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2013年要賣1500萬部?雷軍沒有瘋,國產智能機要逆襲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4489.html來源:i黑馬 作者:史翔宇
【i黑馬導讀】今天雷軍在微博上稱2013年小米手機產能(實際相當於出貨量)將較2012年(據公開資料,2012財年小米手機出貨量為719萬台,銷售額126億元)翻番達到1500萬台。

雷軍微博
@嘚兒B老彭說:如果小米當真能以一款產品同時在市銷售的三個型號達到1500萬台的總銷量,那真是國內品牌的真正逆襲。
@浪客劍2011說:2012年小米手機……的表現確實搶眼。不過今年高端智能機的競爭將比2012年更加激烈,要想實現2015萬台的銷售目標恐怕很難。
1500萬台,這個數字高嗎?只是翻一倍多而已。還有更瘋狂的。
瞄準三四線城市,摩能尼彩集團2011年3月成立,迅速建立起3000多家專賣店,憑藉強大的線下銷售渠道,2012年尼采手機出貨量達到800萬部,實現銷售額約24億元(據每部約300元售價推算)。據稱尼彩手機後面有神秘的四川富豪打底。
扛著「衝擊小米手機暴利」的大旗,原網易財經頻道副總編丁秀洪2012創辦了大可樂。大可樂完全模仿小米的互聯網手機玩法,大可樂論壇有近20萬註冊用戶,2012年出貨量為 30萬台,據大可樂的相關人士透露,2013年預計會賣到300萬台,是2012年的約10倍,營收約為30億元。
這些驚人的數字是跟2013年中國智能手總需求量井噴離不開的。更短的更新換代週期、一人多部手機,據IDC預計,2013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3億部,如果按小米1500萬台出貨量算,貌似只佔總出貨量的5%,也不算大。
這個市場如此龐大,原來只有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四家在吃,它們未來仍然是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前5(三星居第一)的玩家,2013年其地位恐難撼動。
但蓬勃的「亂世」中總能很容易切到一塊大蛋糕,只要敢、准、狠!小米、大可樂、尼彩莫不是如此。據說,現在市場上有幾百家智能手機的分羹者。
2012年魅族也開始逐漸高調起來,現任CEO白永祥開始和媒體接觸,具體出貨數據不詳。羅永浩經過一次跳票,終於要在本月27號召開其操作系統錘子ROM的新聞發佈會,最終也有可能加入做智能手機品牌的行列。青橙、小辣椒、谷蜂等一批小有名氣的公司從華強北山寨機群中殺出,腳上的泥還沒洗乾淨就加入智能手機的狂歡盛宴中。
為他人作嫁衣裳?沒門!500萬部iPhone或走私回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44

富士康大陸工廠日產iPhone6和iPhone6 Plus五十四萬部,然而每一部都被出口,與國內7億智能手機用戶擦肩而過。
由於存在監管障礙,新款iPhone在中國的銷售將被推遲。此前新華社報道稱,因未取得工信部入網許可證,大陸無緣新一代iPhone的第一批發售地。
然而,延遲在大陸的發售,未能阻擋中國消費者對新一代iPhone的熱情,畢竟中國能成為蘋果的第二大市場不是蓋的。過去,在中國國內缺乏合法渠道的情況下,中國的果粉們充分利用了蓬勃發展的香港水貨市場。
據美國商業新聞網站QUARTZ,香港經銷商們預計,128GB的iPhone6 plus售價有望達到兩萬港元(約2580美元),兩倍於蘋果官網價格。他們紛紛派出了職員前往東京掃貨,才發現中國人早就在成群結隊地等待蘋果商店開門了。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紐約和新加坡。

在大陸,部分山寨機已經在淘寶上開賣了。在香港,部分市民正打算拿上他們新買到的iPhone6到附近的大陸大城市——深圳去兜售。
