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7/xNMDAwMDE5OTAxNw.html
广电系手机电视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遭遇意外“青睐”。
一家名为“中播控股”(0471.HK)的香港上市公司近日宣布完成两笔并购,其收购的一家名为“富学”的公司,号称是中国唯一的CMMB频道增值服务整体运营商。
9月16日,国家广电总局旗下负责CMMB业务运营的中广传播对外发布郑重声明,称其未授权富学进行任何CMMB频道增值服务整体运营,声称富学为中国唯一的CMMB频道增值服务整体运营商无任何事实和法律依据。
该声明还强调,对于任何违规操作、利用“CMMB”运营名义进行不实宣传的单位和个人,中广传播将积极协助相关主管部门对此进行监管,并在必要时追究其法律责任。
“这是一家常年亏损的香港‘仙股’为了融资进行的虚假宣传,CMMB唯一的运营商是中广传播,我们也不会让有外资背景的公司进入CMMB的地方运营中。”9月17日,中广传播有关人士表示。
CMMB遭遇“李鬼”
H股上市公司中播控股于9月6日发布了一则公告,称以8161万元收购富学30%股权及德神30%股权,其中1535万元将以现金支付,剩余6626万元通过公司按每股0.125元的发行5.3亿股份支付。
按 照这家公司的公告,德神为国内顶尖的电影、电视、3D动画和媒体广告制作公司,曾制作多项国内获奖视频商业性节目,并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礼及闭 幕礼的导演和主要监制工作。而富学为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发展与改革研究中心及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共同创办,现今是中国唯一的CMMB频道增值服务整 体运营商,拥有辽宁省及云南省CMMB频道合作的运营权。
此外,中播控股还表示将成立全资附属的外商独资企业中播华夏,负责公司在国内CMMB移动电视多媒体的业务和发展。
对于中播控股的这则公告,中广传播方面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中广传播有关人士表示,“这家香港上市公司原名叫佳邦环球,今年4月才将名称改为中播控股,这与我们公司的名称很接近,其原来的主业是印刷电路板并且在苏州有一家工厂,但今年以来宣布将向移动电视媒体业务转型。”
本 报记者从中播控股的历史公告中发现,今年4月16日在改名为中播控股后,其曾公告称已经与数个海外市场正式接触,积极商讨开发如蒙古、印尼、非洲等发展中 国家的CMMB业务,预计将很快有成果;以及预计年底前将会完成洽谈中的收购和发展项目,并准备以股票和现金作为投资,尽量减低资金成本。
这 里提到的并购就是其此次对富学和德神的并购。对于富学,中国数字电视杂志主编包冉表示,“中播控股提到的广电总局发展与改革研究中心,以及中国传媒大学经 济研究所都是存在的,但都是级别很低的事业机构,其不可能成立这样的公司,而且中广传播居然都不知道这家公司的存在。”
广电总局科技司无线局有关人士也表示,“从来没有听说富学和德神这两家公司。”
中播控股方面还表示,将以迅速发展成为CMMB移动多媒体运营商和提供商为目标,现正与国内机构计划合作建造和营运辽宁、云南及其他省级CMMB互动多媒体频道,将拥有4万小时以上内容作为节目支持;同时,集团已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对此,中广传播在声明中指出,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的要求,其所属各省地方公司分别承担各省CMMB项目运营。除集团所属的地方公司之外,中广传播未授权任何其它公司从事CMMB项目的地方运营。
CMMB盈利难题
虽然中广传播此次公开与中播控股划清界限,但作为CMMB运营方,中广传播身上的运营压力没有丝毫减少。
消息人士告诉记者,“虽然与中国移动的TD进行了捆绑,中广传播也在各省成立了分公司和子公司的三级架构,但是到8月底中国市场CMMB的用户数量只有300多万户,离年内1000万户的目标依然相去甚远,更为重要的是其真正的收费用户只有3万多户。”
记 者了解到,中广传播到目前已经在国内建立了30多个分公司,而且通过向终端厂商提供补贴的方式来发展用户。按照中广传播总经理孙朝晖的说法,截至1月28 日,CMMB已在282个城市实现了网络覆盖,并将在3月31日之前覆盖全国所有地市。与此同时,CMMB计划2010年发展1000万用户,而未来5年 的目标是超过1亿用户。
