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危機、刺激與資產負債表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6-08/100398614.html

2012年,世界末日沒有來臨,但危機再度逼近。嚴重的經濟危機無不涉及到資產負債表式的衰退。從根本上講,資產負債表的惡化主要是分配問題造成的,而刺激性的經濟金融政策往往會在短期內加劇這一失衡過程。

  從國際間看,上一個十年裡,因國際收支赤字不斷增長,美國和部分歐洲國家的資產負債表惡化,先後演化出各自的經濟金融危機。從不同經濟部門來 看,美國的居民部門槓桿上升幅度最大,最終引爆了次貸危機,危機後居民部門節衣縮食,經歷了痛苦的去槓桿過程。部分歐洲國家的政府部門在上個十年中大幅增 加了槓桿,在近三年中屢屢爆發危機,陷入了加稅、降低福利支出或是政局動盪的困局。

  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五年中,中國通過持續且巨大的國際收支順差積累了龐大的外部盈餘。截至2011年年中期,中國對外金融淨資產達 1.98萬億美元,比2004年末增長了6倍,這意味著中國經濟整體上降低了負債槓桿。具體到各經濟部門中的情況又不同,企業和政府增加了儲蓄,降低了槓 桿,但居民部門信貸增速持續超過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如果只計算金融資產,居民部門的槓桿是顯著增加的,具體的說,居民部門是把自己的資產負債表押在了房地 產上。

  危機來臨時,政策刺激會成為關注的焦點,而經濟刺激往往是以資產負債表為代價的。危機後美國和中國的刺激政策都對總需求產生了明顯的拉動作用,但在資產負債表上的表現卻不同。

  美國經濟刺激的結果是聯邦政府加槓桿,其債務年增長速度從5%-10%的水平上升到20%以上,原本槓桿過高的居民部門減槓桿,其債務連續三年 負增長,僅到2011年四季度才轉為正增長。美國整體債務水平增速有所下降,但債務水平過高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部門間的失衡只是得到了結構性的調 整,由居民部門債務負擔過重轉化為聯邦政府沉重的債務負擔。危機前的2007年,勞動者收入佔國民收入的比例是63.4%,而2011年該比例降至 61.8%。反而是原本資產負債表較好的企業部門獲得了更多好處,其盈利佔比由19.2%上升至23.3%。可見,美國的刺激政策儘管在總量上是有效的, 但在結構上進一步扭曲了收入分配的結構,結果可能事倍功半。

  中國在危機後無可避免的走上了加槓桿之路。今年3月,存款類金融機構向非金融部門融資餘額同比僅增長了16%,對金融部門的融資卻增長了38%,越來越多的資金通過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渠道投入到經濟運行之中。

  從非金融部門的資產負債表來看,受到經濟刺激政策的推動,原本負債率較低的政府和企業在危機後明顯增加了槓桿,居民部門在分配中逐步取得了更好 的地位,居民信貸增速受到房地產調控的影響而明顯下降,居民金融資產負債率快速上升的態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整體上看,中國各部門資產負債表的調整方 向是合適的。但是,各部門內部的結構問題有惡化跡象,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都出現了分化,這也是近期金融改革的重要原因。

  企業和政府收入增速下降或成為持續三五年的長期趨勢,融資條件放鬆和收入增速下降會進一步推動這兩個部門的負債率持續上升。如果為了拉動總需求,進而增加投資和放鬆貨幣政策,則政府和非金融企業部門的負債上升過程將被加速。

  中國尚處在加槓桿的起步階段,負債率依然較低,近期發生系統性的債務危機風險很低,但經濟部門內部的裂痕不可忽視。觸發危機的往往是局部的現金流斷裂或抵押品價格下跌,這在短期內可以通過提供足夠的流動性予以緩解,但分配結構才是修補資產負債表問題的最終答案。

  作者為平安證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95

重思資產負債表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9-14/100437765.html

中國企業界一個值得深究的現象是,過去幾年工業領域的資本報酬率其實並沒有明顯的上升,甚至呈現下降的態勢;但是,為什麼投資規模卻日益膨脹?這實際上指向了另外一個問題,中國企業的經營導向到底是什麼?

