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對賭壓力巨大的英雄互娛 是華誼兄弟下一個輸血機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26/160037.shtml

對賭壓力巨大的英雄互娛 是華誼兄弟下一個輸血機嗎?
讀娛 讀娛

對賭壓力巨大的英雄互娛 是華誼兄弟下一個輸血機嗎?

影視公司的天花板在於:受限於電影或電視劇的周期性影響太大,業績不穩定,以及很大程度的“靠天吃飯”!

本文系讀娛(微信ID:hanguoxingyule)對i黑馬的投稿,作者為趙二把刀。

《我不是潘金蓮》上映一周時間,票房卻未超過3億。雖說有保底,但作為出品方華誼兄弟也是屢被質疑。質疑不光是因為和萬達的排片糾葛,更深層次的質疑來自——深度綁定的商業片之王,馮小剛的票房號召力進入“下行通道”,作為創業板的明星公司如何能夠帶給投資者更多的回報?

答案可能是遊戲。11月25日消息,華誼兄弟發布公告,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新三板公司北京英雄互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份,在完成對英雄互娛的收購後,英雄互娛將會成為華誼兄弟控股子公司。此次收購,預示著華誼兄弟與英雄互娛兩者資源的互相轉化。

那麽,遊戲會成為華誼兄弟業績的拯救者嗎?又或者是僅僅和掌趣科技一樣,成為華誼兄弟的輸血機?

傳統行業以影視題材為破局所在

影視公司卻試圖通過遊戲破局

讀娛君發現,近年來影視題材似乎是一個資本市場的“羅生門”遊戲。很多傳統企業都看到了影視產業的發展,以及資本市場對於影視產業、明星、IP等題材的追捧,紛紛涉足影視產業。

搞房產的、挖煤的、開礦的都紛紛收購或者入股影視公司,極端案例就是之前A股上市公司鑫科材料擬以23.88億元現金收購 Midnight Investments L.P.的80%出資權,後者為一家美國獨立影視制作公司。在傳統行業眼里,電影、電視、明星、IP等似乎自帶光環,而且投資者似乎也很認可這樣的題材。

雖然近期證監會也加強了相關的監管,但毫無疑問,在中國經濟“下行”階段,來自傳統行業的影視沖動就保持下去。

“羅生門”有趣的地方在於,傳統行業以影視題材作為轉型方向;而身在題材中的影視公司們也往往不務正業,試圖多元化發展,突破影視行業的“天花板”。而影視公司的天花板在於:受限於電影或電視劇的周期性影響太大,業績不穩定,以及很大程度的“靠天吃飯”!

之前就有媒體曝出,新三板上市公司、胡歌的東家唐人影視,在登陸新三板後的最大的投資就是花了1.3億在北京購置房產。當然,這可以看做是固定資產投資,或者是看好北京的房價上漲空間。

作為文娛產業領頭羊的光線傳媒和華誼兄弟,將破局的希望放在的遊戲題材上。在讀娛之前推送的文章中,提到華誼的“去電影化”戰略,其中一個重要的破局方向就是“手遊”:

2010年6月,華誼兄弟以1.49億元自有資金獲得掌趣科技22%的股份,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

2013年7月,華誼兄弟斥資6.72億收購銀漢科技50.88%股權,成為該公司控股股東。

2015年11月,華誼兄弟19億入股新三板掛牌的英雄互娛,占股20.17%,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同時,光線傳媒也入股了天神娛樂等手遊公司。

泛娛樂布局的美好停留於紙面

掌趣科技淪為華誼的輸血機

作為上市公司,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的泛娛樂布局,收購、並購遊戲公司一度是受到市場的認可的,股價就是最好的驗證。

但是進入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增速突然放緩了。而網劇、網綜和網大為代表的網生內容成為影視產業的新風口。同時,手遊市場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網易為代表的精品手遊廠商開始占據了市場的主角,和騰訊共享行業巨頭的地位。

與此同時,被報以希望的“影遊聯動”也並沒有真正的形成氣候,在讀娛之前推送的內容中,也提到過無論是視頻網站還是熱門IP的版權所有者,似乎都沒有在影遊聯動上撈到真正的那一桶金,所以影視公司的業績也多受影響,為了挽救財報,上市的影視公司們開啟了“賣出”模式。

——進入2016年,7月以來,繼光線傳媒減持部分天神娛樂的股份,套現2億元,成為其Q3財報的支撐;

——2016年10月華誼兄弟發布公告,減持掌趣科技總價值3.44億元的股票。據統計,過去兩年多,華誼兄弟已經屢次減持掌趣科技,累計套現超過20億元。借拋售掌趣科技的股份,華誼兄弟的Q3財報保持了盈利狀態…...

從掌趣科技的股價曲線中可以看到,進入2016年基本上都是下跌曲線;而在華誼兄弟拋售之後,更是一蹶不振。讀娛君認為,之前認為華誼兄弟是掌趣科技的戰略投資者,但當拐點來臨的時候,華誼兄弟的表現其實很“遊資”——什麽影遊聯動戰略之類的都是浮雲,變現才是王道。

111

在華誼兄弟拋售掌趣科技的股份後,有遊戲行業的從業者認為:在騰訊和網易兩大巨頭的壓力下,所有以產品為導向的手遊公司都陷入到巨大的危機中。作為較早提出“去電影化”的行業巨頭,華誼兄弟此次以不太好的吃相連續減持收獲了“影遊互動”的早期紅利,但現在,卻不得不在擴張之後放慢腳步,調整策略,“回歸主業”。

222

華誼兄弟近年營收和盈利走勢

但回歸後的《我不是潘金蓮》卻表現相當一般,不僅曾經提出的8億票房看起來十分遙遠,就連保底的5億票房似乎也很難實現。

對賭壓力巨大的英雄互娛

是華誼兄弟的棄嬰嗎?

英雄互娛是新三板的絕對“明星”。讀娛君覺得如果以估值、投資人和投資機構的認可度來看,英雄互娛的成色應該屬於創業板或者納斯達克,而在新三板掛牌應該,估計就是看中了國內的高估值吧。

2015年6月16日,英雄互娛借殼賽爾瑟斯登陸新三板,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分別進入英雄互娛董事會監事會,這是國內三大VC創始人頭一次聯合進入所投公司經營決策層;9月“國民老公”王思聰入股,與創始人應書嶺“英雄惜英雄”。

2015年11月,華誼兄弟於11月19日發布公告,以19億人民幣入股新三板掛牌遊戲公司英雄互娛,持有20%股份,並將委任一人進入英雄互娛董事會。

至此,英雄互娛聚集5大天神,成為新三板的絕對明星公司,市值一度超過200億。

看,英雄互娛董事會也是集齊了王思聰和華誼兄弟的。但是華誼兄弟的天價入股是有條件的,對賭協議:根據與華誼兄弟的對堵協議,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的未來三年內,英雄互娛承諾2016年業績目標為當年經審計的稅後凈利潤不低於人民幣5億元,後兩年度則分別為上一年度凈利潤目標基礎上增長20%。這意味著未來三年內英雄互娛的凈利潤總和不能低於18.2億元。

但在之前英雄互娛發布的財報顯示,英雄互娛1-9月實現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3.69億元。完成對賭目標,壓力頗大,而未來兩年內英雄互娛要想脫穎而出,更是面對著巨大的市場競爭。

作為英雄互娛光環之一的王思聰也早早的賣出了股份。據媒體報道,6月6日、6月7日兩天,王思聰方面拋售的英雄互娛股份高達1.32億元,累計賺了5181萬元。業界都知道,王思聰是空前看好電競行業的,但是國民老公卻仍然賣出了。而時隔半年,華誼兄弟選擇了增持繼而控股。在電影方面,萬達和華誼兄弟的競爭也是針尖對麥芒;但在直播和電競領域,王思聰應該說是更有話語權?不知道華誼兄弟是出於何種目的選擇了增持?