而中广传播制定的推广计划是,给重点终端企业3年162元的资费补贴。此前公布的CMMB资费标准是12元/月,或者3年打包300元。而通过该补贴,用户收看CMMB手持电视的3年打包资费大幅降低。
而中国移动推广的CMMB手机电视业务在推广期也大多采取免费赠送或捆绑其他套餐的方式。
包冉表示,“CMMB现在已经成为广电的一个边缘化三网融合业务,其吸引力远不如宽带和IP电话等,而且其短期内无法盈利,而这次中播控股所谓的收购显然只是一个概念,因为海外投资者对于中国三网融合有着浓厚的兴趣。”
不过,根据中播控股之前的公告,其预计这次收购后,将逐渐由印刷线路板厂房的盈利模式,转向由移动电视多媒体与互联网服务结合盈利模式;新业务营运资金需求将小于制造业,初步预计第一年约3000万人民币,有助于整体公司毛利改善。
CMMB究竟能否盈利,从目前来看依然是个未知数,但是这却被一家香港仙股公司利用成为其融资的一大概念,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悖论。
連續三天,深圳的氣溫低於攝氏20度,在這座城市生活了二十多年,記憶中的五月從未這麼冷過。穿著短袖坐在書房,感覺冷,只好拿出長袖披上。
詭異的五月,第一天就透出不平靜:網上瘋傳萬科副總裁毛大慶講話,明顯看空房地產。這篇講話可謂雪上加霜。從4月開始不少地區商品房已經出現滯銷和降價,進入五月,中國的房地產就如深圳這幾天的天氣,溫度陡降,寒氣逼人。
股票市場同樣詭異。市場低迷太久,很多投資者失望而去。前段時間,管理層給市場喂了滬港通、優先股兩粒偉哥,它有了點反應,接下來的IPO預披露又把它打趴下。股民們很清醒:狗改不了吃屎,而且餓得不顧臉面了。5月5日,滬市用市盈率跌破十倍大關來回應,這是滬市有史以來創紀錄的低水平。有人說,中國股市終於跟世界接軌了,但再看看深市:截至5月6日,深市整體市盈率24.41倍,其中深市主板15.69倍,中小板32.14倍,創業板53.48倍。
股市跌一跌沒關係,認賭服輸,炒股者90%以上是來賭的,虧就虧了,大家也習慣了。房價跌一跌也沒關係,中國的商品房從總體上來說確實建多了,要讓中國的經濟健康起來,2008年那一次就該讓開發商死掉一批。可後來這幫人活了下來,而且活得很好,我認識不少這樣的開發商,那時候都做好跑路的準備,現在身價上億。這幾天總有人在議論中國的房地產要崩盤,呵呵:要真的崩盤,博士的區間一定保不住,這是第一;第二,中國老百姓好不容易有點財產,幾乎都在房子上,房地產要全面崩盤,財產少一點還沒什麼,可如果大多數人負資產了,那,還如何維穩?
我有過敏性鼻炎,對瞞蟲過敏,深圳的蟎蟲很多,多聚集在很久未穿過的衣物裡。我有個秘訣,收拾很久未用過的衣物,先戴上口罩,這個辦法很靈,我的鼻炎因此幾乎杜絕。好了傷疤忘了痛,我最近甚至以為自己的鼻炎好了,昨天打開櫃子拾掇一個箱子的舊物,沒有戴口罩,很快,鼻子開始癢疼,噴嚏鼻涕不斷,一個下午用了一盒紙巾也沒止住,那種難受,只有鼻炎患者能夠理解。
然後我就想,中國經濟也有病,經濟刺激就如我的口罩,在某些時候一定要用一下,不然,後果很嚴重。假如你有比戴口罩更好的辦法,或者你能承受不戴口罩的難受,你可以不戴。而我的鼻炎是與生俱來的,基因決定的,我找不到比戴口罩更好的辦法。下一次收拾舊物,我一定會先戴好口罩。
五月份不平靜,我似乎已經看到,那隻手把口罩拿起來……
在全球央行的“努力”下,全球性的惡性通縮在過去80年似乎已經銷聲匿跡。在20世紀之前,通縮和通脹出現的概率不相上下。但是在最近1個世紀中,尤其是1971年金本位退出歷史舞臺之後,通脹就越來越成為常態。對此,德意誌銀行認為長期投資者在應對國債收益率大幅走低的時候需要十分謹慎。
德意誌銀行在其報告中寫到:
未來市場的通脹程度對於未來資產價格的表現和經濟健康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債券市場受到熱捧,是純粹的泡沫還是由於通脹所致,很值得思考。
在1971年退出之後,全球的通脹傾向就有了明顯的提升。央行所主導的流動性泛濫就使得通縮基本很難出現。每當金融狀況出現問題的時候,提高債務水平(印錢)成為了最簡單的靈丹妙藥。唯一的特例是歐洲央行。由於受到體制的限制,其對於提供大規模的流動性有一些束手束腳。即便如此,歐洲央行在對抗通縮的選擇上也是毫不猶豫(最近的降息及負利率政策和潛在的QE)。但是令人詫異的是,在許多國家的國債收益率已經觸及或者接近歷史低點的情況下,其通脹卻處於“正常水平”。
下圖可以明顯的看到在上世紀70年代之後,通縮光顧各個經濟體的概率有了很明顯的降低。而自從1933年至今,全球性的通縮一次也沒有出現。
通縮大環境的消失理應造就國債收益率的回升,但是現在情況卻恰恰相反。
因此,在處於全球性通脹的時代,長期投資者需要對目前超低的國債收益率萬分警惕。
