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台灣花之都」盛名的彰化縣田尾鄉,其「公路花園」可以說是全台灣最大型的花園,沿路長達四‧七公里園區內,有三百多家園藝花卉相關業者,隱藏在這一片美麗的花海之中,居然有一座號稱「擁有許多世界罕見雨林植物品種的私人寶庫」。 除了有許多世界罕見熱帶品種以外,這座寶庫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擁有超過三百種水生植物,幾乎台灣所有水生植物品種都俱全了。沒有譁眾取寵、爭奇鬥豔的萬 紫千紅,卻蒐集被人視為「雜草」的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指的是生長在水中,或挺出水面、或漂浮水上的各種植物。你以為這是哪位有理想抱負的學者在做的學術研 究,其實這一切出自於一位「農婦」之手。 她是許淑美,和先生胡高筆一起經營的鴻霖園藝就是擁有超過三百種水生植物的寶庫,並將其發展成為園藝作物,銷售量占全台市場六成以上。 鴻霖園藝原本只是彰化縣田尾鄉三百多家園藝花卉業者之一,規模不大,生意也沒有特別好,許淑美常常從早忙到晚,但還是「沒賺到什麼錢」。而經營水生植物十 年來,因為有獨門生意,經濟狀況好轉,現在她還兼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她自己形容現在的生活是「悠游自在,財富滾滾來。」 改變這一切的,就是一般人平常一眼也不願意多看的雜草。 民國八十八年,一場天崩地裂的九二一大地震之後,生態工法的建築概念興起,而生態工法需要的就是原生種植栽,水生植物的原生種開始出現需求。當時的鴻霖做 的主要是批發商工作,許淑美常常接到建商來電詢問,到處調貨卻無貨可出,「上門的生意卻做不到,有夠可惜!」 用探險精神跑遍全台! 看書查產地,為稀有品墓地也敢去 有一次,客人要買瀕臨絕種「大安水蓑衣」,許淑美四處調貨,多半得到的答案是「沒有這個東西」,好不容易終於問到了,沒想到一株單價竟高達一千元,她心 想:「這東西有這麼珍貴嗎?」她看到原生水生植物市場,潛藏著龐大商機。「既然沒什麼人在做,那我就自己來做,」這麼一個簡單的想法,開啟了她復育水生植 物的大門。 剛開始,許淑美以客戶需求為主,只要有人向她要某種水生植物,她可以走遍全台去尋找,但是資訊太少,根本不知從何找起,像是有次她要找十分稀有罕見的「絨毛蓼」,書上的資料只有寫「分布地區:南部平原至低山區」以及「生長環境:池沼、水庫或廢耕水田。」 「常常有種大海撈針的感覺,」她說。 即使是大海撈針,她仍不願放棄,為了找尋絨毛蓼,甚至去了兩次墳墓區。第一次許淑美到嘉義蘭潭水庫一帶去找,和先生兩個人開車亂晃,「沒有目標,只能睜大 眼睛仔細看,」然而兩人晃了一天卻空手而回,「這是常有的事。」許淑美回答。第二次到台南尖山埤,又是墳墓一帶,而且是亂葬崗,芒草長得比人還高,她雖害 怕,但因為一心覺得這裡的泥濘溼地,感覺十分像是絨毛蓼的生長環境,硬是在那裡找了三個鐘頭,最後終於在池邊看到一小撮,經圖片比對確認正確後,才甘願回 家。 許淑美越找越有尋寶的感覺,像是她在高雄美濃找到的「鴨舌草」,當地農民俗稱「福菜」,只是當成一般菜炒來吃,一把平均賣二十五元,許淑美把它變成植栽 後,光是一株就可以賣到二十元(一把約二十株),換算下來,經過許淑美的「綠手指」,鴨舌草的身價瞬間暴漲了十五倍。 「這些草,在別人的眼裡是雜草,在我的眼裡卻是黃金!」許淑美發現,植物只要種對地方,就可以升級,這種把「野草變黃金」的神奇魔力,更是讓她越做越有興趣,全心投入。 她希望做到「別人只要一想到水生植物,就會想到要找我,」所以要有更齊全的品種才行。 為此,她上山下海四處去尋找,新買的車子兩年就開了十幾萬公里。而因過度開發之處,幾乎已經看不到水生植物,所以她去的都是平常人不會去的地方,像是偏僻、根本沒有名字的山,完全不見柏油路的泥沼地,每一次出去都像是冒險。 像有一次,她要去嘉義尋找蘆葦,蘆葦雖是普遍常見的植物,卻很少人在種植,若有大量需求,一時間根本找不到,也不可能馬上就繁殖出來。她開到八掌溪一帶, 終於覓得蘆葦蹤跡,但是蘆葦的根既細且深,「泥土要挖很深,還看到一堆有的沒的、動物屍體等,」說不害怕是騙人的,但許淑美只有一個信念:「要把它們完整 的帶回家!」