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地產霸權戰反週期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507364
梁振英當選了來屆香港特,一些塵埃落定?我貓王不想再提政治,今又再說近代種種金融災難發生之前,各地尊崇大市場,小政府的理念,以前我們看經濟可以不看政治,今天主流西方國家的經濟像僵屍,各個金融市場又走向極端化!政府的角色變得重要起來,當中利益集團與政府如何搏弈,使一界草民感到疑惑!誰叫我是早根的金融從業員,看不通政情也要看,本地各個派系的「五毛黨」好霸道,選擇狙擊我的時候不講理由,使人感覺「文革」再臨,天呀!我是想吃餐飽飯的老人家,談股論政是我職業所需!

復活節過後,3月和首季經濟數據陸續出籠,3月份PMI53.1%,出乎意料地高於預期的50.8%可惜近日公布的3CPI反彈至3.6%惟高於市場預期3.4%?以個人的角度看,PMI大幅反彈可以解說是令人振奮的現象,中國的製造業回復過來?3.6%增幅的CPI與學者預期目標的3.5%差不遠但是,市場卻以負面的訊息解說數據,一則3月業績高峰過後,市場動力無以為繼,二則,美股的調整有擴大的跡象不過,我貓王以前提過,有行家警告國內江系財海派」的切底失勢,可能會對憑藉相關關係起家的企業不利?今總理温家寶在「宏觀調控」的鐵腕有點朱鎔基的風格,似乎他的施政少了老人家的制約及陷阱?

今早我貓王回讀我的網誌日記,寫了很多有關「地產霸權」的文章,與一般草根蟻民的心態不異樣,我討厭霸權並加入罵戰,並主觀的期望樓價見頂。但看到客觀的事實、與圖表,我拒絕預測,學術歸學術,其實我不敢預測,因為不敢相信它會有這樣的升幅!總結多篇文章,我說過香港樓市泡沫已客觀性存在,但香港與內地的租金回報差距大,吸引了國內買家,估計樓價會橫行至新特首上場為止,以下是我較早寫的文章,想不到今還在這圖表伸延5浪中運行?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944458

我貓王估計國內樓價的調整可望在2012年未、2013年初有乘接力,週期解釋是波浪理論尤格拉周期(Juglar cycle),還看一個是政治週期,待到習近平班子接手的時候,中央的緊縮經濟政策可能會放鬆一下,給人民派下定心丸不過,香港樓價與國內的反道而行,梁英處理的是高樓價的熨燙手山芋待到那邊在谷底、我們可以在峰頂,誰說沒有“高度自治,一國兩制”,週期可以是這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59

ipad案內情曝光:蘋果霸權致中國損失300億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17/1MNDE1XzUwMDI1MQ.html

轟轟烈烈的ipad商標案在蘋果支付6000萬美元和解金後,本應風駐雨停,但事實卻是,在短暫的平靜之後,先後曝出唯冠拒付律師費被起訴、協議簽訂過程唯冠律師被排斥等消息。

近日,在談判中作為唯冠大債權方代表的和君創業,向本報發來一份《ipad商標維權團隊關於蘋果公司違法造成律師欠費的備忘錄》,該備忘錄詳細記載了ipad商標案談判前後的原委和細節。

和君創業等中介團隊指責,蘋果的霸權條款導致中國損失了300億元國家收入。

ipad商標維權始末

《備 忘錄》表述,2009年12月,北京和君創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應中國民生銀行深圳分行的邀請參與唯冠深圳公司的資產重組。當時的法律文件是2009年3月 8家銀行組成債權人委員會來監管深圳唯冠(微博)公司資產的協議,深圳市政府金融辦批准並加蓋了公章。為此,在民生銀行和中國銀行推動下,和君創業與唯冠 公司簽署了資產重組協議。不久,廣和律師事務所受唯冠董事長楊榮山委託,風險代理ipad商標訴訟,和君創業開始介入該訴訟的公關等事務並同樣採用風險代 理模式,聯合國浩律師事務所與廣和律師事務所肖才元律師合作對抗蘋果的侵權行為。

2010年末,深圳唯冠職工鬧事,債權銀行收到大量舉報 楊榮山抽逃債務的舉報,遂開始審計唯冠帳目。為此,和君創業應楊榮山之邀,幫助唯冠協調與銀行的緊張關係,最終在深圳市政府的參與下,形成了唯冠監管的新 協議:由債權銀行出資解決職工清退的補償,唯冠交出公章交由鹽田法院代管。在蘋果糾紛處理上,所有決定必須經債權銀行、風險代理團隊與楊榮山協商後請鹽田 法院蓋章方能生效。

2011年下半年,蘋果公司總部知識產權部律師來華與唯冠談判,楊榮山派香港唯冠董事長孫敏私下與蘋果談判,受到債權銀行、鹽田法院和律師團隊的共同反對,最後由和君創業總裁李肅(微博)與其助理郭彬、國浩律師所謝湘輝與孫敏共同參加,在北京與蘋果公司進行了第一次談判。

