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日本老齡化有多嚴重:1.5萬村落中65歲以上老人過半

共同社21日從日本國土交通及總務省的調查獲悉,65歲以上老人占居民半數以上的“過疏村落”截止2015年4月時有15,568個,比2010年度上次調查時增加了約5000個。占調查對象村落總體的比例也從15.5%上升至20.6%。隨著人口減少和老齡化的加劇,地方政府難以維持的“極限村落”逐漸增加的情況可見一斑。

調查對《過疏法》指定地區等所在的1028個市町村發放了問卷。調查對象村落共有75,662個,此次《離島振興法》的指定區域等也加入其中,比上次的64,954個大幅增加。

日本老人(資料圖)

與上次調查有可比性的64,130個村落的80%以上出現人口減少。另外,上次調查以後,174個村落因人口減少等消失,其中27個為東日本大地震的海嘯災區。

65歲以上老人占半數以上的村落從地區來看,中國地區最多,為4095個,其次為九州3205個、四國2548個、東北1850個。首都圈為418個,相對較少。所有居民都超過65歲的村落有801個,其中306個所有人都在75歲以上。

各市町村擔心“10年以內會消失”、“早晚會消失”的村落占到總體的4.8%,為3614個,比上次增加約800個。

安倍:我根本不擔心日本的人口結構

對於日本老齡化嚴重的問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稱,日本人口老齡化並萎縮不是負擔,反而會激勵通過機器人、無線傳感器、人工智能等創新提高生產率。

安倍在路透Newsmaker活動上準備的講稿中稱,“我根本不擔心日本的人口結構,”並指出盡管過去三年工作年齡人口減少300萬,但日本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仍取得增長。

幾天前日本公布官方數據顯示,日本65歲及以上的人口有3,460萬,占總人口的27.3%,為發達國家中最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116

應對人口老齡化 25部委合力建設老年宜居環境

未來十年,中國將在“住、行、醫、養”等方面加大投入,基本建立安全、便利、舒適的老年宜居環境體系,讓中國老年人在更加友好的環境下養老。今天上午,全國老齡辦、發改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25個部委聯合發布《關於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這項關系全國兩億多名老年人福祉的工作做了安排。

由於總和生育率超低,中國人口的老齡化程度日趨嚴重。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止到2015年底,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2億,占總人口的16.1%,而且還在快速地增加,今後幾年每年將新增老年人口近1000萬。

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導致老年人居住條件、公共服務、社區服務、權益維護、社會參與等方面暴露出的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成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制約因素。鑒於此,2015年修正的《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專門列出“宜居環境”一章,要求國家采取措施,推進宜居環境建設,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和舒適的環境。

《指導意見》吸收世界衛生組織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的理念,結合中國國情,提出了建設老年宜居環境的五項任務,包括適老居住環境、適老出行環境、適老健康支持環境、適老生活服務環境、敬老社會文化環境等。

從適老居住方面來說,目前有不少老年人居住的房屋是沒有電梯的老式樓房,每天上下樓梯就成為生活中必須要克服的大困難。根據剛剛公布的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老年居住環境建設滯後問題嚴峻,農村老年人認為住所不適老的比例高達63.2%。

就此,《指導意見》提出要突出老年人對居住環境的安全性要求,對老年人住宅進行適老化改造,支持適老住宅建設。

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表示,當前應該抓住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有限窗口期,盡早準備,合理規劃,加快老年宜居環境建設進程,以避免將來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的情況下改造的難度更大,成本更高。

在適老出行環境中,《指導意見》要求要強化住區無障礙通行、構建社區步行路網、發展適老公共交通等任務,保障老年人出得了門,到得了想去的地方。

為確保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的實施,《指導意見》要求,各部委在制定城鄉規劃中要綜合考慮適合老年人的公共基礎、公共安全、生活服務、養老服務、醫療衛生等設施建設,提高規劃編制的科學性、前瞻性、適老性。

同時,一大批鼓勵老年宜居建設的政策將逐步落實。具體包括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老年宜居環境建設、鼓勵金融機構面向老年宜居環境重點工程開發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等。對免費或優惠向老年人開放的公共服務設施,按照有關規定給與財政補貼。

吳玉韶強調,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將納入十三五期間老齡事業發展的總體規劃。下一步全國老齡辦聯合各部委將推動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工作納入各部門專項規劃,研究出臺相關配套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98

100多位地方官齊聚北京 都在談怎麽應對老齡化

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及部分城市的100多位老齡辦主任(副主任)31日齊聚北京,參加全國老齡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老齡工作重要講話精神高層論壇,尋求老齡化挑戰的應對之道。

老齡化形勢嚴峻

我國目前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期。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國2000年進入人口老齡化,60歲老人1.29億,占總人口10.46%,2015年2.22億,占總人口16.1%,15年當中增長了近1億人。

未來老齡化仍在加速推進。預計2025年老年人突破3億,占人口20%,2053年將達到4.87億的峰值,老齡化水平接近35%。

由於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是與低生育率帶來的少子化並存,因此養老壓力跟其他國家相比,尤其巨大。最近幾年,中央多次就養老問題召開會議和發布通知。今年5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2次集體學習,主題就是發展老齡事業和加強老齡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後的講話中強調,要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生育、就業、養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促進我國人口均衡發展,提高勞動力資源持續供給。

全國老齡辦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王建軍表示,應對人口老齡化是一項長期性、綜合性、整體性的系統工程。“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老齡事業的戰略機遇期。

他表示,下一步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堅持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頂層設計創新和政策法規銜接,確保法規的針對性、協調性、系統性。

老齡化既是壓力和挑戰,同時也存在巨大的商機。根據全國老齡辦的統計,2015年,中國老年人的消費規模已經突破三萬億元,還在持續增加中。老年人對養老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遠遠沒有得到滿足。

王建軍表示,下一步要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和老齡產業,使之成為調結構、促民生、促升級的重要力量,成為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的重要領域。

應對老齡化提速

今天的會議上,民政部、國家衛計委、北京市、黑龍江省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各自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加快應對老齡化的做法。

