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業務負責人離職 華為電商渠道建設受挫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6/0MNDE1XzQ0ODM0Mw.html初次嘗試電子商務的華為,似乎缺少了一個美好的開始。
記者昨日獲悉,作為華為電商業務的負責人朱波,已在近日離開華為。據消息人士稱,朱波的下一站是孵化器項目,為此廣州市某區政府已經劃撥了接近1個億的款項。
「從華為公司整體來看,互聯網離它的核心業務確實太遠,如果公司不做任何改變,即便管理者有豐富的互聯網經驗,也很難從根本上改變現狀。」資深互聯網人士龔文祥對本報表示。
作為華為花大力氣從外界引進的高管,朱波在互聯網業務上被寄予厚望。此前,他曾經創立NeTrue通信公司並將其運作上市,並在之後創辦了移動搜索公司Cgogo。
加入華為之後,朱波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業務和軟件產品線上,啟動了「天天瀏覽器」手機瀏覽器項目和「數據銀行」,這些看上去有些「不務正業」的項目和以往華為所擅長的不太一樣,客戶從運營商和設備商轉向了終端消費者。
「其實還是為中國移動、沃達豐等電信運營商做整體解決方案。」據內部人士透露,因為對互聯網業務意見不統一,朱波在進入公司後很多工作都無法開展,開始一半的項目常常會無故叫停。
「這讓朱總也很鬱悶,但是公司的主業畢竟不是互聯網。」一位華為內部員工對記者表示。
20多年構建的龐大B2B架構,也讓華為終端業務在向B2C轉型過程中面臨巨大挑戰。
2010年10月,已經看到電信設備市場天花板的華為決定啟動多元化。從「云計算」技術戰略演化為「云管端」技術戰略。任正非在當年表示,「華為終端要成為這個領域重要的玩家,到2012年,銷售額要超過100億美元。」
據華為內部人士透露,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終端事業部的地位才開始提高,互聯網事業部也加入進來。「公司對互聯網的態度變得積極起來。」
今年3月18日,華為電子商城正式上線,作為華為終端的負責人,余承東表示華為進入電商渠道是華為終端銷售渠道建設的關鍵性舉措,並且將在今年加大拓展電子渠道和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投入。
余承東稱,除了華為電子商城,華為還將與京東、噹噹等電商渠道加強合作,在電商渠道銷售部分華為終端產品。在天貓商城中,記者看到華為商城旗艦店的累計的訪問數已達8553580次。
但事實上,在華為官網的界面上,記者看到的產品數量並不多。記者注意到,Honor榮耀U8860手機的價格已經從上線初期的2499元下調到1799元,不到3個月的時間下調了700元。
「華為的電商平台起色不大。」龔文祥告訴記者,在市場定位上,華為希望用網絡傳播拉動銷售,但互聯網的操作方式和華為以往的企業基因有很大的衝突,過往過於依賴運營商的華為,在公開渠道上幾乎沒有優勢。
據其介紹,朱波曾經希望引入外部資本,將互聯網業務從華為母體分拆出來,從而給員工們更好的激勵,但這些想法都沒有能夠實現。
龔文祥表示,華為雖然實力雄厚,但是過去並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也沒有與這種渠道打交道的經驗,如果真的想把電子商務做好,必須從華為的母體中獨立出來。
【趨勢】谷歌大舉進軍機器人領域:收購七家機器人公司,安卓之父擔任項目負責人!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08/56954.html當安迪魯賓將Android項目的領導權移交給桑達爾皮猜(Sundar Pichai)時,業內人士就開始猜測魯賓下一步會去做什麼。現在答案出來了:機器人。
魯賓週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他負責的機器人項目是谷歌長期Moonshot項目中的核心內容之一,無人汽車和谷歌眼鏡也是Moonshot中的項目。
魯賓稱:「與其他的moonshot項目一樣,你必須將時間因素也考慮進來。我們需要足夠長的準備時間和10年的長遠規劃。」
為了啟動機器人項目,谷歌已經收購了7家機器人公司,但是至少現在這個項目的範圍還比較有限,主要集中在機器人製造上面。
谷歌首席執行官拉里佩奇(Larry Page)對魯賓的工作給予了很高的期望。佩奇在Google+上發帖稱:「魯賓負責的上一個項目是Android,一開始只是一個瘋狂的想法,但是最終卻在全球數億人的口袋裡裝了一台超級電腦。現在談機器人項目的成敗還為時尚早,但我已經等不及了。」
現在製造行業經常需要用到機器人,比如讓機器人去銲接汽車框架和精確安裝擋風玻璃等。亞馬遜週日宣佈它計劃利用直升機來送貨,這表明技術自動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與谷歌其他的moonshot項目一樣,機器人項目也包括硬件和軟件兩部分。從硅谷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來看,美國科技行業的發展是從硬件起步的,之後才逐漸轉移到軟件領域,但是谷歌是一家同時擁有硬件和軟件業務的公司,它建立了自己的服務器和數據中心,生產摩托羅拉手機,也編寫自己的軟件。當機器人行業的軟件和硬件都還不太成熟的時候,由谷歌這樣一家軟硬兼通的公司來開疆闢土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
谷歌收購的幾家機器人公司包括:由東京大學以前的一個機器人研發團隊創辦的Schaft、專注於計算機視覺和卡車裝卸機器人的初創公司Industrial Perception、生產機器人控制器的Meka、機械臂廠商Redwood Robotics、另一家機械臂廠商Bot & Dolly、兄弟公司Autofuss以及生產汽車動力腳輪的Holomni。
利用機器人來組裝電子產品、包裝產品以及在倉庫中轉運產品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率。當然,機器人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就意味著更多的人可以從生產線上撤下來,他們必須去尋找其他的工作。這也是科技發展帶來的副作用之一。
顯然,谷歌的志向絕非僅僅是利用機器人去製造、包裝和運輸產品。谷歌應該會以一種新的方式來使用機器人技術,它希望機器人技術能夠與搜索、Android和無人汽車一樣,對消費者的生活造成直接的影響。或許有朝一日谷歌的機器人能夠走出工廠和倉庫,在更廣闊的天地裡大展拳腳。
揭秘深改領導小組陣容:涵蓋幾乎所有重要領域負責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865
此次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陣容空前強大,除習近平、李克強等正副組長外,成員還囊括了國務院、人大、政協、軍委、政法系統等部門的副國級領導人。六個小組中,法制、黨建、紀檢小組更是將矛頭直指政治體制改革。
1月22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工作規則》;審議通過了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民主法制領域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紀律檢查體制改革6個專項小組名單。
