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十三歲踏上學藝之路 為和菓子注入台灣精神 唐和家 打進加賀屋的高級伴手禮

2010-12-27  TWM




33歲才決定轉換跑道,吳蕙菁為了追求生命中的真愛,從零開始學習日文,並貸款赴日修業,學做和菓子。她的故事告訴我們,在文創產業要成功,除了創意外,還需要很多的勇氣。

撰文‧謝富旭

日本民謠歌手元千歲的悠揚歌聲在房裡繚繞,吳蕙菁穿著日式工作服,綰著整齊的髮髻、直挺著腰桿,神情專注地為手上的東西形塑優雅的造形。不明就裡的人會以為,這裡是某位藝術家的工作室,然而,吳蕙菁手裡捏著的不是陶土,而是可以吃進肚子裡的和菓子。

吳 蕙菁所創辦的唐和家,成立僅二年多,已成功打進日式溫泉旅館加賀屋、日本在台神社,以及高級伴手禮等市場。創業前,朋友們對一顆從八十元起跳,甚至逾五百 元的和菓子能否在台灣賣得動,均表懷疑。但如今唐和家不僅月營收達二十幾萬元,吳蕙菁更成為台灣首屈一指的和菓子達人。

五十音都不熟就毅然 「征日」六年前,吳蕙菁靠著一股莫名的勇氣,下定決心擺脫長達七年之久的平面設計師上班族生涯。三十三歲那年,她的人生遭逢低潮,不僅工作面臨瓶頸,與結 縭多年的先生,感情也出現了裂痕。這時,因為有一次在日本節目「電視冠軍」中看到和菓子達人比賽,被日本傳統甜點動人心魄的美震懾到,心想「我也要追求那 樣的境界」。就這樣,心裡的一股衝動讓她踏上了一段人生的冒險旅程。

三十三歲,還是個可以逐夢的年紀嗎?當時的她不但連日語基本的五十音都不會,能不能順利進入製菓學校都是大問題。其次,七年來她上班所存下的錢相當有限,能不能支撐她在日本的開銷也是個問題。當然,最重要的是,學成歸國後,能不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更是大問號。

儘管心裡的一連串質疑聲不斷地湧出,但吳蕙菁心中想過不一樣人生的渴望卻如脫韁野馬般地無法遏制。「我一直都很任性,這可能是缺點,但也可能是優點!」「去日本學和菓子可能會失敗,但如果因為膽怯不去,遺憾會一直折磨我到老,所以我決定去試試看!」她回憶當時的決定說。

就這樣,一位對五十音都還不嫻熟的三十三歲熟女,踏上了「征日」的旅程。到日本的第一年,先從語言學校讀起,吳蕙菁的程度不僅比同學差,記憶力更不如預備日後在日本讀大學的年輕同儕。

東 京製菓學校讓她大開眼界「班上同學讀三遍就背得起來的單字,我硬要花比別人數倍的時間才會記得!」吳蕙菁很清楚,讀語言學校的她,幾乎沒有任何優勢,最大 的優勢就是毅力與努力。「當你已經沒有退路時,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往前衝!」在日本留學的第一年,吳蕙菁的生活彷彿軍隊裡的魔鬼訓練營||規律而清苦。唯 一不同的是,沒有魔鬼教官在鞭策她,她自己得要鞭策自己。每天,她六點起床開始苦讀,在上學搭電車途中也在背單字,熟練文法。下課後,也把大部分時間投入 學習。「那是我這輩子讀書最用功的時期!」她說。

日本語言學校還提供一個獎勵,只要一年後的語言測驗達到某一個標準,就可以獲得二十萬日圓 的獎學金。吳蕙菁說,我不僅很需要那筆錢,更把語文檢定標準當作目標,全力地衝刺。為了學好日語,她還搬離了學生宿舍,她說,那裡有太多台灣留學生,會減 少講日語的機會。一年後,她的日語檢定符合標準,不僅拿到獎學金,也順利地進入日本東京製菓學校就讀。

進入東京製菓學校,她成為班上最年長 的學生,同班同學都是十七、八歲的年輕小夥子。年輕人好動愛玩,常導致反應較慢的「阿姨同學」遭到池魚之殃。她回憶,有一次同學拿著擀麵棍追打玩耍,她因 閃避不及,而挨了一記「悶棍」,差一點腦震盪。「我時常告訴自己,要想著如何融入他們,而不是老想著要如何『忍耐』他們,這樣日子才會過得快樂一點。」她 苦笑著說。

製菓學校的訓練讓吳蕙菁開了眼界。和菓子的製作是一門結合工藝與藝術的甜點技術。除了最基本的食材處理外,和菓子師傅所使用的工具全都需要自己製作,因此,木工也是必修課程。為了表現出和菓子的「形」與「意」,舉凡藝術、美學、文學、茶道等,都在修業範圍內。

在東京製菓學校第一年,吳蕙菁靠著半生不熟的日文程度,不僅學科名列前茅,術科更是傲視同班同學。但是,她很清楚,製作和菓子的功夫要更上層樓,而且要在僅剩的一年時間裡快速提升,一定要走出教室,去外面的世界見識。

於 是,在製菓學校的第二年,她央求一家擁有六十年歷史的和菓子店老闆娘讓她進去實習。「老闆娘起初不肯,但這可以理解,日本和菓子本來就是一個很保守的產 業,外國人要進去當學徒本來就不容易!」「但七十歲的老闆娘終究心軟,捱不過我的要求,答應讓我進去打工了。」但是,光實習還不夠,吳蕙菁不斷地參加和菓 子比賽來磨練自己的技巧與提升藝術含量。「參加比賽不僅可以觀摩別人,還可以聽到評審對自己作品的批評,讓自己知道不足處在哪裡。」畢業展中,作品讓日本 達人都驚豔製菓學校的第二年,也是赴日留學的第三年,就在上課、打工、參賽的忙碌日子中度過。吳蕙菁的和菓子工藝在不知不覺中有長足的進步。在畢業展中, 她以中國唐詩「楓橋夜泊」為題創作和菓子,作品中有明月、小橋、孤舟以及用糖粉充當殘雪,讓日本老師大為驚豔。更以這套作品報名專業職人比賽,以學生身分 奪下評審特別獎。

其中的一位評審,就是讓吳蕙菁當年下定決心學習和菓子的「電視冠軍」和菓子七連霸達人高橋弘光,高橋對吳蕙菁的作品大為激賞,更對她說了很多鼓勵的話。

而 打工的和菓子店老闆娘也因肯定吳蕙菁的技藝,而決定正式聘用她擔任師傅。畢業後馬上找到工作,還是最喜歡的和菓子製作,讓吳蕙菁雀躍不已。但是她萬萬沒有 想到,她向日本政府申請的工作簽證竟然遭到駁回,這個消息又讓她從雲端跌落谷底。三年期留學簽證一到期,吳蕙菁被迫打包回台。

網路銷售打破產業保守作風回台灣後,現實問題接踵而來。首先,在日本留學所欠下的銀行貸款等著她去還。為了還錢,她把房子賣了,但這還不夠,她還是得「重操舊業」,接平面設計的案子過生活。這時,婚姻也亮起了紅燈,老公的花心讓她傷透了心,最後也以離異收場。

沒 有資金、空有一身好手藝的吳蕙菁選擇網路創業。她請專人建置網站,用網購方式推廣,開張第一個月,營業額僅二千元。不過,第二個月,奇蹟發生了,日本的宗 教團自動找上門來,而且還成了唐和家穩定的客源。有一次在電視台示範製作「菊姬」和菓子展現的俐落刀工,更讓唐和家知名度大開。於是情人節送禮、中秋節以 及公司送禮的訂單接踵而來。