走私至少在兩個方面是違法的。經銷商逃過了高額的稅費,而所賣的手機又未在內地得到許可。不過,這並不妨礙香港-內地iphone走私猖獗。研調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電子設備專家Neil Shah稱, 在行貨發售之前,最多或有500萬部新一代iPhone被走私回中國。
iPhone出貨量同比僅增30萬部 蘋果迎最困難時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27/153996.shtml
導讀 : 庫克說:我們認為第二財季將是最困難的一個財季,因為去年第二財季公司的iPhone供貨依舊趨緊,而且我們目前所處的市場環境也同上年同期有著極大的不同。
i黑馬訊1月27日消息,昨日,美國蘋果公司發布了2016財年第一財季財報。iPhone出貨總量為7480萬部,營收為759億美元,凈利潤為184億美元。
iPhone出貨總量為7480萬部,較上年同期的7450萬部增長0.4%。第一財季是蘋果最新旗艦產品iPhone 6S和6S Plus開售的第一個完整財季,而0.4%的增幅也創出自iPhone 2007年推向市場以來的新低。
蘋果第一財季大中華區營收為183.7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161.44億美元增長14%。蘋果首席財務官盧卡·馬斯特里(Luca Maestri)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蘋果正看到該區域的經濟正在發生變化,特別是香港地區。進入第二財季,經濟放緩的跡象將會更加的明顯。我們正在發現一些此前從未出現過的跡象。”市場分析師此前一直擔心,作為蘋果第二大市場,中國市場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將會給蘋果業務構成影響。
蘋果預計,公司第二財季營收將在500億美元至530億美元,低於市場分析師平均預計的556億美元。
蘋果第一財季iPhone出貨總量未達市場平均預計的7550萬部。該公司第一財季營收為75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746億美元增長1.7%;凈利潤為18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180億美元增長1.9%。蘋果第一財季營收和凈利潤均創歷史新高。
以下為蘋果公司高管回答分析師的提問。
問答環節:
高盛分析師:什麽原因導致蘋果對第二財季的營收預期同比下滑了雙位數百分比?
麥斯特里:按照固定匯率計算,蘋果第二財季的營收預計將同比下滑5%至10%。也就是說,匯率給蘋果第二財季的營收構成了4個百分點的影響。除去美元匯率同比走強之外,還有一系列的原因導致蘋果本財季的營收將低於上年同期。當前全球宏觀經濟環境依舊非常疲軟,包括俄羅斯、巴西和加拿大等商品驅動型經濟體的經濟同比都非常疲軟。我們對於匯率變動的答複一直是漲價,這種做法有助於保護公司的利潤率,卻不可避免的因高價影響到產品銷量。
高盛分析師:iPhone出貨量是否已經見頂?
庫克:iPhone是公司目前最重要的產品。當我關註市場份額時,我認為新興市場要比金磚四國更寬廣,我看到了巨大的機遇。就升級而言,它非常重要,因為消費者已習慣於不同的樣式。就虛擬現實而言,我不認為它是一款小眾技術。我認為虛擬現實技術會變得非常酷,會擁有一些有趣的應用。
問:關於iPhone的平均銷售價格
麥斯特里:我們對iPhone的平均銷售價格並不十分滿意。匯率給iPhone的平均銷售價格構成了49美元的影響。消費者目前正在積極采用新款iPhone。如果關註整體,就會發現iPhone的平均銷售價格依舊表現良好。我們對此感覺非常好。關於iPhone的渠道庫存,目前已處於我們目標的低端。我們預計的低端在5至7周範圍。iPad和Mac的渠道庫存也都在我們的預期之內。
問:根據蘋果的預計,iPhone第二財季出貨將同比下滑15%至20%,這意味著2016財年iPhone出貨將整體出現下滑。這是否是因為智能手機市場將不再增長,或者蘋果設備已經飽和?
