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過分注重外因是投資的障礙

From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8xpi.html

應用宏觀經濟分析或者貨幣經濟分析,有助於理解市場的整體乃至相對的趨勢,但過分依賴乃至過分注重,並引致為決定因素,將成為投資的阻礙。 在當前,外部因素乃至心理因素過分牽引了獨立思維。
這個行業所謂的精英、專業人士、自作聰明者還少嗎? 對時間的過分敏感、對自身聰明材質的過分敏感,對自身專業的過分敏感,恰恰是他們的失敗。 什麼時候上來了,什麼時候開始煽風點火了,所謂專業,是另類的追漲殺跌而已。現在雜誌上,網路上,電視上常見的專家或者投資人士,是不是和他們有些相似,呵呵,說說而已。

所謂丹陽私募,從投資整體來看,是值得稱道的,正如老巴當初錯過網路股一樣。 不要自己的追漲殺跌更隱蔽一點,就五十步笑百步。 等到市場進入到另外一個階段,回頭再看自己當初的思維和做法,會得出比較客觀的結論,不要意淫。 散戶的基本特徵包括一些機構都有這樣的一個特徵:“窮折騰”必然導致“折騰窮”!呵呵... 就象上篇文章提到的不是讓大家去搶反彈,只是告訴大家接下來就我個人觀點來看會發生反彈,有貨的就出去,沒有的接著看熱鬧。 呵呵,我們生活中太多的人把股市當做“提款機”了;太多的人被灌輸了長期捂股的思維,最終的結果導致也是這樣的。 從宏觀經濟學角度,股市的下跌可以擠壓泡泡;從另外一個角度,40天內的加息一是不對稱性,會壓制銀行股的價格. 二是當利率接近5%,意味著無風險適應率是20倍. 也意味著股票的適應率需要更低。財富再次遭遇洗牌之中... 閒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

對沖基金大佬:美國統計數據作假 投資者過分樂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301

paul singer
Paul Singer,美聯儲寬松政策的堅定反對者

傳奇投資人Paul Singer在最近致投資者信中表示,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樂觀情緒受到了經濟數據的誤導,這些數據低估了通脹、高估了增長,而且美聯儲過去六年來的政策是不可持續的,全球經濟及金融系統處在一種人為制造的虛幻當中。

Singer旗下的Elliott Management公司在第三季度寫給投資者的信件中表示,10月份上半月市場的動蕩或許是下一場崩潰的”預告片”,如果投資者對貨幣刺激的效力失去信心,那麽這場崩潰可能就會演變為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

Elliott公司由Paul Singer在1977年創立,目前規模254億美元,創立至今平均年化回報13.9%。

“沒有人能夠預言,政府憑借偽增長、偽資金、偽就業、偽金融穩定、偽通脹和偽收入增長數據能蒙混多久,”Elliott寫道。”一旦信心喪失, 損失可能會很嚴重,眾多市場和行業將同時突然大幅下挫。”

美聯儲實施了六年的近零利率政策和三輪資產購買行動促進了美國的經濟增長,計入股息後,美國股市從2009年的低點上漲超過兩倍。受到好於預期的經濟數據和上市公司業績改善的提振,截至昨天,美國股市從10月15日創下的6個月低點反彈了8.3%。

今天恰逢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拿下參議院控制權,而今年70歲的Singer是共和黨最大的支持者之一,他認為貨幣政策的刺激不會創造持續的增長。盡管美國的表現比大多數其它國家要好,但Singer認為當前還不能過於樂觀,因為美國的真實數據可能被粉飾。

Elliott公司的報告中稱,美國通脹數據至少比真實的通脹低了一個百分點,同時通脹數據還因富裕階層和中產階級的消費鴻溝越來越大而被扭曲。

“有部分出現通脹的資產不應被忽視,因為中產階級的消費品價格上漲不及高端房地產、股票、債券、藝術品等其它受益於量化寬松的資產。”Elliott公司寫道。

美國9月失業率只有5.9%,Elliott並不認為這個數字反應了勞動力市場的真實情況。因勞動參與率降至35年低位,全職工作被兼職工作取代,高薪崗位被廉價崗位取代,真實工資自金融危機以來就停滯增長。

“我們認為全球經濟及金融系統處在一種人為制造的虛幻當中,沒人(包括我們)能夠看清下一個環境會是什麽樣。”該公司寫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04

【VC裂變】黃明明:早期投資者不應過分關註泡沫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1/147630.html

