如今的輝煌。另外,我們還談到了美國的設計。我很堅持一點,美國計算機和消費電子企業完全低估了美國消費者的品位,索尼簡潔的設計如此受歡迎就是一個例證。這個觀點可冒犯了喬布斯,不過他也大方承認,蘋果的水平依然不足。他表示要改變這一切,這也是他要尋找世界一流設計師的原因。

隨後,我問他是否有更大的目標,他只是笑了笑說:「首先,我要賣出一百萬台Mac。接著,我要讓蘋果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企業。」不知道為什麼,我倆都覺得這些目標完全有可能實現。

在會面結束之際,我再次建議喬布斯重新考慮蘋果目前的設計流程,以及改變設計師受制於工程人員的地位。我跟他說,在我看來,蘋果需要一名設計主管,以及一支直接聽命於他的設計團隊;另外,設計需要納入蘋果的戰略規劃之中,其進度需領先於實際產品開發數年。建立起這一框架後,蘋果就能為未來數年的新技術和消費者互動做出規劃,同時避免出現短視的定製項目開發。

喬布斯不太情願地答應了我,如果青蛙設計公司贏得那場競逐,蘋果會把設計擺在首位,設計團隊直接聽命於他。離開他辦公室後,我感到很興奮,也很受啟發。然而,我也清楚意識到,擺在我面前的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通過這短暫的蘋果之旅,我瞭解到,要讓部門經理及其設計師接受這一變化,不經過一番鬥爭是不行的。但喬布斯答應我,這場鬥爭的勝利將屬於我。在某些問題上,我跟喬布斯自然會有些矛盾。他認為「一個瘋狂而偉大的產品」會讓蘋果脫穎而出,但我卻堅持蘋果需要制定一份通盤戰略,生產出一系列偉大的產品。不管怎樣說,我們終究在那天展開了合作。這次合作意義巨大,因為它形成了消費技術歷史上最成功、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企業家」聯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424

《企業人》瘋子行銷術 來思達集團創辦人謝貞德

2014-07-11  TNM  
 

 

一般投資人對借殼上櫃1年多的「來思達」,多半很陌生,這間股本1.7億元的小公司,總部設在美國,為家具貿易商,產品賣給1百多個國家,年營業額60億元。

回台上市,算是謝貞德衣錦還鄉,因為他16年前在台北經營DD堡賣場失利,背債億元黯然離台。他到美國,從老本行家具業重新出發,喊出「賣家具就像賣可樂」,只靠幾款家具品項,以低於市價4成破壞性價格搶單,瘋子式砸大錢的行銷手法,屢破家具銷量世界紀錄,顛覆歐美市場。

在家具界,只有瘋子才會幹這種事。」六月底,設在上海最大家具村裡的來思達(Lifestyle)展示中心「新紫禁城」開幕時,來思達全球執行長James這麼說。

來思達是行銷全球的家具貿易商,旗下品牌有紫禁城、上海、FORBIDDEN CITY等,以B2B(企業對企業)模式供貨給一百多個國家通路商,美國前百大家具通路商,一半是來思達客戶,年營業額六十億元。

砸八千萬 招待買家

為了打入中國市場,資本額一‧七億元的來思達,取得世博中國館設計師授權建造,花費一億元打造一棟中國風的家具展示中心,又為了開幕造勢,再砸八千萬元,招待二十八個國家的三百位國外買家四天三夜行程,每人一台iPad Air,以及一輛價值五百萬元電動車抽獎。如此燒錢的「瘋子」,正是開幕典禮上來思達一群外籍總經理中最搶眼的那一位—個頭不高、一身改良式的金色唐裝配金色球鞋,James的老闆謝貞德。「我就是要你打從心底發出一聲『Wow'!然後覺得如果不跟這家公司做生意會後悔,這個心理建設做起來,你擺什麼、就賣什麼。」典禮後,謝貞德告訴本刊。他的員工則透露說:「這八千萬元,集團財務長原打算在台灣置產,但謝先生說買辦公室只能省下租金,辦一場大秀所能創造的價值是無法想像的。」謝貞德說:「你到德國科隆家具展,共有二千五百個公司在那裡展出,假如每家公司有一個美女,你看到最後已忘了誰是誰;但來我的獨立展場,只看我一個美女,就是買與不買而已,任我宰割啦!」來思達從全球買家中,篩選三百名實力較強的買家,以頂級江南旅遊伺候,換來在來思達展場待「一天」,謝貞德開玩笑說:「我放了一把屠龍刀在廣場,你不下單,我就拔刀砍人。」

