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蘭姊妹




早陣子影藝圈掀起了一陣"媽姐"熱, 先有由改編自李恩霖真人真事,講述一位生長於大家庭的少爺與自幼照顧自己長大的家傭鍾春桃(桃姐)之間所發生的主僕情的電影《桃姐》.  此片屢獲大獎,  女主角葉德嫻連奪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 第48屆金馬獎, 以及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等頒獎典禮的最佳女主角獎.  李恩霖拍畢此戲後仍未心息,尋且追訪了三十多位退休住家女傭,將其人生經歷剪輯成五至六個故事放到舞台劇《金蘭姊妹》內, 由劉雅麗, 彭杏英,蘇玉華分別扮演三個不同性格和人生濟遇的媽姐, 此舞台劇公演後亦大受好評.



其實說到將媽姐的故事拍成電影, 具體而近距離的將她們的辛酸記錄在菲林上, 又怎可不談由中聯出品的原裝正版的《金蘭姊妹》?  此片拍於 1954年, 其時媽姐在香港社會仍然甚為盛行, 影片實時實地拍攝, 資料搜集當然毫無難度, 加上《金蘭姊妹》由社會寫實片高手吳回導演, 更添紮實和張力.  本片工作人員陣容如下;  導演: 吳回, 編劇: 譚謀,  攝影: 魏海峰, 剪接: 余純, 旁白: 秦劍, 製片: 王鏗 .  演員包括;  紫羅蓮飾演阿英, 小燕飛飾演阿彩, 容小意飾演阿三, 黃曼梨飾演阿好, 梅綺飾演阿鑽, 珠璣飾演吳醫生, 葉萍飾演吳太,  李晨風飾演梁銓, 李鐵飾演太子爺,  吳回飾演生神仙,  王鏗飾演陸雲障,  馮亦薇飾演陸太,  吳嘉麗飾演陸小妹妹, 徐向傳飾演何通, 張雪麗飾演通妻, 張志蓀飾演牛哥, 甘露飾演阿秀, 女主角的陣容固然鼎盛, 最有趣的是導演吳回除了親自粉墨登場演出生神仙一角外, 更請來李晨風、李鐵、珠璣及王鏗等當時得令的大導演客串演出, 此舉除了平添不少熱鬧外, 在銀幕上能欣賞到這些大導演的演技和風采, 端的是賞心樂事.  



本片承接中聯一貫反映社會不公平現象的風格, 以當時社會最底層職業 - 媽姐作平台, 展視她們困境, 並通過她們的情況窺探社會上形形式式光怪陸離的現象.   電影對這群女性寄以無限的同情, 她們外既受僱主無理剥削 (阿好即使為僱主盡心盡命, 最終仍難逃被僱主嫌她年紀大手腳慢而無情解僱的悲慘結局),內亦因已身的無知和愚昧而遭遇到種種厄運 (阿彩被人騙財騙色, 而阿三則差點被神棍騙去畢生積蓄),令她們受盡委屈, 最終她們醒覺, 惟有靠彼此扶持,發奮自強,才可渡過難關  。這個道理今天看來當然被譏為離地, 太理想化,然而卻甚是符合上世紀50年代的社會狀況,那會兒社會普遍甚為貧窮,也沒甚麼社會保障機制幫助弱勢群體.  互相幫助,環抱明天會更好的希望是一般人用來對付惡劣的環境武器.   還有一件事,這些日子來我在不同場合都聽到人在大談獅子山精神,但他們都只懂強調艱苦奮鬥,然而努力工作只是獅子山精神的上半部,其甚少人提及的下半部是守望相助的情操, 那是李月清式的善良包租婆,在一眾窮租客無錢交租時仍和顏悅色的說 “今日冇錢有乜所謂,你方便嘅時候先至交租啦.  咁你食左飯未?未就一齊啦, 多個人多雙筷啫”, 也是義氣街坊吳楚帆當底褲借錢給你應急時所說的豪語“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這些小人物的情懷和胸襟, 才是獅子山精神的精髓, 今天奢談獅子山精神的袞袞諸公, 是否有點/有意"捉錯用神"了?













