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什麼中國少有蓋茨式夫婦——新書《荷爾蒙經濟學》前言 東方愚

http://www.dongfangyu.org/?p=4707

 

《荷爾蒙經濟學:中國企業家擇偶與婚姻的秘密》,東方愚 著,2012年2月出版,磨鐵圖書出品

 

本書通過對100對企業家夫婦的調查和研究,用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將其分為七大類型,又分別從每一類當中挑選了四個不同風格的樣本,儘可能還原不同類型的中國企業家們擇偶與婚姻之「大片」,從更立體的層面瞭解企業家,探尋婚姻對於企業家個人成長、性格塑造的影響。

 


 65折搶購:

          

(一)

比爾·蓋茨和喬布斯有什麼共同點?

你可能會脫口而出:第一,他們是同齡人,均於1955年出生; 第二,他們都創建了一個龐大的IT產業帝國,比爾·蓋茨憑藉微軟曾長期「霸佔」著「世界首富」之寶座,而喬布斯的蘋果公司現在是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第三,他們都在不到60歲的時候退休了。

你瞧,還有一個對兩人來說都至關重要的共同點給忽略了,那就是——他們都找了一個好老婆。

2011年蓋茨來中國訪問時,楊瀾問了他一個問題,你一生中最聰明的決定是創建了微軟,還是成為了一名出色的慈善家?

比爾·蓋茨的回答讓在場的所有人都覺得有些意外:「兩者都不是,找到了合適的人結婚才是!」

蓋茨不是在哄妻子梅琳達開心,這是真情流露,內心的聲音。

對於喬布斯來說,和勞倫娜的結婚是他完成性格嬗變過程中的潤滑劑。他創業的前十年,性格狂躁甚至有些暴戾,對創業夥伴的不仁不義,在對自己的親人上 亦如是——不接受自己的私生女,甚至以自己沒有生育能力為幌子,和前女友劃清界限。這種作法令人髮指;而喬布斯也遭到了「報應」,被驅逐出了蘋果公司。 1991年,即喬布斯二次創業六年後,也是他重回蘋果公司的六年前,他和勞倫娜結為連理。他終於明白,親人是是永遠不能割捨的牽掛,家庭才是最樸實無華的 心靈棲息地。

「軍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把蓋茨和喬布斯的成功歸功於女人的力量顯然不妥,但是可以說,從女性荷爾蒙中的獲益良多,促使他們告別性格或人格缺陷,從而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蓋茨夫婦很早就常常出雙入對,而一向「金屋藏嬌」的喬布斯在幾年前的蘋果公司新品發佈會上,破天荒地把太太給帶來了。

事實上,並不是因為蓋茨和喬布斯成為巨富、全球知名的企業家了,我們推開他的家門,「驚訝」地發現擁有一位「賢內助」是多麼重要的成功元素;恰恰相 反,他們和普羅大眾一樣,沒有三頭六臂,或者退一步來說,他們是生物族群中普通的一分子,雌雄之間的感應與吸引、幫助與促進是應有之義。

對中國企業家們更是如此。

(二)

中國的商業文明是斷裂的,1956年的時候,私營經濟在整個中國一夜之間消失了,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才重新破土。對於第一批掘金的商人們來說, 他們沒有什麼可以傳承,甚至身邊沒有任何榜樣可以借鑑,所謂摸著石頭過河,一對小夫妻,一個小作坊,生意跌跌撞撞就開始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家文 化」原本就舉足輕重。國學大師錢穆說,「中國文化,全部都是在家庭文化上築起的。」

當這些商人經過30年或20年,在中國商業舞台皆具有一席之地,成為明星企業家或經理人時,如果我們僅僅從商業本身去追溯其成功基因,而沒有關注或很少關注「家文化」,我認為這同樣是一種「斷裂」。

劉永好兄弟當年從賣鵪鶉蛋開始創業時,妻子李巍的能力在他之上,如果把其家族企業成立時,夫人們被「勸退回家」理解為中國文化中男耕女織之傳統觀念 使然的話,當李巍後來按捺不住自己創業的衝動,並創辦了一系列企業時,她這種脾性會讓劉永好內心產生什麼樣的潛移默化的變化,這種變化又會如何影響劉永好 的脾性,從而使得他在新希望的永續經營和金融投資上有條不紊,且不時以退為進?

再如,「學歷門」事件的發生,使得唐駿被人們重新認識——儘管他的能力甚佳,但其實從日本留學到美國創業,再到進入微軟,不久後回到中國,直至加盟 盛大,最後又轉戰新華都,他的每一次轉身都是因為遭遇了不快,然而他習慣性把這些轉身渲染的很是華麗。那麼,他的這一自戀般的性格之源泉來自哪裡呢?或與 自小出身貧寒、時有自卑有關,但想一想,他的妻子孫春藍也是很出眾,且每一次都會給唐駿一些忠告,為什麼唐駿無一聽得進去呢?與他們結婚20年,但因「錯 位」分居兩地就超過10年的情形有無關聯呢?

聽起來有些八卦?其實,剛開始醞釀《荷爾蒙經濟學》這一選題時,我是這樣定位的:雖然我在本書中會寫到許多富豪夫妻之間的故事,甚至有一些是獨家披 露,但我的初衷絕非僅僅去滿足讀者的好奇心和偷窺欲。我想做的,是從女性荷爾蒙的角度,來觀察一個群體誕生、生長和興衰的生態當中的那些個規律——特別是 足以顛覆我們先前觀念與邏輯的規律。
(三)

我曾對 「婚姻經濟學」這一概念有點厭惡,因為經濟學上有一個「理性經濟人」的基本前提,即假設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每個人都是理性的,一切行為的目標,都是希望實現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我們怎能以如此功利的眼光來看待婚姻呢?

那個時候我還很年輕,覺得「愛情至上」。直到後來我讀到美國經濟學家加里·貝克爾(Cary Becker)《家庭論》(A Treatise on The Family)一書,開始改變看法。

貝克爾的這本書其實應該叫做《家庭經濟學》或者《婚姻經濟學》,他把婚姻關係視為一種市場關係,運用經濟學工具,對戀愛、結婚生子、離婚等行為一一做出分析和解釋。

他說,從戀愛到婚姻的過程,就是一個尋找目標市場、考察對方需求、溝通商品交換條件和簽訂契約的過程,而婚姻的本義,也可以理解為人們為了降低交易費用、實現規模經濟的一種組合形式;他同時還用經濟學模型分析了家庭中男女分工、對孩子的不同需求甚至一夫多妻等話題。

我在2006年讀完貝克爾這本書後就成了「貝粉」。老貝是個「大嘴巴」,在美國惹的爭議不少。他放言「對石油企業征暴利稅是愚蠢之舉」,還曾說「微軟的低價競爭策略是其提高消費者剩餘的良心體現」,後又稱「夫妻都有工作影響婚姻價值」,言外之意是娶職業女性要當心!

但我喜歡貝克爾的特立獨行,因為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和分析方法,你聽了之後會覺得無從反駁,甚至被他說服。當然,加速我認同貝克爾「婚姻經濟家」理 論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中國大中城市的房價,開始像脫韁的野馬一樣瘋狂起來。我周圍許多要結婚的人的行為和表情、模式與路線,幾乎完全像 貝克爾在《家庭論》描述的那樣。我不知道應該佩服老貝的「先見之明」,還是感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背後整個社會正在失去和變異的一些情愫。

現在我發現,5年來我那些結婚的朋友們,個個都成為了理財專家,而離婚的朋友們當中,有幾個轉行做了企業兼併和重組顧問的工作。
(四)

這幾年我在《南方週末》任職,專注於財富現象研究和企業家報導。2009年打算寫《荷爾蒙經濟學》一書後,在接下來的每一次採訪中,面對眼前的企業 家,我總會不失時機、不失禮貌地問一些關於其婚姻的問題:妻子的角色、性格,兩個的相處之道,子女的教育方法等。一個人在政商關係方面可以陽奉陰違,但在 夫妻關係上不至於常戴面具;一位商人,如果他的家庭破碎了,或遭遇過婚姻變故,同樣會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在商業上的風格。

採訪張茵時,她以強調與現任丈夫劉名中在生活和事業上的「黃金搭檔」,來回答我對她第一次婚姻的好奇;採訪曹德旺時,他直言因為感情出軌而覺得對妻子陳風英有所歉疚,於是一度將福耀玻璃的法人代表改為妻子;採訪李東生時,他與現任妻子魏雪的恩愛就在眼前。。。。。。

當然,並不是每位企業家都願意「打開窗戶說亮話」,同樣,並非我感興趣的每個樣本我都能採訪到。所以更多的工作,其實是外圍的採訪,企業家的朋友、 同學、下屬,或是其妻子或丈夫的朋友等,這個過程——或許可以稱之為「旅程」——是非常有趣的,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些外圍的朋友們,等於與我 一道,在做企業家與其內人的樣本研究:史玉柱為什麼會與董春蘭離婚?尹明善夫人外交有著怎樣的故事?吳亞軍為什麼讓蔡奎辭去龍湖地產副董事長一職?潘石屹 與張欣的婚姻兩度幾近破裂分別事出何因?李兆會到底是如何認識車曉的?

當樣本積累的越來越多時(本書的樣本共100對夫婦,見本書末的附表),我發現或許可以東施效顰一把,也用經濟學的方法,來做些分析了。

舉兩個不盡恰當的例子。如果一位商人在事業小有所成後才考慮婚嫁,那麼他在選擇對象的時候,就可能形成一個「不完全競爭市場」,因為大方的買家會影響「市場價格」,當然即使如此他也未必能找到最好的「產品」。

一位商人在多元化過程中投資興建了一所民辦高校,從此學校裡有姿色的女學生就成為了這位商人和朋友們緊盯的獵物,那麼,如果女學生們樂意,他的朋友們便是經濟學上的「搭便車」者,因為產生了正向的「外部性」……

顯然,與貝克爾不同的是,我採集這些的婚姻樣本全是富人樣本,而且是中國富人,所以它從一開始有著濃厚的東方文化的味道,同時在讀者看來更具「功利」色彩。

(五)

根據企業家的不同類型,我把這些樣本分為了七大類、明星企業家及妻子、特立獨行的夫婦、青年才俊與佳麗、職業經理人與夫人、「女主外、男主內」型、 危局時的夫妻檔,以及離婚與再婚者們,然後我又分別從每一類當中挑選了四個不同風格的樣本,儘可能還原不同類型的中國企業家們擇偶與婚姻之「大片」。

這七類樣本,分別對應了七條經濟學原理,它們構成了「荷爾蒙經濟學」的分析體系:

 

1、帕累托最優原則

「帕累托最優」是博弈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以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的名字命名,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狀態:在不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情況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處境變得更好。說白了就是「心滿意足」了——你還能怎麼樣?!

 

2、風險偏好理論

風險偏好是指為了實現目標,投資者在承擔不確定的風險時所持的態度。風險愛好者喜歡刺激,主動追求風險,「收益率」雖然時高時低,但認為給自己帶來 的效用是最大的;風險迴避者在預期「收益率」相同時,喜歡低風險的資產,而對於具有同樣風險的資產,則偏愛具有高預期收益率的資產;風險中立者既不迴避風 險,也不主動追求,他們只管走自己的路,不管風險大小如何。

 

 3、凡勃倫效應

一種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走俏。美國制度經濟學家凡勃倫最先注意到這一現象,它反映了人們進行炫耀性消費的心理願望。

 

4、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一個以資源作為投入的企業,單位資源投入對產品產出的效用是不斷遞減的;簡單來說,投資做一項事情,開始的時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後來,收益值就越小。

 

5、 比較優勢論

如果一個國家在本國生產一種產品的機會成本低於在其他國家生產該產品的機會成本的話,則這個國家在生產該種產品上就擁有比較優勢。

 

6、蝴蝶效應

蝴蝶在熱帶搧動一下翅膀,就可能引起異邦的一場颶風。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和「風暴」;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或稱為「革命」。

 

7、囚徒困境

兩個囚徒之間的一種特殊博弈,雖然彼此合作雙雙說謊可為全體帶來最佳利益(無罪開釋),但在被分開和信息不明的情形下,他們往往彼此出賣,只選擇自認為對自己最有利的作法。

(六)

  在日本企業裡面,如果一個男人處理不好家庭問題的話,基本上難有陞遷的機會。松下幸之助在企業管理對這一點就看重,他認為,「小家」搞不好的人,很難搞好「大家」。

  在美國,十多年前,一位名叫托馬斯的社會學家在調研了1300多位富豪後,寫成了名為《百萬富翁的智慧》一書,他的研究表明,婚姻和事業是正相關的,80%的事業成功的人從沒有離過婚,而那些離婚後開創個人事業的,第二次婚姻也平均維持了十年以上。

  對於本書研究過程中的100對中國樣本,婚姻和事業正相關自然也是成立的。但是離過婚,或有私生子,或婚姻名存實亡的,佔到了40%的比例。結過兩次到三次婚的人亦大有人在。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一來,如我在第一章寫到的近「企業家婚姻三段論」一樣,中國始終處在一個社會劇變期,每一次的社會運動,都會引起人們婚戀觀的變 化。二來,中國人雖然注重「家文化」,但是財富的驟增,使得整個社會在衝破傳統倫理上越來越大膽,階層的分化與固化更是加速了這一趨勢。

但不要就此認為《荷爾蒙經濟學》是中國企業家婚姻的「大敗局」,畢竟我的樣本數量有限,更多能夠同時將婚姻和企業經營得有聲有色,但規模並不夠大 ——「小即是美」的中小企業被我們忽略了;另一方面,中國政經形勢混沌和民間仇富現象的愈演愈烈,使得那些能夠原本有著陽光化意願的知名企業家們打消了主 意,又將另一半給「藏」了起來。

更多的原因和花絮不能一一列舉。一言以蔽之,這是一本探討中國商人群體如何令事業和婚姻相得益彰的作品,一部回答為什麼中國少有比爾·蓋茨式夫婦的案例集,沏上一杯茶,且慢慢讀,慢慢批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92

[轉載]經濟學講義-第二十講:信息費用(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x8a.html

 

按:本系列文章的作者是本博客管理員(不是張五常教授)!

