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務院常務會議:加快推進價格改革 決定實施普遍性降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61

中國政府網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1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價格改革,更大程度讓市場定價;決定實施普遍性降費,進一步為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減負添力;確定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措施,培育壯大新業態新產業。

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價格改革,更大程度讓市場定價,提出改革能源、交通、環保等價格形成機制,疏導價格矛盾,穩步放開與居民生活沒有直接關系的絕大部分專業服務價格。要抓緊制定價格改革方案。

會議決定實施普遍性降費,通過以下措施每年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400多億元:

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或未經批準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一律取消;

對收費標準超成本的要切實降低;對確需保留的補償非普遍性公共服務成本的收費,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同時,減免涉及小微企業、養老、醫療和高校畢業生就業等的收費和基金。

自2015年1月1日起,一是取消或暫停征收依法合規設立、但屬於政府提供普遍公共服務或體現一般性管理職能的收費,包括企業、個體工商戶註冊登記費等12項收費。

二是對小微企業免征組織機構代碼證書費等4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明年1月1日至2017年底,對月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3萬元的小微企業,自登記註冊之日起3年內免征教育費附加、文化事業建設費等5項政府性基金。

三是對安排殘疾人就業未達到規定比例、在職職工總數不超過20人的小微企業,自登記註冊之日起3年內免征殘疾人就業保障金。

四是對養老和醫療服務機構建設減免土地複墾費、房屋所有權登記費等7項收費。繼續對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殘疾人和複轉軍人自主擇業創業,免收管理、登記和證照類行政事業性收費。

會議要求,要進一步提高收費政策的透明度,對保留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和實施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實行目錄清單管理,實時對外公開,清單外的收費一律取消。

在取消、減免有關收費和基金後,相關部門、單位依法履職和事業發展所需經費由同級財政統籌安排。中央財政要加強監督,確保各級財政經費到位,防止以經費不足為由再出現亂收費。

此次會議還確定,要積極支持雲計算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融合發展,催生基於雲計算的在線研發設計、教育醫療、智能制造等新業態。在疾病防治、災害預防、社會保障、電子政務等領域開展大數據應用示範。加強信息安全評估和防護。支持雲計算關鍵技術研發和重大項目建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21

李克強“降費令”:每年讓利400億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1/4040750.html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大力減輕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負擔,降低大眾創業成本,加快萬眾創新步伐,要在著力落實好定向減稅政策的同時,實施普遍性降費。

出訪歸來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未多做休息,打破周三召開常務會議的慣例,他於周六(11月1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涉及三大主題:一是部署加快推進價格改革,更大程度讓市場定價;二是確定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措施,培育壯大新業態新產業;三是決定實施普遍性降費,政府每年讓利400億元,進一步為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減負添力。(更多獨家財經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

其中普遍性降費的政策之前有所鋪墊,也備受試產關註。10月8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部門負責同誌會議,部署做好下一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當時,國務院部署了六大舉措,其中就提到“推進普遍性降費”,在一個月之後,具體的降費舉措就已經出臺。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大力減輕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負擔,降低大眾創業成本,加快萬眾創新步伐,要在著力落實好定向減稅政策的同時,實施普遍性降費。會議決定,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或未經批準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一律取消;對收費標準超成本的要切實降低;對確需保留的補償非普遍性公共服務成本的收費,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同時,減免涉及小微企業、養老、醫療和高校畢業生就業等的收費和基金。自2015年1月1日起,一是取消或暫停征收依法合規設立、但屬於政府提供普遍公共服務或體現一般性管理職能的收費,包括企業、個體工商戶註冊登記費等12項收費。

二是對小微企業免征組織機構代碼證書費等4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明年1月1日至2017年底,對月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3萬元的小微企業,自登記註冊之日起3年內免征教育費附加、文化事業建設費等5項政府性基金。

三是對安排殘疾人就業未達到規定比例、在職職工總數不超過20人的小微企業,自登記註冊之日起3年內免征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四是對養老和醫療服務機構建設減免土地複墾費、房屋所有權登記費等7項收費。繼續對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殘疾人和複轉軍人自主擇業創業,免收管理、登記和證照類行政事業性收費。

實施上述措施,每年將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400多億元。上述會議要求,要進一步提高收費政策的透明度,對保留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和實施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實行目錄清單管理,實時對外公開,清單外的收費一律取消。在取消、減免有關收費和基金後,相關部門、單位依法履職和事業發展所需經費由同級財政統籌安排。中央財政要加強監督,確保各級財政經費到位,防止以經費不足為由再出現亂收費。