          \口述/明勢資本創始人 黃明明

整理/本刊記者 石海威

最早我回國加入文勝(蔡文勝)做265,當時是互聯網正在蓬勃發展的時候,也確實感謝文勝帶我認識中國最活躍的一批早期站長。2005年我們搞了中國第一屆草根站長大會,那個會上,YY的李學淩、現在馬上要上市的飛魚科技的阿飛都去了,包括美圖科技的吳欣鴻也是在那個時候認識的。這後面的過程中,我自己做過也投過一些公司,交過很多學費,不少已經壯烈犧牲了。也有一些運氣比較好的,像汽車之家,就長成了那種billion dollar的公司。

去年,我把自己的最後一個公司賣給阿里巴巴後,開始全職做天使投資。因為一些項目的業績不錯,很多朋友找到我希望做一個機構化的小型基金,於是在今年7月底我們成立了明勢資本。

最近不管是媒體還是基金業,包括美國投資人都在問我同樣的問題,就是如何看待互聯網泡沫和投資泡沫。我認為對早期投資人來講,過分關註當下或者是短期泡沫沒有任何的意義。原因很簡單,我們投的是未來5—10年會成長起來的偉大公司,如果把時間線拉到未來5—10年,這個公司一定會經歷兩到三個經濟周期。

我們看中國今天最優秀的幾家公司,百度也好,騰訊也好,包括阿里都經歷過起伏和折騰。我們今天在投的早期公司,一般需要平均7—9年的成長期,才能夠成為一家上市公司或通過並購退出。所以在未來的5—10年里面,它一定會經歷幾個經濟周期。如果你看好這家公司真正的願景,那麽就完全沒有必要關註短期資本市場上的一些調整,對一個真正優秀的早期投資人來說,我們應該關註這個公司的核心本質。

什麽是核心本質?

第一,能夠提供給用戶什麽樣的核心產品或者服務。核心的團隊是不是對他所針對的這個用戶群體和這個行業有足夠深刻的認識和專長,能否做到中國甚至全球最優秀的級別,我覺得這是創業者和投資人首要考慮的。

這和我們的投資理念也相同。明勢資本是一個早期基金,早期基金有很多不同打法,但對我們來說,我們希望的是能夠選中把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並最終成為行業領跑者的那支團隊,然後成為他們在孤獨的創業長跑中最堅定的陪跑者。所以對我們投中的優秀團隊,我們一般不會選擇在A輪或B輪退出,而是長期持有,甚至加碼跟投下去。

第二,如果你是一個優秀的創業者,也不應該太多關註是不是有泡沫。最近有很多創業者跟我們交流,問我們是不是現在融資變得越來越困難。這里我想講一個觀點,對那些因為市場特別好,錢特別好拿而決定出來創業的人,我建議他們要再想一想。

我們看歷史數據,很多優秀公司起步時未必是在經濟最熱、泡沫最強的時候,往往在困難時期成長起來的公司,它的資金有限,所以才能更專註地做好自己核心要做的事。

中國經濟過去三十年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滲透和普及,讓未來的5—10年中每一個行業都有被顛覆整合的巨大機會,它來的速度,比我想象的還要快。這里我想講兩個例子。

今年年初,我們分別在汽車和房產領域投資了兩家初創公司。一家是最近比較火的PP租車,估值已經比年初翻了20多倍。比這更讓人興奮的是,它利用共享經濟的模式已經在快速顛覆租車行業。我們估計到明年年底,它的交易量將超過目前最大的神州租車。

另一家是做二手房中介平臺的軟件公司,最近它剛剛完成了估值過億美金的又一輪融資。創始人當初跟我談他的理想是將來要做一個虛擬的網上二手房的交易平臺,而現在,他已經通過和線下二手房中介的深度整合,完成了線上二手房的閉環交易。這個比我們原來的預想整整提前了一年多。

這是我們喜歡的項目。很多以線上起家的互聯網平臺,反過來整合收購控股線下的實體,這種從線上往線下快速整合的產業變化已迅猛開始。不管汽車、房產還是教育、金融等其它領域,里面都會快速出現顛覆性的公司,去整合傳統資源。

另外,中國本身的GDP也以每年6%—7%的速度在增長,在未來的5年如果沒有大的變化,中國的GDP會趕超美國。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看,今天國內的對標公司,比如在房產、汽車、金融領域的公司,不管市值還是銷售額和美國同類公司還有10—20倍的差距。也就是說隨著大盤子的增加,每個領域的領頭羊公司,它的規模至少還有10倍甚至更高的增長空間。