打中國牌 在美崛起

謝貞德打中國牌已非頭一遭。二○○四年,他買下美國北卡高點市一間普通的家具店面,拆掉重蓋。「我找了之前曾修復北京故宮的工人到美國來,再偷買故宮的舊瓦片運出。」負責執行的來思達全球行銷總監Barry說:「之前的家具商,一年做不到二千萬美元。改裝成『紫禁城』後,聲名大噪,連續十年,平均每年做二億美元生意,創造出十倍價值。」在全球家具市場闖出一片天的謝貞德,出生於彰化北斗,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他五歲時喪父,由擔任助產婆的母親謝許英獨自將他扶養長大,「我很崇拜母親,她很有正義感,遇到沒有錢的人,她不但願意幫她們接生,還會張羅奶粉。」謝許英在北斗有「媽祖婆」之稱,曾擔任彰化縣民意代表與監委。

與弟創業 曾當國代

「我愛問問題,讀書常常被老師趕出教室,大學先考上中山醫學院,卻因迷上圍棋被退學,後來在師大中文系畢業。」謝貞德想從政,但因弟弟切入家具業,母親希望他幫弟弟,兄弟倆就合作經營「世通」木業。一九八○年後,謝貞德自己成立「大通」家具。「我相信簡單為大,所以每次只推出一套桌椅。」他曾以一張八角形特殊造型桌椅,打破世界銷售紀錄,椅子賣了七百萬張,桌子一百萬張。業界因而叫他「謝一套」。隨事業規模變大,謝貞德在彰化建立亞洲最大的自動化家具工廠,成了台灣最大的木器家具出口商,每年有二十億元營業額,因為向許多亞洲的木材原料商買貨,他在市場喊水會結凍。登上事業最高峰時,累積數億元身家的謝貞德,仍難忘情政治。一九九○年,他將事業賣給弟弟,自己當選第二屆國大代表。「進入政壇後才知,自己個性太直、太有正義感,我曾頂撞過李登輝總統,有人來關說,只要是不對的事,我也一概拒絕,根本不適合政治圈。」

經營賣場 失利背債

四年後,謝貞德重回商界。他到科隆看家具展,發現一套迪士尼的兒童可升降桌椅,有了新念頭。「我取得迪士尼授權,在台北士林中正路打造綜合賣場DD堡。」DD堡經營非常成功,一年營收上億元,引來一位內湖地主上門,邀謝貞德打造第二座DD堡。「他出土地,我負責出資興建,根本沒發現部分是違建,加上阿扁當台北市長時打擊電玩,生意一落千丈,需要資金,但地主不願再注資,使得我賠光所有錢,還欠親友一億多元。」年過半百生意失敗,急著東山再起的他,決定隻身遠赴美,重拾老本行。一九九八年,他在美國創立來思達。「公司只有我跟會計,我每天拎著一隻皮箱去找以前的老客戶。我沒有本錢,很多亞洲的供貨商,是以前的老朋友,都先讓我出貨,等收到貨款再付錢。」他先向買家收三成的訂金,再下單到東南亞,出貨時再收七成,賺取微薄貿易差價,重起爐灶第一年,生意就做到三百萬美元。但他很快就發現,不斷參展、讓客戶挑產品下單,接著價格殺成一片紅海的模式中,他只能當個團團轉的奴才。「我想顛覆,學可口可樂,讓一種產品風行全球,讓客戶自己來找我。」謝貞德從全球經典款家具中,找到一款賣了三百年之久的床組路易菲利,大盤價一套一千美元,全球一年下單量三千套。「我去工廠下單三萬套,一套成本壓到四百六十美元,然後,我賣給通路商四百九十九美元。」售價一傳出,立刻吸引五十個通路商找上門,當年度就賣出十萬套,迄今仍熱銷。

減法策略 飢餓行銷

從二○○○年開始,來思達每年營業額以五成的速度成長,二○○七年時,營收已破百億元。但隔年發生金融海嘯,營收大幅衰退四成,謝貞德改以「減法策略」應對,「當時平均毛利是七%,我寧可少做,毛利不到一○%的訂單全部砍掉,雖然客戶從一千家減到五百家,營業額下滑,但平均毛利拉到一三%。」此外,「前十年,大量訂單湧入,工廠來不及生產,我們出貨從沒超過六成,客戶反而覺得是產品熱賣,紛紛提早下單。」謝貞德從中悟出「飢餓行銷術」,「到現在,即使工廠可生產,我也都控制在七成以內的出貨量。」難道不怕客戶跑單?「祕訣就是我們的款式與顏色不超過十款,這十款就佔營業額八成,工廠只做一種款式,原料由我們統一採購,客戶只有跟我買才能拿到如此低價。」代工廠百分之百生產來思達產品,等於是命運共同體,都不敢有二心。代工廠商吳勇說:「謝董不像一般業者,只會壓低代工廠的利潤,他很關心我有沒有賺到錢,每次來都只說『謝謝你』『拜託你』。』謝貞德也大方讓旗下外籍經理兵團一起賺。他把公司比喻做教堂,自知自己出馬不會有信徒,因此全球十五家分公司總經理沒有一個台灣人,全部請老外駐守當神父。「美國有種族歧視,我找了在家具界很有江湖地位的James來當CEO,這樣人家才會來朝聖。」

