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企業家們喜歡講故事

http://www.yicai.com/news/2013/11/3114037.html
業家們都喜歡講故事,尤其是自己的創業故事,說到動情處,都要忍不住掉眼淚。老百姓們也喜歡聽企業家講故事,尤其是那些「屌絲逆襲」的勵志故事,聽到動情處,也要忍不住掉眼淚。大家都過得不容易,按理說「人艱不拆」,不過聽多了形形色色的故事,我還是忍不住要吐個槽,拆一拆那些企業家的故事,尤其是那些都開始寫傳記的企業家的故事。

傳記是對一個人的畢生總結,一個好的傳記應該是經過周密訪談,歷時多年才寫成的。《喬布斯傳》就是一本很好的傳記,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是一個非常資深的媒體人,他用了將近三年的時間,採訪了喬布斯身邊的各種人——包括他的家人、同事和同行,還有他的對手,然後通過反覆交叉求證,從而得以完整和相對客觀地呈現一個完整的喬布斯。即便如此,他也只能說儘可能真實地還原喬布斯的一生,這樣的傳記是可信的。

但在中國,大多數的企業家的傳記不是這麼寫的。大多數傳記的寫作流程是這樣的:作者和傳主聊了多少個小時,然後結合一些公開資料,幾個月就寫成一本書。敬業一點的作者會有一些對同行和同事做一些訪談,但總的來說這種觀察和描述是相對單緯度的。這種傳記有很強的公關色彩,很多企業家之所以願意寫傳記,也是希望能留下一些名聲。他們很少有勇氣其直面自己的所有過去,會有意無意地修飾自己的人生,這也是人之常情。

曾經看到一本首富的傳記,寫了他在五歲的時候看到一群螞蟻在搬家,然後作者就說企業家的雄才大略在五歲時就看出來了。我當時就在想,這不是在扯淡麼?!中國的歷史有個傳統,一個人只要做成了一點事情,他在出生的時候往往就是天有異象、電閃雷鳴……或者像金正恩那樣,兩歲的時候就會打槍,三歲的時候就會駕駛汽車之類的。在中國,很多傳記的作者往往都在美化作者,缺乏對傳主客觀全面的描述,很難完整地呈現傳主的經歷和思想。

很多傳記故事往往只有開頭和高潮,卻沒有過程和低谷。其實,一個人成功路上一定是有低谷的,只不過那些企業家不說罷了,就像心頭的一道傷疤一樣。創業就像穿過一個漫長的隧道,你心中有一個信念,但是你看不到光明,你必須不斷地往前走,中間經歷了很多煎熬和掙扎,後來見到了一束光,你成功了,這是大多數真實的創業故事。

但是,很多傳記文章中間看不到過程的艱辛,看不到內心的掙扎和糾結,我們看到只是一個開頭和結尾,沒有看到過程。其實真正的故事,過程中間才是最有魅力的,但是一方面這些人不會說,因為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難的。很多作者也沒有足夠耐心去問,當然這些故事都是單緯度的。如果說一個人只是說他講自己的故事,因為人都是有侷限性的,他往往看到的是他自己對自己有利的一面。他倒不是非常撒謊,其實人嘛總歸是有侷限性,所以這個時候,這種所謂的傳記,往往就缺乏了真實性的考慮。

還有一個誤區是媒體屬性決定的。媒體就像一盞探光燈,在茫茫黑夜之中可能站著一百個人,這時候一個探光燈打過去,照到了某一個人。這個人當時已經成功了,然後媒體就開始給他們總結:這個人為什麼能成功呢?它去搜索他所有的背景資料,還有他的一些言論,然後得出一個結論:這個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過去做過一件什麼事,說過什麼話。反正一個人要是成功了,以前做的任何事都是對的,其實不過是一種事後總結罷了。

真實的版本是:當媒體在描述一個人的成功時,必定有99個跟他同樣的努力,同樣勤奮,天分也差不多,但就是運氣差一點這樣的創業者。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因為他們失敗了,媒體的探光燈照不到他們的頭上。這也是媒體的悲哀,因為它照到的只是成功者,當然有時候也有失敗者的案例,但這種案例也是根據媒體的需要來選擇的。單個來看,即便這些故事完全真實,但是這種個案的真實,又能多大程度上反映作為一個群體的真實呢?

創業像登山一樣,一開始可能有100個人登山,然後半山腰的時候發現只有10個人在繼續登,然後繼續登,快到山頂的時候可能只有兩三個還在攀登,其他人都已經退出了,或者掉下去了,最後才有一到兩個人成功登頂。這時候媒體的話筒伸到他面前,請問你是怎麼成功的?這個人侃侃而談,然後媒體會把這個故事包裝給讀者。讀者也需要這種故事,因為他們看到了希望,也從中獲得激勵。企業家、媒體和讀者達成某種默契,他們各取所需,共同塑造了我們通常看到的創業故事。

有一個知名的經理人寫過一本暢銷書:《我的成功可以複製》。一個道德上有瑕疵的經理人算不算成功?這個問題可謂見仁見智。但我想說的是,認為某個人的成功可以複製,這是天大的謊言。沒有人的成功可以複製,每個人的道路都是與眾不同的,你可以向他人學習他的成功經驗,但你永遠無法複製別人的成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因此千萬不要去模仿別人,走自己的路,沒有一條道路是重複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43

【方法論】初創企業“講故事”時那些不該觸及的雷池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3/57860.html

