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論藝150609峨眉拳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6/09/%e8%ab%96%e8%97%9d150609%e5%b3%a8%e7%9c%89%e6%8b%b3/

論藝150609

峨眉拳

Tony執筆:中國武術七大拳系(三)

 

峨眉拳系

峨眉拳系是以峨眉山為中心之四川拳系,在中國南方地區僅次於「南拳」的大拳系。

峨眉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雄踞於四川中部,綿亙千里,盡得巴山蜀水之靈氣,相傳為 普賢菩薩道場。山上寺觀眾多,而寺院多屬 禪宗。

 

據說山上的和尚道士很早就有練武的風氣,然而相關史料頗為不足。  到了明代中期,峨眉武術已達到很高水準,於少林拳法之外另成一格。當時,抗倭名將 唐順之(西元1507至1560年)曾寫過一首《峨眉道人拳歌》,描繪了峨眉拳法的神妙,從起式到收式的走拳全程,包括身法、步法、打法、發力、呼吸、節奏等諸多方面。從詩中看,這套拳動作難度很高,以靈巧為上。唐順之本人是一位武林高手,曾傳槍法於 戚繼光。他又是一位文學家,能以行家眼光看拳,不同於一般虛浮誇誕之筆。

 

大概就在唐順之推許峨眉拳法之時,峨眉的器械水準也有著驚人的發展。

清初武學大師 吳殳(西元1611至1695年)於康熙元年(西元1662年)刊行了《手臂錄》一書,附錄了 程真如《峨眉槍法》,對其備極推崇,峨眉槍法於是廣為世人所知。

《峨眉槍法》的傳承從 普恩禪師至吳殳四代,內容共十三篇:治心、治身、宜靜、宜動、攻守、審勢、形勢、戒謹、倒手、紮法、破諸器、身手法、總要等,全面深入地闡述了槍術理論,是中國武術的珍貴文獻。

程真如、吳殳都是明末清初士人。由此上推,普恩當生活在嘉靖、萬曆年間,與戚繼光、俞大猷同時,或稍晚一些,但可定在十六世紀無疑。 當時,泉州的棍術、劍術,峨眉的槍術,都可謂獨步天下,其造詣遠在嵩山少林寺之上,並對少林武術的全面提高產生了促進作用。

 

四川向稱天府之國,經濟文化發達甚早,與北方交流頻繁,所以峨眉拳系也明顯受到少林武術之影響。 有些拳種在北方早已罕見,卻在四川紥下根來: 像目前流行在川南一帶的 江河拳,相傳源於河南開封,可是如今在開封倒久已失傳了。

據《四川武術大全》介紹,目前四川省內一共有67個拳種,流傳1,652個套路,另有276種功法。據統計,拳種中屬於四川本地的有28個,佔約42%,這28個拳種當是峨眉拳系的基本內容。另有27個拳種明顯屬於少林拳系,佔約40%。還有兩個拳種屬於閩粵一帶的南拳拳系。另外,武當、形意、太極、八卦諸大拳系在四川也有流傳。

 

「僧門拳」是四川的大拳種,相傳源於嵩山少林寺,大概在清朝中期傳入,其中的 練步拳、大紅(洪)拳、小紅(洪)拳、羅漢拳、青龍拳、七星拳等均為少林拳術中的套路名稱,上述同名拳路至今仍在河南山東一帶廣泛流傳。 但四川的僧門拳以「多拳少腿」見長,與北方拳種的「多腿少拳」風格迥異。據說此拳是峨眉僧人根據少林拳法改創的,因而具鮮明四川地方特色。僧門拳中還有 僧門八卦掌一路,可看出北方八卦掌的影響。

 

在峨眉拳系中,以「僧、趙、杜、嶽」四大家最有影響力,但這四大拳種最初都由外地傳入:

僧門拳相傳為嵩山少林寺某僧人來川所授,其歌訣中有「丁不丁,八不八,纔是少林真妙法」之言。

 

趙門拳假託為 趙匡胤所創,分為兩派,均為直隸人 張天虎所傳,一派為紀念他在陝西省三原縣傳拳,稱「三原派」; 另一派以其籍貫命名,稱「直隸派」。這兩派趙門拳都較多保留著少林拳的套路和風格,以腿擊為主,動作舒展大方。

 

杜門拳相傳為江西人 杜官印入川傳授,其功法獨具一格。

 

嶽門拳假托為 嶽飛所創,亦由 張天虎入川傳授,但至今已基本上四川化了。

 

此外,孫門拳據說源於福建少林寺; 生門拳一說源於福建少林拳法,一說源於廣東; 洪門拳、字門拳、會門拳、盤破門均源於嵩山少林寺; 鴻誌門源於湖北; 蠶閉門源於江西; 向門源於北京鏢師 向奎; 六合門源於河南; 攔手門源於浙江寧海; 智門源於安徽鹽販 鄧定國; 綠林派源於北京豪傑 劉忠。  以上所言諸拳源頭,均係武林中故老相傳,可以窺見外來拳法對峨眉拳系的影響。

 

最有意思的是 形意拳的傳入。據史料記載,1921年西安人 寶鼎(西元1860年至1947年)在四川三臺創辦「潼川積健武術社」(西元1921至1934年),傳授河南派形意拳,從學者達五百餘人,此為形意拳傳入四川之始。

然而,四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流傳一種與形意拳極為相近的武功「金家功」。金家功以十二形和四把錘為其重要內容。其「十二單式」名稱與形意拳的十二形大都相同,只是以鶴、猿、鹿三形取代了形意拳中的馬、鼉、駘三形。 金家功要求「打人如走路」,「打人不現形」,「逢人須奪位,兩手不空回」,「手手不離肘」,其語言與形意拳譜幾無二致。 但金家功專練一種「開合勁」,反對明勁練法,則為各派形意拳中所無。

據推測,金家功創始人 姬一旺有可能是形意拳始祖 姬際可的後裔。在長年的流亡生活中,把道家的某種氣功功法融入拳中,並對形意拳進行了一些改造,使之成為獨具一格的拳法。所以,金家功既為形意拳的支派,實際上又成為峨眉武功的一部分。

 

當然,峨眉拳系中也包括一部分土生土長的拳種。 像 余門拳就是東鄉縣(今宣漢縣)余氏家族的祖傳拳術,至清乾隆中期始傳外姓。 白眉拳相傳為峨眉山 白眉道人所授。這兩種拳都以剛猛見稱。 化門拳相傳為峨眉山 修德禪師所傳,該拳取猿猴之能,講究借力巧打,手輕腳快。 亦有一些極為罕見的象形拳,像 慧門中有 蛤蟆拳、蝴蝶拳各一路。 余家拳中有一路「攀花拳」,模仿蜂蝶飛舞花叢之態,風格輕盈靈巧,多縱跳閃躲,講究沾手連發。

 

四川為西南經濟文化之大省,歷來具有胸襟開闊、兼容性強、求新求變的特點。 巴蜀文化是中國最富於包容性的地域文化之一。 它既不像中原文化那樣,具有頑強的民族主導意識,以致為自尊和歷史因襲所累; 又不像嶺南文化那樣,帶有鮮明的臨海地域色彩,表現出強烈的功利趨向和物慾追求,以致偶爾失落了自我; 也不像吳越文化那樣,浸潤著歷史的自豪感,在輕鬆與小巧之中陶醉於悠遠的神韻,以致很難顯示出大度; 而是胸襟闊大,兼收並蓄,在廣泛吸取外來文化的基礎上,熔鑄出飽含巴蜀情調的地域文化。

