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深圳研祥大廈7層,樂逗遊戲創始人陳湘宇曾接受過《創業家》記者專訪。當晚8點,這家不足200人的公司,辦公室裡燈火通明。
一年後,陳湘宇在深圳科興科學園600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接受了創業家的採訪,並表示這已經是樂逗創業後的第六次喬遷。
2014年5月,樂逗遊戲CTO關嵩在一次演講中提到,《水果忍者》遊戲已在中國大陸擁有超過1.5億玩家,這意味著每十個中國人就有一個玩過「切水果」。另一款同為樂逗代理的遊戲《神廟逃亡》,「玩家每天在這款遊戲中國版本裡所跑的距離可繞地球距離3900圈」。
創業四年,樂逗代理發行的遊戲累計獲得4.73億裝機量和近1億月活躍用戶數。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三條準則
陳湘宇認為,樂逗取得今天的成績,得益於他對互聯網「三條準則」和「一個重構」的把握。
在他看來,互聯網企業想要生存,無外乎遵循三個原則:獲取流量、流量變現、流量留存。樂逗遊戲的四年發展史,正是基於發行平台的業務模式,伴隨這三條準則不斷重構自己商業模式的過程。
2010年前後,業內很多公司已經開始涉足遊戲發行業務並獲得VC投資,剛剛成立深圳創夢天地科技公司的陳湘宇還在考慮如何獲取用戶。他說,當時自己的困惑在於2010年移動支付還沒看見苗頭,遊戲變現遙遙無期。
對於2010年初的樂逗而言,沒錢去做推廣、拉用戶,只能鎖定明星遊戲,並以此去打通渠道。陳湘宇事後回想,那幾乎是生死攸關的節點。
拿下《水果忍者》發行權的過程,很長時間裡一直被高煉惇反覆回味。作為樂逗遊戲的聯合創始人,2011年春天,高煉惇用郵件「騷擾」澳洲開發商Halfbrick的創始人Shainiel Deo兩個月,Shainiel Deo才答應和高進行半小時的視頻會議,並強調,這是他給高的最後機會。會議開得比預期時間長,Shainiel Deo最終放棄了中國其他貌似更強大的渠道,決定與樂逗簽約。彼時「一窮二白」的樂逗能夠拿到《水果忍者》的中國獨家發行權,高煉惇的談判能力可見一斑。
陳湘宇和高煉惇都認為,拿到《水果忍者》的發行權,為公司完成了原始流量積累。這款遊戲用了四個月時間突破3000萬下載量,在當年的安卓應用市場已屬奇蹟。
儘管從發行起家,但早期的樂逗對自身的定位並不是發行商,而是品牌管理商。通過《水果忍者》、《憤怒的小鳥》等明星產品穿透渠道並與其形成利益共同體,同時弱化樂逗自身品牌,是陳湘宇最引以為豪的戰略之一。
「品牌管理商」的定位幫助《水果忍者》、《憤怒的小鳥》在中國獲得了更多粉絲。按照陳的說法,「《水果忍者》確實幫樂逗撐到了流量變現的那一天。」
2012年移動支付牌照發放,讓遊戲變現成為可能。「我們擁有龐大的付費用戶數,休閒遊戲養成了用戶的付費習慣,用戶慢慢習慣玩一些高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遊戲,這是我們的變現策略。」依靠之前積累的用戶量,樂逗的收入開始急劇增長。2012年,樂逗營收達到1940萬元。
用精品內容獲取流量並完成流量變現的同時,樂逗又拿到《水果忍者》的遊戲源碼,用以調整公司的開發結構。源碼是一款遊戲的核心,也是眾多發行商求之不得的研發機密。但陳湘宇卻強調,開發商與樂逗合作,源碼是合作的基礎。
在中國,渠道、終端、支付的碎片化增加了改進一款海外遊戲的難度。國內的發行商需要對一款遊戲進行性能、計費點、支付等方面的優化,同時伴隨用戶行為分析,這些都需要底層技術支持。而國外的渠道、支付則相對集中,國外開發商對中國市場變化的反應很慢。樂逗對源碼的再修改,大大加快了海外遊戲的本地化進程。憑藉獲取並完善源碼,與開發商建立信任關係,樂逗逐漸成為Halfbrick除App Store、Google Play之外的全球第三大營收來源。
拿到Halfbrick、迪斯尼等多家國際知名遊戲公司的源碼後,樂逗在行業內建立起了信任壁壘。「再簽約新遊戲時,這變成了我們的一個必要條件。對,我們必須要拿到源碼。」陳湘宇說。
一個重構
紅點投資副總裁張涵對《創業家》記者坦言,作為投資方,紅點投資曾在2013年對樂逗有過擔憂。「我們怕重度手游衝擊樂逗遊戲原有的商業模式。作為發行商,樂逗在過去的一整年裡並沒有發行類似《我叫MT》這樣的火爆遊戲。在國內,如果重度遊戲是未來趨勢的話,錯過這個非常好的窗口期,今後怎麼辦?」
事實證明,投資方多慮了。張涵說,通過之前休閒遊戲的「滾雪球」階段,樂逗的綜合實力得到提高,等到市場相對成熟的時候,正好開始拼發行能力。「作為好的渠道發行商,樂逗還是能夠拿到一些不錯的遊戲再去發行。它不缺流量和錢,在這個基礎上去做一些嘗試,成本較低。」
張涵所說的嘗試,是樂逗針對不同渠道進行身份定製、提高渠道增長回報率的做法。「傳統發行是產品放在貨架上,催一催渠道,再找個明星吆喝一下就行了,大家都能做到。真正的發行模式是不斷進行兩端重構。」陳湘宇說。
與其它發行公司不同,樂逗首先建立了後台服務體系,謂之技術重構;商業模式重構則體現在與CP(內容供應商)溝通,更深入參與內容的製作;第三種重構則是根據渠道端不同的核心用戶進行身份定製。樂逗已經開始與騰訊合作定製遊戲,將《水果忍者》升級為《全民切水果》,利用騰訊的社交關係鏈,深度改良遊戲。陳湘宇認為,這種不斷針對用戶和發行方的重構意義重大。
對於陳湘宇而言,獲取流量、流量變現、流量留存「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已完成了前兩步,目前最大的挑戰在用戶留存,這也是整個公司未來最大的想像空間所在。創業初期,樂逗便建立了用戶SDK賬號體系,包含帳號、支付、營銷、消息管道四大服務體系。陳湘宇說,樂逗的所有業務都基於這四大服務體系,這是「積木裡面的四塊磚頭」。基於這一體系將SDK嵌入到樂逗發行的所有遊戲中,這樣每一個遊戲的用戶都是互通的。
SDK體系的優勢還在於可以監控到後台服務,流量一旦下滑就可以馬上對遊戲進行更新升級。一種更新來自於遊戲內部。「當我們發現《神廟逃亡》數據開始下滑的時候,馬上請柳岩加入,植入娛樂因素,活躍度又提高了。」另一種更新則是有計劃、不間斷地引進新遊戲,提升用戶量。
陳湘宇對《創業家》記者解釋,這套SDK體系與亞馬遜的後台類似。看上去亞馬遜只是賣書,但它圍繞用戶的閱讀、搜索行為做了推薦系統及龐大的支付體系。亞馬遜基於圖書做的很多後台服務,也正是樂逗未來在遊戲和其他娛樂領域的重要參考。
「我們也在做用戶社區,不斷強化用戶服務。我們做了uu.cc娛樂社區,同時去做一些玩家和玩家之間的溝通,包括正在做的《水果忍者PVP》版,這些都用於增加用戶留存。用戶留存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挑戰,也是我們持續要做的事情。」陳湘宇說。