當內容營銷越來越重要的時候,公司品牌背後的故事不僅代表了更多的意義,甚至已經成為每一家公司的標配策略,特別是對於初創企業,“每一家初創企業都應該以媒體的形式開始”。但i黑馬觀察到,大多數商業故事都是完全失敗或者牛頭不對馬嘴,特別是在創業圈子里。那麽在講故事方面,有哪些最好不要觸及的雷池呢?講故事(storytelling),不是拿來炫耀對於 storytelling 來說,這應該是最基本的基本功了,人們並不會只是吸收你告訴他們的事實和信息,相反他們會真正聆聽整個故事,再自我做出推論,所以與其去告訴他們應該怎麽做,不如只是分享故事,讓它自然地流入人們的腦中,讓它帶給人們自己的推斷想法。當你在 storytelling 時,分享更應該以這樣的方式開始,讓人們感受到故事背後的願景、或把自己置身於故事中的人物,就像馬克吐溫說的那樣:不要只是說一個老婦人在尖叫。把那老婦人帶過來,讓她尖叫。而在實際中應該是這樣:進入“關於我們(About us)”界面,看看是文字多呢還是只有圖片?你是只用了數據呢還是有一些關於公司的背景故事?那些故事是不是有些幽默、又或是能夠講述清楚你是誰?並且你可以整理一下你用來講故事的工具,最有效的我覺得是視頻,能夠是視覺上刺激人們的感官,它可以很快速地傳達出複雜 idea 的寓意,又或者強調出自己的與眾不同。一個很好的例子便是 FityThree 公司推出的一個電子繪畫硬件 Pencil,但與其把時間浪費在解釋這支觸控筆的技術等專業術語、又或者是 Pencil 是如何的完美,FityThree 只是發布了一個精美的繪畫視頻,里面的藝術家用 Pencil 的各種功能畫出了高質量的圖畫。行話不要太多我們見多太多媒體發布會和各種演講,都充滿了那些沒什麽意義的詞語,像效應(synergy)、平臺(platform)、樣式(paradigm)等,它們到底是什麽意思?我們總是很舒服地嘲笑 Alec Baldwin 在 《30 Rock》中扮演的浮誇角色 Jack,他總是創造一些新概念新詞匯,同樣地,對於那些和我們不是同一個行業的人來說,我們的用詞也可能同樣可笑。在所有對喬布斯的贊譽之中,他對簡單的堅持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你和你的產品應該去適應你的用戶,而不是反過來。喬布斯在介紹那著名的 Think Different 廣告時說:“對於我來說 marketing 是關於價值,在這個複雜吵鬧的世界里,我們大多數人都會被忘記,我們的公司也是如此,所以我們必須非常清楚我們是誰,並且要確保人們同樣能夠明白。”用技術術語、多余的語句和縮寫詞來講故事最容易失去用戶,古希臘醫藥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過:“語言最主要的優點就是簡潔,沒有什麽比那些陌生的詞匯更能抹殺這個特點。”事實上,在喬布斯時期的蘋果營造了一種簡單人性化的交流模式,今天像 Square(“Sell on the go.”)、Venmo (“Make and share payments.”)、Evernote (“Remember everything”) 等已經很成功的公司,他們所做的就是幫助用戶去填空:“我真的想要 ____”,然後就去實現它。太沒人情味不管你的公司是出售剃須刀、提供雲服務、還是設計醫療設備,人類仍然是這一切動作發生的起始。讓你故事里的主人翁更加個性化,讓他的真實感能夠吸引用戶好奇地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人們總是想要和別人交流,所以一定要確保你的故事是基於現實生活中的角色上。有名的 Subway(賽百味)總是將類似的機會轉化成自己的商機,比如讓大學生 Jared Fogle 闡述 Subway 的三明治是如何可以讓人減肥的。與其為不同的三明治種類打廣告,Subway 選擇了一種更能讓消費者參與其中的推廣方式,將 Jared 塑造為品牌的代言人,並且他的故事一直被用作推廣廣告,而在這 10 年間,Subway 的銷量翻了一倍。案例:當 Dropbox 的用戶數量達到一個里程碑時,它專門設計了一個內容眾包網站來慶祝,讓用戶們在這個網上上分享自己使用 Dropbox 的故事。有些用戶寫了一些故事性的內容,有些用戶則分享了自己孩子的照片等,這些持續更新的內容傳遞出 Dropbox 對用戶的關懷,這種更加人性化的營銷方式也推動了 Dropbox 的進一步發展。不要按順序來除非你是在給大家講述如何降落一架飛機,或是如何組裝一個宜家的書架,不然盡量避免按時間來講故事。故事的時間性並沒有故事的趣味性來得重要,而且通常有趣的事不會在早期發生,你的營銷活動是根據情感的積澱來組織的,與時間無關。在你考慮自己的故事可以加入哪些元素時,把它們想象成不同的模塊,即使把它們打亂之後也不影響用戶在各個場景的代入感,不管人們能不能猜出故事的結尾。案例: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最近的廣告是一對老人正在拍照,場景變回到了以前老人的家里,他們年輕的時候坐在一張沙發上,這種效果很有吸引力,一個將創意和親近感結合的例子。缺少挫折公司總會出問題,更別說初創企業了,但往往小挫折能夠帶來機會,比如可以借此傳遞一個道歉或是修正的故事,這會增加顧客的忠誠度,具有誠意的道歉能夠顯示出一家公司對用戶真正的關懷。雖然講故事可能和最後的成功沒有直接關系,想象一下如果洛基在每場打鬥中都勝利的話,估計沒人會去看這部電影,相反是那些仿徨和擔憂將人們代入到了故事情節之中。依靠加入一些弱點和疑惑,故事更加讓人同情,但卻更加可信。Lululemon 在發貨時出了錯,並且錯了最佳的道歉時機,更糟糕的是公司的創始人 Chip Wilson 竟然將這怪罪在用戶身上,這種火上澆油的方式使得最後的道歉變得毫無用處,這也使得 Lululemon 那個季度銷量慘淡,並且 Wilson 最終被迫辭職。案例:雖然有很多人覺得梅姐總是動作遲鈍,但在上個月雅虎泄露用戶郵箱地址的事件上,她卻反應迅速,立即表達了誠摯的歉意,並將所有責任都攬到公司方面,與用戶無關,這其實也是同情開始在用戶心中發芽的時候,也就只是在這個時候,損失才能被降到最低,甚至可能有更好的效果。不要虛構你的故事應該是真實的,華盛頓的一個癌癥中心曾經把一個名為 Audrey 的人作為自己廣告的主角,並在各種廣告渠道上大用她的照片,但 Audrey 是一個三項鐵人比賽的運動員。人們開始把 Audrey 當做一個抗癌戰士,但卻和她的運動生涯相沖突,最後這家癌癥中心慢慢地從人們視野中消失。人們想要真實的故事。假的故事便意味著倒退。讓故事成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故事通常是最容易和公司在做什麽聯系在一起,當公司能夠以一個透明、誠實和人性化的態度來做這件事的時候,不僅能讓員工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義,更能傳遞出公司真正的價值觀。案例:抓取一些好的或壞的時刻,以故事的形式將員工和公司聯系在一起,能夠增加他們對工作的忠誠度。將會議改成講故事而不只是匯報工作進程,比如詢問大家最近遇到的最奇怪的事,又或者講一個關於客戶的故事等等。不要限制故事的來源往往一家在背景故事上無所作為的公司會失去大量的機會,更別說在現在這個社交網絡如此發達的世界,來自客戶和員工口中的故事變得如此重要,有時簡直就是無價之寶(就像 Subway 的例子)。認識到故事在公司內部和外部的價值,讓員工和客戶都成為你的 storyteller。有一個不錯的策略便是打造一個公司內部的“故事倉庫”,或是故事數據庫,可以讓員工甚至是用戶分享故事,在以標簽將這些故事分類,方便人們查看搜索。耐克、蘋果和 eBay 都將眾包故事作為一個工具,特別是那些用戶們為之瘋狂產品,這樣單單靠故事就能夠擴大品牌的影響力。案例:Comcast 算是 Twitter 上最早推出線上營銷的公司,Twitter 變成了一個大型的品牌營銷和客戶服務平臺,在這里口碑傳播的速度非常之快。Comcast 開始在 Twitter 上介紹自己的員工、回答用戶的疑問和抱怨、再加上對特定事件真誠的道歉,Comcast 很快地便發現即使是最憤怒的客戶,在意識到 Comcast 在一個公開的平臺上真誠地想要幫助自己時,也會滿意而歸,也就是從那時開始,Comcast 打造了自己的社交網絡營銷策略。現在隨著內容營銷正在成為每個公司的標配時,storytelling 的策略已經成為一門學問,一個好的故事能夠成功靠的同樣是創意和不可預測性,好好設計你的故事,避免上述的七宗罪,你能夠打造出屬於自己的聲音。最後回到 Uber,你可以看到簡單的字句也能有巨大的效應,故事並不一定越長越好,最好的故事是會把用戶當做故事中的主角。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Andy Smith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428

電商本質新思考:做企業最重要的還是滿足客戶需求,O2O更多的是講故事

http://news.iheim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9&id=113805

我的觀點是,互聯網只是我們的一個工具。在網絡上消費購物非常方便、高效、可分享,已經是現在一個時代的大趨勢。對於我們來說,網絡平台對於銷售奢侈品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僅僅侷限於此,我個人是不看好的。

作為定位於消費品領域的服務型企業,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體驗。淘寶出現的時候,針對的是入門級的網購體驗,方便、價格低。京東(27.79, -1.17, -4.04%)整個發展,則是促進中國中層階層的消費,更多是快速。而對於高端消費,一定要有信任有保障,並最終形成體驗式的服務,才能留住核心消費群體,保證良性持續發展。

因為在高端消費這一部分,如果只做拼價格的網絡銷售,對於消費者是不實用的,最終吸引到的可能也不是一些主體高端消費者。另外,這個群體的消費者通常是價格導向,有促銷的時候能吸引消費者,沒有促銷的時候就流失消費者,沒有附加值體驗的業務模式很難延續。當然,單純賣奢侈品還會受到貨源影響,當公司規模不大的時候,大品牌不會選擇這個平台合作銷售,即使從海外自己採購一些貨品的時候,做完促銷就沒有了,貨源沒法延續;如果沒賣出去容易壓貨,這樣不可能形成穩定的業務循環和持續發展。

這種情況下,一些同業奢侈品網站就開始做小眾品牌的商品,但設計師品牌在中國還沒有形成氣候,所以它的發展會受到制約。

這也是一個偽命題,雖然有很多商家在談品牌授權問題,但是我們從來沒追求過品牌授權,也從沒去談過這個問題。這其中的原因是,品牌授權以前更多是傳統行業在做,例如很多在香港做奢侈品生意的人,一般都是代理商,需要品牌授權同意他在中國內地及香港開店,這些人需要品牌授權。而像新光天地、亞馬遜(337.49, 4.64, 1.39%)這些都有奢侈品賣,他們會去談授權麼?不會,因為他們是一個開放性的平台。

這些品牌入駐到平台上,平台提供的是服務。因此,現在的企業要隨著時代去調整自己的腳步,我們也希望做平台,提供優質服務。尤其對於賣奢侈品的網站,本身就應該賣的都是正品,不應該存在什麼「品牌授權」的概念。

大概因為我是做傳統生意而非互聯網出身,我對很多企業對O2O的理解不太贊同。他們的理解感覺是線下有個店,線上有個網站就是O2O,而線上和線下完全連接不起來、是不打通的,從用戶角度兩邊的體驗也是不一致的。

我個人感覺現在大家對O2O有些誤解,比如說微信支付是O2O,說美團網是O2O,但它其實更多是一個促銷頁面;線上價格便宜的東西,線下卻沒有好的服務體驗。

在我看來理想的O2O,線上線下無論是價格還是服務都應該統一的。包括C2B定製化的概念,都是一種能夠享受自己服務的O2O。比如看看蘇寧說線上線下同一價格,但是網上銷售量很小,就是因為需要打通的環節非常多,說明O2O並不好做,大家還是需要很多努力和投入。

中國很多企業講O2O是企業融資為了講故事,因為沒辦法講傳統企業的故事,也沒辦法單純講電商的故事,就得說一些新概念。

我覺得做企業的人來說,最重要還是滿足客戶需求、服務好客戶。不管是在線上還是線下,用微信還是二維碼,都只是一種手段而已,商業的本質並沒有那麼大的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973