配股分紅 攬外籍兵

謝貞德一時興起,在開幕記者會上,點名陪同受訪的英國及澳洲總經理:「三年來,你們有接到我的電話過?」二位總經理同時搖頭。他得意地說:「因為每個總經理都持股四成九,他們拚死做,分紅不是五五分,有時候我只拿三成,這樣他們才更有動力。」來思達在台灣,僅有供貨給「床的世界」,直到二○一三年,回台灣借殼上市,才稍有知名度。家具業界人士私下說:「當年他不是很風光的離開,現在回台灣上市也算是揚眉吐氣。」與他結識二十多年的詩肯柚木董事長林福勤形容:「謝貞德是一個樂觀進取的人,才能在跌倒後馬上爬起來。」

想念亡妻 晚上偷哭

自稱智商一七八的謝貞德,在偶像賈伯斯過世時,他連登了三個月的紀念廣告,賈伯斯說過:「瘋子才能改變世界。」擅長以破壞性價格搶攻市場的他,打算明年進軍中國以及台灣零售市場,不設店面,只在網路上販售,此事已在台灣家具業投下震撼彈。謝貞德去年辭去董事長一職,近二年來,他減少工作量,為的是陪伴罹癌的太太,但她仍在二個月前離世。一談到剛離世的太太,向來能言善道的他顯得很無助,他說:「她跟著我吃了很多苦,我覺得自己對她不夠好,每天晚上都在想,如果再來一次…我幾乎每個晚上都會偷偷哭。」

謝貞德小檔案

生日: 1948年生婚姻:已婚、育有1子1女學歷:師大中文系畢業經歷:大通家具董事長、國大代表、綜合賣場DD堡創辦人現職:來思達集團創辦人興趣:下圍棋、看書、電影經營哲學:創造需求、簡單、自然、平常心最喜歡:設身處地為別人設想、誠實不喜歡:心存不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050

山頂樓皇居屋價,天才瘋子 巴黎的價值投資

來源: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12/blog-post_37.html

巴黎:

不知何故,有很多投資專欄時常標榜幾時幾時避過大跌市。

筆者覺得奇怪,這有什麼值得吹噓呢?先父次次都避過股災,因為他從不買股票,而股神只有73年那次避過,次次大跌他也陪跌。

筆者從未見過一個在股災時無股票的人會是真正投資好手。用價值投資角度看,大跌市不是用來走避,而是上天給機會閣下扭轉乾坤,創造財富

每次大跌市,最重要工作應是衡量市場那支股票的內在價值較自己手上的股票更吸引,趁此機會轉股。只要看看股神股災時賣了什麼、買了什麼股,就會明白這顯淺道理。

反過來說,股市大升,也不應像一些專家酸溜溜整天唱黑天鵝,或像怨婦天天花時間寫文章彈甲彈乙股,而不探究尋寶,這些行為對自己荷包有乜用呢?尊重市場丶對手,就是尊重自己。

升市亦會有滄海遺珠,可以把同等價值股轉到價格更便宜的股票,例如AH差價股,想賺差價首先要問那價低的股票H股的內在價值,若H價是10元,內在價值只值5元,即使A股是20元,這多出的10元看似可能的上升AH差價,最好諗也不要諗,反而要感謝H股無勁跌而輸大鑊。

瘋子也得要尊重,瘋子把A股抄高五成,如果條氣唔順是可以沽空賭它一把,沽空才是真正劍客所為,市場是很公平,如果認為市場錯,有大量的工具可作買賣,沒有Guts做交易,便莫打份成專家。

瘋子只炒仍然價低的內銀,或業績將會勁升的證卷行,筆者看到昨天卻有二百多隻細股跌停板,何其聰明的瘋子!天才的瘋子!

上天每日也給機會每一個人,比如內銀建H,今天股價較一年前還低,如果按2014年盈利計,PE更是歷史低位5倍,只要維持35%派息率,2015年仍然有6.7厘,山頂樓皇居屋價,感恩也來不及,還有什麼好怨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17

電影《你好,瘋子》遇冷 話劇改編電影"冰火兩重天"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1-19/1071402.html

原標題:話劇改編電影,冰火兩重天

電影《你好,瘋子》劇照看上去仍有一些舞臺劇的感覺

上映大概兩周後,電影《你好,瘋子》在北京已經沒有影院放映了,全國排片率也僅為0.2%,僅僅1500萬元的票房成績很難再有突破了,虧本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話劇改編電影,因為《夏洛特煩惱》的爆紅而被人們看好,然而,“瘋子”遇冷,是否又為這個剛剛萌動的市場澆上了一瓢冷水呢?

