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找解方》在不影響健保公平性之下開源節流 除了調整費率 還有四個改革新方向

2015-11-23  TWM

要提升醫療水準,除了有限的健保資源合理分配, 其實還可以在不影響健保的公平性下開源節流,讓健保永續。 並且積極立法,改善醫療環境,讓醫療品質更好。

方向一:僑民納保

停保欲復保 應補足之前保費一名台大醫院主治醫師透露,有華僑看診時跟他大讚,台灣健保真的好便宜,只要繳一點錢,就可以拿很好的藥;住院即使住單人房,一天自費三千多元,比五星級飯店還便宜,每天還有專業的醫師與護理師噓寒問暖。

依現行規定,民眾如果出國六個月以上,可選擇「繼續參加健保」或「辦理停保」。如果選擇停保,出國滿六個月後,回台第一天就可以復保看病;但如果出國未滿 六個月就回台使用健保,就得補繳三個月保費之後才能再停保。這樣的制度,讓許多長年旅居國外的僑民、台商,回台灣只要繳一點保費,就可以大享健保資源,對 每個月乖乖繳健保費的民眾而言,十分不公平。

第一線醫師發現,越來越多有錢的僑胞回台就醫,在國慶日前後達到高峰。另一位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師也說,病人告訴他,在國外排膝關節的刀要等很久,不然得花 大錢到私人醫院;而台灣健保只要花不到十分之一的錢,就能得到很好的照顧。「這些病人到醫院付五十元,就可以做很好的治療,非常不合理。」一名大醫院的物 理治療師說。

「只要持有中華民國護照,依法都應該繳保費,健保署不應該讓人民有停保的選擇,應該延續投保,健保的費基應該越大越好。」消基會名譽董事長謝天仁說。謝天 仁強調,健保署主動讓民眾停保,「若停保後欲復保,就應該補繳之前的全部保費才合理。」此外,僑民保費便宜,也是另一不公平之處。不少旅外僑胞在國外收入 頗豐,但因沒有台灣的薪資所得,回台後只要月繳最便宜的第六類保費七四九元,便可享受健保。

健保署長黃三桂在立法院答詢時坦承:「這個制度的確不公平,但無法查到僑胞的海外所得。」即使如此,仍可依平均保費金額來課徵僑民的保費。這項不合理的制度已經飽受非議二十年,但遲未解決,健保專家批評健保署因循苟且,應儘速改革。

方向二:論人計酬

致力讓民眾不生病 醫院才賺錢現行健保制度設計大多是「論量計酬」,也就是醫師開藥和檢驗項目越多,醫院的收入就越高,導致各醫院都在衝量,造成許多健保資源浪費與過度醫療。

衛福部次長林奏延說,「論量計酬」制度讓醫療治療處置增加,健保花費宛如無底洞,非全民之福,大家應該要改變觀念,做好疾病預防工作。

為了讓醫院走回正軌,健保署推動「論人計酬」制度,新北市台大醫院金山分院從二○一二年開始試辦三年,成效顯著。當時推動的院長、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 院長黃勝堅說,金山分院一年舉辦兩百九十場講座、運動會等活動,幾乎一天一場,建立衛教知識也獲得當地民眾信任,養成「小病不亂看,中病才到金山分院看」 的共識,明顯降低民眾就醫次數,讓醫院也有盈餘,「有做的人都覺得不錯」。

「民眾健康就是醫院營利最大來源。」黃勝堅認為,論人計酬的概念很好,醫療團隊是靠關心病人的健康來賺錢,而不是靠開藥、開刀來賺錢,層次比較高。

由於在都會區看病容易,要限制民眾就醫行為相對困難,不少專家建議從非都會區開始推動。林奏延說,下階段要走向區域整合,未來將在屏東恆春和嘉義市擴大實施。

方向三:安寧醫療

重症「救到底」 無效醫療反浪費讓健保資源使用合理,並改善醫護工作環境,關照民眾健康,還有四大醫療觀念仍待革新。

一名台大醫院主治醫師透露,有華僑看診時跟他大讚,台灣健保真的好便宜,只要繳一點錢,就可以拿很好的藥;住院即使住單人房,一天自費三千多元,比五星級飯店還便宜,每天還有專業的醫師與護理師噓寒問暖。

依現行規定,民眾如果出國六個月以上,可選擇「繼續參加健保」或「辦理停保」。如果選擇停保,出國滿六個月後,回台第一天就可以復保看病;但如果出國未滿 六個月就回台使用健保,就得補繳三個月保費之後才能再停保。這樣的制度,讓許多長年旅居國外的僑民、台商,回台灣只要繳一點保費,就可以大享健保資源,對 每個月乖乖繳健保費的民眾而言,十分不公平。

第一線醫師發現,越來越多有錢的僑胞回台就醫,在國慶日前後達到高峰。另一位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師也說,病人告訴他,在國外排膝關節的刀要等很久,不然得花 大錢到私人醫院;而台灣健保只要花不到十分之一的錢,就能得到很好的照顧。「這些病人到醫院付五十元,就可以做很好的治療,非常不合理。」一名大醫院的物 理治療師說。

「只要持有中華民國護照,依法都應該繳保費,健保署不應該讓人民有停保的選擇,應該延續投保,健保的費基應該越大越好。」消基會名譽董事長謝天仁說。謝天 仁強調,健保署主動讓民眾停保,「若停保後欲復保,就應該補繳之前的全部保費才合理。」此外,僑民保費便宜,也是另一不公平之處。不少旅外僑胞在國外收入 頗豐,但因沒有台灣的薪資所得,回台後只要月繳最便宜的第六類保費七四九元,便可享受健保。

健保署長黃三桂在立法院答詢時坦承:「這個制度的確不公平,但無法查到僑胞的海外所得。

」即使如此,仍可依平均保費金額來課徵僑民的保費。這項不合理的制度已經飽受非議二十年,但遲未解決,健保專家批評健保署因循苟且,應儘速改革。

現行健保制度設計大多是「論量計酬」,也就是醫師開藥和檢驗項目越多,醫院的收入就越高,導致各醫院都在衝量,造成許多健保資源浪費與過度醫療。

衛福部次長林奏延說,「論量計酬」制度讓醫療治療處置增加,健保花費宛如無底洞,非全民之福,大家應該要改變觀念,做好疾病預防工作。

為了讓醫院走回正軌,健保署推動「論人計酬」制度,新北市台大醫院金山分院從二○一二年開始試辦三年,成效顯著。當時推動的院長、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 院長黃勝堅說,金山分院一年舉辦兩百九十場講座、運動會等活動,幾乎一天一場,建立衛教知識也獲得當地民眾信任,養成「小病不亂看,中病才到金山分院看」 的共識,明顯降低民眾就醫次數,讓醫院也有盈餘,「有做的人都覺得不錯」。