另外一個創業大方向就是智能硬件和高端制造業。在這件事上,小米的雷總為中國企業界捅破了一層窗戶紙,因為中國過去三十年改革開放的紅利,是基於勞動力成本的低價。我們成為全球制造或加工業的中心,但是中國企業不擅長做自有品牌。我覺得雷總給大家指了一條路——其實用互聯網思維好好做一款產品,好好運營品牌,建立用戶的忠誠度和粉絲群體,中國的企業一樣可以從價值鏈的最底層往高端升級。

我個人的一個判斷是明年這個時候世界範圍的高端手機品牌除了蘋果外,剩下應該是中國的品牌手機一統天下,三星會被打得很慘,其他國家和地區會被像來自小米、華為這樣的中國品牌取代。同樣的故事會發生在其他消費電子領域,包括電動車這個領域。高端的電動車可能會有特斯拉或者是寶馬這樣的公司,但中低端電動車領域會看到比亞迪和其他中國創業公司迅速崛起。

經過過去三十年的積累,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制造和供應鏈基地。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同樣有我們做投資尤其是早期投資的巨大機會。我們在找有做C端產品能力的公司——小米能夠把品牌和產品的質量做好,同時經營好他的粉絲群體,類似的公司同樣有巨大的機會。

未來5—10年,一個是傳統行業被移動互聯網顛覆,第二個就是制造業向高端制造業過渡,整個產業升級會在中國以極快的速度發生。這里面也會產生一批百億美金,甚至更大規模的公司,因為市場、生產線、整個價值鏈體系和高水平的工程師在這里。

當然看方向是最容易的事情,執行卻是最困難的。所以,無論成功或失敗,我們對所有的創業者都心存敬畏。這也是為什麽我給我們的基金取名叫明勢資本,因為我們要發掘明天的趨勢,而“勢”又是“上執下力”組成,也就是靠執行力來落實的。我們希望找到那種有遠大目標的創業者,同時他能夠真正腳踏實地,集中所有資源和力量把執行做到極致去實現他的目標。

未來5—10年中國有一撥非常好的創業機會,將迎來一次大的爆發,新興公司快速成長為巨頭的機會比以前更多,也來的更加迅猛。作為這個時代的創業者和投資者,都是無比幸運的。如果我們站在十年後的未來回顧今天,這可能是史上開拓進取最好的時代,這些都讓我覺得現在去討論短期的泡沫沒有任何的意義。我們希望找到那些誌同道合的創業者,和他們一起去創造未來。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741

證監會證實將檢查券商融資類業務 強調不宜過分解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692

QQ圖片20150128201057

據新華視點,證監會晚間證實了將對券商融資類業務進行現場檢查的報道,但表示屬日常監管工作,不宜過分解讀。

證監會新聞辦向新華社記者表示:

1月16日,我會曾向市場通報對45家券商融資類業務現場檢查情況。根據整體安排,近期將對剩余46家公司融資類業務開展現場檢查。這屬日常監管工作,不宜過分解讀。

證監會表態後, 新加坡交易的A股期貨新華富時A50指數跌幅大幅收窄,當前跌1.28%,此前一度暴跌5%:

QQ圖片20150128204446

今天早些時候,路透援引三位消息源稱,中國證監會將於近日再次啟動對券商融資融券業務的檢查。消息人士還透露,多家銀行接獲監管層通知要求加強信貸管理,嚴控信貸資金流入股市。

消息傳出後,仍在交易的新加坡新華富時A50指數盤中暴跌5%,與上次如出一轍。證監會兩周前就兩融合規問題處罰中信等十余家券商,A股次交易日盤中暴跌8%,股指期貨幾乎全線跌停。

上述消息人士稱,第二輪的“兩融”業務檢查或將於下周開始,為期兩周,預計檢查將持續到2月16日,此輪檢查將針對上次未受查的券商進行,範圍仍集中在券商以往兩融業務,目前各家券商兩融業務做法大同小異,未滿六個月開戶和合約六個月到期後展期等違規行為仍是檢查重點。

上次證監會對多家券商兩融業務處罰的市場反應超出預期,證監會隨後即對市場做出澄清,以安撫市場路透社援引的業內人士預計此次處罰力度或將減輕,市場反應也將遞減。

西南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剛告訴路透:

關鍵還是起到震懾作用。(證監會)想抑制過多資金流向股市,太多生產用、生活用資金往股市里沖,這個也不是監管層願意看到的事情。

“高層對11、12月信貸投向已表示出擔憂,要求銀行要嚴查,堅決不能流向股市。”另一消息人士則稱。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A股昨日震蕩收跌,滬指午後一度重挫超2%,有市場傳言稱,銀行正在收緊傘形信托。