峨眉拳系正是巴蜀文化的一個縮影。

 

 

資料來源: 《功夫—- 中國武術文化》(2013) 王廣西

出版社    :知書房出版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894

論藝150603武當拳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6/03/%e8%ab%96%e8%97%9d150603%e6%ad%a6%e7%95%b6%e6%8b%b3/

論藝150603
武當拳
Tony執筆:中國武術七大拳系(二)

〈武當拳系〉
中國武林一向有「外家少林,內家武當」之說,可謂雙峰並峙,各具擅場。然而武當拳系之源起與傳承,卻眾說紛紜,迄無定論。

武當山雄踞湖北省西北部,為大巴山餘脈,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公尺。武當山奇峰競秀,迴出塵表,歷來為道教聖地。該山原名太和山,相傳玄武帝君(即真武帝君)在此修煉,得道飛升,後人謂“非玄武不足以當之”,遂改名為「武當山」。 早在唐初貞觀年間,山上已有官建的五龍祠,歷宋而元,殿宇漸多。明永樂年間,詔令大興土木,費時十餘年,山上宮觀至此大備,人稱「五里一庵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

武當山的道教,原以「正一派」為主。該派奉持《正一經》,崇奉鬼神,畫符念咒,於宋真宗時率先入山。明洪武年間,「全真派」亦入山。全真派為王重陽所創,主張識心見性即為「全真」,道、釋、儒三教合一。該派不尚符籙,不事燒煉,道士必須出家。後來全真派逐漸取代正一派成為武當山的道教主流。 張三豐(豐)或許確有其人,傳說為全真道人,約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際。根據明朝襄陽郡誌和清人所修的明史,雖多處提到張三豐其人,但從未說及他會武功,更沒提及他創編甚麼拳術,因此他其實與武術無涉,也與武當拳無涉。***

據《王征南墓誌銘》所載,王征南生於明萬曆四十五年,即西元1617年,卒於清康八年,即西元1669年,享年52歲。黃宗羲關於內家拳四代傳承的記載當為可信,因他與王征南是同時代人,其兒子黃百家又是王征南的得意高足,著有《內家拳法》。
黃百家之後,武當拳突然消失,人們多以為失傳,實則不然。其實武當拳一分為三 : 一支南傳四川,一支東傳江蘇,一支留在本山。

四川一支為張松溪所傳,自稱「松溪派內家拳」。 此外,四川還流傳著另外兩種武當拳法,一種是川中地區的「子母南拳」(又名「武當內家南拳」),另一種是成都、南充、內江等地的「武當內家拳」。

東傳的一支,始於湖北均縣人鄧鐘山,在江蘇省江寧縣的倉巷橋開堂授徒,自稱「武當南派」。

留在武當山的ㄧ支也並未失傳。民國時期,王維慎先生曾得武當道士李昊天的真傳。1929年秋,金子弢(愛新覺羅.溥儇)先生在武當山紫霄宮從道士李合林學得「武當太乙五行拳」(又名「武當太乙五行擒撲二十三式」)。據說該拳為紫霄宮龍門第八代宗師張守性所創,時在明弘治年間(西元1488至1505年)。

又據1995年《中國體育報》所載,有關方面已在湖北境內挖掘出八種拳術,包括純陽拳,太乙五行拳,陰陽八卦拳,太和拳,玄門五形(行?)拳等,皆為道士所傳,隱匿民間,流傳不廣。其共同特點是拳勢以柔為主,講求煉氣,重在養生,而技法蘊含其中,均屬於武當拳術。

綜上所述,雖然武當拳的最初一段傳承不明,尚待尋考,但從明朝中期起,其傳承譜系基本明晰。 目前,武當拳在湖北(以武當山為中心)、江蘇(以南京為中心)、四川(以成都、南充為中心)、上海等地均有流傳。此外,據說在浙東地區也有流傳。

粗略統計,目前流傳的源於武當山的拳法套路當不少於六十種。
徒手套路,有啟蒙、六步、咫尺、光明、問津、探馬、七肘、七星、兩儀、指迷、鷂子、太極、長拳、六路、八極、醉八仙、雲帚、洪門、剛拳、霸王、五朵梅花、連三步雙十字、金雞展翅、嶽飛破陣兩狼關、李逵雙打虎、武松打虎、柳葉綿絲掌、混陽太極掌,等等。

器械套路,有六乘槍、四門槍、雁門神槍、嶽家槍、龍門十三槍、一葦棍、撼山易棍、玄武棍、混元鐵棍、武當劍、白虹劍、八仙劍、三合刀、四門刀、戒刀、霸王雙刀、春秋大刀、雁尾單刀、虎尾鞭、連環鐧、板凳拳、無形太極球,等等。其中,武當劍法最為著名,據說為武當道士郭濟元(太乙鐵板道人)所傳,時在清道光年間。

武當派另有若幹功法,如活氣功(類似「鐵布衫」功),和血功(軟氣功,以養生為主)、打穴十二功、渾元陰陽五行手、黑砂迷魂手、紅砂勾魂手、五毒斷魂手、五雷閃電手等。

武當拳系大約形成於明末清初,並源於道家,而道家最重視養生。因此,儘管經過數百年的流遷衍變,各個流派依然保持著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技擊與養生並重,融技擊於養生之中,與太極拳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道家拳派的特色,與偏重技擊的佛門拳派(如少林拳)有所不同。

「拳起於易,理成於醫」,是武當拳系的根本拳理,在練功時,要根據人體經絡的氣血運行,順法成則,在實戰時,則要求「抓筋拿脈,打穴擊要」,即所謂「順藤(筋脈)摸瓜(要穴)」,講究「一掌應三穴」。順醫理而練之,可除病強身;反醫理而擊人,可重創強敵。

武當拳的技擊原則與太極拳頗有相通之處,講究以靜制動,以逸待勞,後發先至,乘勢借力,閃展巧取,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柔中有剛,柔化剛發,神氣合一。

武當拳路風格尚意不尚力,貴化不貴抗,步走弧形(圈步),進以側門,動如蛇之行,勁似蠶作繭。心息相依,腰隨胯轉,水流雲繞,莫測端倪。 武當拳手法多變,以翻鑽為主,多用掌而少用拳,步型低矮,較少跳躍動作。多用掌,與重在打穴有關;步型低,與重在擒拿有關;少跳躍,與重在實戰有關;走圈步,與重視跌法有關,由此形成了武當拳的獨特風格。

至於太極拳,武當派認為是本派所創,而後輾轉流傳至河南溫縣陳家溝,但陳氏族人堅認該拳為陳王廷所創。楊氏太極一派則認為以太極拳之博大精深,決非一人所創,也決非一人所能創。 目前在沒有發現新的證據的情況下,恐怕很難定論。 張三豐其人神龍見首不見尾,《三豐合集》也是後人托名之偽作,倘若論者還是在這些地方打轉轉,那就沒有甚麼意義了。

資料來源: 《功夫— 中國武術文化》(2013) 王廣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899

論藝150526少林拳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5/26/%e8%ab%96%e8%97%9d150526%e5%b0%91%e6%9e%97%e6%8b%b3/

論藝150526

少林拳

Tony執筆:中國武術七大拳系(一)

 

〈中國武術通識〉

武術是一種文化形態,它不可避免地受到地域因素的影響;武術又基本上屬於純粹的民間文化形態,其生命力在於社會下層人民之中。

 

