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岸三地:自動提款機 Uncle Ray

2008-08-08 AppleDaily

最 近閱報,見國內的ITAT集團準備在香港主板上市,集資10億美元。據說ITAT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服裝連鎖公司,創始股東為中聯集團海外投資公司,後來引 進了摩根士丹利、Blue Ridge China、美林等美國名牌公司。ITAT以會員模式經營,04年開業時會員只有8家,到08年增加到800家,增幅驚人。

上市困難重重

據 報道,ITAT第一次上市聆訊時遭否決,主要原因是上市委員會對公司的營業額及增長速度有所懷疑。早前國內報章報道公司第二次聆訊遭否決,但ITAT管理 層發表聲明,指根本沒有第二次聆訊。無論如何,耐人尋味的是,原先的保薦人高盛及美林都退出。這些美資大行投資約一兩億美元在ITAT,他們能否成功通過 上市 「Exit」(套現甩身)?還是ITAT為中國人爭光,把這些美資大鱷褻玩一番?

交易所兩副嘴臉

說到內地來港上市的公 司,具爭議的事不少,香港股票市場已成為國內公司的「自動提款機」,每家公司在香港集資十多二十億港元,然後向大股東收購業務套現。這種財技安排,使很多 高幹子弟可透過上市,把國有資產如電力等項目的利益,「合法地」轉到自己的私人賬戶,如果這些高幹子弟有美國護照,就更加完美無瑕。不少國內公司的大股 東,在國內侃侃而談,披露不少Insider Information,但香港聯交所卻噤若寒蟬,與對待香港中小型上市公司的嘴臉差天共地。國內公司的管治質素,大家心裏有數,可惜公司管治與股價沒有 關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4

逆市求生:自動系統、稻香節流求存 力削開支兼拓新商機

2008-12-29  AppleDaily


【本報訊】經濟不景,各行各業透過不同方法面對逆境。自動系統(771)從減少非固定開支着手,而稻香(573)亦致力控制食物、人力及水電成本等。

記者:甄嘉儀

自 動系統董事總經理賴音廷表示,經濟好景時,集團面對營運成本高企、員工流失率高等問題,現時市況不好,反為公司提供穩定的環境發掘和開拓商機。他指出,現 時同業面對市場萎縮及財務等問題,該公司亦有同樣情況。截至9月底,自動系統的流動負債3.3億元,資產負債比率為零。

自動系統拓展海外

賴 音廷稱:「由於在營運成本上挑戰仍大,故服務收費減幅空間不多。要節流,就從公司非固定開支着手,同時主動為客戶減省營運成本作支援。」由於科技服務是中 小企不可或缺一環,他預料經濟不景,會令更多企業把科技服務工作外判,有利該集團。賴音廷表示,這段期間會致力發展海外市場,除可提升公司於海外市場的佔 有率,亦減低香港營運成本。截至9月底,該集團海外業務營業額較去年同期增60.2%。該集團有逾1500名員工,他稱,現未有裁員計劃,並表示現時是聘 請人才的最好時機。經濟不好,餐飲業往往首當其衝,稻香控股(573)行政總裁梁耀進表示,面對金融海嘯,市民消費意欲下降,旗下食肆生意亦有輕微下跌, 但他指出,「沙士時市民都會選擇安全、衞生的食肆光顧,但現時市民寧願儲錢。」梁耀進指出,以現時食品價格,市民在家煮飯與外出食晚飯的價錢差距不大,由 於集團主攻大眾化路線,相信仍有一定捧場客。他強調,集團過去6年都沒有正式減價,但旗下食肆最近亦推出晚市折扣優惠,令生意額上升近一成。

稻香走年輕人路線

另 一方面,稻香透過控制成本節流,「我們於沙田火炭和東莞分別設有食品物流中心,除能控制食物成本,讓我們有較好的議價能力,也能提高生產效益,令集團的水 電用量節省近三成,最重要是食物物流中心可減低中間人的成本。」此外,一向經營傳統中式酒樓為主的稻香,近年亦開拓年輕化路線,冀吸納新顧客層。梁耀進表 示,「基於成本和風險都相對下調,集團計劃明年於香港開10至12間分店,相信聖誕及農曆新年後餐飲行業或會面對更大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957

應對用工難 台灣蘋果供應商自動化浪潮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1/4MMDAwMDIzMDI4Mw.html

「春盛,你還欠我1000台機器。」3月29日,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剛剛在台上做完演講的研華科技總經理何春盛被一位台灣蘋果供應商的老闆一把抓住。

這是一家給蘋果製造測試、組裝機械的工廠,而研華科技則生產這些設備中的主板和採集卡等工控設備,這個供應商迫切需要研華科技儘早交付產品,以應對蘋果的發貨壓力。

為數眾多的蘋果供應商正在採購大量自動化設備以取代人工,以應對中國大陸正愈演愈烈的缺工現象。

一位台商告訴記者,自去年富士康發生連續工人跳樓事件後,台資企業正試圖大幅提升自動化生產率,例如富士康就正在深圳工廠組裝18000台機器人設備,以減低對人工的依賴,台資工廠的自動化換裝高潮將在未來2到3年內到來。

蘋果生產線自動化取代人工

上個月何春盛從台北到台中、高雄考察了一圈,「我很驚訝地發現台灣的產業在過去10年有著這麼大的變化。」何春盛回憶道,尤其是工業設備生產、測試的產業,進步尤其明顯。

「在 台中鄉下一片稻田中間,有一家不起眼的工廠。這裡居然生產著iPhone、iPad的組裝測試設備,它可以在28天之內做出一台測試機來,從接單到交 貨。」何春盛告訴記者,這些機器設備生產商的效率令他十分驚訝,他沒想到在這麼偏僻的地方,居然出產這如此高科技的自動化設備。

何春盛告訴記者,他看到一家工廠專門生產iPhone及iPad2上攝像頭的組裝設備,其自動化程度讓人吃驚。

「這些攝像頭是一個非常小的零件,全部用塑膠澆鑄成型,沒有辦法用人工去取出來,完全要用自動化機器手去把鏡片夾到一個盒子裡面,然後再用電鍍鍍膜以提高透光性,又用機器手把這個攝像頭拿起來,最終裝到iPhone手機中。」何春盛向記者描述。

