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持他人護照非法入境新加坡 湖北前首富蘭世立恐“二進宮”

已入籍新加坡的湖北前首富蘭世立,因持他人護照非法入境新加坡,今年7月在新被捕並被控上國家法院。

本月20日,蘭世立在庭上承認兩項抵觸護照法令和一項觸犯移民法令的控狀。

控方促請法官判處被告坐牢至少八個月,辯方則要求判處最低刑罰。法官要控辯雙方做進一步陳詞,11月3日將做最終判罰。

案情顯示,今年2月11日,蘭世立到中國廣州公幹。3月間,他以前的生意夥伴向當地公安部門投訴他詐騙,結果他被扣留。

這一案情描述與此前第一財經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的基本一致。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蘭世立之所以無法持有效身份證件入境新加坡,是因為他早已於今年4月被廣州警方監視居住。

歷經破產、入獄後的蘭世立,出獄後一直謀劃著東山再起。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高調宣布,要做旅遊行業的顛覆者,他也要重返航空業,做航空業的顛覆者。

據一位受害人介紹,蘭世立計劃斥資6億元購買泰國一家公司股權,“騙了我3個億,說要重操舊業,開設航空公司,布局旅遊網點”。但蘭世立僅向該公司支付一個多億的款項,“剩下的一個多億不知去向”,“據蘭世立說是錢用完了,虧了”。

這位受害人不得不以詐騙罪為由向警方報案。然而,就在今年7月9日,廣州警方正準備下發逮捕令時,蘭世立連夜逃跑。

案情顯示,蘭世立在4月8日獲得保釋,並被通知不能離開中國,護照也被扣押。蘭世立在中國逗留約三個月,最後決定離開返回新加坡。他在7月9日乘船偷渡進入越南。

蘭世立在隔天入境越南後,向新加坡駐河內大使館求助,申請補發旅遊證件。他向大使館一等秘書鄭來發(譯音)虛稱在越南弄丟新加坡護照,企圖申辦一份代替護照的身份證明書。鄭來發表示需要一些時間處理申請。

後來,蘭世立被通知須向越南移民當局報到,解釋他如何在沒有通過移民檢查站的情況下進入越南。他不願那麽做,決定非法出境,花了5萬5000元人民幣(約1萬1000多新元)購買一本香港行政特區的護照,護照上的名字是“FU CHING”,照片上的人跟他很相似。

蘭世立7月12日乘搭飛機抵達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並利用護照順利進入新加坡。他在入境表格上填寫“FU CHING”的名字等。不過,他最後還是在7月27日被捕。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蘭世立的律師鐘庭輝在庭審時求情說,被告在中國是有聲望的商人。他與股東發生糾紛,在生意上與人起爭執,擔心生命有危險,為了逃命才那麽做。此外,被告有嚴重心臟病,擔心心臟病發作,因此想盡快回返新加坡。

移民與關卡局主控官認為,被告在接受中國當局調查時離開中國,然後非法入境越南。他還在越南買護照。另外,沒有證據顯示被告受到威脅,他是因為不願向越南當局報到才離開。

蘭世立於2005年成立東星航空,同年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70名。2009年,東星航空破產,他過後被指逃稅,入獄四年,2013年出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229

一位讓人睡不著覺的總統?企業忐忑目送特朗普“進宮”

面對波瀾驟起的美國市場,各大企業從未如此忐忑。

特朗普去年11月8日勝選美國總統時,美國運動品牌紐巴倫(New Balance)公司興奮地表示,特朗普獲勝意味著“向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一步”,但自由派人士在網上發起燒掉該品牌運動鞋的活動作為回應。百事公司(Pepsi)首席執行官盧英德(Indra Nooyi)表示,聽到特朗普當選的消息她的員工們哭了,百事公司隨即遭到了保守人士呼籲的聯合抵制。

從勝選至今,特朗普對商界始終釋放出模棱兩可的態度:一方面表態熱衷於釋放私有資本在市場上的活力;另一方面,卻高舉貿易保護主義大旗,要截流離開美國本土的就業崗位,讓它們都回歸美國。