在李肅看來,這次談判奠定了雙方價格談判的基礎,如果沒有其他干擾,成交價格將以債權銀行本金全部補償為基礎,並可以在談判中為台灣唯冠的美國訴訟留下巨大的運作空間。

這次談判不久,蘋果公司派人與唯冠方聯絡,要求唯冠方確定正式談判代表,開始雙方最終的價格談判。為此,在徵詢了中國銀行與民生銀行意見後,各中介方與楊榮山在鹽田法院召開談判準備會,共同簽署了一份授權協議書。

從 記者得到的授權書影印件內容來看,肖才元、謝湘輝兩位律師,和君創業李肅與唯冠公司董事局主席孫敏4人作為受託人,此授權書明確規定,「現委託上列受委託 人在我方與美國蘋果公司及其關聯公司有關ipad商標糾紛事宜中,共同作為我方談判代表。談判代表無權私下與對方協商或作出任何承諾」。

但這份協議由鹽田法院遞交蘋果後,蘋果並沒有守約開展談判。李肅認為,原因是當時唯冠方贏了深圳中院的一審訴訟,全國工商局查處的風潮全面展開。蘋果自知此時談判地位低下,竟然違背雙方約定拒絕繼續談判。

而後,「蘋果甩開唯冠公司合法授權談判代表,在明知被監管的唯冠權力已被限制的情況下,與根本沒有獨立簽字權的楊榮山個人達成和解,不僅對所有的監管方和授權方置之不理,竟然在和解協議簽字後1個月才讓我們看到和解內容,其違法行事的方式匪夷所思。」李肅直言。

謝湘輝和楊榮山也向本報記者證實了唯冠授權代表被排斥的事情,但楊榮山表示,這並非他的本意。

另 有一直關注此案的專業人士對此持異議,他在接受《證券日報(微博)》記者採訪時表示,只要唯冠沒破產,其法定代表人楊榮山就有權簽字。此案利益關係錯綜複 雜,蘋果、唯冠、律師以及和君創業都有自己的利益。他認為,中介機構的介入會使案件過程更複雜,不利於案件的解決,蘋果排除他們有一定合理性,畢竟司法程 序解決的是案件的主要糾紛。

蘋果被指霸權

《備忘錄》指出,蘋果公司明知ipad商標在大批 債權人查封之下,當年公司一方面在與唯冠授權人談判,另一方面與民生銀行談判解除查封條件。但是,在和解協議中,蘋果公司完全無視楊榮山無權對抗銀行商標 查封權利的事實,毫無常識地在未解封狀態下硬簽合同。為此,民生銀行已向法院提出執行異議反對這一違法行為。

李肅還揭露,蘋果明知中介團隊擁有談判授權,並因風險代理而擁有優先收益權,卻在與楊榮山談判時不顧楊的多次要求,斷然拒絕明示上述權益。

廣和律所和國浩律所因為唯冠拒付律師費已經提起訴訟。

對此,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知識產權律師游云庭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 達了不同意見,他指出,在簽合同時,中介機構就知道唯冠沒有破產,這就勢必導致蘋果的和解金肯定會進入法院指定的賬戶。游云庭認為,律所在簽合同時也有疏 忽,應該把風險比例定得再高一點,如此這個案子也不至於特別虧。

此外,和解協議中還規定,為消除有關部門可能的誤解,蘋果和唯冠確認蘋果公司實際購買並有權使用ipad商標的日期回溯至2009年12月23日。

李肅等人認為,該等所謂的追溯不僅違背案件真實情況,還將損害國家利益,其目的是阻止工商管理機關對蘋果公司進行行政處罰,按照該期間ipad在中國的銷量,估計逾300億元的國家收入因此而損失。

游云庭則稱,商標持有人自願回溯,與國家利益沒有關係。

而和解協議還有不為外界所知的一點,和解協議中明文規定ipad商標不是出售給蘋果而是贈送給蘋果,6000萬美元僅僅是協助辦理過戶的費用。

和君創業和唯冠代理律師認為,蘋果公司明知唯冠公司債權人正在申請公司破產,也明知ipad商標是唯冠公司的唯一一筆巨額財產,在他們看來面對4億美元的債權人,這何止是在賤賣公司資產,完全是在偷竊轉送債權人權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47

為什麼美國首富是股神而非地產霸權?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1/blog-post.html
2012年12月31日美國財政懸崖未決之前夕,DJIA大升166.03點,收13,104.14點。同日美國AAA、BBB和CCC或以下公司信貸息差分別收64、203和966點子,美國CCC或以下公司信貸息差自2012年12月7日跌穿1,000點子重要關口後持續低收。2013年1月2日DJIA受惠Fiscal Cliff順利解決急升308.41點,收13,412.55點。似乎不管在資本和信貸市場一早已經「知道」所謂美國財政懸崖只是一場有驚無險的政治鬧劇!
愈來愈多跡象顯示美國乃至環球經濟已經見底回升,其中最令筆者擔憂的是美國樓市。根據S&P Case-Shiller 10-City和20-City Home Price Indexes,原本筆者以為美國樓市已經於2009年8月分別於155.31和143.47見底,豈料這只是一個小陽春式反彈。S&P Case-Shiller 10-City和20-City Home Price Indexes分別於2010年5月報160.61和147.60見頂後再次回落至2012年1月的149.40和136.70,之後便拾級而上於2012年10月分別收報156.61和144.12。筆者相信美國樓市經歷雙底後已經轉勢,未來美國樓市將會進入長期上升軌。
自2000年1月以100為起始基準計,S&P Case-Shiller 10-City和20-City Home Price Indexes分別上升56.61%和44.12%,期內複合增長分別是3.56%和2.89%,美國大城市明跑嬴。不過由1987年1月至2012年10月期內,S&P Case-Shiller 10-City Home Price Index和DJIA月平均值分別升2.48倍和6.48倍,期內複合增長分別是3.58%和7.50%,美股表現近三十年來大幅跑嬴樓市,難怪美國首富是股神而非地產霸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09