折騰了一下午,才帶了三、四株離開。 用實驗精神找繁殖法! 反覆測試水位,終於讓水韭長幼株 但是,她越投入,卻越覺得來不及,因為近年來環境過度開發,各種工程建設與廢土傾倒,致使水生植物賴以生存的溝渠、池塘被破壞,甚至逐漸消失。因為它們消失得太快,如果不能加緊腳步復育,很可能會面臨物種滅絕的命運。 許淑美一心想著要保存更多的育種,才能把生意做大。但是這項工作並不容易,在找到原生植物後,還要進行馴化過程,才能讓野生的植物生長。起初,許淑美也一度灰心,「為什麼這樣種也死掉、那樣種也不活?」而且,不只要把水生植物種活,更重要的是要讓它們能夠繁殖。 以台灣稀有水生蕨類「台灣水韭」為例,許淑美表示,因為台灣水韭是挺水植物,水位越高長得越好,為了要讓它繁殖,就不斷調高水位,但水韭始終不繁殖,後來 她才發現,反而是要降低水位,水韭才會長出株來,「原來植物在面臨危機時,就會繁衍下一代,就像一直長不出果實的果樹,砍它幾刀好像就會開花結果了!」從 小成長在果農家庭的她,歸結出這樣的有趣結論。 復育和馴化的過程辛苦而漫長,許淑美說,這對一般的園藝技術者來說,其實沒有多大高深的知識和技術門檻,重點在於時間付出與耐心嘗試。 即使找到育種,也不一定種得活。「整批栽種的幼苗通通枯萎、全部丟掉是家常便飯。」所以每次「出征」,除了帶回植物之外,也要觀察它的生長環境,喜好哪種 濕度、趨光性如何,有時候要待上一整天,觀察它早、中、晚的變化,因為「書上寫的也不一定對。」「跟它越混熟,我就越養得活它。」她半開玩笑的說。 她投入許多時間和精力去尋找、復育、量產,把不起眼、冷門的東西,大幅提高了附加價值,以青苔為例,原本根本不值錢,經過她規格化栽種,或商品化設計之後,一小盆竟然可以賣到一百五十元。 如今,許淑美已經復育了兩百多種台灣原生水生植物,現在只要有客戶訂單,排定生產時程就可以隨時「出貨」。像是近幾年需求量大的水蠟燭、傘草、水芙蓉等, 因已有固定母種區,只要客戶一下訂單,直接拿幼苗種植,兩週即可長成,「一次一、兩萬株都沒問題!」許淑美充滿信心的說。 回顧剛開始復育時,經常遭受同業的質疑與嘲笑:「為什麼要種一大堆野草?」「是不是中邪了?」就連先生也開始懷疑她:「這些野草到底要賣給誰?」甚至,先生還曾告訴她,不要把「鴻霖園藝」寫上去,「哪有人在賣雜草的?很丟臉。」 許淑美坦承,一開始她也不知道可以賣給誰,但是田尾鄉這邊,植物花卉業者實在太多,競爭太激烈,做其他陸生植物怎樣也做不贏別人,她相信,「它長在水溝邊是雜草,長在我家就是商品,」只要水生植物有一點點需求,將來就會有更多需求,「只要我的種類夠多。」 的確,乍聽之下,沒有人會相信野草也能變黃金。有一天,某位中盤商打電話來調貨,但是在聽到價格後破口就罵:「妳是肖仔(瘋子)!這個水溝邊就看得到的東 西要賣這麼貴!」許淑美沒有生氣,還口氣很好的跟對方解釋,要到水溝邊取得這植物有多危險,她笑嘻嘻的跟對方說:「等你找不到再打給我,我可以幫你送 貨!」結果,對方早上氣呼呼掛上電話,下午還是不甘願的再打來訂購。 「就算是肖仔也沒關係,只要全田尾只有我一個肖仔,我就會成功!」許淑美說。 用執著精神打敗同業! 復育品種最齊全,日本人也來買 靠著走一條艱難而不同於別人的路,跋山涉水、上百次的搜尋,許淑美終於在去年完成復育全台兩百多種原生水生植物,加上一百多種外來種,共有超過三百種的水生植物。 隨著生態工法日受重視,許多公共工程也開始有大量需求,目前,全台灣幾乎也只有鴻霖有這樣的接單能力。 採訪這天,記者還遇到經營已逾百年的日本園藝業者(花宇株式會社),他們特地再從台北跑到彰化縣來,就是要來跟鴻霖採購,像是鹵蕨、鹿角蕨等特殊的稀有植 物,老闆說,他經常走訪世界各地,蒐集不同的植物種類,沒想到在這裡一次就可以買到好幾種特殊物種,一行人一口氣帶走五、六種,總共有好幾百株。 過去做批發,即使年營收將近千萬,利潤頂多兩成,因為跨入水生植物領域,把不起眼的小生意做大,去年鴻霖的營收一千八百萬元,利潤就將近五成,「野草變黃金」,也讓許淑美變身新一代富農。 【延伸閱讀】1.它長在水溝邊是雜草,長在我家就是商品。 2.日本百年店採購:園內蒐集的植物高達1,000多種、冷門水生植物逾300種,吸引本百年園藝業者來台取經。 3.賺5成利潤翻身 過去生長在溝渠旁,被視為雜草的水生植物,經過復育栽種後販售,利潤將近5成。 |
無人零售是大勢所趨還是曇花一現?