姜文壓根不想好好講故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2/4056364.html

當感悟是用大段臺詞的方式展現時,就可以宣告影片的死亡了。

萊塢的“故事之王”羅伯特·麥基給《星際穿越》打了3分(滿分5分),理由是這部電影的故事講得很糟糕,直到最後一分鐘,都沒有遵循講故事的規矩。如果看到了姜文的《一步之遙》,他應該會更生氣,因為姜文壓根沒想過好好講故事。

倒不是說《一步之遙》有多“爛”,只是全片充斥著一種“我不屑於線性思維”的自大感。姜文扮演的馬走日永遠都在出戲,因為他一直都在扮演姜文自己,那個鏡頭外驕傲的、不肯跟人好好對話的男人。

他設定觀眾都是他的粉絲,他肚子里的蛔蟲,了解他的一舉一動,以及吞咽的每一句金玉良言。於是,《一步之遙》忘我地表達,自我地表達,除了表達還是表達,卻獨獨忘記了把故事說明白。

比如,全片的第一句臺詞“To be or not to be”其實“漢化”得饒有意味,但硬是變著法子解釋好幾回,灌輸出姜文雞湯式的人生感悟,卻令人頓生食之無味的雞肋感。首個分場景中的大段對白也略顯莫名:姜文西裝革履、頭發油亮地端坐在靠椅上,以“教父”般的姿態傾聽大帥兒子的“苦惱”。姜文是超級《教父》迷,這段嚴格仿照《教父》橋段,意在抖出一個大包袱,但這個包袱只有“姜文迷”才能接,旁人哪能會意,所以效果並不出彩。

效果打折的原因更在於拖沓。文章扮演的大帥兒子,被一個外國名媛傷了心,所以要“暴發戶”式地花一次錢,以證明自己不是暴發戶,於是輾轉尋求馬走日的幫助。這一段落的用意是為勾勒兩人的乖張性格,並引出全片的高潮“花域選美”。可就這麽個引子嘮嘮叨叨得有三五分鐘,還未高潮就儼然泄氣。

好不容易盼來了劇情小高潮——被外界渲染多時的“選美”,果真精致華美無比,其中的歌舞片段仿若好萊塢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黃金時代重現,競選者的鬥技也火光四濺,可正當大家鉚足了勁頭要等舒淇出來爭艷,並千呼萬喚始出來時,她扮演的“總統”卻“說而不演”,給劇情潑了冷水,直接將大眾引頸良久的期待澆滅。這樣的例子在片中比比皆是,姜文就是不願意按理出牌,要麽筆鋒一轉,要麽劍走偏鋒。你得認真揣摩戲外的他,才能體會每個鏡頭戲內的含義。

但因此將《一步之遙》類比《無極》或《三槍》,顯然是大大低估了姜文的野心。實際上,姜文是很認真、很認真地在做一場前衛的電影實驗,滿屏因而充斥著《教父》的胸花、費里尼的《月吟》、“巨蟒”的後現代、庫斯圖里卡的狂歡,一次次用自己的手法向經典電影影像致敬。臺詞也看得出來打磨良久,甚至還戲仿了大量20世紀初的名言,連馬走日和項飛田在花域總統決選時的介紹語,都借鑒了趙藩為武侯祠題寫的對聯。

但他的問題是荷爾蒙過剩,只見激情卻找不到發泄口。貌似每一個鏡頭都很用力,都有訴求,但卻不懂節制,未能舒緩自如地控制節奏。其實,本就線索完整的“閻瑞生王蓮英案”,既有桃色又有陰謀,在大時代的轉型期,紙醉金迷的舊上海,夾雜著人性的淪喪,堪稱最完美的戲劇案例。但自負的姜文絕不肯照本宣科,他幹脆將其打碎,剝離,重建,並衍生出各種旁枝末節、閑雜人等,無奈基本線索已無法完美拼接。

碎片化的敘事帶來很大一個遺憾:片中的人物多以“臉譜化”面向示人,無暇樹立值得信服的性格特征,被稱贊最多的洪晃和王誌文,也頂多是在圈定的框架中完成了到位的表演,但他們,連同舒淇、劉索拉、那英、文章等角色未能成為合理推動劇情的軸心,最可惜的乃葛大爺,幾乎淪為姜氏作品的段子手和花瓶,能夠被回味和記憶的片段寥寥。

在敘事成為最大的障礙後,姜文不得不在其中抖落個人對人生、對世界的感悟,而當感悟是用大段臺詞的方式展現時,就可以宣告影片的死亡了!


(編輯:JZ)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19

【教育】凱叔講故事:社群+粉絲眾籌=未來在線教育模式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2/149583.html

黑馬說:黑馬運動會的分享:凱叔講故事和教育行業什麽關系呢?講故事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的方式,而且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我們創業其實是從運營一個小小的社群開始,提供給我們用戶一個小小的剛需的服務。其實我們是通過一個點,想直達我們夢想中的那個親子事業。

口述 | 凱叔講故事創始人 王凱

 

一開始我沒想說把凱叔講故事,或者凱叔品牌做到一個什麽樣的程度。但是,做到一定程度時,我突然發現,這件事情給了我極強的幸福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用戶放在第一位。很多事情,我們每一次進步是用戶推著我們往前走。這個時候我們反觀整個親子市場,我們是不是還有機會?當在一個邏輯自洽的氛圍里面,一個環境里面,一個生態里面,其實對於新興的小公司作為一個顛覆者來說,其實機會是非常少的。

 

親子教育市場的機會
 

 

用這樣一個邏輯我們去反觀我們自己,我們在親子市場有沒有這樣一個機會?後來一看,沒準還真有。在我們眼里,其實中國的親子市場是基本上處於一個蠻荒地帶的市場,互聯網化其實很低,哪怕是在N多年前,在有中國互聯網的時候,其實就有了親子類的BBS網站。但是,現在看來下沈的力度並不是很大。為什麽呢?很多人說中國兒童消費市場是15000億,其實2015年的預測,中國兒童消費市場應該能夠達到20000億。隨著我們單獨二胎一開放,基本等於二胎開放了,這個市場容量會相當大。

 

為什麽叫“蠻荒地帶”,主要是這個領域目前沒有核心品牌。在互聯網這個市場是贏者通吃的市場,所有的資本在投註的過程當中,現在只要第一。在世界範圍之內,親子市場處於智能化拐點。Google開始關註到親子智能硬件的研發,亞馬遜已經開始關註到親子智能硬件的研發,越來越多的資本會匯聚到親子市場,讓這個還處於蠻荒地帶的市場徹底智能化、互聯網化,這大概是我們這些從業者的一些機會。

 

此外,我們現在新一代的父母是85後的父母,在我的社群里已經有了很多90後的父母,90後的家長。這一代人開始越來越註重親子關系,而這一代人其實恰恰是一個人生長起來的童年。在這個童年里,他並不知道怎麽去陪伴一個人,因為他的父母未必給他做了很好的表率。而這代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在互聯網上的消費能力,以及消費意識要比原來的父母強得多。這也是我覺得在親子教育市場也好,親子陪伴市場也好其實是非常大的機會,我們的用戶已經變了。

 

目前親子市場分為幾塊:第一塊,兒歌類,制作成本高,編曲、作曲、動畫,所有分鐘成本8000塊,且應用場景不明確。二、傳統BBS資訊網站:黏性弱,無法與孩子建立聯系。三、動畫片和遊戲:可能孩子喜歡,但未必在教育方面有它應承擔的含金量。且內容雜亂,負面評價多。

 

最終我選擇了“講故事”的方式。因為它是最容易切入親子市場的方式,有助於建立充分的依賴和信任。而且制作成本低,有清晰的親子互動場景,睡前故事是市場剛需。同時與孩子的高頻互動可以提高用戶黏性。講故事成為最健康、最綠色的兒童娛樂選擇。

 

最開始,我給我的女兒講故事,講來講去跟大家分享,最後聽的人越來越多。2014年4月,我建立了一個公眾帳號,慢慢把這個事情做起來了。到現在為止,我們平均每天的播放量已經突破40萬,所有用戶也大概50來萬,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而且我們也看到了一些現象。比如說開始有出版社找我們一起合作,我說你為什麽來找我們?原來我們想找出版社合作是找不著人的。出版社說,你講了一個故事,我們這本繪本的銷量這個月在全國翻了一番。後來我看到的數據是我們講一個故事,最多是翻了三番,所以現在我們在這個社群也開始電商,開始賣書,開始有固定的盒子發到用戶家里,為用戶精選了我們認為好的精彩的繪本,繪本里面也會有凱叔的聲音,這是我們的一種凱叔inside的戰略等等。

 

用戶為中心:社群化運營+粉絲供養內容
 

 

我們自己的感覺也是,我們所有的工作其實都是用戶來推著我們往前走,一切以用戶需求為中心。

 

一.產品內容充分咨詢和參考用戶建議

 