電影開頭有大量街景,這些珍貴的鏡頭記錄了上世紀50年代的人文活動 1











電影開頭有大量街景,這些珍貴的鏡頭記錄了上世紀50年代的人文活動 2











電影開頭有大量街景,這些珍貴的鏡頭記錄了上世紀50年代的人文活動 3 











電影開頭有大量街景,這些珍貴的鏡頭記錄了上世紀50年代的人文活動 4











電影開頭有大量街景,這些珍貴的鏡頭記錄了上世紀50年代的人文活動 5











電影開頭有大量街景,這些珍貴的鏡頭記錄了上世紀50年代的人文活動 6











電影開頭有大量街景,這些珍貴的鏡頭記錄了上世紀50年代的人文活動 7












電影開頭有大量街景,這些珍貴的鏡頭記錄了上世紀50年代的人文活動 8











電影開頭有大量街景,這些珍貴的鏡頭記錄了上世紀50年代的人文活動 9











電影開頭有大量街景,這些珍貴的鏡頭記錄了上世紀50年代的人文活動 10











電影開頭有大量街景,這些珍貴的鏡頭記錄了上世紀50年代的人文活動 11










電影開頭有大量街景,這些珍貴的鏡頭記錄了上世紀50年代的人文活動 12












電影開頭有大量街景,這些珍貴的鏡頭記錄了上世紀50年代的人文活動 13











容小意飾演阿三, 為人迷信, 一心想入齋堂終老, 差點被神棍騙去畢生積蓄










小燕飛飾演阿彩, 性格獨立堅強, 但脾氣倔強, 好高騖遠, 最終被人騙財騙色












紫羅蓮飾演阿英,她是眾多媽姐中唯一識字的女傭,因此處事較冷靜,經常擔當排難解紛的角色,亦因為她 “知書識墨”,所以開會時要負責記賬的工作











李晨風飾演梁銓, 暗戀阿彩, 最初得不到她垂青, 直至阿彩被人騙財騙色才醒覺身邊的人才最珍貴












李鐵飾演太子爺, 本身有妻有兒, 仍對阿彩騙財騙色, 最終慘死輪下











本片導演吳回親自客串飾演神棍生神仙











梅綺飾演阿鑽, 為其姪籌措娶老婆費盡心思, 最終其姪病死, 讓她甚為懊悔.  場記王朱日紅 (人稱 八姐) 憶述當年梅綺為演好 "金蘭姊妹"阿鑽一角,特別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去找馬姐傾談及觀察其言行舉止來揣摩人物, 才埋位拍攝此片











葉萍飾演吳太, 終日沉迷麻雀檯, 典型尖酸刻薄的僱主











珠璣飾演吳醫生,性情溫和,富同情心, 但駕馭不了刁蠻任性的妻子











黃曼梨飾演阿好, 在東家工作了三十多年,甚至盡心盡命為僱主到處借錢支持他做生, 最終仍難逃被僱主嫌她年紀大手腳慢而無情解僱的悲慘結局











王鏗飾演陸雲障,馮亦薇飾演陸太,兩人是黃曼梨飾演阿好的雇主。 陸雲障為人橫蠻兼忘恩負義, 不念阿好已在陸家工作了三十多年,尋且為他到處借錢支持他做生意,最終因為嫌她年紀大手腳慢而解僱她.  陸太其實明白事理,對阿好的盡心盡命心存感激, 但終究不敢違抗丈夫,眼巴巴的讓阿好離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97

【專題籽】金蘭媽姐 前衞的女權主義者

1 : GS(14)@2015-04-14 02:09:19

李恩霖是電影《桃姐》編劇兼真實版的少爺仔,拍畢此戲後未心息,追訪了三十多位退休住家女傭,組合成五至六個故事放到舞台劇《金蘭姊妹》。



【專題籽:胚芽故事】人生無味,那多沒趣。李光耀逝世,曾在李家當了四十多年家傭的九十八歲自梳女頓成明星,鎂光燈下最動容是女傭退休回順德安享晚年,李光耀還不時寄家庭照解彼此思念;九十五歲的女傭不離不棄老東家,獲另聘外傭照顧,她最後老死於守護大半生的大宅;有大家族資助大學建研究中心,以終生服務他們的媽姐命名。這些種種,與近年港人與外傭劍拔弩張的賓主關係,成了一幕反差極大的風景。其實,主僕情以外,昔日住家女工的守望相助也是值得回帶的集體回憶。孑然一身的住家女工,惺惺相惜、結義金蘭,結拜有時比結婚更浪漫純粹。




張閫端婆婆(右)打住家工時,與金蘭姊妹和少主合照。

張閫端婆婆(左)的遠房親戚,當年她一出糧便寄回老家,一直養大老家的七個娚兒女。

還未「轉裝」前的張閫端婆婆(左),與另一位金蘭姊妹合照。她說本來有一張六十多位金蘭姊妹的難得合照,後被親友丟失了。


上世紀五十年代媽姐多數留有長辮,尤其是高尚人家,張閫端三十多年前「轉裝」剪掉辮子不再穿白衫黑褲,斷髮一直留在身邊,直至去年才丟掉,不時懷念烏絲,它代表時代與回憶。