(編輯:羅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17

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確定進一步減稅降費措施 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創業創新 Julian-Z

http://xueqiu.com/7535271733/36963616
【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確定進一步減稅降費措施 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創業創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月2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減稅降費措施、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創業創新,部署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以公共產品投資促進穩增長調結構,決定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補助標準、助力貧困學子和技能型人才成長。
  會議認為,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積極的財政政策必須加力增效。要堅持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圍繞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新引擎,以擴大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改造傳統引擎,加強定向調控,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用減稅降費鼓勵創業創新,帶動社會就業和調節收入分配;推進包括重大水利工程在內的公共設施建設,擴大有效投資需求,推動結構調整和相關產業發展。
  會議確定,在前期國家已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基礎上,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和創業創新的減稅降費力度。一是從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將享受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範圍,由年應納稅所得額10萬元以內(含10萬元)擴大到20萬元以內(含20萬元),並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助力小微企業盡快成長。二是從2015年4月1日起,將已經試點的個人以股權、不動產、技術發明成果等非貨幣性資產進行投資的實際收益,由一次性納稅改為分期納稅的優惠政策推廣到全國,以激發民間個人投資活力。三是將失業保險費率由現行條例規定的3%統一降至2%,單位和個人繳費具體比例由各地在充分考慮提高失業保險待遇、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補貼政策等因素的基礎上確定。初步測算,僅這一減費措施每年將減輕企業和員工負擔400多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143

三大運營商被指“欺上瞞下” 流量降費仍不能辦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0903.html

三大運營商被指“欺上瞞下” 流量降費仍不能辦

證券日報 2015-06-11 09:51:00

根據國務院的要求,5月15日三大運營商紛紛發布了提速降費方案。從發布降價方案至今已經過去快一個月了,現實情況又是如何呢?行動最早的中移動也要到7月份才有部分優惠執行。

行動最早的中移動也要到7月份才有部分優惠執行。

編者按:根據國務院的要求,5月15日三大運營商紛紛發布了提速降費方案。從發布降價方案至今已經過去快一個月了,現實情況又是如何呢?本報記者對北京地區三大運營商的情況進行了實地調查,情況並不令人滿意。

在李克強總理多次提出要降低網費、流量費時,三大運營商也終於坐不住了,趕在世界電信日的前兩天各自公布了自己的提速降費方案。

此外,還宣布了在2015年年底要實現的目標:中國移動表示,預計到2015年年底,流量綜合自資費同比降下降35%以上,網絡能力和網絡速率將大幅提升;中國聯通表示,全網移動用戶數據流量綜合單價降幅20%以上;中國電信預計今年流量資費平均降幅將達到30%左右。

如此表態自然讓全國人民欣喜,若執行到位,大家或許可以不用每到一個地方尋找免費WIFI蹭網,不用承擔因流量超標而帶來的高額流量費,但事實上,果真如此嗎?

在《證券日報》記者實地調查走訪了包括北三環到北四環之間的多家移動、聯通和電信營業廳發現,三大運營商在5月15日宣布的提速降價方案似乎並未立即執行,“我們還是執行的原來的流量方案”、“沒有接到上級通知說調整流量方案”、“不管網上怎麽說,反正我們營業廳辦不了”這樣的回複居多。

而在記者致電上述三大運營商官方客服電話,仔細詢問此前宣布的多個提速降價方案能否辦理情況時,只有中國移動表示某些業務在7月份之後可以辦理,某些是五星級用戶才能辦理外,包括電信和聯通官方客服對自家公司提出的手機流量降價方案似乎並不知情,而其營業廳工作人員也直言“一切還是按照以前的流量套餐情況”。

華創證券首席分析師馬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他看來,根據三大運營商制定的2015年年底的計劃,相關方案的執行相信只是時間的問題。

而部分消費者則表示,流量降費方案公布近一月後仍不能辦理,三大運營商有“欺上瞞下”之嫌。

中移動

部分優惠7月份起執行

5月15日,三大運營商同一時間公布提速降費方案。中國移動表示,預計到2015年年底,流量綜合自資費同比降下降35%以上,網絡能力和網絡速率將大幅提升。

此外,中國移動還宣布即日起(5月15日)推出十二大提速降費新舉措,包括推出10元1GB夜間、假日流量套餐,50元2GB全國4G流量卡,以及推出48個國家和地區流量包天資費,平均降幅超70%等各種優惠活動。

與5月15日公開宣稱相反的是,記者在北四環至北五環之間的某移動營業廳卻並沒有看到相關優惠活動的海報或廣告。一名進店用戶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他自己也根本就不知道移動推出了哪些降低流量資費的優惠活動,自移動公開宣布提速降費措施快一個月以來,自己並沒有切身體會到手機流量資費有任何變化。

移動營業廳的工作人員也證實了這一點,其表示,目前寬帶業務已經開始執行有關優惠措施,但手機流量資費降低的很多套餐現在並不能辦理。隨即,記者致電移動官方客服了解到,前述移動宣布的方案,“10元1GB夜間流量套餐”之前就有推出,但不能通過電話辦理,只能通過微信或營業廳或官網辦理。

之前沒有,現在推出並可以辦理的業務有兩個,一是10元1GB假日流量套餐將於6月20日端午節期間推出,可在元旦、春節、端午節等國家法定節假日期間使用;二是流量不清零,可以把這個月沒用完的流量分享給其人。

除此之外,前述方案中“50元含2GB全國流量,降幅達50%”、“套外安心服務”,套餐外資費最低降至0.06元/MB-0.1元/MB、統一開展“訂1GB以上流量套餐,贈1GB夜間流量”促銷活動等活動是今年7月份才能辦理。

按照原計劃“移動準備降低國際及港澳臺漫遊流量資費,推出48個國家和地區流量包天資費,平均降幅超70%”的業務也將在7月份展開,但具體如何實施其還表示並不清楚。

除了諸多將於今年7月份實施的優惠措施外,移動對某些優惠措施還設置了限制性門檻,比如“話音短信不限量套餐”,前述客服人員表示,該項業務目前只針對五星級用戶推出,普通用戶還不能辦理該業務。