根據本報此前的報導,蘋果的攝像頭供應商大立光宣佈2011年至少投入15億新台幣擴充生產線,包括在台灣地區精密機械園區新建工廠及新增生產設備。

另一家攝像頭供貨商玉晶光的董事會也剛剛通過決議,將增資20億元新台幣擴大手機鏡頭產能。擴產範圍包括計劃將原有兩層樓的台灣地區廠房往上加蓋至3層、4層,並擴增廈門廠生產設備等。

在增設自動化設備後,這些工廠可以大大降低對人工的依賴,並提高生產效率。何春盛表示,這些工廠會因為提高自動化生產設備而提高生產線良品率,蘋果產品中許多精密部件用手工操作很容易出現損壞的現象。

目前,用來生產蘋果產品的相當一部分自動化設備都在台灣生產,包括iPhone生產中用到的雕刻、檢測、組裝設備,以及觸摸屏、攝像頭生產設備,大都在台灣生產。

何春盛表示,這些生產線設備上大部分都裝有研華科技生產的工業電腦和運動控制卡、影像採集卡,蘋果火爆的訂單直接帶動了台灣工業控制與自動化產業的繁榮,研華科技今年3月份單月營業收入達到8000萬美金,比去年增長了54%。

自動化趨勢

此前有預測稱,蘋果今年會發貨4000萬台iPad和上億台iPhone,按照蘋果一貫挑選供應商的習慣,它通常不輕易增加或者更換供應商,而傾向於要求現有供應商隨著蘋果一同增加產能。

蘋果的組裝廠富士康正在成都和鄭州大幅擴充產能,僅成都就將新建52條iPad生產線,並一口氣招聘25萬名員工。

蘋果的石英元器件供應商晶技正在重慶建設一座新工廠,產能規模將以1億顆規劃,預計2011年三季度投產。iPad2的電池供應商新普科技則正在重慶建設一家新工廠,這一工廠佔地面積約200畝,投資總額9001萬美元,預計2011年6月建成,8月實現投產。

連接器供應商正崴正在成都、武漢、鄭州等地建設新廠,而同樣生產連接器的連展正投資1000萬美元在江西投資設廠,預計將於今年第四季度投產。

「我們快被蘋果逼瘋了。」一位蘋果供應商半開玩笑地說道,蘋果今年對外放出了巨額零部件採購訂單,讓幾乎所以蘋果供應商都訂單爆倉,但讓他們頭疼的是,中國正愈演愈烈的用工缺口問題,讓他們按時交貨存在疑問。

「春節之後,我們就有15%的員工沒有回來。」一家在崑山經營了十多年的台商告訴記者,工廠生意正好,但這個時候卻有大量用工缺口,「一些產品的要求很高,新工人還達不到工藝要求,所以熟練工更加缺乏。」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富士康正在深圳工廠組裝18000台機器人設備,以提高生產線的自動化水平,減低對人工的依賴。未來自動化生產設備還將是富士康的重要對外銷售來源——這意味著富士康將不僅自己使用機器人設備,還會對外出售類似設備。

上述在大陸台商表示,富士康去年發生的工人連續跳樓事件給在大陸的台商帶來了深遠的觸動,去年以來選擇內遷的台商已經明顯增多,以應對沿海缺工及成本上升情況。與此同時,許多台資工廠選擇提高自動化程度。

從 目前情況來看,許多生產線在2到3年時間內依舊無法完全由機器取代人工,但幾年之後,機器取代人工的趨勢幾乎不可避免,「許多生產線,可以至少減少一半的 用工數量。」上述台商表示,工廠生產效率會反而大大提升,例如蘋果推出新一代產品,未來只需要在現有自動化生產線上換裝新的軟件,就可以達到蘋果新的需 求。

由於降低了對人工的依賴,許多台資工廠選擇將新增產能遷回台灣,為蘋果生產攝像頭的大立光和玉晶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兩家工廠都正在台灣建設新的產能,以配合蘋果出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44

中國自動化系列 - 保你一頂烏紗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677929

之前提過,新客上左賊船之後年年都要比維護費,而且好難轉去第間,但各企業老總和鐵路局官員會唔會好心有不甘呢?

 

第一,中國政府對工業安全的要求不斷提高,不斷有新的國家法律和行業標準可見一班,自動化從事的大型石油、石化、化學及鐵路公司一出事就好大鑊。20031223日,四川發生噴井特大事故,死亡人數243人,傷者不計其數。20044月,中石油前老總馬富才引咎辭職,負責安全的副總經理記大過。原因是根據《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領導人和政府有關部門正職負責人對特大安全事故的防範及發生,有失職、瀆職情形或者負有領導責任的,依照《规定》给予行政處分;構成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馬富才當然唔會理到一個礦井的安全這些小事,但只要下面的人犯錯,就足夠令最上者(政府有關部門正職負責人「或者負有領導責任的」丟官查辦。

 

之前講過中國的CRH 用了法國阿爾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龐巴迪三家。大家都知道內地人好仇日,選用日貨唔用中華之星曾在大陸互聯網引起好大迴響,內地網民更將CRH (China Railway Highspeed) 叫成恥辱號列車,貪其拼音一樣。如果在日本車上死一個人,引起的民俗情仇問題將會令鐵路局極麻煩,這是沒有人想見到的。

好多人都知我好鍾意在行業有技術優勢的公司,貪其高技術可作為門檻。根據招股書,自動化是中國在石化、油氣、鋼鐵、化工這些行業緊急系統的超級龍頭,市場佔有率有68%,市場第二果間有8%,第三果間7%。佢的系統原件並不是自製的,是從英國Invensys 買的Triconex產品,據聞技術上國際知名。
   
但是Invensys會不會收番來自己做呢我想機會唔大。第一,它打算2009年建成一座新的大樓,把可產系統數增至500套,2006年銷出200套,如果有重大不確定因素應該唔會咁做。第二,和其他裝備製造業不同,招股書已說明這些系統基本上套套都不同,個個客都要加點tailor made 既野,需要了解中國的人用中文和客戶開大量既會,外國公司好難自己做;iii) 自動化已和中石油、中石化、鐵路局等大客建立良好關係,這些關係相當值錢;iv) Invensys 經常判中東和新加坡的工程比自動化做,可見關係不錯。
 
   
 