回頭再看自己2010年的融資PPT,陳湘宇很欣慰,認為自己跑對了方向,很多既定目標都在恰當的週期內完成。「我們很幸運,當時以整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為前提制定目標,並有龐大的終端紅利做支撐。」
2013年10月,陳湘宇曾帶著公司創始團隊拜訪美國迪斯尼。「我們瞭解了迪斯尼的發展史,看到一個企業如何演變,作為公司的Founder(創始人)如何帶領大家走到下一個台階。」陳湘宇回憶,那次美國之行讓樂逗的幾個創始人堅信,要帶樂逗走向世界。對於有更高目標的企業來說,資本市場是一個通道,不是終點。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1-10 19:47 編輯 中廣核美亞:集團非核能源唯一平臺,4年內並購裝機量翻倍(上) 作者:首幕錢厚 T姐導讀:中廣核美亞作為中廣核集團旗下容納非核資產的平臺,未來具有廣闊的成長空間和明確的收購計劃,預期收購中以水電和風電資產為主。中央發布的能源革命文件,是對於能源體系結構調整的一次全面指引,是中廣核美亞直至2020年的發展方針。未來四年翻倍的裝機容量,是對公司最好的激勵和利好。 繼中廣核電力深度研報後,T姐繼續為大家獻上廣核集團旗下另一瑰寶——中廣核美亞的深度研報。 目錄 1.核心關註 2.公司簡介 3.主營業務及盈利結構分析 4.中國電力行業分析 5.韓國電力行業分析 6.戰略及資本動作分析 7.成長性、競爭優勢與不確定性分析 8.可比公司分析 1.核心關註 1.1 公司成長能力和核心優勢 (1)公司的成長能力,主要來源於裝機容量的增長。未來內生性增長主要來源於黃石二期項目及栗村二期項目。 栗村二期項目於2014年4月開始聯合循環,全部建成後能為公司帶來600兆瓦的增量資產;黃石二期新建兩臺機組,於2014年4月投入營運,裝機容量從760兆瓦提高到1360兆瓦。 (2)公司是中廣核集團旗下唯一的非核清潔能源的收購平臺,未來外生性增長主要來源於中廣核集團的資產註入。 清潔能源發展,符合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的大方向。中廣核集團的戰略布局中,中廣核電力和中廣核美亞分別為核電能源和非核清潔能源的唯一平臺,未來資產註入的預期大。 (3)公司擁有多元化的融資能力以及較低的資金成本。 1.2 所在行業未來態勢 (1)站在能源安全的角度,能源結構調整已經提高到能源革命的高度。 (2)中國能源供給結構的調整,清潔能源積極發展和石化能源高效清潔利用同等重要。 1.3 重大不確定性 公司存在如下三項重大不確定性: (1)新疆風電資產註入時間具有不確定性,而且在公司單位資本成本較高、風電上網電價有下調預期的背景下,未來風電項目可能難以獲得較高的資本收益率。 (2)目前公司燃煤項目未達標,已經負擔部分環保成本。在環保政策趨嚴、未來燃煤環保標準繼續提高的背景下,燃煤項目的收益情況可能會惡化。 (3)利率上升對公司資金成本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2.公司簡介 2.1 公司主營業務 中廣核美亞定位為中廣核開發及運營非核清潔及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全球唯一平臺。主要業務包括發電項目的開發運營、發電項目的管理以及蒸汽項目的運營,其中發電項目的開發和運營是業務的核心。 公司擁有多元化的電源組合。目前公司運營的發電項目共13個,包括燃煤、燃氣、燃油、水電及熱電項目,控股裝機容量為2769.6兆瓦,權益裝機容量為3561.3兆瓦。公司項目分布在中國和韓國,中國的項目分別分布在湖北、四川、江蘇、廣西和上海。 圖示:韓國的燃氣項目和中國的燃煤項目權益裝機容量占比較高 ![]() 圖示:中廣核美亞旗下運營項目一覽表 ![]() 公司向23個由中廣核能源及華美控股擁有權益的營運中電力項目提供管理服務,向服務接受方收取管理費,管理費占提供經營管理的開支的5%。但管理費收入並沒有體現在公司的報表中。公司提供管理服務的項目的總權益裝機容量為5,831.6兆瓦。其中有三個項目在擴建中,四個項目在建中,預期將於2014到2018年間為管理項目貢獻額外權益裝機容量454.9兆瓦。 此外,公司在上海金橋有一個蒸汽項目,與兩個熱電聯產項目共同為公司貢獻少量蒸汽銷售收入和接駁費收入。 2.1 股東及股權結構 2010年以前,中廣核美亞的股東為獨立外資股東;2010年被中廣核收購,中廣核集團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通過全資子公司中廣核國際持有中廣核美亞100%的股權,上市後股權降低為72.3%。 中廣核集團是國內大型發電項目建設企業之一,旗下有較大電力項目資產,為帶來較強的競爭力。 圖示:中廣核美亞的股權結構 ![]() 中廣核集團高管在美亞擔任要職的包括:主席兼非執行董事陳遂,同時擔任中廣核風電公司董事長、中廣核太陽能公司董事長、中廣核電力的監事;總裁林堅於1999年11月至2006年2月在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擔任多個職位,2006年到2012年擔任廣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總經理,2012年到2014年5月擔任中廣核能源開發總經理及董事。 3.主營業務及盈利結構分析 3.1 業務系統 公司的業務系統主要包括項目的建設開發、項目的運營以及項目的維護,項目運營包括購買原料、電力銷售。 (1)項目的建設開發 公司通過成立項目公司來進行發電項目的開發建設,或者通過收購的方式來獲得發電項目。 自建項目的資金以債務融資為主,包括銀行借款、債券及股東貸款。通常以項目公司的名義來進行債務融資,這類貸款對公司無追索權。 作為中廣核旗下的收購平臺,公司曾收購五個項目。五個項目中,和協燃氣項目由於近三年虧損,已於2014年關閉。 圖示:公司共收購五個項目 ![]() (2)項目的運營 項目的運營包括能源供應和電力銷售兩個部分。 圖示:項目運營核心業務流程圖 ![]() 項目的能源供應 公司的燃氣、燃煤及熱電聯產項目及燃油項目需要能源供應。 燃氣項目的供應商具有單一的特征。韓國的兩個栗村項目的天然氣供應商是KOGAS,栗村一期項目的承購安排中包含能源費,決定其天然氣價格波動基本可以轉移給承購方。漢能項目的供應商為武漢天然氣有限公司,威鋼的供應商也是承購方寶鋼,天然氣的來源是高爐廢氣,價格根據寶鋼應付電價而按比例調整。 