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產新標準:年薪百萬一套房

http://finance.sina.com.cn/zl/management/20140610/094519365052.shtml
最近和一位曾經從事公募基金銷售工作的大佬朋友聊天,說起國內「中產」標準的事情來。在他眼裡,除擁有一套自有房產之外還須有2000萬人民幣的可支配收入才叫中產。我大致估算了一下,如果年薪按稅後100萬、年利率8%複利計算終值,不吃不喝還需要12年多。

  顯然,年薪稅後100萬又是普通工薪階層難以企及的。即便一個人是名校畢業,公司大牌,按月領薪又不貪污受賄,按照正常職業發展路徑晉陞,絕大多數人仍然無法達到。如果降低可支配收入的標準到800—1000萬,但是還是會把絕大多數人拒之門外。這是為什麼呢?

  一方面,通過讀書然後就業進而實現中產目標的高薪機會非常稀缺,大部分都是普通工薪階層,只有極少數絕頂聰明、運氣又好的人要麼選對行業進行創業或投資非常成功,要麼在大公司做高管可以實現中產甚至富豪的目標。

  如果去看統計部門的居民收入統計數據就會知道,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和金融、地產等行業人均年收入況且相較於中產的標準尚有較大距離,就更不要說其他城市和行業的收入水平了;另一方面,對於很多中國人和家庭來說,擁有自有房產本身就是一個不易實現的目標。

  由於房價相對於工資收入實在高不可攀,購買房產要佔去一個人或家庭相當大比例的收入。為了擁有一套房屋同時不降低生活品質,不少人或家庭不得不採用按揭貸款的方式,而實際的經濟負擔和內在的心理壓力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生活的質量,並且在美國擁有房貸的人則被排除在中產之外

  當然,房價上漲房屋可以增值,但是人們一般也不敢出售自住的房子,除非有足夠的收入或者收入預期來改善自己的住房不斷提高生活的品質。

  也許會有人問我,那會不會是您這位朋友中產標準定得太高了呢?我也覺得有這個方面的因素,但從國內私人銀行七、八百萬甚至上千萬的門檻來看,他這個標準也沒有太過分。如果不考慮通脹的因素,大家的絕對收入都普遍上漲了,所以中產的門檻也就水漲船高了。即使那些大眾富裕階層達到了私人銀行的最低門檻,也不是都把錢放到銀行,總要富餘出一些流動性做其他的資產配置。

  實際上,不同的機構和個人都可以給出自己認為理想和恰當的中產標準。但是,將標準定得很低、很寬泛,就會失去經濟和社會方面的價值和意義。我看到過2011年《福布斯》定義過中國中產,「生活在城裡」、「25到45歲間」、「有大學學位」、「專業人士和企業家」、「年入1萬—6萬美元」。無論彼時還是此時,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已經很容易達到中產的最低標準,很多普通工薪階層就會「被中產」。

  顯然,這並不符合實際的情況,社會中堅不等於中產,哪一天成了私人銀行的客戶才是真正的中產階層一員。

  如今,一些西方國家面臨中產社會崩潰的問題,中國則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問題。對於個人財務自由而言,「中國夢」就是中產夢,中產夢也就是中高淨值富裕夢。由於國內製度、資源、環境以及個人因素的限制,大多數國人通往實現這一夢想的道路遙遠且艱難,甚至為了頭頂擁有一片自己的瓦當就要花掉多半生的家當。

  有不少朋友更是認為,以後「拼爹」越來越厲害,年輕人的機會越來越少,中產社會不可能在全中國出現。我倒是想,當下這個時代的確就像狄更斯說過的那樣,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那些日漸興起的大眾富裕階層引領和代表著中國中產的發展方向,個人認清現實才能進一步激發出創新、創富的夢想,正所謂「吾曹之中必自我始」。

  (本文作者介紹:清華大學MBA,原中國證券報記者,現為新浪網、新華網專欄作者,長期關注時政、經濟和管理領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882

萬一不是大牛市呢?A股港股估值結構對比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65

萬一不是大牛市呢?A股港股估值結構對比
作者: 陳嘉禾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現在,對於市場的流行判斷,已經與2014年上證綜指2,000點的時候不可同日而語,悲觀情緒一掃而光,“難得一遇的大牛市”呼聲也甚囂塵上。
但是,萬一不是大牛市呢?