但它的最大門檻、並不是來自技術、而是來自市場佔有率。因為我們看的不是技術優勢,而是為客戶提供的解決方案和其他競爭者的相對優勢。大家試想想,鐵路局官員是官,國企老總其實也是官,坦白說,他們最終關心的並不是安全,而是需不需要''鑊。如果出了重大安全事故,就算不用革職查辦也仕途無望,這才是他們真正關心的。如果不是重大事故,而是中小型事故呢由於沒有群眾壓力,灰色地帶就多好多。這就看看你是不是有防範準備。
  
舉過例,想像下你是從事IT業,你間公司中左毒,如果你完全冇裝Anti- virus,咁就一定死得;如果你裝左隻平價港貨,可能佢未必會差過外國野,但恐怕你也會比人責難。但如果你裝左隻Norton Antivirus,你老細好有可能會想你可做的都足了,只是隻virus 太勁,今次係死於不幸。道理就在這裡,關鍵就是出事時的卸鑊能力,這些安全野,市場上最多人用果隻,或技術上公認最高果隻,出事時的卸鑊能力肯定係最高。官員對卸鑊能力的考慮,往往比價錢看得重十倍,所以就算maintenance fee 幾高都會join maintenance,而且唔會轉。當牽涉到卸鑊能力,決策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是極低的。官場保烏紗、卸鑊這是人性和民俗性使然,數千年如出一轍,這是超越任何經濟周期、超越年代、超越時空的。
 
另外,由於佢係做安全既野,根本冇效益可言,這可以另佢叫價提高。點解? 因為所以大公司買大額固定資產時都會叫我地依d 財會人只去做cost - benefit analysis,計下IRR,NPV 之類,就算隻野幾好,工程部門幾推介,如果計出黎回報太低,都會好難買落去。如果真係要買的就會迫供應商減價。安全野由於冇benefit 可做,財務部完全冇聲出,完全由工程部話事,對成交價絕對係好事。
   
如果我是國企老總,我真係唔會覺得係比人屈,以2006年銷售200套銷售額218 m計,每套才100萬多點,以一間鋼廠或化工廠以億、十億計,跟本就唔係錢,依涉及國家政策,又涉及我頂烏紗既野,當然是(用公家錢)買龍頭果間,抵到爛。
   
官場卸鑊用品,從來都是暴利行業,君不見香港那些醫療融資、道路收費系統那些垃圾研究報告,份份都過千萬,真係睇到火都黎埋。收得咁貴,正是因為公務員對這些卸鑊用品的極低需求彈性,坦白講,依野收得平反而冇人信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61

中國自動化系列 - 鐵路篇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678434

繼續講十一五之下的鐵路機遇

講多少少鐵路,先講什麼是RIS (鐵路聯鎖系統),它是一個系統,將一個區域中的車站連起來,看看列車安排情況,會不會有列車因誤點或其他特殊因素令下一個車站的列車有什麼影響,統籌區域內各個車站應變。418提速後,總不可以發email 吧。

中國十一五鐵路發展好多人已經講過不少,筆者曾經下過不少苦功研究。十一五對鐵路發展的投入實在龐大,這些錢會放在 (i)興建新高速鐵路;(ii)現有鐵路提速;及(iii)現有鐵路電氣化。面對這塊大肥豬肉,各方鐵路巨頭都出盡渾物解數。

當時有幾間公司,分別有i) 中國的代表株州所(即株州南車) 的中華之星: 中華之星在沈陽-秦皇島線上曾經跑下314km/hr 的高速,是中國本土的希望,可惜關鍵時刻在鐵路局面前試車出煙,完全出局,中華之星現已拆零報廢。這裡有多點資料。http://www6.tianya.cn/techforum/Content/21/530248.shtml

ii) 德國西門子,可皆個談判代表太臭串,完全不肯做技術轉讓,出局,總裁辭職。iii) 法國阿爾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龐巴迪分別中標,它們都願意作出一定的技術轉讓並和中國的南車集團和北車集團建立合營公司,當然收費唔平。

所謂的70%國產國產化政策,現時的做法如下,第一個stage先進口整列列車,下一步進口零件在中國裝配,最後才讓中國自行生產。中國企業並不擁有這些技術的知識產權,只是有在十一五期間的生產權。當然,中國人學會了之後會唔會偷左再發展另外一些新技術就唔知。

之前說株州南車在這批CRH(China Railway Highspeed) 中全軍覆沒,是否從此玩完?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日本的川崎重工的合營公司就是中國的南車四方,當去到第二個stage 進口零件和第三個stage 自行在中國生產時它將會有份,不過銀碼當然比市場當初發哂青光果時估既細,而且可能亦要多點耐性等到第二第三個stage,同埋唔知佢是否需要分攤中國政府比出去的巨額技術轉讓費,這也是重大風險之一。

遊完花園了,統一外購買的包括列車及零件,外國的列車天眼系統,但是卻沒有包括車站鎖系統(RIS). RIS 銀碼當然不能和列車相比,但對於自動化的規模來說,卻是難得的大機遇。

讀者可能會問,如果RIS 生意咁大,為何在招股書中RIS 的銷售在 2006 只有39m?可看看招股書業務2 的p3-p5,原來除了之前講的馬鋼鐵路之外,2004-2006 只有兩間鐵路公司買過 RIS,分別是青海和西藏,即是青藏鐵路。青藏鐵路在2006年7-8月間開張,之前有大把時間準備,當然一併上埋。其他的呢? 今年4月18日全國鐵路先來了一個第六次大提速,之前所有工程人員都忙到死下死下,點搞? 我睇公司會睇好多timing difference,除左會計制度的時間差之外,還有這些operational timing difference. 我相信四一八大提速之後,各地鐵路局必會紛紛上馬搞RIS,招股書冇寫得咁詳細,但管理層都講RIS 市場會係好高速發展。

當然,除了系統銷售收入之外,RIS 亦會享有超高的maintenance fee 收入,這是其他裝備製造業所沒有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62

中國自動化系列 - 巨額維護費收入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677539

中國自動化集團 (569),下稱自動化,做緊急安全系統,是這輪十五隻新股中事前受到較少留意的一隻,但我卻認為是基本因素最好最抵的一隻,一睇已經好鍾意,抽唔到,上市當天入了兩注,平均$2.65.