比如一開始用戶會給我們投訴,說凱叔你這個講故事可不可以不那麽生動?我說這個生動有錯嗎?生動有錯啊。這個我們一般給孩子講故事都是在晚上睡覺前,你把孩子講的特別興奮,聽了一個一個又一個,聽了一遍一遍又一遍,孩子睡不著覺,你負責任啊?我說我負不了責任,但是我把孩子講著了,對我來說也是一個莫大的侮辱。

 

我們怎麽辦?有一天我們做實驗,說寶貝,今天這個故事講到這兒,凱叔給你讀一首詩,我選的絕對不是“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家庭都會背的。我們選一些很經典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有陌生感的,七律、宋詞,一首詩讀上七遍,每一遍比上一遍的聲音小一點點,到最後似有似無,一周我的故事不斷換,但是一周我只重複一首詩。

 

第一天做實驗,後臺家長說,這招靈,三遍就著。一周之後我期待這樣的反映,但是沒有想到這種反映會如此之強烈。家長說,凱叔孩子沒有覺得他認真聽,倒頭就睡,這首詩他背下來了。這時候你專門還要寫文章去勸他,千萬別孩子會背了一首,你讓他背所有。這個年紀只要孩子願意聽,不反感,聽上兩三年,對他來說是受用終身的,會滋養他一輩子。

 

二、通過粉絲眾籌,用戶供養內容

 

我們這樣不斷和用戶交流,。比如我突然發現所有孩子都會塗鴉,孩子一見我面,都給我送各種各樣的禮物,這種禮物基本上都是畫。原來你們那麽愛畫畫,我們能不能玩一個遊戲,做一個實驗。凱叔把點播率比較高的故事,再一次放到社群里面。你們一聽,我把這個故事分成A、B、C、D四個任務,每一個任務都有角色、場景。你聽,憑著想象去畫,畫成什麽樣都沒有關系,爸爸媽媽拍一張照片發給我,我說我給你們一個驚喜。

 

在用戶只有一萬多的時候,我們做了這樣一個實驗,當時收回800多個孩子的作品。我在這些作品當中,每一個元素挑一個最有趣的,把它組合到一起,就給孩子們做了一部動畫片,這可能是一部在成人世界看不到的動畫片。

 

你用動畫行業一個專業人士的思路看這部片子,很幼稚,但是這個年紀的孩子和這個孩子的父母看起來感覺是不一樣的。現在已經做了十集,我們後面還會繼續往下做,這就變成我和我用戶的一個遊戲,一個固定的約定。

 

我們的凱叔書屋,都是用戶給我們開的。凱叔的話劇,包括現在有媽媽主編,已經有20幾個媽媽主編,我們微信的內容,以及APP後面的日課都是由媽媽主編來打造。還有爸爸時間,爸爸每年時間寫文章,但是可以出你的絕技,可以教會其他的媽媽或者其他的爸爸,所有的產品如果沒有用戶參與,基本上我們不自己玩,寧可我們自己不做。

 

 

三、免費或低價進入市場,逐漸培養用戶付費意願

 

用戶和用戶勾連時間長了,你會發現他們還有更多的需求。比如用戶開始點播,能不能你講什麽故事我說了算。發現點播最多的就是《西遊記》,男孩子,女孩子都很喜歡,於是催生了我們第一款收費產品。我們發現《西遊記》居然沒有一個人專門為孩子改編全部,我說我做這件事情。但是,洋洋灑灑82萬字,不容易,我說孩子的爸爸媽媽,我要錢,你們要幹,我就幹,你們要不幹,說明時機未到,我過幾年再說。

 

於是在社群里發了投票,一投票,80%支持凱叔。倒過來20%的付費就是我的造化,但是我說,你不希望付費的也不要害怕,有了正版,盜版還怕遠嗎?我們尊重所有的版權,因為我們對圖書有如此之大的促銷作用,現在百分之七八十的圖書出版社都和我簽約,臺灣60%的出版機構和我們一起合作共享版權。為什麽?我們對他是一個免費的營銷渠道,而我也需要他們更好的、優質的內容,雙方都免費,這在於整個市場我們可能是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我們尊重版權,但是我們的版權其實我們不太尊重。為什麽呢?我是覺得在互聯網上做生意,有錢捧錢場,沒錢捧人場。而且花一兩塊錢,在淘寶上買凱叔講故事全集的人,其實他真的有病。如果沒有盜版,他未必也是我的付費者。而每一個盜版商,其實也在為我推廣,所以歡迎盜版。

 

四、新產品首發於核心用戶,收集意見進行改進

 

於是我開始推《西遊記》,我們共同打造這麽一個產品。於是我做了幾件事:第一、每隔一天我就要讓我們的團隊告訴大家,凱叔創作進行到哪一步了,播一個小樣聽聽。凱叔遇到什麽困惑了?比如一些太陰森的,涉及死亡的故事,沒有人拍給孩子看,你們願不願意讓我改編這段給孩子聽。比如說,我們出書,都要有插圖,這是一個音頻產品,也是一個圖書產品,還是一個玩具產品。要插圖,插圖找誰來畫,這麽多孩子,還找插畫師嗎?所以眾籌,非常好玩。

 

我覺得還不過癮,於是我們做了一個專門針對鐵桿用戶的首發版,什麽叫首發版?如果你花250塊錢買走這樣一個東西,這里面會藏著四枚書簽,你去找。運氣一般有兩枚,運氣好的有三枚,每一枚書簽都是一家贊助商提供的,在贊助商提供的書簽上面會有一個二維碼,你只要一掃這個二維碼,一份價值一百塊錢左右的禮品就直接快遞到你家,還免運費。為什麽贊助商願意?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個和他的精準用戶直接面對的機會,這個渠道太便宜了,所以他們願意。

 

(這個時代如果把自己的產品和自己的市場限制在一個有限的邊界之內,計算自己的利潤最大化,這是特二的事情。因為在互聯網的市場,你是沒有邊際的。而你的邊際越大,你所獲得的利潤是以指數上增加的。所以,到第二部我會把這個產品降到非常低的價格,配合我們的APP和智能硬件的推出。)

 

玩轉O2O模式
 

 

我們推出過一場線下活動:“失控兒童節”吸引了大量家庭參與,現場非常火爆,也吸引了很多贊助商。但後來我有一個反思。就是我們動用了這麽多的資源,最後真正得益的只有現場180個家庭。所以,我去年12月24號就開始打造了一個失控聖誕節,完全是線上眾籌,線上運營,最後線上展現,玩法跟原來的失控兒童節完全不一樣。

 

首先,現場視頻直播,是收費賣票的,賣了票的錢歸誰?20家親子自媒體免費推進。原來都是競爭關系的這些親子帳號拉起手一起做一件事情。他們為什麽做這件事情?首先對於他們來說,他們可以變現,49的門票,我拿小頭,他們拿大頭。第二、大家都是一致的,覆蓋300萬個家庭。我們也怕技術上出現問題,就買3000張票,搶了就算,現場視頻直播。眾籌的禮品依然是眾多的商家一起來贊助,一起來參與這場遊戲,商家也願意。

 

我們玩的這些活動,玩的這些事情是因為什麽呢?這個就是基於我們自己的一個商業邏輯。這是一個社群,社群越來越是去中心化。共贏是各個利益團體的交集,但沒有任何一個人來控制這個中心。凱叔是在社群的一側,這邊有和我們一起合作的商家,有我們的用戶、媽媽,當然媽媽和孩子之間的利益有的時候不是一致的,還有沖突。所以,這里面再加上孩子寶貝。那麽,這幾個環節扭結在一起,才變成一個健康的社群。

 

其實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是單點突破,社群是社群,我們提供的產品永遠是單一的,把一件事情做好就是“故事”。在故事里邊把一件事情做好,就是孩子睡前的那個時光。所以,我們現在正在做APP,我們現在正在做智能硬件。所解決的只有一個問題,怎麽能用最方便的那一瞬讓孩子一碰,他定制的時間場景就開始運行,一直等到他安然入睡,整個過程,並不妨礙父母的手機,你該發微信,發微信,該打電話,打電話。

 

前兩天我在想,我們做這件事情到底意義何在?是真的代替了父母嗎?其實不是。因為我們知道中國有太多的家庭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和他的溝通存在著很大的障礙,不知道和孩子如何溝通。我認為故事其實不只是故事,我們這個團隊想重新定義故事,故事本身是什麽?不是娛樂產品,它應該是一個工具。它是幫助用戶,幫助我們的父母來提升和孩子溝通價值的工具。

 

那麽我們的意義是什麽?就是“提升親子溝通質量,陪伴未來公民成長”,謝謝!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王凱凱叔講故事創始人;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310

樂視生態又多了一個講故事元素:樂視兒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24/152930.shtml

導讀 : 樂視兒童電視將對內容進行分級。具體分為大眾級(適合所有年齡觀看)、家長指導級(需在家長指導下觀看)、限制級(不適合兒童觀看)三個級別。

i黑馬訊 11月24日消息,剛在上個月針對土豪發布了一款售價50萬的電視後,今日,樂視又面向兒童早教市場,推出了多款智能產品。

樂視數據中心分析了300萬家庭近1年觀看數據,發現目前整個行業中兒童教育內容仍然比較匱乏,選擇性比較少,雙語內容更是幾乎沒有。孩子單獨看電視不僅容易上癮,對健康成長有很大影響,最關鍵的是父母不容易參與進去。樂視致新總裁梁軍透露,樂視電視85%的都是有孩子的家庭用戶。