民政部副部長、全國老齡辦副主任高曉兵表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立相關保險和福利及救助相銜接的照護保障制度要求,民政部將著力推進兩項工作,一個是配合人社部門開展政策性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重點保障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康複護理、精神救濟和安寧療護等長期照顧服務,在養老領域實現養老保險管基本生活,醫療保險管醫療和醫療護理,長期護理保險管失能照護的格局,從制度上解決老有所養的保障問題。

第二項工作是在制度格局尚未形成時,進一步推動各地建立健全高齡津貼、養老服務補貼、護理補貼制度,完善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發揮政府兜底作用,對特殊和困難老年人的長期照護給予保險。

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介紹,目前已有超三分之二的省份制定了省級推進醫養結合的實施意見。下一步衛計委將以老年人健康為中心,通過制定健康老齡化“十三五規劃”、建設90個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城市等做法,推進醫養結合,推進實現健康老齡化。

會上,北京市民政局李萬鈞局長介紹了北京市在推進首都居家養老服務改革方面的進展。黑龍江省副省長、老齡委主任孫永波介紹了黑龍江省在推進市場化養老產業方面的探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46

【周年特刊】老齡化背後的機會:挖潛銀色經濟

中國正在不可逆轉地沖進老齡化的快車道。對於未富先老的中國,老齡化絕對是個巨大的挑戰。而在硬幣的另一面,是與老齡化相伴的銀色經濟,潛力巨大,等待挖掘。中國能否積極主動地面對現實,努力收割老齡化過程中蘊含的第二次人口紅利,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健康發展。

危機背後的機會

和其他國家經歷的老齡化相比,中國式老齡化有其自身特點,包括未富先老、老人規模大、老化速度快、家庭規模小因而養老功能弱、老人整體健康程度差、養老保障體系待完善等。這些現狀之嚴峻使得很多人對老齡化存有憂慮。

老齡化的確正在對中國經濟產生越來越深刻的影響。從發達國家發展歷程看,老年撫養比超過17.5%後,每升高1個百分點,人均GDP就會下降0.2個百分點。而中國2015年的老年人總量為2.2億,16到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9.1億,老年撫養比已經達到24.3%。

老齡產業和服務業是銀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老齡化趨勢已經無法逆轉的背景下,冷靜面對挑戰,尋找解決之道,是理性的選擇。危機背後是發展和提升的機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認為,人口老齡化既是一個擺在面前的挑戰,也是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能和新的增長來源的一個突破口。

複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王豐與夏威夷大學教授安德魯·梅森2006年合作的論文《中國經濟轉型中的人口因素》中提到,當人口紅利轉變為人口負債之後,人口老齡化有可能加速資本積累,從而加劇經濟的資本密集度,進而提高勞動者人均產出,實現第二次人口紅利。

王豐認為,老年人的積蓄數額巨大,實現第二個人口紅利,就要把因人口老齡化積累起來的資金變為能夠提高生產率的資本,這牽涉到一系列金融市場和體系的改革。人口老齡化如果沒有加速資本積累,而是加速財富轉移,比如財富以家庭資助或者政府公共養老金的方式轉移到老人,就無法實現第二次人口紅利。

他同時提醒,現收現付的養老金體制最容易實現贍養當前退休人員的短期目標,但這種策略會使中國錯過取得第二個人口紅利的機會。

跟第一次人口紅利一樣,第二次人口紅利的存在表明在老齡化的人口結構中蘊藏著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機會。然而機會不等於現實,只有努力通過各種資源配置和制度改革將積蓄轉化為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資本,才能將第二次人口紅利收割到籃子里,否則,所謂的第二次人口紅利只是一個畫餅。

銀色經濟起航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用另一個名詞——銀色經濟來指代老齡化中蘊含的發展潛力。她認為,銀色經濟就是基於健康長壽和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和約束條件來組織、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活動及供求關系的總稱。

楊燕綏特意區分銀色經濟與銀發經濟概念的不同。

“銀發經濟偏重於頭發白了之後怎麽被服務,還有局限性。銀色經濟主要是說,在人的壽命延長之後,通過全生命周期的關註和經營,註重技術進步和人民進步的並重。這個階段社會的主題就是健康長壽。”楊燕綏說。

老齡產業和服務業是銀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2014年,中國老年人人均消費支出為14764元,消費總量已經突破3萬億元,消費結構已經出現從生存型向文化休閑型的初步轉變。據預測,2014年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左右增至106萬億。

延遲退休已經成為老齡化中國無可避免的政策選擇,尤其是考慮到中國的平均退休年齡只有54歲。張車偉在10月底的一個論壇上表示,延遲退休的初衷並不像很多人認為的是解決養老金短缺問題,而是為了適應快速老齡化的趨勢和現實。

延遲退休盡管引起部分人的不滿,但社保學者普遍認為,通過延遲退休,一方面可以使老年人的養老金替代率更高,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資源。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赫克曼表示,中國政府需要提供靈活的退休制度,使得有余力的老人可以發揮余熱。

中國應對老齡化面臨的一大挑戰是老人普遍堪憂的健康狀況。根據衛計委統計,全國2.2億老年人中,1.5億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人超過4000萬人。

複旦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建議,應該盡快建立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老齡化應對策略。

“應對老齡化,光聚焦老年人是不夠的。以健康為例,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是由年輕時候的健康狀況,甚至由年輕時候的生活方式所決定的。通過對年輕人的健康投資和對年輕人、中年人,包括全人口的生活方式的轉變,就可以有效地提升老年人口的健康程度。”彭希哲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357

老齡化背後的機會:挖潛銀色經濟

中國正在不可逆轉地沖進老齡化的快車道。對於未富先老的中國,老齡化絕對是個巨大的挑戰。而在硬幣的另一面,是與老齡化相伴的銀色經濟,潛力巨大,等待挖掘。中國能否積極主動地面對現實,努力收割老齡化過程中蘊含的第二次人口紅利,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健康發展。