華航捧台貶港 揪團搶兩岸線霸權

2013-01-14  TCW
 
 

 

一月三日,華航總經理孫洪祥、南方航空總經理譚萬庚、東方航空總經理馬須倫與廈門航董事長車尚輪,兩岸航空界四巨頭簽約組成聯盟,首個跨兩岸的航空聯盟正式成立,掀起兩岸三地航空商戰序曲。

聯盟後,成兩岸最大機隊

第一個要挑戰的是取代兩岸三通前的黃金航線——台北香港、澳門航線。華航現有飛機八十架,加總廈門航及名列中國三大航空的南航與東航,該聯盟機隊規模是華航的十倍之多,兩岸第一個聯盟不僅跑得快,機隊數量也是兩岸之冠。

二○○九年開放兩岸直航來,從最早每週一百三十五班增加到近期六百一十六班,除了衝擊原居轉運角色的香港、澳門運能,更是各航空公司獲利金雞母。

「二○一二年經澳門訪台旅客數,只有○七年高點的一半,香港同樣如此,」亞太航空中心(CAPA)的報告分析,目前台灣所有對外航班中,兩岸航班提供座位數居第二,僅次於香港,更是中國對外航班第四大,兩岸航線開放趨勢下,多數航空公司都調降港台航班運能,香港航線面臨挑戰。

為向外界宣示往返兩岸不用經香港,華航還特別找來廣州、深圳、上海、東莞、昆山與廈門等重點城市的台資企業協會正或副會長站台。中華航空事業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葉匡時指出,儘管現階段香港往返中國航班超過八百班,每週比台灣多兩百班;但隨著台灣進出大陸航點將增為五十四個,超越香港十二個,「台灣有機會成為進出中國的門戶(gateway)。」

「台灣三家航空公司最賺錢的就是兩岸航線,」凱基投顧航空產業研究員王光毅觀察,這次華航進一步跟天合聯盟(SkyTeam)成員的東航、南航與廈門航組成聯盟,第二個要挑戰的是,從兩岸非天合陣營中搶到更多商機。亞太航空中心指出,加計華信與上海航空等成員子公司,該聯盟提供座位數占全體兩岸航班總座位數達五三%,比包含長榮航、中國航與深圳航的星空聯盟(Star Alliance)高出近二十個百分點。

率先加入國際聯盟、組成兩岸航盟,華航這次可說賺足面子,但跑得快不代表是贏家,怎麼從領先中創造優勢與獲利才是未來華航真正的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69

荒謬的電視霸權 RaymondJook祝振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6402970101h8i4.html
香港電視網絡(01137)大熱倒灶,被行政會正式否決免費電視牌照申請。苦等接近四年,投資了差不多10億港元,香港電視乃三家牌照申請者中,最有誠意及積極計劃執行的一家。判決一出,全港市民嘩然,近40萬公眾立刻透過社交網絡,表示支持香港電視及對結果表達不滿。

政府前後矛盾
最弔詭的是,原先是政府主動邀請香港電視申請牌照,希望借此增加市場競爭,提高免費電視內容質素,現在政府竟以需要逐步引入新營運者,減少過激競爭為理由,只發了牌照給最不可造成市場威脅的兩家。

有線電視(01097)及NowTV的策略是利用現有收費頻道資源及班底,開發一些較低成本的綜藝節目,所以觀眾不要期望兩家新營運商在短期內可為免費電視帶來什麼新景象。市民最希望能看到的,是有原創性及高質素的本地劇集,看來願望要落空。政府以往曾經大刀闊斧的開放本地電訊市場,發出多張牌照將原來壟斷的巨人香港電訊擊倒,造福了廣大市民,這次卻完全保護了既得利益者。

行會決定或遭左右
政府這次發牌決定帶出兩個背後可能。第一,政府是否偏幫既得利益者及有地產背景的超級富豪?第二,政府是否受到中央干預,無法發牌給予政治不正確人士?細想現有營運者及新牌照持有者的股東背景,就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特徵,例如他們都是超級富豪,大地產商或者與中央關係密切人士。換言之他們均屬建制派,被中央信任,對香港經濟舉足輕重的權力人士,假設他們反對香港電視的申請,中央或行政會的決定,絕對有可能會被影響。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管理手法以出位及進取見稱,之前擔任亞洲電視總裁已經得罪了不少具背景人士,不排取有中央關係的管理層,在背後極力阻礙發牌,又或者中央恐怕香港電視將來可能會失控,作出對立。

得悉結果後,香港電視立即宣佈裁減320員工(佔總人數64%)。政府這次決定促使大量業界人士失業,他們在短期內也很難在本地找到同類工作,因為其餘兩家新持牌者都不是以劇集為主打。持盈保泰是香港電視唯一可以做的事情,手上持有債券及淨現金達23億港元,公司靠利息收入應可維持緊縮後的支出(未裁員前每年營運開支約2億港元)一段時間。