英雄互娛的受追捧是移動遊戲電競概念被看好,之前掌趣科技是因為手遊題材火熱,電競新概念會不會和手遊概念一樣,在行業進入成熟階段就被拋售,成為財務報表中的現金收益?所以,華誼兄弟的一進一退之間,是回歸本業後再度看好遊戲行業?還是借機擡高股價,尋找類似掌趣科技的機會,為財報增光添彩?

如果真如此,未來華誼兄弟可能還會有更多的棄嬰和輸血機。那麽,中小投資者也需要留意了。

英雄互娛 華誼兄弟 我不是潘金蓮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861

主業乏力減持輸血?光線傳媒、華誼兄弟接連拋售遊戲股套現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1-22/1055091.html

每經影視記者 牟璇

最近,馮小剛為了新片《我不是潘金蓮》的排片問題,竟然炮轟了“首富”王健林,這一背後究竟有多大恩怨不好說,但是馮小剛如此著急“撕”萬達的排片來聲援自己的電影,反而顯示出對票房的“不自信”。

事實上,馮小剛渴求好票房的心情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相較於去年電影市場的熱火朝天,今年“冷風陣陣”,不少大片票房都“撲街”。並且,在票房整體環境不好的背景下,兩大民營龍頭影視公司華誼兄弟(300027)、光線傳媒(300251)也開始了“賣股套現”的腳步,分別減持了掌趣科技(300315)、天神娛樂(002354)的股份,“炒股”的盈利讓這兩家公司都獲益頗豐。不過,若拋開減持套現的“粉飾”,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要持續增長,還是需要主業上多加努力。

今年光線傳媒投資出品的電影《美人魚》,狂攬33.9億元票房

光線傳媒、華誼兄弟齊減持遊戲股

11月18日,光線傳媒發布公告稱,分別於11月11日、11月14日、11月16日通過大宗交易出售了天神娛樂股份數分別為18萬股、80萬股、50萬股,出售均價分別為79.86元、79.86元、79.73元。合計出售天神娛樂股份數達到148萬股。

本次減持後,光線傳媒與一致行動人光線影業合計還持有天神娛樂1571.05萬股,占其總股本的5.38%。此次出售後投資收益初步計算約為0.75億元。值得提到的是,這已經不是光線傳媒首次減持天神娛樂股份了,早在7月20日、7月21日,光線傳媒就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了天神娛樂200萬股,7月的減持按光線傳媒的公告來看投資收益初步計算約為1.02億元。

如此來看,光線傳媒兩度減持天神娛樂所獲得的投資收益就達到了1.77億元。

需要提到的是,比起光線傳媒在“炒股”上的成績,先於它上市的華誼兄弟更是早就開始“賣賣賣”了。

最近一次在10月21日,華誼兄弟在公布三季報的同時,公告宣布於10月17日通過大宗交易平臺出售掌趣科技1000萬股,出售均價9.08元,投資收益約5300萬元。

事實上,從公告來看,華誼兄弟於3月17日、9月1日、9月7日、10月17日分別出售了掌趣科技1077.8萬股、260萬股、2000萬股和1000萬股。

經過歷次減持,華誼兄弟所持有的掌趣科技股份已經從最初的15.73%下降至目前的僅剩1.76%,幾近清倉。

而在炒股套現的背後,光線傳媒也交出了一份理想的三季報成績單。按照光線傳媒三季報來看,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9億元,同比增長了155.94%;由此公司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5.80億元,同比增長了216.55%。光線傳媒也坦言,主要原因是由公司本報告期電影收入增長、公司堅持天神娛樂股票投資收益大幅增長所致。

主業壓力大

作為民營影視公司里的龍頭老大,華誼兄弟與光線傳媒均紛紛走上了“炒股”賺錢的路,並且兩家公司減持的個股均是遊戲股。曾經“影遊互動”是華誼兄弟與光線傳媒這兩家上市公司不約而同喊出的口號,然而數年過去,這兩家影視巨頭又紛紛將此前投資的遊戲公司拋售,這背後是否意味著對遊戲產業的逐漸淡化甚至放棄?

不過,從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近期的頻繁講話來看,全產業鏈生態仍然是他所強調的。10月18日王中磊還在公開發言中提到:“以影視作品形態出現的優質內容只是華誼兄弟全產業鏈的第一環,通過三大業務板塊搭建的聯動平臺,優質內容可向線上流轉衍生為遊戲、網劇、網絡大電影、粉絲經濟等產品……”

另一方面,在影視產業已經紅火發展數年的今天,整個產業的增速有所放緩,這勢必會對身處其中的公司帶來一定壓力。

從今年光線傳媒投資出品的電影來看,除了《美人魚》這一爆款電影票房達到33.9億元,參與保底發行的光線傳媒大賺之外,其余電影例如《誰的青春不迷茫》《我叫MT》等票房的表現都較為一般;而華誼兄弟今年的電影作品壓力更大,包括《紐約紐約》《陸垚知馬俐》《搖滾藏獒》等電影均未出現爆款,被寄予眾望的投資較大的電影《搖滾藏獒》目前藝恩上的數據顯示累計票房僅為3961.9萬元,這背後還牽出萬達院線排片擠壓的一系列話題。而目前正在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累計票房2.39億元(截至2016年11月22日18時20分),離成為爆款還有較大差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012

首份輸血行業藍皮書:我國血液制品仍供不應求

中國輸血協會理事長、上海市血液中心黨委書記朱永明2日表示,我國輸血行業發展迅速、取得顯著成績,但仍存在區域發展不均衡以及血液供應能力略有不足的特征。

2日,我國第一部關於采供血和輸血服務行業的藍皮書《中國輸血行業發展報告(2016)》發布,由53位行業專家和學者參與撰寫,系統分析總結了輸血行業的現狀、特點、問題、趨勢,梳理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采供血發展歷程。

報告指出,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輸血法規體系基本完善;臨床用血100%來自公民自願無償獻血;無償獻血量不斷上升,采血量自1998年495萬單位增長至2015年2220萬單位;2015年實現了血站核酸檢測全覆蓋,輸血傳播疾病殘余風險已下降到極低水平;臨床合理用血水平較大程度提高。

同時,我國輸血行業在血液供應與需求方面存在區域發展不均衡的特征。血液供應能力增長的速度仍略低於血液需求增長速度,進一步增強血液供應能力仍是我國輸血行業未來需重點關註的方向。

報告還指出,自“十二五”以來,國內血液制品行業無論是原料血漿采集量,還是血液制品產量、品種均逐年增長,但距離滿足臨床需求仍有相當差距。

據悉,“十二五”期間,全國原料血漿采集量有較大提升,2015年全國采漿量接近600萬升,較2014年增長了約12%;在冊供漿員數量明顯增長,超過了200萬人。隨著采漿量的提升,我國血液制品產量也出現較大幅度增長,其中靜註人免疫球蛋白(pH4)批簽發量從2011年587余萬瓶增長至2015年857余萬瓶,國產人血白蛋白批簽發量從2011年約2000萬瓶增長至2015年的3000余萬瓶。

然而,我國血液制品仍然供不應求,進口人血白蛋白比例已從2011年的40%增長至2015年約60%,雖然增長趨勢放緩,但隨著市場需求不斷加大,若采漿量得不到較大提升,市場缺口將進一步擴大。

目前,我國血液制品結構仍以白蛋白為主,存在品種單一、資源有效利用率不高的問題。全國30余家血液制品企業能夠生產人纖維蛋白原、三種特免球蛋白、人凝血酶原複合物、人凝血因子Ⅷ的企業不足10家,尤其凝血因子類產品是血友病患者的救命藥,常處於短缺狀態。如何進一步提升采漿量,擴大各制品生產規模,提高資源利用率、緩解供需緊張仍是我國血液制品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962

獻血量增長進入瓶頸期 輸血藍皮書披露行業十大困惑

“為什麽獻血要無償而輸血要收費?”“為什麽要獻血給陌生人用? ”“獻血會影響健康?”“獻血會感染疾病?”……

血液作為一種特殊的公共資源,稀缺並被普遍需求,世界各國均將血液管理工作納入國家策略層面進行規劃和管理。12月2日,在上海發布的首部《輸血服務藍皮書》稱,采供血行業“無人不知”但又“無人不謬”。

除了上述這些疑問外,藍皮書主編、上海市血液中心黨委書記、世界衛生組織輸血合作中心主任朱永明還列舉了輸血行業目前面臨的十個方面的困惑。

無償獻血的定義和驅動模式。朱永明提出,當前各地獻血量的增長都進入所謂瓶頸期,增長勢頭減緩,供血和臨床需求的差距不斷加大。這個減緩或瓶頸,是新一輪迅速發展前的換擋過渡期,還是成為長期趨勢?如是前者,減緩的原因和以後會迅速發展的動因分別是什麽? 過渡期有多久? 如是後者,怎麽破解? 是不是應該從重新思考無償獻血的含義和驅動模式開始入手?

