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陳凱歌、張藝謀是如何在電影市場中掉隊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13/154672.shtml
導讀 : 三人雖然已經在商業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在票房上卻正在失去優勢。
雖然中國文化產業長期以來命運多舛,但不可否認的是,電影產業正成為其最大的發展助力。僅在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就已經超過440億。而正當眾人在15年票房新高的沖擊中興奮的時候,新一年的票房又一次顛覆了眾人的承受底線:截止3月7日,《葉問3》4天票房累計5.24億元、《美人魚》29天票房累計33.03億元、《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29天票房累計11.93億元、《澳門風雲3》29天票房累計11.14億元,中國電影內地票房前兩個月便已經達到107.2億元。
在當前大環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之下,電影票房依舊一如既往的高歌猛進,讓經濟寒冬之中瑟瑟發抖的資本力量欣喜若狂,如同打了雞血一般的紛紛湧入。而早已習慣追逐資本的互聯網也無可避免的成為了嫁接資本與電影市場的橋梁。根據信息可查,僅僅樂視在16年就將拍20部電影。而阿里巴巴和騰訊的關聯公司,更是參與了對博納影業的私有化交易。一時間,互聯網+電影在資本的推波助瀾下,已經成為各方期望突破經濟寒冬的重要手段。
馮小剛、陳凱歌、張藝謀:被市場拋棄的大師們
在這一場互聯網+電影的浪潮之中,作為喜劇之王的周星馳在商業電影上又一次創造了歷史。無數人在網絡中喊著欠周星馳一張電影票,加上其強大的網絡營銷,雖然《美人魚》的總體口碑不佳,但依舊成為中國影史上最為賣座的影片。而與周星馳相反的,在中國大陸的電影圈中,曾經扛起整個電影市場票房的馮小剛、陳凱歌、張藝謀,卻在這場大潮中逐漸顯出掉隊的跡象。
縱觀15年的極為賣座電影《捉妖記》《夏洛特煩惱》《煎餅俠》《大聖歸來》《港囧》,無一不是國內新生代的導演完成的。在這場票房神話中,馮陳張等第五代導演幾乎毫無建樹,一定要說建樹的話,也只有馮小剛參與的電影《老炮兒》曾經攪動過電影風雲。但是這部電影,導演是管虎,馮小剛只是其中的主演,更為諷刺的是,馮小剛因為這部影票獲封影帝。這更是對整個第五代導演的赤裸裸打臉:既然大家導演電影難以創造神話了,就從表演上創造神話吧。
這不禁讓人有些悲傷。曾經,要說起國內哪幾位導演最為有名氣?莫過於馮小剛,陳凱歌,張藝謀三人。他們如同江湖中所向無敵的三劍客,縱橫在電影界中,一呼百應,指點著那個時代的電影江山。而在無數影星和觀眾眼中,他們甚至就代表了中國電影。而如今,他們甚至需要靠做一名演員回歸大眾視線。雖然大眾對他們依舊尊重,但是市場卻已經對他們失去了往日的敬意。
馮小剛在《唐山大地震》上映之時,曾經說道:“中國電影沒有大師,誰也別裝老大。”這句話,仿佛是對這他心目中曾經存在的兩座大山陳凱歌、張藝謀說的,但又何嘗不是別人想要對他說的?
他們終究都是差點就成了大師的人。
陳凱歌《霸王別姬》之後的少年意氣,張藝謀的《紅高粱》的一鳴驚人,馮小剛《甲方乙方》嬉笑怒罵,讓他們如日中天,進入新千年,馮小剛從2001年《大腕》之後,張藝謀從2000年《幸福時光》後,陳凱歌從2002年《和你在一起》後,他們開始主動迎合市場,並且在初期也的確刷新了中國電影的票房紀錄,但這種急於追求商業化的行為,與三人原本的藝術水準卻產生了激烈的沖突,導致其在電影本身的水平上一瀉千里。尤其幾乎成了半個大師的張藝謀與陳凱歌,在《三槍拍案驚奇》和《無極》之後,徹底將大師之名從自己頭頂之上的光環中滅去。而半路出家的馮小剛終於步入他們的後塵,用《私人定制》狠狠地將自己拍下本就岌岌可危的神壇。
如今,三人雖然已經在商業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在票房上卻正在失去優勢。而這種結果必然導致其最終會被市場拋棄。這種形勢下,姜文應該笑了,徐錚、陸川以及寧浩也該笑了,甚至郭敬明都笑了。因為即使這些人的片子如今也很爛,但是市場卻對他們莫名其妙的和善。
陳凱歌:霸王別姬今何在,孤註一擲貓妖傳

陳凱歌,這個曾經最像藝術家的導演,自從《無極》之後,無論他之後如何《搜索》,卻終於還是搜不到以前的感覺。同班同學張藝謀曾經如此評價陳凱歌:“82屆中文學修養最高,文筆才華出眾,以理性、思辯見長。”可是就是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導演,卻曾經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惡搞視頻徹底的打敗,長期翻不了身。對於陳導演來說,他的經歷真是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馮小剛曾說,像陳凱歌這樣的導演,就應該好好呆在象牙塔里,思考人類、民族性的精神問題。在中國電影導演里,厚重這個詞也唯有陳凱歌接得住。可是陳凱歌不想呆在象牙塔里,他想要出來透口氣,於是《無極》成了陳凱歌對商業大片發起的第一次猛烈沖鋒,卻也是敗的最慘的一次。高手寂寞,陳凱歌如同古龍筆下的天機老人,在那種至高的地位上,終究還是因為不食人間煙火的太久,在吃商業化的這塊蛋糕時噎著了。
其實在那個時代,《無極》票房雖好,卻終究淪為了坊間的笑談。好比一個曾經高高在上的優雅紳士,突然在大庭廣眾之下西裝革履的跳起了鋼管舞,縱使你這是嚴肅的行為藝術,卻怎能不讓人發笑?不過,在之後,陳導似乎吸取了這次的教訓,想要絕地反擊,於是幾年之後我們看到了帶有濃重的國學底蘊的《梅蘭芳》,但由於《無極》的慘痛教訓,陳導演似乎太急於一雪前恥,但又怕輸,於是整個影片始終給人感覺束手束腳,再也沒有了之前的高度和張力,似乎影片是不是給大眾看的,倒像是專門給那些熱愛藝術,有較高藝術修養的文藝青年們講一堂枯燥的國學課。
無極之痛的陰影,在這部電影里還是有所展現,但終究,我們心中還是多了一絲期盼:曾經的陳凱歌似乎在蹣跚的回來了。之後的《趙氏孤兒》,請來了葛優,黃曉明,明顯的比之前的《梅蘭芳》接近了地氣。加上經典的傳統故事,似乎能更上一層樓,事實也證明,這個影片的故事情節真的為票房積累增加了不少的動力。但這個時代已經早已經不是曾經的時代了,新成長起來的80後,90後才是觀影的主力,陳導演卻鉆在古文堆里咬文嚼字,以古喻今一番,又有對少人樂意看這些?或者說,誰會樂意仔細品味陳導想要表的意思呢?大家只是看情節。於是《梅蘭芳》和《趙氏孤兒》口碑雖好,卻始終沒有了陳凱歌初期時代的風華絕代。
之後的《搜索》,從票房上說,輕松過億,最終定格在1.7億左右,放在當今年輕的導演身上,還算不錯,但要放在陳凱歌的身上,似乎又是一個不尷不尬的數字。尤其是此片的風格幾乎完全看不出了陳凱歌的影子,甚至一度給人感覺是《失戀三十三天》的導演滕華濤拍的。也許陳凱歌已經意識到了如今的時代已經不是曾經的時代,在風格回歸拍了《梅蘭芳》和《趙氏孤兒》之後,養精蓄銳,終於擺脫了《無極》的陰影,重新開始大膽的嘗試了起來。可是步子邁的還是太大了。故事雖然新穎,卻失去了往日的文化底蘊,始終給人的感覺不像大片。此片唯一的亮點是,陳導終於有了一個進入營銷門檻的團隊了,這次電影的口碑和票房,營銷團隊的運作功不可沒。
《搜索》的變化終於擺脫了無極的陰影,算是一個成功的嘗試,也讓陳導演增加了商業化的信心。但這也讓陳凱歌徹底的斷絕了回到通往大師的路上,徹底準備變成國內優秀的商業大片導演。但是,去年的《道士下山》卻似乎並不能讓觀眾滿意,眾人對這部片子的評價更是褒貶不一,可不管什麽理由,有一個不可爭議的事實是,它的豆瓣評分只有5.4,Imdb評分更是低到了5.2。這更是說明,陳凱歌在商業化的時候,始終還是沒有把電影拍出原來的平均水準。
如今,陳凱歌導演的改編自日本奇幻小說《沙門空海》的大電影《貓妖傳》,將在下半年開拍,這一電影僅僅從從題材上就足以讓人期待。但是,在當前國內電影的諸多限制下,陳凱歌義無返顧的拍攝這種玄幻類題材,頗有一絲孤註一擲的意味。所以,不論這不電影最終是陳導的翻身之仗還是滑鐵盧,這種勇氣都值得讓人欽佩。
事實上,陳凱歌的“藝術家氣息”其實註定了他將以電影的細節反應宏大格局的本質,正是因此,曾經很多人也非常期待,陳凱歌能夠留下東方美學和文化底蘊完美結合的史詩級大戲,但卻往往難償所願。也許因為陳凱歌曾經的電影立意太過超凡脫俗,所以曲高和寡,導致了陳凱歌對自身的電影理想,在飛速發展的時代進程中而變得不夠堅定,造化弄人,每當他想要轉變的時候,卻總會遭到殘酷的市場教訓,進而讓他變得更加亂了陣腳。希望這次貓妖傳,能夠讓陳導重新站立起來。
張藝謀:曾經聲震長城內,不知是否還歸來

