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5年通信行業投資策略——通信大數據楊帆待航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821

2015年通信行業投資策略——通信大數據楊帆待航
作者: 張騄  


受4G推動,通信行業表現強於大盤,2015年重點關註通信大數據。受到4G推動,預計運營商資本開支較2013年增長14%,推動通信行業指數上漲38%,強於上證25%的漲幅。2015年FDD牌照發放後電信、聯通將全面鋪開4G建設,資本開支繼續增長,但增速回落,關註並購轉型、網絡優化、寬帶接入網,以及新業務的投資機會,重點關註大數據對外運營;


規劃和試點工作均已展開,運營商大數據之箭已在弦上。電信和聯通已經制定2015年開始實施大數據對外運營的規劃,移動剛剛設立蘇州研發中心,著眼雲計算和大數據,運營商大數據即將“走出去”。電信2014年在三個省公司和號百公司聯合開展試點,聯通在集團公司和某省公司開展試點,試點領域主要是RTB平臺和基於位置的數據分析。


產業鏈和商業模式初步形成,實質性利好三、四環節參與者。產業鏈由數據提供商、基礎設施提供商、技術服務提供商、大數據服務運營商構成,一、二環節由運營商操刀,三、四環節網絡數據采集和分析類、IT支撐系統類、數據分析類廠家均有機會參與,預計運營商會采取與合作夥伴分成的方式運營。由於到運營商體量太大,更加利好技術服務提供商,以及運營商之外的大數據服務運營商。


預計2015年市場規模4.6億,並呈高增長態勢,三、四環節有望占五成。運營商坐擁海量用戶的基本情況、終端、位置、信令、上網行為等數據,經關聯分析後可獲準確客戶用戶畫像,商業價值極高,一旦對外運營將迅速被各方認同,預計2015年市場規模4.6億,並保持高增長態勢,2017年有望達39.4億。基於對合作模式的判斷,技術服務提供商與大數據服務運營商收入有望占五成。


受益方向:網絡數據采集與分析類、IT支撐類、寬帶/虛擬運營商。網絡數據采集與分析類廠商重點關註初靈信息(市場份額高、大數據分析應用步子快)和科大訊飛(移動為其大股東,收購上海瑞元,布局大數據);IT支撐類重點關註市場份額高的億陽信通和東方國信;寬帶/虛擬運營商重點關註鵬博士(最大民營寬帶運營商,大麥盒子用戶發展步入快車道,移動轉售牌照將獲)。


核心假定的風險:1)數據保密相關的政策風險;2)運營商大數據對外運營,市場接受程度不高,規模不及預期(申萬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741

協同通信(1613):業務技術與股東戰略投資者情況問答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958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2-19 16:10 編輯

協同通信(1613):答業務技術、股東戰略投資者情況


業務和技術:1. 公司全網改造的進度如何?

公司全網改造正在進行,預計花費3000萬美金,主要改造三個關口站系統,需要將22個波束進行調試,GILAT等世界三著名的衛星通信技術大公司來做各個部分,因為是第一次做相關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對方也是較大的挑戰。


2. 公司船舶業務主要的客戶是遠洋船隊,具體的範圍如何?

遠洋漁業船隊在東海、南海作業比較多,最遠可以到南太平洋。但是近海的占到70%(一般在50海里-200海里海洋專屬經濟區,為主要目標群體,其在出海時間一般在三個月左右),如果跨區域超出協同一號衛星覆蓋範圍,Thaicom4衛星波束能夠可以通過漫遊實現,Thaicom和公司已經達成了用戶漫遊協議。


3. 協同1號帶寬對於漁船業務的負荷天花板大概有多少?

12G帶寬最多支持12G客戶,就像一棟大樓每家4M,但是大樓出口只有50M,未來通過網絡優化和共享技術解決可以調節相關的帶寬,增加可承載同時在線用戶數量,以達到擴容。這次系統升級改造涉及衛星通信領先技術“擴頻技術”的商業應用,經過擴頻後帶寬資源可以擴大1.7倍到20GBPS,這也是本次系統升級改造的核心內容之一。


4. 對於公司的12G帶寬,下行的帶寬能夠達到多少?

除開公司租給電信的2G以外,還有10G剩余,考慮到上下行的帶寬問題,保證10萬漁船或者等效商業用戶的使用是沒有問題的。(商船、貨輪、客輪)


5. 一條漁船每年固定支出2.4個萬,終端花費1.8萬,漁船願意使用嗎?

一條500噸以上遠洋作業漁船加上牌照成本約1500萬左右,4萬的費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一艘大型商船或者貨輪造價過億。


6. 公司和遠洋漁隊的接觸進展如何?

公司已經和2萬商業接觸,這些用戶以前只能應用InMarsat海事衛星電話,未來將轉網使用公司功能更強大終端的產品,預計明年二季度開始試裝。


7. 公司現在船隊的裝備情況如何?

公司現在在調試系統,因為該顆衛星的是2005年發射的,地面主站控制系統技術是10年前的技術,需要1年左右的時間來升級改造及全網調試,現在公司已經開始在商船上進行測試,最快明年一季度能夠開始裝備。



8. 公司產品的相對優勢在哪?

InMarsat衛星電話系統本波束通話資費1.88元/分鐘,跨網1美金/分鐘,資費非常昂貴。每個電話客戶只能提供2.4KBPS的接入速率;而公司最高可以提供32MBPS的寬帶接入速率,可以高速寬帶接入互聯網,接入帶寬高達InMarsat帶寬的13000倍,可以傳輸高清視頻等,保證更多人的高保真通話。INMARSAT海事衛星電話只能提供語音通信,無法通過互聯網。


9. 公司和信威集團業務和技術的區別?

(1)中國現在通信衛星技術遠不如美國勞拉公司,勞拉也是全球唯一一個能制造大容量高帶寬通信衛星的公司。

(2)信威集團和清華大學合作出於實驗室技術階段,要真正商業化還需要很長的過程;另外新威集團和5院合作,主要是小衛星。

(3)另外,目前東方紅4號衛星平臺最大搭載2.8噸,長征4捆火箭發射載荷3.5噸,公司協同2號載荷接近6.5噸,需要長城工業集團總公司合作,構建新的東5衛星平臺和長征5號大推力火箭。


10. 中國其他衛星通信公司的情況如何?

亞洲衛星共有3個衛星,帶寬是8.756GBPS;亞太衛星也有3顆衛星,帶寬是9.362GBPS,但是二者都沒有落地牌照。



11. Inmarsat和銥星的凈利率比亞洲衛星、亞太衛星低很多,為什麽?

亞洲衛星通信是類似於壟斷的市場,而Inmarsat和銥星主要形成了競爭,壓低了產品的價格。


12. 公司未來的渠道來源?

(1)小型客戶的渠道主要依靠中國電信的17萬家門店,

(2)各行業集團用戶公司將自己服務,

(3)上海北鬥和南京中網將做為公司的代理商。


13. 公司與上海北鬥的合作進展如何?

(1)上海北鬥其已經布局了5萬艘漁船,為其安裝北鬥系統。但是因為單純的北鬥系統只能實現定位無法完成信息數據的回傳,所以未來可能用公司產品替代其原有產品(因為公司產品是GPS+北鬥+通信,比純北鬥有優勢)。實現寬帶互聯網接入、位置信息跟蹤、語音電話通信、遠程視頻監控等全方位服務。

(2)另外,公司將浙江和福建地區的漁船,可能采取包銷的方式,提成的同時也需要幫助公司售後服務,減少公司人力的負擔。

(3)南京中網負責長江一帶,並且除了海上,南京中網的應急通信指揮車市場很大,全國有1萬余輛,其中南京中網提供服務的就有600多輛,南京中網將600輛網到公司的衛星網絡,並開發其他應急通信指揮車的轉網工作。


14. 上海北鬥的背景情況?

上海北鬥的股東包括上海航天局、明石投資管理的北鬥產業基金,公司的核心是北鬥的CORS站和全國唯一可以使用北鬥民用的數據。上海北鬥現在缺少實在的合作夥伴,可以快速實現銷售的公司,公司正好符合上海北鬥的要求。


15. 公司現在的毛利率情況如何?

傳統業務今年大概8000萬左右凈利潤,毛利率接近60%,凈利率在30%左右。對於協同一號業務,三季度對應的毛利率已經達到了81%,對應凈利率在60%很高。


16. 既然公司轉售的收益如此大,為何不全部租售?

(1)廣電總局不允許中國的電視通過外國的衛星使用

(2)協同1號的強項並不是廣播電視,而是在於與提供寬帶互聯網的接入。

(3)公司能夠對口軍用的使用


17. 還有其他行業會有大規模應用產品的可能嗎?

(1)應急車服務,全國10000萬輛

(2)飛機、高鐵等移動平臺的WiFi

(3)其他戶外作業行業應用

(4)4G通話

(5)登山越野


18. 4G通話業務和電信的合作,未來能有多少客戶?

未來將和中國電信合作4G衛星通話公司。

中國電信預測衛星電話互聯網接入潛在的商業客戶高達400萬,對應的帶寬需求是400G,公司和中國電信計劃未來爭取做到四分之一的份額,這樣一個月的資費將達到20個億,一年將達到240億。


股東和戰略投資者:19. 公司股權結構簡述?

(1)大股東王浙安39.34%(12月17日增持);

(2)中信10%(認股權形式,款項未完全到賬);

(3)鄧普頓投資6%(款項還沒要到賬,公司和其正還在做DB,元旦後大致完成);

(4)CITIC 10.44%;

(5)中國北鬥導航7.26%;

(6)明石投資5.54%(款項沒有到賬,5億CB,首期5000萬已到賬,還有4.5億提款權);

(7)thaicom5.06% 公眾42.6%。

上述股東背景不影響公司和軍方的訂單。


20. 鄧普頓新興市場私募股權資金介紹?

鄧普頓私募股權基金在亞洲投資200億左右(隸屬於鄧普頓基金,規模9000億美元),鄧普頓跟蹤公司1年之久。對於中國4G通信衛星市場很感興趣,鄧普頓集團主席馬克-莫比斯的博士的畢業論文就是關於全球通信衛星市場發展研究,所以他對公司業務非常熟悉也非常看好中國衛星通信市場。


21. 公司和鄧普頓的合作深入方向?

(1)先做中國的4G衛星通信市場

(2)依靠股東背景進入東南亞市場,鄧普頓也是Thaicom股東

(3)進入全球市場


22. Thaicom其他衛星的情況?

  Thaicom共有四顆衛星:分別是:Thaicom-2號、Thaicom5號、Thaicom4號(協同一號,全球第二大通信衛星,亞洲第一,帶寬共45g ,東經119.5度,緯度在0度,能夠覆蓋到全部亞太地區,包括夏威夷、新疆、印度、俄羅斯等亞太邊界地區)以及未來協同二號。


23. 公司現階段融資的規模情況?

計劃規模:25(中信授信)+14(股權融資)=39億,現在一切進展順利。(來自國信通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324

【協同通信】“協”良好衛星資源,“同”民用大發展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206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1-23 13:06 編輯

【協同通信】“協”良好衛星資源,“同”民用大發展
分析師:程成

摘要

手握稀缺衛星通信帶寬資源,市場需求旺盛

公司從Thaicom購買協同1號12Gbps帶寬,合同期限9.5年,每年支付800萬美元。另一方面,中國電信租用公司1.7Gbps帶寬網絡,每年付給公司2360萬美元,公司依此每年保證凈利潤1.12億港元,為業績增厚之鋪墊。

船舶等重點行業通信先行,2015年開始裝備

公司衛星通信重要客戶來自於船舶等特殊市場。我國共有106萬艘漁船,31.6萬遠洋漁船,對衛星通信有一定需求。我們保守認為公司帶寬能夠為最多5萬艘漁船提供通信服務(保證通信質量的前提下),預計公司2015財年(4月1日起)能夠和1萬艘漁船簽訂協議,“終端收入+話費收入”合計4.4億港幣,按照40%的凈利潤率估計,凈利潤估計1.76億左右。

中期看點:4G衛星通信需求大、協同2號發射

鄧普頓等投資公司看好公司4G衛星通信網絡的建設和運營,公司的三個地面站(北京、上海、廣州,成本合約3000萬美元)已經陸續改造。而牌照方面,股東中信集團和合作夥伴中國電信各有一張(全國共三張)。而需求端來看,中國電信潛在衛星電話客戶400萬個,對應帶寬需求400G,隨著協同2號的發射(已籌資39億),公司可能獲得中國1/4的客戶資源,收入不可估量.

