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公司陷入麻煩的七個跡象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yunying/233494.html

據說在公司中的頭號難題是,你幾乎永遠不知道你已經陷入麻煩當中,直到無可挽回的地步。原因很簡單。做決策往往是一場賭 博。你投下你的賭注,然後等待結果。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稱之為冒風險。當然,你可以用措施對衝過多的風險,但這樣做可能是昂貴的。更不用提那些不可預知的因素超出了你的控制能力。不,對此沒有解決辦法;拐點極其難以預料。

這就是為什麼分析師對股票進行評級幾乎沒有價值的原因所在。當科技股泡沫破裂,所有通信類股票暴跌的時候,所有分析師一直到最後都給予它們「買入」的評級。我想其中的邏輯是,如果瞻博網絡一股為200美元,它肯定是在50美元買入的。

反過來也是如此。截止到今天,47位分析師中只有4位對黑莓手機製造商RIM給出「買入」評級。只有一位分析師對百思買給出「買入」,沒有人認為美 國無線電器材公司會上漲。這是否意味著他們不會再捲土重來?當然不是。我敢肯定這種情況和郭士納之前的IBM以及史蒂夫·喬布斯回歸之前的蘋果是一樣的。

但是,如果你真的可以在災難降臨之前預知未來,不是會很好嗎?這或許很困難,但並非不可能。會有種種跡象,要是高管和企業領導者能領會英特爾前CEO安迪·格魯夫曾試圖告訴他們的:「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那該有多好。

回想數以百計的企業倒閉,其中包括不少是我親眼看到的,總是有即將發生厄運的警告跡象。以下是我的七大跡象。你可以加以注意或者否認現實。這由你決定。

你的銷售人員驚慌失措。商業困境的首個和最明顯的早期警告標誌總是來自銷售。畢竟,他們處於每天直接面對客戶的第一線。而且他們通常抽取佣金報酬,所以他們的生計處於風險當中。我看到過很多銷售副總裁因為其CEO拒絕承認現實而被炒魷魚。你知道嗎?所有這些公司都以失敗告終。

當你的副手說:「改變方向」時,你繼續堅持。我的意思是,如果你不打算聽取高薪的管理人才的意見,那為什麼還要僱傭他們呢?我稱之為固執己見綜合症,一種折磨著認為做同樣的事情會以某種方式導致不同結果的領導者的疾病。其產生原因未知。

你真的中了大獎。這可能是違反直覺的,但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中,這是真的。如果你統治著一個很大的市場,你的利潤空間巨大,而且放眼望去沒有競爭對手,或許不妨在你的公司商標上加上一隻巨大的牛眼。競爭就在不遠處,我保證。此外,事實是沒有人質疑成功。這是個真正的問題。

你害怕淘汰你現有的產品。不管你相信與否,這種情況一直在不斷發生。為什麼你認為百思買的網上購物體驗和亞馬遜 相比如此之糟糕?為了保護其實體銷售?為什麼松下等了那麼長時間才涉足液晶面板?為了保護其等離子顯示屏業務。這是去年為什麼它損失超過90億美元的原因 之一。經驗教訓很簡單:如果你不淘汰你自己的產品,你的競爭對手會為你做這件事情。

收入增長和利潤空間正受到侵蝕。並非顯而易見,但是在一家企業真正衰落的很久之前,增長或利潤曲線幾乎總是有一 個轉折或改變,意味著增長在放緩,利潤空間在不斷縮小。高管們並非沒有注意到。他們注意到了。問題是必然會有二分之一的藉口是不知怎麼似乎沒有影響到競爭 對手,隨後的一半藉口是相互指責和行不通的蹩腳想法。然後,一切為時已晚。

傳統觀點認為你不能輸。當每個人都認為你不能輸時,當你的整個管理團隊都見風使舵,這實際上連同信心和確定性一起傾覆,這時你就要擔心了。可能會出現一些集體思維或者刻意美化。現狀、惰性、過度自信和好好先生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會扼殺公司。

你的計劃有一個小缺陷:現實。出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支持大多數公司的是一個行不通的願景,戰略或計劃。只有平 均數定律是可行的。好消息是弄清楚你拋出的硬 幣哪面朝上真的很容易。當你向別人推銷時,問他們這是否對他們有意義。如果你不問,他們就不會說。大多數CEO都不會問。幾年來,索尼向市場推出了一種在 其產品協同增效的神奇產品。沒有這樣的產品,但是看到前CEO霍華德·斯金格嘗試銷售永不過時的東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475

都更陷入黑暗期 建商棄開發 賣地自保

2012-10-29  TWM
 
 

 

內政部︽都市更新條例︾修正草案通過後,大幅提高土地整合門檻,台北市都更熱潮隨之消退。不少建商眼看房地產景氣反轉向下,急著抽回資金,紛紛在市場拋售都更土地並感嘆:「這段都更黑暗期沒有個五年、十年不會結束!」泛太平洋集團總裁潘思源將在十一月標售中山北路一段巷內的一塊一百坪土地,據了解這塊土地附近還有不少老公寓,原本潘思源也想擴大面積共同開發,但進度不如預期,於是委託商仲業者代為處分。無獨有偶,志嘉建設近日也將標售重慶南路、襄陽路口原本要整合都更的襄陽大樓。由此兩件事顯見都更難度提高,也讓建商參與意願不如以往。

有土地開發業者私下透露士林區也有兩件都更案,原本建商抱持雄心壯志,打算整合至八、九百坪推案;但自從︽都更條例︾修法後,面對漫長整合過程,最近也打退堂鼓,將已插旗的一百多坪土地切割出來,積極對外找買家接手。

根據台北市都市更新處「自行劃定更新單元」核准數量統計,今年至九月底僅五十五件通過,和去年全年九十九件相比,減少近一半。除了建商送件案量銳減,不少地主不願簽字同意,導致整合進度全面停滯;因此,建商把土地賣掉,不失為一個獲利了結的方法!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96

阿里巴巴IPO或已陷入無解之局 葛甲

http://xueqiu.com/4601851079/22851837
演員藝術生涯的最高境界不是在演技上出神入化,而是帶著觀者一起演,讓所有人都沉浸到某種想像中去,然後靜靜肅立一旁,冷靜地觀察著這嬉笑哭罵的一群群人。萬眾矚目的阿里巴巴,在一星期內經歷了架構調整、馬云退休、闢謠、馬云辭職、衝擊IPO、再闢謠等一系列跌宕起伏的劇情,成功地把一大批人帶入情境,讓很多已寫和沒寫完的評論及報導作廢。但我想,與其被牽著鼻子走,不如深刻思考一下,阿里巴巴究竟怎麼了?