燃油項目的供應商也具有單一的特征,大山項目的供應商為Hyundai Oilbank,根據協議,購買價為韓國四間主要煉油公司的平均銷售價。 燃煤項目的供應商較分散。2013年以前,黃石一期、黃石二期的主要供應商是華電湖北發電公司及其母公司華電集團,自2013年開始,所有煤炭通過公開市場采購方式。近兩年煤炭價格的下降也使公司燃煤項目的利潤有所提高。 圖示:公司的能源供應情況 ![]() 公司的電力銷售 公司與當地的電力公司簽訂協議以銷售電力。具體來看,公司的電力銷售有三種承購安排: 第一,最低承購量條款,即規定承購人每年購買電力的最低電量。 第二,容量費條款,即不論實際產出或調度,根據電力項目可供調度的容量付款。 第三,年度分配協議,即當地電網根據年度需求預測、調度計劃等因素制定公司的年度產量。 圖示:公司電力銷售的三類承購安排 ![]() (4)項目的維護和修理 公司對項目的維護通常以自行定期維護和重大檢修外判的方式進行。 圖示:公司的維護修理情況 ![]() 3.2 收入結構 從業務來看,公司的收入來源包括電力銷售收入、容量費收入、銷售蒸汽收入和接駁費。 電力銷售和容量費本質都是電力銷售,但在承購安排上有區別:前者按照實際發電量銷售給承購方,後者按照可供電力的容量銷售給承購方。 接駁費是指客戶接入供熱網的一次性費用,一般在服務器內平均確認。例如,客戶初次連接到金橋蒸汽項目的蒸汽供應網之前,需要支付每噸人民幣44萬元的一次性接駁費。 圖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於電力銷售 ![]() 分項目來看,控股裝機容量占比64%的燃氣項目貢獻超過一半的收入。 圖示:燃氣項目貢獻超過一半的控股裝機容量 ![]() 圖示:燃氣項目貢獻超過一半的收入 ![]() 從區域來看,韓國的裝機容量更大,其貢獻的收入從2011年的62%提升到2013年的68%。這是由於公司的大型燃氣項目均位於韓國。 圖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於韓國 ![]() 3.3 盈利結構 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電力銷售、蒸汽銷售和管理費。電力銷售是主要的利潤來源。分項目來看,燃氣項目貢獻了一半的營業利潤。 圖示:燃氣項目貢獻一半的營業利潤 ![]() 此外,公司持有黃石一期和黃石二期49%的權益。兩個燃煤項目的投資收益對公司的凈利潤有較大貢獻,近兩年占凈利潤比重分別為39%和54%。 圖示:燃煤項目投資收益占凈利潤比重分別為39%和54% ![]() 近三年,公司的盈利能力有小幅提升。凈利率從1.39%提升到6.57%。主要原因是煤價下跌使公司燃煤項目盈利能力提高。特別是公司持股49%的黃石一期和黃石二期項目的盈利能力提高,為公司貢獻了較大的投資收益。 圖示:公司的盈利能力小幅提升 ![]() 圖示:煤價下跌提升燃煤項目毛利率 ![]() 公司燃氣項目的成本結構中,燃料成本占比高達88%,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對公司毛利率影響較大。 圖示:燃氣項目的燃料成本占比較高 ![]() 圖示:天然氣價格上漲對燃氣項目的盈利能力有較大影響 ![]() 圖示:公司燃氣項目盈利能力下降 ![]() 3.4 重要財務指標 ![]() 4.中國電力行業分析 4.1 產業結構調整、環保政策趨嚴,全社會用電量將保持低增速 (1)產業結構調整背景下,用電量保持低增速 在經濟增速下行、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我國用電量呈現出增速下滑的趨勢。 2014年1-8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3.6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8百分點。其中8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5025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5%,自2009年6月份以來全社會用電量增速首次出現負增長,增速同比回落15.2個百分點。 用電量增速下滑,除了整體經濟增速下行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和主動化解產能過剩的調控政策,電力粗放式的消費在總體上得到控制。這一結構性特征體現在各產業和各行業用電量增速的變化。2014年上半年,第二產業用電比重同比下降0.25個百分點,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占比降低0.2個百分點。8月份,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合計149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4%,增速同比回落5.4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8%。其中,化工行業同比增長3.2%、環比下降1.9%,建材行業同比增長2.7%,環比下降2.4%,鋼鐵冶煉行業同比增長1.6%、環比下降3.6%;有色金屬冶煉行業同比增長6.8%、環比增長2.3%。除了有色金屬冶煉行業以外,其他均處於同比增速回落和環比下降的趨勢。 (2)環保政策趨嚴,各電源發電量、裝機容量和電源投資結構性變化 從供給端來看,各電源發電量、裝機容量和新增投資出現結構性變化,這是環保政策趨嚴的結果。 電源發電量:8月份水電發電量高速增長,18個省份火電發電量負增長 8月份,火電發電量3528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1.3%。其中,18個省份火電發電量負增長,華東、華中、華北(除天津增長2.0%外)和南方(除海南增長24.5%外)各省同比負增長,其中貴州、湖南和廣西降幅超過40%。8月份,8月份水電發電量117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7.2%,全國風電發電量90.4億千瓦時,同比下降8.3%,環比下降17.6%;核電發電量13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5%。 