中國自動化是中國最大的安全及緊急控制系統提供商,主要向石化、油氣及鐵路工業提供安全及緊急控制系統及相關工程及保養服務。集團的安全及緊急控制系統,包括ESD(緊急停車系統)、FGS(火災和氣體報警及控制系統)、ITCC(綜合渦輪及壓縮器控制)及RIS(鐵路聯鎖系統)。一般包括採購自供應商的硬件及自身開發的應用軟件及售予例如石化、油氣、鋼鐵及鐵路等行業的客戶。 根據Frost & Sullivan的資料,中國ESD、FGS及ITCC市場收益(2006至2010年) 的複合年增長率分別為34.7%、90.6%及23.8%.  主席稱公司最大的客戶是中石油及中石化,另外今年首5個月訂單數目較預期好。

先睇數,只睇最重要既野,單位 (RMBk):

                                              2004                  2005                  2006

  • 系統銷售收入               126671            183810            218380
  • 系統銷售分部利潤          40742 (32%)    48675 (26%)     69457 (32%)
  • 工程及保養服務收入        7809              26299              46067
  • 工程及保養服務利潤       1057(14%)     12130(46%)     32151 (70%)
  • 買賣設備收入                 30890              54247             24590
  • 買賣設備分部利潤           5,360 (17%)      5719(10%)     (1932) (-8%)
  • 總收入                         165370             264356           289039  
  • 總分部利潤                    47159 (28%)     66524 (25%)    99676 (34%)
  • 淨利潤                          35101 (21%)     45714 (17%)    68862 (24%)

成間公司的亮點就是工程及保養收入,用過軟件的人都知要比maintenance,在用戶角度,依舊係比左都唔知有咩用的錢,Hotline 又唔係成日打,有公司甚至會用熟了就唔再比maintenance,唔比唔得的收得貴就直情成間公司換左佢。

但在軟件公司角度,maintenance fee 就係最好賺的收入,又唔係好駛做野,多一個客成本增加好少。你見自動化的工程及保養收入增長幾強勁,成本在05-06年就好似跟本冇變過一樣。佢個生意特別,做的是緊急系統,平時跟本就冇用,養兵千日用在一朝,唔join maintenance? 咪玩... 所以個個客都會比maintenance,一上左賊船就由得你加價,這個maintenance fee 的性質就像供保險一樣,保費長收長有,每年搵番黎的新客都會令下年既maintenance fee 增加,但卻極少額外成本。在中國的通漲環境中更加著數,因為加價易,成本百份比低,相同的收入成本物價升幅會造成更加的盈利升幅,以06 年來說,maintenance fee 利潤已經佔總利潤的46.6%,這個百份比肯定會只漲不跌。自動化的maintenance fee income 包括定期現場視察及系統提升、零件更換以及為其系統進行現場定期或臨時保養服務,除了一個固定的數額之外,annual check,system upgrade (起碼Windows 升級一次都要再 upgrade 啦) 或者個市好,每幾年一次當你d staff 換到咁上下又要搵人去train,依d 都係錢,這些情況應該亦會繼續出現。

除了maintenance fee 之外,系統銷售收又如何? 各系統銷售2004 to 2006 毛利如下:

  • ITCC (綜合渦輪及壓縮器控制)                      -  23.4m, 34.3m, 49.8m
  • ESD& FGS (緊急停車、火災和氣體報警)      -  24.0m, 19.1m, 22.5m
  • RIS (鐵路聯鎖系統)                                     - 2.9m, 11.0m, 15.6m

ITCC: 毛利率穩定增長主要由於集團於市場上的領導地位及良好的市場環境。
中國石化、油氣行業的高速發展令競爭較不激烈、集團的技術水平可較其他業者更符合不同行業客戶的嚴格及特別要求。

ESD & FGS: 毛利與外資客多少有關,因為英文介面毛利較高

RIS : 鐵路行業的有利市場環境及客戶對RIS有較大需求,馬鋼新區鐵路線建立RIS系統,而該合約系統工程的50%已於二零零六年完成,集團的新一代RIS產品技術較先進,具有獨特性,並為中國RIS市場的先驅。鐵道部將投入人民幣15,000億元以上,為鐵路信號市場帶來龐大的發展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63

中國自動化(0569)2011中期分析

http://yuloyulo.blogspot.com/2011/09/5692011.html


半年收益有10.72, 其中石化系統銷售有4.88(占總收入45.5%), 增長57%; 鐵路系統銷售3.34(31.2%), 20%; 工程保養服務有4.9千萬(4.6%), 3%; 分銷設備2.02(18.8%), 大增71%, 總體收益上升42%.

毛利4.25, 總體毛利率39.7%, 其中鐵路系統銷售毛利率跌3.1%40.9%, 但石化系統銷售毛利率就升0.4%43%. 溢利有1.75, 每股基本盈利0.1496, 同比只升7%.

權益回收率19%, 基本保持; 每股淨值1.79人民幣, 手頭現金有12.6.

估值:

1. 毛利率方面基本上得到保持.公司繼續受益石化行業復蘇和鐵路運輸建設加速, 系統銷售收入維持近40%的增長. 而工程保養服務 (毛利高)上半年只有3%的增長, 因為此項收入集中於下半年, 預期下半年才大幅增長. 而分銷設備下半年亦可保持增長.

2. 新購的吳忠儀錶及中京公司權益只帶來3.4百萬虧損.

3. 開支方面, 財務成本急漲近4, 主要是新發優先票據的利息及提早償還銀團貸款而產生的費用. 行政開支亦升40%, 需要留意.

4. 之前預算2011年每股盈利為0.365人民幣, 先微調低一下為0.35人民幣. 8月底因為接受鐵道部的檢查, 股價大幅下跌至2元附近, 是最好的投資的時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20

夫妻也可以不為錢財傷感情 夏韻芬:家用要自動化、紀律化

2011-9-12  TWM




知名理財作家夏韻芬說:「夫妻間 有兩件事情最重要,一個是『錢』,一個是『性』,偏偏大家對這兩件事都常選擇隱諱不談。」究竟夫妻要如何談錢,才能達成共識,又能讓彼此舒坦?

撰 文‧何珮郁

大家常說:「親兄弟明算帳。」那麼每天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夫妻也要如此嗎?如果要把每一筆花費都拿出來討論,難免落入斤斤計較 的窘境,但是,遇上「錢」的問題,即使親密如夫妻,若不說清楚、講明白,又容易在彼此心裡留下疙瘩,造成日後爭端。究竟夫妻談「錢」,要如何談得巧妙、不 傷感情又能順利達成共識呢?