阿里IPO需求急迫

阿里巴巴這幾年的最重大關切是什麼?毫無疑問是IPO。阿里對上市融資有現實的需求,從香港私有化B2B業務時,付出了28億美元的代價;回購雅虎持有的一半集團股份時,付出了63億美元的真金白銀,還有8億美元的股權。單這兩塊,已有將近100億美元的支出,如果再算上雅虎剩下的另一半股權,阿里總計要支出將近250億美元左右。

這已超出了償付極限,因此才有聯合貸款一說,而且憑阿里目前的盈利能力,很難通過業績增長抹平這一塊,即便有投行甚至是國開行願意借錢,那也總是要還的。因此,很缺錢的阿里巴巴,借多年來苦心營造的超高勢頭把自己盡快賣個好價錢,就成了必然選擇。

而且,根據阿里與雅虎簽署的贖身協議,阿里巴巴在2015年之前上市,才有權以IPO價格回購剩餘20%股權中的一半,而IPO價格必須為第一批股權回購價格的2.1倍,即雅虎剩餘20%股權在IPO時必須值149.1億美元左右,阿里才有權回購其中一半。

現在距離最後期限還有35個月,時間上對於阿里來說並不寬裕。

阿里巴巴值多少錢

仔細分析一下阿里巴巴,你會發現這家公司在利潤率和營收結構上有不少人們不太注意的細節。由於雅虎是阿里巴巴的大股東,因此在提交給SEC的報表中體現過一次阿里巴巴的業績。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9個月間阿里巴巴的總營收達到29億美元,淨利潤為7.81億美元,利潤率只有區區27%。雖然阿里巴巴在收入上已成為中國線上第三大,但與騰訊和百度動輒50%以上的利潤率相比,則是相形見絀了。

阿里巴巴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廣告費和服務費,沒有自營電商業務,也沒有過多的收費業務。相比較收費的Ebay而言,阿里巴巴核心淘寶系的業務量必須比Ebay大數倍才能從服務費和廣告費中獲得較大營收,而提高這兩項收費,就要面臨著用戶流失的危險。阿里巴巴目前唯一令人欣慰的數據是增長率,保持在年增100%之上,提升利潤率必然會使得增長放緩,這是個翹翹板效應,對阿里巴巴來說,選擇要什麼很關鍵。資本市場看重的是成長性還是業績,前幾年市場興旺的時候必然是看前者,這兩年市場低迷時,情況就不一樣了。

此外,投資者在投資某家企業之前,必然要找一個參照物,例如百度打出中國谷歌的旗號,在投資者心目中就有一個不錯的印象,這會使得高估值得以順利實現。阿里巴巴的參照物是誰呢?當然是Ebay,不管兩者的業務模式多麼不同,投資者將之與Ebay相比都是必然的。

可如果拿阿里巴巴的報表與Ebay相比,你會發現Ebay是勝出太多的。Ebay2013年的營收目標大約為160億美元左右,阿里巴巴三個季度29億美元,即便2012年阿里巴巴增長100%,也還是有不小的差距。Ebay2011年4季度利潤率為50%以上,2012年利潤率大幅下滑,卻也保持在25%的水平,與阿里巴巴差不多,要知道Ebay已經上市十幾年了,高利潤率轉化為平均利潤率是發展必然,而阿里巴巴還是個如日中天的New Comer。

Ebay的最新市值是684億美元,那麼營收不及其1/4的阿里巴巴想要獲得的估值是多少呢?阿里巴巴的估值一直是個神秘的問題,2012年5月,在與雅虎達成贖身協議之後,外界流傳一種說法是整個集團(不含支付寶)價值350億美元,三個月後股權回購交易完成,阿里巴巴的估值躍升至430億美元。美國一個投資基金的創始人把阿里巴巴和Facebook做了對比,於是做出了570億美元的估值。馬云曾對云峰基金的人表示,2015年阿里巴巴上市之前,估值將達到1000億美元,更有一些海外媒體提出了1500億美元的估值。

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天文數字,其實沒什麼意義,甚至可以說有些一廂情願。不過,這也能部分反映阿里巴巴和馬云的心中所想。阿里巴巴的估值,其實並不複雜,根據一些數據大致推算即有個初步的印象。以百度為例,今年營收超過40億美元,利潤超過20億美元,50%以上的利潤率,百度目前的市值為384億美元。

根據公開數字,我們知道阿里2011年的營收不超過24億美元,2012年有大幅增長,上半年19億美元左右,全年或可超過百度達50億美元左右,但利潤率仍不及百度。如果單按具體數字作為參照,阿里的估值很可能在300-350億美元左右。即便是按Ebay做參照物,阿里巴巴的估值也不會超過Ebay的一半,這還是參考了其高成長性給出的數字。

阿里必須高估值上市

按理說一家公司該上市就上市了,把資產和業績捋清楚,同投資人講明白,我要多少錢,能給就給,不能給就不上,實在不行流血上市,一是一二是二,豈不痛快?但這樣處理方式對阿里巴巴來說是不可以的,阿里巴巴上市的問題之所以被弄出這麼大動靜,而且延續好幾年,主要原因在於估值。阿里巴巴自身對估值的期待,外界的印象,投資人的意願,三者並不趨同,甚至可以說差距極大。阿里巴巴這兩年所做的多數工作,就是將這三者的分歧抹平,可目前看來似乎遇到一些障礙。

較低甚至不夠高的估值,無法讓阿里滿意,這主要有兩點制約因素,首先是同雅虎的贖身協議,之前看來雅虎有些被動,目前看來卻是牢牢掌握了主動權。只要阿里不能以780億美元以上的估值在2015年前上市,雅虎即可自行處理手中股份,雅虎還是大股東。第二,馬云堅定認為自己的企業,如當年在香港上市的B2B一樣,能賣出超高的價值,雖然業績不一定好,增長率的增速卻足以彌補這一不足。

資本市場是極度客觀的,我不相信阿里過去半年沒找過投行來做諮詢,阿里上市時必然會被投資者找幾家參照物來進行對比。當人們細細審查財務報表,發現不如預期中喜人時,周圍空有一片沒來由的叫好聲是不管用的,投資者畢竟需要為自己的錢負責,卻不願為某些人的大話買單。

可現實如此殘酷

3個月前對於馬云來說,阿里巴巴估值500億美元以下,會是個很沒面子的事。在One Company 衝刺IPO失敗之後,傳出阿里巴巴香港IPO的消息,融資40億美元。我就在想,這個數字來自何方大家心知肚明,按10%融資額度的話,400億美元算不算阿里巴巴調低了的一種心理預期呢?如果要500億投資者不給,要400億能不能給?再不給的話,阿里巴巴將顏面何存,將何以自處?將如何面對大批支持者和上級領導?

