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做女人,點可以冇機心?

很多人想變成中產、富人,她不是不知道該怎麼做,而是不敢真的那麼做。當你到過更高的地方,看過更遠的世界,你會更關注自身的成長,而不會斤斤計較於那些瑣碎,開始想想另外的世界。

所以,做人,尤其是女人,一定要有機心。

人的層次不是由社會階層和財富決定的,也不是由地域和出生背景決定的。決定一個人層次的是他們的經驗、閱歷、眼界、價值觀、格局、支配時間的方式以及人生的趣味。由於有了不同的層次,於是便有了不同的圈,每個圈裡的人都有著那個圈子裡獨特的群體特徵。許多廢青廢中舊電池,一冇本事,二不勤奮,就忙著搭人脈了。好像人脈一搭成,就天下無敵唯我獨尊了。

我也不知道「人脈」這個詞,是哪一年發明出來的,是誰造出來的,唯一感覺到的是,這詞誤導了很多年輕人。在他們的概念裡,人脈搭得好,朋友少不了,一副精英的樣子,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人脈不重要,機心才重要。

睇睇礦工家庭出身的Carol大女嫁咗俾威廉王子,二女嫁咗俾億萬富豪。這位62歲的阿婆,用了一生時間,將自己塞進英女王旁邊


英國凱特王妃劍橋公爵夫人Kate的妹妹Pippa Middleton下個月就要嫁了,新郎是億萬身價的James Matthews6年前,王妃的婚禮,Pippa憑著美臀一戰成名,有人還為她的Pippa Bum開了網站。

Kate and Pippa老母Carol Middleton,出身非常普通,礦工後代,離皇室豪門的距離何止九條街。兩個女兒,一個嫁給王子,一個嫁入豪門。
 
祖父是普通的煤礦工人,父親是司機兼建築工人。但Carol的母親卻是一個想要改變命運的女人,即使家裡窮得只能吃隔夜麵包,也要把女兒打扮得靚靚的,行出去氣質不能輸給貴族家的孩子。生仔要窮養,生女要富養,最好有人包養,長大後的Carol,當上了空姐。

很快,空姐在約旦嫁給了BA的飛行調度員Michael Middleton,勉強算是進入了中產階級,雖然按照佢老母的標準,Carol並沒有釣到什麼金龜婿,但自從她把大女Kate痾出來那一刻起,就繼承了母親的野心勃勃。

Bill Gates成為首富當然離不開他的律師老豆和銀行家女兒的老母。他讀的私立學校在1968年花了三千美金買了電腦終端設備。1968年,大多數孩子還只知道自己同自己玩,哪曉得什麼電腦?

前段時間,一個杭州女被哈佛提前錄取成為新聞,不過普通人家的孩子得個睇字,人家父母都是麻省理工畢業的,父親還是科技上市公司CEO,那女生從小就在美國參加夏令營,8歲學習Coding。當窮人的孩子在痛痛快快地玩手機時;富人家的父母帶著他們去參觀劍橋耶魯,告訴他們,這是你未來的目標。當普通的孩子熱衷於討論陳瀅濕身;這些孩子在模擬聯合國辯論,討論什麼是正義,開始學習法語、西班牙語、德語,他們未來的競爭對手是全球最優秀的大學同學。

上世紀九十年代有本電影《新戀愛世紀》。劇中黎明演一個普通白領Bill,帶著女友劉嘉玲去一家廉價餐飲店吃飯,飯店前排著長長的隊,Maggie不由抱怨男友太CheapBill說,我一定會出人頭地的。劉嘉玲冷冷地指著長長的隊伍說,這裡哪一個人不想出人頭地。

窮人的孩子出人頭地太難了。

Kate 4歲時,Carol就逼著老公辭了職,從約旦搬回了英國。因為女兒必須得念貴族學校呀,她把Kate送進了St. Andrews小學,從小培養British Tongue、貴族口音、舉止,養成了上流社會的儀態萬。至於中學,Kate念的是英國最貴學校之一Marlborough College,也是致力於打造出色的淑女和紳士。除了唸書還要學習各種高級技能,光學費就要2.7萬英鎊一年。

