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而在降成本方面,要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還特別提到要降低企業用能成本。
降低企業成本,增強盈利能力
今年8月,國務院頒布《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將進一步降低企業用能成本作為“降成本”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對加快能源體制改革中的市場化改革和政府監管兩個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鄭新業教授認為,在新形勢下,必須加速推進電力、石油、天然氣等領域的市場化改革,放開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管制,提升企業用電、用氣定價機制市場化程度,還原能源的商品屬性,使能源價格更加靈活、更能反映供求關系的變化。
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產業研究總監徐光瑞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降低企業成本能夠減輕企業負擔,對於企業提高經營效益、提升運轉效率具有根本性的推動作用。
“在能源、環境約束逐步增強的當下,環保壓力已經成為壓在企業肩上的‘一個重擔’。在國內外需求提升空間有限、實體經濟發展環境欠佳的情況下,有效降低企業用能成本,能夠切實增大企業‘節流’空間,讓企業有更強的能力和更多的精力把心思放在創新發展方面。”徐光瑞說。
降低企業成本,電價是不得不提的重要因素。降低電價是幫助企業降成本的務實之舉。今年以來,電力體制改革進一步推進。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施子海曾表示,今年的兩次降低電價,共減輕工商企業電費支出負擔470億元左右。
徐光瑞認為,改革需要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有效的供需機制,因此電價改革乃至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目的,是要實現電力這種商品的市場化交易。電價改革的全面推進,將產生三方面效應:一是降低用電成本,即用戶可自主對接發電企業進行交易;二是還原價格本質,即供需雙方充分溝通後確定的電價將反應市場景氣度;三是提高運轉效率,即可以對電網企業實施動態監管以優化投資需求。
防止過剩產能死灰複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去產能方面,要繼續推動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
今年鋼鐵煤炭行業化解淘汰過剩落後產能的任務基本完成。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鋼鐵已提前完成4500萬噸全年去產能目標任務,煤炭去產能2.5億噸的全年目標任務有望提前完成。
淘汰過剩落後產能的任務基本完成,隨之而來的職工安置、債務處置、資產處理等問題仍需妥善解決。
會議要求,要抓住處置“僵屍企業”這個牛鼻子,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創造條件推動企業兼並重組,妥善處置企業債務,做好人員安置工作。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處理僵屍企業導致大規模人員下崗現象,職工再就業十分不容易,需要地方政府出臺相關配套政策來支持。做好職工安置,就要督促地方嚴格用好中央獎補資金等,搭建更多創業平臺,拓寬就業和再就業渠道,加大對困難人員就業等援助力度。
會議同時指出,要防止已經化解的過剩產能死灰複燃,同時用市場、法治的辦法做好其他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去產能工作。
為確保產能真去真退,上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國務院將派出調查組嚴肅查處個別企業違法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