  研究一些中國企業的財務報表很快可以發現,2003年以來是企業資產負債表急劇膨脹的時期,總資產和淨資產的增長都很迅速,負債也大幅度攀升, 國企尤其如此。資產負債表的急劇膨脹,一方面來自資金投入的連年高速增長,另一方面來自資產價格的重估。在真實利率為負的情況下,相當於住戶部門在對企業 部門進行補貼,鼓勵企業熱衷於資金投入。而資產價格的重估,部分是因為營業收入高速增長使得資產估值可以更高,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土地等不動產和礦產 資源的價格重估——這後面更是大有文章。

  譬如說,隨著城市化推進,土地自然升值,企業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只要坐在那裡曬太陽就可以增加財富,並以此獲得抵押貸款從而產生現金流;而土地 所有權性質的改變和土地用途的變更,包括那些普遍存在的打擦邊球式的用途變更,估值上升的空間又何止10倍。一畝產業用地是多少錢?但以產業用地名義獲得 土地,實際搞商業開發甚至住宅開發,這又值多少錢?從農民那裡徵用集體土地是多少錢,而到企業手裡又值多少錢?這些都大大推動了資產價格重估和企業資產的 膨脹。此外,礦產資源的配置和估值更是存在巨大的灰色空間,政府配置不像政府配置,市場配置不像市場配置,初次配置估值不明不白,二次三次配置估值節節攀 升,並且從金融部門獲得後續資金投入也十分容易,資產負債表哪能不膨脹?資產價格重估和資金投入增加相互推動,誰能夠把這種遊戲不斷循環做下去,誰就會是 贏家。

  資產負債表急劇膨脹後,在現金流能勉強維持的情況下,不但財富效應顯現,企業也可以借此擴大經營規模,不少企業的確就這樣做大了。但是想想這樣 做的代價吧,一些很有手段玩那種資產價格重估和資金投入增加遊戲的企業,其實是在借政府之手和管制性的金融體系,來強迫住戶部門補貼自己,並不斷增加與政 府部門和金融體系的談判籌碼。

  許許多多的企業,只想著要把資產做大,繼而把經營流量做大,利潤並不重要,因為即使沒有利潤也有財富,也有談判籌碼,也能不斷擴大自身的「安全 冗餘」。因為,現在的政府收入很大程度上就建立在企業經營流量的基礎之上,政府也越來越在這種遊戲中無法自拔,結束遊戲意味著財政收入的危機;而金融部門 也不敢中斷這場遊戲,因為企業資產的泡沫絕大部分是由金融槓桿攪拌而成的,資產估值的崩潰意味著金融體系的崩潰。最終,為使擊鼓傳花的鼓點不斷敲下去,政 府需要竭力維持甚至增強對資源的控制,哪怕採取飽受非議的各種調控手段;而金融體系則會倒逼央行更多的投放貨幣,終使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也急速膨脹。

  現在,整體經濟形勢下行,企業經營環境發生變化,資產價格重估出現反覆,維持現金流成為挑戰,這些都倒逼著企業界改變思維方式,將心思從做大資 產負債表轉向做強利潤表。政府也需作出反思,不應過多過深地干預或受制於企業的規模,因為以政府有限的財力,根本保障不了那些充滿泡沫的企業的「安全」, 一旦這些企業在過度擴張中崩盤,牽連的將是很大的一張地方生態網。

  在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還未完成的情況下,很難對資產價格的中長期走向作出清晰判斷。但是,當下的中國企業們,反思過去一味求大的那張資產負債表,應該是時候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574

