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生態資源到底值多少錢?科學家給三江源算了一筆賬

只用口號來提倡人們保護生態資源,可能還遠不夠有說服力。在綠色發展的新階段,我們到底需要犧牲多少成本來保護生態資源,生態資源又到底值多少錢,從經濟角度來看值得嗎?

對於這些問題,給你看一個案例。

7月9日,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之“生物多樣性主流化與市場化”分論壇上,中國環境科學院研究員舒儉民分享了他們做的項目:通過核算摸清三江源區生態資源資產的家底,並估算了發展機會成本,測算了生態保護恢複的成本,從而為三江源區的生態文明提出具體建議。

在公布核算結果之前,舒儉民提出,生態資源資產核算和生態補償制度是建設生態文明制度的核心。而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建設框架應該包括源頭嚴防制度體系、過程嚴管制度體系和後果嚴懲制度體系。但規範化核算方法的缺失嚴重制約了生態資源資產業務化的應用與實踐。這也是中國環境科學院對三江源區進行核算項目的背景和嘗試原因。

生態價值是GDP的3.6倍

三江源區位於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生態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是重要的生態功能調節區、氣候變化敏感區和生物多樣性高度集中區。

舒儉民和他的項目組通過核算包括黃南、海南、果洛、玉樹4個藏族自治州的21個縣和格爾木市的唐古拉山鄉在哪的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2010年三江源區生態資源存量價值總估值約為14萬億元,可核算的主導生態服務和主要生態產品價值近5000億元/年。

生態存量是指生態家底,即自然生態系統歷史累計量;生態流量則指生態效益,即生態存量在一段時間內向人類或自然提供的服務與產品。

更直觀的數據對比是,2010年三江源區的生態資源資產流量價值是同期國民生產總值(GDP)的3.6倍。

以典型的生態系統高寒草甸為例,單位面積生態流量資產的價值為1592.5元/畝,而發展畜牧生產可以獲得的經濟收益僅為17.6元/畝左右。

由此可見,生態資源資產作為三江園區最重要的資產,其生態價值遠遠超過經濟生產價值。

機會成本和投入僅為生態價值的10%

通過類比其他具有相似資源稟賦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上述項目組測算出三江源區每年開發礦產資源、水電資源、工業發展以及減牧壓畜的機會成本共計369.7億元。

與此同時,按照讓三江源區的牧民達到全國農牧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來計算,適宜牧業的人口數量為31.8萬人,但目前當地牧業人口約為65萬人,也就是需要轉產的牧業人口約為34萬人。

為了實現生態資源資產的保值和增值,三江源區需要開展生態保護與建設、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的條件以及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這也意味著,2010年~2030年期間,三江源區需要國家投入的生態保護恢複總成本約為2771.8億元,年均投入129.72億元。

綜合上述數據,三江源區為了保護國家重要的生態資源資產,每年不得不放棄大約370億元的發展機會成本。與此同時,為了實現生態資源資產的保值增值,三江源區每年還要投入大約130億元進行生態保護恢複。

姑且不論2010年三江源區生態資源存量價值總估值的14萬億元,僅和該區每年近5000億元的生態資源資產流量價值相比,這個成本和投入總和也不過十分之一。

建議把生態產品生產作為第四產業

基於這一核算的結果,舒儉民和他的研究團隊提出了5點建議。

首先,建議創新西部發展的模式,建設生態資源資產協調發展的先行示範區。比如,將生態產品生產作為“第四產業”列入國民經濟的統計核算體系。

第二,創新管理機制,建立三江源區的生態補償專項資金;改變原有生態補償投入多頭實施、分頭管理的現狀,推進一體化的補償方式,提高生態補償資金的使用效率。

第三,創新生態補償模式,建立政府購買生態產品的機制;調整生態生產關系,以生態資源資產為依據,制定與草地質量掛鉤的補償方案。

第四,創新激勵約束機制,實施生態文明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將生態資源資產作為重要內容實施幹部離任審計。

最後,創新生態扶貧模式,以生態資源資產保護促進農牧民的增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95

汽車關稅下調後降價空間多大?官方以90萬車算了一筆賬

5月22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其中汽車整車關稅稅率25%降至15%,一時間各大廠商、消費者開始算賬,稅率下調進口汽車價格會降低多少。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也算了一筆賬。

“以在我國市場指導價約90萬元的進口汽車為例,該車進口到岸價24萬元人民幣,關稅稅率25%時,關稅稅額為6萬元。關稅稅額占廠商在我國市場指導價的7%。此次降稅後,關稅稅率由25%降為15%,這款進口車將征收關稅3.6萬元,相比降稅前減少2.4萬元。受降低關稅影響,汽車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也將相應降低。”上述負責人說。

一輛到岸價24萬元市場指導價約90萬元的汽車到底含了多少稅?關稅下調後總體減稅多少?這對售價又有何影響?

