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黑馬導讀】中國的互聯網圈,有這樣一批企業,它們從誕生之日起就要經受傳統道德和世俗觀念的考量,扛不過來就死了,扛過來就變成了一條好漢。
如果時間倒退到十多年前,以當時的眼光打量今天一些成功的互聯網公司,它們並非一開始就具備明星氣質,甚至很容易和世俗觀念中的「離經叛道」、「不務正業」掛上鉤。它們在所做的創新,不僅需要智慧和勤奮,還需要勇氣;它們不僅要面對市場競爭,還要應付世俗的偏見。因為成長路上的坎坷,它們更加勤奮、更加謹慎。頂著傲慢與偏見,「無意中」,它們長大,變成了成功的公司。
「野孩子」360
中國互聯網企業中最「野」的公司要數360了。360創始人周鴻禕此前曾做過流氓軟件3721,後來竟然洗腳上岸,做起了反流氓軟件的網絡安全公司。因為「出身不好」,360在創業初期為了紮穩腳跟,只能拼用戶體驗和創新。周鴻禕曾在多個場合講:「創新就是敢於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敢於放棄大公司不敢放棄的利益。」360開創了免費殺毒軟件時代,一舉結束了包括瑞星、金山、江民、卡巴斯基、諾頓等收費殺毒軟件在中國市場上的時代。360剛剛扛起免費大旗殺入網絡安全市場時,被同行厲聲質疑:為什麼要破壞市場規則?
殺毒軟件的市場規則是什麼?在收費軟件時代,各家公司暗中都有自己的病毒編寫團隊,定期發佈病毒,並搶先於對手發佈有效的殺毒補丁,因而市場競爭最激烈時,也是電腦病毒肆虐最嚴重時,遭殃的是普通用戶。儘管從沒有人承認這樣把道德踩在腳下的卑鄙行徑,但對比一下,自從360終結了收費殺毒軟件時代後,計算機病毒已經變得非常少了。
2012年美國著名做空機構香櫞(Citron)對360發起連續做空行為,但360股價堅挺,最終讓做空方損失慘重。儘管360還沒有完全甩掉「野孩子」的帽子,但資本市場認可了它的價值。
騰訊:從「山寨之王」到中國互聯網之王
「山寨」是馬化騰的原罪。有人說騰訊「自打娘胎裡開始就抄襲」,不是沒有道理的。1999年2月騰訊開發出第一款即時通訊軟件OICQ,這款軟件是模仿國外非常流行的一款同類軟件ICO。當騰訊把OICQ推向市場時,很多人誤以為這就是ICQ,經常有用戶錯用ICQ的賬號登陸失敗的情況。ICQ一紙訴狀講騰訊告上法庭,騰訊才將名稱該為QQ。此時騰訊已經完全擊敗對手,2000年左右,QQ在國內在線即時通訊市場佔有率幾乎達到100%。
嘗到山寨的甜頭以後,騰訊徹底走上了山寨之路,從QQ遊戲大廳(抄襲浩方對戰平台)到QQ堂(抄襲盛大泡泡堂);從財付通(抄襲支付寶)到QQ旋風(抄襲迅雷等);以及QQ醫生(抄襲360安全衛士)等,幾乎所有能夠抄襲的都不會放過。面對騰訊「毫不顧忌商業道德」的行為,業界和媒體發起了猛烈圍攻,2010年《計算機世界》一篇名為《「狗日的」騰訊》更是把這種矛盾推向了空前的高度。姑且不談騰訊道德上的問題,作為中國三大互聯網巨頭之一,騰訊的產品研發能力令所有同行都感到不寒而慄。
即使在今天市值達5000多億港幣的情況下,騰訊依然「狼性」十足:市場出現一個有潛力的產品,騰訊內部立刻有數個團隊蜂擁而上,那個團隊在最短的時間開發出來並比既有產品更好就可以運營該產品,產品成功後可以獲得巨額獎勵。據稱騰訊養著一批程序員,平日裡宅在家打遊戲、看電影,工資照發,如有需要,一聲令下,可以連續半個月、每天16個小時連續寫代碼。
騰訊今天的所做所為固然存在爭議,但如果沒有在前幾年堅持把QQ做大做強,也無法發揮其今天巨大的平台優勢,也就無法實現其壟斷、扼殺創新效果。
「網絡紅娘」世紀佳緣
不是誰都可以像360那樣彪悍。
2011年5月11日世紀佳緣在納斯達克掛牌交易,市值約3.4億美元。2003年龔海燕花兩千塊錢搭建網站,在復旦大學一間宿舍成立世紀佳緣網站時,從未想過有一天會上市,大概也沒料想到,這門生意會招致那麼多非議。
在當時很多人眼中,世紀佳緣就是今天的陌陌,是一個「約炮網站」。不僅如此,上面還充斥著詐騙與信任危機。類似「世紀佳緣遭遇信任危機 網絡徵婚期待法律規範」的報導不斷拷問世紀佳緣的管理能力和審核機制。偏見帶來的困擾是企業經營中的任何問題都會被無限放大,脫離市場競爭和企業管理本身,上升到到道德層面對企業進行評價。世紀佳緣面臨的不是市場競爭的問題,而是如何獲取公眾道義上的認可。