除習近平任組長,李克強、劉雲山、張高麗任副組長外,從央視的畫面來看,會議主桌就坐人還囊括了國務院、人大、政協、軍委、政法系統等部門的副國級領導人。此外,各重要部委“一把手”和重要機構負責人參會。
例如,長期從事經濟方面工作的參會領導有: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政治局委員、中央辦公廳主任栗戰書,全國政協副主席、央行行長周小川等;長期從事政法工作的參會領導有: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郭聲琨,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等;長期從事文化事業的領導有,曾任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現任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的劉延東,曾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的王晨等。
值得註意的是,各部委主要負責人也參加了當天的會議,包括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科技部黨組書記王誌剛、工信部部長苗圩、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農業部部長韓長賦、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衛計委主任李斌。
據第一財經日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遲福林指出,六個專項小組大致可以再分為兩組。一組是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三個專項小組,一組是民主法制領域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專項小組。
前一組沿襲了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思路,囊括了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大部分實際問題。後一組的三個小組都涉及政治體制改革,說明了高層意在通過健全完善黨的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對全面改革提供堅實的法制化保障。此外,三個小組又有極強的針對性,例如一些小組的設置直指反腐和違法違紀問題。
央企負責人薪酬改革方案通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8/4013714.html

國資研究專家、天強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祝波善告訴記者,此次表態強調了要建立差異化薪酬分配辦法。他認為,在談論到底央企負責人薪酬該如何改前,首先要做好央企的分類界定。
多數央企負責人將降薪 有的“幅度還會比較大”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892

9月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邱小平接受采訪時表示,薪酬改革的適用範圍確定為中央企業中由中央管理的負責人,包括由國務院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企業中,由中央管理的企業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監事長以及其他副職負責人,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移動等企業。 (新華社/圖)
據南方周末前述報道,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關於合理確定並嚴格規範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
“改革後多數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的薪酬水平將會下降,有的下降幅度還會比較大。”9月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邱小平接受媒體公開采訪,詳細解讀了薪酬改革的適用範圍、薪酬確定方法和監督落實機制。
72家央企負責人面臨降薪
誰會降薪?
邱小平表示,這一改革的適用範圍確定為中央企業中由中央管理的負責人,包括由國務院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企業中,由中央管理的企業董事長、黨委書記(黨組書記)、總經理(總裁、行長等)、監事長(監事會主席)以及其他副職負責人。
同時,按照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的系統性要求,其他中央企業負責人、中央各部門所屬企業和地方所屬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也要積極穩妥推進。
而據經濟參考報消息,按照此標準,受到新的薪酬制度約束的負責人將包括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責任的53家央企,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移動等,以及其他金融、鐵路等19家央企,通過市場化選任的企業負責人不受新制度調節,即72家央企負責人多數將面臨降薪。
此外,一位央企人士指出,按照這次央企薪酬改革方案,可能受沖擊更大的是金融領域的央企負責人,降薪幅度會非常大。據了解,針對薪酬改革方案,包括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易會滿、中國農業銀行行長張雲在內的多家銀行負責人均作正面回應,一些銀行已經開始部署降薪。
基本年薪根據職工平均工資確定
央企降薪多少、工資如何定?
對此,邱小平介紹稱,將目前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的薪酬由基本年薪和績效年薪兩部分構成,調整為由基本年薪、績效年薪、任期激勵收入三部分構成。
其中,基本年薪是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的年度基本收入,根據上年度中央企業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一定倍數確定。為體現薪酬分配的公平性,不同企業任職的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在原則上均確定相同的基本年薪。