為解決這些問題,樂視基於超級電視推出了代表未來的生態級產品——樂視兒童。根據梁軍的介紹,樂視兒童電視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教育資源豐富。目前,樂視兒童擁有超過20000集兒童教育資源。據悉,樂視兒童將持續保持更新,每年保持覆蓋市場90%以上教育資源,至少引進2-3個國際頂級IP。

二是雙語化教學。國際雙語學校,讓兒童起步國際化。樂視兒童采用金寶貝、瑞思、泡泡少兒英語、英孚等最專業的雙語課程,更為孩子配置4000集英文原聲內容,支持中英文字幕切換、雙語切換。

三是提出TV幼兒園的概念。除了大屏課間操、體感運動課、嘿哈安全課、嘿哈安全課動物園等視頻課程和課間運動外,也植入了需要父母一起參與的體感互動。此外,TV幼兒園可以定制課程表,還可隨時通過手機端,實時向TV幼兒園推送內容。

四是對內容進行分級。具體分為大眾級(適合所有年齡觀看)、家長指導級(需在家長指導下觀看)、限制級(不適合兒童觀看)三個級別。

據悉,樂視兒童第3代超級電視將於11月27日上線發售。價格未透露。

除在超級電視上發布樂視兒童外,樂視還推出與樂視生態相關聯的多款兒童智能硬件。樂視控股高級副總裁彭鋼公布了第一代樂小寶銷量數據,總銷量5萬臺,每天平均使用頻次達1萬次。樂視推出的兒童智能語音軟件——樂小寶語音夥伴,具備詞語解釋、語音應答、兒童廣播、語音操作四大功能。

此外,樂視還推出全球首款WIFI智能鋼琴和KIDO兒童智能手表。通過與超級電視連接,可以得到鋼琴演奏家的在線指導。樂視智能鋼琴的售價1499元,12月25日在樂視商城預售。KIDO兒童智能手表售價599元,11月24日在樂視商城開放預約,12月1日開放購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403

房地產公司轉型“大健康互聯網+” 真轉型還是講故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4386.html

房地產公司轉型“大健康互聯網+” 真轉型還是講故事?

一財網 陳楚翹 2015-12-11 16:17:00

一位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談到:“大健康互聯網+雖前景光明,但有一定的產業門檻,以及技術屏障,若需要徹底轉型,還需要長時間的戰略布局。”

“花無百日紅。”曾經主營房地產相關產業的上市公司可謂是風光無限,然而跨入2015年以來,非一線城市房地產銷售承壓,行業持續低迷逼迫著公司“去地產化”。不少房地產業上市公司瞄準了“大健康互聯網+”產業這塊香餑餑,甚有公司在首輪轉型失敗後打出“大健康互聯網+”大概念,以此來降低投資者重組失敗預期。

天宸股份(600620 SH)公司原轉型方向為環保汙水處理產業,然而在尚未詳細告知標的資產的情況下,公司於12月4日以條件尚不成熟為由宣告重組失敗。隨後的投資者說明會上,公司拋出“大健康互聯網+”的發展藍圖。天宸股份因其“料點”再次引來了不少投資者對該公司向進軍“香餑餑”的重組預期。由於其“爆料”並非通過正式公告,近期受到上交所問詢。上交所要求公司披露相關戰略規劃方案。公司隨即披露:“公司對上訴轉型方案尚處於策劃階段,還未對相關可能性進行論證或擬定實施。”

天宸股份是故事會還是真有“料”?根據公告,公司於11月25日新聘任了投資部負責人,且為新興行業如"互聯網+"以及醫療科技等加大關註,但目前尚無具體項目的籌劃。面對上交所的問詢,公司披露方案未果,但投資者重組失敗預期大大降低。不少中小投資者對於故事會也喜聞樂見,希望概念助股價“升天”。根據投資說明會記錄,在天宸股份重組失敗之時,甚有投資者建議:“天宸股份可否改名為“天宸創投”?希望加大發展創投力度。”

臨近年底,接連幾家房地產上市公司轉型“大健康”成功,股價皆有起色,講概念故事對於正在轉型中的公司也各有誘惑。主營地產的中茵股份(600745 SH)年底通過置換房資產,購買股權多種方式,獲得聞泰通訊100%控股權,宣布向“大健康互聯網+”轉型成功。截至發稿日,公司漲幅達成四個“一”。曾高位停牌的宜華健康(000150 SZ)轉型“大健康”之後,應大盤走勢回吐,其股價仍2倍於年初。

近年來由於房地產持續低迷,以不少房地產公司加入重組大軍。據Wind數據顯示,房地產管理開放行業中,正在申請策劃重組的公司共有31家,其中重組目的涉及多元化戰略及業務轉型的公司合計7家。國內房地產業新開工面積增幅在2015年5月探頂,達72.4%。隨後的幾年中,曾在2014年年初有斷崖式下跌,從增長13.5%跌至縮減27.4%。招商證券曾預測,房地產增速回落將在年底收窄,2016年房地產投資增速將企穩,但整體趨勢不會有變化。上述天宸股份公司也坦言:近年主業停滯,其他領域的投資收益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

概念雖熱,市場上也存在著地產轉型“大健康互聯網+”尚未有成果的上市公司。運盛醫療(600767 SH)原名運盛實業,於6月11日更名運盛醫療,劍指地產行業逐步向“健康雲+”概念轉型,然而公司幾番有助於轉型的資本動作均在近期宣告“流產”。一位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談道:“大健康互聯網+雖前景光明,但有一定的產業門檻,以及技術屏障,若需要徹底轉型,還需要長時間的戰略布局。”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409

央視主持人出來講故事,20個月獲得400萬粉絲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ject/2016/0125/153950.shtml

導讀 : 時代在變,孩子聽故事的需求卻沒變。而王凱希望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滿足這種需求,於是創辦了新的講故事平臺——凱叔講故事。

i黑馬 常皓靖 1月25日報道

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這種經歷:吃飯前後,總有一個熟悉的聲音從收音機里響起:“噠嘀嗒,噠嘀嗒,噠噠嘀嗒嗒嗒,小喇叭開始廣播了!”那時候有孫敬修爺爺、曹燦叔叔為孩子們講故事。

時代在變,孩子聽故事的需求卻沒變。而王凱希望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滿足這種需求,於是創辦了新的講故事平臺——凱叔講故事。

20個月用戶破400

凱叔的真名叫王凱,他曾是央視主持人,講故事這事兒於他而言輕車熟路。王凱之前有很多積累,曾為《海底總動員》、《神兵小將》等近千部影視動畫主角配過音,為各大電臺演播過幾十部小說,還主持過《財富故事會》等多檔央視熱門節目。

創辦這一平臺緣於王凱的兩位女兒,天天要求他每晚講三個不同的故事。後來凱叔把自己講故事的錄音發到了女兒幼兒園的家長群里,受到了女兒同學和家長的喜愛,這28位孩子和家長也成了凱叔的種子用戶。

與其他一些講故事平臺直接告訴孩子一個道理不同,王凱喜歡在講完故事後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孩子自己思考。譬如在故事《愛吹牛的小老鼠》中,凱叔沒有直接跟孩子們說愛吹牛是不對的,而是說“小老鼠特別喜歡給別人當衣架,同樣是一只小老鼠,為什麽兔子對他是一個態度,螞蟻對他又是另外一個態度,你知道這是為什麽嗎?”

“凱叔講故事”類似於兒童版的“羅輯思維”,同樣是依靠主創的個人口才,滿足特定人群的需求,從而積累大量的忠實用戶。

與“羅輯思維”每天60秒不同,凱叔的故事時長從七八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除了中國的故事,超過一半來自於從外國引進的繪本故事,甚至每逢過節,也會講傳統節日背後的傳說。這些故事的挑選都有統一的標準:自由的、陽光的,且具有普世價值。

從2014年4月21日發出第一個故事至今,凱叔自稱,已經講了近600個故事,在網上的播放量超2.5億次,舉辦了100余次線下活動,微信公眾賬號用戶數已破400萬。

不止於故事

故事對於“凱叔講故事”,只是一個入口。

“講”是這個項目積累用戶的最重要方式,起初是音頻,用戶達到一定量級之後,王凱又推出了視頻。在經過兩次實驗後,確定了全新版本的視頻節目形式:凱叔講故事+童書推薦+真人出演魔幻情景劇。

真人情景劇是根據凱叔前面講的故事,引發聯想,帶著孩子在故事的基礎上去探索和感受世界,視頻節目每集20分鐘。自2016年1月4日播出之後,目前節目在全國的收視份額已接近4。也就是說,在此時間段的100臺電視機,有4臺在看凱叔講故事。