各電源裝機容量結構性變化 截至6月底,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裝機容量12.5億千瓦,同比增9.4%。其中,水電2.54億千瓦,火電8.79億千瓦,核電1778萬千瓦,並網風電8275萬千瓦,並網太陽能發電1814萬千瓦。 電源投資結構性變化 1-8月份,全國基建新增發電生產能力4811萬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產101萬千瓦;其中,水電1529萬千瓦、火電2285萬千瓦,核電329萬千瓦、風電投產544萬千瓦、太陽能投產124萬千瓦;水電與太陽能發電分別比上年同期少投產75萬千瓦和124萬千瓦,火電與核電分別多投產193萬千瓦和109萬千瓦,風電基本持平。 5.2 站在能源革命高度看能源結構變革 (1)從能源安全的角度看待能源革命 習近平主席6月13日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研究我國能源安全戰略。習主席在講話中指出,要抓緊制定2030年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研究“十三五”能源規劃。習主席第一次把能源戰略提高到革命的角度能源革命的提出,體現出能源結構改變的重要意義。 能源革命以能源安全為前提,而能源安全涉及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在國家安全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據中國節能協會,2013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達6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30%。 總體來說,能源革命包括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體制革命和能源技術革命四個方面。能源消費革命與產業結構調整密切相關,其表征正是用電量整體低增速和結構分化現象:整體用電量保持低增速、高耗能產業用電量增速下滑。能源供給革命的核心是建立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在供給端表現為非石化能源發展和石化能源的高效清潔利用,兩方面同等重要。此外還包括能源體制向市場化方向改革,以及通過能源技術革命來實現產業升級。 圖示:能源革命的內容 ![]() (2)政策加速能源結構變革,非化石能源和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將同等重要 在能源革命的高度下,能源局將出臺一系列政策以加速能源結構的變革。目前能源局正在起草“十三五能源規劃”,從局長吳新雄的一系列講話來看,到2020年的目標已經基本明確。總體來看,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例為15%,加快發展風電、光伏、水電、核電等可再生能源,對煤炭發電則以節能減排的環保疏導為主。 圖示:非化石能源發展和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將同等重要 ![]() 根據《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2013到2015年裝機複合增速分別為:光伏(86%)、核電(47%)、風電(18%)、生物質發電(18%)、燃氣發電(14%)、火電(8%)、水電(5%);從更長期的規劃來看,2013到2020年裝機複合增速分別為:光伏(41%)、風電(16%)、水電(7%)。 (3)各電源的發展趨勢 煤電:上大壓小,加強環保疏導 2007 年,國務院出臺《關於加快關停小火電機組若幹意見的通知》,提出推進“上大壓小”工作,要求在建設大容量、低消耗、少排放的大型機組的同時,相對應地關停一部分小火電機組。具體的折算比例為:建設單機30 萬千瓦機組要關掉其容量80%的小機組,建設單機60 萬千瓦機組要關掉其容量70%的小機組,建設單機100 萬千瓦機組要關掉其容量60%的小機組。 截至2012 年底,全國火電機組中,60萬千瓦以下機組的裝機容量占比約56%。長期來看,未來大型機組仍將持續替代高排放、經濟效益差的小型機組。 今年以來,國家對煤電進行環保疏導也有清晰的目標。 9月19日國家能源局出臺《煤電節能減排升級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總體目標為到2020年燃煤熱電機組裝機容量占煤電總裝機容量比重降低到28%,同時對燃煤發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提出更嚴格的標準:新建項目低於300克/千瓦時,現役項目低於310克/千瓦時。 圖示:《煤電節能減排升級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核心內容 ![]() 8月出臺《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進一步疏導環保電價矛盾的通知》,自9.1起執行,核心內容包括:降低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燃煤發電企業脫硫標桿上網電價,平均每千瓦時降低0.93分,約2%。 該政策的核心是環保疏導。對脫硝、除塵排放達標並經環保部門驗收合格的燃煤發電企業,電網企業自驗收合格之日起分別支付脫硝、除塵電價每千瓦時1分錢和0.2分錢。該政策將加大火電企業的環保成本:在現有達標的基礎上,火電要達到接近燃氣機組的排放效果,單位千瓦脫硫、脫硝、除塵合計投資200~300元;但此後通過環保驗收的火電機組,能夠獲得脫硝、除塵等環保電價回補。 風電:政策扶持階段,配額制出臺將助力並網消納 風電行業在2005年到2010年期間以裝機量年均80%的增速爆發式增長,在2011和2012年間由於嚴重的棄風限電而進入低谷,2012年棄風率高達17.12%,新增風電裝機量同比減少26.49%;2013年在一系列措施下行業逐步複蘇:棄風率下降到10.7%,新增風電裝機16GW,同比增長24.14%,平均利用小時數從1890提高到2074小時。 圖示:全國平均棄風率從2013年以來逐步下降 ![]() 2013年開始棄風率下降是政策高度重視和強執行力的結果。2013年初,國家出臺了政策要求做好並網和消納工作,增強電網對風電的消納意願。 