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前三季五大行日賺28億 不良率環比微降見頂尚早

截至10月30日,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前三季度業績悉數亮相。《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根據國際會計財務準則,五大行凈利潤(以下均為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共計7581.93億元,以270天計算,平均日賺28.08億。

在前三季度實體經濟下行、去杠桿和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外部環境下,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分別實現凈利潤2227.92億元、1541.75億元、1348.13億元、1938.35億元和525.78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0.46%、0.52%、2.48%、1.19%、1.03%。

其中工農中建凈利潤增幅相比半年報均呈下降態勢,只有交行凈利潤增幅微漲0.13個百分點。另一方面,五大行紛紛存在通過消耗貸款撥備覆蓋率來維持利潤增長的嫌疑。三季報顯示,工行、建行撥備覆蓋率分別為136.14%與148.78%,雙雙跌破了150%的監管紅線。

工行建行撥備跌破紅線

根據銀監會《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管理辦法》,貸款撥備率基本標準為2.5%,撥備覆蓋率基本標準為150%,這兩項中的較高者為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的監管標準。管理辦法要求系統重要性銀行於2013年底達標,對非系統重要性銀行則放寬期限至2018年底達標。

早在工行半年報中,其上半年撥備覆蓋率143.02%,撥貸比(即貸款撥備率)2.21%,兩項指標均已低於監管紅線。

到三季度,工行撥備覆蓋率繼續下降至136.14%,環比下降了6.88個百分點。而建行撥備覆蓋率也低於監管要求,同比下降2.21個百分點至148.78%。五大行中,中行與交行撥備覆蓋率則緊逼紅線,分別為155.83%與150.31%。僅農行撥備覆蓋率水平較高,為172.73%,但同比也大幅下降了16.70個百分點。

至於大行調低撥備覆蓋率的原因,從理論上看,由於計提的不良貸款撥備會直接計入損益表沖減當期利潤,因此對銀行業績有直接影響。簡而言之即撥備吞噬利潤,反之,少計提撥備自然有助於銀行保護凈利潤。

對於工行撥備率低,工行董事長易會滿在半年報發布會上曾給出理由:在當前經濟放緩、結構調整陣痛期大環境下,銀行適度釋放撥備資源,加大處置不良貸款,是穩健經營的正常舉措,踐行了撥備覆蓋率“以豐補欠”的逆周期管理原則。“撥備覆蓋率、撥貸比低於‘紅線’得到監管部門理解。”易會滿說。

但事實上,日前央行對銀行紛紛下調撥備“美化”財報的做法,已經通過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考核給商業銀行敲響了警鐘。據了解,工行由於撥備覆蓋率連續低於150%,已在該指標上被扣分。

如果剔除銀行可能通過撥備美化利潤的因素,在依賴利息收入獲取利潤的銀行業,凈息差的下降對其利潤影響較大。三季報顯示,五大行中,工中建交凈息差分別為2.18%、1.85%、2.26%、1.91%,平均下降0.32個百分點。而農行利息凈收入 2981.21億元,同比下降 9.31%。

從盈利水平看,五大行呈現分化態勢,工行與建行年化平均總資產收益率(ROA)較高,分別為1.30%與1.34%;而中行、農行、交行ROA則分別為1.17%、1.12%與0.93%。其中中行ROA同比增加了0.02個百分點,而農行同比下降了0.09個百分點。

不良見頂為時尚早

雖然與去年前三季度相比,五大行繼續持續著不良貸款余額、不良率“雙升”的勢頭,但環比細看,部分銀行的不良率有小幅回落的態勢。銀行業不良率拐點是否正在到來?