清初學者 黃宗羲最早提出「內家」、「外家」之說,認為凡先發制人、主動進攻者即判為「外家拳」,如少林拳;凡後發制人、以靜制動者即判為「內家拳」,如武當拳。 後人又多把偏於剛猛一路的視為「外家拳」,偏於陰柔一路的視為「內家拳」。

這種觀點其實並不妥當,因為中國武術所有拳派,幾乎都有剛的一面,同時又有柔的一面,沒有純剛無柔或純柔無剛的。本書出於武林習慣,仍沿用內家、外家的舊稱。

 

中國武術起源於古代「行氣術」。(編按:有一種說法是始於華陀的「五禽戲」。) 行氣,又稱「導引」,今通稱「氣功」。道家氣功是各種氣功中影響最大的一支,傳說源於老聃和莊周。老莊的行氣理論與陰陽五行學說結合,成為中國武術「內功」的學理基礎。老子揭示的哲理,諸如 “以靜制動”、 “以柔克剛”、 “以弱勝強”、 “大巧若拙”等,更被諸內家拳派奉為技擊的最高原則。***

 

內外兼修、形神合一”是中國武術的基本特徵。 武術與氣功相互滲透融匯,氣功家吸收武術中某些動作以加強導引效果,武術家則通過系統的行氣訓練來充分調動人體內部的潛力,追求「以意領氣,以氣催力」的技擊效果。*** 這樣,不僅促進了如少林拳那樣的外家武功的發展,而且為太極拳等內家武功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人們常說的「南拳北腿」,是按南方人與北方人的生理特點與性格氣質在技擊領域的具體表現,來概括南北兩地的武術差異。***

南人智巧而進取,北人淳樸而重視傳統。 從技擊上看,南人身材較矮,重心偏低而身法敏捷,於是發揮「一寸短,一寸險」的特長,講求貼身靠打,避實擊虛,以手法靈活多變見長。

北人身高力大,臂修腿長,但重心較高,下盤稍顯空虛,於是發揮「一寸長,一寸強」的優勢,放長擊遠,善於以迅猛的腿法擊人,變不利為有利。

換言之,南方拳術以靈巧取勝,北方拳術以渾厚著稱。

 

〈七大拳系〉

「南拳北腿」之說只是粗線條地表述了南北武術的差異,而無法概括諸多地域性拳派的特點。 中國武術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先後形成了若幹地域性的大拳系。

所謂Def.「拳系」,是指以某一拳種為中心,衍生出多種流派及比較完整的拳術系統。 當今中國至少存在著七大拳系,即:

一、少林拳系,以黃河下遊的河南、山東、河北三省為中心;

二、武當拳系,以湖北、江蘇、四川為中心;

三、峨眉拳系,以四川為中心;

四、南拳拳系,以福建、廣東為中心;

五、形意拳系,以山西、河北、河南為中心;

六、太極拳系,以河南、北京為中心;

七、八卦拳系,以北京為中心。

其中,少林、武當、峨嵋三大拳系形成較早,而形意、太極、八卦三大拳系形成較晚,且最早都流行於北方。人們習慣上把武當、形意、太極、八卦稱為內家拳。

 

〈少林拳系〉

俗語說:「天下功夫出少林」。 河南嵩山「少林寺」就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嵩山雄渾磅礡,被推為五嶽之首,為歷代帝王祭天封禪之處。

 

先考慮中原人民的性格氣質對少林拳系的影響:

中原地區歷來自然條件比較艱苦,夏季炎熱,冬季酷寒,多水旱之災,兼且戰亂頻仍。在如此環境的長期磨練下,人民養成了堅靭不拔、剛勇驃悍的品格。

中原人身高體壯,偉岸多力,反映在拳路上,則是大開大合,勁力迅猛。少林拳質樸無華,很少搞花架子,其編排完全從實戰格鬥出發,來去一條路,「起橫落順」,即橫身而進,順身(側身)而落,在擊敵的一瞬間,使自己身體的受敵面積變得最小。它要求「拳打臥牛之地」,意思是與敵接戰,或進或退,不過是兩三步之間。中原人身體重心較高,所以少林拳特別註意發揮腿擊的優勢,主張「手打三分,腳打七分」,又有「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之說。

 

關於少林武功起源,前人多附會於南天竺高僧 菩提達摩(西元?-528或536年)。傳他曾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創「羅漢十八手」,又撰有《易筋經》一書,少林寺僧眾遂據此演化出繁富的武術。 其實,菩提達摩並沒有長住少林寺,沒有面壁九年的事情,也從未創編過羅漢十八手,更沒有寫過《易筋經》。

關於達摩的傳說,大多是北宋初年才問世的《景德傳燈錄》所杜撰,不足為據。 達摩以創立禪宗教派而出名,他是襌宗的初祖,而非少林寺的初祖。 少林寺的初祖是東天竺高僧 跋陀。北魏太和十九年(西元495年)孝文帝下令在少室山為跋陀建寺,那就是「少林寺」。達摩與少林武術實在沒有甚麼關係。

 

明末,不少文人感歎內憂外患,自覺習武,以圖報國。在武裝抗清失敗以後,一些誌士仁人恥於蓄髮留辮當新朝臣民,遂循跡山林,削髮為僧。他們既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有些人又有深厚的武術功底。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民俗武功與原有的少林武功交融,使少林武功愈臻精湛。

入清以後,中原地區的習武風氣依然盛行不衰。 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清廷曾下旨嚴禁民間習武,但少林寺僧眾依然暗中練武不輟。 少林寺的反清民族意識曾引起清廷的註意,而少林武功則通過包括祕密會社在內的各種渠道廣泛外傳。以少林寺為代表的寺院武功在這一時期得到迅速發展,成為中國武術史上一個引人註目的現象。***

就在這時,少林武術廣泛吸收了北方拳派的精華,同時也吸收了南方的棍術和槍術,在本寺武功的基礎上加以融匯提煉,終於形成了內容博深、技藝精湛的少林拳系,全面取得了武術正宗的崇高地位。

大概在明清時期,少林武功逐漸南傳,對南拳拳系、峨眉拳系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一般論者認為,目前流行於北方地區的許多拳種,如 梅花、砲拳、洪(紅)拳、功(弓)力、劈掛、通臂、短打、燕青(祕蹤)、攔手、螳螂、七星、昭(朝)陽、關東、八極、戳腳、鷹爪,以及 長拳、猴拳、萇家拳、嶽氏連拳等等,都屬於少林拳系。***

上述每一拳種又都擁有各自獨立的若幹拳械套路和功法。目前,僅少林寺內祕傳的拳路就有234種、器械套路137種,另有若幹功法,真可謂集中原武功之大全了。

 

少林拳術的要旨是「拳禪合一」。少林寺本是佛教襌宗的祖庭,為曹洞一脈的名剎。在佛門眼中,參禪是正道,拳乃是末技。從某種意義上說,拳法可謂從禪法中化出,為外動之禪法。

然而,作為祖庭名剎,少林寺卻徒以武功顯而不以佛法名。數百年來,少林寺代有武林高手,卻甚少聽說出現有道高僧。少林歷代高手多著有武功秘笈,但卻極少聽說寺僧撰有關於佛學的著述。千餘年間,少林寺竟在佛教史上默默無聞。

以一千五百年禪宗名剎的身份,數百年武功正宗的地位,少林寺的文化積澱不可謂不豐厚。按理說,它在全國武林中的文化優勢應當是顯而易見的。然而,迄今為止,少林寺的這種文化優勢不僅沒有顯示出來,反而走向了另一面,即文化積貧,多是單純宣揚武功,誠如前人所譏:「止識拳棍,不知棒喝。」