目前,A股藍籌股的估值仍處於相對合理區間,如目前上證綜合指數的PE、PB分別為17.9倍、2.3倍,滬深300指數的PE、PB分別為15.9倍、2.2倍,中證100指數的同口徑估值則分別為13.4倍、1.9倍。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大部分占主板指數權重不大、但數量十分眾多的股票,其估值卻非常之貴。
舉例來說,目前中證500指數的PE、PB估值分別為52.8倍、4.0倍,中小板綜合指數的估值是61.7倍、5.4倍,創業板綜合指數的估值則達到驚人的96.4倍、8.0倍。

行業方面,許多行業的估值也已經異常高企。比如,Wind咨詢編制的環保指數的PE、PB估值分別高達73.2倍、6.3倍,軍工指數達到113.0倍、5.3倍,生物科技指數則高達90.4倍、10.2倍,等等。

在市場的熱情之下,目前,投資者們蜂擁入市,買入他們能夠找到的幾乎任何產品。其中不少投資者缺乏對金融產品的基本知識,他們甚至不了解股票指數是如何計算的、財務報表又有幾張等等這些最基本的知識。

盡管藍籌股指數,如經常被引用的上證綜合指數、滬深300指數等,它們的估值仍然不高,隨著經濟改革的推進和量化寬松的進行,它們也確實可能走出一波大牛市行情,但是,投資者在“大牛市來了”的鼓舞下,盲目入市所追逐的資產,卻不一定符合估值安全、基本面優異的範疇。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大牛市真的如期而至、上證綜合指數真的上沖到10,000點,盲目入市的投資者們自然也能皆大歡喜(盡管這種歡喜可能是短暫的)。

但是,萬一這次不是大牛市呢?

在任何時候,專業的投資者都應該明白,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沒有100%的把握,即使是一些看起來板上釘釘的事情也不行,遑論“大牛市已經到來”這樣的預測性判斷。

往者之事,來者之鑒。當年長期資本公司、雷曼兄弟公司的垮臺,都是由一群沈浸市場已久的投資者,在相信“債券利差一定會像往常一樣收斂”、“美國房地產市場一定會持續上漲”下造成的。而2007年以後許多A股投資者虧損巨大,也是在相信“A股的估值就該和全球平均水平不一樣”的情況下造成的(現在許多投資者仍然這麽認為)。

不但市場集體預期肯定會發生的事情有時候會不發生,有時真正發生的事情,卻也是市場沒有預期到的。不用舉其它的例子,就以此次香港股市大漲來說,其爆發以前,即很少有投資者預期到行情會是如此演繹。

所以,投資者在參與中國的資本增值時,一定要多多仔細考量買入的資產究竟為何種屬性、質量怎樣、估值幾許,等等。這樣,才能做到牛市可攻、熊市可守,而不至於在大牛市萬一不來的情況下束手無策、無路可退。

正所謂,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來自信達宏觀策略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214

千億級債券投資經理的離職沖動:年薪百萬一點不難

銀行委外(銀行理財資金委托外部投資)資金正在改變資管圈及圈內的人事動向,不少商業銀行固收類投資經理跳槽後薪資翻兩番已成大概率事件。

申萬宏源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底,銀行投向主動管理類的委外資金為8萬億,這個數字到了今年一季度末迅速增長到了10萬億,季度增速達到了25%。

委外“躁動”使得銀行業的固收人才成了“香餑餑”。“現在,隨便去一家公募或券商資管,年薪達到100萬並不難,如果業績不錯,200萬也有可能。”第一財經記者近日就接觸到了一名商業銀行的債券投資經理,他正考慮從多年的銀行資管部離職,投身委外市場。盡管手里管理的資金量將由原來的千億級別縮水到十億或數億,但在他看來,委外市場的發展勢頭已不可逆轉。

決心走出銀行

“如今我手里能調動的資金超過了1000億元,主投債券,偶爾也會做FOF。”7月5日下午,交易所債市收市後,在北京金融街某商業銀行大廳里,該銀行的債券投資經理季可(化名)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采訪。

季可是銀行旗下資管平臺的投資經理。80後的他畢業於西南某知名財經院校,讀研期間常在公募固收部實習,畢業後卻陰差陽錯地留在了銀行資管部,一待就是8年,如今已晉升為投資經理。

說到目前的職業狀態,季可頗為自豪:“手下有好幾名助理和研究員,但只有我才能下單。”

1000億確實不是個小數目,但在這個流動性異常充裕的時代,似乎又算不了什麽。中國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我國流通中的貨幣M0余額6.32萬億元,同比增長4.9%;同期狹義貨幣M1(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增速上升至15.2%;廣義貨幣M2(M1+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39.23萬億元,同比增長13.3%,增速遠超去年初設定的12%左右目標。