三季報顯示,五大行前三季度不良貸款總規模合計8258.37億,環比多增178.9億。但部分銀行不良率環比已經開始小幅回落。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前三季度不良率分別為1.62%、2.39%、1.48%、1.56%與1.53%。

其中建行、農行與交行不良率環比均有小幅下降。建行下降幅度最大,為0.07個百分點,農行與交行分別下降0.01個百分點。

“環比沒有剔除季節性因素,現在說不良率現拐點為時尚早。例如銀行本月做了一筆大規模債轉股,那麽就比上個季度不良率有所好轉,但新的不良生成以及未來不良的拐點不能判斷。”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指出,從目前不良生成的趨勢看,關註類貸款以及不同類型貸款遷徙率變化都沒有好轉的跡象。

易會滿此前在工行半年報業績發布會上也指出,不良貸款何時見頂、何時出現拐點,需要進一步觀察。在今後的一段時間里,不良貸款還可能會上升,但是總體的趨勢會有基本平穩的態勢。

五大行均遭證金減持

三季報還顯示,三季度證金公司不同程度地減持了五大行股票。五大行中,證金公司減持中行最多,持股比例下降了0.17個百分點,減持建行比例最少,只下降了0.01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證金公司持有工行股份比例由1.42%下降至1.32%,下降了0.1個百分點;農行的股份比例由1.92%下降至1.89%,下降了0.03個百分點;中行的股份比例由2.7%降至2.53%,下降了0.17個百分點;建行的股份比例由1.02%下降至1.01%,下降了0.01個百分點;交行的股份比例也由2.76%下降至2.68%,下降了0.08個百分點。

記者發現,證金公司減持的上市銀行股並不僅限於五大行,披露三季報的股份行中,招商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均遭證金減持。

曾剛指出,證金公司當時為了救市買的股票,現在退出屬於正常現象。只是退出的時間取決於多項原因。“可能證金目前認為市場已經趨於平穩,退出對市場影響比較小。此外證金減持對於銀行本身而言沒有什麽影響。”曾剛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195

東方資產:今年前三季不良貸款率1.76% 仍未見頂

11月23日,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發布《2016年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下稱《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不良貸款規模達到1.49萬億元,不良貸款率高達1.76%。

《報告》還指出,不良率尚未見頂,未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仍面臨雙升的壓力。

相比較2016年第一季度1.39萬億元的不良貸款規模和1.75%的不良率,可以看出,不良已有企穩跡象。但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宏觀經濟面臨下行,可能會引起不良率進一步上升。中國經濟產能過剩,經濟結構從“需求側”向“供給側”轉型,供給側改革的實質性深入或導致銀行不良率進一步上升。

另外,關註類貸款持續上升。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這一比例達到4.1%,較2014年底大幅增長99BP,高於不良貸款率增速,這意味著不良率尚未見頂,未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仍面臨上行壓力。

《報告》還按照銀行的機構性質,將銀行分為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五大類,並對五類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的變化趨勢進行分析。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和外資銀行的余額占總的不良貸款余額的比重分別為51.26%、21.22%、9.96%、16.49%和1.05%。

從不良資產余額的絕對數看,由於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規模占比較大,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規模與總的商業銀行規模走勢趨於一致,呈持續攀升態勢。其中,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不良貸款持續超千億。

從不良率走勢縱向看,不良率最高的是農村商業銀行,最低的是外資銀行。

《報告》提示,一方面要註意農村商業銀行的不良風險;另一方面,外資銀行不良率持續低於國內銀行不良率,這雖然與我國國情、體制機制有一定關系,但也提醒我國銀行業要積極學習國外領先銀行的經營方式方法,提升風控水平,控制不良風險。

從區域來看,在不良貸款規模和不良率普遍上升的同時,不良貸款從沿海向內陸滲透和蔓延,內陸城市的不良貸款規模和不良率的增幅都比較快。不良貸款重災區依然是江浙等東南沿海一帶,不良資產余額絕對數排名前三為浙江、廣東、江蘇,分別是1600.7億元、1151.5億元、1104.4億元。值得註意的是,除浙江外,廣東、江蘇、山東的不良貸款規模在2015年首次突破千億元。

從行業來看,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個人貸款排名前三,此三類行業的不良貸款規模均超千億,屬於不良貸款規模集中的行業。

針對銀行不良貸款持續攀升的嚴峻形勢,有關部門近期出臺了一些政策措施,主要涉及地方資產公司、債轉股以及去產能等方面。

《報告》對不良資產處置的政策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議。首先,應對本輪不良資產周期、化解金融風險的政策應該依然由國家主導,進行制度安排和給予政策保障。資產管理公司是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體系中的關鍵環節,但大規模的不良資產處置僅依靠資產管理公司的消化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可以嘗試國家、銀行、資產管理公司三方共同參與的方式。