市場傳言提到了兩則消息:1,銀行收緊傘形信托,以光大銀行為例,非A級客戶配資,原來可做到1:3,現在降到1:2.5;2,證券業協會下發通知,要求會員上報各機構內政協委員名單。

招商證券銀行業分析師肖立強、許榮聰昨日表示,大跌是部分銀行理財去杠桿傳聞造成,以下傳聞被證實:

某股份制銀行自下周起

A)傘形新增子單元最高比例1:2.5,預警止損修改為0.93/0.88

B)觸及止損需要在T+1日上午10:30前補倉,否則平倉

C)本周1:3不受影響

D)下周起客戶簽署信托合同+補充協議後才可操作。

此前中國證監會已經對券商兩融業務進行過合規檢查,並處罰了十余家券商,包括中國大型券商海通、中信和國泰君安證券。

1月16日,證監會表示對45家證券公司的融資業務檢查中發現部分違規問題共警告或處罰了十二家券商,包括暫停中信、海通、國泰君安新開融資融券賬戶三個月,責令兩家券商限期改正、增加兩家券商內部合規檢查次數並對另外五家券商采取警示措施。

同一天,銀監會也出手擬限定銀行委托貸款來源及用途,遏制進入股市資金的杠桿。當天發布的商業銀行委托貸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擬對銀行委托貸款嚴格管理,明確商業銀行對委托貸款不承擔信用風險,對資金來源及用途做出具體限制,禁止將銀行授信資金作為委托貸款資金來源。

在這兩大重磅利空的打擊下,滬指次交易日盤中暴跌逾8%,創近八年最大單日跌幅,深成指跌逾7%,期指各合約幾乎全線跌停。大盤所有板塊均下跌,銀行、證券、保險集體跌停。煤炭、石油板塊跌幅超過9%。兩市超過2000只股下跌,近120只股跌停。

如今券商兩融檢查再度重啟,明日市場可否安好?不管怎麽樣, 如上次一樣,仍在交易的新加坡新華富時A50指數再度大跳水,盤中一度跌超5%:

QQ圖片20150128182222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498

不必過分地考慮價格因素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zbr.html

  不必過分地考慮價格因素

    股市今年開局大潰,單月暴跌800多點,下挫超過22%,一舉跌破“嬰兒底”,不知道下方止跌底點究竟是“胎兒底”還是“卵子底”或“精子底”。市場哀鴻遍野,風聲鶴唳,這場危機顯然是全球性的。很多朋友忍無可忍,紛紛離場,有的已經連一個點的下跌都不願再忍受了。十分悲哀與悲壯!

    有不少朋友竭盡揣測底部之能事,企圖精準出擊,撈個大底。投資難道是猜底比賽或尋底遊戲?過分地考慮價格因素有必要嗎?投資應該看大不看小,宜粗不宜細。這不禁讓我想起本人2010年7月6日的小文:

 

用常識來辨析

    股市一路跌下來,各路專家高手們紛紛相繼出來支招。

    跌至2500點,2400點、2300多點,相應點位層次的專家高手們先後已經出招。“2200”、“2000”、“1800”、“1600”、甚至“1400”等等點位層次的專家高手們,也正依次排隊,等候登場,準備一展身手。而排在越後面的越是憋不住,迫不及待地提前亮相,告誡我們:股市仍然處在下跌途中,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雖然調整幅度已經很大,下方空間有限,但為獲取更大收益,還須輕倉或空倉,耐心等待底部出現;這個底部肯定處於2000點以下,對應的PE為15,而且不排除下探到1800點或1600點甚至更低的可能;切勿盲目抄底,急於買入都是浮躁、貪婪的行為。

    當前,這些言論似乎已成主流,到處充斥。暫且不論這是不是尋底遊戲,是不是各路專家高手們比拼誰更高明、尋底更精準,我們只以一條常識來辨析一下這是不是有道理。

    這條常識就是:股市越是低迷,手上股票越是要多;反過來,越是興旺,現金越是要多。股諺有雲:熊市賺股票,牛市賺鈔票。

    而現在,這些專家高手們顯然是要我們:越跌越賣!這恰恰是違反股市的基本規律和常識邏輯的!既然連這個大前提都違反了,何必再去鉆“底部精準買入”的牛角尖呢?!若非要聽信那些招數,無異於賭博,那才叫真正的貪婪!