有分析人士表示,M0增速遠小於後兩者,說明資金大量沈澱在銀行體系,使得銀行這部分資金的投資需求大幅增長。當然,類似季可所在的大型商業銀行資管平臺,千億規模實屬正常。

季可也提到了巨量資金的劣勢——沒辦法創造超額收益。“我基本不怎麽調倉,畢竟這麽大的體量,不可能做得像幾個億的公募、券商產品那樣靈活。”季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現在公募固收業務攤子不小,委外定制熱情很高漲,券商資管這方面布局得少一些。總體而言,它們比銀行資管平臺的收益率要求高一點,也更具有挑戰。”

“在銀行管再多錢也不能當飯吃。”季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過一段時間他就要離職了。盡管在這家商業銀行工作了整整8年,已是千億級別的投資經理,但他覺得自己的收入被嚴重低估,“銀行一年到手30萬~40萬就算不錯了,而且工作強度也很大。”

當前,銀行以外的資管行業招聘數量在增長,尤其對固收方面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用季可的話就是“錯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銀行委外“躁動”

如果說2015年流行權益類基金經理奔私,那2016年這股換崗潮流便轉到了債券基金經理身上。背後的邏輯則是龐大的委外資金對固收產品穩健性的青睞日漸增長。

申萬宏源統計顯示,當前銀行全部的委外資金規模約為20萬億,其中投向標準化資產的主動管理類的委外資金2015年年底達到了8萬億,今年一季度猛增至了10萬億。短短一個季度,主流的委外產品增速達到了25%。

委外暴增,對公募市場的改變立竿見影。第一財經近日在《巨無霸“定制基金”乍現 10萬億委外重塑公募生態圈》、《巨額委外情投定制基金 銀基“捆綁”利益鏈浮現》兩篇文章中描述了委外大潮下公募行業的變化,比如定制產品成風,大量受青睞的定期開放式債券產品密集發行。由此,整個資管市場對於固定收益類基金經理的需求大幅增加,基金經理跳槽率也隨之增加。

“以前是基金挑人,現在我們可以挑公募了。”季可表示,“現在可以選擇的機會很多,原來考慮的是去北京一家事業部制搞得不錯的公募,但後來知道實際業績分成比預期差一截,就不考慮去那里了。現在,隨便去一家公募或券商資管,年薪達到100萬並不難,如果業績不錯,200萬也有可能。”

券商資管“反撲”

在季可看來,券商資管也可能是一個去處,這個行業對委外和固收業務的重視度也在大幅增長。

據申萬宏源估算,2015年銀行全口徑委外規模為16.69萬億,其中理財委外規模達到了5.17萬億。從委外機構類型來看,由於保險資管計劃規模較小,券商資管計劃是銀行主要的委外合作對象,占據近半,其次為基金及子公司專戶。

不過,時移世易。2015年,券商承接的大量銀行委外資金多數充當了結構化產品中的優先級。但下半年爆發的“股災”重創了這種業務模式,讓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大幅下降,劣後及結構化產品需求大幅萎縮。

進入2016年,當公募行業的保本、定開債產品大賣時,券商資管仍在以結構化產品撐場面。Wind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券商資管發行了1591只產品,累計募集資金757億元,平均單只基金的規模為1.95億元。

“公募搶占到了制高點。”上海一家本土券商的債券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結構化產品正在萎縮,客戶的需求不大,產品也沒什麽吸引力。而公募定制型債券基金正在爆發式增長,券商資管也感受到了壓力,他們也需要在委外的債券型產品有所斬獲。他們正在大力招攬人才,以期彌補劣勢。

今年6月15日,公募業內知名的債券大佬饒剛入職東方證券資管震驚業內。2006年起,饒剛執掌富國基金固定收益部因業績出眾及受到罕見的監管處罰一度名聲在外。2015年饒剛離別富國基金之際,還擔任著富國基金總經理助理,如今“晉升”至東方證券資管副總經理。

無獨有偶,另一家大型公募的固收負責人也在換崗。6月23日,大成基金公告稱,副總經理鐘鳴遠離職。鐘鳴遠離職前,負責大成基金固定收益團隊。而在加盟大成基金之前,他還在公募巨頭易方達基金擔任固定收益部門的副總經理。

大佬出走之際,基金經理們也在奔跑。截至目前,今年以來離職的債券型基金經理人數達到30余人。華南一家大型公募的副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委外業務大發展的時代,債券基金經理跳槽隨處可見。有的在乎平臺,有的在乎薪資,每跳一次槽,基金經理的身價正常會有所提高。