現實生活中,不論是新婚夫妻,抑或是老夫老妻,都曾有為了錢爭執不下的經驗,而第一關通常要面對的就是「家用分 攤」。結婚前,兩人只要為自己的開銷負責,但是結婚後共同生活,就會新增許多家用支出項目,例如房貸、水電瓦斯、小孩教育費用等,「該怎麼分配?」是每對 夫妻一定會面臨到的首要課題。

一方主導

關鍵在於「清楚記帳」

上一代家庭的傳統觀 念,大多是男主外、女主內,由先生賺錢,交給太太管錢。但是,一方主導經濟大權的方式,常會發生一種狀況,就是先生質疑太太:「到底錢都花到哪裡去了?」 辛苦控管家庭預算的太太卻滿腹委屈、百口莫辯。面對這種問題,知名理財作家夏韻芬建議,「要避免猜疑的情況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記帳』。」記帳的動作看 似繁瑣,卻是「一方主導」模式中最重要的基礎,也是解決金錢爭議的最後防線。「因為數字會說話。」夏韻芬解釋,建立家庭收支明細表可以讓財務更透明,雙方 可以隨時檢視,對於每一筆支出去向了然於心,自然減少猜疑。並且還可針對過去的明細加以檢討,改善不必要的支出,更有效率地分配資金。

而給 錢的一方要如何給,才不至於讓伸手要錢的一方有受辱的感覺,也是一門重要的學問。

夏韻芬認為,「給家用的方式,一定要自動化、紀律化。」萬 一賺錢的先生覺得上個月花錢花太凶了,這個月就刪減預算,往往容易讓管錢的太太心生不悅。如果可以預先設定每個月固定自動轉帳,約定付錢的日子到了就自動 執行,既可預防臨時變卦,又可避免開口要錢的尷尬。

如今,社會普遍以雙薪家庭居多,在夫妻兩人都有收入的狀況下,也發展出了不同的理財模 式。其中之一便是「公用帳戶」制度。由夫妻雙方約定好,各自從收入提撥部分比例到公用帳戶,共同分攤家用支出,其餘的收入則屬於個人自由使用的私領域,夏 韻芬夫妻便是以這種方式,同心協力走過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

其實,夏韻芬的夫妻理財模式,也經歷過不同的實驗階段。新婚時,先生負責全部支 出,她也樂得輕鬆,「後來,我先生漸漸覺得不公平,彷彿他是一條血牛,什麼都要付,我卻一毛錢都不出。」所以這樣的方式並沒有持續太久,兩人開始討論公用 帳戶的可能性。

她先生認為,家是兩個人的,如果要共同分攤,比例當然要一人一半,但是夏韻芬卻認為六比四較合理,「男人養家是傳統,應該要 多付出一點。」夏韻芬坦言,光是為了這個誰多誰少的比例問題,兩人就互不相讓,協調了半年。

後來,夫妻倆討論過後,決定將所有的家用、投 資,甚至包括退休規畫、子女教育基金都詳列,才發現「其實數字沒有想像中的恐怖。」她強調,「數字化」可以幫助兩人更清楚地建立家庭財務目標。

顯 然地,如果要使用「公用帳戶」制度,先談好「遊戲規則」,就是維持制度長久運作最重要的關鍵。

公用帳戶

關 鍵在於「遊戲規則」

首先,針對公用帳戶中,要包含哪些項目來進行討論,除了基本家用,其他支出如紅白帖、家族聚餐、孝親費用等,是否也由公 用帳戶支出,都可以事先商量達成共識。接下來,則是針對兩人收入狀況來決定分攤的比例,甚至哪個時間點要把錢匯進公用帳戶,都可以事先明訂在遊戲規則裡。

夏 韻芬打趣地舉例,兩人可以先講好在發薪日後的一周內將錢匯入,如果沒有遵守規定,就要請對方吃飯,這種方式既帶點情趣又有約束的效果。

她補 充,其實遊戲規則是人訂的,可以一邊嘗試一邊調整,找到兩人都可以接受的平衡點。針對「孝親費用」,夏韻芬也曾嘗試過多種方式,起初為求公平,夫妻倆決定 直接從公用帳戶支出,買給婆婆和媽媽一樣的禮物,「但是,就容易發生婆婆和媽媽兩人相見時,撞衫或是撞別針的尷尬狀況。」後來,兩人決定改變策略,各自買 給自己的媽媽,「可是我又覺得,老公買給婆婆的東西有點醜,最後乾脆改成我統一採購。」就連買禮物給父母這種看來稀鬆平常的小事,夏韻芬夫妻也歷經三部 曲。

另一方面,公用帳戶制度的優點,不僅是讓夫妻共同承擔家庭財務目標,也可以在公領域之外,保留私領域資金的運用空間。夏韻芬笑說:「如 果送對方情人節禮物還要從公用帳戶領錢,不是太沒情趣了嗎!」其實很多人對所謂的「私房錢」 都存在著負面觀感,但是她卻將它重新「正名」為「個人資金調度使用權」。適度的留白,讓兩人都保有自由運用的彈性空間,也是夫妻互表尊重的方式之一。

至 於第三種模式,則是「各自管理」,這種方式與公用帳戶的比例原則不同,而是把各大類別的支出,直接分配給一方來掌管。如何「分工」又是一門學問,例如由擅 長財經領域的一方來負責投資,而另一方則負責家用,就是其中一種方式。不過,在各擁一方的情形下,如果少了充分的「信任」和「溝通」,就很容易產生夫妻倆 「諜對諜」的情節。

藝人佩甄認為,信任的基礎是建立在「了解」上,在結婚前,她曾用心觀察過老公的花錢習慣,「他沒有不良嗜好,也沒有購物 狂傾向,和朋友交際也不會為了愛面子,就隨便撒錢買單。」正因為兩人的價值觀相近,便能採用「分工合作」 的方式,放心交給彼此。

一直以 來,都是由佩甄負責支付房貸、投資房地產,而老公則負責家用開銷和股票投資,「因為我的個性比較穩健保守,老公個性比較積極冒險,也擅長股市分析,所以就 由我來Hold(掌握)住這個家的根基,讓老公去衝鋒陷陣。」佩甄一邊說還一邊模仿著「Hold住姊」的動作。