與上海北鬥合作,共享客戶資源

公司與上海北鬥平臺公司是戰略合作夥伴,公司設備具有“GPS+北鬥+通信”功能,優於單純北鬥的導航設備,在很多點上能找到合作契合點。在漁船管理方面,5萬艘上海北鬥的客戶可能會有部分安裝公司的設備,形成一定的替代(具體分成協議還未達成),雙方並非是競爭關系。

投資建議:當前被低估,後期業績超預期概率大,重點關註

公司傳統業務保持穩定增長(2014年30%左右增速,對應凈利潤0.6億港元),協同一號衛星相關業務呈爆發性增長。公司衛星資源稀缺且通過轉售形成每年固定1.12個億港元凈利潤,為業績增厚做好鋪墊。短期來看,漁船業務開拓形成1.76億港元凈利潤;而2015-2016年,4G衛星通信成為增長點。總體看點如下:1、鄧普頓(成本0.68HKD)、淡馬錫投資入股;2、預計公司2015財年凈利潤0.6+1.12+1.76=3.48億港元,且未來繼續保持高增長;3、協同2號發射已籌資39億,與長城集團簽署協議。綜上,我們認為公司中期合理市值3.48*20倍PE=69.6億港元,對應股價1.08HKD,建議重點關註。
公司獲多家戰略投資者看好,映證公司價值所在。


除大股東王浙安12月16日增持公司股權後占比39.34%,前十大股東中有多位戰略投資者。其中,UBS、鄧普頓資產管理公司、明石投資、淡馬錫控股以及中信集團,在各自協議完成的情況下,持股比例分為為6%、5.5%、5.1%以及10%。鄧普頓、淡馬錫均為國際知名投資者,投資業績不俗。

風險提示

1、漁船市場的開拓慢於預期;2、協同2號發射失敗的風險;3、我國未來通信衛星研發能力大幅提升,生產出可以與協同系列衛星競爭的產品。
正文:


公司基本情況介紹

公司簡介及歷史沿革



公司於2001年11月在香港成立,主營為專用通信網絡方案的設計與研發,包括系統、設備及相關技術。
2003年,完成Citone集群通信系統研發,客戶主要為政府機構、警察、軍隊、國家安全部門、政府應急辦;
2006年,公司開始研發Witone數字集群通信系統;
2007年,公司地面移動衛星高速通信系統、地面窄帶數字移動衛星通信系統成功投入市場,並開始研發Ditone數字集群通信系統;
2008年,Witone數字集群通信系統開發完成,並組建實驗網。同時,集團正式引入地面寬帶移動衛星系統業務;
2009年,公司開始代銷以色列RAYSAT公司衛星通信產品,正式步入通信衛星行業。
2012年,集團於香港主板上市,證券代碼1613.HK;
2013年,公司收購IPSTAR在中國(包括香港及澳門)於服務期內的頻寬容量及頻寬容量服務業務,並將IPSTAR-1衛星改名為“協同一號”。




股東持股情況

公司持股情況較為清晰,大股東王澤安最近增持後持有公司39.34%的股份。值得註意的是公司引入了較多“誌存高遠”的戰略投資者:鄧普頓資產管理公司、明石投資、淡馬錫控股以及中信集團,在各自協議完成的情況下,持股比例分為為6%、5.5%、5.1%以及10%。





公司戰略投資者情況簡要介紹:

1、明石投資旗下北鬥產業基金,受總參的指導成立,專門投資於我國衛星事業,包括不限於北鬥衛星系統、通信衛星系統;
2、Thaicom,協同一號的所有者,現階段擁有3可通信衛星,是全亞洲最大的衛星通信運營商,未來給公司的海外市場提供無限想象;
3、鄧普頓資管,2014年10月10日以0.68港元入股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價值投資者,投資成功案例不計其數。





公司業務介紹

公司2013財年財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收入1.74億港元,較去年同比增長58.7%。業務分部收入從高至低依此為數字集群系統、協同一號業務、地面移動衛星、系統技術以及其他配件及組件業務,分別占到了總收入的47.7%、27.2%、14.3%、9.4%以及1.4%。


傳統業務

數字集群通信系統

為了滿足政府機構和商業企業對公共安全及應急通信的需求,集團開發了Citone,Witone及Ditone數字集群移動通信系統。根據客戶要求的不同,集團提供一系列可在直通網路,轉信網絡,單基站集群網絡,單區域多重基站網絡及多區域網絡下運行的數字集群系統的核心組件。



數字集群系統能夠使得不同用戶之間實現有效通信,包括多名呼叫方之間的群組通信等。另外,集團提供的組件具有防水,防爆和節能設計,使得系統可以在惡劣或者緊急狀況下使用。
應用方面,系統使用者應用一組特定的無線通信通道(頻率資源)。系統提供指揮調度,數據傳輸,短消息發送及靜態圖片傳輸的功能,具有快速傳輸,網絡穩定,優先通信,高度安全及可靠的特點。


地面移動衛星通信

公司提供具備不同衛星天線模式的不同地面移動衛星系統,包括地面移動低速衛星傳輸系統,地面移動衛星高速通信系統及地面機動高速數位衛星系統。


地面移動低速衛星傳輸系統:包括低速衛星天線調度中心,數據管理軟件,網絡管理中心,GPS及用戶顯示終端。公司提供的核心組件為低速衛星天線終端設施,可安裝至用戶的車輛上。該系統支持多衛星運行,並擁有數據傳輸,廣播及定位管理功能。該產品體積小,易於安裝,一般用於低速移動數據通信機位置確認服務。

地面移動衛星高速通信系統:主要包括地面衛星天線,衛星發射機及衛星接收器。公司提供的核心組件包括采購自美國供應商及以色列衛星天線供應商的衛星天線。該系統易於安裝,操作簡單。能夠為有關車輛與控制中心之間傳輸數據,語音及視頻提供廣泛地域覆蓋。地面移動衛星高速通信天線可以安裝在車輛及船舶等移動物體上。


地面機動高速數位衛星系統:地面機動高速數位衛星系統包括地面衛星天線,衛星發射機,衛星接收器。該系統的核心組件包括采購自美國衛星天線供應商的地面衛星天線,可以安裝在用戶的車輛上。其功能與特點與地面移動衛星高速通信系統類似,唯獨在靜態模式下有所區別。


系統技術與其他產品


公司系統技術業務收入包括客戶對非獨家或獨家使用若幹技術專業知識及技術支付的特許費。這些技術包括移動通信系統聲碼技術,DQPSK調制技術,神經網絡技術和移動通信GMSK軟解調技術等。


系統技術的另一部分收入來源於集團憑借自身研發能力按成本向客戶提供系統技術。一些客戶會委托集團進行研發設計,並按項目支付委聘費用。這部分技術包括數字集群安全技術,電子轉杯熱設計數據庫,TCR-155/B基站分類改造項目等。


公司的其他產品包括可能為專用通信系統提供若幹電子配件及組件,如衛星天線的配套發電機,手持終端等。


我們認為:公司傳統業務今年較去年會相應增長30%左右,根據2014財年中報的份額,預計全年傳統業務收入2.08億元(=1.6*(1+30%)),對應凈利潤0.62億港元(凈利率按30%計算)


協同一號相關業務

業務背景:協同通信集團於2013年3月29日與Thaicom Public Company Limited附屬公司IPSTAR Company Limited訂立正式協議,收購IPSTAR在中國(包括香港及澳門)於服務期內的頻寬容量及頻寬容量服務與寬帶互聯網連接傳輸及其他應用方案的使用權,並正式冠名為“協同一號”。

集團收購的資產包括:(1)該衛星在中國的總頻寬容量,即7,598.5MHz;及(2)使用權,估值總額不少於5.33億美元(約41.308億港元)。



協同一號衛星:IPSTAR-1是一枚三軸穩定靜止(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使用Ku波段頻譜為用戶提供通信服務,其擁有84個點波束、8個擴增波束及3個成形波束,可用作雙向通信,並有7個寬覆蓋波束,用作廣播。服務地區覆蓋亞太區。該衛星采用Ka波段與網關進行通信。該衛星的載荷包括三種鏈路服務:前向鏈路、返回鏈路及廣播鏈路。前向鏈路為用戶提供網關之間互連,用於窄播服務。返回鏈路提供用戶與網關之間的互連。廣播鏈路提供由網關上行鏈路至區域廣播範圍的廣播服務。

業務增長點:通過為客戶提供衛星鏈路連接服務,增加現有衛星通信產品的銷售;通過 IPSTAR的高性能及價格優勢為集團吸引新客戶,包括電信運營商和政府部門等,開展衛星帶寬租賃業務。


業務模式:IPSTAR業務為中國的限制業務。協同通信集團選擇了中電信衛星作為業務夥伴。中電信衛星通過經營及管理網關在中國進行IPSTAR業務並收取相關服務費。協同通信集團需要向中電信衛星提供頻寬容量及頻寬容量服務,並根據協議向中電信衛星收取費用。另外,集團也與IPSTAR訂立了收入分成協議,集團在協議期內獲得的收入與IPSTAR攤分,並與賣方共同承擔業務風險。


公司衛星通信看點


協同一號,穩定盈利之利器


公司於2013年獲得了泰國通信衛星IPSTAR在中國(包括香港及澳門)於服務期內的頻寬容量及頻寬容量服務以及寬帶互聯網連接傳輸及其他應用方案的使用權。該顆衛星帶寬共45G,公司獲得了中國地區合計12G的帶寬使用權,並將其命名為“協同一號”。該衛星2005年由泰國方面發射,是一顆Ka/Ku雙波段的衛星。協同一號通信效率較高,通過Ka波段將信號傳輸至北京、上海以及廣州的地面站,再由通過Ku波段將信號傳輸給用戶,以解決Ka/Ku波段各自在通信上的缺陷。





公司為獲得協同1號12G衛星通信帶寬使用權,共支付8000萬美元(約合6.2億港元,相對於其他衛星通信寬帶租用,成本只有十分之一),年均支付約800萬美元。該顆衛星2014年報廢,預計還有9.5年使用時間。值得註意的是,公司將其中1.7G帶寬轉租給中國電信,並收取其588萬美元/季度的使用費,一年合計2352萬美元,完全覆蓋了公司的使用權費用。

我們預計:僅轉售收入每年就能保證(2360-800)*6*1.2=1.12億港元,貢獻凈利1.12億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電信做為公司的合作夥伴是中國唯一擁有衛星電話牌照的運營商,其經營的1349號段為國內通信號碼號段。未來雙方還將合作衛星通信應用於4G的事項。同時,公司與以色列Gilat Network(國際著名的衛星應用領軍企業)談判,雙方希望共同開發衛星通信應用於4G的領域。


附:擁有衛星落地運營牌照的公司:
1、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衛通公司
2、中信集團-中信網通公司
3、中國電信-中國電信衛通公司




船舶通信先行,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對於產品收益的落實,公司方面表示最看好船舶領域的應用。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中國擁有漁船106萬艘,占到世界的四分之一以上。其中,31.6萬(500噸級別以上,1000萬造價,牌照600萬)遠洋漁船,市場空間相對於其他市場更廣闊;


漁民需求較強,一般遠洋捕撈出海時間在3個月以上,漁民如若有包月上網的途徑,則可以排解遠洋的不適。
導航系統需要形成回路,以及時反饋漁船位置信息,從而保證漁船的安全和高效管理;