固收人才身價上漲

委外業務助長了公募與券商資管對固收業務的重視度,也提升了行業人才的“身價”。

一家專註金融行業的獵頭公司張華(化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固定收益投資經理的需求就一直蓋過股票型基金人才,目前他手里有好幾個債券基金經理的招聘需求,國都證券的資管、摩根士丹利華鑫、第一創業證券資管和大成基金。

“基金和券商資管現在都想擴大規模,對人才需求還是挺大的。但是也要看人選是不是符合他們的需求,現在固定收益更受歡迎,但即便都是固定收益投資經理,每家公司的偏好還是不一樣的。”張華說。

張華還表示,對於普通的投資經理而言,券商資管的薪資形式一般都是低固薪、高獎金;公募底薪高一些,獎金就稍微低一些,“券商一般投資經理的固定月薪是3萬左右,公募可以給到4萬~5萬了。公募對業績和人選的要求相對高一些,正常行情下,年終獎也會超過12個月。”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中還得知,固定收益類投資經理走俏的同時,相關配套人才也備受寵愛。比如,一些大型公募為了滿足銀行的需求,專門配備了10人以上的債券類評級團隊,有會計師事務所經歷的人才正在成為各家機構挖角的對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595

誰先崩盤:100億的殼費還是40萬一平方的學區房?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04/160660.shtml

誰先崩盤:100億的殼費還是40萬一平方的學區房?
秦朔朋友圈 秦朔朋友圈

誰先崩盤:100億的殼費還是40萬一平方的學區房?

而近5年,另一句話開始瘋狂在街頭巷尾、五星級酒店和群租房、傳銷電話、高校教室里流傳——“人無股權不富”。

本文由秦朔朋友圈(微信ID:qspyq2015)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俞鐵成

去年底,筆者寫了《殼費100億!?》一文,在資本圈朋友間刷屏。作為20年前就操作買殼上市的並購業老司機,一直有買殼賣殼的各路朋友找我尋求合作。但去年11月接觸的某中小板公司的例子還是讓我大吃一驚。一個總資產1億多、凈資產5000萬左右、沒有虧損、人員負擔極低的公司,第一大股東要出售28%的股份(到30%股份會觸發要約收購),報價是28億,意味著這個殼公司目前要價100億!

老司機震驚之余,找到幾個報出天價殼費待價而沽的上市公司老板討教,他們都說不貴,要是誰把殼買下來嫁接到360、恒大地產上,一定發大財。至於30億元左右現金,只要收購方掏5億元做劣後級LP,找基金子公司、信托公司或財富管理公司配10億的優先級LP,共同發起成立一個有限合夥並購基金,然後再向銀行申請50%的並購貸款,就不成問題了。如果操作成功股價大漲,扣除銀行貸款和優先級合夥人的本金及利息,收益絕大部分都流向劣後級出資人,收購方將大賺一票。

在《殼費100億!?》的結尾,我是這樣寫的:“我們正處在一個瘋狂的資產大爆炸時代,100億的殼費和40萬一平米的學區房一樣都是這個浮華時代的幾朵浪花而已。在財富大洗牌的浪潮過後,誰能笑到最後?

沒想到這個結尾又引發了新的問題。陸續有人問,100億的殼和40萬一平米的學區房到底誰會先崩盤?

上:100億的殼和40萬一平米的學區房的共同基礎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殼如此,學區房亦如此。

20年前筆者就參與過中國股市當時很少見的兩個上市公司的買殼案例,當時的殼費就是在凈資產基礎上加一筆錢,收購殼的成本很少超過5億元。後來從5億起步逐步漲到10億、20億……終於到今天出現了凈資產只有幾千萬、殼售價100億的奇觀。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附近老胡同里一個破落不堪只有20平米左右的小房間在市場上極受歡迎,因為面積小,即使單價炒到每平米30到40萬元,依然不乏買家。而20年前,這里估計2萬元都賣不出去。

1c3bbc8c31a2d783fd71e4ff720f937c_副本

中國的天價殼和天價房,其實有很深的共同價值基礎:稀缺性和保值性

稀缺性

中國A股上市公司到2016年底剛剛突破3000家,而中國有8700萬個市場主體,剔除占大頭的個體商戶,註冊公司應該也有3000萬家左右,即中國上市公司數量占公司總數不到萬分之一!上市公司占盡各類資源,在吸引資金、人才、業務、並購等方面與非上市公司相比有明顯優勢。中國財富排行榜前100名老板絕大部分都是靠旗下上市公司的市值增長才獲得今天的江湖地位。