未來,“凱叔講故事”將往親子社群方向發展。

“從內容產品或者產品架構上,以後故事所占的比重會越來越小。我們以後要重度垂直,下沈到親子的方方面面。”王凱對i黑馬表示。

“媽媽微課”是凱叔講故事從自媒體向社群發展的重要一步。“媽媽微課”采用微信群直播的形式,每個群500人,最近一次的收聽人數已經達到了9000人。媽媽們在群里會針對平常會遇到的問題進行探討,就連不上課的時候活躍度都可以達到20%。“我們想做一個非常嚴肅的育兒雜誌,圍繞媽媽的需求我們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凱叔對i黑馬說。

除了給孩子們講故事,王凱在有意識地幫助孩子們去建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譬如幫孩子制定任務。當時的第一個任務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十分鐘內完成刷牙洗臉。當時約10萬個家庭參與,1萬個家庭完成任務。後來又有了“寶貝起床後至少認真刷牙三分鐘”、“認真吃飯,堅持21天”、“晚飯後15分鐘以上認真讀書”這三個任務,參與的家庭也越來越多,參與的機制也越來越完善。

“微信早就裝不下我們了”

凱叔從央視離開的時候,恰逢“羅輯思維”剛起步,羅振宇曾邀請王凱加入,王凱想單幹,便婉拒。現在看來,這兩家公司的發展軌跡有些類似:都是從自媒體起步建立了一個社群,產品均包括音頻和視頻,商業模式均包括和出版界合作賣書等等。

“我們早期的入手方式都是一樣的,但是因為用戶不同,今後註定會越來越不同。”凱叔對i黑馬說:“羅輯思維的用戶是愛智求真的年輕人,而凱叔講故事的核心用戶是2-8歲的孩子。”

盡管“凱叔講故事”已經獲得了400萬用戶,但是王凱仍然認為自己剛剛起步。凱叔曾在去年12月的發布會上表示,“現在最根本的矛盾是用戶的需求在日益增長,但我們的服務能力不夠。我們一直在思考,用戶關註凱叔講故事,是不是只是為了聽故事?我們還能為用戶提供什麽樣的服務?用戶又需要我們給他們提供什麽樣的服務?”

凱叔團隊曾和零點咨詢發起過一個跨越國界的調查,發現美國兒童擁有50本以上圖書的比例是中國兒童的4倍,但凱叔用戶的藏書量和閱讀量卻超越美國兒童。換言之,這個平臺聚集了大量願意為親子教育投入更多的家庭。

於是王凱每個月在微信公眾賬號上公布下個月要講的30個繪本,擇優挑選5-8本打包成一個盒子進行售賣。結果喜人,銷量最好的時候一天可以賣出16000本繪本。

賣書只是變現模式的嘗試。凱叔的野心也不止於此。

現在凱叔團隊在著手開發APP,可能會采用“故事+任務”的形式。未來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還會拍電影,現在的音頻、視頻節目都是對電影的積累。

“微信早就裝不下我們了。我們是一個童年品牌,我們的使命是呵護童心。”凱叔對i黑馬說。

黑馬檔案

公司名稱:北京凱聲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創始人:王凱

所屬行業:母嬰

融資進度:未披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637

讀懂對方的心 一開口就讓人有共鳴 感動群眾》台灣最會講故事的人 吳念真

2016-02-01 TWM

在台灣,「吳念真」三個字,是溫暖帶著情感的溝通符號。 他的文案感人、產品熱賣,靠的不是販賣力,而是感動力。他說:「也許你不善言辭,但一定要打開觀察力、拿出同理心,必能產生共鳴。」導演吳念真走進「快樂學習協會」新北市三重的祕密基地,老師向教室內的小朋友介紹:「今天有幾位像天使一樣的人,來看大家喔。」小朋友歪著頭,舉手問吳念真:「你真的是天使嗎?為什麼你沒有翅膀?」吳念真張開雙臂做出飛翔狀:「喔,因為我剛下班,翅膀拿下來,休息一下。」「溝通不是自說自話,而是你要看今天講話的對象是誰?以同理心去理解,說出他們聽得懂的話。」被稱為台灣最會講故事的人,吳念真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演講,是對著三千多名警察大學學生的講話。

「我生平最痛恨的人,就是警察。」他的開場白,讓台下學生豎起耳朵。「小時候,父親賭博,我寫信給警察,還畫了賭場地圖。」結果放學回家,發現警察來家裡,桌上還擺著檢舉信,笑著對阿爸說,「這囝仔很有才情,批(信)寫得很好。」父親當場舉起掃把怒砸他:「這麼細漢,就當抓耙仔(告密者)!」

拍廣告不找大咖

拍「保力達」說出藍領心事吳念真自嘲慘事,引來台下學生哄堂大笑。「這是一種情感與情境的連結,演講不是你想講什麼,而是台下的聽眾想聽什麼。」不管是警察、扶輪社的貴婦,還是難搞的青少年親子問題,吳念真都有辦法在第一時間,找出對方聽得進去的劇情。

也因為說話的共鳴度強,吳念真一直都是廣告商的最愛,其中合作最久的,是長達二十年的「保力達」廣告系列。

當初對手「維士比」找了港星周潤發拍出「福氣啦!」廣告,保力達也找上同樣是港星的成龍上場,效果奇慘。一籌莫展的廠商登門,吳念真分析:「喝藥酒的人都是藍領勞工,不會相信港星也喝這一罐。

」他改拍泥水工、捕撈烏魚子、拉麵線、曬紅柿等各行各業勞動者的故事,讓保力達在藥酒市場市占率從三成躍升到七成,至今穩穩領先。

「寫文章、演講,或是拍廣告,我定位自己不是創作者,而是一個溝通者。」吳念真認為,講出吸引人心的話,不是天生具備的口條魅力,可透過後天的心智鍛鍊。他的祕訣是:「開口前,先細心觀察對方的處境,抱持同理心回應,必能拉近距離,讓對方感受關注,產生共鳴,自然會跟你站在同一邊。」

面對陸網友挑釁

「反擊是必要之惡」

因為吳念真一言九鼎的說服力,讓他這次大選中,成為比候選人更關鍵的助選員。民進黨的友人請他錄製政黨票催票廣告,他也為導演好友柯一正,站上時代力量的造勢舞台。當「吳念真打吳念真」的標題出現在媒體,外界逼他表態時,他僅回覆:「相信初心,不要改變。」這句話,也是他一貫的處事風格,就算掉入政治漩渦,也不會昏頭轉向。蔡英文當選總統後,吳念真的微博湧入大量中國網攻,開罵「台獨狗,滾回去。」他想起二○○八年綠營慘敗後,他到中國演講,台下網友酸他:「我知道你是深綠分子,說說看你們那兩位總統,對台灣有什麼貢獻?」吳念真說:「李登輝對台灣的貢獻,就是當總統後,罵總統不會被關;陳水扁對台灣的貢獻,就是總統下台後,仍會被關。前者叫言論自由,後者叫司法獨立。」他的神回,引來台下滿堂喝采。他至今得意:「面對敵意與挑釁,反擊是必要之惡。」

隨時培養觀察力

一句話溫暖大夜班工讀生

吳念真說,神回覆功力雖然不是與生俱來,但觀察力是可以後天訓練的。

隨時啟動同感度,可以讓你的話語更有溫度,人緣更好。他說,前幾天到住家附近超商,遇見一位沒有見過的店員,從衣領露出學號。「很辛苦吧?下課還要來打工?」小女生驚訝地回答:「是啊,來上大夜班。」結帳時,吳念真說:「辛苦了,回家要小心喔!」頓時小女生眼中閃著淚光。店長隔天對吳念真說,小女生感動得不得了,在臉書上PO文:「今天遇到一位心腸很好的老先生。」吳念真笑回:「哎喲,告訴小女生,下次不要這樣形容,要說,今天遇到一個資深帥哥。」

搶救最在乎的兩個女人

吳念真用廣告逆轉選情

身為廣告代言人,許多廠商會要求吳念真不要在選舉場合站台。

「我可以理解廠商的顧慮,但2016年這場選舉太重要了,涉及到台灣的轉型與世代正義,我在乎的人,我一定要幫。」吳念真掛念洪慈庸與蕭美琴這兩位女性,因為她們的參選,代表新舊政治力的翻轉。所以他繞過半個台灣,二度到花蓮陪同蕭美琴掃街;去年12月底,幫洪慈庸錄製助選的錄影帶,更為選情投下震撼彈。

「大家好,我是吳念真,我今年63歲……,」選戰前兩周,吳念真招牌的口語出現在洪慈庸競選影片。「助選與拍廣告一樣,你要精確地掌握你的訴求對象是誰。」吳念真當時觀察,洪慈庸可以拿到年輕票,但缺乏年長者的選票,尤其是婦女票。所以影片開頭「我63歲」,拉近與被訴求者的年齡,再以一個疼女兒的心情娓娓道來。

