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子长大了,脑子还没换
http://www.nbweekly.com/Print/Article/11192_0.shtml
国产品牌要做到专业,最大的挑战就是做到审时度势,逐步建立起系统性的竞争能力。
南都周刊记者 _ 周鹏
张庆
中国体育产业营销咨询专家,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创始人、CEO。
经常有企业家问张庆:能不能帮忙想个牛X的创意,或者帮忙找个好资源。一个企业家就说,“我得找个撬动市场的支点”。张庆认为,都建立起几 十个亿的大厦了,还想着四两拨千斤的事情,根本不靠谱呀!这些心理其实意味着,尽管国产体育品牌们身子已经长大了,可是脑袋还没换。
张庆拥有11年体育营销经验,早前加盟李宁集团,担任广告部经理、市场部经理、公关及品牌资产经理等职。策划并执行了李宁公司1996年亚 特兰大、2000年悉尼奥运会等赞助推广事宜。曾担任安踏、红牛等企业体育营销顾问。2007年他创办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服务客户有中国网球公开赛、 CBA、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奥运TOP赞助商联想集团、盈方中国等。
南都周刊:安踏、特步、匹克等泉州知名体育品牌目前在市场上处于怎样的阶段?
张庆:总体而言,品牌知名度、渠道布局的建设已经完成,并且成了公众公司。现在开始进入创造品牌差异化,提升品牌名誉度,升级企业管理的阶段。它们的共同基础,毫无疑问是快速演进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体育消费浪潮,以及借助资本市场获取国际体育资源。
潜在的危机有四个:第一,从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过程中的效率和成本损耗;第二,强者更强,行业品牌集中度的提高带来的竞争压力;第三,消费需求升级带来的对品牌专业细分的需求;第四,零售巨头进入体育用品市场,和原本就有的渠道扩张成本造成的毛利率下降。
南都周刊:与耐克、阿迪达斯这类国际品牌相比,中国体育品牌目前的优势和欠缺是啥?
张庆:优势在于本地化,尤其是渠道建设和控制能力;还有就是成本优势和快速反应能力和企业决策速度。
欠缺很多,比如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尤其是产品研发设计和推广,缺乏体育精神的植入。还有就是严重的同质化,从体育资源的获取到体育营销传播 概莫能外。很多时候,你看CCTV5的体育用品广告,如果不看最后的标版,基本上分不清楚谁是谁。绝大多数品牌缺乏长远眼光和可持续性的战略,存在一定的 投机心理。
南都周刊:怎么看你强调的国产品牌要“有梦想,敢创新”?
张庆:在市场高增长、高毛利时期,从头到脚的模仿没问题,执行力和成长速度是关键。但如果再往前走,仍然遵循“中国制造”模式,缺乏产品以及品牌创新,那同质化的结果一定是有人要倒下,而且这种倒下会是突然之间。
据我所知,目前还有为数众多的体育品牌将企业战略的重心放在上市圈钱,而不是苦练内功。借助资本市场发展自己无可厚非,但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还得靠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上的创新机制,也就是说形成一个源源不断的营销创新体系,而不是点子层面的小创意。
南都周刊:你在多个场合一再说过:国内体育品牌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品牌塑造上大多还不够专业。怎么理解?
张庆: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在上世纪90年代,“格威特”曾经位居李宁和康威之后,以“体育先锋”的姿态驰骋市场,并在与李宁的竞争中耗 费较大资金赞助1998年曼谷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但后来配套营销经费不足,赞助权益没有得到有效释放,市场反响平平,渠道扩张受阻,存货严重,从此一蹶不 振。
事实上,仅以在体育用品中较为核心的体育营销的专业性而言,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尽管国产品牌在体育赞助方面出手阔绰,而且取得了不错的 效果,但从专业角度看,还相当初级。至于体育资源和产品、终端的结合就更加谈不上了。就好比你花100万美元买了一批纯种赛马,却没有修一个合格的马舍, 配一组包括医生在内的服务团队,也没有训练比赛计划,而只是拉着看上去很漂亮的赛马在媒体前亮亮相,告诉大家,我也有赛马。企业在营销实战中都想把投资收 益最大化,而体育赞助的ROI(投资回报率)完全取决于专业性和系统性。
再说说正面的例子,2008年奥运营销,李宁就上演了一出营销阻击战,充分发挥了他们赞助的四只金牌运动队的优势,分阶段分步骤地与消费者沟通李宁的品牌特质,让奥运官方合作伙伴阿迪达斯都无可奈何。
南都周刊:说到专业,国产品牌有哪些难题需要克服?