在過往嚴格審核制的發行制度下,一個企業從改制到材料遞交給證監會,到排隊等候發審委審核,再到最終發行需要2年甚至3年的時間,這期間有大量公司因為各種因素業績滑坡而被迫撤材料,並需等業績重新進入增長通道時再次上報材料,再等候兩三年以求過會。花費5到6年時間完成企業上市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中的財力、精力損耗和心理折磨讓很多公司痛苦不堪。因此通過杠桿融資快速收購現有的殼再註入資產成為許多企業家的首選。

70412b9852b4a3f187132b0f9857cba3

天價學區房的天價基礎就是稀缺性,不是房子的稀缺,而是所在的市中心最好學區學校的緊缺。每個城市最好的小學、中學就那麽幾所,所有的人都想讓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願意耗盡財產讓孩子讀最好的學校,期待通過進入這些幾乎100%重點大學升學率的名校,讓孩子進入“金光大道”。曾經有朋友托我說願意出100萬疏通關系進入上海某著名外國語小學,讓我震驚於中國家長的苦心和善心。從網上流傳的一些天價學區房照片看,這些房屋大都陳舊破損,難以正常居住,其交易價格更多體現的是一種“買入期權”價值,即購買者獲得了落戶從而讓子女就近讀好學校的寶貴擇校權。

一個下崗工人家庭傾家蕩產借款千萬買一套學區房為小孩讀書進行投資,顯然是有巨大投資風險的,因為即使小孩考上清華北大,也不能保證這筆投資何時回本。而一個十億富豪用1000萬買一套學區房,保證其子女從小接受良好教育,未來接班創造更大財富,可以輕易收回投資,顯然非常合算。社會如此殘酷,階層正在加速分化!

保值性

現在來看,中國近十年最好的投資是什麽?毫無疑問是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十年十倍的漲幅,遠遠超過其他任何一個大類投資產品的同期漲幅。在北上深,任何一個人只要在市區內環線有一套100平米的房子現在基本都是千萬富翁。中國成功地在全球範圍內用最快速度創造出一個最大的千萬富翁群體。

而近5年,另一句話開始瘋狂在街頭巷尾、五星級酒店和群租房、傳銷電話、高校教室里流傳——“人無股權不富”。從傳銷洗腦者到大學教授都會用“阿里巴巴一個前臺掙了十幾億”、“趙薇投資股票上市暴賺幾十億等案例教育聽者:在錯過了房產投資暴富的機遇後,進行股權投資然後上市將是改變人生的又一個歷史性發財機會。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的股票被認為是最具投資價值的投資品種

人們為什麽要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或房產,而不願持有人民幣現金資產?答案很簡單,人民幣真實通脹率超過銀行同期存款利率,如果把錢存銀行就等於看著一塊冰磚在烈日下逐漸融化乃至最終變為一灘水。

a49cc8e69d7be40e9b74bc11209ea45c

因為工作關系,我日常打交道的身價過億乃至過幾十億、上百億的中國富翁很多,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越是有錢人越註重房產和股票投資,整天活在投資理財“跑輸通脹”的心理恐懼中。反而只有幾十萬上百萬身家、工作不到5年的的都市小白領會拿出相當比例的資金放在銀行,沒有那麽大的理財焦慮。想想也是,100億的殼和40萬一平米的學區房本來就是富翁才會考慮的事情,和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沒有半毛錢關系。社會階層已經逐步固化,各有各的活法。富豪們整天思考如何通過上市公司或擬上市公司股票或豪宅的投資來保證資產不縮水,中國已經聚集了一個相當可觀的身價過10億的龐大富豪群體。

正是在這個日漸壯大而又患上“資產縮水恐懼癥”和“江湖排名下滑丟臉恐懼癥”的中國富豪群體的支持下,殼公司和學區房的價值才會一路飆升。

下:天價殼、天價房還能維持多久?