技術上只能應用衛星通信,現在一般的傳統通信基站的覆蓋範圍為6KM,無法滿足人員通信需求。


對於該塊市場,空間不可小覷:公司未來的盈利模式以“終端+月費“的形式實現,具體的方式是每艘漁船購買終端一部(18000元)+每月衛星通信話費2000元。對於一艘40人左右的漁船(500噸以上),人均成本才50元/月,衛星通信頻道通過終端接受後可以應用Wi-Fi實現全船發放。

另外,公司衛星通信落地後將與中國電信組網,中國電信收取公司所得通話費用的14%,Thaicom收取8%,剩余78%歸公司所有。衛星通信具有高毛利率的特點,因為行業具有的一定的壟斷性質,亞洲衛星通信公司的凈利率都保持在45%左右。


依據上述條件,可以推算:


保守估計2015年,公司在該塊市場漁船安裝率為1萬艘,在僅計算遠洋漁船的情況下:


終端銷售收入=10000*18,000=180,000,000
衛星通信話費=10000*2000*12*(1-14%-8%)=187,200,000


2015年,該塊業務收入可達到3.67(1.8+1.87)億元(4.4港元),終端銷售穩定後(市場空間仍然巨大,我們只是保守估計,預計每年將至少增加1萬臺),可以每年獲得4.4億港元左右的收入,折合凈利約1.76億港元。(考慮到未來可能的拓寬渠道帶來的價格部分下降,按40%的凈利率進行估計,亞洲衛星、亞太衛星的凈利率均高於45%)。


另外,公司與上海北鬥已經達成戰略協議,未來將拖過上海北鬥拓展自己的漁船業務,並給與對方一定的分成。現階段,上海北鬥已經裝備漁船5萬艘,公司產品因為是GPS+北鬥+通信功能,所以相對於單純的北鬥系統效果更佳優異,所以未來公司的產品可能通過形成替代上海北鬥裝備的漁船而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協同二號,或再造一個協同


因為協同一號給公司帶來的收入頗豐,且光是遠洋漁船所需的帶寬就在30G左右,所以公司考慮在2020年協同一號報廢前與Thaicom共同發射“協同二號“衛星。公司現已經與長城集團簽訂協議,共同探討“協同二號”的前期技術論證、發射總體規劃以及結構規劃。
中信銀行為此次公司衛星發射授信25億元,公司股權融資14億,預計協同二號仍將采用Ka/Ku雙頻段,且具備帶寬達到100G的能力。
我們認為未來隨著公司帶寬的加大,可能將其產品應用於石油化工行業、應急指揮領域、傳統通信領域、野外探測領域以及交通設備Wi-Fi提供等。



石油化工行業

石油化工以及電力行業的信息化一直走在我國各行業的前端,對於石油行業的衛星通信主要用於:位置監控、軌跡查詢、實時通信以及信息鏈路反饋。另一方面,衛星通信還可以配合集群通信形成多手段的解決方案。


應急指揮領域

該款領域可以與集群通信形成替代,彌補公司近期在集群通信領域銷售額的下滑。
主要應用方向是:應急通信、為集群通信提供信號源、現場指揮用信號,另外圖像及視頻采集是衛星通信的一大優勢。



該塊業務我們預計未來將主要以政府訂單為主。因為公司在專網集群通信領域已有渠道,所以未來銷售渠道並不存在很大的問題。

衛星通信4G領域

衛星通信因為成本高,所以一般只用於傳統通信手段無法覆蓋或者穩定性不好的條件之下。但是隨著我國衛星事業的發展、衛星成本的下降以及通信衛星帶寬的提高,衛星通信將更多的應用在傳統通信領域中安全性、優先級需求高的客戶至上。




對於中國電信而言,其衛星通信的潛在客戶為400萬人,對應衛星通信帶寬400G。公司未來目標是將其客貨拓展到四分之一,也即是100萬人,對應100G的帶寬,未來該塊收入不可估量。

風險提示

1、漁船市場的開拓慢於預期;2、協同2號發射失敗的風險;3、我國未來通信衛星研發能力大幅提升,生產處可以替代協同系列衛星的產品。

投資建議

公司傳統業務保持穩定增長(今年30%左右增速,對應凈利潤0.6億港元),協同一號衛星相關業務呈爆發性增長。公司衛星資源稀缺且通過轉售形成每年固定1.12個億港元凈利潤,為業績增厚做好鋪墊。短期來看,漁船業務開拓形成1.76億港元凈利潤;而2015-2016年,4G衛星通信成為增長點。總體看點如下:1、鄧普頓(成本0.68HKD)、淡馬錫投資入股;2、預計公司2015財年凈利潤0.6+1.12+1.76=3.48億港元,且未來繼續保持高增長;3、協同2號發射已籌資39億,與長城集團簽署協議。綜上,我們認為公司中期合理市值3.48*20倍PE=69.6億港元,對應股價1.08HKD,建議重點關註。
(來自國信通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696

華泰:別等央行寬松了 關註出口、公用事業、通信、家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893

華泰證券認為,流動性牛市降溫,當前A股處於震蕩格局,人民幣貶值預期使得央行全面寬松概率下降,但出口相關行業可能受益,且大宗商品下跌導致公用事業行業將受益,此外,通信、家電企業業績可能超預期。

華泰本周一發布的題為《不確定的市場和確定的投資主線》報告主要內容如下:

1月份在違規兩融的查處以及傘形信托的監管加強等消息的影響下,市場如我們預期出現了大幅波動(日均振幅達到 2.8%,對應上證指數 93點) 。2月份市場的不確定性在於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和市場的降準預期之間的矛盾,如果央行通過 MLF、PSL 等定向工具釋放流動性,而非全面降準,那麽市場流動性偏緊平衡的背景下,股市仍是震蕩格局,市場逐步回歸經濟基本面的情況下,建議關註受益於人民幣貶值的紡織服裝、家用輕工;成本下降的公用事業;年報業績超預期的通信、家電。 

市場判斷:流動性退潮,股市震蕩 

人民幣貶值預期使得央行全面寬松的概率下降。去年 11月降息以來,人民幣出現了顯著的貶值壓力,離岸人民幣貶值超過 2%,在歐洲央行推出 QE 後,美元大幅上行,而人民幣更多盯住美元的情況下,未來的貶值預期增強,NDF 隱含的未來一年貶值預期接近 1.8%。全球央行競相寬松之時,國內的資產泡沫疊加貶值預期容易造成資本外逃,從而限制了央行全面寬松的可能性。 

微觀流動性受制於證監會對於兩融的規範以及銀監會對於傘形信托等配資渠道的監管。證監會為規範兩融對違規的大券商出臺處罰之後,近期開始對中小券商進行現場檢查,新開信用賬戶數顯著下降,融資余額的增速放緩。1月份以來融資余額僅增加了 1100億,大幅少於 12月份接近 2000億的規模;新開戶數僅為 12.5萬,大幅少於 12月份 36.9萬戶。
 
流動性退潮,股市震蕩。宏觀流動性受限而微觀流動性趨降的背景下,推動前期市場大漲的杠桿資金熱潮有望降溫,市場流動性偏緊平衡的背景下,股市仍是震蕩格局,並將回歸經濟基本面,而 1月份以來經濟企穩,因此市場也難以破位下跌。匯豐 PMI回升至  49.8;發電集團日均耗煤量繼續上升至 71.6萬噸;出口集裝箱運價小幅反彈。  

期權的推出不影響市場趨勢。雖然做市商需要現貨進行對沖,但初期交易活躍度不高的情況下,對沖需求有限。歷史上香港 1993年 3月推出恒生指數期權後延續上漲趨勢,三個月內指數上漲 10.2%,但主要原因是以摩根斯坦利為首的國際資本大量流入新興市場,同期的韓國、臺灣、新加坡股指分別大漲 23.2%、15.7%、11.9%。 

行業配置:人民幣貶值、成本下降和盈利超預期三條投資主線 

降息以來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紡織服裝、輕工等出口掛鉤的行業受益。11月 21日央行宣布降息以來,離岸人民幣大幅貶值 2.3%,對國內制造業而言,外貿占比較高的行業將受益於人民幣貶值。
 
隨著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下跌,需求相對穩定的中遊行業受益,關註公用事業。年初以來煤炭價格從 525降至 505元/噸,是 2009年以來煤價最低的一月份,而高頻的發電集團耗煤量數據顯示發電量相對穩定,因此公用事業行業將受益於成本下降。  

年報披露期,關註業績可能超預期的通信、家電。目前有 1825家上市公司已公布年報盈利預告的公司公司,通信、家電行業的盈利預告好於一致預期的盈利預測。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420

量子通信起跑

2015-02-02  NCW  
 

 

關鍵詞是超級安全 ;京滬城域網即將建成,兩地幹線在望;首顆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上天

◎ 財新記者 于達維|文在手機、互聯網之後,人類的通信還能有什麼創新?量子通信無疑是答案之一。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力學效應輔 助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通信方式。關於量子通信的傳言已經夠多,最吸引人的傳言是量子通信快到可以超越光速,甚至能瞬時將人由A地傳送至B地,近乎時空穿越。

現實沒有這麼玄乎,量子通信不可能真的超光速,但其優勢足以讓人類孜孜以求 :通信更快,更加安全。信息安全是人類的剛需,量子通信理論上具有“無懈可擊” “無條件安全”的優勢,在軍事、金融和個人私密方面意義重大。

包括美國、日本和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正在競逐這一開啓未來的技術。

與公衆一般認為的此技術還處於實驗室階段不同,量子通信近年已初步走出實驗室,開始商用。

2004年,世界上第一個量子密碼通信網絡在美國劍橋城正式運行。目前美國正試圖建立上千公里的量子通信線路,未來還想建立起總長超過1萬公里的環美國量子通信網絡。

鮮為人知的是,與許多前沿技術中國處於落後狀態不同,在量子通信領域,中國處於世界領先位置。中國已斥巨資在部分城市建立量子通信網,並且正在修建上千公里的量子通信“京滬幹線” ,2016年還要發射量子通信衛星。

量子通信的科學基礎是量子力學。

從20世紀開始,量子力學就開始改變世界。20世紀,量子力學被應用于物質科學和能源科學,產生了代表當代文明社會的諸多高科技成果,如核能、半導體、激光等。科學家預計,21世紀量子力學將被應用于信息科學,將導致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誕生,為人類提供絕對安全的信息傳輸方式和超越經典極限的超高速計算能力。

不過,夢想與現實距離尚遠——雖然中國現在的量子通信手段、技術乃至產業化進程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不管是中國科學家還是國外同行所言的量子通信,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對數據進行直接通信,而主要是給傳統的數據通信加上量子密鑰作為安全堡壘。

“現在我們能夠做到的,還只是一種加密手段,距離真正稱為‘通信’還有些遙遠,其理論上不可攻擊的特性,在現實中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位受訪學者指出。

有科學家比喻,目前的量子通信,相當于手機時代的“大哥大”階段。顯然,要使量子通信在傳輸容量上與經典通信可比擬,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愛因斯坦的幽靈”

在通信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各國間涉及政治外交、軍事安全的大部分機密信件和物品,仍然通過最傳統的方式——外交信使來傳遞。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即便是再高級的保密通信,只要是通過當前的電話線、無線電、光纖等手段,都會面臨被破譯和竊聽的可能。以計算複雜性為基礎的經典密碼,在越來越強大的計算能力面前,總有一天會不值一提。

量子通信則完全不同。以物理定律為基礎的量子密碼的安全性,在理論上是無懈可擊的。量子通信是目前惟一被人類證明絕對安全的保密通信方法。美國《商業周刊》曾把它列在改變人們未來生活十大發明的第三位。

除了可用于保密通信,量子密碼還 可以對使用到的個人資料進行保密。或者進行信息認證,用來證明某一信息來自某人或某處而未被改動。

量子(quantum)是現代物理的重要概念,指不可分割的基本能量單元。

1900年,普朗克利用一份份量子概念,打破經典物理中能量連續分佈的觀念,解決了困擾物理學界多年的黑體輻射問題。這被公認為量子力學誕生的標誌。

在普朗克作出這一大膽假設之後出生的海森堡,又提出了“測不准”原理,量子力學由此確立。

愛因斯坦利用量子學說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並獲得了諾貝爾獎,但他本人對量子力學充滿疑慮。 “上帝不擲骰子” ,是他對於量子力學中一個粒子可以同時擁有多種狀態最直接的反擊。