世紀佳緣不斷強調自己作為一家「嚴肅婚戀網站」的立場,通過驗證用戶證件資料等完善管理機制,儘管不能做到保證所有用戶信息真實有效,但基本控制在可控範圍。
世紀佳緣把傳統的婚介所和紅娘搬到了網上,截止2012年三季度,擁有註冊用戶7300萬人,每天有5000-8000人把狀態從「求交往」改為「找到意中人」。
要上市修成正果的9158
有一家公司——9158。相比起世紀佳緣,9158遇到的偏見有過之而無不及。之前9158在公眾面前的曝光度並不高。隨著多玩YY上市,業務模式十分相似的9158被迫站在了媒體的聚光燈下。
作為國內最大的多人視頻社交平台,截至到2012年11月份,9158註冊用戶近3億人。它提供了一種十分簡單的社交模型:草根明星+粉絲。通過招聘主持人和草根藝人來主持網絡虛擬房間的社交活動,並吸引粉絲加入。普通用戶成為在此平台可以向喜歡的主持人、藝人等贈送付費的虛擬道具。
外界將9158的這種模式稱為「曖昧經濟」。這讓9158的創始人傅政軍很惱火,「古代的街頭賣藝不不正是靠著圍觀人群的喝彩與捧場嗎?我們只根據時代的需求,將『perform in the streets'變成了『perform in the internet'而已。」 批評的聲音說9158的有些女主播為了賺錢,就故意穿得很暴露。為了規範主播行為,傅政軍說他也絞盡腦汁,開發了一套機器加人工的監控軟件,一旦發現違規行為立即關掉房間。「我絕不敢撈偏門,9158已經走過8年,若是靠撈偏門早死了」。
9158的成功吸引了眾多競爭者加入,其實但並不像想像的那樣容易賺錢。「六間房、搜狐秀場、56都來做了現在,沒有一家賺錢的,40%的主播費用、20%的銷售費用再加上20%的推廣費用,還有服務器、研發、監管等各項費用不計其數。」傅政軍說。2011年9158被牽涉入「網絡吸毒案」中,事實上9158和警方一直保持著密切合作,杜絕類似違法行為的發生,但這樣嚴重的負面消息散播開來時,9158不得不花費巨大的精力去應對。
互聯網大潮中很多一出生就受到投資人熱捧的創業公司最終都含著金元寶夭折了。而在經歷過洗禮的企業在站穩腳跟後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如果說360、世紀佳緣通過上市已經修成正果的話,那麼9158還差一步之遙。不久前傅政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今年市場好的話,天鴿集團或許將赴美上市。」
【相關閱讀】i黑馬:9158的在線夜總會生意
【i黑馬導語】你難以想像,一個由無數個網絡演藝吧——KTV視頻聊天室組成的視頻網站2012年的營收居然近10億元。但這就是9158這家杭州第二大互聯網公司的魔力所在。
據《21世紀商業評論》報導,9158是由傅政軍2005年創辦的浙江天格信息技術公司運營,已經完成了三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台灣C2創義管理顧問公司、IDG資本和新浪。新浪是9158第一大股東。9158旗下運營著兩個視頻社交平台,分別是「9158.com」和「新浪微秀」。
9158就相當於是一個在線夜總會的平台提供商,然後將一個個虛擬的在線「秀場」(網絡演藝吧)分包給一個個「承包商」。
任何一個「承包商」,只要能找到5個主播,為她們配備好電腦、攝像頭和麥克風,並通過9158的官方審核,他就能在9158社區免費開設一個「網絡演藝吧」(KTV視頻聊天室)。在9158體系中,這些「承包商」被稱為「室主」。
9158每天都有上萬個這樣的「網絡演藝吧」開門迎客。一個演藝吧一般由兩三名女主播同時主持(男主播非常罕見),她們為成千上萬的訪客提供歌唱、跳舞、賣萌、搞怪、聊天甚至是調情等各種「才藝表演」。作為回報,她們會收到訪客們送出的各種虛擬禮物,每件禮物折合人民幣從5分錢到600元不等。9158有兩三千萬的活躍用戶,同時在線人數高達70萬。9158平台上,95%以上的用戶是免費享受的觀眾。他們大多數人都是不富裕的,他們負責捧「人場」。真正給美女主播、室主和9158貢獻收入的是少數「大款」,他們負責捧「錢場」。