戲劇電影熱,“瘋子”卻冷

“在一個單一空間里,能夠講述一個這麽豐富,情節如此曲折的故事,又是個喜劇,當時我就覺得可以搞!”回憶起2014年在劇場看到這部戲的情景,電影《你好,瘋子》制作人殷樂現在依然很激動。

隨著電影產業近些年的迅速升溫,整個行業對“好故事”呈現出饑渴的狀態,在掃蕩了動漫、遊戲、網絡小說之後,IP熱不可避免地燒到了劇場。開心麻花總經理劉洪濤說,從近幾年的表現來看,話劇改編電影已經成為電影尋找題材的路徑之一。

殷樂當時在國話先鋒劇場看到饒曉誌導演的《你好,瘋子》時,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還沒有上映,他只是憑著直覺看到這樣一個能讓現場觀眾爆笑的黑色幽默劇,是可以改編成電影的,“喜劇本來就是電影市場的主流,再加上我以前還做過根據漫畫改編的電影《李獻計歷險記》,當時就想自己投資500萬元做個小成本影片搏一把。”

不過,隨著《夏洛特煩惱》的走紅,市場越來越熱,《你好,瘋子》吸引了更多投資加入,最終的制作成本被擡高到1500萬元,再加上1500萬元的宣發預算,大家都在期待一個新的“爆款”誕生。

在《你好,瘋子》上映前一個月,由同名話劇改編的電影《驢得水》再次證明了好故事的力量是無窮的。這部投資約1500萬元的影片,最終票房為1.73億元,票房收益率為476%,是2016年票房收益率最高的國產影片,將一系列十億大片遠遠甩在身後,被稱為“賺錢王”。這讓殷樂對《你好,瘋子》的前景更加充滿信心。

走進影院,甩掉“話劇腔”

“雖然是電影,但是演員的走位感覺還是話劇調度,有些表演在話劇舞臺上是必須的,但在電影中看來就有些過火了。”一位觀眾在看完電影《驢得水》後評價說。《你好,瘋子》上映後,同樣有不少觀眾表示,影片話劇色彩依然很重。

無論是《驢得水》里的導演周申、劉露,還是影片《你好,瘋子》導演饒曉誌,其實都在極力擺脫作品中的話劇腔。饒曉誌說,他首先確定的就是絕不能拍成把話劇搬上銀幕的電影,“從籌備開始,我就刻意去打破自己的慣性思維、敘事方式,首先在文本上做了最大化的區別,可以說舞臺劇劇本和電影完全不一樣。”

話劇《你好,瘋子》大概在全劇進行到百分之八十的時候,揭開了最重要的謎底,而電影則在進行到百分之六十的時候就把謎底拋了出來。影片《你好,瘋子》改編幅度之大,連殷樂都沒有想到,“我在劇場看到的是一個黑色幽默劇,但最後呈現在大銀幕上的卻是一部燒腦的驚悚懸疑片。”

對“話劇腔”的質疑,話劇制作人傅若巖認為,話劇《驢得水》和《你好,瘋子》都是商業性與思考性兼具的作品,改編成電影後依然保留了這些特質,與現在市場上的大多數電影相比顯得更有深度,讓觀眾不太適應才會覺得有些特別,而並非真正的“話劇腔”。

改編版權費上漲三到五倍

“我是饒曉誌的粉絲,他的話劇改電影肯定要來看的。”齊小姐聽說電影《你好,瘋子》上映後,第一時間就邀請朋友一起來看。

“《你好,瘋子》雖然最後的票房連宣發成本都沒有收回,但這次失敗並不會影響我們向劇場尋找IP,畢竟話劇背景還是可以為影片票房加不少分的。”殷樂認為,《你好,瘋子》票房失敗的原因與話劇改編無關,相反話劇粉絲還貢獻了不少票房。

分析《你好,瘋子》遇冷的原因,影片質量問題首先被排除。雖然這部影片最終投資只有1500萬元,但所呈現出來的效果卻是經得起推敲和實踐檢驗的,甚至有人稱之為2016年最佳影片。豆瓣電影上,《你好,瘋子》的評分是7.1分,被認為好於57%的懸疑片。殷樂和他的同事們認為,這次票房失敗更應該從宣發方面進行反思,“選擇新年檔期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影片驚悚懸疑的風格在新年檔期尤其不受歡迎。”正是因為選錯檔期,宣發不得力,該片上映第一天排片率就只有7.2%,第二天就變成了4.2%,而一部影片要想達到一定影響力,至少應該有15%的排片率。