Kate不僅加入了學校管弦樂隊,是學校唱詩班的主唱,運動全能,游泳、曲棍球、網球、滑雪樣樣精通。在媽媽的野心鼓舞下,15歲的Kate就曾信誓旦旦地說:也許某天我會嫁給王子。當然,Kate的妹妹Pippa和弟弟James,也都是一路從貴族學校念上來的。為了支付這筆龐大的教育費用,賣身都不夠了,Carlo決定自己創業。

Kate 5歲、Pippa 3歲、最小的James剛剛出生後,她就一邊揍B,一邊聽上帝的號召創業去,開了個賣Party用品的公司Party Pieces。因為創業初期經費有限,她不僅說服了老公加入當員工,還讓小孩當Model給公司拍宣傳照。因為夠搏,公司被Carol打理得井井有條。到中學,屋企就很豪氣買下了Berkshire的大屋,一家人從此離上層階級又進了一步。

Kate申請大學那年,本來已經拿到了名校愛丁堡的offer,但威廉王子宣佈將在次年進入St. Andrews大學就讀。Carol一聽,心思馬上靈光。她勸女兒休學一年,重新申請了和王子相同的大學與專業。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Kate懂得各種運動技能,分分鐘拉近了她與王子的距離。然而,被王子睇上只能算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因為Kate跟威廉王子的戀愛,一談就是八年,期間還一度分手。要想王子定下心來跪地求婚,還是得靠老母,機心女王的助攻。她花在準女婿身上的心思,絕對不比女兒少。

在家裡隨時備著威廉最喜歡的紅酒,芝士點心和海鹽朱古力,還將威廉王子的頭像設為為手機Screen Save。開Party,搞氣氛這些小事,對前空姐加派對公司老闆娘來說,Easy汁。她不僅讓王子愛上去她飲湯,還時常用空姐口吻播報飛機即將著陸的消息,逗得王子哈哈大笑。

2009年聖誕節前,王子本來只是想去Kate屋企家吃吃吃,Carol卻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直拖著不求婚的王子承諾跟她結婚,還答應有了B之後給外母帶。

果然,有了佐治小王子之後,阿婆帶著孫子上山下海,親近大自然。隨時隨地抱抱錫錫,小王子和外婆可親了,遠遠看到也跑過去要給Carol打招呼。有了小公主後,權力範圍更廣了。兩個BB的生活起居,基本上都是外婆話事,王宮都快成了佢屋企。孫仔孫女跟外婆越Close,查理斯和卡梅拉就越不Happy

甚至有媒體評論說:「可怕的中產階級暴發戶,用他們資產階級的商業野心,以空姐的方式溝淡了王室的高貴血統。」不過身為女王,她的回應永遠是一於少理露出八顆牙齒的標準笑容。對於她來說,有多大的野心,就能挨得住多大的詆毀,吹咩?


窮人的小孩給人的感覺是比較冷淡、缺乏信任和徧激的。不知道怎樣找到自己的路,或者說為了達到目的,他們不知道該怎樣制定自我。富爸爸、富媽媽們的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他們會為孩子打聽老師、教練、校友的情況。富爸爸富媽媽喜歡對孩子刨根究底,每一件事都要問清楚來龍去脈。富人家的孩子早就開始領會到了權力的意義,他們希望孩子能夠拿出自己的信心,敢和父母頂嘴,能和別人談判,還能質疑成年人。窮人們遵循的是放任孩子自然成長。

我從來不以財富、階層來給人貼標籤,可是有些圈子,即使你努力去適應,你也依然無法融入,強制地融入,只會讓彼此都無比尷尬。每個圈都自帶各自的能量場,高層次的圈子自帶正能量場,而低層次的圈子則帶著暗黑的負能量。


如今62歲的Carol Middleton,有了兩個咁有出息的女兒,一點也不care有人指點點指,畢竟,她可是用了大半的時間,才從礦工之家站到這張照片的中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261

做女人,點可以冇機心?(二)



 「冇錢」階段可以是廢青、新婚、也可以是剛結婚生子的小家庭。小家庭沒有積蓄,月光一族。隨著人工的提升、買中我們推介的1357Momo、花紅、私募、入不敷出的情況得以改觀,慢慢變得不那麼缺錢,逐步走向「中產」。