《21世紀商業評論》曾描述過這樣一個瘋狂的案例:在一個KTV視頻聊天室裡,為了爭奪一個女主播的芳心,9158的VIP用戶蘇雷和安楠展開了「斗富」,競相向這個女主播送出各種奢華的虛擬禮物。而在賬戶裡的虛擬貨幣用完之後,蘇雷打通了傅政軍的電話,他準備向這個女主播送出1128架「虛擬飛機」,因為她的生日是11月28日。
這些「虛擬飛機」並不是免費的。每一架「虛擬飛機」標價30萬虛擬貨幣,折合人民幣為300元。也就是說,蘇雷當晚送出的1128架「虛擬飛機」,價值人民幣33.84萬元。而收到禮物的女主播可以從中分成75%,9158可以分成20%。9158.com和微秀總計有1萬多名主播,平均月收入4000~5000元。
9158模式已被2012年剛在美國上市的YY語音學了個十足,並獲取了近億元的營收,為其成功上市立下汗馬功勞。現在很紅火的唱吧、陌陌都很適合轉向這個模式。這個留待I黑馬哥明天繼續評論。
在傳統酒業看來有些“離經叛道”的江小白,上半年已完成了10億的銷售額和國內50%地縣市場的擴張。
主打年輕消費群體,擅長品牌營銷和IP化的江小白如何在幾年內進行品類補位,未來又有什麽樣的發展思路,江小白創始人陶石泉近日向記者闡述了這個非典型性的白酒樣本。
補位思維
在外界看來,江小白最成功的莫過於品牌營銷和IP化。
據陶石泉透露,江小白上半年銷售已經突破10億,並完成了局部全國化,拿到了半張全國化的門票。
記者了解到,江小白瞄準的是傳統白酒企業雖然重視卻不願意放下身價去操作的年輕人市場,這其中既有情懷的部分,也有品類補位的思考。
從2000年開始,國內白酒行業一直在關註年輕消費者流失的問題,但是國內的白酒品牌在年輕化上卻鮮有動作。
在酒旗星白酒分析師蔡學飛看來,一方面,長期以來,國內的白酒產品大多和文化、歷史、窖池和工藝傳承等概念結合緊密,其也構成了白酒產品高溢價的基礎,年輕化顯然有違這一邏輯。另一方面,國內白酒行業消費更多滿足一種社交需求,年輕化的白酒產品並不符合這一特點。
“行業中爭論最多的,就是把酒賣給年輕人到底有沒有意義?”陶石泉表示,烈酒年輕化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關註的課題,長期來看,國內的白酒行業存在一種斷代的可能性,中國的酒文化需要更平易近人的表達方式。一方面是現有白酒主流產品的重口味、高度化和飲後帶來的不適感讓年輕人望而卻步;另一方面,隨著年輕消費者視野的打開,接觸多越來越多的品牌和產品,包括葡萄酒、精釀啤酒等,有更多的選擇。
江小白以區別於傳統白酒的方式,以輕口味和品牌的時尚形象來取悅年輕消費者,迅速切入市場並走紅。而其本身小曲清香的香型,雖然也有很長的釀造歷史,在國內並不能算是主流,但卻因為輕口味給了江小白施展的空間。
不過記者了解到,江小白並非是簡單地將小曲清香高粱酒裝進時尚的小包裝內,而是在利口化和低度化上尋求突破。記者在參觀江小白工廠時曾註意到,傳統的小曲清香型白酒原料中須增加糠殼,以提升出酒效率,但江小白的工廠中並沒有使用,原因是糠殼會增加酒中的雜質,會帶來苦味的口感。
陶石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江小白做了大量的技術投入,白酒蒸餾酒的微量成分比較多,降到20度以下的技術要求比較高,江小白的低度化已經到25度左右,未來還希望可以更低。
年輕化嘗試
對於江小白的進展,陶石泉並不認為江小白已經成功,而把過去幾年歸於對白酒年輕化探索和嘗試,而對於過程,陶石泉用了非常艱難這四個字來形容,說完他停頓片刻又重複了一遍。
北京正一堂營銷咨詢機構董事長楊光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酒行業就像酒水的釀造一樣,是需要時間的,打造一個品牌即是如此。國內白酒行業其實每年都有創新做的不錯的企業,江小白的成功未必是因為做得最好,而是因為它堅持到現在。
江小白的主銷產品中80%為小規格青春小酒產品,其消費場景的定義瞄準的是小聚、小飲,也就完全拋棄了傳統白酒商務應酬的市場,而更偏向於休閑場景。