张庆:不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专业的涵义各不相同。盲目专业化既不可能也不可取。
有的老板以为高价请来专业人才就是推动专业化,就像有些本土餐饮企业,从肯德基和麦当劳挖了一些人过去,试图建立比肩洋品牌的快餐企业,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又有几家成功了呢?
根本原因在于,洋品牌依靠的是若干专业系统组成的大系统,是用整个供应链甚至是价值链在市场中竞争。所以,国产品牌要做到专业,最大的挑战就是做到审时度势,逐步建立起系统性的竞争能力。
胡翔:天使投資人這種動物,腦子里到底在想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exp/2015/1103/152628.shtml
導讀 : 聽黑馬基金胡翔深情講述他對天使投資人這種“動物”的看法。
黑馬哥從來沒有如此近距離聽一位天使投資機構負責人講述,他投資天使項目的各種秘密,在他的深情講述中,哥聽出了他對創業者的關心幫助與愛護,看出了他對項目的專業評價標準,看出了他對於早期好項目是多麽地渴求,看出……好了,並不因為他是哥公司黑馬基金的大boss,哥才如此吹捧他。最後一句,胡翔哥哥在路演上的拍磚姿勢也是十分帥氣的(此為主播小7亂入)。

胡翔
黑馬基金管理合夥人
擁有豐富投資及企業融資並購經驗
黑馬基金已完成了20多個項目的投資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投資的一些看法和觀點,以及我們投資人的一些判斷邏輯。
大夥都在說狼來了,冬天來了,我想說資本環境真的是趨冷了,投資機構決策會更謹慎,速度肯定也會放慢。對我們創業者來講,冬天是一個淘汰弱者,培育強者的季節,很多公司會死掉,哪些呢?現金流不太好,又不能很好融資,需要持續燒錢,資質比較一般的公司,這些都會很危險。
而那些有很堅韌的生存能力,有很好的現金流,能夠很好過冬的公司,我們會對它有更多的期待。
第二點我想說,投資者都是貪婪的,天使投資人尤其貪婪,這跟投資人獲取回報的方式是相關的。一般來講作為一個機構投資者,他圖的不是你的利潤分紅,而要求的是資本上的回報。基於成功率的問題,所以對於單個項目的回報倍數一般都會有非常高的要求,退出基本上也是通過上市或者並購兩種途徑。一般來講,投資人在天使階段投進去,他會追求百倍以上的回報,在VC階段投進去會追求數十倍的回報,越到後期回報的要求會低一些。因為越到後期,確定性越高,成功風險系數也越低,回報要求也會越低,對Pre- IPO階段投資來講,如果一年能夠有翻倍的回報也就可以了。
正因為在天使階段的投資要承受一個非常高的風險,有非常高的失敗率,所以對項目的要求也會非常高。我們可以承受你一個項目走著走著就夭折了,突然就死了,但在我們投資的時候,至少要預期你有非常高的回報才行。因此作為創業者來講,在天使階段你做的事情就不是把一個事從60分做到70分、80分,而是要做從0到1的事。不同階段的投資者對回報的要求不同,對風險承受的系數不同,在不同的階段關註的點也不同。
典型來講,在天使階段,你需要確定好你的方向,搭建好團隊,讓自己的產品實現落地,做出一個MVP(最小可用化產品),或者說你的服務在市場上有一個初步的打樣,這是天使階段的任務。
進入A輪階段,你可能就要初步驗證模式,有一定的數據證明你的模式是可行的,然後打下比較小的市場,或者是搶下一個灘頭陣地。到了B輪或者是以後階段,你就需要融一筆較大的資金,去跑馬圈地,實現規模性的發展。最後進入上市階段,就好好把利潤給做出來。
接下來我就重點講一講從0到1階段,我們關鍵的四個投資維度。分別是:方向,切入點,時機,和團隊。
第一個維度叫方向,或者是賽道選擇。如果你想走一條資本化的道路,賽道選擇就非常關鍵。你所選擇的賽道我們希望是一個足夠大的市場,世界觀和格局觀。我們身處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有的行業可能過幾年就消失了,有的可能會被顛覆,有的可能會升級,有的行業會面臨成本結構的優化或調整。在選擇賽道的時候要想一想,在三年、五年時間之後,這個行業可能會往怎樣的方向變化?另外,我希望創業者能夠有一定的世界觀和格局觀,你是怎麽認識這個行業的?自己在這個行業格局里處於怎樣的位置?