 

第二十講 信息費用(上)

 

前面提到過,信息費用是交易費用的一種。實際上,是很重要的一種,但也是很困難的一種,因此雖然我在第十五講已經講解了「交易費用」,把「信息費用」單列出來專門講解卻要推遲到現在才進行。教材是在第十一章《處理不確定性——風險與信息經濟學》中處理這個題材。

 

嚴格地說,在魯賓遜一人世界中也有信息費用——他需要瞭解鑽木取火、採摘果實、狩獵動物等各種生存所必需的知識,這些都是信息費用。但一旦進入社會,幾乎 所有的信息費用都是交易費用。非要找出不是交易費用的信息費用,我只能想到一種情況:不同人對某事某物存在著信息不完全,但不存在著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完全」是指人們對某事某物的相關信息沒有全部掌握,不知道的部分會使得人們不能更好地利用該事物來獲取收入——即以更低的成本來獲得更高的收 入),那增加了的成本與減少了的收入就含義著信息費用的存在。另一方面,為了獲取這些本來是不知道的部分的信息,人們得花費額外的成本——例如為了知道明 天的天氣會如何,先要依靠科學家研究出氣象學的基本原理,還要發射氣象衛星上太空收集相關的信息,這無不含義著龐大的信息費用的存在。顯然,根據經濟學理 論,均衡的情況是人們選擇支付相關的信息費用以使得自己從無知變得知道,直到多知道一點信息的邊際收入與邊際成本相等為止。正因為存在著交易費用,事實上 人們不可能做到「信息完全」,總是處在某種程度的「信息不完全」的狀態之中,因為要讓信息變得更完全一點所帶來的收入已經不足以彌補為此所付出的代價。 「信息不完全」無論在魯賓遜一人世界還是兩人或以上的社會中都客觀地存在著。

 

「信息不對稱」則是指不同人對同一事物有著不同的信息,也就是其中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掌握更充分的信息,相對來說處於信息更完全的狀態之中。俗話說「買的不 如賣的精」,這不是說買方比賣方的智商低,而是因為買方對出售的商品的瞭解通常不如賣方,也就是掌握的信息較少,因此賣方可以利用他知道得更多來欺騙賣 方,從而獲取收入。顯然,「信息不對稱」不可能在魯賓遜一人世界裡存在,因此它是一種交易費用。

 

在社會裡,只要所有人對某事某物所掌握的信息都一樣(即不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即使他們掌握的信息並不充分(即存在著「信息不完全」),所有人都根據 同樣的信息來進行決策,在其它條件一樣的情況下,不可能有不同的行為,獲取的收入也就一樣,於是只有這時的信息費用不是交易費用。但這種情況所要求的條件 過於苛求,能在現實中出現的機會是絕無僅有,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由此,可以說社會中的信息費用都是交易費用。

 

信息——或有些經濟學家(如哈耶克)會把「知識」作一般化的闡釋而以此作為代替它的術語——跟普通物品一樣,是稀缺的,因此有價格。既然它有價格,也就是 可以給掌握它的人帶來收入,因此是一種資產。資產的收入是租值,信息這種資產給掌握它的人帶來的收入,就是「信息租值」,這跟擁有房子的人能通過出租房子 獲得租金從而得到收入是一樣的。仍以天氣的信息為例吧。古人不掌握氣象學的知識,農業生產卻非常依賴於知道天氣的變化,所謂「看天吃飯」是也。於是以前如 果天氣突變,農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收成被毀。但現代人掌握了氣象學知識,還有氣象台密切地監測著天氣變化,一天之後的天氣突變一般都能提前知道,及時通報 農民,進行搶收。這種高於以前不掌握天氣變化的信息時的收入,就是一種信息租值。又如有一個人比別人更關心天氣變化,知道明天要下雨,於是拿著一批雨傘在 街邊擺賣,比起晴天時他可以賣掉更多雨傘,甚至可以將雨傘加價高於平日。這較高的收入也是一種信息租值,而不是因為他運氣好,剛好碰上下雨時他正在街邊賣 傘,所以不是意料之外的「盈利」。相對於那些那些不注意天氣變化而沒帶雨傘的人來說,他是利用「信息不對稱」而賺了錢。

 

信息的租值或收入很多時候不像房子那樣簡單地出租或出售就能獲得,這是因為擁有信息的人一旦把信息告訴了不知道的人,後者會假裝他早就知道該信息而拒絕付 錢;但如果信息的賣方要求買方先付錢,買方沒知道信息之前又很難肯定賣方擁有的信息真的是他需要的、也就是對他來說是值那個錢的。信息比起普通物品難以直 接地進行買賣或租用,那是因為信息的產權不容易保護——本來不知道的人一旦知道了,就沒法讓他變得不知道,普通物品被非法侵佔後卻是可以由法庭判決強制歸 還給產權人的。產權保護是要耗費交易費用的,信息的產權保護較普通物品困難意味著保護信息的交易費用較高。因此,在現實之中,對信息的保護都是設法把信息 具體化為物品,通過直接保護該物品來間接地保護信息。第十八講裡提到過的專利法、知識產權法,其實都是通過把信息(技術、知識)具體化為物品、然後對物品 進行保護來實現對信息的產權保護的。現實中其實還存在著大量不需要通過法律手段來保護信息產權的方法,像前面說的那個掌握明天下雨的信息而通過賣傘這種具 體的物品而獲得有關的「信息不對稱」的信息租值的例子。由這個例子也可以知道,一般是「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才有需要想辦法保護信息的產權,因為信息較完全 的一方要向信息不如他的一方出售信息獲取收入,前提必須是他掌握較充分信息的產權能得到保護。

 

社會上大量的人是靠賺取信息租值來生存的。最典型的是中介,他們撮合買方與賣方,靠的就是他專門從事收集買賣雙方的信息的工作,掌握了更充分的信息。一個 有工作經驗的人比應屆畢業生更受僱主歡迎,更容易找到工作,或工作的收入更高,表面看這是因為他的勞力租值較高,仔細地想其實是因為他有著從事相關工作的 更充分的信息,也就是說他的勞力租值高於其它條件一樣的應屆畢業生的部分,其實是信息租值。還有,我們老師這個職業所獲得的收入更是幾乎全是信息租值—— 我教給你們知識,你們支付學費回報於我。

 

信息費用既然是一種成本,在自私本性的驅使下人們是有動力將之降低的。以前在講「需求定律」時提過「以價定質」,那是人們以一目瞭然的價格去判斷通常不是 一目瞭然的質量,實際上是以支付較低的關於價格的信息費用,來取代支付較高的關於質量的信息費用,是一種降低信息費用的做法。當然,由於有出錯的風險—— 後面會講解存在著風險是指存在著信息費用——,「以價定質」所涉及的信息費用可不僅僅是瞭解價格那麼簡單。

 

上一講又提到做廣告,那也是為了降低信息費用:其一是直截了當地告訴消費者關於產品的信息——功能用途是什麼,在哪裡有得賣,性價比有多高,等等——,其 二是建立品牌形象。生產者為什麼要建立品牌?根據上幾講關於「覓價」的分析,那是生產者要構築進入門檻。但嚴格來說,進入門檻不是由品牌本身構成的,而是 由較高的質量構成的。品牌的好處是讓消費者能容易地辨認出它是高質量的產品,而容易也者,就是信息費用較低的意思。蘇聯曾經有一段時期禁止企業使用商標, 結果導致產品質量大跌。沒有了商標(品牌的一個必要構成),消費者無從辨別不同企業生產的同類產品,他們又並非多種產品的專業人士,不掌握相關知識,也就 無法僅從產品表面狀況來判斷產品的質量水平,於是企業傾向於降低不會在表面上呈現出來的質量(因為質量較低的產品,生產成本也較低)。

 

關於做廣告,大家要注意現實中很多商家的行為,表面看起來與我們平常所熟知的在大眾媒體(報刊、電台、電視)上投放廣告的做法大相逕庭,但其實就是在做廣告。例如最近蘋果公司的iphone 4s在 大陸開售,果粉瘋狂搶購而大排長龍,甚至引來黃牛黨的光顧。第四、第九講提到過,價格被政府管制在均衡水平之下會導致人們採用其它非價格準則來決定競爭的 勝負,其中一種情況就是排隊。排隊的人站在那裡無所事事是一種浪費,含義著以「先到先得」的非價格準則來代替「價高者得」的價格準則會導致租值消散,即交 易費用上升。這分析放到蘋果手機這裡來可不能生搬硬套、墨守成規。有那麼多人排隊輪購,說明蘋果手機的定價是偏低的,但這不是政府強制它要這樣壓低價格, 而是商家的自願選擇,那為什麼它不把價格提高以消除人龍,將排隊會導致的租值消散收回來變成自己的收入增加呢?其實這是一種做廣告的行為。蘋果公司把價格 定低了而減少的收入,並沒有白白的浪費,而是相當於作為廣告費而支出了,效果卻比傳統的廣告手法要好得多——那天各大新聞媒體廣泛報導果粉及黃牛黨的瘋狂 勁兒,網上各大門戶論壇微博也到處熱議,營銷專家紛紛登台分析稱它這是「飢渴營銷」。蘋果公司不必向大眾傳媒大灑金錢鋪天蓋地的做廣告,它們自動自覺就為 蘋果公司賣力宣傳了。其覆蓋面之廣、浸透力之強,遠勝傳統廣告,因為前者是受眾在不知不覺之間被吸引著主動參與瞭解事件並熱烈議論,後者卻是強迫受眾被動 接受的。

 

還有新產品上市時經常會有這麼一種行為,就是把價格定得很低很低,低到肯定已經切入生產者的直接成本之內。傳統或教科書經濟學家會大驚小怪地叫喚這是「以 本傷人」或「傾銷」,目的是先以低價把市場內原來存在的生產者淘汰出局,等到它獨佔市場時就提價到壟斷高價的水平,把之前的虧損彌補回來,因此是一種掠奪 市場份額、爭取壟斷地位、最終必然會是損害消費者利益的惡劣行徑。但經過第十七講的學習大家應該明白,這完全是個神話!市場結構是否壟斷並不是看市場內存 在著多少生產者,而是取決於有否進入門檻。新進入市場的生產者如果僅僅是靠以本傷人來把原有的生產者驅逐出去,卻根本沒有構建任何進入門檻,那它以為離開 了的原生產者就不會再進來就是太天真、以至於是到了愚蠢的地步了!如果那試圖以本傷人的企業自以為已經獨霸市場而敢於提價到高於受價水平的話,場外的潛在 競爭者必定蜂擁而入,把它好不容易才獨佔了的市場又瓜分殆盡。雖然沒有人能確保不會有生產者跟傳統或教科書經濟學家一樣的不明世事、天真到相信這世上真的 有「以本傷人」或「傾銷」那樣的神話,但市場競爭一定確保這樣傻氣的生產者會被淘汰出局!

 

那為什麼新進入市場的生產者會把價格定到低於直接成本呢?通常來說價格低於直接成本會導致生產者選擇退出市場才對的啊?這其實也是一種賣廣告的行為。因為 是新進入市場的產品,不為消費者所熟知,用超低價格出售——甚至是免費派送也不足為奇——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鼓勵他們試用而獲得良好的體驗。這可比漫無 目的地在大眾傳媒上投放廣告的效果好得多。因為會購買這低價產品的消費者,通常就是產品的目標客戶;否則如果是對該產品毫無需要的人,就算免費送給他們, 他們多半也會一轉身就扔進垃圾筒去。以低於直接成本的價格銷售所造成的虧損也相當於是廣告費的支出而已,但這樣做顯然是一種比傳統廣告要精準得多的營銷手 段。

 

總之,營銷學、廣告學裡有大量的關於怎麼更巧妙地做廣告的案例,看似存在著浪費或虧損,其實都是以不同的形式來支付廣告費,也就是為了讓消費者瞭解產品、建立品牌形象而必須付出的信息費用而已。

 

另一方面,既然做廣告只是為了降低消費者的信息費用,真正能構建起進入門檻的是產品質量本身,則雖然虛假宣傳經常都有發生,但在市場競爭之下,信息總會慢慢地傳播開來,信息費用會逐步降低,沒有堅實的質量作後盾、僅靠廣告宣傳來構築進入門檻,信息租值很快就會被耗盡。

 

曾經的央視標王「秦池」的案例可作為最典型的反面教材:「秦池」在19961997連續兩年成為央視標王,96年是6666萬的中標價,97年更暴增至3.2億的天價。雖然它一年之間名聲大振、業績驕人,從一個地方性企業變成全國知名企業,96年比95年銷售量增長500%以上,利潤率增長600%以上,但企業的生產能力在1997年終於到了無法跟上如此瘋狂擴張的高速的極限,只能通過收購川酒勾兌的辦法來應付,也就是實際上以降低質量為代價。公眾早就懷疑「秦池」的產能怎麼可能消化得了如此巨額的廣告支出,因此很快就有新聞媒體去刨根挖底,曝光了企業的這種勾兌做法。此後市場形勢急轉直下,97年比96年銷售量銳減3億元,利稅下降6000萬元,98年前四個月的銷售額更進一步下滑5000萬元,輝煌一時的業績轉瞬便成一擠即破的泡沫。

 

然而,正由於「信息不對稱」可以給掌握較多信息的人帶來信息租值,而這對於掌握較少信息的人來說是信息費用,於是就會出現人為地增加信息費用的行為。以前 我們說的都是自私使人們想方設法地降低包括交易費用在內的各種成本,但如果增加信息費用可以為自己帶來信息租值,自私的人也會去做的。

 

這種人為地增加信息費用的行為有兩類:其一,是隱瞞信息。張五常在舊版《經濟解釋》卷二中以玉石市場為例對此作了說明,只是普通讀者一般不熟悉這個市場,我也不熟悉,就不以之為例了。我舉個虛構的例子來說明吧。假設現在是電影《2012》 的情況,但所有人都不知道世界末日將要來臨,只有我一人由於某種原因而提前得知。我的一個選擇可以是公開這信息,全世界合力製造出很多條諾亞方舟來把儘可 能多的人救走。另一個選擇是我隱瞞信息,悄悄地製造多條諾亞方舟,等世界末日到來時出售這些救生船以謀取收入。不考慮我選擇後者要承受的道德壓力,我會怎 麼選擇呢?

 

前者我不能從公開信息上得到收入,但後者我能憑藉隱瞞信息而獲利。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前者可以全世界合力造船,應該是能夠比我悄悄地造船要造得更多, 也就是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也就是說,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公開信息所帶來的信息費用的下降,是大於隱瞞信息所給我帶來的信息租值的。但公開信息所帶來的信 息費用下降的好處,我享受不到,自私的本性讓我不會那麼做。當然,想像一下,如果通過談判能讓社會把相當一部分獲得的好處分給我,使得我公開信息的收入高 於隱瞞信息,依然是自私的我會選擇公開信息。但問題就是,我不公開信息的話,怎麼能跟社會談判呢?更不要說能否談判出分配給我的好處超過我隱瞞信息的收入 的結果了。所以這又回到前面的問題:信息要像普通物品那樣進行買賣的交易費用很高,於是造成了人們以隱瞞信息的方法來保護自己對信息的產權的行為。

 

這個時候,道德作為另一種制度就發揮了它也能降低交易費用的作用了——公開信息我不能得到什麼貨幣收入,但全世界會視我為救世主一般的聖人,我的非貨幣收 入很高;而隱瞞信息的道德壓力則很大,即非貨幣成本很高。然而,道德始終是軟約束,尤其如果可以借助冠冕堂皇的藉口為自己的自私之舉粉飾成大義之舉的話, 浪得虛名的非貨幣收入也不見得會低於真正的聖人所得,於是高舉道德的時代或地方往往也難免會滋生出較多的虛偽,這也是道德這種制度的交易費用之一。

 

另一種人為增加信息費用的行為是「造價」(price-making),不是傳統教科書說的壟斷,而是撒播虛假信息誤導他人。前面所舉的央視標王「秦池」的例子示範得很清楚,「造價」行為一來是難以持續有效,二來則是有可能最終引火燒身、得不償失。應該說,1996年「秦池」第一次拍得央視標王時,這家企業的產品質量與生產能力還是足以應付6666萬的中標價的,所以當年的銷售量與利潤率都大幅地提升。但1997年第二次高達3.2億的中標價就已經與企業的實際能力脫了節。從這個角度來看,1996年 的「秦池」是類似於張五常在舊版《經濟解釋》卷二提及的藝術品造價行為有些看起來是成功的情況——其實是因為藝術品本身確實是好,只是一開始時作者籍籍無 名便賣不起價,通過造價引來市場的關注,其質量最終獲得認同,於是造出的高價沒有再跌下去。換言之,這類「造價」其實也是一種降低信息費用的行為。可是絕 大部分的藝術品造價長久來看並不成功,那就相當於1997年時的「秦池」,造出的高價根本名不符實,最終難以為繼。然而,由於前一種成功「造價」的存在,還是會使得相當一部分人相信人為地「造價」就可以憑空地「造星」。話說回頭,1997年的「秦池」會如此瘋狂,不也是被自己在1996年的超級成功沖昏了頭嗎?如果沒有1996年的經歷,難以想像這家企業會一上來就豪擲3.2億 元去競投成為央視標王。也就是說,問題還是在於信息費用闖的禍。如果信息費用足夠低,質量好的藝術品或企業無需宣傳都立即能夠被人發現,市場立即給予它與 之相稱的價格,又何須「造價」?又或者即使造了,也無人上當,名不符實的造價就是在短期之內也不會有效,自然就沒人再試圖那樣做了。

 

總而言之,自私之利是人會竭力降低成本(包括交易費用在內),但自私之害也可以帶來成本(就是交易費用)的上升,然而自私可以成害,本身就是因為存在著別的交易費用!