「阿葵是我們當中第一個先走,當時她還很年輕,我們一行六十個姊妹來運木(送棺),清一色穿白衫黑褲走在跑馬地,多威風,每個人都出街看壯觀的媽姐團隊。」二十八歲從順德來港打住家工的張閫端將屆九十歲,當年與六十多位同行在黃大仙結義金蘭的情景歷歷在目,大家當年還每人夾了二百元在青山觀音廟附近買好「姑婆屋」養老,物轉星移,當下只剩下她與一位住在老人院的姊妹尚有聯絡,其餘大都「移民」天國,找不上了。似水流連,留下只有一串串思念,和那家已被一位和尚侵佔的姑婆屋。張閫端身上那套裝她穿了幾十年,是其最後一任老闆送她的摩登服飾,她稱之為「轉裝」。三十多年前得到這位來自上海的老闆指示,她剪去留了許多年的長辮子和脫下白衫黑褲的媽姐裝,從此在街上她不再被一眼看出是住家女工。這束煩惱絲她一直留在身邊,去年才丟掉,現在竟開始懷念起來。物哀之美,何患無詞?她身上的衣料還像昨日一樣光鮮,可人間不知換了幾多回。「多幸福,所有姊妹來送她,六十個齊全的,輪到我的時候,都沒有了。」張婆婆眨眨那不知是淚水還是眼水滿溢的雙瞳欷歔道,口中的幸福女子就是已離世多年的葵姐。打工的辛酸,只有自己知,最明白卻是有類同遭遇的一班姊妹淘。早陣子不是有一位住家女工要求與相依為命的金蘭姊妹合葬不果嗎?只因二人非親屬關係,不符合政府或非牟利骨灰龕場的合葬資格。外人不明,昔日這班金蘭姊妹的情誼,比親人還親。







李恩霖是《桃姐》主人翁,電影就是以他與桃姐的真人真事改編而成,他回憶桃姐視他為家人,買餸只買最好的食材,不時倒貼人工。



退休收樓 多住太古城

「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一齊出糧。」今年香港藝術節重點舞台劇《金蘭姊妹》的一句,是閫端婆婆看得最感動的一幕,讓她記起當年的結義,金蘭姊妹立下的盟誓,當年各人選出四位獨身姊妹,準備長駐「姑婆屋」照顧年長退休的同伴,可能是昔日的女傭都自主獨立,最後人走散落,有些姊妹腦退化住進老人院都不想人照顧,「姑婆屋」做不成養老窩。另一場戲,阿好「死前」希望買電視機盼兩位姐妹以後不會活得悶,也是閫端婆婆印象中姊妹間理所當然的互念。「媽姐」起源於一九二○年代,風行於一九三○年代。很多媽姐都是來自順德,故常聽到「順德媽姐」一詞。為五個家庭打工歷盡艱辛,閫端的僱主曾建議移民時帶她一起走,但她拒絕,寧可一個人不作任何人的負擔。「她們學識不高,但冇人要攞綜援。」《金蘭姊妹》編劇李恩霖說,媽姐晚年生活頗體面:「他們不少都有樓揸手,我好奇怪太古城原來住了很多退休女工,都是僱主送給退休的她們,有些事頭則替她們買股票,好讓她們晚年不愁。」何以李恩霖對媽姐一切知得細膩?皆因他是電影《桃姐》編劇兼真實版的少爺仔,拍畢此戲後他未心息,追訪了三十多位退休住家女傭,組合成五至六個故事放到《金蘭姊妹》,主僕恩情之外這次說的是大半個世紀前女傭間相依相扶的故事,部份訪問個案更已拍成香港電台節目《香港故事》,和一九五四年出品的電影《金蘭姊妹》相呼應。孑然一身的人,每個都有故事,李恩霖也希望為香港保留一段段有情社群的歷史和面貌。「三四十年代出生的女性,屋企會覺得是蝕本貨,找戶好人家嫁是減少負擔,自主是另一個選擇。」年幼時住在石硤尾的李恩霖,經常聽到醉酒漢打老婆打仔女,他明白這些女工自強自立的需要。《金蘭姊妹》有一句對白我時常記住。「這班女傭不是打住家工,而是圓滿人的家庭。」這話真實,但她們的前衞自主的故事和價值觀,更令李恩霖動容。



《金蘭姊妹》主角是阿金(劉雅麗飾演)、阿好(彭杏英飾演)和阿蘭(蘇玉華飾演)三位上世紀三十年代出生然後由內地來港的女性,不辭勞苦、樂天知命,在不同家庭打「住家工」,這是當中結拜一幕。