在與雅虎的協議中,阿里巴巴2015年之前上市,將有權以IPO價格贖回雅虎所持的10%股份,另外10%由雅虎在禁售期滿自行處理。阿里已經為贖身付出了100億美元,IPO時還要掏出150億美元,不通過IPO從市場上拿回100億美元,還不如把那20%股份讓雅虎繼續拿著,因為實在無利可圖了,所有人包括軟銀都為雅虎打工。

阿里與雅虎簽署的那份協議,與其說是阿里巴巴的勝利,不如說是雅虎套在阿里脖子上的一根繩子。你風光時渾然不覺,關鍵時刻就會起到致命影響。

阿里巴巴的努力

我們知道,之前的阿里巴巴是沒想過整體上市的,包括萬網等子公司,都有過單獨赴美上市的計劃。而所有這些計劃,都隨著與雅虎協議的洽談進展而終止了。阿里巴巴整體上市的想法是從2012年初醞釀形成的,之後開始進行架構調整。2012年中期,阿里巴巴將集團架構調整為7大事業群,開始推行One Company的理念,那正是馬云主導的阿里巴巴集團首次衝刺IPO。

到目前為止,這基本可以被看做是一次失敗的嘗試,因為不到半年時間,阿里巴巴集團的架構又打亂重來,先前提出的理念也有較大修正,馬云本人也即將從CEO的位子上退下來了。作為創始人,也就一兩年的時間了,馬云何必不去享受IPO路演的輝煌一刻呢?是不為也?或不能也?

唯一可以解釋的是,阿里巴巴不管是拆成7大事業群還是整合起來,從投行那裡得到的反饋是都不值那麼多錢。可是擺在阿里巴巴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即高價上市,所有人的胃口和期望,也都隨著阿里的如日中天的聲勢而被調高。

在馬云試圖拉高估值上市的努力失敗之後,換個人再來一套,把業務拆成更小的單元,從另一個方向衝刺IPO,兩者目的一致,即拉高估值上市,但手段不同。阿里巴巴並不想靠自己的實際價值獲得相應的收入,他們還希望向市場索取一大筆品牌溢價,又怕市場不肯給,因此才會頻繁地搞架構調整和資本遊戲。One Company和One Eco-System在本質上並無不同,在大眾觀感上則完全不一樣,在資本層面也許能更受青睞。

阿里巴巴的IPO僵局

到這裡,必須要問兩個問題,在集團架構層面新弄的一套能成功麼?真的能如其所願獲得較高估值上市麼?我認為成功機會渺茫。新接任的CEO必須是個極其強大的人物,否則就連擺平內部勢力都做不到。馬云在位時只有7個兒女,上無父母,新CEO上台後一下子蹦出來25個子女,上面還有個太上皇,光伺候這些上下關係就已經夠難了,再期待這個人有別的作為實在不現實。之後的IPO操盤手,在很大程度上仍將是馬云擔當。

我認為,目前在阿里巴巴上市問題上產生了一個僵局。阿里巴巴的真實業績並不如人們看到的那樣好,阿里也有高估值(780億美元以上)上市的迫切需求,但資本市場很有可能根本給不了那麼多,在業績數字大體恆定的基礎上,阿里將希望寄託在收取品牌溢價高估值上市的願望,很可能是一廂情願,難以實現。

那麼,能否通過提高平台收費,大幅提高廣告費標準,甚至在淘寶引進收費制度來促進業績增長,尤其是利潤率的提升,從而通過靚麗的業績獲得市場青睞呢?阿里當然可以這麼做,只是要多做一些準備工作,防範淘寶圍城事件的層出不窮。此外,提升利潤率意味著告別高增長,用戶流失,流量下滑,其他競爭對手做大。哪頭輕哪頭重,相信阿里自己會有一個權衡。

今時不同往日,阿里巴巴集團想要重演B2B高價上市的一幕,實在不容易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有了之前B2B上市和退市給散戶造成損失所帶來的不良觀感,阿里巴巴絕不會重回香港,其上市的首選地仍會是納斯達克。縱觀全世界所有地區性金融市場,也只有美國,能給阿里巴巴一個相對較高的估值。

不管是馬云本人,還是其繼任者,面臨的形勢都相當嚴峻。阿里巴巴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抓住一切有利機會機會打破IPO僵局,既能打發了討債鬼雅虎,又能在目前業績基礎上獲得不錯的估值,獲得一個兩全其美的局面。可目前看來,這個結果出現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06

歐元區銀行陷入麻煩——不良貸款比想像中還多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222

四大之一的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最近的一份研究揭示,歐元區的銀行目前共計持有9180億歐元(1.23萬億美元)不良貸款,佔所有貸款總額的7.6%。

安永這份研究還發現,西班牙各銀行貸款總額的15.5%以及意大利各銀行貸款總額的10.2%都有可能是不良貸款,這些比例也要比最近官方的數據高。

Acting-Man blog,以這樣的數據來看,要想用ESM救助基金來對銀行資本重組進行直接救助似乎顯得有些野心勃勃。要是考慮到許多歐元區成員國的提議,那這個想法就更是天方夜譚了,他們建議用ESM來接管那些已經接受救助的銀行的成本。當然,愛爾蘭和西班牙肯定很樂意這樣做(事實上,ESM基金中已經與西班牙銀行有1000億歐元的潛在關聯了,只不過這筆錢並不是直接從ESM貸款給銀行的,是通過西班牙政府來實施救助的)。

問題在於,如果ESM還想保持其AAA的信用評級,那麼要想救助銀行而不是政府的話,就必須要用更高的保證金來支持任何從市場上獲得的融資。考慮到目前為止由納稅人承擔的救助資金已經向歐元區注入了3000億歐元,那麼歐元區的官方債務也將迅速超額,這還不算未來塞浦路斯、西班牙或意大利可能需要的潛在救助。

下圖為救助基金對歐元區各國銀行的救助規模對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079

鄂爾多斯煤礦陷入停產危機 一噸煤利潤僅幾十元

http://www.21cbh.com/HTML/2013-5-22/3MNDE3XzY4OTc3Mw.html?pc_hash=huHmNY

來關注實體經濟的最新變化。4月份的PPI數據發佈後,曾引發很多市場人士的擔憂,同比下降2.6%的數據,創下去年11月以來的新低,連續14個月為負增長。中國經濟如何恢復增長動力?究竟有哪些實體行業陷入低迷?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陸續推出系列報導《警惕實體經濟危機》。

從4月份的PPI數據來看,採掘工業價格下降8.2%,是下降最多的行業,根據我國煤炭運銷協會統計,2月份底全國重點煤炭企業庫存3790萬噸,和去年同比增加976萬噸,增加了34.7%,庫存積壓非常嚴重。鄂爾多斯是我國動力煤的主產區,當地很多煤礦損失慘重,有些企業已經難以為繼,近日我們記者就趕赴鄂爾多斯進行了調查,來看報導。

