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坐擁11%的美企現金 蘋果成最能「存錢」企業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755

中國國民的存錢能力全球公認,如果要在全球企業裡找一個生財有道又喜歡持現的公司,非蘋果莫屬。

今年4月蘋果公佈了600億美元的史上最大規模單股回購計劃,同意增發15%的股息,但蘋果還荷包鼓鼓,是美國企業裡數一數二的「大財主」。
日前穆迪發佈報告,經過對千餘家美國企業的分析,蘋果持有的現金高達1470億美元,而美國非金融類企業截至今年6月30日持有現金1.48萬億美元。

這相當於蘋果一家公司如今就坐擁約10%的現金。

去年底蘋果的持現比例約為1.45萬億美元的2%,持現規模增長約9.5%。2006年底蘋果持現為8200億美元,七年來蘋果持現增長了81%。

當然,我們不能忽視蘋果本也身處一個「愛存錢」的行業。

據穆迪分析,千家企業之中,科技企業持現合計5150億美元,相當於非金融類企業持現總規模的三分之一以上。


不但喜歡存錢,又擅長賺錢,所以蘋果才能在以「存錢」著稱的科技業獨佔鰲頭。

遠的不提,你盡可以吐槽9月新上市的iPhone缺少亮點、沒啥創新,甚至批評蘋果讓iOS7太「動感十足」,讓一些用戶身體不適,出現暈眩。
中國電信的新iPhone合約禮包價可叫價沒手軟:

iPhone 5C的兩年期合約優惠1598元,約合261美元,比iPhone5給予的優惠少50美元。

iPhone 5S的兩年期合約優惠2398元,約合392美元,比iPhone5的優惠少84美元。

下圖對比了中國電信對新款iPhone的最高優惠比例,iPhone 5S的優惠價與零售全價比例為55%,iPhone 5C的優惠比例為64%。

 

 

拿來和美國市場的比一比,

iPhone 5C優惠價99美元,零售全價549美元,給予優惠450美元,優惠比例為82%。

iPhone 5S優惠價199美元,零售全價649美元,優惠比例為69%。

由此可以看出,iPhone 5C在美國就是款削價甩賣機,iPhone 5S在中國還有不錯的利潤空間。


不但會賺錢、能存錢,蘋果還有自己的殺手鐧——避稅

穆迪的報告預計,除非全球企業稅統一上調,否則企業持現只會有增無減。

許多科技企業將歐洲地區的總部設在愛爾蘭,擺明就是衝著避稅。

今年5月披露的美國參議院調查報告讓我們看到,蘋果幾乎所有的海外業務都由一家沒有一個員工的愛爾蘭企業——「蘋果運營國際」(AOI)經辦。

這招高就高在:

美國法律規定,可以在企業成立的所在地納稅,愛爾蘭則規定可以在企業管理者的所在地納稅。

所以調查的驚人發現之一就是:

2009-2011年,30%的蘋果全球淨利潤來自AOI,這家公司在哪個國家都沒納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50

世界上最能喝酒的是哪國?你猜?你再猜?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602

在上一篇「世界上最愛喝茶的國家」大猜測中,很難有人會想到,土耳其居然打敗了中國、英國以及日本,成為最「嗜茶如命」的國家。

那麼這次來猜猜看,世界上最愛喝酒的又是哪兒呢?是寒冷的俄羅斯,還是酒文化源遠流長的中國?

很遺憾,都不是,這次的答案是韓國。

(圖片來自QZ

在調研公司Euromonitor的45個樣本中,韓國人平均每週要喝掉13.7杯酒,把其他44個國家或地區甩出了好幾條街。排在第二位的是俄羅斯,每週要喝掉6.3杯,菲律賓是5.4杯,中國只有1.5杯。

韓國人最常喝的是燒酒,其佔到了韓國烈酒市場的97%。

但拿到這個第一似乎不是什麼好事情,韓國驚人的酒類消費已經導致了不少起醉酒暴力事件,這也促使韓國的衛生福利部門在2011年發起市場活動,引導民眾遠離過度飲酒。

2012年韓國酒類研究基金會的官員曾對《紐約時報》提到,

韓國人喝酒的方式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喝的快,醉的也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69

【經濟指標·活法】2014年最賺錢的公司 工行依然賺錢最多,安信信托最能賺錢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586

(李伯根/圖)

2014年是在牛與熊的爭辯中開始的,延續著2013年股市的頹勢,2014年上半年行情震蕩,方向不明,但年中淩厲的升勢開啟了牛熊的思辨,年末大盤的快速拉升,擾動了股市一池春水。

但大盤上漲的動力主要來自金融板塊,尤其是券商、保險,許多股民滿倉踏空,賺了指數,沒賺錢,為何會這樣?