危機背後的機會

和其他國家經歷的老齡化相比,中國式老齡化有其自身特點,包括未富先老、老人規模大、老化速度快、家庭規模小因而養老功能弱、老人整體健康程度差、養老保障體系待完善等。這些現狀之嚴峻使得很多人對老齡化存有憂慮。

老齡化的確正在對中國經濟產生越來越深刻的影響。從發達國家發展歷程看,老年撫養比超過17.5%後,每升高1個百分點,人均GDP就會下降0.2個百分點。而中國2015年的老年人總量為2.2億,16到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9.1億,老年撫養比已經達到24.3%。

老齡產業和服務業是銀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老齡化趨勢已經無法逆轉的背景下,冷靜面對挑戰,尋找解決之道,是理性的選擇。危機背後是發展和提升的機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認為,人口老齡化既是一個擺在面前的挑戰,也是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能和新的增長來源的一個突破口。

複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王豐與夏威夷大學教授安德魯·梅森2006年合作的論文《中國經濟轉型中的人口因素》中提到,當人口紅利轉變為人口負債之後,人口老齡化有可能加速資本積累,從而加劇經濟的資本密集度,進而提高勞動者人均產出,實現第二次人口紅利。

王豐認為,老年人的積蓄數額巨大,實現第二個人口紅利,就要把因人口老齡化積累起來的資金變為能夠提高生產率的資本,這牽涉到一系列金融市場和體系的改革。人口老齡化如果沒有加速資本積累,而是加速財富轉移,比如財富以家庭資助或者政府公共養老金的方式轉移到老人,就無法實現第二次人口紅利。

他同時提醒,現收現付的養老金體制最容易實現贍養當前退休人員的短期目標,但這種策略會使中國錯過取得第二個人口紅利的機會。

跟第一次人口紅利一樣,第二次人口紅利的存在表明在老齡化的人口結構中蘊藏著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機會。然而機會不等於現實,只有努力通過各種資源配置和制度改革將積蓄轉化為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資本,才能將第二次人口紅利收割到籃子里,否則,所謂的第二次人口紅利只是一個畫餅。

銀色經濟起航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用另一個名詞——銀色經濟來指代老齡化中蘊含的發展潛力。她認為,銀色經濟就是基於健康長壽和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和約束條件來組織、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活動及供求關系的總稱。

楊燕綏特意區分銀色經濟與銀發經濟概念的不同。

“銀發經濟偏重於頭發白了之後怎麽被服務,還有局限性。銀色經濟主要是說,在人的壽命延長之後,通過全生命周期的關註和經營,註重技術進步和人民進步的並重。這個階段社會的主題就是健康長壽。”楊燕綏說。

老齡產業和服務業是銀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2014年,中國老年人人均消費支出為14764元,消費總量已經突破3萬億元,消費結構已經出現從生存型向文化休閑型的初步轉變。據預測,2014年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左右增至106萬億。

延遲退休已經成為老齡化中國無可避免的政策選擇,尤其是考慮到中國的平均退休年齡只有54歲。張車偉在10月底的一個論壇上表示,延遲退休的初衷並不像很多人認為的是解決養老金短缺問題,而是為了適應快速老齡化的趨勢和現實。

延遲退休盡管引起部分人的不滿,但社保學者普遍認為,通過延遲退休,一方面可以使老年人的養老金替代率更高,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資源。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赫克曼表示,中國政府需要提供靈活的退休制度,使得有余力的老人可以發揮余熱。

中國應對老齡化面臨的一大挑戰是老人普遍堪憂的健康狀況。根據衛計委統計,全國2.2億老年人中,1.5億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人超過4000萬人。

複旦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建議,應該盡快建立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老齡化應對策略。

“應對老齡化,光聚焦老年人是不夠的。以健康為例,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是由年輕時候的健康狀況,甚至由年輕時候的生活方式所決定的。通過對年輕人的健康投資和對年輕人、中年人,包括全人口的生活方式的轉變,就可以有效地提升老年人口的健康程度。”彭希哲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83

一財點睛丨老齡化日趨嚴重 智慧養老行動計劃出爐

據工信部網站16日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行動計劃提出,期內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行業領軍企業,打造一批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品牌。

所謂智慧健康養老,是指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實現個人、家庭、社區、機構與健康養老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優化配置,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智慧化升級,提升健康養老服務質量效率水平。這有助於我國快速增長的老年人口在目前有限的養老資源中獲得更好的養老服務。

自1991年開始,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已經連續24年低於世代更替水平。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總和生育率僅為1.18。雖然數據可能存在漏報錯報導致的誤差的嫌疑,但按照人口學標準,總和生育率在1.5以下就意味著已經掉入低生育率陷阱。這也就意味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態勢已經凸顯。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至2015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達2.2億,占總人口的16.1%。國務院1月份印發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顯示,“十三五”時期,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平穩增長,2021-2030年增長速度將明顯加快,到2030年占比將達到25%左右。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50年,中國將有35%的人口超過60歲,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

人口老齡化直接導致的是我國老年人口快速上升,養老需求日益增長。國泰君安分析認為,中國養老產業2020年將迎來5萬億元的市場空間。此時,多部委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將有助於我國養老產業迅速發展,有望快速解決我國因老齡人口眾多導致的養老資源難以全面覆蓋等問題。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752

中法簽署核能、科研、應對老齡化等領域合作文件

據中國政府網站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1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舉行儀式,歡迎法國總理卡澤納夫訪華。兩國總理會談後,共同見證了核能、科研、應對老齡化等領域合作文件的簽署。雙方還達成了《中法駕照互認協議》。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1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同來華進行正式訪問的法國總理卡澤納夫舉行會談。

李克強表示,中法關系發展良好,一直走在中國同西方國家關系的前列。中方願同法方一道,始終從戰略高度看待和把握中法關系,秉持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理念發展好兩國關系。中法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和責任。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下,中法有必要進行深入溝通協調,深化各領域合作,共同應對風險挑戰,向世界發出致力於維護和平穩定、促進發展的強烈信號,以穩定性應對不確定性。