P.S:通貨膨脹率,直接反映了國債的實際收益率。(例如:國債的收益率是百分之二十,通貨膨脹率是百分之十五,那麽國債的實際收益率就是百分之五。)所以,國債收益率和通貨膨脹,關乎投資者的收益,影響國債的銷售。
聯通詭異漲停,再爆第五次電信重組內幕機密? 作者:尚曉蒲 ![]() 導 讀 預計電信聯通國慶節後合並 或借鑒淡馬錫模式。 合並後與現在的小承包相似,基本借鑒新加坡淡馬錫模式。 就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將基層網格單元部分承包給個人。 高管仍然由政府任命,中低管可以是公務員也可以是職業經理人身份。國家只管資產不管經營。 對員工的影響是以前與同行競爭,以後與單位同事競爭,員工持股承包賺大錢。 為何要電信聯通合並? 化解產能過剩是主要原因。 GDP從10%下滑至5%新常態須調結構轉方式;同質化惡性競爭轉向差異化適度競合;電信聯通合並核心競爭力是CDN及光纖入戶智慧家庭以及FDD/TDD混合組網; 美國運營商早就雙寡頭壟斷了。資本主義私有制自由競爭的美國運營商早就雙寡頭格局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央企有什麽理由不並購重組? 電信聯通現在正搞劃小承包,下一步移動也會這麽做。 電信與聯通合並的理由! 信息產業嚴重產能過剩是第五次(四合二)電信重組的主要原因。 尚曉蒲表示:20年前一部大哥大手機上萬元,而現在一部全網通4G手機只要幾百元。20年前裝座機要走後門要酒肉伺候,現在基層掃村擺攤裝孫子遭白眼;分久必合是易經里的哲學。 以下是尚曉蒲三年前的行業大預測: 2024年中國電信將完成統一大業。根據信息產業的生命周期,預計在黨的十九大之後,將繼續推進大部制與集約化改革,到2016年進行四合二重組。 本次央企大重組 第一步為:大部制改革,把廣電網絡分離出去; 第二步為:網業分離,將鐵塔公司獨立壟斷, 第三步為:集約化並購重組。 傳國資委對三大運營商2015年考核導向將發生重大轉折。 不再重點考核新增份額,重點考核存量用戶維系保有與提質增效。 從國家頻譜資源與寬帶資源配置角度分析中國移動獲得FDD牌照可能性極小。 國家給TDD分配的頻譜資源是FDD的兩倍,TDD的頻譜可支撐三家,但FDD資源只夠兩家玩。 電信重組方案設想 尚曉蒲給出了下次電信重組方案設想:
|
有一種微信群你退都退不了了,必須默默出錢才能退群。這是微信上最近出現一種新的騙局。這種騙局源於一個多月前網絡上出現了的一個新iOS消息應用Bug:通過iMessage或短信發出Unicode特定字符串就可以讓iPhone崩潰,並讓信息應用無法打開。之後這一Bug還延伸到了第三方即時聊天應用程序,如Snapchat,Twitter和Whatsapp,當然也包括我們的微信。隨後有的人則從中看到了商機,開始聞風而動利用此Bug進行敲詐。
誤入微信群 不發紅包退不掉
網友陳女士微信被拉進了一個名叫“金融群”的群聊。據陳女士稱,她是銀行退休的,朋友圈里都是金融界人士。一個陌生人來加微信,驗證請求里寫了一句‘我是金融圈的’,於是也沒多想就通過了。加入第二天早上,未讀信息打幾百條,群成員已有200多人。經陳女士細看,群里說話的,主要是群主一人,而發的內容,居然都是逼成員交錢!這個群主ID、名字顯示的是一串阿拉伯字符,性別顯示為女性,所在地區填的是美國伯明翰。
陳女士準備退群,但只要她一點右上角圖標,微信馬上閃退——這竟然是一個不經群主同意就退不出的群!連續看到有群成員給紅包,群主問每個要的數目不一樣,一聲不吭直接願意給錢的,他就要5.9元,你要是罵他,他就加價,收你八塊九塊。”一些成員不堪其擾交了紅包退出了,又有些新成員被拉進來。
這種“退不掉的群”是怎麽組建的?據知情人士,退不掉的群,本質原因是ios系統有一個阿拉伯文閃退的bug所造成,也就是說,當一個用蘋果手機的人,把微信昵稱改成阿拉伯文,再建群,就能建成一個別人退不掉的群。群成員只有通過群主的同意,才能順利退群,而建群的不法分子此時便可以拉人進來“圈地收錢”啦。
騰訊微信團隊隨後作出了回應,稱這並非微信的錯,其實是蘋果iOS系統的一個Bug,如果群昵稱內含有特殊字符,退出的時候就會導致程序閃退。騰訊表示,蘋果剛剛發布的iOS 8.4系統已經修複了這個Bug,用戶升級即可避免此問題。如果用戶的設備較老無法升級到iOS 8.4,可以在Android設備上登陸微信並退群 ,因為Android系統不存在此Bug。
iOS系統曾經多次遭遇特殊字符考驗,比如就在前不久,一串包含英文、阿拉伯文和中文字符的短信或iMessage消息就能讓iPhone直接崩潰、重啟,和上述問題類似,也需要升級到iOS 8.4才能避免。
那麽,如果不小心被加進了這樣的群,應該怎麽辦?