績效年薪與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年度考核評價結果相聯系,根據年度考核評價結果的不同等次,結合績效年薪調節系數確定。而任期激勵收入與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任期考核評價結果相聯系,根據任期考核評價結果的不同等次確定。年度或任期考核評價不合格的,不得領取績效年薪和任期激勵收入。
據人民日報消息,此前國務院國資委公開的資料顯示,國資委履行出資人的央企,其高管平均薪酬與央企職工平均工資的倍數,在2002年為9.85倍,到2010年擴大到13.39倍,之後趨於平緩。此次改革方案實施後,央企負責人薪酬與其職工的倍數將低於目前水平。
“與現行政策相比,改革後多數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的薪酬水平將會下降,有的下降幅度還會比較大。”邱小平強調。
而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國家本次的薪酬改革中可以看出,央企目前存在的兩極分化情況將發生變化,整體而言,金融等高薪領域的負責人薪酬將基本平衡,另一方面,通過績效年薪、任期激勵等方法,企業虧損高管拿高薪等情況也會發生變化。
李錦認為,和2009年的央企負責人薪酬改革相比,此次開始觸及政企分開這個根本,但僅限於提到央企負責人薪酬改革要與選任制度相結合,做到差異化,要達到真正改革的目的還需要三五年,最終做到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配權分開。
隱形福利仍存在? 禁領其他福利性貨幣收入
據南方周末報道,審計署公布的11家的審計報告中10家國企或央企都存在以不同形式違規增加員工福利的行為,動輒百萬甚至千萬的交通、通訊費補貼或節日福利支出、業務支出等受到公眾的質疑。
而針對目前不同中央企業的福利項目和待遇水平存在較大差異的情況,改革方案明確提出,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並建立補充養老保險(年金)、補充醫療保險和繳存住房公積金等,納入統一薪酬體系統籌管理。
同時,規定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不得在企業領取國家規定之外的任何其他福利性貨幣收入。
據央廣網消息,針對多年來部分中央企業職務消費制度不健全、業務招待鋪張浪費的情況,這次改革出臺的《關於合理確定並嚴格規範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首次將央企負責人履職過程中的必要花費,統一為“履職待遇”和“業務支出”兩大項,以前的所謂“職務消費”的提法,從此取消。
對此,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徐福順解釋:“這個文件合理界定了國企領導人履職過程中必要的支出,履職待遇就是公務用車,辦公用房和必要的業務培訓;還要發生一些費用,我們把它規範為業務支出,就是四項,國內的差旅費,臨時出國出境的費用,招待費用和通訊費,除了國家規定的這些,國企領導人不能有其他的公款職務消費。”
徐福順強調,對央企負責人的各項履職待遇和業務支出,都將設置合理的上限標準和禁止性規定,比如:“企業用公款為負責人辦理的理療保健、運動健身和會所、俱樂部會員、高爾夫等各種消費卡”“為企業負責人個人設置定額的消費”等,都將成為不可逾越的政策紅線:“像用車的問題,辦公室面積的問題,都已經量化了”。
此外,目前,一些央企負責人在下屬公司兼職。邱小平對人民日報表示,確實需要兼職可以,但兼職不能兼薪,不可以再領取收入。
以權謀私?美情報部門負責人交易中鋁股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82
據Foreign Policy Magazine報道,前美國情報部門NSA(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Keith Alexander在職期間持有並交易了與中國和俄羅斯相關的商品公司股票,其中中國鋁業在列。
作為美國三星的上將,Alexander的投資組合看起來非常與眾不同。業內人士認為他的投資方式即便是專家也無法理解。不過負責道德問題的美國官員認為Alexander交易沒有什麽出格之處。
Alexander曾執掌NSA8年之久,主要負責對國外政府和商業機構進行間諜活動,其中就包括中國以及俄羅斯的公司。因此市場有人懷疑他是否利用職務之便獲得內部信息而進行交易。
根據Foreign Policy Magazine記者Jason Leopold的報道,Alexander曾經在2008年1月7日賣出了此前持有的Potash股份(一家加拿大鉀肥公司。中國、俄羅斯和加拿大是鉀肥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同一天,Alexander還賣出了中國鋁業(全球第二大鋁業公司)的股票。雖然交易本身並未給他帶來很大的收益,並且POT在他賣出後還一度大幅上揚,但是鉀肥和鋁業市場的獨特性還是令人感到可能存在貓膩。
而在Alexander平倉POT和中國鋁業不久,美國就公開指責俄羅斯和中國對其進行網絡戰。美國情報官曾表示中國鋁業利用中國軍方黑客盜取其在鋁業市場美國競爭對手的信息。
由於NSA的官員表示只能提供6年之內的交易信息,因此Alexander何時買入的中國鋁業並不得而知。美國官方一直強調情報部門所獲得的信息將只會用於國家安全,然而斯諾登事件爆發之後,美國民眾對於情報機構的質疑與日俱增,Alexander本人也因此被迫離職。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微信第一大號負責人孫冠男:下個風口一定不是原創文章,而是…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06/149977.html
黑馬說:插坐學院請到微信第一大號、擁有1500W用戶的“微信路況”負責人,車托幫副總裁孫冠男孫總分享了一片長文幹貨。
孫總除了擔任車托幫的副總裁,還創辦過海天盛筵、史玉柱時間拍賣、創新中國論壇等大型活動,是聯通精彩在“沃”品牌營銷負責人,曾任Onezine總裁,Luxury Insider奢侈品集團大中華區總經理,優米網副總裁,珍品網聯合創始人。是互聯網圈內近年來比較有影響力的產品和營銷專家。
所以……你就知道下面的內容有多少幹貨了!話不多說,一起來看本次專訪吧!
口述 | 孫冠男
1、微信路況前期是怎麽推廣的?能不能分享一個案例?
其實推廣都是一些術,我覺得術的東西,各有各的做法,都有成功的機率,但它不是最重要的,勢是最重要的。
我們為什麽用戶量比較大?我們做的比較早,2012年7月份就做了,2012年底的時候,我們一幫人還飛去廣州見了張小龍。
當時微信是一個約會工具,但張小龍想打造生態,不想局限於約會工具。我們就說,我們幫你做了一個路況查詢、違章查詢的工具,是服務性質的,便民的。張小龍就非常喜歡,他說自己在廣州經常被罰款,沒有電子狗什麽的,而我們的產品可以幫他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他就把微信兩個字加到我們上面來。
而且他在後期對外說微信生態時,很多次都是用微信路況舉例子,我們就成了行業標桿,在官方渠道上經常會出現。
這個勢一定要抓住,你要先抓住這個平臺想幹什麽,順著它的想法去做,這樣它就會給你很多平臺上的資源。
2、那現在微信的大勢是什麽?您能詳細介紹下嗎?
你肯定聽說了總理說網速慢、網費貴吧,這什麽意思呢?實際上總理是鼓勵互聯網創業和經營的理念,所以他拋出互聯網+的概念,但你知道互聯網+的概念是誰提出的呢?