國家可嘗試成立大型長期金融不良資產專項基金,由資產管理公司和銀行共同擔任GP,資產管理公司負責具體管理和處置不良資產,國家、銀行、資產管理公司按一定比例認購LP份額,亦可募集市場資金認購LP份額,開展市場化的不良資產處置運作。資金缺口部分,可以政策性安排央行再貸款,或者用基金擔保發債的方式解決。此模式的優點在於用結構化安排的方法實現了各方利益的捆綁,化解銀行與市場投資之間剝離價格的爭議,同時也解決了長期資金的占用問題。而且這種方式還可以實現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表外運作不良資產的目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448

收盤分析丨A股短期分時有見頂跡象 周五走勢至關重要

周四(12月1日)在昨日風格短暫切換後,市場重心回歸藍籌,早盤在石油、家電、房地產板塊等藍籌的帶動下,滬指盤中沖高後逐漸回落,午後黃金、鋼鐵等板塊再度走強,股指順勢拉升成功收複5日均線。創業板則全天橫盤震蕩,大部分時間都在綠盤中行進,中小創無力反彈,成交也明顯縮量。

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273.31點,上漲23.28點,漲幅0.72%,成交額2,615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1,088.16點,上漲75.97點,漲幅0.69%,成交額2,979億元;創業板指收報2,181.93點,下跌1.12點,跌幅0.05%,成交額830億元。

資金方面,截至收盤,滬股通凈流入逾10億元。另外,央行周四進行億元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5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2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還有1650億逆回購到期,央行公開市場今日資金凈投放僅50億元。央行“滴灌式”放水,“錢荒”有卷土重來之勢,有銀行分析師預測,疊加月末、MPA考核等因素,未來資金面偏緊的情況,仍會持續一段時間,或延續到春節前。

熱點板塊:

行業板塊呈三足鼎立之勢,中國聯通領銜混改概念;受國際油價暴漲的影響,油品改革板塊表現強勢,洲際油氣漲逾6%,中國石化漲逾2%,泰山石油一度漲逾7%,但隨後均有所回落。

房地產開發板塊領漲藍籌,首開股份一度封板,保利地產一度沖板,金科股份漲逾6%,華僑城A、榮盛發展均震蕩走高。

鋼鐵、黃金、汽車板塊午後發力,漲幅居前;高鐵、保險等板塊表現不盡如人意。另外,次新股、股權轉讓概念紛紛走強,“年報高送轉”概念上演沖高回落的走勢。

跌幅榜方面,儀器儀表、金融IC板塊跌幅居前。

消息面上:

1、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PPI超預期回升,原材料價格大漲,OPEC減產原油大漲8%,再次重申重視通脹壓力大幅上升,通脹是未來經濟和大類資產配置的主要邏輯,買股票防通脹,推薦受益於漲價的行業,周期牛業績牛雙牛驅動。未來宏觀經濟的主要邏輯是通脹,而不是通縮:供給端產能釋放嚴重低於預期、需求拉動、原材料漲價成本推動、匯率貶值輸入性。預計2017年CPI中樞為2.2%;PPI中樞為2.4%,2月可能沖到4%左右,企業盈利將繼續大幅改善。

2、統計局:11月份制造業PMI升至兩年來的高點,生產和市場需求進一步回升,企業采購意願增強,消費品制造業擴張繼續加快,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進出口有所改善。

機構觀點:

巨豐投顧認為,技術上,昨日股指沖高回落下失守5日均線,但10日均線支撐明顯,短期分時看有見頂跡象,但趨勢使然下或以震蕩來消化。總體上看,連續上行後,增量資金介入力度有所減弱,短期進入暫時性的停滯階段,綜合觀望情緒開始升級,市場變盤時刻即將到來。對於明日來說,走勢較為關鍵,尤其是在深港通開通的前一個交易日,風格是否轉換將是市場最為關心的焦點,也將決定著下周的操作策略。主板仍是主戰場,短期技術面有回調需求,但在利好以及資金支撐下,震蕩概率更大。至於創業板,會有補漲機會,而不具備趨勢性上漲可能。

源達投顧認為,受11月經濟數據的轉好和歐佩克達成減產協議的雙重影響,今日市場表現較為強勢,但是依然不改其市場內在弱勢的跡象,市場交投不夠活躍,量能明顯不足,其不足以支撐上漲,且12月份不確定事件較為集中,負面影響較大,目前維持大調整的觀點不變,操作上,投資者仍以減持和風控為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768

CPI與PPI逆向而行:機構激辯“投資周期見頂”

近期,券商投行經濟學家和商品交易員都圍繞著一個問題展開了激辯——半年來中國PPI一路上行,周期性行業經歷了一波漲勢,這一輪以再通脹(reflation)和補庫存為代表的投資周期是否已經見頂?

