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壹資本】相親對象是做私募的?手把手教你完成篩選(王思聰除外)

嗨~~這是一枚給大家獻愛心送溫暖的Zoe醬。

話說,昨天晚上臺風“妮妲”不是登陸了嘛?今早起床一大波段子也跟著登陸了,比如:

今天華為居然都放假了?快截屏公司的通知短信,傳給子孫後代珍藏!

論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今天港交所直接躺倒休市了,深交所歷經千辛萬苦還是開市了。

再比如下面這個,看看別人家公司。

戰高溫又戰臺風,身體靈魂被掏空。升職加薪一場夢,慵懶假期在夢中。

既然說到假期了,小編掐指一算,距離下半年最激動人心的中秋節和國慶節,只差一個半月了誒嘿。這也就意味著,距離家中親朋好友見面問你“啥時候結婚啊?有對象了嗎?這把年紀沒對象哪行啊?”……也只差1個半月了。

一大波僵屍即將襲來,單身狗請把雙臂張開,擁抱前方萬點傷害。

不過善良如我,本著獻愛心送溫暖的目的,Zoe醬今天就打算手把手告訴你,如果你的相親對象是搞金融的、做私募的,在聽起來薪水貌似很高的情況下,如何完成首輪篩選……

7月15日,《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業界花名兒“史上最嚴募集新規”)實施的時候,有個篩選標準是這樣的:見面羞答答地問,“親愛的,你買過私募麽?”

為啥呢?因為按照募集新規的要求,7月15日起,只有合格投資者才能買私募產品。

哪些是合格投資者?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的個人;投資於單只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且凈資產不低於1000萬元的機構。

所以,你雲淡風輕一問,對方酒後真言一答,對方的資產情況差不多就有個數了。不過,Zoe醬覺著,感情里一上來就談錢,這種方法論就是一個大寫的:俗氣。

看TA這人靠不靠譜,才是判斷能不能共度一生的一個硬指標。你們說對不~

所以,如果你的相親(勾搭)對象是做私募的,請按如下順序來給他的靠譜程度打分。

一、問到TA所在私募的名稱,打開中國基金業協會官網,對應查詢這家公司。

如果無法在”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里查到這家公司,那請萬分小心。

如果能在系統里查到,但是發現機構信息的最上面“機構誠信信息”里寫著“異常機構”,那請十分小心。

如果能在系統里查到,但是發現這家公司要麽“管理規模為零”、要麽“登記一年以上管理規模為零”,那麽也請小心。

為啥呢?今年2月,基金業協會發布了《關於進一步規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幹事項的公告》,業界花名兒“備案新規”,在5月1日和8月1日兩個大限清理掉了超過1萬家“空殼”私募。

8月1日當天Zoe醬實時監控發現,協會半天時間就清掉了快8000家…手起刀落,幹凈利索。

空殼私募,顧名思義,這些機構拿了私募管理人資格,但卻沒做私募該做的業務。按照協會的說法,被清掉的這1萬家私募大概有這麽幾類:

1. 跟風拿了私募管理人資格,但不知道為什麽要拿,也不打算展業。

2. 拿了資格想做私募業務,但是硬件軟件要啥缺啥,一沒實力二沒資金,拿著牌照瞎晃。

3. 拿了私募資格,但是掛羊頭賣狗肉,搞P2P、民間借貸等非私募業務。

4. 拿著資格牌照來征信,暗搓搓地搞非法集資,一有問題就跑路。

順道說一嘴,之前出現兌付危機的上海晉興資產、深圳金賽銀等公司居然都拿了私募管理人資格,目前都被基金業協會歸為“失聯機構”了……

你就說吧,在這種機構工作的對象。。。你敢要麽?說不定哪天就卷款跑路、人人喊打了好麽……

不過按照基金業協會的說法,註銷私募管理人資格不是行政處罰,有心從業的機構,協會以後也不會攔著。所以如果現在TA們公司沒有管理人資格,但公司上下都有一顆認真從業的心,你也是可以再考慮考慮的嗯……

二、在基金業協會官網查了老底之後,搜索並打開這家公司的官方主頁,看是否能順利查到旗下的產品信息和凈值情況。

如果你啥問卷都不用填,啥測評都不用做,就暢通無阻地看到了這家公司下面的所有產品凈值,那請萬分小心。

正如前面募集新規提到的,只有合格投資者才能購買私募產品,私募機構只有通過繁複的問卷和測評,確定你是合格投資者之後,才能向你推介具體私募產品信息。

而據Zoe醬的觀察,從4月15日到7月15日的3個月間,正規私募都在忙著升級網站升級系統。有的公司在產品頁面直接設置成“登陸後方能查看”,並且,壓根沒有“註冊”這個鍵!!