第二個判斷維度就是切入點的問題。如果說在市場選擇方面我們希望足夠大的話,那你創業的切入點我們希望足夠小,以針紮破天。如果你一上來就想做一個很大的事情,那可能很難做,也可能不是你的機會,巨頭們一上來就把你給滅了。當我們在一個小的細分市場里做到第一之後,我們能夠很好地拓展商業模式,在一個比較大的市場里做成第一。滴滴出行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第三個維度叫做時機。如果你進入這個市場太早,可能這個市場還不太成熟,你培育市場的成本會非常非常高;如果你進入市場太晚,事情也會變得非常非常的麻煩。尤其是當已有先行者拿了B輪融資,這個事情就非常非常難辦了。
投資判斷第四個維度叫做團隊。首先是對老大的判斷,一把手是我們考察這個團隊最重要的因素。我基本總結為以下三方面的素質,是我非常非常看重的。高瞻遠矚,腳踏實地,能“忽悠”。對“忽悠”大家是有不同理解的,這個能力是指你的說服力、感染力。“忽悠”誰呢?第一你的團隊,第二投資人,能夠讓投資人相信你,給你掏支票。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對於創業者來講,是需要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在創業中是不停進化的,過程中有太多的問題需要去解決,有太多是你所不熟悉、不擅長的領域需要你去面對、去解決,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迅速進化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強。
Q&A
Q:最近合夥人問題很熱門,有創業團隊因此開撕,你怎麽看待合夥人結構問題?
A:關於合夥人結構問題,沒有明確的標準。我只能說怎樣是不合適的,是我們直接會pass掉的。第一種,股權很分散,沒有很明確的老大,第二種,股權結構很平均,5:5或者是3:3:3,這樣的我們是絕對不投的。相對理想的結構是什麽呢? CEO能站到一個控股的地位,同時有一到兩個合夥人,每人大概拿5%到10% ,或者是20%的區間。
Q:作為我們創業者,怎麽處理和投資人的關系?
A:一般來講投資人會比較尊重創業者,我們的定位是什麽呢?叫幫忙不添亂,或者換個比喻,創業者是司機,我們是副駕,作為副駕來講,我們可能會幫這個司機看看地圖,出點主意。作為一個副駕,我們最要避免的是什麽?要避免我們自己去握方向盤,同時我們也不希望自己太喋喋不休,話語太多,有時候也讓司機不太愉快。
Q:黑馬基金投資風格如何?有什麽優勢?