1、升級iOS 8.4版本。
2、用安卓系統手機或Mac版客戶端登錄微信退出群聊。
3、舉報將你拉入惡意微信群的個人帳號。
然而,據小編了解,微信詐騙並非僅此一例。在近年掀起的全民搶紅包的熱潮中,也不乏一些微信詐騙。
小心紅包隨時變AA付款:輸密碼要當心
一條印有“AA”字樣紅底方框的LOGO,以及少許“送錢”、“68元”、“88元”等文字的微信,很容易被看成真紅包。騙子正是利用了大家逢紅包必搶、秒搶的心態,當假紅包傳過來後,正熱火朝天搶紅包的微信朋友眼疾手快便戳進去了。
據了解,在這個騙局中,騙子利用文字遊戲對“AA收款”功能進行了偽裝。他們在收款留言處填寫了“送錢”的字樣後,廣泛向群聊中發送。紅色的“AA收款”標誌和偽裝成送錢理由的收款留言,乍一看和紅包信息頗有幾分相似。
此外,“AA收款”付款前,微信會彈出確認按鈕,並以“AA+付款金額+給+用戶名”的格式將付款信息提示用戶,騙子會將昵稱改為類似“您,新年紅包點擊領取”的字樣,這樣在彈出確認信息時,支付按鈕就會顯示成類似“AA8.88元給您,新年紅包點擊領取”的樣子,極具迷惑性。
在這得提醒一句:收任何紅包都不需要輸入密碼,凡是需要輸密碼的“紅包”都是騙局。
兌現紅包先輸銀行卡號:綁定銀行卡看清流程
“恭喜你中了802元紅包,請點擊下一步,輸入賬號信息。”從大年三十開始,蘇女士和家人就一直沈浸在搶紅包大戰中,玩得不亦樂乎。所以,當她在微信圈中看到了這條數目不小的紅包後,便不假思索地點擊了。但一分鐘後,蘇女士等來的不是紅包的確認消息,而是銀行卡被轉賬3000多元的短信通知。蘇女士這才發現自己被騙,立刻查詢銀行卡消費記錄,但為時已晚。
小編提醒:微信的紅包都是在玩家獲取微信紅包後自動存入微信“零錢”渠道,再由零錢進入銀行卡。綁定銀行卡的流程,並非在紅包活動頁面填寫銀行卡信息,而是進入微信“我”—“錢包”中綁定。大家可以憑借這一方式,辨別紅包陷阱。
此外,為了應對搶紅包這種“手快有,手慢無”的活動,許多人都會選擇使用插件來幫助自己提高效率,但這類插件背後,大多存有不小的安全隱患。專家表示,黑客利用人們搶紅包占便宜的心理,可在紅包插件中捆綁惡意軟件、木馬病毒,部分紅包點擊後會跳轉至釣魚網站。網民如果不慎點擊打開了上述鏈接,可能導致更加惡劣的後果,諸如個人隱私泄露甚至是財產損失等危害。為了自身的安全,最好不要使用搶紅包插件。
綜合揚子晚報、新浪網、人民網、雷鋒網、荊楚網等報道
在神奈川縣殘障人士護理院殺害19名殘障人士的嫌疑人,事發之後居然還在推特上發推文稱“希望世界變得和平,美麗的日本!”,配圖為自己在車內的自拍照,笑容僵硬詭異。
日本是全球犯罪率最低的國家之一。發生在神奈川縣殘障人士護理院的行兇事件令人難以置信,更像是只存在於犯罪小說里的情節。
26日淩晨2時10分左右,一名男子闖入神奈川縣相模原市綠區一家殘障人士護理院“津久井山百合園”持刀行兇,目前已導致19人死亡、25人受傷,成為日本自二戰結束之後最嚴重的一起兇殺案。3時左右,該男子向警方自首。
警方稱,持刀行兇的嫌疑男子名叫植松聖,今年26歲,曾是這家護理院的職員。他在行兇時打破一樓的窗戶進入護理院,綁住護理院工作人員後,挨個房間進行持刀行兇,且幾乎都是割喉。植松聖自稱“要殺光所有殘疾人”,警方正在調查他的行兇動機。
相模原市地處東京西南方約30多公里,這家“津久井山百合園”是神奈川縣最大的殘障人士護理院,是一棟建於1964年的2層樓建築,最多可接納150位殘障人士。
日本《朝日新聞》報道稱,該殘障人士護理院的入住者多為智力障礙人士。神奈川縣表示,截至4月底,長期居住者為149名年齡在19歲~75歲間的智力障礙人士,護理院晚上也有安排職員值班。
日本經濟新聞社稱,植松聖2012年12月起在該福利院工作,今年2月19日離職,4前和父母鬧翻後獨自居住在福利院附近10分鐘路程的房子。日本共同社報道,植松聖今年2月曾致信日本眾議院議長大島理森,要求“將殘障者安樂死”,只要政府下令,他將親自殺死470名殘疾人。還有媒體稱,植松聖此前就表現出對殘障人士的偏見,去年就曾對朋友說要“殺光殘疾人”的想法。
另外,所幸生還的傷者中,多數是重傷。救治醫院表示,傷者多數脖子被砍多刀,由此可見,行兇者手段殘忍。
事發之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將盡力查明此事真相。白宮也表示,這樣的暴力事件沒有任何借口可言,“針對殘疾人康複設施的襲擊讓人感到憎恨和不可理解”。
植松聖一人居住的家
英國《金融時報》稱,日本的老齡危機正在令一些老人院等設施缺口不斷增大,而從業者的收入又相對較低,因此受訓練上崗的護士和護工普遍短缺,輿論批評這些因素最終導致了護理院事故發生率不斷上升。比如,今年2月,神奈川縣警方就逮捕了一名23歲的養老院職員,指控其涉嫌在2014年11月~12月間接連將三名高齡老人扔下陽臺致死。
日本經濟新聞社還總結了日本近幾年的幾起較大的惡性傷人事件。
2015年9月,埼玉縣熊谷市,一秘魯籍男子殺害6名男女住戶。
2015年3月,兵庫縣洲本市,一男子殺害男女5人。
2013年7月,山口縣周南市,一男子襲擊5人頭部致死。
2009年7月,大阪,一名男子在彈子房內縱火,致5人死亡。
2008年6月,東京秋葉原,一男性派遣員工砍殺路人,致7人死亡。
2008年10月,大阪難波,一無業男子在一家錄像廳內縱火,致16人死亡。
2005年2月,岐阜縣中津川市,一男性職員殺害5名親屬。
2004年8月,兵庫縣加古川市,一無業男子殺死鄰居等7人。
2004年9月,福岡縣大牟田市,前相撲選手的兄弟4人殺害女性友人的家人等4人。
2001年6月,大阪府池田市一所小學內,一男子用菜刀殺害8名小學生。
2016年,本該加息4次的美聯儲不加了,本被認定“雷人大雨點小”的英國脫歐竟然成真了,本該背道而馳的股票、債券卻持續呈現齊漲格局,“資產荒”的現象從中國到全球比比皆宜,而從雷曼危機以來總計降息667次的全球央行仍在獨自死撐。面對這種全球市場的“詭異新常態”,我們是去是留?如何重新審視新常態下的投資邏輯?