佩甄也透露,兩人在分工合作 的模式下,能夠越理財越多的祕訣,就在於「不計較」。

對於很多夫妻而言,「不計較」看來簡單,實際上卻不容易。「有些夫妻太過計較,老公花 錢買了一手啤酒,老婆不甘心沒花到錢,也要買一包洋芋片。」佩甄夫妻覺得,與其在瑣碎的小地方計較,不如彼此激勵,鼓勵對方更積極的「開源」,讓生活品質 提升。「因為我們共同的興趣,就是賺錢!」不過,兩人的理財過程也不是一路平順,佩甄坦言,剛買房子的時候,也曾因房貸問題而心存芥蒂。當初約定好由佩甄 付頭期款、老公付房貸,但佩甄習慣一有收入進帳就先大筆償還房貸,「直到房貸全都還清了,我才發現,老公怎麼都沒拿錢出來!」後來經過溝通才了解,老公的 資金並沒有藏私,而是投資在創業開立的診所上。

各自管理

關鍵在於「溝通了解」

因 此,除了從「了解」來建立「信任」,也須由「溝通」來增進了解彼此的價值觀。

夏韻芬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以前我老公覺得,平常吃菜市場一 把十元的青菜就好,可是我就覺得,為了健康,一定要買比較貴的有機蔬菜。」經過幾次類似的溝通,她漸漸理解老公的價值觀,比較不重視現階段的吃穿品質,而 較重視未來的退休生活。

此外,夏韻芬強調,關心對方的財務狀況也要問得有技巧,可用討論連續劇一般的輕鬆口吻,如「最近投資的績效如何?」 或「我有買某一檔股票,你有買嗎?」至於溝通的時機,她覺得,一定要挑在氣氛良好的時候談,例如:晚餐後去散步一小時的空檔、看完電影之後,都是好機會。 「萬一遇到投資失利的狀況,也要以理解與同情的力量共同度過,千萬不要語帶嘲諷:『我早就告訴過你……』,因而大傷感情。」「夫妻要共同分享財務帶來的幸 福感,也要一起承擔壓力。」夏韻芬覺得,夫妻理財的模式千百種,唯一不變的是,大家都希望家庭的財務狀況能更好,不僅在金錢上要互相分享,情緒上也要互相 支持,用溝通來釐清模糊地帶,讓理財也能成為一件幸福的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16

「Hi,我是自動櫃員……」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973
現在它看起來要比原來高出1釐米至2釐米,它有兩個4.1英吋的屏幕,連接著一根電話線。如果你站在這個大傢伙面前並摘下話機,則可以在4秒鐘內見到一個漂亮的女性視頻客服。當然,你也有1/4的幾率會見到一個男性,但可以申請更換。


  當ATM(Automatic Teller Machine,自動櫃員機)在1967年被發明出來並進入倫敦的一家巴克萊銀行時,要解決的問題只是取出現金。現在它可以為一家銀行做很多事情。


  光大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李堅需要這樣的新機器:它可以快速幫助客戶解除類似吞卡的麻煩,還能提供更多產品服務。如果要實現和客服人員直接對話的功 能,則最好有兩個屏幕,通話同時還能在另一個屏幕上進行操作。市場上並沒有現成的機型,光大科技部可以解決軟件的問題,但它還需要一個硬件供應商。


  韓國曉星公司願意為實現李堅的想法多走一步,其中國區ISO事業部總經理祝程峰說,他們很樂意為光大改造機型的原因在於,這可能會是一個新市場。曉星 還由此調高了自己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預期,最樂觀的情況是,能將市場份額從7%提高到9%左右。但光大還要再進行一輪公開招標。曉星還面臨廣電運通、 Wincor和日立等公司的競爭。


  這種新機器有望成為光大銀行一個活動而靈巧的物理網點。它可以解決用戶在卡機上的任何故障—在你拿起話機接通客服的時候,這個機器上的數據將會傳到視 頻客服的電腦頁面上;它未來還可以售賣理財產品,並且可以發卡—它有掃瞄二代身份證件的接口,核實所有的信息錄入後旁邊的發卡機接到指令則會出卡。許多需 要到銀行櫃檯辦理的業務,它都可以勝任。


  需要讓ATM變得功能更多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光大銀行擴張太慢。在它的34個分行下面只有近700個物理網點,這個數字甚至只和北京農商銀行在北京的網點數字相當。


  開設一個物理網點的成本很大,粗略計算網點主要的成本是人力和租金。比如在一線城市,常規的配備為20名員工左右,大約需耗費600萬元/年;租金成 本通常不會低於800萬元/年,加上其他成本,總成本將超過1500萬元。如果在北京、上海或廣州的核心地段,成本將變得更高。


  這對於像光大這樣會考慮邊際效益的銀行來說是個問題,何況還存在配額機制,監管層對於開設網點的數量會進行審批。


  惠譽國際評級的一份關於中國銀行業的報告顯示,國有和股份制銀行的物理網點增長率每年都在下降,甚至可能出現負增長。原因在於有些續約網點的租金超出了100%的增幅,銀行根據業績甚至在考慮關停部分網點。


  與大部分銀行的ATM管理機制不同,光大的ATM在2010年被劃歸總行電子銀行部統一管轄,大部分其他公司則交至分行的電子銀行部或者零售部門。


  李堅在加入光大銀行之前在中國銀行工作,曾被派往北美籌建數據中心,這讓他身上多了一些Open氣質,比如與員工在微博上進行公開辯論,或者允許各個 層級的人到他辦公室來談論問題。在電子銀行部接手管理ATM後,李堅建立了統一的平台監控系統以對故障做出快速反應,因效率提高實際管理人數反而減少。 「原來34個分行,每行由兩個人專門監控ATM。」電子銀行部自助設備監控團隊負責人張夢雪說,現在全國的監控以及吞卡後的回應則交由她的監控團隊管轄, 總共只有8人。


  衡量ATM運營效果的一項重要指標是開機率,也就是實際運營時間與理論運營24小時的比值,光大銀行原來的數字僅為91%,現已提高到了98.5%,與建行和工商銀行的水平持平。


  圍繞機器進行創新成為光大電子銀行部的重心之一,比如,把ATM吐鈔方式變為先吐卡後吐鈔,這樣可以減少ATM的吞卡幾率,也是學習境外銀行的做法;用戶如果忘記帶卡急需用錢時,則可在ATM上憑手機裡的動態密碼與取款密碼取出少額的現金救急。