庫克:我們確實認為iPhone出貨在第二財季將會出現下滑,但下滑幅度並未達到你們所預測的水平。目前,我們認為第二財季將是最困難的一個財季,因為去年第二財季公司的iPhone供貨依舊趨緊,而且我們目前所處的市場環境也同上年同期有著極大的不同。事實上所有國家都陷入了困境。
就市場本身我們不會花費太多時間進行預測。我們的觀點是,如果我們能夠制造出偉大的產品,我們就能夠讓用戶購買這些產品。在中國市場,50%的iPhone買家仍為第一次買家。
問:中國市場的下一個支柱是什麽?印度市場在未來2-3年會有什麽變化?
庫克:就中國市場而言,長期演進技術的普及率目前在在20%多。過去我曾談論過這一問題,中國在2010年的中產階級人數尚不足5000萬,但是到2020年將達到5億。這是一個巨大的機遇。我們將繼續擴大在中國市場的渠道。我們將為中國市場精心打造產品和服務。我們目前不同意中國市場前景將極為慘淡的預期觀點。
印度市場目前是令人興奮的市場。蘋果在該市場的增長非常強勁,增速已快於金磚四國。印度目前是全區第三大智能手機市場,而且人口結構非常年輕。印度的人口年齡結構非常有利於消費品牌,而且印度消費者希望獲得最優秀的產品。
問:因為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一些企業已經更改了營銷戰略。蘋果的營銷戰略是否也會變化?
庫克:我們的戰略一直是制造最優秀的產品。我們已能夠提供不同價格範圍的產品。我不認為我們的做法會發生偏移。我們會為特定的價格區間設計開發產品。我們確保向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
美國成三星電池事故“重災區” 約100萬部Note 7被召回
美國聯邦消費者安全監管機構正式宣布,召回約100萬部本月15日以前出售的5.7英寸屏幕三星Galaxy Note 7手機。據CNN報道,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明確告知消費者,要他們“立即停止使用並且關閉”這一設備。
消費品安全委員會介紹,三星已經接到92起發生在美國的電池過熱事件報告,其中26起造成了燒傷,55起造成了起火導致的財產損失。該機構稱,Note 7用戶可以到三星、自己的無線運營商或者是購機店面去更換新機器,一切免費。三星周四宣布,新的Note 7最晚9月21日就將到達大多數店面。
除了免費更換外,消費者也可以選擇退貨退款。

三星摸不透用戶心思 100萬部問題Note 7僅召回13萬
9月19日消息,據科技網站Recode報道,盡管存在燃燒或爆炸的風險,美國絕大多數的Note 7手機用戶,仍然在拿著高危手機,一共只有13萬部Note 7被送回。沒有送回Note 7手機的消費者,到底是沒有獲悉召回令,還是並不願意替換無故障手機,目前尚不詳。
在美國,三星電子兩個星期之前就開始通過移動運營商和零售商單方面宣布召回計劃,而在上周四,美國聯邦消費者安全監管機構正式宣布,召回約100萬部本月15日以前出售的5.7英寸屏幕三星Galaxy Note 7手機。據CNN報道,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明確告知消費者,要他們“立即停止使用並且關閉”這一設備。
除了免費更換外,消費者也可以選擇退貨退款。
消費品安全委員會介紹,三星已經接到92起發生在美國的電池過熱事件報告,其中26起造成了燒傷,55起造成了起火導致的財產損失。該機構稱,Note 7用戶可以到三星、自己的無線運營商或者是購機店面去更換新機器,一切免費。
三星電子表示,從9月21日(本周三),美國許多銷售Note 7的零售店將會拿到全新無故障的新Note 7手機。美國的移動運營商甚至可能提前提供新手機。
但是據統計,目前一共只有13萬部Note 7被送回。沒有送回Note 7手機的消費者,到底是沒有獲悉召回令,還是並不願意替換無故障手機,目前尚不詳。