電信聯通

時間表靠後

雖然中國移動提出了諸多方案,但至少很多已經排上日程,相比來說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在方案執行時間表顯得更加靠後。

《證券日報》記者在走訪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營業廳時發現,對於流量提速降費的宣傳廣告,不管是聯通還是電信一概看不到任何宣傳的影子,記者詢問此前電信宣布的提速降費方案中,針對手機流量的“購買每月50元含1GB、每月70元含2GB等流量加裝包推出“買一送一”活動,成功辦理即送1GB閑時(每天23:00-次日7:00)流量。電信營業廳工作人員則表示,根本沒有流量加裝包“買一送一”活動,電信的流量活動還是以前的,沒變過,說著提給記者一張天翼4G資費宣傳單,其表示“我們沒有收到上頭的流量優惠活動”,“可能你說的活動官網上能辦理,反正營業廳不能辦理”。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中國聯通營業廳,聯通的工作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聯通的流量資費標準一致執行的是此前4G套餐的標準,目前並沒有什麽優惠措施。

當記者致電聯通官方客戶電話詢問,是否有開展此前聯通公開在方案中提及的“低至10元包1.5GB省內流量半年包促銷活動,流量跨月不清零,半年有效;超值實惠定向流量”等活動時,聯通官方客戶代表回複記者稱,“不知道您從哪里看到的這些信息,但聯通目前沒有上述的流量半年包促銷活動,至於到今年年底有沒有流量優惠活動推出其並不知情”。

執行時間延遲

為何雷聲大雨點小

雖然按照總理的要求,三大運營商迅速提出提速降費方案,但是,卻並沒有得到用戶點贊,而從《證券日報》記者實地調查采訪到的情況來看,三大運營商在手機流量提速降費方面的執行時間表已經向後延遲。而這也被廣大用戶認為三大運營商缺乏誠意、敷衍了事。

對此,有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提速降費的全面實施無疑會對三大運營商的利潤產生影響,再加上對三大運營商來說,由於建設4G,行業資本支出會維持在高位,今年對運營商來說是較為艱難的一年,而這也直接導致了運營商早在5月15日提出的方案還遲遲未能落到實處。

前述華創證券首席分析師馬軍則表現得相對樂觀,其認為在手機流量資費上如果能提速降費,其實從長遠來看對運營商來說是有利的,“三大運營商自己也會對比其中的利害關系”,在李克強總理在多次要求降費及三大運營商在公開場合提出了提速降費方案的情況下,三大運營商在輿論的壓力下也不敢不執行,但做這個事情有一個時間上步驟,根據三大運營商的制定的2015年年底的計劃,相關方案的執行相信只是時間的問題。

盡管如此,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手機流量降費,可能對三大運營商的收入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在執行時間上,能拖就拖。

編輯:余佳瑩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242

工信部:10月底前完成手機流量、寬帶降費調整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758

(新華社/圖)

7月22日,工信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15年上半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10月底前完成手機流量、寬帶降費調整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電信業務總量完成1.06萬億元,增長23.2%;電信業務收入完成5713億元,同比增長2.3%。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37億元,移動通信基站總數達到390.9萬個,同比增長32.9%。

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工信部到今年年底,要實現手機流量和固定寬帶單位帶寬的平均資費水平均同比下降30%。

聞庫介紹,在寬帶提速方面,一是針對使用銅線技術接入的固定寬帶用戶,由4Mbps以下接入速率免費提速至4Mbps,目前已惠及1400萬用戶,預計10月底前完成全部約2000萬用戶的免費提速。

二是針對使用光纖技術接入的固定寬帶用戶,接入速率在4Mbps及以上的,實施按現有速率翻倍提升、免費提速一檔等措施,如8Mbps翻倍到16Mbps、20Mbps升級一檔到50Mbps等,現已惠及超過750萬用戶,預計全年受惠用戶超過4600萬戶。

三是針對與“互聯網+”行動計劃密切關聯的小微企業用戶,對使用專線寬帶、接入速率在8Mbps以下且具備網絡改造條件的,9月底前全部將專線免費提速至8Mbps,現已惠及50萬小微企業用戶,預計全年受惠超過200萬戶。

在資費方面,關於固定寬帶資費:推動企業在各省陸續下調資費,計劃10月底前完成全國範圍調整。預計50Mbps和100Mbps平均降幅超過30%,20Mbps平均降幅超過20%。

關於移動通信資費,一是推動企業推出優惠的流量套餐,目前,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均已制定面向全國移動用戶、每月50-60元包含2GB流量的資費套餐。中國電信已於5月向社會推廣該套餐,其他兩家企業計劃在7-10月推出。

二是推動企業大幅下調國際漫遊流量資費,5月份以來,針對我國用戶出訪的熱點國家和地區,三家基礎電信企業陸續推出了降低漫遊流量資費的措施,平均降幅超過80%。三是推動企業推出了面向所有移動用戶的、能夠普惠的當月套餐數據業務流量不清零措施,這項工作正在推動當中。