「中產」的含義是對一般的消費品,家庭都能輕鬆消費得起,有穩定、可觀的收入來源,有受人尊重的職業,淡定地擺脫了缺錢的狀態。

「富豪亅在物質上更豐富。是否財務自由、是否需要工作是中產和富豪的區別。富豪家庭的積蓄足以使其在不工作、沒有新的收入來源的情況下,僅靠家底,就可維持高於一般家庭的生活水準。錢夠多,是財務自由的第一層含義。第二層含義是,即使不工作,富豪家庭仍有Passive Income。現金收入可以是收租、收息、企業的股東分紅收入、投資收益等,這些現金流入不僅能支持開銷,還有相當可觀的盈餘。

「家族」的含義比較特殊。一個人成為中產或富豪的年紀各不相同。有些人年少得志,富二代、生意人、互聯網創業者,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可以財務自由,成為富豪。而家族一定是在四五十年之後,家庭已經有二代、三代,家庭成員越來越多,資產規模越來越大,婚姻、財產傳承等問題提上日程。

因此,「中產」向「富豪亅的轉變是最為艱難的一步,是在和生活、人性、安全感、價值感做鬥爭,為了能更上一層樓,中產捨棄安定的生活和工作,投入積蓄,從零開始,去創業。拋棄安穩,追求風險,要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生活品質急劇下降。家庭要花銷、員工要工資、公司要發展、企業要創收,所有問題都必須在錢燒完之前解決。然而,此時卻是內心最滿足和最幸福的時候,因為心裡有夢。一旦突破,在財務上和成就上的成功,將使中產者跨入富豪的行列。

所以,做人,做女人,尤其是做一個財務自由、享受人生自由的富豪,點可以冇機心?也許就是人生的高境界。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鄧文迪參與了UberSnapchatWarby Parker的投資,實際上她和矽谷的科技公司都很熟,當然大家的注意力多半會被她和GoogleCEO的桃色新聞吸引。儘管當年力勸梅鐸買下Myspace,蝕了好幾十億美金,鄧文迪對科技的嗅覺還是很敏銳的,就連梅鐸也承認,買Myspace並沒錯,買了以後沒能管理好才是導致最終低價賤賣的根本原因。

鄧文迪Wendi Deng是誰?

鄧文迪出生於山東濟南,卻是在江蘇徐州長大。父親是徐州工程機械廠廠長,母親是工程師。鄧文迪在初、高中成績一般,但身高有1.75米,曾為徐州排球隊的主力隊員。1985年,鄧文迪考入廣東暨南大學。她的在校成績一般,卻擅長交際,也是交際舞的高手。

後來,鄧文迪跟隨老豆去廣州,一對來自美國加州的夫婦Jake CherryJoyce Cherry臨時調任中國幫忙建雪櫃廠。當時這對美國夫婦的隨行翻譯告訴他們有一個年輕女學生想跟他們學英文,問要不要見見,JakeJoyce 便答應了。那天,學生們蜂擁而至,都想認識這對美國夫婦。Jake Joyce並不知道翻譯說的那個女學生到底是哪一位,然而咁高的鄧文迪沒費什麼功夫就從人群中脫穎而出。

JakeJoyce即將回美國之際,鄧文迪毫不猶豫地從廣州醫學院輟學,並告訴Jake自己想去美國念書。JakeJoyce幫她做了擔保,搞定了學生簽證。去了美國後,Jake後來為了鄧文迪和Joyce離婚,娶了鄧文迪,她順利拿到了綠卡,

可是這段婚姻拜拜告終,就好像是對Jake拋棄髮妻的懲罰。通過和第一任丈夫的婚姻,第二任同居男友則包攬了鄧文迪去耶魯念MBA的學費。鄧文迪的功力,年輕時己經露一手。

婚姻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資,這句話是巴菲特說的,不僅指女性,也針對男性。而對於鄧文迪而言,無論選擇和誰在一起,她始終認為她首先需要良好的教育,進而獲得一份體面的工作,才能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她瞭解自己的天賦,並且相當精於錘煉和運用自身的優勢。