這是由於中國股市上市公司的二元特性而導致的股市冰火兩重天。

一方面是實體經濟的疲軟現實說明股民的選擇是有道理的。根據愛股說網站所提供的財經數據,截至2014年三季度,所有非金融上市公司整體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61%,基本獲利能力持續下跌,企業造血功能急需改善,實體經濟以那麽蒼白的面孔昭示著它們嚴重缺血的病態。而采油、挖礦這些曾經輝煌的周期性行業,也伴隨著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疲軟一路下滑。

但另一邊,金融業卻無疑是中國最賺錢的領域,工商銀行依然是賺錢最多的上市企業,年化利潤總額達到3621億元,比非金融領域的掙錢老大中石油,整整多出一倍。

而最能賺錢的金融企業安信信托,年化資產息稅前收益率(年化資產息稅前經常性收益率=年化息稅前經常性利潤/資產)為56%,雖然比非金融領域最能掙錢的盛達礦業58%的年化資產息稅前收益率略低,但賺錢的速度遠快過挖礦掙錢的盛達礦業。

截至2014年三季報,安信信托的年化息稅前利潤同比增長了7倍,而同期盛達礦業利潤卻出現下跌。臨近年終,當券商靚麗的盈利預喜不斷沖擊著股民的眼球,各種金融利好的預期不斷地充斥媒體版頭,投資者能按捺住焦灼的心情嗎?畢竟錢賺錢比人掙錢容易呀!

實際上,中國非金融上市公司金融化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歇。明的,通過積極參與投資、資產管理或金融參股而實現金融化,實現驚人的投資收益;暗的,則多是借用行業中議價能力優勢,通過延遲支付供應商,將免息貨款投入到各種理財之中賺取投資收益,這種現象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已漸成了中國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毒瘤。它們不斷延長配套企業整體經營的營業周期,致使相關企業由於流動性不足而不得不籌措資金,這導致了盈利能力以及償債能力的迅速下降。

當這種行為成為行業潛規則,傳導到宏觀層面,必然導致國家層面的貨幣供應量持續放大,這一方面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同時也滋生了某些行業恐龍企業的產生,加重了全產業鏈的風險。因此,試想當所有非金融企業都金融化了,行業的的系統性風險自然會越來越大,而企業的融資需求會越來越多,因為金融行業的典型特征就是:資本消耗。

因此,盡快改善實體經濟的發展生態才是中國中國證券市場健康成長的當務之急,唯有企業資產證券化、經營去杠桿、盈利能力真正提升,中國的上市公司才能健康發展,畢竟金融業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本末倒置,走得太快太遠,危機通常會不期而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099

奧運來了!贊助商們誰最能砸錢?

距離里約奧運會開幕還有幾天時間,商家們已經急不可耐地推出了各種跟奧運會有關的活動,準備借奧運會的東風,為自己產品的銷量加油助威。

最先登場的,無疑還是快速消費品的商家們。

家樂福超市貨架上的可口可樂,已經換上了奧運會新裝。可樂傳統的紅色罐子上,一直花樣很多,以前的歌詞瓶、昵稱瓶、人名瓶等,有的搞笑、有的懷舊、有的深情。奧運會在即,罐子上打出了“分享可樂給金牌隊友”,及時,應景。

奧運會常年贊助商麥當勞,已經推出了“五洲風味,實力登場”套餐。雞翅、冰淇淋、漢堡、飲料和炸蝦被套上了非洲、歐洲、美洲、亞洲和大洋洲五環。硬把油炸快餐食品和強調“更高、更快、更強”的健康奧會結合在一起,估計也燒壞了麥當勞廣告商不少腦細胞。

自1932年以來就成為官方計時的奢侈品牌歐米茄,也是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的官方夥伴。最近為了吸引用戶,舉辦了奧運計時歷史展覽。

