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天百貨的最大問題在於賽特奧萊是否能有大發展,若青島、瀋陽奧萊能夠做得不錯,那一切都不是問題。股價在五年內達到3,5元都是大概率事件。
但奧特萊斯店主要是打狠折賣奢侈品的,若開得很多,奢侈品打折銷售額都遠超傳統銷售,那還叫奢侈品嗎?打折貨物氾濫的品牌就注定不是奢侈品,所以奧萊這種定位是注定無法開得太多的,但是少數幾家奧萊還是有助於奢侈品牌處理過期貨物的。
而現在作得好的奧萊還是不多的,更多的是看中這個商機,然後衝進去,結果灰頭土臉退出來。
春天百貨倒有一個優勢,那就是他在北京的賽特奧萊2009年開業,到現在大獲成功,將這個經驗複製到其他地方,則成功可能性還是比別人略高。但 北京的賽特奧萊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位於地鐵出口,青島、瀋陽的賽特奧萊不知道怎麼樣,我沒有實地調查,沒有發言權。若這兩家他也能開成功,那說明他 真正摸索出開辦奧萊的方法,再複製就是簡單的事情了,儘管奧萊這種店不能開得太多,每個大城市開一兩家還是可以的,春天百貨的未來就光明一片。
但是我並不怎麼看好春天百貨開奧萊。若 奧萊做得不好,是否會嚴重拖累春天百貨的業績?就好像霸王涼茶嚴重拖累霸王集團的業績。當然,我個人認為賽特奧萊就算開得不好,也只是影響賽特奧萊這一個 東西,不會影響春天百貨品牌。而霸王洗髮水和霸王涼茶就直接衝突,我覺得吃霸王涼茶總能吃出一股洗髮水味,用霸王洗髮水感覺就像用茶水洗頭一樣,感覺糟糕 透頂。
春天百貨和賽特奧萊用的不是一個品牌,兩者在用戶心中的關聯性就小得可以忽略。那麼,就算賽特奧萊損失巨大,對春 天百貨這個牌子而言應該是不會受到影響的,也就是說對其他的店面應該不會有什麼大的影響,而且由於其他地方的春天百貨佔地都非常好,這種傳統百貨業務的持 續增長將是大概率事件。當然,賽特奧萊若巨虧,那公司盈利一定會受影響,但是可以接受,隨著春天這個品牌的持續增長,影響將越來越小。
若真發生經濟危機,價高貨品的出售將變得非常困難,春天百貨首當其衝,跟著倒楣,但經濟危機總會過去的,而且春天百貨的財務暫時看起來還是很不錯的,經濟危機的時候繼續存活是極有可能的,經濟危機恢復後,中國的人均收入在未來十年內漲到1萬每月,也就大約美國佬的三分之一是極有可能的。在這種情況下,春天百貨在未來十年內盈利漲三到五倍是大概率事件。
最 後,我喜歡他的分紅,以現在的價格而言,有5.2%的分紅,同時,買春天百貨相當於買商舖。因為有一次我父親一直勸我買商舖吃租子來使資金增值,然後例舉 了某某在2006年買了什麼鋪子,現在一年能租幾十幾十萬的。但是父親沒有考慮到還有很多人買了鋪子結果那些鋪子所在街道的商業沒有開起來,結果一年才能 租一萬多塊錢,對於購買的價格而言,虧損嚴重。而街道能否開起商業,說實在話不是我這種小資金所能決定的,從那時起我就關注這種百貨公司以及soho中 國,買他們就等於買商舖,而且他們能將普通商舖變得更值錢,他們有這種資金,有這種經驗,已經成功過很多次,比我親自投資商舖好得多。
嗯,用一點餘錢買少量春天百貨,現在股價8毛6,希望能夠再跌點,下周買入。
再再最後,儘管我看好春天百貨2012年的業績,但萬一2012年盈利遜於2011,只要能持續分紅,我就能接受,當存銀行了。
隨著滬港通時間的最終敲定,市場重心開始轉向究竟該買哪些被低估的股票。大多數分析師認為應該介入消費類板塊,並且規避原材料公司。
青島海爾和天士力最被市場所看好,分析師們預計股價將在未來12個月內上漲28%。而市場對於中國鋁業和紫金礦業則最為悲觀,預計未來12個月內股價將至少下跌20%。
在11月17日正式開通港股通之後,海外投資者在A股的消費類板塊上將會有180多家公司可以選擇。Eastspring Investments 基金經理Ken Wong表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收入穩步增長,未來消費概念勢必將是主要趨勢,看好消費類公司股價走高。”
然而雖然分析師均看好消費類公司,但是中國經濟增長卻處於24年來最慢水平。2014年預計GDP增長將為7.4%,低於2013年的7.7%,為1990年以來新低。
一年之前市場就十分看好消費類公司,但是過去12個月內市場反饋卻較為一般。分析師曾預計CSI300常用類消費板塊指數將上漲34%,但是實際漲幅卻僅有2.3%;非必須類消費板塊上漲9.9%,遠低於預期的上漲24%。
Hengsheng Asset Management基金經理Dai Ming在接受彭博電話采訪時表示,“白酒類和乳制品公司並不在推薦名單之中。上海汽車可能會受到海外投資者追捧,因公司股息相對較高。”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行業深度:三月是年內最好買點,迎接養殖業績反轉(推薦) 作者:蔣小東、陳嬌、蔣衛華 養殖股將迎來買點。過去的半年養殖板塊大幅跑輸大盤,已經充分反映14年旺季的豬價低迷。現階段養殖行業產能的下降已經足夠多。15年豬價將同比上漲,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大幅度改善。對於今年的投資而言,節後3月份至二季度是一年中豬價最低的時間段,也是股票最好的買點。 當前在周期中的位置:豬價最低點已經過去,即將穿過盈虧平衡線。