3月9日公布的物價數據,似乎將天平傾向了對此持肯定答案的一方。2月CPI遠低於預期,同比增長0.8%(市場預期為1.7%,前值2.5%),而同期PPI則略高於預期,同比增長7.8%(預期值7.7%,前值6.9%)。“PPI向上走、CPI向下走,可見進貨價走高,出貨價走低,上遊價格向下遊的傳導並不順暢,利空企業。”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

“這一輪再通脹投資周期已經見頂,”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去年12月和今年1、2月PPI環比分別為1.6%、0.8%、0.6%。結合其他周期因素,我們判斷PPI同比數據可能已經見頂,後面將逐月回落。對投資周期仍然樂觀的人認為,以螺紋鋼、鐵礦石、煤炭為代表的黑色產業鏈走勢仍然強勁,但實際上這是去年一波補庫存周期的尾聲,同時疊加了供給側改革的驅動。現在上遊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一些負面效應已經顯現出來。”他認為,需要關註美國連續加息對中國投資周期可能造成的負面沖擊。

交銀國際宏觀研究主管洪灝則認為,中國的再通脹交易早已在去年夏天達到頂峰,這與市場共同的認知大相徑庭。與此同時,中國上遊商品庫存周期的高峰也已過去。

不過,外資機構仍然看好MSCI中國指數的表現。荷寶中國首席投資主管繆子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MSCI中國指數的長期表現優於新興市場指數(只有過去3年例外,但現已重返趨勢),這主要因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結構性改革,每股盈利增長、股息率較高而估值較低。”

CPI和PPI背道而馳

CPI的大幅下滑與翹尾因素也不無關系。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春節錯月”,在1月份CPI中的貢獻達1.5個百分點的翹尾因素在2月份跌至0,其中,食品價格顯著回落是主要原因,2月份食品價格同比負增長4.3%。

章俊認為,“相對於去年12月份CPI同比上漲2.08%,今年1~2月份CPI同比上漲1.7%,整體出現了不小的降幅。可見今年貨幣政策的關註重點不是控通脹,而是去杠桿和防風險。”

此外,2月份PPI延續漲勢,同比增速從1月份的6.9%升至7.8%,但環比增速在1月出現回落之後連續第二個月收窄至0.6%,“說明PPI上漲動力開始減弱,伴隨著基數效應的減弱,PPI有可能在二季度見頂回落。”吳照銀告訴記者。

章俊認為,PPI環比增速下降主要是因為部分上遊生產資料價格漲幅出現明顯收窄,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業以及煤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1.1%、0.8%和0.1%,漲幅比上月分別縮小9.3、3.1和1.6個百分點。

“PPI的連續上升並不能傳導至CPI,因為CPI反映的終端需求可能已經開始下滑,而去年拉動終端需求的三大板塊——房地產、汽車、家電今年1、2月份數據都比較難看,30個大中城市1、2月份房地產銷量累計同比下滑20%以上;1、2月份乘用車銷量累計下跌2.9%,而去年同比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 吳照銀稱,“去年一波補庫存周期接近尾聲。”

投資周期見頂?