「我跟我打工的日本和菓子店老闆娘報告說,我用網路及宅配在賣和菓子,這種想法讓她認為我離經叛道!因為日本和菓子業者一直認為,和菓子是貴族吃的甜點,怎可以用網購及宅配來降低身分!」「不過,如果不思變通的話,在台灣要推廣和菓子根本難如登天!」吳蕙菁感慨地說。

吳蕙菁以日本和菓子當作創作基礎,注入中國文化元素,並打破日本和菓子產業保守、不思變通的行銷習慣,開創和菓子台灣新市場,再度證明,勇於創新的人總是會有路走的。

唐和家和菓子

創立時間:2年

創業資本:30萬元

年營收:260萬元

吳蕙菁

出生:1971年

現職:唐和家菓子工藝社負責人學歷:實踐大學應用美術系經歷:宇田村創意設計公司藝術指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6

中石油天然气资产整合推进 昆仑燃气有望注入昆仑能源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29/2164850.shtml

 每经记者 喻春来 发自北京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00857,HK;601857,SH)(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天然气资产的整合再进一步。
昆仑能源有限公司(00135,HK)(以下简称昆仑能源)与其母公司中国石油12月27日发布联合公告称,昆仑能源将斥资188.7亿元从中国石油手中收购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公司的有关权益。这是昆仑能源今年以来的最大一笔天然气资产整合的交易。
显然,中国石油的天然气资产正在一步步地注入昆仑能源,而中国石油旗下另一家天然气业务关联公司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昆仑燃气)也在各地的燃气销售终端市场积极“跑马圈地”。
中石油集团内部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天然气业务正加速成为公司的重要利润增长点,中国石油一直在加快天然气上下游一体化整合,不排除未来将昆仑燃气注入昆仑能源的可能性,这也是大的趋势。
昆仑能源188亿再购天然气资产
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分别由中国石油和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拥有60%和40%股权,该公司主要业务为向陕西-北京1号和2号天然气管道线沿线城市燃气经销商输送天然气。
目前双方正在订立有关股权收购协议,中国石油直接持有昆仑能源25.14亿股,占已发行股本50.75%。
业内分析人士称,继中国石油去年陆续挂牌转让旗下零零散散的天然气股权后,这是昆仑能源今年以来的最大一笔天然气资产整合的交易。中国石油希望将上下游天然气资产整合到昆仑能源的意图越来越明显。
昆仑能源2010年半年报显示,其天然气业务销售收入占中国石油该业务总收入的39.88%,较去年同期增长70.02%。
今年,中国石油加快了向昆仑能源注入相关天然气资产。5月,昆仑能源从中国石油手中以5亿元收购了江苏液化天然气55%的股权;10月,再次以20.1亿元成功竞得中国石油旗下辽宁大连液化天然气业务75%的股权。
与此同时,昆仑能源也先后通过股权收购、注资、成立新的独资及合资公司等形式,组建了6家控股子公司:中石油江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昆仑能源青海有限 公司、昆仑能源(山东)有限公司、四川川港燃气有限责任公司、中石油天津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以及沧州中油燃气有限公司。
“之所以大规模整合天然气资产,主要是因为自2007年以来,天然气业务正加速成为中国石油重要利润增长点,近几年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而整合可以发挥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更便于运营和市场拓展。”上述分析人士说道。
昆仑燃气有望注入昆仑能源
除昆仑能源外,中石油集团旗下的昆仑燃气也在各城市的燃气销售终端市场“跑马圈地”。
昆仑燃气有关人士说,为实现天然气业务上中下游一体化,该公司目前一直专注于开拓终端销售市场,沿着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沿线,大力开发城市燃气市场。
2009年,中国石油将液化气业务交由昆仑燃气统一经营,中国石油城市燃气和压缩天然气业务步入专业化经营的新时代。
卓创资讯的分析师李裬譞认为,昆仑燃气是中国石油旗下专营燃气分销的企业,自2008年该公司成立以来,就筹谋整合燃气销售业务。国内70%的天然气和近一半的液化气都是中国石油生产的,如果不控制终端就没有最终的市场控制权。
虽然与更多关注上游和中游的昆仑能源在业务上不同,但是整合方式却也相似。2009年,中国石油也曾将旗下的燃气资产大规模注入昆仑燃气中。目前,昆仑燃气进入近100座城市,供气能力达50亿方以上,拥有全资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100多个。
昆仑能源主要业务涵盖油气田勘探开发、天然气终端销售和综合利用等,也致力于发展天然气终端销售业务,两家公司业务关联性很大。
中石油集团内部人士认为,从大的发展趋势看,两家公司合为一体的可能性很大,这符合公司打造天然气业务上下游一体化的大战略,不排除未来将昆仑燃气注入昆仑能源的可能性。
对于昆仑能源未来的战略方向,该公司半年报中表示,重点发展天然气终端销售和综合利用业务,在平稳发展CNG、城市燃气和伴生气回收业务的同时,优先发展LNG,实施“以气代油”的战略,积极拓展天然气利用的高端市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64

觀瀾湖騰挪資產 12億土地作價32億注入上市公司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2/1OMDcyXzM1NzA1OQ.html

樹欲靜而風不止。

原本被市場認為極有可能成為觀瀾湖高爾夫上市主體的香港上市公司新昌營造(00404.HK)最近公佈的一則公告讓之前的市場猜測成為幻想。

7 月28日新昌營造發出的一則公告稱,新昌營造將斥資32.48億港元(現金+配股)收購一家名叫新峰有限公司(下稱「新峰」)位於遼寧省鐵嶺縣和江西省共 青城共計約8206畝的土地。公告顯示,新峰的主要股東為王英偉,持有新峰共計35.55%的股份。在交易結束後,新峰將取代觀瀾湖高爾夫球會創始人、駿 豪集團主席朱樹豪,成為新昌營造的大股東。

此前的2月,朱樹豪突然宣佈辭去新昌營造非執行董事兼主席一職,理由是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到家族其他業務以及花更多時間在家庭。

2007年底,朱樹豪以7.042億港元收購新昌營造61.67%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由於新昌營造主要業務為樓宇建築,外界普遍猜測,朱樹豪入主新昌營造,是有意注入觀瀾湖的資產借殼上市。

但駿豪方面對此猜測一直諱莫如深,只表示不排除資本運作的可能。

而新峰的主要股東王英偉,於2007年離開瑞安房地產(00272.HK),被朱樹豪招入麾下,擔任駿豪集團常務副主席兼執行總裁,2007年12月起兼任新昌營造董事兼常務副主席,目前持有新昌營造3%的股份。因此,新昌營造收購新峰,實為關聯交易。

若收購新峰順利完成,新昌營造將一舉完成向房地產企業的轉型。

土地價值被高估?