不過,殷樂認為現如今的結果並不會影響話劇IP在市場上的走紅。據他了解,現在行業內還有多部話劇改編的影片在籌備中,“以前我買小說改編電影,話劇版權都是贈送的,現在一部話劇的電影版權費要比幾年前至少上漲了三倍到五倍。”

至樂匯是話劇行業比較早嘗試戲劇電影聯動的團體,今年還有《破陣子》等多部話劇改編電影在籌拍中。至樂匯負責人孫恒海認為,電影投資者向劇場尋找IP,對當下戲劇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中國戲劇現在有一個誤區,不講故事、沒有文本性。現在,看到好故事吃香,會讓更多創作者老老實實講故事。”但他同時也提醒同行不要浮躁,話劇改編電影還需要依靠一個成熟的體系,才能孵化出成功的項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395

造車20年 李書福從“汽車瘋子”到“逐夢人” | 人物

和10年前相比,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用“汽車瘋子”來形容李書福了。這並非因為他不如以前那般“瘋狂”,而是因為,很多之前被認為瘋狂的說法和做法,最後都變成了現實。

1997年,政策對民營企業造車尚未打開閘門,李書福“造汽車”的夢想在世人看來就是癡人說夢,但他沒有放棄。5年後的2002年,李書福正式獲得政策“準生證”,成為民營造車第一人。2002年,當李書福在內部會議上說出想要收購沃爾沃時,連內部人都認為他“瘋了”,8年後,他排除萬難正式將驕傲的“北歐公主”迎娶進門。

李書福曾經的夢想是“造奔馳那樣的汽車”,但技術上白手起家的他,剛入行時只得庖丁解牛,拆了花上百萬買來的奔馳轎車學習和模仿。後來,他入股戴姆勒汽車集團,成為後者的第一大股東。

根據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吉利汽車”,0175.HK)8月22日發布的上半年財報,2018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營業收入達到537.1億元,同比增長36%;歸屬母公司凈利潤66.7億元,同比增長54%,為自主品牌最賺錢的車企。

與此同時,上半年吉利汽車總銷量76.7萬輛,同比增長44%,成為國內市場上銷量排名前三的品牌。

剛入行時,李書福說自己最大的夢想是“讓中國車走遍世界,而不是讓世界的車走遍中國”。大家都覺得,這簡直就是一場遙不可及的臆想。但眼下,吉利造汽車已經開始進入東盟國家,並計劃在下一步進軍歐洲以及美國等主流市場。

我不是汽車瘋子

李書福那句“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一個沙發”的經典判斷句式,在業內廣為人知。當時,這句話引發了很多非議,很多年之後,人們依然樂於“舊事重提”,以此撫今追昔,談論吉利汽車20年來飛躍式的變化。

但李書福自己已經不太愛提及這句話,他曾在多個場合解釋過當時說這句話的背景和原因,並強調將此話簡單理解成為“李書福認為造汽車很簡單”,是不合適的。

在進入汽車行業之前,他先後五次創業,人生的第一桶金,來自於幫人拍照。老一輩的臺州人還依稀記得這樣的一幅畫面。1982年的浙江省臺州路橋區李家村,崎嶇不平的土路上,常見一輛破舊自行車上載著一個戴草帽的男孩,他走街串巷為別人照相賺錢,並承諾不喜歡不要錢。在那個月工資最高不過50多塊的年代,李書福一年下來竟賺到了2000元錢,他很快就用賺來的錢開了一家照相館。這是他的第一次創業,那一年,他僅有20歲。

在改革開放的大浪潮中,李書福大膽嘗試各種市場機會。從照相館到冰箱制造、裝潢材料、生產摩托車。敏銳的市場嗅覺加上踏實肯幹的態度,李書福幾乎每進入一個行業都能獲得成功。1989年,他的電冰箱廠產值已經超過幾千萬元。一天產量達到600到1000臺,外來拉貨的車子排著長長的隊伍。但一擁而上的模仿者讓他感覺到無奈,並被迫轉戰新的行業。

後來,李書福將目光瞄準了汽車。在那個年代,民營企業還沒有被批準進入造車領域,市場上的玩家都是國有企業。汽車遠未進入普通家庭,一輛價格超過20萬元的桑塔納,還需要找關系才能買到。但是 “在美國,一年的工資收入可以買兩輛轎車。而在我們中國十年的工資收入,還買不到一輛轎車,所以這個轎車普及不了”。李書福想,如果能造出5萬元左右的車,那一定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同時,“我認為汽車是一個高度全面和複雜的業務,人們無法輕易進入這一行業並破壞整個格局”。這兩大因素讓他決意投身於汽車行業。

尚未“下水”的李書福在當時並不十分清楚汽車行業的壁壘究竟有多高,挑戰有多大。但和前5次創業一樣,一旦想到,他就開始了行動。有人嘲笑他,一家民營企業竟然也來造車。李書福不服氣:“汽車不就是四個輪子加一個沙發嗎?”此話一出,人們更是引以為笑談。“汽車瘋子”的名號慢慢流傳開來。