在CFA協會舉辦的“2016中國投資峰會”期間,交銀國際宏觀研究部主管、首席策略師洪灝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很多極端事件都已經正常化(normalize),因此當前可能要以一個特別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例如,在過去14個月里,美股一直在選擇方向、沒有突破,而在近期突破前,美股連續20天上下波幅不超過0.5%,這是1927年來都沒有出現過的現象;此外,脫歐前後英鎊的極端波動更是史無前例。
洪灝曾任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並曾準確預測了2010年1月央行緊縮、2011年4月周期大規模輪動、2012年年底市場反彈、2013年的“錢荒”以及市場底部1984點、2014年中至2015年期間中國股市泡沫的開始和終點。
全球央行“買買買”,下場會否很難看?
眼下,全球央行似乎都成了資本市場的最大買家之一。盡管停止了QE,但美聯儲仍在不斷回夠到期的國債;除了購買國債之外,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更是找到了“新玩具——公司債;日本央行除了購債外,近期宣布將擴大ETF購買規模至6萬億日元,日本央行至少在超過200家日經225企業是前10大股東。眼下,資產價格被央行的購買行為顯著拉升。
各界對最為擔心的是,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不斷創下新低(美國觸及1.5%,歐日甚至跌入負區間),債市泡沫積聚, 未來通脹擡頭之時,收益率曲線會否極速擡升?
“當前央行持續購債,主要是希望維持資產負債表規模,不縮表。”洪灝表示,就通脹和長端收益率走勢而言,長期可能並不存在很大的上行壓力。
首先,科技創新發生在美國,同時美國的勞動參與率(labor participation)持續下降(7月跌至62.6%,創下了自1977年年底以來的最低水平),相比起說是更多人退出了勞動大軍,不如說美國正在用更少的勞動力來做同樣的工作。 “如果勞動生產率經歷一次‘第三次工業革命’式的飛躍,通脹就很難上升。AlphaGo就是一個極佳的例子,而這種趨勢在未來2-3年會更加明顯,並會出現質的飛躍。”
第二,從全球儲蓄來看,隨著中國加之其他新興市場不斷開放資本賬戶,其對於債券的需求會進一步上升。“央行暫時是為了維持資產負債表不收縮而購債,但未來幾年,不論央行購債與否,長端收益率下降的趨勢還是很明顯的。”
過度負重的央行還剩下什麽子彈?
從國際貨幣進組織(IMF)再到各大經濟學家,各界都認為全球央行已經“過度負重”(overburdened)。然而,在財政不作為的情況下,央行還剩下什麽子彈?
“下一步,如果經濟持續無法複蘇,央行貨幣政策並非不能做。例如財政貨幣化(monetization of financial deficit)。其實,近期日本10年國債收益率跌破負0.10%,這就等於政府借100元,只需要還90元,這無異於央行為政府提供資金。”洪灝表示。
再下一步可能就是所謂的“直升機撒錢”(helicopter money),盡管日本政府近期稱並未考慮使用該措施。
“直升機撒錢”與普通意義上的QE不同,具體來說,財政首先通過增加公共支出或者減稅實現擴張刺激經濟,然後央行則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來為這次擴張政策進行融資。簡言之,即財政部新發行的國債,由央行直接買走。
相比之下,QE則主要是指,央行在實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後,通過購買國債等中長期債券,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向市場註入大量流動性資金的一種刺激經濟的政策。
盡管現在各國否認其合法性,但“直升機撒錢”早就出現過。 洪灝表示,“20世紀40年代早期,無論財政赤字規模多大,美聯儲都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將長期利率維持在22.5%的水平上。直到1951年,美聯儲和財政部才簽署協議,停止實施該政策;再看1929-1933年,美國出現大蕭條,歐洲各國也被拖下水,但日本是唯一一個沒經歷蕭條的國家,因為日本央行進行了財政貨幣化。”
展望未來,如果被逼無奈的央行重蹈覆轍,通脹預期可能會緩步回升,而在生產率提升、流動性充沛的假設之下,股市的上行邏輯仍然成立。
“股債齊漲”持續,究竟誰“漲錯”了?