也正是由於此前中國PPI一路上行,周期性行業經歷了一波漲勢,而眼下,投資周期見頂的聲音愈見增多。

洪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市場對經濟複蘇的預期高漲,並且過於充分地反映在了股價里,但其實經濟增速是在低位企穩,這從近期大宗商品破位大跌中便不難體現。”但他認為,當前通脹壓力仍存,正向下遊終端傳導,低點不斷擡高。

“由於上遊原材料的連續大幅上漲,已經嚴重影響到中遊制造業利潤,這對本已低迷的制造業無疑形成打擊。如果制造業再度下滑,最終還是會拖累上遊產業,導致整體投資下滑。”吳照銀告訴記者,“至於最近熱炒的挖掘機銷量成倍增長,則是因上一輪擴張時投放使用的挖掘機到了報廢期(過去五年挖掘機的銷量都大幅萎縮),而不見得是基建以及房地產開工強勁。”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一切仍需觀察。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稱,這輪中國經濟複蘇周期會持續1~3年的時間,不能按照季度去劃分,也不能用短周期去觀察。針對PPI走勢,供給側超強的產能壓縮導致產能向一些大企業集中,對價格彈性的影響會比較大。因此,一季度PPI有可能見頂,接下來就要取決於補庫存的進度。

“市場此前並不確認這輪複蘇的周期,所以補庫存比較猶豫、比較慢,導致產能供應並沒有大量釋放出來。如果中國的需求可以企穩,前瞻經濟數據指標較理想的話,補庫存就會慢慢完成。”邵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輪PPI見頂後可能需要至少兩個季度的觀察期。

繆子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經過其團隊調研後發現,中國機械銷售明顯增長,反映工業正在複蘇,當前終端需求(end demand)及重置需求(replacement demand)刺激銷售顯著增長。當然,可持續性仍需觀察。

警惕美聯儲加息進程

除了內部因素,外部風險也是今年中國無法忽視的。當前市場預計,美聯儲今年將加息3次,甚至有投行認為是4次。近期,美股已經陷入了盤整。

“美股未來8個星期左右應該有超過5%的回調,而當美股回調時,中國股市也會被傳染,因為預期太滿。”洪灝稱。

經歷了整整四個月的“特朗普牛市”之後,美股近期的動能有所減弱。截至3月9日,道指、標普500指數連續三日下挫,為1月來首次,油價重挫超5%,美元指數突破102。

“美國利率仍處於歷史低位,因此美國加息對中國的影響可能不比美國小。美國加息能吸引全球資金回流,但全球利率提升不利於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複蘇,同時美國利率上升或影響人民幣匯率穩定,因此美國連續加息可能會對中國的投資周期造成負面沖擊,催生中國的投資周期見頂。”吳照銀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54

房價或將階段性見頂 經濟穩中向好可期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並且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首先針對我國上半年經濟發展的總體運行狀況進行了總結。比較值得關註的是此次會議特別指出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的問題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

作為定調經濟的高級別會議,對於2018年下半年經濟發展無疑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給我國下半年經濟持續穩中向好發展態勢提供了堅實基礎,給公眾和市場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應對中美貿易摩擦

會議的召開預示著,下半年我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將正面回應這些問題挑戰與外部環境變化,實施“相機抉擇”。相機抉擇是指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根據市場情況和各項調節措施的特點,機動地決定和選擇當前究竟應采取哪一種或哪幾種政策措施。

當前,重要的外部環境變化主要有兩個:中美貿易摩擦和美元加息周期的影響。美元加息周期影響從去年就開始了,從目前來看,央行等應對有力,保持了較小影響。

而對中美貿易摩擦,相關部門其實也早有應對,此前召開的央行、銀保監會會議以及兩周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事實上都是圍繞拉動內需、結構調整和刺激實體經濟采取的針對性舉措。本次會議又一次重申了經濟增長動力的結構性調整和擴大內需的重要作用,足以證明在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加碼的狀態下,我國經濟增長動力的轉化已經迫在眉睫,擴大內需以及開辟其他國際市場是接下來我們將要解決的重要議題。從目前來看,我國擴大內需的空間仍然較大,應對中美貿易摩擦所帶來的影響是有相當大空間的。

貨幣供給、流動性不會特別緊張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所采取的基調依舊是穩中求進,要堅持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但這里有個細微的差別需要註意,貨幣政策穩健而財政政策積極。從縱向來講,相對兩周前國常會所說的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明顯本次會議則顯得更加謹慎,這里對相關經濟部門對松緊適度的把握要求更高。從橫向來看,本次會議顯現出調控對財政政策的偏重。

之所以采取積極財政、穩健貨幣這樣一個組合,其實是和此前會議提出的由大水漫灌轉向針對性調控一脈相承的。從內需動力構成來講,消費是不能在短時間快速提升的,制造業發展後勁不足,而房地產自顧不暇,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基礎建設將會承擔起我國內部增長的重任,這也是目前防止經濟下滑,保證我國經濟穩步發展必須要完成的艱巨任務,所以財政政策在未來一段時間都將保持積極的態勢。