公告顯示,新峰在鐵嶺的用地位於鐵嶺縣凡河鎮大凡河村及新屯村,包括17幅土地,總地盤面積超過180萬平方米,約2706畝。

「鐵 嶺用地設定開發為綜合用途發展項目,規劃總建築面積約300萬平方米。待落實總體規劃後,預計可開發總建築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當中包括佔地約200 萬平方米之多類型中至高端住宅物業,以及佔地約100萬平方米之多元化商用設施。」公告裡這樣描述該土地的規劃用途。

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鐵嶺市國土資源局網站上的土地出讓信息時發現,成交公示文件中對這些土地用途的說明與新昌營造公告中的說法存在明顯出入。

17幅土地中只有2幅商服用地,地盤面積共計241675平方米,公告中則稱預計可開發建築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即100萬平方米,未來將會建成多元化商用設施。

此外,鐵嶺市國土資源局對15幅住宅用地中的11幅土地用途明確表述為「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宅房用地」(其他四幅只說明「住宅用地」),這與公告中所稱的「多類型中至高端住宅物業」大相逕庭。

公告又稱,鐵嶺用地的收購價格為18.28億港元,這一金額由新昌營造與新峰「公平磋商後釐定」,確定這一價格採用的是「直接比較估值法」,估值金額為20.3億港元,如果計入潛在稅項負債,收購價格較估值折讓約12.5%。

但記者根據鐵嶺市國土資源局公示的土地出讓價格計算, 17幅土地的總價僅為4.5369億元,與高達20.3億港元的估值相差甚遠。

17幅土地分別於2010年11月2日至2010年11月11日及2011年1月6日至2011年1月7日期間掛牌出讓,距今不到一年時間。

記者在查閱共青城土地出讓信息時,也發現存在類似估值遠遠超出拿地價格的情況。

共青城用地的位置在共青城江益鎮荷塘村及增瓏村,包括41幅土地,總地盤面積約366.6萬平方米,約5500畝,收購價為14.2億港元,採用「直接比較估值法」,估值金額為15.78億港元,收購價格較除去潛在稅項負債的資產淨值折讓14.4%。

但根據國土資源部網站上所顯示的上述41幅土地的出讓價格,總計僅4.4224億元。

土地出讓的時段分別為2010年10月5日至2010年10月14日以及2010年12月29日至2011年1月7日,距今也不足一年時間。

事實上,新昌營造的公告中也披露,若繳足土地款,新峰在鐵嶺和共青城兩處用地的投資成本不過12.338億港元。相比32.48億港元的收購價格,短短不到一年內,這8206畝土地在「直接比較估值法」的計算下,已經升值163%。

更重要的是,從去年開始,宏觀調控的陰影始終籠罩著全國樓市,多數城市房價均出現滯漲甚至下跌的態勢,土地價格更沒有理由出現如此大幅的上漲。

誰是真正受益者?

上述兩宗土地資產的價值撲朔迷離,新昌營造卻要「花血本」出資32.48億港元買下。在這場「不計成本」的收購中,誰會是最終的受益者?

根據收購協議,新昌營造將向新峰支付18.28億港元用於收購鐵嶺用地,付款方式包括支付3.5億港元現金、發行5億港元的優先貸款票據、配發2.1879億港元的新股以及發行約7.5921億港元的鐵嶺可換股債券。

而新昌營造14.2億港元從新峰手上收購共青城用地的付款方式為支付現金8億港元以及發行6.2億港元的新股。

新峰無疑是這場收購的最大贏家,不僅可以獲得兩筆共計11.5億港元的現金,還有望成為新昌營造的大股東。

另一方面,目前新昌營造的大股東為駿豪集團主席朱樹豪,佔公司55.5%股份,王英偉佔3%,其他董事佔0.6%,若鐵嶺和共青城土地收購均已完成、新股悉數發行且鐵嶺可換股債券全部兌換,則朱樹豪的股份將被攤薄到只剩10.4%,新峰則將佔到28.8%。

由於王英偉持有新峰35.55%的股份,因此直接以及通過新峰間接持有的新昌營造的股份也將達到10.2%。如此一來,王英偉似乎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不僅可以獲得4億港元現金,還將正式取代朱樹豪家族掌控新昌營造。

但是一位熟悉香港資本市場的資深人士對此卻表示質疑,為何王英偉會持有新峰35.55%的股份?為何大股東甘願持股比例被攤薄?這中間是否存在股權代持的可能?

盛富資本總裁黃立沖告訴記者,資本市場上,公司高管充當大股東股權代理人的情況屢見不鮮,這樣做可以幫助大股東「吸出」現金資產,同時暗地裡提高大股東持股比例,更關鍵的是能夠避免大股東因牽涉關聯交易而失去投票權,從而確保收購議案在股東大會上能夠順利獲得通過。

一位香港註冊會計師表示,如果確實存在虛報資產、虛假代持,那麼受損的首先是小股東的利益,公司的形象和信譽也會受損。

香 港一家券商合規部的工作人員則對記者表示,虛假代持肯定違反上市規則,如果上市公司有違反上市規則的行為,那麼它的資格將受到質疑,證監會和交易所會展開 調查,如果問題不嚴重,可能會被要求股票停牌、推遲交易,重新理順資產,上報後才可以復牌;如果違規情節嚴重,則證監會就會移交司法部門,展開民事或刑事 調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89

中粮生化注入香港大耀 中粮系双输

http://www.eeo.com.cn/2011/0930/212868.shtml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丹 9月20日,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中粮生化,000930)发布公告称,中粮集团将其持有的中粮生化2亿股股份全部注入至其境外全资附属公司Starry Hong Kong Limited(大耀香港)。

此前,市场更期待中粮集团将中粮生化股份注入另一家控股子公司中粮控股。因此中粮生化注入大耀香港的消息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反应,不仅中粮生化股价一路看跌,中粮控股股价一度跌幅超过11.3%。

有投资者称,中粮生化国有股份对外注资的决策,不仅导致中粮生化和中粮控股的股价暴跌,中粮集团资产缩水,还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

中粮生化证券代表告诉记者,此次注资是中粮集团层面的意思,大耀香港确实是中粮集团100%控股的,虽然是刚刚成立的公司,目前还并不清楚具体是做什么的,但是中粮集团应该有战略部署。记者就此致电中粮集团,但截止发稿前未得到回复。

“双输决策”

市场之所以对中粮生化并入中粮控股非常期待,是因为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同业竞争关系却一直没有整合。2006年底,中粮集团收购了丰原生化(中粮生化 前称)20.74%的股权,由中粮控股下的生化能源事业部管理。虽然同属中粮集团旗下,都涉及到燃料乙醇业务,但一直以来并没有并入中粮控股。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称,中粮控股在2007年3月份上市之前,曾与中粮集团签订不竞争协议,其主要内容是中粮集团保证不从事与中粮控股有竞争性的业务。

对于包括中粮生化(原丰原生化)在内的竞争性业务,中粮控股享有从中粮集团购买其所持股权的选择权与优先购买权,这一权利自2007年4月3日起生效。

但根据协议,在2012年4月3日之前,如果中粮控股没有购买中粮集团持有的中粮生化的股权,中粮集团必须在6个月内将中粮生化股权转卖给非关联的第三方,这是中粮集团所不愿意的,因此在此之前中粮控股必须收购中粮集团持有的中粮生化股权。

但眼看大限将至,中粮控股却多次发表公告,表示不行使购买丰原生化相应股权的选择权。中粮控股给出的解释称,因中粮生化的整体盈利能力较中粮控股现有的生化业务低,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且丰原生化尚未剥离非主营业务资产,还需剥离相关资产以专注于主营业务发展。

大耀香港的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 2011年1月,属于香港本地公司(私人公司)。中粮生化注入的大耀香港后,中粮集团将不再直接持有中粮生化股份。“这本来是可以双赢的事情,但是选择国有股份对外注资是双输决策”有投资者表示。

殊途同归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表示,虽然看起来大耀香港跟中粮控股并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是两者均是中粮香港的子公司,同时中粮香港也是中粮股份的控股股东。这意味着股权转让结束后中粮生化和中粮控股将共同隶属于中粮香港,这为中粮控股下一步收购中粮生化奠定了基础。

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次中粮集团将中粮生化注入大耀香港,则属于纯粹的资本运作,而且大耀香港已经表示在未来12个月内不会对中粮生化主营业务进行改变或者调整,也没有对中粮生化资产、业务进行处置的重组计划。

中粮集团不可能放弃在生物燃料领域的布局,某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在目前生物乙醇试点的四家企业中,中粮集团控股两家、参股一家,除中粮生化外,中粮下属还有黑龙江中粮酒精公司以及吉林燃料乙醇公司。