里約奧運會的官方合作夥伴里,三星的手筆算不小。7月初,在巴西聖保羅,三星隆推出“S7 edge奧運尊享典藏版”智能手機,並宣布上線“Rio 2016”應用程序,為消費者24小時不間斷實時提供奧運最新動態。7月26日,三星又發布了2016里約奧運會廣告片,聘請6位來自不同國家的運動員,講述他們勇於挑戰自我的故事。跟以往不同的是,影片中運動員並非都是大牌,比如美國田徑運動員Alysia Montano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只獲800米第5名。這樣的名次也許在一般人眼中並不突出,但是三星看中的,是她不斷克服困難最終實現目標的歷程。這跟現代奧運會的創始人顧拜旦的理念是一致的,“比賽並不是為了贏得什麽,而是努力奮鬥,重在參與”。

不過一直強調奧運會運動員應該保持業余、非商業化的顧拜旦如果活到今天肯定會失望。他老先生認為如果一個人由於從事競技運動而致富,會使運動的高尚蕩然無存,使金錢淩駕於精神之上。“只有非雇傭的、不受物質因素影響的業余運動員才能保持純粹。”

實際上,奧運會沒純粹過,甚至曾淪為政治工具。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是希特勒統治的德國展示“雅利安人優越性”的舞臺。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11名以色利運動員被恐怖分子殺害,名導演斯皮爾伯格還專門拍攝了電影《慕尼黑》紀念此事。而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更是變成了大國冷戰的舞臺,美國等西方國家帶頭抵制,拒絕派運動員參加。

這一切轉折,發生在1984年的洛杉磯。那一年,奧運會搖身一變,從一項賽事,變成了一門生意。美國人用經營職業體育聯盟的手段經營了奧運會,通過廣告和電視直播告訴了全世界如何用比賽賺錢。從此奧運會的舉辦權爭奪開始變得激烈,金錢味道就越來越濃。

隨之,越來越多的職業運動員也出現在了奧運會賽場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92年在西班牙巴塞羅那由飛人喬丹領銜的美國男籃夢之隊,主力全部由職業球員組成。不過喬丹喬老爺在奧運會上最令人側目的不是他出神入化的球技,而是在領取金牌的時候,因為他的贊助商Nike和當時美國隊的贊助商銳步有沖突,他幹脆披了國旗領獎用來遮擋銳步的標誌。

運動員個人的利益和國家發生的沖突,從那時一直延續到了今天。今年7月1日,中國遊泳隊100米世界冠軍“小鮮肉”寧澤濤通過社交媒體稱,其因為私接廣告可能被取消里約奧運會資格,雖然最後他還是成行了,但一時間很多網友大為驚訝。

這沒什麽可驚訝的,類似的故事不僅中國有。本屆奧運會,英國奧委會也曾向運動員和他們的個人贊助商發出嚴厲警告:不要以任何方式利用奧運會搞營銷。

英國奧委會的規定非常具體,奧運會期間,不僅禁止個人贊助商在奧運會期間使用運動員的形象做營銷,禁止運動員遮擋運動衣上英國奧委會官方贊助商的商標或者故意展示個人贊助商的商標,即使個人贊助商向運動員發布祝賀信息說“祝你好運”也不行。

英國奧委會跟我國體委制度有某種程度類似,即所有運動員要求與英國奧委會簽署相關協議,一旦違反,將面臨嚴厲的處罰,嚴重的有可能被驅逐出參賽隊伍。

不過這些個人和國家間利益的爭執,不會影響奧運會這門大生意。奧運總部瑞士小鎮洛桑的金庫有四大來源,電視轉播權、贊助、門票和特許授權。

2001~2004年,國際奧委會創收42億美元,到2005~2008年間,數字升至54.5億美元。2009~2012年,依靠轉播收入增幅50%,門票收入翻了近5倍。這四年國際奧委會的總體收入增長了48%,達到了80億美元。

2015年8月,在國際奧委會第128屆全會上,奧委會市場開發部部長Timo Lumme透露,奧運合作夥伴TOP(頂級)計劃的目標是2024年達到20億美元,再加上電視轉播權、兩屆奧組委的本地贊助、門票及特許授權,國際奧委會在一個奧運周期收入有望達到100億美元。

對於公司來說,奧運會是四年一度的風暴,將掀起一波全球矚目的熱浪,不站在風口浪尖弄潮,就會被時代落下。因此,砸向奧運會的資金,只多不少,水漲船高。

2008北京奧運會全球合作夥伴的最低贊助是6000萬美元。到了2014年,東京成功申辦2020年奧運會後,日本企業普利司通主動牽手國際奧委會成為TOP夥伴。雙方合同期限為10年,持續到2024年,合同金額預估已經高達350億日元(約合3.4億美元)。

本屆奧運會的TOP贊助商還有豐田汽車、VISA、寶潔、普利斯通輪胎等企業,他們財大氣粗,可是投入這麽多錢劃算嗎?