但他並不在乎外界的看法,“我學習很認真,天天看新聞聯播,看奧巴馬在說什麽,天天看汽車工業到底怎麽變”。他後來不止一次地說,吉利進入汽車行業的時機是最佳的,“早一年不行,晚一年也不行”。事實證明也是如此,在吉利之後,市場還經歷了一場民營企業“造車熱”,奧克斯、美的等企業都跨界進入汽車行業,但莫不鎩羽而歸。

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

李書福天生腦子靈活,自己不會造,就先從模仿開始,靠榔頭和手工硬是“打造”出第一輛吉利豪情轎車。而真正讓他感受到壓力的是沒有“準生證”。李書福曲線救國,想了很多辦法最後成功收購了四川德陽的一家客車制造企業,並用收購來的客車資質進行生產。

嚴格來說,這並不符合規範。吉利要發展,不可能永遠靠打擦邊球。當時的李書福,在汽車行業的投入已經達到十幾億,他對外戲稱,已經“把身家性命都搭上了”,但在如何拿到生產資質這個問題上,他沒有別的辦法,只能等待。2001年,中國汽車產業政策從目錄管理過渡到公告管理,李書福趕緊將吉利的兩款新車的改進車型,上報給國家相關部門,希望進入新一期的《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之中。

他對政策的松動充滿期待,但結果讓他再度失望。“當別人在《公告》刊出當天告訴李書福,吉利被排除在目錄之外時,他甚至沒有勇氣自己拿起那張刊登《公告》的報紙”,《中國企業家》當年的一篇報道寫道。但他依然沒有想過放棄。當時,浙江省內有家企業想要收購吉利,雙方來來回回談了好幾次,最終李書福並沒有賣。“吉利是有人想買,但我堅決不給,寧可失敗了,我都不會賣掉它。”他對著前來視察的時任國家計委主任曾培炎說:“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這句話至今仍然廣為流傳。

財經作家吳曉波談到生意人和企業家最大的區別,他認為,“善於發現並挖掘市場機會,因勢而動,逐利而行,對風險與收益精打細算”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需要具備的條件,而企業家會更專註於某項事業,並堅持不懈,有時候甚至還會有點不惜一切。

聽上去,在當時李書福已經有點“企業家”的潛質。“汽車瘋子”李書福在人們眼里開始從當年那個有點狂妄的門外漢逐漸過渡到十分執著和狂熱的“逐夢者”。

吉利最終在中國“入世”的前夜拿到了生產資質,李書福欣喜萬分。不過,當時的人對吉利造車的前景都表示悲觀。

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誌在參加央視節目時說道:“我覺得李書福現在得到的還不是奶酪,他得到的只是尋找奶酪的權利。”他還補充到,有尋找的權利和能分到它是兩回事,那個後邊有可能還要經過十八層地獄的考驗還真說不定呢。

十余年後的2017年,吉利收購戴姆勒集團股權落定,並成為了對方第一大股東。當年對其前途表示擔憂的柳傳誌感慨,李書福買了沃爾沃,又成為奔馳大股東,是“為中國企業家長臉”。

如果按照柳傳誌的標準,在短短20年的創業歷程中,李書福為中國企業家長臉的遠不止收購沃爾沃和入股奔馳。從0起步,僅用了20年時間,吉利年銷量已經超過了120萬輛,銷售額接近3000億元,為民營第一家。通過海外並購和合作,吉利旗下已經有吉利、沃爾沃、領克,到倫敦出租車、寶騰和路特斯等多個品牌。在全球範圍內擁有四大核心研發機構,僅研發人員已超過1萬人。除了在英國、馬來西亞等地擁有生產基地外,在白俄羅斯也有博越(ATLAS)的工廠,產品已經在東盟和俄羅斯等地銷售,並將於2020年進入歐洲市場。

前不久,《財富》世界500強出爐,上榜的6家中國車企中,吉利不僅是唯一一家民營企業,也是利潤率最高的一家。而在福布斯的全球富豪榜上,李書福成為了中國汽車行業的首富。

很多人想要知道,李書福成功的秘訣是什麽?在2013年11月吉利舉辦的一次分享活動中,李書福曾將自己多年的心得總結為二十四字“真言”:“追求理想、把握商機、堅持信念、不怕失敗、用心決策、凝聚力量”,為其成功的秘訣。

那麽,知道秘訣就可以複制成功嗎?在吉利完成對沃爾沃的收購後,有記者用類似的問題提問李書福,他回答道:怎麽複制?沃爾沃只有一個,吉利也只有一個。

因愛“蛇吞象”