燃料乙醇作为汽油的替代品,其发展不仅受到国家支持,政府补贴也是直接影响公司的业绩的最大变量因素。中信建设证券分析师黄付生称,过去几年政府对燃料乙醇的补贴一直在下降,随着汽油价格的上涨,未来政府补贴未来会继续下调,将对燃料乙醇的企业业绩产生直接影响。

目前中粮生化的燃料乙醇产能44 万吨,实际产量约40 万吨左右,2010 年收入31 亿左右,政府补贴占到7.75 亿元,但较09 年的8.47 亿下降了将近10个百分点。

短期来看,燃料乙醇产业难以获得重大突破,利润空间也较为有限,短期内仍然需要政府补贴,在此背景下,中粮集团对于打造生化燃料平台似乎并不那么迫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49

注入國際三期等港口資產 鹽田港重組擬啟定向增發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8/wMMzA5XzQwMDUwMA.html

「公司重組是準備注入集團手中鹽田三期和三擴各35%股份,以及一些港口資產,比如拖輪資產等,具體資產還在協商中,」2月8日下午,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從鹽田港董秘辦處得到如此答覆。

2月7日晚間,鹽田港(000088.SZ)公告稱,深圳市國資委已將持有的控股股東鹽田港集團100%的股權劃轉至旗下全資的特發集團。作為深圳市的融資平台,特發集團接手鹽田港引發市場猜測,鹽田港的重組是否與特發集團有關?

「重組跟特發集團無關聯,那是深圳市政府國資委的整體安排。特發集團實際上只是個空殼的融資平台,並無經營性資產。」該人士強調,「等復牌公告出來後一切都會很清楚。」

公 開資料顯示,鹽田港主業為惠鹽高速、主要利潤來源於鹽田港區的投資收益。2011年初管理層換屆上任以來,已進行一系列動作,包括轉讓梧桐山隧道,增持鹽 田一二期2%股權,增資西港區,投資惠州煤碼頭,曹妃甸港口公司35%股權投資。至今鹽田港累計持有鹽田國際一二期29%和西港區一二期35%的股權。而 鹽田國際三期及三期擴建部分35%的股權則由鹽田港集團持有。

截至2010年底,鹽田國際一二期實現營業收入15.83億元,淨利潤 7.96億元;西港區一二期碼頭實現營業收入2.18億元,淨利潤1.32億元。2月8日,鹽田港業績快報披露,2011年全年獲得營業收入3.61億 元,同比下滑13.33%;營業利潤5.48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4.29億元,同比上漲4.53%。其中,隧道公司股權轉讓投資收益增加 8706萬元;曹妃甸港口公司新增投資收益1789萬元。

而去年三季報則顯示,鹽田港賬上現金達27億,資產負債率僅8%。「公司在手現 金充裕,具備持續擴張的能力。」2011年12月28日,平安證券分析師儲海在報告中指出,「最可行的當屬收購集團手中鹽田三期和三期擴建各35%的股 份。」 2月8日,鹽田港方面部分證實了上述資產注入內容。

實際上,鹽田港收購鹽田三期和三期擴建部分股權有其必然性。2004 年鹽田港三期和三期擴建工程逐步投入使用以後,對鹽田國際一、二期開始產生分流影響,鹽田國際一、二期利潤持續下降,公司投資收益也連續下滑。隨著鹽田國 際三期擴建工程最後一個泊位在2010年投入使用,三期及三期擴建對鹽田國際一、二期的分流接近尾聲。

儲海表示,通過收購鹽田三期和三期 擴建股權,將徹底解決鹽田港區內同業競爭問題。而儘管西港區二期也會對整個鹽田港區目前所有泊位產生分流,但由於公司在西港區股權比重為35%,因此實際 收益更大。「我們對公司注入鹽田國際三期和三期股權的影響做了簡單的分析和測算,若注入成功,業績增厚可達50%,」

「此次重組將以定向增發的形式進行。」前述鹽田港董秘辦人士向記者證實。

而 儲海則在去年6月的報告中給出了資產注入方案預測。「根據測算,鹽田港集團擁有三期和三擴各35%的股權,2011年盈利預計達到7.64億元,按14倍 市盈率進行計算,預計三期和三擴估價將達107億元。」在此估值背景下,儲海認為 「最可能的資產注入方案為以40億現金去收購(20億的自有資金,20億的負債),增發募集資金67 億。」儲海稱。但這意味著鹽田港將要從額外的渠道來籌集部分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鹽田港新任董事長李冰,在2011年7月21日,經深圳市人民政府決定兼任特發集團的董事長。而特發集團正好是深圳市政府的重要融資平台,「此次深圳國資委將鹽田港集團的股權轉讓給特發集團,或許正是出於融資方便的考慮。」有投資人士如此評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55

雙匯注入資產縮水對投資者有利 枯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12ai4.html

看到有媒體報導隱含貶義,這倒是很奇怪,注入資產評估價值縮水,發行新股的數量從原來的:5.927億股下降到4.888億股,對股本的擴張幅度減小,對 投資者當然是有利的。按照2011年合併後雙彙集團的稅後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3.48億人民幣計算,合併後2011年每股EPS為1.23元,預測 2012年每股EPS為:2.69元。可能是低於此前的預測,導致市場有些失落。

當然,雙匯的估值看起來的確不低,但在複雜的MBO後,公司的管理層的利益更趨向於做好市值,而不像以往將很大部分利益留在集團內。不可小視這種MBO後 對管理層的激勵因素,當初張裕率先在國有葡萄酒行業做了MBO,上下一心,很快就將事業做大。而王朝,其實經營歷史很悠久,資產質地也不錯,但受制於國企 治理因素,發展遠遠不及競爭對手。

 

我還是強烈看好這個行業龍頭企業的整合,2010年全國生豬出欄量為6.67億頭,而商務部統計的規模以上定點屠宰量才2.2億頭,雙匯+雨潤的合計屠宰 量還不到規模以上企業市場份額的13%,不到整個中國生豬屠宰量的4.2%。儘管這些公司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例如瘦肉精等事件衝擊等。但不可否認,這 些公司所用到的設備,包括檢驗檢疫都屬於行業內最先進的。其他眾多零散的屠宰商並非說更加清白優秀,而是問題不容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目前持有的雙匯+雨潤市值合計25.36W,不知不覺已經是市值佔比第二位的行業,記錄一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68

雙匯擬注入資產為何縮水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xdz.html

[原文發表於《證券市場週刊》,此處為完整版]
2月16號,雙匯發展(000895SH)發佈公告,對其擬置入的29家原屬於雙彙集團和羅特克斯的子公司的資產評估價格進行下調,對其擬置出的漯河雙匯物流投資有限公司的資產評估價格同樣進行下調,同時一併調整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數量。

雙匯淨置入資產的評估價格從2010年的308.5億元,下調到目前的246.6億元,下調61.9億元,下調比例達到20%;向雙彙集團和羅特克斯非公開發行的股數從2010年的5.927億股,減少到目前的4.889億股。
 
其中:擬置入的29家公司評估價格從2010年的325億下調到目前的261億;擬置出的漯河雙匯物流從2010年的16.6億下調到目前的14.6億。
 
那麼,雙匯調整資產評估價格的原因是什麼?對雙匯發展的小股東利弊幾何?下面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双汇拟注入资产为何缩水
備註:1、2010年評估時對2011年的預測數,來自截止2010年10月31日的評估報告;2011年實際數,來自截止2011年8月31日的評估報告數,雖然後者的評估報告為2012年2月16日公告,但此實際數並未經過審計,但考慮到與實際審計報告誤差應該不會太大,可以當成實際數。
      2、2010年雨潤食品的毛利率為14.4%,2011年上半年為12.6%,核心淨利率分別為8.5%和7.6%;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HOGS的毛利率分別為11.7%和12.4%,核心淨利率分別為5.7%和5.3%。對比雙匯我們可以發現,雨潤和眾品的毛利率和核心淨利率,其水平低於雙匯擬注入資產和整體上市後的資產。
 