張藝謀,大陸視野最寬的導演之一,最能掙外匯的中國導演。同時也是一位最能駕馭大俗大雅的導演。張藝謀從不拍電視劇,只拍電影,他的電影素材也是超級廣泛,不論是農村題材,還是都市題材,現實題材還是歷史題材,他的作品總能引起觀眾極大關註,因為單單張藝謀三個字,就足以鎮住整個電影圈和電影觀眾。他似乎就是中國電影的一個神話。
可就是這樣的神話,在靠近主流思想的時候,終於還是落寞了。張藝謀的優秀電影很多,爛片也不少,但是,他的優秀電影多數都是集中在前期,後期則幾乎部部爛片,而更為諷刺的是,他的爛片在票房上往往會比優秀電影高很多。這個現象在很多導演身上都有體現,對此,我只能說,這些導演生的時代真是太好了,趕上了大家喜歡去電影院的習慣。而恰恰這種習慣的養成,與張藝謀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說,觀眾之所以從在家中看DVD轉變成習慣去電影院買票,張藝謀商業國產大片概念的提出和實行,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作為第五代導演中的頂尖人才,張藝謀獲得獎項太多太多,頭銜也很多,這在別人看來都是夢寐以求的東西,但他卻如同暴發戶一樣卻從上到下掛了一大把,即使在冬天不穿衣服,單單這些掛著的頭銜都可以保暖,這恰恰說明了他的導演實力。事實上,張藝謀也曾經是一個優秀的演員和攝影師,至今他給陳凱歌當攝影的段子更是為人津津樂道。
張藝謀最大的特點就是電影畫面極其講究唯美,看他的大片給人的感覺和看風景畫差不多,張大導演的《英雄》雖然被稱為爛片,但還是讓他嘗到了商業大片的甜頭,從此以後,張導在這條爛片的道路上快速奔騰,在以後成功的做到了逢出手必然被罵的程度。從《十面埋伏》到可與《無極》分庭抗禮刷新爛片之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張藝謀的商業大片運作越來越成熟,但也終於與大師之名漸行漸遠。《黃金甲》改編自中國著名戲劇家曹禺老先生的名作《雷雨》,這部名作對於人性的反應和控訴,堪比莎翁名作《李爾王》《奧賽羅》,可惜張藝謀的劇本完全糟蹋了這部作品。這部片子,除了滿屏幕的大胸,我什麽也沒記住。
但是之後奧運開幕式,讓張藝謀的事業達到了巔峰。而張藝謀從此算也正式被加冕“國師”之名。正是由於國內對開幕式一致的積極評價與贊賞,為他下滑的口碑止住了頹勢。然而,之後的他的卻陸續推出了《山楂樹之戀》、《三槍拍案驚奇》《金陵十三釵》等超級爛片,徹底把自己弄成了一個有票房無口碑的“大導演”。尤其是《三槍》之爛,直追《黃金甲》。張藝謀說《三槍》是他無厘頭的底線。其實無厘頭的底線我到沒有看出來,但我覺得這應該算是爛片的底線了。
《金陵十三釵》在張藝謀來說也具有里程碑意義,它的意義在於,終於致使他和最佳搭檔張偉平分道揚鑣。沒有了張偉平的支持,張藝謀的大導演之路似乎並不平坦。如果說鐵道部宣傳片讓他遭受到了空前的質疑的話,那麽曾經鬧的沸沸揚揚的超生醜聞直接讓他徹底成為社會輿論討伐的對象。不論計劃生育這項國策的合理性,張藝謀卻是實實在在的違法超生了。被700多萬罰款對於他來說可能沒什麽,但真正應該讓他感到擔憂的是張藝謀這塊金子招牌,正因為他的種種作為而快速流失信任感和認同感。
而之後,張藝謀蟄伏三年打造出了《歸來》,這部改編自嚴歌苓歷史小說《陸犯焉識》的文藝片,在陳道明和鞏俐的加持之下獲得了不錯的口碑,但是由於文藝片在國內市場一向不受待見,票房最終定格在3億左右,但這也刷新了當時的文藝片記錄。在這種情形之下,似乎曾經的張藝謀導演又回來了。但是如今,張藝謀正在忙於導演目前投資最大的一部中美合拍電影《長城》。與《歸來》不同,這部《長城》無論是題材還是演員陣容都給人以“大制作”的炫酷感,商業味道直逼之前的爛片。然而張導說,這部電影的特別之處在於,這將是一部讓中國文明“走進來”的電影。不知道中國文明走進來之後,張藝謀將走向何方?也許票房會更高,但張藝謀可能還是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馮小剛:導演變影帝,從全民陶醉到自我陶醉

