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分別踢爆特朗普及普京醜聞《華郵》《紐時》無畏強權奪普立茲

1 : GS(14)@2017-04-13 00:23:47

■《華郵》員工祝賀法倫特霍爾德(右)獲獎。



【普立茲獎】有美國「新聞界奧斯卡」之稱的普立茲獎,今年得主名單出爐。在當權者動輒以「假新聞」帽子敵視傳媒的大氣候,主辦單位特別強調敢於挑戰權貴的自由傳媒,仍是民主制度的基石,挑戰美國總統特朗普、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揭發紐約警方濫權的報道,都有得獎。



普立茲獎評委會管理人普賴德(Mike Pride)前天在宣佈名單的引言指出,今年的得獎報道,有些挑戰「有權有勢的政治人物和機構」,有些則揭發「一些無力自衞的人,如何遭受系統惡待」。



「自由傳媒仍是民主基石」

他又說:「由於新聞工作者發表令人不舒服的真相,故一直易成批評目標。但你只要停下來想想新聞界被打壓的情況,就會明白茁壯的自由傳媒即使有缺失,仍是民主的基石,它是美國人民的真正盟友。」今年新聞獎中最高榮譽的公共服務獎,由《紐約每日新聞》和調查報道網媒ProPublica奪得,兩機構合作的報道,揭發紐約警方濫用驅逐規定,將數百名主要是少數族裔貧民逐出家門。美國大選是去年頭號焦點新聞,獲國內新聞報道獎的《華盛頓郵報》記者法倫特霍爾德(David Fahrenthold),以連串報道揭發特朗普聲稱捐善款與現實不符,其間以Twitter公開發表,讓特朗普回應,評審讚賞是「創立了透明新聞模範」,他亦率先披露特朗普針對女性的下流言論錄音。《華爾街日報》努南(Peggy Noonan)的大選專欄被讚在最撕裂的競選讓讀者重拾「美國人的共同美德」,獲評論獎。


「巴拿馬文件」3機構得獎

《紐約時報》獲國際新聞報道獎的系列報道,則披露普京透過暗殺和插贓嫁禍政敵,以及網上「五毛黨」等方法,在國外擴張影響力。《紐時》亦是今年唯一得超過一個新聞獎的機構,另憑一士兵退役後陷暴力殺戮的故事獲專題報道獎;獲突發新聞圖片獎的菲律賓反毒戰照片,亦在該報刊登。其他新聞獎得主百花齊放,奪解釋性報道獎的「巴拿馬文件」報道,三機構共動員逾400記者,拆解名人政客罪犯的離岸公司活動,堪稱最人多勢眾,但艾奧瓦州一周只出版兩次、只有3,000銷量的《風暴湖時報》,亦能得社論寫作獎。普賴德表示,報業雖處於艱難時期,新聞業卻非沒落,而是在數碼革命中找尋新方向。普立茲獎是按已故報人普立茲(Joseph Pulitzer)遺願創立,由哥倫比亞大學主辦,1917年開始頒獎,現有21獎項,包括14個新聞獎和7個文藝獎。法新社/路透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12/199876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231

《華郵》:為開除米勒砌詞

1 : GS(14)@2017-06-18 11:17:55

特朗普在Twitter不點名向副司法部長羅森斯坦發炮,《華盛頓郵報》分析認為暗藏殺機,可能是為炒羅森斯坦堆砌理由試水溫,最終目標是撤換通俄門特別檢察官米勒(圖)。《華郵》指自羅森斯坦上月中委任米勒出任特別檢察官後,特朗普差不多天天炮轟「政治迫害」,但如他要強行中止「迫害」,只有三個方法,第一是不理任何規矩直接炒米勒,但將面對嚴重法律後果;第二個方法是按正常渠道要羅森斯坦炒米勒,但羅森斯坦早前在國會聽證會已表明他要有「好原因」才會炒米勒。


暗指副司法部長搞事

第三個方法就像尼克遜在水門醜聞的「周六夜大屠殺」那樣,炒掉委任特別檢察官的官員,期望頂替的官員遂其所願,但要炒羅森斯坦亦需要理由,《華郵》認為特朗普不點名指羅森斯坦建議他炒科米,轉頭又令他被查涉妨礙司法公正,暗示一切都是羅森斯坦興風作浪,或想以此撒換對方。特朗普炒科米前的一個月亦拋出批評科米的理由,如一再指他優待希拉莉,事後回望是試水溫。但《華郵》指特朗普以為「斬首」就一了百了,卻令自己陷入妨礙司法公正的壓力越來越大。美國《華盛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8/200598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722