中國新一屆證監會領導班子無疑已經註意到A股上市公司稀缺性所導致的殼價飛漲與重組亂象,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急速加快新股發行審核速度,平均每個月審核40-50家左右,而且做到隨過隨發。按照這樣的速度,假設一年發行500家,那麽到2018年底A股上市公司總數將突破4000家。

在未來兩年內,準上市板塊“新三板”預計新增發行至少5000家,從而使新三板公司總數突破15000家。而且新三板合格投資者認定資格將在半年後明顯降低,使新三板投資者大增。

對中國的股票投資者而言,到2018年底,將面臨4000家主板創業板上市公司和15000家新三板掛牌公司的可投資對象。由於可供投資股票供給量大增,屆時整個資本市場交易的平均市盈率將比現在大幅下降,投資者可選擇的投資標的會大大增加。

更重要的是,到2018年上半年證監會將現有排隊的600多家存量公司消化完成後,中國股市將第一次實現新股發行“隨報隨審隨發”,進入預期明確的軌道。只要你有好公司好資產,預計公司從改制到上報證監會、審核完成、過會發行,可以控制在6個月左右時間,那麽天價借殼的最重要依據就蕩然無存。

未來依舊會有借殼發生,但預計借殼的資產都是有嚴重上市瑕疵或業務與現有發行政策規定相抵觸的不能直接IPO的公司。

a414ae25a66d5c77ec3ed65ec391408c

中國股市一直高市盈率的另一個制度基礎是投資極度散戶化,經過十多年股市驚心動魄的洗禮,大部分中國散戶知道了股市不是一個可以長期穩定賺錢的地方,許多散戶的賬戶里都是一些深度套牢數年而且基本終身無望解套的股票。這些散戶的股票賬戶慢慢都變成沒有交易的僵屍賬戶。

與此同時,專業的公募和私募投資基金在迅速崛起。中國資本市場大變局的真正拐點將在專業機構投資者占據市場70%交易量時來臨。屆時在理性投資者主導的情況下,股市平均市盈率還將再下一個臺階,逐步和現在的香港特區、美國股市接軌。這個過程或許還需要5年左右時間,但這個拐點一到,殼的價值將出現一輪崩盤式的跳水。就像美國股市常年有數百家市值不到2億美金且低於凈資產的殼公司的狀況一樣,中國股市也終將迎來這麽一天。

40萬一平米的學區房何時崩盤?預測中國房價是世界級的經濟學難題,我不是研究房地產的專業人士,更加不敢亂言。只要中國一線城市頂級小學和中學一直延續現有的按學區入學的政策,只要人民幣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處於真實貶值狀態,只要中國家長依舊把小孩良好成長作為其人生最重要奮鬥目標,預計在未來3年內這些已經失去居住價值、成為一種“買入期權”式金融產品的天價學區房依舊會保持堅挺房價。

綜上所述,中國股市殼公司的價值從現在開始就已經進入貶值通道,預計在2018年下半年進入加速貶值期,在2021年左右可能出現大崩盤的局面。中國一線城市天價學區房的價格在未來幾年其價格預計難有明顯回調。

1b3dfd87c2dc24d3c6dbcdf57901d503

房價 學區房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868

探訪酒鎮茅臺 價值超500萬一壇的老酒什麽樣 | 現場直擊

驅車開進茅臺鎮,糧食發酵的氣味撲面而來。街道兩旁古樸的建築上順著山勢向上蜿蜒,赤水河在山間流淌著,茅臺鎮是依山沿河而建的,整個茅臺鎮有一半的面積屬於貴州茅臺酒廠。

今年1月底,中國《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公布中國百座特色小鎮名單,茅臺鎮入選了教育型城鎮。茅臺鎮位於貴州省仁懷市赤水河畔,是中國茅臺酒的故鄉。

由於茅臺鎮獨有的地理環境、氣候、土壤、微生物、紅高粱、赤水河等多種因素綜合,出茅臺鎮,便無法再釀出茅臺酒,使這里成為釀酒產業的重鎮,也是中國醬香型白酒的核心產區,中國醬香型的命名地。

                                                                              (圖為茅臺鎮的夜景)

記者在當地走訪了解到,白酒的特性是需要有好的原料、好的水源、好的生態才能釀造出好的酒。這諸多的先決條件便是遠離大都會城市,然而旅遊是典型的人氣型產業,交通不發達著實成為白酒企業發展旅遊的一大掣肘。所以在茅臺集團積極布局推進機場建設,欲改善交通。

                                                                                   (仁懷機場效果圖)

2012年茅臺投資控股遵義茅臺機場,後又與貴州省內的其他7家戰略投資者共同發起設立了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股份公司,並大手筆出資參股,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據了解,遵義茅臺機場的建設已接近尾聲,此項目總投資24.37億元,飛行區按4C標準設計建設。截止目前,在工程建設方面,土石方、道面工程、助航燈光工程、飛行區消防工程、圍界工程等主體工程已完成並通過驗收。

