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論藝150828合理價論證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8/28/%e8%ab%96%e8%97%9d150828%e5%90%88%e7%90%86%e5%83%b9%e8%ab%96%e8%ad%89/

論藝150828

「合理價」論證

Create執筆:市場理論(二)

 

投資者在股市追求回報, 其中一個想法是 “找尋錯價股票”, 從捕捉 “不合理價”上面追求「絕對回報 alpha」, 即

合理股價 – 市場股價 = 絕對回報。

 

在這裡,偏低的「市場股價」暗含著股市恆常處於 “不合理價” 狀態。***

換句話說,投資者的前設是:「市場是 “無效率inefficient” 的」, 其原因可以是訊息不完整, 訊息解讀謬誤等等。只有在 “無效率市場”中才存在錯價的機會。

但是怎樣程度的股價才算“不合理”? 為何市場會出現錯價呢?

 

要知道甚麼是“不合理價” ,反過來看,先要決定甚麼是「合理價」。***

可以從兩個極端角度 思考 “合理價”的本質。

〈所有市場價格皆為合理價〉

理論上, 市場參與者都以上述的思考方式追求絕對回報。  假設 “錯價”以某種形式突然出現, 由於存在著無數找尋絕對回報的參與者, 只要時間夠長, 錯價會在找尋回報的行動下消失殆盡。所以, 在交易成本足夠低廉的條件下, 市場不該出現大型錯價。

 

採用另一種描述方式: 成交是因為存在買賣兩方。 買方認為現價比心目中的合理價低而買入; 賣方則認為現價比心目中的合理價高而賣出, 買賣雙方都想通過交易獲取回報。理論上,持續的交易行為會將股價推向一個「平衡點」,在那點上面,雙方都不再有絕對回報的空間。

 

以上的兩種描述方式都顯示股價會趨向一個平衡點, 令絕對回報消失。而同時間,錯價— 在市場交易成本足夠低廉下— 只會存在於極短的瞬間。故此, 市場上存在的股價都是「合理價」。

這種論調的 “解釋能力 explanatory power” 是無限大的, 因為所有市場內出現的股價皆可視為合理價。但其 “預測能力 predictive power”則欠奉, 因其未能推論出股價的移動方向。***

 

〈市場從來不會存在合理價〉

交易的產生是由於個別市場參與者對單一資產有著差別的價值判斷。****

“股價的構成原理” 一文提及股價是由 “每股預測盈利”及 “預期市盈率”所組成,而不同市場參與者對預測盈利及市盈率都有不同的詮釋。

 

其中 “預期每股盈利”因有固定計算框架, 市場對此部份的差別有所限制。而市場內常常存在著 “合理預測”, 皆因分析師或投資人在資訊成本低廉的情況下, 就算多個不同預測同時並存, 只要預測數量夠多, 中和作用可以在統計上免除極端數值的影響。

 

但 “市盈率”反映心理面, 由一連串因素互相影響。此類因素可以歸納成市場的「意識形態」— 即想像、期望、價值及假設的總合。

意識形態的差別, 令不同群組對同一股票有不同看法。這些群組稱為「同質群」: 於同一事物上有著相同或類似的看法。***

意識形態給出的觀點是無法量化的, 只是某種當下合乎直覺的想法。 故此, 市盈率本身從來沒有合理值,它在本質上是主觀的。 既然沒有合理市盈率, 故此亦不存在合理價。****

 

從另一個角度, 由於不同的同質群有著不同的意識形態, 你的合理預期市盈率會差異於我的,何者為合理根本上沒有統一的標準。更重要的是, 基於意識形態的觀點分歧是極難以於短期內消除的。

 

此論調的預測能力 predictive power較高, 因預測每股盈利如上文所述, 在設定框架下是可以得知方向的; 而市盈率此抽象概念則要施加某種限制 constraint才能有一定的預測力。但此論調的解釋能力較低, 因未能解釋市場股價的合理性。

 

〈從變化看世界〉

上述的模型是靜態的, 然而市場幾乎每天都有新資訊流入, 促使參與者對股價重新判斷。

每次新資訊進來, 市場參與者會根據它分別調整未來盈利和預期市盈率。而同質群也可能因此拆散和重組。

市場永遠是動態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7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