圖示:政策及時出臺加強風電消納 ![]() 蒙東、蒙西、河北、甘肅、遼寧等省份,即棄風限電的“重災區”,風電裝機量超過全國存量的60%。2013年這些風電裝機大省的棄風率出現顯著下降,對整體的棄風率下降有較大的貢獻。 此外,新核準的風電項目逐步向非限電地區傾斜。2014年2月第四批核準項目下發,容量27.6GW。近45%位於華東地區(風電消納能力較強)和西北地區(具備跨區域電力外輸渠道),東北地區的新增風機核準量占比僅為3%(棄風限電嚴重)。這將有助於棄風率下降到合理的水平。 圖示:新核準風電項目向非限電地區傾斜 ![]() 今年配額制的出臺對風電消納將有重大意義。2014年8月,《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辦法(試行)》由國家發改委主任辦公會討論並原則通過。該文件規定了2015、2020 年全國各省份非水電可再生能源(包括風電、光伏、生物質、地熱發電和海洋能發電)的發電量占社會用電量所需達到的比例。 假設可利用小時數維持在2013年的水平,根據文件的指標測算,2015、2017和2020年風電裝機量分別為119.7GW、157.9GW以及213.8GW。 分區域來看,未來風力發電的發展重心是內蒙古、甘肅、新疆等傳統風電大省,這是由於風電運營對於選址的要求高,風場資源的好壞對於投資回報的影響大。 圖示:未來風力發電的重心仍是內蒙古、甘肅、新疆、吉林等傳統風電大省 ![]() 政策將指標分為基本指標和先進指標兩級進行考核,基本指標具有剛性。如果在考核期內未達到基本指標,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可采取暫停下達或減少其化石能源電力年度新增建設規模等措施。政策將使各地方有充分的動力降低存量風電場棄風率,改善風電場的盈利能力。 此外,發改委和能源局自上而下的主導了12條大氣汙染防治輸電通道的建設,預計2017年投運,將對解決棄風重災區(蒙東、蒙西、河北、甘肅、遼寧等)的風電場輸出問題、提升當地利用小時起到重要的作用。 圖示:12條輸電通道建設將有助於解決棄風重災區的棄風率 ![]() 另外,風電上網電價正醞釀下調預期。9月中旬,發改委價格司下發風電上網電價下調方案征求意見稿,從2015年7月1日開始,將四類資源區新增裝機的標桿電價分別由0.51、0.54、0.58、0.61元/度分別下調到0.47、0.5、0.54、0.59元/度,並調整部分地區的資源區劃分。電價下調將降低2015年7月1日以後投產項目的投資收益率。 圖示:現行的標桿上網電價 ![]() 圖示:標桿上網電價下調方案 ![]() 水電:傳統清潔能源,電價機制改革打開上網電價提升空間 水電屬於傳統清潔能源,發展相對成熟。 水電較早實現了優先並網、全額上網。2005年2月28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提出國家鼓勵和支持可再生能源並網發電;2006 年發布《關於加快電力工業結構調整促進健康有序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重點是依法貫徹落實《可再生能源法》中有關可再生能源發電電價、電量、上網等政策,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扶植力度,實現水電全額上網,同網同價。 以前水電上網電價實行“一廠一價”、“一站一批”的定價方法,即根據每個水電站的成本核定水電上網價格。在此機制下,水電上網電價明顯低於其他電源。 2014年出臺《關於完善水電上網電價形成機制的通知》,新投產機組開始實施“落地電價倒推”的定價方式。具體來說,新機制的重大改變包括:跨省跨區域交易價格,由受電地區落地電價倒推而確定;省內上網電價實行標桿電價制度,以本省省級電網企業平均購電價格為基礎,統籌考慮電力市場供求變化趨勢和水電開發成本制定。目前火電占我國發電量的80%,這種機制在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視為一定程度的“水火同價”。 圖示:水電上網電價較低 ![]() 該政策使新投產機組明顯受益,也將加大未來水電項目的投資。隨著電價改革的深入,存量水電機組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中國燃氣發電:氣電價格機制不完善,盈利能力普遍弱 2013年底中國燃氣發電累計裝機容量5000萬千瓦,在總裝機容量中占比3.52%;發電量占比2.19%。國家對燃氣發電的定位是調峰,調峰調頻機組容量約占燃氣發電機組總容量的70%。 根據國家的能源規劃,到2015年底裝機容量達到6000萬千瓦,到2020年底裝機容量達到1億千瓦。 圖示:我國發電占天然氣消費的比例和天然氣占裝機容量的比例都不高 ![]() 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發電占天然氣消費的比例和天然氣占裝機容量的比例都不高。 從政策來看,發電在天然氣消費中並不是最鼓勵的。根據2007年制定的《天然氣利用政策》,把天然氣利用分為優先類、允許類、限制類,燃氣發電的優先順序並不高。具體來看,優先類中,城市燃氣優先於工業燃料和包括煤層氣(煤礦瓦斯)發電項目、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在內的其他項目;允許類中,城市燃氣先於工業燃料,工業料先於天然氣發電和天然氣化工。 這是資源稟賦和能源安全所決定的。2013年,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167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了13.9%,其中進口 530億立方米,增長了25%,進口依存度超過30%;預計2015年、2020年我國對國外天然氣的依存度將達到35%、42% 。 目前燃氣發電在區域分布上,以廣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北京為主。這些地方經濟發達、峰谷較大,對燃氣發電客觀上形成較大需求。 圖示:燃氣發電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 ![]() 從盈利能力來看,天然氣發電盈利性差。以華電集團為例,其2013年燃氣機組裝機容量728萬千瓦,在五大發電集團的燃氣裝機總量中占比40%,2013年的利潤為6億元,而同樣規模的燃煤機組按2013年的煤炭價格能貢獻35億元的利潤。 