「民眾健康就是醫院營利最大來源。」黃勝堅認為,論人計酬的概念很好,醫療團隊是靠關心病人的健康來賺錢,而不是靠開藥、開刀來賺錢,層次比較高。

由於在都會區看病容易,要限制民眾就醫行為相對困難,不少專家建議從非都會區開始推動。林奏延說,下階段要走向區域整合,未來將在屏東恆春和嘉義市擴大實施。

過去,不論民眾或是醫師,都認為對重症病人一定要「救到底」,造成過度醫療情況發生。過度醫療除了浪費醫療資源,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蔡宏斌表示,延長死亡的過程,可能導致全身性血管內彌漫壞死,導致病人七孔流血,或是全身水腫,令人不捨。

先後在台大金山分院與北市聯醫推動安寧緩和醫療的黃勝堅表示,世界潮流已轉變,當不可逆的情況到來,家屬與醫師要適時地放手,「希望每個人都帶著微笑離 開」。根據台北市聯合醫院最新統計,參與安寧緩和醫療的病人,每人每月平均減少六萬元醫療支出,而且沒有人因此住進加護病房,住院比率也從八七%降到四 六%。

方向四:立醫糾法

病人可合理求償 醫師可免訴訟台灣大學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調查顯示,醫學生認為,造成醫師人力「四大皆空」最重要的原因是「醫療糾紛頻傳」,目前衛福部醫事審議委員會案件年約五百件,其中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科包辦前五名。

有鑑於台灣每年約有三十六.七名醫師被告,遠高於美國的一.二名與日本的十五名,為解決醫療糾紛帶給醫界的困擾,醫糾相關法律修訂刻不容緩。

在各界妥協下,修改《醫療法》八十二條之一,明訂屬於醫療上可容許之風險,不須負刑事責任;並以《醫糾法》草案作為配套,以建立明確的醫療糾紛調解程序,是努力方向。

一四年五月,立法院朝野完成協商,僅保留《醫糾法》草案中關於補償基金來源的條文待協商。但由基層醫師組成的醫勞盟率先反對立法,並在網路上串聯,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擔心,立法後會鼓勵病人求償並責難醫療人員。

外界最期望解決糾紛的補償基金,不少醫師反對自掏腰包出錢。謝天仁認為,風險與利益應結合,健保簽約對象是醫院,醫糾補償基金應由醫院出錢,金額約四、五億元就足夠。為平息醫界怒火,衛福部曾提修正草案,但仍無法力挽狂瀾,法案就此冷凍在立法院。

「《醫糾法》有助醫病關係和諧。」台大法律系教授陳聰富說,糾紛產生後,病患或其家屬要求真相或賠償,醫師則希望不要進到司法程序,立法符合雙方需求,值得繼續努力推動。

撰文 / 林思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27

每年3000萬人斷繳 專家建議養老保險費率“砍一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5149.html

每年3000萬人斷繳 專家建議養老保險費率“砍一半”

經濟參考報 2016-02-29 07:50:00

目前我國的社保費率超過了40%,明顯高出發達國家,建議迅速降低五險一金費率,主要是養老保險,在十年之內要下降一半,單位繳費從現在的20%降到10%。

在2月27日舉行的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首屆峰會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表示,目前我國的社保費率超過了40%,明顯高出發達國家,建議迅速降低五險一金費率,主要是養老保險,在十年之內要下降一半,單位繳費從現在的20%降到10%。

“五險一金”繳費高企,成為企業負擔過重的重要原因。據了解,目前發達國家所確定的基本養老保險企業繳費費率一般為10%,國際警戒線為20%。美國目前的養老保險費率為12.4%,其中雇員和雇主分別6.2%,金融危機爆發期間,美國還曾一度降低社會保險的費率。

“在全球125個國家和地區中,僅有11個國家和地區的社保費率超過40%,其中10個國家在歐洲,另外一個就是我們了。”姚余棟表示,企業的繳費比例過高,負擔過重,影響了國內99%的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也制約了工人的薪酬增長。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研究所長金維剛在會上表示,目前養老保險繳費壓力主要來自傳導效應,當經濟下滑的時候,很多企業不景氣,繳費能力下降。同時,很多個人的收入受到影響後,繳費能力也在下降,最近這幾年每年都有3000多萬人中斷繳費。

降低社保費率,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勢在必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降低社會保險費,研究精簡歸並“五險一金”。多數專家認為,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下降的空間不大,降低費率可能性最大的是養老保險。

不過,這一政策在操作過程中還面臨諸多困難,其中之一是養老保險收入增速減緩、支出增加,基金可持續性堪憂。

對此,姚余棟認為,養老基金缺口將在15年之後出現,因此要抓住15年的這個機會,加速社保基金投資運營等一系列改革,先把社保稅率降下來。“費率如果降多了,發不出社保,降少了,企業受不了,這是矛盾的。我覺得要打時間差,中國真正出現社保缺口,總體大概要到2030年,這段時間是可以利用的。”他表示:“建議未來三年,有養老基金結余的地區,通過不同手段,迅速下降養老保險費率,單位繳費砍一半,從現在的20%降到10%,個人繳費也要下降。階段性地砍10年,到2026年以後再嘗試性地恢複。最後解決短期和長期問題,達到一個比較好的平衡。”

養老保險費率降低後,如何應對未來的虧空問題?姚余棟提出,要逐步劃歸一些國有資產到社保基金,劃歸地方的國有資產比例至少達到30%。另外,降低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的底線,使該地區統籌的保險基金在未來的三年左右時間必須有結余,或者是在國有資產變現、充實社保基金後有結余的情況下才可以下降,堅持精算平衡。

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也曾提出,國家應拿出15萬億國有資本用於降低社保繳費率,“按照現有社保基金收益率8%以上,15萬億的8%就是1.2萬億,現在社保每年支出2.1萬億,大體上可降低57%的社保繳費率。”

此外,實現降低社保繳費率,不僅國家需要加大資源投入,還應改革社保體制,從分省統籌上升到全國統籌。

編輯:姚逸霄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174

央行專家建議養老費率降一半 不足部分國資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4974.html