換句話說,除非你已經買了他們的產品、在公司的系統里有記錄,公司給了你用戶名和密碼,不然你是根本看不了產品信息的,比如下面這家:

而有一些第三方機構呢,是有“註冊”這個按鈕的。然後你是不是會想,註冊一下不就可以看了?

Naive,一旦你點擊“註冊”,等待你的將是一個巨長無比的問卷,且經過人家的實名反複審查,不合格的投資者是無法渾水摸魚的,比如下面這張,僅是個開頭:

Zoe作為一個關註私募的記者,經常需要去私募機構的官網查公司信息、產品信息等等,曾經是WiFi在手,資料不愁。

但是現在!!!每每需要查一家機構的信息,都是問卷填到我流淚,註冊註到我心醉,活活想把鍵盤砸碎……

嗯,犧牲了無數個像Zoe這樣的私募記者,保住了投資者的財產安全。這麽一想,感覺自己也是功德無量了。

三、既然查不到產品信息,那你就接著問TA,“我看不了你們產品,身邊很多土豪聽說私募產品收益高,都想買。能不能把你們的產品信息微信發我一份?我給他們轉過去看看?”

如果TA欣然同意微信給你轉發產品資料,那你也可以欣然讓TA一邊涼快去了。

因為募集新規禁止私募機構公開推介、或變相公開推介基金產品。具體包括了9種媒介渠道,傳統媒體、新媒體、自媒體基本通通包含在內。

尤其值得註意的是,通過微信朋友圈等互聯網媒介推介私募基金,也是違規的。所以你也可以去視察TA的朋友圈,平時發公司的投資策略沒問題,誰還沒有點品牌塑造的需要呢。

但如果TA敢信口開河地公開抖出產品信息,那Zoe醬建議你還是離TA遠點。

四、你向TA表示對於公司產品的濃厚興趣,同時問,“私募產品的認購起點是100萬,經過你們的認定,我也是合格投資者。但現在手頭緊只能拿出80萬,我和我朋友一起湊單100萬買一份產品可以不?”

如果他欣然答應了,那你又可以讓他去一邊涼快了。

因為按照募集新規的要求,一切“拆分”銷售都是違規的。把100萬拆成小的份額,本質上就是突破了合格投資者制度。

好了,首輪篩選的要素就是這些啦~~ Zoe醬由衷地覺得,工作態度一定程度上很能反應一個人的人格品質。經歷了年初以來不斷的整頓,私募行業現在都在倡導合規經營。如果TA作為一個私募從業人員,完全不遵守行業合規準則,那這個人八成也不怎麽靠得住。。。

當然了,如果你碰到的是“國民老公”王思聰和黃曉明,那就當Zoe醬啥也沒說了吧,上面這套方法論,totally不好使。

比如聰聰,有錢任性,說是本就不打算對外融資,所以直接放棄了北京普思投資有限公司的私募管理人備案資格(此處省略1萬字)。還有你們的黃教主,黃曉明的北京明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顯示無備案信息,但給你一個黃曉明,忽略Angelababy,你要呢還是不要呢?

壹資本(cbnyiziben):好玩的財經故事、實用的概念股大全、經典的財經資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63

王興:除外賣外 美團其他業務已實現整體盈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26/158420.shtml

王興:除外賣外 美團其他業務已實現整體盈利
王興 王興

王興:除外賣外 美團其他業務已實現整體盈利

海外有很大的市場,中國的企業應該往海外走,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應該往外走。

i黑馬訊 8月26日消息 今日,亞布力夏季高峰會閉幕,美團點評CEO王興發表演講。他透露,除了外賣業務之外,美團點評其他業務在7月份已經實現了整體盈利,美團和大眾點評已經完成初步融合。

以下為美團點評CEO王興的演講內容,經i黑馬編輯整理:

在工作人員幫我換有僅有2頁PPT時,我向下面的陳啟宗(香港恒隆地產董事長)表示感謝,他除了給我們帶來演講,6年前美團剛剛開始創業,我有幸參加清華企業家園年會,那個年會上陳先生也做了演講,其中一句話記得非常清楚,我想把陳先生這句話轉述給各位。他當時說“尊重這個事情你不是要來的,更不是求來的,是必須賺來的,尊重和錢一樣,要不來,必須賺來。”這句話給我印象非常深刻,6年來通過我和團隊的努力,最終把美團和點評在激烈競爭、非常辛苦的行業里不斷往前推,所以非常感謝陳先生。

今天主題是詩和遠方,我想起這句話,雖然我不是詩人,但我們面臨這樣複雜的環境,無論國際環境還是產業環境情況下我們需要做點努力,把非常複雜的環境盡可能縮減成最簡單的,容易理解,而且對解決問題有幫助的詞語上面。我想來想去,我想說的這個詞就是“下半場”,接下來我會分兩部分解釋,為什麽我認為是下半場?以及下半場是什麽意思?另外下半場我們應該做些什麽事情?

