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研發無人駕駛蘋果來真的 致信美國交通安全局要求修改政策

據路透社報道,蘋果致函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公開表示它對自動駕駛技術的興趣。蘋果在聲明中提議讓新進入該領域的公司享受與老牌公司一樣的待遇,也能有機會在公共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技術。

在這封長達5頁的信函中,蘋果公司建議交通安全局進一步提高政策的開放性,以吸引更多公司進入該領域和推動這個行業的快速發展,“在正確執行NHTSA交規的情況下,自動駕駛汽車擁有大幅提升人類經驗的潛能——每年它能阻止數以百萬計的車禍,以及數千宗惡性交通事故。”

同時,蘋果呼籲不要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施加過多限制,還稱“老牌制造商和新進入者應當被平等對待”。

蘋果還指出,某些特殊的領域需要得到關註,包括:關於安全、移動性和合法性的人工決策的涵義;保證自動駕駛汽車設計中的隱私性和安全性;以及自動駕駛汽車可能對公眾造成的影響,比如對就業造成的影響。

業內曾傳出蘋果有意開發一款品牌汽車的傳聞,據說蘋果內部將該項目稱作“泰坦計劃”,目前蘋果公司正在加拿大工程師的幫助下開發用於無人駕駛汽車的操作系統。蘋果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的郊區設立了一座辦事處,該辦事處專門為該公司的非正式汽車項目打造軟件,而蘋果在該辦事處的部分員工——約20多位員工都是從黑莓挖過來。而在今年初,蘋果聘用了丹·多奇(Dan Dodge),此人曾擔任黑莓汽車軟件部門QNX的首席執行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165

白宮:特朗普致信習近平,期待發展建設性美中關系

8日晚,美國白宮發言人斯派塞發表聲明,感謝習主席祝賀特朗普總統就任,並祝願中國人民元宵節快樂,雞年興旺。他還表示期待同習主席共同推動惠及兩國的建設性中美關系。

全文如下:

美國總統唐納德·J·特朗普今天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信,感謝習主席祝賀特朗普總統就任,並祝願中國人民元宵節快樂,雞年興旺。特朗普總統聲明,他期待同習主席共同推動惠及兩國的建設性中美關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961

德法意致信歐盟 欲出新招抵禦外資收購歐洲高科技企業

德國、法國與意大利三國致信歐盟委員會,呼籲歐盟授予其在收購案件中更多否決權,以抵禦外國對歐盟敏感高科技企業的“不平等”收購。

在此封信中,上述三國的經濟部長向歐盟貿易專員馬姆斯特羅姆(Cecilia Malmstroem)表示,歐盟國家可以國家安全的名義阻止外資收購,然而歐盟國家也應具有以“經濟原因”的名義來阻止收購,即“基於經濟標準的額外保護”。

上述信件並未提及中國,但卻透露出以德國為主的歐盟國家對於包括中資在內的歐洲收購高科技企業的憂慮之情。

馬姆斯特羅姆在本月早些時候的一次演講中就表示了類似看法,即歐盟願與中國一道在全世界同貿易保護主義作鬥爭,但也希望中方能夠在貿易與投資方面體現平等原則。

精品投資銀行Ion Pacific董事總經理兼歐洲、中東及非洲主管霍伊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則指出,有一種認知是,中國投資者偏重於IT或高科技企業,通常對科技非常有興趣,這也導致了西方賣家的懷疑。

抵禦外資收購高科技企業

在上述信中,德法意三國表示:“我們擔心(投資)缺乏互惠性,以及有可能出售歐洲專業知識。”為此,“歐盟國家應當在調查收購案件時擁有更大空間,並可以適時阻止他們”。

上述信件還列出了可以阻止收購的5項條件,譬如當出現依靠國家資金或旨在購買重要技術的收購案件時等。同時,如果投資者希望在此收購的公司中占有主導股權地位,則這些收購案就要被阻止。

上述條件同此前德國經濟部做出的一份提案十分類似。2016年末,德國經濟部曾宣稱正在推動歐盟出臺新規,增加歐盟國家阻止中資收購交易的權力。

在德國經濟部所準備的那份“歐盟層面投資檢查關鍵點建議”的件中,德國曾計劃推出以下措施:第一,如果歐盟外國家外資收購者收購股份達到了董事會投票權的25%以上,政府有權阻止這一收購行為;第二,如果投資身後有外國政府身影,那麽歐盟有義務做出幹預。

上述第二點又分為四種情況:第一,投資受到產業政策引導;第二,政府補貼投資者;第三,收購企業為外國國有企業;第四,投資者來源國中,德國企業進入該國的準入十分有限。

不過當時歐元區的許多國家對德國此項提議並不感冒;此次德國將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法國和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拉入共同信函之中,有希望增大成功概率的考量。

德國經濟部副部長馬赫尼希(Matthias Machnig)公開表示,外國企業必須標明他們在德國的投資不是受其國家驅動的,而其融資來源也要同市場保持一致,“這是我們希望同法國和意大利一道在歐洲樹立的一項原則。”