目前風頭正勁的當屬馮小剛莫屬了,這個曾經的導演圈屌絲,如今早已經成為了一方巨擎,在電影圈里呼風喚雨。甚至連演個電影都能獲得影帝的頭銜。與陳凱歌和張藝謀不同,馮小剛算是半路出家,如果說陳張二人是屬於學院派的話,馮小剛則是徹徹底底的自由派。
作為賀歲片的開山鼻祖,不論是從當初的《甲方乙方》還是之後的《非誠勿擾》,馮小剛的電影都極具時代感。其實,馮小剛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地位,與他所拍的賀歲片有著莫大的關系。甚至可以這麽說,馮小剛成就了中國的賀歲片電影市場,也成就葛優,更成就了自己。馮小剛得到的獎項比陳凱歌和張藝謀少,但是他的名頭在同樣可以與之平起平坐。馮小剛不像陳張二人一樣是靠得獎獲得了今天的地位,而是靠著普通大眾的口碑傳頌形成的。這從側面反映出馮小剛在三個人當中更接地氣。如果說陳凱歌是曾經將電影極度高雅化的導演,那麽馮小剛則恰恰是另一個極端:電影極度通俗化。
馮小剛電影京味十足,這可能是在前期受到王朔的影響形成的。王朔作為一個京派的代表文化人物,對於插諢打科幾乎是出神入化,每一句臺詞都能讓人捧腹。而這也導致了馮小剛的電影風格最以臺詞見長。即使後來不與王朔合作了,馮小剛依舊還是保留著濃重的王朔痕跡,並將之融合成了馮氏喜劇風格。
馮小剛曾經說過,他就是一個市民導演。從他的早起電影中可以看到這種定位。與陳凱歌想要轉型商業化不同,一直在商業化的上非常成功的馮小剛,在功成名就之後,非常渴望在影片中體現所謂的高大上和深度,於是他導演了《夜宴》,而在馮小剛從《夜宴》上升到了“億元俱樂部”後,之後的拍出《集結號》《一九四二》到如今的《私人定制》,這些看似高大上的電影,算是徹底背叛了馮小剛自己最見長的風格。即使如此,馮導演也依舊沒有回頭的意思,在所謂的深度上一路狂奔,再也不能自拔。但有一點不得不讓人疑惑,馮小剛以前的片子,其實要比現在更有深度一些。
眾所周知,馮小剛喜歡罵人,除了護舒寶事件和屌絲就是生殖器毛的兩次罵戰,幾乎每次罵人的時間節點都是非常的讓人回味,往往不是有新片上映就是新片票房乏力之時,每每此時,馮小剛總能吸引到大批的仇恨。馮小剛的罵功日漸見長,可是電影卻日漸式微。每當他罵的越兇,就說明他對電影越發的沒有信心,只能靠放大炮來吸引關註度,挽救頹勢。之前《私人定制》上映,曾經的萬眾期待變成後來的人人喊爛,甚至讓華誼市值一夜蒸發幾十億,當真算的上最貴的大片了。不得不說,馮導的私人訂制是其有史以來的最低水準,著實讓人大失所望。
其實這種危機,陳凱歌和張藝謀都曾遇到過。陳凱歌因為《無極》慘敗而一蹶不振。張藝謀因為《滿城盡帶黃金》而徹底失去大師之名,不同的是陳凱歌沒有奧運開幕式為他挽救頹勢。而在馮小剛頹勢已顯的時候,卻依舊自我陶醉在所謂的電影高度之中,著實讓人感覺啼笑皆非。電影不是靠導演自我陶醉就能證明是個好電影的,而是要受到大眾檢驗的,不管你自己覺得多麽有深度內涵,這都沒用,要讓觀眾理解到。觀眾理解不到,那就只能說明這個電影很失敗。
之後,幸好馮小剛跟張藝謀一樣,有了一次挽救自己頹勢的機會,那就是導演今年的春晚。可惜的是,當年的那場春晚之爛,不但沒有給馮小剛導演挽救頹勢,反而更是讓其口碑下滑到了最低點。雖然那場春晚在如今看來堪稱良心,但是,在當時的確是前所未有的爛。之後,馮小剛似乎選擇了與陳凱歌張藝謀不同的道路,開始頻頻參加各大綜藝節目,甚至還以主演的身份參演了《老炮兒》,這種高頻率的出鏡,在一定意義上減緩了馮小剛衰退的跡象。而憑著老炮兒的角色,馮小剛更是獲得了臺灣金馬獎的影帝。雖然在獲獎時,馮小剛向所有的演員調侃,說得罪了,以後不演了。但其實,在我看來,馮小剛得罪的不是演員,而是他自己的導演身份。作為一個導演,你靠角色得了金馬獎,不覺得很打臉嗎?
但看目前的樣子馮導是不打算安生了,在去年開拍的《我叫李雪蓮》如今已經殺青,主角是範冰冰,據悉將在今年底上映,而這部影片的介紹非常耐人尋味:影片用幽默的方式,通過一個個生動的細節揭示了“依法治國”的必要性。僅從這一句介紹上,就讓人不由得為馮導捏了一把冷汗。不過,不論票房如何,還是希望馮導作為第五代導演的旗幟之一,能夠一直高高的飄揚。畢竟,馮氏喜劇曾經那麽接地氣,讓人看了打心眼里舒服。但是,以過往的風格開看,不知道上映的時候,馮小剛又會向誰開炮呢?
不論如何,這三位作為當代電影市場的中流砥柱,對中國電影的貢獻,功不可沒。沒有他們,整個中國的電影市場也許會是另外一種格局。如今,在互聯網時代,新的浪潮正在瓦解他們的神像,在這場瓦解中,他們也許已經力不從心,但是終究值得我們銘記他們曾經的輝煌。未來的電影市場風雲變化,在三位大導演徹底從大師的神壇上走下後,中國的電影格局走向何方,種種揣測都只不過是我們的一廂情願罷了,也許,在未來,他們又能重整旗鼓,走向神壇也未可知。就如當初,誰能想到中國電影的這20年,他們撐起了半邊天?
曾經的他們如日中天,始終沒有被其他人取代,但在時代的浪潮中,最終還是快被自己和時代打敗了。這真的令人唏噓不已。
作者:歪道道,科技媒體人,互聯網分析師。微信公眾號:歪思妙想。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歪道道,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題圖來自123RF圖庫。
張藝謀都登陸A股了 陳凱歌的資本夢為何如此坎坷?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24/1109894.html
每經影視記者 牟璇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A股市場影視板塊孱弱無力,想登上A股的影視公司也世事不盡如人意。
作為影視劇老大哥的新麗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麗傳媒),不僅近期剛剛遭遇了“《白鹿原》停播”風波,而且其等待了五年的IPO又遇到了“終止審查”,欲銜接資本市場的夢又碎了。
此外,隨著新麗傳媒終止審查的消息,也使得持股新麗傳媒的陳凱歌等一眾明星以及一眾公司再次撲了個空。然而,早前由張藝謀持股的三湘印象早已登錄A股,與資本市場進行了完美對接。
【IPO終止審查】
根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2017年度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終止審查企業的名單中,新麗傳媒儼然在冊,終止審查決定時間為2017年5月3日。
這意味著,新麗傳媒等待五年的IPO夢再次折戟。

▲2017年度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終止審查企業的名單(圖/證監會)
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uyingshi)記者先後聯系新麗傳媒相關負責人,但該人士稱目前就IPO之事不方便對外回應。
據娛樂資本論報道稱,此前新麗傳媒董秘辦人士曾回應:“撤回申請材料,只是為了準備重新申報。”而重新申報IPO是因為上一次申報期內有股權變動,如果不撤銷,反而會耽誤公司上市的進程。
每經影視記者也就娛樂資本論報道的公司回應向新麗傳媒詢問,但該人士並未回應。
按照上述媒體報道,此次撤回申請材料,新麗傳媒上述人士稱是公司主動遞交的終止申請,不過若要重新申報,這個時間就不好說了。按照目前證監會公布的數據來看,截至2017年5月18日,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還有476家。
【遲遲未實現上市夢】
新麗傳媒很早就有著IPO的夢,但是這條路卻走得有些坎坷。
早在2012年,新麗傳媒就開始申請IPO,進入了初審環節;但2014年1月,公司宣布中止IPO。2015年12月,公司再度申請IPO。根據當時公司出具的招股說明書,擬發行股票的數量不超過5500萬股,占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25%,擬募集資金9.2億元,用於補充影視劇業務營運資金項目。

▲新麗傳媒2015年再度申請IPO招股說明書
然而,“望眼欲穿”等待多年,直至2017年5月卻傳來了“終止審查”的消息。在此期間,同行業中後於新麗傳媒的“小輩們”歡瑞世紀、唐德影視、慈文傳媒等,卻陸續通過借殼、IPO等方式實現了A股市場夢。
有了資本助力,歡瑞世紀、唐德影視、慈文傳媒的發展明顯更為順暢,且對於影視這個需要較大資金占用的行業來說,融資順暢將會有更大的便利。因此,對於已經略掉隊的新麗傳媒來說,上市確實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股東名單大牌雲集】
需要提到的是,隨著新麗傳媒終止審查的消息,也使得“蹲”在新麗傳媒里許久的一眾明星以及一眾公司再次撲了個空。
新麗傳媒的股東名單也是“大牌”雲集:按照2014年簽署的招股說明書來看,第二大股東便是國內目前影視第一梯隊的光線傳媒,持有公司27.64%的股份。
不過光線傳媒作為二股東與新麗傳媒存在著同業競爭與關聯交易的關系,從數據來看,2012年、2013年新麗傳媒與光線傳媒之間的交易金額分別為5914萬元、88.27萬元。且由於占股比例較大,其對新麗傳媒存在較大的影響力,未來若發生商業競爭是否會對新麗傳媒造成影響,這一直是外界對此有所爭議的地方。
馬化騰控股的世紀凱旋、王健林旗下的萬達影視、聯想控股旗下100%控股的聯想之星均在股東之列。

▲2013年10月新麗傳媒股權變更後股東名單(圖/新麗傳媒招股說明書)
除此之外,新麗傳媒也有不少明星股東,包括張嘉譯(張小童)、胡軍、宋佳等,第四大股東喜詩投資里也包括著名導演陳凱歌(持有喜詩投資15.64%股權)、演員海清等演藝人員。

▲2014年12月新麗傳媒股權變更後股東名單(圖/新麗傳媒招股說明書)
【今年作品成敗關鍵】
不過,雖然新麗傳媒此次再度折戟IPO,但作為老牌以制作“精品劇”著稱的新麗傳媒,近些年的整體經營經營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
在電視劇方面,《北京愛情故事》、《辣媽正傳》、《大丈夫》、《虎媽貓爸》、《女醫明妃傳》等一系列電視劇均表現突出,《辣媽正傳》、《大丈夫》、《二炮手》、《虎媽貓爸》的單集價格均超過了400萬元,盡管對於目前的影視劇市場來說,單集超400萬元不足為奇,但在2015年前這個價格已經是非常優質的水平。