鄂爾多斯多個大型煤礦陷入停產危機

記者來到鄂爾多斯伊旗的一家煤炭企業,這座煤礦投資十二億元,年產三百五十萬噸,在當地屬於中大型民營煤礦。負責人告訴記者,這裡2011年9月投產運行,只過了不到一年的好日子,煤炭行情就急轉直下。

鄂爾多斯某煤礦總會計師喬建兵告訴記者:塊煤從530元降到430元

籽煤從430元降到315元 粉煤去年340元降到170元。

鄂爾多斯某煤礦總工程師桂允祥告訴記者:逐漸煤炭價格在下降 沒有反彈的時候一點機會也沒給。

這座煤礦主要以出產粉煤為主,產量約佔整體的60%,但是目前的價格,粉煤已經出現了價格倒掛的情況。

鄂爾多斯某煤礦總會計師喬建兵告訴記者:粉煤已經虧損了 每噸虧三十元

記者在這座煤礦看到,一共五個煤倉,每個煤倉儲煤量只有三千噸左右,負責人說,建礦時,他們從沒有想到煤炭能銷不出去。目前,他們只能新開了一個煤場,這個煤場能儲煤五十萬噸左右,現在也堆積如山,存煤量高達四十五萬噸。

喬建兵告訴記者:再有三兩天 煤再賣不出去就停產 現在每天採煤兩三千噸 減產百分之七八十。

大型煤企:產值十幾億 訂單只有幾千噸

喬建兵說,為了安全考慮,儘量不停產,但是銷量實在太少,對於這個一年產值十五六億的企業,最少訂單只有幾千噸。

鄂爾多斯某煤礦總會計師喬建兵說,2012年以前都是預售款,五百萬一千萬,今年過來金額變小了,一次三十萬二十萬,而且是承兌匯票,過去的話都是現金。

煤場堆積如山 賣不出去只能甩賣

目前,這座煤礦唯一的辦法只能以價換量。 鄂爾多斯某煤礦總會計師喬建兵告訴記者:降價銷售 要不然稅都交不起了 再往後呢 不知道了。

警惕實體經濟危機

鄂爾多斯:二成小煤礦陷入停產狀態

煤炭價格跌跌不休 一噸煤利潤只有幾十元

從剛才的報導中我們看到,鄂爾多斯的一些大型煤企都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而一些小型的煤礦更是難以為繼。這些煤礦底子薄,抗風險能力差,面對這次的煤炭市場的低迷,有些只能是停產或者是以銷定產。

鄂爾多斯裕隆富祥煤礦年產量在100萬噸左右,在當地屬於小型煤礦,記者到達這裡時,沒有見到忙碌的生產場景,只有幾個工人和兩台煤車在工作。礦長桑佔福告訴記者,裕隆富祥煤礦主要以生產5000大卡左右的粉煤為主,由於下游電廠需求量急劇減少,目前煤礦處於半生產的狀態。

鄂爾多斯裕隆富祥煤礦礦長桑佔福說,礦井現在以銷定產能銷售就生產。

桑佔福帶著記者來到了主井車間,這裡的設備全部停止了運行。桑佔福說,煤炭價格和銷量最好的時候是2011年,每天工作16個小時。但是現在最多的時候開8個小時,一般也就三四個小時。需求量減少,價格自然上不去。以裕隆富華煤礦所產的粉煤為例,2012年4月份的價格還在320元左右,今年4月份已經降到了240元,降幅高達30%,目前,價格還在往下走。

鄂爾多斯裕隆富祥煤礦礦長桑佔福說,進入五月份,降了兩次價,二百四十元降到二百,百一,下降二三十元,降賣不出去,本價在一百八九,噸煤也只有二三十元的利潤。

裕隆富祥煤礦面臨的情況不是個案,鄂爾多斯煤炭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圖版入)今年1-4月份,鄂爾多斯市銷售煤炭18073萬噸,同比減少1701萬噸 減幅為8.6% 全市煤炭綜合平均價格為292元每噸 同比減少52元每噸 減幅為15.1%。目前,佔鄂爾多斯市煤炭銷量70%的地方煤礦,也就是民營煤礦,存在不同程度的減產或停產的情況。

爾多斯市煤炭局副調研員梁永傑說,受市場因素影響,全市21%的地方煤礦停產

警惕實體經濟危機

新聞特寫:找活沒有車賣不掉 煤車司機進退無路

在採訪中記者也瞭解到,目前,鄂爾多斯政府在積極的幫助煤炭企業,另一方面,也對涉煤企業實施收費減免的政策。而除了煤炭行業自身不景氣,貨運也受到不小的影響。(視窗入:)今年年初鄂爾多斯每天汽運車輛達到8萬輛左右,而到了五月,運行的汽運車輛只有2萬多輛,減少了70%。繼續來看記者在鄂爾多斯進行的調查。

包府路是鄂爾多斯煤炭運輸的主幹道,當地人告訴記者,這裡以往經常堵車,最長一次達到幾十公里。而現在,在包府路上,只有零零散散的幾輛滿載煤車在路上行駛,在一家小飯店,門口停著幾輛空煤車,記者進去後,見到煤車司機王金柱,聊起目前的情況,王金柱立刻掏出錢來,講起這幾天的收入。

煤車司機王金柱說,六天剩了835元,出來六天了,連今天都坐了三天了,沒活幹。

見到王金柱訴苦,旁邊的司機也紛紛拿出錢來,說王金柱是收入最好的。

煤車司機說,我只剩二百來元錢。

煤車司機說,我剩三百不到,同時出來的。

雖然王金柱掙得是最多的,但依然入不敷出,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的車是貸款買的,每個月還款大約一萬元,加上油費和吃喝,每月還要四五千元,這樣算下來,不算人工和維修,每天他要收入500元才能還上款,這500元意味著他每天都要拉一車煤。

煤車司機王金柱說,至少三十趟,現在呢,半個月跑了八趟。

王金柱的家離鄂爾多斯市還有一百多公里,他說現在他都沒辦法回家,一方面回家成本太高,在這裡說不定還能碰到一個活,另一方面,掙得這點錢實在沒辦法跟老婆交代。這個月他是肯定要借錢還貸款了。現在,他每天只能在這個小飯店和幾個同行打打撲克,聊聊天了,對於工作,他能做的只有等待了。

煤車司機王金柱告訴記者,去年,每晚十二點睡,早上五點就起來了,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至少要睡十八個小時。

掙錢少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價格。由於現在的活比較少,大家都在爭,價錢也下來了。現在的運價與之前比,低了三四成。