因此,商界在期待於特朗普時代賺得盆滿缽滿之余,也少不了些許隱憂。甚至,一款名為Trigger的APP推出了一個叫做“特朗普警報”(Trump Trigger)的功能,每次特朗普在推特(Twitter)上提到一家上市公司,這個APP就會為用戶發出一條推送信息,以示提醒。

對於企業而言,在權衡特朗普貿易、經濟政策背後的真正用意之外,那種既擔憂又興奮的矛盾心情還將延續一段時間。

不滿與不安的情緒也表現在民調上——特朗普支持率下滑之快,超過了近期的所有前任。根據最近的蓋洛普民調,他的支持率僅為44%,奧巴馬就任後1年半支持率才跌到這個點,而小布什則是在擔任總統4年半後才如此。

而特朗普,要到明天才入主白宮。

最怕被點名

酷愛通過社交媒體推特發聲的特朗普,自然少不了與商界在推特上的互動。最近,特朗普與商界的互動集中在向這些企業喊話,呼籲後者不要凈想著裁員、把工廠搬到國外、在美國市場銷售非美國制造的產品。為此,特朗普不惜威脅道,這樣做的代價便是35%的高額邊境稅。

有數據庫針對特朗普的3.4萬條推文進行文本分析後得出一個結論,特朗普至少通過推特點了61家企業的名。除了集中火力“炮轟”車企外,還有亞馬遜、蘋果公司等矽谷巨頭,軍工企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波音公司,食品業巨頭億滋,BBC、時代華納等大牌媒體,就連三星等海外企業也曾上了特朗普的黑名單。

這些企業的共同點便是,為了降低各種成本,甚至出於避稅考慮,都選擇在海外或大肆擴張,或兼並重組,或擡高要價,這些顯然與特朗普一直渲染的“美國優先論”(America First)背道而馳。再加上特朗普推特上有龐大的近190萬粉絲群體,無論他在推特上針對某家企業說些什麽,往往能被無限放大,甚至動搖該公司的股價。

因此,對於這些企業而言,除了擔心在海外經營的各種風險外,如今還要新增一項風險:被特朗普貼上“反美”或者“不愛國”的標簽。這也導致企業的公關每天會時不時地刷下特朗普的推特,避免成為下一個被點名的對象。

除了倡導“美國優先論”,特朗普在競選時還時不時拿華爾街開刀,痛斥隱匿在華爾街深處的裙帶資本主義關系。其實,其提高競爭、整治裙帶關系的初衷並非不合理,但特朗普治下的風險在於,這些政策很有可能演變為與大企業民粹式的對抗。比如,特朗普曾主張撤銷為避免金融危機再度爆發、加大對銀行業監管而出臺的《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為此,他還建議將投資銀行與商業和零售銀行區分開來。這對於綜合性銀行而言,顯然是一個夢魘,畢竟摩根大通等綜合性銀行這些年來一直在費心盡力地適應當前法規。

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和市場調研機構ORC當地時間17日的聯合民調顯示,只有40%的美國人認可特朗普的表現;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和《華爾街日報》的民調顯示,當前大約48%的美國人稱他們對特朗普持負面看法,38%的人持正面看法。而奧巴馬在就職後不久的蓋洛普支持率仍高達68%,小布什則為57%。

也有利好消息

當然,並不是所有企業都對特朗普的上臺憂心忡忡。特朗普政綱中的減稅措施、精簡審批程序的倡議,以及加大力度投資基建的設想,其實也得到了不少企業擁躉。難怪,在特朗普競選期間,有100名商界人士曾堅定地站在他身後,認為他有能力領導美國走出衰退。

特朗普力主實施自里根時期以來幅度最大的減稅計劃,令不少傳統經濟學家不屑,甚至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稱為“巫術經濟學”。斯蒂格利茨日前還在達沃斯論壇上稱,特朗普的經濟政策註定失敗。他可以通過對企業施壓,帶來成千上萬的工作機會,但是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他不會成功。