互聯網進入下半場

我們從四個方面講下半場。第一,公司自身。我畢竟是公司創始人兼CEO,美團點評等待下半場的開場。有些同誌知道,我們美團是2010年成立的公司,大眾點評是2003年成立的公司,去年10月份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並成為美團點評,現在我們是國內最大服務業互聯網平臺。過去12個月有2.2億人在上面消費過,我們是中國前三大電商平臺。每年除了2.2億人消費,我們還和400萬商戶合作,我們做互聯網平臺,我們和全國1100個城市400萬個餐廳、電影院、酒店以及各種本地生活服務商合作,通過互聯網幫他們帶去客人,通過互聯網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公司合並後,我們經過三個季度的努力,我們終於到了新的起點,7月份我們除了依然高速增長需要大力投入的外賣業務外,其他業務實現整體盈利。外賣業務以每個月20%的速度增長,給越來越多人帶來便利,帶來健康的美食。完成合並和融合在下半場開始。

第二,這不僅美團點評下半場開始,也是中國O2O到了下半場,過去幾年有非常多的資金砸入市場,從2010年開始,那時候有百團大戰、千團大戰,我們燒了很多錢,但直到2014年滴滴快的紅包大戰開始,我們才知道那些錢是九牛一毛。2014年到2015年滴滴、快的不停地燒錢,最終合並,這個月初又和UBER中國合並,所以我認為中國O2O也到了下半場。過去4-5年時間無數創業者湧入這個市場,做了各種各樣的嘗試,無數資金砸進來,美團點評合計融資55億美元,滴滴、快的、UBER合並融資超過100億美元;無數人湧進來,他們非常辛苦的夜以繼日的工作,希望用互聯網真正把O2O線上線下融合找到新的模式。

通過市場整合O2O也到了下半場,經過整合有一些公司跑出來,但是這些公司需要進一步證明自己,證明自己過去大量的消耗、大量的投入,積累的核心競爭力能夠持續為消費者和客戶創造價值,也能夠為投資人帶來價值,我認為已經到了O2O的下半場。

第三,我認為這不僅是O2O的下半場也是中國互聯網的下半場。昨天發言中很多嘉賓提到,之前互聯網發展很多靠人口紅利,今年正好是中國互聯網民用20周年,1994年中國開通國際專線,1996年開始,互聯網20年發展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除了創業者、投資人投入外,人口紅利起到重要的作用。每年1月和7月中國網絡信息中心CNIC都會發布中國網民報告,前幾年會不停關註,今年中國網民數增速趨緩。最簡單的常識也知道,中國只有13多億人,人數超過一半時指標再無法翻番,最激動人心人口紅利已經過去。

智能終端手機紅利也已經過去。前幾年IPHONE、安卓手機每年出貨量急劇增長,但是到2014年2015年已經不是翻番的增長,連40%-50%的增長無法維持。每年智能手機出貨量10%的增長,今年估計是個位數或者10%的增長。之前互聯網人口紅利和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已經基本消失。再往後不需要依賴紅利,需要依賴技術和服務,需要新的經濟增長模式,這也是中國互聯網下半場的開始。

第四,現在不僅是中國互聯網下半場的開始,也可能是中國經濟到了下半場,過去兩年政府提了很多“新常態、供給側改革”,都是告訴我們過去增長模式難以維續,需要新的模式。GDP增長從兩位數到8,再到7,再到6。過去各位享受很大的紅利,陳啟宗先生說他是非常幸運的一代,我覺得我也是非常幸運的一代,我和中國改革開放基本上完全同齡的人。1978年12月18日改革中國歷史進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正好兩個月之後,1979年2月18日我出生,我自己非常幸運趕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三十幾年,但是現在新常態、供給側改革,這一切都要求我們有新的方式推動新的增長。是否能夠逃脫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所有的努力,需要政府的智慧,也需要在座所有企業家的共同努力,這個角度中國經濟也到了下半場。

中國企業需要走向“遠方”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大歷史”,我還講另外一個可能的問題,就是IT。

大家知道很多變化底層是有核心邏輯,現在是2016年8月,到明年的1月份IPHONE發布十周年,這是多麽驚天動地的事情,今天無數的事情,手機、IPAD、微信以及整個O2O,如果沒有IPHONE發布,以及谷歌跟進模仿IPHONE發布了安卓,這些都不會發生。但是這十年已經過去了,更底層的一個核心驅動力是摩爾定律,1965年inter,半導體的芯片每18個月翻一番,過去52年的時間,摩爾定律非常持續的生效,從大型機、小型機、手機、IOT、物聯網,如果沒有IT化的不斷進展,其他很多事情都不會發生。在很大的情況下,摩爾定律給整個經濟增長、技術進步提供了驅動力。