資產負債表重於損益表

http://www.ltkdj.com/news/gzyl/2012/924/12924231425H7JD97IC4F0ACFEC4224.html
  在低增長高通脹的時代,社會財富在縮水,每個家庭都會感受到資產的下沉,無論你試圖資產組合多元化還是現金為王,你都會深刻體會生活總有困難的週期,這種週期是每個人、每個家庭和每個企業必須面對的。

  今天的中國首先面臨人口紅利的下降、老齡化時代的來臨,其次是要素價格的上升。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會極大地提高社會的日常生活成本,所以,儘管很多家庭收入漲了,卻面臨更大的支出。很多企業在這種大變革環境下,也都面臨生存的壓力。

  2012年上市公司的半年報,更真實反映了低增長高通脹的困境。三一重工曾被稱為中國的優秀企業,甚至很多人預期為卓越企業的候選,但是半年報中飆升的應收賬款伴隨猛增的存貨,導致現金流是負的,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沒有現金流的企業利潤再好,也有可能在經濟持續萎靡中漂浮,甚至破產消失,無論這企業有多大。

  2012年的危機與2008年危機有本質的區別,2008年雖然也很艱難,但時間短,最終很多企業都能緩過來;而2012年的危機,其時間的跨度無法預測,許多企業將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這是在所難免的。

  基於低增長高通脹的大環境下,在投資中,更需要研究和關注資產負債表,特別是企業的現金流,而損益表的利潤數字只是過去一個階段的表示,但資產負債表是衡量企業能否生存下去的關鍵指標。只有建立在現金流好、資產負債表是良性的基礎上,再研究損益表才是有用的。

  蘋果公司為何能成為全球的一哥,現金儲備富可敵國是主因,甚至遠好於我們的部分銀行。報表中許多數據可以造假,每股收益也可以調控,但現金流是最真實的指標。蘋果的現金流好,因為其產品是大家搶著買。在經濟蕭條、消費者都勒緊褲腰帶的日子,能讓現金流入的東西,一定是閃光的、有前途的。現金流流向一定是代表未來的。

  所以,在今天的投資中,如果只是簡單地按照EPS論英雄,那只能是一個陳舊、落後的思維。關注公司的每股現金流,關注公司賬面現金,關注公司業務的現金變化趨勢,可能是投資的重要和簡單有用的邏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69

最新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構成 蘋果應該收購諾基亞?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8926

《福布斯》雜誌記者和技術專家特裡斯坦·路易斯(Tristan Louis)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蘋果應該收購諾基亞的若干理由,現摘譯如下:

1、專利寶庫

查閱諾基亞的專利庫,我們會驚奇的發現,僅在美國,諾基亞就有1萬6千多項與通信領域相關的專利,在美國之外,有2萬多個專利。並且,平均來看,這 些專利還有13年才會過期,並且還包括一些4G通信的基礎性專利。2011年的一項調查顯示,諾基亞是LTE(一項介於3G與4G之間的通信技術)基礎性 技術專利的最大持有者。

不僅如此,諾基亞公司還十分重視與其它企業在專利領域展開合作。例如,諾基亞在2011年年報中提到:

2008年,諾基亞與高通公司簽署了合約,合約規定,諾基亞對高通公司所有用於「諾基亞移動設備」和「諾基亞—西門子網絡基礎設備」的專利享有使用權,為期15年。

去年,諾基亞公司控告蘋果公司專利侵權,蘋果公司不得不選擇庭外和解。儘管最終的賠償數額沒有公佈。但據傳金額大致為5億美元。同時,蘋果每賣出一 台iPhone,還要向諾基亞支付5-7美元的專利使用費。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iPhone售價的1%將落入諾基亞的口袋。並且,諾基亞對安卓系統 製造商也有類似的專利訴訟。

 

2、被遺忘的地圖製造商

在過去的幾年中,諾基亞一直在押注地圖與定位產業。2007年,諾基亞公司斥資80億美元收購Navteq,一舉奠定了諾基亞在地圖服務領域的霸主 地位。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諾基亞公司為Google,UPS(全球最大的包裹速遞公司)及聯邦快遞(FedEx)提供服務。谷歌公司為擺脫對 Navteq數據依賴程度過高的境地,正逐步擴大投資,以擴充自建數據庫的規模。