央行專家建議養老費率降一半 不足部分國資補

一財網 郭晉暉 2016-02-28 19:47:00

在過去的幾年中,國家財政每年對養老保險的轉移支付都在3000億以上,其中90%來自中央財政。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各級財政都降到了個位數增長,對養老保險的投入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如何才能真正落實供給側改革的“降成本”?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給出的建議是將企業養老保險費率從20%降到10%,同時劃撥資產來彌補降費造成的基金缺口。

姚余棟是在27日舉行的“養老金政策、運營與投資”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首屆峰會上做出如上表示的。他說“降成本”不能停留在口號上,凡是未來三年通過不同手段,有養老基金結余的地區,要迅速下降養老金的繳費水平,下降期為2016到2025這10年,十年之後可以嘗試再上升。

這並不是第一次有學者提出大幅降低養老保險費率。去年末,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也表示,現在企業面臨很艱難的局面,減輕企業的社保繳費負擔,幫助企業跨過這個坎,應該是一個關鍵的舉措。他認為要給企業降低十個百分點,才能對降低企業負擔發揮實質性作用。

如此大力度的降費方案對於已經面臨著收支不平衡的養老保險基金來說,似乎有些“腦洞大開”的之感。就現在養老保險運行狀況來看,降一個點都是非常艱難的。

人社部官網26日刊登《我國社保費率高不高》一文中指出,我國社保制度面臨長期基金收支平衡風險,需要保持一定的費率水平。就養老保險基金而言,受到歷史債務、人口老齡化、統籌層次較低以及民眾對基本養老金水平期待的影響,基金支撐未來養老保險支出已面臨很大壓力。

2014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扣除財政補助後,當期收不抵支省份已經達到22個。 這些省市需要依靠財政補助資金或是動用基金積累來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降費率和財政補助已經陷入了一種此消彼長的態勢之中。目前正常的繳費收入和正常的養老金支出之間有一個小缺口,一旦養老金費率下降,這個缺口就會放大,只能由國家財政來補。

在過去的幾年中,國家財政每年對養老保險的轉移支付都在3000億以上,其中90%來自中央財政。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各級財政都降到了個位數增長,對養老保險的投入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當前養老保險的兩難困境是:降費,基金馬上收支不平衡,不降費則是對企業殺雞取卵。姚余棟說,企業的繳費比例過高,負擔過重,影響了國內99%的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也制約了工人的薪酬。降低企業的社保費率,是勢在必行的。

那麽,問題來了,應該如何降費呢?

姚余棟認為,中國真正出現社保基金的總體缺口要到2030年,還有15年的時間。要解決經濟增長問題,長遠的活力問題,這段時間是可以利用的空間期。當前要迅速的把社保費率降低一半,在2016年到2025年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這十年保持社保低費率,促進企業的發展。他認為,只要這十年間實體經濟發展好了,企業更願意為職工交社保,社保費是可以補回來的。

王小魯認為,降低企業的社保繳費負擔,用國有資產來充實社保基金是一個很好的方案,但不能只充實作為儲備基金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而是要補充到社會保險基金中來,否則未來雖然沒有支付問題,但當前支付的缺口難以解決。

姚余棟認為,應該劃撥地方的國有資產充實作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而且劃撥比例至少要達到30%,太低彌補不了缺口。

編輯:劉展超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188

【立言】降低社保費率與民休養生息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634

這個建議靠譜。2016年2月27日,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表示,“在全球125個國家和地區中,僅有11個國家和地區的社保費率超過40%,其中10個國家在歐洲,另外一個就是我們了。”他建議迅速降低五險一金費率,尤其是養老保險費率,在十年之內,將養老保險單位費率從現在的20%降到10%。

上述建議並非空穴來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說要“適時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6年五大任務之一為“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降低社會保險費,研究精簡歸並五險一金等。

廣東省已經行動起來了。2016年2月29日,廣東省政府官網發布了2016-2018年供給側改革的系列方案,對降低社保費率動了真格:從2016年下半年起,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城鄉一體化,逐步將單位費率下調至5.5%左右;從2016年3月1日起,將失業保險單位費率從1.5%下調至0.8%。

養老與醫療保險是五項社會保險中的大頭。如果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能像姚余棟建議那樣把單位費率降低一半至10%,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能像廣東那樣把單位費率從8%左右降低5.5%左右,那被沈重社保繳費負擔壓得直不起身子的企業,又能慢慢恢複生機,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讓企業有活路,勞動者才有活路。

社會保險往往給人一種“政府從企業手里給勞動者爭福利”的錯誤印象。把社保繳費理解成稅就對了。官方教科書上稅有“強制性、無償性與固定性”等特征,社保繳費哪一項都符合:企業與雇員沒有不參保的自由,社保繳費的基數與費率都是由政府強制規定的。既然正名為稅,這社保稅對交易雙方都有影響:既擡高了企業用工成本,也降低了雇員收入水平。

舉個“栗子”。2014年年度某城市五險一金的企業總費率為35%(五險)+7%(公積金),個人總費率為10.5%+7%。一個雇員稅前月薪10000元,假設繳費基數也是10000元,那麽,個人要繳納五險社保稅1050元+公積金700元+個人所得稅395元,合計2145元。個人稅後工資7855元。企業要繳納五險社保稅3500元+公積金700元。企業付出的用工成本為14200元。

這14200元是你的真實稅前收入。你一共繳納了4945元(加上公積金為6345元),你承受的實際稅率為34.82%(加上公積金達44.68%)。公積金可以視為強制儲蓄。

這與另一種安排是等價的:企業給你稅前工資14200元,你繳納稅率34.82%的個稅、社保稅與費率9.86%的公積金。這兩種等價的安排,理論上給員工的稅負痛苦應該是一樣的,但實際上給人的感覺很不一樣,許多人沒那麽理性。

理解了這兩種安排是等價的,也就不難理解,真正對員工收入造成重大影響的,主要是社保稅,而不是個稅。並不是所有員工都需要繳納個稅,但所有員工都需要繳納社保稅。對需要繳納個稅的大多數人來說,繳納的個稅相對於社保稅也只是小頭。

理解了社保繳費是稅的本質,就不難理解,為什麽降低社保費率是供給側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對供給側改革,不同人或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點是共識,那就是減稅,更準確地說是降低稅率。而且,降低稅率並不一定意味著政府稅收收入的減少。稅率降低後,企業經營狀況改善,經濟會更繁榮,稅基也會相應擴大。拉法曲線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或有人說,社保繳費與普通的稅有點不一樣,將來工作者退休後,可以領到養老金,普通的稅收走了也就收走了。其實,普通的稅一般也會轉化為某種公共服務。