地方政府、社會各界對采供血工作的支持。前者表現的是財政補貼、人員招聘、績效管理等方面不到位,牽頭領導作用弱等問題;後者表現的是有關職能部門或社會單位對采血點設置、無償獻血宣傳等不支持或設置障礙等問題。

對新技術、新模式的敏感性。雖然血液核酸檢測已經全面進入常規化,但是對比20世紀90年代艾滋病和丙肝抗體檢測的引入和采用,目前在采用細菌檢測、病原體去除、全面去白等新技術,以及獻血者再歸隊、血液安全監測(haemovigilance)、PBM等新模式方面的進展均比較緩慢。

臨床的結合和指導。血站與醫院臨床科室的專業聯系還不夠,在履行指導臨床醫療用血工作方面無論是能力還是途徑都不夠。大部分醫院的輸血科不屬於臨床科室,這不利於學科發展、人才培養和對臨床輸血的指導。

法規體系的定位和協調。與血液監管有關的法律、法規、標準、指南以及如何將其定位、發揮作用、相互關系等尚待明確和理順,及時更新和修訂的機制尚不全。

信息系統建設。血液信息系統孤島化嚴重,關於系統聯網的呼聲雖然強烈,但是在聯網目的(功能)、聯網方式、技術前提(比如數據、代碼、系統等的標準化)、隱私和信息安全(防止泄露,防止被企業濫用)等重大基礎問題上,還缺乏全面思考和共識。

各地發展差距。跟社會經濟發展差距類似,各地區血液事業發展也不平衡。由於單位運行模式、財務制度、監管要求的改變,原來常見的形式多樣的地區間、單位間的對口支援以後可能越來越難見。

血站分類、定位和監管模式。朱永明說,各地血站普遍存在與人員績效、單位分類管理有關的問題。有些地區“把血站當成機關,把獻血當成公務活動,把獻血者、誌願者當成公務員”的傾向顯著。

決策程序和依據。有些重大決策長期存在爭議,如延長血樣保存期、全國統一血費項目和標準而非統一測算方法等,事先缺乏調研和溝通,事後缺乏宣傳和補救。

對行業及其前景的思考。朱永明說,有些發達國家近年臨床用血顯著減少(當然依然遠遠高於我國的水平),造成血站運行成本上升而收入下降(供過於求),有些血站甚至難以為繼。國內外都有幹細胞誘導血液成分的成功報道。這些都可能會對采供血行業的前景、機構設置和運行產生深刻的影響,業內基本尚未關註和研究這些影響及其對策。

藍皮書介紹,自“十二五”以來,國內血液制品行業無論是原料血漿采集量,還是血液制品產量、品種均逐年增長,但距離滿足臨床需求仍有相當差距。

統計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全國原料血漿采集量有較大提升,2015年全國采漿量接近600萬升,較2014年增長了約12%;在冊供漿員數量明顯增長,超過了200萬人。

隨著采漿量的提升,我國血液制品產量也出現了較大幅度增長,其中靜註人免疫球蛋白(pH4)批簽發量從2011年587余萬瓶增長至2015年857余萬瓶,國產人血白蛋白批簽發量從2011年約2000萬瓶增長至2015年的3000余萬瓶。

但據藍皮書介紹,我國血液制品仍然供不應求,進口人血白蛋白比例已從2011年的40%增長至2015年約60%,雖然其增長趨勢放緩,但隨著市場需求不斷加大,若采漿量得不到較大提升,市場缺口將進一步擴大,進口比例也會隨之增加。

目前,我國血液制品結構仍以白蛋白為主(占比64%),存在品種單一、資源有效利用率不高的問題。全國30余家血液制品企業能夠生產人纖維蛋白原、三種特免球蛋白、人凝血酶原複合物、人凝血因子Ⅷ的企業不足10家,尤其凝血因子類產品更是血友病患者的救命藥,供應量常處於短缺狀態。

“如何進一步提升采漿量,擴大各制品生產規模,提高血漿資源和采漿資源的利用率,緩解供需緊張仍是我國血液制品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藍皮書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970

孫宏斌150億輸血賈躍亭背後:兩個山西商人的 all in

1月15日下午,北京金寶街一間酒店里,黑色連帽衫、平頭的賈躍亭和西裝革履、金邊眼鏡的孫宏斌坐在了一起。兩個山西男人,一個44歲,從事互聯網行業,手中的公司嗷嗷待哺,一個54歲,專註房地產,創業過程跌宕,目前公司行業排名(第七)穩中上升,手握600億元現金。

過去的36天,孫宏斌自稱日以繼夜,每天待在樂視辦公室,率融創高層公司團隊及普華永道等顧問機構,對投資標的進行盡職調查。1月13日晚間,樂視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已獲得包羅融創中國旗下天津嘉睿匯鑫企業治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睿匯鑫)以及華夏人壽、樂然投資等合計168億元的戰略投資。這一金額接近樂視網去年前三季度168億的營收。其中,融創中國投資了樂視除汽車業務之外的涵蓋上市與非上市的業務,投資總額約150億元。

“除了我們的汽車生態之外,168億對樂視整個的資金需求,已經能夠非常好的滿足我們生態戰略的第二階段的需求。”多年來一直背負資金壓力的賈躍亭這樣說。他同時透露,雙方並沒有任何對賭協議,而且樂視汽車的 A 輪融資會很快正式啟動。

一位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采訪時評價,從雙方談判到達成交易時間線來看:12月10日孫宏斌和賈躍亭第一次會面,12月13賈躍亭就飛去了美國準備 FF 發布會,直到1月初才回到北京,1月9日受融創中國實際控制的嘉睿匯鑫註冊成立,再到1月13日雙方發布公告,可以看到,這期間很長一段時間賈躍亭都不在國內,交易就搞定了,說明孫宏斌是一個真正的“賭徒”,敢於做重大決策。

孫宏斌:過去一個月我在樂視上班

150億的投資,從孫宏斌初見賈躍亭,到雙方召開發布會,僅用了36天。

一個令人意外的背景是,兩人雖同為晉商,卻並不相識,見面僅僅緣起於樂視有意出售從世貿手中接手的三里屯商業地產世茂工三項目。世茂工三是去年5月樂視以30億元價格,從世茂股份有限公司(600823.SH)手中接手的項目。據賈躍亭的表述,此次雙方相見的牽線人是中國葛洲壩地產董事長何金鋼。融創與葛洲壩在北京住宅項目上有過合作。孫與賈談判過程中即決定從項目投資上升至戰略投資。

 “我們倆是在(2016年)12月10號下午6點見的面,談了六七個小時,12月12號我和汪孟德、聯想的朋友和我請的顧問去了樂視,跟樂視團隊溝通,晚上喝了頓大酒,第二天老賈就去美國了。”今年54歲的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在發布會上說,包括元旦假期在內,自己過去一個月都在樂視“上班”,率團隊進行盡職調查。