    股市越是低迷,越是應該怕踏空;股市越是興旺,越是應該怕套牢。然而實際是,大多數人正好相反。

    我等小散根本沒有那種“精準”能耐,還是老老實實地按照巴老的忠告做為好:“不要試圖在股市落地的時候進行投資,逢低買入的時候,不要過分的考慮價格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262

發改委回應“曹德旺稅負之問”:一些個案不必過分解讀

國新辦於1月1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介紹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會上,徐紹史被問及由曹德旺訪談引出的中國稅負問題時表示,一些個案具有它的特殊性,不必過分解讀。

徐紹史稱:“財政部、稅務總局分別從稅制改革和稅負構成的角度作了分析和回應。他們的結論是,我們國家宏觀稅負的水平總體上並不高,他們兩個部委的分析非常重要。我也總體上贊同,與財政部和稅務總局持有相同的看法。”

徐紹史還表示,我們會進一步關註企業的訴求,進一步完善政策,簡政放權、降稅減費,進一步減輕企業的負擔。但是也建議企業在現在經濟下行情況下,在註意用好國家政策的同時,練好內功,加強管理,努力降本增效,這樣雙方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企業成本下降就會取得更快的進展。

以下為問答實錄:

記者提問:我想請教一下您,對於2016年的中國經濟來說,可能“漲”這個字是非常重要的關鍵詞,在2016年的年末,隨著曹德旺的一段訪談,我們國家企業的稅負在朋友圈里一直看漲到了“死亡稅率”,這種輿論的背後實際反映了一線實業家的一些擔憂,乃至整個社會的焦慮。同時我們也看到,另一方面其實中央對降成本這項工作非常重視,2016年采取了一系列舉措來降稅清費,請教徐主任的是,在中央的政策和一線實業家的獲得感之間出現了什麽樣的問題,導致了這樣現象的出現?謝謝。

徐紹史:謝謝你的提問,最近這個話題挺熱,制造業的成本、企業的稅負議論也很多。曹德旺董事長,可能還不止他一個,另外還有些企業也反映了一些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問題。我感到,一些個案具有它的特殊性,不必過分解讀。當然我也註意到,財政部、稅務總局分別從稅制改革和稅負構成的角度作了分析和回應。他們的結論是,我們國家宏觀稅負的水平總體上並不高,他們兩個部委的分析非常重要。我想,這個問題是不是能從更多的角度來看,比如說,既要看到絕對的成本,也要看到相對的成本;既要看個案,也要看總體;既要看成本競爭力的指數,也要看構成指數的具體數值,總成本當中還有分項研究和分析,這需要做客觀科學的分析來比較,全面考慮上述這些因素。

我也總體上贊同,與財政部和稅務總局持有相同的看法。我依然相信,我們國家的市場還是很有競爭力的,依然是外資最佳投資國之一。同時,我們也非常關註這些企業的訴求,我們通過簡政放權、減稅降費來降低企業的成本,應該說去年一年還是取得了積極的成效。12月份的數據我手里還沒有,1—11月份全國規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收入當中的成本同比下降了0.14元,主營業務收入的利潤率同比提高了0.26個百分點,這很說明問題。我大體算了算,去年我們在降低企業成本方面大數大概1萬億左右。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減稅降費。減稅,大家都知道我們去年開始全面推進“營改增”,2016年能夠為企業減少稅負大數是5000億,涉企收費通過我們去年清理,特別是進出口環節的涉企收費,銀行卡刷卡的收費定價機制等等,銀行卡刷卡是收商家錢的,不是收消費者的錢,涉企收費大概減少了560億。這樣減稅降費共有5500億。

二是企業用能成本大數減少了2000億,用能一個是電,通過電煤價格聯動,輸配電價的改革,鼓勵電力直接交易,完善兩部制電價等等,這個大數是1000億。另外,去年我們降低了非居民用氣的天然氣價格,這樣企業用氣的成本也減少了1000億。

三是利息負擔下降。去年1—11月份大數利息減少了787億。

四是物流成本,我們通過航道疏通、樞紐互通、江海聯通、關檢直通四大暢通工程,公路甩掛運輸、無車承運人等措施,整個物流成本降低了350億左右。還有一個項目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我現在也算不出來,我最近也關註到有一家很大的企業,說它的涉企收費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很高,我們正在跟企業配合,來很好地調查。我們去年全年取消了13項行政審批,指定地方實施行政審批的取消了152項,職業資格行政許可取消了222項,清理規範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192項,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查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案件等,制度性交易成本實際上也有所下降。我們通過一個大數據的分析,網民對降成本的總體評價還是正面的,他們認為“三去一降一補”里面降成本的積極效應正在顯現。我想,我們會進一步關註企業的訴求,進一步完善政策,簡政放權、降稅減費,進一步減輕企業的負擔。但是我也建議企業在現在經濟下行情況下,在註意用好國家政策的同時,練好內功,加強管理,努力降本增效,這樣雙方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企業成本下降就會取得更快的進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54

國家外匯局局長潘功勝:外匯市場波動不必過分反應

中國跨境資本流動有何特點?就此,第一財經專訪了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

第一財經: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漸次開啟量化寬松政策,隨著經濟的逐步企穩,QE政策將逐步退出。與此同時,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也經歷了較大程度的波動,不同經濟體之間經濟增速、政策演進等差異影響著全球跨境資本流動。近些年來,全球資本流動出現了哪些新變化?