亞馬遜老闆改造 華郵起死回生

1 : GS(14)@2017-06-25 08:35:49

【明報專訊】電商巨擘亞馬遜近期大舉進軍傳統零售業務,不惜斥137億美元(1069億港元)收購美國食品超市連鎖店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穆迪首席零售業分析師Charlie O'Shea稱,亞馬遜今次收購將不僅為食品零售,甚至為整個零售業帶來轉變。市場期待亞馬遜以其改革出版業、報業等的作風,把網購與實體店零售全面結合。

明報記者 黃展翹

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Jeff Bezos)3年前斥2.5億美元(19.5億港元)購入美國老牌報章《華盛頓郵報》,迅速引入改革,令《華郵》起死回生。貝索斯透露,購入《華郵》是因為與其前發行人Donald Graham的情誼——「和Graham做了15年的朋友。若不是認識他,就不會買《華郵》。當他向我提出的時候,我很緊張,對新聞業務並不認識。我最終買下《華郵》是因為我認為它是重要的新聞機構。如果它只是一家混亂的零食公司,我才不會買」。

老朋友穿針 近20億購華郵

基於對Graham的信任,他甚至沒有核數就簽署交易協議。貝索斯曾稱,自己對報業一竅不通,但倒知道一點關於互聯網的。到底這報業門外漢,如何憑藉對互聯網的認知,為《華郵》這份已有140年歷史的老報扭轉乾坤?

貝索斯本身並沒參與《華郵》的編輯工作,但為《華郵》的經營引入亞馬遜的文化,從科技和商業方式入手,把《華郵》轉型為「媒體與技術公司」。他說亞馬遜有三大原則一直堅持的,「這是我們成功的原因﹕把顧客放第一、創新及有耐心。如果把讀者換成顧客,這個方法和觀點也能讓《華郵》成功」。

強化IT部門 貝索斯﹕媲美矽谷企業

《華郵》技術總監Shailesh Prakash稱,貝索斯常說不要害怕嘗試,要從長遠角度思考,毋須抱怨互聯網搶走了發行量,拖垮了原本的經營模式,因為互聯網同樣可帶來新的經營模式。貝索斯入主《華郵》前,《華郵》的技術部門主要是一個支援組,負責維修電腦、更新軟件。有了貝索斯作後盾,《華郵》的資訊科技(IT)部門人手幾乎翻1倍至250人,營造出猶如科技初創的氛圍,吸引高素質科技人才加盟。貝索斯形容,《華郵》的工程團隊可媲美矽谷任何企業。

網上廣告收入已超過1億美元

有大量工程人員的支援,《華郵》進行了一項決定性的改革,就是建立自己的軟件,供編輯部和銷售團隊使用。自行編寫的軟件Arc,使《華郵》更有效控制下載速度等技術問題,更可深入了解讀者喜愛哪些題材、測試同一新聞用上不同標題對閱讀量的影響、了解不同文章的閱讀時間,以至讀者對視頻或照片的喜好等。這些信息可即時回饋給編輯部,讓他們即時進行修改。雖然《華郵》的發行量仍有下降,但網上讀者卻增加。根據ComScore的數據,過去兩年,《華郵》網站每月流量增長56%至7870萬。

讀者也花更多時間在《華郵》網站閱讀。對營銷團隊來說,關鍵的是讀者與廣告的互動次數增加5倍。《華郵》早前稱,其每年網上廣告收入已超過1億美元,連續3年每年取得雙位數增長。由於《華郵》軟件相當成功,已吸引22家出版商,包括《洛杉磯時報》、《芝加哥論壇報》等,向《華郵》購入軟件,令軟件銷售成為《華郵》的新業務。

自研軟件獲青睞 成另一收入來源

《華郵》的軟件可篩選新聞,並配合讀者的人口統計資料及喜好等,自動配置合適廣告。廣告客戶也可使用相同的軟件,製作資料詳盡、配合讀者興趣的廣告內容。《華郵》的廣告產品和工程總監Jarrod Dicker稱,這項技術有助《華郵》業務大翻身,即使是廣告也要以客戶的興趣為首要,業界需提供更好的廣告,否則消費者對網上廣告避之則吉,選擇把廣告一概屏閉。

《華郵》的軟件不僅令針對性的廣告更有效接觸到潛在顧客群,也減少了對用戶的騷擾。廣告顧問公司Borrell Associate指出,以往廣告商都是參照媒體的發行量下廣告的,現在廣告商關心的是廣告是否投向正確的客戶,避免浪費資源。MediaCom媒體總監Janel Shervington稱,前段時間《華郵》曾停滯不前,現在卻走在業界前線,過去兩年已將其客戶投放在《華郵》的開支增加1倍。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59&issue=201706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700