“茅臺酒釀酒工業遺產群”之下酒庫第八棟酒庫,是上世紀70年代茅臺酒廠第一批修剪的專門酒庫之一,為現存最早的兩棟酒庫之一,現仍在使用,內存放有茅臺酒廠酒齡最長的老酒。記者了解到,圖中的酒,酒齡為三十年。一壇價格超500萬人民幣。

                                                                              (中國酒文化城內圖)

記者了解到,目前茅臺酒廠對外開放參觀的主要是包裝車間、國酒文化城以及白酒體驗館。但包裝車間,遊客要隨時看到是經過特別安排的。因為茅臺酒根據需求生產,有時候包裝的工作量只到上午,下午就不用包裝了,那麽便會造成下午來的遊客看不到包裝過程。記者在停留茅臺鎮期間就未能參觀到其包裝車間。

                                                                                (中國酒文化城雕塑像)

中國酒文化城由茅臺集團於1993年至1997年間修建,占地面積3萬余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余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酒文化博覽館。2014年4月獲批國家4A級景區。

據了解,從2012年至今的5年間,仁懷市累計接待遊客突破1600萬人次,累計實現旅遊收入達180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23%,其中將近七成遊客旅遊目的地是茅臺鎮。

據仁懷市旅遊部門介紹,5年來,仁懷市茅臺古鎮觀光旅遊的遊客主要以大陸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為主,占總接待遊客的70%;國外遊客以歐美及東南亞地區為主,占總接待遊客的30%,人數呈逐年增多趨勢。

上圖為名酒世界館內景,388種不同設計的茅臺酒瓶陳列。

昨日早盤,貴州茅臺漲近1%,突破390元,再創歷史新高,今天截至記者發稿,已經報392.38元。“股王”貴州茅臺股價“飛天”。茅臺鎮當地居民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茅臺不僅僅是在股價上表現突出,茅臺酒本身在市場上也是供不應求,今年1月初茅臺推出的雞年紀念酒市場價格已經從1219元漲到了2799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153

不怕一萬,只怕萬一-香港經濟日報20120903

1 : GS(14)@2012-09-09 23:49:04

http://blog.163.com/wang_ya_yuan ... 3141201284232454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467

Niki內地劇20萬一集

1 : GS(14)@2014-11-11 22:27:57



■Niki臨去內地掘金前先去台灣,並順道食麻辣火鍋。

周麗淇(Niki)與林峯主演的劇集《大漢賢后衛子夫》早前在內地播映獲得高收視,連帶兩人人氣急升,特別是Niki一度進身百度內地藝人榜十大位置,有內地製作公司即請她本月底去橫店拍劇,一集酬金達到20萬人民幣,昨日她說:「喺內地發展係個好開始,未來我專注喺內地發展。」是否拒與寰亞續約?她說「老闆其實對我好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431

TVB最貴157萬一次

1 : GS(14)@2015-01-06 01:06:48





《來生不做香港人》


廣告時段豐儉由人,綜合香港五大電視台的廣告收費,無綫電視翡翠台的廣告收費最高達157萬一個30秒廣告,絕對是五台之冠。不過每個電視台都有優惠套餐,就黃金時段競價也有不同標準,而收費電視台更因為有台費等因素補貼製作,廣告費不能統一作出比較。



免費電視台

無綫翡翠台30秒指定時段:$1,575,960隨機:$123,00015秒指定時段:$787,980隨機:$61,5005秒指定時段:$262,660隨機:$20,500



亞視本港台(原價)30秒指定時段:$109,060隨機:$36,09015秒指定時段:$70,890隨機:$23,4605秒指定時段:$35,990隨機:$11,910



收費電視台

NOW TV30秒指定時段:$12,600隨機:$4,60015秒指定時段:$6,300隨機:$2,3005秒指定時段:$2,100隨機:$800



有線電視30秒:$108,000(450次)10秒:$27,800(380次)5秒:$17,800(180次)(不設黃金時段)



網絡電視

HKTV以25集的《來生不做香港人》為例,每集播出1次15秒廣告費:$738,000平均一次15秒廣告費:$29,520(不同劇集不同收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105/189913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992