李克強指出,中方願同法方繼續立足雙邊、面向全球,實現深度利益融合。重點深化核能全產業鏈合作,穩步推進中法英國欣克利角核電項目,探討共同開發其他第三方核電市場,拓展航空航天合作,深化應對氣候變化、綠色產業合作,加快推進武漢生態城項目,探討開展農業全產業鏈合作,以及醫藥衛生、應對老齡化等新興領域合作。

李克強強調,中法都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人文交往潛力巨大。雙方可深化科教文衛體等合作,落實好“千人實習生計劃”和此訪期間簽署的《中法駕照互認協議》等,更好便利雙方人員往來。希望法方為中國遊客提供更多安全保障和便利化服務。

李克強指出,歐洲是多極化世界的重要一極。中方願同歐方對接發展戰略,深化互利合作,共同促進亞歐大陸和世界的繁榮與發展。中方始終堅定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希望看到一個團結、繁榮、穩定的歐盟,這不僅有利於中法、中歐關系,也有利於多邊主義和全球化發展。歐盟應全面、徹底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所作承諾,以平等磋商妥處分歧,為中歐務實合作健康穩定發展創造條件。

卡澤納夫表示,法中兩國交往歷史悠久,友誼深厚,富有強大活力。兩國民用核能合作成果顯著,農業合作機遇廣闊,環保等可持續發展產業合作具有示範意義。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法中更應進一步密切雙邊往來,深化互利合作。法方願同中方加強政治、經貿、投資、科技、農業、核能、環保、教育等各領域合作,與中方共同維護貿易自由化,化解保護主義。歐中擁有許多共同利益,相信雙方能夠在履行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義務方面找到妥善解決方案。法方願為此作出努力,推動歐中關系發展。

雙方還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

會談前,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為卡澤納夫舉行歡迎儀式。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家瑞等參加。

會談後,兩國總理共同見證了雙方核能、科技、人員交往等領域多份合作文件的簽署。

公安部:中國與法國將實現駕駛證互認換領

2月21日,中國公安部與法國內政部在北京簽署駕駛證互認換領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法蘭西共和國雙方承認對方核發的有效駕駛證,一方準許持有對方國家駕駛證的人員在其境內直接駕車或者免試換領駕駛證。

對於臨時進入對方境內不超過一年的,雙方駕駛證實現互認。臨時進入法國的,可以憑中國駕駛證和翻譯件直接駕車,無需換證;臨時進入中國的,可以持法國駕駛證和翻譯件直接換領臨時駕駛許可,免予體檢和考試。互認駕駛證準駕車型包括中型客車、大型貨車、小型汽車和摩托車。

對於在對方國家居留超過一年的,雙方駕駛證實現免試互換。一方公民或常駐人員持本國駕駛證和翻譯件,以及護照、簽證或者居留證件,可以直接免試換領對方國家駕駛證。免試換領的駕駛證準駕車型包括小型汽車和摩托車。

對於外交人員和留學生,雙方給予對等優惠政策。中國外交人員和留學生在法工作、學習期間,憑中國駕駛證和翻譯件可以直接駕駛相應準駕車型的機動車;法國外交人員和留學人員在中國工作、學習期間,可以持法國駕駛證免試換領相應準駕車型的中國駕駛證。

據了解,互認協議將自雙方簽署並完成國內法律確認手續之日起九十日後生效。實現中法駕駛證互認換領,有利於方便兩國公民駕車出行,有利於促進兩國警務合作,對推進兩國經濟合作、文化交流、人員往來具有重要意義。中法駕駛證互認換領協議的實施,將直接惠及大量在法華人華僑以及赴法旅遊、留學、務工、探親等人員。

公安部交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推進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駕駛證互認換領是深化公安改革、落實國務院駕考改革意見的重要舉措。此前,中國已經實現與比利時、阿聯酋兩國的駕駛證互認換領。目前,正在積極推進與其他國家駕駛證互認換領工作,進一步擴大互認換領範圍,提升我國駕駛證國際認知認可度,方便中國公民出境駕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317

一財點睛丨多部委發文應對老齡化加速 智慧養老受益

國家衛計委等多部門近日聯合發布《“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旨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的趨勢,實現健康老齡化。

《規劃》指出,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健康服務需求日益增加。但目前我國針對老年人健康服務體系仍有待完善,醫養結合服務政策體系尚不健全,為社區和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服務的能力亟待加強。同時,國內老年健康保障制度總體上也滯後於人口老齡化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政策效率不高,尤其是失能老人、殘疾老人迫切需要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尚未建立。

《規劃》要求,“十三五”期間要進一步優化老年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加強醫療救治、康複護理、醫養結合等方面工作,構建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持續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

值得關註的是,規劃重點部署了9項工作任務,其中再度強調,要積極推動醫養結合服務,提高社會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同時也對推動智慧養老、中醫藥醫養結合服務等方面工作作出部署。

《規劃》指出,要加強老年健康相關科研工作,研究發展可穿戴老年人健康支持技術和設備,同時推進信息技術支撐健康養老發展,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創新健康養老服務模式,發展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

此外,《規劃》表示,將推動發展中醫藥(民族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服務,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新建)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療養院,探索建立一批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服務示範基地,促進中醫醫療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

今年以來,管理層關於養老方面的相關政策層出不窮,顯示政府對於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高度重視,預計後續對於加強醫養結合、扶持養老產業發展等方面的政策細則有望持續落地,對於養老相關產業有望構成積極影響。A股市場上,對於智慧養老的推進有望給便攜智能設備制造等相關領域上市公司,諸如樂普醫療(300003.SZ)、魚躍醫療(002223.SZ)、延華智能(002178.SZ)等構成積極影響。此外,益佰制藥(600594.SH)等中醫藥領域企業也有望受益於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的持續推進。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154

老齡化“來襲” 養老金融未來大有可為

老齡化已經成為我國未來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挑戰。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對眾多金融機構而言,這一挑戰也意味著巨大的養老市場潛力。在近日舉行的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金融服務分會成立儀式及中國養老金融服務論壇上,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養老信托、養老產業資產證券化等養老金融業務未來“大有可為”。