據孫透露,此次盡調主要負責人來自聯想控股,普華永道及律師機構也參與其中,試圖理解樂視的所謂“生態”,看到底是個什麽樣的生意。另外,融創也對樂視旗下的上市、非上市、汽車三塊業務之間的關系、資金流向進行了考量。孫甚至調侃地回憶起過去一個月在樂視吃飯、一頓吃了三碗面條的經歷。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16日,融創中國下屬的融創房地產與聯想控股旗下的融科智地簽訂兩份框架協議,以138億元總價收購聯想控股41間目標公司的相關股權及債權。孫宏斌曾是聯想掌門人柳傳誌的得意門將,後孫被稱擁兵自重,最終柳傳誌將孫宏斌送進監獄。之後的故事是,柳傳誌借款50萬元,助孫宏斌在天津創辦了順馳,2006年轉手順馳後,孫宏斌憑借融創東山再起。

此次投資樂視,由孫宏斌率隊,其中也有聯想及泛海的團隊參與,原因是聯想的團隊去年年初時曾對樂視進行盡職調查,成為了樂視汽車的股東,而泛海也是同樣投資了樂視汽車。

雖然被稱“並購王”,且前不久投資了鏈家,但融創在投資樂視之前從未有過非地產業務的投資。這也是外界對孫宏斌突然輸血樂視感到意外的原因。孫宏斌坦言,這項投資對融創十分重要,他本人也壓力頗大,為此咨詢了包括柳傳誌、泛海掌門人盧誌強在內的十位左右業界大佬的看法。他說,有些人對此堅決反對,有些人則給出了中肯的意見,認真聽取、考慮過這些觀點後,他認為反對意見不足以顛覆他的決策。

風口浪尖,為何如此堅決投資樂視?孫宏斌給出了幾方面理由:認同樂視的戰略、打法、團隊以及賈躍亭個人的企業家精神。他自稱是個生意人,樂視的投資對他來說是一宗買賣。樂視先從高端產品下手的戰略他很認同,經過了解也看好樂視的團隊,與比自己小10歲的“老賈”氣場相合。

融創對樂視的投資只限於汽車以外的業務,他說時間緊張,自己還沒看懂樂視的汽車業務。融創的第一步是解決非汽車業務的資金缺口,“缺多少解決多少”,第二步是改善治理結構,讓投資者放心。據記者了解,融創在投資的樂視旗下的三個公司派了董事,另在手機業務派了監事,但孫宏斌強調未來這些業務管理上“聽老賈的”。

“all in”還是專註?

“我們(此前)在房地產之外的投資是零,一分錢沒有。”孫宏斌說,融創做的是古老的幾千年前便有的蓋房子的行業,這些年一直沒有投資房地產之外的業務,“沒加過互聯網也沒有被互聯網加過”。

但他同時略生澀的說出了”生態“、“化反”等互聯網語匯。投資非房地產業務?這還與房地產行業的整體發展有關。孫的判斷是,房地產行業2015年銷售是8萬億元,2016年是15萬億元,今後會保持在11萬億左右。進入10萬億的量級後,整個行業繼續保持增長很難,未來行業是特點是大公司好做小公司難做,中國前10名房地產公司會占據40%市場份額。一方面,這對融創這樣的公司來說是個巨大的機會,融創會持續快速的增長,他仍然看好這個行業,另外一方面,如何做增量,投資增量業務,在他看來也是大型地產公司應該前瞻考慮的問題。此前投資鏈家,也被他視為融創追求增量的嘗試。他同時透露,融創過去一年密集考察了金融公司,沒有下手的原因是“太貴”,金融是融創探索增量的方向之一,還考察過資源類業務,此外,他本人也十分看好文化娛樂、體育與大健康產業。

融創中報顯示,2016年上半年,融創中國合同銷售金額約為560.5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約105.6%,逼近融創2015年全年的合同銷售金額682.1億元。融創中國執行董事、行政總裁汪孟德在發布會上表示,去年融創實現了1500億的銷售額,2017年的銷售額預期是超過2100億元。他表示,融創考慮更多的是在未來5到10年要絕對的把房地產主業做好,同時認真探索5到10年後的方向,要提前布局。

有意思的是,賈躍亭在發布會上多次強調,“樂視第一次迎來了發展歷史上真正意義的第二大股東。”事實上,在強調“二股東”的背後,或許還有另外一層含義。此前,鑫根資本創始合夥人曾強以樂視網二股東身份表態,評價賈躍亭很自負,如果不換腦筋還會出事。但隨後賈躍亭對媒體稱,鑫根資本只是二級市場上的一個股東而已,因為樂視持股非常散,樂視網不存在二股東、三股東。

相比之下,對於受到樂視認可的“真正二股東”融創,賈躍亭評價稱,孫宏斌是性情中人,仗義,前瞻,對樂視的投資是戰略性的,雙方甚至沒有對賭。而孫宏斌強調,自己在決策過程中,賈躍亭其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們蓋房子的,幹的是最古老的行業,幾千年前就有,我們是沒有互聯網基因的,我們判斷(樂視)什麽呢,第一個是不是個有潛力的事兒,第二個人行不行,這事兒能不能做成。老賈是這個時代非常稀有的企業家精神,這是我投資最最重要的原因。”孫還笑著說,自己用一個月時間全盤了解了樂視的經營和財務情況,“看了帳之後我更佩服老賈了,這麽點錢幹這麽大事,全部都在里面,輸了就粉身碎骨”。

“輸了就粉身碎骨”,用賈躍亭自己的話說就是“all in”。在15日的發布會上,他也多次強調自己和樂視堅持“all in”的態度。“all in”通常指撲克遊戲中的術語,常見於德州撲克、梭哈等牌類遊戲,即全押、押盡籌碼。

孫宏斌說,初次相見,他覺得自己和賈躍亭“氣場特別合,都不怕死”。有趣的是,融創投資樂視的消息傳出時,業界就有猜測稱,孫或許在賈身上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早年順馳因狂飆突進的拿地被稱地產界黑馬,而誌滿意得間,孫也曾放言順馳將成中國地產業老大。2004年前後,這類言論曾引來萬科董事長王石等大佬質疑。2004年,伴隨一系列嚴厲的樓市調控措施,高速前進的順馳資金鏈緊張,2006年9月,香港路勁基建通過註資的形式獲得了順馳的絕大部分股份。

但如今的孫氏,雖然在媒體前表現逗趣呆萌,卻絕不乏歷經沈浮之後的冷靜與清醒。他說,樂視這個公司他將資金完全看懂了,自己可能比跟蹤了樂視兩三年的人更明白樂視,甚至比“老賈”更明白。他還說,如今做房地產,最重要的是風險控制,風控應重於規模擴張。

快人快語的孫宏斌這樣評價小自己10歲的賈躍亭:“我年輕的時候誰都不怕,現在誰都怕,老賈現在誰都不怕。”說完哈哈大笑。這似乎是一個曾經轟烈“all in”過的人,對一個正在“all in”的人的感佩與默契,又或是一種提醒。

樂視被低估了嗎?

對於賈躍亭而言,此時的樂視被低估了嗎?