小陽春料短暫 近二萬一千點可沽貨 黃國英

1 : GS(14)@2016-03-11 00:17:56

http://www.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51494


最近中港股市反彈回升,不過自己認為,這只會是一段短暫的小陽春。內地政府現時應對經濟下滑的方法,是推出有中國特色的量化寬鬆政策,由一眾內銀大力放水,令房地產市場熱炒,樓價上升;上市公司之間,則爭相買入其它公司的股份,反映出局面是完全失控。這種情況,十足十昔日日本二十年前的模式,照辦煮碗。但是這種對策,只會令投資者對於中國的長期前景,更加憂心忡忡,因為如果這些方法是有效用,一早已經做了,何必等到今時今日?明知是下策,仍然繼續執行,證明早前內地政府力推的「一帶一路」、「互聯網+」、「亞投行」等等,已經宣告失敗,唯有飲鴆止渴。

這次亂局後,長線更令投資者感到惡劣,是因為大家已經見識過香港、日本和歐洲的狀況。量化寬鬆政策並沒有能力,改善各地的根本問題,實施多年後,只是得個桔。雖然能夠勉強保持不死,實體經濟卻喪失活力。當中一大原因,是量化寬鬆大幅推升資產價格。以香港為例,量化寬鬆後房地產價格大幅飆升,樓價貴、舖租貴,令營商成本大為提高,削減競爭力,亦打擊一般人創業的能力和熱情。長遠而言,實體經濟難免大幅倒退。
港股上周重上二萬點水平,不過預計小陽春只是中央大力放水所致,中線股市表現仍然乏善足陳。

當然,短期之內,由於內地資金流動性充裕,再配合挾淡倉的動力,一時之間不會快速變回下跌。不過由於投資者已經體驗過太多次這樣的模式,所以氣氛上也不會太興奮。預期恒指最多上試21,000左右,而且如果有幸真的成事,反而是沽出中港持股的好機會。屆時建議下定決心,撤出中港股市,轉投外圍市場。

即使堅持投資香港市場,選股上也要非常揀擇,只能精選少數有前途、質素較好的公司來買。一些股票,例如內銀股,絕不建議沾手,一來日後市況很大機會回復弱勢,而且內銀股在中國式量化寬鬆的環境下,承受了所有的風險。

一如上文所講,在資金充裕的宏觀環境下,加上淡友被逼平倉,中港股市短期內應可回穩,不大可能剛剛回升,又突然出現一日急跌千點的慘況。而且要再次下跌,先決條件是積累一批防守力低、高槓桿操作的好倉。現時起碼要等新一批距離較接近的牛證面世,吸引一些造好的新血進場後,才有可能。

不過恒指後續的表現,相信也只會是乏善足陳,僅在19,500浮浮沉沉,應該有力守在該水平之上。而上述最後一浪的反彈,或許會出現,也可能不出現。無論如何,長線而言,內地的投資價值,都會是逐漸下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420

阿伯執垃圾近10年為賺萬一蚊取回兒屍

1 : GS(14)@2016-04-18 12:08:55

河南新蔡縣村民張道平,只為賺夠1.1萬元(人民幣‧下同),到殯儀館取回遭人殺害的兒子殘屍,從河南到天津拾荒十年,但至今仍未能如願。其子仍沒有墳也沒有骨灰。他唯有把兒子計劃生育證上的照片裁下來放大,說以後自己走了可以給孫子留個紀念。事情要追溯至2006年10月,張道平的兒子在天津與老鄉酒後爭吵廝打,被一刀捅死。當晚疑兇訛稱是張玉明的親屬,將張的屍體從醫院太平間騙出,開車運至河北香河縣一處玉米地,將屍體焚燒後逃離。疑兇隨後被捕,判處死刑,緩期2年執行,並賠償死者家屬23萬元。張玉明死後,留下3名未成年孩子,最大的年僅9歲。2008年結案後,張道平曾到存放其兒子殘屍的香河縣殯儀館認領回屍體,但工作人員稱屍體已經被埋葬,家屬如果想挖出屍體並火化,則需要交付1.1萬元費用。張道平拿不出錢取回兒子的屍體,就回到天津繼續拾荒賺錢。媳婦隨後帶着最先被賠償的7萬元,和最大的女兒改嫁離開天津。張道平把最小的女孩送回河南寄養在親戚家,只剩下最小的孫兒在天津相依為命,靠拾荒賺錢,以拿回兒子屍骨。到2013年,張道平零零散散從兇手家屬那裡獲得5萬元賠償,但是這些錢都用於撫養孫子和孫女,至今也沒存夠1.1萬元。張道平說,「人老了,總歸還是要落葉歸根。」但是兒子的事情一天不解決,他就揪心一天。他說,如果自己沒能活到要回兒子屍體的那一天,希望孫子能繼續等待。騰訊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418/195761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4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