更核心的問題在於,你退休後領的養老金來源並非你工作時繳納的社保。中國的小賬戶、大統籌的養老與醫療保險,仍是偏現收現支的。即現在的工作者、年輕人與下一代繳納社保,給退休者、老年人與上一代發放養老金。前者將來退休了,只能指望再下一代。

這種遊戲不可能天長地久。它的實質是資源向上一代轉移,而資源向下一代轉移是天道,是自然法,是基因綿延與種群存續的基本前提。

養老保險是俾斯麥首創的,但德國照樣玩不下去,已從2012年起,將退休年齡延遲到67歲。只要維持現收現支的社保模式,中國延遲退休也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降低社保費率的好處,一是削減了資源向上一代轉移的強度,有利於工作者與年輕人提高收入,二是給純個人賬戶的社保模式留下了空間。

中國的公積金制度就是個人賬戶模式,一些單位搞的企業年金與職業年金也是個人賬戶模式。不降低社保費率,除非財大氣粗的央企與部分外企,一般企業哪有余力給員工搞年金?個人賬戶模式相當於強制儲蓄,個人對自己和家庭負責。從發展中國家的泥淖中拔地而出、興旺繁榮的智利與新加坡,搞的都是純個人賬戶模式,絕不是偶然的。

總之,降低社保費率,與民休養生息,對企業有利,對員工也有利;既有利於經濟繁榮,也有利於社會綿延與文明存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894

商業車險費率改革將在全國鋪開 承保及理賠實務要點首次浮出水面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23/1000262.html

本周內,多份涉及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文件已下發至保險公司,其中全國推廣版的商業車險基準費率方案、承保及理賠實務要點等首次浮出水面。這意味著,在前期兩批試點之後,商業車險費率改革即將在全國鋪開,保險行業費率市場化進程加速。

____.thumb_head

記者從相關渠道獨家獲悉,本周內,多份涉及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文件已下發至保險公司,其中全國推廣版的商業車險基準費率方案、承保及理賠實務要點等首次浮出水面。

這意味著,在前期兩批試點之後,商業車險費率改革即將在全國鋪開,保險行業費率市場化進程加速。

有望上半年全面啟動

我國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始於2015年,為避免減少激進式改革所帶來的市場沖擊,率先選擇了監管基礎好、市場有代表性的地區開展試點,分步驟、漸進式進行改革。2015年6月1日,黑龍江等6個省市啟動試點;2016年1月1日,試點推廣到天津等12個省市。

根據監管部門近期在內部會議上的表態:“爭取2016年上半年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施行新的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而根據收到上述文件的財險公司人士透露,《商業車險基準費率方案(全國推廣版)》主要是在兩批試點的基礎上,制定了剩余18個地區的商業車險基準費率方案。

按照改革方案,商業車險保費=基準保費×費率調整系數。也就是說,費率調整系數是影響商業車險保費高低的最關鍵因素,該系數下主要包括無賠款優待及上年賠款記錄(NCD)系數、交通違法系數、自主核保系數和自主渠道系數等4個細分系數。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而言,NCD系數是決定他們車險續期保費上浮或下滑幅度的關鍵因子。對比改革前後NCD系數後發現,改革後,駕駛行為良好、以往賠款次數少或零賠款的車主,可以享受到更大幅度的保費折扣優惠;而賠款次數超過1次以上,保費上浮的幅度就會大於以往。

此舉改革,意在通過將過往賠付記錄與續期保費折扣相掛鉤,並細化“獎優罰劣”等級劃分,來遏制出險率、降低理賠成本,同時激勵車主主動控制風險、提高社會安全駕駛水平。

北京深圳廈門三地微調

值得註意的是,記者在對比後發現,在全國推廣版方案中,北京、深圳和廈門三地的方案與總體方案略有差異。這主要源於上述三個地區早期就開始了商業車險改革的探索,因此基準費率方案在整體框架與全國一致的基礎上,對“NCD系數”和“自主系數”進行了微調。

微調之處體現在北京、廈門的NCD系數在全國基礎上向兩端延伸與細化。即對低風險客戶而言,全國推廣版方案中最優惠的一檔是“連續3年沒有發生賠款”,相對應的優惠系數是0.6,但在北京和廈門的方案中還增加了連續4年、5年沒有發生賠款,相對應的優惠系數分別是0.5、0.4;反之,對高風險客戶而言,在全國版“上年發生5次及以上賠款”的下限基礎上,又增加了上年發生6次、7次、8次、9次、10次和10次以上賠款的檔級,相對應的懲罰系數分別為2.15、2.3、2.45、2.6、2.75和3倍。

而深圳地區車險費率改革方案所調整的主要內容,一是放寬自主核保系數和自主渠道系數的浮動範圍,兩個浮動範圍均由0.85-1.15放寬到0.75-1.25;二是繼續保留沿用深圳地區原有的交通違法系數。

在業內人士看來,車險費率改革向全國鋪開,有望實現消費者與保險公司雙贏局面,這從試點地區改革成效中可窺一二。

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的數據顯示,一方面,改革使消費者普遍獲益、投保積極,大多數消費者支付的商業車險保費同比有明顯下降,試點地區車險保費增速在改革後呈逐月上升趨勢。截至2015年底,首批6個試點地區商業車險單均保費為3439元,平均為每位車險消費者節省7.70%的保費支出;車險續保業務中,約77%的消費者保費同比下降,只有約23%的消費者保費同比上升。

另一方面,改革促使保險公司經營水平提升,試點地區車險綜合成本率較改革前下降明顯。上述數據顯示,2015年末,首批6個試點地區車險綜合成本率為93.55%,同比下降1.83個百分點,較改革啟動前下降2.71個百分點。

  • 上海證券報
  • 陳星
  • 黃蕾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431

湖北也降社保費率了:單位養老保險費率降1個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4595.html

湖北省正從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降低人工、資源要素、物流、融資、外貿、制度性交易成本等七個方面降低企業成本激發市場活力。

在當日召開的"降低企業成本激發市場活力"新聞發布會上,湖北省國稅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5月,該省共辦理增值稅即征即退7.6億元,全省73萬戶小微企業共計免征增值稅7.5億元,落實增值稅免稅銷售額344億元。今年一季度,共為1106戶企業落實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稅收優惠22854.21萬元,減免小微企業企業所得稅11253.21萬元,政策受惠面為100%。