實際上它是人大會議上馬化騰提出來的,他提出了4個互聯網戰略,其中一個就是互聯網+戰略。
那什麽是互聯網+戰略呢?這就要提到KK(《失控》的作者,凱文·凱利)的一本書《新網絡、新經濟》,他在98年就準確的預言了今天互聯網發生的所有事件。其中最主要的一個理念就是:
讓結點組成網絡,讓結點有價值,並且傳遞價值。
實際上這就是微信做的事,每一個人加入微信後都是一個節點,然後他身邊有一圈朋友,就可以傳遞價值。
就像紅包,它是一個簡單的體現,內容的分享有價值,電商的商品分享——拍拍、微店這些,都有價值傳遞……
在這種環境下,邊際成本會越來越低,邊際效用會越來越高。他舉了一個例子是,當貝爾發明第一部電話機時,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它的價值非常低,因為沒什麽人陪你打電話。而當話機越來越多時,電話機的成本會越來越低,但是它的價值卻越來越高,因為你能聯系到的人變多了。
這樣的話,就會形成一個網絡化效應,你每增加一個節點,你生產節點的成本會越來越低,而它創造的價值會越來越高。這就是微信能在2012年起來的重要原因。
剛開始的QQ也好,也是這樣的東西。如果一開始在微信上,我只有你沒有別人,那就沒意思了。但如果微信群里面已經有1000萬人,其中有2000個是我的好友,我一加進去就可以跟人聊天,這個價值就非常大了。
而這,就是馬化騰強調的連接和傳遞價值。所以從KK的這個理論,分析馬化騰“微信連接一切”的觀點時,我們能發現他已經完成了結點的鋪設。而微信也已經走下坡路了,它的人數已經從峰值往下掉了,不可能再超過巔峰的4.6億,所以它要開始註重傳遞價值了。
要傳遞的價值,不是人與人的基礎價值,它看重的是人和商品、人和商家之間的串聯。人和商家之間的串聯是通過什麽來做的呢?就是公眾平臺。
現在的公眾平臺看起來像一個自媒體平臺,或者是一個傳播文章的平臺,但實際上張小龍不希望看到這些,他希望看到的是每一家飯店、咖啡館都能夠通過微信來提供價值、提供服務給用戶。
所以你看它新推的幾個功能——周邊搖一搖、微信連WIFI、卡券推送,這幾個都是要重點發力的,它的指向非常明確。
就比如你去一家店的門口,用微信搖一搖,店家就會送你一張進店消費的優惠券,或者是加關註,無論你使用優惠券還是加關註,都會成為這家店的用戶,自動連接上這家店的WIFI了,不用輸密碼,不用查找網絡。
所以說微信以後的趨勢一定是鼓勵商家,讓每個飯店、圖書館、咖啡廳,能夠提供方圓5公里、10公里的客戶管理、營銷以及硬件設備的連通(比如說WIFI、搖一搖),這些都是微信比較關註的,它希望可以把已有的商業模式搬到線上,這個總結成一個詞就是互聯網+。
這就是為什麽馬化騰在人大會議上提出互聯網+,因為他看到了自己有這個能力,只要政府支持他就能夠把商家都發動起來。而一旦把商家發動起來,用戶又接入進來了,那他挑戰的是誰?是阿里、美團、大眾點評,它幹掉的是京東、淘寶,是所有現有的既定生態。
這個才是它真正想做的事兒,為什麽叫連接一切?它連接的是商家和用戶,如果只是寫寫文章、發發文章,那現有的業態已經有了,今日頭條、微博都有這些功能。
未來一定是傳統企業想上網,或者想在網上做一些用戶服務的業務,微信要做的是讓他們首先想到公眾平臺,因為它提供了太好的、完整的生態體系。
就像淘寶網,它只能是你想開個店,那你把店里的東西搬到網上,我讓網上的人也能買你的東西,但它對現有客戶的管理是沒有的。
互聯網+不是要顛覆傳統行業,而是要讓傳統企業產品升級,它是一個有延續性的東西。
所以未來的趨勢會是已經有業務流的傳統企業,想辦法結合微信的公眾平臺和互聯網的服務方式,去創造出新的服務客戶的模式,這才是趨勢和重點。
而這件事國家也支持,微信公眾平臺也支持,用戶也會喜歡。
所以我們要順應的大勢一定是,把你原有的業務生態體系接到微信上,誰聰明誰就能夠在這里重新獲得自己的競爭優勢。
比如說現在第二梯隊的企業,你微信用得好,就有可能超越原來的梯隊,上升到第一去。現在微信可以提供這樣的機會,但很多企業還是沒有看到這些紅利。
3、那這塊紅利還有多久呢?
這塊紅利還有最少3年,因為這是國家扶持的項目。
4、那我們應該怎樣去順應這個潮流呢?
現在時間很重要,你要盡快發展起來,迅速積累一個比較大的用戶量,然後業務就會比較容易運轉。所以每一個從零開始的公眾號都應該花錢去買用戶。
換量也好啊、做廣告也好啊、送東西也好啊,都可以。但一定要不惜成本、趕緊把用戶搶到手里,而且要搶精準的、活躍的用戶。
這里有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你一定不能只做一個媒體內容平臺,你來就是看我的文章,這樣太賠了,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盈利模式。
就像我幫奶牛媽媽做的推廣,它就很精準,一定是剛生完孩子、一周以內的、北京的媽媽。這個人群有多少?是可以算得出來的,雖然人數不會很多,但它的盈利模式很明確。
這些媽媽里面,可能有10%是沒有奶的,而沒有奶的媽媽可能會有1/10下單用一下你的服務,每個人消費500塊錢,每天就會形成固定的流水,這個很明確。
所以呢,如果你去做廣告,可以這樣計算成本:如果10個人看見有1個人點的話,她在你這里消費500元錢,那你就可以花高達1個點擊50元錢的廣告費來吸引用戶來。因為這500塊錢花出去了,你吸引一個用戶來消費500元,你是不賠不賺的。當用戶量越來越大,你後續的服務再去延展,就會有機會去盈利。
這樣算來,你在初期,迅速用50元錢獲取一個用戶值不值呢?肯定是值得。但如果你只是做媒體內容平臺,一毛錢獲取一個用戶都是賠錢的。所以微信也傾向於有明確盈利模式的公眾號趕緊發展自己的粉絲。
所以我在幫奶牛媽媽做推廣時就很簡單。就是廣點通(微信廣告平臺,廣告位點擊付費),所有母嬰類的公眾號、北京地區投放,限制在20到30歲的女性,必須對母嬰感興趣。
然後我廣告創意也很直白,你沒奶我就可以幫你出奶,你有奶就別點我。這樣可能每天有1萬人看到了,但真正點的也就二三十,但是點擊的這二三十就全都過來了,里面可能有2、3個下單的,業務就迅速做起來了。現在在北京、上海、深圳都要開分公司。
而且這樣的業務是一個正循環,特別容易在微信這個平臺上快速發展起來。
5、那如果我沒有預算,靠文章可以完成用戶積累嗎?