“德國向市場敞開大門,我們支持外國企業投資德國。” 馬赫尼希表示,但是德國企業正在那些不像德國或歐洲一樣開放的國家中,經歷著艱苦的競爭。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奧格斯堡參觀庫卡機器人

在中資企業並購了德國機器人制造商庫卡之後,德國國內對於保護當地高科技產業的呼聲四起,更對中資收購充滿了憂慮,且在警惕中國收購德國高科技企業的同時,也抱怨無法在中國得到對等的投資空間和市場準入。

對於德國對中資的質疑,霍伊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德國有可能在這方面是個輸家。”一方面德國存在這種持續的抵抗情緒,另一方面北歐國家則有著非常吸引人的科技企業,霍伊還表示:“以色列也具有能成為一個很大贏家的潛力,他們在未來有極大的機會同中國投資者進行合作。”

中歐投資協定能否幫助破局

在特朗普政府上臺後,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疑雲再起。

馬姆斯特羅姆在近日的講話出表示,歐盟願同中國一同繼續推進全球貿易,不過她也在講話中多次警示,這一合作的前提是,“貿易必須平等”。

馬姆斯特羅姆指出,目前中歐貿易之中還有障礙,經濟關系遠不平衡。

按照歐方數據,中國商品占歐盟進口商品五分之一,然而歐盟對華出口商品僅占歐盟出口的十分之一;與此同時,2016年中國對歐投資達到創紀錄的近400億歐元,而歐盟對華投資降至不到80億歐元。

馬爾姆斯特羅姆還指出,她希望後一個問題可以通過中國同歐盟之間的雙邊投資協定(BIT)進行解決,也希望2017年的會談有一個“新動力”。

此前,歐盟駐華大使史偉也在2017年的第一場新聞發布會中指出,在2017年,歐盟將致力於推進與中國有關BIT的談判。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此前也表示,希望中歐雙方可以在2017年完成包含市場開放、全面互惠對等內容的BIT。

據外媒報道,為應對目前全球的貿易保護主義,一般在每年7月舉行的中歐峰會將提前到4-5月舉行。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16日的記者會上回答“歐盟官員稱中方正積極推動將中歐峰會的召開時間提前至4月或5月”這一問題時表示:“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是中國和歐盟之間的年度定期高層會晤機制。我們正與歐方就今年會晤相關安排保持溝通和協調,如有消息將適時公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654

美制造業巨頭坐不住了 致信國會:快降稅

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表示,將在未來數周內推出“現象級”減稅計劃,但有些企業已經有點坐不住了。周二部分美國制造業巨頭高管致信國會,要求議員盡快修改企業稅法,並對一項頗具爭議的旨在降低出口稅加大進口(邊境)稅的草案大加贊揚。

共有16位本土制造業企業高管簽署了這封聯名信,包括飛機制造商波音CEO米倫伯格(Dennis Muilenburg),機械制造商卡特彼勒CEO恩波比(Jim Umpleby),軍工巨頭雷神總裁肯尼迪(Thomas Kennedy)及聯合技術總裁海耶斯( Gregory Hayes),他們認為現行稅收制度傷害了美國勞工的權益,限制了商業投資環境和經濟增長。

這封信也突出了1986年稅制改革法案(Tax Reform Act)實施及此後一系列稅制改革下,美國政界和商界一直存在的巨大分歧。1986年頒布實施的《稅制改革法案》是美國最具根本性的稅制改革方案之一。目的在於改革稅法,以實現“公平、簡化和增長”目標,它同以往主要是為增加稅收以解決聯邦政府預算持續的巨額赤字的目的所進行的改革是很不相同的。

制造業巨頭力挺“寬出口,緊進口”

這封信的發起者是最近成立的“美國制造業聯盟(American Made Coalition)”成員,他們對眾議院議長保羅瑞恩提出的稅制改革計劃頗感興趣。

根據該計劃,企業稅率將從目前的35%降至20%,並允許出口商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生產成本。不過企業應納稅所得額中進口成本無法省去,也就是對進口貨物征收的邊境調節稅(border adjustment)將保留。該方案與歐盟增值稅體系進口制度類似,這也導致了美國貨價格在歐洲明顯高於本土。

信中指出,這種改革與世界其他國家類似,結束海外公司因“(美國本土)企業稅”而獲得價格優勢,保護美國工作崗位並促進經濟增長。

瑞恩的方案也遭到了零售業的強烈反對,上周塔吉特 、百思買和J.C.潘尼百貨等全美八大零售商主管來到白宮與特朗普會面,建議白宮不要征收邊境稅。零售業巨頭警告說,這將推高企業的運營成本,並最終轉嫁到客戶頭上。

減稅未必能提振經濟

能否有效控制赤字,是決定減稅政策成敗的關鍵。1981年里根總統上臺之初,就推出了一個力圖大規模減稅的經濟複興稅收法案(Economic Recovery Tax Act),該法案將個人所得稅的最高邊際稅率由70%降至50%,最低邊際稅率則從14%降至11%,同時還引入加速折舊等措施來刺激經濟增長。但在第二年,由於膨脹的財政赤字將利率由12%左右推高到20%以上,美國經濟出現了1.9%的負增長。1986年里根第二任期內推出的稅制改革法案(Tax Reform Act)則是在不減少財政收入的前提下減稅,取得了一定效果。