《華郵》爆特教兒子作誤導聲明

1 : GS(14)@2017-08-02 05:59:28

【通俄風波】特朗普長子唐納德早前被揭密會俄羅斯律師韋斯歷斯卡亞。《華盛頓郵報》引述多名知情人士指,特朗普上月在德國出席G20峯會回國途中,教唐納德作誤導聲明,指密會是談領養計劃,被指「不必要地將自己捲入事件」。《華郵》指特朗普及其家人的律師團隊最初得知這次會面時,總統顧問及律師團隊都主張公開資訊減低傷害,並反過來將會面塑造成「民主黨設陷阱給唐納德,打擊特朗普選情」。到了7月8日,《紐約時報》獲悉這次秘密會面並要求團隊回應時,亦傾向維持以上姿態。不過特朗普一人決定推翻所有共識。當時一行人準備登上「空軍一號」專機回國,特朗普知道此事,認為《紐時》只知很少詳情,親自教唐納德回應「這次會面是談美國人收養俄羅斯兒童計劃,與選舉無關」。不過後來越揭越多的資料,顯示唐納德是有意從對方身上得到父親大選對手希拉莉的黑材料。如今獨立檢察官米勒正調查特朗普有否妨礙司法公正,干預通俄門調查。誤導公眾及媒體理論上並不違法,但有總統顧問擔心,特朗普此舉欲蓋彌彰,不必要地將自己置於尷尬境地。白宮未有回應,特朗普律師則否認報道,唐納德亦拒絕回應。美國《華盛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802/201089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224

圓方集:《華郵》怎樣跑贏同業

1 : GS(14)@2018-02-28 07:41:30

香港傳媒風雨飄搖之際,電影《戰雲密佈》在本地贏得不錯的口碑。劇中的《華盛頓郵報》今天已經不再是女主角嘉芙蓮.葛蘭姆(梅麗史翠普飾)家族所擁有。2013年,美國電商亞馬遜的老闆貝索斯(Jeff Bezos)私人以2.5億美元收購《華郵》,之後大事改革,獨是不碰編採。創立於1877年的《華郵》被貝索斯收購後,分析員將《華郵》的業務和亞馬遜連在一起,推想二者的合成作用,包括:電子商務、廣告連線和立體內容。當日亞馬遜已經開始大力投資視頻製作,評論認為《華郵》可以藉此提供更多的視頻內容。回看,兩家公司迄今的運作仍然是非常獨立的,貝索斯帶來的是管理文化,而不是合作伙伴。今天《華郵》擁有强大的科技團隊,員工超過250人,是貝索斯收購前的一倍。網絡版的廣告連續三年錄得雙位數增長,年收入破了1億美元大關,網上用戶亦首次超過競爭對手《紐約時報》。過往報館採用很多第三方軟件,如今軟件都是自家開發的。《華郵》甚至出售軟件予其他報館,包括《洛杉磯時報》和加拿大的《環球郵報》。

善用電子技術

此外,《華郵》更利用它的電子技術,深層分析讀者的喜好,更準確地輸送頭條新聞給它的讀者。我是不少電子報紙的訂戶,《華郵》無論從量和時間性,都做得比同行出色。但報紙的種種突破,仍然難掩傳統紙媒讀者緩緩下降這現實。報格是紙媒的品牌,就像紫砂茶壼一樣,輕易清洗不得。但是,傳統紙媒的生產模式,用今天的科技觀之,的確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我投資過一個初創企業叫Trint,創始人是一行內頗負盛名的英國記者,他為了解決多年來將訪間錄音變成文字的痛苦,設計出一套人工智能默寫系統,推出後市場反應甚佳,後期本地城中名人周凱旋的創投基金也有入股。早前我看了中大新聞與廣播學院蘇鑰機教授的一篇文章,他提出傳統報紙的三條出路:(1)籌得豐厚資金,開發多元化業務;(2)堅守優質辦報,爭取線上線下共存;(3)犧牲獨立性,成為大財團或科技公司的附屬。更新是一很勞累的事。二月初,壹傳媒(282)宣佈商人黃浩收購《壹週刊》,幾經波折後,因賣方未能成功收取買方的資金而告吹。一單看似已成定局的交易因settlement risk而夭折,實在吊詭!壹傳媒在香港眾多紙媒中,網上讀者量居冠(雖然我老派人,「動新聞」不是我那杯茶)。但是,壹傳媒推出新產品已經是年代久遠的事,要在網上世界爭強,必須要不斷推陳出新,劍虹兄努力吧!張宗永思博資本高級合夥人兼亞太區總裁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6/203158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1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