收購亞視建議可笑
但肯定的是,公司需要尋求自家免費電視牌照以外的營收模式。有學者提出收購亞洲電視,筆者認為這建議是可笑的,也肯定他們不懂本地電視行業,原因是:1)亞視能繼續存在正因為其暗地兼負的政治任務(正如《文匯報》和《大公報》一樣),所以她沒可能會賣給因政治不正確而不獲發牌的香港電視;2)王主席當年擔任亞視總裁的短暫日子已經把那邊的橋樑燒斷,亞視現有股東應該不會賣給香港電視;3)王主席堅持由零開始創立香港電視,正是要建立自己的公司文化,擺脫任何舊有包袱。亞視這爛包袱,王主席肯定不屑考慮。亞視唯一最有價值的資產只是她即將於2015年到期的牌照。

香港電視的未來出路
香港電視將來可考慮的營運模式包括:1)轉型成為網上電視台;2)成為上游劇集獨立製作室,將節目賣給本地和海外電視台及影視網絡商;3)與其他新牌照持有者合作,租用他們的頻道播映節目;4)成立收費電視台或租用其他收費電視頻道播映節目;5)等到2015年無線及亞視牌照到期時,希望政府從新考慮發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844

歷史教室(12):古代有無地產霸權呢? 梁隼

http://notcomment.com/wp/?p=9648

政府成日大聲疾呼覓地起樓難,大家又會唔會想像到,係古代的中國,政府(皇帝)為左要擴建皇宮,都同樣要同地主講數,而唔係派隊兵去強行收地就搞掂呢?

一個周代的銅器上就記載了一段歷史,約公元前826年,周厲王想擴建皇宮,於是就向一位叫鬲從的人買地,但係又無立即俾錢,只係派人同鬲從講: 你別擔心,我會俾錢的,如果我賴數,就讓個天懲罰我四處流放吧。據史載,周厲王搞到「國人暴動」,要被迫出走京城著草,相信呢條友應該都係無比錢的居多。

呢個,就係古代房地產交易的雛型,咁樣有交易就會有商人,那麼在古代又有無開發商呢?

答案是有,但地位甚低,只屬於「順便做埋」的兼職,例如在北宋時期,就有個官方機構叫「修完京城所」,本來係負責為城牆同宮殿進行修葺工作,後來宮殿同城牆都修葺得七七八八,於是就向上級請示撥些地皮去起住宅店舖,再租或者賣俾老百姓,增加國庫收入。呢個都可算是古代的房協。

但私人發展商這一名詞是近代中國才有的,因為古代一來從商都係下等人,只係買賣必需品,也就是少人從商,二來古代囤地係犯法的,例如在唐朝唐玄宗時期,對國民買地起樓係有限制的,例如平民家庭一家三口就可以買一畝地,而賤民家庭要一家五口才可以買一畝地。

偏偏商人就係屬於賤民呢個級別,無論幾有錢都好,都只屬於賤民。呢個古代的限購令真係非常有效。

那麼窮得只剩下錢的商人偷偷地買多幾畝地又得唔得,答案係這是犯法的行為,而罰則就係買地每超過一畝,就罰打十大板。

就算政策上稍為寬鬆的朝代,發展商這條路也不好走的,因為古代思想上一直有重農輕商的傾向,買樓收租係一個被人睇唔起的行為,例如北宋期間,單靠收租賺來的錢被稱為「痴錢」,即係傻仔才做的事,以古代人的尺度來說,真的只有傻人才願意被人睇唔起去賺這筆錢。

另外就係資金問題,依家就話寸金呎土,但係在古代,拆借資金難度相當之高,因為古代的銀行(錢莊)大多不願意抵押地皮來借錢俾人,有錢就寧願借俾其他行業的商人,鑑於起樓由買地到建成樣樣都要錢,所以資金短缺也間接壓抑了開發商的生存空間。

因此,古代社會是容不下發展商這行業的,但沒有地產霸權下,一般百姓買樓又係唔係好易買樓上車?下星期再同大家分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61

國際財經(26):大國較勁遊戲(1):美元霸權長存的魔法 亂博

http://notcomment.com/wp/?p=14809

寫完上篇文章「中國的自保魔法」後,在facebook上看到網友post出人民網文史頻道的文章「1000多年前的貨幣戰爭:大宋用澶淵之盟要了遼國的命」,文章道出鮮為人知遼、宋、金之間的貨幣戰爭,很有趣,不妨看看。

1000多年前大遼從宋收取歲幣,而宋輸出大遼所需的物資,由於宋輸出的物資應有盡有,大遼運往宋的貨物卻只得寥寥可數的羊和馬,後來連馬也被禁止輸往宋,結果大遼對宋出現巨額貿易逆差,文章作者認為歲幣+自由貿易是導致大遼衰落,大遼被金滅亡,宋對金同樣用上歲幣+自由貿易的策略,100年後金的國力也虛得不得了。

故事大概是比喻中美現時的貨幣和貿易的關係,我估宋應該是代表中國,大遼應該是代表美國吧!中國輸出大量物品到美國,造成美國巨額貿易逆差,而美元長期貶值,即貶走你的購買力,等同向你徵稅,亦即是古時代的「歲幣」,香港的確交唔少!