微信這個平臺不像微博。微博這個平臺是你做一套內容,會有機會被幾百萬人看到,只要你能刷出熱榜,造出營銷的勢。它還是一個營銷性質比較強的地方,你會造熱點、會出噱頭就很容易獲得營銷效果。
但微信不是,微信會斷鏈,它是靠人和人傳播的,不是靠一個集中平臺——這邊有一個熱門事件,大家每個人都能看見,它不是資源型的。
它是靠保持你的精準度和你的動力。精準度就是,你的用戶確實喜歡這個東西,動力就是如果他傳下去會有好處。這就是微信營銷和微博營銷完全不一樣的地方。
還以奶牛媽媽為例,首先它保證了精準度,你在廣點通投廣告的時候會精準到每天可能會沒有一個人點,這反而是好的。微博上卻反而是越多人點越好。這兩個是完全不一樣的。
但是微信吸引的人是十分精準的,有可能下單的,而且你可以做一些優惠活動,她下單後推薦給好友可以享受5折優惠,那她就會去推薦給自己的朋友。
其實你看哈,你要結婚的時候,你的同學朋友可能都快要結婚了,你生孩子的時候,他們可能也差不多都要生孩子了。它是一個傳一個,一個傳一個的,微信十分適合這種傳播。
所以傳統的做法,說你沒有預算,先湊個熱鬧吸引一些共同取向的人群,這個有點不符合微信的玩法了,微信一定是創造出你自己的用戶運營模式——無論是盈利模式還是互動模式,然後迅速花錢砸出一個規模來。
你看奶牛媽媽一共就1萬用戶,但他每天有幾千的流水,這個很重要。然後用戶在你這里,享受你的服務,你再發明新的服務去刺激他們再消費,這個就很簡單了。
6、所以現在的趨勢會是做服務先行,而內容則慢慢被弱化了,對吧?
做內容的人很容易有一種思維定式,我希望把這篇文章寫出自己的態度,然後讓它精美,但是在這個快速消費信息的時代,這個並不重要,反而是你能一句話把這個說明白就行了,我著急看下一個。在這方面你沒有特別強的優勢,每個人都能做到這個。
你應該把服務性質的東西做出來,放在微信上,因為服務是不可替代的,內容的可替代性太強。
你看我們微信路況用的最多的是問路、查違章。用戶不取關你,不是因為你文章寫得好,而是因為你的服務不可替代——用戶在我們這里註冊了一個號,每個月給他推送查違章的信息,他就不會對你取消關註。
大家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想好大家為什麽要留著你這個號。就像新榜,它的榜單獨一無二而且有權威性,別人沒有辦法複制。
7、那您在平時運營中會著重關註哪些數據?
我第一關註的是自己微信後臺上的數據,第二關註的是行業數據,第三才是整個微信的大數據。
我們現在用戶數非常多,每天發過來的各種消息可能有1萬條,有人會專門把這1萬條分類整理出來。他們什麽都有,給我們唱歌的、講笑話、發尋人啟事,什麽都有。
然後有一天我們就發現,大家都在問15萬——20萬的國產SUV哪個最好?他們認為我們會有這樣的服務,實際上我們沒有。但是問的人多了我們就會提供一個這樣的服務,專門解答一下這樣的問題。
你要分析用戶的需求,當你的基數夠大時,用戶的需求五花八門,共性高的整理出來,就能變成你能提供的服務。
第二呢我們會分析汽車行業的一些動向,能不能把一些新的功能嫁接到微信上。
像我們車托幫的App里面功能很多,導航、車友之間的組隊出行、停車計費、上門洗車、上門保養、也有查違章、看哪兒堵不堵。
那什麽功能適合放在微信上呢?前面的功能肯定是太重了,所以我們就把訂閱的東西、隨時語音問路的東西摘出來放進去就夠了。現在也就迅速起來了。
那行業內還有沒有新的動向?就比如春節的時候我們做了一個順風車,你可以看上面有多少人發了路線,從北京到沈陽還是從北京到深圳,有合適的就可以和他們去拼車,我們2天策劃、3天開發,上線2個禮拜,就有3萬條路線拼車成功,這個數據超過了58同城幹一個月的量。
那這個具體是怎麽策劃的啊?
其實特別簡單嘛,這事兒怎麽幹?做平臺唄,讓司機上來能發路線,讓乘客上來能找,拼成了怎麽辦,放不放電話號碼,怎麽驗證,怎麽算成功了,然後怎麽向用戶驗證這個新功能,放在哪兒做入口,這些策劃完了就開發,3天,很簡單。
做好了以後放在微信的菜單里面,以前我們的欄目是車友互動,後來改成春節順風車,做了2個禮拜,效果就很好。
所以你要看行情,就比如現在,天氣很熱,突然來了高溫,很多車主就會有爆胎、開鍋、空調不制冷的問題,會集中爆發出來,那你就可以放一個欄目——夏季愛車養護,給大家介紹一下必備的小知識,提供一些不錯的服務商供大家選擇,非常時令性的。
不一定非要是文章,可以是很多服務和功能在里面,一定是動態的,根據市場的動態去走。
所以我也會每天都看百度風雲榜和微博熱詞,看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兒,就比如大屯飆車這件事兒,法拉利、蘭博基尼,到底這倆車多少錢?
SCC就發表一篇文章,說這倆車不是超跑俱樂部的,因為這倆車太便宜了,一個200多萬,一個才300萬,不夠資格來我們這兒。
那我們就會聊一下SCC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組織,為什麽說法拉利和蘭博基尼都進不了這一家,我們就去扒這種東西,再看一下行業內還有那些車友會,你現在是幾十萬的車,可以加入哪些車友會。這下社交也出來了。
這些東西都可以去涉及,一個媒體不一定是要寫文章才是媒體,一個媒體其實要把握輿論、熱點,然後把用戶引導到該引導的地方去。
8、那您覺得,以後微信的運營人員需要具備什麽樣的素質啊?