根據一月初民調顯示,素人洪慈庸與對手有26年政治資歷的楊瓊瓔(兩屆省議員及五屆立委),是四比六的戰況,吳念真廣告一出,局勢逆轉;也讓洪慈庸所屬的「時代力量」知名度大增,支持率一星期內從7%暴衝到14%,政黨票甚至危及民進黨,嚇到黨主席蔡英文選前一周出來喊話,要綠營選民「集中投票」。

1月16號開票當天,看到兩位女性的逆轉勝,吳念真和朋友振臂歡呼,因為,這是他今年最滿意的代言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82

創業公司講故事的七宗死罪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504/155582.shtml

創業公司講故事的七宗死罪
安迪.史密斯 安迪.史密斯

創業公司講故事的七宗死罪

其實故事不需要太長,最好的故事永遠是最能打動人心的那些。

黑馬說:

本文作者安迪.史密斯是創業家同時身兼創業咨詢。他也是《蝴蝶效應》一書的作者,這本書被紐約人封為首次闡述了社會媒體,市場營銷,以及心理學之間交互影響的書籍。現在許多創業者都意識到講故事的重要性, 但是講創業故事的時候很容易陷於平淡或離奇。本文安迪.史密斯從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出發,為我們講述創業公司講故事中可能碰到的各種誤區,幫助創業者們成為講故事的高手。

文|安迪.史密斯    譯者:Jing Ni

想象一下這樣一個畫面,你已經預定了一輛出租車,可是到現在連個鬼影都沒出現,打電話去詢問的時候接線員只是不耐煩地說,“他十五分鐘以後就到”。十五分鐘過去了,你還得再打電話,這次接線員改口說,“司機已經在路上了,分分鐘就到”。隨即他啪嗒一聲掛上電話。你站在街上冷得要命,天也完全黑下來了,而且就算現在出租車來了你也已經遲到了……假設現在有一款手機應用,能讓你隨時找到一輛空閑的出租車或者私人轎車,可以搭你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是不是超棒?而且還特有逼格?這就是業界先鋒優步產生的背景,他們的營銷宣傳口號就是流行的那句“人民優步“。

說到營銷策略,大多數公司都會使用傳統的左腦式思維方式 – 講究邏輯,研究價格,準備策劃書。但事實證明了善用顧客的情緒才是更好的營銷手段。就像丹尼。貧克在他的著作《激勵》里面寫到的,「右腦式思維是新的競爭武器」。刺激顧客的右腦式思維可以把一個商業概念跟一種個體感受結合在一起,從而引發更深層次的綁定效果。這種形式的最好體現就是講故事。

不過,講一個好的商業故事跟說一段精彩的八卦完全不同,雖然使用的手法基本相似,但是講商業故事的時候不是容易過於平淡就是容易過於離奇,尤其是關於創業這一類的。你們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碰到這種例子。從我的實踐經驗看,你不可能具體教一個企業怎麽去講故事,就像你不可能去教一個人怎麽形成某種個性,不過,我至少可以告訴你應該避免哪些錯誤。

錯誤一:只是敘述,沒有渲染。

最基本的講故事的訣竅之一就是“要渲染,不要只是敘述“,當然渲染的前提是內容真實。跟聽眾交流的時候,不要只是平鋪直敘,而是要告訴他們你做了什麽以及你感受到了什麽,用真情實感去打動他們,然後讓他們自然而然地產生共鳴。大眾一般不會只是被動地接受一個事實或者某些信息,他們在聽的過程中會不停地加入他們自己的理解跟感受。

當你分享一個故事的時候,應該想方設法帶領你的聽眾進入那個場景,讓他們想象自己就是主人公,而且真切地感受主人公所面臨的困境,把那些過去的經歷描述得好像就發生在眼前一樣。

就像馬克。土溫說的:別只是描述老婦人在嘶喊,而是要把這個婦人帶到現場,讓觀眾真真切切地聽到她的尖叫聲。

實踐例子:去打開你們公司網站上的“關於我們”這個網頁,看看頁面上是不是有大量的說明文字?你們想表達的內容是不是只有數字,還是已經在用講故事的方式在宣傳,有沒有用耍酷甚至是搞笑的辦法?

要盡量利用一些輔助工具來講故事。視頻就是一個化腐朽為神奇的有效武器。視頻可以從視覺上刺激感官從而引發個體感受,也可以把一個複雜的概念簡單化,也可以去強調一些容易被忽視但是特別重要的跟別的產品的本質區別。

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 53號 – 一個電子畫圖工具,他們在市場上的占有率遠遠超過別的電子繪圖工具,尤其在開發模擬圖形工具方面獨樹一幟。它獨特的”鉛筆“觸針加入了手掌按壓感測技術,成為了新一代繪圖工具。不過在營銷上他們並沒有耗費大量時間去解釋這種新式技術的細節,或者試圖講述”鉛筆“技術有多先進,他們只是用一個無聲視頻來現場演示藝術家是怎麽使用”鉛筆”作畫的,觀眾自然可以直觀地感受到這項技術的優勢。

錯誤二: 太多行業名詞。

我們都見過無數枯燥的記者發布會以及充斥了各種費解的專業名詞的營銷宣傳片,協同,平臺,範例......天哪,他們到底在說什麽啊?

我們大家都會對肥皂劇《30歲萬歲》里面那個自大的阿萊克。伯德溫原創的各種名詞產生會心的一笑,像是‘積暗’(積極的暗示)以及‘向上的動態現金流’。但是對於很多外行來說,我們講述的商業故事聽上去也是一樣的艱澀難懂。蘋果教父斯蒂文。喬布斯最令人佩服的特質就是他對簡潔的執著追求。他的觀念是,不要期望你的客戶來適應你的產品,而正相反,你的產品必須要去主動適應客戶。

喬布斯在宣揚他的變革觀念思想時說,”在我看來市場占有率就預示著產品價值。這是個瞬息萬變的世界,沒有哪個公司能讓消費者記住他們所有的複雜信息,所以我們只能簡化那些特證以便消費者能記住。“

敘述的時候使用太多的術詞,縮寫,或者啰哩啰嗦都會讓聽眾唯恐避之不及。希波克拉底曾說,”語言最完美的功能就是簡潔,而艱澀晦暗的辭句最容易破壞這種完美。“(希波克拉底以他簡潔的流傳最久的醫學誓言而著稱)

實踐例子:在喬布斯的帶領下,蘋果采用了最簡潔最人性化的人機交流方式。目前營銷市場上有很多蘋果的同道中人,比如Square的“隨時隨地賣東西“,Venmo的”分享式付款“,Evernote的”記住所有的事情“,這些簡潔的宣傳口號成功地囊括了紛繁複雜的功能。通過為客戶完成這樣的句子”我想怎麽怎麽樣“,他們的能做到的那些“怎麽怎麽樣”就被人們這樣記住了。

錯誤三:不夠個性化。

不管你的企業是銷售剃須刀,還是雲計算構架或者醫療器械設計,都會最終涉及到個人。講故事的時候要去盡量人性化故事的主角,把人物勾畫得活靈活現以至於讓聽眾迫不及待地想參與其中,或者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人心相通,所以塑造真實的故事才能讓人產生共鳴。

賽百味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他們抓住了時機,把一個普通的故事變成了企業盈利的利器。一個默默無聞的大學生紮瑞德。福格利用賽百味的三明治餐成功地減了肥,而且吃了賽百味的快餐之後他的身體變得更健康了。因為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普通大眾的一員,所以它的說服性遠遠勝過只是在媒體上宣傳賽百味的三明治有多健康。這個大學生最初也只是在校園報紙上刊登了他的事情,後來被當地一家賽百味連鎖店挖掘到並當作範例宣傳,直到最後引起了賽百味芝加哥地區廣告部門的重視。紮瑞德最終成為了一名極具說服力的平民品牌代言人。他的故事被宣傳了10年,這其間賽百味的銷售額翻了一番。

實踐例子:有什麽比雲技術硬盤更具個人色彩的?大概任何事情都符合,對吧?不過最後還是要看你怎麽去包裝了。當Dropbox的客戶數達到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的時候,他們專門開通了一個網站來感謝他們的客戶,並且鼓勵客戶在上面分享Dropbox是如何幫了他們的忙的。一些人說他們利用這個平臺撰寫並且儲存小說,一些人在上面跟遠方的親人分享孩子的照片,另外一些人利用這個產品恢複損壞了的論文文章。網站上一頁又一頁的照片跟文字為公司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視角,最妙的是,客戶可以通過這個平臺直接表達他們最關心的有關產品的信息。

錯誤四:總是從頭開始敘述。

沒有必要老是從頭開始講故事,除非要說的是怎麽安全降落一架飛機,或者怎麽去組裝一個IKEA(宜家)的家具。用新穎的跳躍式的方式來講故事比羅列經年大事記要好的多。而且你也不需要一開始就想著能吸引大家的註意力。跟用戶的感情互動要慢慢深入,不是說耗到一定時間營銷就能自然而然成功的。如果想引起消費者註意的話,你的故事必須要循序漸進地制造緊張空氣,一步步引他們到最後必然的大結局,這樣的結局不一定是消費者預先能猜測得到的。