為了說明量子力學理論的不完備性,愛因斯坦甚至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如果量子力學理論成立,則可能存在一個所謂糾纏狀態,即同一來源的兩個量子無論距離多遠,其中一個狀態的變化會導致另一個狀態的變化,那麼這兩個粒子之間就存在著一種超光速的聯繫。愛因斯坦稱這種聯繫為幽靈式相互作用(spooky action in a distance) ,與相對論是矛盾的。

愛因斯坦原本認為不可能存在的“幽靈” ,在多年後被科學家嚴密的實驗所證明。1980年,法國物理學家阿蘭·阿斯佩克特(Alan Aspect) ,首次用實驗證實了這一現象,阿斯佩克特因此被授予2010年沃爾夫物理學獎。

這種現象被稱為“非定域性” 。在過去30餘年中,這一現象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里被大量地研究。在這些研究中發展起來的對單個量子狀態和多個量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的主動調控技術,使得科學家意識到人類有能力發展一種利用量子特性突破經典極限的安全信息傳輸技術,即量子密鑰分發。

首先想到將量子力學用于密碼的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斯蒂芬· 威斯納(Stephen Wiesner) 。他基於“測不准原理” ,在1970年提出用量子編碼製造不可偽造的電子鈔票。但方案需要能長時間保存單量子態,被學界認為不大現實。

美國 IBM 公司沃森實驗室的查爾斯· 本內特(Charles Bennett)和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吉利斯 · 佈雷薩德(Gilles Brassard)受到威斯納的啟發,認識到單量子雖不好保存但可用于傳輸信息。他們在1984年提出了利用單光子偏振態編碼傳送密鑰信息的量子密碼協 議。此協議目前被稱為BB84協議。

1992年,本內特又提出一種與BB84協議類似、更簡單但效率減半的方案, 即 B92協議。這兩個協議,都是由 A 向 B 發射一系列不同偏振態的光子,B 對其進行隨機測量,然後選取符合 A 要求的測量結果作為密碼。在驗證 密碼的過程中,如果存在竊聽行為,可以從測量結果的錯誤率中發現。

更為玄妙的基於雙量子糾纏態實現量子密碼協議,由阿瑟· 厄克特(Artur Ekert)于1991年提出,被稱為 EPR 協 議。通過糾纏量子系統的非定域性來傳 遞量子信息,A 和 B 雙方各自對糾纏量子進行隨機測量,然後選取測量方式相同的時候得到的結果作為密碼。

1993年,本內特等六位科學家提出了量子隱形傳態的設想,即利用糾纏粒子對遠程關聯,以糾纏粒子為信號載體對信號進行傳輸、調制與解調,將某個粒子的未知量子態傳送給遠處的另一個粒子,使該粒子處在這個未知量子態上。

這一設想被公認為是量子通信的基礎。

之所以說量子通信不可破譯,是基於“海森堡測不准原理”和“單量子不可複制定理” ,前者是指在同一時刻以相同精度測定量子的位置與動量是不可能的,後者是指在不知道量子狀態的情況下複制單個量子是不可能的。這就保證了任何竊聽者都無法在不改變密鑰狀 態的前提下截取或者複制密鑰信息。

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龍桂魯對財新記者說,量子密鑰分發是相對容易實現的量子通信方式,其要求的操控技術比較簡單,只需要一兩個量子比特即可以。

中國量子起跑

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之所以全球領先,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下稱中科大)教授潘建偉有關。

1989年,本內特等人在 IBM 成功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量子密鑰分發的原型樣機,但是它的工作距離僅為32厘米。

此後,英國、瑞士、瑞典、日本、美國等國的科學家,逐步將量子密碼在光纖中傳輸的距離推進到幾十甚至上百公里,並嘗試在自由空間中進行傳遞並取得成功。

1997年,當時在奧地利留學的潘建偉與奧地利物理學家安東 · 賽林格(Anton Zeilinger)等人合作,首次實現了“量子態的隱形傳輸” ,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實驗中成功地將一個量子態從甲地的光子傳送到乙地的光子上。

他們的論文轟動了學術界和新聞界,同倫琴發現 X 射線、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論文共同被《自然》評為20世紀最有影響的21篇經典論文之一。

2001年,潘建偉回到中國,到中科大任教,並開始在母校中科大組建量子信息實驗室。經過近十年來在人才、設備、軟件等方面的探索與積累,潘建偉團隊的實驗室目前已躋身為國際量子信息研究最前沿的三個實驗室之一。

2004年,潘建偉、楊濤等人發表論文“五光子糾纏和終端開放的量子態隱 形傳輸” 。研究成果入選歐洲物理學會和美國物理學會的年度十大進展。

2009年,潘建偉的研究組與清華大學合作,在北京八達嶺與河北懷來之間成功實現了世界上最遠距離的量子態隱 形傳輸,16公里的距離相當于此前世界記錄的27倍。

當年10月1日,在建國60周年國慶閱兵期間,潘建偉團隊在關鍵節點間構建量子通信熱線,用于重要信息傳送保障。潘建偉曾經透露,2009年大閱兵的通信量不少于一場戰役,在當時使中國成為第一個將這種技術實用化的國家。

“中國完全有能力在一場局部戰爭中充分使用量子通信,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利用量子中繼衛星實現覆蓋全軍的量子通信指揮。 ”潘建偉說。

美國《時代》周刊曾經報道稱,中國科學家在量子通信研究上創造了世界記錄,解放軍能在瞬間傳送軍事信息而不被破壞或攔截。通過這項保密力度極強的科技應用,能大幅度提高解放軍的指揮和控制能力,使得中國在信息戰方面的能力超越美軍。

2012年2月17日, 耗 資6000萬 元、歷時18個月建設的“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試驗示範網”完成。這個由潘建偉團隊設計的示範網有46個節點,網絡覆蓋合肥主城區,連接40組“量子電話”用戶和16組“量子視頻”用戶。主要用戶為對信息安全要求較高的政府機關、金融機構、醫療機構、軍工企業及科研院所。

2014年3月投入使用的濟南量子通信試驗網,也由潘建偉團隊完成。與合肥網的不同在於,濟南網是面向用戶日常應用的,希望更加貼合不同使用單位的要求。濟南量子網絡有90多家用戶單位,可以通過網絡內量子通信集控站和終端,實現安全的語音和視頻通信、安全的文件傳真以及安全的數據傳輸。

此外,潘建偉的團隊還幫助新華社在新聞大廈和金融信息交易所之間建立金融信息量子通信驗證網。在中共十八大等重要政治活動期間,他們在中南海、京西賓館、人民大會堂之間建立的基於量子通信的高安全通信保障系統,也發揮了信息安全保障的作用。

2013年,中科院聯合相關部門啓動了上千公里的光纖量子通信骨幹網工程“京滬幹線”項目,建設連接北京、上海的高可信、可擴展、軍民融合的廣域光纖量子通信網絡。潘建偉出任該項目首席科學家。

潘建偉告訴財新記者,目前,將實用化的量子密鑰分發技術與現有密碼體系、數據通信技術、一次一密加密方式等相結合,構成量子保密通信技術;該技術通過量子密鑰分發在兩地間共享量子密鑰,所共享的量子密鑰用于加解密所要傳輸的信息,可實現兩地間信息的高安全保密傳輸,遠超現有通信技術所能提供的安全性。

北京市、上海市城域量子通信網將于2015年建成。加上已經建成的合肥、濟南城域量子通信網,預計到2016年就可以實現京滬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這將 為政府和金融機構提供最高安全等級的通信保障。

量子衛星計劃

在近日召開的“量子信息、量子計算和量子測量學科發展戰略院士論壇”上,“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常務副總師、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王建宇透露,由中國完全自主研發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現已完成關鍵部件的研製與交付,衛星有望先于歐美在2016年左右發射,在軌設計壽命為兩年。

潘建偉指出,基於在中國青海湖等地進行的多項成功實驗,中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主要技術攻關已經完成,目前正在進行建造衛星的工作,項目整體穩步推進。

此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目標是實現高速星地量子密鑰分發,實現北京和烏魯木齊之間的量子保密通信,實現星地量子糾纏分發,並且計劃在德令哈和麗江之間實現距離遠達1200公里的大尺度量子非定域性檢驗,還將在衛星和阿里之間實現星地量子隱形傳態。

潘建偉透露,中國將在2016年首顆衛星發射成功後,發射多顆衛星,到2020年實現亞洲與歐洲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 屆時聯接亞洲與歐洲的洲際量子通信網也將建成。到2030年左右,則將 建成全球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在他看來,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是量子存儲、量子中繼問題,這樣量子密鑰分發就可以傳送得更遠,就可以全球化。 “現在大家在各顯神通,真正實用化還需要10年-20年的時間。 ”在潘建偉看來,在完美的量子中繼出現之前,衛星是實現遠程量子通信的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能實現幾千公里之間的量子密鑰分發。量子信號在從衛星傳輸到地面過程中的衰減,大概相當于在地面10公里的傳輸距離,安全性可以得到足夠的保證。

衛星量子通信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天氣條件的影響。他說,只能保證在晴天可以工作,但是密鑰也可以存一段時間,天氣不好的時候數據傳不下來,天氣好的時候就多送一點。對於重要的部門,這個碼率已經足夠。

潘建偉認為,從長遠看,量子通信還是要用量子中繼,包括探索如何可以利用不受天氣影響的遠紅外進行通信,這需要發展新的探測器。

為推進量子通信產業化,中科大發起組建了兩家公司,分別是安徽量子通信有限公司(下稱安徽量通) 、安徽問天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問天量子) 。

安徽量通是中科大在2009年發起組建的,基於潘建偉團隊的技術,目前這家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量子通信設備製造商和系統服務供應商。2014年9月14日,安徽量通曾經對外表示,已經可以量產商用量子密碼機。

安徽量通總經理趙勇對財新記者說,合肥、濟南的城域量子通信網,以及即將建成的京滬幹線,均使用了最可靠的技術。其他密碼技術在理論上就是不完全的,量子密碼則是越來越安全。

成立于蕪湖的問天量子,其技術基於郭光燦團隊,2009年在蕪湖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量子政務網” 。

趙勇指出,已有的量子通信方式,都需要經典信道的輔助,這是對於經典通信方式的補充,讓經典通信方式更加安全,而不是取代後者。

他透露,目前他們在北京、上海建設的量子通信網絡,主要針對於金融系統、政務系統。 “團隊跟很多領域做了接觸,對方認為我們確實解決了他們很長時間想解決的問題,即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當然,他們也希望我們的技術更加成熟,門檻、標準都制定好,現在都是做試點。 ”

全球量子賽跑

中國並非惟一開展遠距離實用化量子通信網絡建設的國家。

上世紀末,美國政府便將量子信息列為“保持國家競爭力”計劃的重點支持課題。隸屬於美國政府的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更將量子信息作為三個重點研究方向之一。加州理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南加州大學聯合成立了量子信息與計算研究所,直接歸美國軍隊研究部門管轄。

1999年,美國洛斯· 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就實現了500米的量子密碼自由空間傳輸。2003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又領銜建設了量子通信技術試 驗網絡。

2004年6月3日,世界上第一個量子密碼通信網絡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城正式投入運行。主持這套網絡建設的是美國 BBN 技術公司,這個量子密碼通信網絡實現了該公司與哈佛大學之間的連接,且很快就延伸至波士頓大學。網絡傳輸距離約為10公里。

2006年,洛斯· 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實現了超過100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實驗。

2009年,美國政府發佈信息科學白皮書,明確要求各科研機構協調開展量子信息技術研究。同年,美國相關機構不僅及時地建成了城域量子通信演示網,還取得了量子存儲和波動研究的新突破。2011年,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更是獲得了單量子位處理量子信息的最新系列成果。

目前美國也已經著手建立長達千公里的量子通信線路,進一步計劃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連接美國主要城市、總長超過1萬公里的環美國量子通信網絡。