從公告中融創中國旗下的投資資金以及入股比例來看,樂視確實給了融創“友情價”。

根據公告,融創戰略入股樂視,以人民幣60.41億元收購樂視網(300104.SZ)8.61%股權,以79.5億元獲得增發後樂視致新33.5%股權,以10.5億元收購樂視影業15%股權。計算得知,樂視網(300104.SZ)的估值約為701.6億,樂視致新的估值約為237.3億,樂視影業的估值約為70億元。相比此前幾家公司對外公布的估值,有一定程度的縮水。

可以看到的是,此前樂視網2016年8月約48億定增案例中,定增股價約為45元。此外,樂視停牌前90日均價約為42.69元。而按照此次融創中國60.41億入股8.6%的持股比例計算,收購價格約為每股35.4元。

樂視影業的部分,根據此前2016年5月樂視網公布的重組方案,樂視網曾計劃以98億的價格將樂視影業裝入上市公司內,而近日的公告中,嘉睿匯鑫以約10.5億元的價格占到了樂視影業總註冊的資本15%,也就是說,樂視影業的估值縮水了約28億。

此外,一個月前,樂視致新總裁梁軍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關於樂視致新的融資,已經有投資人進來,並且錢已到賬,其中樂視致新的投前估值300億以上。  

賈躍亭給出的回答是:這是嚴格按照證監會的規定來做的,35元左右的價格基本上與樂視網停盤前的價格持平格,和此前的定增沒有必然的聯系。如果把時間拉長來看,35元和45元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在並購中,一些公司會采取禿鷲戰術,發現瀕臨危險甚至命懸一線的公司,以低價買入股權標的。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投行人士看來,融創對樂視的投資,僅僅參與部分,一方面在於控制風險,一方面在於等到了“撿便宜”的機會。

孫宏斌則強調,自己從來不看價格,看的是價值。

樂視影業CEO張昭對記者透露,此輪融創對於樂視影業投資的價格就是樂視影業 C 輪的價格。“孫總的這次投資最重要的是認可。開玩笑地說,認可比價值更重要。”

不得不提的是,2016年整個電影行業出現拐點,整個行業價值的下降是不爭的事實。張昭稱,對一個公司的估值離不開對這個行業的估值,但不等於樂視認為自己的價值就跌了。“我們公司的價值以後會呈現出來的,不必求一時一刻的價格問題。”他還透露,2017年一定要推進樂視影業註入上市公司,完成對樂視網股民的承諾。

賈躍亭也稱,自己認為樂視影業的價值最起碼300億以上,但是這次不是做 IPO,只是 pre IPO或者說一輪 PE,估值標準不一樣,上市之後會有另外一個價格。而這也是生態經濟模式的價值與合作夥伴、股東共享的一部分。

而除了融創中國旗下嘉睿匯鑫投資約占到150億外,在樂視168億融資中,還包括樂然投資和華夏人壽合計向樂視投資18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樂然投資的信息顯示,其合夥期限自2016年03月07日起,註冊資本與法定代表人均未公開,合夥人包括樂投投資管理(寧波)有限公司,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深圳英大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及來自賈躍亭山西家鄉的臨汾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此前,國家電網旗下英大資本曾和聯想控股一起參與了樂視汽車的首輪融資 ,而臨汾投資集團官網則顯示,其為臨汾市政府的國有獨資公司,法定代表人為狄學飛,自成立以來,發揮作為“政府資本運作、投融資平臺”作用,始終堅持“政府手段的執行者,市場手段的運營者”的定位,累計籌措300余億元資金。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賈躍亭在接受第一財經獨家采訪時曾透露他對外融資的底線:財務上股權可以出讓多一些,但不會放棄控制權,因為任何一個子生態的控制權,都關系到樂視整個生態的戰略。

可以看到,交易完成後,樂視仍把控對於旗下各個業務的控制權。其中,融創將成為樂視網第二大股東,樂視網原實際控制人賈躍亭不變、公司基本面未發生重大變化;融創將成為樂視影業第二大股東,樂視控股原控股股東身份不變,樂視影業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不會受到影響、仍在加快實施當中;融創將成為樂視致新第7大股東,樂視網控股股東身份不變。

而關於究竟是價格投資還是價值投資,樂視聯合創始人劉弘透露,自己曾在朋友圈寫了這樣一段話:“世界上99%都是價格投資者,只有1%是價值投資者,但往往是價值投資者和實幹家,才會推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的發展,並且會創造社會經濟總量的增量部分,價格投資者只是把社會財富重新分配而已……”

這段話他也發給孫宏斌,孫回了四個字:“寫得真好”。

資金問題已解決,除了汽車

“除了我們的汽車生態之外,168億對樂視整個的資金需求,已經能夠非常好的滿足我們生態戰略的第二階段的需求。”對於此時包括融創在內的輸血,曾經一直受到資金資金問題困擾的賈躍亭這樣說。

此次交易過後,樂視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合計將獲得資金約71億元,其余的資金將投向非上市體系當中的樂視生態,比如樂視全球化、手機等子生態,滿足這些業務階段性的需要。此外,不少樂視子業務也會有正常的股權融資,例如樂視體育接下來就會進行股權融資,甚至上市計劃。

賈躍亭解釋稱,這次樂視還是專註解決非汽車的體系。汽車業務此前已經投入了非常多的資金,也傾註了很多的精力。在生態協同和生態化反方面,汽車生態和整個生態是不可分割的部分。在資金需求方面,汽車是一個重資本的行業,但樂視的商業模式非常獨特,他稱樂視很有信心用1/3的資金,就能夠做到同等的規模。

“樂視汽車的A輪融資,應該會很快正式啟動。 ”賈躍亭透露。

在賈躍亭看來,此次引入融創這個重量級戰略投資人,對於樂視至少有三重意義:第一,樂視首次迎來了發展歷史上真正意義的第二大股東。過去樂視一直是單槍匹馬、孤軍奮戰的孤膽英雄,引入融創作為戰略夥伴後,意味著樂視從此有了強大的戰略同盟,產生協同效應;第二,樂視將會與融創在互聯網+地產等諸多領域開展一系列深度全面合作;第三,引入融創會幫助樂視改善經營、完善治理機制,並借此改善治理機制、提升組織能力來解決自身發展中的問題,實現健康發展。

對於樂視的下一步,賈躍亭在此前接受第一財經獨家采訪時表示,解決掉資金問題之後樂視會進入下一個階段,並對戰略進行了調整:第一,樂視的定價策略會發生很大的改變,開始要追求正向現金流的快速增長,同時也要保持用戶數量的依然是規模化的快速增長;第二,放緩樂視一些大的項目,雖然重要但沒那麽緊急的項目的節奏;第三,要快速的增強樂視資本團隊的能力 。

聯系到樂視的近期的動作來看:在上市公司樂視網體系內,樂視正在挖掘超級電視、超級手機等智能終端入口價值,增加各生態用戶運營收入;基於整個樂視生態,樂視稱要在中國、美國以及其它新興市場規模獲取高價值用戶,通過提供全球產品和服務,實現收益的增長;而第三大體系、樂視超級汽車生產研發不斷推進、超級汽車工廠的破土動工,將為生態系統下一階段貢獻營收。

此外,樂視還將和融創中國在業務合作、股權合作、資本市場合作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雙方介紹,業務合作包括但不限於在智能硬件、互聯網+房地產、汽車生態小鎮及影視主題樂園等互聯網生態小鎮、智能家居和智能社區等領域。

在賈躍亭眼里,一場全球範圍內的價值遷移正在發生。而背靠上億互聯網用戶、在智能制造以及科技創新領域擁有優勢的中國企業應該抓住這個機會。

(記者江旋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85

跨界輸血樂視 融創150億元“打水漂”?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1-20/1071680.html

近日,陷入資金鏈窘境的樂視獲得多路資金馳援。其中,尤以房地產“土豪”融創最為引人矚目。此次救活樂視的融資共計168.71億元,僅房地產企業融創中國就出資150.41億元,占融資總額的近9成。

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表示,這是該公司首筆跨出地產圈的投資。“2016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金額已突破10萬億元,今後再增長挺難的。房地產行業發展已觸碰‘天花板’,融創此次投資樂視也是探索轉型。”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在國內房地產市場布局空間已經有限的市場環境下,大多數品牌房企勢必將面臨多元化轉型。

但從目前來看,開發商在探索房地產上下遊產業之外的投資基本以失敗告終。如恒大近期剝離糧油、乳制品及礦泉水等非主營業務,放棄近三年來的快消領域拓展。不少做社區商業的房企也跟記者表示,“做商業前三年根本沒打算賺錢。”

但就連孫宏斌自己都坦言,“對樂視生態沒完全看懂,對其汽車板塊基本沒看懂。”