自英國脫歐的靴子落地後,全球風險偏好出現回升——股市、商品市場反彈。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黃金、債券等一系列避險資產也同步上漲。這一邏輯一度讓市場摸不著頭腦,資產輪動之快,使得坊間戲稱資產已經將美林時鐘變成了美林電風扇。究竟是誰“漲錯了”?
洪灝稱,其實這一邏輯不難理解。“美國通脹仍然溫和,這一背景下,國債仍是一個好的配置;盡管高盛近期唱空美股,認為其估值過高,但其遠未走到泡沫破滅的階段,P/E相比2007年和2000年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此外,當前並不是所有股票都在漲,漲幅主要集中在高科技、生物制藥板塊等,而這些都是在未來幾年會改變人類社會生活方式的趨勢。”
就P/E水平來看,2000年前後納斯達克股指平均P/E達到72倍,當前僅21倍,標普500指數的P/E僅18倍。
總結而言,在低利率環境中,尚沒有通脹壓力,高收益債違約率低於預期,股票也並非特別貴,因此“股債齊漲”似乎也並不矛盾。
地產價格限制中國央行降息空間
視線轉回中國,盡管全球央行傾盡全力,但市場近期對中國央行進一步寬松的預期似乎跌入谷底。在全球降息潮的大背景下,中國央行究竟會按耐多久?
洪灝稱:“如果考慮種中國房價和商品價格,實際利率已經很低,房地產泡沫可能綁架了降息空間。當前,中國降息概率較小,但央行仍可能降準來對沖資本外流壓力。”
中國央行在8月5日發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 “中央銀行流動性供給方式出現變化,2015 年上半年主要通過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供給流動性,2016 年上半年則主要通過公開市場、中期借貸便利等貨幣政策操作供給流動性”。
A股底部正在擡升,未來增值取決於“新經濟”
至於去年經歷了巨震、正在逐步複蘇的中國股市,未來又應該如何布局?技術創新和供給側改革意味著什麽?即將開通的“深港通”能否形成長期利好?
洪灝認為,看似沒有規律的A股事實上並不乏規律。從1996年起,上證綜指基本每十年翻一番,1996年約500點,2005年約1000點,2014年約2000點,現在則處於3000點附近。其以每年7%的複合增長率上升,這一增速大致等於中國在許多個五年計劃里所設定的長期經濟增長目標。
這條以7%斜率上升的基線連接著上證1996年、2005年和2014年前後經歷的三個歷史性的底部。由此可見,“第一,中國股市底部在不斷擡升,如果在水平線上尋底,就是刻舟求劍,我們一定要承認經濟增長的趨勢;然而,由於股市對長期增長率非常敏感,如果對長期增長預期下降,底部可能也會下一個臺階。”洪灝稱。
此外,就中國轉型而言,上證和深證就是兩個典型的對比。“上證並沒有很好反應中國經濟有活力的部分,當估值回歸到長期均值時,再創造投資增值的可能性就比較小,未來增值空間就在新的、有增長潛力的、代表經濟發展的板塊。就深證而言,有業績的中小盤股增長形勢良。”洪灝稱,供給側改革所帶來的長期預期可能並不及“新經濟”那麽振奮,而較多“新經濟”板塊並沒有在統計數據中完全反應出來。
今年以來,神秘、高高在上、追求純收益的對沖基金紛紛遭遇業績的“滑鐵盧”。全球低增速、流動性泛濫、市場波動頻繁、“黑天鵝”事件頻發,這一“詭異新常態”正在重創對沖基金行業。其中,全球最大的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下稱“橋水”)便是一例。
截至6月底,橋水旗下核心基金產品純阿爾法策略基金(Pure Alpha)今年以來跌幅超12%,這是自1995年以來,橋水遭遇的最大下挫,同時也是自2000年以來,該基金首次未獲正回報。今年5月,橋水剛剛在上海註冊投資公司。
在CFA協會舉辦的“2016中國投資峰會”期間,道樸資本董事長、在美國從事量化投資工作長達16年之久的王紅欣博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眼下,全球環境已經截然不同,全球央行的貨幣寬松使得資本市場重新定價,對沖基金的操作模式、價值公式都面臨挑戰,需要重新適應。但是,轉變需要新的穩定環境才能進行。”
對沖基金紛紛虧損
截至6月底,純阿爾法策略基金今年以來跌幅超12%;此外,傳奇對沖基金Tudor今年上半年遭撤資17億美元,已經裁員近15%。
在英國脫歐公投前後,盡管橋水的純阿爾法策略基金正確做空了英鎊,但同時也做多了歐股和日股,兩市在脫歐結果宣布後相繼下跌。“這只基金只看到了央行寬松,但並未看到這兩地區貨幣寬松的邊際效應已經減小。”鉅派投資集團鉅派研究院研究員畢良寰對本報記者稱。
就橋水的純阿爾法基金而言,其采用的是傳統的對沖基金策略,“通過預測宏觀經濟走勢,積極押註各種證券的方向,包括股票、債券、大宗商品和貨幣。該基金管理規模超過800億美元,且策略基礎建立在將歷史細分為非常多的因素研究其規律,在一定程度上相信歷史重演。因此對於上半年頻發的‘黑天鵝事件’,並無過多‘規律’可循。”畢良寰告訴本報記者。