不過,特朗普主張將企業所得稅率從當前的30%下調至15%,同時新工廠和新購設備的成本可以抵稅等優惠措施,還是將為不少企業松綁資金流,因此受到企業的普遍叫好。

此外,精簡審批程序,減少繁文縟節,也大受企業歡迎。比如,特朗普即將推行的醫療與生物制藥新政中,將要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進行改革,聚焦患者對創新醫療產品的需求。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於葛底斯堡的演說中提到,要精簡FDA的新藥批準流程,“美國目前有4000種藥物正在等待批準,(我)特別希望能加速這一過程。”他力主撤銷“奧巴馬醫改”,將醫療保險調整的角色重新掌握在國家手中。雖然目前在美國社會這一舉措仍存爭議,但至少對中小企業來說,可以減輕為員工支付醫療保險的重擔。同時,他還可能為美國的油氣行業提供一個相對於奧巴馬時代更為寬松的發展環境。

至於美國落後的基建,一直是被美國商界甚至是外資詬病的對象。為此,特朗普還考慮設立一家“基礎設施銀行”,對美國的基建進行投資。這一消息,顯然對於商界又是一大利好。

有人聽話有人對著幹

在2017年第一個月還沒過完之際,特朗普已經把汽車業、航空業、食品業、軍火界的代表企業都批評了一通,更別提他在競選伊始就對準矛頭的蘋果公司等矽谷高科技企業。那麽,特朗普對這些企業的喊話效果如何?

最先“服軟”的是汽車業的代表福特。

雖然,從特朗普參選到當選的近一年半時間里,福特一直是據理力爭狀,堅持墨西哥投產計劃不松口,甚至公開反對特朗普的關稅和相關汽車產業政綱。

但在特朗普勝選後,福特的態度出現了180度的大轉彎。除了向特朗普發出大選勝利的祝賀函,還主動送上兩份“賀禮”:暫停了將林肯MKC生產線遷出美國肯塔基州的計劃;又宣布取消16億美元的墨西哥建廠計劃,轉而將7億美元投資到密歇根州的工廠。

在福特的表率作用下,克萊斯勒、通用等美國車企紛紛跟進——前者宣布考慮從墨西哥遷回工廠;後者在當地時間17日宣布將在美國增加1500個工作崗位,這些還只是其在美國投資10億美元的一部分。就連豐田等日本車企,也宣布了未來在美國的投資計劃。

此外,美國冷氣設備制造商開利公司、第四大電信運營商Sprint以及衛星通信企業OneWeb都已積極表示,要為美國本土預留更多就業崗位。後兩家公司表示,這些崗位是日本軟銀集團承諾在美國投資500億美元、增加5萬個工作機會的一部分。

當然,與特朗普“對著幹”的企業也不少。比如,以大眾、寶馬為代表的德國車企,更願意留在人力成本更低的墨西哥造車。而蘋果公司作為美國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被特朗普頻繁喊話“回到美國造iPhone”,也讓公司CEO庫克頗為頭疼。在庫克看來,美國具有合格資質的制造和組裝技術的工人數量遠不及中國,這也是iPhone遲遲無法搬到美國生產的根本原因。如果要硬生生地把生產線遷回美國,那麽iPhone的價格自然水漲船高,公司業績鐵定受到影響。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黑巖(BlackRock,又稱“貝萊德”)的首席執行官拉里·芬克(Larry Fink)則直接跳出來批評了特朗普,認為他吸引美國公司把其大量海外現金帶回美國的政策沒有用。芬克表示,讓那些跨國公司回流的資金去建設工廠和促進經濟增長是不可能的。

可以肯定的是,在即將到來的美企財報季,結合特朗普屆時的“百日新政”,企業高管必須在關稅、醫改、減稅及基礎設施支出將如何影響營收和利潤方面給予股東一個交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0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