早在2000年,日本郵政省就將量子通信技術作為一項國家級高技術列入開發計劃,主要致力于研究光量子密碼及光量子信息傳輸技術。日本的一些著名大公司和高校,始終在研發量子通信的高端技術與系統。

這些企業和高校包括NTT、NEC、松下電器、日立、東芝等公司和東京大學、玉川大學等高校。2010年,日本量子 ICT集團與多家電氣、電機、電信電話公司合作,在超高速寬帶網絡上採用量子密碼技術,實現了不能竊密的多點電視會議系統,並開始投入試運行。

日本顯著的特點,是吸引了各大電子工業巨頭的參與,它們持續不斷研發更穩定的光源和更精密的探測器,讓量子通信在實際運用中所實現的傳輸距離和持續時間逐年提升。日本計劃在2020 年 -2030年間建成絕對安全保密的高速量子通信網,從而實現通信技術應用上的質的飛躍。

歐盟的“歐洲量子科學技術”計劃以及“歐洲量子信息處理與通信”計劃,是歐盟繼歐洲核子中心和航天技術採取國際合作之後,又一針對重大科技問題 的大規模國際合作。1993年至2011年,英國、瑞士、奧地利、德國、法國、瑞典等國的科學家曾連續創造量子密鑰分發、量子密碼通信、太空傳輸量子信息及量子信息存儲等一系列根本性突破。

歐洲科學家們曾經提出,送一個量子通信實驗設備到國際空間站上去,這樣就可以比中國更快速和更便宜地實現太空量子通信,但是這個計劃尚未得到歐盟的認可。

該不該叫通信

當然,相對於可以傳遞文件、語音、視頻的經典通信方式,目前科學家所說的量子通信,還主要是一種傳輸密鑰的方式,在數據傳輸容量上與經典通信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由此,全球學界對量子通信存在一些爭議聲音,比如量子密鑰傳輸能不能稱為量子通信。

對此,潘建偉指出,國際上把量子隱形傳態、量子糾纏交換和量子密鑰分發等幾種技術統稱為量子通信(Quantum Communication) 。 量 子 通信並非狹義化的概念,是指用量子態來 傳遞信息,所傳遞的信息可以是經典信息,也可以是量子信息。

盡管潘建偉如此解釋,但爭議仍存。

中科大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郭光燦院士對財新記者表示: “通信一定要有內容。合肥的網絡,濟南的網絡,所實現的都是量子密鑰分發,說成是量子通信是不夠準確的。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黃翊東則對財新記者表示,即便是中國即將發射的量子通信實驗衛星也是用來傳輸密鑰,不是傳輸大容量數據,而是解決保密問題。

在2012年由中國科協組織的一次研討會上,中科大量子實驗室副主任韓正甫也表示,量子通信和量子密碼完全不是一回事,量子密碼本身是密碼,而通信是有信息的。

當時北京大學電子學系副主任郭弘教授也表示, “現在看來量子通信也不是太好的一個詞,因為我們既然說量子通信,總是跟現有的通信比較,也許它跟我們現在所說的、大家所理解的通信之間還有很大的差別。 ”一位從事量子密碼研究的專家對財 新記者說,根據信息論創始人香農的定義,信息是把不確定的東西確定下來的內容,確定一件事就是一個比特,而密碼就是隨機數。當然,沒有信息量的密碼也有一定的用處,但叫做量子通信非常勉強。

他舉例說,他曾經以量子密碼通信的題目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但是基金委信息學部的領導,就不認這個賬。

該領導曾說,明明就是量子密碼,為什麼叫通信。

對於種種爭議,潘建偉認為,目前量子通信的技術優勢主要體現在安全性方面,不以傳輸容量為其特點,今後有可能通過容錯編碼、密集編碼等技術研究的突破實現傳輸容量的提高。

潘建偉說,量子通信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量子密鑰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

量子密鑰分發克服了經典加密技術內在的安全隱患,是迄今為止惟一被嚴格證明是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而量子隱形傳態能實現物質全部信息的快速轉移和異地重構,在未來的遠距離量子通信以及分佈式量子計算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可能超光速

許多關於量子通信的新聞報道中,描繪過這樣一個圖景: 如果人們要實現文本、語音甚至圖像的量子通信,只需讓其利用量子糾纏就能瞬間傳遞,即超光速通信。實際上,這是一個誤區。

2014年5月, 《科學》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體現了通過量子糾纏傳遞信息的可能性。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羅納 德· 漢森(Ronald Hanson)等人的這篇文章中說,他們在國際上首次以一種可靠的方式實現了利用量子糾纏傳輸數據,雖然這個數據只有一個量子比特,傳輸的距離也只有3米。

他們把兩個糾纏的電子分別放在一個人工鑽石中氮原子取代碳原子構成的微型巢穴中,然後改變其中一個電子的自旋方向,這時候另一個電子的自旋方向也立刻改變了。目前,他們正在嘗試 把傳輸距離增加到1300米。

漢森教授說,他們方法的特點就是100% 有效,信息總是能夠保證到達目的地,而且是100%準確的。

這種量子糾纏所導致的兩粒子間的量子關聯,體現了一種“超光速通信”的可能性。但是,國際量子學界公認的事實是,單單只有體現量子態塌縮超光速的量子糾纏不可能以超光速的方式傳遞有效的信息,因為必須借助普通信道的協助方能真正通信。量子通信的優勢不在於即時,而在於其可以探知可能的被第三方竊聽的保密性。

潘建偉教授的啟蒙導師、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教授安東· 賽林格告訴財新記者,在量子隱形傳態過程中,必然涉及經典信息傳送,這也是信息被加密和解碼所必需的過程,量子密鑰分發可以在兩個站點之間建立隨機密碼,但密碼傳 遞過程需通過經典信道實現並受到光速限制。但未來在量子計算機內部,量子信息的交換可能不受光速限制。

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實驗室游建強教授告訴財新記者,很多人要轟動效應,強調超光速通信,這在科學上是不准確的, “完全通過量子糾纏,不可能傳遞所有的信號,糾纏是一個物理現象,不可能加載全部的信息。 ”中科大一位資深量子密碼專家告訴財新記者,超光速通信,從理論上說就是錯的。

他說,目前所謂的量子通信,不論是量子直接通信、量子密鑰分發還是隱形傳態,都要借助經典信道的輔助。早期,有人相信超光速通信,但是後來逐漸認識到,單獨用量子糾纏不能把全部信息傳遞過去,之前之所以有這個想法,可以說是對於愛因斯坦關於光速不變的假設的理解沒有完全到位。

潘建偉說,量子通信無論採取何種方式實現,都必不可少地需要經典通信技術的參與,因此並不存在所謂“超光速通信”一說。

不替代傳統通信

關於量子通信的又一個謎團,是它會不會顛覆甚至取代傳統的經典通信。科學家對此也給出否定的答案。

量子隱形傳態論文的六位作者之一、以色列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阿瑟·佩雷斯(Asher Peres)曾經在一篇回顧文章中說,在經典的 BB84協議中,需要通過光纖信道傳送一個量子比特,通過公開的經典信道傳送兩個經典比特,才能成功生成一個密鑰,在量子隱形傳態 過程中,需要一對糾纏粒子、一個量子比特和兩個經典比特。

他說,沒有經典信道的輔助,傳送的信息就是不完整的,但是如此一來就不能叫做量子隱形傳輸,也不會引起如此巨大的轟動。 “一個記者曾經問我,有沒有可能既傳送人的身體又傳送人的靈魂?我的回答是,只能傳送靈魂。 ”對於量子隱形傳態本身,國際學術界仍然存在爭議。

諾貝爾獎獲得者默里· 蓋爾曼(Murray Gell-Mann)就曾經說, “在新聞媒體和各種書籍中傳播著的主要歪曲在於暗指甚至明言,測量一個光子的偏振(圓偏振的或平面偏振的)會莫名其妙地影響另一個光子。實際上,這種測量並不會產生任何從一個光子傳到另一個光子的物理影響。 ”諾獎得主史蒂文· 溫伯格(Steven Weinberg)說 : “量子力學中糾纏的存在自然產生一個問題,在糾纏體系的一個部分上的測量是否可用于將消息發送到另一部分上,而不受有限光速設置的限制。不,不能被利用。 ”無論是量子密鑰分發還是量子隱形傳態,都需要經典信道的傳輸,也就是說量子通信不會完全替代現有的通信技術,量子通信網絡實際上是量子網絡和傳統信息傳輸網絡的結合。

正是量子密碼通信的特殊性,決定了它應該被應用到保密等級比較高的軍事、政治、金融等重點領域,而不是刻意與經典通信競爭。

一位量子密碼專家告訴財新記者,現在量子通信能夠做到的只有量子密碼,但是量子密碼牽涉國家的安全,因此非常重要。 “但是在日常老百姓生活中有多重要,還是要打一個問號。 ”在2012年的一次研討會上,清華大學教授王向斌表示,量子密鑰分發的實際產業化應用應該著眼于未來並注重定位,重點發展局域性的重點需求網絡,而不是強調現有網絡一樣的廣泛性和高功能效率。

在這次會議上,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光纖通信技術和網絡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余少華也指出,量子通信不會完全替代現有的通信技術,實際的量子通信中,量子通信與現有通信的融合是一個相互取長補短的過程。

量子安全戰爭

可以說,量子通信技術基於量子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克服了經典加密技術內在的安全隱患,是迄今為止惟一被嚴格證明是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但是,沒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即便是在理論上完美無缺的量子通信。

在2008年,就有瑞典和挪威學者分別指出量子通信體系的漏洞。雖然這些並不是量子密碼原理的不完滿,而是系統的不適應,卻也讓人們對未來的量子通信體系留有一絲不確定。

龍桂魯教授說,量子通信從原理上可以保證安全,但實際上由於器件、單光子發射、探測等方面的缺陷,出現了種種攻擊手段。改善器件有一個過程,每一個階段有一定的發展水平。

問題主要出在器件上。雖然量子密鑰分發在理論上具有無條件安全性,但在現實條件下很難實現,導致現實的系統可能存在各種各樣的隱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找不到理想的單光子光源,只能靠弱相干激光脈衝的衰減實現。

潘建偉介紹,2005年前,所有的基於弱相干脈衝的實驗都存在安全漏洞。

雖然英國、日本和中國都做到了100公里以上的量子密鑰分發,因為無法保證產生單光子,即便是在理想情況下,安全通信距離也只有10公里量級,且成碼率極低,不具有實用價值。

2003年,韓國學者黃元英使用弱相干激光的衰竭代替單光子光源的誘騙 態方案。此後,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王向斌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羅開廣研究小組,對這一方案分別做出重要的改進與發展,使得該方法能夠立即適用于現有成熟技術,獲得絕對安全的通信密碼。

此後,潘建偉團隊和美國洛斯· 阿拉莫斯實驗室在2007年幾乎同時實現了超過100公里的絕對安全的光纖誘騙態 量子密鑰分發。

在成功解決了非理想單光子源帶來 的安全性漏洞後,探測器的不完美性又成為“量子黑客”的主要攻擊點。國際上多個小組提出了“時間位移攻擊” “死時間攻擊”和“強光致盲攻擊”等針對 探測系統的攻擊方案。

“我們擺脫了不完美的光源,又受制于不完美的探測器。 ”潘建偉說。

2012年,羅開廣提出了與探測器無關的量子密鑰分發方案,然後潘建偉的團隊在第一時間實現了這一方案。這樣,現在的通信手段跟光源和探測器都是無關的,可以說是沒有漏洞了。

潘建偉說,因為 BB84協議需要完美的單光子,所以現在他們的方案相當于變種的 BB84協議,而羅開廣的方案又解決了探測器的問題,所以說到目前為止看起來就比較安全了,理論上看起來是比較完善的系統,比較令人滿意,但是技術上也很難說,可能某個地方細節上出一些問題。