▲新麗傳媒相關電視劇作品(圖/新麗傳媒官網)
而在電影方面,《夏洛特煩惱》、《煎餅俠》、《失戀三十三天》等電影的市場表現與口碑表現都處於上等水平,整體來看,新麗傳媒的制作出品能力還是非常穩定。
從今年新麗傳媒儲備的作品來看,長篇巨作《白鹿原》耗資2.3億元,卻在僅播出一集後被緊急叫停,雖然隨後複播,但目前來看仍然收視慘淡,雖遠不及狗血劇情大全的《歡樂頌2》,但豆瓣評分卻高達9.0分;

▲正在熱播的《白鹿原》豆瓣評分高達9.0分(圖/豆瓣)
今年重頭戲《如懿傳》如今已經殺青,該劇集由周迅、霍建華主演,單集賣出了1500萬元的高價,該作品也是新麗傳媒今年的重中之重。
在電影方面,彭於晏、倪妮等人主演的《悟空傳》將於暑期檔上映,陳凱歌執導的《妖貓傳》定於今年年底公映。

▲新麗傳媒今年的相關影視作品(圖/新麗傳媒官網)
若要重新申請IPO,今年新麗傳媒的業績也非常關鍵,這些作品是否能夠助力新麗傳媒在業績及口碑上再上一層,還需要持續關註。
《妖貓傳》:過了12年,陳凱歌最愛還是《無極》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23/166601.shtml
《妖貓傳》:過了12年,陳凱歌最愛還是《無極》
娛樂硬糖
從《無極》到《妖貓傳》,凱歌導演一直在探尋真愛之謎。
來源|娛樂硬糖(ID:yuleyingtang)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到底君王負舊盟,江山情重美人輕。本以為《妖貓傳》是大唐版的《陰陽師》,觀眾安靜吃瓜等著最後的大招,誰料白居易和空海和尚拿著一本日記,就把所有謎題解開了。

大唐極樂耀宮闈,十二年來辨是非。兜兜轉轉,想不到陳凱歌最愛的仍然是《無極》:《妖貓傳》是楊貴妃和三個男人的愛情故事,《無極》則是王妃傾城和三個男人的愛情故事;《妖貓傳》是一根發簪引發的血案,《無極》則是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無極》的愛情宿命論加上《狄仁傑》的推理破案,即便捎帶了清新白居易和油膩中年李白,裹挾了流行大型幻術晚會表演的盛唐,也仍然讓硬糖君看完之後深感:華麗大唐,雖曰極樂,情難動人。
看得出凱歌導演很喜歡“公開展覽”女演員。《無極》里,張柏芝站在宮殿頂上脫衣服,大呼:“你們想看我的身體嗎?”;《妖貓傳》里,張榕容蕩在秋千上,唐玄宗內心OS:“我要讓所有人都來看我的愛妃!”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化成玉環,回眸一笑就半個盛唐。盡管《妖貓傳》的畫面美輪美奐,但若要說僅靠一場大型幻術表演和一席妓院遊樂會就烘托出所謂的“盛唐氣象”,那咱們的盛唐看來也就興盛在娛樂業上,多少顯得有些小家子氣。
而恢弘的畫面之外,不乏凱歌導演語重心長的說教。比如那句“李白,大唐有你,才是真的了不起”,幾乎要擔心李大爺獲得天寶二年大唐感動中國人物大獎了。真應了那句“如果能從來,我要做李白”。
想起《無極》里滿神對張柏芝說的:“你永遠都得不到真愛,就算得到也會馬上失去!”而《妖貓傳》里張榕容臨死時的畫外音說:“盡管她預感到了死亡,但仍要在死前擁抱世間所有的愛”。
從《無極》到《妖貓傳》,凱歌導演一直在探尋真愛之謎。如此虔誠,怎不教人主動為他點一首《愛的供養》?
一支發簪引發的血案
12年前的《無極》,女孩傾城小時候與一名貴族小男孩約定,只要傾城做他的奴隸,男孩就可以給傾城食物(傳說中的饅頭)。但是傾城違反約定,帶著饅頭逃跑了,使得小男孩心理變態扭曲,長大後成為電影中的大反派無歡。
12年後的《妖貓傳》,楊貴妃將白龍少年劉昊然撿還的發簪作為禮物送出,白龍少年感佩於心,決定要守護貴妃一世。後來馬嵬驛兵變,貴妃枉死石棺之中。白龍少年心懷怨憤,終在三十年後借著妖貓之體,對辜負貴妃者逐一報複。

或許,我們可以把《妖貓傳》叫成《一支發簪引發的血案》。當然,從《霸王別姬》開始到《道士下山》,凱歌導演一直對“兄(gao)弟(ji)情”有很深的誤解。前有程蝶衣楊小樓、郭富城張震,後有《妖貓傳》中的白龍、丹龍兩兄弟。
白龍、丹龍兩兄弟師承大唐首席幻術師金鶴。白龍為金鶴養子,丹龍則是金鶴親子。作為天寶十四年大唐春晚的總導演,金鶴帶著兩位徒弟以“白鶴boys”的藝名出道,一下子就吸引無數迷妹。
兩兄弟翩若驚鴻、矯若遊龍,驚艷無數歲月。春晚後臺,白鶴boys偶遇楊貴妃,獲贈限量款發簪一支。馬嵬驛兵變,在救貴妃的項目上,兩兄弟意見相左,發生沖突。白龍一怒之下趕走了丹龍,為存貴妃屍體而拋卻了自己的屍身。
三十年後,歐豪飾演的丹龍boy早已變成大爺模樣,而魂靈寄生黑貓體內的白龍惱恨當年對方的離去,想要報仇泄憤。奈何丹龍大爺道出真相:“這些年,我一直守候在你身邊!”就連白龍拋進水潭的屍體,他也一並保存多年。
白龍聽完淚流滿面,放棄了複仇。這哪里是《妖貓傳》,這明明就是《大唐雙龍傳》。這也引出了電影的一大缺憾:情難動人。就像當年硬糖君不理解為了一個饅頭搞事的《無極》,現在也很難對一支發簪報恩的《妖貓傳》共鳴。
敘事雖然薄弱,但是好歹故事是講清楚了。鋪墊雖然淺顯,但終究不是死拉硬拽的強行BGM煽情。究其原因,是《妖貓傳》受原著故事的影響,其情感邏輯是日式的,而非中式的。
如同空海問晁衡的侍女白玲,“這麽多年一個人,一定很寂寞吧”。這種直戳心靈的安慰式社交,在中國人的社交邏輯里是盡量規避的。出現在《陰陽師》中就合理,出現在《妖貓傳》里就顯得割裂。
一個女人與三個男人
陳凱歌延續“一個女人與三個男人”的經典母題,用幻術把《無極》以《妖貓傳》的形式呈現出現。可見愛得深沈,且不露聲色。
《無極》的傾城有三個愛他的男人:北公爵無歡、大將軍光明、奴隸昆侖。其中無歡懦弱,他花了十幾年時間,才決定要去找心上人;光明狡詐,他利用了昆侖,騙來傾城的愛情;而昆侖對傾城的愛,是最原始的,像小孩子一般的保護。
《妖貓傳》的楊貴妃也有三個愛他的男人:晁衡、唐玄宗李隆基、白龍。其中晁衡懦弱,面對皇帝的女人,他連表白的勇氣都沒有,唐玄宗只寫了“極樂之樂”就把他擊潰;而唐玄宗的愛偽善,他表面上愛美人不要江山,但為了自保又犧牲楊貴妃;白龍少年對楊貴妃才是摯愛,這種愛極致到了扭曲的地步,他寄生貓體,一守便是三十年。
這種老套的愛情宿命論表達,《無極》用過了,《妖貓傳》還沒舍得丟。盡管影片沒有滿神的出現,但晁衡的日記很好的填補了這一空缺。他時不時的畫外音,均可看做是凱歌導演苦口婆心的價值觀宣講。
如“盛唐的時候,她是國家的代表。盛世不複,這個國家便不再需要她”。這種對美人禍國的再解構,既不新鮮,也乏誠意。
唐人羅隱有《西施》:“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說的就是凡事不要怪女人。而清人袁枚的《明皇與貴妃》則更加直接的指出:“到底君王負舊盟,江山情重美人輕。玉環領略夫妻味,從此人間不再生。”
可以說《妖貓傳》最核心的里子就是對“盛唐之下淒美愛情背後的陰冷人性”的挖掘。但這樣的里子早就被前人給嚼透了、戳破了、說爛了,所以電影即便把它包裹得再精美,也不過是舊瓶裝舊酒似的敝帚自珍。
此外,動不動冷笑的空海和尚與有文人怪癖的白居易,其實缺乏足夠CP感。有幾處雕琢用力的笑點,並沒有起到效果。更多時候,黃軒與染谷將太是在拉郎配式的走街串巷,共同收集證據。若強行將兩人分開,也不見得對最後案件的偵破有多大影響。
這次要幾年之後看懂?
2015年,應凱歌導演的十年邀約,硬糖君重看了《無極》。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能輕易對凱歌導演的作品說爛:萬一,是咱自己沒看懂呢?
考究此次《妖貓傳》的劇情,硬糖君認為陳導埋下的最大伏筆是:電影中的楊貴妃其實沒死,她就寄身於從日本前來查案的空海和尚身上。