圖示:燃氣發電發電成本偏高、上網電價偏低 ![]() 盈利能力差的核心原因在於氣價、電價未理順。相對於其他電源,中國天然氣發電成本較高,而且作為發電成本最主要部分的天然氣仍存在上漲預期。而另一端,目前天然氣上網電價偏低。 圖示:現行天然氣價格和上網電價使燃氣發電難以盈利 ![]() 註意:發電成本若沒有權威數據,假設1立方米發電5千瓦時,天然氣成本在發電成本中占比75%。 天然氣價格長期以來存在亞洲溢價,中國在亞洲相對較低。目前亞洲天然氣價格是美國的4倍,中國相對較低。中國相對亞洲整體較低的溢價,是由於中國有國產天然氣,而日韓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在定價機制上,中國采用混合銷售、一地一價、成本加成的定價模式,天然氣價格被認為是人為壓低的。2013年7月天然氣價格上調並存在持續上調的預期:全國平均門站價格由每立方米1.69元提高至每立方米1.95元;到2015年底繼續提高到3.1元到3.3元/立方米的水平。經測算,天然氣價格上漲0.4元/立方米,發電成本增長0.09元/度,因此需要上網電價的調整來順延天然氣價格上漲帶來的損失。 但是,在上網電價上,中國采取各省自定、一機組一價的定價模式。總體來看,燃氣機組大都虧錢,導致中國燃氣機組通常選擇以檢修為名不發電、靠政府補貼兩種方式來生存。 圖示:天然氣價格上調,上網電價局部上調 ![]() 目前有一些省份采取容量電價和上網電價兩部電價的安排。以上海為例,容量電價每年核定補償2500小時,容量電價為0.22元/千瓦時,不管發不發電,每年固定由電網支付給燃氣電廠。華能上海燃機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的燃氣機組的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每年能獲得容量電費6.6億元。公司位於武漢市的漢能電力項目,每年發電小時數僅有500小時左右,而每年獲得容量電費約5億元。 此外,燃氣機組由於核心技術未掌握,設備主要由GE、西門子、三菱重工壟斷。與其他發電機組相比,燃氣機組的投資成本不高,大概3000-4000元/千瓦,比燃煤機組、核電機組以及風電機組都要低。但是,在維修上嚴重依賴外資,平均每年的檢修費用高達5000萬甚至上億。 |
20.png (6.68 KB, 下載次數: 3)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0 16:26 編輯 中國電力新能源(0735)裝機量提速,業績進入增長期 作者:魯衡軍 投資要點 維持“買入”投資評級,目標價1.0港元,較現價有53.8%的上升空間。中國電力新能源是領先的多元化清潔能源供應商,受益於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帶來的歷史發展機遇,公司清潔能源裝機容量持續提升,未來3年經營業績有望高速增長。我們預測2015-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9.6億、56.4億和65.3億元,股東凈利潤分別為4.96億、7.26億和10.74億元,對應每股基本收益分別折合港幣5.26、7.70和11.38港仙。考慮到公司的業績增速和行業估值情況,我們綜合給予中電新能源未來12個月內1.00港元的目標價。目標價約相當於2015-2017年PE為19.0、13.0、8.8倍,目標價較現價0.65港元約有53.8%的上升空間,維持其“買入”的投資評級。 新增風電裝機於2015年貢獻業績。2014年公司新增裝風電裝機554.5兆瓦,累計風電裝機至1,383兆瓦,另有46.5兆瓦風電裝機今年並網。這新增的600兆瓦風電裝機將在2015年貢獻主要業績增長。2014年全國風況不佳,風機利用小時數明顯下降,不包括試運行的2個新建風電場前提下,公司的風力發電量同比下降4.22%。考慮到新增裝機和今年風況的好轉,我們預測2015年風力發電量達26.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達84.5%。 東莞燃氣發電二期225015年投產,燃氣發電裝機量爆增。2015年,裝機總容量為920MW的東莞燃氣發電二期,共兩臺燃氣機組預計將於2015年11月投產運營,燃氣發電裝機量同比爆增255%。東莞燃氣二期是燃氣熱電聯產項目,我們預計利用小時數至少可達3,500小時。燃氣價格方面,按最新廣東省轉發國家發改委《關於理順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的通知》,廣東省天然氣門站價2.88元/立方米,省管網公司銷售門站價3.12元/立方米。因公司的項目用氣量大,相信購氣上具有一定價格優惠。當前原油價持續在低位調整,天然氣價格未來仍存下調預期。另外,按國家發改委去年底發布的《關於規範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對新投產的天然氣熱電聯產發電機組上網實行標桿電價政策,即燃氣上網電價不超過當地燃煤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或當地電網企業平均購電價格每千瓦時0.35元,具體電價水平由省級價格主管部門綜合考慮後確定。 垃圾發電項目儲備豐富,新建項目收入確認會計規則或改變。截至2014年年底,公司正式投運的垃圾項目2個,垃圾發電裝機容量54MW,日處理垃圾2,700噸。已開工在建項目24兆瓦(海口二期),日處理垃圾1,200噸。根據公司公告的儲備項目和進展情況,我們預計到2016年年底,公司的垃圾發電運營項目有望新增4個,裝機容量新增48MW,日處理垃圾量增加4,800噸至7,500噸,垃圾處理量同比增長177.8%。另外對於新建的垃圾發電BOT項目,公司有可能按照行業慣例確認收入,即在項目建造期間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確認建造收入,提前確認項目的部分投資收益。 水電大項目穩步推進。當前公司共控股運營著6個水力發電廠,控股裝機容量651MW,權益裝機595.8MW。2013年投產的重慶梅溪河水電及並購的盈江水電現均已進入穩定運營階段。目前公司水電儲備項目包括裝機量40MW梅溪河二級三級電站和裝機量高達728MW的老撾波諾水電項目。老撾項目當前處於前期準備階段,預計在2018年之後建成投產,是公司遠期的業績增長點。 光伏裝機量快速提升。截至2014年年底,公司共運營著4個光伏電站,控股裝機容量100MW。當前公司在建光伏項目40兆瓦,預計2015年並網。