“對外來說,這是媒體宣傳的一個角度。”在500強企業德國拜耳多年負責企業傳播的總監告訴我。成為奧運會的夥伴,的確是可以大書特書的企業宣傳。

不過拜耳給奧運會投了多少錢,怕是連公司自己都算不清楚了。因為拜耳不僅贊助殘奧會和特奧會,在平時,公司還贊助很多職業的、非職業的、青年和殘疾人運動。拜耳自己統計,目前一共有23個體育俱樂部,包括了50個體育項目,涵蓋45000名運動員。

如此多的付出,經年累月,拜耳已經培養出了64個奧運獎牌得主。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司驕傲地宣稱,算上世界冠軍、歐洲冠軍和德國冠軍,冠軍總數是以千計。德甲著名的足球隊勒沃庫森,全名就是Bayer 04 Leverkusen,就是跟拜耳的總部在一個鎮上,球隊跟公司名字都一樣,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了。

德國擊劍冠軍中文名字“小月”的Britta Heidemann就是拜耳的金牌運動員之一。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她曾前往拜耳中國北京和上海總部多次,與員工交流,並參加捐贈等企業社會責任活動。因為她會說中文、笑容燦爛,又是金牌選手,深受中國員工熱捧。“對內來說,這是員工的驕傲。”這位總監說。

不過,也有五百強公司,沒拿花奧運會贊助費當個大事兒的。同樣是TOP合作夥伴,陶氏化學和“想到、做到”的GE就靜悄悄的,網站上至今連五環奧運標誌都沒放一個,大概B2B公司悶聲不響慣了。以前某些B2B贊助商習慣悄悄把大客戶包商務艙送到奧運賽場的VIP包廂中去,只不過現在全世界反腐的風氣越來越濃,不知道這些企業現在是不是還是這樣奢侈地招待客戶了。

不過上億資金砸下去,不做品牌宣傳,多少讓人覺得可惜。反觀中國企業,千方百計想搭上奧運的船,就是想利用國人對奧運會幾乎無條件的愛。

這個月,斐濟奧委會主席為一家中國福建紅木家具企業頒發了2016里約奧運會斐濟奧運體育代表團官方合作夥伴授權證書。福建企業也表示,會一直致力於支持“南太平洋島國和斐濟的奧運事業”。據報道說,這也是中國紅木家具企業第一次成為國家級奧運體育代表團官方合作夥伴。

斐濟或有希望爭取首枚奧運會金牌的機會,是首次成為奧運會正式項目的七人制橄欖球。斐濟這支隊伍承載了整個國家拿到奧運史上首枚金牌的希望,想必也承載了這家福建企業成為家具強者的夢想。

(作者為五百強公司管理人士,文章不代表本報觀點,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與作者交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449

珠三角智能出行大數據出路:深圳最能加班

 

9月6日,滴滴出行聯合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 Data)發布了《珠三角智能出行大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基於滴滴平臺2016年1月至7月全量數據,通過珠三角地區的出行特點和規律來解讀城市生活以及用車習慣等信息。

本次《報告》主要涵蓋了廣州市、深圳市、佛山市、東莞市、中山市、珠海市、江門市、肇慶市和惠州市9個城市。

2016年1-7月珠三角地區智能出行總人次已經達到6.2億人次,月人均智能出行次數為4.4次。

廣州市平均每天早晚高峰智能出行量已經達到32.2萬人次。在深圳,工作日每天早晚高峰的智能出行量為37.6萬人次,相當於126列地鐵,或3780輛公交車或10218輛出租車的載客量。

在一些二線城市,雖然總體的智能出行滲透率比不上一線城市,然而,用戶對於智能出行依賴性卻更大。在人均出行次數方面,清遠居民以人均出行次數5.2次,排在榜首,東莞以人均4.8次、惠州以人均4.6次,分列第二、第三位。

《報告》將深圳的高滲透率歸因於以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對於深圳的影響,“年輕”的深圳市民也更易接受“互聯網+”對於生活的改變。

華為終端基地落地東莞松山湖後,也對東莞智能出行數據有所貢獻。根據前7個月的相關信息顯示,深圳華為基地的數據基本保持穩定,而東莞松山湖基地的出行量卻持續增長,近三個月的平均增長率達到23.5%。