目前三星的精力仍然在召回故障手機上,該公司尚未宣布何時恢複Note 7的正常銷售。未來幾周內,隨著無故障手機供應量增加,三星將能夠在完成召回和更換之後,重新展開常規銷售。
根據第三方移動互聯網市場研究機構Apteligent,在三星發布召回令之後,許多美國人依然在使用Note 7手機,這部手機的使用活動,直到最近幾天才開始出現明顯的下降。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三星此前宣布,將自 2016年9月14日起召回2016年7月20日至2016年8月5日期間制造的部分Galaxy Note7手機,中國大陸地區受影響的手機數量為1858臺,質檢總局在網站上稱,部分召回的Galaxy Note 7是於9月1日發售之前通過三星官網在中國銷售的手機,屬於三星測試計劃的一部分。
50萬部Note7替換機運抵美國 其他地區暫無消息
9月20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三星電子稱,上周針對美國市場召回的100萬部蓋樂世Note7手機中,其中一半的替換產品將於周三前到達門店。此舉沒有達到之前消費者預期,並可能進一步損害該公司在消費者和零售商中間的聲譽。
在有問題的鋰離子電池引發爆炸後,三星上周正式宣布召回這款高端智能手機,該公司的一份聲明顯示,三星稱消費者可能在不晚於9月21日的時候拿到替換機。美國監督產品安全的有關部門表示,美國國內受到召回影響的三星手機數量為100萬部。
三星周二警告稱,替換機的庫存不超過50萬部。
三星電子北美總裁巴克斯特(TimBaxter)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公司正在兌現承諾,正在迅速行動,就召回對消費者進行指導,並提供新的Note7。
同時三星沒有透露其余替換機什麽時候到貨,在此之前,三星電子在昨日啟動了針對韓國本土售出約40萬部Galaxy Note7的換機計劃,三星英國在9月19日也開始發出新款Note 7進行置換此前存在潛在危險的手機。而除此之外還未收到其他地區的相關消息。
截至目前,在已經購買Galaxy Note 7的美國用戶中,已經有25%進行了手機更換。三星電子發言人表示,“絕大多數”消費者選擇更換一部Galaxy手機。
不過,據《今日美國》報道,最新的一份調查顯示,很多在第一時間購買Galaxy Note 7的消費者表示他們在進行二次選擇時可能會避開這款手機。
網絡調查公司SurveyMonkey上周末對507位美國成年人進行網絡調查後發現,在已經擁有Galaxy Note 7的消費者中,超過三分之一表示他們選擇退款而不是換一部新手機。
調查稱,在已經擁有Galaxy Note 7的消費者中,35%表示要進行退款,而26%表示將購買iPhone,而21%表示會選擇三星電子的其他手機,只有18%,也就是不到五分之一的消費者表示仍將使用Galaxy Note 7。
如果消費者未來的行動與其表達的意願相一致的話,三星電子可能因退款在財務上蒙受不小的損失,另外還可能失去數百萬部智能手機的銷量。在上月剛發布時,Galaxy Note 7前幾周的銷量超過250萬部,被認為可能給在本月初亮相的iPhone 7和iPhone 7 Plus構成威脅。
調查結果表明,三星電子未來將面臨一段艱難時刻。分析師預計,對Galaxy Note 7進行的全球召回可能讓三星電子付出9.04億美元的代價。
每月賣1000萬部智能手機!印度市場直逼中國
蘋果、谷歌等西方智能手機制造商正在加速湧入東方世界,為像印度這樣的人口大國和新興市場量身定制全新的手機功能。

到市場上買個手機吧
一個月賣近1000萬部智能手機
投資者的嗅覺總是很敏銳。目前,印度堪稱世界上智能手機增長最快的國家。據互聯網數據統計中心(IDC)數據,2016年第二季度在印度市場共售出2750萬部智能機(相當於一個月賣近1000萬部),同比2015年第二季度增長了17%。6月發布的愛立信移動報告(Ericsson Mobility Report)預計,在2021年前,印度的移動用戶將達到14億。