 

時至今日,中國的各大拳派大多已有理論專著問世,太極拳可謂獨領風騷,武當、峨眉、南拳、形意、八卦、自然、意拳等拳系拳種也都在理論上有所建樹。相比之下,號稱「武林正宗」的少林拳就顯得遜色多了。

武術是一種文化形態,如果抽去了其中的文化內涵,那麼就變成了一種單純的拳腳運動。離開了固有的文化積澱,武術就很難有所發展,其水平也很難提高。 拳派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文化領域裏的競爭,是地域文化之間的競爭。同是興起於北方的太極拳,憑藉其文化上的優勢,從諸大拳派中異軍突起,後來居上。其涵蓋地域之廣,練拳人數之多,已使少林拳瞠乎其後,一躍而成為全國第一大拳派。箇中原因,值得深思。

 

一個拳派的文化優勢,不僅體現在拳法、功法上,而且體現在拳術理論上,尤其集中體現在若幹代表人物的武學造詣和文化修養上,如太極拳的 王宗嶽和陳鑫,形意拳的 李洛能、李天驥和曹誌清,意拳的 王薌齋,自然門的 萬籟聲,峨眉派的 習雲太,等等。然而,少林寺中似乎極少這樣的人物。

有文而無武,則不成其為武術;有武而無文,則其武也難以行遠流長。有武而無文,少林拳的隱憂也許就在這裏吧?

 

其餘六大拳系,請待下回分解。

 

 

資料來源: 《功夫—- 中國武術文化》(2013) 王廣西

出版社    :知書房出版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905

論藝150708八卦掌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7/08/%e8%ab%96%e8%97%9d150708%e5%85%ab%e5%8d%a6%e6%8e%8c/

論藝150708
八卦掌
Tony執筆:中國武術七大拳系(七)

〈八卦拳系〉
八卦拳又稱「八卦掌」,要求步走環圓,出以掌法; 講究 起鑽落翻,身法圓活,動作輕捷,在中國武術中獨具一格。 中國七大拳系中,八卦拳系大概是形成最晚的一系。

「八卦」原指八個方位,即坎(北方)、離(南方)、震(東方)、兌(西方)、乾(西北方)、坤(西南方)、艮(東北方)、巽(東南方) 。八卦掌的基本內容是八掌,合於八卦之數,又因其練習時以「擺扣步」走圓形,將八個方位全都走到,不像一般拳術來去一條線或走四角,故以八卦名之。 據說早期的八卦掌只有「單換掌」和「雙換掌」兩式,後來逐漸增至八掌,每一掌又化出八式,變成八八六十四式,以比附《周易》的六十四卦。 其實八卦掌與八卦並無甚麼內在關聯。

清代秘密宗教遍佈全國,早在順治、康熙年間,魯西、豫北一帶就有「八卦教」活動,其後傳遍南北各地,成為清代勢力最大、存在時間最長的一支秘密宗教。 該教曾多次聚眾起事,攻州掠縣,甚至攻進紫禁城。 八卦教有習氣練拳的傳統,修煉內丹與搏擊武功相結合,增強了教門的戰鬥力和凝聚力。

目前流行的八卦掌,又名「遊身八卦掌」或 「龍形八卦掌」,為 董海川 (西元1796至1882年) 所傳,其中心在北京。
董海川是直隸文安 (今屬河北省) 人,早年喜好武術,精 羅漢拳,任俠而不事生業,濟困扶危,性好田獵,估計家境相當富裕。 青年時曾遍遊吳越巴蜀,後在江皖深山中遇一道人,得授八卦掌,武功大進。 但不知何故,中年時突然淨身為太監,入了皇宮, 推測可能懷有重大圖謀。 然而,皇宮之內歷來是天下最奸詐冷酷的地方,董海川乍入其內,極不適應,很快就露出馬腳。 他眼見圖謀不成,只得設法退出皇宮,投靠京師 肅王府,當上了武術總教頭,又蒙賞七品官銜,開始傳授弟子。 到了晚年,他獲準遷居府外,求藝者更是絡繹不絕。
董海川搬出肅王府後,所傳弟子極多,幾近千人,但姓名大多湮沒無聞。 據 考察,光緒九年《董先生墓誌銘》碑陰所刻弟子共六十九人,尹福名列首位。

尹福 (1840至1909年) 是直隸冀縣人,長住北京,為職業武師,所傳掌式人稱「尹式八卦掌」。
馬維騏名列第二,以開煤廠為業,人稱「煤馬」,也是冀縣人。

史計楝 (1835至1909年) 名列第三,字振邦,因排行老六,人稱「史六」,以經營木材為業,冀縣人。 其妻為董海川義女,董海川晚年即寓居其家。 史計楝在鹹豐年間曾以緝盜十餘人而獲六品頂戴。

程廷華 (西元1848至1900年) 名列第四,字應芳,直隸深州(今河北深縣)人,在北京開眼鏡鋪,人稱「眼鏡程」,所傳拳式為「程式八卦掌」,八國聯軍入侵時被德軍槍殺。

宋長榮名列第五,他住北京地安門內,所傳拳式為「宋式八卦掌」。

魏吉祥名列第十八。 他是尹福的摯友,以保鑣為業,擅用鹿角棒 ,人稱「鹿角魏」。

宋永祥名列第二十五。 他住在京師北城,所傳拳式也稱「宋式八卦掌」。

梁振蒲 (西元1863至1934年) 名列第四十一。 他是冀縣人,字照亭,十四歲拜董海川為師,因經營估衣為業,人稱「估衣梁」。 藝成後曾在冀縣等地開設「德勝鏢局」,民國初年在冀縣省立第六師範任武術教師,所傳拳式為「梁氏八卦掌」,傳人有李通泰、郭古民、傅振倫、李子鳴等。

以上諸弟子中,以尹福、程廷華、梁振蒲傳人最多。

其實,董海川的絕大多數弟子都未能刻入光緒九年的碑中,如張占魁(兆東)、李存義(忠元)、賈鳳鳴(岐山)、耿繼善(成性、或作「成信」、「誠信」)等。

董海川授徒因材施教,再加上眾弟子的創新,所以八卦掌傳至第二代時,已衍化出尹、程、二宋、梁等五個支派,遂在清末民初,以北京為中心,初步形成八卦拳系。

光緒初年,形意名師 郭雲深(1855年-1932年)曾慕名到北京,與董海川比試。 雙方以武會友,連戰三日。至第三日,董海川之掌法愈變愈奇,幻化無方,郭雲深才大為嘆服。
兩位高手又潛心切磋數月,議決合形意、八卦為一門: 習形意者,調劑以八卦掌,可消偏剛偏進之弊; 習八卦者,兼習形意,則有剛柔相濟、攻堅克銳之功。

張占魁既從董海川學八卦掌,又從劉奇蘭學河北派形意拳,遂融二者為一,創編出「形意八卦掌」。
形意八卦掌以燕、鷹、熊、、龍、蛇、虎、馬為八掌,加上若幹象形動作,但步法仍以擺扣步、走圓形為主。 該掌重視內氣運行,融健身技擊於一體,豐富了八卦拳系的內容,目前在四川、上海等許多地方都有流傳。