  王璐負責視頻ATM的推廣,她來自光大銀行ATM渠道部,目前她的工作剛剛完成第一階段:武漢的旗艦店擺放了3台新設備,北京1台,海口有11台。


  祝程峰獲得的一個消息可能會加快光大的計劃,韓國總部有可能將提供給光大的機型實現量產。量產後,這種機器的成本將被大幅降低。不過ATM也有很強的屬地原則,在北京這些較早大範圍鋪設ATM的城市,光大的供應商主要是日立和廣電。


  能否讓ATM的運營為銀行帶來實際收益是最本質的問題,不過情況倒是有些複雜。


  通常,持卡人在本行卡機上產生的交易,不會帶來ATM的收益;為其他行持卡人提供交易,可以向發卡行收取每筆平均約3元手續費,反之則要產生支出—這筆支出在大部分銀行內部很難釐清該攤到哪個部門頭上。大部分銀行因此並未統計ATM的盈利情況,在財報裡也很少標出。


  相較於此,ATM的其他成本則更容易計算。比如,離行ATM每年會產生租金成本,而設備採購成本約為每台5萬元至20萬元,還有清鈔成本—每天有固定的外包公司接銀行的加清鈔業務,這筆費用通常為每台每年1萬元,此外還有攤到每台機器上的電費以及軟件費用。


  成本付出去了,ATM的運營效率如何提高就成了關鍵。王璐需要讓一個複雜的選址模型來幫助ATM選址。這裡面包括每秒人流量(通常商圈為超過100人/秒)。位置好的地方租金會更高,租金則被設定最好控制在每平方米每天30元到40元的區間裡。


  還有其他的秘密。


  比如在一個長方形的空間裡,一字排開最裡面的那台ATM的運營效率會最差—人們通常不願意走到最裡面使用,所以就最好把多媒體繳費機放那裡;而如果是 左右兩側同時擺放機器時,左側第一個是用戶使用頻率最低的,此時則要將多媒體機放在那裡。並且王璐通常會在裝修時建議最好把設備都擺在門的對面,用戶進門 後感覺機器都朝向自己,每台機器的使用效率基本也會相當。


  此外,王璐通常也會調整用戶界面,那些更容易使用的操作鍵會被她調到右邊,而不常用的則放在左邊。這樣可以提高用戶的操作時間,也可以減少排隊。如果 一台機器當天操作超過200多筆,系統將提示後台,需要ATM渠道團隊提出報告,在該機器旁邊再多加一台機器。當一台機器每天提供約36筆的平均交易則顯 示這個ATM的擺放是合乎標準的。


  ATM的運營還需要遵守一條原則,那便是儘量不侵佔現金頭寸。一台機器通常有4個鈔箱,一個鈔箱可以放入最多20萬元現金—王璐需要一個平衡,放入過多的現金超過了使用次數會損害銀行整體流動性;但如果現金過少,則會在張夢雪的總控台上亮起紅燈,這又會影響開機率。


  這些都只是普通機器的行事原則,視頻ATM則可能要考慮更多。目前還未計算出與客服人員通話多少時間是合適的,並且不應讓一個客戶在機器面前談話的時間過久而影響噹天的交易量。


  想想那些愛聊天的客人,會讓後面排起怎樣的長隊。光大銀行招聘視頻客服的要求之一便是相貌好,光大目前也還沒有什麼有效的辦法來對付聊天客人,很可能用到的一點是,客服可以將客戶引給組長,組長通常由嚴肅而且有閱歷和威信的女性擔任,組長有權掛機。


  李堅正在推動總行實施全面的自助設備更換計劃,他需要得到監管層的許可。銀監會要求首次購買理財需要面對面辦理,但尚未界定視頻的方式是否屬於面對面—雖然它們看起來差不多,還可以留有錄音與錄像,但監管層還未對此表態。


  在可行性預算報告裡,更換ATM將是非常划算的買賣。即使全部更換,總成本也只相當於建一個北京核心區物理網點的費用。銀行的競爭通常在降低成本、客戶體驗提升與風險控制上。


  得到監管部門的許可銷售其他金融產品,是這個計劃至關重要卻充滿變數的一環。如果不能開賣其他產品而只是單純減少吞卡幾率的話,那麼這些機器則可能失去它們本來的意義,畢竟在此之前,光大的吞卡率已經有效降低了。當然,這些機器還可以承擔發卡的工作。


  光大總行更改了今年電子銀行部的考核,增加了「銀行新增客戶的貢獻」與「通過此部門給銀行帶來收益」兩個指標。這是以前沒有的。


  與大部分龐大的公司機制一樣,部門間通常會對利潤的分配據理力爭,每個人看起來都有留住利潤的理由。這和此前如何核算ATM的成本一樣,是一種無法避免的內耗。


  理財夜市作為光大銀行的明星產品,是電子銀行部門的主要業績之一,用戶可以24小時登錄網銀購買這些理財產品,它們通常逢每月8號銷售,流動週期很快。光大的界定是,通過理財夜市,當天開通手機銀行與網絡銀行,當天購買產品就可以歸入光大銀行電子部的業績。


  事實上,如果可以在ATM上直接開設理財交易,那帶來的收入則將毫無爭議地歸入電子銀行部,這會是推動全面換機計劃的動力所在。而可以發卡則多少指向「新增客戶」這個指標。


  算上侵佔的資金成本,銀行的盈利能力其實都乏善可陳。在中國利率自由化的步伐加快了以後,股份制銀行的盈利壓力則會更大。有些銀行會希望用更有特色的服務留住客戶,而不僅僅只是靠利息。


  一名光大銀行零售部門的員工對《第一財經週刊》評價說,電子銀行部一直在主導光大的創新。當有了新想法後,零售部門則會被要求共同推進。他擔心的是此 前有很多類似的創新想法,但後來推行了一段時間後,就因為業績壓力過大而放棄了。據他稱,今年零售部曾有傳言說要將月指標提高到每人2300萬存款,而此 前通常的平均線則是完成1000萬元左右。業績壓力過大,是大部分銀行長久以來一直在創新上謹慎行之的原因。


  諸如Facebook或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公司正嘗試成為銀行業務的新入口後面,提到了互聯網公司,儘管目前來說它們還無法改變傳統銀行業,不過未來銀 行的競爭很大一部分會變成虛擬銀行的競爭,人們完全可以拋棄物理網點,在統一的虛擬平台上做所有物理網點可以做的事情,而物理網點的數量將逐漸萎縮。光大 電子銀行的交易筆數已經超過了物理網點,約佔70%左右。