加州州立大學的Daniel Blake教授回憶,當時鄧文迪和另外三個學生名本科生組成四人小組,她們一起吃飯一起學習,曾合作過一個大型計畫,分析財政政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而這個小組成為有史以來該校經濟系的最佳小組。畢業後,鄧文迪進入耶魯大學商學院,成績優異,在Daniel Blake教授的推薦信中,她被稱為是Super學生。

當年鄧文迪和老公共同接受CCTV《對話》節目的訪談時,鄧文迪就直言,如果不是自己所受的良好教育,那見了梅鐸也沒有話題,也就不會有緣分在一起了。所以,如果要投資一樁婚姻還是得先投資自己。妳是廢青、如不長進,長大後很自然成為廢中。

有很多傳言說鄧文迪找工作的時候,特地買了頭等艙機票並假裝偶遇集團董事Bruce Churchill,萬米高空中,短短數小時,邱吉爾就被鄧文迪降服了,答應給鄧文迪一個MT機會。

錯。實際上,鄧文迪是通過耶魯的校友,Sony影業的一位製片結識了Bruce,而與梅鐸的第一次會面則是在Start TV的公司會議上,那是1997年,Star TV的新總部遷往紅磡,在揭幕慶典上,傳媒都紛紛稱讚擦鞋梅鐸是天才,所有的問題也都圍繞著他所取得的成就。


當年只有28歲的鄧文迪站起來直截了當地問道,「為什麼你在中國的戰略這麼失敗?」

全場霎時鴉雀無聲,梅鐸給出了一個解釋,沒想到鄧文迪卻說梅鐸的回答很牽強,於是她又稍微補充了幾句,然後問鄧文迪,「現在的這個答案你滿意了嗎?」

「唔滿意」鄧文迪說。

會後,鄧文迪找到梅鐸,跟他探討了自己關於開拓中國市場的想法,讓梅鐸印象深刻。同年,Star TV擴展業務,鄧文迪成功獲得在中國大陸開拓其音樂頻道的職位,年薪8萬美元。連勝幾戰,斬獲頗豐。但鄧文迪並未「金盆洗手」,她下一個目標就是他,Rupert Murdoch全球龐大傳媒帝國新聞集團 News Corporation 的主要股東、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梅鐸,公司凈資產約4百億美元。(未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16

做女人,點可以冇機心?(三)




Swing Out Sister是英國流行音樂史上Underrated的組合之一,八十年代中期異軍突起,靈魂人物是Corinne Drewery,她畢業於Central Saint Martins服裝設計系,和Sade是同學。Sade現在是OBE,同學拿了英女皇勳章,而沒有機心的Corinne近年已經半退休。

SOS 1984年成軍,在原本是三人,鍵盤手Andy Connell及鼓手Martin Jackson正因為Corinne是讀Fashion,所以Swing Out Sister的音質一直好型,再加上有型大方、十分上鏡的Corinne,更令樂隊生色不少。


1985年底,樂隊推出了第一首Single "Blue Mood",但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但隨後推出的另一首"Breakout"卻大獲成功,打上了英國榜第4名,第二年的秋天,這首歌也在日本成為了TOP 10

1987年,樂隊推出處女大碟《It's Better to Travel》,在專輯中樂隊正式建立起自己流行舞曲以及fusionjazz相結合的輕快風格,再配以Corinne Drewery可愛有趣的演唱,這種清新的曲風在充滿華麗和妖豔的80年代中後期的確讓人感到眼前一亮。


在錄製下一張專輯《Kaleidoscope World》期間,Martin Jackson 宣佈退出樂隊。

It's Better to Travel》稱得上是一張優雅而傑出的經典專輯,即使放在今日的標準來評判,其依然十分時尚和悅耳,和Sade偏重於黑人元素的做法不同,SOS在音樂中表現出了更多White Soul白人的音樂特色,說她是白騷也不對,應該稱為Sophisti-Pop,把SOSSimply Red甚至她同學Sade拿來對比,你才會發現,他們當初選擇了一個白人女聲來唱這些帶著黑人元素的英國流行樂是多麼的正確。既然Soul是黑人的東西,白人來唱通常都無法表現出到那種原汁原味的感覺。在這種平等的條件下,你會發現白人男聲反而不如白人女聲來的更有魅力,正如許多白人女聲唱爵士一樣甜美動聽。這在當時來說是個很新的嘗試。Metropolitan、淡憂鬱、輕爵士、白人靈魂唱腔,可以洗滌人的心靈,輕飄飄,有快樂、有悲傷,聽來毫無壓力。