在過去幾年,摩爾定律是不是到瓶頸,後來屢次證明是“狼來了”,一次又一次被突破,很容易讓人想起“狼來了”。最後真的來了,摩爾定律到現在真的到增長的瓶頸和極限,到後面是否依賴摩爾定律整個的IT需要有不一樣的增長模式,這可能是一個新的歷史節點。為什麽我認為是一個下面半場,不光對我們公司、互聯網+、O2O,對整個中國經濟都是一個歷程。

我們怎麽看待下半場,我們沒有中場休息時間,無外乎一個角度:

第一個角度是各位嘉賓提到的持續研發投入,越來越多的做高科技、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包括剛才提到的中國制造2025年這里面需要做很多的努力,高科技解決問題,但是不簡單期待在高科技上能夠完全的獨霸全球,因為我們始終還是有一個正確的世界觀,我始終認為,有兩種世界觀各自是兩個不同的圓,一個圓是中國,另一個圓是外國,這是一種世界觀。另一種世界觀,大的圓是世界,里面有小的圓,中國被包圍在中間。無論哪一種都應該選擇世界觀,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們聰明人再多不會比整個世界多,一方面推動世界的發展。一方面發展另一方面是合作。

另外有兩種:一種是互聯網+,是我們公司在大力推進的事情。很有趣前天我正好看澎湃新聞,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到上海廣播電視臺,視察互聯網條件下的媒體轉型。我覺得他說的一句話非常好,只有深度融合才能整體轉型,這個話不光是對媒體行業所,我認為是對整個互聯網行業,尤其是對互聯網+行業說的。因為我們剛才提到互聯網行業在中國發展二十年,移動互聯網不到十年,帶來了很多變化,這些變化很多停留在表面,傳統經濟有很多產業,互聯網是信息產業,影響是媒體,互聯網最早十年把媒體給互聯網化了,新浪、搜狐、網易這大門戶把參考文摘、報紙搬到網絡上,當然媒體互聯網化有很多空間,包括今日頭條。但是經濟中除了媒體還有很多需要互聯網化。零售也互聯網化,京東、當當。過去有很多金融也互聯網化,雖然現在P2P新規出來政策空間有很多的縮減,但是金融原來在中國的發展是不足的,是有互聯網化的機會。所以各行各業都需要互聯網化。

第二種,美團點評作為最大的互聯網參與平臺,以前做得薄,把本地生活服務事業引流,這是比較薄的一次。服務好他們不光需要引流,要幫他們提高效率,怎麽通過ERP幫助中小商戶提升人員效率,怎麽幫助他們提高采購的效率?大家知道商業地產,最重要的是地段,一個店最後是否賺錢,開的位置選在哪里非常重要。通過美團點評有非常豐富的大數據,開一個店應該在那里,到底是應該開火鍋,還是烤魚,有很多數據可以幫助商戶去做。這些發生作用需要深度融合才能轉型,而不是通過簡單的互聯網導流。

最後說說跟題目相關的遠方,我覺得遠方,提到遠方很容易想到全球化、國際化,正好上半年關註這個問題,去了以色列、柏林、東南亞的雅加達。因為中國再大、人口再多,但是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問題,中國企業要國際化,要全球化,對互聯網企業應該用什麽角度,我想提出自己的觀點,我認為互聯網+可能是中國企業全球化互聯網化的機會,原來在國內有BAT,後面有很多企業不光是滴滴,還是美團點評、今日頭條,需要面對很多束縛,需要做一些苦活累活。從全球來講,美國世界是世界互聯網的BAT,亞馬遜、Google、Facebook,他們掌握了全球互聯網最底層的資源,微信現在有8億的活躍用戶很大,但是微信不能很好的拓展海外,用戶就不能很好的發展,但是Google和Facebook有接近20億的用戶。中國企業作為後進者,第二波的企業我們能夠找到機會,正確的策略和當年的華為一樣:一方面高科技、一方面要接地氣,因為互聯網本身需要技術含量,如果不接地氣,做的非常高、非常薄(走不遠),坦率說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和美國的互聯網企業有很大的優勢,比愛立信、朗訊,用中國人力成本優勢,而且中國擅長用苦活累活的優勢去擴展市場。海外有很大的市場,中國的企業應該往海外走,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應該往外走。一方面要高科技、一方面要接地氣,才有機會利用中國的優勢拓展全球的市場,獲得遠方的市場。

這就是我今天講的“詩和遠方”,我的下半場。謝謝!

美團 下半場 盈利 王興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0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