公司光伏項目儲備量達430MW,未來每年預計有50-100MW的新增裝機量。 中電投集團資產註入或成為公司增長的外延動力。中國電力新能源是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旗下的清潔能源海外上市平臺,也是香港上市的國內第一家新能源企業。中電投集團註冊資本金人民幣120億元,在全國唯一同時擁有水電、火電、核電、新能源資產,是國家三大核電開發建設運營商之一。中電投集團截至2014年發電總裝機量為96.7吉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占比38.47%,在五大發電集團中居首,但資產項目分布較為分散。如果中電投集團未來將各發板塊發電資產整合,比如部分清潔能源資產註入到735.HK平臺,這將為中電新能源帶來巨大的外延增長動力。 多元化的發電組合創造協同效益。中電新能源致力於發展清潔能源,擁有多元化的清潔能源發電組合,包括風電、水電、燃氣發電、垃圾發電、光伏發電等項目。多元化的發電組合可創造協同效益,也有助於抵抗單一發電種類在不利年景下的發電量波動風險。此外,多元化發電資產組合也使公司受惠於政府鼓勵開發不同類型清潔能源項目的各項優惠政策。 政策助力清潔能源可持續發展,中電新能源長期受惠。在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發展的歷史背景下,政府對風電、光伏、垃圾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治霾特高壓輸電通道建設將大幅度改善西部棄風棄光限電現象,而即將推出的可再生能源配額考核政策將徹底改變我國風電、光伏行業的發展態勢。面臨我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歷史機遇,致力於發展清潔能源的中電新能源必將長期受惠於這一歷史過程。 風險因素 市場風險在建發電項目進展不及預期。風力發電業務風況資源不佳,棄風棄光限電現象改善不及預期。 水電業務:方面水文資源不佳。 系統風險:宏觀經濟下行,用電端需求大幅下滑。 ![]() ![]() ![]() 來源:興證香港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
印度負責電力、煤炭和可再生能源的國務部長Piyush Goyal最近稱,印度計劃把100吉瓦太陽能裝機容量的目標提前到2017年底就實現。
早在2014年,印度總理莫迪宣布了一個計劃:到2022年,印度要實現100吉瓦的太陽能裝機容量。這個數量是此前目標的5倍之多。
要知道,在2014年,全世界太陽能的總共裝機容量也不過181吉瓦。
印度2015財年太陽能裝機量為2.9吉瓦,2016財年為5.8吉瓦。如果要實現100吉瓦的目標,需要增長超16倍。這一目標若實現,印度這個尚有3億多人長期缺電的國家不僅僅會擺脫缺電的困境,還將變身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領先者。
世界前20位的經濟體中,印度平均日照量最多,尤其是拉賈斯坦邦有廣袤的沙漠地帶,常年日照充足,非常適合修建光伏發電網絡。其最大的障礙莫過於薄弱的電力輸送基建和資金的匱乏。
特倫甘納(Telangana)、卡納塔卡(Karnataka)和泰米爾納德(Tamil Nadu)將會在2017年見證到最多的太陽能裝機增量,三地新增的裝機總量將會超過全年總量的三分之一。
除了裝太陽能,印度也在努力改革和完善輸電網。除了完成100吉瓦的太陽能裝機容量,印度還計劃到2022年安裝175吉瓦的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的發電占比增加到40%。
中國《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 - 2020年)》(下稱《水電規劃》)終於出臺。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水電規劃》提到,中國水能投產裝機容量居世界首位。“十三五”期間,國內水電建設投資需求將達到大約5000 億元。
水電建設將帶動水泥、鋼材的消費
11月29日,國家能源局官網公布了《水電規劃》全文。按規劃,全國新開工常規水電和抽水蓄能電站各6000萬千瓦左右,新增投產水電6000萬千瓦,2020年水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8億千瓦。
其中,常規水電3.4億千瓦,抽水蓄能4000萬千瓦,年發電量1.25萬億千瓦時,折合標煤約3.75億噸,在非化石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
與此同時,“西電東送”能力不斷擴大,2020年水電送電規模達到1億千瓦。預計2025年全國水電裝機容量達到4.7億千瓦,其中常規水電3.8億千瓦,抽水蓄能約9000萬千瓦;年發電量1.4萬億千瓦時。
《水電規劃》透露,初步測算“十三五”期間水電建設投資需求約5000 億元,其中大中型常規水電約3500億元,小水電約500 億元,抽水蓄能電站約1000億元。按20% 的資本金比例測算“十三五”期間資本金需求為1000億元,融資4000 億元。
其中,西部的四川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是常規水電建設的重點區域,水電建設投資分別達到1800億元、1000億元、300億元;山東、浙江、安徽、福建、河北等省建設投資規模均超100億元。預計常規水電單位千瓦投資在1.3萬元以上,抽水蓄能單位千瓦投資7000元左右。
“十三五”期間,水電建設將帶動水泥、鋼材的消費。水電建設和運行期間還將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增加大量的稅費收入,初步測算,“十三五”期間新投產水電運行期年均稅費可達300億元。此外,電站建設對改善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就業、促進城鎮化發展都具有積極作用。
《水電規劃》還提出了大型基地建設,中小流域開發,抽水蓄能建設,體制機制改革,水電開發扶貧,水電國際合作等十大重點任務。
《水電規劃》提到,基本建成六大水電基地。繼續推進雅礱江兩河口、大渡河雙江口等水電站建設,增加“西電東送”規模,開工建設雅礱江卡拉、大渡河金川、黃河瑪爾擋等水電站。加強跨省界河水電開發利益協調,繼續推進烏東德水電站建設,開工建設金沙江白鶴灘等水電站。加快金沙江中遊龍頭水庫研究論證,積極推動龍盤水電站建設。基本建成長江上遊、黃河上遊、烏江、南盤江紅水河、雅礱江、大渡河六大水電基地,總規模超過1億千瓦。另外,著力打造藏東南“西電東送”接續能源基地。