從表述來看,貨幣政策的基調仍為穩健,沒有發生轉向。但值得註意的是,此次會議要求,“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這預示著,接下來貨幣供給、市場流動性不會特別緊,相對上半年而言,“適度寬松”是可以期待的。

貨幣政策的這個變化不僅僅是完善了貨幣政策機制本身,疏導了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同時也是將服務實體經濟和防範重大風險有機結合起來。貨幣政策在支撐實體經濟的道路上保持穩健的步伐,是有利於防範化解金融重大風險的。

房價或將階段性見頂

當然此次會議最引人註目的就是首次出現對房價堅決遏制上漲的提法。從歷史上來看,國家對房價的調控通常的說法是防止房價過快上漲,對比之下,傳遞出的信息有兩個。首先,房價已達高位,房價大頂已經形成,房價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橫向運營。其次,國家下定決心表明國家已經充分意識到目前的房價已在風險邊緣,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以防止對整體經濟產生影響。

房地產是一個具有較強民生屬性的特殊性行業。對於房價的調控,一方面是為了完善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以穩定國民整體經濟;另一方面它也是保障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還是脫貧攻堅,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對於打好三大攻堅戰都至關重要,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調控好房市對於打好三大攻堅戰將有巨大的幫助。

當然,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最重要的還是就業,羅斯福新政基建對於就業和經濟的刺激作用可見一斑。所以不論從民生還是從經濟增長內動力來看,基建都將是我國未來一段時間內經濟最佳選擇,但同時我們也需要吸取教訓,建立長久機制,防止經濟資源的無效與浪費,為經濟發展註入長久動力。

總體來說,此次會議給我們釋放的信息是積極的,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基建或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

(作者系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

責編:孫維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808

工行調增全年信貸增長計劃,息差見頂有待觀察

“防控風險與服務實體經濟並不矛盾,二者相對統一,如果作為金融的根基實體經濟好了,金融風險防範就有了更好基礎。”工商銀行行長谷澍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稱。

今年是防控金融風險的攻堅年,但監管層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也在近期大幅提高,銀保監會近期三度要求打通貨幣傳導機制,從“無還本續貸”到“信9條”,要求大行發揮“頭雁”作用,適當提高企業中長期貸款比例。

大行如何平衡防風險與服務實體經濟?8月30日,工行發布2018年中期業績顯示,上半年新投放信貸總量1.68萬億元,其中新增6268億元,收回移位再貸1.05萬億元,此外,非信貸融資與地方債投資新增3515億元。

谷澍指出,對於堅守主業、生產經營正常的企業,工行將多措並舉,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而不是抽貸、斷貸。對於下半年的信貸投放節奏,谷澍透露,今年已經適度調增了全年人民幣信貸增長計劃,重點滿足重點項目、普惠金融、居民消費等需求。

息差見頂有待觀察

今年上半年,多家大行反映出息差持續好轉的態勢,但是隨著貨幣市場的進一步適度寬松,資金充裕的情況下,息差能否繼續“堅挺”頗受市場關註。

五大行中,除交行息差較去年同比小幅下降0.08個百分點外,其他四家銀行都表現出息差上升的態勢,其中建行息差改善幅度最大,較去年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工行、農行緊隨其後,分別上升了0.14個與0.11個百分點。

對於資產規模已經破20萬億的大行而言,息差的一點變動對於銀行盈利能力都有巨大影響。隨著資金日漸充裕,貨幣市場的利率水平下降,息差改善幅度放緩已經反映在銀行中報中。

例如,工行中期業績顯示,該行息差如果逐季看,半年末凈息差為2.3%,與一季度持平,這是不是意味著工行的息差已經見頂?對此,谷澍表示,是否見頂還有待觀察。

谷澍稱,從貨幣市場最近的情況來看,資金確實比較充裕,利率水平在下降。“主要從兩方面影響工行息差,第一是貸款,第二是工行的債券投資。目前對短期貸款和期限比較短的債券,利率水平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對中長期貸款和期限比較長的債,影響並不明顯。”谷澍稱。

