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飲食籽】本地牛皇日劏八隻牛 做純牛肉丸撻到起膠

1 : GS(14)@2016-12-31 10:18:33

莫景雄是本地牛界傳奇,日劏八隻牛。



【飲食籽:追源尋味】喜歡《食神》這套電影,因而對牛丸有一份情意結。莫文蔚用她驚人的腕力,每件牛肉平均要用鐵棒不停地打26,800多次,才能做出「一噴不可收拾」的瀨尿牛丸。要食到彈牙、爆汁的牛丸,似乎要用全身力氣才成。時代改變,牛丸現已轉用半人手半機器打,更為了慳成本,牛丸混入豬肉。要找百分百以純牛肉製造的肉丸,潮州汕頭和香港都有。


香港篇

在香港,要找到百分百純牛肉製的牛丸更難。由於鮮牛供應少,問過不少行家,以牛肉肉檔做的牛丸最穩陣。莫景雄是本地牛界傳奇,無人不識,不但每日劏八隻牛,是全港劏牛最多的人,又供貨往大小火鍋店,而且做到開餐廳,旗下有兩間火鍋店及兩間牛腩店,靠賣牛賺到盤滿缽滿。他今個月在炮台山開新店「牛芳百世」,除賣牛腩外,還主打自家製百分百純牛肉丸。



湯底以牛骨、豬骨、雞骨熬製而成,未入廚房已聞到濃濃牛味。

手打鮮牛肉丸,配上以牛骨熬製的湯底,味道雖然無想像中彈牙,但牛肉味濃。淨牛丸$45

每日用四個部位——腰嘴(上圖)、扒底、胸板、水?打丸。


混合四個部位打丸 人手撻到起膠 

「打牛丸一定要用新鮮牛肉,牛丸才能食到牛肉真鮮味,新鮮牛肉是有光澤,坊間有好多用瘀黑的肉打,都不知道是甚麼肉,人家叫得我做牛皇,點會給人劣質貨!」他牙擦地說。雖然他的牛丸並非全手打,用的是半機器半人手,卻有別於坊間只用後腿肉打牛丸。「打牛丸要用四個部位,分別是腰窩嘴、扒底、胸板、水?,這四個部位每日加埋有幾百斤肉,可以獨立或者混合用來打牛丸,夠韌又具肉汁。」他如數家珍地說。做法和坊間分別不大,牛肉切件絞碎再攪勻成肉漿,其間加入冰塊及鹽糖等調味料,先雪藏一晚待至硬身,再用人手撻,以手唧成肉丸。值得一讚是配上以牛骨熬製的湯底一起吃,味道雖然無想像中彈牙,但牛肉味濃。有說全手打總較機器打好,但雄哥說在香港已沒有全手打牛丸。「現在時代進步了,和以前不同,人工貴,又無人願意入行。其實傳統上用兩支棍打,和機絞碎差不多,但一定要再用人手撻,撻到彈起,這樣膠性才有分別。」



牛芳百世炮台山蜆殼街8號地下



記者:何嘉茵攝影:梁志永、周芝瑩編輯:謝慧珊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31/198818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839

【大廚秘技】順德老師傅教打鯪魚球 起膠爽滑靠落足鹽

1 : GS(14)@2017-06-18 22:07:35

提起鯪魚球,可繁可簡,簡單的去魚檔買份攪好調了味的鯪魚滑煮兩煮,加條生菜便是一道菜式。但如果真要吃的精細,那還是親自落手去做最穩陣。而說到烹調鯪魚這種淡水魚鮮,必要數到順德菜。老牌順德菜鳯城酒家的老闆譚國景,煮了鯪魚球數十年,對鯪魚球下了這個標準,吃起來要滑中帶爽,缺一不可。



鯪魚球有灼亦有炸,炸的夠香口,但原來真正考功夫的倒是看似簡單的灼鯪魚球。「灼可以吃出真功夫和真味,炸的香味會把鮮味蓋過,也會吃不出爽滑。」景叔說。要做好鯪魚球,首要最好是買新鮮鯪魚回家起肉剁茸。「不夠新鮮的鯪魚膠質會走掉,打不起膠便不會爽身,失去黏性。」景叔提醒。此外,魚檔預先攪拌的鯪魚肉有些可能會有大碎骨,自己先切薄片再切細粒才剁茸,便可以把細魚骨也切斷,而且亦能保障魚夠新鮮。順德鯪魚球除了鯪魚肉,必不可少的還有芫荽和葱,陳皮亦是必備的配料,有助辟腥和提起鮮味。再加少許木耳絲和烘過的花生碎,吃起來便口感更豐富。



食譜卡

鯪魚要先切再剁細才可以切斷骨。

攪鯪魚肉要加鹽攪完再撻。

打鯪魚時,邊攪邊撻,可以更爽身,但更重要的是必定要加鹽。鹽除了調味,亦可以幫助鯪魚肉打起膠,一斤鯪魚要加大半茶匙鹽,要足味才可以打得起成爽身的鯪魚球。其他的調味如糖、麻油和胡椒粉那些便可以隨意。當打好鯪魚球,便到最後一步,要灼了。灼鯪魚球有四字真言,「浸滾浸滾」。景叔說煮鯪魚球水一開始要煮滾,滾後加入鯪魚球後要再次滾起,之後便可以收慢火去浸,但其間水又不能太平靜,仍要慢慢滾起,所以要不時把火調大調細,煮兩分鐘便大概熟了。如果貪快,全程大火,鯪魚球便外面熟內裏未熟,表面會粗糙,吃不出鯪魚球的爽滑了。



鯪魚球要先滾起再收細火慢浸,然後再次開大火煮滾,浸>滾>浸>滾……煮兩分鐘。

鳯城酒家老闆譚國景

記者:謝翠玲攝影:徐振國、劉永發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617/200586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0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