深圳南山區屬於高科技企業密集地帶,通過智能出行紀錄,這個區域加班時間也更多。

深圳的上班族平均每天8點28分上班,加班至21點後的比例為36.9%,兩項數據均排在珠三角第一位,其中,珠三角加班最多的公司排行榜中,深圳占據五席。科興科學園和萬利達科技大廈位列第一和第二位,華為工業區,朗科大廈和創維半導體設計大廈也榜上有名。

對於深圳近期發生的大事,智能出行也有所紀錄。數據顯示,6月27日萬科股東大會召開之際,當天打車前往國際議中心的人數也較平時增長36%,其中超過40%來自於深圳外的其它地區,如廣東(深圳以外地區)、北京和福建等。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深圳房價一路攀升,打車去往產交易中心,公積金貸款的出行量也隨之猛增。4月房價開始回落,出行量也同步下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661

2016地方經濟年報:廣東江蘇差距拉大,藏渝黔“最能跑”

就在國家統計局上周公布全國經濟運行數據前後,除東三省和山西“晚交卷”,全國其他27個省份均已公布各自2016年的經濟年報。總體呈現出三大特點:廣東第一經濟大省的位子更穩了,南方省份的經濟表現更為搶眼,名義GDP透露出北方省份經濟仍存短板。

具體到各省份來看,西藏、重慶、貴州的增速上雙,分別為11.5%、10.7%、10.5%;湖北經濟總量達到了3.23萬億元,首次超過河北;江蘇苦追了廣東7年後,2016年經濟總量的差距又被拉大了。

江蘇苦追廣東七年未果

經濟第二大省江蘇多年來與第一大省廣東的差距不斷縮小,甚至有趕超之勢,但2016年兩者的差距又重新拉開了。

廣東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廣東GDP達到7.95萬億元,增長7.5%,GDP總量連續第28年占據榜首;江蘇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省GDP在2015年邁上7萬億元臺階後繼續增長7.8%,達到7.61萬億元。兩個經濟大省之間的GDP總量相差0.34萬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歷史數據發現,廣東2008年的GDP領先江蘇0.58萬億元,其後7年的差距逐年縮小,分別約為0.5萬億元、0.46萬億元、0.41萬億元、0.31萬億元、0.3萬億元、0.27萬億元、0.27萬億元。

因此,在江蘇連續7年逐漸追近廣東後,2016年廣東對江蘇的領先優勢又重新擴大。

江蘇追趕步伐放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作為外貿依存度最高的省份,廣東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所受的沖擊最大,轉型升級也開展得最早,目前已初見成效。尤其是在外貿出口增長受阻的情況下,借助電商的快速發展,廣東工業產品的市場開拓力度不斷加大,內銷占比進一步提升。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內銷比重進一步提升到75.6%,同比提高了2.5個百分點。

其次,經過多年追趕後的江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在內的一些重要指標的增速已經放緩。數據顯示,去年江蘇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5%,比廣東低了2.5個百分點。

兩者絕對值重新拉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2016年廣東的平均價格水平比較高,以現價計算的絕對值也就比較高,若扣除價格因素,廣東的實際增速仍低於江蘇。此外,廣東的人均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明顯低於江蘇。

廣東省統計局局長幸曉維分析,雖然當前廣東經濟總體保持穩定,但也面臨不少困難,主要體現在:經濟下行壓力仍較大,經濟發展過於依賴房地產,行業和地區分化加劇,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地區發展差異加大。

事實上,相比江蘇、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廣東的區域發展最不均衡,粵東西北與珠三角之間存在巨大鴻溝,且這種差距有拉大的態勢。珠三角地區在經濟新常態下率先轉型、率先調整,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而粵東西北地區受傳統發展模式影響,經濟發展活力不足,經濟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

粵東西北2016年的數據顯示,其GDP增速比珠三角低0.9個百分點;投資增長7.4%,比珠三角低1.9個百分點;財政收入狀況不理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僅增長0.4%。

南方省份年報更吸睛

按照目前的態勢,各省份的經濟總量已經形成了幾個梯隊。第一梯隊是粵蘇魯三強,廣東和江蘇都處於7萬億~8萬億元之間,山東為6.7萬億元。雖然山東十多年前的GDP總量曾超過江蘇居第二,但近年來與粵蘇兩強的差距在不斷拉大,2016年與廣東的差距達到了1.2萬億元,與江蘇也相差了近萬億元。

三強之後是浙江和河南,兩省的GDP總量在4萬億~5萬億元。隨後是四川、湖北、河北和湖南,GDP總量在3.1萬億~3.3萬億元,這4個省份的數據咬得很緊,名次也多有變化。