我們的理由如下:其一,電影中有一種終極幻術“換身”或者“寄身”的存在,劉昊然飾演的白龍boy正是通過這種形式,活在黑貓體內三十年並作案複仇的;
其二,臨近結尾的時候空海突然對白龍喊:“這也是楊貴妃想對你說的,她也已經不在這個身體很久了。”表面上看,空海是在提醒白龍楊玉環已死。但逆向思維,是不是也在提醒白龍“眼前的楊玉環屍體只是一具空殼”?真的楊玉環實際尚在人間。
其三,丹龍與空海的師父,一直都在尋找“不再痛苦”的秘密。而最後空海在大青寺交給丹龍的“無上密”恰能教人超越生死。而此前空海明確說在楊貴妃的生死里找到了“無上密”。
其四,空海不僅有著與貴妃一樣的迷之微笑,他還在破案過程中露過馬腳,他問白龍附身的黑貓說:“你的腳是何時瘸的?”我們知道白龍是在貴妃用“屍解大法”前被師父金鶴打瘸的,空海不關心案子,為何偏偏問一只貓何時瘸腿?這是不是在提醒白龍自己就是當時的在場之人?
聯系到電影中的晁衡曾經要解救楊貴妃去日本,而日本和我國均流傳著貴妃東渡日本的傳說,我們認定《妖貓傳》中的空海和尚就是脫去本體的楊貴妃。
上世紀80年代,日本影星山口百惠還聲稱自己是楊貴妃的後人。那麽,從歷史或者僅從《長恨歌》的角度,我們能不能找到楊貴妃東渡的蛛絲馬跡呢?
《長恨歌》與東渡日本的楊貴妃
《長恨歌》在寫玄宗由蜀中回駕長安後對楊貴妃的思念,詩雲:
臨鄧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為感君王展轉息,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繚緲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對於這一段,我們可以提出以下疑問:
其一,中國古代迷信說法認為,人死後或則升夭成仙,或則入地作鬼。而楊貴妃既然已死,則為何既未升天,又未入地。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這“海上仙山”也既不在天庭,又不在地府,那它可能在什麽地方?
其二,臨鄧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這致魂魄,到底是用的什麽手段?據《漢書·外戚列傳》所記:李夫人死了,武帝非常想念。有方士齊人少翁,自稱有辦法把她的靈魂找來相會。於是設燈火帳幕,幕上出現影子,武帝遠遠望去,果然好像李夫人模樣。這雖然屬於利用迷信騙人的把戲,但由此可知,方士的法術應為招致亡魂相見。而在《長恨歌》里何由楊貴妃的魂魄不來相會,又反需方士出海尋覓?
其三,《長恨歌》結尾寫楊貴妃與方士見面之後點題雲: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既然“在天“在地”都能比翼連理,雙雙恩愛不絕,那麽“此恨”到底是什麽?無論唐玄宗還是楊貴妃,又何“恨“之有?

帶著上述疑惑,我們來看日本的另一種傳說,則疑惑即可獲釋。1766年,久津二尊院的主持惠學撰寫《二尊院由來書》及《楊貴妃傳》,記下他從當地父老聽來的楊貴妃傳說。這種傳說認為,馬鬼坡前死的是替身,“被縊身亡的,乃是一個侍女”,而楊貴妃本人則遠逃至日本,且又指明貴妃亡命的地點是日本山口縣大津郡油谷盯久津。
根據以上傳說,《長恨歌》的謎題便可以得到一定的解釋。因為楊貴妃沒死,所以既未成仙,也未作鬼,既不在天庭,也不在地府,於是乎便“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也因為楊貴妃未死,而方士所要召致的是亡魂,所以盡管他“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魂魄還是不會應召而采相會,這就自然又需要方士出海尋覓。還是因為楊貴妃沒有死,而當時唐玄宗楊貴妃兩人同活在人世間,但又有大海相隔,天各一方,故曰“長恨”。
關於《長恨歌》創作的年代,學術界早已一致認定是在憲宗元和元年。當時白居易正在任盩庢縣縣尉。當時的政治環境,白居易要寫宮闈秘史就不得不有所避諱。也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詩人才不便明言楊貴妃的逃亡日本,而是假托“蓬萊仙子”、“海上仙山”,並以此暗示。
如此,《妖貓傳》結尾白居易對空海說“這詩不是我寫的,是白龍寫的”,其中的深味就可想而知了。
[本文來自娛樂硬糖(ID:yuleyingtang),作者謝明宏,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微信號(ID:iheima)。]
妖貓傳
陳凱歌
無極
贊(...)
分享到:
股份綁定陳凱歌,5億《妖貓傳》賺錢難,新麗電影總裁李寧卻說……(獨家專訪)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04/1179287.html
每經影視記者 蓋源源 實習生 張玉路
每經編輯 杜蔚
很多人說,這麽些年,陳凱歌再也沒拍出《霸王別姬》那樣高度的電影,2005年那部《無極》更是讓他意想不到地“招黑”。《無極》是陳凱歌第一次嘗試奇幻大片,至今他似乎仍活在那個奇幻的世界里。
▲《霸王別姬》在豆瓣電影評選的前250部電影中排名第二(豆瓣/圖)
所以,每當有人問起他如何定義“奇幻”,他都會想起《無極》的那段臺詞:“真正的速度是看不見,就像風起雲湧、日落月升,孩子什麽時候長出第一顆牙,就像你不知道什麽時候會愛上一個人。這個就是奇幻。”
奇幻的電影夢,生長於陳凱歌心中,他嘔心瀝血六年,於2017年賀歲檔帶來了《無極》之後第二部東方奇幻《妖貓傳》。然而,《妖貓傳》並未票房口碑雙贏,截至2018年1月4日10時許,該片票房5.02億元,以票房收益計算尚不能覆蓋2.5億元的制片成本。
陳凱歌與《妖貓傳》的主要出品方新麗傳媒是獨家合作關系,雙方將獨家合作7部電影,至今已完成三部。新麗傳媒2017年再次報送了IPO申報稿,陳凱歌通過喜詩投資間接持有新麗傳媒247.48萬股。

《妖貓傳》是否收到了如期的市場效應?新麗傳媒如何看待綁定陳凱歌大導演的合作?2018年新年前夕,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獨家專訪了新麗傳媒高級副總裁、新麗電影總裁李寧。
“《妖貓傳》票房不達預期 電影市場壓力很大”
新麗傳媒在行業首創性地與電商平臺京東深度合作,開展《妖貓傳》的宣發。新麗傳媒向京東投放了整個電影宣發費用的60%~70%,而京東也調動了全平臺的資源進行深度營銷,光是《妖貓傳》的電影券就派發了一億元。
其實,京東的投入還不止在平臺上看到的那些,李寧告訴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京東這次還投放了上億的廣告,這是京東站外的廣告費。我在電影發行工作十八、九年,沒有見過這樣大的跨界行為。”
▲地鐵等公共設施鋪滿了《妖貓傳》的巨幅海報(《妖貓傳》官微/圖)
京東對《妖貓傳》銷售到底有多大幫助?李寧坦言:“最後的轉化還沒有算出來,因為是滾動的。究竟最終的數據怎麽樣,月初(2018年1月)京東會開一個發布會講。這次合作整體上雙方都比較滿意。”
不過,在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2017年12月29日專訪李寧時,《妖貓傳》上映8天票房只有3.86億元。元旦檔期過後,截至2018年1月1日下午4點半,該片票房升至4.8億元,但《妖貓傳》增加的1億元票房僅占元旦檔期總票房的8.5%。對此,李寧也比較坦誠,他說:“《妖貓傳》的票房沒有達到預期。”
每經影視:12月29日《妖貓傳》3.78億元的票房,您是否滿意呢?
李寧:我認為面對當前的電影市場,3.78億這個數字已經很好了,因為電影市場本身面臨的壓力就很大。我們也不是和《芳華》同期PK,因為和它也不是同檔期、同題材的電影。我們沒有和《芳華》同檔期PK的概念,我們希望中國電影都很好,每個電影都大賣。