他認為,長期貸款目前仍然是圍繞著基準利率的上浮或下浮來定價,而長期的債券,特別是地方債、地方專項債,定價主要由供求關系來決定,並沒有受到最近資金寬裕、利率市場往下走等情況的影響。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未來凈息差,債券市場、貸款市場的利率變化情況還有待觀察。

五大行不良率小幅下降

隨著銀行年報收官,工、農、中、建、交五大行不良率同比均有小幅下降。其中,農行不良率下降最多,同比下降0.19個百分點;其他四家大行不良率降幅則在0.01~0.02個百分點之間。五大行撥備覆蓋率也呈現提升態勢,其中農行大幅提升40.03個百分點,工行緊隨其後,提升19.14個百分點。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二季度銀保監會公布的銀行業資產質量數據顯示,銀行業不良率二季度進一步攀升,較上季末上升0.12個百分點。

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認為,現在輿論對於國內深層次、結構性矛盾的顯性化有些反應過度。

此外,在銀行業監管強化的背景下,存量風險從隱形狀態向顯性轉變。此前,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監管要求銀行將90天逾期貸款全部計入不良後,部分中小銀行出現不良率大幅飆升的情況。而存量風險從隱形狀態向顯性轉變並不意味增量風險上升。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林潔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81

世說新經:又一個樓市見頂指標

1 : GS(14)@2011-04-30 12:33:4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430&sec_id=15307&subsec_id=15320&art_id=15212296&cat_id=6895571&coln_id=6339611

早前報章頭條談及三個 80後任職地產代理,有百萬年薪,不少網民博友群起而攻之,認為勢必助長地產霸權的氣燄。我反而想,這是否樓市見頂的訊號?傳媒是民情的探針,經驗告之,每逢傳媒接二連三高調報道市場的亢奮,都有可能是潛在的見頂訊號。
事實上,根據最新的數字,本港地產代理持牌人數量已達 31674人,是地產代理監管局成立以來新高。同時,地產代理的分行的數量,又較去年同期增加 19%。於未來的 6月份,又將有地產營業員資格考試,由於需求上升, E牌的考試費由 6月起加價 16%,盛惠 700元,至於 S牌亦加 12%,收費 450元。如果加價之後,想入地產行搵食的考生人數,依舊破晒紀錄,相信將會又是另一個樓市見頂指標。

搵食拜金大不同
提到年輕人入行做地產代理,記得頭條的其中一位主角,將一二手樓盤資料、相片及影片載入 iPad,方便客戶未親身睇樓之前,用 iPad先睇一趟。他這招,特別受年輕買家歡迎。適逢上周我寫 Zillow的時候,得知原來遠在美國,亦有調查顯示,超過 73%的業主,較鍾意搵支援網上播片睇樓的代理放盤。理由很簡單:美國地方大,遠不如香港般交通方便,睇樓頗為費時,上網先睇片有助減低交易成本。但估唔到,原來連香港都有這個現象。值得一提是,現在只要有一部 iPhone在手,已有唔少 App支援一按拍攝全景相( 360 Panorama),全景相的像真度,介乎於照片和影片之間,相信適合部份覺得拍片麻煩的業主和地產代理。
唔知幾時開始,部份人混淆了「搵食」和「拜金」兩個概念。所謂拜金,是那些將鑽石鑲滿了車頭,目的為了炫耀;至於搵食,在最初是為生活,再進一步,是為了走自己的路,達成自己嘅目標,財富只是副產品。兩者的分別,在於盲目與否,有沒有自己的目標。還是受訪那個女仔講得好,佢話:「唔知自己要咩,冇清晰目標,就叫失敗,相反就是成功。」搵食啫,犯法呀?
尹思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169

麥嘉華筆記:股市恐見頂 勿揸重貨

1 : GS(14)@2012-04-23 22:49:0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2723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917

STARMAN'S COLUMN - 江小魚 「91.1」元判中移動見頂 (2012年08月03日)