地圖和定位服務現已成為智能手機的核心功能,沒有哪一家手機公司可以忽視地圖服務。蘋果公司想在地圖服務方面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最快捷也最有成效的方法就是收購諾基亞。更有趣的是,蘋果公司還可以在Apple TV上加入地圖服務或其他有趣的功能。

 

3、Apple TV

儘管在今年早些時候諾基亞將旗下的IPTV部門賣給了埃森哲,但並沒有出售移動電視相關的專利技術。同時,諾基亞和西門子還合資成立了一家公司,研 究用手機看電視直播的技術,並且諾基亞在這項技術裡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收購諾基亞對蘋果電視的發展將起到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

 

4、三方交易

蘋果可以與阿爾卡特、諾基亞進行三方交易。阿爾卡特手中有大量的重要的專利技術以及其他蘋果感興趣的知識產權。並且蘋果還在被阿爾卡特公司控告非法 使用其專利技術。蘋果可以用從諾基亞收購來的其不感興趣的電信資產作為籌碼,與阿爾卡特公司持有的專利技術進行交換,例如MP3方面的專利。獲得這些技 術,有利於降低蘋果係列產品的成本,增強蘋果競爭力。

 

5、提高影響力

諾基亞是微軟進入手機市場的重要合作夥伴。蘋果收購諾基亞勢必會對微軟造成巨大衝擊。

同時,如果蘋果成功收購諾基亞,蘋果的專利庫將大大擴充,蘋果可以使用專利武器,打擊安卓廠商,降低安卓終端的增長速度。

 

就像歌中唱的「找個好人就嫁了吧」,諾基亞可以趁著沒被蘋果和安卓徹底打趴下,找個金主就賣了吧。儘管谷歌和微軟也很可能加入諾基亞的收購大戰中,但如果蘋果決計收購諾基亞,1000億美元的現金是其勝利的保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78

國航資產負債表存隱憂 Money Insider Editor

http://mymoneyinsider.com/?p=1901

本網編輯推介文章:獨立財經評論員David Webb於其網站上撰文談論中國國航〈0753〉的財政狀況,值得參考。

中國的旗艦航空集團——中國國航(0753),會對其高摃捍的資產負債表做些什麼?今年 4月27日,這家航空公司的母公司中國國航集團,宣布認購1.886億新股,認購價為每股5.57元(人民幣‧下同),集資10.51億元,計劃中的認購 新股數目只是現時股份流通量的1.46%,會把中國國航集團的持股量由52.06%提高至52.75%,同時把第二股東國泰(0293)的持股量由 19.53%降至19.25%。同時,國航持有國泰29.99%股權,另外45%則由太古集團(0019,0087)持有。

今年5月8日,國航及國泰的通函指出,認購股份的議案已獲得通過。

這次的股份認購,較國航20天移動平均價折讓10%,截至7月24日,股份認購的程序尚未結束,股份認購價因為國航派息而降至5.45元,而發行新股則增至1.927億股。

計及國航這次10.05億元人民幣的配股,於2011年12月31日,國航的淨借貸達到 739.6億元,相等於現時461.2億元股本的160%。國航新配股的金額,還較集團於7月23日共派發末期息所花的15.2億元還要多。其實,國航大 可降低派息而不用進行配股,而母公司大可以回購股份的方式,於市場增持股權。(節錄)

欲看全文,請登入:http://webb-site.com/articles/airchinabs.asp

作者:David Webb

連結:http://webb-site.com/articles/airchinabs.as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60

王曉璐之資產負債表遠比損益表重要 明月秋風

http://xueqiu.com/3712385667/23349448
資產負債表遠比損益表重要(2012-12-24 13:46:32)
今年通過雨潤、廣匯,學習了資產負債表的重要性,並付出代價,相信這代價會記牢。