雖然在汽車行業,海外並購並非新鮮事兒,但成功的案例並不多見。有並購成功者,此後在運營的過程中能夠如今日沃爾沃般成功者,也並不多見。

吉利收購沃爾沃時,後者在全球的銷量僅為37萬輛,而到今年,沃爾沃全球銷量有望超過60萬輛。在福特旗下,沃爾沃在2008年面臨巨額虧損,而被吉利收購後,今年上半年,沃爾沃創造了史上最佳表現,營業利潤達到78億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59億元。其實在並購沃爾沃之前,吉利還收購了澳大利亞DSI自動變速箱公司,並完成了對英國倫敦出租車公司的收購,但這兩起並購並未給吉利的發展帶來立竿見影的飛躍,在業內引發的關註也遠不如收購沃爾沃那樣高。

吉利收購沃爾沃受到廣泛關註,不僅因為這是當時中國車企最大手筆的海外並購,還因其中折射出吉利“蛇吞象”的隱忍和不畏一切困難的執著,以及李書福敏銳的嗅覺與極具東方哲學的管理智慧。

2002年,吉利剛剛拿到轎車生產資質,李書福在一次內部會議上首次談及想要收購沃爾沃,當時與會的楊健、安聰慧等高管都驚呆了。雖然彼時沃爾沃汽車“委身”於福特旗下,但整個20世紀,沃爾沃在全球範圍內都享有與寶馬、奔馳、奧迪齊名的品牌聲譽。吉利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中國企業,想要收購一個舉世聞名的豪華品牌,無異於天方夜譚。

但李書福當時就曾斷言通用、福特都會破產,福特最終會選擇出售沃爾沃。當時被認作的“狂言”,幾年後卻一一應驗。當福特計劃瘦身,並在“one Ford”的戰略之下,開始為旗下包括沃爾沃在內的資產尋覓買家時,李書福就已經準備好了。

自2007年起,吉利就開始了內部轉型,以期能在並購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加分。一開始,福特根本沒把這個實力與沃爾沃懸殊的追求者放在眼里,但李書福不氣餒,一次又一次登門,最終獲取了對方的好感和信任。雖然獲得了福特方面的認可,但在當時,沃爾沃的員工以及工會對於“吉利”這個在國際市場上幾乎毫無影響力的中國企業,能否帶領沃爾沃走向光明,依然充滿了不信任感。

在收購準備接近尾聲之時,李書福第一次與工會會面,有工會代表用略帶敵意的話語問他,你能否用一句話來說明為什麽要買沃爾沃?李書福大聲說:“I love you!”當時就獲得了對方的好感。後來李書福在接受央視采訪時,主持人問他,這個答案是此前就準備好的?李書福回答:“我一直這樣想的”。

李書福對沃爾沃愛之深,在這場長達幾年的並購馬拉松最終落下帷幕時,他哭了。2010年3月28日,在英國倫敦的他低頭將桌上半米高的文件一個個簽字完畢,他趴在桌上一動不動。隔了許久,到了需要與杭州吉利總部連線的時候,李書福擡起頭來,時任吉利控股集團CFO的尹大慶發現,李書福的眼淚像斷線的珠子一樣跌落。

在2010年初,吉利並購沃爾沃進入最艱難的談判階段時,李書福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願意選更自由的職業:記者、律師、詩人、作家、畫家、歌唱家。”

早年的李書福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寫詩填詞。他曾經這樣寫道:“人在旅途,誰知前方有多少條路,酸甜苦辣早已留在記憶深處。清晨日暮陽光星光為我引路,春夏秋冬希望就在不遠處。不低頭不認輸,擦幹淚堅持住,該受的苦我來受,該走的路我清楚。”這段文字後來還被譜成了曲,由歌唱家陳琳演唱。

“放虎歸山”

當時有人以“蛇吞象”來形容這場跨國並購,李書福不以為然:“蛇就是蛇,象就是象,蛇永遠也吞不了象。”他也不願意用父子來形容吉利和沃爾沃的關系,而是選擇適當的“疏遠”,吉利就是吉利,沃爾沃就是沃爾沃。

在收購沃爾沃後的一次演講中他說:“在新的所有權框架下,我們需要科學管理,最好的辦法是把沃爾沃‘放虎歸山’。”這句話讓時任沃爾沃汽車瑞典公司總經理安德斯·古斯塔夫森印象深刻,不僅形象,更重要的是“這種話西方企業家說不出來”。他覺得李書福講哲學多於講商業,“是有內在驅動力的商人,不局限於賺錢”。

雖然在當時,李書福與沃爾沃的管理層在產品定位等多個領域存有分歧,但李書福依然遵循著自己的承諾。“我只要大方向是對的就好。”他不止一次地說,“他們(沃爾沃的管理團隊)比我懂得多,如果不懂裝懂,那就是危險。”在對外接受采訪時他也多次提到,“沃爾沃是一棵大樹,我們並不是想要挪動它,經常給它澆澆水、松松土就好”。