(1)我們認為,本輪周期豬價最低點出現在2014年4月底附近,豬價在10.5元/公斤附近。當前時點已經是上漲周期。未來豬價不會再創新低。(2)在未來的幾個月,豬價穿過盈虧平衡線。15年豬價會同比增長,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大幅度改善。(3)本輪周期低於預期之處是需求端,但由於供給端跟著持續快速下降,並沒有破壞豬價上漲的大趨勢,至少上漲的節奏被延緩。 需求端低於預期,但產能持續去化。(1)14年三季度的豬價低於預期,以及下遊食品公司業績普遍低於預期反映了需求端的問題。其原因是經濟周期的下行疊加反腐擴大到基層,導致需求端的超預期下行。(2)那麽問題是供給的下降是否足夠填補需求的坑。我們認為,養殖行業和工業的不同之處是,供給端彈性較大。需求端低迷通過價格傳導至供給端迅速下降。在連續一年多母豬存欄每月都以1-2%的速度下降的背景下,我們認為供給端下降已經足夠。也就是說,我們認為,豬價低於預期並沒有破壞上漲的大趨勢。 3月份將是今年最好的買點。(1)春節後至二季度,將是一年中豬價最低的時間段,而三季度是一年中豬價環比漲幅最大的時期,也通常是養殖股一年中漲幅最大最快的時期。因此,退一步說,無論後續豬周期是何種走勢,在春節後至二季度豬價低點建倉是穩妥的選擇。(2)結合養殖的供需,我們認為今年節後豬價不會有太大幅度下跌,全年同比上漲10%以上;對應到公司業績,由於養殖公司的彈性,業績將大幅度改善。 重點公司推薦:我們認為養殖股均有較大彈性,基本上同漲同跌。如果具體到標的,我們首推養殖龍頭牧原股份、聖農發展、新希望、雛鷹農牧等龍頭企業。我們也推薦彈性較大的天邦股份、益生股份、ST民和、正邦科技等彈性較大的小票。 風險提示:疫病因素,豬價波動大。 ![]() 投資要點: 過去的半年養殖板塊大幅跑輸大盤,已經充分反映14年旺季的豬價低迷。我們認為現階段養殖行業產能的下降已經足夠多。豬價的最低點或者說本輪上漲周期的起點在14年的4月份,已經過去。而15年豬價將同比上漲,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大幅度改善。對於今年的投資而言,我們認為3月份至二季度是一年中豬價的最低的時間段,也是股票最好的買點。建議機構投資者開始建倉,迎接養殖股業績的大幅度改善。 一、當前時點在周期中的位置:即將穿過盈虧平衡線 1.1豬周期景氣時鐘回顧 我們在此前的報告中建立了豬供給周期分析框架。在供給周期中,兩個最重要的變量,豬價(盈利)和母豬存欄(產能)。二者互為先行指標,遵循下圖的運動軌跡,形成3-5年一輪的豬周期。周期中的四個象限分別代表不同的景氣階段。這是一個理想化的模型。 在這個模型中,左上角(第二象限)是養殖行業最好的時期。我們現階段的投資邏輯就是要在這最好時期到來之前建倉。 ![]() 1.2上輪周期和景氣時鐘模型擬合度高 基於數據的可得性,我們以09年1月份開始分析。我們把母豬存欄和豬糧比的月度數據以XY散點圖繪制在坐標系上,並且按時間順序連線。 從直觀上看,上輪周期大體的軌跡和上圖景氣時鐘擬合度高。其中,由於中國豬肉消費的季節性,對周期形成擾動,使得運動軌跡反複,但不影響大局。 具體的,從09年1月份開始,豬價和存欄呈下跌趨勢,即向圖中左下角方向運動。由於季節性,在09年下半年消費旺季又朝右上角運動,出現反複。之後,在10年6月份出現周期最低點,然後向上方運動,穿過盈虧平衡線,進入景氣周期。在11年7月份達到頂點,之後再次進入下跌周期,開啟新一輪回。 因此,我們的景氣模型在上一輪周期來看,擬合度較高。 ![]() 1.3當前在周期中的位置:豬價最低點已經過去,即將穿過盈虧平衡線 對於本輪周期,我們也按上述步驟進行繪制,如圖。我們有兩個觀點。其一是本輪周期底部已經過去,在2014年4月份,當前時點即將穿過盈虧平衡線;其二是,本輪周期需求低於預期,導致周期上漲節奏被延緩。 ![]() 豬價最低點已經過去,即將穿過盈虧平衡線 我們認為,本輪周期豬價最低點出現在2014年4月底附近,豬價在10.5元/公斤附近。當前時點已經是上漲周期。在產能大幅度下降的情況下,未來豬價不會再創新低。 我們認為,在未來的幾個月,豬價將回升至盈虧平衡線上方,在上圖中表現為穿過盈虧平衡線,進入第二象限養殖行業最好的時期。15年豬價會同比增長,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大幅度改善。 周期上漲節奏被延緩 具體來說,在豬價上漲的過程中,本輪周期實際走勢與此前市場和我們的預期不符。主要表現在14年四季度至年前,旺季豬價並沒有上漲。豬價遲遲未穿過盈虧平衡線。如下圖。 ![]() 我們也因此對本輪周期與以往的不同之處進行反思。我們認為本輪周期情況有些變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其一,產能周期被拉長。表現在,產能在景氣高點過去後很長一段時間仍然在擴充,並且在不景氣周期時,去產能顯得更慢。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12年已經進入下跌周期,而周期仍然“向右”運動(即增加存欄),並且13年母豬存欄一直持續在高位,沒有顯著下降。產能周期被拉長我們之前也已經反複提到。其原因是養殖規模化導致養殖企業擴充產能需要的時間比散戶來的長,並且在下跌周期中更能扛,去產能也更慢。 其二,需求低於預期。