之前雖然知道體檢結果比跑步成績重要,但僥倖心理或者說觀察的視點始終沒有調整到正確的焦點,所以資產負債表總是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Mark一下新浪博客的文章,作者枯榮,反思了對雨潤的投資。轉帖如下:

第一、一家業務前景光明、實力雄厚的公司遇到不道德的管理層,最終仍然是後者佔據上風。公司股權結構必須合理,而不是一家獨大,缺乏外部股東的監督制衡。儘管對於雨潤食品的實際調研反覆證明公司的基礎業務是真實存在的。

第二、絕對迴避資本開支持續超過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的公司,無論其業務前景多麼光明,公司管理層看起來多麼雄心壯志,業績看起來如何高速增長!事實一再證明,這樣的公司是容易出現問題的,例如超大現代就是個血淋淋的虛假成長案例。

第三、如果在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持續增長的同時,高資本開支和對應的不斷再融資同時出現,那麼出現道德風險的概率很高。

第四、再感嘆一下,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所以,知人固不易!不得不反思一下,特別是對知名的民營企業家,包括張近東先生。民營企業家市值做到幾百億上千億後,實質上已經身不由己了,這裡面參雜了太多非經營性的因素。

第五、對於民營企業而言,會計報表上的淨利潤不可靠,經營性現金流也不可靠,唯一可靠的是兩點:自由現金流持續增長(真實有錢流入)+不融資下的穩定派息(這些錢是真實,且能流向投資者)。國企這方面的風險反而相對較弱,國企主要還是利益分配和管理效率問題,現在還要加上政策風險問題。再反思下再融資的看法,最優秀的投資標的是不需要融資的,但是畢竟數量極少。需要再融資的公司,要看其投入產出效率,例如投入資本回報率能否持續穩定。

反思了很多,對於雨潤而言,目前股權結構正在發生改變,實業資本和投資資本前期低位介入不少,但是問題是對於祝這樣強勢背景的公司,外部股東的制衡力量究竟有多少,還是個疑問。毫無疑問,剔除公司治理問題,公司基礎業務目前的估值顯然是大幅低估的。但是,自我感覺,這種低估可能是靠不住的。與狼共舞看起來不是個好策略。於是剛剛看到雨潤的持續關聯採購協議,這可能導致利益輸送。按照修改後2015年的採購關聯交易上限超過了2011年採購量的34%。這意味著,對於上游的原材料成本已經很難進行評估。希望特別股東大會能否決這個議案。雨潤的未來只有當股權結構發生轉變,才有光明前景,否則,只能為這次投資記提「資產減值準備」。

年底,康美事件再次做了附註。這些年來,從藍田股份、銀廣夏,到今年系列明星股爆煲,看來資本市場的沖頭是永遠斬不完的,大家慢慢長記性吧。連香港這樣對民企很謹慎的地方,爆煲一樣很多。

想來那些成功躲過世通、安然血光之災的人,並非運氣好,乃是謹記「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又進一步想,「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這道理人人都懂,為何還是有人一再鋌而走險,挑戰極限呢?看來,從根子上說,就是一個「貪」字,認為自己足夠好運。還有呢,就是過於自信,剛愎自用,認為自己能識破企業的這些把戲,甚至輕易相信了不道德的管理層。看資產負債表不是件複雜的事情,略長點心眼,企業的那些作假還是蠻明顯的,不合常識的。

今年是學習「舍」、學習做減法的一年。多半是因為熊市的關係吧。

Mark一下,給某老友發了短信,互勉「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64

實戰分享——常見的資產負債表調節術 二萌吃到飽

http://xueqiu.com/9622071450/25374520
財務是我的軟肋,工作中多是被趕鴨子上架,硬著頭皮上的。投資者多數關注公司利潤表及現金流情況。但在工作中感受,資產負債表是最基本、最能夠鍛鍊閱讀者能力的一張報表。雖然財報附註很少披露明細科目的數據,但是瞭解實際操作中常用的調節手段,對投資標的公司的評判,有很好的借鑑。
僅作參考,如有紕漏,還請各位財務高手指出。