 

之前講解覓價或壟斷的成因時提及,造成進入門檻、使市場內的生產者可以覓價的一個原因是信息費用。這種壟斷的成因很特別,因為它會造成市場內其實是有很多的生產者——是太多了!所謂太多,是指超過了受價市場內的生產者數量。

 

在旅遊景點我們經常會看到成行成市的出售當地土特產的攤檔,賣的東西都差不多,很難說它們有什麼壟斷性可言。然而,首先,我們都知道那裡賣的東西的價格一 定比當地人在普通市場裡買的要貴,也就是說那些商家是擺明了要「宰客」的。儘管如此,大部分遊客還是心甘情願地挨宰,因為他們要趕緊到下一個景點去旅遊, 不可能跑去尋找當地人購買這些土特產的普通市場。這是那些攤檔挨近旅遊景點而獲得的地段租值,部分地來自於賺取了遊客免去尋找普通市場所要支付的信息費用 的租值。

 

其次,這些土特產攤檔之前往往是討價還價盛行,也就是買賣雙方都在覓價!如果是有著傳統或教科書所說的那種壟斷性的產品,討價還價可以理解,但那麼多的生 產者都賣同類的產品,分明應該是所謂自由競爭的市場結構,怎麼還會討價還價呢?顯然,因為是當地的土特產,對於遊客這些外來者而言存在著較高的信息費用, 表面看起來差不多的東西,質量可能大不一樣。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是遊客會以價定質,開價太低會讓他們覺得你的東西質量不咋地,反而使銷售量減少,於是收 入減少;另一方面是不同的遊客掌握的信息也不一樣,一上來就把價開高一些,是為了方便後面通過討價還價把價格調整到與其掌握的信息相適應的水平上,顯然這 是價格分歧——同樣的物品根據顧客的信息掌握程度不同而定不同的價,因此是價格分歧。

 

允許討價還價、實行價格分歧的生產者為什麼能競爭得過不允許討價還價、但收取平均來說是較低的受價的生產者呢?這是因為討價還價後部分遊客支付的價格低於 受價,搶走了受價的生產者的生意,使之達不到最優銷量而被淘汰出局——即受價的生產者定價不夠低,但如果定價太低又會被遊客視為質劣價低而失去更多的銷 量。至於部分遊客支付的價格高於受價,那是他們相信自己購買的是質量較佳的產品——麻煩的是由於存在著信息費用,這種相信有時未必不是事實。

 

然而,由於一上來開高價,難免會嚇跑了一部分人,光顧的消費者數量會比收取較低的受價的情況少。這表現為有空閒的銷售人員,含義著市場內生產者的數量太 多,減少一些就能讓每個生產者的顧客數量多些,從而使銷售人員不會閒著。這看起來是浪費,但原因是存在著信息費用,使得生產者要通過討價還價來實行價格分 歧,從而導致市場內生產者的數量大於沒有信息費用時的受價市場的情況。不同的侷限條件(有信息費用與沒信息費用)下的選擇是不具有可比性的,說前者比後者 浪費——隱含的意思是認為後者是優於前者的選擇——是沒有意義的。

 


本講課後作業:有一個工科出身、研究生階段轉向管理學專業的朋友,他看到企業管理者大量的精力是耗費在監管員工有否出工不出力、有否利用企業資源為自己個 人利益服務之上。也就是說,企業那龐大的管理費用(監管費用)是交易費用,其實主要就是信息費用——無法瞭解員工心裡想的是什麼(是全力以赴地工作,還是 在偷懶;是在為企業利益作打算,還是在打自己的小算盤)。於是工科出身的他著迷於發明一種可以看透人的心思的眼鏡,可稱為「讀心眼鏡」。假如這種眼鏡能發 明出來,這意味著信息費用大幅下降。根據本講內容,想像一下世界會變成怎樣?(提示:別忘了,人的自私本性並不會因「讀心眼鏡」的發明而有所改變。)

 

 

上一講鏈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841af70102dvcq.html 

 

(說明:

 

1、這系列文章是本博客管理員(不是張五常教授!)根據給本科一年級的經濟學專業學生講授「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的授課內容而整理出來的講 義。使用的主幹教材是張五常教授的老師赫舒拉發所編寫的《價格理論及其應用》,並在授課過程中將張五常教授的舊版《經濟解釋》三卷本有機地結合進來,是本 博客管理員在實際的經濟學教學之中探索將張五常經濟學透過主流教科書傳授給經濟學學生的成果。

 

2、本系列不定期更新,甚至可能寫著寫著會因興趣缺缺而中止,本博客管理員對此不作任何擔保!

 

3、如有愚蠢無知、明顯缺乏科學邏輯的評論,一律不予回答,只作刪除處理。另外,不看完這個系列最新更新之前的以往所有文章就急於提問,提問內容其實早在前面的文章中給出了回答的,也是一刪了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57

#荷爾蒙經濟學#史玉柱與董春蘭:短暫的「史氏婚姻」 東方愚

http://www.dongfangyu.org/?p=4746

「請問你什麼時候退休?」

「找到老婆就退休!」

這是2011年4月7日,史玉柱在新浪微博上進入「微訪談」時,和一位網友的答問。

史玉柱一如既往一副幽默口吻。不過提問者是有理有據的。巨人網絡於2010年完成了研發改革,即巨人集團研發技術平台,《征途》《征途2》都成為獨 立的子公司,集團出資佔51%股份,研發人員全員出資佔49%。這是一種股權激勵方案。這一年11月底,史玉柱說,如果《征途2》研發成功,他就會辭去 CEO,「下台後就安心玩遊戲。」

婚姻是史玉柱心頭的一處隱痛。他在網上曬自己的工資和半祼照片,更是頻繁發佈自己和其他企業家交往中一些好玩的段子與照片,但他從不主動談及自己的婚姻和女兒史靜。任何一個堅毅的硬漢,內心都有一塊柔軟地,史玉柱也不例外。

有趣的是,在上述微訪談中,史玉柱的同行、暴雨娛樂CEO朱威廉在線問史玉柱:「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史總同意這個觀點嗎?」

我當時看到朱威廉拋出這一微妙問題時,心想這哥們「夠損的」,朱威廉當然知道史玉柱目前單身,但沒有人說上述「偉大的女人」不可以是夫人之外的其他女人,他這一嚴肅和調侃色彩混搭的帶刺提問,顯然想難倒史玉柱。

插一句,朱和史之前有個段子。2007年朱威廉成立剛成立暴雨娛樂、決心進軍網遊業時,恰遇史玉柱拋出一個論調——沒有一億元別碰網遊。這令朱威廉 很是不快,他很快寫文章反駁稱其扯蛋,「(史玉柱)這些還算不上先行者的人們正在試圖給我們傳遞一個信息:不是億萬富翁或者弄不來上億的投資就別碰互聯 網……是不是錢這東西在中國比外國更有價值,還是我們的CEO們都是有了億萬身家後才去創業的?」

言歸正傳。面對朱威廉的「刁難」,史玉柱回答稱:「大多數男人是這樣(背後有個偉大的女人),但我例外。」

在中國企業史上,有這麼一撮群體:他們都是事業型的創業者,他們都曾有過短暫的像風一樣的婚姻,之後,他們無一再提起往事,無論是繼續單身還是有新的歸宿。單身者如史玉柱,有新的歸宿者如「女首富」張茵等人。

拿史玉柱來說,他和前妻董春蘭的婚姻維持時間甚短。20世紀90年代初,史玉柱還處在創業階段,離巨人大廈的興建和倒塌還有幾年時間時,兩人就離婚了。他們之間是如何結合,又是為何分開的呢?

動盪中的結合與分手

2008年5月12日,一家名叫科大訊飛的安徽公司在深圳中小板掛牌上市。科大訊飛是中國最大的智能語音技術提供商,當天收盤價超過30元,漲幅達1228%。

科大訊飛上市過程中聘請了一家名叫安徽正信會計師事件所的機構,位於合肥永紅路38號,旗下有25名左右註冊會計師,法人代表是董春蘭。

董春蘭是史玉柱的前妻。

史玉柱1962年出生於安徽北部的懷遠縣,1980年以全縣總分第一的成績考入了浙江大學數學系,期間對計算數字尤為熱愛。1984年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安徽省統計局農村抽樣調查隊。他常沉浸在調查隊機房,在編寫程序中尋找樂趣。

他很快獲得了一次到西安統計學院(現為西安財經學院統計學院)進修的機會,這是一所1953年由國家統計局投資興建的專業統計學校。史玉柱在這裡收穫良多,目光前瞻,進修後說服安徽統計局領導購得一台IBM PC。

史玉柱並未意識到,當時正是美國計算機行業劇變的一個尖峰時刻。2000年前後,美國計算機界為「誰第一次提出了筆記本電腦概念」急診不休,日本人說此殊榮屬於東芝,而IBM則堅稱,它在1985年開發的PC Convertible的膝上電腦是筆記本電腦的開山鼻祖。

史玉柱編寫的農村收入與消費的統計軟件,受到了安徽省統計局的極大重視,加上他同時發表了一些關於農村經濟的論文和分析文章,甚至引起了國家統計局的關注。1986年,經人推薦,他進入深圳大學深造,攻讀軟件學專業研究生。

就在史玉柱南下深圳之前不久,他和安徽統計局的同事董春蘭剛剛結為連理。史玉柱從來都是一個力爭上游和不安分的人。年輕時候的他,並不知家庭責任究 竟為何物。他以事業為重,雖沒有視婚姻為附屬品,卻堅信婚姻不能成為人生的累贅。他不相信宿命,卻在有意無意中天真地以為男耕女織的傳統婚姻是牢固的。

深圳大學是史玉柱事業起飛的重要一站。說來奇怪,深圳大學,這一創辦於1983年,中國第三梯隊中的高等院校,倒是培養出了許多IT業巨富。史玉柱是1989年從深圳大學研究生畢業的,他畢業後3個月,18歲的馬化騰成為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的一位新生。

深圳大學一直以此為榮,2008年25週年校慶時,特別邀請史馬二人回校傳經解惑。2009年12月,巨人和騰訊宣佈,將合作運營巨人此前開發的網絡遊戲《綠色征途》。這是他們第一次聯手。

董春蘭後來為史玉柱生下一女,取名史靜。史玉柱從深大畢業後沒有回到安徽,而是選擇創業,1989年即推出大名鼎鼎的桌面中文電腦軟件M- 6401,賺取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他「兩耳不聞窗外事,一關就是逾百天」而寫下50萬行軟件代碼的故事後來為不少創業者津津樂道。直到2011初史 玉柱提起這一段子,還感慨那時候關鍵模塊都是使用的極枯燥的彙編語言!「勤奮可以讓人變得更聰明。」他說。

殊不知,就是這個時候,史玉柱的婚姻開始出現裂痕。

1991年,董春蘭從安徽統計局辭職,赴深圳馳援史玉柱,一邊到其公司做會計,一邊做起賢內助。

然而,一年後,兩人就離婚了。要知道,這一年,史玉柱的M-6403利潤超過3000萬元,名噪一時、號稱要建「中國第一高樓」的巨人大廈設計方案新鮮出爐。第二年,巨人僅中文手寫電腦和軟件的銷售額即達到3.6億元,成為位居四通之後的中國第二大民營高科技企業。

就是這樣一個上升期,董春蘭選擇與史玉柱分道揚鑣,到底有什麼樣的隔閡,使這對夫妻不能共富貴呢?

 

法人代表董春蘭

原國家統計局安徽調查總隊隊長、安徽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抽樣調查隊隊長金玉言,即史玉柱當年在安徽時的老領導,對史玉柱的印象是「不懂生活」、「結婚後家裡什麼事情都不管」,加上兩人長達兩年的時間裡分居兩地,婚姻出現裂痕,對軟件的極度沉迷的史玉柱並沒有彌補的意識。

2007年的一期《三聯生活週刊》中講到一個關於董春蘭的細節——董春蘭來到深圳搭幫史玉柱期間,有次生病住進醫院,要摘掉一個腎,史玉柱並沒有給予她應有的呵護和關心,董春蘭甚為灰心,遂寫信向金玉言「投拆」。

僅僅因為事業與婚姻不能兼顧或無意識而產生不可踰越的鴻溝,史玉柱和董春蘭演繹的這一曲婚姻大戲令人遺憾。

2001年,《中國企業家》雜誌對一群頗具規模的民企掌門做了一項關於婚姻狀況的問卷調查,對「自己能否在事業和婚姻上都取得成功」一項,723%的受訪者選擇「很有可能」,選擇「有一點可能性」的比例為255%,另有約21%的被調查者表示「不太可能」。

與史玉柱離婚後,董春蘭回到了安徽。1995年,她組建了安徽正信會計師事務所成立,任法人代表。

非常有意思的是,史玉柱創業時,金玉言曾前往深圳為其巨人公司出謀劃策,董春蘭創辦正信會計事務所前夕,他又回到合肥幫忙,「我跟他們二人關係都很好,但我更同情弱者」,金玉言說。

就在董春蘭創辦正信會計所一年後,史玉柱的從人生的巔峰跌至谷底。沒有人知道,此時的董春蘭是怎樣一副心境。而對史玉柱來說,他也許是他所必須要蹚的河流。多年後他東山再起時,雖然激情不減當年,但理性成分更濃。

事實上,董春蘭也有著女強人的秉性。史玉柱婚後無暇家務,而董春蘭亦不習慣獨自下廚,兩人經常在單位食堂解決就餐事宜。她自己創業後,陸續取得了註 冊會計師、註冊資產評估師、註冊土地估價師、註冊房地產估價師等執業資格。她還是中國民主促進會(簡稱「民進」)成員(正信會計師事務所建有民進安徽省下 支部),安徽民進企業界會員聯誼會副會長,積極參政議政。

她的正信會計事務所這些年在市場上斬獲頗豐,先後為淮北礦業、淮南礦業、銅陵有色、巢東水泥、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國科技 大學、合肥市審計局和財政局等政府和高校及幾千家中小企業提供各類財務審計、資產評估、工程造價審核等業務。2008年5月上市的科大訊飛,資產評估機構 之一也是正信。

從這些業務可以看出,她在安徽省的人脈資源極其豐富。2010初,她和搭檔袁林還在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書。

史玉柱與董春蘭離異後沒有再娶,近些年,他所到網遊、金融、酒類等行業,無不掀起一股旋風,在資本市場上亦技不輸人;巨人網絡的兩位高管——程晨(常務副總裁)和劉偉(總裁),為史玉柱的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亦被坊間戲稱為史的兩位「紅顏知己」。

2009年胡潤百富榜上,他以145億元財富居第46位。引人注目的是,在2009年女富豪榜上,楊惠研(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女兒)、劉暢(新希望 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女兒)、胡佳佳(美特斯邦威董事長周成建女兒)、史靜(史玉柱女兒)四位女子的財富分別為310億元、81億元、23億元和15億元。史 靜於是被坊間稱之為「網遊業第一千金小姐」。

 

忌諱舊事的富豪們

史玉柱現在偶爾接受媒體採訪,即使和熟識的記者談得酣暢,也絕不公提及自己年輕時失敗的婚姻(儘管他當時並不認為失敗)。他看起來大大咧咧,內心卻 對任何事物的邊界都分得一清二楚。他是處女座,一個完美主義者,而完美主義者對事物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史玉柱最近一些年他一直在尋找自己的精神歸宿,他 想研修佛學,但有時他又有些游離,「人為什麼要信佛,說白了還是迷信,」史玉柱說,「一個人對自己的命運無法掌握的時候,特別容易信教。」

對現在尚且單身的史玉柱都不願再提婚姻舊事,那些後來又找到適合自己另一半的中國富豪及企業家們,他們更加絕口不談之前的婚姻——除了像郭台銘這種妻子早逝類型者。

周成建在2010年胡潤百富榜上位居第25位,家族財富為230億元,連續三年被稱為「中國內地服裝業首富」。他在溫州發家,後來將總部搬至上海, 現在其品牌美特斯邦威在年輕人中無人不曉。周成建結過三次婚。第一任妻子和他生下一個女兒(胡佳佳)和一個兒子,第二任生下一兒子,第三任是2003年和 周走到一起的,之前在證券公司任職。

2011年4月中旬,我到上海採訪周成建時,直言不諱地問他,前兩次婚姻為什麼沒有持續下去?「這是適合不合適的問題,而沒有對錯之分,」周成建也很直率,「從20來歲時不懂得婚姻時草草結婚,到有意識尋找適合自己的,到找到最匹配自己的,這是一個過程。」

周成建是個工作狂,他手下的人告訴我,他如果不出差,每天早上很早就來了辦公室。在很多一段時間裡,他週六週日也來公司,於是公司員工們也必須加班。「現在我不敢也不能這麼做了。」他笑著說。

「是不是你的太太也浸於工作的原因呢?」

「沒有啦,儘管她在生意上給了我非常多的啟發,但她同時是一個非常會生活的人。」

「胡佳佳持有美邦的股份,是代你持的,還是你為補償佳佳的媽媽的考慮呢?」我不依不饒。

「是代我持的,跟我前妻沒有關係的。」周成建說完,端正了坐姿,猜疑地看著我說,「你怎麼對我的婚姻這麼感興趣?」我哈哈大笑。

再說幾位女性企業家吧。眾所周知的一位——曾執掌陽光衛視的楊瀾年輕時也有過一次短暫的婚姻。1994年她離開央視、赴美留學之前,就已結婚嫁人, 丈夫為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校友。但這一婚姻維持了只有一年多時間,1995年,楊瀾還沒有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就和現在的丈夫吳征結婚。個性原本要強的楊 瀾,和吳征之資源的嫁接,使得她的事業上升的加速度明顯加快。