按雙匯發展在2010年首次發佈整體上市公告前的股價來看,在除去2011年分紅派息後,其非公開發行股價目前定為50.44元,雙匯發展2009年和2010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9.1億和10.9億,由於2011年雙匯遭受「瘦肉精」事件的重大打擊,故2011年的淨利潤不宜做為主要估值依據。雙匯發展重組前的總股本為6.06億股,按50.44元/股計市值為306億元,對應2009年和2010年的PE為34倍和28倍,雙匯發展2011年的淨資產約為37億元,對應的PB為8倍,2010淨資產收益率ROE約為30%。從PE和PB的估值角度看,雙匯發展針對大股東雙彙集團和羅特克斯的非公開發行價格不低。因此,雙匯的小股東並不吃虧。
 
從雙匯擬注入資產的淨利潤數據來看,2010年和2012年(2011年先不做參考依據)的淨利潤為18.4億和18.7億,扣減雙匯發展置出的漯河雙匯物流0.85和0.98億元利潤,淨增加利潤為17.6億和17.7億元。對比淨置入資產246.6億的評估價格,PE約為13倍,PB為5倍(淨置入的淨資產約為48億元),ROE為37%。
 
重組前雙匯發展為28倍PE,8倍PB,30%的ROE;重組淨置入資產13倍PE,5倍PB,37%ROE。很明顯,雙匯的重組對小股東是有利的,重組後的每股收益增加了,PE和PB都降低了,ROE提高了。
 
 
我們再來看看雙匯下調擬置入置出資產的評估價格的原因和依據:
 
我們先回頭看上邊的損益表,2010年做評估時預計擬注入資產2011年的淨利潤為24億元(對應PE13.4倍,與本次評估調整後的13倍PE差不多),在經歷「瘦肉精事件」打擊後,最新的評估報告顯示2011年的淨利潤銳減到7.9億元,並且預計2012年淨利潤只有18.7億元,明顯少於2010年的評估數。
 
依據資產評估準則的規定,企業價值評估可以採用收益法、市場法、資產基礎法三種方法。收益法是企業整體資產預期獲利能力的量化與現值化,強調的是企業的整體預期盈利能力,一般採用我們熟悉的現金流折現法即DCF。 市場法是以現實市場上的參照物來評價估值對象的現行公平市場價值,它具有估值數據直接取材於市場,估值結果說服力強的特點,一般可參照上市同行的估值。資 產基礎法是指在合理評估企業各項資產價值和負債的基礎上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思路,一般以資產負債表為主要依據,對部分科目進行適當重估調整。
 
雙匯擬置入資產的基礎法,或者說成本法,取值相對確定,相比資產負債表上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所有的淨資產51.3億元,評估報告上的雙彙集團和羅特克斯兩者合計61.7億元,增值約20%。
 
雙匯擬置入資產的市場法,評估報告並沒有採用,但根據我前文分析,重組淨置入資產約13倍PE,5倍PB,37%ROE,我認為對比雨潤食品、眾品食業、得利斯等同行的正常估值水平是合適的,對比A股上市的其它食品公司及整個指數,也基本合理。
 
雙匯擬置入資產的收益法,即現金流折現方法(DCF),其結果被評估報告最終採用。那雙匯的DCF估值合理嗎,為什麼對比2010年會下調?
 
我們知道,DCF是通過將企業未來預期的現金流折算為現值,估計企業價值的一種方法,即通過估算企業未來預期現金流和採用適宜的折現率,將預期現金流折算成現時價值,得到企業價值。
 
影響DCF結果的主要原因有2個,一是預期現金流,二是折現率。雙匯和整個豬肉行業,在2011年確實遭受了重大打擊,並且對未來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因此雙匯的預期現金流減小,是合理的。而折現率的確定,影響最大的權益資本成本,一般按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來確定,而CAPM主要由無風險報酬率、評估對象的特性風險調整係數、市場風險係數來確定,折現率越高,DCF的估值結果就越低。很明顯,目前雙匯適用的無風險報酬率、評估對象的特性風險調整係數、市場風險係數對比2010年肯定是升高的。
 
筆者認為,始於2011年3月15日的央視消費者特別行動《健美豬真相》,確實對雙匯和整個中國的豬肉行業,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雙匯2011年的損益表現,以及對未來的預測,基本符合事實。所以,在預期現金流減少,折現率提高的背景下,雙匯擬注入資產的評估價格縮水,應該是合情合理的。實際上,下調擬注入資產的評估價格,對二級市場的小股東是有利的。不過,雙匯發展目前70元的股價,對應增發後11億股本及770億的總市值,約26倍的PE,其估值已經基本反應了資產注入的利好預期。
 
雙匯發展自98年上市,之後從未向小股東要一毛錢,包括這次整體上市,但分紅比例卻高達65%以上,相當慷慨,並且分紅後上市公司仍能保持二三成的年複合增長,其ROE已經攀升到30%以上,這在A股確實是非常難得的好公司了。
 
申明:本人未持有雙匯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58

再批評越秀房託(0405)注入廣州IFC(全面完成)

越秀房託近期發出了收購的通函,作為其股東自不然細心地閱讀一次,在眾多投資者的反對下,公司修正部分交易條款,但其實對分派減少收效不大,筆者特此對公函所提及的優點再作一些批評。

(1) 交易條款修訂
1.  公司把延遞代價單位的發行價由過往沒有限制改為4元或以上。

評論: 雖然這方法減少攤薄,但是實際上影響有限。根據新的延遞代價單位及在收購發行單位不得多於30億單位計算,其新配售價可低於2.98元,較之前的3.24元更低,可見新補充方案是其實更不顧及股東利益的。

2.  從通函的解釋可見到,其實廣州IFC要靠越秀地產補貼才可免致虧損。另外他們對於計算都作出大量扭曲,才能計出本年分派只減少1.8仙。例如加計提稅項和收購費用由越秀地產負擔,如不計此兩項,實際上收購和不收購分派的相差是更明顯的。






(2) 新假設計算結果
1.  重計算前提
根據通函的收入重計算,增長率用過往3年的平均增長,並加入收購失敗帶來約4,000萬的收購費用,新物業則仍沿用以往筆者較樂觀的假設。假設和現實的分別如下:

1. 至6月15日寫字樓的出租率只增加8%,至60%,按年率計增加16%,但筆者假設為20%。

2. 寫字樓租金增幅按這份關連交易的公告看,是約2-3%,但筆者的假設是8%。

3. 至於商場的收入我們用6%增長,但是根據這份公告看,和原收購公告比較,平均租金在7年內大約多16%,每年約2%。可見均都低於這數字。詳看下圖的分派計算結果。

* 不收購方案分派和收購分派通函的相異之處:
1. 預提稅項4,770.7萬計入分派。
2. 4,000萬的收購費用由房託負擔,收購後之情況由母公司越秀地產負擔。

2. 對每單位分派的影響

(1) 如配售價為最低配售價2.98元,而以管理費及以股代息價情況價格均一樣,遞延單位發行價為4元,其未來11年分派如下:

1. 單位數字


2. 條款修訂前後分派的分別
各假設如下:
1.  假設不作收購,沒有攤薄及股息換單位。
2.  假設收購完成,以2.98元及4元發行新單位收購,管理人費用不能換單位,亦沒有股息換單位。
3.  假設收購完成,以2.98元及4元發行新單位收購,管理人費用按規定換單位,未來也會保持80%換單位,以及全部單位有人不以股息換單位。
4. 假設收購完成,以2.98元及4元發行新單位收購,管理人費用不能換單位,以及全部單位有人以股息換單位。
5.  假設收購完成,以2.98元及4元元發行新單位收購,管理人費用按規定換單位,未來也會保持80%換單位,以及全部單位有人以股息換單位。


(2) 如配售價為現價3.72元,而以管理費及以股代息價情況價格均一樣,分派如下:
1. 單位數字


2. 條款修訂前後分派的分別
各假設如下:
1.  假設不作收購,沒有攤薄及股息換單位。
2.  假設收購完成,以3.72元及4元發行新單位收購,管理人費用不能換單位,亦沒有股息換單位。
3.  假設收購完成,以3.72元及4元發行新單位收購,管理人費用按規定換單位,未來也會保持80%換單位,以及全部單位有人不以股息換單位。
4. 假設收購完成,以3.72元及4元發行新單位收購,管理人費用不能換單位,以及全部單位有人以股息換單位。
5.  假設收購完成,以3.72元及4元發行新單位收購,管理人費用按規定換單位,未來也會保持80%換單位,以及全部單位有人以股息換單位。

但是就是連通函中,要用預提稅項來減少原有物業的分派,以及免付4,000萬的收購費用,才能使相差減少至1.8仙,另外證明新物業計及所有開支後是入不敷支,要越秀地產對酒店對酒店服務式公寓補貼才能保持利潤,但這補貼每年是2.684億人民幣,但最多只是6.1億元,不到2.5年補貼沒有了,但分派會受到不明朗因素的影響。


總結來說,配售價格的提高,只是延緩了分派減少,對情況並無改善。

(2) 封面的一些荒謬的好處解說

在通函首幾頁,除了他們所謂模式是傷害股東權益外,其實有幾個歪理,筆者在此再作澄清:
1. 規模大增
其稱,「交易令越秀房產的物業組合價值提升2倍以上,由大約人民幣66億,提升至約220億元」,但是這從上面的分析來看,是令股東回報率下降,這是否能吸引投資者?

2. 可能改善基金單位交易流通性
其稱,因單位數目大增,「已發行及公開買賣的單位務期將改善基金單位的交易流動性」,但是如果是好賺,誰人想賣? 我又不是大投資者,要流動性來做甚麼? 所以這是廢話。所以增加流動值對投資者利益無甚幫助,要幫助就是新進來的基金,但是變相就損害原有基金單位持有人的利益。

3. 多元化
通函話:
「交易將以下列方式多元化發展越秀房產基金的組合:
(i) 截至二○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批發零售物業按價值劃分佔越秀房產基金現有組合約57%。由於交易,越秀房產基金的物業組合將從以批發零售為主轉型為多元化,組合類型擴大至甲級寫字樓、高端商場、豪華酒店及服務式公寓。

(ii) 交易預期將拓寬越秀房產基金的租戶群至包括其他的主要商場、知名國內及跨國公司租戶。於完成後,租戶數預期將由截至二○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的977戶增至1,057戶。

(iii) 交易預期將透過減少越秀房產基金對白馬單位的依賴使基金單位持有人受惠。於截至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來自白馬單位的收益佔越秀房產基金總收益約59%。根據經擴大組合的溢利預測,白馬單位貢獻的收益於預測期間於完成後預期將會減少至約26%。」

1. 我唔明為何要從回報率、增長率及週期性弱的批發零售為主的物業,改為三者均相反的商業物業是好處,完全是歪曲事實。

2. 租戶多了8%實不多,況且收購後所佔的面積增加3倍,相對每租戶所佔的空間大增,單一租戶的影響變化較為明顯。這是一個壞處,不是好處。

3. 為何不提新的IFC佔未來收入約51%的事實? 這有否改善集中的情況,物業佔比仍然集中,但分派減少,筆者不明白自己是否看錯「受害」為「受惠」? 筆者相信做這次收購的人都是患上了精神病了,應該送入精神病院接受一下治療,或是回小學及中學好好學一下甚麼叫做算術。

4. 提升增長質素和增長潛能
1. 增長潛力從租金可以看出是較低的,所以是廢話。

2. 在負債比率上通函稱,「交易將提升越秀房產基金的增長潛力。交易形成的擴大的資產基礎將使越秀房產基金能提升其融資能力及有效重置越秀房產基金的資本成本,從而增強其獲得更多收購機會的能力。於完成後,按說明性融資結構,越秀房產基金的負債比率預期將約為30.6%(有關計算基準的其他詳情,請參閱第10.1.2節「經計及新銀行融資的經擴大組合的負債比率」),將為日後的收購機會提供充足的可借貸上限。

此外,誠如溢利預測所載,越秀房產基金管理人預期該物業甲級寫字樓於二○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出租率約為70%,相比之下,截至二○一二年六月十五日的出租率則約為60%。該物業的甲級寫字樓的佔用率及租金收入的預期增長為基金單位持有人提供了持續增長前景。」

2 . 筆者翻閱過資料,通函說明
「根據本通函附錄三載列的越秀房產基金未經審核備考綜合資產負債表所提供的資料,越秀房產基金於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經計及新銀行融資的經擴大組合的負債比率預期將約為33%,反映於該日期的若干可予准許的備考調整。為反映經擴大組合的最近估值,越秀房產基金管理人認為計算負債比率時可計入評估值(於二○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為人民幣153.70億元),並相應增加經擴大組合的資產基礎。根據上述方法及說明性融資結構,預期於完成後,經計及新銀行融資的經擴大組合的負債比率約達30.6%。

越秀房產基金管理人在計算負債比率時並無計入遞延基金單位,因為其於越秀房產基金資產負債表內,將分類為基金單位持有人應佔資產淨值(而非借款)。」

根據他們的假設計算,負債比率約30.91%,降至29.81%,但計及遞延單位,負債比率是約40%,詳看下圖。

a. 他們的假設:


b. 計及延遞單位的假設:



3. 總結
可以看出,收購無論如何均對原有單位持有人不利,好處大部分都站不住腳,有時是掩蓋真相,所以建議都是不要沽出,照樣反對可也。筆者或會出席股東會質問管理層作出這收購,希望大家瞭解清楚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不致被管理層所騙。

如果今次收購成功,我會對這一系的公司管治非常失望,建議別人不會購買他們的股票,就讓他們自己吹捧自家的垃圾去,使他們連一些在股東融資的能力都失去,這就是股東的厲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43

zkiz 3萬倉記(4): 富豪產業信託(1881)注入新酒店後對派息及股價之影響(更正)

朋這個星期,組合還是老組合,沒有變化,但組合內兩隻股票的表面都有所上升,但相對大市有所不及,但是,筆者認為,這是合理的,以這兩隻股的預期派息約2,188元計,我估計足夠支持這個網每年約1,000元的營運費用,尚沒有計入每年約1,500元的廣告收入,預料在收得廣告費用後,我會繼續投入這些股票,或許會購入一些每手股價便宜,但有潛力的仙股,使這個組合的規模,每年穩定增長約20%左右。現時組合如下圖:





講完組合之後,就回到我們今日的主題,富豪產業信託注資方案。前兩個禮拜,經濟日報旗下的智富周刊(imoney)100萬組合非常搞笑,聲稱公司無注資憧憬就賣出1萬股富豪產業信託,明明這產業信託是當中利率最高者,我覺得就算沒有注資他們真是完全沒原因要售出這些單位,為做交易而做交易,難怪組合的金額增加得這樣慢,誰知過了幾天即公佈注資方案,他們真是自打嘴巴。