李書福在對待沃爾沃這個被收購的品牌時表現出來的謙遜和平等,以及後者良好的發展狀況,徹底打消了沃爾沃對吉利的“防備”和觀望,雙方的合作也步入深水區。在吉利收購沃爾沃後不久,吉利在沃爾沃瑞典總部所在地哥德堡建立了歐洲研發中心(CEVT),為吉利即將推出的新品牌領克以及沃爾沃聯合開發CMA模塊化平臺架構。

李書福的思路很簡單,汽車是一個規模制勝的產業。沃爾沃有很多非常先進的技術可以為吉利所用,而吉利在成本控制、本土化采購方面,可以為沃爾沃帶來優勢。另外,二者在產能上也可以進行配合,比如沃爾沃的歐洲工廠,下一步就將為吉利領克代工生產新車,助力吉利進入歐洲市場。

李書福有強烈的危機感和合作意識,同時他又有著孩童般的意趣和幻想,每一個前瞻性的汽車技術,他似乎都感興趣,比如自動駕駛、飛行汽車。此前,吉利宣布正式收購美國飛行汽車公司,李書福表態要讓“汽車在天上飛這個夢想變為現實”,當時也有人笑話他,但如今,吉利宣布其飛行汽車將在2019年上市。他說,他要造一種車,世界上還沒有的。“你坐到這里,車子會自動開過來;你說回家,車子就自動載你回去……”

他曾多次在不同的場合預測,未來傳統車企可能只會剩下2~3家。而吉利不僅想要成為幸存者,還想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無論是並購沃爾沃,還是此後寶騰以及入股沃爾沃集團和戴姆勒,都是以合作共贏為出發點。“其實現在我們的壓力很大,比以前更大了。汽車行業正在發生變革,這場變化會給汽車行業帶來什麽樣的改變,現在還不知道。”他談道。所以吉利希望通過“合縱連橫”的模式,在新技術和商業模式領域加快步伐。

“在中國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都誕生不了偉大的車企,那是不可能的。”吉利集團副總裁、銷售公司總經理林傑說,這是董事長(李書福)一直以來的觀點。他的夢想是吉利要成為那樣一家偉大的車企,不僅希望在銷量上要與大眾、豐田等進入同一陣營,還要成為“受人尊敬的企業”。

入行20年,伴隨著追夢路上的磨煉和砥礪,李書福不斷斂其鋒芒,變得越來越低調。收購沃爾沃後,瑞典的文化改變了他。在接受央視采訪的時候,他談道:“他們不管多有錢,出行都坐經濟艙,我現在也不坐公務艙了。”

吳曉波曾這樣描述李書福:“他表現出的低調、謙遜,甚至有些客套、靦腆,一度讓我產生了錯覺,以為自己見到了一個‘假的李書福’。當初那個在媒體眼中有些狂妄、偏執,甚至兼具‘表演天賦’的汽車瘋子,已然不見;站在面前的,是一個談起汽車制造就兩眼放光,從安全技術、綠色節能到車聯網、智能化都能侃侃而談的汽車專家。”

從草根到國際化的企業家的路途中,李書福慢慢修煉,“汽車狂人”的時代已經過去,眼下,他正在“逐夢”的路上低調前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胡軍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777

格林斯潘:美國被「瘋子」侵蝕

1 : GS(14)@2016-09-17 17:29:30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聯儲局兩位前主席論政經。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日前出席研討會時表示,美國現時經濟及政治環境乃其見過最差的,美國根基正被「瘋子」侵蝕。美國總統選舉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由希拉莉代表民主黨對決共和黨特朗普。格林斯潘拒絕透露他所指的「瘋子」是誰,惹來外界揣測。年屆90歲的格林斯潘認為美國經濟正走向「滯脹」,即經濟同時經歷停滯及通脹。政治方面,他不知道會何去何從。格林斯潘又表示,美國體系現時並不是處於穩定平衡狀態,他希望美國人可覓得解決方法。格林斯潘1987年至2006年出任儲局主席。另一位儲局前主席伯南克在網誌上指出,央行推出負利率政策前應審慎考慮,而在儲局可用貨幣政策中,負利率或者不如想像中激烈。他又認為,如果央行可指望其他官員,特別是財政部官員於下一次經濟衰退時分擔穩定經濟擔子,將帶來極大幫助。對於低利率環境持續,伯南克指出,這是一個好理由讓儲局及其他央行去考慮改變政策框架,討論範疇應包括調高通脹目標,而現時排除實施負利率可能性為時過早。儲局下周三公佈議息結果,主席耶倫該日召開記者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16/197720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3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