對於特朗普而言,擺在他面前的情況並不樂觀,美國正面臨不斷上升的債務及巨大財政赤字壓力,特朗普要好好想想如何彌補減稅帶來的政府開支缺口。根據聯邦預算責任委員會(Committee for a Responsible Federal Budget)的數據,2007年至2016年,美國中央政府債務/GDP比率從35%飆升至77%,僅次於杜魯門時期創下的103%的紀錄。

減稅誘惑難敵避稅 矽谷難言回歸
不少擁有較高品牌價值、專利和版權的矽谷企業,往往會把分公司設在低稅制的地區,例如歐洲、亞洲或加勒比海地區,然後盡可能把業務轉移給分公司,從而減少應納稅款。目前蘋果、谷歌已經把海外經營的所得稅負降到個位數,很難想像20%的公司所得稅率會吸引這些企業大量回流美國。

當然避稅必須合理合法,否則就會面臨巨額罰單。比如2月10日《華盛頓郵報》爆出美國參議院調查結果,微軟通過在美屬波多黎各開設分公司等“合法手段”,每年能夠少繳約15億美元的稅款。微軟在波多黎各的分公司2011年的銷售額高達40億美元,但是員工僅有177名,但這種避稅方式確實是完全合法的。而蘋果則因被歐盟裁定在愛爾蘭的稅收違反法律、被要求向愛爾蘭補繳130億歐元“天價稅款”,目前雙方依然未能就賠償達成共識。

除了減稅方案,特朗普政府還面臨在3月份提交新政府第一份財政預算案,如何在減稅、財務支出及債務上限等問題上取得平衡,是現階段擺在特朗普團隊面前的一大難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335

聚美股東致信陳歐沈南鵬:22個月沒交流 要求返還2.25億美元 解散要約審核委員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31/164915.shtml

聚美股東致信陳歐沈南鵬:22個月沒交流 要求返還2.25億美元 解散要約審核委員會
BiaNews BiaNews

聚美股東致信陳歐沈南鵬:22個月沒交流 要求返還2.25億美元 解散要約審核委員會

信件內容指責,陳歐提出將聚美以每股7美元的價格私有化的提議低估了聚美的價值,在陳歐在位期間的這18個月股價災難中,一系列錯誤使得聚美股票下跌45.2%,市值損失3.97億美元。

來源 | BiaNews(ID:bianews8)

文 |  Bianews

今日,聚美股票持有人、美國恒潤投資公司Heng Ren Investments,公開了一封致聚美董事長陳歐、聚美聯合創始人戴雨森、紅杉資本創始人沈南鵬的信函。

信件內容指責,陳歐提出將聚美以每股7美元的價格私有化的提議低估了聚美的價值,在陳歐在位期間的這18個月股價災難中,一系列錯誤使得聚美股票下跌45.2%,市值損失3.97億美元。

這次災難得到了紅杉資本的支持,和聚美董事會的縱容。

信件還指責,聚美將2014年在美IPO籌集的2.8億美元中的款項用於投資非核心業務,包括1430萬美元用於電視劇制作,4480萬美元用於投資街電。這些投資目標都值得懷疑。

聚美2016年底公布的賬面現金為3.31億美元,但從沒有向股東支付一分錢的股利。

聚美暫停有意義的股東交流已長達22個月,也沒有任何論壇可供投資者使用,以向聚美管理層質疑可疑的投資。

自2016年2月以來就沒有從陳歐那兒聽到過關於每股7美元收購要約的任何消息。

恒潤投資向聚美提出以下要求:

1、聚美董事會應當解散負責審核收購要約的特別委員會,聚美股價至少在8美元以上;

2、立即宣布每股1.5美元的特殊股利,向投資者返還2.25億美元,向股東現金分配;

3、要求董事會披露公司問題,包括向股東公布公司治理委員會審閱過的董事會最新一期年度評估;

4、要求薪酬委員會董事長對CEO進行的年度評估;

5、披露委員會、聯合紅杉資本對陳歐回購提議的立場等。

信件最後甚至用“令人折磨”來描述陳歐低價收購引發的對股東的損害。

曾連續13個季度保持盈利的聚美在2014年,赴美上市時的發行價還為22美元,上市首日最高股價曾達28.28美元。而目前聚美股價僅為3.12美元左右。

去年2月17日,聚美優品宣布收到來自聚美優品CEO陳歐、紅杉資本等遞交的私有化申請,準備以每ADS 7美元的價格進行私有化,買方財團包括陳歐、戴雨森、紅杉資本,占投票權90%以上。

陳歐曾在內部信中強調之所以選擇私有化,是因在美股市場被眼中低估,私有化將有利於公司在轉型期更靈活,也能給公司的同事們帶來更好的回報。

不過,受中小投資者反對,以及iMeigu Fund的質疑和針對低價要約收購做出的反擊,聚美私有化計劃被迫擱淺。

以下為恒潤投資的公開信:

2

3

4

5

聚美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