文章作者認為美元貶值是相當於美國政府放棄美元,日後中國商品與人民幣迅速充斥了美國,美國命運就會如100年後的大金,國力虛得不得了。

筆者認為中美今時不可跟1000年前的遼宋比較,最主要是美國政府沒有真正放棄美元,雖然美元自1932年脫離金本位後至今長期貶值,近期亦有文章如”The Death of US Dollar”都提出美元滅亡的論據,但這些作者都忽略了一點,就是美元霸權地位其實是由強大軍事霸權來支持。

這就是為何筆者必須先寫「科技是如何發展的」一文,特別指出科技的發展是有強大軍事國防開支來支持,因為只有在軍事用途,才可能不問成本效益而作出投資。科技先應用在軍事,直至發展成熟,成本下降,才將之轉為商業民用產品出口至全世界,賺取盈利。這也是為何我經常認為Samsung其實是南韓的國企,沒有國防軍事支持,科技發展難與大國鼎足而立!

換句話說,國防軍事換來科技發展,輸出軍備和科技產品,轉頭來又支持經濟,和繼續迫使他國持有美元來換取這些產品,一個cycle的支持美元世界地位,美國一日有軍事科技,美元都不會死!

圖一: 2012年美國軍事開支佔世界整體軍事開支39%,為最大軍事國,中國排第二,俄羅斯排第三
世界各國軍事開支

圖二: 如果看1988至2012區域性軍事開支,北美排第一(從上圖所見,加拿大完全唔入圍,大概可估計開支主要來自美國),歐洲排第二,大家大概明白儲備貨幣的背後是有強大軍事支持的!
區域性軍事開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62

中港經濟(14):怡和是「新一代」香港霸權?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p=18927

中信集團宣佈整體上市,由已上市的紅籌股中信泰富,透過現金及發行新股,收購控股公司中信控股的全部股權。網上即有傳聞中信集團將遷冊香港,甚至會將北京的員工搬到香港上班。

原來今日是怡和集團宣佈遷冊百慕達30周年,由於當年遷冊是新事物,引致股市大跌。當時和記黃埔宣佈每股派發現金四元,也不能力挽。事後香港也陸續有公司遷冊,不過原因不是所謂的政治風險,而是因為稅務優惠。即使中信泰富收購中信控股全部股權,中信控股的註冊地點也不會改變,所以也不存在中信遷冊的問題。

怡和遷冊

講開怡和,今期《壹周刊》Book A第67頁,以「怡和霸權佔領中環」為題,稱:

「隨著『李氏力場』逐步削弱,另一個霸權,原來在不知不覺中,牢牢掌握香港的經濟命脈;說的是老牌英資大行怡和。 …怡和集團現市值近七千億港元,英資怡和可謂無孔不入,它才是大家要留意的新一代『香港霸權』。」

主要論點是置地在中環好多大廈,美心在中環好多餐廳,怡和太平洋有Pizza Hut、惠康、萬寧、7-11、Ikea,金門建築在建築界響噹噹等。說怡和是霸權一點都無錯,不過要搭時光機,返回數十年前,又或者搭飛機,飛去新加坡。

DairyFarm

怡和的英文名為Jardine Matheson,是兩個創辦家族的姓氏,不過現時的控股家族是凱瑟克 Keswick,香港有一條敬誠街,就是紀念這個家族。怡和久不久就被國內官方媒體翻舊賬,說1839年威廉渣甸親自返回倫敦,成功遊說英國國會出兵攻打中國,間接令到香港開埠。威廉.凱瑟克是威廉.渣甸的姪女瑪格麗特.渣甸和莊園主托馬斯.凱瑟克之子。凱瑟克家族進入怡和洋行,並逐漸取代渣甸和麥地遜家族的位置。

怡和也開創了多個第一:香港和上海第一次拍賣土地,都是由怡和投得;中國第一條鐵路吳淞鐵路是由怡和興建;中國第一部電梯是由怡和工程安裝;怡和是香港第一間遷冊的上市公司,也是第一間鼓吹把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公司,後來撤銷上市地位,於新加坡上市。近數十年,怡和集團進行了波瀾壯闊、極為悲壯的後退戰:把香港的霸權讓給各路英雄。

怡和屬下的置地,在1973年時收購華資的牛奶公司,當時置地也持有九倉,後來爆發九倉收購戰,置地聯同怡和證券,高價將持有的九倉股份出售給船王包玉剛家族。置地將套現回來的錢,高價收購中環交易廣場地皮,還收購了香港電話及港燈的控股權。 可是,正好碰上了中英關於香港前途談判,股市和樓市暴跌,怡和置地集團接了火棒。置地因為過渡舉債,幾乎破產要出售大量資產:

  • 香港電話賣了給大東電報,後來合併為香港電訊
  • 港燈經過兩年的談判,以及多次壓價,賣了給和記黃埔
  • 大道中9號,最終要拆售
  • 位於半山的龐大土地儲備,賣了給新鴻基地產,建成包括帝景園在內的物業
  • 灣仔的海軍大廈(現名萬通保險大廈)和夏愨大廈,以及銅鑼灣皇室大廈,賣給了劉鑾雄屬下的愛美高華置集團

1987年十月股災,只有一隻股票不跌反升,就是置地,原來華資地產正策劃狙擊置地,後來怡和高價回購,並定下七年之約。最終怡置系為了避免遭吞併,取消在香港的上市地位,結束了所謂的霸權轉戰新加坡。

現時,新加坡的零售市場,以怡和屬下的牛奶國際佔有一大份市場份額,反而屈臣氏集團並不突出,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點解要去收購和黃旗下的屈臣氏集團股權?難道是想「分散投資」那麼簡單?