A:黑馬基金是投早期的,尤其是天使階段到A輪階段。對創業者來講早期時間是最重要的,效率是最關鍵的,一旦我們決定要投,我自己心里會希望盡快把錢給到你。我也會幫你打磨包括從商業模式、發展戰略等一些梳理工作。
黑馬基金跟整個黑馬商圈是一個很緊密的關系,有社群、媒體資源等幫助大家,同時我們也是一個平臺化的基金,出資人包括劉強東、周鴻祎、姚勁波,俞敏洪,投資機構像紅杉、徐小平等等都是我們的出資人。好的,廣告打完了,希望今天的微課堂能夠幫到大家。
張大春談“作文”:現在的孩子,腦子里動詞太少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457

作為一名專業小說家,張大春擔心在作文教育的熏染下,積習漸久,“日後華文世界不會有好的作家出現”。(理想國供圖/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1月19日《南方周末》)
高分作文的路數,多半就是“頌”。孩子在啟蒙階段,到他日後一輩子都不寫文章的那一刻,他所有寫的作文,都是揣摩他人的意思。
我擔心的倒不是出版業要垮掉,而是我們的好奇心跟滿足之間迅速的取得——也就是說,他對這個有興趣,馬上一刷屏,答案就來了。
大約從2007年出版《認得幾個字》開始,臺灣文壇的領軍人物、著名作家張大春就在自己小說創作的本業之外,花了特別多的心力關註整個社會的語文教育。
起初是為了教自己的一雙小兒女張容、張宜識字,但原本理應駕輕就熟的工作,卻讓張大春發覺自己未必真正知曉和懂得這些字詞背後的故事和所含藏的豐富文化,慨嘆“窮盡人之一生,恐怕未必有機會完完整整地將聽過、說過、讀過、寫過幾千萬次的某個字認識透徹”。
於是,他特意挑選了近百個漢字,在適切的疏解之外,更兼及深廣的歷史文化背景,希望讓孩子們有更閎遠的視野,從小涵養出對漢字更為深刻纖敏的感覺。
現在,十年之後,當年的小兒女也已長大,認字不再是他們的困惑,取而代之的卻是同樣困擾大陸和港臺中小學生的問題——寫作文。而比起當年陪伴孩子從頭學認字時的欣快,作文教育中的種種問題,卻讓身為小說家的張大春大為光火:讓教師、學生、家長都倍覺頭痛的作文完全是“附和題目”思維下的產物,根本無法讓學生我手寫我口,更談不上引導學生透過寫作能力的訓練來實現自主人生的追求。
在張大春看來,作文是作文,文章是文章,前者不過是升學擇業的敲門磚,大多用後即棄,而“寫文章,是一輩子的能力”,練習寫文章,根底上是“培養一種隨身攜帶的能力”。甚且,作為一名專業小說家,張大春更擔心在這樣的作文教育的熏染下,積習漸久,“日後華文世界不會有好的作家出現”。因此,他這回以38篇專文、45篇例文來為莘莘學子講述文章與說話之道。
2017年初,張大春攜新書《文章自在》來到北京,與北京的中學生、一線語文教師以及青年作家共同探討“作文這件事”。
(以下為張大春口述)
海峽兩岸最統一的事情之一,是寫作文
應試里能夠具備最大的甄別彈性的,可能就是作文。一個人多拿10分,多拿5分,至少在臺灣來講是相當具有影響性的。
學生們大概從8歲開始寫作文,18歲以後進入高等學府,可能就不寫作文了,而且可能一輩子都不寫作文了。但這十年之間的寫作胃口卻被弄壞了。怎麽弄壞的?就是你來了題目,我就開始揣摩,第一要揣摩出題的考官,他希望我寫什麽,怎麽樣才能迎合他的意思;第二是揣摩批改的考官,他們怎麽想,他們會認為我怎麽寫能拿高分。
所以海峽兩岸最統一的事情之一,就是如何在8歲到18歲之間讓一個孩子習慣於揣摩他人心意,並且發揮變成自己的思想,這一點,有時候想起來有點毛骨悚然。
臺灣在各級的所謂的升學考試中,大概采取的就是這個思維,孩子要去想什麽是合宜的想法,什麽是取分的想法,什麽是能夠拿到功名的想法,什麽是大人們主流的意見。有的時候不免會有一些才華高越的小朋友們,他有特殊的修辭技巧,豐富的語料,還有一些組織章法清晰的路數,所以能夠出類拔萃。我還看了一些,特別是大陸出現的滿分的,或者是頂級分的作文,那文章我也寫不出來。