煤車司機王金柱說,去年八十多一噸,現在四十多一噸。

王金柱的煤車一共花了四十多萬,折舊以後,最多賣到九萬元。但是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出售肯定是沒人要的。還有十幾萬的貸款沒有還完,王金柱說他現在是進退無路。

煤車司機王金柱說,現在承包下車了,拴在這上面了,不干,沒辦法。

警惕實體經濟危機

鄂爾多斯煤區餐飲:靠煤而興 煤衰則敗

煤炭不景氣,貨運司機沒活幹,這也導致了鄂爾多斯的一些煤炭主產區的服務業陷入蕭條,一些餐飲維修等服務業紛紛倒閉。

鄂爾多斯市納林陶亥鎮附近有三十多家大大小小的煤礦,中午十二點半,正值用餐的高峰時間,記者來到了這裡的一家飯館,發現一個客人也沒有。老闆李先生是四川人,2011年經老鄉介紹來到這裡開飯館,當初就奔著人多,可惜好景不長,只過了一年多的好時光這裡就不行了。

餐館老闆李先生告訴記者:前年來的時候 最低能賣兩千多,好的時候三四千,現在每天只能賣到四五百,五六百。

李先生這個飯館每年的房租是五萬八千元,他說掙得這點錢都給房東了。由於客人太少,李先生每天只是在附近菜市場逛逛,進些常用的蔬菜。

餐館老闆李先生說,每天一二百,原來有時候一進貨就是八千一萬的,從東勝進貨,現在一般附近買點菜就行了。

記者也看到,生意慘談的不止李先生這一家,很多飯館都已經關門歇業,有的已經貼出轉讓的告示。李先生告訴記者,有的飯館半年多就換了三個老闆

餐館老闆李先生說,你看大中午的到處都沒人,你看哪個飯店有多少人啊。

李先生說,在這裡,就是靠煤,煤好了,什麼都好,煤不行,什麼都還不行。煤出去怎麼都好整 煤不出去什麼都不好整 什麼都不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73

PC市場陷入史上最長衰退 聯想趕超惠普終成全球第一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9620

消費者偏好變化令全球PC銷量連續5個季度繼續下滑,PC市場陷入歷史上最長的衰退,同時聯想取代惠普首次成為全球PC生產商。

Gartner報告二季度PC銷量下滑至7600萬部跌幅近11%,稱相比台式機和筆記本,現在消費者更傾向較便宜的平板。

IDC報告二季度全球PC銷量下降至7650萬部,下滑幅度為11.4%。

兩家調研機構數據均顯示全球PC銷量連續5個季度下滑,而聯想則取代惠普成為全球最大的PC生產商。

最新統計數字是在市場結構變化的最新證據,更多的人青睞觸控平板和智能手機,而不是PC來上網和執行其他應用任務。

PC製造商試圖以多種方式回應下滑趨勢,包括配備觸摸屏設備的筆記本電腦,從翻蓋模式切換到類似平板的操作模式。微軟去年秋天則推出包含觸摸屏功能的Windows8操作系統試圖幫助重整行業。

在PC整體行業逆勢背景下,聯想集團則憑藉在中國和新興市場的品牌影響力迅速擴張。聯想此前為了提高筆記本市場地位收購了IBM旗下ThinkPad。

聯想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說:

「爭奪PC行業領袖將是一場拉鋸戰。」他說聯想「超過一半的收入來自中國以外地區」。

IDC和Gartner均報告聯想二季度市場佔有率達到16.7%,比排名第二的惠普高出近1個百分點。

Gartner稱惠普二季度銷售下滑約5%,IDC則報告二季度下滑約4%。

PC行業下滑的數據支持了其股東接受戴爾管理層收購。代表投資者利益投資者顧問集團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稱,如果本週股東將會得到一個「滿意的」報價。

如果這宗收購完成,未來的風險將轉移到戴爾創始人兼CEO邁克·戴爾身上,有顧問公司稱形容他現在是要用手「抓住一把掉下來的刀子」、

調研稱二季度戴爾位於聯想和惠普之後是全球第三大PC生產商,其二季度銷量下滑了約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850

中國江蘇陷入債務噩夢?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034

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將正常解決還是陷入噩夢,現在下結論可能為時尚早,但不妨礙我們逐個察看那些地方債務最重的省份。

路透社最新一篇題為「中國江蘇將陷入債務噩夢?」的文章,為我們展示了債務大省江蘇正經歷的艱難時刻:

據渣打銀行、惠譽和瑞信的估計,中國地方債規模在GDP的15%至36%之間,如果基於世界銀行給出的中國2012年GDP數據,地方債規模將高達3萬億美元。

如果我們綜觀各機構和人士的分析,會發現江蘇債務危機可能最為突出。

放之全球列國之間,江蘇GDP規模也可躋身前20,超過G20成員國土耳其。江蘇人口數量也超過了大多數歐洲國家。那麼,如果江蘇危機無法收拾,其將整個中國帶入危機的風險就顯而易見了。

 

掙扎的企業

一些江蘇主要企業已經被推到懸崖邊緣,雖然地方政府深陷債務困境,但這些企業還是在向政府請求救助,掙扎生存。

7月早些時候,中國最大的私營造船廠,熔盛重工集團已經向江蘇政府請求金融救助。媒體報導稱該集團已經裁員8000人。

中國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無錫尚德今年早些時候已經申請破產保護。消息人士稱,此前,尚德曾希望無錫政府給予金融救助。無錫是江蘇省最主要的一個城市之一。

另據中國媒體報導,一些江蘇當地的公司正在迫使員工為企業集資,將每個人的目標設定為60萬元。如果目標不達成,公司就不准員工上班,很多員工只好向親戚和朋友借錢。

掙扎的政府

無錫市濱湖區政府曾因現金緊缺,計劃降低公務員薪水。但最後還是迅速撤銷了這一計劃。

中國地方政府融資的主要方法只有兩個:貸款和賣地。雖然地方政府要發展當地經濟,但還是必須向中央上交3/4的稅收。

無錫市華莊街道的居民表示,地方政府沒有足夠的錢支付他們拆遷費。他們的房子被拆遷了,地皮賣給了開發商。

Jia Yanfang說:

我的父親有600平米的房產,但[在拆遷中]失去了170平米。政府對他說,他有太多房子了,所以拒絕支付[拆遷費]。

狂飆猛進的影子銀行

現在,中央已經在壓制銀行向地方政府貸款。江蘇融資開始使用替代措施,如影子銀行。這造成影子銀行規模狂飆猛進。

深圳用益信託網數據顯示,2012年,江蘇省的各級政府佔據了中國售出的投資信託基金的30%。

通過信託途徑,單無錫市就集資了92億元,該市向信託投資者給出10%的投資回報率,遠高於銀行貸款約6%的利率。這些資金一部分用來支付農村居民的拆遷費,這些村民的房子拆遷後,開發商會在其地皮上建設工業園區。