Smooth JazzSynthesizer流行的旋律線,都沖淡了爵士和靈魂樂等黑人元素在SOS音樂中的濃度,她揉合了80年代的流行舞曲以及FusionJazz相結合的輕快風格,這種清新的曲風在充滿華麗和妖豔的80年代中後期的確讓人感到眼前一亮,十分耐聽。

Kaleidoscope World》同樣精彩,樂隊從60年代的多人流行管樂隊中汲取靈感,再配以自己特有的輕快曲風。只不過同活力四射的首張專輯相比《Kaleidoscope World》顯得稍微不夠熱情了,專輯中的單曲 "You On My Mind" "Waiting Game" 在英國成為熱門歌曲,但在美國,《Kaleidoscope World》並未取得太大反響。


1991年,樂隊推出第三張專輯《Get In Touch With Yourself》,這時人們驚奇的發現Swing Out Sister在形象上忽然摩登了許多,而且在音樂上也帶出一種摩登的美感,專輯中一些歌曲帶有Light Jazz味道,更顯得嫵媚動人。專輯中樂隊成功翻唱了60年代女歌手 Barbara Acklin "Am I the Same Girl" ,並在英國、美國獲得成功。在日本,Swing Out Sister 憑藉著專輯的成功成為當年最受歡迎的流行明星之一。 

樂隊的第四張專輯,1994年的《Living Return》在英國並未獲得成功,其實專輯還是有許多亮點的,比如那首翻唱60年代美國著名騷靈樂隊The Delfonics "La La Means I Love You" 就非常精彩,這首歌的 Swing Out Sister 版本同時也被收錄到Hugh Grant電影《四個婚禮與一個葬禮》的電影原聲大碟中。

雖然首兩張專輯及《Get In Touch With Yourself》飽受讚譽,但在此之後的專輯卻一張比一張評價低,但是之後便陷入沉寂,專輯都沒有得到樂評和市場的承認,使得樂隊後來轉而到日本發展。

在日本,他們的音樂始終受到追捧。以至於SOS90年代的部分專輯僅在日本發行。一個英倫樂隊依靠大和民的熱情繼續維持自己的事業,想來也是頗有意思。

1997年,樂隊推出專輯《Shapes and Patterns》,提到到這張專輯不得不提起裡面的那首著名的 "Now You're Not Here",這首泛著淡淡哀怨的抒情歌曲曾被作為日劇《白晝之月》的片尾曲而被傳唱一時。這首歌曲曾被作為日劇《白晝之月》的片尾曲而被傳唱一時。

在日本,《Shapes and Patterns》還是延續了樂隊以往的銷售佳績。1999年的專輯《Filth and Dreams》僅在日本發行,這使得專輯成為他們的歌迷(日本以外)爭相收藏的珍品。1996年初的精選集“Best of Swing Out Sister”在日本賣出50萬張。


2000年,唱片公司將Swing Out Sister 那張只在日本出版的現場專輯《Live at the Jazz Café》重新出版發行,在這張現場專輯中樂隊將原來的許多長度只有3-4分鐘的歌曲延長到6-7分鐘,並在歌曲中穿插著大量的即興的純器樂Solo,這種即興的純器樂Solo正是爵士音樂的最大魅力(其實 SOS 也不算是一支純爵士的樂隊)。 2002年,樂隊的新專輯《Somewhere Deep in the Night》出版,與以往的那些充滿熱力的泛著電子音樂的歌曲不同, 2004年,在歐洲樂壇消失多年的SOS重新發力,出版新專輯Where Our Love Grows (我們的愛情在這裡生長)。這張專輯裡面,SOS轉向比較復古的Big Band Jazz。大量使用管樂和人聲合唱,讓聽眾有回到上個世紀40年代的感覺。很明顯,SOS正在努力向純正的爵士樂隊走近。



也多虧了日本人的熱愛及支持,SOS最終得以重新在音樂上翻身,反攻英倫大陸,最終也使得我們得以聽到2008年的作品《Beautiful Mess》, 封面Corinne Drewery復古的髮型上並未改變,是已步入中年的 Swing Out Sister 的真實的心靈寫照顯得更冷靜,更內斂,更Classy