可是看起來他的路數,多半就是“頌”,我稱之為風雅頌的頌。就是高質量的作文多半來自頌體,孩子在啟蒙的階段,到他日後一輩子都不寫文章的那一刻,他所有寫的作文,都是揣摩他人的意思。
我認為這樣的文化教養,在根本上出了極大的問題,可能我們在整個過去的作文教育,包括海峽兩岸的中小學,一直沒有判斷或者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我們能夠有效率地培養孩子自己產生知見,而且能夠訓練思維或者辯證的習慣,那是不是就可以讓命題作文這件事情稍微往後退一步,也就是讓命題作文退場,讓應試作文離開真正所謂的文章的世界。
很重要的是平常的說話
我從我的孩子進了幼兒園到小學二年級以前,因為我對古文字有興趣,所以我經常想辦法把個別字形象化、生動化的編成故事,然後告訴他們。但是到了大概三年級,他們開始寫作文,寫作文我不教的。我只有兩招,第一招我說你每篇作文拿給我看,我不看你的意思,不改你的思想,也不評論你的想法或者情感,我只改你的錯字。他們兩個到了三四年級的時候,哥哥張容想開了,說不對了,四年級了,你不可能不看我思想。事實上這也是我小的時候,我的父親看我的作文、日記、周記,我都讓他看,為什麽讓他看?他說他只看錯字,他也始終確守他的承諾,從來沒有對我的思想或者意見有任何看法,就說哪里有錯字。所以我信守這個傳給我兒子。
我們家孩子跟父母對話的時間是非常長的,每天在飯桌上,或者其他一起共處的時間,是不斷講話的,這個訓練從他們上幼稚園開始,一直到他們不太願意跟我們講話為止。
他們從來沒有在任何求學階段,被選為寫作文的代表,作文分數大概在比較好的程度。
有趣的是,有一天我忽然發覺,有一個雜誌向我的女兒邀稿,向她邀稿之後她也不想寫,她母親就逼著她說人家向你邀稿,寫五篇書評,我看五篇書評嚇一跳,我以為是專業書評家寫的,結果是她媽開車載她的時候,在路上她用手機打的,打了五篇書評。真正的缺點顯現了,每一段統統都是逗號加一個句號,標點符號沒人教,她在學校也不好好學。但是表達意見之清晰,舉證之明朗,而且在議論分析條理上沒有瑕疵,我嚇一跳。
我不是吹自己的孩子,畢竟他們離寫文章的人差得太遠,可是我相信他們之所以能夠那麽清晰,那麽條理分明的表達,很重要的是基於平常的說話,跟他溝通的時間要長,面向要廣,而且無所不談。
最常用的動詞是“買”
教作文的時候,一方面教孩子繁華先不要落盡,要盡可能地繁華。另外一方面要教他減法。
我記得以前在大學教現代散文課,朱自清、徐誌摩、郁達夫這些,我認為這些文章都還出現著某種在白話文運動初期階段對於使用白話文無比興奮而形成的一些沒意義的、空泛的堆疊,有趣的是減法,所以我就在散文課上做一些嘗試。
比如說可不可以寫一篇文章,只有名詞、動詞、介詞和虛詞,沒有形容詞,這些東西我在教的時候還沒有體會到真有這樣的文章,我後來看到阿城的文章,我每看一篇,他寫任何事情,我都樂,他那種幹凈就是沒有不必要的形容詞,也沒有不必要的譬喻。如果說他平鋪直敘,你正好會因為他的那個減法,因為簡潔幹凈,會記住他特別生動的某些語言。
我記得他在《樹王》里有那麽兩句話,聽起來俗得不得了,可是傳神了,我經常想起來。“我不過是個屁眼兒大的官”,“你還在我屁眼里”,非常鮮活。契訶夫的那個《小公務員之死》非常清楚的一個意象,那兩句話抵得過契訶夫一個短篇。
在臺灣有一個我非常敬仰的老前輩,短篇小說作家黃春明,我認為他是臺灣最了不起的短篇小說家。他七十多歲的時候跟我說,大春啊,你不覺得文學小說這些,會寫的人越來越少,讀的人越來越少嗎?當然這種感慨很尋常,可是我沒想到他後面說,你知道原因是什麽嗎?他說我認為現在的孩子,腦子里面的動詞太少,最常使用的動詞就是“買”。
我們的求知欲,是不是個道德命題?