一、            資產分析

1、  貨幣資金

庫存現金:白條抵庫現象,股東等領用現金長期掛賬,未作賬務處理所致。或轉移至私人賬戶而視同現金處理。

銀行存款或其他貨幣資金:通過銀行承兌匯票、信用證的保證金存款,推算出應付票據等相應科目明細數據的真實性。

2、  應收票據

一般佔比較小,主要關注大額變動項。

3、  應收賬款

無票銷售會導致大量賬外銷售收入,核查苦難。

A銷售收入與應收賬款同步增長:堤防關聯交易虛增利潤,此時收入增加卻不會導致現金流增加。

B銷售收入無明顯增長,應收賬款大幅增長:可能客戶償債能力下降,觀察主要客戶所在行業環境是否有大變化;或為人為虛增應收賬款,來降低負債比率,增加流動比率。

C銷售收入與應收賬款同步減少:公司經營發生不良變化。

D應收賬款減少,而銷售收入未減少:公司收現政策是否改變,現金回籠速度加快。

E此外,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應收賬款與存貨之間應該保持較為穩定的比率,無原因的大幅變化應引起注意。

4、  預付款項

長時間存在的大額預付賬款明細項目,可能是股東抽資導致。

原材料較為緊俏時,預付賬款會上升。一般都會有採購發票。

5、  其他應收款

有較大變動時,可能是關聯方交易往來。

當企業挪用信貸資金時,該科目與應收賬款、預付賬款串聯轉移,來逃避稅務、審計審查。關注科目聯動變動。

(代建工程,當工程正式驗收後,相關款項從其他應收轉移到應收賬款)

6、  存貨

查看原圖
7、  長期股權投資

主要關注大額變動項。

8、  固定資產

工程竣工後一次性轉入,大幅增加屬於正常現象。

關注按市價入賬的房產,可能會虛增。

9、  投資性房地產

核算範圍: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權;持有並準備增值後轉讓的土地使用權;已出租的建築物。

按照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記入資本公積或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增加淨資產。

10、             在建工程

主要關注大額變動項。

11、             無形資產

土地使用權,是否已經取得產權證,是否完稅。

12、             待攤費用

主要關注大額變動項。

二、            負債及所有者權益分析

1、  借款

通過財務費用中的利息支出,倒推該科目的準確性。

關聯方或股東借款,為了降低資產負債率,將其視為對外捐贈,直接記入資本公積或留存收益。

2、  應付票據

通過貨幣資金中保證金項目,倒推該科目的準確性。

3、  應付賬款

「應付賬款—暫估入賬」實際已投入生產或者銷售,為了調節稅收,供應商尚未開具發票。

關注長期掛賬現象。

4、  預收賬款

長期掛賬款項,可能是企業產品發出後一直沒開發票。

5、  其他應付款

民間集資、個人集資應關注。

6、  應繳稅費

關注公司主要稅種及稅率水平,行業平均。

7、  實收資本

增資、減資應該有驗資報告、股東決議、營業執照變更。年審後的營業執照顯示的註冊資本。

8、  資本公積

各級政府獎勵、補助、稅收返還,一般只能記入營業外收入,有的直接記入資本公積,有逃稅風險。

9、  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

注意與利潤表的鉤稽關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702

美國政府資產負債表有個16萬億美元的大窟窿?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2435

Rafferty Capital Markets副總裁Dick Bove在CNBC上稱,稱如果一家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像美國聯邦政府那樣,那這家企業可能已經倒閉了

他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繪製了2012財年美國聯邦政府資產負債表,顯示聯邦政府資產負債表上的所有者權益(淨資產)為負16萬億美元