我們開了幾次大會後發現一個問題,現在微信分成兩種,一個叫新媒體,一個叫企業自媒體。新媒體實際上還是微博那批大號轉移到微信上,而企業運營的這些號完全是兩回事,人才的能力配比也是完全兩碼事的。
他們可以完全沒做過微博,也沒做過原來的媒體運營,但是他們非常了解公司的業務,可以把公司的某些業務搬到網上去,然後運營的用戶不是海量的用戶,而是一小部分公司的已有客戶,這部分人將來會非常吃香。
微信的公眾平臺最後慢慢會變成一個非媒體平臺,變成一個企業營銷和客戶管理平臺,所以它要求運營者即懂原來企業的業務和客戶管理,又要懂微信用戶的習慣,才能把這個事兒做好。光能做微博那種營銷是不行的。
如果我現在做一個新號兒,用媒體的方式去做,那吸引的用戶是無法變現的。但像奶牛媽媽這樣的例子,雖然我人很少,但是每一個都是高消費,這個對於企業是有用的,而且微信也鼓勵這方面內容,它更想讓整個生態轉起來,讓企業提供真實的服務是微信想看到的。
所以你看微信前段時間的是視頻,這里面完全沒提到看文章、讀新聞、營銷這類事情,全是說去這里買個東西、去那里吃個飯什麽的,全是這些。
9、針對微信運營這件事兒,您給推薦幾本書吧。
KK這本《新網絡,新經濟》我覺得不錯,但他視角非常縱觀,因為他在98年寫的這本書,預言了未來20年互聯網發生的事情,前六七章都兌現了,你可以去看一下,結合已經發生的現象做比對,會有些啟發,也會對微信如何連接生態有個更深入的理解。
但涉及到如何去操作這件事,目前沒有太好的書。
《微信思維》里面有個案例還是不錯的——泰康人壽眾籌的案例,原來泰康人壽一年的人壽險是120塊錢,然後它在微信上搞了一個活動,讓用戶自己分享鏈接,聯系120個好友,每個人給他1塊錢,這一年的保險就出來了。
實際上對他的朋友來說,我關心你,給你1塊錢,就像給一個紅包一樣,特別簡單。而這個用戶就1分錢不花,得到了1份保險。這個是一個不錯的案例。
它也不是說去營銷一個事情,而是把傳統的保險公司付費形式變成了他人關心你的一個方式,然後借助微信的平臺傳播,這個是很巧妙的一件事兒。未來很多企業也會面臨這方面轉型。
比如醫療行業,就可以做這樣的事情,哪天有人得病了,就可以跟朋友籌點錢。或者我發明了一個智能硬件,從朋友這里籌點錢。這類的眾籌模式會火起來,因為這里有好友關系,有需求,每個人分散風險、分散單位的付出,還能圖一樂呵。
這不就是微信連接了人,連接了商業模式嘛,這個是很好做的。
10、最後一個問題,除了奶牛媽媽,您再推薦一個不錯的案例吧。
有一個哥們剛剛拿到了投資,叫小微律政。原來註冊公司很麻煩,三證沒合一,跑一個需要2000多塊錢,花1個多月的時間才能把公司註冊下來,而且流程不知道、不清楚。
於是他們把所有辦證流程都放在微信上,你可以隨時查看你的辦證進度,稅務辦完了、開戶辦完了、章刻完了……而且用互聯網,598塊全辦完,20天下證。
這個東西特別符合李克強總理互聯網+創業的概念,又趕上了創業的熱點。因為企業的誕生是在我這兒誕生的,以後企業想招人,想融資,想擴大,想換辦公室地址都可以來找我。
所以他是在一個企業的誕生之初,切入企業後續服務的所有點,所以我覺得特別好玩。
第一,它足夠的精專垂直。
第二,他把用戶生命周期拉得特別長,在最開始的時候切入到服務的起點,所以後續可玩的東西特別多。
它是在2、3月份開的,現在已經在深圳開分部了,這個月馬上在上海開。它發展的特別快,走的路是特別對的。
文章來源:插坐學院。版權歸車托幫副總裁孫冠男所有。
出品 | 插坐學院(ID:chazuomba)
采訪 | lucky(ID:luckyloser233)
嘉賓 | 孫冠男(車托幫副總裁)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車托幫副總裁孫冠男和i黑馬共同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2015黑馬大賽全國項目報名火熱進行中,上海、成都、杭州、南京、武漢等城市趴陸續開場,6月末上海站文化創意與O2O專場行業賽,項目報名請點擊下方黑馬大賽圖片進入!


蘭斯·E·羅德維爾 (who中國官方博客/圖)
美國實施疫苗儲備計劃,優先儲存那些使用範圍廣且只有一個廠家生產的疫苗。
與南方周末記者交談時,蘭斯一直強調,中國的預防接種其實比美國覆蓋面更廣——美國並不存在惠及所有適齡兒童的一類疫苗,只有符合特定條件的人群才能得到政府免費疫苗。
但美國在管控疫苗數量、防止疫苗短缺方面做出的努力值得借鑒。大量文獻顯示,美國學者很早就開始研究疫苗為什麽短缺、怎樣才能防止短缺,而美國的疫苗儲備計劃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已開始。
美國是如何應對疫苗供給危機的?南方周末記者為此采訪了世衛組織中國代表處免疫規劃專家、原美國疾控中心國家免疫項目負責人蘭斯·E·羅德維爾(Lawrence E. Rodewald)。
南方周末:在美國疾控中心任職期間,您是否經歷過疫苗短缺?