表現在,豬價低於預期,去產能的時間長於預期。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在14年4月份豬價達到最低點後,下半年豬價回升,但並沒有按照之前市場和我們的預測軌跡上行,而是持續在虧損區域徘徊。同時,母豬存欄仍然逐月下降。其原因是經濟周期的下行疊加反腐擴大到基層,導致需求端的超預期下行。我們在下文展開分析。 二、需求低於預期,但產能持續去化 2.1需求低於預期 我們認為,14年豬價低於絕大部分人的預期,主要原因是需求低於預期。從自上而下的行業數據來看: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下降。社消總額增速自2012年開始下臺階。2013年開始,限制三公消費導致餐飲分類的增速跑輸總額的增速約5個百分點,2014年下半年,反腐更是擴大到基層。另一方面,限額以上消費總額增速也在持續下降中,其中畜禽肉蛋類消費增速最近1-2年低於總的增速。 ![]() ![]() 屠宰量負增長。定點屠宰企業的屠宰量自5月份同比增速轉負。並且負增長一直持續至11月份,顯示出屠宰場需求不足。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消費端較差,另一方面一季度屠宰場大量收豬,導致庫存較高。 ![]() 終端企業層面業績低於預期。例如雙匯發展,2014年三季度起業績低於預期,肉制品銷量負增長;同時,涪陵榨菜和康師傅的收入和利潤增速下臺階。這反映了終端需求不足。 2.2產能持續去化,足以支撐15年豬價同比改善 上文提到需求低於預期,那麽問題是供給的下降是否足夠填補需求的坑。我們認為,養殖行業和工業的不同之處是,供給端彈性較大。需求端低迷通過價格傳導至供給端迅速下降。在連續一年多母豬存欄每月都以1-2%的速度下降的背景下,我們認為供給端下降已經足夠。也就是說,我們認為,豬價低於預期並沒有破壞上漲的大趨勢。 畜禽產能已經持續去化至歷史低位 去產能時間延長,存欄已經大幅度下降。由於需求端低於預期,通過低迷的豬價傳導到供給端,使得生豬產能持續減少。如下圖,自2013年年底開始,生豬、母豬存欄就持續減少(生豬存欄出現幾個月的季節性反彈),至今已經持續一年多的時間。生豬、母豬存欄絕對數量已經達到或者低於近10年來的低點。 ![]() 禽類方面也在去產能。2014年祖代雞存欄也出現了持續下降趨勢。至2015年年初,祖代雞存欄約167萬套,相比14年年初的192萬套左右已經有大幅度的下降。2015年白羽雞種雞進口配額再度下降,我們預計祖代雞存欄仍將保持下降趨勢。 ![]() ![]() 飼料增速下臺階,反映供給端持續減少。由於生物性資產難以統計,市場對存欄數據有些許疑問。我們也可以用飼料的銷量情況來反映存欄情況。從行業層面的數據看,如下圖,規模以上飼料企業累計產能增速持續下降;同時飼料上市公司業績普遍惡化。值得註意的是,飼料產量由於商業飼料普及率的提高,每年的增速在6-8%左右,高於肉類產量增速,而規模企業增速更是高於行業增速。現階段規模企業增速已經在5%左右,雖然仍然正增長,但也可以反映出行業規模的縮減。 ![]() 根據季節性規律,未來幾個月仍將不斷去產能 未來幾個月只要行業仍然虧損,去產能仍將繼續。在行業不景氣的初期,大部分人還可以選擇“扛過去”甚至逆勢擴張,而本輪豬周期熊市已經持續很長時間,絕大部分企業,包括上市公司都已經資金緊張。因此,從最近一年的情況看,只要行業仍然虧損,企業就會繼續淘汰母豬。 春節後母豬存欄仍將下降。根據季節性的規律,預計春節後豬價不會立即漲至盈利,因此我們認為母豬存欄仍然會逐月下降。即行業仍將持續去產能。 ![]() 我們認為市場終將出現供需缺口 我們認為需求低於預期,導致豬價上漲的節奏被延緩,但大方向不會改變。 現階段養殖行業不同於工業的特點之一是產能去化速度非常快,每個月能下降2%甚至更多。因此,持續而迅速下降的供給端,最終將會彌補需求端的下降,市場到達出清,出現供需缺口。 現階段母豬存欄已經累計下降17%,比上一輪底部多下降了一年時間,多下降了9個百分點,數量十分可觀,而春節後產能將繼續下降。我們認為只要15年需求端企穩,不在繼續快速下降,養殖行業即可達到供需改善。豬價將同比上漲。 豬價上漲節奏被延緩 此前我們認為14年是豬價最低點,15年是最高點。基於上文論述的原因,我們修正為14年是豬價最低點,15年同比改善,16年是景氣最高點。也就是說本輪周期不再類似11年那樣短時間急速上漲。 三、3月份將是今年最好的買點 我們重申本輪周期豬價最低點在14年4月份。因此對於整個周期而言,14年二季度是最佳的建倉時間點。而對於今年來說,3月份起至二季度即是今年最好的買點。 3.1春節後將是一年豬價的最低點 一般來說,無論豬周期是牛市還是熊市,春節後將是一年中豬價的最低點,而三季度是一年中豬價環比漲幅最大的時期,也通常是養殖股一年中漲幅最大最快的時期。因此,退一步說,無論後續豬周期是何種走勢,在春節後豬價低點建倉是穩妥的選擇。因此,對於今年來說,我們建議機構投資者在節後3月份即可開始布局,至二季度都是很好的買點。 ![]() 3.2、15年豬價同比上漲,業績將大幅改善 當前的供需條件不足以支撐15年是大牛市,但足以使得15年豬價均價同比上漲。 根據豬e網報價,春節一周時間全國豬價均價上漲約0.2元/公斤左右。而節前豬價跌幅也比2014年小的多。我們認為供給端的連續下降已經逐步體現,市場開始慢慢改善。我們認為春節後豬價將不會有太大幅度的下跌。