量子通信可以說是相對最安全的,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有矛就有盾。

一方面,有“量子非克隆原理”;另一方面,有實現近似量子克隆的“量子克隆機” 。比如,在信道中將部分量子態截獲下來,這就是量子克隆機對量子密鑰分發的攻擊。

前述來自中科大的量子密碼專家指出,現在量子密碼的協議安全性能夠得到足夠的保證,只要設備是嚴格執行協議的就能保證安全。但是,要嚴格執行協議,設備有許多地方需要控制,沒法做絕對沒有問題的保證,只能說做到完美無缺就絕對安全,但實際上只能是近似的安全。

“量子的東西來對付傳統的方法,比較有優勢,但是新的攻擊總會出現,有量子的防守,也會有量子的攻擊。 ”他說,我們的安全手段在升級,敵人的攻擊手段也在升級,也產生了更多攻擊量子密碼的方法,戰爭還是戰爭,只是戰場發生了改變,所用的武器,攻擊的方法,要量子層面去打,傳統的方法還是有效,但是會開闢一些新的戰場,在這個戰場上,誰也沒有經驗。

“不要炒作量子通信”

賽林格教授說,目前對於量子通信發展的主要困難在於傳輸距離和效率,利用衛星和或量子中繼可以克服距離上的困難,這不僅對於建立全球網絡非常重要,對於發展新的技術也非常重要,但是傳輸效率的問題需要更好的糾纏源和更好的探測器,這需要更多技術上的進步。

但是,對於量子加密手段的實際安全性如何,仍有待更實在的證明。潘建偉則表示,目前在真實的量子通信系統中,系統遠遠比攻擊者強大,科學家假定竊聽者具有物理學原理所允許的所有能力,其實現實中可能性不大。

那麼,如果攻擊者真有這樣的能力怎麼辦?他說,團隊計劃請各種專家來攻擊,也許這是證明安全性的最好方法。

甚至會進行懸賞,誰能攻破就給他獎金。

“看人能否從理論上攻擊成功,我們據此對方案進行修改。京滬幹線做好之後,會評測和對抗。 ”他說。

財新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他們多用手機時代的“大哥大”來形容目前量子通信的發展水平。在他們看來,量子通信可以說基本上到了可用的階段,現在的應用還比較初級,以後的方向就是如何在更廣泛的領域取得大規模應用。

“剛有‘大哥大’的時候,我們就覺得很神奇但沒什麼用途,但今天的手機已經變成很普通的生活必需品,需要一個過程。 ”一位專家說。

最近股票市場比較火爆,甚至出現了量子通信概念股,但是也有清醒的人士認為,這只是一種望梅止渴式的炒作。

量子通信並沒有到能夠為上市公司創造價值的時候。

在潘建偉看來,這一現象反映了市場對量子通信技術的渴望和認可,說明量子通信具有顯而易見的戰略價值。然而, “量子通信能夠為上市公司創造價值”這一說法不妥,應該是通過市場機制、股市途徑等,將更多的社會資源用于支持量子通信技術的發展,使量子通信技術能夠更好地給予社會回報。

目前實用化的量子通信技術會對光電製造、通訊裝備製造、光通信,密碼和信息安全,基礎軟件和應用軟件等傳統信息技術產業起到提升作用。隨著更系統的量子信息技術的突破、成熟和發展,更廣泛的新興信息技術產業有望形成和快速壯大。

潘建偉指出,目前,國內的上市公司中沒有一家是真正從事量子通信技術研發和服務的,希望市場不要炒作這些概念股,而是去關注量子通信真正的發展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882

美國通信巨頭抓狂了 谷歌正自建美國移動網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754

GoogleNetwork

早些時候業內有傳言稱,谷歌可能考慮進軍無線移動網絡領域。目前,該消息已經被證實。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谷歌公司正在美國布局自有的移動網絡,提升其在全球互聯網接入領域的地位。

負責Chrome和Android業務的谷歌高級副總裁Sundar Pichai本周一在出席移動世界大會(MWC)期間表示,公司將在年底之前開始測試自己的移動網絡運營服務。

對於這項業務的規模,Sundar Pichai表示,其規模較小,並非想要與美國的四大無線運營商展開競爭,而是旨在展示運營商能夠采納的技術創新。

盡管Sundar Pichai否認谷歌將在無線運營領域發起挑戰,但這無法阻擋市場對谷歌雄心的猜測。部分人士認為,一直被Verizon、AT&T、Sprint和T-Mobile美國所長久掌控的美國無線網絡服務市場可能受到沖擊。《金融時報》就表示,在通信巨頭創新步伐緩慢的當前,此舉可能令谷歌由此崛起為美國通信企業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Sundar Pichai還稱,傳統的移動運營商並不會將谷歌打算測試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服務(MVNO)視為對其核心業務的一個威脅。實際上,公司目前正在同許多運營商合作,為將服務測試推出市場做準備。

谷歌正與規模較小的Sprint和T-Mobile洽談在MVNO業務的合作。這引發了通信巨頭的強烈反應。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四大無線運營商之一的Verizon一位高級執行官就警告,一旦小型運營商與谷歌發生任何合作,其將引發的用戶無線網絡流量增加都將使得他們的通信基建設備承受壓力,這樣一來,所有在線用戶都將面臨使用的無線網絡服務不合格的風險。

不過,谷歌也可能在無線移動網絡領域中遭遇一些障礙。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在該領域的帶寬速度和承受能力方面趕不上很多歐洲國家,這可能對谷歌在該領域的業務模式形成制約。因為無線運營商都希望接入自家網絡的用戶越多越好。

谷歌希望向用戶展示,他們能夠提供比現有移動運營商更好的服務。

至於如何開展移動網絡業務,美國知名科技博客、全球最大在線出版社之一的美國The Next Web網站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谷歌是想將它在移動設備尤其是Nexus設備上的戰略複制到網絡服務領域。

Sundar Pichai並未透露新的無線移動網絡是否將擴展到美國以外的地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051

中國通信服務(552)調研:仍在尋求轉型,業務增長不及預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84

中國通信服務(552)調研:仍在尋求轉型,業務增長不及預期
作者:余小麗

1、公司業績:中國通信服務公司2014年經營收入為731.76億元,同比增長6.9%。股東應占利潤為21.5億元,同比下降3.9%,與2013年相比降幅收窄。其中,來自電信基建服務的收入為340.08億元,同比增長6.2%;來自業務流程外包服務的收入為312.15億元,同比增長7.6%;來自應用、內容及其他服務的收入為79.53億元,同比增長7.3%。中國通信服務公司2014年來自國內電信運營商的經營收入為471.17億元,同比增長8.8%,占經營收入的64.4%,國內電信運營商仍是中通服經營業績貢獻第一的客戶,其中,來自中國電信的收入同比增長9.3%,占經營收入比重為43.7%,來自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合計收入同比增長7.6%,占經營收入比重為20.7%。

2014年中國通信服務公司來自國內非運營商集團客戶及海外客戶的合計經營收入為260.59億元,同比增長3.7%,占經營收入的比重為35.6%。其中來自國內非運營商集團客戶收入為222.69億元,同比增長4.4%,占經營收入比重為30.4%;來自海外客戶收入為37.9億元,同比下降0.6%,占經營收入比重為5.2%。

2、2014年上下半年增速波動大:4g拍照發放延遲上半年下半年加速,後陳發力,加強對現金控制,現金流改善,去年流出。公司認為去年國內運營商資本開支上下半年投放不均衡導致公司收入增長集中在下半年體現,其中運營商維護業務同比增長18.7%,是增長的主要拉動力。上半年收入增長0.6,下半年增長29%。下半年來自的運營商業務增長帶動公司整體收入增長。在運營商業務中除了運營商的資本開支外,還提供了運行、維護等服務,特別是信息技術方面。成功的拓展了運營商opex業務,現在公司超過一半收入是來自運營商工程收入以外的收入。

3、國內非運用商市場拓展:現在公司的智慧城市業務已經得到很多城市政府的認可。未來公司會把握城市管理數據化帶來機遇,也註重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去年已經初有規模,例如公司和銀行的合作產品“掌錢”,同時還為18家企業提供人力資源管理方案。雖然公司做不到頂端的核心程序開發,但是可以提供平臺維護,環境維護。

4、公司在TIT服務方面發展:未來希望能夠給客戶提供咨詢、設計、維護的一體化服務,拓展現有收入規模。

5、IT服務方面遇到的機遇:第一是中國信息化帶動的工業化發展,第二虛擬運營商的出現,第三傳統運營商互聯網化,其余還有中國工信部制定的寬帶戰略,4G更新換代,鐵塔工司的成立,中國最新制定的一帶一路戰略。

6、目前公司發展遇到的挑戰:營改增、用工合同改制、4G投資更講究效率等,會讓公司收入增長及毛利率維持面臨壓力,同時4G建設完成後運營商投資下降,公司為了應對需要做出的轉變,轉變的過程也會比較艱難。

7、去年客戶維度變化:公司去年來自運營商收入上升8.8%,非運營商收入上升4.4%,海外持平。海外業務持平是因為公司控制了效益偏低的業務。由於公司長期與運營商合作,導致拓展非運營商類公司在管理和經驗上還有不足,未來會不斷優化,更加註重有效率的業務。

8、海外業務的情況:目前已經過渡到以總包大項目為主,接近半數的收入來自總包業務。公司認為海外市場是廣闊的,機遇與挑戰並存,現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亞投行加大發展中國家的投入,中國政府政策支持企業走出去都讓公司有一個好的發展環境。但是未來在收入增長的同時,會加強控制海外應收賬款的質量。

9、分包成本上升:主要是勞動密集型業務去年收入增長較快,但是公司總體人數經過精簡後有所下降。10、毛利率下降:這與服務單價下降,營改增,新勞務法事實有關系。11、應收賬期有所拉長:新增的應收賬款都是來自運營商的,回收壓力不大。公司會繼續加強應收和現金流,不過公司認為未來應收賬款還是有壓力上升。

12、派息水平調低:為了保持公司運行穩定,決定調低派息水平。

13、國家現在提倡一帶一路,公司在海外的競爭對手及優勢:作為中國一流的施工企業,去年了收購中通建,目前公司的技術水平是得到國際認可的。競爭對手包括國內和國外的設備供應商和服務商,公司與他們是一種競爭合作關系,因為有時候項目是由公司總承包,由對手提供服務,有時候則反之。優勢的話,在關鍵項目上公司擁有運營商背景,在提供技術,運營,一體化服務上是有優勢的。

14、鐵塔公司成立,今年對客戶收入結構變化影響,會不會成為主要客戶:中國成立鐵塔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運營商之間的重複建設,實現資源整合。鐵塔的主要客戶是三大運營商,鐵塔除了接運營商工程外,還有提供維護工作等高端維護服務,如果公司提供服務能使鐵塔成本降低,公司就可以提供相應的服務。未來將通過市場競爭,使鐵塔成為公司的主要客戶。

15、勞動法對公司2015年毛利率是否會繼續有影響:過去公司是勞動密集型服務提供商,但現在法律規定派遣制員工不能超過10%,同時目前公司仍聚焦在工程建設上,所以就需要減人,為了多更多采取外包的形式,但是目前外包的成本也在上升,所以如果公司能夠實現業務轉型成功,毛利率是能夠穩定。

16、今年收入預期,是否雙位數增長:運營商的capex是大幅增長的,但是4G基站建設的工程量是下降,而且工程服務費用會降低,因為新技術更加先進,信號覆蓋面變廣。所以增長沒有運營商capex增長高。未來公司將關註運營商的維護支出外包業務,該業務毛利率水平。

17、國企改革的影響:第一是成本會降低,提高工作單元的產出量,第二是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例如采取混合所有制,第三,讓員工持股,具備更多互聯網思維。

18、總結及建議:公司2014年上、下半年呈現增速不一致的情況,主要和運營商投資節奏有關系,目前公司仍在尋求轉型,業務增長預期沒有此前市場想象中隨著DFDD牌照發放後大幅釋放,因為新的G4G投資更加註重效果,覆蓋面更廣,建議投資者謹慎。