我國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2.31億,相當於德國和俄羅斯人口的總和;老齡化速度世界第一,2020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2.43億,2050年將達4.8億,超過美國和俄羅斯人口總和。當今我國社會正處於加速老齡化階段。

國家體改委綜合試點司原副司長、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曾國祥在上述論壇上表示,現代社會養老制度改革任務非常艱巨,養老機構的運作,一定要走社會化、市場化的路子才行,同時要拓寬養老資金社會融資的渠道,確保養老資金運營的保值增值。

目前,我國養老保險的頂層設計為“三支柱”的結構,以基本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為第一支柱,企業年金及職業年金為第二支柱,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為第三支柱。

中民普惠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總裁劉菁表示,養老產業金融服務發展目前明顯不足,首先我國老齡金融發展上處於起步階段,養老金融產品單一低效,很多老人是以個人儲蓄作為唯一的理財方式;第二個是養老保險方面也存在過於依賴基本養老保險,其他的養老相關保險補充不足的問題;第三是產業發展理念滯後,對於老年用品,老年金融的重視不夠,基本上是觀望多、行動少;第四是產業有效的需求不足,鼓勵老年人消費的政策支持不夠,扶持政策基本上處於空白的狀態,因此養老市場亟需模式升級以及供給側的改革,需要用連鎖化、標準化來治愈之前散亂差的狀況。

而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除了商業養老保險之外,養老信托、養老產業的資產證券化都是未來具有發展潛力的業務。

華寶信托總裁王波表示,企業年金制度是建立在信托的發展基礎之上的。“我國大概現在有200萬家企業,如果是微觀層面上,大家有更多的比較靈活的普通養老,但是從宏觀層面來說,完善以信托人為核心的年金企業托管的管理制度,加以商業化運作,充分提高年金基金運作管理的效率,這對整個的社會養老體系健全更有益處,養老信托大有可為。”王波認為,基於信托上佳的財產隔離性,基於信托的監管模式分別從道德機制、國家監管和市場競爭三個層面約束受托人行為,能夠保障年金參與人員的利益安全。

廈門國際金融技術有限公司總裁陳雷則表示,退休養老基金的投資,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選擇是資產證券化產品。

資產證券化是指把具有穩定現金流的資產,通過破產隔離,結構化分層等技術手段,發行資產支持證券,從而進行融資的業務活動。

“例如,養老地產開發完成轉入經營期後,由於養老項目以持有為主,在前期資金投入巨大的背景下,後續經營中的資金需求問題更大更迫切。養老地產的經營過程中,會產生兩種收益:一是老年人入住養老物業時交納的會費或者押金,這屬於已有債權;二是老年人入住時每月需交納的養老服務費、房費、餐飲費等,該類費用明確、穩定,屬於未來債權。這種有基礎法律關系的未來債權是可以作為信托財產設立信托的。因此,通過結構性融資工具,把既定債權和未來債權證券化,能夠解決養老地產持有運營階段的融資問題。”陳雷表示,在美國,最主要的投資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基金就是養老的基金、政府的基金以及學校的資金。所以資產證券化的發展,將是我國養老金融非常重要的一個工具和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23

人口結構揭示經濟未來,未來中國的老齡化問題比日本還嚴重!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172&summary=

人口結構揭示經濟未來,未來中國的老齡化問題比日本還嚴重!

先來看一下老齡化的趨勢。


度量老齡化趨勢非常重要的指標就是老年人所占的比重。這里一個指標65歲及以上的人口占全體總人口的百分比。上圖畫了從1953年到2015年整個老齡人口所占百分比的變化趨勢。從一開始的5%以下到2015年超過了10%。


但是老齡化變化的速度隨時間來說也不是穩固變化的,是越來越快的。


從1953年到2015年整個60多年來看,這個百分點平均每年只增加0.1個百分點。分時間段看,1953年到1995年,年均增加0.04個百分點,1996—2005年年均增加0.14個百分點,速度加快很多;2006年—2015年年均增加0.29個百分點,增長速度越來越快。


不僅僅是老年人占總人口的比重增長的越來越快,這只是比重,整個人口基數也在漲,比例也在增加,老年人口的數量其實是在加速增加。在未來可以預見的十年二十年人口沒有負增長的話,這個比例一直在長,老年人的人數一直往上走。


從中國自己的歷史來看這個速度越來越快,進行國際比較的話會發現中國老齡化的速度也是相對比較快的。65歲及以上的人口比例有一個全世界的排名,數據來自於世界銀行對全球200多個國家及經濟體的統計。1960年中國排在第75名左右,2015年中國排名排到了60名。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快於平均趨勢的,所以排名在往上走。65歲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從5%漲到10%。


幾個主要的老齡化國家大概用了多久的時間?現在老齡化最嚴重的問題是日本,日本從5%到10%用了35年。第二名是意大利,意大利從5%到10%至少用了100年時間,時間非常長。中國呢?只用了30年,比日本還要短5年。我們老齡化從國際角度比較也是非常迅速的。


再考慮一下未來,老齡化的趨勢大概怎麽走。國際上有一個通用的指標,如果說65歲及以上的人口占比達到了7%,就是老齡化社會(agingsociety);如果到了14%叫老齡社會(agedsociety);再往上達到21%就是超老齡社會(Hyper-agedsociety)。中國從2000年開始65歲以上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7%,那時候步入老齡化社會。但是如果未來老齡化的速度延續過去10年平均的速度,10年之後到2027年中國就進入老齡社會;再過20年到2047年進入超老齡社會。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假設,未來老齡化的速度延續過去十年的速度。如果快於前十年的速度,達到老齡社會和超老齡社會的時間可能還要繼續提前。這是未來的基本展望。


老齡化趨勢這麽快背後原因是什麽?