記者采訪的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融創此次投資150億元“打水漂”的可能性更大。張宏偉認為,“融創註資雖緩解了樂視的燃眉之急,但因樂視生態模式的資金缺口巨大,融創的投資極可能造成其多元化轉型失敗,更可能重蹈順馳擴張過速失血覆轍。”

事實上,融創中國在市場上激進的擴張步伐和作風備受市場質疑。孫宏斌在發布會上宣稱,截至2016年年底,融創中國賬上有現金600億元左右。

然而,2016年融創中國的拿地金額超過千億元,加之近期融創總斥資近500億元接連收購萊蒙國際、融科、金科、鏈家以及樂視等公司的股權。其資金來源引發市場質疑,從而進一步引發了投資者的集體“差評”。

招銀國際重申“維持融創中國賣出評級”。招銀國際認為,融創中國債務負擔沈重,大量的投資和收購將公司的財務杠桿水平推向新高。此外,中金、花旗等機構也擔憂,孫宏斌的“機會主義”舉措將令融創未來戰略非常不清晰。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穆迪、標普和惠譽也相繼下調融創評級,其理由無一例外是融創負債率太高。

據高盛高華證券計算,融創中國目前的負債率高達117%,已“資不抵債”。對此,孫宏斌的回應是“投資者可以把入股樂視視為拿地”。但有評估機構認為,拿地是購買不動產資產,從目前來看,土地價值處於單邊上漲趨勢。而投資前景不明的樂視股權卻是風險極高、波動極大的資產,此次“慷投資者之慨試融創之錯”,未來或使其公司財務狀況惡化。

記者查閱融創財報發現,融創部分借款以竣工物業以及融創及其子公司股權進行抵押。融創2016年業績中報同時顯示,該公司上半年凈利潤約為1.0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91.8%。用自有資金購入樂視股權顯然遠遠不夠。

融創巨額的收購資金從哪里來?融創公告中解釋稱,“長期流動資金的來源包括貸款、股東註資及股份發行。”也就是說,融創入股樂視實際上采用“以債養股”模式。這與當年孫宏斌的初創企業“順馳”擴張過速、資金鏈斷裂,“十個瓶子2個蓋子”的資本遊戲如出一轍。值得註意的是,孫宏斌曾在發布會上表示,“沒想到樂視用這麽少的錢,做了這麽多事。”

“這足以讓監管部門警惕。”有業內人士提醒,融創把左手的負債變成了右手的股權,這無異於在金融杠桿之上再加杠桿。在中央定調繼續深化“去杠桿”之際,監管部門應警惕融創和樂視的合作模式淪為“靠無限使用金融杠桿和利用高頻率、高廣度、高滲透率的關聯交易帶來的規模擴張假象。”

記者註意到,在宣布150億元入股樂視後,融創市值三天內縮水超過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397

房地產融資迎“大殺器” 4號文嚴控私募資管輸血

房地產融資收緊的信號進一步清晰。

13日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基金業協會”)發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備案管理規範第4號-私募資產管理計劃投資房地產開發企業、項目》(下稱“4號文”),從融資端重點規範私募資管計劃投資熱點城市普通住宅地產項目、向房地產開發企業提供融資用於支付土地出讓價款或補充流動資金等行為。

去年,房地產市場高歌猛進,融資成本低、融資難度低是一大原因。“去年通過集合計劃等融資太容易了,所以房地產行業會這麽火。融資成本低,相對來說拿地就會容易。4號文等於說從資金端開始遏制,配合限購等,目的就是控制住房價的漲幅。”上海一位券商房地產研究人士表示。

為規避監管要求,個別機構可能通過嵌套投資產品、受讓信托受益權、受讓資產收(受)益權、以名股實債的方式受讓房地產開發企業股權,變相投資於熱點城市普通住宅項目。對此情形,4號文也做出了暫不予備案的明確說明。

4號文嚴控私募輸血

近期,基金業協會對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產品參與房地產市場投資的情況進行了摸底。摸底情況顯示,私募資管產品投資房地產市場規模在資產管理總規模中的占比不高,但表現出資金來源以銀行為主、通道業務占比高、項目集中於熱點城市等特征。

“以往私募資管多是通過通道業務或者發行集合產品進入房地產行業,還有就是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REITs)。但並非所有企業都能通過上述方式融資,因為相關企業也需要一定資質。”該上海券商房地產研究人士稱。

4號文規定,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設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投資於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熱點城市普通住宅地產項目的,暫不予備案,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方式:(一)委托貸款;(二)嵌套投資信托計劃及其他金融產品;(三)受讓信托受益權及其他資產收(受)益權;(四)以名股實債的方式受讓房地產開發企業股權;(五)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根據審慎監管原則認定的其他債權投資方式。

第一財經了解到,委托貸款、信托受益權轉讓等在上市房企的融資需求中應用頗為廣泛,由於銀行貸款往往對房企的信用評級有較高要求,選擇私募融資也是較常見的一個方式。

一般而言,私募資管產品參與房地產融資的方式主要有委托貸款、套嵌信托、股權投資(包括明股實債)等。按照新規,在參與房地產融資時,私募資管通過銀行委托貸款、信托計劃、受讓資產收(受)益權等方式支付土地出讓價款或補充流動資金的行為在4號文中被叫停。

“4號文基本斷了私募做債權類地產項目的所有路,除了純股權投資這種方式,這將導致地產私募資管項目大幅萎縮。受到4號文的影響,私募公司的非標地產項目勢必大幅減少。同時,也會促使其將項目方式往直接融資、股權投資方向轉移,但這短期來說並沒那麽容易改變,對不少私募公司而言,這意味著對其主營業務的調整。”格上理財研究員王燕娛分析稱。

一位接近基金業協會的人士指出,本次通知的重點意思是根據中央會議精神,推進兩個方面工作落實:一是推動房地產回歸住宅居住屬性,限制炒房;二是推動房地產的直接融資、股權融資,減少間接融資和債權融資。

部分房企融資受限

2014年至2016年,房地產企業通過股權、債權融資的規模過半,來自於私募端的融資體量頗大。去年,房地產企業通過私募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等工具實現債權融資額達到1.14萬億元。

“對房地產影響還比較大。第一,融資渠道被遏制,房地產說白了是以資金來推動,從前期拿地到後面的建造,全都受到現金流約束。房地產的一個特點就是需要有土地儲備,現在融資收緊後,房企沒有錢去拿地,將變相把土地價格壓下來。”上述上海券商房地產研究人士稱。

2016年10月以來,信貸政策環境維持緊縮趨勢,包括國慶期間各地密集調控、11月份以來各地限購限貸升級以及12月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不少地產分析人士認為今年房地產政策仍將以緊縮為主,房地產銷售將延續下行的走勢。

“4號文”規定暫不予備案的熱點城市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廈門、合肥、南京、蘇州、無錫、杭州、天津、福州、武漢、鄭州、濟南、成都等16地,這也與銀監會去年下發的《關於開展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相關業務專項檢查的緊急通知》的調控範圍一致。

第一財經也註意到,此次調控限制的是熱點城市的普通住宅房地產項目融資,並未限制商業地產項目及其他更多種類的房地產投資業務。

一家上市房企的董事會秘書向第一財經透露,因為該公司能夠獲得來自於銀行的貸款,因此沒有進行私募融資。“房企通過私募的融資成本在7~8個點,銀行貸款的成本在5~6個點,所以我們基本不會拿私募的融資。”該上市房企董秘稱。

“不是隨便一家房企都能從銀行拿到錢,只有像AAA、AA這樣評級的才可能拿到銀行的融資,而私募的風控通常沒有這麽嚴格。”上述上海券商房地產研究人士表示。

“最近地產企業債和再融資在收緊,融資量逐步減少。大的房地產企業能夠吸引比較多的資金,中小房企可能就不是那麽樂觀。從私募資金的安全角度而言,也會有一定的減少。”前述上海券商房地產研究人士也表示,“控制間接融資、債權融資也是去杠桿的行為。以前是通過融資渠道來實現房地產業的擴張,現在這塊被遏制住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390