來源:國元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348

量子通信的「矛」「盾」之爭

http://www.xcf.cn/newfortune/qianyan/201503/t20150326_734364.htm
作為絕對保密安全的通信措施,量子通信的作用不僅在於提供新的信息傳輸方式,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防範尚在研製中的量子計算機。歐美走在了具有進攻性的量子計算領域前列,而中國則在防禦性質的量子通信上處於第一梯隊。未來誰將率先實現技術的完全突破? 陶娟/文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被稱為現代物理最基本的兩大支柱,儘管量子理論十分高深,但人們還是在應用上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從計算機到洗衣機,從移動電話到核武器,日常生活的種種都與高大上的量子力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可以說量子力學推動和造就了現代社會。

  量子通信,是最新令人心醉神迷的應用之一。2013年6月1日,世界頂尖科學刊物《自然》子刊《光子學》以封面論文的形式,刊登了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清華大學聯合小組完成的一項實驗結果:在八達嶺和16公里之外的張家口市懷來縣之間,成功實現了自由空間的量子態隱形傳輸。2015年2月,中國工商銀行宣佈成功應用量子通信技術,實現了該行北京分行電子檔案信息在同城間的加密傳輸。

  神奇的量子糾纏效應

  即使在物理界,量子理論也是一場「不情願的革命」。「第一次聽說量子理論而沒有被嚇呆的人,是不可能理解這個理論的」,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玻爾(Niels Bohr)如此說道。

  量子被認為不可再分,是最小的能量單位。在量子世界裡,存在一種奇妙的量子「糾纏」運動狀態。共同來源的兩個量子,當其中一個狀態發生變化時,另一個無論距離有多遠,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通俗點來說,它們彼此間存在「心靈感應」。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新型通信方式,即量子通信。

  量子的另一神奇之處在於「觀測」會干擾它的狀態,借用那個著名的「薛定諤的貓」比喻,在開啟盒子的那一瞬間,貓的狀態還是既生又死,不生不死(宏觀上讓人完全無法接受的狀態),只有開啟了盒子,當你觀測這隻貓時,它的狀態才會塌陷成生或死,這使得科學家們得以構建量子密碼的概念。此外,量子態還具備不可克隆的性質,一個量子信息不能克隆成兩個一模一樣的量子信息。

  這些奇妙的量子特性,使得量子通信被認為是絕對安全的通訊手段。當竊聽者試圖攔截或者複製量子比特攜帶的信息時,量子的狀態已經發生了變化。這種不可破解、瞬間傳遞的通信手段無疑將給軍事通信、政府保密通信等帶來顛覆性的革命。在軍政用途之外,民用領域也充滿了可能,其既可應用於金融機構的隱匿通信等工程,也可用於對電網、煤氣管網、自來水網等重要能源供給和民生網絡基礎設施的監視和通信保障。根據興業證券研究所的測算,此領域市場空間將超過千億元。

  量子通信PK量子計算機

  現代通訊已足夠發達,量子通信之所以受到格外重視,更重要的作用是防範也尚處於概念中的「量子計算機」。

  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是量子理論應用中目前最為前沿和熱鬧的領域,《科學》和《自然》雜誌近年來幾乎每個月都有一篇文章出自這兩個概念。早在上個世紀,科學家們就已經開始設想,用量子系統構成的計算機來模擬量子現象,從而大幅度減少運算時間。

  現代銀行通訊的加密方式一般基於大數分解,它們之所以安全,是因為利用傳統計算機來破解密鑰需要上百萬年。如對一個500位的阿拉伯數字進行因子分解,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將耗時上百億年,而理論上,量子計算機卻只需花費大約幾分鐘。

  這種恐怖的效率意味著,一旦量子計算機落地,將成為最為鋒利的雙刃劍。它能突破傳統芯片的速度障礙,幫助運行極為複雜的動態模擬,比如氣候變化模型或幫助新藥物研發等;但同時也能輕而易舉地摧毀現代文明中安全的一切。銀行賬戶、各種網絡密碼,甚至發射導彈的軌道參數等,量子計算機都將如「超級神偷」般分分鐘將它們破解。

  能夠對抗量子計算機可能帶來的威脅的,就只有量子通信。清華大學物理系副研究員蔣碩說,「如果沒有量子計算機這支矛,量子信息這面盾就發揮不出作用」。它們之間的戰鬥,並非存在於遙遠的未來,美國科學家預言量子計算機將在50年之後出現。而IBM則預計未來10-15年,就可以製成可靠的量子計算機。

  科學引領資本的產業較量

  雖然它們還都處於概念中,但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的比拚正酣,是量子計算這只進攻之「矛」先出鞘,還是量子通信的防禦之「盾」先出爐?眼下無人知曉答案。只是,無論哪派技術達成了理論上的效果,都將引起天翻地覆的變化。而獲得該技術的國家無疑也將佔儘先機。從物理學界到政府,從風投到產業資本,都在密切關注著每個方向的進展。

  在量子態的隱形傳輸試驗中,每一點距離的進步都是一座里程碑。1997年底,奧地利蔡林格研究小組首次在數米的距離內成功進行了傳輸實驗。而2011年由中科大等機構在青海湖完成的97公里量子隱形傳態和糾纏分發,是目前地球上量子態在自由空間中能隱形傳輸的最遠距離。

  產業化的萌芽也在初現,中國在量子通信方面,無論是科技還是應用都處於第一梯隊。中國在《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中將「量子調控」列入重大基礎研究計劃。200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研究組憑藉「利用光腔製備兩原子糾纏的方案」研究引起世界矚目,而用實驗證明了該理論的法國科學家沙吉·哈囉徹因此獲得了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2010年後,合肥、濟南等地已經建成了城域量子通信試驗示範網,按照相關規劃,北京、上海以及最邊遠的新疆烏魯木齊等城市都在陸續抓緊城域量子通信網的建設,首顆量子通信實驗衛星也將於近兩年內發射。

  最新引發量子通信熱潮的安徽量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則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領頭創建的,中國最頂尖的量子信息專家、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教授在其中持有約22.9%股權(附表)。正是該公司幫助工行實現了同城加密傳輸,根據官網簡介,安徽量子通信是中國最大的量子通信設備製造商和系統服務提供商,擁有中國最多的量子通信領域技術專利。2014年12月,安徽量子通信迎來了新一輪增資,合肥鯤鵬股權投資合夥企業等新投資人進入,註冊資本由3330萬元增至3958萬元。

  相比量子通信方面的優勢,郭光燦院士曾直言不諱指出,中國在量子計算方面的差距較大。美國一直非常注重量子計算機的戰略地位。其軍事委員會將半導體量子芯片列為未來九大戰略研究的第二位,集中了包括英特爾、IBM等半導體界巨頭以及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等著名研究機構,組織各部門跨學科統籌攻關,投入巨資並將其稱作「微型曼哈頓計劃」,重要性直接比擬二戰時期的原子彈研發計劃。2014年9月,谷歌宣佈旗下的量子人工智能實驗室將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專家聯合開發量子計算技術。

  目前開發出首個可商用量子計算機的D-wave公司為加拿大企業。其號稱已開發出使用512比特的量子計算機,看起來似乎遠遠走在了同行及時代的前面。不過因該公司對核心技術三緘其口,引發學術界諸多質疑,但並不乏豪客為其前景買單。2015年1月末,D-wave宣佈獲得了新一輪2310萬美元的融資,它歷年來的投資方陣容顯赫,包括高盛集團、BDC Capital、Harris & Harris Group、美國中情局的風投機構In-Q-Tel、貝索斯探險(Bezos Expeditions)以及德豐傑等,總融資額度已達1.388億美元。

  目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正利用D-Wave開發的量子計算機幫助檢驗飛行控制系統。D-Wave公司的另一個合作夥伴是1QBit公司,後者試圖利用量子計算機創建金融運算法則,並且已取得進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46

量子通信的“矛”“盾”之争

http://www.xcf.cn/tt2/201504/t20150417_741620.htm

  作为绝对保密安全的通信措施,量子通信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新的信息传输方式,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防范尚在研制中的量子计算机。欧美走在了具有进攻性的量子计算领域前列,而中国则在防御性质的量子通信上处于第一梯队。未来谁将率先实现技术的完全突破? 陶娟/文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被称为现代物理最基本的两大支柱,尽管量子理论十分高深,但人们还是在应用上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从计算机到洗衣机,从移动电话到核武器,日常生活的种种都与高大上的量子力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可以说量子力学推动和造就了现代社会。

  量子通信,是最新令人心醉神迷的应用之一。2013年6月1日,世界顶尖科学刊物《自然》子刊《光子学》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刊登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小组完成的一项实验结果:在八达岭和16公里之外的张家口市怀来县之间,成功实现了自由空间的量子态隐形传输。2015年2月,中国工商银行宣布成功应用量子通信技术,实现了该行北京分行电子档案信息在同城间的加密传输。

  神奇的量子纠缠效应

  即使在物理界,量子理论也是一场“不情愿的革命”。“第一次听说量子理论而没有被吓呆的人,是不可能理解这个理论的”,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玻尔(Niels Bohr)如此说道。

  量子被认为不可再分,是最小的能量单位。在量子世界里,存在一种奇妙的量子“纠缠”运动状态。共同来源的两个量子,当其中一个状态发生变化时,另一个无论距离有多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通俗点来说,它们彼此间存在“心灵感应”。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新型通信方式,即量子通信。

  量子的另一神奇之处在于“观测”会干扰它的状态,借用那个著名的“薛定谔的猫”比喻,在开启盒子的那一瞬间,猫的状态还是既生又死,不生不死(宏观上让人完全无法接受的状态),只有开启了盒子,当你观测这只猫时,它的状态才会塌陷成生或死,这使得科学家们得以构建量子密码的概念。此外,量子态还具备不可克隆的性质,一个量子信息不能克隆成两个一模一样的量子信息。

  这些奇妙的量子特性,使得量子通信被认为是绝对安全的通讯手段。当窃听者试图拦截或者复制量子比特携带的信息时,量子的状态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不可破解、瞬间传递的通信手段无疑将给军事通信、政府保密通信等带来颠覆性的革命。在军政用途之外,民用领域也充满了可能,其既可应用于金融机构的隐匿通信等工程,也可用于对电网、煤气管网、自来水网等重要能源供给和民生网络基础设施的监视和通信保障。根据兴业证券研究所的测算,此领域市场空间将超过千亿元。

  量子通信PK量子计算机

  现代通讯已足够发达,量子通信之所以受到格外重视,更重要的作用是防范也尚处于概念中的“量子计算机”。

  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是量子理论应用中目前最为前沿和热闹的领域,《科学》和《自然》杂志近年来几乎每个月都有一篇文章出自这两个概念。早在上个世纪,科学家们就已经开始设想,用量子系统构成的计算机来模拟量子现象,从而大幅度减少运算时间。

  现代银行通讯的加密方式一般基于大数分解,它们之所以安全,是因为利用传统计算机来破解密钥需要上百万年。如对一个500位的阿拉伯数字进行因子分解,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将耗时上百亿年,而理论上,量子计算机却只需花费大约几分钟。

  这种恐怖的效率意味着,一旦量子计算机落地,将成为最为锋利的双刃剑。它能突破传统芯片的速度障碍,帮助运行极为复杂的动态模拟,比如气候变化模型或帮助新药物研发等;但同时也能轻而易举地摧毁现代文明中安全的一切。银行账户、各种网络密码,甚至发射导弹的轨道参数等,量子计算机都将如“超级神偷”般分分钟将它们破解。

  能够对抗量子计算机可能带来的威胁的,就只有量子通信。清华大学物理系副研究员蒋硕说,“如果没有量子计算机这支矛,量子信息这面盾就发挥不出作用”。它们之间的战斗,并非存在于遥远的未来,美国科学家预言量子计算机将在50年之后出现。而IBM则预计未来10-15年,就可以制成可靠的量子计算机。

  科学引领资本的产业较量

  虽然它们还都处于概念中,但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比拼正酣,是量子计算这只进攻之“矛”先出鞘,还是量子通信的防御之“盾”先出炉?眼下无人知晓答案。只是,无论哪派技术达成了理论上的效果,都将引起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获得该技术的国家无疑也将占尽先机。从物理学界到政府,从风投到产业资本,都在密切关注着每个方向的进展。