潘功勝:本世紀以來全球的跨境資金流動主要經歷了兩大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2000年至2013年,國際資本高強度流入新興經濟體。在2008年以前主要驅動因素是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比較強勁、資本回報率較高;2009年以後主要是主要發達經濟體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QE),全球流動性充裕甚至泛濫。

第二個階段是2014年之後,隨著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放緩、發達國家貨幣政策分化,特別是美聯儲逐步退出QE並啟動加息進程,跨境資本流動開始轉向,從一些新興經濟體流出。

同時我們也註意到,目前全球經濟增長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主要國家都面臨不少風險因素,國際金融市場波動、跨境資本流動撲朔迷離,跨境資本流動的流量、流速、流向、結構都處於動態的變換之中。

第一財經:如何看待2015、2016年中國呈現的資本流出的局面?中國跨境資本流動有哪些特征?

潘功勝:受全球資本流動格局變化影響,我國跨境資本流動也呈現出兩階段特征。2000年至2014年上半年,我國經常賬戶、資本和金融賬戶呈現較長時期的雙順差,外匯儲備余額快速增長。

2014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常賬戶持續順差,但資本和金融賬戶呈現逆差,外匯儲備余額開始由升轉降。2014年下半年至2016年第一季度,境內主體增加境外資產、減少境外負債的行為加大了我國跨境資本凈流出壓力。但自2016年二季度以來,境內主體去外債杠桿化進程基本結束,非儲備性質金融賬戶的負債方已經恢複凈流入。

總的來說,對比2015年底和2016年底兩次美聯儲加息,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受到的影響是遞減的。兩次美聯儲加息以及加息之前的預期變化都導致了美元匯率走強,2015年四季度美元指數上升2.4%,2016年四季度上升7.1%,短期內都使得我國跨境資金流出壓力增加,但後一階段的影響程度明顯減弱。這主要是由於在美聯儲首次加息時,境內主體增持對外資產和償還負債的調整比較集中,但經過壓力釋放後,境內主體資產負債調整已更加平穩,使得我國化解外部影響跨境資金流動的能力得到提升。

展望未來,隨著我國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經濟結構日益優化、經濟發展的亮點和新動能不斷出現,經常賬戶順差和資本流入的基礎依然穩固。央行、外匯局在維護市場秩序等方面持續發力,也將保障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呈現有進有出、雙向波動的健康發展格局。

第一財經:前些年人民幣升值時,大家都在擔心資本流入過多。近一兩年來,對資本流出的擔憂情緒又有所上升。現階段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潘功勝:從長周期的視角看,跨境資本流入和流出並沒有好壞之分。不能簡單認為流入是好的,流出是不好的,還要具體分析流入、流出的結構和速度。例如,前些年我國跨境資本流入、外匯儲備增加大幅提高了我國的國際支付能力,增強了市場對我國經濟的信心,但流入壓力持續較大也加大了貨幣政策調控難度,推高了資產價格。

對近期的流出也同樣需要進行客觀、全面的評估與判斷。當前,中國跨境資本流出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首先是對外直接投資。商務部的統計顯示,2016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實現直接投資11299.2億元,同比增長44.1%。今天中國的市場更加開放,市場主體在國際上也更為活躍。中國經濟已經從單純的商品輸出,轉向商品輸出與資本輸出並駕齊驅的新階段。

流出的第二大部分是中國公民境外旅遊與中國留學生海外教育的支付。這個體量也比較大。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國年出境旅遊人數已達1.2億人次;一個海外留學生一年學費可能5萬~6萬美元,加上生活費,一年合計就要7萬~8萬美元。這說明中國更加開放,未來下一代有更加寬廣的國際視野,有助於中國軟實力的提升。

流出的第三個部分是企業償還外債。前些年美元相對人民幣貶值,美元利息成本較低,企業願意到海外借外債。近幾年國內利率下降比較快,低利率環境下轉向國內融資更容易,企業傾向於提前償還美元外債,以此來降低貨幣錯配的風險,這是企業財務行為的調整。從2014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跨境資本流出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正是償還外債。