吳征思維很是西化,外剛內柔,而楊瀾雖亦不乏國際視野,但是骨子裡是傳統思維,外柔內剛。她對自己的孩子傾注了太多心血,主持《天下女人》的一些妙語實乃親自經歷後的感觸。吳征和楊瀾生活及理念難免產生衝突,但他們均絲毫不會把這種情緒和狀態進到工作當中或掛在臉上。

2003年年底,吳征夫婦讓出生不逢時、接連虧損的陽光衛視控股權後,一重慶媒體稱吳楊二人離婚,這使得他們怒不可遏,將其告上法庭,要求賠禮道歉,同時支付精神損害賠償費人民幣1元整。這便是2004年初熱鬧一時的所謂中國內地「首例名人名譽侵權案」。

再來說「女首富」張茵不太為外人知的一面吧。我在本書第6章提到她和丈夫劉名中在玖龍紙業「女主外、男主內」的風格和彼此的默契。在遇到劉名中之 前,張茵也曾有過一次婚姻,與史玉柱、周成建一樣,是20歲出頭就結了婚,她於1982年和前夫生下一個兒子。1985年張茵赴香港創業,做起廢紙生意, 後來與自己的台灣牙醫劉名中結合,並於1992年生下一子,大兒子也改姓劉,名晉嵩。劉晉嵩於2009年8月任玖龍紙業執行董事,張茵顯然有意培養其為接 班人。

非常有趣的是,2007年8月,一份《「十五」時期廣東婦女發展報告》發佈,這一報告對女性離婚人口的現狀進行調查後發現,女性離婚率連年培增,其中女官員和女企業家離婚率最高,是男性同類職業離婚率的近4倍。

我採訪張茵的時候,一向非常健談的她,對自己的第一次婚姻守口如瓶。個中心境不難理解。

類似的中國企業家還有不少,他們對現在的婚姻狀況甚為滿意,對曾經的婚姻經歷頗為忌諱。這其實已經足夠。婚姻,對大多數人20世紀70年代之前出生 的創業者來說,是比他們後來經營的實體企業起步更早的一項事業,所謂不諳世事,遭遇變故也在情理之中。所幸他們後來都找到了新的港灣,並視婚姻和事業為自 己的左右手。

美國有位社會調查研究專家和家叫托馬斯·J斯坦利,他從1973年開始致力於美國富人生態的研究,他在著寫《百萬富翁的智慧》一書時,對美國 1300多位百萬富翁進行調研,得出的成功秘訣是良好的信用、自我約束力、善於交際、勤勉、有賢內助的支持;調研結果同時也表明,婚姻和事業是成正相關 的,80%的事業成功和永續的人一生沒有離婚,那些離婚後開創個人事業的人,第二次婚姻也會維持在十年到二十年以上。

斯坦利的研究成果,同樣適用於中國企業界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84

分享《荷爾蒙經濟學》:3月20日新浪微訪談答問 東方愚

http://www.dongfangyu.org/?p=4776

比爾-蓋茨說,自己一生中最聰明的決定,是找到了合適的人結婚。馬 云說,婚姻就像企業一樣。張茵說,家庭和睦是自己事業的引擎。史玉柱說,找到老婆就退休……著有「富豪三部曲」的財經作家@東方愚 ,3月20日16:00-17:00與大家分享中國企業家擇偶與婚姻的秘密,探尋婚姻對個人成長與性格塑造的影響。

微訪談地址:http://talk.weibo.com/ft/201203204693

訪談內容(共63個問題,15個回覆):

張菁凌-Serena :向@東方愚 提問:寫這本書的過程,瞭解了這麼多夫妻背後的故事,是否也促使您反思自己的婚姻和人生呢,這些對您有啟發嗎?

東方愚: 那天在學而優書店跟讀者分享時最後說到這一點。五年裡採訪和調研了數十位企業家,這是我的工作。真正影響我的,是在看到形形色色的迷惘、無奈、歇斯底里甚至大撤退後,覺家庭和婚姻是第一位的。下午和焦點科技董事長沈錦華電話,他也如此感慨

張桓 :向@東方愚 提問:你如何看待很多所謂成功企業家大都離婚再娶或者有小三的現象?

東方愚: 如果名存實亡,去突破一些宿命的東西是有勇氣的表現吧。

黃慧子01 :對 @東方愚 提問:您好,我對擇偶婚姻秘密這個話題還沒有自己的思考。但是我想問您寫作的靈感都來自於哪裡?在寫作中怎麼才能體現出自己獨特的感覺呢?

東方愚: 我寫的是非虛構的東西。靈感談不上,機緣是這幾年在南方週末上寫企業家財富史與商業技能,採訪時總會發現其賢內助對一家企業經營和個人性格塑造的諸多影響,這些素材一直留存著,後來橫向對比,發現了許多好玩現象,於是寫下來,有了《荷爾蒙經濟學》一書。

華夏視界 :對 @東方愚 提問:請談談對婚姻的持久性來說,是婚前選擇重要,還是婚後的經營更重要?

東方愚: 兩者不是非左即右的關係。《荷爾蒙經濟學》一書有對這個問題的具體分析。不過許多東西是相通的,英國一位經濟學家好像叫萊亞德寫過本書,關於幸福的經濟學。他提到七大因素影響我們的幸福感:家庭關係、財務狀況、工作、社交和朋友、健康、個人自由、價值觀。

荒城張劍鋒 :向@東方愚 提問:為什麼國內企業家夫妻很多都形同陌路了呢?目前那一對比較模範啊 呵呵

東方愚: 比行同陌路值得關注的是「假志同道合」。利益共同體有時很美,有時能讓人得分裂症。「目前」模範夫妻,哈哈。柳傳志和龔國興,段永平和劉昕,李東生和魏雪,江南春和陳玉佳。

羅敏夏 :向@東方愚 提問:你下本書想寫什麼?

東方愚: 「中國棄業家」們,實業的詛咒。已經在做調研和採訪了。現在跟企業家們聊,高頻詞彙之一便是——逃離。

若蘭寶兒 :對 @東方愚 提問:企業家的擇偶標準與普通人一樣,愛情當道。有人說企業家「見」明星就死,凡是有明星沾上點花邊新聞,就完了。你認為這是為什麼呢?

東方愚: 「山西首富」李兆會玩資本和娶車曉兩不誤。09年和他家人喝酒時,他六叔李文傑也誇其為人才。所以所謂「見光死」要麼特指特定的光,要麼誇大了光合作用,要麼發生光合作用的本身就是草包。

雷祖波 :我在微訪談向 @東方愚 提問:當你在寫作財經稿件進入一定階段後,最大瓶頸是什麼?

東方愚: 1、想瞭解真相卻感覺每進一步真相後退兩步的悲催。2、從無知者無畏到對哪怕一些細微事物敬畏的苦逼。3、寫作風格模式化的危機。

米卡zZ :我在微訪談向 @東方愚 提問:荷爾蒙經濟學裡涉及到的夫妻,有多少婚姻是為了彼此事業的成長而成就的?所謂「挑對老公」「挑對妻子」,這個「對」字裡更多的是不是彼此綜合的考量的指數?其實不關愛情什麼事?

東方愚: 愛情為什麼不是綜合考量的元素。「65後」的那批商人被八九事件和九二講話改變命運和價值觀,大都為事業上的提攜而到一起。

克里桑斯朵朵 :我在微訪談向 @東方愚 提問:你最欣賞的企業家夫妻是段永平和劉昕,原因是?

東方愚: 能放得下很多東西。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且能殊途同歸。

raydezio :向@東方愚 提問:請問婚姻可以用一種簡單易懂的經濟學現象來概括嗎?這樣或許我們能更好的理解,謝謝解答~

東方愚: 《荷爾蒙經濟學》中用了七個經濟學原理對七種類型的商人婚姻進行瞭解讀:帕累托最優原則、風險偏好理論、邊際收益遞減規律、凡勃倫效應、比較優勢論、蝴蝶效應、囚徒困境。當然多數人是一項或幾項的混合體。

馨怡之菲 :我在微訪談向 @東方愚 提問:喜歡你的書,角度獨特,內容豐富、風趣而不失厚重。婚姻問題向來屬於隱私,面對記者很多企業家往往選擇避而不談,請問你是如何讓這些採訪對象放下防衛信任你願意和你深度而細緻地交談?

東方愚: 我不是娛記。我只是想從賢內助在其創業和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來看一家企業及掌門人管理風格和性格的嬗變。有時問這一話題是水到渠成,有時見縫插針,有時軟磨硬泡,當然,吃閉門羹的也不少

NATeeco :對 @東方愚 提問:中國企業家對擇偶有怎麼樣的標準呢?您是怎麼看待以傍大款為畢生目標的女孩呢

東方愚: 從50後現在的80後,基本經歷了三個階段,特徵分別是媒妁之言、事業夥伴和精神寄託,代表人物分別是曹德旺、黃光裕和李兆會

胡瑞婷-magic :向@東方愚 提問:為什麼您如此關注企業家的婚姻問題呢?

東方愚: 「富豪三部曲」前兩部分別關注的是紅火的創業和灰暗的政商關係,現在回歸生活本身。08年的金融危機和這一波國進民退,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萌生退意,至少開始關注真正重要的東西——健康、家庭等。

陳家菜園 :對 @東方愚 提問:您最欣賞哪對企業家夫妻?

東方愚: 段永平和劉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93

新政治經濟學----中國的牛熊市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0zyrl.html

翻看我的過往記錄,對大勢研判是我的弱項,我是常常說錯話的,為此我需要解剖自己,雖然大勢研判,對個人而言,難度遠遠高過行業和個股的研究,但是應該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全能型的選手麼,至少,在錯誤中尋找正確的方向,是需要一直努力的。

 

我也觀察過,大勢研判裡面,也是分基本面和技術面兩大類的,國內還是以技術面為主,美國則完全是基本面佔絕對主導地位;技術面裡面,又以時間週期最為主要,淘股論壇的「只有我懂」屬於這一類,不過弄到現在,也搞得確實只有他懂了,別人懂不懂,也無關緊要了;

 

以我現在的經驗和認識,技術面只作為參考,基本面還是最核心的,從個股操作上的角度來講,研究大勢,只需要在兩個極端點下點功夫就可以了,其他的時間,都 一定能找到適合投資的行業和個股,這個認識很重要,長期角度上來講,牛股熊股本質上和牛市熊市的關聯度是不大的,牛股不因熊市而走熊,但會走得不那麼牛, 熊股不會因牛市而走牛,只是會走得不那麼熊,牛市對牛股有放大作用,熊市對熊股也一樣,只有在兩個極端市裡面,上述的規律會有不同,那就是極端牛市和極端 熊市,像2006-2207,屬於前者,2008則是後者了,這兩類市場,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因為它傷害人很厲害,但同時,它給予的機會也最大,除此兩類 外,平衡市,一般烈度的牛市和一般烈度的熊市,都不需要在大勢研判上花費太多的精力,精力應該在個股上,讓全民都激動得牛市和讓全民都沮喪的熊市,數年間 才有一回,在這一點上,時間週期還是有幫助的,而且牛熊是輪迴的,這個肯定,所以當不遠的過去,大熊曾來親密過,那應該是件開心的事!

 

在極端牛熊市的判斷上,巴菲特的股票總市值和GDP的比值,是一個四兩撥千斤的招數,這個在大致描述資產估值的市場狀態上,是一目瞭然的,非常有效,今天,當中國的資產證券化率達到相當的程度後,這個小技巧,也開始適用於中國股市了;

 

美國股市由於背靠其成熟的市場經濟體系和民選政治基礎,其牛熊規律,主要有產業發展和輪動來推進,這一點非常清晰,每一輪牛市的核心都是產業的深度變化所 致,熊市也亦然;中國在大周期上也遵循美國的這個產業輪動規律,但由於是發展中國家,政治體制特殊,它又有自己的特別之處,03/04/05年,美國股市 就開始了以煤電油運等資源性為主的牛市,而中國則處於深度熊市中,不過積壓的結果,是06/07年火山噴湧一般的爆裂式牛市,由此可見,中國股市牛熊的判 斷,參照美國雖然重要,但還是要兼顧自身的特性的。

 

過去的十年,中國資本市場的關鍵詞就是全面資產證券化,這一步邁得挺大,簡直就是量變到質變,基本上是扯著蛋了,把社會主義的蛋黃給打破了,現在開始提出 私有化,屬於一脈相承,屬於不動聲色的深度社會變革,已經不可逆轉,什麼重慶啊之類的基本上就是在這個趨勢上泛幾多反向的浪花,泡沫幾天,很快就過去的, 坊間談論的很熱鬧,其實和多數人有個鳥的關係,政治總有一幫人在玩,只要他們推進的大方向是順人類文明走向的,具體他們怎麼玩,愛咋咋的,到一定時候,真 的成為民選政治,才需要投入真心的熱忱,當然民選政治不會頭上掉餡餅,是需要有個學習過程的,國家政策怎樣和普通民眾的利益聯繫起來並且具備簡單的可操作 性和可建議性,不是現在薄先生的政治沉浮可以做教材的,作為政治文明的進步,我希望看到薄先生不問政治之後還可以從事別的行業,否則,中國的政治文明要走 的路還很長;

 

所以對當下中國,資產全面證券化和部分行業的私有化,意義挺大的,公民和國家,以股權關係建立起聯繫可能比一句全民所有制這樣的空話在架構上更接近共同擁有資產,如果對於中國,這是一個偉大的變革,那他肯定會有正面表現的機會的;

 

過去的十年,也是房地產的十年,和資產證券化的意義指向相反,房地產的輝煌十年,正是一個再次創造階級代溝的十年,你我同學同好同事,十年前什麼都一樣, 十年後因為當時在房產的投入態度上不同,就可能裂變成兩個階層,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社會導向上的失衡甚至不公,對社會健康發展不利,居住是人的基本生存 要求,也是一個社會人維護基本尊嚴的必需品,任何一個健康社會都不會拿這個東西去深度炒作,中國顯然是走偏了,而且,既得利益者覺得這輝煌十年遠遠不夠, 還要再來十年,甚至二十年。。。。。。

房地產的財富效應,吸引和滯留大把的社會財富,進入的資金,都希望自己只是一個引子,還會有更多的資金進來壘金子,並且事實也確實如此的在這樣發生著,如 果不是外力強烈阻擋,最後的結果必然是崩潰收場,然而其勢如此之烈,這種慣性,需要幾年,甚至連續動用嚴厲的行政政策才能制止;

 

其實想想是挺危險的,一面是進入公民社會的基礎構架,全面資產證券化後以股權關係建立公民和國家財產之間的利益關聯,一面則是以囤積人們生活必需品的房產來居奇牟利,奴化本可以在精神上有健全獨立人格的社會中堅群體,這兩個方向,走到今天,似乎很明確,到了一個節點了;

 

房地產是個攻堅戰,實際上以我的理解,房地產任何的利空,都是股市長期的利好,這句話只適用於當下中國,是有絕對限制的,如果不是06/07年的脈衝性牛 市,整個過去的十年,中國資本市場就是一個大大的熊市,而他的對面,正是房地產火紅的十年,他們之間的相互逆轉,短期將超越由行業發展主導的牛熊市轉化, 最後回歸本位,交給行業發展去主導,這也是中國股市近期似牛卻熊,沒有明顯的產業板塊輪動的根本原因吧。

 

以我的理解,中國的深層次改革,其實在構架上是已經具備了的,在中國,政治既然那麼敏感,那就先不去動它,既然上層建築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意 識形態以及相應的政治法律制度、組織和設施的總和,當經濟基礎改變的時候,上層建築的變化也是順理成章,就不必那麼大動干戈了,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一個持 久,慢行的牛市,有利於中國深層次的變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84

情趣經濟學---及讀後感一篇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2sdz.html

這是一篇全場景的產業史的文章,折射出很多時代的背景。非常有閱讀的價值。
1.先發優勢早期開店利潤太好。90年代開店回報率年300%。奇蹟的奇蹟。早期都是模仿為主買個國外新產品仿製然後內銷。
2.產業的發展交叉著管制,特別是內需市場。比如最後以來吳階平才免於刑事犯罪。這裡隱含著所謂第一桶金的道德問題。
3.整個文章分前後兩段,大約說到國內市場不景氣後筆頭一轉風向也轉變。其實看了一半我覺得這行業沒法做。所有連鎖店都在收縮。完全不支持期後的深創投投資溫州愛侶。
4.出口OEM一直是國內的優勢,這些小巨人是中國發展的原動力。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或許是政府的鼓勵和管制的缺失。
5.日本美國這類成熟的商業社會有非常多的經驗值得吸取,比如日本成人店收銀看不到消費者臉部之類的細節。或許商業都是殊途同歸沒什麼所謂中國特色的差異。所以國內的發展路徑其實早前他人也走過,所以更多的學習和吸取可以避免走彎路。商業的思考就是人性的思考。
6.武漢人福我記得以前算計劃生育股。和傑士邦是合資的我記得。
7.國外已經開始吧偉哥吐在避孕套中,這是最近的進展。
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1-12-07/-viagra-in-a-condom-may-make-u-k-s-futura-a-target-of-reckitt-benckiser.html

詳細在此。
8.甚至文章還有父子矛盾,比如父親之願意投資設備,兒子願意投資新產品新需求。觀念的衝突。這還涉及富二代接班問題。有趣的很。
9.競爭是利潤的敵人。特別是同行競爭。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3/4MMDQwXzQ1MzE4Mw.html
情趣經濟學
創業家 雷曉宇 2012-06-13 15:07:46  評論(0)條 隨時隨地看新聞
核心提示:深創投的加入溫州愛侶保健品公司,預示著國內成人用品市場爆發性增長即將開始嗎?