當你在考慮用什麽樣的素材來講故事的時候,你可以先把它們當作單個的互不牽連的元素看待,先記在一張一張的便利貼上,然後來回排列組合。這個練習可以幫你改變以往按照順序來做事的習慣。現在就開始吧,想象自己就是個拍電影的,手上拿著那些便利貼。

先舉幾個聽眾可以感同身受的例子,在他們仔細品味的同時再告訴他們當時企業發展的時候是怎樣經歷這些感受的。利用這樣的聯系就算人們已經猜到故事的結局了(不過就是要讓他們買你的產品而已),你也可以讓他們真切地體驗一把企業發展壯大的過程,看看客戶是怎麽找上門的,了解下你的產品為什麽跟別人的不同。

實踐例子:美國銀行在他們最近的肖像促銷活動中就改變了以往使用枯燥的陳列紀事年表的做法。他們的宣傳片是從一張老年夫婦的照片開始的,片子用一張張照片追溯回放了這對夫婦經歷的一系列重要的家庭變革。首先是孫子輩們從照片上消失了,然後成年人變成了孩子,最後回到了最初的場景 -- 一對年輕的夫婦並排坐在沙發上,憧憬著接下來所要經歷的一生。這個宣傳片的效果非凡。同樣的題材很有可能被拍得很假很做作,而不會采用這樣一些真實的場景。這次營銷是一次創造性跟親民感充分融合的成功嘗試,這樣的宣傳片讓人看著感到無比溫暖。

錯誤五:缺少沖突。

公司(尤其是創業公司)里永遠會有問題發生,這些素材其實最有利於拿來講述一個有關責任,賠償以及補救的故事。不光是消費者更容易信任一個願意公開認錯的企業,那些不願意承認錯誤的競爭對手更會因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講一個一帆風順的故事並不能直接導致營銷上的成功。就像如果洛奇每次都贏的話就沒人會去看這個系列電影了。其實是電影里描述的對自身的懷疑以及對情況的擔憂引導觀眾一路跟下去。盡量去渲染主人公在到達目的地前的艱難險阻吧,讓人們看看到底是什麽阻擋了他成功的道路。通過營造這種無助或者自我懷疑的氛圍,你可以讓觀眾產生同情感,並且增加了整個故事的真實性。

Lululemon 在處理薄紗褲事件時就錯失了一次極好的道歉機會。他們因為生產的面料過於稀薄以至於被顧客投訴。事件發生後公司創始人切布。威爾森居然埋怨是因為顧客太胖了而導致了褲子被撐薄,這樣的處理方式將這次本來人為的失誤推向了更加不利的位置,傷口上撒鹽的做法導致了沒有人去理會他們最後不得不做出的道歉。事件直接造成了公司一個季度的銷售虧損,威爾森也因此辭職。

實踐例子:雖然雅虎總裁馬里薩。美葉被媒體批評事後反應太慢,她還是巧妙地通過對上個月發生的email泄露事件發表的真誠簡明的道歉加深了雅虎這個品牌的人性化,同時也充分展現了她的領導才能。她在表達對受害者的同情時承擔了全部責任,而並沒有埋怨任何人,甚至詳細地解釋了事故發生的內幕,“很不幸的是,這次泄露事件遠遠比一開始想象的還要複雜。。。”聽到這句話,人們往往可以很自然地聯想到他們自己經歷過的類似的事件。這個就是同理心產生的時刻,企業只有得到了消費者的同情才能從災難中恢複。

錯誤六:造假。

你講述的故事必須真實。一家負有盛名的華盛頓癌癥中心曾經征詢鐵人三項運動員安朱的意見,看是否可以借用她的照片為增加癌癥意識的活動作宣傳。當廣告在雜誌跟汽車上同時大量刊登的時候,大大出乎安朱(以及她的廣泛的社會關系群,包括她的家人,朋友,跟隊友們)的意料之外,她居然被塑造成了一位癌癥幸存者。想象一下如果安朱真的是一個癌癥幸存者的話這樣的宣傳會有多大的力度?然而對於每一個認識安朱的人或者聽說了她的故事的人來說,對這家著名機構的信任很難再挽回了。大眾希望聽到是真實的故事,希望被感動的是真實的故事。

同樣的,一個虛假的故事只能祈禱快點被人遺忘了。

好的營銷策略是盡量把講故事的方式融入到企業文化中去,甚至讓它成為企業誠信文化的一部分。讓每個人都參與其中是很重要的一個辦法。故事本身永遠可以體現一個公司正在做什麽,哪些地方做得還不錯,哪些地方需要改進。當領導層抱著透明,誠實,人性的態度講述企業故事的時候,他們的員工會更加積極地工作,哪怕在企業有困難的時候也會如此。

實踐例子:抓住瞬間發生的事件,不管是好還是壞,都可以自然真實地讓企業員工跟企業產生共鳴,從而激發他們工作的熱忱。領導層可以試著用講故事的形式開始員工大會,而不是只是從展示業績報表開始。這里我可以給出幾個實際的方法,比如當你在開會之前,可以在屋子里來回走動並且詢問每個人自從上次會議結束以後發生了什麽新奇的事情,有什麽客戶的趣聞可以分享,是不是有消費者發現了公司產品的新式使用方法,是不是以前不喜歡這個品牌的人變成了忠實的顧客,等等等等。

錯誤七:控制信息所有權。

公司如果堅持只能由領導層來講這些故事的話,他們其實是錯過了讓整個社會來幫他們宣傳的機會,尤其在當今社會,網絡媒體可以輕易地聯系每個個體的情況下。如果公司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的員工或者消費者來講的話,故事的可信度會飆升,有些時候這些甚至會變成無形資產(參考前面賽百味的例子)。領導層所應該做的是充分肯定不管是來自內部還是外部的故事的價值,想方設法去搜集它們,並且鼓勵消費者,輿論支持者,以及他們自己的員工去講有關公司的故事。

最好的戰略是建立一個內部故事銀行,或者叫故事數據庫,從而使員工甚至消費者可以實名投稿,繼而給這些故事加上關鍵詞,讓人們可以很容易的找到他們想搜索的例子,這樣做還可以讓員工很容易的按照故事的內容直接找到有關消費者。

耐克,蘋果,還有eBay都在利用故事挖掘眾源點子 – 尤其是關於消費者最關心的那些內容。通過這樣的辦法,他們為員工創造了一種可以自願講述個性化故事的語言,並且可以通過故事的形式擴大並傳揚品牌意識。

實踐例子:Comcast在Twitter上建立ComcastCares賬戶時首次嘗試了通過Twitter來增加宣傳效應的方式。當每次有誰討厭Comcast的時候,Twitter就變成了一個創建品牌贏得客戶的絕好平臺。Comcast出書描述了他們是怎樣利用網民在社會媒體上宣泄糟糕的消費經驗(全文大寫的對惡劣服務的粗口抱怨,上門的客服睡在沙發上的照片,等等),來讓消費者體驗真實的客服經歷,從而最終把對公司的抱怨變成了贊賞。

一開始,Comcast會感謝消費者在Twitter上提到了他們這個企業,因此可以直接鎖定有所抱怨的客戶,而且通過這個平臺跟消費者零距離交流。員工在介紹他們自己的時候用的是真名(而不是來面都見不著的Comcast客服),他們在道歉的同時會提供實際的幫助。他們很快發現在一個公眾平臺上,即使是最憤怒的消費者也會在接受了幫助的時候變得平心靜氣。從此,他們采取的戰略就是先承認錯誤,然後在大眾面前積極改正,因此徹底改換了被動的局面。

另一個相反的例子是JPMorgan,他們就忽略了這些關鍵點,最終痛苦地接受了這樣一個事實,他們在Twitter賬戶#AskJPM上自言自語的那些美妙故事並不是導致他們在媒體上火爆的原因,而且他們原本還希望消費者也會轉發這些故事。由於對媒體跟瞬間事件的錯誤把握,讓他們原本想用來宣傳金融服務的社會媒體賬戶變成了紐約占領墻街的示威活動中的眾矢之的。公司因此很快結束了這次營銷活動,但是#AskJPM賬戶卻因此永遠地變成了一個社會媒體營銷笑話,也成為了警示後人的標記。

當內容營銷漸漸成為行業標準時,講究戰術的故事營銷手法很快被確認成為一門科學學科。不過,太過精準的還原事實本身也存在危險。能讓一個好故事成功營銷的秘訣,就是那些讓能讓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的,不可預知的,具有創造性的,不屬於下意識範疇的那些因素。出乎意料的成功不會是根據書本上的步驟或者產品文檔而來的。在規劃你的戰略的時候請盡量避免以上的七宗罪,不過話說回來,根據你自己的真實情況來處世可能也不無好處。

現在讓我們再返回頭來看看優步的例子,你會發現一句不到30字的短小精悍的宣傳口號不僅可以找到商機,而且同時還可能提供解決方案。其實故事不需要太長,最好的故事永遠是最能打動人心的那些。

創業故事 誤區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9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