全面實施“營改增”以來,為全省36.3萬戶營改增試點納稅人帶來四個方面的利好:一是4大行業的稅收負擔會有所下降。二是其他非試點企業將增加進項抵扣,特別是增加不動產進項抵扣,從而降低稅收負擔。三是打通了增值稅抵扣鏈條,促進了各類企業公平競爭。四是全面消除重複征稅,有利於企業轉型升級。

湖北省財政廳階段性下調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率,將企業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率由2%下調至1.5%。全年征收額將在2015年42.82億元的基礎上下降10.7億元,也就是說減輕企業負擔10.7億元。

湖北省物價局進一步降低涉企收費水平,全面清理規範涉企收費,對2015年取消、暫停征收的49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落實情況開展督促檢查。對依法保留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實行政府定價管理的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實施普遍性降標,總體降幅30%左右。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除了上述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外,為降低企業人工成本,湖北省人社廳還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由20%降至19%;失業保險總費率亦下調了一個百分點。

尤其對於去產能過程中涉及的鋼鐵、煤炭等行業,穩崗補貼支付比例可按企業及其員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總額的70%執行。對於生產經營困難企業,可申請暫緩繳存住房公積金。

降低企業資源要素成本方面,今年內,將通過釋放輸配電價改革紅利、落實煤電價格聯動、取消化肥優惠電價等措施,降低全省一般工商業用電價格4分/千瓦時,降低大工業用電價格2分/千瓦時以上,預計2016年降低企業成本24.3億元。

擴大電力用戶直接交易範圍和規模。截止目前,湖北省2016年電力直接交易合同或協議規模已達282億千瓦時,今年全年直接交易規模將超過300億千瓦時。據測算,直接交易的協議銷售電價可降低7.1分/千瓦時左右,預計2016年降低企業成本近22億元。

降低企業物流成本上,首先是降低高速公路收費標準。從2016年6月1日起,將全省高速公路通行費收費標準總體降低10%左右。按現有通行費收入的規模測算,降低收費標準後,全年可降低社會通行成本約18億元。

對整車合法運輸鮮活農產品的車輛、運輸聯合收割機(插秧機)的車輛等,落實“綠色通道”等減免費通行政策。據測算,預計2016年政策性減免金額將達33.81億元,其中“綠色通道”政策減免23.14億元,重大節假日減免10.59億元,郵政車減免0.08億元。

湖北省編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對於現有改革的成果不能有過高估計,企業實際上獲得感並沒有預期強烈,深化改革的任務還任重道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069

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落地 費率因地制宜

進入關鍵一步的巨災保險正進入“快車道”。7月1日,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產品正式全面銷售,標誌著我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制度正式落地。據記者了解,根據保監會、財政部此前聯合印發的《建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制度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目前產品設計主要原則是“保基本、廣覆蓋、價格低、易接受”。

保監會財產險監管部副主任何浩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的產品是自願購買的,可以個人或者團體形式購買,而這與此前深圳、寧波、雲南、四川等地開展的巨災保險試點並不沖突,同時並行、作為銜接和補充。”針對記者提出的巨災保險後續的風險分散機制諸如巨災債券等,何浩亦表示:“鼓勵再保公司和直保公司去探索巨災保險的風險分散機制。“

費率“因地制宜”

由此前的制度落地到目前的產品全面開售,巨災保險正步步向前。就產品具體的形式及費率,何浩介紹:“上述產品的保障對象為城鄉居民住宅,運行初期原則上以達到國家建築質量要求(包括抗震設防標準)的建築物本身及室內附屬設施為主。”

保險金額方面,運行初期,結合我國居民住宅的總體結構、平均再建成本、災後補償救助水平等情況,按城鄉有別確定保險金額,城鎮居民住宅基本保額每戶5萬元,農村居民住宅基本保額每戶2萬元。在基本的範疇之上,每戶可與保險公司協商確定保險金額,自主選擇,但運行初期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保險責任方面,發生4.7級(含)以上且最大烈度達到VI度以上的地震,及其引起的海嘯、火災、火山爆發、爆炸、地陷、地裂、泥石流、滑坡、堰塞湖及大壩決堤造成的水淹等次生災害,造成城鄉居民住宅一定程度損失的,可以得到賠償。

另外針對條款費率方面,運行初期費率主要結合地區地震風險高低、建築結構不同等因素確定,並適時調整。據《第一財經日報》多方了解,各省的費率是不一樣的,保費計算公式是基準保額乘以費率,並且有兩個主要的調整因子,分別是區域因子和房屋結構因子。

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助理郭紅表示:各地區情況不一,比如北京的試點費率是萬分之六,而雲南是萬分之九,但是因為調整因子不同,最後的價格也有不同,比如北京的情況是磚混結構保額100萬的保費大概是240左右,整體的原則是惠民。

在運作模式上,成立了中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共同體(以下簡稱住宅地震共同體),整合行業承保能力,共同參與損失分擔,並負責地震巨災保險具體運作。采取“整合承保能力、準備金逐年滾存、損失合理分層”的運行模式,在損失分擔方面,基於“風險共擔、分層負擔”的原則,設定總體限額和分層機制,主要由投保人、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地震巨災保險專項準備金、財政支持及其他緊急資金安排逐層承擔損失。

巨災證券化“箭在弦上”

在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眼中,巨災風險證券化是近年來國際市場日益成熟的風險轉移機制。巨災風險證券化將巨災保險風險從保險和再保險擴展到資本市場,發揮資本市場分散巨災風險的作用。從國際巨災債券、巨災期貨的發展來看,完備成熟、種類齊全的資本市場是實現巨災風險證券化的重要保障。

就下一步是否考慮巨災保險的證券化,何浩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一直在探索,但是這屬於比較細化和實操的部分,其實轉移風險的機制是必須的,巨災債券當然很必要,也是再保公司和直保公司向資本市場轉移風險的手段。”此前,亦有專家提出巨災彩票的建議。

而目前,國內已有首只巨災債券。據記者了解,其運作方式為中再集團和中再產險以再保險轉分的方式,將其所承保的部分中國大陸地區地震風險分保給特殊目的機構,再由其在境外資本市場發行巨災債券進行融資,以融資本金為這部分風險提供全額抵押的保險保障。

此外,就為何未采用指數保險的形式,何浩亦向《第一財經日報》分析:“指數保險的形式,承保理賠都很方便,對比我們的產品中地震按照五級的劃分,指數保險的話就可省略這個過程,但是把真正的損失具體化才更能體現保險的保障本質。”