一般而言,投資組合的收益可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來自市場的收益,另一部分是超越市場的收益,也就是對沖基金追尋的阿爾法(Alpha)收益。然而,在這輪牛市中,相比標準普爾500指數,對沖基金的似乎並不理想。
早在今年前3個月,對沖基金的投資總額下滑至2.86萬億美元,這是自2009年以來該行業首次遭遇連續兩個季度的凈流出;此外,由於對沖基金收取較高傭金(2%的管理費以及20%的收益分成),對此收益極度不滿的投資者撤出了逾150億美元資金。
值得註意的是,今年一季度,橋水的倉位也變動劇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此前公布的季度持倉報告F13文件顯示,橋水在一季度大幅調整科技巨頭的股票,其不僅幾乎清空了亞馬遜的股票,而且狂減蘋果持倉達2/3,並將Facebook倉位腰斬。同時,橋水選擇大量買入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股票,並大幅增持英特爾公司股票。
“詭異新常態”的挑戰
不難發現,今年市場的詭異事件之多令人措手不及,極端事件甚至被正常化,這也向對沖基金行業提出了空前的挑戰。
例如,在去年12月預計2016年加息4次的美聯儲,至今沒有任何動靜;1月29日實行負利率的日本央行沒能打壓日元,反而使得日元狂飆,成了今年全球表現最強勢的貨幣,美元/日元更是一度跌破100,央行貨幣政策邊際效益遞減的後果令人匪夷所思;6月23日英國脫歐可謂是今年的一大“黑天鵝事件”,英鎊因此而產生的波動百年難得一見,而後央行提供流動性的預期竟又使得全球股市歸於平靜,美股甚至連連創出歷史新高。
“一般而言,市場波動性擡頭之時,對沖基金反而應該盈利。然而,基金的模型都是建立在各種歷史因素之上,但今年的市場走勢和歷史完全無法匹配,這的確對這些基金的策略調整提出了巨大挑戰。”擁有20年華爾街交易經驗的投行交易員馮磊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今年以來,對沖基金人員流動較大,如Tudor的全球利率研究主管Tiffany Wilding就跳槽去了前全球最大共同基金PIMCO,上半年Tudor的客戶贖回投資合計約17億美元,而其管理資產規模不過110億美元,Tudor裁員近15%裁員也是受到客戶贖回影響。據悉,橋水今年也出現了一定的人員流動。
CFA協會亞太區金融分析研究總監曹實則對本報記者表示:“我們一般做基金調研時,要了解其投資過程以及投資團隊每個人在過程中的作用,所以一旦有人員流失就可以相應估計對基金的影響。”
永恒的“規模詛咒”
對於諸如橋水等大型知名對沖基金,要長期守住自己的“皇冠”實屬不易,該行業往往會面臨一種“規模詛咒”。
交銀國際宏觀研究部主管、首席策略師洪灝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當基金初露鋒芒之時,投資者甚至會搶著向其砸錢,但當市場規模擴大後,基金本身就好比成了一個市場,隨後的超額收益就會越來越少。”一般而言,基金越大便會越發保守,被動型指數成分可能就越高,而把基金的整體收益再扣除管理費和收益費後,這就註定了對沖基金會跑輸市場。
數據也可以證明,在動蕩的市場中,海外對沖基金業績分化明顯,小型對沖基金跑贏大型對沖基金。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李海濤分析稱,全球對沖基金行業2016年上半年平均月度收益率從2015年的0.07%提升0.15個百分點到0.22%,但加權平均月度收益率從2015年的0.12%降低0.08個百分點到0.03%,兩個指標走勢明顯背離,表明上半年全球對沖基金行業業績分化明顯。
此外,執行單邊做空策略的對沖基金表現不佳,CTA策略贏得了最高的超額收益。而投資的主要區域在動蕩市中重要性凸顯,上半年表現靚麗的大型基金多投資於俄羅斯、巴西等新興市場,而墊底的大型基金主要投資於日本和歐洲市場。
相比主動型管理,近十年來,被動型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飛速發展,“有時哪怕股市下挫,海外ETF仍保持增長。當前與其把資金交給毫無特色的對沖基金經理,投資者還不如投資ETF。”東英金融集團總裁張高波告訴本報記者,考驗對沖基金經理搜尋阿爾法能力的時候到了。如果市場趨勢很好,投資者並不會對高傭金如此敏感,但現在卻截然相反。
張高波稱:“近年來更是出現了‘Smart Beta ETF’ (智能貝塔),顛覆了ETF被動型的印象,投資者為此付出的代價比一般對沖基金傭金小得多,可見對沖基金競爭壓力加劇。”智能貝塔是一種介於主動管理和被動投資之間的新的基金投資策略,近年來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關註。