香港股市以前有「四大洋行」之說,即是怡和、太古、和記(不是和黃)、會德豐。怡和和太古都是百多年的英資洋行集團,在在第二次世界之前已經橫行中國海岸和長江流域;會德豐以前是壟大的航運集團以及中環和半山的大地主,後來被船王包玉剛家族的九龍倉私有化,而家族控股公司隆豐則更名為會德豐集團而借屍還魂。

和記則是最傳奇的洋行,和記黃埔是由和記洋行和黃埔船塢兩間公司合併而成,而和記洋行的前身是會德豐集團屬下的一間小型上市公司:萬國企業。祈德尊上校收購了萬國企業,改組為和記洋行,然後不斷利用發行新股集資,除了收購黃埔船塢外,單單是被收購的恆指成份股有:均益貨倉、屈臣氏、青洲英坭,其他小型上市公司還有,和寶工程、大亞石業、安達臣石業,甚至參與了電視廣播及海底隧道的興建。

怡和在港上市最後的幾年,被人稱為老大帝國,投資進退失據。怡和並不是甚麼「新一代」霸權,只是一些新一代的記者,懶得查證而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623

讀書劄記141030大悲劇(三) 霸權爭奪 與 中國崛起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10/30/%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41030%E5%A4%A7%E6%82%B2%E5%8A%87%E4%B8%89-%E9%9C%B8%E6%AC%8A%E7%88%AD%E5%A5%AA-%E8%88%87-%E4%B8%AD%E5%9C%8B%E5%B4%9B%E8%B5%B7/

讀書劄記141030

大國政治的悲劇(三) 霸權爭奪 與 中國崛起

掌門執筆

 

〈爭霸理論〉

Th.「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是國際關係研究的重要觀念 (1950年由 J Hertz提出), 意指一個國家用來增進自身安全的權力手段,常常會損害別國的安全.****

此為 權力/安全 的零和性質,乃是 “攻勢論”的根基所在. 據此,國家在意的是相對權力,不是絕對權力,*** 損人即是利己,最好的防禦就是有效的進攻. 這和圍棋的道理一樣,破壞對手x+1目的著手優於自家圍x目者. 因此,國家必然是侵略性格的, 最終權力演變為目標,而非單純求生的手段.

 

由此導出爭霸的邏輯:成為“霸主”才能享有“足夠的安全”. 那怕這樣做是惡性循環,飲鴆止渴.

Def. 「霸主hegemon」指一個強大到足以統治體系中所有其他國家的國家, 其他國家欠缺與之開戰的資本. 相對地說, 他是體系中唯一的大國. 體系中最強大的國家未必夠格成為霸主,「霸權」意味著對體系的控制.***

在這個意義上,世上從未出現過全球霸主”, 可見的將來也不會有, 出現的都只是區域霸主”. 原因是大海洋對軍事力量的阻遏過於巨大.***

美國是現代史上唯一的區域霸主, 獨霸美洲. 但她要對歐亞用武,短期作業或許遊刅有餘, 長期則必然吃不消.

 

Th.由於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取得全球霸權, 整個世界將會永久地處於“大國爭霸”的局面,***** 而爭霸者則必須具備區域霸主的份量.

証諸歷史,此說未為無理. 自拿破崙戰爭之後,經歷了“長十九世紀”和平, 時人多以為“經濟依存論”發揮效力,大國間不應發生長時段集團式戰爭. 然而, 那是錯的,兩戰是貨真價實的世界大戰, 起因正是德國和日本妄圖稱霸世界.

在世界格局之內, 每當權力天平向某一大國明顯傾斜的時候,其他大國就力謀恢復平衡. 反之,強勢大國則竭盡全力擺脫對手,只為了向稱霸前移半步. 正因大國們都伺隙獨霸,平衡(就算已維持甚久)本質上是暫時性的,遲早會被打破, 打破之後就很難恢復,而是迎來終極決戰. 這點是“攻勢論”與“守勢論”分歧所在, 守勢論認為大國著重平衡多於侵略,所以平衡是常態.

守勢論者認為大國因為害怕世界大戰, 會聯手創造國際秩序,例如建立聯合國. 攻勢論者則認為此乃虛應故事,求平衡於一時. 國際和平秩序本質上是無法成立的, 原因有二:A大國們對建立和平原則上無法達成共識,大家只想建立有利於己方的“和平”; B大國無法肯定己方對和平付出的努力能否收效, 甚或會否為敵所乘.***

 

Th. 當一個國家成為了區域霸主(如美國), 她就十分忌憚其他區域出現霸主(如中國). 她會盡力封殺這種情勢, 常見的手段是扶植制衡者(如日本),或實施圍堵.

這種離岸制衡術”是當前世局大博弈的必然著手.