中國性用品行業調查

國內最大的性用品製造商之一,溫州愛侶保健品公司,有可能得到深創投3億元投資。這個消息(由《創業家》首次發佈)將使人們長期以來的印象發生變化——遍佈大街小巷的「成人保健」狹窄的店面和廉價的紅色串燈讓這一行業看上去鬼鬼祟祟。

20年來,這些成人用品的提供者默默地改變著中國人的性觀念,並且改善了使用者的性生活質量。而這一行業至今沒有國家標準的事實,顯示其從業者的壓力有多大。

改變得還不夠。與歐美國家相較(據說其40%以上的成人使用振動器),中國人還不能坦然把性用品與日常生活聯繫在一起。可以肯定,他們並非對此毫無興趣。而國內大量的低劣產品製造者也對這一行業造成傷害。

目前,全國性用品行業的年銷售額大約數百億元(有資料稱為1000億元),其中,避孕套品類佔三分之一。全國有500家生產企業和大約20萬家線上線下零售店,製造和銷售均相當分散。隨著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天然適合網絡銷售的性用品行業也引起了投資界的注意,但少有投資案例出現:政策不明朗,規模不夠大。

一直努力從代工向品牌製造商轉型的愛侶公司是這一行業的榜樣。在它的未來業務規劃裡,工廠的固定資產將不再做大的投入,融資將全部使用在品類擴張、渠道擴張、體系和品牌建設上,內銷比例將提高至40%。

深創投的加入,預示著國內成人用品市場爆發性增長即將開始嗎?

愛侶

「兒子啊,這個公司我就交給你了,你要把它發揚光大。」2000年,當吳偉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他31歲,剛剛在老家溫州舉行過婚禮。

吳偉是長子。父親吳振旺,生於上世紀四十年代,算是一位傳奇人物。早年間,他是溫州市潞城電風扇廠的廠長。據說,溫州的第一台電風扇就是他親手造出來的。上世紀80年代初,作為第一批創業的溫州人,吳辭職下海。他做過貿易,開過廠,也在上海做過電機生意。吳有技術專長,有管理工廠的經驗,為人爽直活泛。據早年接觸過他的人說,「酒量很好,喝了酒,能哭能笑,能說能鬧,滿臉通紅。」

吳振旺是個強勢的老頭。雖然自己是技術出身,但他從來就沒打算把幾個孩子培養成上大學的工程師。吳輝排行老二,生於1970年。在他的記憶裡,小時候父親買賣做得不錯,家裡起了一棟四層小樓,是街道上第一個。初中時候起,他開始幫父親的工廠安裝送貨,一個月能掙2000塊錢。高中一畢業,他就跟大哥吳偉一起,跑到上海幫父親打理電機生意。幾年以後,父親的一個下屬捲款潛逃。吳家的生意和生計都陷於困頓。有傳言說,當時吳家欠下外債2000萬元人民幣。

「資金鏈整個斷裂。」吳輝回憶說,「到底虧了多少,我們也不知道。但總之,全面破產。」

1994年年初,吳振旺在溫州看到一本名為《太陽與月亮》的雜誌,上面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紹說,北京開了中國第一家成人用品商店。吳振旺動了心思。此時,他的電機生意欠下巨債不說,也一直在走下坡路。他帶著兩個兒子去了北京。

吳家父子發現,這家開辦了一年、名為「亞當夏娃」的成人用品店,賣的產品非常簡易,但價錢卻很高。「簡直不是產品的產品。」吳輝回憶說,「一個皮套加一個電機,完全沒有任何的手感,批發價卻都要100多。不過,這個成本卻很高,因為量很少。」

任校國是亞當夏娃最早的一批供貨商之一,也是中國最早從事成人用品製造的人,今年虛歲59。在他的家鄉浙江省奉化市,甚至有這麼一個言過其實的說法:「奉化出了兩個校長,一個蔣校長,一個任校長。」很有可能,吳輝最早看到的「不是產品的產品」就出自他手。

任畢業於浙江醫科大學,曾經擔任過當地醫院的泌尿科醫生。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他辭職下海,賣過複印機,管過紗布廠,還創辦了一家名為「精益」的醫療器械公司,專門生產治療男性前列腺疾病的儀器。1991年,中國還完全沒有性保健品的概念,藥店裡只有避孕藥和安全套。這時候,任校國抓住了一個機遇。他花了8600元人民幣,託人從香港帶回男用、女用各兩隻性器具,然後在自己的醫療器械工廠開模仿製。一開始,這些產品只能托關係在醫院的泌尿科售賣,男用女用各兩款,共600只,150塊一個,不到一個月就賣光了。不過,就連任校國自己都承認說:「這些人工陰莖、人工陰道,你只是粗一看很像,再仔細一看,其實根本不像。」

吳振旺很快意識到,自己發現了一塊處女地。「亞當夏娃」一天能賣多少貨,他並不清楚。不過,顯而易見的是,店裡人多極了,有慕名而來看熱鬧的,有想進貨的,有想開連鎖店的,也有想來買藥的,甚至有人拉著售貨員的手不肯放,表達感激之情。吳振旺回到溫州,把自己家房子抵押給銀行,貸款120萬元。他拿出其中50萬,準備開店。

1994年12月9日,溫州亞當夏娃性保健品店在隔岸路193號開業,是溫州第一家性用品商店。1995年1月,長子吳偉在上海四平路28號開店。很快,吳振旺在溫州成立了溫州亞當夏娃保健品公司,並迅速在全國各地複製了20多家店舖。這些零售店生意很好,基本上投入10萬元,一年就賺回來了。有些地段好的店面,回報率能夠達到300%。吳輝至今記得,上海第一家店開業的第一天,銷售額就有37000元,「門口排長隊,保安全來了。」

短短一兩年間,吳家的銀行貸款和當初的外債全部還清。

吳振旺開過工廠,懂機械,明白任校國那些簡陋的產品成本究竟幾何。在開店的同時,他已經有了打算,預備把剩下的70萬貸款投入研發,開一家製造工廠。他託人從日本買回來樣品,在溫州的一家玩具廠仿製。「當時,我們也不敢做得太像真的。」吳輝說。在有些老同行的記憶裡,吳振旺當時的研發簡直是偷偷摸摸。溫州人好面子,因為怕人說閒話,他在工廠裡做好樣品,都是鋸成一段一段地帶出來,見客戶的時候再拼起來給人看。

這種提心吊膽的行業主旋律一直延續多年。1986年,公安部曾經發過一個文件,宣佈生產和銷售跟性有關的物品(「淫具」)是犯罪行為。1994年,任校國在奉化自己的工廠裡「傳播淫穢物品」被捕。4個月後,有人托關係找到中國泌尿科權威吳階平,以「醫療輔助健康用品」的名義,把任校國保了出來。吳階平建議任校國:為了安全,你既然大部分產品賣給醫院,可以去弄一個批准文號。任校國下了一番工夫,終於在1995年拿到了中國第一個性用品的醫療器械批准文號。

此後,性器具有了婆家。它被正式列入醫療輔助健康用品,生產和銷售都要接受國家藥監局審批和管理。

國家政策管制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也始終高懸在吳家父子頭頂。他們每開一家新店,都會跟當地的計生委合作,繳納一定的管理費,掛靠在其旗下。即便如此,溫州的第一家店開業不到三天,就有電視台記者帶著派出所的人來拜訪,花了好一番工夫才壓下去。等到吳振旺要開廠的時候,問題來了:怎麼才能拿到省一級的批准文號?否則,這樁生意朝不保夕,早晚會黃。

7年前,吳振旺退休了。據說,他現在住在溫州老家,忙於寫書。他被吳偉吳輝父子「保護」起來,很少見外人。不過,愛侶公司從上到下,人人都特別樂於談論公司第一代創始人當年的「壯舉」。據說,當時吳振旺通過關係找到北京公安部,帶著鋪蓋卷行李,一坐就是好幾天。他是怎麼辦到的,他說了什麼,我們已經無從打聽。不過,所有人都知道,當吳振旺回到溫州的時候,國家公安部已經廢除了1986年的「淫具」文件。不久以後,吳振旺真的拿到了省一級的藥器件准字號。一年以後,又升級為國家藥器件准字號。

1995年上半年,吳家在溫州市郊租了一間2200平米的廠房,開始正式生產性用具。這時候的產品,還沒有後來那些跳蛋、轉珠棒,只是男用女傭各兩款簡單的產品,並無技術含量,也談不上有什麼設備。不過,對於一個剛剛起步的市場,足夠了。吳振旺把樣品拿去給「亞當夏娃」的人看,得到的評價是:「仿的水貨,也很簡單,但比任校國的還是好多了。可以賣。」

這時候,吳氏家族的內部分工已經很清晰。吳振旺在溫州管理工廠,負責設計研發和生產。吳偉在上海,負責上海地區的銷售。吳輝在溫州,負責溫州地區的銷售。很快,三弟吳曉也加入進來,和吳偉一起在上海工作(後來,吳曉退出家族生意,在上海從事金融業)。這是一個以嚴父為核心、運轉自如的家族機器。曾經有人當著吳振旺的面開玩笑,說吳家是「革命家庭」,他也哈哈一笑了之。在吳家,各人都有自己的一攤事。吳振旺管工廠,他的妻子管工廠財務。吳偉管上海的公司,他的妻子管理上海公司的財務。吳輝管溫州公司,他的妻子管理溫州公司的財務。

在吳輝的記憶裡,父親是個嚴厲的角色,向來說一不二,幾個兒子卻都是「很乖順」的孩子。照理說,父親管工廠,兩個兒子各負責一塊店面銷售,應該各顧各的。但事實上,吳家三塊業務是一盤棋。這就是說,吳偉和吳輝負責的業務永遠是工廠的「提款機」。

「2000年之前,我們一直沒什麼錢。」吳輝說,「那時候,我們是以店養廠。店裡賣貨的利潤,基本上都投入到廠裡了,買設備,擴大規模,買地。也跟銀行借錢,還了又貸,還了又貸,好幾次這樣。但即使這樣,還是投入大,產出小。工廠規模不大,產品報廢率高,而且競爭對手慢慢也多了。」

愛侶的產品銷售以國內市場為主,但是根據國外水貨仿製出來的產品,往往很難滿足國內客戶的需求。吳偉是個有心人。他在上海開店的時候,經常和顧客交流,並且把談話錄成錄音帶,交給售貨員學習,瞭解終端消費者心理。在他看來,愛侶的產品和銷售存在很嚴重的斷層。

「我在第一線,我知道消費者要什麼。我把這些要求返回給廠裡,要求改進,他們做出的反應卻很慢。比如說,尺寸上需要改動。同樣一個沙發,歐美人做下去大半邊沒了,我們亞洲人可以坐三四個。電機震動的頻率,歐美人和亞洲人需求也不同。還有顏色,亞洲人也有自己的偏好。總之,這些要求,讓廠裡改一個兩個還好說,要說幾百個產品都修改,就很難。他們有錢寧可投到設備上,也不肯投在設計上。」

吳偉和父親在經營理念上的分歧,已經初見端倪。吳振旺年紀漸長,決定把工廠和整個盤子託付給長子,自己則退居幕後。在2000年的一次家庭會議上,他對吳偉說出本文開頭的那句話。

很快,吳偉打點好上海的生意,舉家搬回溫州。他幾乎住在工廠裡,每天跟工人一起吃食堂。他能夠吃苦,並且經常對這個世界抱之以沉默。

業態

任校國早已經不做性用品生意了。他的辦公室在奉化東郊開發區的一座熱處理廠裡頭。前年,他以每年30萬人民幣的價錢把性用品工廠承包給一個下屬,自己開了這家熱處理廠,並開始做竹製牙刷生意。

只要坐在大班桌後面,任校國就還是當年那個他。他衝下屬發火,他向秘書發號施令,他說起話來手舞足蹈。「那種廠子不賺錢是當然的咯。」他揮揮手,指的是小軍(見《小軍和他的充氣娃娃》)的工廠,「2003年,國家放開限制,這種廠一下子多了起來。競爭一多,市場又不大,自然有人會死。」

2003年8月2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發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仿真式性輔助器具不作為醫療器具管理的通知》。從此,國家對中國的性用品放鬆管理,不再是特殊商品,無需前置審批。

政策改變業態。此前,中國性器具的製造端基本上被「四大家族」包圓兒:遼陽的百樂、溫州的愛侶、深圳的積美和深圳的夏奇。但是這項通知一出,性器具工廠如雨後春筍一般,在江浙和珠三角地區誕生。據任校國統計,截至目前,全國約有500個生產性用品的工廠,其中專門生產性器具的廠家就有50家,年收入能夠到500萬元的則不到10家。

與此相對的是,在過去的9年裡,整個性用品的市場規模並沒有迅速地增長。任校國把中國的性用品市場分為七大類:器具、口服壯陽、噴劑、避孕套、口服興奮、消炎和情趣內衣。他認為,如果只算中國內銷市場的話,整個盤子也不過是150億元人民幣。其中,光避孕套這類計生產品,就要佔到50億。剩下的市場份額裡,留給性器具的就非常少了。

市場到底有多大,說法莫衷一是。

北京春水堂商業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藺德剛告訴《創業家》,根據他在線上線下的銷售經驗,目前,中國性用品市場中,性玩具佔了6成,性感服飾佔2成,兩性護理產品佔2成,另外,情趣家居佔很少份額。但就性器具這個品類而言,全國年銷售額也就50億元,線下門店銷售佔60%,線上銷售佔40%(淘寶佔85%,春水堂、橘色這樣的獨立電商佔10%左右,京東、噹噹等佔5%)。

一位諮詢公司的創始人,他的下屬們做過中國性用品行業的調研報告。他掌握的數據是:2011年,國內性用品行業的內銷零售額有1200億元,其中性器具佔15%;全國有總共20萬家零售店,其中30%是線下實體店;從2009年到2011年,全國各地各種性文化節和展會,有39個;從2006年到2011年,行業複合增長率是20%,到2016年,將達到30%。

在不下5位製造端和零售端的業者看來,他的的數字過於樂觀。

一位曾經在2007年想要入行的創業者,在經歷一番調研之後,最終放棄了這個打算。在他看來,性用品實在不是個大品目,不值得做。他的理由是——

「首先,中國人的意識形態就是不鼓勵性的,這導致政策和輿論都不明朗。至少,中國的廣告法明確規定,性用品不能在大眾媒體上做廣告。但是,性用品本身又是一個購買決策很長的品類,它需要在銷售前端做很多解釋勸導的拉動。其次,這個品類的重複購買率很低。一個性玩具買回家,不會經常更換。這個數字,大約只在10%左右。第三,這個行業有很多灰色地帶,賣假藥和口服壯陽藥氾濫,風險很大。」

一個增速緩慢又競爭激烈的市場,要怎麼玩下去?任校國的辦法是,乾脆不玩了。他舉起一隻竹製牙刷,說:「中國人一年消耗70億只牙刷,我就算只做到10%,就是7億只,那麼我的估值就有10億了。我做性器具做了十幾年,到2010年,工廠一年的營收不過2000萬人民幣,淨利潤不過100萬。這還是這麼多年來最好的。所以說,這個行業已經到底了。」