▲正在熱映的影片實時票房情況(CBO中國票房/圖)
每經影視:與《妖貓傳》同期上映的是《機器之血》和《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目前看《妖貓傳》是比這兩部電影票房高一些。
李寧:現在的檔期都是這樣的,競爭已經到白熱化了。《機器之血》是進口大片、大制作,《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是強IP,也有流量級大明星。如果我們連這兩部都打不過,又怎麽能和引起社會廣泛關註的《芳華》比呢?我肯定是把同檔期的電影比下去就行了。現在那兩部的電影票房不太理想,我們這個電影票房也沒有達到預期。但綜合考量的話,我們對結果還是很滿意的。而京東的營銷活動也確實對票房起到了很大的助力。
每經影視:您覺得票房沒達到預期的原因是什麽呢?
李寧:綜合原因就是片子太多了,觀眾分流了。而現在的大盤總量也不是很高,沒有國慶檔和春節檔那麽火熱。
“有授權衍生品分紅 海外發行收入仍有空間”
《妖貓傳》的聯合出品方有新麗傳媒等7家,新麗傳媒主投並主控發行。以該片5億元的票房計算,制片方的分賬票房為1.78億左右,並不能覆蓋該片2.5億元的制作成本,何況以這部影片全球發行的姿態來看,宣發費用不菲,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妖貓傳》的宣發投入也上億了。”
除了票房,《妖貓傳》還有哪些其他收入?制片方對海外發行收入預期如何?在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專訪李寧的時候,陳凱歌即將前往日本,從日本開啟《妖貓傳》的海外市場發行。
每經影視:這次京東的營銷活動,有一些獨家定制的衍生品銷售,新麗傳媒參與分成嗎?
李寧:我們有授權分紅。我們將《妖貓傳》產品授權給了京東。它那邊每一個商家要使用《妖貓傳》元素的話,都必須要經過我們的授權。落實到不同的品牌,具體的品類不太一樣。電影的衍生產品,比起好萊塢這些,中國還是差得很多。
▲京東自營商家與《妖貓傳》的授權合作(京東/圖)
每經影視:《妖貓傳》是全球發行的片子,海外發行怎麽運作?圍繞著它的收入構成是什麽樣?
李寧:這個電影和常規電影的收入還是一樣的,無非就是這幾種:票房收入、新媒體銷售收入、國內外的衍生品收入、海外的發行收入,實際上我們這個電影是合拍片,我們在澳洲新西蘭東南亞各地都會陸續上映,還有日本。我們找到了日本的東寶發行。二月份會做大規模的商業發行。歐洲我們已經在銷售了,有幾家已經在簽約了。新媒體版權賣給了愛奇藝,所以愛奇藝是聯合出品方。
每經影視:北美發行是什麽情況?
李寧:我們正在獲取一個大的公司,來代理我們的北美地區,希望能夠覆蓋到更大的受眾。我們歐美市場是有專門的公司在做這樣一件事情。日韓是在日本的合作夥伴角川公司手里,東南亞和港澳臺地區是在香港英皇電影手里。
每經影視:未來這個片子在海外發行是比較盛大的。那您對《妖貓傳》全球票房的預估是什麽呢?
李寧:沒有。因為海外都是由代理公司在做,我們也無法預測。只是說我們的努力和電影的品質,應該可以讓這個影片的票房再高一點。今天(12月29日)是上映的第八天,票房有接近四個億。這個成績在國產片中不算很好,但也算是很亮眼的成績了。到現在為止,已經是陳凱歌最好的成績。
▲《無極》的北美票房情況(Box Office Mojo/圖)
“國產電影要有冒險賭博精神 與凱歌導演的合作親密無間”
新麗傳媒與陳凱歌的合作非常緊密,據新麗傳媒今年報送的IPO申報稿,雙方將獨家合作7部電影,目前已經完成《搜索》《道士下山》《妖貓傳》三部。
不僅如此,陳凱歌與新麗傳媒還有股份綁定。新麗傳媒的第四大股東是喜詩投資,其以1582.35萬元出資額持股9.59%。陳凱歌是喜詩投資第三大股東,以1407萬元出資額持股15.64%。因此陳凱歌間接持有新麗傳媒247.48萬股。
不過,從雙方已經合作的三部作品看,陳凱歌電影收益並不那麽樂觀。《搜索》相對成本較小,2012年上映票房1.7億元,制片方應該賺錢。但《道士下山》成本1.6億元,累計實現收入1.7億元,只能算基本平手。到了雙方合作的第三部《妖貓傳》,目前來看也不一定能讓制片方賺錢。對此,新麗傳媒方面如何看待?
▲《搜索》《道士下山》《妖貓傳》的評分(豆瓣電影/圖)
每經影視:《妖貓傳》制作成本2.5億元,宣發成本也很大。以現在的情況看來,很難覆蓋成本,您如何看這個事情?
李寧:我到現在還是很有信心的,因為我還有海外的收入。中國電影現在就在艱難過度的過程中,正是有了凱歌電影這樣的創作,所以它還在一點一點前進。我們當然不希望賠錢,我們還是希望掙錢的,所以我們也在努力。
每經影視:我個人覺得這部電影很好,比去年賀歲檔張藝謀導演那部魔幻巨制《長城》好,有東方特色。但票房,兩部片子差距大。
李寧:感謝你的支持。但這個電影和《長城》是不一樣的。《長城》是全世界的明星和頂級特效,投入是在1.8個億美金左右。而且它是特效動作片,是好萊塢的類型片。我們這個電影是個中國片,是傳承中國歷史文化的電影,是一部有文藝高度的電影。我們沒有大場面的場景、也沒有特技特效,只有貓這些是特效做的。我們更多講的是人文的故事。但現在觀眾能不能接受,我們是不確定的。觀眾能不能接受長安的美學、接受楊玉環的故事,我認為是未知的。因為沒有人這樣做過。要不然就是武俠片、要不然就是魔獸片,要不然就是偵探動作片,這種題材,以詩人為背景的題材,中國在哪里呢?
▲《長城》全球票房情況(Box Office Mojo/圖)
每經影視:所以還是得看觀眾口味,對《妖貓傳》褒貶不一,甚至分化兩極。
李寧:有一千萬的中國觀眾來看凱歌的電影,有來自業內媒體贊揚的聲音,我們就覺得很欣慰了。電影一個是商業屬性,一個是藝術屬性。對這部電影,在藝術屬性上我非常滿意。我很自豪能夠參與到這部電影,它一定能留在中國電影的史冊上。這是一部真正的講述中國人的故事的電影,講了一個唐朝詩人的故事,講了中國文化傳入日本的故事。我覺得只有凱歌導演做的到,從這點講,我個人是很滿意的。從生意上來講,每個公司都希望掙錢,這是KPI的硬指標。但談到中國電影的現狀,現在有幾個電影公司是賺錢的呢?賺錢的還是少數。我們也有賺錢的電影,《妖貓傳》也還在努力之中,未來也還會走下去。我覺得它現在的狀態沒達到預期,但我也還是基本滿意的。
每經影視:《妖貓傳》目前排片越來越少了,不到10%,它票房想要大幅起來可能也比較困難了吧?
李寧:當然會比較困難了,這是每個電影都要面臨的問題。當你面對下一個檔期的時候,你還能保持多大的放映空間。這個跟你的票房表現、商業屬性、宣發手段、觀眾選擇都有關。我們是投資方,也怕賠錢。我們希望有一個好作品的前提下,有一個好票房,希望有更多中國觀眾喜歡這個電影,讓更多的創作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詩歌這樣的題材是能夠拍的。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做的深層次思考。中國國產電影是要有冒險精神、賭博精神的。中國不管什麽檔期,廝殺都非常激烈的。
▲1月4日《妖貓傳》的排片情況(CBO中國票房/圖)
每經影視:新麗傳媒公司也不是靠一部電影賺錢。
李寧:我們公司有兩個板塊,一個電視劇,一個電影。我是負責電影的。今年我們有四部電視劇作品,《我的前半生》《白鹿原》《風箏》《剃刀邊緣》。電影有《悟空傳》《羞羞的鐵拳》《妖貓傳》《情聖》。我們可以負責任地說,在質量上,我們從沒有欺騙過觀眾,都是精品。票房有高有低、收視率有高有低,這都是正常的。商業運營和商業定位,我們也沒有大的錯誤。所以我們會堅持精品,賺不賺錢,就賭吧。賭得起就繼續做,賭不起就離場,轉行唄。但新麗會繼續堅持下去。今年其實是我們電影電視劇雙豐收的大年。
▲《我的前半生》頗受好評,引發網絡熱議(骨朵數據/圖)
每經影視:那凱歌導演的項目,就是完全按照他的想法來是吧?
李寧:完全尊重。因為凱歌導演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他有自己獨到的想法。當然了,我們也要努力去協調好他的步伐。我們現在的合作是親密無間的,而這種情感是建立在我們對凱歌導演作品的認可,以及對他本人的認可上的。我們會堅持合作下去。
每經影視:所以你們不會因為《妖貓傳》的票房不達預期,而對凱歌導演有什麽想法是嗎?
李寧:完全不會有。而且不能以現在的票房就給我們蓋棺定論。我們目前面對的市場環境還是比較兇險的。不是陳凱歌的作品是這樣,所有導演都一樣。
股份綁定陳凱歌,5億《妖貓傳》賺錢難,新麗電影總裁李寧卻說……(獨家專訪)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04/1179287.html
每經影視記者 蓋源源 實習生 張玉路
每經編輯 杜蔚
很多人說,這麽些年,陳凱歌再也沒拍出《霸王別姬》那樣高度的電影,2005年那部《無極》更是讓他意想不到地“招黑”。《無極》是陳凱歌第一次嘗試奇幻大片,至今他似乎仍活在那個奇幻的世界里。
▲《霸王別姬》在豆瓣電影評選的前250部電影中排名第二(豆瓣/圖)
所以,每當有人問起他如何定義“奇幻”,他都會想起《無極》的那段臺詞:“真正的速度是看不見,就像風起雲湧、日落月升,孩子什麽時候長出第一顆牙,就像你不知道什麽時候會愛上一個人。這個就是奇幻。”
奇幻的電影夢,生長於陳凱歌心中,他嘔心瀝血六年,於2017年賀歲檔帶來了《無極》之後第二部東方奇幻《妖貓傳》。然而,《妖貓傳》並未票房口碑雙贏,截至2018年1月4日10時許,該片票房5.02億元,以票房收益計算尚不能覆蓋2.5億元的制片成本。
陳凱歌與《妖貓傳》的主要出品方新麗傳媒是獨家合作關系,雙方將獨家合作7部電影,至今已完成三部。新麗傳媒2017年再次報送了IPO申報稿,陳凱歌通過喜詩投資間接持有新麗傳媒247.48萬股。