萬德數據顯示,去年,江蘇政府通過金融機構售出了3430億元債券,這一數字3倍於中國最富的省廣東省的數據。

違約or不違約,這是一個問題

也許,江蘇省佔了中國不良債務的大頭並不令人驚訝。上個月,中國央行的一位官員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候說:

2013年前5個月間,江蘇佔據了地方債務增量的40%。

Triple T諮詢的董事總經理Sean Keane說:

市場將歡迎一些可控的違約,以檢查道德風險。但我不確定中國政府是否準備好了要這麼做。」[Tripe T諮詢為央行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政策建議。]

此外,江蘇看起來像是預計到其有更多債務問題。今年4月,江蘇批準成立一家為不良債務開設的銀行,這將是中國第一家這種類型的地方銀行。

從大多數標準看,江蘇經濟增長得很快,但增幅在快速放緩,很多工廠的生產線都已經空置荒廢。

2012年,江蘇GDP增幅由5年前的15%下降到了10%,政府財政收入增幅由2007年的42%大幅下降至14%。

在無錫市的南部,有一些鋼鐵交易公司和倉儲公司,那裡的工人說生意從來沒有這麼差過。

一家國有鋼鐵廠商分銷商的僱員Eva Chen說:

很多公司都沒有現金了。如果誰沒有現金,我們是不會給他們貨物的。我們現在的焦點是抓銷售,抓現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13

農業IPO為何陷入困境?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4836.html

黑馬導師、東方富海董事長陳瑋推薦語:在本次 IPO 財務核查中,農業企業終止 IPO 申請的比例遠高於其他行業。一方面,農業企業的一些特性決定了其規範難度大;另一方面,農業企業業績的強波動性和造假成本低也讓企業具有強烈的造假衝動以滿足 I PO 的要求。農業企業的 IPO 困境對其他行業的企業同樣具有借鑑意義。在管理層改變審核理念、強調信息披露和規範的大背景下,有志於 IPO 的中小創業企業應該早做籌劃,在規範上下更大的力度。規範的企業一定會在資本市場獲得加倍的獎賞。

近期,IPO企業財務核查收官,20餘家農業企業提交了終止IPO審查申請,比例遠高於其他行業,其中不少企業都有PE機構投資,估計懾於財務核查的威力而暫緩或不再提交IPO申請的PE已投農業企業數量遠超於撤單企業數量。涉農PE可謂受傷不淺,因此坊間傳出「京廣線以西少去,農業企業別投」的說法。但向前追溯兩三年,農業企業卻是PE眼中的香餑餑。僅僅幾年之後,是什麼令農業企業成為PE的「滑鐵盧」、不再輕易涉足的「傷心地」,農業企業的IPO為何陷入困境?

規範不易

從技術層面分析,本次財務核查對企業規範運作的要求應是導致農業企業撤單的主要原因之一。當下,期望農業企業規範運作,如同希望「有毒土壤生長出無毒果實」,確屬強求。從我們的工作實踐來看,規範運作,特別是在規範運作的初期,大部分農業企業不僅會因此降低經營效率,而且還可能增加運行成本、喪失交易機會。企業的控制人、管理者需要有堅強的決心、足夠的技巧、懂得規範運作才不會走樣。某禽苗養殖企業,交易對象大多為農戶,約1/3的交易在當日完成接收訂單、收取貨款、發貨等動作。規範前,該企業銷售收款基本通過個人賬戶或現金收取,交易效率高、成本低;規範後,銷售收款必須由客戶轉入企業賬戶,無法保證實時收款,不僅降低了效率,甚至喪失交易機會。企業便利用部分大客戶的賬戶協助收款,導致銀行流水與銷售記錄不符,「真」反成「假」,難以打消中介機構對此的疑問,只好撤單了事。再比如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的企業,一般需要租賃大片農業用地。根據法規,若涉及未發包土地的流轉,需要2/3以上村民代表參與表決,並獲與會人員半數以上同意才行。但在現實中,企業一般只需取得某個基層領導的同意,就可以租賃到土地。若要補齊足夠人數的表決手續,費錢耗力,還不見得能辦成。

另外,農業企業大多地處三四線城市,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及職能部門的守法意識不強。企業發展的中早期,關係處理好了,可能有利於企業發展。企業一旦要上市,就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某農業企業申領政府補助100萬元,相關部門提出需返還20萬元給職能部門,企業的賬務處理就不可能規範。農業企業是社會交易鏈條中的一環,在整體交易環境不規範的情況下,農業企業自身要遵循規範運作,確實需要付出較大的規範成本,這不是每個農業企業都可以承受的。如果說外部環境是農業企業不規範的外因,那麼內部控制的缺失則是內因。規範運作與健全的內部控制密不可分,內部控制是規範運作的基礎,亦是財務核查的重點事項。農業企業以家族企業居多,內部控制建立在血緣關係與個人信任之上,而非完善嚴謹的管控體系。管理規定散佈於公司各類文件中,不成體系;部分已有的管理制度,未得到遵循;諸多制度缺失,僅按以前的慣例操作業務。這些管理特點,在企業規模較小的中早期,弊端並不顯見,當企業具備一定規模以後,就會成為發展瓶頸,更會成為上市的障礙。