八卦掌屬於道家拳派,也是內家拳之一。 八掛掌以掌代拳,步走圓形,突破了以拳為主、步走直線的傳統,為中國武術開闢了一方新天地。

其步法以提、踩、擺、扣為主,左右旋轉,綿綿不斷,要求「意如飄旗,氣似雲行,滾鑽爭裹,動靜圓撐,剛柔相濟,奇正相生。行如遊龍,見首不見尾;疾若飄風,見影不見形。」 同時也要求「磨脛」,即後腳前進時,要輕微磨擦前腳髁部,這也與形意拳相近。

八掛掌的「滾鑽爭裹」之力與形意拳很相近,但八卦掌更講究勁力的螺旋型運動和滾轉,示形以柔,暗蘊化勁和剛勁,迥異於形意拳的直打硬進。 以八卦掌應敵時,多先出引手,誘敵來攻,以後發制人,這一點與形意拳有別,而與太極拳相似。

八卦掌以走為上,以輕靈迅疾為要,好手行拳,但見人影幢幢,來去如風,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時間稍久,能使對手感到頭暈眼花。 以此應敵,則避實擊虛,手打肩撞,皆可以意為之。

八卦掌另有對練和散手,器械有刀、劍、棍、鴛鴦鉞等,其步法要求與掌法相同。 八卦刀又名「八盤刀」,長1.4米,重2公斤,其長度和重量都超過一般單刀。

尹福弟子金增啟(字省三,滿族) 撰有《八卦掌三十六歌訣》,於八卦掌的練法、打法均有精闢論述。

資料來源: 《功夫—中國武術文化》(2013) 王廣西
出版社 :知書房出版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778

論藝150819股價的構成原理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8/19/%e8%ab%96%e8%97%9d150819%e8%82%a1%e5%83%b9%e7%9a%84%e6%a7%8b%e6%88%90%e5%8e%9f%e7%90%86/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風雲變態中
論藝150819
股價的構成原理
Create執筆:市場理論 (一)

投資者每日面對不斷變化的股價,並且作出買賣決策, 意圖在長時段中從市場獲得資產增值, 因而有需要思考最基本的 「股價構成與變動」的道理。

市場上, 最為投資者採用以考量「目標股價」的方法, 可以下列公式表達:
股價 = 每股盈利 X 市盈率 ***

〈拆解公式〉
Def. 「每股(預期)盈利」 : 這是投資者對股票背後公司實際業務的 預期盈利, 除以發行股數。
對個別投資者來說, 「每股盈利」既可以是專業分析員經過對公司業務透徹瞭解後,以精密的財務模型得出來的估算; 亦可以是道聽途說的 “內幕”消息。
無論如何, 這反映了股票的「基本面」: 市場參與者對公司實質業務的預期或投射。****

但是 “未來” 經常躲藏在迷霧裡面, “預算” 又談何容易. 當投資者對公司未來業務無從估量的時候, 那麼保持中立,假設未來不會發生任何變動,也是一種權宜之計. 那麼, 乾脆以 “過往的每股盈利”去考量目標股價,也就成為通常的做法了.***

Def.「市盈率」: 這是有關投資者願意為股票付出甚麼價錢的想法,呈現為每股盈利的倍數。
將上述公式反過來看:
「市盈率 = 股價 / 每股盈利」,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

市盈率是從交易行為折射出來的一個模糊概念, 反映了股價的「心理面」: 市場參與者對股票的鍾愛程度。 無論微觀或是宏觀, 即無論對於個別投資者或是對於整體市場, 這種想法都有其實踐意義.
在日常生活意義中,這等同於購入一盤生意時買家願意付出的 “頂手費” 的想法依據:幾多年才可以回本。****

“X號”: 從象徵意義來看, 這表明 股價 是由 “基本面”及 “心理面” 交義影響所造成的。*****
算術上加號代表兩個運算項的總和; 乘號的意義則是兩者構成一種倍數放大的關連。 股價作為一項乘積, 是基本面及心理面相互影響,產生放大效果的產物。

〈變動原是永恆〉
“基本面的改變” 指投資者更改對公司盈利狀況的預期。
每當有關公司營運的新資訊流入市場, 分析員便會對盈利預測作出調整, 透過撰寫報告與市場溝通。 基於分析員接受相同的專業練訓,定量計算方式也有一定的基準, 在絕大部份情況下,分析員群體對新資訊的解讀方式是一致的, 對盈利預測的變化方向亦相同.
主要分歧存在於估算幅度,那是由於定量計算上的主觀成份不同所造成。**** 此部份差異造成對目標股價的歧見, 相對於心理面變化造成的影響來說,比較輕微及易於了解掌握, 即其 “可預視能力 predictive power”較高。***

“心理面的改變” 指投資者對公司鍾愛程度的變化.
那是較為複雜的部份, 投資者願意付出的價錢,反映在市盈率上面, 是從主觀心理出發的。 影響價值觀的因素眾多:從對 特定企業運營的看法, 整體行業前景, 競爭狀況, 相關板塊變動, 甚至經濟大氣候榮衰, 最終都會歸納到心理面變化上面。*** 這涉及投資世界極端複雜的本質,正所謂「萬種行情歸於市」。
由於心理變化本質上難以量化, 而投資大眾行為上的交互影響更加難以捉摸, 此部份的預視能力很低。 惟因心理因素易於用來 “成敗論英雄”, 其「解釋能力 explanatory power」也就反而較高了。

基本面變化導致心理面變化
人類心理本身已然相當脆弱,再加上社會性動物固有的 “羊群心態” 的放大效應, 對事物變化經常反應過度. “幡動” 催促 “心動”, 而心動的幅度原則上沒有限制, 前人有言:「從極端到極端, 是股價的本質. 」***
以例述之, 某公司公佈的業績遠低於市場預期,分析員自然會大降其盈利預測。 當分析報告發表之後, 投資大眾更會因為失望情緒放大其運營前景的負面看法, 反映在市盈率上面,只願付出較低的倍數去買入這支股票。

心理面變化導致基本面變化
這事較為隱晦. 每當股價遭逢意料之外的大幅變動, 投資者自然疑問 “有否錯失了公司資訊”。 每每在尋找失落資訊的過程中,觸動分析師和投資者重新思考公司的基本面。 由於人類思考本身的不完整性, 在這過程中會形成新的偏見,傾向相信股價變化蘊含了自己未有考慮的因素。 此時, 經調整的理解模式和盈利預測會投入股價走勢, 從而加疊了變化的動力。

以上相互影響的力度令市場永遠變動不居, 從不出現 “合理價” 的勻衡狀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495

論藝150828合理價論證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8/28/%e8%ab%96%e8%97%9d150828%e5%90%88%e7%90%86%e5%83%b9%e8%ab%96%e8%ad%89/

論藝150828

「合理價」論證

Create執筆:市場理論(二)

 

投資者在股市追求回報, 其中一個想法是 “找尋錯價股票”, 從捕捉 “不合理價”上面追求「絕對回報 alpha」, 即

合理股價 – 市場股價 = 絕對回報。

 

在這裡,偏低的「市場股價」暗含著股市恆常處於 “不合理價” 狀態。***

換句話說,投資者的前設是:「市場是 “無效率inefficient” 的」, 其原因可以是訊息不完整, 訊息解讀謬誤等等。只有在 “無效率市場”中才存在錯價的機會。

但是怎樣程度的股價才算“不合理”? 為何市場會出現錯價呢?