印度電信管理局(Telecom Regulatory Authority)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0月底,印度手機用戶數量已突破10億,僅次於手機用戶近13億的中國,成為了全球第二大手機用戶市場。根據此前國際電信聯盟今年初發布的《衡量信息社會報告》,全球手機用戶接近71億,已覆蓋95%以上的世界人口。也就是說,印度手機的用戶數量約占全球的七分之一。
“一般來說,新興市場的發展速度是跳躍式的。”福雷特斯公司(Forrester)分析師米納(Satish Meena)表示,“印度的智能手機需求量足夠大,他們有資格要求制造商為他們設計新的手機特性。制造商隨後還可以將這些新功能投放到非洲和中東市場。在購買力和智能機普及方面,非洲和印度有著類似的問題。”
高通公司亞太及印度地區高級銷售總監潘偉迪(Sanjeet Pandit)也表示:“印度被視為智能手機企業開發新技術的溫床以及打開亞洲市場的敲門磚。”目前,印度30%的智能機芯片由高通生產。
無紙化等領域已超發達國家
印度網絡及移動通信協會(IAMAI)與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KPMG)聯合做的《活躍的印度---移動互聯網2015年展望》報告預計,印度移動互聯網的用戶數量將在2016年達到2.36億,而這一數字將在2017年增至3.14億。
和多數國家從PC端到手機端的演變不同,印度更像是直接跳過了PC端的發展而直接進入了手機互聯網的時代。在數億的用戶群中,超過50%的用戶只用移動設備接入互聯網。
外界認為,這是政府計劃、移動互聯網生態系統的協同創新及移動服務商提供創新內容與服務所共同作用的結果。
目前,印度政府就在大力推廣名為Aadhaar的身份識別系統,類似於美國的社會安全號碼,鼓勵民眾提交指紋和虹膜掃描信息。通過這些生物信息,印度民眾可以更快捷地享受一系列來自政府的服務,例如領取補貼、享受醫保和教育服務。他們還可以使用支持Aadhaar系統的智能手機開通銀行賬戶和辦理手機業務。印度政府正在督促制造商開發基於虹膜認證技術的智能手機以配合新系統。
目前已有十億印度民眾獲得了Aadhaar號碼,該系統可以有效打擊利益欺詐行為並推動印度商貿領域的發展。
“使用Aadhaar系統是印度政府最具創新的舉措之一。”潘偉迪表示,“在幅員如此遼闊的國家搜集到這麽多信息並非易事,他們做得很好。”
Aadhaar負責人之一皮尤什(Piyush Pashwani)表示,在無紙化、遠程化和無現金系統領域,印度已經超越了許多發達國家。“虹膜識別技術吸引了許多制造商的目光,指紋可以被磨損,但虹膜不會,支持這種技術將幫助他們打入市場。”他說。
三星和印度本土品牌占主流
在印度這個尤其追求“便宜”的國度,賣的最好的智能手機不是蘋果,而是韓國三星以及印度本土的手機品牌。當然,聯想、華為、小米、oppo等中國的手機品牌也在加速搶占印度市場。
根據IDC對印度2016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機銷量的統計,韓國制造商三星占據最大份額。三星生產的Galaxy Tab Iris也是目前市面上唯一能夠兼容Aadhaar系統的智能手機,支持虹膜識別功能,售價為200美元(約合人民幣1300元),但由於其虹膜識別功能甚至不及三星的另一款Galaxy Note7手機,所以並沒有在市場上引起太大回響。
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二、第四以及第五的都是印度本土品牌,分別是Micromax、Intex和Reliance Jio。排名第三的是中國的聯想手機。
作為印度最大的4G運營商——信實工業旗下的電信公司Reliance Jio在本月還推出了全球最便宜的4G流量。信實工業集團主席、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此前曾說:“數據是當代的石油,智能數據是當代的汽油。”