簡而言之,包括應收貸款和MBS,以及財產、廠房及設備在內的美國政府「總資產」總共還不到3萬億美元。

佔債務比例最大的是超過11萬億美元的公共債務和逾6萬億美元的公務員薪資福利費用。(而淨資產往往描述的是「家底」,也是最基本層次的償付能力。然而美國政府卻要用「負16萬億」的淨資產擔起「16萬億」的債務——編者注)

不過經濟學家Cullen Roche駁斥了該篇文章,稱Bove的資產負債表過於簡單,且極度具有誤導性

資產那一欄顯示聯邦政府僅有2.7萬億美元資產,如果剔除聯邦政府實際擁有的幾乎所有資產外,這個數據是對的。

我就簡單指出其中幾個嚴重具有誤導性的。首先,美國能源研究機構IER預計,美國政府持有的化石燃料資源總值超過150萬億美元,是Bove在文中列出數額的55倍。

這還只是皮毛,我還沒有對聯邦政府擁有的大量土地和房屋進行調查。此外,還有黃金儲備!

另外,美聯儲的負債一欄中有大量以美聯儲和社保基金作為債權人的債務。我不知道這累加起來共有多少,但淨值至少接近200萬億美元,甚至更多。

上述這些都沒有在這張資產負債表中體現,美國並沒有16萬億美元的大窟窿,除非美國選擇破產,否則我們不會破產,所以沒什麼好怕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890

後IFRS時代 資產負債表比EPS重要 潤泰獲利暴衝背後的兩堂投資課

2013-11-25  TWM
 
 

 

撰文‧周岐原

潤泰全、潤泰新該怎麼認列獲利?EPS(每股稅後純益)到底是多少?成為當前股市最熱門的話題。

十一月十四日,潤泰全、潤泰新在盤後公告,依三十一號公報以市價認列轉投資高鑫零售獲利,損益表上的獲利隨之暴增,前三季EPS分別高達五十四.一九元、二十八.八三元。驚人的獲利數字讓市場訝異不已,因為潤泰全的表現,甚至超越前三季EPS繳出四十六元的股王大立光!

毫無意外,訊息發布隔日,兩檔個股就吸引大批買盤進駐、股價均告漲停,令它們的市值在短短一個交易日內,增加約九十五億元。

然而,潤泰全、潤泰新的營業現狀和獲利,實質上並未改變,因此休息一個周末後,投資人情緒恢復冷靜,十一月十八日的股價,又雙雙回檔超過三%,引發市場對IFRS(國際會計準則)實施後,應如何認列獲利的關注。

EPS超越大立光

只是帳面數字

「這個案子,真的讓外界摸不著頭緒,」一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高層私下說。他指出,本案的性質是認列轉投資獲利,和其他公司在IFRS實施後,以市價不動產認列價值不同,可說沒有前例可循。

出現這個罕見的「利多」,原因與答案都藏在高鑫零售的股權架構裡。由持股分布來看,法國歐尚集團(Auchan Group)與潤泰集團共同持有吉鑫控股,持股比率分別為五一%及四九%,吉鑫控股則持有高鑫約五二%股權;因此可以說,法國歐尚集團是高鑫「最終的控制股東」,對於這個上市主體,具有實質控制力。

而歐尚集團自二○一四年起,財報將適用IFRS制度,因此在一三年八月十四日,歐尚與潤泰集團重訂股東協議,視為不具控制力的潤泰集團,於是依照規定認列高鑫的轉投資獲利,才出現這次的EPS大幅躍升。

但重大訊息內容中,潤泰集團此次認列獲利,並未處分高鑫股權,這也令證交所高度關注,究竟潤泰與歐尚的新協議,有無影響潤泰對高鑫的控制力?「我想,主管機關最關注的是,若只有『換約』,能不能認列這麼大的利益?」會計師說。