蘭斯:2000年,我成為國家免疫項目部門負責人,那一年美國出現了大規模的疫苗短缺,麻疹、水痘、白喉等,這些不同種類疫苗在同一時間發生短缺,簡直是一場災難。
後來我們了解到,那次大規模短缺是因為FDA對疫苗生產企業的質量要求提高,企業需要停產做技術改變,再重新生產,這種間歇性停產造成了大規模疫苗短缺。
還有一次是在2008年,美國一家大企業的生產線出現問題,一年內無法生產HIB疫苗。當時還有另一家公司也生產該疫苗,但遠不能滿足全國需求。HIB疫苗因此短缺了兩年。
南方周末:當時你們是怎麽應對的?
蘭斯:拿2000年的短缺來說,剛開始我們是有一些儲量,不過很快就被用光了,此時疾控中心必須做出一些臨時的建議和調整。
比如美國學校規定,學生必須註射某些疫苗,才能入學。我們提醒一些州,必須改變他們的入學標準,讓暫時沒有註射疫苗的孩子入學,並且在疫苗恢複供應後,保證他們去補充接種。
當破傷風疫苗嚴重短缺,我們不得不停止給青少年做日常免疫,只將這批疫苗用在急診室。
南方周末:如何建立有效機制來應對類似的短缺?
蘭斯:應對疫苗短缺需要各方合作。2000年後我們開始建立溝通機制,疾控中心和FDA互相派人參加對方的會議,隨時監控短缺的情況和持續時間。
相關企業也得參加這些會議,一旦某些質量標準發生變化,企業不應該感到驚訝,因為他們可以提前知道這個會發生。在應對短缺的時候,企業也得隨時通報未來數月能生產多少疫苗,以便我們設計臨時的免疫計劃。
此外,FDA和疾控中心都有一份疫苗短缺名單,這份名單是在網上實時更新的,名單後會說明疫苗短缺的原因。
我們還開發了一個疫苗儲備計劃,儲存足夠供應六個月的疫苗,優先儲存那些使用範圍廣並且只有一個廠家生產的疫苗。
HTC大陸開發者生態圈負責人袁東:HTC不僅要建產品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229/154463.shtml
導讀 : 本文整理自HTC大陸開發者生態圈負責人袁東的演講。
i黑馬訊 2月29日消息,由i黑馬主辦的2016年VR開年沙龍——VR機遇、困境及商業化之道於近日召開,會上HTC大陸開發者生態圈負責人袁東發表了主題演講。
在演講中,袁東對VR的未來充滿信心,“2016年我們認為VR時代真的到來了,不是因為它有多麽成熟,是因為它真的可以讓你去體驗夢想、改變你的生活。”同時他介紹了HTC在VR頭顯進行的功能開發和優化,並表示HTC將要在未來通過軟件、硬件甚至資本的支持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發者生態圈。
以下為HTC大陸開發者生態圈負責人袁東演講實錄:
大家好,VR實際是個古老的技術,可能在60、70年代就有了,並不那麽新鮮。但那個時候很多原因讓VR沒法進入公眾視野,甚至沒法進入工業領域的視野。
但2016年我們認為VR時代真的到來了,不是因為它有多麽成熟,是因為它真的可以讓你去體驗夢想、改變你的生活。如果你戴上VR無法體驗那種沈浸感的話,也就沒法親身沈浸到那種夢想中,比如你去月球、海底,去看腦外科醫生看病人的腦顱。這也使我們自認為HTC Vive最棒的一點,讓你可以完全分辨不出現實和虛擬。
未來還有很多技術,可以讓你在VR中更加難以分辨現實與虛擬的差距。比如渲染的技術、未來會很火的光場技術、還有追蹤技術、虛擬的音頻技術。現在都在提虛擬現實,但虛擬音頻大家都忽略了,比如在演唱會上站在前面和後面聽到的聲音是不一樣的,當前也有人在做這個東西。
我們認為,VR和AR最終會有交叉的一點,我們對VR和AR一個理想的概念就是可以隨時切換。有一天你只要戴著眼鏡,白天出去的時候就是AR,或者你在坐車休息的時候切換成VR,這樣我們認為未來都很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景。
產品
介紹下我們的產品。
HTC Vive是全球唯一一套有完整VR體驗的設備,因為我們有HMD,我們的HMD上有一個攝像機,其中一個新的功能叫“守護”,當你做VR體驗的時候,和外界的聯系會暫時切開,“守護”會保證體驗VR的時候不用擔心安全。比如你在家里養一只寵物,為了防止踩到它,“守護”會給你描述出半虛半實的景色,不至於脫離現實和虛擬現實。
另外,我們在VR的使用體驗上做了很多優化,添加了一些功能。我們在最早的版本——在MWC2015上發布DK1版時,我們就對顯示技術做了更新,顯示更加明亮,處理了色散的一些矯正,看起來更加的清晰。
前兩天MWC上我們又發出了一個功能叫做Phone Services,在體驗VR的時候保證通訊技術進行,比如打遊戲的過程中有人給你打電話,你說等我一會兒,等我幹掉遊戲中的這個人再回你電話。
我們在手柄上也做了優化,我們的手柄的扳機鍵,和第一代比有了兩個鍵程,這樣開發者就會設計更好的動作。在續航上,我們有內置的鋰電池,每個手柄可以續航大約4.5小時左右。另外多說一句,虛擬現實設備在硬件上還沒有完全統一,我覺得這件事情上一段時間內還會繼續存在。
還有一個是我們的Vive定位系統,我們叫Base Station。它是個紅外激光定位技術,能夠達到正負0.1度的誤差,在一個5×5米的房間內。之前,它是由兩個電機橫掃和縱掃來定位你,之前它的工作聲音挺大的,新的版本基本上工作沒有聲音,而且更加的美觀、小巧,穩定度也提高了。
HTC Vive經歷過從2015年DK1正式發布到今年MWC推出消費者版,這一年多以來我們積累了全世界你可以想象到的最著名的公司,所有著名的公司只要他們想做虛擬現實,想找一個硬件、軟件平臺的合作夥伴。而且在CES上,媒體對HTC都是一面倒,所以我們拿了14個全部大獎。
生態
HTC做VR的話,推向市場的時間比其他兩家晚一點,開發者可以產生優質的內容,我們對開發者是非常溺愛的態度。別家我都了解過,但HTC對開發者是從軟件、硬件甚至到資金我們都可以給你。
對待開發者或者合作方,我們可以先讓你體驗Vive,如果你真的感覺Vive很酷,我們就會引導你、鼓勵你把內容放到Vive上,我們會有工程師跟你聊什麽樣的內容適合Vive,你的遊戲通過什麽方式可以降低眩暈的感覺,讓消費者或者玩家喜歡上這東西。
我們的技術支持,包括從你的音質、優化,都可以給這樣的支持。硬件上,我們在發布第二套設備的時候,全球免費給開發者發了7000套,你跟HTC雙方都會互贏。例如這次參加沙龍的李熠和方相原都拿到了第二套設備,例如Wevr這家公司,就是我們投資的一家內容廠商,他們想用CG的手段做出電影級別的效果。
HTC Vive也會幫助開發者解決一些渠道的問題,我們有個Vive Port,這是我們精心的為大陸消費者打造的類似app store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你可以分發你的內容。
我們今年對開發者有很多線下的活動,今年我們計劃在國內各大院校,聯合NV這樣的公司做開發者的巡展,把我們的Vive介紹給所有的開發者。另外,我們會不定期的做一些官方的開發者活動,開發者峰會,3月9-11號在深圳會有一個非常大規模的開發者峰會,到會的都是我們認為業界資深VR專家人物。這次開發者大會,我們想通過線上的方式征集一些內容,如果我們覺得這個內容很有意思,我們想邀請你帶你的作品一起到開發者大會上,給所有人展示。
HTC的VR如何落地?