湖北2015年超越遼寧上升至第八後,2016年再接再厲,一舉超越了人口大省河北,上升至全國第七,創下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好水平,逆勢趕超的競進態勢日趨明顯。實際上,若按目前的態勢,2017年湖北的鄰省湖南也極有可能超過河北。

不光是湖北,東南的福建也創出歷史新高。盡管目前遼寧的具體數據尚未揭曉,但根據福建官方25日發布的消息,福建2016年的經濟總量已確定上升至全國第十。改革開放之初,福建經濟總量位居全國二十多名,經濟基礎薄弱,是沿海地區中山地最多、平原最少的省份,如今能擠入全國前十,殊為不易。

相比之下,遼寧在2015年被湖北、湖南超過之後,2016年又被福建超越了。改革開放之初,遼寧的GDP總量高居全國第三,如今卻將退出全國前十。

總體上看,南方省份的經濟年報更為亮眼,名義增速超過9%的省份均來自南方。比如同為直轄市,重慶的名義增速接近12%,比天津高出3.6個百分點。從經濟總量上看,目前重慶的GDP總量已經逐步逼近天津。

重慶夜景

南北名義GDP之差

各地統計部門目前發布的均為GDP實際增速,是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後,以不變價格計算的增速,而名義增速則包含了價格的變動。價格變動是無處不在的,不光關系到各地GDP總量的大小,也與每個人的實際收入息息相關,用名義增速來觀察各地的經濟表現更為直觀。

比較各省份的實際增速與名義增速,我們不難發現,南方省份的名義增速大多高於實際增速,而北方的很多省份名義增速低於實際增速。

例如,山東的名義增速比實際增速低了1.3個百分點;陜西名義增速比實際增速低了2個多百分點;內蒙古名義增速比實際增速低了4個百分點。反觀南方省份,無論是福建、廣東、上海,還是浙江、湖北、重慶等地,名義增速都明顯高於實際增速。

首先要了解的一個背景是,不少北方省份的產業結構以能源重化工業為主,產業結構較為單一,在過去幾年能源價格下行的情況下,這些省份自然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彭智敏表示,在一定時期內,尤其是資源產品需求旺盛的時候,以能源、重化工業為主的地方日子比較風光,但長期來看,這種模式不可持續。由於產業結構不同,北方很多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例要比南方沿海發達地區低很多,這也影響到了經濟的各個方面。

相比之下,南方省份的產業結構更為豐富,終端產品的市場需求也比較旺盛,因此受到的影響也比較小。尤其是東南沿海發達省份,處於產業的下遊,輕工制造業以及金融業、房地產業等產業發達,這些地區的價格上升幅度較大,因此名義增速就明顯高於實際增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834

這個世上最能”噴“的除了“鍵盤俠”,就是“大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18/166510.shtml

這個世上最能”噴“的除了“鍵盤俠”,就是“大佬”
吳丹 吳丹

這個世上最能”噴“的除了“鍵盤俠”,就是“大佬”

“要讓每一名格力員工享受到兩室一廳的待遇。我掏錢。”

來源|創業家(ID:chuangyejia)

作者|吳丹

很明顯,在業余生活中,他們更喜歡的是 吐槽、喊話、懟人、批評與自我批評。

上篇盤點出來後,吃瓜群眾們紛紛拍磚, 為何不把李彥宏坐無人車的事寫入十大事件 ,為響應群眾號召,我們現在讓他第一個上車。

“ 我們確實收到了一張罰單 。”李彥宏在11月的百度世界大會上主動提及,7 月他乘無人駕駛汽車上五環時被交警開罰單了,原因是:實線變道,還不打燈。

從醫療類競價排名廣告被曝光起,百度一直深陷負面新聞泥沼。百度方面也是采取了很多措施避免事態惡化,比如——成立專門的內容團隊,運營名為“這屆百度公關”的微信號,以及讓具有 “帥氣到人畜勿近” 人設的老板參加貝爺的綜藝節目,和他一起在泥地打滾。

且從李老板多次重申 “我們是人工智能公司” 這點來開,公司內部一定也是開過多次首腦會議,做出了把品牌定位從“搜索公司”轉向“AI公司”的重大決定。

新華社強勢出鏡,呼籲賈躍亭還錢。

幾日前,新華社發文稱“ 就承諾借款一事,賈躍亭姐弟必須負責 ”。

這里之所以並沒有引用賈躍亭的話,是因為他再說什麽大家都不是很關心了。回國?還錢?造車?呵呵。

現在大家只想知道還有哪些機構會出來講話,又會分別透露什麽強烈信號。

“明年出貨1億臺。”