和任校國類似的是,當年製造端四大家族之一的深圳夏奇,據說創始人已經不管,轉型去做園林綠化了。

製造端玩不下去,零售端的人也沒好多少。

一個禮拜之後,有人帶著我在北京五棵松的性用品批發市場逛了一圈。市場在一家業之峰裝飾城的地下一層,外面沒有任何廣告牌和指示燈,如果不是有人帶著,根本找不到。

「你看,愛侶、歡喜堂、歡慶堂、百樂……」他指著一間間批發小店舖,「很多店面已經被賣健身器材的包下來了。人家的利潤是性用品的10倍不止。」

此人矮矮胖胖,話多,熱情,自來熟。他叫粟衛國,是這家批發集散地的經營者。和這個行業裡的很多老人兒一樣,他是醫藥專業背景出身,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在同仁堂幹過銷售,也在「亞當夏娃」待過幾個月。1994年初,從「亞當夏娃」出來以後,他帶人在前門大街上開了一家叫伊甸園的性保健品商店。因為地段好、變著法子做廣告、在管理上也比「亞當夏娃」更成熟,這家店很快做起來了,幾乎是當時全國生意最好的實體零售店之一。要說當年盛況,粟衛國能一連講上好幾十分鐘。

「開業之前,我們在報紙上做個小廣告,說送印度神油。結果一開門,好多老頭老太太拿著油壺就來排隊……他們真以為印度神油就是油啊。」

「我們店裡員工,一般月收入七八千,多的能到3萬。」

「那會兒,賣杜蕾斯一個小窗口廣告,就是5萬塊。」

「除了做零售,後來也做批發。每天來排隊買東西拿貨的人,都排長隊。我們店對門的餐館都發財了。」

但是後來,這種實體店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粟衛國逐漸退出伊甸園,又創立了一個新品牌叫歡喜堂。歡喜堂曾經最多做到二三百家店,但是現在收縮至30多家。粟衛國的老東家「亞當夏娃」曾經計劃開連鎖店,也想過開附屬的書店賣光碟,還有過跟西班牙公司合資的想法,不過都不算成功。他的供貨商之一任校國其實也開過店,還不少,五六十家,後來慢慢都收了。就連業內製造端老大深圳積美,也開過店。每家30萬元的裝修費,搞特許經營,加盟連鎖。店開到312家,只有三分之一能掙錢。

即便是愛侶,吳家的零售店現在也只剩下一家,搬到溫州隔岸路183號。大白天,這裡冷冷清清,800平米的店舖,除了售貨員在燒水喝,空無一人。不,還有兩隻全硅膠的充氣娃娃躺在圓形的鋼管床上,目瞪口呆的樣子。

2012年5月初,《創業家》記者曾經在北京某家性用品商店「蹲點」一整天。他發現,其實消費者的議價能力很弱,基本上是付了錢就走,根本不會討價還價。就單品零售價而言,一般都在批發價的基礎上再加一個零。儘管如此,單品暴利並不足以支撐店主們生存下去。由於重複購買率低,而且產品體系少,一家二三十平米的小店,如果年銷售額100萬元的話,利潤到20萬就差不多了,很難超過30萬。在這20多萬利潤裡,還有相當一部分來自賣假藥、壯陽藥的灰色收入。有人偷偷透露說:「我們開店基本上打平成本,要賺錢,都靠賣藥……哎呀,玉米粉不傷身體的呀。」

「這是玉米粉做的麼?」我倒出一粒藍色小藥丸,問。

任校國笑了。他揮揮手:「哎呀,跟偉哥是一樣的成分啦。是藥都傷身體的啦。」

「這個藥,正規醫院115元一顆,出廠價3毛,店裡一般賣5-10塊錢。」他搖搖瓶子,很快決定把這瓶不知道哪個中國地下工廠生產的假偉哥送給我,「肯定有效果的。」

藥是假的,問題是真的:實體零售店為什麼不掙錢?

粟衛國說:「太低端,中高端的沒人做。產品體系少。宣傳途徑有限。而且店面的設計、管理、宣傳、服務,這都是一個系統工程。一般開店的都是看見什麼掙錢賣什麼,毫無章法。尤其1997年偉哥進來以後,對於行業影響很大,很多人都開始靠賣假藥了,不規範。」

1996年1月,粟衛國在北京三味書屋組織了一個行業會議。當時,來了80多個人。之後,他開始籌備成立中國性保健協會。幾年下來,他的精力和心思老早就不在那些零售店上。他做批發的買賣掙錢,通過辦展會和性文化節掙錢,還在張羅制定行業國家標準的事兒。

一個發展將近20年的行業,竟然沒有任何一個主管單位牽頭制定行業標準。

「行業標準包括產品原材料安全性標準,硅膠是否安全無毒,電子件是否合格。包裝設計標準,不能太暴露、色情。銷售標準,店裡不是什麼都能賣,保健品和藥品就要看是否要歸到藥房渠道。」

不過,粟衛國也說,這麼多年了,這個國家標準始終千呼萬喚不出來,大家也很為難。標準就是壁壘,定高了吧,只有少數幾家能存活,行業就死光光,定低了吧,又沒有任何意義。

妥協之中,中國的性用品行業始終亂相叢生,沒有主心骨和安全感。有個女孩告訴我,曾經出於好奇在淘寶上買了一個振動棒。結果,貨到手一拆開,那股味兒都刺鼻,再用手一碰,黏黏的,「洗手都要洗十分鐘。」她說,「哪裡還敢在身上用。」

當然,也有像春水堂、橘色、性事良品和枕邊遊戲這樣的中高端渠道品牌。不過,所有人也都在觀望。從2007年開始,就陸陸續續有風投找到春水堂,想要投資,但是看過之後,又都放棄了。

「除了政策瓶頸,主要還是行業太散,沒有大公司,資金來了也裝不住。」藺德剛說,「零售端要有投資進來,還得等規模,至少年銷售要上四五千萬元吧。」

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名叫《成人之美》。在書的序言裡,性社會學家方剛寫道:「和德剛交往中,他有一段話令我一直印象深刻……他說,自己從事性用品銷售這行當後,心中多年看不到陽光……一層是自己的行業不在陽光中,不好意思對別人說;另一層,是覺得自己的行業沒有前途,看不到賺錢的陽光。」

成人之美,沒有陽光。

轉型

2003年,吳偉接受美國《時代》雜誌採訪。雜誌透露說,從1993年起,歷經十年,該公司的性玩具用品已佔國內市場份額的60%,其產品90%出口,2004年銷售額將達到1200萬美元。

同一時期,深圳積美的性玩具用品99%出口,內銷僅佔1%。這時候,積美的銷售額不下數億美元。

嚴格來講,其實愛侶和積美並不具備多大的可比性。愛侶是一家本土的民營企業,積美是一家有40年歷史的外資企業。積美的創始人姓曾,內地人,早年家貧,傳說游泳去的香港。他從打工仔做起,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創辦積美,專門承接外單OEM業務。上世紀九十年代,適逢全球製造業轉移,全球性用品的製造商開始從馬來西亞、菲律賓等盛產天然橡膠的國家,轉移到香港、台灣和中國內地。1994年,積美在中國深圳鹽田區買進一塊工業用地。1996年,在廠房建造裝修完畢之後,正式將工廠全部遷至深圳,香港只留下發貨倉庫和碼頭。

2012年5月中旬的一天,積美工業園的樣品展廳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這簡直是個無所不包的性愛遊樂園。專業如治療男性陽痿的真空起勃器,它帶有儀表盤和玻璃筒,看起來像是某種救生設備。這樣一隻起勃器,光是開一個模具就要30多萬元人民幣。詭異如綿羊形狀的塑料充氣玩具,在動物的尾部,竟然也有一個洞。尖端如一枚優盤插件,只要插進電腦的USB接口,就能通過電腦軟件遠程遙控某樣器具在人體內的翻轉顫動。最後,遊樂園的導遊還不無自豪地說:「我們有7000種產品,這裡只展示了3000種。還有些更有趣更高端的,因為要為國外客戶保密,不能看。」

和積美出品相比,早期中國性用品的「傻大黑粗」、「大把子」、「又像又不像」完全不能同日而語。一位早年間的消費者甚至說:「那些東西,老實講,不僅不能帶來快樂,只能帶來無盡的痛苦。」

對於愛侶來說,第一次接觸到積美的產品大約是在1998年。

1998年初,粟衛國和性社會學家劉達臨帶隊,組織了國內性用品行業的核心人士前往歐洲考察。這一次行程,遼陽百樂的老闆去了,深圳夏奇德爾老闆去了,溫州愛侶的吳振旺也去了。他們到了德國,卻剛好錯過全世界最大的性用品展覽:維納斯展。他們參觀了不少比利時和荷蘭的性用品商店,發現大部分性玩具都是一家叫做積美的中國工廠生產的。

草根創業者們受了啟發。回國之後,大家紛紛開始爭取做OEM訂單。

吳偉接班以後,開始以兩年一個廠的速度擴大產能。很快,愛侶擁有了溫州兩家、東莞一家總共三家工廠。產能的擴大必須有足夠的市場來支撐。內銷的訂單最多到幾十萬上百萬,但是一個OEM訂單就可能是數百萬美金。對於一家不斷在固定資產上投入的企業來說,這個市場是極大的誘惑。

吳偉下定決心,非要把海外市場吃下來不可。他想去參加展會,但根本難以成行。在歐美,性用品是個相對成熟封閉的圈子,大家都跟打慣交道的熟人做生意。再說,這個市場也就那麼大,分給一個新人,自己就少一杯羹。

此路不通,吳偉又挑了一個會說中文、會開車的外國人,陪著他出國。事先,他發過電子郵件,也知道對方公司地址,直接上門拜訪。他打開皮包,把樣品拿給人看,但對方始終表現得很猶豫。一來,你一個素未謀面的中國人,我不知道你信不信得過。二來,我怎麼知道你不會一出門就拿著同樣的東西去找我的競爭對手,然後用更低的價錢跟他合作。一圈跑下來,吳偉得到的戒備眼神遠比信任多。

吳偉不打算輕易放棄。在他看來,這個時候,愛侶無論從產能上還是產品研發上,都做好了準備。上任伊始,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產品設計研發團隊上投入,解決產銷脫節的問題。以據說「不計代價的投入」,吳偉招聘了35-50名設計研發人員,成立專門的部門。後來,這個團隊不斷擴大,並且專業化。現在,在愛侶的設計團隊中,有10名外國設計師。其中,不僅有工業設計師,還有配方調製師和電機檢測師。對於這個團隊,他依照業績進行評估,優勝劣汰,不再像吳振旺時期那樣,論資排輩,有人仗著資格老吃飯。

要想得到外國客戶,最終轉機還是從外國人身上來。2000年,吳偉在上海和平飯店對面的亞當夏娃門店裡接待了一位來訪的日本人。對方向他表示,你的產品不僅可以賣到日本,還可以賣到歐美國家。不久以後,經過這位日本人介紹,愛侶和一家日本公司進行合資,並且聘請了一位名叫橫田的資深日本人擔任廠長。愛侶的合資時期持續很短,到2003年就結束了合作。不過,吳偉承認說,日本人不但給愛侶帶來了技術和管理經驗,還帶來了求之不得的海外客戶。

2005年,吳偉在湖州市長興鎮開發區拿了200畝地,把溫州和東莞的三家工廠遷徙合併到一起。吳振旺正式退休,不再過問企業的事。

2012年5月21日,我在深創投的上海辦公室裡見到吳偉。他原來是個長臉的高個子男人,穿著ZARA的全套淺灰休閒西裝,搭配同一個牌子的淺灰休閒鞋。他只比吳輝大一歲,看起來年輕隨和,跟他弟弟長得不怎麼相像。

此前幾天,在溫州亞當夏娃公司的辦公室裡,吳輝曾經跟我說,吳偉才是最像父親的人,也是中興家業的不二人選。他打比方說,假如現在路邊有個山洞,黑漆漆一片,不知道里面有什麼,他吳輝是肯定不會走進去的,但他覺得,吳偉一定會走進去看看。

「這麼大的事業,換了是我,我HOLD不住的,我會恐懼。但吳偉他太強大了,他是能夠戰勝自己恐懼的人。」

吳輝說的「大事業」,是指一樁截至目前為止還處於絕密狀態的、尚未對任何媒體公佈的融資行為。2012年春天,愛侶和深創投達成協議,接受對方3億人民幣的投資。這是中國性用品行業有史以來的第一筆融資。

照理說,一家做代工的企業,不可能缺錢。這樣的行業,客戶下單之後付款50%,收貨之後再付餘款,一般來說,現金流極好。從內部人士那裡得到的證實是:「愛侶自己賬上就有幾千萬現金趴著,根本不缺錢。」

不過,這位人士又說:「要安穩做生意的話,不需要錢。但要是做品牌、做渠道,那是需要大量的錢去砸的,就一定需要錢。」

對吳偉來說,想做品牌的心不是一天兩天了。他從小生活在水城溫州,又在這裡創業,只需穿過窄窄一條河流,他的工廠就能和對岸的十餘家皮鞋廠遙遙相對。2005年,溫州皮鞋在歐洲被焚燒的事件還讓人記憶猶新。同樣做OEM出身,吳偉跟自己的鞋業同鄉一樣,深感做OEM出路不大。

「做OEM,等於把命提在別人手裡。別人吃肉,你喝湯。5年10年之後,利潤越來越低,活不下去。」

OEM之惑,積美也有。積美的創始人老曾就曾經不止一次對吳偉抱怨說,干代工太辛苦,掙得太少了,很委屈。但抱怨歸抱怨,積美始終在堅守OEM之路,而且堅持專業生產性用具的經營理念,對於情趣內衣、口服產品等其他品類,絕不涉足。

「積美的一切運作都是針對產品質量、工藝要求和售後服務的。」積美的市場總監李宏說,「市面上你去買產品,不響不轉的,很多。但在積美,不良品率是受到嚴格控制的。怎麼控制?這是要花成本的。一個電機,必須72小時不停地震,稍有不合格,電腦上就能看出來。一個按鈕,必須自動按1萬次。換了別的廠家,可能直接就安上去了。所以說,積美的40年工藝、供應鏈和價格透明,得到了國外客戶的忠誠。」

如果說積美是業內的富士康,那麼愛侶則野心勃勃想要借力資本,做業內的蘋果。早在2008年,深創投通過湖州市人民政府接觸到愛侶。當時,是吳振旺負責接待。老爺子給深創投的投資經理留下的印象是:不在乎錢,想把企業做大,但是怎麼才能做大,不清楚。

父親搞不明白的事,吳偉心裡有本賬。工廠搬到湖州之後不久,吳偉就開始著手做自主品牌。一開始,愛侶的自主品牌100%外銷。2010年,吳偉看好電商渠道,開始轉攻國內市場。2011年3月,愛侶的官方銷售網站「幸福寶盒」上線。當時,吳偉曾經非常急切地想要利用電子商務的平台來打開國內市場。他想過收購國內最早的性用品電子商務銷售平台「七彩谷」。殊不知,這家公司早已因為違規售賣口服產品一蹶不振。吳偉只能作罷,但從七彩谷挖了不少人過來,成立了專門的電子商務部門。他還想過承包淘寶的成人頻道。畢竟,這是一個有4萬人在賣貨、年銷售17億人民幣的平台。他通過「老頑童」聯繫到馬云,未果。他找南京一家叫做四海商舟的公司代運營自己的海外銷售業務,效果他不滿意。他甚至讓助手通過微博找到華強北在線的龔文祥,邀請對方來湖州工廠參觀,希望對方幫助運營自己的內銷電子商務網站,未果。

這裡,又要提到那個老掉牙但又很管用的說法,吳偉真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在他的藍圖裡,這是一個啞鈴形狀的產業結構圖,一邊是品類擴張,一邊是渠道擴張,中間的工廠固定資產規模則保持不變。

在品類擴張上,愛侶將定位於「全球生殖健康類消費品供應商」,不止做性器具,還將涉足避孕套、口服保健品和性感服飾,並成為四大支柱,各佔20-30%。最近,吳偉頻繁到上海、南京和日本出差,他希望尋找一家日本的口服液廠家和國內一家乳膠廠,以代工合作的方式完成品類擴張。他明確說,到今年9月,愛侶牌安全套就要上市。他打開電腦,向記者和投資人展示紅黃藍三色的避孕套包裝設計,上面有一隻龍圖騰。

在渠道擴張上,愛侶將定位於「全球生殖健康類消費品服務商」。除了運營幸福寶盒電子商務網站以外,還規劃在全國一線城市建立5家左右的旗艦體驗店,並和酒店、美容院、夜店、流動販售車和計生委下屬的數千家諮詢站合作。