如果節後豬價該跌不跌,則對股價是正向的支撐。因此,我們建議3月份起就可以開始布局。 ![]() 2014年豬價最低點在10.5元/公斤,而當前豬價在12元/公斤附近,如果15年豬價最低點在11.5元到12元附近,即比14年最低點增長10%或者更多,我們就可以合理假設15年全年均價也同比增長10%或者更多。如果是這樣的話,所有養殖股的業績都將大幅度的改善。因此,如果在3月份至二季度這一時間段布局,則將面臨業績同比大幅改善的催化。盈利預測見公司報告。 四、重點推薦 我們認為養殖股均有較大彈性,基本上同漲同跌。如果具體到標的,我們維持此前的推薦。 我們首推養殖龍頭牧原股份、聖農發展。龍頭具有一定的規模、成本等優勢,即使行業不景氣,仍然能小幅盈利,有一些業績。基於流動性的考慮,投資者也可以同時買入新希望、雛鷹農牧等龍頭企業。 我們也推薦彈性較大的天邦股份、益生股份、ST民和、正邦科技等彈性較大的小票。其中,天邦股份是重點推薦的小票。除了行業的邏輯之外,天邦股份並購的艾格菲50萬頭生豬產能運營良好,成本改善顯著,公司市值小,業績向上彈性大。 下面給出牧原股份和聖農發展的盈利預測,15年盈利將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值得註意的是,兩家公司15年的盈利預測都進行了下調。但自從14年四季度以來,大盤上漲30%以上,而養殖板塊弱勢下跌,我們認為市場已經反映了豬價和業績的下調。而即使業績預測下調,仍然是很大幅度的改善,我們認為對股價仍將有非常正面的刺激作用。 牧原股份:我們預測公司14-16年EPS0.35、2.84、5.35元,對應的PE137、17、9倍。我們認為豬周期大趨勢不變,公司作為養殖龍頭,養殖效率和成本領先在上市後不斷得到驗證。維持買入評級。 聖農發展:預計14-16年EPS0.09、0.72、1.30,對應的PE170、21、16倍。公司是養雞一體化龍頭,屠宰量增長迅速,維持買入評級。 表1、牧原股份盈利預測(見正式報告) 表2、聖農發展盈利預測 (見正式報告) 風險提示: 豬價波動大 (來自興業農業) |
七月九日中午,就在前一天,陸股重挫五.九%,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政府救股市失敗的言論蔓延全球,因為陸股這一波光是十七個交易日,上證指數就從五千點跌掉三二%,一夕之間讓陸股從牛市轉入超級大空頭市場。 這一天,我們來到「期貨天王」張松允操盤室,這位只有高工畢業,曾靠著二十萬本金,翻身十億元身價的專業投資人,隨著陸股出現反彈,他現場砸下人民幣五千萬(約合新台幣二億五千萬元)搶買陸股的招商銀行等股票。 「開盤看它(招商銀行)一翻黑後,就開始一直買、一直買,已經很久沒有一次敲百萬股了,光是這檔,今天就買了三百萬股。」 「你問我為什麼這個時候敢去買股票?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中國人民銀行對證金公司無限量供給資金,還申購基金兩千億(人民幣),股市有錢就會漲,這是絕佳買點。」張松允說。 其實,有著跟張松允同樣想法的台灣股市大戶,還真的不少。七月九日,滬深2X當日成交張數二十六萬張,破全ETF歷史紀錄。同一天,台灣整體ETF成交量 破新台幣兩百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陸股ETF占八三%,當日成交量為一百六十五億元。股市老手們都在市場最恐慌的時候,搶進陸股。 張松允從二○○六年開始以人民幣一百萬元嘗試投資玩陸股,直到二○一三年中國開放台灣人用台胞證可開戶,他開始將手上的資金部位往陸股轉移,把房地產都賣掉,全面轉進陸股。 從七月九日砸人民幣五千萬元買進陸股,老經驗的張松允在陸股相對低點進場,三天來陸股反彈大漲超過四百多點,他的核心持股招商銀行一天就賺了一七%。 跟著大戶學投資,從張松允到許多台灣大戶投資人,直接搶進陸股或台股ETF,他們究竟看到什麼機會?以下為十億元大戶張松允的第一手告白: 陸股跟台股早期一模一樣,散戶超過八成,玩法、想法就是台股二十幾年前,我剛進入股市一樣,只要投資台股超過十年的,看過大風大浪,玩陸股,很難會受傷。 這一次陸股下跌跟二○○八年(指台股)金融海嘯時很像,都是資金出問題,大陸是因為政府打融資,資金動能出問題,錢的流動性不夠,股市一定會下來。之前,官方(指大陸)不斷的暗示股市漲太多,還找學者批創業板會泡沫化,代表大陸官方在注意了。 我不擔心陸股下跌我知道政府一定會護盤 大陸現在的年息二○%到三○%(借款利率),台灣早期的利率十幾%(指借款),利率這麼高,只能玩投機股,賺錢的速度才會快嘛!而且越短線越好,創業板股票才會有這麼多人要買,投機嘛! 大陸連丙種(指跟金主借錢)的玩法都學台灣,槓桿的倍數比台灣還高。大陸股票的漲跌幅是一○%,跟丙種借錢,通常是一比五,就是說,一百元可以借到五百 元,等於有六百元可以買股票,等於是股價跌個一五%就斷頭出場。有的還可以借到一比十,玩得很大,就會被斷頭,投資人把買股票當作賭博。 中國的股民說,政府不會讓股票跌,它就不會跌,怎麼又跌了?這很正常啊,一開始一定先用口號護盤,但效果會遞減嘛!這次的資金太龐大了,過去的融資才幾千 億,現在是幾萬億耶(人民幣兆元),跟往日不一樣的啦。以前七千、六千多點(大盤指數),一天成交值也才人民幣三千多億,現在才五千點,成交值就兩萬億 (人民幣兩兆元),是那時的六倍。 