《妖貓傳》是否收到了如期的市場效應?新麗傳媒如何看待綁定陳凱歌大導演的合作?2018年新年前夕,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獨家專訪了新麗傳媒高級副總裁、新麗電影總裁李寧。
“《妖貓傳》票房不達預期 電影市場壓力很大”
新麗傳媒在行業首創性地與電商平臺京東深度合作,開展《妖貓傳》的宣發。新麗傳媒向京東投放了整個電影宣發費用的60%~70%,而京東也調動了全平臺的資源進行深度營銷,光是《妖貓傳》的電影券就派發了一億元。
其實,京東的投入還不止在平臺上看到的那些,李寧告訴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京東這次還投放了上億的廣告,這是京東站外的廣告費。我在電影發行工作十八、九年,沒有見過這樣大的跨界行為。”
▲地鐵等公共設施鋪滿了《妖貓傳》的巨幅海報(《妖貓傳》官微/圖)
京東對《妖貓傳》銷售到底有多大幫助?李寧坦言:“最後的轉化還沒有算出來,因為是滾動的。究竟最終的數據怎麽樣,月初(2018年1月)京東會開一個發布會講。這次合作整體上雙方都比較滿意。”
不過,在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2017年12月29日專訪李寧時,《妖貓傳》上映8天票房只有3.86億元。元旦檔期過後,截至2018年1月1日下午4點半,該片票房升至4.8億元,但《妖貓傳》增加的1億元票房僅占元旦檔期總票房的8.5%。對此,李寧也比較坦誠,他說:“《妖貓傳》的票房沒有達到預期。”
每經影視:12月29日《妖貓傳》3.78億元的票房,您是否滿意呢?
李寧:我認為面對當前的電影市場,3.78億這個數字已經很好了,因為電影市場本身面臨的壓力就很大。我們也不是和《芳華》同期PK,因為和它也不是同檔期、同題材的電影。我們沒有和《芳華》同檔期PK的概念,我們希望中國電影都很好,每個電影都大賣。