原因非常簡單,兩個:


第一個就是出生的人少了;


第二就是人的年齡壽命增加了,死亡率降低。


一個是低出生率一個是低死亡率。如果在一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社會里,整個人口的年齡結構應該呈現正的金字塔形狀,金字塔頂端是年齡大的人占的比例,底端是年輕人占的比例。高死亡率最頂端的人故去的非常快,占比不會特別大,會比較小比較尖;而出生率很高,最底下的青少年會不斷的加入到總人口里,底盤很大,這是正的金字塔的情況。如果低出生率低死亡率,最上面的塔尖消失越來越慢,所以這個塔尖會越來越胖。底下出生的人少,填補的人越來越慢,這個塔基變得越來越窄,金字塔就會變樣。老年人相對占比就大了。



上圖展現了過去幾十年來出生率跟死亡率的變化趨勢。里面的柱狀圖還是表示65歲及以上老年人所占的比重,參照右邊的坐標軸。第一條實心圓點線表示出生率,平均每一千人出生人數。第二條空心圓點線表示死亡率,平均一千人死亡人數。


出生率這個圖畫的不是很完整,出生率70年代初以前,除了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出生率一直處於比較高的位置,73年的時候下降的非常快,然後到了80年代進一步下降,到了2000年處於非常低的位置。死亡率比出生率下降的早,死亡率基本上70年代中後期就下降到一個比較低的位置,大概在千分之七。最近十年死亡率又上去了,上去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每一千人里面老年人的比重越來越大,老年人本來是特別容易死亡的群體,這樣會帶動整體社會的死亡率往上走。這個死亡率上升不是社會退步的標誌,恰恰說明了社會老齡化變化的趨勢。


一個快速下降以及非常低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兩個數據一起共同推進了我國人口老齡化快速變化的態勢。這兩個都是原因,出生率和死亡率。



從數據來看,出生率的下降以及維持低的位置是人口老齡化里更重要的因素。上圖給大家展示的是每一年全部人口分三個部分各自的占比,黑色的部分是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灰色部分是勞動力,主要是15—64周歲,最下面白色是青少年0—14周歲。可以看到老年人比重越來越高,黑色的柱子越來越長,但長的過程中到底截取了人群中哪一塊的占比?一開始灰色的柱子也在增加,雖然增長的速度沒有老年人快。主要體現在0—14歲青少年相對比重下降的非常快,上面兩部分比例的增長完全來自於下面青少年部分比例的減少,減少主要的因素就是出生的人少了,補引來的速度比補到上面的速度慢很多。


2010年之後青少年的比重基本上穩定了,相比之下老年人比重上升了,這個比重主要是從中間部分群體分來的。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底下14歲變成中間群體的速度要遠遠慢於64歲變成老年人的速度。為什麽14歲變成中間慢呢?14歲這個區間是恰恰生在計劃生育嚴格的時候,基數少了,等到他們15歲變成勞動力的時候,轉化就慢了。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早期生育率下降帶來的。這是一個基本的態勢。



上圖是三個年份人口金字塔的圖,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每個金字塔由兩個兩個金字塔圖疊加而成,一個是有邊框的金字塔,另外一個沒有邊框但底色是灰顏色的。有邊框的是現實的人口結構,灰色的是假定現在的參數發生變化之後的金字塔。如果出生率調高,假設每個人平均生的孩子多加一個,人口金字塔會怎麽變?就看灰顏色的。我們發現即便是把出生率提高了,因為我們死亡率還是比較低的。我們看到老年人的比重、寬度越來越寬,而且底下基座也慢慢收窄,即便收窄到了2010年還是金字塔的形狀。而有邊框的實際人口金字塔,1990年開始底座嚴重被腐蝕,不太像金字塔了,到2000年、2010年金字塔變成了0形。


這三個圖的對比可以看出生育率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口年齡結構的轉變和變化過程。


這些是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和原因。


人口老齡化有哪些後果?


四個視角:


第一個是養老負擔;


第二健康負擔;


第三是勞動力市場的沖擊;


第四是經濟發展。


這四個視角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首先看養老。老年人口撫養比就是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占15到64周歲人口的百分比。1953年這個數字是7.4,平均100個勞動力養7.4個老年人。這個比重快速的往上走,從1953年到2015年翻了一番,從7變成了14。



不僅人的壓力大了,錢的壓力也大了。上圖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占GDP的比重。這不可能完全反應態勢,但是至少可以看出趨勢。從2005年開始往上走,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占GDP占比越來越高。


養老總體負擔變重,地區跟地區不平衡也在加劇。像北上廣如這幾個地方是經濟發展最好的地方,死亡比較低,生育率比較低,如果沒有任何人口遷移,北上廣應該是老齡化最嚴重的地區,其它地區沒有那麽嚴重。恰恰是因為有了人口遷移給這些地區老齡化的趨勢有一些緩解,沒有那麽嚴重了。



上圖就表達了這個邏輯。里面每一個點代表中國的每一個省,橫坐標代表65周歲以上戶籍人口占的比例,假如沒有人口遷移所占的比例,縱軸是外來人口遷入率,是正相關的關系。如果一個地方戶籍人口老齡化非常高,同時這個地方也有可能遷入人口比較多,背後原因可能是這個地方老齡化高,但是經濟發展好,所以吸引人過來。右圖橫坐標就是遷入率,縱坐標是常駐人口老齡化率。遷入人口比較多,那常駐的老齡化人口就下來了。對於北上廣這樣的城市,人口流動可以緩解老齡化的趨勢。



有流入就有流出,所以流出地區老齡化的趨勢是惡化的。上圖給每個省都標了顏色,顏色越淺,表示老齡化的程度隨時間的變化越溫和,沒有那麽激烈,甚至老齡化的程度還會下降。顏色越深的地方,隨著時間的變化這個地方常住人口老齡化率在快速上升。北京、上海、廣東,沿海地區都是相對來說比較淺的顏色,也就是說它們的老齡化率隨時間變化沒有多麽快速增加。但是看看說東北、西部、西南省份這些人口流出的主要區域,顏色非常深,它們常住人口的老齡化趨勢變化劇烈。這就是人口流動對地區的老齡化不平衡,造成了這樣的趨勢。


省與省之間的不平衡,除了人口不平衡之外還有養老支出的不平衡。人口凈流出的省份養老的壓力非常大,個別省份出現了養老保險基金結余的虧空,當年收不抵支。舉個黑龍江的例子。黑龍江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當年結余,2010年當年結余24億,2011年負12億,2012年正3億,2013年負14億,2014年負106億。