其實,兩家公司獲利暴衝只能算是帳面數字,並沒有帶來實際現金流,如果要依據此EPS預期公司能配發高額股利,絕對不切實際。不僅如此,見到數字就搶進的投資人,未來還得面對風險。

此次潤泰全、潤泰新分別認列三九○、二五八億元獲利,不過未來,高鑫股價若呈現永久性下跌,兩家公司可能也需要提列減損。影響所及,不但當期損益表可能出現重大投資損失,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的淨值部分,也有可能出現巨幅減少。

事實上,國際間已採用的新版本,就是為了修正台灣現行舊版本所造成的上述風險,其差別,在於新版本不再認同「失去控制權就必須一次認列價差損益」的概念,簡單的說,無論控制權是否有變動,只要屬於長期投資,都仍維持每年固定認列投資損益的作法。

新遊戲規則

要留意資產負債表變化

其實早在三年前,第七二六期《今周刊》就率先發出提醒,IFRS這項影響投資決策巨大的「新遊戲規則」,已悄悄在台股發酵。當時震撼散戶的企業,是上市公司藍天。

當年十一月藍天公告,依IFRS評估後,投資性不動產公允價值將提高每股淨值,從十三元大增至六十五元,增幅接近四倍。消息發布後,股價果然在兩天內大漲六%。

這個案例,後來讓金管會出面喊話,表示公司揭露IFRS相關影響時,必須將有利、不利的資訊共同揭露,避免「報喜不報憂」。觀察這個三年前的經驗,可見小股東除了觀察損益表呈現的獲利高低,還得留意資產負債表的資產品質,以及附註內揭露的資訊,才能確認公司財務狀況。

令人玩味的是,潤泰集團公告訊息隔天,在香港掛牌的高鑫零售,股價並未受到前三季稅後純益增長近三成的利多消息支持,反而以大跌六.五六%作收;而且,當日高鑫成交股數多達三千五百萬股、創二個多月來最大量,與台股市場中潤泰全、潤泰新爆量漲停、受到追捧的境況,恰恰相反。

市場人士解讀,這個現象可能來自投資人擔心,潤泰集團認列轉投資獲利的動作,無形中宣告,高鑫的主導權將劃歸歐尚;而在董事長黃明端帶頭衝刺下,中國大潤發每年開出兩位數新據點的好成績,日後或許無法重現。

無論如何,此案已經讓市場充分感受到,財報適用於不同會計準則時的「震撼教育」,未來投資人應多關注企業資產負債表,才不會被數字迷惑。

高鑫零售股權結構

公眾 17.90%

歐尚 9.89%

51.00% 吉鑫控股 51.94% 高鑫零售 95.00%歐尚中國大賣場潤泰 49.00% 95.26%大潤發中國大賣場

16.60%

個人股東 3.67%

註:數字代表持股比率 資料來源:高鑫零售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422

從123到股神之路。1·資產負債表 巴黎的價值投資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05/1231.html

從123到股神之路。1·資產負債表

巴黎:

最近看到一篇文教人如何以一條普通繩綁一頭四噸大象。
起先筆者非常不相信,認為無可能,看完篇文,才知道答案。

原來以一條麻繩制服四噸大象是要先從牠還是200磅小象時開始綁,讓牠記實牠是無法掙脫這繩,在長大到寵然大物過程,小象就養成這個思想習慣。即四噸大象的身體並沒有被制服,牠身體無法動彈只因牠的腦袋己被深深綑綁。

因為有時自己在做買賣過程,好像總有一些思想包袱。故看完這文突然想寫一系列最簡單的投資文,這些文必須要連小朋友也看得懂,我希望在寫的過程能把自己帶到還是小象的過去,即今天這個大象是從那處來,學壞了什麼,腦袋被什麼綑綁。筆者希望一路寫,一路紏正自已己植根的錯誤思想,鬆綁這腦袋。

第一篇想寫的就是資產負債表,寫給專業人看對我來説並不難,但要讓從來未有這概念的人了解,就應該很有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