 

要知道甚麼是“不合理價” ,反過來看,先要決定甚麼是「合理價」。***

可以從兩個極端角度 思考 “合理價”的本質。

〈所有市場價格皆為合理價〉

理論上, 市場參與者都以上述的思考方式追求絕對回報。  假設 “錯價”以某種形式突然出現, 由於存在著無數找尋絕對回報的參與者, 只要時間夠長, 錯價會在找尋回報的行動下消失殆盡。所以, 在交易成本足夠低廉的條件下, 市場不該出現大型錯價。

 

採用另一種描述方式: 成交是因為存在買賣兩方。 買方認為現價比心目中的合理價低而買入; 賣方則認為現價比心目中的合理價高而賣出, 買賣雙方都想通過交易獲取回報。理論上,持續的交易行為會將股價推向一個「平衡點」,在那點上面,雙方都不再有絕對回報的空間。

 

以上的兩種描述方式都顯示股價會趨向一個平衡點, 令絕對回報消失。而同時間,錯價— 在市場交易成本足夠低廉下— 只會存在於極短的瞬間。故此, 市場上存在的股價都是「合理價」。

這種論調的 “解釋能力 explanatory power” 是無限大的, 因為所有市場內出現的股價皆可視為合理價。但其 “預測能力 predictive power”則欠奉, 因其未能推論出股價的移動方向。***

 

〈市場從來不會存在合理價〉

交易的產生是由於個別市場參與者對單一資產有著差別的價值判斷。****

“股價的構成原理” 一文提及股價是由 “每股預測盈利”及 “預期市盈率”所組成,而不同市場參與者對預測盈利及市盈率都有不同的詮釋。

 

其中 “預期每股盈利”因有固定計算框架, 市場對此部份的差別有所限制。而市場內常常存在著 “合理預測”, 皆因分析師或投資人在資訊成本低廉的情況下, 就算多個不同預測同時並存, 只要預測數量夠多, 中和作用可以在統計上免除極端數值的影響。

 

但 “市盈率”反映心理面, 由一連串因素互相影響。此類因素可以歸納成市場的「意識形態」— 即想像、期望、價值及假設的總合。

意識形態的差別, 令不同群組對同一股票有不同看法。這些群組稱為「同質群」: 於同一事物上有著相同或類似的看法。***

意識形態給出的觀點是無法量化的, 只是某種當下合乎直覺的想法。 故此, 市盈率本身從來沒有合理值,它在本質上是主觀的。 既然沒有合理市盈率, 故此亦不存在合理價。****

 

從另一個角度, 由於不同的同質群有著不同的意識形態, 你的合理預期市盈率會差異於我的,何者為合理根本上沒有統一的標準。更重要的是, 基於意識形態的觀點分歧是極難以於短期內消除的。

 

此論調的預測能力 predictive power較高, 因預測每股盈利如上文所述, 在設定框架下是可以得知方向的; 而市盈率此抽象概念則要施加某種限制 constraint才能有一定的預測力。但此論調的解釋能力較低, 因未能解釋市場股價的合理性。

 

〈從變化看世界〉

上述的模型是靜態的, 然而市場幾乎每天都有新資訊流入, 促使參與者對股價重新判斷。

每次新資訊進來, 市場參與者會根據它分別調整未來盈利和預期市盈率。而同質群也可能因此拆散和重組。

市場永遠是動態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248

論藝150819股價的構成原理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8/19/%e8%ab%96%e8%97%9d150819%e8%82%a1%e5%83%b9%e7%9a%84%e6%a7%8b%e6%88%90%e5%8e%9f%e7%90%86/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風雲變態中
論藝150819
股價的構成原理
Create執筆:市場理論 (一)

投資者每日面對不斷變化的股價,並且作出買賣決策, 意圖在長時段中從市場獲得資產增值, 因而有需要思考最基本的 「股價構成與變動」的道理。

市場上, 最為投資者採用以考量「目標股價」的方法, 可以下列公式表達:
股價 = 每股盈利 X 市盈率 ***

〈拆解公式〉
Def. 「每股(預期)盈利」 : 這是投資者對股票背後公司實際業務的 預期盈利, 除以發行股數。
對個別投資者來說, 「每股盈利」既可以是專業分析員經過對公司業務透徹瞭解後,以精密的財務模型得出來的估算; 亦可以是道聽途說的 “內幕”消息。
無論如何, 這反映了股票的「基本面」: 市場參與者對公司實質業務的預期或投射。****

但是 “未來” 經常躲藏在迷霧裡面, “預算” 又談何容易. 當投資者對公司未來業務無從估量的時候, 那麼保持中立,假設未來不會發生任何變動,也是一種權宜之計. 那麼, 乾脆以 “過往的每股盈利”去考量目標股價,也就成為通常的做法了.***

Def.「市盈率」: 這是有關投資者願意為股票付出甚麼價錢的想法,呈現為每股盈利的倍數。
將上述公式反過來看:
「市盈率 = 股價 / 每股盈利」,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

市盈率是從交易行為折射出來的一個模糊概念, 反映了股價的「心理面」: 市場參與者對股票的鍾愛程度。 無論微觀或是宏觀, 即無論對於個別投資者或是對於整體市場, 這種想法都有其實踐意義.
在日常生活意義中,這等同於購入一盤生意時買家願意付出的 “頂手費” 的想法依據:幾多年才可以回本。****

“X號”: 從象徵意義來看, 這表明 股價 是由 “基本面”及 “心理面” 交義影響所造成的。*****
算術上加號代表兩個運算項的總和; 乘號的意義則是兩者構成一種倍數放大的關連。 股價作為一項乘積, 是基本面及心理面相互影響,產生放大效果的產物。

〈變動原是永恆〉
“基本面的改變” 指投資者更改對公司盈利狀況的預期。
每當有關公司營運的新資訊流入市場, 分析員便會對盈利預測作出調整, 透過撰寫報告與市場溝通。 基於分析員接受相同的專業練訓,定量計算方式也有一定的基準, 在絕大部份情況下,分析員群體對新資訊的解讀方式是一致的, 對盈利預測的變化方向亦相同.
主要分歧存在於估算幅度,那是由於定量計算上的主觀成份不同所造成。**** 此部份差異造成對目標股價的歧見, 相對於心理面變化造成的影響來說,比較輕微及易於了解掌握, 即其 “可預視能力 predictive power”較高。***

“心理面的改變” 指投資者對公司鍾愛程度的變化.
那是較為複雜的部份, 投資者願意付出的價錢,反映在市盈率上面, 是從主觀心理出發的。 影響價值觀的因素眾多:從對 特定企業運營的看法, 整體行業前景, 競爭狀況, 相關板塊變動, 甚至經濟大氣候榮衰, 最終都會歸納到心理面變化上面。*** 這涉及投資世界極端複雜的本質,正所謂「萬種行情歸於市」。
由於心理變化本質上難以量化, 而投資大眾行為上的交互影響更加難以捉摸, 此部份的預視能力很低。 惟因心理因素易於用來 “成敗論英雄”, 其「解釋能力 explanatory power」也就反而較高了。

基本面變化導致心理面變化
人類心理本身已然相當脆弱,再加上社會性動物固有的 “羊群心態” 的放大效應, 對事物變化經常反應過度. “幡動” 催促 “心動”, 而心動的幅度原則上沒有限制, 前人有言:「從極端到極端, 是股價的本質. 」***
以例述之, 某公司公佈的業績遠低於市場預期,分析員自然會大降其盈利預測。 當分析報告發表之後, 投資大眾更會因為失望情緒放大其運營前景的負面看法, 反映在市盈率上面,只願付出較低的倍數去買入這支股票。