說真的,我不擔心陸股下跌,我知道政府(指大陸)一定會出來護盤,就跟二○○八年一樣,政府(指台灣)的護盤基金從五千多點就開始護,護到最低四千點。剛開始可能一天五十億元的買(指新台幣),最後就百億元、百億元的買,等到籌碼買得差不多時,股票就上去了。 陸股現在走法跟台股以前一樣除了中國國企股不買,其他我都買 做股票很重要的是要觀察。除了看它怎麼漲,看它怎麼下跌,股市跌了政府會怎麼救、投資人怎麼個賣法,止跌之後是怎麼個漲法,都是未來很重要的參考依據。我 的強項是有二十幾年的經驗,對台股走勢的記憶清楚。陸股現在的走法,只要跟台股對照一下,大概就知道處在怎樣的階段,要怎麼做,對我們來說,是比較容易有 獲利。 這次中國丟出幾個方案,大股東不能賣股票、停牌,什麼措施都出來了,我看了都沒用,這些都不是積極的做法,最有用的還是人民銀行對證金公司無限量供給資 金。看到這個消息,我判斷底部不是今天(七月九日)就是明天,要再見到低點就不可能。你看,今天股票就止跌上去了。資金問題就要靠錢來解決,一開始做法就 不對。 在台灣,我買股票習慣買高價股或是新股,在中國也是這樣,除了國企股不買,其他的股票我都買。 目前我九成的資金買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另外一○%的資金買創業板股票。創業板的股票很會漲,一掛牌通常就會漲二十支漲停板,我曾經買過一檔暴風科技,買的時候一百四十幾元(人民幣),一個禮拜後就三百塊了。七個交易日就翻倍,漲很快,散戶最喜歡買這種股票,賺得快。 這一次我為什麼不受傷?H股當指標,就能看到領先訊號 你問我這一次,我為什麼能夠不受傷?投資就是要觀察訊號,我會把創業板、還有香港H股股價當作訊號,訊號出現變化,就要準備(買或賣股票)。 創業板的投機味道最重,是市場領先指標,當時我看到領先上漲的安碩信息、全通教育,它們從六月十五日回檔幅度超過兩成,雖然其他股票還在漲,但它們卻已領先回檔。 所以我在六月二十日前,出掉手中超過八成的創業板股票,其他兩成沒出掉的,是因為被停牌了(大笑),譬如暴風科技就賣不掉了。 我習慣同時在香港買H股,利用H股和A股間的價差來做套利。像這次招商的H股,一度比A股便宜快兩成,所以就先去買H股,看到H股尾盤拉上來,確定股價往上,才進場去買A股。H股有領先漲、領先跌的特性,是很好的指標。 我覺得把台灣玩股票的那一套拿來中國,夠了,大陸股市現在走的是台灣以前的老路,也是散戶比重很高,未來慢慢的會變成以法人機構為主。 陸股這一次的下跌,對我來說又是一次很好的機會。現在陸股比台股還好玩,可以在不同的市場玩套利,價差又大,陸股我是作多,台股則傾向作空,短期內我大部分的投資資金還是在陸股,台灣只是試水溫,小做而已。 【延伸閱讀】六月崩跌全身而退,買陸股4大心法 ■創業板是陸股投機氣氛的領先指標■領頭上漲的個股率先回檔,代表股票短線要進入修正■利用港股與陸股間的價差,賺套利財 ■不設停損點,看不對就要跑 【延伸閱讀】期貨天王公開,5檔眼中淘金股 ■台股●佳格買進理由:國內少數能夠躲過食安風暴的食品公司,平均每年每股稅前盈餘約3元,獲利穩定 ■陸股●招商銀行買進理由:中國內地規模第6大的銀行,商品多樣化並推出多樣創新商品,與中國電子商務發展高度連結 ●平安銀行買進理由:母公司是中國第二大的保險集團中國平安集團,在中國內地有43家分行,除了一般性商業銀行業務,還積極開拓互聯網金融 ●杭州通策醫療買進理由:中國連鎖口腔醫院,業務將從目前的逾10家,未來3年內將擴張到40?50家 ●迪安診斷買進理由:健檢與檢測公司,並自行生產檢測試劑,每年業績至少有30%成長,並與阿里巴巴簽約合作 整理:吳美慧 |
為了救出口和避免經濟陷入通縮,中國人行突然在八月十一日決定大幅放手讓人民幣貶值,導致人民幣中間價創下史上單日最大貶幅,更帶動新台幣貶破三十二元大關。台股開高走低重挫,無視於前一晚美股大漲利多,後市又該如何看待? 短 期而言,過去一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跟隨美元連連攀升,但同期歐元、日圓、金磚國家貨幣大多貶值一成以上,等於對中國出口競爭力造成大傷。加上中國經濟 的生產面、進出口與物價不斷下滑,都不如官方所宣稱的經濟成長率持續維持在七%,因此外界早就預期中國人行勢必會放寬雙率:匯率與利率。 但 中國人行選在第二季數據出爐後才做出反映,正好映證外界對中國經濟數據的質疑,反而強化中國經濟已陷入硬著陸的市場恐慌。對亞洲股市包含台股在內,將面臨 資產價值重估,因為人民幣貶值將導致資金外流、資產價格修正的循環,根據市場預估,未來一年人民幣貶值幅度大約還有三%到六%的空間。 趁美升息、陸降溫布局亞洲 正面而言,中國央行願意從貨幣政策上來調整,反映北京政府意識到拯救實體面經濟才是正道,不該將焦點只擺在股市是否創新高上;對中國股市來說,自然是加分。 就貨幣角度來說,因為人民幣是這波亞洲貨幣貶值中的落後者,其他像是日圓、韓元、東南亞各國貨幣等,很早就以貶值來促進經濟,人民幣等於是補跌,不會導致持續性匯率競貶效應。 此舉也提前宣洩,萬一接下來美國聯準會宣布升息,可能出現的資金外流現象,因此並不會出現一九九○年代中期,造成亞洲金融風暴的情景。 不論是股市投資人或高收益債的投資人都應該注意,包括新台幣在內的亞幣貶值之後,將使亞洲資產比歐美股市相對便宜。 只要美國經濟在升息之後持續上揚,且歐洲和日本市場寬鬆貨幣(QE)持續的話,全球消費動能並不會因為新興市場和中國降溫,而產生斷層。那麼眼前資產價格的回跌,不啻是另一波在亞股撿便宜的好機會。 |