▲正在熱映的影片實時票房情況(CBO中國票房/圖)
每經影視:與《妖貓傳》同期上映的是《機器之血》和《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目前看《妖貓傳》是比這兩部電影票房高一些。
李寧:現在的檔期都是這樣的,競爭已經到白熱化了。《機器之血》是進口大片、大制作,《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是強IP,也有流量級大明星。如果我們連這兩部都打不過,又怎麽能和引起社會廣泛關註的《芳華》比呢?我肯定是把同檔期的電影比下去就行了。現在那兩部的電影票房不太理想,我們這個電影票房也沒有達到預期。但綜合考量的話,我們對結果還是很滿意的。而京東的營銷活動也確實對票房起到了很大的助力。
每經影視:您覺得票房沒達到預期的原因是什麽呢?
李寧:綜合原因就是片子太多了,觀眾分流了。而現在的大盤總量也不是很高,沒有國慶檔和春節檔那麽火熱。
“有授權衍生品分紅 海外發行收入仍有空間”
《妖貓傳》的聯合出品方有新麗傳媒等7家,新麗傳媒主投並主控發行。以該片5億元的票房計算,制片方的分賬票房為1.78億左右,並不能覆蓋該片2.5億元的制作成本,何況以這部影片全球發行的姿態來看,宣發費用不菲,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妖貓傳》的宣發投入也上億了。”
除了票房,《妖貓傳》還有哪些其他收入?制片方對海外發行收入預期如何?在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專訪李寧的時候,陳凱歌即將前往日本,從日本開啟《妖貓傳》的海外市場發行。
每經影視:這次京東的營銷活動,有一些獨家定制的衍生品銷售,新麗傳媒參與分成嗎?
李寧:我們有授權分紅。我們將《妖貓傳》產品授權給了京東。它那邊每一個商家要使用《妖貓傳》元素的話,都必須要經過我們的授權。落實到不同的品牌,具體的品類不太一樣。電影的衍生產品,比起好萊塢這些,中國還是差得很多。
▲京東自營商家與《妖貓傳》的授權合作(京東/圖)
每經影視:《妖貓傳》是全球發行的片子,海外發行怎麽運作?圍繞著它的收入構成是什麽樣?
李寧:這個電影和常規電影的收入還是一樣的,無非就是這幾種:票房收入、新媒體銷售收入、國內外的衍生品收入、海外的發行收入,實際上我們這個電影是合拍片,我們在澳洲新西蘭東南亞各地都會陸續上映,還有日本。我們找到了日本的東寶發行。二月份會做大規模的商業發行。歐洲我們已經在銷售了,有幾家已經在簽約了。新媒體版權賣給了愛奇藝,所以愛奇藝是聯合出品方。
每經影視:北美發行是什麽情況?
李寧:我們正在獲取一個大的公司,來代理我們的北美地區,希望能夠覆蓋到更大的受眾。我們歐美市場是有專門的公司在做這樣一件事情。日韓是在日本的合作夥伴角川公司手里,東南亞和港澳臺地區是在香港英皇電影手里。
每經影視:未來這個片子在海外發行是比較盛大的。那您對《妖貓傳》全球票房的預估是什麽呢?
李寧:沒有。因為海外都是由代理公司在做,我們也無法預測。只是說我們的努力和電影的品質,應該可以讓這個影片的票房再高一點。今天(12月29日)是上映的第八天,票房有接近四個億。這個成績在國產片中不算很好,但也算是很亮眼的成績了。到現在為止,已經是陳凱歌最好的成績。
▲《無極》的北美票房情況(Box Office Mojo/圖)
“國產電影要有冒險賭博精神 與凱歌導演的合作親密無間”
新麗傳媒與陳凱歌的合作非常緊密,據新麗傳媒今年報送的IPO申報稿,雙方將獨家合作7部電影,目前已經完成《搜索》《道士下山》《妖貓傳》三部。
不僅如此,陳凱歌與新麗傳媒還有股份綁定。新麗傳媒的第四大股東是喜詩投資,其以1582.35萬元出資額持股9.59%。陳凱歌是喜詩投資第三大股東,以1407萬元出資額持股15.64%。因此陳凱歌間接持有新麗傳媒247.48萬股。
不過,從雙方已經合作的三部作品看,陳凱歌電影收益並不那麽樂觀。《搜索》相對成本較小,2012年上映票房1.7億元,制片方應該賺錢。但《道士下山》成本1.6億元,累計實現收入1.7億元,只能算基本平手。到了雙方合作的第三部《妖貓傳》,目前來看也不一定能讓制片方賺錢。對此,新麗傳媒方面如何看待?
▲《搜索》《道士下山》《妖貓傳》的評分(豆瓣電影/圖)
每經影視:《妖貓傳》制作成本2.5億元,宣發成本也很大。以現在的情況看來,很難覆蓋成本,您如何看這個事情?
李寧:我到現在還是很有信心的,因為我還有海外的收入。中國電影現在就在艱難過度的過程中,正是有了凱歌電影這樣的創作,所以它還在一點一點前進。我們當然不希望賠錢,我們還是希望掙錢的,所以我們也在努力。
每經影視:我個人覺得這部電影很好,比去年賀歲檔張藝謀導演那部魔幻巨制《長城》好,有東方特色。但票房,兩部片子差距大。
李寧:感謝你的支持。但這個電影和《長城》是不一樣的。《長城》是全世界的明星和頂級特效,投入是在1.8個億美金左右。而且它是特效動作片,是好萊塢的類型片。我們這個電影是個中國片,是傳承中國歷史文化的電影,是一部有文藝高度的電影。我們沒有大場面的場景、也沒有特技特效,只有貓這些是特效做的。我們更多講的是人文的故事。但現在觀眾能不能接受,我們是不確定的。觀眾能不能接受長安的美學、接受楊玉環的故事,我認為是未知的。因為沒有人這樣做過。要不然就是武俠片、要不然就是魔獸片,要不然就是偵探動作片,這種題材,以詩人為背景的題材,中國在哪里呢?
▲《長城》全球票房情況(Box Office Mojo/圖)
每經影視:所以還是得看觀眾口味,對《妖貓傳》褒貶不一,甚至分化兩極。
李寧:有一千萬的中國觀眾來看凱歌的電影,有來自業內媒體贊揚的聲音,我們就覺得很欣慰了。電影一個是商業屬性,一個是藝術屬性。對這部電影,在藝術屬性上我非常滿意。我很自豪能夠參與到這部電影,它一定能留在中國電影的史冊上。這是一部真正的講述中國人的故事的電影,講了一個唐朝詩人的故事,講了中國文化傳入日本的故事。我覺得只有凱歌導演做的到,從這點講,我個人是很滿意的。從生意上來講,每個公司都希望掙錢,這是KPI的硬指標。但談到中國電影的現狀,現在有幾個電影公司是賺錢的呢?賺錢的還是少數。我們也有賺錢的電影,《妖貓傳》也還在努力之中,未來也還會走下去。我覺得它現在的狀態沒達到預期,但我也還是基本滿意的。
每經影視:《妖貓傳》目前排片越來越少了,不到10%,它票房想要大幅起來可能也比較困難了吧?
李寧:當然會比較困難了,這是每個電影都要面臨的問題。當你面對下一個檔期的時候,你還能保持多大的放映空間。這個跟你的票房表現、商業屬性、宣發手段、觀眾選擇都有關。我們是投資方,也怕賠錢。我們希望有一個好作品的前提下,有一個好票房,希望有更多中國觀眾喜歡這個電影,讓更多的創作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詩歌這樣的題材是能夠拍的。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做的深層次思考。中國國產電影是要有冒險精神、賭博精神的。中國不管什麽檔期,廝殺都非常激烈的。
▲1月4日《妖貓傳》的排片情況(CBO中國票房/圖)
每經影視:新麗傳媒公司也不是靠一部電影賺錢。
李寧:我們公司有兩個板塊,一個電視劇,一個電影。我是負責電影的。今年我們有四部電視劇作品,《我的前半生》《白鹿原》《風箏》《剃刀邊緣》。電影有《悟空傳》《羞羞的鐵拳》《妖貓傳》《情聖》。我們可以負責任地說,在質量上,我們從沒有欺騙過觀眾,都是精品。票房有高有低、收視率有高有低,這都是正常的。商業運營和商業定位,我們也沒有大的錯誤。所以我們會堅持精品,賺不賺錢,就賭吧。賭得起就繼續做,賭不起就離場,轉行唄。但新麗會繼續堅持下去。今年其實是我們電影電視劇雙豐收的大年。
▲《我的前半生》頗受好評,引發網絡熱議(骨朵數據/圖)
每經影視:那凱歌導演的項目,就是完全按照他的想法來是吧?
李寧:完全尊重。因為凱歌導演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他有自己獨到的想法。當然了,我們也要努力去協調好他的步伐。我們現在的合作是親密無間的,而這種情感是建立在我們對凱歌導演作品的認可,以及對他本人的認可上的。我們會堅持合作下去。
每經影視:所以你們不會因為《妖貓傳》的票房不達預期,而對凱歌導演有什麽想法是嗎?
李寧:完全不會有。而且不能以現在的票房就給我們蓋棺定論。我們目前面對的市場環境還是比較兇險的。不是陳凱歌的作品是這樣,所有導演都一樣。
情路坎坷 曾與陳凱歌同居
1 :
GS(14)@2016-02-18 00:36:50倪萍雖貴為內地政壇、藝壇名人,但個人感情生活屢遭磨難,以至早有媒體指她曾有「遠走他鄉」的想法。年輕時長相出眾的倪萍,首任男朋友是演小品的郭達,因郭母反對分手;後與導演陳凱歌同居,5年後陳另結新歡,兩人分道揚鑣,倪形容那是一段「沒有自尊、失去自我的日子」。
被問是否遠離是非地
倪萍首任丈夫是在山東時認識,但她調央視後離婚,女兒判給前夫;之後跟攝影家王文瀾結婚,育有一子,共同生活8年後分手,兒子判給她。之後嫁導演楊亞洲。感情之坎坷以致不少媒體採訪她時,都有意無意問她是否想移民出國「遠離是非地」,倪的回應並不排斥移民。其實,中共政治人物「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已司空見慣,「愛國愛黨」紅人偷偷移民歐美定居外國大有人在。鄧小平的孫子、在美國出生的鄧卓棣是美國籍,仍可在中國官場任官,現已官至處級;前總理李鵬最小的兒子李小勇是新加坡人;前國家副主席曾慶紅的兒子曾偉擁澳洲籍等;中共倡導的信仰早已形同虛設。《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17/19494020
染谷為陳凱歌剃頭
1 :
GS(14)@2016-08-09 07:33:11內地著名導演陳凱歌籌備6年的魔幻古裝片《妖貓傳》,日前已在湖北襄陽開鏡,由23歲日本男星染谷將太擔任主角,飾演高僧空海,其他拍檔則有《羋月傳》男星黃軒,有傳李冰冰、劉亦菲、高圓圓、張涵予等紅星亦參與演出,該片暫定明年上映。曾主演電影《寄生獸》的染谷將太,去年與35歲國際級女星菊地
兩度與陳凱歌合作 奧斯卡常客《霸王別姬》監製心臟病猝死
1 :
GS(14)@2016-09-07 21:46:15【1953-2016】■英國著名監製Donald Ranvaud於蒙特利爾酒店內猝死,終年62歲。
英國著名監製Donald Ranvaud本來正於加拿大蒙特利爾電影節擔任評審,他於當地時間周日晚上突然於酒店內猝死,終年62歲。電影節的發言人已確實其死訊,但未有透露原因,有指他是死於心臟病。
■Donald監製的作品中,最為港人認識的是張國榮主演的《霸王別姬》。
89年旅居中國
Donald監製過不少著名作品,最為港人熟悉的是下周一60歲冥壽「哥哥」張國榮主演的《霸王別姬》。曾是記者並於1975年創辦獨立電影雜誌《Frameworkin》的Donald,於1989年開始做全職電影監製,於1989年至1993年在中國居住時監製了陳凱歌《邊走邊唱》及《霸王別姬》兩部作品。Donald其後搬到去拉丁美洲居住,將注意力放在當地電影,於1998年監製了由巴西導演路達沙利斯(Walter Salles)執導的《中央車站》(Central Station),該片更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之後Donald與巴西名導費蘭度梅維里斯(Fernando Meirelles)兩度合作,監製了《無主之城》(City of God)及《無國界追兇》(The Constant Gardener)。《無主之城》及《無國界追兇》分別於04及05年獲得4項奧斯卡提名,英國女星麗素慧絲(Rachel Weisz)更憑《無國界追兇》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閉幕全場默哀
蒙特利爾電影節主席Serge Losique形容Donald是位好友、作家及對電影上了癮。電影節於當地時間周一舉行閉幕禮,期間全場為Donald進行了一分鐘默哀,而為得獎者舉行的慶祝活動亦取消以示尊重。撰文:泰米
■《無主之城》在04年獲得4項奧斯卡提名。
■長澤正美(中)及中井貴一(左二)出席蒙特利爾電影節閉幕禮時,有向Donald默哀。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907/1976242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