心理面變化導致基本面變化
這事較為隱晦. 每當股價遭逢意料之外的大幅變動, 投資者自然疑問 “有否錯失了公司資訊”。 每每在尋找失落資訊的過程中,觸動分析師和投資者重新思考公司的基本面。 由於人類思考本身的不完整性, 在這過程中會形成新的偏見,傾向相信股價變化蘊含了自己未有考慮的因素。 此時, 經調整的理解模式和盈利預測會投入股價走勢, 從而加疊了變化的動力。

以上相互影響的力度令市場永遠變動不居, 從不出現 “合理價” 的勻衡狀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255

論藝150828合理價論證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8/28/%e8%ab%96%e8%97%9d150828%e5%90%88%e7%90%86%e5%83%b9%e8%ab%96%e8%ad%89/

論藝150828

「合理價」論證

Create執筆:市場理論(二)

 

投資者在股市追求回報, 其中一個想法是 “找尋錯價股票”, 從捕捉 “不合理價”上面追求「絕對回報 alpha」, 即

合理股價 – 市場股價 = 絕對回報。

 

在這裡,偏低的「市場股價」暗含著股市恆常處於 “不合理價” 狀態。***

換句話說,投資者的前設是:「市場是 “無效率inefficient” 的」, 其原因可以是訊息不完整, 訊息解讀謬誤等等。只有在 “無效率市場”中才存在錯價的機會。

但是怎樣程度的股價才算“不合理”? 為何市場會出現錯價呢?

 

要知道甚麼是“不合理價” ,反過來看,先要決定甚麼是「合理價」。***

可以從兩個極端角度 思考 “合理價”的本質。

〈所有市場價格皆為合理價〉

理論上, 市場參與者都以上述的思考方式追求絕對回報。  假設 “錯價”以某種形式突然出現, 由於存在著無數找尋絕對回報的參與者, 只要時間夠長, 錯價會在找尋回報的行動下消失殆盡。所以, 在交易成本足夠低廉的條件下, 市場不該出現大型錯價。

 

採用另一種描述方式: 成交是因為存在買賣兩方。 買方認為現價比心目中的合理價低而買入; 賣方則認為現價比心目中的合理價高而賣出, 買賣雙方都想通過交易獲取回報。理論上,持續的交易行為會將股價推向一個「平衡點」,在那點上面,雙方都不再有絕對回報的空間。

 

以上的兩種描述方式都顯示股價會趨向一個平衡點, 令絕對回報消失。而同時間,錯價— 在市場交易成本足夠低廉下— 只會存在於極短的瞬間。故此, 市場上存在的股價都是「合理價」。

這種論調的 “解釋能力 explanatory power” 是無限大的, 因為所有市場內出現的股價皆可視為合理價。但其 “預測能力 predictive power”則欠奉, 因其未能推論出股價的移動方向。***

 

〈市場從來不會存在合理價〉

交易的產生是由於個別市場參與者對單一資產有著差別的價值判斷。****

“股價的構成原理” 一文提及股價是由 “每股預測盈利”及 “預期市盈率”所組成,而不同市場參與者對預測盈利及市盈率都有不同的詮釋。

 

其中 “預期每股盈利”因有固定計算框架, 市場對此部份的差別有所限制。而市場內常常存在著 “合理預測”, 皆因分析師或投資人在資訊成本低廉的情況下, 就算多個不同預測同時並存, 只要預測數量夠多, 中和作用可以在統計上免除極端數值的影響。

 

但 “市盈率”反映心理面, 由一連串因素互相影響。此類因素可以歸納成市場的「意識形態」— 即想像、期望、價值及假設的總合。

意識形態的差別, 令不同群組對同一股票有不同看法。這些群組稱為「同質群」: 於同一事物上有著相同或類似的看法。***

意識形態給出的觀點是無法量化的, 只是某種當下合乎直覺的想法。 故此, 市盈率本身從來沒有合理值,它在本質上是主觀的。 既然沒有合理市盈率, 故此亦不存在合理價。****

 

從另一個角度, 由於不同的同質群有著不同的意識形態, 你的合理預期市盈率會差異於我的,何者為合理根本上沒有統一的標準。更重要的是, 基於意識形態的觀點分歧是極難以於短期內消除的。

 

此論調的預測能力 predictive power較高, 因預測每股盈利如上文所述, 在設定框架下是可以得知方向的; 而市盈率此抽象概念則要施加某種限制 constraint才能有一定的預測力。但此論調的解釋能力較低, 因未能解釋市場股價的合理性。

 

〈從變化看世界〉

上述的模型是靜態的, 然而市場幾乎每天都有新資訊流入, 促使參與者對股價重新判斷。

每次新資訊進來, 市場參與者會根據它分別調整未來盈利和預期市盈率。而同質群也可能因此拆散和重組。

市場永遠是動態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789

論藝150908市場 與 同質群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9/08/%e8%ab%96%e8%97%9d150908%e5%b8%82%e5%a0%b4-%e8%88%87-%e5%90%8c%e8%b3%aa%e7%be%a4/

不識盧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論藝150908

市場 與 同質群

Create執筆:市場理論 (三)

 

“何謂「市場」?” 每天都在市場中找尋機會的參與者可能忽略了這個要害問題。

〈參與者的總合即市場〉

股票市場是由不同類型的個別參與者互動締造出來的產物,當中涉及無數來自不同社會階層、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參與人士。***

每個參與者於交易時間內, 在不同的股票上面相互角力, 各自因應 “客觀的市場價與主觀的合理價” 之間的差距作出買賣行為, 直至當中再無絕對回報的存在,從而推動股價至「平衡點」。

 

換個角度看, 投資者因應股票於其組合內短缺 (處於市場價低於合理價的情況者)或過多 (市場價高於合理價者) 的狀況作出調整,據此進行買賣。

這是交易的動力學理論,而所有參與者行為的總合構成「市場」。***

 

問題是怎樣分析和透視這些糾結不清的行為總和?

〈將市場界分解為同質群〉

每當有新資訊導入市場時, 各參與者對股票的 “預測每股盈利”及 “預期市盈率”作出新的判斷。 前文述及, 有關基本面的判定, 各參與者對預期盈利的改變方向及幅度分歧有限;但對於以意識形態作準的預期市盈率郤可以是南轅北轍。

 

惟之前提及, 心理面是有解釋力而沒預測力的理論。意識形態是一個由無數參數(如生長地方、個人背景、族群文化….)構成的函數, 參與者的行為總和在複雜的世界中是極難把握的,更遑論預測了。***

但若於此無解釋力的理論上, 加上新的制約, 就能成為有預測力的理論。假設參與者的決策行為可以因應某種特質而區分為不同的群組。那麼, Def. 以思考和行為模式加以區分的群組稱為「同質群」。

 

將市場中無數的參與者界分為有限的同質群,了解其意識形態, 通過對其決策行為特質的理解,可以估計個別同質群對預期市盈率判斷的改變,從而猜測該群組交易行為的方向和力度。****

綜合主流同質群的交易方向和力度,猜測大市的推移方向和力度。*** 尤其特別強調Th. 當不同的主流同質群的交易方向相互重疊的時候, 大市的推動力度必將十分強勁。

舉例:當低位市中出現恐慌性拋售的時候, “長線客= 價值投資者” 群組自然全線入市買進; “短線客 = 走勢派” 群組中 也有部分醒目派會買貨; 而沽貨的會是 “高槓桿派 =倉客” 群組. 那有可能是長中短線派均會入貨的時機, 大市的上升動力自然十分充足.