今天在臺灣比較流行的社區網站叫臉書,它主要帶來的是大量的圖片。我倒不願意說現在的孩子都是圖像思維,但是大量的圖片和影像帶來的是什麽呢?是他的美學刺激已經飽和了。有的時候他只是追隨一時的直覺,而不是長久的累積,這個一時的直覺是會隨時變化的,因為是短期記憶,不是長期記憶。
如果你要找到一個無論是在裝幀還是美學上能夠幫助孩子更快,或者更長久地進入到閱讀世界的圖書,非常困難。因為它的口味已經追隨著時代大潮圖像變化改變得更快了。
這種局勢,明顯地告訴我們人的求知方式,甚至人對客觀知識或現實好奇的方式改變了,所以大家都不看別的書,只看臉書。
刷屏取代了大部分滿足好奇,或者滿足求知的方式。這些事情正在逐步地從形式的變化變成一個本質的變化,也就是說,我擔心的倒不是原來的出版業要垮掉,而是我們的好奇心。好奇跟滿足之間迅速的取得——也就是說他對這個有興趣,馬上一刷屏,答案就來了。
我們永遠會擁有巨大海量的短記憶,而我們長期的記憶會消失。長期從事短記憶,一定跟後來的好奇,或者說滿足求知的這個活動是有巨大牽連的。
甚至我們過去常常講,某一些意念是斷裂的,某一些思維是斷裂的。過早地去推斷那就是哲學消失了,那就是文學死亡了,或者那就是作者不在了,可能有一點誇張,但是我覺得如果我們今天不警惕,也就是說現在的警覺恐怕是為了下一步的警覺。我認為遲早有一天,大家打一針,數學就不用學了,但是那時候,人的感性恐怕也都會沒有。
我記得達爾文在死之前非常痛苦地說,我已經多年,就是好幾年沒讀詩了,好幾年沒有專註地聽一首美好的音樂了。他說這不但是我自信的欠缺,也是我道德的墮落,他的這番懺悔之言其實並沒有真的墮落,他只是太專心地在做演化學的研究,而且進入到更多細節知識的追尋,他似乎沒有時間,因為他忘了。而對於詩、對於音樂零散的美的耽溺,他認為是跟他的道德有關。
我聽到這個話非常震撼,到底我們的好奇心、求知欲望是不是很窄的一個道德命題。我常常覺得寧可相信它是,那個時候我們會比較不那麽淪落。
萬達老闆講的野思維真是唔同d,「腦子又沒問題,不是為了上市買香港公司幹什麼?」
1 :
GS(14)@2013-04-22 21:31:21http://www.yicai.com/news/2013/04/2647346.html
昨日下午(4月21日),在昆明舉行的「綠公司年會」上,來自地產界的企業家對房地產調控、企業自身的經營、行業併購、海外投資等話題作出了回應。
王石:把萬科的速度拉下來是好事
昨日下午,身著灰色西服、戴著黑框眼鏡的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王石主持了一場名為「美麗商業」的論壇,雖然時不時和嘉賓一起哈哈大笑,但回答問題時仍然頗為謹慎。
在被問及遭遇成本上升、政府管控房價時開發商的態度時,王石表示,中國調控影響力大,具有很多不確定性,但企業經營不能有太多不確定性。他說,萬科目前的矛盾在於,製造能力與銷售能力之間有差距,製造趕不上銷售,當房地產瘋狂,土地價格狂飆,開發商在價格上難於把控,而一旦泡沫破滅,萬科也不能倖免。「所以,我贊成調控,把萬科的速度拉下來,也是好事。」王石說。
「房地產商是很容易入獄的,受賄也是很容易判刑的,如果要堅持底線,那還是要繼續堅持。」這一場論壇的主題是「平衡價值與利益」,王石重提了「行賄」的話題,「因為我不行賄,我拿不到好的地,拿到不好的地價格還很貴,但正因為你在市區拿不到地,在郊區拿的地還貴,那你只好在市場上找回來。」
王健林:買香港公司的確是為上市
萬達集團旗下的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將成香港上市公司恆力商業地產(00169.HK)控股股東,這是在A股上市遙遙無期的情況下,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林近期做出的香港買殼決定。