電影《我為情》中,任劍輝曾扮演「梳起唔嫁」的媽姐任芬,更唱出「獨身宣言」。


這兩幀珍貴的照片由李思霖提供,一張是一九七七年「潔歸之喜」請柬,一張是當年婚宴現場,舉杯的李姐(中)旁邊就坐着見證同喜的母親。

潔歸之喜 自己嫁自己

一九七七年的十月,一場簡單而隆重的婚宴,在彌敦道五月花酒樓舉行。當晚旨酒嘉肴、人聲鼎沸,唯一與平常喜酒不同的,是缺少了新郎,這是李姐的「潔歸之喜」(或作結歸),公告與自己結婚,以示自身就是歸宿。幾十年前華人社會相對保守,昔日以「找個伴」為主流選擇,今日以「嫁個有錢人」為女子志願,在媽姐界竟有如此前衞的單身宣言出現,實在型得浪漫。在順德方言中,「媽姐」解作「自梳女」,意指未婚女子將頭髮像已婚婦女一樣盤起,以示矢志終生不嫁。她們大多不願接受盲婚啞嫁,且能自食其力,毋須家庭或男性庇蔭,因此寧可獨身,原來前衞的不只是自梳女本身。據李恩霖提供的罕有照片,當年發單身囍帖是李姐母親蘇女士,而酒宴中坐主家席與新娘碰杯慶賀的,也有蘇女士的份,李姐的不婚的確得到母親的「祝福」。李恩霖轉述李姐回憶,她的婚宴一樣有上頭、斟茶叩謝母親、敬酒、切餅派餅的所有環節,只是沒有新郎而已,「自己嫁自己之後,就表示李姐大個女啦,唔係成世做妹頭,以後更會自己照顧自己,不用媽媽擔心。」媽姐還有個有趣的別號叫「土鯪魚」。由來紛紜,有說土鯪魚不會大肚,以喻媽姐獨身(「一條身」),另有說媽姐的長辮像土鯪魚身上的黑線;也有說是土鯪魚「蹺口又巉手」,暗指媽姐難以追求。媽姐大多是在一九四九年前後從內地離鄉別井到香港的陌生家庭打工的,也因為地位低微及不想被男性束縛,主僕情濃,大多數僱主都會為女工安排退休後的居所,部份亦有能力置業安享晚年,故獨身的確是不少媽姐的終身選擇。不過,香港的媽姐不一定來自順德,更不一定是自梳女,只是人們習慣稱住家女工為「媽姐」而已。



記者:鄭天儀攝影:梁志永、劉永發、楊錦文編輯:劉健華美術:吳子豪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413/191079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592

最佳深水港金蘭灣可停航母

1 : GS(14)@2015-11-01 23:10:08

金蘭灣軍港位於越南東南部慶和省,港灣深入內陸17公里,群山環抱,外港水深30米以下,灣口寬約4公里,內港面積60平方公里,可停泊航空母艦及過百艘艦艇,被認為是全球最佳的深水港口之一。同時,該軍港距南沙群島800公里、距西沙群島約600公里,故在南海水域極具戰略價值。


■越南海軍多艘護衞艦曾在金蘭灣軍港服役。

俄無力負擔15億租金撤出

據悉,法、日、美和蘇俄曾先後使用金蘭灣軍港,1960年代越戰期間,南越將其租給美國作為軍事基地,美軍曾在金蘭灣出動飛機轟炸北越地區,越戰結束後,美軍被迫撤離該基地,後來由前蘇聯進駐,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金蘭灣基地的使用權,結果因無力負擔每年2億美元(約15億港元)的租金而撤出,現在已成為越南最具實力的海軍據點。為抗衡中國的軍事力量,越南2009年斥資18億美元(約139億港元),向俄羅斯購入六艘「基洛級」636型潛艇,最後一艘潛艇今年9月已交付,預計2017年服役。解放軍1995年起亦陸續購入10艘636型潛艇,裝備在南海艦隊。《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101/193556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622

【金蘭姊妹】GiGi湊Sofia開巡唱

1 : GS(14)@2016-07-09 07:02:07

李心潔與圈中好姊妹梁詠琪(GiGi)、楊采妮(Charlie)及許茹芸,共同成立了「小黃花慈善教育基金」幫助弱勢兒童。心潔於2010年結婚,是四人當中最早,但就被遲她一年結婚的GiGi於去年2月爬頭做媽媽。去年GiGi主力照顧混血B女Sofia,今年就忙為入行二十年開巡迴演唱會,更打算帶老公及囡囡四出開騷。


■GiGi早前在微博晒Sofia學英文的相。


Charlie於2013年與曾分手七年的男友邱韶智在新加坡完婚,而許茹芸亦於同年與韓國男友崔栽誠(Mr. Big)登記結婚。Charlie婚後仍有拍戲,最近便有新作《寒戰II》,對於生B她多次表態順其自然,但不會考慮人工受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709/196875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1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