目前,在巨災保險試點中,雲南、廣東等地有指數保險的做法和嘗試。有業內人士分析:“巨災指數保險是根據某一自然巨災事件的物理參數達到觸發水平而進行賠付的一種保險產品。它具有利於降低成本、理賠便捷、易於保險證券化等優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07

人民日報:社保費率和待遇 不是零和遊戲

近日,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當前我國企業職工五項社保總費率過高,在列入統計的173個國家地區中列第十三位,引起多方關註。

前幾年,也曾有過“我國社保費率太高,全球前十”的研究結果。對此,人社部已多次解釋過,就社保費率簡單地做國別對比和排序不盡合理。有的國家社保籌資通過一 般稅收的方式來實現,有的國家通過強制的商業保險進行,這些國家的社會保障籌資不計算在社會保險費率之中,拿中國的情況與之相比肯定不合理。還有一些發展 中國家,保障項目相對較少,覆蓋範圍較窄,表現出來的費率不高。

雖然不好說全球第幾,但我國社保費率處於國際中等偏上水平,特別是其中養老保險費率偏高也是事實。養老保險費率高,有轉軌因素。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部分積累制度模式,而在此之前已退休的“老人”和“中人”沒有積累或積累較少,其“視同繳費”期間的待遇,需要通過現在的單位和在職職工繳費來彌補,推高了現行的養老保險費率。此外,為應對老齡化高峰的挑戰,確保養老金持續按時足額發放,也需要維持一定的養老保險費率。

然而,這種較高的社保費率的確成為企業不輕的負擔。去年以來,國家已兩次下調社保費率助企業渡過難關。給企業降成本,誰都沒意見。但是,社保一頭連著企業現實負擔,一頭連著員工未來保障。擔心下調社保費率影響待遇水平也是難免的,如果收得少了,還能發得多嗎?

下調費率和保證待遇,並不是此消彼長的零和遊戲。在不影響參保者待遇水平前提下,仍有一定空間為企業減負。

社會保險制度自身的完善能夠發揮開源節流的作用。擴大社保覆蓋面、提高統籌層次、通過投資運營實現養老金保值增值,這些已經明確將逐步推出的改革舉措能 夠增強收支平衡能力,為降低費率創造條件。目前我國財政用於社會保險的支出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在總繳費水平不變的前提下,財政多支付一些,國企收益反哺力度大一些,企業和個人的壓力就可以小一些,社保待遇也不會因此縮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954

銀行卡刷卡費率新規重切產業蛋糕 74億“利好”背後:誰在進退

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馮恩援在接受電視媒體采訪的時候喜形於色。他說,9月6日開始實施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費率新規(下稱“費率新規”)使餐飲行業承擔的手續費“降低了一半以上”。

馮恩援此言不假。他估算費率新規每年能給餐飲行業降低20億左右的成本。而從發改委和央行對各類商戶的手續費支出測算來看,新規每年能為他們省74億。

這74億不是從天而降。商戶“獲利”的背後,其實是銀行卡產業在“指揮棒”下的“讓利”:發卡銀行能抽取的手續費整體被降;被拋向市場化的收單機構博弈開場、硝煙漸揚。

而被扣多年“壟斷”帽子的清算方中國銀聯,非但要面對清算市場開放、線上清算被搶、國際慣例的品牌授權費暫沒指望,還要在線下被“指導定價”打去一大塊利潤。

市場中人人都希望自己利益最大化。張力始終存在,定價的藝術是在其中尋找平衡點。獲得“新蛋糕”一方總是美滋滋,但那背後鋪墊著被切走“蛋糕”一方的失落。

然而攪動之下亦有新活力。拋開勢必會受益於費率新規而貼補更多利潤的餐飲、百貨等行業暫不討論,即使在銀行卡產業里,競爭也在倒逼成長。

“舒適區域”的收縮,或許才是發動新利潤引擎的那一腳油門。

發卡行:棋局鋪向“大零售”

從發改委和央行答記者問的表述來看,發卡行整體面臨刷卡手續費降低。新規費率為:借記卡不超過交易金額的0.35%且單筆封頂13元、信用卡不超過0.45%;發卡行曾經的收入是整體手續費里的7成,而原費率按商戶類別分檔,如:餐飲類1.25%、百貨類0.78%、超市類0.38%、批發民生類單筆封頂等。

以調降最明顯的餐飲類商戶為例,原本信用卡持卡人刷卡100元,餐廳承擔1.25元手續費,發卡行獲得其中0.875元,但新規中發卡行最高獲得0.45元。

“單從刷卡手續費這塊收入來看,對我們這些發卡量大的銀行來說是有挑戰的。”一名銀行卡部們管理層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直言。不過他進而話鋒一轉,稱自從上一次、即2013年的費率調降以來,業內大部分銀行已經接受了手續費進入“微利時代”,並調整收入結構,擴大分期和循環利息收入、取現手續費(計入中間業務收入)和利息收入等的占比。

本報從銀行業內多名卡業務相關人士處獲悉,經過近幾年的調整,多數銀行已成功將發卡+收單的手續費收入占比降至卡中心整體收入的20%以下、甚至更低。由此,即便費率新規造成一定沖擊,但整體來看並不嚴重。

至於發卡行的收入會減損多少,難以做出精準的估算。從整體來看,一名業內觀察人士向本報表示,假設參考發改委測算的74億為總量,則其中銀聯估計得消化“大幾億”,歷來手續費收入7倍於銀聯的發卡行“會吃進大盤子中的很大一部分”;從本報問及的發卡行個體而言,情況懸差較大。

頗有意思的是,某發卡量位居股份制銀行前列者,其一名管理層人士告訴本報,據他們預估,費率新規對該行手續費收入的實際影響有限,甚至“憂中有喜”。原因是新規取消了在批發類商戶信用卡刷卡的手續費封頂機制(僅給部分民生類留了2年優惠費率過渡期),同時抹平了不同種類商戶的分檔定價,由此原來侵蝕著發卡行利潤的信用卡套現和MCC套碼問題得以大幅緩解。

有必要一提的是,原本利用信用卡的授信額度靠批發類商戶POS封頂機套取免息資金的行為,不但占用了銀行卡中心以內部FTP定價花了成本從總行拆來的資金,還隱藏著較高壞賬隱患,除了個別特別需要沖規模的銀行卡中心外,一般銀行視此為一大負擔。而新規在這一點上能為銀行減負。