2016年6月份之後,形勢發生變化,企業外債去杠桿化進程基本結束,企業外債規模又開始有所回升。數據顯示,2016年3月末外幣外債7600億美元,到9月末已達到約8600億美元,上升了100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274

比炒房還過分!有人狂炒養老床位,回報率秒殺銀行,結果...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21/1185362.html

覺得房子價格會不斷上漲,因此有人炒房子;有人覺得墓地價格會漲,因此有人炒墓地;目前,中國將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因此,連養老院的床位也有人炒……

炒作的同時,不僅價格上漲,有時候還會滋生一些騙局。

比如最近,上海就發現了一起打折扣“養老床位預訂”,涉嫌進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的案件。

上海一養老機構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據新華社1月20日報道,近日,上海市民政局在“養老機構服務質量與規範運營情況”調研中發現,上海凱晨實業公司及其出資舉辦的上海康樂福養老院,通過所謂的“預定養老服務”合同,向公眾收取“會員費”性質的高額費用,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圖片來源:攝圖網

接獲市民政局情況通報後,上海普陀區立即組成由該區民政局牽頭,包括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公安分局在內的聯合工作組。工作組調查顯示,上海凱晨實業公司通過上海康樂福養老院,宣傳所謂“康樂福養老院綜合養老服務預購及養老床位預訂”,再由上海凱晨實業公司出面,與社會公眾簽署所謂“預定養老服務”合同,收取“會員費”性質的費用,短期內收取資金達2819萬元,涉及公眾239人。

調查表明,上述巨額收費,實質上並無相關具體服務產品兌付,而是由上海凱晨實業公司及上海康樂福養老院向“投資者”承諾年回報率達9%至12%,且簽約收費對象不特定、年齡不限定、金額不限定(最高單筆人民幣70萬元)。

同時,上海凱晨實業公司收取的239筆資金,無一開具發票,僅給所謂的“投資者”或“預購人”“預訂人”一張不提及任何收費名目的收據。甚至有巨額資金,竟直接打入上海凱晨實業公司法人代表夏玉秋私人賬戶,最高單筆達50萬元。上述行為,已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初步查明事實後,相關部門嚴令上海凱晨實業公司立即清退違法收取的全部2819萬元。截至目前,已有約9成資金被清退。對此,上海公安經偵部門將展開進一步調查取證,對涉嫌違法犯罪行為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類似的案例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羊城晚報報道,2016年廣州越秀法院開庭審理了一宗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宋某昌等14名被告人通過虛假宣傳“投資一個老年城建設項目,不僅將來還您一個養老床位,還有高達24%的年利息作為回報”,非法吸收485名被害人存款超過4000萬元。

養老院賣床位每張24萬起有人買下整層

239人,2819萬元。從上述案件可見,這些人願意“投資”養老床位,正是看中了未來的養老市場。最近幾年,炒養老院床位的事情不斷被曝出。

南方都市報2016年7月就曾報道,佛山南海區有一家名為“泰成逸園”的民辦養老機構,銷售人員稱,一次性交納24萬元以上,便可在該院獲得一張床位的26年使用權。

▲圖片來源:攝圖網

該養老院稱,購買床位不限購數量,也不限戶籍,甚至外國人也可以來購買。“很多客戶是老客戶介紹來的,甚至有人把一整層買下來”,一位銷售員表示,床位以後肯定會漲價。

該養老院總共有3500個床位,目前普通床位按不同朝向的差價約2萬元,而一個VIP床位的售價則高達44萬元。從開放的示範單位來看,每個雙人間面積約30平米,兩室一廳的套間約60平米,全部設有獨立衛生間、高級電動馬桶、小型廚房、獨立冷暖空調等配套設施,看去就像是個高檔公寓。

據銷售人員介紹,購買者最後拿到的將是床位的使用權合同,而不是產權證。在合同有效期內,使用權所有者可以逐個床位或整個套間轉售或出租。若使用權所有人不想親自打理,還可以像商場鋪位一樣,把床位返租給開發商,“租金是一年8%,按季度三個月結算一次。”

對於炒養老院床位,《紅網》曾發表評論員文章表示,

假如養老院床位真的成為各路資本爆炒的對象,必將推高養老成本,甚至背離其實用功能,淪為一種特殊的“投資工具”。如此一來,有錢人入手大批床位囤積居奇,真正需要的老人或許就只能望床興嘆、一床難求了。

公立一床難求民營床位閑置

中國是人口大國,也是老年人口大國。據國家衛計委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已達2.3億,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2.55億,占總人口的17.8%左右。截至2016年底,我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4萬個,各類養老床位合計730.2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1.6張,與發達國家50—70張的標準存在較大差距。