王健林昨日在會場一改嚴肅本色,主動要求全程站著回答問題,並強調「任何問題都可以問」。對於萬達購買香港公司的最終目的,他笑著說:「買香港公司當然是為了上市,腦子又沒問題,不是為了上市買香港公司幹什麼?」
與此前一樣,王健林昨日也強調說,萬達謀求上市並不是因為缺錢,而是希望給高管和小股東一些激勵,同時是為了「流動性」。
他還稱,未來8~10年內,萬達將在紐約、東京、倫敦等全球十大城市打造萬達廣場,而2015年時,開業的萬達廣場就要達到140個。對於業界對其由來已久的資金疑慮,王健林回應說:「在中國,萬達是銀行授信額度最高的國內企業。」
黃怒波:冰島項目最後期限為5月31日
「冰島的項目我們一直在談判,一些協議一直在修改,5月31日如果再不簽協議,這個項目我就再不談了。」 在昆明21日舉行的2013年中國綠公司年會間隙,中坤集團董事長黃怒波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告訴記者。黃怒波個人認為,能夠成功簽訂協議的可能性是60%~70%。
黃怒波稱,在過去兩年裡,赴冰島旅遊的中國旅遊者比此前已經增長了1~2倍,這在證明中國出國旅遊的消費需求不斷增長的同時,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雖然冰島項目未能順利進行,但中坤國際化佈局的戰略並沒有錯。如果冰島的談判最後沒能成功,中坤集團還將繼續考慮在北歐如丹麥、芬蘭、挪威、瑞典等地,以及在美國尋找機會。他表示,雖然北歐目前的經濟環境不景氣,但10年以後,北歐經濟復甦,將擁有巨大的市場機會。
同時,黃怒波也指出,對於海外投資的旅遊地產項目,房地產企業不應該有過高的盈利預期,這是由於歐美地區相關體系更為健全完善。過去10年,中國房地產的暴利式發展是建立在中國廉價的勞工、低價的土地成本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之上。中國企業進行海外併購,首先應該注意的是政治穩定和雙邊關係,其次是瞭解當地法律法規、勞工制度,並與當地環境、社區融為一體。「中國企業要學習在國際環境中當好孩子。」黃怒波說。
2 :
GS(14)@2013-04-22 21:33:14http://www.sharpdaily.hk/realtim ... 2%E7%82%BA%E4%B9%9C
萬達集團旗下的大連萬達商業地產,將成恒力商業(169)控股股東。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昨出席論壇時,被問及買殼動機時,他表示:「買香港公司當然是為了上市,腦子又沒問題,不是為了上市買香港公司幹什麼?」
王健林強調,萬達謀求上市並不是因為缺錢,而是希望給高管和小股東一些激勵,同時是為了「流動性」。他還表示,未來8至10年內,萬達將在紐約、東京、倫敦等全球十大城市打造萬達廣場,而2015年時,開業的萬達廣場就要達到140個。
3 :
GS(14)@2013-04-22 21:33:35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finance/20130422/51363651
萬達集團旗下的大連萬達商業地產,將成恒力商業(169)控股股東。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昨出席論壇時,被問及買殼動機時,他表示:「買香港公司當然是為了上市,腦子又沒問題,不是為了上市買香港公司幹什麼?」
王健林強調,萬達謀求上市並不是因為缺錢,而是希望給高管和小股東一些激勵,同時是為了「流動性」。他還表示,未來8至10年內,萬達將在紐約、東京、倫敦等全球十大城市打造萬達廣場,而2015年時,開業的萬達廣場就要達到14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