據稱,過去套現套碼最“猖獗”的期間,一些發卡行的信用卡批發類商戶交易占了一半,直到近兩年才打壓下去,這使得一些發卡行原本平均下來的信用卡刷卡手續費率與新政降低後的費率接近或持平,扣減一些仍有優惠的民生類商戶,合計下來也在0.4%出頭。從費率標準降低角度看,用前述“發卡量大的銀行”卡部門人士的話來說,新政影響“其實還好”,以前批發類刷卡占比高的發卡行或許還會因市場規範加強而“受益”。

某發卡量較小的銀行的人士甚至表示“歡迎這一調整”:一來,反正他們存量不大影響就不大,二來,他表示長遠來看,商戶負擔減輕、支付環境向好,將使選用銀行卡支付商戶增加,也使願用銀行卡消費的持卡人增多,刷卡消費的總盤子大了,亦即供他們借機開發的市場就大了。

而跳出手續費的小格局,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渺的一段評述與上述大行卡部門人士的視閾接近:即從銀行卡整體業務、大零售乃至銀行整體業務角度去看。

“手續費較高的時候,原來可以粗放耕作,輕松收取手續費;現在手續費不好收了,就要精耕細作,倒逼發卡行進行產品創新與服務創新。”董希渺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銀行將可以借此提供形式多樣的金融服務,如信用卡分期、代發工資、商戶融資等,對大的商戶還可以開展‘公私聯動’營銷,在刷卡手續費之外獲得更多的‘厚利型收入’,提升大零售業務乃至公司業務的效益。”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則將銀行卡費改與互聯網提速降費做了類比。他稱,互聯網流量成本的大幅下降促進了手機硬件產銷、APP應用、O2O和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活躍度,提升了產業整體創新能力、規模和質量;銀行卡費改降費也是同樣道理,商戶需求也在發生變化,需要的是一整套集成化的綜合服務,而不是單一的受理銀行卡業務,市場在倒逼銀行加速創新,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

清算組織:轉接費“割肉”後路在何方?

相比業務模式更多元、營收結構更豐富的商業銀行,作為銀行卡清算組織的銀聯受到費率新政的影響或許會更“痛”。中國銀聯總裁時文朝在2015年新年致辭中曾經透露,銀聯所從事的清算服務,是一個不到20億利潤的“微利行業”。因此不管最終銀聯要從降幅大盤子里領走到底“大幾億”,此次新政都意味著狠狠地“割肉”。

在原刷卡手續費標準中,作為轉接清算方的銀聯可以收取整體手續費里的1成,但新規將此降低為不超過交易金額的0.065%且封頂6.5元,由發卡、收單機構各承擔一半。

仍以調降最明顯的餐飲類商戶為例,原本信用卡持卡人刷卡100元,餐廳承擔1.25元手續費,清算組織獲得其中0.125元,但新規中清算組織最高獲得0.065元。

和銀行卡部門的收入結構已有大幅調整不同的是,轉接清算費收入仍占了銀聯9成以上的份額。對於這一記降費重拳,銀聯、以及未來將要入局線下清算市場的機構,或都將難以避閃。

本報查詢境外主要市場定價機制發現,美國的刷卡手續費率為2%~3%,日本商戶受理信用卡的平均手續費率為2%~3%、借記卡為1.5%~2%,韓國平均水平為2.3%,德國為0.7%~2.6%,波蘭為2%~2.4%。不難發現境內的手續費水平,比“低”,已經走在了最前列。

“今後國際卡組織進入境內開展轉接清算業務,這麽低的費率會導致他們集體‘水土不服’。”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張寬海在一場內部研討會上表示。

一名不願具名的境外卡組織人士則對本報表示,在澳大利亞、美國等地都有對費率的新規,但最後裁決都考慮了銀行和卡組織的必要成本,並非“越低越好”,其中卡組織要提供網絡、主機、數據等基礎設施以及產品創新和安全保障等一系列服務,皆有成本。他並稱,銀行卡產業必將是開放共融的,多重主體將在其中完成利益協調。

不過,除了轉接清算收入,境外卡組織還有其它收入來源。本報記者查詢巨頭之一的萬事達卡2015年財報數據發現,在其135億美元的總收入中,交易處理費(基本等同於境內俗稱的轉接清算費)僅為43億美元,而另一個大頭是品牌管理費(授權費)40億美元,此外還有跨境交易費32億美元以及其它收入19億美元。

在上述業內觀察人士看來,多家國際卡組織收入構成均包括了轉接清算費、品牌管理費、增值服務費等,且其中品牌管理費占比與轉接清算費持平或超出,這是比較健康的收入結構。卡組織的核心資產其實是品牌,這也是各大卡品牌搶食知名賽事活動冠名背後的邏輯。但對於銀聯而言,多年來的“特許經營”使其沒法真正作為一個卡組織運作,而更多只是一個轉接清算組織。面對各種準清算平臺不經授權許可即轉接銀聯品牌卡片現狀,常常“有苦難言”。

“外面還在說我們享著‘壟斷’的福,但事實上在很多方面,我們是享不到‘市場化’的福。”曾有銀聯人士如是向本報記者表述。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對此,市場也開始猜測,在未來線上支付統一清算平臺網聯塵埃漸定時,或許境內卡組織的品牌管理費,也會被提上議事日程。畢竟,市場已經開放,中外卡組織同場競技之時,差異化的規則取向會使監管權威受到質疑。

銀聯還可能有什麽投靠?從萬事達卡的收入結構來看,《第一財經日報》采訪其中國區總裁常青獲悉,萬事達還向各合作方提供諸如大數據、商業咨詢等增值服務,也在高科技、數字化方面加大投入和創新力度,以獲得更大服務能力和更多收入來源。

在創新業務方面,銀聯其實已開始行動,除了去年末推動的移動支付平臺“雲閃付”持續發力,其對“銀聯錢包”建成O2O綜合服務平臺的規劃也是動向之一。此外,銀聯國際近年來低調卻快速的發展,也成為中國銀聯的利潤新引擎。

收單機構:博弈在所難免

在競爭已較為充分的收單環節,新規中費率定價也被拋向市場化:由收單機構與商戶自行協商確定具體費率。在各市場主體之間,在規模與利潤之間,一場博弈在所難免。

新規伊始,各收單機構的定價策略如何?對於這一市場機密,各家機構均諱莫如深。個別願意發聲的機構,如快錢等,也只是表示暫時對費率調整還無具體應對措施,並對收單手續費劃出一個寬幅區間。