富豪(78)及百利保(617)各持有的50%的2家位於上環及北角的酒店,計劃注入富豪產業信託,細則如下:

1. 這兩間酒店初步作價為每間16億元,收購價格上限為18億元,下限為13億元,即最高是36億,最低是26億,兩間酒店資料如下:


2. 在收購後,富豪產業信託會與系內公司簽訂租約,收購後3年租金按收購價每年5%、5.25%及5.5%支付。

3. 富豪產業信託會為每項收購先付收購期權費用1,000萬元及按金8億,即合共16.2億元,資金來源由富豪產業信託發行10億美元中期票據計劃所得的資金支付,該批中期票據利率及按金及期權及按金的費用計算利率均為4.25%。

撇除所有關於地點、價格的東西不談,只論財技,其實可以斷定是一種套息的模式,以借回來4.25%息的資金,母公司支付5%以上的派息,產業信託就賺這個0.75%以上的息差。至於對分派的影響,可參看下表的計算。

(1) 對每份分派的影響


假設全數把這些利益分派,以32億收購價計,可以見到分派在未來3年分別增加0.74仙、0.98仙及1.23仙。

(2) 對每股價值的影響


在收購後以5-6%分派計算,可為價格提升12.6仙至24.6仙不等。

(3) 對負債率的影響


其實就算以上限價注入,負債率只是39%,未達45%之上限。

還有,這兩項資產價格只是32億,但發行票據的金額卻是77.5億,中間還有45.5億的剩餘,那為何要特地要有這樣的設計? 我估計,這些剩餘是用來為未來收購其他資產鋪路,即可憧憬未來同系會繼續把酒店注入,據富豪年報稱,除了以上2項物業外,還有1個位於上環及1項成都市的物業還可注入的。用以上這項方式,一方面打通融資關節,一方面增大富豪產業信託的資產及分派,有利其未來的發展。這種才是良性、有利股東的增加分派模式。越秀房託如果當年不急進的話,其實也可以用這種方式去增加資產,順帶提升分派,不損股東權益,但是他實在沒錢也非常急進,搞出這樣的悲劇,強硬地損害房託價值,這種行為完全不可原諒。

至於酒店價格,部分網友可能有一定疑問,他以過往2年部分麗悅酒店(2266)所作的成交作出結論作價可能高估,但是根據美聯工商資料,近一兩年工商物業升幅達到50%,加上其設計與高度屬服務式住宅,較為高檔,均和之前的出售沒可比性,反而更像麗悅酒店的九如坊的設計模式,加上出售期間正處歐債恐慌時期,所以價格稍為低估是必然的。加上,他們肯擔保未來3年的租金金額,所以價格較高也是合理的,但是我仍認為,就算計及這些因素,物業仍有約10-20%的高估空間的,所以希望收購作價可以保守一些。但是,其實愈高的收購價,在不增發單位的情況下,其實愈對股東的分派有利的。

更有利未來富豪把其他資產注入,所以我都覺得雖然收購是一定有利,但對作價上是較為矛盾,不過在3年後情況有誰能知,所以我還是認為價格較為保守更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046

匯源上游資產注入倒計時

2013-05-13 NCW
 
 

 

朱新禮曾和投資人約定三年內將私人控制的上游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以解決關聯交易。如今期限將至◎ 本刊記者 屈運栩 何春梅 文面對媒體,匯源集團董事長朱新禮一再表態:匯源不賣;面對投資人,朱新禮準備讓步,將果汁上游產業裝入上市公司匯源果汁(01886.HK) 。

自從2008年可口可樂收購案失敗後,朱新禮要賣掉匯源的傳聞屢屢傳 來。最近一次傳說的買家是市場份額節 節攀升的涼茶生產企業——加多寶和廣藥集團。各方否認後,朱新禮在4月出席中國綠公司年會時再次對包括財新在內多家媒體強調: “從未在任何場合、任何時間談賣掉匯源的事情。 ”朱新禮的表態暫時平息了這一輪市場猜測,匯源股價此前受出售資產刺激上漲,如今漲幅也漸次回落。市場何以如此看空匯源?業績低迷,負債高企,戰略飄忽,這是表面;更深一步,家族式、重親信的管理模式,上游私人產業和上市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以及可能存在的利益輸送,都是資本市場不信任匯源的原因。

近日,一位接近朱新禮的人士對財 新記者透露,朱新禮和僅次于他的匯源果汁第二大股東軟銀賽富已達成一致。

朱新禮終於同意履行當年引資時的承諾,將上游產業裝入上市公司,具體情況將于近期公告。當財新記者就此向朱新禮求證時,他說: “事關上市公司,到時候看公告吧。 ”

上下游整合早有承諾

朱新禮對外從不避談對上游產業的重視。在最近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自稱從1992年創辦匯源果汁,並沒有想到將其做成品牌。 “主要是山東沂蒙的人民賣不掉水果。 ”他說。

如果能在2008年時將下游果汁生產和渠道賣給可口可樂公司,那是朱新禮回歸上游的最佳時機。 “當時我們每年的銷售量不到20億元,但可口可樂要出25億控股收購。 ”另一方面,朱新禮認為,通過賣股份,可以借助可口可樂這 條船,把匯源將近40個工廠的產品賣到全世界可口可樂的體系里。在當年的收購談判中,為保證上游產業利益,匯源和可口可樂還簽訂協議,保證供應商不變,從而保障果農和果園。而匯源方面為配合融入可口可樂渠道,也進行了自有渠道瘦身——這一步遺患無窮。

商務部一紙反壟斷審查讓這場交易無疾而終,朱新禮往上游轉移的打算受挫。但這一階段,匯源對上游的投入已經不止于保證果農的長期穩定供應。匯源對供應鏈的控制越來越直接。公司資料顯示,2008年下半年,匯源先後投入20億元建設上游果汁基地,僅湖北鐘祥的果蔬飲料加工項目投資就達7.2億元。

此後每年新建原料廠保持在十家左右。

朱新禮告訴財新記者,目前匯源已在湖北、黑龍江、吉林、新疆等地建立果汁基地。它在新疆發展了十萬畝野生的沙棘基地;黑龍江伊春30萬畝的藍莓基地,全由公司自己控制,而非訂單模式。朱新禮對種果樹的熱情超過市場上任何一個飲料公司負責人, “這次我會去雲南普洱,去種10萬到20萬畝的木瓜,還有香蕉” 。

由此,匯源的上游鏈條成為上市公司之外最受資本市場重視的資產。根據匯源2012年財報,匯源果汁和上游供應商的貿易總額為12.49億元;此前幾年,匯源和上游供應商的貿易額也都在10億元上下。

上述接近朱新禮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匯源上市公司基本100% 的原料供應來自朱新禮控制的上游公司。如此巨大的關聯交易讓資本市場對其上下游價格轉移一直心存疑慮, “包括投資人在內,大家都搞不清楚利益在哪裡,這個模式價格轉移太容易了” 。

可口可樂收購失敗後,2010年7月,匯源的投資人法國達能退出,軟銀賽富以17.64億元對價接過了22.98% 的匯源股份,成為朱新禮之下的第二大股東。

前述接近朱新禮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在投資入股時,軟銀賽富曾與朱新禮簽署協議,令其承諾三年內將上游資產裝入上市公司,解決關聯交易問題,朱新禮為此還拿出上游資產作擔保。賽富對資產注入到期不履約有回購選擇 權,可選擇讓朱新禮回購股權,也可選擇兌現擔保責任。按此推算,這份資產 注入承諾協議可能在今年7月到期。

“當時連上游裝進來的價格都定了,但股票市場一跌,朱新禮就反悔了。 ”該人士稱。朱新禮不想賣得太便宜,他對上游的期望高,估值也高,顯然不想稀釋股份。但注入上游資產估值過高,必然攤薄其他股東的股份,這又令投資人很難接受。