  在量子态的隐形传输试验中,每一点距离的进步都是一座里程碑。1997年底,奥地利蔡林格研究小组首次在数米的距离内成功进行了传输实验。而2011年由中科大等机构在青海湖完成的97公里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是目前地球上量子态在自由空间中能隐形传输的最远距离。

  产业化的萌芽也在初现,中国在量子通信方面,无论是科技还是应用都处于第一梯队。中国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将“量子调控”列入重大基础研究计划。200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研究组凭借“利用光腔制备两原子纠缠的方案”研究引起世界瞩目,而用实验证明了该理论的法国科学家沙吉·哈罗彻因此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0年后,合肥、济南等地已经建成了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按照相关规划,北京、上海以及最边远的新疆乌鲁木齐等城市都在陆续抓紧城域量子通信网的建设,首颗量子通信实验卫星也将于近两年内发射。

  最新引发量子通信热潮的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则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领头创建的,中国最顶尖的量子信息专家、中科院院士潘建伟教授在其中持有约22.9%股权(附表)。正是该公司帮助工行实现了同城加密传输,根据官网简介,安徽量子通信是中国最大的量子通信设备制造商和系统服务提供商,拥有中国最多的量子通信领域技术专利。2014年12月,安徽量子通信迎来了新一轮增资,合肥鲲鹏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等新投资人进入,注册资本由3330万元增至3958万元。

  相比量子通信方面的优势,郭光灿院士曾直言不讳指出,中国在量子计算方面的差距较大。美国一直非常注重量子计算机的战略地位。其军事委员会将半导体量子芯片列为未来九大战略研究的第二位,集中了包括英特尔、IBM等半导体界巨头以及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等著名研究机构,组织各部门跨学科统筹攻关,投入巨资并将其称作“微型曼哈顿计划”,重要性直接比拟二战时期的原子弹研发计划。2014年9月,谷歌宣布旗下的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将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专家联合开发量子计算技术。

  目前开发出首个可商用量子计算机的D-wave公司为加拿大企业。其号称已开发出使用512比特的量子计算机,看起来似乎远远走在了同行及时代的前面。不过因该公司对核心技术三缄其口,引发学术界诸多质疑,但并不乏豪客为其前景买单。2015年1月末,D-wave宣布获得了新一轮2310万美元的融资,它历年来的投资方阵容显赫,包括高盛集团、BDC Capital、Harris & Harris Group、美国中情局的风投机构In-Q-Tel、贝索斯探险(Bezos Expeditions)以及德丰杰等,总融资额度已达1.388亿美元。

  目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正利用D-Wave开发的量子计算机帮助检验飞行控制系统。D-Wave公司的另一个合作伙伴是1QBit公司,后者试图利用量子计算机创建金融运算法则,并且已取得进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590

衛星產業系列研究報告:通信衛星產業化呼之欲出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21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4-20 11:45 編輯

衛星產業系列研究報告:通信衛星產業化呼之欲出
作者: 陸洲


基本結論

衛星產業將成為繼移動通信和互聯網之後的第三大新經濟增長點。衛星就是數據,衛星產業的最大特點就是“供給創造需求”。目前,數以千計的行業和經濟領域依賴衛星系統提供的服務。同時,隨著衛星產業的下遊輻射和覆蓋越來越廣,航天技術與商業技術交叉融合,衛星產業本身也在發生變化。傳統意義上用制造、發射、運營、服務對產業鏈進行分割已不再適用,上下遊的合作與融合,必將造就新的商業模式。

越來越多的企業特別是互聯網企業在介入衛星產業,航天工業原有的資源、技術、渠道壟斷逐漸被打破。依然僅僅靠國家、靠政府的投入模式將難以為繼,市場化的趨勢要求企業必須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找到自己的搖錢樹。而這一切,必將拉開我國航天工業的產業化大幕。

經過40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在軌衛星數量已突破100顆,但仍遠低於美國(2000余顆)。同時,中國的衛星結構性缺失突出:科研型衛星比美國略多,但應用型衛星數量遠遠不夠,特別是在通信衛星、導航衛星和遙感監測衛星方面,分別只有美國的7.6%,50%和33%。差距就是潛力,我們希望從衛星產業化的視角,通過衛星應用的多個維度,展示衛星產業特別是衛星服務產業的無限前景。本篇報告首先分析我國通信衛星產業化的巨大空間。
2013 年全球衛星通信服務業全球收入為1171億美元,是目前衛星產業規模最大的領域。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進步,衛星移動通信將出現三大變化:從便攜式用戶終端向手持式用戶終端擴展;從單一的話音業務向多種業務特別是數據業務發展;從單獨組網到多網互聯發展。

我們認為,衛星通信產業將按照“成本降低→用戶增加→成本繼續降低→用戶快速增加→人均成本降低到普及水平→用戶數量大爆發”的路徑快速發展。當產品價格穩定在一個合理水平後,隨著用戶數量的增長,人均成本的降低,服務提供商的利潤會大幅提升。我們預計,隨著費用的不斷降低,用戶人數會逐步快速提升,而衛星移動通信將步入爆發期。

投資策略
作為國內衛星事業的領路人,中國衛星及其大股東航天五院必將在這輪衛星應用產業化大潮中獨占鰲頭。軍民融合,不僅僅是民參軍,更要看到軍轉民的無限潛力。大家會看到,萬億規模的衛星產業錢途無量。

相關投資標的
中國衛星、奧普光電、信威集團、歐比特。


--------------------------------------------------------------------------------

寫在前面的話

從東方紅一號在1970年的成功發射,到“嫦娥”攜“玉兔”奔月,40年來,我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緊緊追趕到同世界先進水平並駕齊驅,中國航天已經成為高精尖行業里為數不多的中國招牌。

但是,打開手機,我們用到的定位依然是美國的GPS系統;打開電子地圖,衛星圖像依然來自美國的衛星數據;衛星電話依然是國外系統占據絕大份額。

在我國,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以互聯網思維為代表的新的產業形態加速形成,正在以新的規則推動技術、產業和資本的高效組合。另一方面,政府的投資方式也發生轉變,市場配置資源得到強化,政府在航天工業領域的角色和定位正在逐步轉變。這一大背景下,航天工業的市場化、產業化,開放式和融合式發展是大勢所趨。

作為國內衛星事業的領路人,中國衛星及其大股東航天五院必將在這輪產業化大潮中獨占鰲頭。軍民融合,不僅僅是民參軍,更要看到軍轉民的無限潛力。我們希望從衛星產業化的視角,通過衛星應用的多個維度,展示衛星產業特別是衛星服務產業的無限前景。大家會看到,萬億規模的衛星產業錢途無量。

--------------------------------------------------------------------------------

衛星應用進入爆發期

如果我們將衛星按照下遊應用來劃分,可以看到結構性的缺失依然突出。科研型衛星相比美國略多,但應用型衛星數量遠遠不夠,特別是在通訊衛星、導航衛星和監測衛星方面,分別只有美國的7.6%,50%和33%。而預警衛星、電子監測、早期預警衛星等則還沒有突破。


如果在按照下遊客戶進行分類,可以看到,我國商用衛星數量只有美國的4%,而政府用途的衛星數量卻是美國的1.5倍。我國在衛星產業商業化道路上遠遠落後,衛星產業依然是政府買單、政府使用,還是養在深閨。國內的衛星通信總產值,還不如國際衛星運營商前三強中的任何一個。如果說,衛星商用化的大幕漸漸拉開,那麽該市場所擁有的無限潛力和爆發能力不可小覷。


目前,數以千計的行業和經濟領域依賴衛星系統提供的服務。我們認為,我們不必對我國的衛星產業的前景和市場容量擔憂,只要有技術的突破和工程的實現,就能掀起新的產業浪潮。衛星產業將成為繼移動通信和互聯網之後的第三大新經濟增長點。

--------------------------------------------------------------------------------

太空互聯網—移動互聯新時代

正如SpaceX和特斯拉汽車的創始人馬斯克所說,長遠來看,衛星互聯網有可能成為遠距離互聯網數據傳輸和向偏遠地區普及互聯網的主要方式。發展衛星互聯網是為了向用戶提供更加廉價、高速的互聯網服務。

Google、Facebook以及大名鼎鼎的馬斯克都已開始涉足這個領域。從全球範圍來看,2012年,發達國家僅有0.2%的人通過衛星連接網絡。隨著對互聯網帶寬需求幾何級倍數的遞增,未來更順暢便宜的互聯網連接使用需求或許也只有從“高空”能得到解決。



北美咨詢機構NSR預測,全球衛星互聯網的總供應容量將從2011年200Gbit/s增長到2021年的1.6Tbit/s,這尚不包括O3b衛星星座的容量。到2021年,全球HTS的總需求容量達750Gbit/s。NSR指出,2011年,全球寬帶衛星通信用戶總數為350萬。到2015年,寬帶接入用戶將超過其它部分的總和。到2021年,全球寬帶衛星通信用戶將新增460萬。其中,寬帶接入部分用戶將新增380萬,總數將達到810萬,年複合增長8.8%。

--------------------------------------------------------------------------------

衛星移動通信——新技術新需求
數據衛星星座系統是以安裝在地面的傳感器獲得的信息為數據來源,利用微小衛星星座實現廣地域的實時、快速監測和預警,提供機器至機器(M2M)數據服務,滿足政府、行業以及個人的遠程監控需求,並可以對突發危險部位的快速預報,從而減少災害的生命財產的損失。

數據衛星星座系統集采集、傳輸、傳感器為一體,為政府、行業以及個人提供災害預警、災情評估、實時信息查詢以及指揮決策咨詢;此外,數據衛星星座系統可以實現低成本、小型化終端、大地域實時信息感知,應用於高精度對地觀測量的監控、位置監控等方面。數據衛星星座系統以其獨特的優勢及廣闊的發展前景,在國家新興戰略產業中將扮演無法替代的重要角色。


目前,全球的衛星星座系統主要有ORBCOMM系統、Argos系統和Aprize系統。其中,使用最為廣闊的衛星星座系統的是美國的ORBCOMM系統。NSR預計M2M服務,2020年全球總收入達到20.5億美元,比2013年翻一番。

--------------------------------------------------------------------------------

全球通訊行業逐步爆發
2013 年全球衛星通信服務業收入增長5%,全球收入為1171億美元。衛星服務業仍是目前衛星產業規模最大的領域,大眾消費通信服務收入在整個衛星服務業收入中占據的比例最大,共收入981億美元,其它如衛星固定通訊服務為164億美元,衛星移動通信服務為26億美元。大眾消費通信服務收入在整個衛星服務業收入中占據的比例最大,它包括衛星電視直播、衛星音頻廣播和衛星寬帶業務收入。2013年分別收入926億美元,38億美元和17億美元。


作為衛星通信服務商而言,在可用帶寬內,增加新客戶而增加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這就意味著,用戶越多,單個用戶所需承擔的成本就越低,服務商就有更大的空間下調服務價格。

對於衛星通信而言,其對比陸地基站的優勢是不言而喻的,全球無死角覆蓋的通信業務和高速互聯網接入業務是通信行業最終解決方案,但是推廣的問題主要是前期投入大,每年需要攤銷的成本依然較高,導致了向用戶收取的費用較貴。正因為這樣,民用市場的開拓遠遠沒有軍用市場的開拓順利,銥星系統初期在民用領域慘敗卻獲得了軍方的大力支持就是最好的例證。

因此,我們認為,衛星通信產業的發展滿足成本降低→用戶增加→成本繼續降低→用戶快速增加→人均成本降低到普及水平→用戶數量大爆發的路徑。

從銥星公司和Global Star公司披露的數據來看,公司的用戶人均費用逐年走低。Global Star公司的人均費用從2006年至今,下降了60%以上。目前,每年已經下降到100美元左右,已經具備了和陸基光纖網絡競爭的費用。

我們預計,隨著費用的不斷降低,用戶人數會逐步快速提升,而衛星移動通信將步入爆發期。

(作者: 陸洲國金軍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8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