在產業結構上,愛侶計劃將來外銷份額佔60%,國內市場佔40%。

深創投的投資經理蔣位一直在跟進這個項目。他很清楚,對於這個向來不被重視的潛在行業,投資界向來是疑慮重重,看的多,投的少。此前,華平基金曾經接觸過愛侶,蔣位本人也看過春水堂的項目。他也很清楚,諸如IDG、紅杉、今日資本和泰山這些主流投資公司,都曾經觀察並且討論過這個行業,最終卻未進入,一是擔心政策不明朗,再就是嫌盤子太小。

認識三年來,蔣位非常欣賞吳偉。在他看來,吳偉是這個行業裡為數極少的兼具經驗、才能和抱負,同時又極其年輕的商人。他決定理性地看待這個項目:這不是個陽光下的行業,但仍是一片藍海,有機會長出參天大樹。

聊天聊到一半,吳偉抱著他的筆記本走開了。他是一個事必躬親的人,至今仍然保持親自回覆所有工作郵件的習慣。

吳偉沒在身邊,蔣位也願意說說這位野心家的不確定性。

「第一,愛侶的品牌轉型有基礎,未成功。有意識和佈局,但品牌不強,引導公眾需要時間。第二,渠道拓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否達到預期?第三,社會觀念轉變會不會太慢?爆發點不如預期,可能延後。最後,行業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激發需求,並以服務抵達。路邊店人家不敢進,網上也不敢買,假的也不敢買,不瞭解,覺得是淫具。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前端教育市場,這才是先行者最大的挑戰。但是,中國對此又有廣告限制,所以會慢。將來十年,市場容量不會只有幾十億規模,變量就在激發潛在需求。」

說到激發需求,有不少人對於國外情趣用品商店歎為觀止。有人去逛過日本秋葉原那棟著名的成人用品大樓,當地的收銀台做過特殊處理,收銀員看不見顧客的臉。據說,這棟大樓一天營業額就在四五千萬人民幣。有人去過美國機場的性用品商店,高度隱私。沿著走廊往裡走,兩邊是各種各樣的房間,一次只能進一個人,你進去之後,只能從後門出去,然後再進另外一個前門,最後的出口,正好連接著機場的廁所。有人在意大利的D&G服飾裝賣店看見過某個高端品牌的按摩棒。有人在戛納電影節上見過某品牌女性自慰用品的推廣派對。

還有人在美國參加過情趣派對,竟然遇見帥哥里奧納多·迪卡普里奧。他是某品牌情趣商品的代言人。

小軍和他的充氣娃娃

從奉化市中心出發,開車40分鐘,就到了尚田鎮。順著一股魚腥味,就能找到我們的目的地——當地一家專門生產充氣娃娃的工廠。工廠離任校國所在的下陳鎮不遠,坐落在主路邊的一條小岔道上,周圍是一大片紅磚碎石鋪成的空地。之所以氣味濃烈,是因為工廠的右邊是一家魚丸加工廠。

管理工廠的年輕人,叫他小軍好了,今年剛滿30歲。20年前,這家工廠所在的空地是一所小學,他就在這裡讀書玩耍。高中畢業之後,他沒有像同學們一樣出門打工。他出海打過魚,跑過貨船,也在一家修鞋機工廠幹過一陣子。小時候,他想當醫生。長大了,跑船的時候,他坐了三天三夜的貨輪到遼寧港口。他覺得這樣的日子很無聊,可他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2003年,家裡一個親戚本來開塑料廠,又覺得做性用品能掙錢,就開了一家工廠,專門生產女用轉珠按摩棒。2009年,生意做得不錯,就又開了一家做男用器具和一家做充氣娃娃的工廠。親戚花了十幾萬,把小軍的小學租下來,又花了50萬買設備、請人、買原材料。小軍辭了修鞋機廠的工作,開始管理這家娃娃工廠。

700平米的地方,十幾分鐘就看完了。小軍帶著我在堆放著無數人頭、假胸、搪膠手腳、PVC身軀的車間裡轉悠。原來,生產一個中等質量的充氣娃娃的過程實在簡單。首先,要用一台醜醜的機器把各種原材料混在一起,調製出一種粉紅色的液體。再把液體注入另外一台更醜更大的機器裡面,液體在銅質的模具裡凝固,在放進水裡降溫卻,就成了搪膠質地的人頭、手、腳和胸。工人把這些東西一個挨一個地擺放在房間正中的大桌子上,慢慢降溫。接下來,有一個40多歲的男工人,他一個一個把人頭拿起來,再把各色顏料打進噴槍裡,給人頭噴上口紅和眉毛。

「師傅你一天能噴多少人頭?」

「可多了。鉚起來干,能有一千多個吧。」

「有多少種人頭?」

「五六種吧。」

「能認得出她們的長相嗎?」

「認不出。」

為了節省成本,娃娃身體的其他部分都用便宜的PVC材料製成。另外一間房子裡,三五個工人把一疊三四十張的PVC材料放在下料機的模子下面,一個一個切出軀體和腿的形狀。這些東西做好以後,全部堆放到一個老太太面前,她負責把不夠精細的部分修剪掉。以前,這道工序是機器完成的。後來,小軍發現機器修剪會漏氣,給改了。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道程序。將近十個女工,她們各自坐在一台類似縫紉機的儀器面前,把女人身體的各個部分熔接在一起。這種機器叫高波塑膠熔接機。說熔接,其實不那麼確切,因為小軍很快告訴我,充氣娃娃最關鍵的、也是最經常被使用的部分是怎麼生產出來的。

「你看。」他比劃說,「這麼一壓,再這麼一壓,不就有個洞了麼。」

在勉強做完這些之後,小軍好脾氣地坐在廚房邊上陪我聊天。他的心情不太好。原本,他指望這家工廠一年至少能掙上五六十萬,可沒想到,好日子就過了一年,很快就不行了。這兩年,這樣的性用品工廠到處都是。光是寧波周邊,就有十幾家。廠子一多,有人亂賣價錢,生意很快就做不下去了。去年,寧波已經有一家廠子倒閉了。

「這種娃娃,前年能賣120塊,今年只能賣到85-90塊,我的成本就要75塊。內銷的利潤率只有10%都不到。」小軍抱怨說,「外銷的客戶好一點,日本人韓國人來訂,利潤率能到20%。可是,外國客戶一年也只有一兩次。」

小軍說,去年,親戚的3家工廠加在一起,銷售收入也只有2000萬元,淨利潤200萬元。但在2010年,曾經單獨一家工廠就能掙到這個數目。

小軍正在琢磨一件事。他正在跟朋友合夥,打算在淘寶上開店,把親戚廠裡的三種產品,再進一些口服藥,賣到網上去。他很不服氣。自己的娃娃最多賣到90塊,可淘寶上,一模一樣的東西能賣到150塊錢。他覺得,錢都被賣貨的掙走了。

圖表:

國外性用品產業概況:

美國:DOCTOR JOHNSON、CEN、TOP CO,批發為主,國內代工,美國渠道

德國:BEATE UHSE,已經上市,零售起家,目錄銷售,90年代中期轉向互聯網銷售

英國:ANN SUMMERS,未上市,歐洲有名,年銷售額1.2億英鎊。零售起家,目錄銷售,90年代中期轉向互聯網銷售

日本:兩類,一類和AV產業結合,動漫衍生品,一類與AV產業無關。因為人口基數小,規模並不大,產品也不新潮。

國內性用品產業概況:

製造端四大家族:

積美,深圳,創始人為澳籍華人,代工佔99%,內銷佔1%,目前年銷售額7000萬美元。

愛侶,工廠在湖州,國內銷售公司在溫州,海外銷售公司和總部在上海,2011年綜合收入1-2億人民幣,已接受深創投3億人民幣融資。

夏奇,深圳,一度進入OEM行業,創始人已經轉行園林綠化

百樂,遼陽,規模大約是愛侶的60-70%,至今仍以OEM代工為主。

零售端四大家族

亞當夏娃,國內最早的實體零售店,後嘗試建立連鎖、合資以及開設周邊書店,均未大成

伊甸園,北京第二家實體零售店,以低端、管理和廣告著稱,2008年徹底消失

人生緣,2003年左右被深圳積美收購,創始人李宏出任積美市場總監

歡喜堂,1998年,伊甸園創始人出走後創立,一度多達2、300家店,現收縮至30多家

愛侶規劃的業務模型圖:

啞鈴形狀,中間是工廠,不再投入資金。左邊是四大品類支柱:性器具、口服產品、情趣內衣和避孕套,各佔20-30%。右邊是渠道擴張:實體店、B2C網站、酒店、美容院、夜店、流動購物車和計生委諮詢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22

MC論經濟學學習 法國梧桐樹NJ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ef62e01015z7p.html

講幾句經濟學學習好了,像各種《貨幣戰爭》《經濟學故事》,這些都和《林彪後宮史》《侍衛官雜記》一樣,屬於典型的YY著作。只有像 岑科,鉛筆社、薛兆豐這種,沒什麼學習能力,又喜歡湊熱鬧的,才會去搞。然後裝做上過學的樣子。正兒八經的學習,一定是從教材開始,循序漸進的學習。

像陳志武、許小年,雖然立場像怨婦,又或者余永定、易綱這種,立場站在官方的,又或者謝國忠、陶冬一類,立場在資本市場的,實際上,基本功學習都是同一套書,國內以前叫西方經濟學,實際上,就是邊際分析和效用分析為基礎。進而求最優解。這是微觀方法論。

宏觀的,便流派繁雜,但總體上,都是圍繞實體經濟產出,和貨幣流動展開。由於統計問題,便引入大量數學計算,假設,建模等等。基本上,都是自說自話。特別是,經濟學家們,都不太理會現實世界的,把話給說圓了,基本就過關了。

像經濟學、金融、財務、會計,銀行、證券,甚至工商掛曆,雖然都和錢有關,但實際上,差異非常大,完全是不同學科。甚至每門學科的立足點和主題,是完全相反的。比如我在2007年的《工商管理的知識基礎》,就討論過這兩門學科的立足點,完全是獨立的。

特別是,離開大學後,很多人在工作中學習,但限於工作範圍,來去就在那小領域,所以,很多時候是坐井觀天。知識教育便以大學時期的學習,便到頂了。也以為 世界就這麼大,出現新知識,也不懂得去學習,本來新知識便是打破舊知識,所以,很多人慢慢便屬於知識老化了。甚至也失去興趣,改搞其他

像趙曉本來學經濟的,搞著搞著,變成神叨叨的神棍,汪丁丁搞哲學思考,又參雜文學青年的感慨,貪多嚼不爛,所以,這些都是變成野狐禪或者旁門左道,更糟糕 的就是張五常教出來這派,講各種經濟學故事,三招兩式,就出來混江湖,結果就是鉛筆社這種傻逼。當然,現在另一個類似的神教,就是奧派了。

這各類神教,一個特徵,就是腦子極其封閉,不管見到啥,都往教條上套,比林毅夫500場演講,都是一個比較優勢主題還糟糕。奧派也好,鉛筆社也好,來去就啥都奧派,但書又沒讀通,其實和國粉沒什麼區別,明明這個世界已經變了,在開汽車,燒石油,他們偏偏總要推廣獨輪車,不管啥主題,都講獨輪車。

 

 

所以,讀書第一件事,是要頭腦開放,不要封閉。不要坐井觀天,畫地為牢。第二件事,是有所積累。所謂學如積薪,各種學問,其實都有傳承和淵源。所以,經濟學此類學科,做論文,第一件事,就是整理文獻,做綜述,其實做的,就是這傳承的脈絡。其他社會科學,也慢慢走這條道路。

有積累,有脈絡,就可以看出每個學科的主流和支流。人家主流開汽車燒石油,探討鋰電池汽車,就是支流,但搞獨輪車,就是逆流。從知識上,走主流,長遠上 看,是最應該走的捷徑,因為這是和最大多數的人,探討一個核心主題,或者說,同個範式。但譁眾取寵,搞獨輪車,就完全是閉門造車。

中國的知識學習,文革後重新起步,一方面,人才老師都殘殺得差不多了。二來就是傳統的學科知識,比如文學、中國哲學,權謀術,和現代社會差別太大。新學科 知識,渠道所限,所以,就出現請個跨欄的劉翔來教撐桿,或者請姚明去教足球。典型的,就是陳志武、郎咸平、許小年這種,啥都可以講。

像這種包治百病的赤腳大夫,隨著醫學設備和知識積累,慢慢就會原形畢露。本來互聯網和遠程教育,比如耶魯公開課,都是很好的知識傳播渠道。但方賊賓興的防火長城,和官府對教育的惡意引導和單向箝制,都延緩了這種知識學習和傳播。

 

 

所以,像前面各學科,從知識上說,都有各自的核心主題 ,比如說,經濟學最起碼得邏輯自洽,自圓其說。會計,基礎就是三張表的製作。但有些學科,比如工商管理,就更偏向實踐,管理理論再強,水土不服,出來結果不行,比如麥肯錫的藥方,中國工廠服下去,就出問題。

所以,講回來前面這些學科知識,要正確的學習,無論任何一個學科,第一件事,就是學習基本功,即是敲釘子,千錘百煉。把這個學科所有的基本命題,通過不斷重複,和木匠一樣,刻到身體上,刻到手裡,做到不思考,第一自然反應,就是揮鐵鎚,這就是基本功。

所以,和文史哲的基本功,是從古典典籍一路讀下來,讀到會背類似。前面這些學科,基本功,就是做題目,不斷的做題目,按照基本的範式,通過做題目,刻進手 裡。像鉛筆社,薛兆豐,奧派,這些野狐禪,最致命的問題之一,就是沒有這一關。所以,經濟學學習,第一步,除了去讀教材,還要做大量題目。

基本上,這些年見到的,或者此地見到的,基本的問題之一,就是基本功沒過關。所以,連自圓其說都不行,寫一段話,邏輯漏洞百出。詞語定義不知所謂,像我經常嘲笑的幾個,其實都這個毛病,還自以為是,人品卑劣,哈哈

基本功紮實之後,有所創新,便是要重新製作題目,處理題目。但又不重複前人論述,所以,很多時候,此地所提的各種問題,一眼看過去,便知道要麼知識傳承沒過關,前人處理過的,處理得更好的,還試圖再去重新發明輪子。又或者沒有一個基本方法。提出來的問題,完全不知所謂

就像我昨天說,要對文字有所感受,有所印證,得讀者自己心中有題目,有題目,看別人如何處理,才能得益,如果心中無題目,純粹就是看熱鬧。所以,讀我那些 文字的,特別後來的人壽系列,很多心中根本無題目,看完就是純粹看熱鬧。所以,處理一個學科知識,起碼一定背景,才知道什麼是要處理的題目。

比如我昨天嘲笑一幫分析員。但人家基本功比這些業餘投資者們,紮實多了,最起碼,一個季度,半年,就要給出一個報告,像我早上這個題目,要做出盈利預測數據。不自己去做一下,怎麼能體會人家艱難?所以,這就是我讓你們去做做盈利預測的原因,最關鍵是動手,不是動口。

有數據,有計算,有論證,論證基礎紮實,邏輯可靠,得出來的結論便堅實,這就是知識,所以,魯泰系列,掛了好久年,很少人反饋錯漏,便是這環環相扣的鏈條,做得紮實。而雪球上的這些探討,論證,小道消息,從數據到論證都很可疑,包括我之前嘲笑T總的文字,其原因在此,自己做出來,都信不過自己。

寫的時候,一大堆判斷和結論,都是邏輯、數據不可靠,過一段時間,又反過來,又轉向相反結論,這都是基本功不過關的原因。所以,這就是我今天出道題給你們做的原因,先自己動手做出來,再反覆問自己,這可靠嗎?多可靠。做完這一步,才能去嘲笑分析員,別光學著我罵人,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20

《憫農》----悲情中的經濟學 有智思有財

http://xueqiu.com/6895797166/21914704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這是一件體現文人墨客悲世情懷的經典作品。至今廣為傳頌,並為士人引為警句。然而,作為現實 社會中所存在的一種經濟現象,除了它的文學價值外,如果不能挖掘出它的根源,甚至連邏輯關係都是錯亂的,又如何能避免這一悲劇的發生呢?最終不過只是「少 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詩強說愁。」罷了。

  

如果真的對這一經濟現象深挖與擴展研究,足以揭穿誅多經濟學謊言,顛覆一部分經濟學史話。

  

耕 作,是人類生存的基本生產活動,這一活動在缺少了土地或勞動力這兩個生產要素中的任何一個,都是無法完成的。這就決定了,這一生產過程本身便是一個土地與 勞動力兩要素匹配的過程。而土地與勞動力要素的這種結合,便產生了「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效果。效果產生了,產品如何分配呢?亞當·斯密告訴我們,這 個不用我們擔心,市場會用「一隻看不見的手」完成這一切的。那這只看不見的手,又是如何完成分配的呢?原則很簡單,生產活動依要素配比而進行,產出品依稀 缺而分配。

  

勞動力與土地兩個要素,在匹配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其中之一用盡,另一個剩餘的現象,這就使得相對稀缺的要素處於 分配的主動地位,可以獲得超額收益,而相對過剩的要素,將面臨被選擇的命運。如果相對過剩的是勞動力,部分勞動力最終將因無法獲得與之相匹配的土地要素而 被閒置,閒置勞動力的下場自然可想而知,其它的勞動力為了避免被閒置的命運,只好聽任把自己放在一個不利的分配地位上。故,到了「四海無閒田」的程度,農 夫不餓死才怪! 因而,「四海無閒田」,農夫不是「猶餓死」,而是「必餓死」! 