四部委指導綠色“一帶一路” 多方資金集成使用共同造血輸血

環境保護部、外交部、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日前出臺《關於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要求參與單位和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推動綠色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共同建設綠色絲綢之路。

根據《指導意見》確定的目標,根據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和沿線國家可持續發展要求,構建互利合作網絡、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臺,力爭用3-5年時間,建成務實高效的生態環保合作交流體系、支撐與服務平臺和產業技術合作基地,制定落實一系列生態環境風險防範政策和措施,為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打好堅實基礎;用5-10年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生態環保服務、支撐、保障體系,實施一批重要生態環保項目,並取得良好效果。

《指導意見》表示,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是分享生態文明理念、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有利於增進沿線各國政府、企業和公眾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分享我國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理念與實踐,提高生態環境保護能力,防範生態環境風險,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哈薩克斯坦最大的食品制造商展示商品。攝影/章軻

哈薩克斯坦最大的食品制造商展示商品。攝影/章軻

《指導意見》認為,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是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推動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實踐,是服務打造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舉措。

四部委要求,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應突出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理念,註重生態環保與社會、經濟發展相融合,積極與沿線國家或地區相關戰略、規劃開展對接,加強生態環保政策對話,豐富合作機制和交流平臺,促進綠色發展成果共享。

同時,推動形成多渠道、多層面生態環保立體合作模式,加強政企統籌,鼓勵行業和企業采用更先進、環境更友好的標準,提高綠色競爭力,引領綠色發展。推動企業遵守國際經貿規則和所在國生態環保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高度重視當地民眾生態環保訴求,加強企業信用制度建設,防範生態環境風險,保障生態環境安全。

《指導意見》還要求,加強部門統籌和上下聯動,根據生態環境承載力,推動形成產能和裝備制造業合作的科學布局;依托重要合作機制,選擇重點國別、重點領域有序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

《指導意見》確定了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13項主要任務,包括全面服務“五通”,促進綠色發展,保障生態環境安全。統籌國內國際現有合作機制,發揮生態環保國際合作窗口作用。做好基礎工作,優化產能布局,防範生態環境風險。推進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生態環境質量保障。推進綠色貿易發展,促進可持續生產和消費。加強對外投資的環境管理,促進綠色金融體系發展。以及加強綠色合作平臺建設,提供全面支撐與服務,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加強政企統籌,保障實施效果。發揮地方優勢,加強能力建設,促進項目落地等。

《指導意見》明確,鼓勵符合條件的“一帶一路”綠色項目按程序申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中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融資支持基金等現有資金(基金)支持。發揮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等現有金融機構引導作用,形成中央投入、地方配套和社會資金集成使用的多渠道投入體系和長效機制。

同時,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獨特優勢,引導、帶動各方資金,共同為綠色“一帶一路”建設造血輸血。繼續通過現有國際多雙邊合作機構和基金,如絲路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中國-東盟合作基金、中國-中東歐投資合作基金、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亞洲區域合作專項資金、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專項基金等對“一帶一路”綠色項目給予積極支持。

“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強生態環保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服務和支撐,發揮環保國際合作的交流平臺作用,將為古老的絲綢之路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為亞歐區域合作註入新的活力。”環境保護部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周國梅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307

專訪前共青城官員:賽龍靠政府輸血,代小權為私利阻擾重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031/165770.shtml

專訪前共青城官員:賽龍靠政府輸血,代小權為私利阻擾重組
騰訊深網 騰訊深網

專訪前共青城官員:賽龍靠政府輸血,代小權為私利阻擾重組

入獄三個月後,代小權的曲折商業故事被媒體報道了出來。

來源 | 騰訊科技(ID:qqtech)

文 |  韓依民 郭曉峰

入獄三個月後,代小權的曲折商業故事被媒體報道了出來。

在鈦媒體一篇名為《創始人離奇被捕,深圳賽龍突然死亡之謎》的報道中,代小權被描述為一家明星科技創業企業賽龍的明星海歸創始人,其創辦的公司倒閉,源於地方政府的強制介入,而在與地方政府的纏鬥中,其自身也“莫名”入獄。

報道引發了社交網絡上對地方政府的集體聲討,但現有報道中披露的事實全部是真相嗎?

一位經歷了賽龍事件的前共青城官員在接受騰訊深網獨家專訪時,則給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版本。

該人士稱,賽龍並非突然死亡,在今年代小權入獄之前,這家曾被地方政府寄予厚望的科技企業,實際上是靠地方財政的幫扶殘喘了四年。

共青城政府從2014年開始參與到賽龍的重組計劃中,希冀通過重組挽救賽龍,同時讓政府債權得到償還,但因為一系列因素,重組方案並未成功。

在上述前共青城官員的描述中,如今身陷囹圄並被大眾施予同情的代小權正是導致重組計劃失敗的因素之一,正是因其故意拖延支付資產評估費用,各方出資無法順利進行,最終導致重組方案流產。

與此同時,中共共青城市委宣傳部官方微博“九江共青城發布”今日早間發布微博,公布事件來龍去脈,稱共青賽龍已停產四年,截止到目前僅江西省內負債7.36億元。

微信圖片_20171031112145

該條微博指出,審計發現,共青賽龍2010年9月正式投產,2010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4億元,凈利潤0.07億元;2011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88億元,凈利潤0.19億元;2012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18億元,凈利潤0.68億元;2013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63億元,凈利潤-4.01億元,四年累計虧損3.07億元。

此外,共青賽龍還存在會計信息不真實,存在資金被關聯公司通過其他應收款、預付帳款、應收帳款等科目占用或抽走資金,賽龍公司嚴重資不抵債、資產負債率超過200%。

賽龍業績爭議

2010年8月6日,共青城賽龍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共青城賽龍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為賽龍通信技術(深圳)有限公司全資控股的子公司,工商信息顯示其註冊資金為3億元。

據上述前共青城官員告訴騰訊深網,共青城賽龍的3億註冊資金,實際並非賽龍或者代小權所出。

“代小權在共青城設立了一個子公司,用子公司向共青城政府借款,用母公司把錢拿走,拿走之後再用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投資投回共青城,投回共青城形成股份之後再拿到政府質押,再向政府借錢,然後再把錢抽走,如此循環了六次,然後形成所謂三個億的投資。”

該人士稱,代小權通過共青城賽龍獲得的資金並不止於此,代小權從共青城政府、銀行、供應商、客戶前後轉走了10個多億,而錢的具體流向是什麽至今未知,其妻子孩子都在加拿大。

根據報道,賽龍通信技術(深圳)有限公司以ODM的方式為海外及國內的手機品牌商提供研發和生產方案。客戶名單上皆為摩托羅拉、華為、阿爾卡特、飛利浦、小米、TCL和夏普等知名品牌。同時也為美國Sprint,法國電信、西班牙電信,墨西哥電信等全球各大運營商供應手機。

鈦媒體在報道中提到,2006年到09年,坐落於深圳高科技園區的賽龍公司每年可產生利潤3000萬人民幣。2009年開始承包摩托羅拉全球三分之一手機的設計、研發、產品定義、制造生產全流程。

但據上述官員告訴騰訊深網,代小權的公司運營能力並沒有那麽美好。

“他實在是一個拿訂單的‘奇才’,他拿回來的每一筆訂單一定會虧錢,他在北美市場別人30美金的機子他15美金就接單,而且還交不了貨,需要向客戶支付違約金。手機訂單剛拿回來,還沒有生產,他先把手機的包裝殼買回來,采購包裝盒的是他的親戚,8塊買回來采購負責人拿3塊的回扣,手機還沒有做好,結果倉庫里一堆的包裝盒,最後手機人家不要了,包裝盒的損失算誰的?”