和投資人的拉鋸一直持續了將近三年。匯源的下游業務持續表現不佳,利潤一直維持在2億到3億元間,除去每年2億元左右的政府補貼,公司利潤僅在億元上下。到2012年,匯源果汁的利潤僅1616萬元,若不計入政府補貼的2.8 億元,實際業務已經出現巨額虧損。這樣的業績顯然達不到當初向投資人保證的增長。

就在贖回協議截止前幾個月,朱新禮和賽富再次進行了談判,雙方終於在價格上各退一步,朱新禮亦承諾履約注入上游資產到上市公司。詳細方案尚待公司公告。

全產品線迷途

對於上市公司持續低迷的業績,朱新禮解釋稱,可口可樂收購失敗後,匯源的業務架構、人事、產品乃至整個系統都需要一個重新戰略規劃的過程。

過去幾年,和發展上游產業的堅定相比,匯源上市公司的生產戰略顯得飄忽隨意。

匯源以純果汁飲料起家,在上世紀90年代碳酸飲料一統天下的格局下,匯源的蔬果汁迅速打開細分市場,成為高濃度(100% 純果汁)和中濃度(27%- 99%) 果汁兩個細分市場的龍頭。根據尼爾森的數據,2012年匯源在這兩個市場的佔有率仍達54.2% 和44.1%,保持多年領先地位。

這樣的絕對市場優勢地位卻沒有給匯源帶來高利潤率,自2009年以來,匯源的利潤率僅在5% -8% 之間,2012年甚至低至0.4%。朱新禮給出的理由是,匯源的低利潤率歸咎于市場上幾乎只有匯源一家做果汁,這種壟斷的市場缺乏企業間的競爭和潛力挖掘,市場整體規模有限。 “在高濃度和中濃度果汁行業,一年不過10億元的市場,太小;而成本和費用太高,所以不賺錢。 ”按照朱新禮的設想,把匯源賣給可口可樂,自己可以再新建一個果汁品牌和匯源競爭,如此才能做大市場。然而,可口可樂收購失敗,理想化的藍圖 不再,匯源顯然亂了陣腳。

2009年4月,匯源跟隨市場上取得成功的農夫山泉 “水溶 C100” ,推出“檸檬 me” ,希望在低果檸檬飲料市場分一杯羹。

新產品推出不到一年,2010年3月,匯源又砸50億元推出“果汁果樂” ,殺入碳酸飲料市場。這一舉動受到外界質疑,被市場普遍認為是針對可口可樂推出的 “美汁源”果汁飲料的報復,缺乏對市場環境的評估。但當年,匯源卻將“果汁果樂”定位在除匯源100%(高濃度果汁)和匯源全有(中濃度果汁)品牌之外的主打果汁產品,促銷上投入巨大。同年,匯源還投資了水飲料,在福建、山東各投資2億和3億元建設純淨水與礦泉水項目。

2011年,匯源競拍獲得 “旭日升”冰茶商標權,成立子公司運營獨立品牌。同年又和蒙牛乳業簽訂合作協議,宣佈在鐘祥、宿遷等八個工廠投放巨資引進含乳飲料生產線,由蒙牛乳業提供奶粉原料,生產含乳飲料。

到2012年,就在主營業務持續下滑之際,匯源宣佈進入早已競爭白熱化的葡萄酒領域,投資5億元在遼寧建設葡萄酒酒莊和葡萄深加工項目。

近三年來,匯源投資動作頻頻,拉開了全產品線的架子,最多時曾擁有十多個產品系列,20多種口味,幾十種包裝,每年推出近100種產品。

然而,和可口可樂、統一、娃哈哈等不同,匯源的低濃度果汁和其他品牌至今沒有一個在市場獲得成功。在“果汁果樂”不溫不火幾年後,匯源又冠名了2012年青海衛視大型歌唱類選秀節目“花兒朵朵” ,但這一年,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加多寶冠名的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 。

曾經紅極一時的冰茶業務也沒有起色。當年拍得 “旭日升”時,朱新禮曾宣佈要將其做成除匯源以外的另一個主品牌。但今年4月,朱新禮卻告訴財新記者: “對於茶飲料只是隨便做一點點,未來還是一根筋做果汁。 ”更讓匯源無奈的是,飲用水產品非但沒能帶來預想的利潤,還在2012年捲入倒賣商標案件,朱新禮的親侄子涉案,案子至今未結。

尼爾森數據顯示,到2012年年底,匯源在果汁飲料產品市場佔有率從2009 年的5.4% 下滑至2.9%。朱新禮號稱沒 有競爭對手的高濃度果汁領域也出現追趕者,市場排名第二的品牌佔有率已經從2009年的13% 上升至23%,其營業額的市場佔有率更是接近30%。

2012年,就在果蔬汁整體銷量上升9.8%,原料成本下降的背景下,匯源卻錄得2.64億元的虧損,同期債務高達58.73億元,公司負債率70%。

而此時,朱新禮再次做出意外之舉,在央視投入4億元廣告費用,占到匯源銷售額的近五分之一,外界一片嘩然。朱新禮卻並不理解這些擔憂,他在綠公司年會上說: “我們花重金來投入廣告,這樣也有人說三道四。既然我們的國人都愛這個品牌,那我就借助這個機會把它做成一個大品牌。 ”

渠道離心力

除上下游關聯交易,產品線混亂等問題之外,匯源最受詬病的還有其一變再變,卻一直未能成功的渠道體系。

一位匯源高層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匯源建立之初採用簡單的 “直銷加分銷”模式,組建銷售公司80多家,有直營也有合資,前端人員曾達到7000人。

然而生產基地和產品線擴展後,全國網絡都出現了不適應。

在此情況下,匯源開始嘗試生產商 - 銷售公司 - 經銷商 - 消費者的模式。

匯源巨資收購了9個經銷公司,建立了500多個辦事處,銷售人員達到12000多人。銷售公司直接對接下邊的重點渠道餐飲、現代渠道(大型超市,百貨公司)和傳統渠道(批發和小便利店) 。這樣看似簡單的模式在實踐中卻幾經反複。

匯源先是希望通過不同產品線將公司分為不同事業部負責,最終成型的事業部包括 PET(塑料瓶裝) 、果汁和衍生產品三大事業部。此後把全國劃分成不同的大區來組建渠道,大區內的分公司擁有相對獨立的財務權。再之後,又相繼出現了項目制和承包制。但渠道形式的混亂最終賠上了經銷商的忠誠度。

匯源曾為配合可口可樂的收購大幅調整前端銷售人員數量,然而收購失敗,一切打倒重來。匯源華北地區一位經銷商告訴財新記者,匯源推出新產品時會給予更多優惠來促銷,然而真正賣得好的產品就那麼幾款,不好賣的使勁推也不管用。目前,匯源在批發和小便利店這樣的傳統渠道上一直難以突破。

“賣起來費事兒,利潤又不大。 ”這位經銷商說。

今年4月,匯源在渠道上又有新動作。有消息稱,上海煙酒集團將整合其在上海的銷售公司,在自有渠道中幫助匯源拓展市場,打入便利店等下級渠道。合作一旦形成,直接的影響就是匯源將再一次調整當地銷售網絡,這和匯源一直試圖控制渠道的戰略完全相悖。

對此,上述匯源高層人士並未給予直接回應,只是聲稱匯源在渠道上還將加大人力和資源上的投入。

在上述華北經銷商看來,匯源的每一次變動都勞師動衆。 “他們內部都是跟了朱新禮很多年的人在把持,如果他們動不了,就只有我們動。有些經銷商已經不幹了。 ”本刊記者于寧、王姍姍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