 

這種做法, 不是對股價作出直接判斷, 而是先對人類行為作出判斷. 根據這種多元判斷(因為市場內存在著多個主要同質群, 如基金經理、專業炒家、莊家、散家…..), 再觀察新資訊導入後的市勢變化, 然後對未來股價作出判斷.

這是一種「間接路綫」。*****

 

〈相互角力構成股價變動〉

判辨事態的時候, 人們往往喜愛用單一因素進行解釋。

舉例:對於個別股票甚或大市, 散戶大眾傾向將 “單一大戶操控” 作為股價變化的唯一解釋, 是為「大戶論」。*** 這種說法只有解釋力而沒有任何預測能力, 因任何一個方向的變化, 都能說成是大戶舞動股價。

 

以同質群理論剖識股價變化是較為有效的做法。 新資訊導入市場, 個別同質群將會因應其新判斷調整組合,作出買賣行為。 不同的同質群判辨 “預測每股盈利及市盈率”的差別, 構築成市場矛盾, 造成股價推移。****

 

詳述之, 同質群組對某隻股票的持倉有機會由短缺轉變至足夠, 甚或由足夠變至過多。 不同的群組因應諸多狀況不斷調整組合,作出買賣, 在市場內交錯角力,這是股價不停變動的本質所在。

 

“預測每股盈利” 較為惰性,不會經常變化; 但人心帶動的 “市盈率”卻極其敏感,每分每秒都在變化。 加上人類是群體動物,「羊群心態」根深柢固,恐慌和狂熱的時候相互強化,投機信條「從極端到極端,是股價的本質。」極有解釋能力。

本文提出的「同質群理論」意圖在混雜的市勢中整理出觀察和思考的框架,希望創造出預測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35

論藝160311 AlphaGO的技藝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6/03/11/%e8%ab%96%e8%97%9d160311/

論藝160311
AlphaGO的技藝
執筆人:蟬

AlphaGo-Lee-Sedol-Aja-Huang-550x3662016年3月9日和10日,Google Deepmind團隊開發的人工智能圍棋程式「阿花狗AlphaGO」挑戰傳奇韓國職業棋士 李世乭,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先勝二局。執筆時五局比賽尚餘三局,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但阿花狗先取兩局實在是人工智能了不起的進步。
早在1997年IBM電腦「深藍DeepBlue」便打敗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Kasparov;2006年國際象棋軟件「Deep Fritz」只用一臺普通家用電腦便打敗了世界冠軍Kramnik。但為何電腦要到2016年才能成功挑戰頂級圍棋手呢?又,阿花狗的勝利與深藍有何分別?
(不說不知,比賽中阿花狗的操作者正是團隊其中一位主要開發員 黃士傑Aja Huang,他是臺灣業餘6段圍棋愛好者。)

即使不會下圍棋和國際象棋,只要了解遊戲規則,便很容易知道圍棋的複雜度遠比國際象棋高,棋盤較大加上規則較少,令圍棋的廣度(即每步棋的可能性)和深度(遊戲的長度)遠比國際象棋高(總可能棋路為250^150對35^80)。這個複雜性的差距,即使電腦的計算能力在過去二十年進步神速,也不是單憑大眾想象的「暴力試錯策略」可以輕易填平得了。***
固然電腦的記憶力和線性運算能力遠比人類選手占優,但若非人工智能技術和發展方法的突破,李世乭是不會輸的。(李世乭賽前表示有信心5:0完勝,但其實他也認為AlphaGO會在兩年後戰勝他。)

〈真‧人工智能〉
到底阿花狗是怎樣學習和下棋的呢?我們不妨先從牠如何“觀看”棋盤開始。
要將盤面的資訊轉化為數據,最直觀的方法是將整個棋盤看成一個「座標系統」,只要將棋子的位置座標化,棋譜便可以由一連串座標資料組成。這種簡潔和完整的資料轉換體系看似完美,但卻不是阿花狗的世界觀。
阿花狗看棋盤的方法比較像人看臉孔,即從不同的層次和區域去看:從全盤到局部,從實質到抽象,層次之間有互相覆蓋的地方。*** 這種名叫「深度卷積神經網絡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 DCNN)」的“認知”方法經常應用在圖象和語言處理等方面。

透過卷積神經網絡,阿花狗看到的更接近人類棋手眼中的棋盤,除了能供稍後演算時將棋盤分解成局部,以便作出更快捷的分析,還讓牠更有“大局觀”,因為這網絡能夠“感受”到棋盤不同部分的情況,和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係。***

阿花狗與其他圍棋電腦程式最關鍵的差別在於它的行棋策略Policy Network。說得簡單一點,它先從KGS GO伺服器找來3千萬局高段棋手的棋譜,以這些資料去訓練阿花狗模仿高手***,此即「Supervised Learning (SL) Network Policy」。
然而下得像高手不一定會贏,且SL Network Policy往往太費時和單調,於是DeepMind在SL Network的基礎上面,再加上以贏棋為目標,發展出強化訓練策略「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 Network Policy」。

DeepMind發現使用行棋策略雖然能找出“最好”的一步,但由於運算需求太高,要完全以這個方法來下棋是不現實的,所以發展了「快速下子Fast Roll-out」程式。
「快速下子」沒有像Policy Network那樣經過“審慎”細算,它依賴比較舊的區部特徵匹配local pattern matching加上綫性回歸logistic regression的方法,以比行棋策略快上1000倍(2微秒 vs 3毫秒),在1/4的機率下達到高手下棋的水平。用圍棋術語來形容,「快速下子」是依賴 “棋感”的策略,而行棋策略則是深度的細算。***

除了策略,阿花狗還擁有「估值網絡Value Network」,它基於盤面資料去評估優劣狀況,是一個補充性網絡,用以估算當前盤面優勢誰屬。根據阿花狗的對手「Facebook DarkForest」的發開人員田淵棟指出,估值網絡同樣是暴力地以3千萬局行棋資料訓練出來的,沒有對局部死活/對殺分析作出優化,其效果卻甚為理想,足以證明DCNN有將問題原子化的能力。***

在第二局開局的時候,Redmond九段 詢問DeepMind的開發人員,與李世乭比賽的阿花狗與去年10月跟歐洲冠軍 樊麾二段的有何差別?開發人員答道:雖然過去數月不斷作出改良,但對於阿花狗在比賽時會如果行棋及以何種策略應對,卻完全無法預料,工作人員也是在阿花狗下子後才知道它怎麼下。
開發過程中只給予系統修正遊戲目的和提供優化行棋策略的對局資料,對於它從“經驗”中掌握了甚麼知識卻是毫不知情。 就好像家長只能為子女提供教育,但對他們實際如何做人處世卻無法預測一樣道理。

阿花狗第二局第37手賽後被評為甚具創造性的一手,職業棋士 李喆甚至表示:「對於黑棋這步棋,作為棋手,我的震撼比看到外星人還要大。」可見阿花狗接下來可能還會有不少令人驚喜/訝的演出。
592f9dff353ac29140ffffcf5fa4d947_rP.S.筆者雖然努力嘗試閱讀相關技術文章,但由於學藝不精,難免有誤解之處,如有錯失,煩請指正。

參考:
《Mastering the Game of Go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 and Tree Search》from Nature issue 529 (Jan 2016)
《AlphaGO的分析》田淵棟 http://zhuanlan.zhihu.com/yuandong/20607684
《Neural Networks and Deep Learning》Michael Nielsen http://neuralnetworksanddeeplearning.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7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