但當《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轉而讓這些機構猜測其同業會怎樣應對時,某第三方收單機構人士認為,業內幾家仍在“跑馬圈地”的機構很可能趁機“低價傾銷”。“他們要的就是市場占有,‘平進平出’都不是沒有可能。”

競爭是把雙刃劍。樂觀者看出了它對於客戶體驗的改善,悲觀者則恐於價格戰、及其引發行業洗牌的可能性。

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衛國在一場內部研討會上表示,在新的價格形成之後,收單機構之間有競爭,商戶便有了選擇空間,競爭和選擇的博弈結果將會使收單機構趨向於降低費率、提高服務和改善用戶體驗。

但也有第三方收單機構“玩不起”。在盈利挑戰面前,多名收單機構人士向本報表示,盈利挑戰將更為嚴峻,只能想辦法往多元化經營轉型,逐步擺脫對收單服務費的依賴。

一名對接相關機構的卡組織人士曾向本報提及他的觀察,從第三方支付的情況來看,行業中的前幾名、有沖擊資本市場野心的,對他們而言,為求行業領頭羊的“光環”,哪怕不賺錢的規模都要先扛著。因為對市場的占有本身通往“大數據”的累積和概念的制造、資本方的青睞,以及通往互聯網金融無限想象空間的可能性。

但這些機構的存在,很可能對同業而言,就是一場類似價格戰的驅逐。

事實上,在費率新規出臺前,收單行業的份額爭奪已趨於“白熱化”,連銀行業收單也在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擠壓下被邊緣化。從本報此前獲取的異地在滬持牌信用卡中心去年第三季度的內部數據來看,第三方支付公司收單的占比已達50.89%,同比快速上升了13.67個百分點,首次超過了銀行們。

不過,仍在做著收單業務的銀行們,也自有高招。

某家有著傳統信用卡業務特色的股份制銀行卡中心人士告訴本報,對於費率新規實施後的收單環節,他們打算依托品牌和服務優勢走“中高端商戶”路線,那些對於價格敏感的小商戶,將不再是他們的目標客群。

此外,多名收單銀行人士也提及,收單服務從收入而言本已微薄,但這一業務之所以仍有必要,一方面出於服務客戶時的一項業務配套,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通過收單獲取商戶的流水,從而為後續貸款產品(諸如“流水貸”等)提供貸審依據;或是獲得商戶重要數據,為銀行的大數據開發提供支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088

保監會加強產品費率厘定監管 保費及費率確定需遵循三原則

近日,中國保監會印發了《財產保險公司產品費率厘定指引》(以下簡稱《指引》)。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 請介紹《指引》的制定背景?

答:保險費率,是指應繳納保險費與保險金額的比率。保險費是建立保險基金的主要來源,也是保險人履行義務的經濟基礎。在產品設計中厘定一個合理、公平、充足的費率,對於保障保險消費者合法權利、維護行業穩定及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國際慣例中,償付能力監管、準備金監管及費率厘定監管是保險精算監管的三駕馬車,三者相輔相成為保險行業提供完善的保障機制。

目前,我國財產保險產品數量眾多、種類繁複,很多產品由於缺乏歷史數據等原因,定價過程存在開發不科學,管控不嚴格等問題。部分公司的定價流程存在缺失,數據核驗等機制不完備,存在潛在的定價風險。需要監管機構出臺相應指導文件,引導保險公司建立完善合理的定價流程及管控機制。

二、《指引》制定的基本原則是什麽?

答:一是合理性原則。不得因費率過高而獲得與其承保風險不相稱的超額利潤,不得在費率結構中設置與其所提供服務不相符的高額費用水平,從而損害投保人、被保險人的合法利益。費率設定應與保險條款相匹配,並有利於激勵保單持有人主動進行風險控制。

二是公平性原則。費率水平應與被保險人和保險標的的風險特征相匹配,且不得根據風險特征以外的因素作出歧視性的費率安排。

三是充足性原則。費率水平不得危及保險公司財務穩健和償付能力或妨礙市場公平競爭,計入投資收益後的費率水平原則上不得低於其所對應的各項成本之和,費率結構中所設置的費率調整系數不得影響費率充足性。

三、《指引》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指引》屬於規範性文件,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財產保險公司,包括中資保險公司、中外合資保險公司、外資獨資保險公司以及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

《指引》具體內容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對費率的構成和費率厘定的原則等進行了規範性描述。該部分對《指引》的適用範圍、費率厘定中相關概念的定義及責任機制進行了規範。繼而闡述了產品保費的內容構成及費率厘定中應遵循的原則,即合理性、公平性和充足性。二是規範了費率厘定的具體流程,包括前期準備、厘定過程、監控與調整。前期準備階段,主要對費率厘定中的基礎數據方面作出規範要求。費率厘定階段,對費率厘定中應考慮的因素、費率測算具體內容及方法,以及後續費率檢驗及確定方面作出要求。三是對產品費率厘定的監督管理辦法作出規定,包括對費率精算報告、費率厘定工作底稿的要求及追責規定,為產品費率厘定監管提供保障。

四、《指引》的制定能起到何重要意義?

答:一是完善了產品定價監管制度,使保險公司在定價時有了可依據的指引。二是推動保險公司形成融會貫通的精算循環內控機制,防範準備金不足導致定價不足、定價不足引起償付能力不足的風險。三是為保險公司產品開發和回溯提供了完善合理的操作流程,為部分定價機制不健全的中小公司在產品開發中提供了指導說明。四是一旦有公司發生產品定價風險事件,《指引》可作為對其追責的重要依據。

五、《指引》發布後,保監會在費率厘定監管方面下一步將有哪些舉措?

答:建立和完善保險產品費率厘定的監管,是不斷深化改革、細化監管的一項重要舉措,對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做好此項工作既要立足當前,化解亟待解決的眼前問題,又要著眼長遠,推進長效機制建設:一是構建費率厘定的整體框架和流程,督促市場建立費率厘定的監控與調整流程,形成完整的內部控制循環機制,以保證費率測算結果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充足性,對費率不斷進行調整優化。二是積極構建監管合力,強化保險公司風險防控的主體責任,指導保險行業協會加強自律自控,利用協會自律、事後抽查等管理方法,持續督促公司加強產品費率厘定的管理。三是加強跟蹤和總結。跟蹤《指引》的實施情況,及時總結經驗,將行之有效的做法提煉並納入到部門規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5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