1 : GS(14)@2012-08-03 11:21:16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5416&d=1812
問心一句,個人年內對港股的分析觀感,的確係「淡底」居多,有些股民奇怪,何解我過往彰顯的好友心態,年內卻霎時收斂?
炒家本應靈巧像蛇,分析適時而變,係面對客觀現實。全球經濟這麼差勁,又看不到前景,美國即使推QE3,我以為對經濟也救不了多少,對股市的刺激亦將曇花一現;但不印鈔卻又不行,即以上市「圈錢」為例,像某社交網站上市,一「圈」就幾千億元,這些錢歸了邊,某些人變成千億富豪,但生理欲求係會「到頂」,平常使費再奢靡,也多極有限;除非他新構思搞大投資要花錢掟番出來,否則街外就因此而有一大筆巨資落入私人口袋而永遠不會「流通」,大部分人都不會再賺到這些錢。
鈔票其實只會愈印愈多。聰明的股民觸類旁通,將之套落市場上其他範疇,就會明白。歐美如是、中國如是、甚至乎,全球都如是………
活在當下,世界經濟亂局,港股表面風光而能升見2萬點,實際大把股份屢見新低,這款升市有幾成說服力?
幾年前金融海嘯很得人驚,但「水」一放,投資市場永遠朝憧憬前望,股市反而有得炒。今非昔比,歐債解決方案猜來猜去,最終都是印鈔而已!飲鴆止渴。中國政治圈子「換班」又尚未完成,刺激經濟增長的動作自不會貿然出台,起碼要到秋天以後,待新班子上場,方好借題熱身。
中國移動(941)日前股價升至91.1元,擺明即是「911」!陰陽燭圖走勢高位又呈十字星形態,我的「五覺炒股」心法中的直覺炒股立時響起警惕!市場上很多大行密室炒家,都不會貿然用通訊系統溝通,但大利市機上的畫面則是公開資訊,人人只要亮起電腦就能看到。
從來股價高低位只有幕後之手(俗稱大戶)才會知道,因它可以去「造」出心水想要的價位。我以為,中移動最近的「911」高位似向市場昭示默契,短線見頂可能性極濃。區區的「直覺炒股」(國文程度太差的人要留意,「區區」係個人謙稱,並非指「微不足道」之意。若你搞錯意思,請多進修國文教育,而非國民教育!)最基本的要旨,是先排除世上一切「巧合」,尤其是凡事講錢的市場,我從來相信只有「部署」和「策略」,而不會有那麼多的「巧合」。
信不信都好,起碼中移動見過91.1元後已連跌多日,今日也未必例外?在見勢而即時操作上,「直覺炒股」心法已發揮效用。
作者為DBC數碼「大錢台」、及高清翡翠台《小魚大茶飯》炒股節目主持/逢周二、五刊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690

集資活動增 不一定代表大市見頂 施慧雅

1 : GS(14)@2013-05-20 12:18:0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2_ek2a1.htm
【明報專訊】經過數週的持續上升後,港股在上週呈現回吐。在週一,恆指下挫331點,並跌穿23,000點。不過,大市跟覑是能逐步收復失地,在週四和週五回升百多點。總結全周,恆指下跌了238點,並以23,082點告收,暫時算是能守在23,000點之上。

雖然有論者提到近日市場上有不少集資活動,而歷史經驗這是大市見頂的先兆。不過,這不是百試百靈,譬如以2006年工行(1398)上市的經驗為例,它當時集資額應是世界紀錄,但大市未有見頂回落,反在新資金不斷湧入的背景下不斷創新高。

經驗非百試百靈 可視為提高警覺信號

無論如何,在邏輯學上,單憑以往共同出現的經驗而作出的推斷不大可靠,哲學家羅素就曾用過一個很生動的例子以說明之。

在例子中,雞兒發覺每天牠只要發出叫聲和引頸一伸,便會有人把食物送來,而在牠有生之年,這定律從未試過不靈驗。因此,於牠而言,這是百試百靈的定律。

但後來有一天,牠卒之發現這定律不再靈驗,在牠大叫和引頸一伸後,食物再沒有送來,牠看到的反而是有人手執刀子往牠頸上劈下,原來多年來一直為牠送來食物的農場主人並不是為牠好,而是立心打算把牠養肥後,將牠殺掉並拿去吃。

以筆者之見,集資活動上升是可視為一個提高警覺的信號,但在環球股市中,中港股市是仍明顯落後,不宜對後市看得太淡。

施慧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8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