從去年10月馬雲首次提出新零售,尤其是亞馬遜推出Amazon Go之後,各種無人零售場景開始搭建,實驗性項目接踵而至。如果無人零售在標準化與規模化上能夠走的通,無疑會給零售業態帶來顛覆性的變局。無人零售核心要素之一是數據的采集和應用,而在目前實際的場景中,就集中在收銀這一環節。
現在有一類重資產的公司,在自主搭建無人收銀技術,將數據放在自己的口袋里。另一類的話,則是通過開發無人收銀軟硬件設施,嵌入到商超、便利店等消費場景中,期待用更多的數據來影響上下遊。
一旦這些商品和消費者行為數據,利用無人零售技術得到極大的整合,那麽,這將從供應鏈、商品品類、營銷等方面,對實體零售上產生重大影響。相比於阿里、騰訊通過電商、社交來掌握線上話語權,未來,誰通過無人零售技術控制線下數據,就有可能重新定義實體零售,在一個新經濟領域,出現比滴滴還大的獨角獸公司。
當然,變革趨勢的背後,也隱藏著諸多的不確定性,面對市場上的大小互博,我們不禁產生以下疑問:
— 無人零售能否真正代替有人零售?會不會曇花一現?
— 數據在未來的零售中,將會充當什麽樣的角色和作用?
— 在各種無人收銀解決方案中,哪種當下可以更好切入商業場景?
— 創業公司還是巨頭,更有機會在這場零售數據戰爭中勝出?
— 無人零售創業公司的終局會是什麽?
近期,我們將邀請無人零售這個領域優秀的創業者和投資人,來一起深入探討這個話題。
他們是:
安利英 EatBox怡食盒子CEO
王鎮方 24愛購創始人
陳維龍 天若科技創始人
陳超陽 天成資本合夥人
如果你是新零售領域創業者、投資人和關註者,歡迎報名參加這次主題分享活動,我們將篩選其中的25位,為大家提供充分的討論交流機會。
議程
【主辦方】野草新消費
【時間】8月19日下午1:00
【地點】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創業大街黑馬學院
【流程】
13:00-14:00 簽到
14:00-16:05 主題演講
16:05-16:40 圓桌論壇:無人零售如何成為數據玩家?
16:40-17:00 Q&A
議題
主題一:無人便利店是大勢所趨嗎?
主講人:Eatbox怡食盒子CEO 安利英
1、為什麽會選擇做無人便利店,Eatbox的經營現狀如何?
2、從概念到落地到現在經營快一個月,這個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坑,未來可能會有哪些坑,如何避免?
3、無人便利店在當前的市場和環境下處於什麽樣的階段和狀態?
4、新技術在無人便利店中占據什麽樣的地位?自主研發還是外包,主要的考量因素是什麽?
5、無人便利店幾大流派,誰會是最後的贏家?
主題二:無人零售領域創業機會在哪里
主講人:24愛購創始人王鎮方
1、作為一個創業者,為什麽會選擇切入無人便利店?你是怎麽看待無人零售的市場機會的?
2、24愛購的發展模式是怎麽樣的,與其他無人便利相比,核心的亮點在哪里?現在經營狀況如何?
3、無人便利店現在存在多種模式,這幾種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和問題在哪里?你選擇這種模式主要是出於什麽考慮?
4、技術和數據會是無人零售的核心嗎?技術外包和自主研發哪一種在未來會成為主流?外包是否意味著失去對數據的掌控?
5、無人便利店未來將會經歷哪些變革,最終會變成什麽樣形態?
主題三:超市場景和便利店場景,誰能笑到最後?
主講人:天若科技創始人陳維龍
1、為什麽選擇做無人零售解決方案,做超市購物車結算的思路和邏輯是什麽?
2、做收銀結算的未來在哪里?是否有望成為掌控數據的一方,還是僅僅作為硬件和技術的供應商?
3、現在無人零售業有超市場景和便利店場景,這兩種場景現在各自存在的合理性及問題?你覺得這兩種場景誰能笑到最後?
主題四:如何看待無人零售,以及它的投資邏輯?
主講人:天成資本合夥人陳超陽
1、如何看待無人零售的崛起,從資本的角度出發,無人零售的投資邏輯是什麽?
2、進軍無人零售行業的創業公司和巨頭,各自的優勢和問題是什麽?資本在其中處於什麽樣的角色?
3、對於無人便利店和無人收銀,二者各自的出發點和想解決的問題有什麽不同?投資回報周期有什麽不同?
4、無人零售的核心會是什麽,前景在哪里?未來會是什麽形態?
報名請掃描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