蔡學飛告訴記者,在核心消費人群上,江小白回避了商務人群和傳統白酒愛好者,面向新生代消費者,走的是情緒性消費和場景消費的路線。
雖然這部分消費的市場空間並不狹小,但在白酒消費者中,CBNData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國內白酒消費仍然以60後和70後為主,老齡化趨勢明顯,90後的飲酒熱情並不高,這也意味著江小白在消費者教育成本更高。
此外,青春小酒產品在傳統渠道拓展上也難於傳統白酒產品。江小白年輕化的口感和產品定位,決定了其很難在傳統白酒商務宴請和請客送禮需求中獲取增量,在中酒展期間,陶石泉在演講中也提及,在2017年之前,江小白產品並不能滿足大商的需求,因此目前很多經銷商都是跟著江小白從小到大培育而來。
下一程
在業內看來,雖然江小白雖然在年輕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未必就是白酒年輕化的最終答案。
鄭州大學管理工程學院教授劉春雄看來,白酒行業的現狀是50後和60後的消費價值觀,70後的酒量,80和90後是旁觀者。江小白最大的貢獻是找到了一種新生代解決方案,但如果茅臺屬於白酒行業的一個極端,江小白是另一個極端,中間應該還有過渡地帶。
在業內看來,產品離不開消費場景,國內白酒消費往往更看重其社交屬性,江小白本身放棄了商務屬性,而被江小白教育的年輕粉絲在面對社交場景時不得不選擇傳統白酒產品。
這也是陶石泉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江小白要實現增長,要麽有更寬泛的消費場景來增量,要麽有更大的市場來擴容。
值得註意的是,陶石泉在接受采訪時透露了下一步3-5年內江小白要實現百億銷售的目標。
根據陶石泉的計劃,一方面對江小白的產品進行補全,包括在青春小酒的基礎上,推出了三五摯友等高端產品。包括在2016年收購了驢溪老窖酒廠,後者也是重慶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蔡學飛表示,這一系列做法幫助江小白實現了產品深度的延伸,看起來更像一家酒企。
另一方面,江小白選擇在國際化上加大投入。
記者註意到,江小白的國際化要分成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於消費方式的國際化,從2018年開始,江小白加大了在混飲方式上的推廣力度,通過模仿洋酒+果汁+飲料的混飲模式,借此切入原本屬於洋酒的市場,而這正是此前洋酒教育中國市場時的做法。
陶石泉認為,年輕一代消費者是的需求是酒精類飲料,混飲的方式年輕人在接觸過程中並不會有障礙,本身國外拿烈酒做基酒調配飲料的方式也很常見,而且洋酒化的飲用方式更接近年輕人的文化。
歐睿咨詢數據顯示,在中國43%的洋酒通過餐飲渠道(包括夜場和酒吧)進行銷售,而白酒只有13%。
另一方面則是推動產品的國際化擴張。截至目前,江小白的國際化取得了階段性突破,出口到22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白酒是全世界幾大烈酒中唯一一個沒有實現全球化的產品,中國白酒以往出口大多賣給華人。
歐晰析企業管理咨詢大中華區合夥人莊淳傑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國內一些白酒企業走出去,目標仍是反哺國內消費者,而非專註到某一市場中做大做深。也包括一些公司只想要傳達的品牌的名稱,而非將品牌文化用對方能夠理解的方式進行傳播。
陶石泉認為,中國白酒真正要走上外國人的餐桌還是要破除文化的隔閡。
而在在業內看來,如果單從口感角度,清香型白酒是目前最接近於國外烈酒口感的白酒香型,此前大曲清香的代表企業山西汾酒已經著手在俄羅斯及加拿大當地建廠合作,以期拓展海外市場。對於江小白而言,其文化包裝和口感和國內傳統白酒消費格格不入,與其風格更接近的出口市場無疑是更好的戰場。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