產能過剩問題仍突出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表示,當前,經濟運行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產能過剩問題比較突出。
 
他介紹,目前比較好的是一些高技術產業,比較困難的是就是產能過剩的行業,包括煤炭、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這幾個行業今年上半年的生產都處在下滑的狀態,像粗鋼產量上半年下降了1.3%,水泥產量下降了5.3%,玻璃產量下降了4.2%。
 
從效益情況看,煤炭1-5月份全行業利潤同比下降了60%多,水泥、玻璃行業利潤下降了60%多,冶金行業利潤下降了36%。
 
他表示,要化解產能過剩,首先還是要嚴控新的產能,主要還是采取新建項目實行等量和減量置換。第二,要加快淘汰落後產能。今年的淘汰任務已經下發,要加大力度、加快完成目標。第三,堅持推進兼並重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494

減稅降費也是積極財政 政府網頭條重提總理言語有深意

中國政府網是中央政府面向社會的窗口和政府與公眾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其頭條新聞往往因具有風向標意義而備受關註。

10月31日,中國政府網頭條以一篇名為《李克強:給企業減稅降費同樣是積極的財政政策》的評論文章為主,並配《李克強:同心協力打贏全面實施營改增改革攻堅戰 發揮結構性減稅促發展調結構的關鍵作用》、《5月起!總理力推減稅5000億的政策要落地》、《總理力督,國務院開出減稅降費清單》三篇以往文章,再次釋放國務院重視減稅降費的最強信號。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其實上述李克強減稅降費言論並非最新表態。

比如,上述中國政府網頭條文章引用的文章提到李克強總理的話語,“我再強調一次,不是只有增加赤字、搞大工程才是積極的財政政策。我們給企業減稅降費,同樣是積極的財政政策!”,是來源於今年2月25日李克強總理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發言,那次春節後首次國務院會議上出臺了減稅降費新舉措。

此次中國政府網引用署名“仲海評”的評論文章,再次將李克強總理減稅降費言論放在頭條位置。這一安排,可能既同當前面臨的經濟形勢相關,似乎也釋放出督促落實減費降稅的強烈意願。

最新出臺的財政部9月份財政收支數據顯示,9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8243億元,同比下降0.7%,該數據是自2015年2月以來的首次下降。

稅收收入下降與今年5月份推開的全面營業稅改增值稅(營改增)直接相關。今年前8個月營改增累計減稅2493億元,預計今年全年將比改革前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5000多億元。

在積極財政政策下,一般人認為擴大政府支出,加大政府投資力度才是政策要義。但在當前減稅降費的政策下,減稅方向的財政政策,看似在短期內無法達到提升GDP的效果,甚至還會影響一段時期的財政收入增長。

從三季度經濟數據保持穩中有進就能看出,減稅其意義不僅在於為企業減負,而是通過減稅,構建起一個企業負擔合理、不影響中國經濟競爭力並有利於創新和民生的稅制結構。

特別對於盤活實體經濟而言,稅負問題是影響企業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多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企業人士表示,盡管享受到了國家減稅降費優惠政策,但面對當前企業效益下滑的局面,企業稅費負擔仍很沈重。

另外,近日民眾“對高收入者加收個稅”的謠言的反映強烈,也體現了當前個人對稅費的敏感。

在上述背景下,中國政府網重提李克強減稅言論意義重大,可能也是對上述情況予以回應。

評論員仲海平在上述頭條文章中稱,美國經濟學家阿瑟·拉弗提出,當稅率在一定的限度以下時,提高稅率能增加稅收收入,但超過這一限度時,再提高稅率反而導致稅收收入減少。因為較高的稅率將抑制經濟增長,使稅基減小,稅收收入下降;反之,減稅可以刺激經濟增長,擴大稅基,稅收收入增加。從這個角度來說,減稅確實是最積極的財政政策。

仲海平認為,為企業減稅減輕企業的負擔,就是在減輕中國經濟前行的包袱。在這種環境下,減稅不僅是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從人們對於“加稅”謠言的意見反彈中,我們也能看出減稅更是民心之所向。

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述,為企業減免稅負可能會暫時減少財政收入,但卻可以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是“放水養魚”,長久來看是在涵養稅源。

仲海平提出,未來財政政策的著力點,應放在逐步減輕經濟增長對擴大政府投資規模的依賴。這方面可供選擇的措施很多,如有序推進銀行的消費信貸;適當增加財政對刺激居民消費需求的支出比重,特別是增加對低收入者的財政轉移性支出數量等等。

“以減稅而非以擴大政府支出為重心,才是未來經濟發展最大的信心和底氣所在。”仲海平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39

新醫改再攻堅:一把手操刀,為患者降費給醫者漲薪

全民醫保制度基本建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固在95%以上,覆蓋人口超過13億人;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擴大到200個;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持續下降,由2008年的40.4%下降到30%以下……深化醫改進行近8年後,各方面效果顯著,但一些體制機制障礙仍然制約醫改推進的步伐。

患者在醫院排隊掛號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轉發了《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於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公開消息顯示,《意見》是今年8月底在中央深改組第二十七次會議上審議通過的。