  光大電子銀行的業績被調高則多少也是這個原因。電子銀行的理財夜市在5天的時間裡賣出了80億元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通常被認為一種有效的吸儲手段。它的成本略高出存款利息。光大電子銀行的創新做法是24小時開賣理財產品。


  對於電子銀行部來說,眼下最好的創新則是既可以完成業績,又能將虛擬平台結合在一起。ATM則可以變成一種更強大的智能終端,擁有更好的運算和存儲能力,成為線下最重要的工具。光大銀行的電子銀行也開始嘗試在FaceTime上開設一些客服坐席。


  李堅稱,他其實擔心的不是來自互聯網的競爭,而是四大行如果意識到了這是一種趨勢,將很快跟上,它們的資金量顯然足以推動它們做任何巨大的變革。李堅認為,四大行也已經在低調地加大對電子銀行的投入了,並且增速極快。


  光大銀行的ATM看起來是一次小創新,現在還看不到它可以帶來的未來是否夠大,也還需要配合電子銀行在網絡上的各種大膽嘗試才會更有意義。在全球市場上,幾乎還沒有一家大銀行提供這樣的機型。類似的創新只有俄羅斯銀行引入的ATM人臉掃瞄系統。


  那些真正的創新不僅僅讓客戶的體驗更好,還會給市場畫出一條不同的軌跡線。現在,只能算是剛剛有了一個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64

金融心理分析 - 牛趨勢如何自動強化(3) 港股博弈 clcheung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2/12/13/%E9%87%91%E8%9E%8D%E5%BF%83%E7%90%86%E5%88%86%E6%9E%90-%EF%BC%8D-%E7%89%9B%E8%B6%A8%E5%8B%A2%E5%A6%82%E4%BD%95%E8%87%AA%E5%8B%95%E5%BC%B7%E5%8C%96%EF%BC%883%EF%BC%89/
7.
人們更願意賭損失而非賭收益 (續)

 

測驗1:有72% 人選擇A,選擇B的話要賭多少人可以救活,大家不敢賭。

 

測驗2:其實是跟測驗1一樣,不過測驗1將問題重點是放在收益上。測驗2將問題重點是放在損失上。只有22% 人選擇A,大家不願意殺害400人。選擇B的話,是將損失延後,將損失不確定化。

 

測驗3:關乎全人類的未來,決策人唯有選擇A,雖然收益率較低(25%),至少人類不會被滅絕。這個跟退休人士的風險取向差不多。

 

測驗4:理性的天使很想選擇B,因為收益率較高(33%)。不過出錯的話較難跟上帝交差(為何地球一輔清袋?),所以他會選擇A

 

測驗5:可憐的天使會選擇B,因為收益率較高(33%),可以博一博,成功的話不用下地獄;反正選擇A的話一定下地獄。困頓的基金經理就像是可憐的天使,要用客戶的財富賭一賭。

 

 

測驗3-5是幻想式實驗,想說明一般人跟機構性投資者在不同情況下會有非常不同的決擇。

 

====

 

牛趨勢如何自動強化

 

當牛趨勢形成後,它會有自動強化的傾向,原因有多個正反饋(positive feedback)因素。因為是正反饋的關係,牛趨勢一般是強勁而且偏離基本因素:

 

1. 事後偏見和後悔

當市場或個股漲上去後,我們一般會錯誤地以為我們實際上早已預料它會上漲,一種強烈的後悔感油然而生,於是股價稍有下跌,我們便急不及待地衝進去。

 

2. 技術指標向好

股價上漲又引起技術分析作手及分析員注意,他們根據技術走勢作出建議,跟風者進一步強化牛趨勢。技術指標愈多人使用的話,就會有自我強化,自我實現的效果。

 

3. 代表性效應

股價進一步上漲後,代表性效應開始佔據我們的腦子,我們自然地認為現在的趨勢是具有意義的。例如,近期H股氣勢如虹,大家會聯想到內地經濟已然開始改善,趨勢將會延續下去,這時我們更想買進。

 

4. 莊家的錢放在心靈錢包

牛趨勢經過一段時間後,愈來愈多人賺到甜頭。這時,更多人願意把更多的錢再投入股市。賺到錢都是放在高風險的心靈錢包,這個現象心理學家叫玩莊家的錢,在賭場中大嬴了一把的人總是會一直賭下去,直到輸光為止,因為他們不認為賭的是自己的錢,他們賭的是莊家的錢。

 

5. 自我驗証

隨著股價上漲,上市公司很容易籌集資金,新資金有助發展業務,連帶公司的上下游伙伴的股票也上漲了,財富效應下,經濟基本面進一步支持股價趨勢。

 

6. 估值謬誤

一般人及分析員錯誤運用估值法,在自我驗証原則下,錯誤估值法令高昂的估值合理化。

 

7. 媒體合理化

媒體專注於報道大眾心態,媒體加入大合唱時令牛趨勢進一步合理化。同時,群體壓力下,分析師發出更多買進建議,賣出聲音愈來愈少。

 

8. 莊家操控

莊家自身交易自編技術圖表,加上用媒體力量去推銷,不斷推高股價。

 

9. 中介人推動証券交易增加

牛市中成交量直線放大,銀行及証券最為高興,他們雇用更多人推銷產品及股票,鼓勵客戶加入牛市大軍。

 

10. 金融流動性增加

財富效應下,更多金錢投入市場,不斷循環的現金流推動下,市場進一步上漲。

 

11. 股神再現

到達牛市中後段,牛市股神數量大增,媒體亦會爭相報導其言論及預測。股神謬論令人們更加亢奮,更加相信牛趨勢會持續。

 

12. 熊大軍投降

最頑固的看空基金及淡友都堅持不了,紛紛加入牛大軍行列。最熊的大淡友反手撲進時,往往是牛市末段,大家都想認識的明燈,很有市場價值!

 

13. 空軍崩潰

當大多數有經驗的投資者發覺不對勁,開始看空時,金融泡沫的最後階段來臨。不過很難確定轉折點,由於市場動力仍在,市場會繼續上揚,超過預期。所以空軍必須止蝕,購回股票,產生了最後一波的爆發,大頂要出現了。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1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