沉寂許久的生技股,近期因大選題材又大放異彩。但在這一波行情後,價位普遍已高,趕不及上車的投資人,不妨耐心等待股價略微降溫,並參考個股實際獲利及法人買賣超再做布局。 從二○一四年七月底發生基亞事件之後,生技股沉潛一年多時間,近期在多檔指標股領軍下,重現前幾年的狂飆盛況,尤其是新藥股的兩大指標:浩鼎(四一七四)與中裕(四一四七),更是吸引了市場目光。 探究生技股飆漲的原因,可分為長期與短期因素,從長線來看,生技股在台灣擁有天時(全球老化趨勢)、地利(政策積極推動)與人和(優秀人才匯集)等優勢,是目前其他產業無法比擬的。 至於短期因素,首先是基亞事件,讓市場對生技股過於戒慎恐懼,導致許多好股票被拖累,股價跌太深,醞釀這一回強彈的空間。其次,總統大選進入最後衝刺階段,目前呼聲最高的候選人,與生技業頗有淵源,提出的生技政策白皮書,內容也頗受好評,生技股的大漲,顯然也有資金趕在選前表態的意味。 大選利多已反映 回歸基本面 觀察法人動向這些因素加持下,造就生技股大行情;不過,以上幾個因素到現在都已反映,所以不建議再盲目追價,寧可等降溫後再找合適買點,或布局業績成長、法人買超的公司。 從目前生技股分類來看,大致可分為醫藥、醫材與醫美三大類。其中醫藥股,尤其是新藥股的專業門檻最高,且多數公司沒有獲利;加上新藥研發與藥證取得進度,一般投資人不易判斷、也無從查證,風險其實很高。因此,想要投資生技股,不妨從可以估算獲利的醫材、醫美股著手,並參考法人的動向。 根據以上的標準,《今周刊》挑選出十檔生技股,其中東洋(四一○五)是國內龍頭集團,歷年來除了本業之外,還透過轉投資子公司挹注獲利。 其中,已在櫃買市場掛牌的有智擎(四一六二)與東生華(八四三二)。 東洋在擺脫大股東不合的紛擾之後,今年在本業、業外都有不錯表現。本業上,今年七月與嬌生(J&J)合作,代工製造其治療乳癌與卵巢的新一代抗癌針劑。由於新一代針劑副作用低,產能供不應求,代工費用一路調高,因此帶動第三季EPS達○.九七元,累計前三季EPS為二.一一元,稅後純益年增率高達一.七三倍,本業獲利明顯提升。 至於轉投資,東洋持股一九%的智擎,今年正式取得藥證並成功授權,可以挹注東洋獲利。東洋在本業、轉投資皆大幅成長,加上又是生技的重要權值股之一,法人預估,明年東洋獲利可望挑戰七元,是值得投資人長線持有的績優股。 醫材股方面,生產血壓計、體溫計、電毯等器材的大廠百略(四一○三),九、十月營收都突破八億元大關,十一月雖然回落,但第四季仍有機會突破二十億元,挑戰單季新高。 百略〉產品歐美青睞 血壓偵測計 能防治中風 血壓計、體溫計其實都是成熟化的醫療器材,若只有單純測量功能,毛利其實有限。不過,百略去年推出擁有心房顫動偵測與自動量測血壓功能的心房顫動血壓計,病患心跳出現異狀,量測時會即時顯示,有防治中風的效果,推出後受到歐美青睞。去年鋪貨已有四十萬台,今年繼續成長,加上毛利率高達五○%,對提升整體毛利率很有貢獻。 另外,每年秋、冬季都是血壓計與電毯的銷售旺季,百略血壓計全球市占率約一六%,僅次於日商OMRON;電毯則在推出新一代免用電池的產品後,出貨量也增加,都是帶動營收成長的功臣。 百略今年前三季EPS為四.二七元,法人預估全年EPS可挑戰六元。目前本益比不高,季線附近是不錯的買點。 今年國內的保健食品業受到中國需求增溫激勵,相關個股業績成長幅度都相當驚人,其中大江(八四三六)由於保健機能飲料開始量產,業績也有增溫態勢。 大江〉受惠中國需求 保健食品 訂單旺到明年 大江早在兩年前就在上海成立機能食品生產廠,並陸續取得中國與美國相關認證,以TCI品牌深耕中國市場。目前主要產品有酵素、美肌、護關節、提高免疫力等飲品與錠劑,訂單排到明年上半年,公司已著手增購機台,提高產能,以因應未來更大的需求。另外,大江也與中國知名藥廠雲南白藥合作,明年將進軍減重產品。 大江今年營收呈現逐季成長態勢,十一月營收更突破二億元大關,預計第四季營收可望創下單季新高,法人預估全年獲利應在四.五元左右,且明年成長性更值得期待。股價從八月底六十元附近起漲,近期已達一倍,可等百元以下再布局。 撰文 / 唐祖貽 |
“對於一個金融中心,緊縮銀根的決定是否可以吸引資金或引發資本外流,取決於此決策引發的利率上升而帶來的預期。在預期非彈性的條件下——由於沒有對經濟危機與貨幣貶值的擔憂——利率的上升將從國外吸引資金,並有助於提供現金確保流動性;然而,在預期彈性變化的條件下——在對價格下行,破產或匯率貶值的擔憂的情況下——利率的上升將暗示資本流出,而非流入。”——查爾斯 金德爾伯格
在央行幹涉了離岸人民幣市場後,港幣突然走弱,並成為了市場的焦點。由於港幣面臨拋售壓力,其匯率一度逼近7.65-7.85港匯波動區間的上限,市場擔心香港的聯系匯率制度正遭受攻擊,並有可能最終被放棄。港幣的拋壓惡化,主要是由於中國央行在兩天前宣布將對境外人民幣開征存款準備金,並減少了離岸人民幣的供應,試圖以此縮小離岸與在岸人民幣匯率的價差。在市場冷靜下來之前,這次匯市的幹預一度使香港銀行間人民幣隔夜拆借利率達到有史以來最高的65%。
這不禁使人聯想到在1997年金融危機時,香港金管局告誡商業銀行,將對重複使用流動性調整貸款(LAF)做空港幣的投機分子實行強制懲罰金。通過減少港幣的供應並提高利率,香港金管局在1997年成功擊退了投機者的攻擊。然而不幸的是,恒生指數直到1998年8月才見底。