小米今年如何?至少媒體告訴我們的是,轉危為安,涅槃重生。

相比往年,雷老板今年比較低調。只是違背了當初“ 不請明星 ”的諾言, 默默把公交站臺刷了個屏 。比起錘子日常黑蘋果的公關策略,小米更喜歡的還是講自己,產業鏈、科技創新、無人商店、智能小家電blabla。

Anyway,沒能看到雷總新的鬼畜視頻是很令人沮喪的。我們希望雷總不要氣餒,卯起精神,來年再戰。

下面來關註一下民生。

“及早賣掉多余的房子!以後房子賣不掉!”

關於房價問題,我們試圖找一下任誌強老師的觀點,卻發現他一會兒說明年會漲,一會兒又說要跌,有時還說 “我也判斷不好了” 。難道是任誌強老師絲毫不在意自己的形象,在瞎說一通嗎?我們相信這一定是有人在背後搗鬼。

只好再找其他大佬的觀點。曾因在國外吐槽稅費高而聲名大振的民營企業家曹德旺勸告大家:有多余的房子趕快賣了。

這句話聽起來十分真誠,但網友普遍覺得這種言論並沒有什麽指導性, Excuse me?請問什麽是 “多余的房子” ?我們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東西??

“馬雲炒概念把實體經濟搞糊塗了。”

從烏鎮飯局的熱度遠超亞布力、博鰲等老牌企業家論壇來看,大家對互聯網大佬的關註度還是遠高於傳統企業家。這里選出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的一句話,代表實體經濟的一種聲音。

下面是一個言論套裝。

“我不喜歡錢。”

“每月掙一二十億其實很難受。”

“雙十一沒怎麽賺錢。”

“下輩子想當女人。”

“alpha go無意義。”

鑒於越來越多超級富豪開始公開炫富,我們的態度只有是,嗯,你喜歡就好,說就說了,不說也可以,隨緣,我都行。

下面是另一個套裝。

“我不覺得她很漂亮。”

“錢越多越糟糕。”

“網照不是嶽父嶽母。”

“小編我要請你喝茶!”

不過除了以上,東哥今年還說了一句責任感爆棚的話。

“中國還有幾千萬極端貧困人口,這是富人的恥辱。”

我們強烈建議富豪們除了吐槽自己錢多以外,多關心一下這類話題。在這里我們也給東哥相關行為打個廣告。

1)、2月28日,劉強東宣布向家鄉江蘇宿遷捐贈1億人民幣,用於當地教育、文化、扶貧等公益事業。

2)、在北京“清理人口”事件發生後,發聲會協助受影響員工找房。

下面出場的,是在宣傳陣勢上唯一能和樓上二位匹敵的人物。

“ 家電企業熱衷搞房地產才不務正業。 ”(7月在“中國智造”論壇演講提到,創業家&i黑馬註)

“大家都沒有用格力手機,我很生氣。”

“沒有實體經濟,大數據將毫無用處。”

“只有外面溫度跟里面溫度幾乎相同時,不需要(開)的時候可以一度電。”

在diss對手、同行、互聯網等,董小姐從不手軟、直接幹脆,一點兒也不像互聯網從業者那樣扭扭捏捏。有網友告訴我們,格力采取的這種宣傳方式十分有效,導致他每次一看到格力對手在電視上打廣告時,都好像看到了董小姐在屏幕上方發射的彈幕。

另外,董小姐下面的言論我們也強烈呼籲企業家群體關註一下。

“要讓每一名格力員工享受到兩室一廳的待遇。我掏錢。” (2月21日人民網直播,創業家&i黑馬註)

“ 金錢帶給我的幸福只起到5%的作用。 

鑒於如此多富豪都愛和錢過不去,強烈建議以後將此類言論作為甄別富豪真偽的重要標準。這次是誰?