“以中辦、國辦名義下發綜合醫改經驗文件,既是對前期改革試點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進一步明確改革關鍵任務,堅定方向的重大舉措。”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應亞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各地要深刻認識推廣醫改經驗的重要意義,確保改革經驗生根落地,產生實效。圍繞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探索改革有效實施路徑,鼓勵區域聯動。今後還要加大督促檢查力度,進一步總結各地創造的成熟經驗,及時上升為政策。”國務院醫改辦專職副主任、國家衛生計生委體制改革司司長梁萬年日前接受新華社采訪時就《意見》作了解讀。

將醫改升格為一把手工程

深化醫改如今已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利益調整更加複雜,體制機制矛盾凸顯。在改革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總結推廣前期深化醫改創造的好做法和成熟經驗,有利於進一步攻堅克難,有利於創新體制機制、突破利益藩籬,有利於加快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根據新華社消息,《意見》總結了來自福建省三明市,以及江蘇、安徽、福建和青海等省份綜合醫改試點共8個方面24條經驗。

《意見》總結出的主要經驗有,建立強有力的領導體制和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工作機制,為深化醫改提供組織保障。包括加強黨委和政府對醫改工作的領導。深化醫改工作由地方各級黨政一把手負責。由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或一位主要負責人擔任醫改領導小組組長,充分發揮醫改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切實落實政府對醫改的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

其次是破除以藥補醫,建立健全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包括按照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的基本路徑逐步理順醫療服務價格,落實公立醫院藥品分類采購,公立醫院藥品采購逐步實行“兩票制”(生產企業到流通企業開一次發票,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開一次發票),規範診療行為和落實政府投入責任。

更重要的是,在發揮醫保基礎性作用時,加強對醫療服務的外部制約。包括加強醫保經辦管理職能,全面推進支付方式改革和創新基本醫保經辦服務模式等經驗。

上述成功的改革試點證明了一個事實:凡是工作做得比較好的地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都主動牽頭解決改革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真正將醫改升格為一把手工程,醫改的頂層設計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執行力,才能確保各項任務不折不扣地落實、見效。

“領導管理體制改革,這一改革經驗發端於福建三明。這是基於對中國行政體制的客觀判斷,從政府履行醫改職責的現實要求出發做出的體制創新。它有助於解決‘多頭治理、部門聯動難’的問題。為強力推進醫改、加快進度、加深程度,減少行政協調成本,提供了體制保障。當然,改革能否推進、能否切實有效,還取決於是否有決心、有智慧真抓實幹,醫改‘操盤手’和團隊非常關鍵。”應亞珍表示。

“三醫”聯動事關醫改成敗

醫保在深化醫改、促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從前期改革實踐看,‘三醫’聯動得好,改革就有實效,‘三醫’聯動得不好,缺乏有效的抓手,就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聯而不動、動而不聯的情況,難以形成有效合力。”有醫改專家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以“醫保”為抓手的醫改一直貫穿在整個醫改過程中,但是卻由於其體系存在的多部門管理,導致很多的醫改進展不下去。

“我們現在所做的按疾病診斷相關組付費,也僅僅在新農合展開,雖然我們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城鎮職工、城鎮居民中間都沒有開展,溝通成本太高,很難操作。”一位地方試點的醫改負責人表示。

《意見》指出,可開展設立醫保基金管理中心的試點,承擔基金支付和管理、藥品采購和費用結算、醫保支付標準談判、定點機構的協議管理和結算等職能。

事實上,“三醫”聯動改革同樣發端於福建三明。應亞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三明市首先改革醫保體制,把醫保統籌層次提升到地市級,由地市級醫保基金管理中心統一管理經辦,為醫藥采購機制改革創造了組織和資金條件。同時,針對醫藥流通環節積弊,大膽觸動不正當利益這塊“奶酪”,為醫療服務規範化肅清外部環境,大幅度堵住了醫藥費用浪費。以不合理醫藥費用“量價”齊下、檢查化驗費用管控為基礎,深度調整技術勞務類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由此,醫務人員薪酬制度改革有了資金來源,也使得三明成為第一個全面實施公立醫院全院目標年薪制的試點城市。公立醫院可持續運行發展的內在機制基本形成。

梁萬年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將醫保基金監督管理、醫療服務價格談判、藥品耗材聯合采購與結算、醫療服務行為監管、醫保信息系統建設等職責合為一體,由一個機構統一行使,有利於實現基本醫保基金的統籌管理,有利於發揮醫保對采購藥品的集中支付功能,通過量價掛鉤降低藥品價格,也有利於加強對醫院和醫生的監督制約、規範服務行為。

“醫保體制機制改革,是醫療改革的外部環境和條件。只有‘三醫’體制機制改革到位,互相協同,才能更好更快地實現‘公平、可及、群眾受益’的基本目標。”應亞珍表示。

為患者降藥價,給醫者漲薪水

只有理順虛高不下的藥品價格,才能確保患者看得起病,又不挫傷藥品生產企業的積極性。

《意見》指出,積極穩妥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在確保公立醫院良性運行、醫保基金可承受、群眾負擔總體不增加的前提下,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要求,分類指導理順不同級別醫療機構間和醫療服務項目的比價關系。

“所有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統籌考慮當地政府確定的補償政策,精準測算調價水平,同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通過規範診療行為,降低藥品和耗材費用等騰出空間,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梁萬年表示。