前共青城官員稱,賽龍在進入共青城一年以後,已經出現經營困難問題,察覺出賽龍出現經營問題後,共青城政府停止了財政上的扶助。到了2013年,賽龍已經達不到放貸的要求。

而據天眼查信息顯示,在共青城對賽龍抽貸前,賽龍曾因拖欠了合力泰稱、信維通信、聯創電子、悅虎電路等企業百萬左右貨款,被告上法庭。共青城賽龍共涉及65起訴訟,其母公司賽龍通信涉及的法律訴訟更是高達205起。代小權本人也被最高法列入失信名單九次。

該人士稱,出於扶持賽龍的目的,共青城政府成立了一個億的幫扶導貸基金,幫助賽龍將各類高息貸款統一降成了基準利率,維持支付銀行貸款。同時,為了讓賽龍能夠繼續經營,以有能力償還政府債務,當地政府幫助賽龍成立了殼公司,通過殼公司完成訂單、產生利潤,再償還債務。

但由於代小權經營能力的問題,實際上新的訂單並不能產生收益。為了解決賽龍的問題,代小權曾將希望寄托在一家臺灣電子企業上,卻差點失掉了自己對於企業的控制權。

爭奪控制權?

在2012年共青城賽龍陷入經營困境後,代小權曾引入了臺灣電子公司信億公司,希望通過信億拿到更多訂單。由於當時賽龍已經采用了殼公司生產銷售的運營方法,信億公司在於賽龍實際接觸後,發現賽龍存在經營困難問題,產生了將賽龍直接收入麾下的念頭。

該共青城前官員表示,信億公司抓住模式漏洞,夥同賽龍內部人士,利用公司的管理缺陷,漸漸獲得了公司控制權。本來代小權為賽龍組織生產、采購、銷售、回款、收益分配的負責人,後來他逐漸被架空。

意識到公司的控制權即將丟失,代小權到共青城市委哭訴尋求幫助,出於保護政府債權能夠得到償還的目的,共青城政府於2014年成立了“賽龍經營管理委員會”,前共青城副市長詹政擁有一票否決權,據稱該設計是為了“讓政府出面當惡人”,幫助代小權做出一些決定,以及在代小權與債權人、供應商談判時,可以有政府的背書。而政府成立管理委員會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通過委員會拿走代小權的管理權,而只是想在企業自主經營的情況下債權得到依法受償。

不過賽龍方面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按照鈦媒體的報道,他們認為當地政府的這一舉動是與企業搶奪控制權。

賽龍另一個不滿在於,當地政府曾阻撓其與某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合作,據深網了解,該公司為360。

對此,上述前共青城官員給騰訊深網的說法是,2013年,代小權與360達成訂單合作。而彼時政府已經出於保全債權的目的,采用封閉運行的方式,將錢直接給原料供應商,手機生產出來後,由殼公司銷售,回款後償付銀行借款,產生的利潤再回到賽龍償付其他債務。

在與360談判的過程中,代小權完全隱瞞了賽龍的經營困難問題,並向共青城政府表示,希望之後公司運營的所有款項,能直接進入其與360合資成立的公司,對此,政府方面表示希望能夠參與成立公司,以便繼續對債權進行監管,但提議被代小權拒絕,因為這樣做就會將賽龍經營不善的問題暴露在360面前。

因為這些原因,賽龍與360的合作最終沒有達成。

重組分歧

由於代小權自身運作的重組方案失敗,2014年,在共青城政府成立“賽龍經營管理委員會”後,政府開始參與到賽龍重組中。

周銘磊曾為賽龍投資人,看重周銘磊對接上市資源的能力,代小權將周銘磊介紹給共青城政府,與其時負責賽龍重組的時任共青城副市長詹政進行了接洽。

2015年1月15日,上市公司內蒙發展(000611.SZ)宣布停牌,與賽龍合作正是其停牌的真正原因。

然而,由於內蒙發展自身經歷原公司實際控制人被刑拘的大地震,而賽龍也經歷現金流緊缺、拖欠員工工資、產能利用率不足等多個問題,雙方合作最終未能達成。

2016年,代小權推薦了同洲電子參與重組方案。

微信圖片_20171031112149

同洲電子有關參與賽龍重組的公告

上述前共青城官員稱,在參與賽龍重組的過程中,政府方面在保障自身風險的情況下,提出與上市公司共同成立產業基金,上市公司承擔回購債權責任,產業基金借錢給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在當地落戶,落地手機產業的模式。希望通過將簡單的售賣公司,轉變為以產業基金承托產業落地的方式。

按照方案,同洲電子參與了共青城的產業基金,同洲電子把1.5億資金打入重組平臺賬號,這些資金將根據重組方案置換資產。

與此同時,賽龍被評估為價值2.8億的無形資產,成立了謹龍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政府通過該企業做了收益分配,將該企業註入到重組後的公司中,形成政府股份,並對政府收益做了安排,將來股份退出時,如果產生了收益,按照先償付政府的順序進行。

微信圖片_20171031112153

同洲電子公告中披露的各方出資方案

出於對償付順序不滿,為了鉗制這一方案,代小權遲遲沒有支付資產評估費用,導致重組時間窗口期過去。

2017年7月,代小權因逃稅問題被警方逮捕。

上述前共青城官員稱,曾給予賽龍許多資金幫助的共青城政府至今未能通過幫助賽龍重組獲得償付,而在當事方私利當前設置多重障礙下,賽龍在共青城的故事,最終變成一地雞毛。

(騰訊財經李偉對本文亦有貢獻)

代小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52

金融租賃再現300億元增資潮 農銀金租獲65億“輸血”

受制於資本充足率約束,追求規模效應的金融租賃又啟動了新一輪的增資潮。

近日,農業銀行發布公告,擬向農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下稱“農銀金融租賃”)增資65億元。待增資完成後,農銀金融租賃註冊資本將由30億元增至95億元。

農業銀行稱,增資的決定綜合考慮了農業銀行綜合化經營的發展戰略,增強農銀租賃服務 “三農”、鄉村振興戰略和落實普惠金融政策的能力等因素,滿足監管對於資本充足率的要求,以及未來持續發展的需要。本次增資已經董事會審議通過。

資料顯示,農銀金融租賃成立於2010年9月,註冊資本為30億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農銀金融租賃總資產415.88億元,凈資產47.11億元,全年實現凈利潤1.13億元。

近年來,爆炸式的增長速度讓其備受關註,而與此同時,快速的業務擴張也使金融租賃行業面臨著資金的困境。再加上當下租賃ABS直接融資渠道的受限,處於業務發展的需要,除農銀金融租賃,2018年開年以來,已有多家金融租賃公司增資近300億元。

4月初,工銀金融租賃經工商銀行董事會批準,同意全資子公司工銀金融租賃將未分配利潤70億元轉增資本,註冊資本將增至180億元;不久前,3月22日,安徽銀監局批準同意徽銀金融租賃註冊資本金由人民幣20億增至30億,徽商銀行持股比例將由51%升至54%。

2月12日,銀監會網站披露信息顯示,江西銀監局核準江西金融租賃變更註冊資本及調整股權結構的申請,同意江西銀行以12.24億元對江西金融租賃進行增資,其中增加註冊資本10.20億元,其余2.04億元計入資本公積。

交通銀行2月1日發布公告稱,全資控股子公司交銀金融租賃擬以自有資金向交銀航空航運增資人民幣70億元。本次增資完成後,交銀航空航運註冊資本金將由人民幣15億元增至85億元。

更早前,今年1月底,華夏金融租賃已完成增資,註冊資本由此前的30億增至60億元。其中,華夏銀行仍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82%,其余18%股權由昆明產業投資開發公司持有。

再加上獲批增資且已完成工商變更登記的興業金融租賃(20億元)以及已獲批的浦銀金融租賃(20.5億元),截至今年4月底,金融租賃行業至少將增加註冊資本297.74億元。

零壹融資租賃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17年底,已成立的金融租賃公司達66家,累計註冊資本達到1933.31億元。

若是算上近期增資潮的297.74億元,當下,整個金融租賃行業累計註冊資本已超過220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9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