Beautiful Mess》帶來了更為舒適動聽的旋律,這讓非爵士樂愛好者能夠更為輕鬆地接受這張專輯。可喜是這專輯打了入Billboard Jazz榜十大,音樂中的那份優雅,仍然繼續保留了下來。可以說,這張專輯的爵士要比之前那張更加,更加通俗,前者則更具有爵士和騷靈的那種的感覺。

可惜,2012 Private View之後,再沒有新作。

SOS
已不再是當初那個帶著80年代流行樂和搖滾樂味道的時尚樂隊,也不是90年代那個不斷探索,但是沒有找到方向的迷途樂隊。他們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優雅精緻的爵士樂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這使得他們如今的音樂顯得十分的優雅和復古,此前一直未能擺脫的Brit-Pop流行音樂帶有的俗氣味道,隨著年月也被一併消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563

做女人,點可以冇機心?(四)


什麼是財務自由?以香港的一個三口之家為例,家庭每月的開銷應該在6萬元以上,也就是年花80萬元左右。食得有品味,享受高檔的消費用品,超越一般中產家庭的生活水準,但也談不上奢侈。花費代表生活水準。每年花80萬元才是基本款財務自由,不受太多經濟條件約束,超過絕大多數的同類型家庭,享有足夠的心理優越感,注意,是花掉80萬元,不是收入80萬元)。

那麼,需要多少財產,才能不工作,也有能力每年花80萬元呢? 答案是至少4000萬元左右,才算是基本款財務自由。

首先,需要有價值2000萬元能產生持續現金流的現金或投資性資產。能產生持續現金流的有三類:一是現金的投資收益,二是資產的租金收益,三是一個穩定經營的生意或企業的現金收入。

這三類資產都可用投資收益率來倒算其價值。2000萬元存款存在銀行,長期平均每年4%的收益(每年80萬元,2000× 4% = 80萬)。房產等資產的租金回報率肯定比4%低,而企業的回報率可能會比4%高很多,但穩定性不夠。

所以,價值2000萬元的現金或投資性資產是必需的。此外,需要有價值2000萬元的固定資產。這包含了一套毋須供款的房子,2架車子,以及奢侈品、傢俬、珠寶等固定資產。2016年,作為一個基本款財務自由人士,價值1000萬元的房子是必需配置,算上車、奢侈品、傢俬、珠寶等,基本成型,似番個人。

如果從非金錢的角度看,一個人內心的強大和自由,與金錢無關。只要保證基本的生活,可以做出很多無法用金錢衡量的科學、藝術、醫學等偉大的成就。但是,冇錢是萬萬不能的,絕大多數夢想的付諸實施,都需要金錢的支撐。Charlie Munger說:「有智慧的人可以用金錢獲得幸福。」曹仁超說:「85%的幸福可以用金錢獲得。」誠哉斯言!

人生就是像打機、跨越一關又一關,從冇錢到中產,再到富豪和家族,過完一板又一板,有不同的關要跨過。

冇錢向中產的進化不難。只要有工作、肯做、肯吃苦、有點悟性、不斷學習、加薪升職,就可在通向中產的路上步步為營。此時的家庭是充實的,看著別人的優質生活會羡慕,但目標明確,敢生仔,仲要生夠兩件,信心爆燈。

對於年輕人來說,一切都是新的,你會發現,社會是個完全不同的地方。學校教給你的,也許全都用不上,或者說只是最初的知識。工作滿三年,你的同學、同事可能都會有完全不同的境遇,有的人青雲直上,過著假中產的工作;有的人,則泯然於眾人矣……十年後的你,會告訴現在的自己些什麼?你可曾後悔浪費的時光,羡慕於同齡人的成就?