講到Vive落地,大約還是2B和2C兩個方面。
2B今年我們會鋪開,前一兩個月我看到國內有很多重量級的IP都想跟Vive合作,想建主題公園並擁有VR體驗。
2C方面,我們認為HTC Vive是世界上唯一一套有完整VR體驗的設備。Vive實際上有兩種大的體驗:一種叫Room Scale,一種叫Seated Experience。實際上Vive是可以坐著玩兒的,並不需要大的房子。
最新Vive的發售,中國是在24個國家的首發名單中的,最終消費者版會在4月份發貨。
Q&A:
觀眾:我剛剛看到您的PPT里提到影院合作,但您沒具體說,我就是一家影院,未來HTC Vive要跟影院怎麽合作?HTC Vive進入影廳,讓傳統模式徹底改變嗎?
袁東:說實話,我在商務這塊不是最終的接口,但我看到的一些方式,像在美國,我們會通過IP和類似HBO這樣的合作,我覺得這是HTC對影視業的一點兒貢獻。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汪晨,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亞馬遜中國迎來首位女總裁 原Kindle負責人張文翊接棒葛道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7899.html
亞馬遜中國總裁這一職位,在英國人葛道遠(DougGurr)不到兩年的任期即將結束之際,再度迎來一位亞洲面孔。
4月27日,亞馬遜宣布任命亞馬遜全球副總裁、Kindle中國區總經理張文翊為亞馬遜中國新任總裁,全面接管亞馬遜中國的電商業務,並繼續領導Kindle在華業務。亞馬遜中國現任總裁葛道遠將在任期結束之後履新亞馬遜英國總裁。
張文翊於2013年5月加入亞馬遜,擔任全球副總裁,全面負責並制定實施Kindle業務在中國的戰略與發展。在加入亞馬遜之前,張文翊在英特爾公司任職將近20年,並在美國、亞太區和中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擔任包括中國戰略事務部總經理、中國區市場與渠道部總經理、亞太區品牌、公關、廣告總監等在內的多個重要角色。
公開信息顯示,張文翊在過去三年內全面負責亞馬遜Kindle在中國的戰略與發展。任期內,她成功地將Kindle全線產品引入中國,並發布了Fire平板電腦。Kindle中文電子書也從最初的24000本迅速增長至今天的300000本,同時Kindle也與600多家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夥伴關系。目前,Kindle設備在中國的銷售量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葛道遠將與張文翊進行交接,並履新亞馬遜英國總裁。
2012年11月,亞馬遜中國區總裁王漢華宣布離職。此後,亞馬遜中國負責人由馮思哲 (Steve Frazier)擔任,但馮思哲的頭銜更多的是亞馬遜全球副總裁。
作為亞馬遜中國的第三任總裁,此前擔任亞馬遜英國業務高管的葛道遠雖然不是業界期待的中國背景,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履新後的亞馬遜中國的確表現得越來越接地氣。
從2014年8月底宣布與上海自貿區合作開始,一度頗為低調的亞馬遜中國開始在公共場合頻頻主動發聲。
當然相比中國電商大佬們的頻頻露臉,葛道遠絕對算得上深入簡出。但相比之前亞馬遜中國的前幾任總裁,“洋面孔”的葛道遠已經可以歸為難得的高調一類。“他來到中國表現出非常開放的姿態,非常有勇氣去嘗試,也更加願意與政府的不同部門去溝通。”有接近葛道遠的人士這樣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雖然我已經開始學中文,但這還有一個很長的路。”面對中國媒體,葛道遠落習慣在采訪一開始就其中文水平而抱歉。但據接近葛道遠的人士透露,擔任亞馬遜中國總裁不到3個月,葛道遠如今已經能夠聽懂不少中文詞匯。
事實上,主動學習中文只是葛道遠為中國市場的改變之一。跨境電商才是葛道遠當下想要強調的重點。
2014年9月1日,葛道遠上任亞馬遜中國總裁,隨後,跨境電商便被亞馬遜中國提到了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2014年11月11日,亞馬遜“海外購”開始試運行。
“中國是一個快速增長的市場,也是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我可能沒有這樣的期望說亞馬遜要在中國最大的市場上成為最大的電商。但是我確信如果我們做到客戶所期望的事情,我們在中國市場的增長會很快,也會令我們滿意的。”葛道遠此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這樣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