顯然,突然枯竭的流動性,以及人民幣和港幣市場利率的飆升,引發了市場參與者對金融危機與貨幣貶值的擔憂。資本隨即開始出逃——與以上提到的金德爾伯格的觀察一致。近日,在尾盤交易出現的買單暗示著“國家隊”的資金在運作。與此同時,央行已鐵了心去擠壓離岸人民幣的空頭勢力。
對各類在岸資產價格的幹預妨礙了市場價格對中國經濟基本面繼續惡化的反應。從交易趨勢看,去年夏天原材料板塊出現的頂部是一個重要的高點,當時泡沫化的估值市場至今仍然無法完全消化。重要的是,對市場不斷的幹擾只能減緩衰退的趨勢,但並不能扭轉(焦點圖表1)。與此同時,價格調整的壓力不得不從香港這個只有有限的政府幹預的自由市場中暴露出來(焦點圖標2)。
在當下暴烈的熊市中,軟弱無力的對手交易盤,也就是那些通過高杠桿而輕易得到的、時刻有贖回風險的倉位,將是輸家。他們投機的盈利將最終回歸到註重長期投資,沒有太多流動性限制的強對手盤里。昨夜在美國股市上演的日內試探性的技術反轉就是一個證明。盡管如此,市場交易員提示如恒生國企指數進一步下跌至7000-8000點,結構性產品將面臨清盤的風險。因此,市場的波動將持續一段時間。而我們還需要耐心地等待更好的買點。
焦點圖表1:去年夏天原材料板塊的頂部是一個重要的高點,泡沫化的估值市場至今沒有完全消化。
焦點圖表2:港幣匯率的波動性劇增,暗示著市場繼續承壓。
焦點圖表3:市場情緒消極。
(作者為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師 洪灝)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要不要買點?
來源 | 洪言微語(ID:hongyanweiyu)
作者 |
隨著比特幣啟動隔離驗證和區塊容量擴容的消息帶來的新一波暴漲行情,再加上席卷全球的勒索病毒點名只接受比特幣“贖金”,比特幣又一次進入大眾視野。
這一次,和前幾次一樣,我們再次見證比特幣作為一種數字資產的巨大波動,只是,這一次是暴漲。
OKcoin幣行數據顯示,2016年12月31日,比特幣收盤價為6791.82元人民幣,截止2017年6月11日,比特幣收盤價為20600元,漲幅高達203.31%,簡直秒殺其他一切可投資資產。
早在2013年12月,五部委出臺的《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中就明確把比特幣界定為一種數字資產。對於這種可以合法交易的數字資產,我們有必要多一點了解。
比特幣簡史
比特幣(英語:Bitcoin,簡寫:BTC,“貨幣”符號:฿,ISO 4217標準貨幣代碼:XBT),並非一種法定貨幣,而是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加密數字資產。在特定情境下,比特幣可以用於支付交易,比如微軟、戴爾、新蛋網等企業均接受比特幣支付,日本的一些商店也接受比特幣支付,但在我國境內,比特幣被界定為一種數字資產,不可替代法幣用於支付。不過,真有支付需求的話,可以選擇在比特幣交易所將比特幣兌換成人民幣。
2008年,一個化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的人首次提出比特幣的概念,2009年1月3日,第一批50個比特幣隨著創世區塊的誕生而被“發行”出來。但在此之後,比特幣並未引起關註,也未與現實世界產生關聯。
2010年5月,美國的一個小夥伴用10000枚比特幣交換了價值25美元的披薩,比特幣第一次與現實世界中的法幣產生了匯率,即1個比特幣等於0.25美分,以當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計算,一個比特幣約合1分7厘錢人民幣。之後的每年這一天,都有人想起這個倒黴蛋(按照現在的市價,10000個比特幣價值接近2億元人民幣),這一天被稱作比特幣披薩日。
自2013年開始,隨著比特幣價格的暴漲,比特幣交易日益活躍,世界主要國家開始先後承認比特幣作為一種可交易數字商品的合法地位。
2013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出臺《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提出:“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應當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相當於承認了比特幣作為一種虛擬商品的合法性。自此之後,比特幣作為一種投資品,屢次上演價格過山車,也吸引了一大批高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比特幣也因其暴漲暴跌而頻頻進入大眾視野。
圖 1 2013.6-2017.6比特幣交易行情(周線,單位:人民幣元)
數據來源:OKCoin幣行、蘇寧金融研究院
在全球比特幣交易中,中國投資者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比特幣年交易額達到4.5萬億元,占全球比特幣交易總量的90%以上,據說,其中也有中國大媽的貢獻。
投資價值分析
很多人把比特幣投資與股票投資相類比,其實,與股票相比,比特幣的波動性顯然要大得多,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比特幣沒有價格錨。