除此之外,《意見》還總結了公立醫院藥品采購逐步實行“兩票制”的經驗。鼓勵其他醫療機構推行“兩票制”,減少藥品流通領域中間環節,提高流通企業集中度,打擊“過票洗錢”,降低藥品虛高價格,凈化流通環境。

推進“兩票制”的過程中,還可以建立商業賄賂企業黑名單制度,對出現回扣等商業賄賂行為的藥品生產和流通企業,取消其供貨資格。

福建三明在破除以藥補醫、降低藥品虛高費用方面卓有成效。職工、居民醫保患者住院次均自付費用分別為1615元和1757元,比2011年下降10%和20%。

對於當前優質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意見》給出的經驗是,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醫療聯合體為重要抓手,加快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梁萬年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可引導居民或家庭在與家庭醫生團隊簽約的同時,自願選擇一所二級醫院、一所三級醫院,建立“1+1+1”的組合簽約服務模式,簽約居民可在簽約組合內選擇任意一家醫療機構就診,若到組合外就診須由家庭醫生轉診。

在健全分級診療配套政策方面,應明確轉診程序和標準,實行首診負責制和轉診審批責任制。發揮醫保政策調節作用,將醫療機構落實診療職責和轉診情況與績效考核和醫保基金撥付掛鉤。

除了要讓百姓“治得起病、買得起藥”,醫改還要推進薪酬制度改革,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意見》就此提出,地方可結合實際,按有關規定合理確定公立醫院薪酬水平,逐步提高人員經費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例。加強對醫務人員的長期激勵,建立以公益性為導向的績效考核機制,薪酬在保持現有水平的基礎上實現適度增長。

此外,薪酬總量核定和個人績效工資分配不與醫療機構的藥品、耗材、大型醫學檢查等業務收入掛鉤,薪酬分配體現崗位的技術含量、風險、貢獻等,嚴禁給醫務人員設定創收指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按照財務制度規定在核定的收支結余中提取職工福利基金和獎勵基金。

以福建三明為例,除實行“全員目標年薪制、年薪計算工分制”,向能者傾斜、向一線傾斜、多勞多得,還實行目標年薪制,考核與崗位工作量、醫德醫風和社會評議相掛鉤,切斷了醫務人員收入與科室收入的關系。醫務人員核定工資從2011年的4.2萬元增加到2015年的8.9萬元,與醫務性收入同步增長,年均增長34%,是社會平均工資的1.68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764

減稅降費明年仍有“大戲”,規模將超7000億

“明年要按照政府過緊日子、更多為企業發展減負的要求,繼續大力實施減稅降費政策,激發活力、培育稅基,為促發展、保民生提供支撐。”

在今年減稅降費規模超過6000億元的基礎上,李克強總理日前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2017年繼續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

嘗到了減稅降費“甜頭”的企業都在關註一個問題:明年政府減稅降費還有什麽招數?

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專家認為,今年營業稅改增值稅(下稱“營改增”)減稅規模超5000億元已經充分釋放了減稅效應,減稅空間有限,降低目前17%的工商業增值稅稅率值得期待。降費則仍有較大空間,比如繼續降低社會保障費用、清理名目繁雜的收費等。

為給全面實施營改增留出減稅空間,今年財政赤字率提高到了3%的歷史高點。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在當前經濟下行、財政收入緊張的背景下,明年繼續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需要進一步提高財政赤字率,“可能提高至3.5%左右。”

李克強在上述會上表示,從當下看,減稅無疑會帶來財政收支平衡的壓力。但要讓企業過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從長遠看,這項改革不光對企業有利,對國家財政也有利。

明年減稅降費或超7000億

在中央首次強調降低宏觀稅負,以及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降低企業成本的背景下,減稅降費成為2016年的關鍵詞,今年5月1日全面推開營改增則是本屆政府最大的減稅舉措。

2016年5月23日,營改增全面實施近1個月,李克強考察湖北十堰市民服務中心,細詢實施效果,並再次重申“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李克強11月2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減輕稅負情況匯報。自今年5月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以來,新增試點的金融、建築、房地產和生活服務業四大行業減稅額呈逐月放大趨勢,26個細分行業全部實現了總體稅負只減不增的預定目標。加上前期試點行業和原增值稅行業通過營改增的減稅額,預計全年減稅總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今年1~9月,營改增累計減稅達3267億元。

不少企業也實實在在感受到了營改增這一減稅“紅包”。

5月1日零點一過,正在北京民族飯店結賬的溫州商人陳生接過了飯店開出的第一張增值稅專用發票,令他驚喜的是這張發票也是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後全國首張增值稅發票

一位日用消費品企業稅務總監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受惠於營改增,進項抵扣增多,公司今年減稅規模達1億元。

“營改增全面推開,讓松鶴樓這棵老樹開出新枝,預計今年將是松鶴樓史上經濟效益最好的一年。”蘇州松鶴樓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羅平表示,松鶴樓今年營收預計達到4.5億~5億元,減稅高達1600多萬元,公司全年盈利達到2500萬元以上。

減稅效應凸顯後,納稅人更願意繳納增值稅,截至10月底,上述四大行業新增加53萬納稅戶。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去年全年營改增減稅規模大概在2000億元,而今年營改增全面推開後,減稅效應明顯擴大,全年減稅規模能達到5000億元,由此匡算,明年全年營改增減稅規模可能高達6500億元。