目前,高通公司正與印度政府以及制造商密切合作,包括全球最大安卓廠商,協力開發安全攝像機和虹膜認證功能,使其能夠在印度市場順利上市。用潘偉迪的話來說:“制造商們正在努力達到印度政府的要求。”
今年7月,負責Aadhaar系統的印度身份識別管理機構(Unique Identification Authority of India)與蘋果、谷歌、微軟、三星以及Micromax的高層進行了會談。雖然蘋果CEO庫克稱高度重視印度市場,但他並未參加此次會議。彭博報道稱,出於隱私和安全原因,美國制造商對這一與印度政府密切相關的項目表現出了謹慎的態度。
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第二部Aadhaar系統手機將在今年11月前面市。這部安卓手機售價為100美元(約合人民幣670元)由北京大學模式識別部門提供技術支持,並在中國組裝。
值得註意的是,Aadhaar系統在為民眾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容易成為網絡犯罪的目標,一些用戶和民權組織也擔心他們的生物信息會被濫用。身份識別管理局首席執行官旁迪(Ajay Bhushan Pandey)表示,他們將高度重視安全和隱私問題,並加強加密技術和信息跟蹤記錄的安全性。
2015年7月,印度總理莫迪提出了“數字印度”計劃,旨在擴大印度國內的互聯網接入範圍。莫迪的目標是到2019年實現25萬個村莊通網絡,並創造超過1億個就業機會。然而,印度近13億人口遍布城市和貧困鄉村,除了網絡基建有待完善外,要提供可靠的移動支付服務,對公共和私營部門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三星本土已召回20萬部Note 7,28日恢複在韓銷售
據韓聯社報道,自三星電子Galaxy Note7本土召回計劃自19日啟動後,截至24日,共有20萬部手機得到更換。隨後將於9月28日恢複在韓國本土市場銷售。
三星電子以最近訪問客服中心檢測電池狀態的用戶為對象,從24日起致電這些用戶引導他們更換手機,提高召回率,以便於28日起重啟新機銷售。
其間,三星通過新聞廣告、發送短信等方式鼓勵用戶換機,此次出面直接致電希望用戶換新。不過與美國21-22日僅兩天召回率就達50%的情況相比,韓國本土用戶的反應較為遲緩。
9月19日起三星電子啟動針對韓國本土售出約40萬部Galaxy Note 7的換機計劃。購買Note 7的消費者當天起可在SK電訊、KT、LG U+等韓國三大移動運營商全國各地的賣場免費申請換貨,而退貨申請時間截止到當天。產品更換將按照手機開通服務的順序進行更換。據悉,手機破損、沒有充電器或包裝盒的用戶也可免費更換同一配色的新機。
隨後在9月21日,三星電子稱,針對美國市場召回的100萬部Galaxy Note 7手機中,其中一半的替換產品將於21日前到達門店。但是三星警告稱,替換機的庫存不超過50萬部。
但似乎韓國政府自己對於三星月底重新銷售Note 7一事不太放心。日前韓國政府表示,已命令三星電子采取額外的措施以確保Galaxy Note 7手機所用電池的安全性。韓國技術與標準局稱,已命令三星在電池發貨前讓其供應商對電池進行X光檢查。此外,三星自己也要實施全面檢查,以確保電池的安全性。
真愛!三星Note7重返韓國貨架 首日銷量超2萬部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0-02/1042806.html
10月2日消息,據韓聯社報道,韓國電信業界稱,三星電子1日在韓國重啟Galaxy Note7銷售,當天SK電訊、KT、LG U+等三家移動運營商的Note7總銷量為2.1萬部。Note7在電池起火事件發生後時隔一個月重啟銷售,銷售表現仍然搶眼,今後業績更受市場關註。