股票價格雖然波動很大,但根本上受制於背後上市公司業績,比特幣卻沒有這樣的錨定,其價值根本上取決於投資人的共識,極易受到情緒、政策等因素影響,暴漲暴跌。下面,詳細解析一下影響比特幣投資價值的正、負面因素。
支撐比特幣價值的正面因素
1、總量固定。比特幣總量固定,沒有通脹風險,一直是支持者和長期看漲者津津樂道的理由。根據比特幣的發行規則,每個新增區塊可以發行的比特幣數量,平均每四年減半一次,開始四年每個區塊50個幣,之後25個幣,依次遞減。這樣算下來,比特幣總量為2100萬。只要發行規則不改變,比特幣的數量就不能突破這個上限。
2、市場參與者的增多。區塊鏈的安全性從根本上取決於算力的多寡,參與人越多,算力越大,便不易受到攻擊,安全性就高。比特幣作為虛擬貨幣的領頭羊,投資者越來越多,2016年全球交易量超過7000億美元。參與者的增多推動價格的上漲,價格的上漲一方面激勵了挖礦的礦工,另一方面也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進入,各類支付場景也越來越願意接受比特幣作為一種新的支付手段(在國內是不允許的)。
由於比特幣交易的去中心化、地址匿名性和單一用戶可以生成很多的地址,所以要判斷比特幣實際用戶數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之前英國劍橋大學的一項數字貨幣研究報告顯示,“截止2016年,大約有290萬至580萬的獨立用戶正在使用一個比特幣錢包”。當然,也有說法認為當前比特幣的全球炒家數量已經超過千萬,只不過也是一種粗略估算。
3、政府的認可。作為一種虛擬產品,與現實世界的和解是虛擬貨幣持續存在並發展壯大的最根本訴求,所幸的是,比特幣先後得到了主要國家的認可。
資料來源: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
影響比特幣價值的負面因素
交易處理能力限制。每個區塊大小被限定在1M,每個交易大約250字節,所以每個區塊最多容納4000個交易。由於每個被認可的區塊平均產生時間為10分鐘,意味著每秒鐘只能處理7個交易。而隨著區塊鏈交易的火爆,很多交易不得不排隊等待被寫進比特幣區塊鏈。交易處理能力的限制反過來也會影響比特幣作為一種數字貨幣的適用範圍和場景。不過,一個好消息是,比特幣社區已經高比例通過了隔離驗證協議,大大緩解交易能力制約,也刺激了此次比特幣的大漲。
底層密碼算法可能被攻破。比特幣選擇的哈希函數具有碰撞阻力(如果無法找到兩個值,x和y,x不等於y,而H(x)=H(y),則稱哈希函數H具有碰撞阻力),但盡管概率極低,並不代表不存在碰撞,世界上沒有哈希函數具有真正的防碰撞特性。而一旦哈希函數被攻破,意味著整個比特幣的安全性將受到根本性威脅,屆時,比特幣可能一文不值。其實,僅僅這種憂慮本身,就會影響人們對於比特幣的信心。而修複這一問題涉及的底層協議更新,又會帶來比特幣區塊鏈分叉的問題。
虛擬幣的競爭。針對比特幣底層協議的缺陷,一些組織做了針對性修改,從而推出了競爭幣,以萊特幣(Litecoin,簡寫:LTC,貨幣符號:Ł)為典型代表,交易活躍度一直居於國內虛擬幣交易的亞軍,國內火幣網、OKCoin幣行等主流比特幣交易所也都支持萊特幣交易。此外,還有大量的山寨幣,直接COPY比特幣的底層協議而來。由於單枚比特幣已經接達到2萬元人民幣的高位,很多虛擬幣投資者紛紛選擇競爭幣投資,先上車再說。
以萊特幣為例,截止2017年6月7日,OKCoin幣行收盤價為195.8元人民幣,2016年12月31日的收盤價為30.67元,漲幅高達538.41%,遠遠超過比特幣漲幅。
前景與風險提示
關於比特幣價格預測有很多,一些狂熱的支持者喊出了“天價論”,比如著名的“一枚比特幣換北京一套別墅”;還有很多人則對比特幣目前的高價位非常謹慎。
考慮到預測股價的磚家總是被花式打臉,筆者不會以身犯險。但考慮到絕大多數的人,在投機性交易中總是難免做韭菜的命,在這里還是想潑點冷水。
2015年A股牛熊轉換過程中有過崩盤經驗的人,仔細回憶下那種鈍痛、無力、苦悶;沒有相關經驗的人,我們來重溫一個故事——郁金香泡沫。
16世紀中期,郁金香從土耳其被引入西歐,不久,人們開始對這種植物產生了狂熱。到17世紀初期,一些珍品賣到了不同尋常的高價,17世紀30年代初期,這一時尚導致了一場經典的投機狂熱,大家預測郁金香價格還會漲、一直漲,越來越多人進入,價格越來越高,1637年2月,一株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郁金香售價高達6700荷蘭盾,這筆錢足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而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蘭盾。然後,這場泡沫就崩盤了,千百萬人傾家蕩產。
最後,對於社會中層出不窮的各種山寨幣,希望大家都敬而遠之,要抵擋住“現在入場是處於某某幣項目的初期,是機會最好的時期,相當於買原始股,你說賺不賺錢”的誘惑。作為虛擬的數字資產,若沒有得到政府直接或間接的認可,是沒有投資價值的。
恒星幣、萬福幣、中華幣,百川幣、維卡幣、郵幣卡、珍寶幣、五行幣等等,已被警方明確確認為虛擬幣傳銷案,涉嫌非法集資等犯罪行為,這些都是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