據經濟日報報道,城鄉結構矛盾正是我國目前養老機構發展的首要矛盾。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介紹道:

城區養老機構緊缺,而郊區和農村養老機構總體上並不緊缺。2013年底,我國共有養老床位約500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25張。但是,這些養老床位的70%都在農村,而閑置的床位也大多數在農村。

想去地理位置較好的公辦養老院,往往只能排長隊等候,而地理位置較偏的民辦養老院入住率相對較低,不少床位閑置。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醫養結合分會會長、浙江綠康醫養集團董事長卓永嶽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說,公辦養老機構有政府支持,運營成本較低,收費也較低,且運營經驗豐富,服務更規範,老人願意入住。但是,公辦養老機構數量有限,地理位置較好的養老院常年有排長隊現象。民辦養老機構收費貴,有些是非專業人士在做,服務和管理跟不上,加之位置較偏,入住率相對較低,不少床位閑置。

家住上海靜安區的陳曉雲,去年給75歲的父親找到一家條件很一般的養老院,一個月的床位費用將近1萬元,還不包括吃藥等費用。

陳曉雲是一家民營科技企業的高級工程師,收入還算不錯。但下有孩子上學,上有父親、嶽父、嶽母三位老人,還有房貸要還,工資確實捉襟見肘。陳曉雲說,嶽父嶽母現在身體還好,如果將來他們也住進養老院,經濟壓力就很大了。

“養老院的費用為什麽這麽高?主要是因為高昂的房租成本、不斷上升的人力成本、過低的運營補貼等。”楊立雄分析,大多數老人需要的是服務質量高、收費較低廉的養老機構,目前只有少數公辦養老院能做到這一點,因為它們有政府財政補貼或者事業編制,所以才能做到價格低。

每經編輯 王嘉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277

年輕人想買樓非過分 施慧雅

1 : GS(14)@2013-01-30 23:47:5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2_ek2a1.htm
【明報專訊】昨天慧雅談到本港樓市的真實情比很多人想像中複雜。以慧雅之見,若我們真的有心要解決有關問題,對本港樓市的真實情有全面的理解是有需要的。
今天不少中產階層,或甚至專業人士也買不到自己心儀的私人新樓單位。無疑,政府和社會沒有義務保證中產階層可以在市區自置物業,尤其是當社會上住在類似「割房」和輪候公屋的人士以十萬計時,這個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便相對沒有那麼重要。另一方面,在今天擁有逾千呎私人物業的人士當中,他們不少當年都要「死慳死底」,先買入一個300、400呎的又舊又細的單位,然後慢慢換大,這亦是事實。
很多人耗盡青春 為一層樓
不過,誠如特首梁表英所說,中產階層能夠安心置業,有利社會穩定和長遠發展。我們需要承認,香港是一個有點「畸形」的社會,一個具發展潛力的社會,需要它的市民覺得未來有希望,努力工作是有所回報的。相信很多香港人也同意,讓社會上年輕上進的一群得到置業的機會,不算是過分的要求。
一位朋友曾提到,他自己當年的置業之路也是十分艱辛,自己幾乎耗盡整個青春,都是為了一層樓。但可能正因為這樣,他也不想見到香港的下一代,要為一間普通的房子付出這麼多。這位朋友亦提到,當年身邊的人大部分都是這樣,而且當年香港經濟正如日中天,人工年年有得加,所以也不覺得真的很辛苦。但今時今日,年代已有所不同,年輕人希望可以置業,是可以理解的,亦不算是非分的要求。慧雅會續談本港樓市需要解決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239

銀行業 - 勿過分悲觀,維持全年信貸增加9萬億預期

1 : GS(14)@2013-06-16 15:56:00

report
2 : ant2012(35387)@2013-06-16 17:07:22

其實問題晤係貸左幾多,係地方政府只還息唔還本,銀行失去推動經濟作用,依家啲人唔睇銀行總放貸,睇民間融資規無

我好似睇到今年急促下降,好似由十八萬億跌到十二萬億,同理財產品被停好大關
3 : VA(33206)@2013-06-16 20:21:01

我想問咁多企業走去買理才產品,有冇可能爆㷛奶野?
4 : ant2012(35387)@2013-06-16 20:37:22

3樓提及
我想問咁多企業走去買理才產品,有冇可能爆㷛奶野?


已經試過幾單爆左,好似收得一成或爛地盤,我覺得最大問題唔係理財產品爆

係理財產品被停後,地產商資金鏈斷既衍生效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0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