剛才是養老負擔,再看一下健康跟醫療的負擔。


因為老年人口的比重現在越來越大,老年人越來越多。家庭、政府需要支付老年人醫療健康方面的費用越來越多。老年人常見的健康問題,比如說日常的行為障礙,身體部分或者全部的失能,從一開始的簡單失能到後面的殘疾,都會出現這些問題。再往下會有一些慢性病,比如說高血壓、糖尿病在老年人的比重比較高,比較難治,花錢也多。還有隨著年齡增長慢慢會得的老年病,典型的阿茲海默癥,失智癥,在老年群體越來越嚴重。我們對健康的管理需要花費非常多的成本和精力。



上圖是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出占GDP的比重,也是上升趨勢。原因之一就是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平均醫療成本支出的提升。


再看對勞動力市場沖擊的後果。


如果老齡化問題很嚴重,現有的勞動力首先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要養老養老負擔加重了,不僅是養自家老人,同時作為工作者繳社會保險,養全社會的老年人。養老負擔加重,一方面交養老金後,自己可以支配的錢就少了,影響消費水平。另外時間花在照顧老年人身上了,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閑暇時間也會變少,會影響勞動者的生活質量。如果影響到他們的生活質量也會進一步影響他們的勞動生產率。


未來會面臨勞動力相對短缺或者不足。現在來看勞動力(15到64歲)的比重以及絕對數量還是比較多的,但是學者認為劉易斯拐點已經出現。勞動力從無限供給到相對短缺已經出現了,這個觀點不是很一致,有人認為還沒出現。


再看對經濟發展的後果。


一方面如果勞動力年齡結構發生劇烈的變化,但是經濟結構跟產業結構跟不上這個變化的話,可能會造成錯配,可能會影響整體經濟的效率和發展。另外從養老負擔角度考慮,養老負擔重,會影響企業的積極性,因為現有的養老體制是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機制,統籌賬戶的錢是企業交的,很多地方繳費的負擔已經超過了稅的負擔,所以這塊負擔企業覺得特別高,會挫傷企業的積極性。從國家整個大盤子的角度講,因為老齡化人口比重越來越高,從事生產的人少了,國家收入少了,但是要支付給老年人的錢多了,支出多了,整個國家不管從個人、家庭還是政府的角度來講赤字越來越高,債務風險越來越高,會進一步對實體經濟產生不利的後果和沖擊。


下面探討一下針對這些後果,一些可能的應對措施。


應對措施分成四個角度來討論:


第一個是人口政策,


第二個是社會保障政策;


第三個是跟健康照料相關的政策;


第四個經濟和產業政策。


首先看人口政策。剛才說過,低出生率可能是造成人口老齡化快速增加的原因,如果我們想緩解老齡化,大家註意不是解決老齡化,是緩解。老齡化趨勢不可能逆轉了,只能是緩解老齡化的趨勢。提高出生率是一個途徑,但是是不是有效還要再看。基於這樣的背景,2016年1月1日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不僅我們國家生育政策越來越寬,從原來限制生育到慢慢鼓勵生育的方向走,全世界都是這樣的趨勢。



上圖來源於聯合國2013年的一個報告,刻畫了世界各國人口政策的變化趨勢。人口政策分三類,第一大類就是人口政策慢慢朝著增加出生率的方向推進,第二類朝著降低出生率的方向推進,中間的是原來怎麽樣現在就怎麽樣,原來不幹預現在也不幹預。1976年人口政策增加出生率的國家只占9%,到了2013年增加到27%,越來越多的國家人口政策開始轉向鼓勵增加出生率的方向走。降低出生率的1975年是65%左右,到2013年變成了30%。


中國的全面二孩政策有沒有效?


衛計委前兩天公布了相關數字。2015年出生率是千分之12.07,2016年出生率升為12.95,也就是一千個人多生了一個人左右。人口總數上看,2016年比2015年多生了131萬人,這是非常小的一個數字,對於緩解老齡化來說是杯水車薪。2016年第一年實施全面兩孩政策,還很有可能是政策效果比較大的一年,因為有很多歷史積攢,60後的人想生二胎原來沒有機會,所以2016年爆發。今後可能還不如2016年的高。


另外看人們的生育意願,調查問他們願不願意生二胎,這個結論不穩定。有的調查發現很多人願意生二孩,有的調查認為意願不是很強。生意意願本身就是不太穩定的指標,回答想生幾個跟實際生幾個沒有必然的關系。


還有可以從歷史經驗中來借鑒一些放開二孩政策以後對於人口變化的影響。歷史上當然沒有放開二孩的過程,但是歷史上有從二孩變成一孩的歷史。70年代是二孩政策,70到80年代轉換成一孩政策,出生率顯著下降。反過來回到二孩可能也會有明顯的反彈,這是歷史的參考。70年代二孩政策到80年代初一孩政策的轉變,有的人覺得效果明顯,有人覺得效果有限,我個人認為效果有限,效果有限的話希望一孩轉為二孩以後有大的反彈,不太可能。


80年代中期確實有一些地方實施了二孩政策,比如說山西翼城1985年開始實施全面二孩,這些實施全面二孩的試點縣市跟其他實施一胎的地方做對比,看看有沒有明顯的差距。我們的研究效果發現最後效果非常有限。


所以不管看現實的效果還是歷史的參考,沒有強烈的證據支持全面放開二孩後會有人口的反彈。



上圖是數據的模擬。圖的縱坐標是老年人口的比重,橫坐標是年限。這四條線中,實線說一孩政策沒有被二孩政策取代,一直實行下來老年人的比重會怎麽變,飛速的往上走。下面的三條曲線是,如果實施了二孩政策老齡化的比率會怎麽變?我們給了三種情況,菱形虛線假設實施二孩以後平均每個女性多生0.3個孩子,這是相對比較小的變化。三角形虛線假設放開二孩以後每個女性多生0.5個孩子,最下面正方形虛線假設放開二孩政策每個女性多生0.7個孩子。最樂觀的情況下,平均一個女性多生0.7個孩子這種情況下,到2040年左右老年人口比重也遠超過20%,2040年就進入超老齡社會了,比預測的2047年還提前了7年。