韓國電信行業普遍認為,“熱門手機”的判斷標準為單日銷量是否超過1萬部,而Note7發售首日的業績令人驚訝。業內有關人士說,在電池起火事件發生前購機的大部分用戶在召回期間選擇換機,而少數用戶選擇退貨,從此可看出,目前市場上並沒有Note7的敵手。預計在iPhone7登陸韓國之前,Note7會繼續保持良好的銷售勢頭。業界人士說,用戶對Note7本身予以較高評價,鑒於銷售首日的業績看好,今日銷量有望輕松突破1萬部。
三星電子把Galaxy Note7新品的電池圖標放大30%,顏色從白色改為綠色,並在新品外盒側面印上黑色方塊標識,讓用戶識別其是安全的新品。新品出廠價同樣為98.89萬韓元(約合人民幣6000元),有珊瑚藍、鉑光金、鈦澤銀3色可選,瑪瑙黑版本最快於7日面世。
據稱,韓國三大手機運營商SK Teleco、KT和LG Uplus都已在最近重新開始激活上個月通過預訂購服務賣出的Galaxy Note 7,目前已有約1.6萬部被激活,這對在韓國市場上出售的新款手機來說是個很大的數字。從8月19日開始,共有40余萬部Galaxy Note 7通過預訂購服務在韓國售出,但其中有20%到30%尚未激活。
在韓國,9月15日以前售出的Galaxy Note 7已有73%被調換,其中單是在9月28日就有大約2.3萬部被調換。對已購買Galaxy Note 7的用戶來說,現在仍有時間退還其存在缺陷的手機。
此前三星電子稱,已於28日恢複了Note7在國內的電視廣告。該公司還承諾,在10月期間購買Note7新機的用戶,與屏幕有關的任何維修費用都將只要半價。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原計劃於9月26日恢複Note7在國內的重新上市,後推遲至9月28日,再延遲至10月1日。另外,三星電子已經宣布,計劃於10月份在澳大利亞和新加坡重啟銷售。
是真愛!三星Note7重返韓國貨架 首日銷量超2萬部
10月2日消息,據韓聯社報道,韓國電信業界稱,三星電子1日在韓國重啟Galaxy Note7銷售,當天SK電訊、KT、LG U+等三家移動運營商的Note7總銷量為2.1萬部。Note7在電池起火事件發生後時隔一個月重啟銷售,銷售表現仍然搶眼,今後業績更受市場關註。
韓國電信行業普遍認為,“熱門手機”的判斷標準為單日銷量是否超過1萬部,而Note7發售首日的業績令人驚訝。業內有關人士說,在電池起火事件發生前購機的大部分用戶在召回期間選擇換機,而少數用戶選擇退貨,從此可看出,目前市場上並沒有Note7的敵手。預計在iPhone7登陸韓國之前,Note7會繼續保持良好的銷售勢頭。業界人士說,用戶對Note7本身予以較高評價,鑒於銷售首日的業績看好,今日銷量有望輕松突破1萬部。
三星電子把Galaxy Note7新品的電池圖標放大30%,顏色從白色改為綠色,並在新品外盒側面印上黑色方塊標識,讓用戶識別其是安全的新品。新品出廠價同樣為98.89萬韓元(約合人民幣6000元),有珊瑚藍、鉑光金、鈦澤銀3色可選,瑪瑙黑版本最快於7日面世。
據稱,韓國三大手機運營商SK Teleco、KT和LG Uplus都已在最近重新開始激活上個月通過預訂購服務賣出的Galaxy Note 7,目前已有約1.6萬部被激活,這對在韓國市場上出售的新款手機來說是個很大的數字。從8月19日開始,共有40余萬部Galaxy Note 7通過預訂購服務在韓國售出,但其中有20%到30%尚未激活。
在韓國,9月15日以前售出的Galaxy Note 7已有73%被調換,其中單是在9月28日就有大約2.3萬部被調換。對已購買Galaxy Note 7的用戶來說,現在仍有時間退還其存在缺陷的手機。
此前三星電子稱,已於28日恢複了Note7在國內的電視廣告。該公司還承諾,在10月期間購買Note7新機的用戶,與屏幕有關的任何維修費用都將只要半價。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原計劃於9月26日恢複Note7在國內的重新上市,後推遲至9月28日,再延遲至10月1日。另外,三星電子已經宣布,計劃於10月份在澳大利亞和新加坡重啟銷售。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