盡管對沖基金行業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但王紅欣對本報記者稱:“需要謹記的是,任何一只基金都不可能一直賺錢,總有一些策略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而會被淘汰,投資大鱷索羅斯也遇到過類似情景。”他表示,不能偏重短期收益,更不要迷信大機構,關鍵在於基金經理的視野和不斷創新、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否則再知名的基金也只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今天(4日)晚上本來是要趕20:00的航班自無錫飛回北京。由於北京嚴重霧霾,飛機無法起飛,我們被帶至賓館休息,等待航班信息。思家不得歸,在賓館整理此文。”
4日23時55分,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政策研究室主任何繼江通過其個人微信賬號發表了《11月3日的詭異霧霾 北京的霧霾最可能是本地產生的》一文。
何繼江說,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執行主任陶光遠和他共同完成了這篇分析性文章。
兩位學者認為,“11月3日,北京迎來一次詭異的霧霾”,說其詭異,在於其“6小時內霧霾快速惡化”,而“北京的汙染物濃度在飆升的時候,保定的汙染物卻有所下降,兩者之間顯然不具有相關性。”
數據顯示,4日上午八九點北京空氣質量指數(AQI)指數142,9點開始迅速上升,下午3點,AQI指數飆升至326,從輕度汙染狀態迅速穿過中度汙染、重度汙染到達嚴重汙染狀態。AQI指數6小時內上升了184點。PM10濃度從145增長到335,PM2.5濃度從108增長至276。二氧化氮的濃度與PM10和PM2.5正比上升,也於下午3點達到最高點157,比9點的75也翻了一番。
北京市氣象臺11月3日6時發布預報稱,4日早晨平原地區有霧,白天晴間多雲,有輕度霾,北轉南風二三級,最高氣溫15℃;夜間晴間多雲,有輕度到中度霾,南轉北風一二級,最低氣溫2℃。霾和空氣重汙染黃色預警中,今明兩天空氣汙染擴散條件逐漸轉差。
“看來,首要的原因是擴散條件轉差。是否可以理解為,本地的汙染物擴散不出去。”何繼江說,9點至15點這6個小時內,北京一直處於微風狀態,有零級風,有1級風,最大風力不超過2級風。在這種情況下,恐怕很難說這些汙染物是從河北吹過來的。而且,不但西口方向的張家口和東北方向的承德的汙染物水平低於北京,連東南的廊坊和西南的保定的汙染物水平也低於北京。
廊坊與北京很近,北京天安門到廊坊市政府的直線距離也就50公里。北京的PM2.5濃度在飆升的時候,廊坊早一小時開始增長,但在12點時停在了190左右,然後有較大幅度下降,而北京卻又在兩小時內漲到270以上,兩者在後半段的相關性看不出來。
兩位學者推論,在無風的情況下(小於3級),霧霾的擴散半徑是很有限的。“北京的霧霾最可能本地的汙染物產生的”。
陶光遠表示,北京的邊界超過90%被張家口、承德和廊坊包圍,主風向是張家口。張家口的空氣質量比北京好得多;承德的空氣質量比北京好一些;廊坊的空氣質量原來比北京差一些,最近幾年改善很快,今年從年初至現在,質量與北京基本一樣。
那麽,如果這次的霧霾主要是北京自己的汙染源造成的,是什麽原因造成的?監測數據顯示,11月3日上午、中午的汙染物暴漲很特別,曲線特別陡。而且4號上午、中午也出現很類似的一次汙染物暴漲。11月4日下午15點達到頂峰。
陶光遠分析說,周一(10月31日)太冷。11月1日晨,北京氣溫僅有-4℃,為北京下半年來最冷的一個早晨。農民開始散煤采暖,部分單位那些人開始燃氣采暖,顆粒物排放不說,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大量排放,在周一至今的潮濕逆溫靜風的氣象條件下,在北京的近地空中大量合成硫酸鹽和硝酸鹽——所謂的二次顆粒物。二氧化氮在潮濕的空氣中,陽光給予合成能量,與城市垃圾中散發出的氨氣合成大量的硝酸銨。
兩位學者推測,就這次霧霾而言,北京本地的汙染源最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農村散燒煤(其實,北京市內的小煤爐也是有的);燃氣鍋爐,這恐怕是以往未足夠重視的汙染源;燃油車輛(汽車和卡車)。
“怎麽辦?只有一一核實,逐個清理,沒有誰例外。”兩位學者稱,北京包括京津冀等地區的目標不僅僅是不出現或少出現重度霧霾,而是希望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所設定的10微克每立方米的標準。
“這個目標很艱巨,但並不是不可實現的。來看看德國治霾的經驗吧。”陶光遠介紹,德國魯爾工業區及其附近的地區,與北京的平原地區面積差不多,風力比北京小,現在有1000萬千瓦左右的燃煤發電廠,其中約一半是褐煤發電廠,每年煉2000多萬噸鋼,有煉焦爐和燒結機,有巨型化工和煉油企業,有大型有色金屬冶煉企業,有與北京差不多數量的汽車。
而北京已經沒有鋼鐵工業了,燃煤電廠只有最後一座了,馬上也要拆除了。但2015年,魯爾區所有城市的大氣中PM2.5的年均濃度不到20微克/立方米,比海口還低,與三亞相當。而北京2015年大氣中PM2.5的年均濃度是80微克/立方米。燒煤不燒油空氣質量肯定好,清潔地燒煤燒油空氣質量也肯定好,不清潔地燒煤燒油空氣質量肯定不好。
“都是自己的事情,與別人無關。”兩位學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