道德風險較大

因造假而被財務核查威嚇恐怕是農業企業撤銷IPO的另一主因。近年來,農業企業的財務舞弊及食品安全事件頻發,萬福生科、綠大地財務舞弊案與雙匯的「瘦肉豬」、新希望的「速生雞」,無一不在資本市場造成了較大震動,也給行業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萬福生科案發後,部分中介機構甚至放棄了農業企業。這些財務舞弊及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大多緣於企業對利益的追逐衝破了道德底線。農業企業並非天然就缺乏道德。每個人心中都有「惡」,但「惡念」是否付諸行動,往往取決於回報與代價,而農業企業稅負成本低、交易對象零散、存貨實物不易驗證等經營特點決定了財務造假成本低,「惡念」易行。在某農業企業的投資盡職調查中,老闆非常直爽,信誓旦旦表示「絕不保留,一定是脫光了給你們看」。但事實上,不僅是重點部位用「彩繪」遮掩,虛增業績的金額更令人咋舌,該企業一年實際銷售額不到兩億元,而賬面銷售收入竟然將近12億元。如此巨大的造假規模在其他行業是不可想像的。農業企業的老闆們大多在鄉鎮惡劣的經營環境中摸爬滾打了至少十幾年,才把企業拉扯到一定規模,其中艱辛不言而喻,也直接影響了他們的道德取向,至少部分企業家的道德只是呼喊的口號。去年接觸的兩家養殖企業,均存在銷售病死牲畜的行為,企業老闆面對我們的提醒反應一致:要怎麼做,才能減少被發現的概率?這兩家企業的年銷售額均超過3億元,而病死牲畜的年銷售收入不過數十萬元,如此蠅頭小利,就使企業背棄社會責任。看著企業「經營須有良知」的標語,真是莫大的諷刺。在食品安全嚴重缺失的今天,有些農業企業號稱生產有機無毒的蔬菜、滿山放養的生態豬等健康農產品,其實是忽悠大於內涵。現代農業的特點不是有機,也不是放養,而應是工廠化、集約化的生產,這樣才有效率,才有規模化生產的可能。有機食品、放養豬,縱使有,也不過是少數人的餐桌特權,不可能成為食品安全的解決方案。譬如生豬放養,得要多少土地才能放養,防疫怎麼實現?要知道,養殖企業的養殖基地,恨不得蒼蠅都飛不進去。至於有機食品,不僅經濟性差,其主要賣點「健康、安全」,也未必好於安全的傳統食品。業績波動,外部風險因素較多影響農業企業IPO的核心問題是:盈利水平不突出,經營業績很難避免週期性波動,企業自身難以掌控的風險因素較多。根據深交所2009年的研究結果,A股農業企業的淨利潤和年度增長率均低於A股的平均水平,超過60%的農業上市公司出現過虧損,2002年前上市的農業企業超過1/3脫離了農業主業實施了重組和轉型。從全球範圍來看,農業企業的企業規模、盈利能力、市盈率等指標均小於或低於其他行業。2013年《財富》世界500強中,以農業為主業的企業不過5家,在不少發達國家,農業仍然是享受國家保護、補貼的重點領域。農產品都存在一定的生長週期,且由於參與者眾多,使得農業企業的經營業績呈現明顯的週期性。弱週期來臨時,很少有企業能維持正常的業績水平,比如這兩年的生豬養殖企業。此外,天災、疫病一旦發生,農業企業很難避免負面影響,比如今年暴發的禽流感疫情,導致上半年禽類上市公司幾乎全線虧損,農業企業自身很難防範此類事項。在此狀況下,非上市的農業企業若要保持3年持續盈利、業績不出現大的起伏,除了自身的經營能力,運氣也很重要。

行業預期不明朗

有些投資者進入農業行業有兩個很重要的理由:一是土地流轉政策的鬆動,農業企業所持土地存在大幅升值的機會;二是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漲的預期。勿庸置疑,土地是稀缺資源,所以有人宣稱,農村土地承包使用權的流轉將是最後一輪造富運動,這也是一些國外機構紛紛進駐國內開展農業生產、投資的根本原因。事實果真如此嗎?現在下結論恐怕為時尚早。2013年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中提到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文件沒有鼓勵土地向企業流轉。文件出台後,農業部相關司負責人更明確指出,國家鼓勵工商資本投入農業,但強調要帶動農戶發展產業化經營,鼓勵企業與農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不支持、不鼓勵工商企業大面租種農戶承包耕地,與農民爭奪耕地經營權。此政策增加了企業大規模獲取農業土地的難度,也限制了部分企業持續擴張的可能性。而且大部分農業企業目前獲取農業用地的形式仍然是以租賃為主,即便獲得了部分土地的使用權,也不代表企業有機會享受土地升值的收益,因為根據目前的土地政策,農業用地轉變土地性質存在諸多限制,地方政府也完全有機會剝奪或分享相關土地增值的收益權。若上述論點成立,則農業企業來源於土地的收益仍然取決於土地所產農產品的價值。但弔詭的是,農產品價格往往決定著CPI指數的走向,直接影響著民眾對生活質量的評定,從而成為政府重點調控的對象,調控意味著農業企業可能無法充分享受農產品市場價格上漲帶來的收益。同時,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以往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的低文化素質的員工供給正在迅速減少,上漲的人工成本必定會侵蝕農產品價格上漲所帶來的收益。以某家蔬果種植企業為例,前些年,到了採摘季,滿山遍野都是當地不請自來的採摘工人,而現在,需要到偏遠的地區才能請到足夠的採摘工人,即便如此,企業已難以承受人工成本的上漲。鑑於上述幾點,在目前IPO審核理念下,農業企業難脫困境,國內上市前景黯淡,特別是種植、養殖等位於農業產業鏈中游的農業企業。作為PE機構而言,未來農業行業的投資機會,更多集中於種業等上游企業或流通、食品加工等下游企業,以及有機會實現工廠化、集約化生產的中游企業。現在再以十幾倍的市盈率進入傳統農業企業,可能並非明智之舉。對於部分質地確屬優良的農業企業,在通往資本市場的道路上,應認識到財務核查已改變了上市的「遊戲規則」,必須下定決心承擔規範的成本及短時的陣痛,選取恰當的解決方案,實現真正的規範運作,以確保通過IPO審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163

經濟陷入長期停滯意味著什麼?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4312

在一週前的IMF年會上,薩默斯關於「長期增長停滯(secular stagnation)」的演講語出驚人,薩默斯認為這可能是我們當前時代的核心問題。「長期增長停滯」一詞是美國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Alvin Hansen在1930年代末所創,這一概念一直在經濟學家間存在極大爭議,這在當前無疑也會如此。但無論你怎麼看待這個理論,薩默斯這個16分鐘的演講都是相當值得一看的。

簡而言之,薩默斯的觀點是,自2000年代中期起,全球經濟的均衡真實利率(指達到充分就業所需的實際利率)就已經處於較大的負值區域(大約-2%至-3%),而儘管全球央行竭力降低實際的真實利率,但(至少債券所反映的)實際利率一直遠高於這一水平。

實際真實利率高於均衡值的後果就是發達國家處於長期投資不足的境地,真實GDP進一步下滑,距離潛在的長期增長率的差距更大。全球央行想要竭力彌合這一差距,但基本上都不太成功,但央行卻創造出了資產泡沫(比如1990年代末的科技股、2000年代中期的房地產泡沫以及如今可能的債券泡沫),因為這已經是唯一可以刺激需求的方式。

下圖是經濟長期停滯的證據之一:

藍線是四大發達國家的實際GDP,直到最近才勉強超過2007年峰值幾個百分點。實際GDP不僅在絕對值上增長停滯,還比紅線所代表的長期潛在增長趨勢低13%。

這一巨大鴻溝讓OECD以及IMF的經濟學家認為經濟的潛在產出實際上已不再如紅線所示,而是沿著圖標上的橘紅色點,這反映出經濟衰退對資本存量和有效勞動力供給的傷害。

對於實際GDP仍然低於橘色線的事實少有人質疑,但這難以直接觀察。這為央行維持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提供了一句,只要決策者相信資產價格還未出現泡沫。