上圖是全面二孩背景下養老撫養比的變化。同樣是在一孩政策以及三種二孩政策下做的圖。最樂觀的情況下,養老撫養比的增長也非常快。如果二孩政策放開一個女性多出生0.7,2040年的時候也是40%。2015年是六個青年人養一個老年人,2040年是5個青年人養兩個老年人。



最上面這條線,圓點連接的如果一直實行一胎政策,老年人口比例的變化情況。最底下正方形虛線是,如果完全取消生育限制,一開始沒有任何的生育限制老齡化的變化情況。即便如此2040年到2050年左右也是進入超老齡社會,這個趨勢不可逆轉。


老年撫養比,即便沒有任何生育數量的限制,2050年老年撫養比也是在100個青年人養三十六七個老年人的樣子,也是非常高的水平。


如果在人口政策上進行一些展望的話,我們認為,現在放開二孩的政策遠遠不夠,甚至沒有什麽效果的。甚至下一步即便全面取消生育限制,人口數量、人口生育率以及老齡化的加重態勢都不一定得到非常明顯的緩解。因此現在已經可以開始探討采取怎樣的鼓勵生育措施了。


是有一些例子存在的,比如東亞地區的日本、新加坡、韓國和臺灣地區。日本和新加坡的鼓勵生育政策稍微早,實施20多年了,他們是一個鼓勵包,包括育齡婦女的優惠、補貼等等。主流文獻認為日本和新加坡的鼓勵生育效果微乎其微,沒有太大的效果。韓國跟臺灣地區鼓勵生育的政策實施時間不長,現在做一個全面的評估為時尚早,但到現在為止也實施了將近10年了,也沒有發現很明顯、很突出的效果。整個東亞地區鼓勵生育的經驗基本上是失敗的。歐洲國家老齡化也很嚴重,歐洲個別國家的鼓勵生育政策比較成功,比如說荷蘭,但是荷蘭的政策能不能拿來用是有疑慮的,因為荷蘭政策支出比較大,它有一個政策,小孩出生以後到長大,每年國家給多少錢。這個負擔中國能不能承受是很大的問題。


所以中國到底鼓勵生育的政策能不能采用?以及怎麽采用?采用之後會不會有效果?都是將來可以研究、思考的問題。


做一個簡單的結論。人口政策的調整,我個人認為只是權宜之計、緩兵之計,本質上只能做到緩解老齡化趨勢,而不能改變老齡化造成的問題和困難。


社會保障的政策怎麽辦?


1、什麽時候可以領養老金?現在講延遲退休。延遲退休兩個層面,第一是不是女性職工跟男性職工統一,從55歲變成65歲。第二整個退休年齡是不是都要往後移,移到70歲等,這在國際上都是通用的政策,馬上可以緩解養老金的支付壓力,這樣交錢的多了,花錢的少了。但是延遲退休學界會有疑慮,對青年人有什麽影響,對老年人有什麽影響,結果還有待考察。


2、現有的整個大的養老金盤子其實收比支多,問題是各個地區之間不平衡。目前的狀態下如果提高統籌層次,把富省的錢撥到窮的地方,做一個調劑是不是一個改革方向,也是可以討論的。


3、即便是現在整個大盤子收仍然多於支的情況下,人口老齡化速度越來越快,不敢保證未來整個大盤子會不會出現虧空,如果出現虧空現有保障體制維持不下去怎麽辦,這些都是可以探討的方向。


健康和照護方面的政策怎麽辦?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一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總共八篇29章,非常長的報告,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對中國未來十幾年跟健康有關各個方面的戰略以及政策的制定都給出了指導性的意見,里面內容非常豐富。我個人認為,既然老齡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了,甚至連緩解的可能性都比較小的情況下,下一步怎麽樣促進這些老年人身心的健康,增加他們的生活質量,完善健康服務的效率,進而降低健康方面、醫療方面的成本,包括個人得、家庭的、政府的公共開支,這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另外要充分利用市場、社會資源完善養老體系,比如說現在兩個孩子照顧4個老人,孩子工作又忙,怎麽辦?社會化、市場化的體系不僅僅是說老年人可以住到養老院去,是不是可以讓老年人住家里,充分利用市場化的資源請人到家里服務?充分利用整個社區基礎公共服務的體系,解決、緩解養老問題。這些方面都可以思考。


經濟和產業方面相關的政策怎麽辦?


1、老年人這麽多,不能僅僅把它看成是一個負擔,其實還可能是一個經濟發展的契機,就是養老產業。產業界需要仔仔細細考慮老年人從頭到腳吃喝拉撒到底需要哪些服務、哪些商品,進而把養老產業發展起來。特別是現在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情況下,找到經濟新的增長點是非常重要的。


2、要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這也是供給側改革的部分,使得產業結構跟人口的年齡結構、勞動力年齡結構相適應,這樣才能發揮勞動人口的優勢。


3、將來勞動力數量上短缺了,如何保障經濟快速增長?要讓老年人得到好的照料,勢必在生產技術和勞動生產率方面需要進一步的提高。


最後的結論:


1、中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並且快速的在步入老齡社會、甚至超老齡社會階段。


2、死亡率的降低和出生率的降低都是老齡化迅速演變的重要原因,我個人認為生育率下降是一個更加主要的原因。


3、我國人口老齡化對養老負擔、勞動力市場和經濟發展等方面都會帶來不利的後果。


4、因此要從各個方面進行老齡化的應對,需要借助人口、社保、健康、經濟等各方面的政策的合力。


特別是人口政策是權宜之計,更需要做的是已經是老齡化這個趨勢了,如何改革社保措施使老年人得到更好的支持,如何改革醫療政策使得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如何改革經濟政策使得經濟發展跟老齡化趨勢相適應,這是我們將來要持續考慮的問題。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