 

相反,如果相對過剩的要素是土地,部分土 地最終將無法獲得與之相匹配的勞動力要素而被閒置,這時地主的下場便自然可想而知了。如果真的會出現這種情況,只怕這首詩要改為「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 子;四海無閒人,地主猶餓死。」了。當然,地主那麼可恨,餓死就餓死吧,詩人是沒空兒去同情他們的。 

 

然而,現實卻是殘酷 的。勞動力要素的提供者是分散的,土地卻是集中的。試想,地主們會不會允許「四海無閒人,地主猶餓死」的那一天到來呢?當然不會! 那他們會怎麼辦?當然 是減少土地供應量 ! 當地主把土地供應減少到使農夫再次過剩、再次閒置、再次猶餓死,詩人再次賦詩的時候,他的目的便達到了。此時儘管有閒田,只不過, 那些被地主放入「池子」中的閒田,對農夫而言,「象天上的月亮一樣」(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重譯本)》242頁,高鴻業譯 商務印書館1999 年4月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所以,未雨綢繆,地主們會事先把土地供應,控制在足以造成「農夫猶餓死」的水平上。 

 

那農夫們會心甘情願嗎?他們不會反抗嗎?有辦法。 

 

地主們可以製造一種理論,去給農夫講一個鬼故事,嚇得農夫再也不會要求地主釋放被閒置的土地,這個鬼故事的名字,叫作「通地膨脹」! 

 

「通地膨脹」究竟是什麼?就像故事裡的「鬼」一樣,沒有人見過,但是看地主們講故事時的神色,想必是一種極為可怕的東西。

  

儘 管沒有人見過這個「通地膨脹」,但是地主們卻可以給它加入許多和它無關的內容,把它講得繪聲繪色,使這個「鬼」豐滿起來。這個「鬼」的主題便是,田,不能 給多了,多了就會使耕者有其田,會使農夫手裡的「田」貶值,造成土地租金下降,到時候,你們種的糧食便也會不值錢了! 當你們每個人都可以盡自己最大所能 得到足夠的土地時,糧食就會「超發」。你們將不得不看著那些比你們弱小的農夫同樣可以收穫糧食,看著那些比你們強壯的農夫收穫比你們多得多的糧食 ! 你 們願意看到原本依靠耕地供應不足只能與你們獲得相同收成的強壯農夫,一旦耕地充足了,收穫一下子膨脹起來嗎?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你們除了吃糧食外,就不吃 點兒別的嗎?如果我把土地給足了,那樣一來,儘管你收穫的糧食總量可以換取更多的魚蝦,但是,每斤糧食所能換到的魚蝦數量卻是減少了許多! 許多! 站在 你們的立場上為你們著想,憑什麼同樣的一斤糧食今年換回的魚蝦要比去年少! 這不是「通地膨脹稅」嗎?寧可少打糧食,也不能接受呀! 

 

農夫朋友們,想一想,多麼可怕 ! 這就是「通地膨脹」呀! 

 

減 少土地供應儘管會造成你們中的一部分的因土地不足而閒置,但,也不一定就是你嗎 !  況且,土地普遍的供應不足使強壯的農夫無法人盡其才,這樣便會減少 你與更強壯的農夫間的貧富差距,這不正是你們想要的嗎?至於說土地租金的升高,糧食不也因此可以換到更多的魚蝦了嗎?簡直是皆大歡喜的事情嗎 ! 

 

想一想,一群土地供應者的代言人向一群勞動力的供應者講述土地供應過量從而會使勞動力相對稀缺的可怕!這個場景太可笑了! 

 

讀到這裡,讀者們一定會說,這太荒謬了! 天底下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 這一切不過是作者編出來的! 

 

不錯,這個「通地膨脹」的確是我編出來的,但它的邏輯卻並不是我的原創。我在這裡想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把「通地膨脹」改一個字為「通貨膨脹」後,它的荒謬,絲毫也不會減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41

釣魚島的自然經濟學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145

釣魚島,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無人小島,少有人能瞭解其真容。它的附近海域是中國傳統漁場,石油儲量一直是不解之謎。近40年來,中國沒有一項專門針對這裡海域的專項調查,唯一可以稱道的是,中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石頭,並成功命名為「釣魚島」。

東海開漁了。

2012年9月17日,浙江不少漁船結束了三個月的伏季休漁,前往幾百公里外的釣魚島附近海域捕魚。

釣魚島處在台灣基隆東北的我國東海大陸架上。島上有茂密植被,有偶爾歇腳的海鳥,周邊海域有海龜、鯨鯊等順大洋暖流經台灣島向日本洄游,還有灰鯨、座頭鯨也打此經過。

最早為人所熟知,是釣魚島作為東海漁場的組成部分,一直接待來自浙江、福建和台灣等地的東海漁民。

但伴著領土糾紛,它作為一個小島的自然存在,卻變得遙遠起來。

大陸、台灣兩地的不少漁民和保釣人士見過釣魚島真容。2012年9月11日開始,中央氣象台開始播報釣魚島的晴雨。但很少人能完整描摹釣魚島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島。

釣魚島,捕魚島

秋季,釣魚島附近豐富的馬面鲀、鮐魚、竹莢魚等魚類資源吸引著兩岸漁民紛至沓來。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建生對圍捕場面並不陌生。2009年8月初,他曾搭乘一艘浙江的國有捕撈船,抵達距釣魚島不足50海里的海域。

圍網捕撈的慣常做法是晝伏夜出。李建生記得,每天下午三四點船隻原地休整時,就有從沖繩來的日本飛機在上空盤旋。一到夜裡,成百上千艘漁船支起大燈,誘魚兒前來,照得海面如白晝一般,熱鬧非凡。

如此盛況在2010年9月7日的撞船事件後發生了變化。當時,「閩晉漁5179號」漁船與日本海上保安廳艦艇相撞,船長詹其雄被扣押,幾經交涉被安全放回。隨後的兩年裡,浙、閩漁民被日艦騷擾的消息時有傳來。

如今,一邊是東海漁政局派船護衛,一邊是9月16日中國政府宣佈大陸架劃界案,主權宣誓下的民間漁獵,被預期比平時更有底氣。

釣魚島由5個無人小島和三個岩礁組成。其中最大的釣魚島僅有4.3平方公里,在清朝落魄書生沈復的筆下,它「狀如筆架」。小、缺乏淡水、飽受颱風海霧侵襲。

從漁業部門的海圖上看,釣魚島附近隸屬我國東海漁場的漁區,至少有20個左右。

茫茫大海中,一個漁區的面積往往大到幾千平方公里,釣魚島附近海域的漁區比鄰連接,就構成了東海南部外海的重要漁場。這裡是一些中上層魚類的產卵 場。自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浙江、福建等地的國營捕撈船隊就前往釣魚島附近海域捕撈馬面鲀等,如今這一區域的捕撈逐漸由民間漁船替代。

對釣魚島的熟稔,讓一些有經驗的舟山籍捕撈者甚至總結出了「釣魚秘笈」。

比如,釣魚島海域的風、浪比舟山大一級,氣溫高3到5度,常見陰天、暴雨。由於太小而沒有天然避風港,他們告誡後來者,天氣預報風力在7級以上時就不能再捕魚,需向北航行,風更大時,則要「最低速頂風航行」。

衛星信息多,科考研究待加強

石化了的珊瑚,岸邊的巨石。

中國保釣人士方偉強的眼前所見,讓他在2004年3月24日這天,實現了與釣魚島的零距離接觸。

方偉強實現了步行環島一週。他看到的是一個植被茂盛、天空澄明、海水潔淨的島,島上有懸崖、碎石坡和平地。在這個小島最高峰的頂部,是一塊約2立方米的石頭。島上確實有傳說中的黑山羊,幾十隻一群,數量眾多。

此前一年,和方偉強一起近距離觀察過釣魚島但卻沒能登島的,還有另一位保釣人士李義強。2004年12月27日,中國郵政發行了一張釣魚島的明信片,這張照片的拍攝者就是當時離島只有幾百米遠的李義強。

數輪的民間保釣,讓目擊者們有了接近釣魚島的機會,但迄今尚未形成對這個島更豐富的認識。比如少有人提到島上的溪流,不過浙江大學地球物理系教授沈忠悅表示,島上有四條季節性河流,還有瀑布,但這些溪澗完全仰仗降雨。

在捕魚者的描述裡,釣魚島以南水深逐步加大、5海里處水深可達300米以上。北緯26°以北底質以沙為主,以南有高低不平的深潭,越往南地形越複雜。底質以貝殼岩石為主。

目前,釣魚島已經有了兩個肉眼可見的環境問題。一是被漁船丟棄的垃圾密密麻麻,包圍在島四周,二是破壞植被的山羊。

2009年,有學者指出,釣魚島2000年無植被的裸露土地已接近30%,其中的一半可能是被野化山羊啃成不毛之地的。

據觀察,野化山羊數量有點失控,現在初步估計超過1000只。這些強悍的外來物種已危害到了島鼴等本土生物。

據報導,2012年9月10日起,中國有關部門將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開展常態化監視監測。而國家海洋局透露,黃岩島、釣魚島及西沙群島全部島嶼附近海域的衛星遙感影像,被納入國家海域動態監視監測管理系統。

在《中國海洋報》前青島記者站站長李明春的記憶中,近40年來,中國沒有一項專門針對釣魚島及其附近海域的專項調查。當被詢問起科考狀況時,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一位研究人員表示,衛星信息並不算少,釣魚島附近地形、地貌、水深等基本地理信息也不難獲得。

李明春亦認為,儘管缺乏釣魚島的專項研究,但從地質、漁業等角度,大陸對釣魚島的認識不算缺乏。而台灣地區作為釣魚島的管轄地,有位置優勢,已有不少研究。

一塊叫釣魚島的石頭

在釣魚島科考研究中,有一項釣魚島石的發現顯得很特別。

1982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申順喜等研究人員,在釣魚島以南30公里(約16海里,島嶼領海範圍是12海里)和另一更遠處的海底沉積物中,收集到 幾塊礦物樣本。1983年,這個新發現被確定為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在邊緣海發現的新礦物,並於1985年經國際礦物協會(IMA)新礦物及礦物命名委 員會通過。目前標本存放在北京地質博物館。

申順喜解釋說,國際上的礦物命名遵循三個原則,其中產地原則優先。在申請命名過程中,IMA也曾猶豫過釣魚島石的漢語拼音發音,但最終,有18個國家參與投票的命名會上,16張贊成、2張反對,釣魚島石得以命名。

不過,1985年後,科考就不再幸運,申順喜和他的同事們至少兩次前往釣魚島附近海域均取樣未果。

一波三折的是,釣魚島石是天然礦物的結論,在1990年代後期由南京大學組織的一次中日合作項目野外考察過程中曾被挑戰。東京大學學者偶然在南京鐵合金廠採集到了一種綠色結晶物,經過系統的實驗室研究,被確認和釣魚島石是同種物質。

參與考察的中國學者表示,這唯一一塊以釣魚島命名的石頭,很可能是鉻冶煉副產品,經廢棄物傾倒隨著海流到了釣魚島附近,而非天然形成的礦物。

申順喜說,早在1985年IMA就曾數次發信函給中國科學家,要求解釋釣魚島石與同樣化學成分的人工合成物的區別,最終接受了如此大的礦物很難被水流搬動的結論。

「我想日本科學家不會喜歡釣魚島石這個名字吧。」申順喜說。

大爭議,小儲量?

東海大陸架中日韓交界處蘊藏著「另一個波斯灣」的說法,被視作60年代以來釣魚島爭端的起源之一。

但東海油氣開發的現實是,自40年前,日本和美國學者聯手締造了東海石油儲量巨大的「神話」後,東海及釣魚島附近海域究竟有多大的石油儲量,一直都是眾說紛紜、一團迷霧。

這些儲量數據的差異大得離譜:有報導稱東海油氣蘊藏量可能有32億6000萬桶(約合4.35億噸),有的稱僅中國大陸架一方,就有1000億桶,相當於沙特的三分之一強,還有《紐約時報》在2008年時報導過的9300萬桶的說法——這僅夠當時的日本用三個星期。

外交學院國際法研究所教授劉文宗曾撰文質疑是否真有「另一個波斯灣」存在。除此之外,有關東海油藏分散,導致海上鑽探成本過高,以及東海氣候條件差、能利用的勘探時間短,甚至東海蘊藏更多的可能是天然氣而非石油等系列說法,都讓東海油氣開發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從油氣開發現狀來看,東海目前的開發程度並不高。目前,負責我國海上石油勘探開發的中海油,在東海上擁有平湖、天外天、春曉等已投產的油田,還有數個開發中的油氣田。但從2002年到2010年的年報來看,東海各油田的原油淨產量,是中海油各海區中最低的。

不確定之下,中日圍繞東海油氣卻紛爭不斷。從2004年10月至2007年11月的三年多時間裡,中日就東海問題共舉行了11輪艱難的磋商。

在今日釣魚島海上劍拔弩張之際,東海油氣再度成了關注熱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757

諾貝爾經濟學獎與數學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210

本屆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哈佛大學教授阿爾文·羅思(Alvin E. Roth)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勞埃德·沙普利(Lloyd S. Shapley)。他們的研究成果運用了大量數學知識。事實上,沙普利教授擁有的是數學博士而非經濟學博士。

經濟學家曾經認為運用數學方法過於抽象,但根據研究表明,現如今一篇普通的經濟學論文,平均會有超過50個公式和2組數據分析。以上兩圖顯示了這一趨勢。

這一研究同時發現,諾貝爾獲獎者擁有數學學位比重越來越高。最近的獲獎者埃裡克馬斯金(Eric Maskin 2007)獲得的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都是數學專業,彼得戴蒙(Peter Diamond 2010)在大學期間也主修數學專業。

 

為什麼會這樣?這一研究顯示,頒發諾貝爾獎的瑞典皇家科學院,更喜歡經濟學家在做研究時,通過公式來表達理論,而非單調的文字。保羅克魯格曼在2008年贏得諾貝爾獎後,寫了一篇文章,擁護經濟學家多使用數學:

「…作為研究人員,重要的是讓你的同事(和學生)理解你如何得出的結論,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可以看到你的缺點,一部分是因為他們可以運用你的數學技巧去思考其他問題。」

儘管斯德哥爾摩偏愛數學,但是數學語言並非一直這麼受經濟學家歡迎。很多二十世紀初的經濟學家都儘量避免使用它。在1906年,古典經濟學家馬歇爾,曾為他的同行們寫到:

1.運用數學作為一個速記的語言,而非闡釋問題的核心。

2.使用他們直到你完成論文。

3.把你的數學公式翻譯成文字語言。

4.解釋這些例子怎樣對實際生活重要。

5.銷毀數學

6如果你不能成功運用第四條,那第三條也放棄吧。

但是,馬歇爾的時代之後,數學漸漸開始接管經濟學。

關於是否應該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經濟學問題的辯論依然很活躍。

在1998年,克魯格曼寫下他對經濟學家使用數學的辯護。在文章結尾,它提供了修正版的馬歇爾規則:

  1. 找出你思考的問題,把語言加工成有說服性的數學證據,運用越多數學越好。
  2. 使用他們直到你完成論文。
  3. 在經濟學期刊雜誌把你的直覺,數字和數學論證全部發表。
  4. 尋找方法使你的理論顯得不那麼教條,更貼近生活。
  5. 如果可以,那麼再向大眾發表,為世界做出你的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