除減稅外,國務院今年5月1日降低了企業社保繳費費率和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初步測算,這些措施每年可減輕企業負擔1000多億元。今年2月施行的清理規範價格調節基金等政府性基金收費項目,每年為企業減負260億元。

綜上所述,在不增加減稅降費新舉措前提下,2017年減稅降費規模將達到7760億元。

2017年減稅“重頭戲”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多名企業家後發現,雖然當前減稅降費舉措降低了企業成本,但在經濟下行、效益下滑的背景下,企業稅費負擔仍然較重。其中一些企業家在營改增後,呼籲降低工商業增值稅稅率。

胡怡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政府減稅空間的確有限,可以期待的是降低工商業增值稅稅率。

營改增全面推開後,工商業增值稅稅率主要為17%,而服務業增值稅稅率主要為6%,工商業增值稅率明顯高於服務業。

“從稅制改革角度看,增值稅稅率應該簡化統一,目前工商業和服務業增值稅率差異較大會造成矛盾。比如一家餐廳堂食屬於服務業,適用6%的增值稅稅率,而如果這家企業做外賣,那麽外賣視同貨物銷售,適用17%增值稅稅率,這就反映了服務業和貨物銷售稅率的不平衡。下一步應該適當降低工商業17%的增值稅稅率。”胡怡建表示。

其實,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的降成本舉措中,就包括研究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TCL董事長李東生建議,將制造業增值稅稅率由17%降至12%。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未來增值稅的基本稅率可以分步下調至10%,“10%的基本稅率對應的是亞太地區較高的增值稅稅率。”

“現階段減稅空間有限。”馮俏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最大的減稅招數營改增已經全面推開,未來降低企業成本應該把降費作為主要抓手,這包括政府繁多的收費、政府性基金和社會保險費用。

“從當前政府收入結構來看,近一半是來自各種收費,下一步政府應該繼續清理各種收費項目,清理政府性基金,並繼續降低社會保障費用。”馮俏彬說。

財政赤字率或繼續提高

為了給營改增5000億元減稅目標留出空間,2016年財政赤字規模從16200億元擬擴大至21800億元,赤字率提至3%,創歷史最高。

馮俏彬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由於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貨幣政策效果又不明顯,市場更期待財政政策發揮更大作用。在財政收入下滑和支出壓力不減的背景下,繼續大力實施減稅降費政策,就使得提高財政赤字率成為大概率事件,明年赤字率可能在3.5%左右。

不少機構也預測,明年財政赤字率將突破3%。此前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發表的《可較大幅度提高我國財政赤字率》一文中表示,經對我國政府負債率測算研究表明,未來一段時期,可將我國財政赤字率提高到4%,甚至更高水平。

但也有專家認為,中國財政實際赤字率已經突破3%,為控制財政風險,赤字率應控制在合理水平。

如何平衡財政支出和減稅成為未來財政政策難點。

近期中國政府網引用署名“仲海平”的評論文章稱,未來財政政策的著力點,應放在逐步減輕經濟增長對擴大政府投資規模的依賴。這方面可供選擇的措施很多,如有序推進銀行的消費信貸;適當增加財政對刺激居民消費需求的支出比重,特別是增加對低收入者的財政轉移性支出數量等等。

“以減稅而非以擴大政府支出為重心,才是未來經濟發展最大的信心和底氣所在。”仲海平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786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要加大力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而在降成本方面,要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還特別提到要降低企業用能成本。

降低企業成本,增強盈利能力

今年8月,國務院頒布《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將進一步降低企業用能成本作為“降成本”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對加快能源體制改革中的市場化改革和政府監管兩個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鄭新業教授認為,在新形勢下,必須加速推進電力、石油、天然氣等領域的市場化改革,放開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管制,提升企業用電、用氣定價機制市場化程度,還原能源的商品屬性,使能源價格更加靈活、更能反映供求關系的變化。

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產業研究總監徐光瑞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降低企業成本能夠減輕企業負擔,對於企業提高經營效益、提升運轉效率具有根本性的推動作用。

“在能源、環境約束逐步增強的當下,環保壓力已經成為壓在企業肩上的‘一個重擔’。在國內外需求提升空間有限、實體經濟發展環境欠佳的情況下,有效降低企業用能成本,能夠切實增大企業‘節流’空間,讓企業有更強的能力和更多的精力把心思放在創新發展方面。”徐光瑞說。

降低企業成本,電價是不得不提的重要因素。降低電價是幫助企業降成本的務實之舉。今年以來,電力體制改革進一步推進。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施子海曾表示,今年的兩次降低電價,共減輕工商企業電費支出負擔470億元左右。

徐光瑞認為,改革需要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有效的供需機制,因此電價改革乃至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目的,是要實現電力這種商品的市場化交易。電價改革的全面推進,將產生三方面效應:一是降低用電成本,即用戶可自主對接發電企業進行交易;二是還原價格本質,即供需雙方充分溝通後確定的電價將反應市場景氣度;三是提高運轉效率,即可以對電網企業實施動態監管以優化投資需求。

防止過剩產能死灰複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去產能方面,要繼續推動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