但最近,主要的央行相繼發佈研究報告對此作了更多分析,認為只要實施「正確」的政策,潛在產出就可以向紅色線靠攏。美聯儲David Wilcox在IMF會議上發佈的論文認為需求可以通過刺激資本投資以及提高勞動力參與率來創造供給。英國央行預計英國的生產率會隨著經濟擴張而反彈。

甚至連歐洲央行也在上週發佈了一份報告認為:只要加速結構性改革,就可以改善目前極低的潛在GDP增長率(只有每年0.5%)。值得注意的是,與美聯儲和英國央行不同,歐洲央行並未指出央行應該刺激需求來提高潛在產出;關鍵的是,歐洲央行認為這是一個供給端的問題,而其他人則在混淆這一區別。

那麼薩默斯的「長期增長停滯」說又對這些爭論有什麼影響呢?

FT的Gavyn Davies稱:

首先,如果這一理論是對的話,低於潛在增長率的GDP增長就將維持相當長一段時間,無法通過通脹和利率變動來解決,這是在經典經濟學模型(快速)以及新凱恩斯模型(更慢)所顯示的。而原因就是零利率下限使得名義利率無法下降,也讓價格和工資無法向下調整。因此這也使得恢復均衡的常規因素無法發揮作用。

其次,貨幣政策發揮作用的常規路徑是將未來消費提前,這種方式將無法成功。如果長期增長停滯理論正確的話,未來需求仍將出現缺口,因此就需要更大規模的貨幣刺激(比如通過QE)來防止更加糟糕的經濟衰退出現。

Mervyn King在從英國央行行長任上退休前就指出了這個問題,但少人問津。或早或晚,央行行長們都不得不關注資產泡沫,或者他們所持有的債券的損失並且停止這種做法。資產泡沫的後果是非常痛苦的,這不僅因為資產購買本身非常關鍵,也因為市場可能認為他們沒有其他方式維持增長。

第三,要求財政政策配合的呼聲必將高漲。在夏季的演講後,伯南克指出長期增長停滯不太可能出現,因為公共部門總會有正回報的資本項目。這項方案可以通過零利率或負實際利率的公共債務來融資,因此這一債務是可持續的,而政府的淨資產會增加。因此,在一個理性世界裡,公共部門投資總是可以終結長期增長停滯。

結論:

隨著工資和價格通脹持續接近零,隨著全球債券收益率仍然維持低點,長期增長停滯論似乎佔據了上風。但這也有副作用。讓GDP回到長期趨勢線(紅線),乃至更悲觀的潛在產出先(據紅色線)並不一定正確。因為這很可能伴隨資產泡沫,以及通脹,隨後就是大規模的經濟修正。

對於這些風險的擔憂可能正在財政政策方面佔據上風。歐洲央行執委會中認為財政應當緊縮的聲音仍然佔據上風,但美聯儲、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似乎正在轉向另一個方向。

實際上,這是一個古老的宏觀經濟問題:政策制定者面臨願意承擔哪種風險的選擇,高通脹還是低產出?

薩繆爾森曾說,「好問題比簡單的答案更重要」。現在,他的侄子薩默斯確實提出了一個好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54

十年濕地減近一成:中國陷入水危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052

本月13日,中國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公布了林業局於2009-2013年組織的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結果,2003年首次濕地資源調查後的十年間,中國濕地面積減少了339.63萬公頃,其中自然濕地面積減少了337.62萬公頃,減少率為9.33%。 對中國來說,水供應早已警鐘長鳴,因為我們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度只擁有全球6%的淡水資源。 林業部此次公布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濕地總面積5360.26萬公頃(約合53.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5.58%。 2003年以來,中國失去了將近34萬平方公里濕地,超過了荷蘭全國國土面積。 從濕地調查的數據來看,水資源面臨的威脅越來越大,警報已經升級: 十年間全國濕地保護率由30.49%提高到43.51%,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濕地候鳥遷飛路線、重要江河源頭、生態脆弱區和敏感區等範圍內的重要濕地還未全部納入保護體系之中,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濕地保護率僅為51.52%。 而且,威脅濕地生態的主要因子已經由汙染、圍墾和非法狩獵三個增加到五個,新增了過度捕撈和采集、外來物種入侵和基建占用。 威脅因子出現頻次增加了38.72%。主要威脅因素增加,影響頻次和面積都呈增加態勢。 香港非營利組織“中國水危機”網站總監Debra Tan向路透記者表示: 今後水資源面臨的壓力會加大,競爭會增加。隨著城鎮化持續,中國將需要種植更多的作物,在濕地會生長更多的作物。 據中國水危機統計,中國工農業用水量占總用水量的85%,中國缺水地區貢獻了全國38%的農業產值和51%的工業產值,合計逾人民幣46萬億元。 缺水不僅影響工農業生產,發電也會受沖擊。中國97%的電力發電都需要用水,而中國政府還計劃到2030年新增1.2太瓦水力發電。 煤炭發電用水已占用水總量的17%,為緩解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嚴重的空氣汙染,中國政府計劃擴大內蒙古的煤炭生產量。 綠色和平組織及中國科學院地理與資源研究所預計,到2015年,內蒙古的工業用水需求將因煤炭增產而倍增,比2010年的需求量高141%。 世界資源研究中心(World Resources Insititute)去年10月發布報告顯示,中國一半以上的燃煤電廠位於嚴重缺水的地區。可以預料,能源、農業和日常用水的水爭奪戰將更趨激烈。 按不同地域劃分,中國水危機歸納認為中國目前有“幹旱11省”,因為北京、上海、天津3個直轄市和8個省份都屬於低於水貧困線的地區。 2011年,約有5.1億中國國民居住在幹旱11省,這11個省市的地區生產總值貢獻了全國45%的GDP。   中國領導層無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已采取行動增設保護區,增加投資。 本月10日,青海省正式啟動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建設暨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將全省54.6%的國土面積納入治理範圍。 二期工程含兩大類24個項目,總投資達160.57億元,投資比一期工程投資翻了一倍多。 2005年,中國政府投資75.6億元啟動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建設。 2011年,國務院批準建立青海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該試驗區是中國首個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 國務院還批準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2002—2030年)》以及該規劃的“十一五”和“十二五”實施方案,按“十二五”規劃,將為保護濕地投入129億元。 但無論如何,失去的資源難以再得,生存、發展的需求有增無減。只要中國還大量需要用水,就面臨“幹渴”的未來。用水和治汙同樣是擺在決策層面前亟待解決的難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