水電建設仍有很大潛力
《水電規劃》指出,水電是技術成熟、運行靈活的清潔低碳可再生能源,具有防洪、供水、航運、灌溉等綜合利用功能,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根據最新統計,中國水能資源可開發裝機容量約6.6億千瓦,年發電量約3萬億千瓦時,按利用100年計算,相當於1000億噸標煤,在常規能源資源剩余可開采總量中僅次於煤炭。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水電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已突破3億千瓦和1萬億千瓦時,分別占全國的20.9%和19.4%,水電工程技術居世界先進水平,形成了規劃、設計、施工、裝備制造、運行維護等全產業鏈整合能力。中國水能資源總量、投產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均居世界首位,與80多個國家建立了水電規劃、建設和投資的長期合作關系,是推動世界水電發展的主要力量。
目前,全球常規水電裝機容量約10億千瓦,年發電量約4萬億千瓦時,開發程度為26%(按發電量計算),歐洲、北美洲水電開發程度分別達54%和39%,南美洲、亞洲和非洲水電開發程度分別為26%、20% 和9%。發達國家水能資源開發程度總體較高,如瑞士達到92%、法國88%、意大利86%、德國74%、日本73%、美國67%。發展中國家水電開發程度普遍較低。
目前中國水電開發的情況是,《水電規劃》顯示,國內水電開發程度為37% (按發電量計算),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還有較廣闊的發展前景。今後全球水電開發將集中於亞洲、非洲、南美洲等資源開發程度不高、能源需求增長快的發展中國家,預測2050年全球水電裝機容量將達20.5億千瓦(2050GW)。
值得關註的是,《水電規劃》指出,目前水電發展還面臨複雜形勢,主要是生態環保壓力不斷加大、 移民安置難度持續提高、 水電開發經濟性逐漸下降以及抽水蓄能規模亟待增加。
《水電規劃》指出,對於建設方案不合理、環境破壞嚴重的電站采取措施逐步淘汰。建立中小水電破壞生態環境懲罰退出機制,落實生態保障責任。
4月25日全球風能理事會在發布的《全球風電報告:年度市場發展》中指出,2016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超過54GW,相比2015年增速有所放緩,其中中國繼續大幅領先風電新增裝機和累計裝機量,名列全球第一,同時中國累計裝機量約是第二名美國的兩倍,新增裝機量約是美國的四倍。
該全球風能理事會的預測顯示,2017年全球風電年新增裝機有望達到60GW,且增長主要由亞洲國家引領。
2021年新增容量將增至75GW
具體而言,2016 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超過54GW,這些裝機容量分布在90個國家,其中9個國家的裝機容量超過10GW,29 個國家的裝機容量達到1GW,累計裝機容量增長12.6%,累計容量達到486.8GW。
“風電目前在與全球接受嚴重補貼的化石能源在役機組的競爭中表現出色, 風電建立新的產業,制造成千上萬的就業機會,並且引領全球走向清潔能源的未來。”全球風能理事會秘書長薩維爾(SteveSawyer)表示,“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清潔能源會帶來顛覆性變化的時期,電力系統正在轉型,由少數的大型汙染性的電廠主導的集中式系統轉向由廣泛分布的可再生能源為主流的體系。
他表示:“我們需要全球電力系統在 2050 年前盡早達到零排放,以確保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目前,風電在電力需求中所占的比例(滲透率)已經繼續提高,譬如在丹麥達到了 40%,緊隨其後的是烏拉圭、葡萄牙和愛爾蘭,它們都超過了20%,西班牙和塞浦路斯都達到20%,德國16%。一些大的電力市場如中國、美國和加拿大的風電滲透率分別達到4%、5.5%和6%。
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的五年市場預測顯示2017年全球風電年新增裝機有望達到60GW,到2021年新增裝機容量將增至75GW,使累計容量到2021年超過800GW。
亞洲引領風電增長
上述預測中的增長主要由亞洲國家引領:中國將繼續在全球市場處於領先地位;印度在過去一年也建立了一個新的裝機記錄,印度風電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因為要完成政府雄心勃勃的風電發展目標。與此同時,亞洲還有很多具有顯著發展潛力的新興風電市場。
在北美洲,市場增長的基礎也非常強勁。歐洲的發展穩健,歐洲海上風電的強大價格降幅如同給了歐洲風電發展一劑“強心針”,為歐洲邁向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展和溫室氣體減排的目標提供了強大推動力。歐洲將繼續引領全球海上風電市場,而海上風電的低價將吸引全球特別是亞洲和北美的政策制定者關註海上風電。
“海上風電在過去一年經歷了一個關鍵的價格突破,這樣的價格能實現多年來人們對海上風電巨大發展潛力的期待。”薩維爾表示,隨著海上風電技術的進一步改善,在未來5~10年間海上風電的技術將不斷進步,並將擴展到歐洲這一海上風電起源地之外更多的區域。
此外,在南美洲,盡管巴西的政治和經濟處於困境,但該區域的其他國家正在填補風電市場的空白,特別是烏拉圭和智利,以及這一區域中最令人關註的阿根廷。
非洲2017年也將經歷強勁增長,由肯尼亞、南非和摩洛哥引領,非洲大陸上的未來發展圖景非常樂觀。
在澳大利亞,其風電市場經歷了一個短暫的沈寂後,也開始展現出恢複的跡象,特別是擁有一個堅實的待建項目管道,將確保未來幾年風電的增長。
“總體來講,我們對未來風電市場的發展非常有信心。在過去的每一年,驅動風電發展因素都在不斷增強,包括技術提升、價格下降、氣候變化政策下對清潔和可再生能源在減少碳排放上的需要、對清潔空氣要求以及創造就業和新產業的需要等。”薩維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