給你一個小提示: 養豬事業可能填充了這位富豪另外95%的幸福 

對於互聯網大佬集體表達出的淡泊明誌、想退休的態度我們還是表示理解的,畢竟也都年紀不小了,集體奔5(馬雲除外)。

“ 沒有必要因為自己投資了(ofo)而歪曲。 

雖然媒體給這場爭鬥冠以“怒懟”,但縱觀整個對話,語氣最強烈的一句就是這樣了。

這是小馬哥為數不多的年度語句,還是在私人朋友圈登場的。

另有一件事,硬要算作他是默默說了句“我同意”,也是可以的。來看一下媒體給的標題——騰訊創始人之一曾李青稱樂視是龐氏騙局,馬化騰點贊。

好了,以上是我們整理的年度大佬金句。你對其中任何一句有什麽不爽,請盡管沖他們去。也希望身負重任的大佬們明年帶給我們更多精彩。

最後有個彩蛋。“十大語句”裝不下的,我們擱在下面:

“明年我們的招聘數據會超過另外兩家招聘網站之和,我們會遙遙領先。”(在12月中旬發布會上所說)

“我們是國產品牌。”“我們是純中資企業。”

“我問心無愧!”

“現在對董事會來說是時候結束這場災難了。股東們無力地看著自己成千上百萬美元的賬面現金被投資於電視劇和手機移動充電電源。”

“看了第一個截圖,覺得知乎創始人張亮對自己平臺作者有點傲慢。”

“易到被樂視挪用13億資金。”

“我終於找到爭取財富自由之路啦,哈哈!”

猜猜都是誰說的?

國產品牌 純中資企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834

胡孟青:誰最能為樓市降溫?

1 : GS(14)@2017-06-08 00:30:58

【明報專訊】一條長長人龍,樓市火熱再成為全城熱話。樓價失控上升,部分人是憂心忡忡,部分人則認為極其合理,說到底,目前本港樓市某程度上就是市民財富及槓桿能力的消耗戰,樓價再進一步上升,風險與回報就變得更合理,否則後果難言了。

近20年,每次出現萬人空巷式人龍場面,是否就代表不祥之兆?1997年的青衣新盤;2000年的科網招股;到現在與青衣一水之隔的新樓盤,20年後的今天,愈快樂難道就會重演愈墮落?從媒體報道,近日新盤熱賣,大致得出幾點結論:

(1)其實頗多準買家都是應付不到持續收緊按揭的,上會有困難,一手盤變相成為上車天堂;

(2)父母協助子女上車個案多的是,從發展商及代理的數字,有可能已佔近半,甚至更多;

(3)「遺憾效應」已牢不可破,愈來愈多市民不相信樓價會調整。簡而言之,一手新盤很大程度是持續收緊上車房策下,邊緣置業人士的避難所,更甚是,若沒有銀髮族的財富支撐,八九十後大多是毫無能力置業的。

觀乎政府近年種種樓市政策,骨子裏就是先為銀行體系提供保護、風險轉嫁到發展商、發展商的二按或高按揭成數安排,根本就是將最終風險推回給買家。有幸是,樓價升了,是對他們願意承受高風險的獎勵,否則後果自負,尤其很多人現在已忘記了有追補差價這回事。

樓市火熱之際,多家主要銀行宣布上調按揭利率,時間上頗值得細嚼。在金管局「內評法」的收緊下,按揭貸款風險權重下限提升,銀行要維持原有按揭業務回報,就要上調利率,有部分大行分析員計算,按息或要再加1厘。從另一角度看,在銀行體系資金持續氾濫下,按揭既是有利可圖,亦是相對優質及具抵押品支撐的貸款,銀行其實暫時可以不理,繼續催谷貸款業務,加息決定似乎或多或少是監管當局與主要銀行之間商討後的結果,說白一點,可能就是金管局的要求,銀行本身對當時樓價水平亦漸感不安,於是一拍即合。

上調按揭利率 象徵意義多於實際

按揭利率上調了10點子(100點子等於1厘),但觀乎作為銀行資金成本指標的1個月及3個月期同業拆息,年內均持續下跌,如果跟去年底比較,1個月拆息回調了近40點子,3個月拆息亦下降了25點子。換句話說,區區10點子的上調,絕對只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

這麼多年來,樓市的表現導致很多精英意見領袖的分析及判斷失效,一言堂效應破滅。撇除市面充斥追隨市况提供分析的言論,以往好些官員、名家、學者及分析員,言論部分會對市場起到再三反思或降溫的作用,惟他們的預警失效,部分更被批評是「明燈」、危言聳聽、而且愈來愈不被重視。似乎要真正為樓市降溫,可能要靠李嘉誠、李兆基等城中大孖沙甘願冒倒自己米之險出言相勸了,當有一天連超人都說憂慮樓價,斷估全港市民才會全然重視也。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367&issue=201706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4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