 

當地球上出現兩個區域霸主,情勢會變得兇險. 兩雄會各自統率附從國家, 結成同盟,進行環球爭霸冒險. 當兩大集團接壤的屬國發生摩擦…..

非常有趣的是, 假如兩大集團力量相捋,互相顧忌, 兇險程度反而不太大. (如冷戰之美蘇.) 兩雄均無望成為世界霸主的格局, 作者稱之為「多極平衡」.

反之,假如兩者一強一弱, 則強者成為潛在的世界霸主,是為「多極不平衡」,兇險程度會大增.*****

至於全球只有一個區域霸主則是「單極體系」, 反而最為“安全”,就如當今之世.

 

這就明白了為何作者擔憂中美會在未來開戰.

中國崛起

Th.一國之所以能成霸業,其資本在於財富與人口,**** 此二者,軍事力量之本源也.財富對現代戰爭最為重要, 因為現代軍備屬於資本密集類型. 而人口之所以重要,則因為發動侵略戰爭要靠陸軍.***

霸主最忌憚的對手是:人口大國, 而其財富正在高速增長者!****

 

根據攻勢論的邏輯, 只要中國經濟維持高增長,必然會成為東半球區域霸主. (問題只是高增長能否維持.) 在這過程中,周邊諸國,如日本韓國越南等, 必然深感壓力,而美國亦必會施展拿手的“離岸制衡術”,與該等國家結盟圍堵中國.***

中國與鄰國領土爭端眾多,將成為導火索. 歷史上鄰國久為中國所欺淩, 人民異常痛恨,民族情緒勢必火上加油. 新中國建立後, 23項領土糾紛已解決了17項,且多以泱泱之風,平和退讓. 惟是餘下6項(註:臺灣、西沙群島、南沙群島、釣魚島、中印邊境和整個南海.)卻寸步不讓,姿態強硬. 南海是中國進出世界之門戶,也是敵軍窺伺國境的場所, 將成為世界和平的最大隱患.***

 

設想衝突將臨未臨,首先考慮美國的處境.

回顧上世紀美國的爭霸對手共有四國:威廉德國、納粹德國、日本和蘇聯,均一一被她擊敗. 這四個國家的人口都不及美國; 但中國不同,人口是她的四倍以上.*** 中國的相對潛力是“無限大”的, 時間對中國有利,這成為美國揮之不去的夢魘.

對此,美國的對策有四:

A預防性戰爭,即以戰爭手段將對手扼殺於搖籃之中. 此策風險過高,且兩國相距過遠,肢體衝突機會低, 很難說服國民開打.***

B阻礙其經濟增長,使之欠缺稱霸本錢. 杜漸防微本為上策,但技術上難以辦到. 窒礙增長只有斷其外貿一途, 而美國赫然是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首先,美國沒能力號令天下禁運中國,*** 片面斷貿只會益了歐洲諸國. 其次,禁貿傷己, 國內反對聲音必大.

C挖牆腳,即策反中國的盟友和附從國, 甚至在中國內部助長混亂. 此策成本效益最劃算,但奇怪地沒甚麼用處, 因為中國根本沒甚麼盟國,*** 而內部則有文化堅牆防護, 美國滲透力極低.

剩下的策略最佳,可說“只此一手”D圍堵, 與中國周邊的“次大國”結盟以制衡之.遠交近攻,千古不易之理也. 況且那些國家已“先天地”存在那裡,等待著美國“仗義相扶”…..

但此策成本不輕, 而且長期來說,反會助長衝突的機會.***

結論:來日,中美開戰機會極高.

 

至於中國周邊諸國,合理的策略選項不外三者:

1中立殆不可能, 皆因諸國(除日本外)太弱,需要大國保護. 只餘

2附從,成為中國的屬國,有如古代. 或者

3反制,加入美國圍堵圈.

從兩方面看,3是正路選擇, 因為中國比美國可怕.**** 首先,中國在近,衝突必高,領土爭執更關乎國族情緒,易失理智. 其次,美國在遠,制宰吞併之心不強. 美國有可能撤出亞洲,而中國則無此可能.*** 鄰國與中國“無所逃於亞洲之間”.

所以,圍堵必成局,卻惜只能延後而不能避免戰爭.

 

以上sense出自

《大國政治的悲劇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2001)

John Mearsheim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118

撼零食霸權 小商戶劈價劈出血

2015-01-22  NM
 
 

 

自759阿信屋成功彈起,百佳「唔抵得」開設「滋味佳」迎戰。近來加入戰團的,還有商鋪炒家林子峰的「優品360°」、生產EDO餅乾的僑豐行「阿美橫丁」,上市公司森信紙業(731)旗下的「FOODWISE」及米蘭站老闆搞的「松坂庫」。零食毛利甚低,賣一百元只賺兩元﹗但仍有不少「死士」不問價搶靚位開鋪,以759為首的零食大佬,猶如零食霸權,輸家就是一眾獨立經營的小商戶。

阿信屋老闆林偉駿透露,今年會再有兩間日式零食店誕生,「我收到風,嚟緊會有兩個同我一樣出身嘅廠佬開零食店。明明冇錢賺,唔知點解要叉隻腳入嚟! 」一眾商家為了搶佔市場份額,不惜用貴租搶鋪,例如商鋪炒家林子峰的「優品360°」,搶佔彌敦道開鋪。據知米蘭站老闆姚君偉於銅鑼灣開的「松坂庫」,二千呎鋪月租高達三十六萬八千元,未計入貨及人工等成本,每日要賣一百二十包蝦條,才夠交租!