中產階級中,高級打工仔是多數,他們最大的困擾是工作壓力。月入幾皮的白領、離財務自由差得還很遠,因為白領必須工作,不工作就沒有收入。失業是中產家庭最大的風險。中產的開支不小,積蓄沒有富豪那麼多,兩三個月不工作可以,時間一長,肯定會焦慮。於是,中產變富豪的階段,「不用工作」就變成了奮鬥目標。不工作還有錢花,才是富豪的必要條件。不工作不代表不上進,不工作,是不需要為了生存而折腰、不需要睇老闆、同事的臉色,可以嫖賭飲吹,不需要犧牲和親朋好友相處的時間,想睡就睡,想玩就玩。

最難的一關一般發生在中產後期。中產的生活會逐漸全面陷入平淡:物質很優厚,但生活沒有激情;工作有壓力,卻沒有挑戰;小確幸過得不錯,卻是比下有餘,比上不足。

「富豪」向「家族」的轉變,如果一個家庭戶主才35歲,只有一個小孩,沒有必要稱為家族。所以,富豪無需追求變成家族,做一個財務自由、享受人生自由的富豪,也許就是人生的高境界。

我們都說努力是年輕人必備的品質。但還有一些更隱晦的東西,會成為個人的競爭壁壘,這個就是知識結構。完整、不斷更新的知識結構,是一個事半功倍的競爭武器。

如今的鄧文迪不光撈做得風生水起,她創辦的藝術品平臺Artsy目前也已經和超過80個國家的畫廊及美術館建立了合作。她的身影也依然活躍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時裝慶典和Basel藝術博覽會上,唔係妳班友去拍Selfie的會展Art Basel,而是瑞士、Miami Beach那個。

一步一步走到現在,鄧文迪一直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生於文革期間的她,最初的名字就叫鄧文革,鄧文迪不喜歡這個帶有明顯政治色彩的名字,沒有美貌也沒有背景,但她做好了所有準備,包括學好英文,只等待一個機會的到來。

梅鐸向公司高層宣佈了自己的戀情。鄧文迪離開香港搬到紐約。梅鐸與第二任妻子1999年宣佈離婚,32年婚姻告終。同年625日,在離婚後僅17天,梅鐸同鄧文迪結婚,兩人的結婚儀式在梅鐸的遊艇上舉行,那時,梅鐸68歲,鄧文迪31歲。

22歲拿綠卡,31歲嫁富豪,43歲全球成名,能將很多的不可能變成可能,就是因為從始至終她都能給自己準確的定位,而定位的前提是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有勇氣和實力,天不怕地不怕地去獲得。

事實上,梅鐸會愛上鄧文迪或許更多的是因為在這個女人身上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鄧文迪是有野心的,而梅鐸也同樣野心勃勃。54歲時,他放棄了自己的澳洲國籍,加入美國國籍,為他擁有美國電視台掃清了最後的法律障礙。對於大部分那個年紀的人來說,鬥志和理想已成為過去,就是我樓上說最難的一關一般發生在中產後期,他早早不是中產,是Forbes富豪榜上的常客。但對他來說,一切才剛剛開始,他說他會活到120歲,他說他永遠不會退休。


如今49歲的鄧文迪,憑藉出色的社交風采,朋友圈依然強大如初,侵侵的大女兒Ivanka是她的閨蜜,國際級表演藝術家蔡國強是她的好友,她也曾是蔡國強的紀錄片《天梯》的製片人,Huffington Post (剛改名Huffpost) 創始人Arianna Huffington是她的座上賓,俄羅斯超级富豪、車路士班主Roman Abramovich也是她的老友,強國的CEO或是風投去紐約,都叫鄧文迪組織飯局,她擅長將各色人種彙集在一起,今年愚人節仲傳出她與普京在一起。

什麼是社交最大化?國際大舞台的生存之道。就是利用好每一個已經捕獲的社交節點。一個人的努力很重要,機心更重要。

就「中產」而言,你的朋友越多,就越有可能找到一個稱心如意、名利雙收的工作。很多人一生中缺乏重大機會,永遠與「富豪」這一關無緣,可能是因為沒有商界的朋友推薦。無論,女人喜不喜歡鄧文迪,她的自我定位及機心一定會給你很多啟發。更加努力很少成為通往成功之路,更加聰明才是更好的辦法。只要沉下心埋頭苦幹,就能等待成功的到來?可是,那一天很少會到來。


投資的成功道路只有兩條:一是成為像巴菲特那樣的人;二是找到像巴菲特那樣的人。根據社會分工的原則,絕大數人並不必親力親為。(未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7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