今年鋼鐵煤炭行業化解淘汰過剩落後產能的任務基本完成。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鋼鐵已提前完成4500萬噸全年去產能目標任務,煤炭去產能2.5億噸的全年目標任務有望提前完成。

淘汰過剩落後產能的任務基本完成,隨之而來的職工安置、債務處置、資產處理等問題仍需妥善解決。

會議要求,要抓住處置“僵屍企業”這個牛鼻子,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創造條件推動企業兼並重組,妥善處置企業債務,做好人員安置工作。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處理僵屍企業導致大規模人員下崗現象,職工再就業十分不容易,需要地方政府出臺相關配套政策來支持。做好職工安置,就要督促地方嚴格用好中央獎補資金等,搭建更多創業平臺,拓寬就業和再就業渠道,加大對困難人員就業等援助力度。

會議同時指出,要防止已經化解的過剩產能死灰複燃,同時用市場、法治的辦法做好其他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去產能工作。

為確保產能真去真退,上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國務院將派出調查組嚴肅查處個別企業違法違規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907

企業稅費竟是利潤4倍!制造業減稅降費呼聲再起

“10年前,我們企業100元的收入中,稅費占了10元多,利潤8元多,稅費是利潤的1.2倍左右;到2016年,稅費上升到12元,利潤卻只有3元,稅費是利潤的4倍。企業稅費負擔很重。”

近日在上海市政協召開十二屆五次會議期間,稅費負擔重成了上海市政協工商聯界別委員的熱議話題。上海市政協常委、上海凱泉泵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凱文就算了上面這筆賬。

不少政協委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企業稅費負擔重制約了企業發展,尤其是研發投入。上海政協委員、上海福卡經濟預測研究所所長王德培認為,政協委員們談稅費負擔重符合實際情況,國家是應該加大減稅降費力度。

財政部在近期提出簡並增值稅稅率,不少專家也建議借此降低17%增值稅稅率。

稅費成本高

1月15日,上海政協工商聯小組討論2017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不少委員在談到振興實體經濟時,反映了企業稅費負擔重這一問題。

林凱文所在的上海凱泉集團是一家大型綜合性泵業公司,是中國泵行業的龍頭企業。

林凱文認為,現在實體經濟想要盈利,是越來越難,他給第一財經記者算的這筆賬顯示,勞動力成本上升,如今企業稅費是利潤的4倍,與10年前相比利潤空間收窄。相同的測算結果也出現在上海政協委員、上海熊貓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池學聰的企業上。

對於企業利潤空間一路下滑的原因,林凱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10年間勞動力成本提高了3倍多,而企業生產效率卻只提高1倍,企業生產效率明顯低於工資增幅,而員工工資中用於繳納社會保障費用(五險一金)高達40%。

池學聰說,員工工資中社保費用的占比是高。雖然員工稅後才拿到1萬元出頭,但企業卻需要支付1.7萬元。

上海政協委員、上海凱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宜善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現在不僅稅費負擔重,土地成本也越來越高。10年前上海的一畝地只需30萬元,現在差不多需要100萬元。

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率

在實體經濟越來越難的背景下,不少企業呼籲降低制造業17%的增值稅稅率。

“現在增值稅是大頭。17%的稅率,再加上教育附加費等接近19%,因為按照企業增值部分進行收稅,不管企業有沒有賺錢都收,這不太合理。”林凱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以公司每100元收入中12元的稅費成本為例,增值稅占稅費比重超過一半以上,約為60%,其次就是社保費用和企業所得稅等。

去年營業稅改增值稅全面推開,林凱文的公司也享受到減稅紅利。林凱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受惠於營改增,公司進項抵扣增多,去年減稅大概300萬~500萬元。受惠於上海降低社保費率約2個多點,企業減費約200萬元。

不過,林凱文認為,在實體經濟利潤空間不斷縮窄的背景下,這些減稅降費對企業來說是“杯水車薪”。

我國現行的增值稅稅率有17%、13%、11%和6%四檔,稅率檔次過多,實際操作中企業類似業務適用不同稅率,不利於公平競爭。

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近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稱,下一步要完善增值稅改革,簡並現有的4檔增值稅率,優化優惠政策。史耀斌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稱,制造業可抵扣進項額大,17%的稅率並不意味著稅負高,未來是否降低還需要統籌研究。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近期回應企業稅費負擔重時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強化“放水養魚”意識,在落實好現有減稅降費政策的同時,著力完善稅收制度,研究新的減稅降費措施,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

為了振興實體經濟,不少學者也建議降低17%增值稅稅率。

國家行政學院馮俏彬教授認為,在全面營改增之後,要及時將重點轉向增值稅稅率的簡並,將增值稅的普通稅率從17%下調到13%左右,同時擴大可抵扣項,讓政策的春風能惠及最多的市場主體。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表示,可以設定10%的增值稅基本稅率和5%的低稅率兩檔。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鄭新業則認為,增值稅稅率可以由17%降至9%。

林凱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如果增值稅稅率能降低到11%,公司一年能減輕六七千萬元的負擔,企業利潤增加,這樣才能投入更多的錢用於創新研發。

劉宜善表示,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石,制造業強則國家強,現在降低稅費獲得感還不強,還需要國家繼續大力減稅降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5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