小商戶燒錢$30萬

大商家不惜資本搶靚鋪,在慈雲山及馬鞍山屋邨商場、經營超過三年的「金田井」,老闆Chris就大呻生意難做,「舊年百佳帶頭掀起減價戰,到而家都無停過,好似家庭裝百力滋,以前賣二十二到二十六蚊一包,舊年年中個個減到十六蚊。我哋小商戶要贏,只可以減到十四個半。但其實成本已十三蚊,賺埋都唔夠交租,搞到唔少行家執笠!」本刊向商鋪及生意轉讓經紀查詢,他指去年有很多小型零食店求頂手出售,「啲鋪都係開咗一年,估唔到咁快就執笠。」根據出售資料,每間店鋪營業額約二十二萬至三十六萬,但盈利卻只得一萬至二萬五千元,收入與一個文員薪金無異。

Chris指過去不但無錢賺,曾有一個月因鬥減價燒錢三十萬,「大家鬥燒錢,睇吓邊個死先。」他至今雖然「死唔去」,但最多只賺到份人工。「啲上市公司大把錢,賺錢係其次,開零食店只係想個品牌多元化,燒錢都係燒小股東嘅錢啫,唔係自己錢。」他們沒本錢像阿信屋一樣,到日本直接取貨減輕入貨成本,而靠本港供應商入貨,無議價條件。為了「鑽」出生存空間,只能減少賣大路貨品,他說:「而家阿信屋都唔同百佳佢哋鬥啦,將啲大路貨品賣少啲,咁就唔使減咁多價。」開鋪亦要避開競爭對手、盡量揀商場鋪,「商場為咗組合會留位俾零食鋪。如果開喺地鋪,租金貴商場鋪五成,根本做唔住。」他表示剛在馬鞍山屋邨商場開了第四間分店,做街坊生意,希望「密食當三番」。似乎零食都只有一條路,就是靠「量」,故必須狂開分店,追求薄利多銷,直至負荷不來爆煲。不少商家如759般賣零食,但只賺蠅頭小利,但當他們「響朵」、省靚招牌後,日後以同名品牌再做茶餐廳,美容甚至電器,才是真正的「錢途」。小商戶卻只能繼續賣零食,不過由於入場門檻低,仍有不少人冒險。

網購零食鬥埋服務

家人在深水埗經營雜貨鋪多年的彭啟明(John),去年亦加入零食戰團。小本唔夠人鬥,他索性做零食都鬥服務。去年他創辦「零食大王」,主打辦公室OL。買滿一百元即可送上工商地區,三百元送上住宅,他說:「我冇可能同阿信屋嗰啲鋪頭鬥,因為本身零食個利潤已經好小,仲要鬥平咁不如唔好做。」零食大王目前生意八成來自公司客,兩成為散客,「我主要對象係上班族,平時返工冇時間、又或懶得落街買零食嘅,都係我嘅客!」除了賣零食,更以禮品方式銷售,「例如開party要用五百蚊嚟買零食,咁我會幫個客揀好值五百元嘅嘢食,仲有會賣埋禮盒,等客人當小禮物送俾人。」他指坊間零食鋪走日韓路線,他賣小部分日本零食外,更主打賣懷舊零食,「好似沙爹串燒、汽水糖等等,小時候鍾意食嘅嘢。另外,仲會同好多本地廠商合作,例如京都念慈菴,好多本地品牌其實都想搞網購,但佢哋產品唔多,成本會好大,但放產品喺我度賣,就慳好多。」零食大王開業一年,目前營業額接近二十萬。但七除八扣後,毛利只有二、三成以下,只可說是掙扎求存。

759寸爆米蘭站

米蘭站老闆姚君偉與蔡偉國,年中投資千五萬元,在銅鑼灣開設「松坂庫」,聲稱為「微百貨」,但售賣貨品卻與阿信屋相似,都是主打日韓零食。姚君偉認為本地零食市場仍有增長空間,「我哥哥(姚君達)啲仔女,同佢身邊啲同學,每個月可以使成五百元買零食。」兩人指由於「松坂庫」不收上架費,能夠吸引不能打入本地超市的海外品牌,目前三成貨品是直接由日本當地取貨。不過,阿信屋老闆林偉駿卻不相信他們由日本直接取貨,「得我哋能夠直接喺日本攞貨,我估佢哋係搵trading公司拆貨,比本地供應商平少少。」他透露,「松坂庫」開店時曾挖角阿信屋員工,並分薄了阿信屋該區的生意,但認為對方好難做得住,「我喺軒尼詩道嘅鋪租十零萬,佢三十幾萬,點做得住?一間鋪每日做一至兩萬生意,你計吓條數佢哋賺唔賺到錢啦!」他認為愈多人開鋪對市民是好事,能夠搶走百佳惠康的生意,但目前很多踩入零食市場的投資者,未必每人都真心想賣零食,「好多人係想搞大盤生意,再喺資本市場運作(賣盤或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5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