中國進口汽車主要繳納三個稅種,即關稅、消費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計算這三個稅種有先後秩序。多位財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於消費稅是價內稅,所以第一步是直接用進口車到岸價乘以關稅稅率,計算關稅。然後把消費稅組成計稅價格作為稅基,乘以相應的消費稅稅率等到消費稅稅額。之後再用以上稅基(汽車到岸價加上關稅和消費稅稅額)乘以增值稅稅率得到增值稅稅額。

首先我們來看減稅之前的到岸價24萬元市場指導價約90萬元的稅額。減稅之前,關稅的稅率為25%。消費稅稅率方面,氣缸容量(排氣量)越大,稅率越高(最高達40%),根據汽車售價估算,我們假設消費稅稅率為12%(排氣量2.5升—3升)。增值稅稅率為17%。

據此計算,在減稅之前,到岸價24萬元市場指導價約90萬元的進口汽車,關稅稅額為6萬元,消費稅稅額為4萬元,增值稅稅額約5.8萬元。因此一輛到岸價24萬元進口汽車,減稅之前稅額總計約15.8萬元,但市場指導價約90萬元。

然後,再來看看減稅之後稅額的變化。與上述減稅前條件不同的是,7月1日起,汽車整車關稅稅率從25%降低至15%。另外,5月1日起,進口貨物17%增值稅稅率降至16%。

據此計算發現,減稅之後到岸價24萬元的汽車中,關稅稅額為3.6萬元,消費稅稅額為3.8萬元,增值稅稅額約5萬元。因此一輛到岸價24萬元進口汽車,減稅之後,稅額總計約12.4萬元。

因此,同樣一輛到岸價24萬元的進口汽車,減稅之前稅額總計15.8萬元,減稅之後稅額為12.4萬元,減稅金額約3.4萬元,占到岸價比重約14%。

不過,減稅之後進口汽車到底降價多少仍待觀察。前述負責人表示,汽車價格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進口關稅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從汽車售價看,廠商確定的市場指導價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汽車的最終售價,關稅與廠商市場指導價之間有一定聯系,降低關稅是降價的因素,但汽車是否降價以及降幅多少都是市場行為。我們旨在通過降低進口關稅促進汽車產業加強競爭,引導汽車產業提質增效。我們希望通過降稅能促使汽車價格下降,讓消費者得到更多實惠。

受關稅稅率下調,不少車企也紛紛進行評估,計劃調整價格。特斯拉門店的一份調價文件顯示,自2018年7月1日起,特斯拉在華銷售的車型將全面降價,根據不同的車型,降價幅度從4萬元到9萬元不等。其中,特斯拉MXP100D的降價幅度超過9萬元。不過,特斯拉中國有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目前還沒有官方調價消息可以提供,但是下降五萬元左右的幅度是可信的,但價格因每款車型不同一定會有不同。

沃爾沃汽車回複第一財經,目前沃爾沃正積極開展對此項政策的評估,具體信息將盡快向外界公布。奧迪中國稱,將仔細了解與評估關稅下調對汽車市場帶來的影響,並采取相應措施。寶馬稱,這一政策也將使消費者受益並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市場的活力。我們將評估目前的建議零售價格體系積極回應政府的舉措。保時捷回應稱,中國消費者也將有機會享受更優惠的價格和更個性化的配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652

蘋論:把《基本法》變成「無字天書」算了!

1 : GS(14)@2015-04-06 14:38:16









1990年2月採訪了《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最後一次全體大會,會議通過了所有《基本法》條文、附件,準備提交4月的人大會議正式通過。會後,當時的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接見了全體草委(被罷免的李柱銘、司徒華除外),稱讚他們「寫出了一部具有歷史意義和國際意義的法律」。北京當局為了隆重其事,還向每位參與採訪的記者贈送一本燙了個人名字的「精裝《基本法》」。25年後的今天,燙在這本《基本法》上的名字只稍稍褪了點顏色,還看得見書的主人是誰。可是,《基本法》條文的意思及精神卻在北京各級官員、中港大小護法手上變得斑斑駁駁,有些甚至面目全非,跟1990年時換了個樣子。現在重看這本小憲法,再聽聽當權者如何閹割、重寫、改寫各主要條文,只覺得欷歔、痛心及憤怒。對《基本法》最大、最根本的閹割及竄改,是把它跟《中英聯合聲明》及香港前途問題的解決方法脫鈎,把《基本法》說成是中國政府一手包辦的事,跟國際社會、香港人的意願無關。實情卻是另一回事。《基本法》的出現、《基本法》的基礎跟北京政府收回香港主權及保持香港繁榮穩定的基本政策息息相關。要達到這目標,北京除了擺平內部不同意見外,更需要得到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英國)及香港市民的支持。基於此,北京只好跟英國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多輪談判,然後簽署《中英聯合聲明》,把1997年後的政策及對港人的承諾詳細列出,而這些承諾就成了日後《基本法》的藍本及基礎。也就是說,《基本法》從來不僅是中國憲法或政策下的產物,它包括了北京的國際條約義務,包括了北京對香港人高度自治的承諾。現在,那些忘本的官員及護法們卻把《基本法》完全說成是北京的政治工具,體現的只是北京的權力,這怎不是在閹割、破壞《基本法》的原則及精神!此外,北京決定草擬一部詳細的小憲法並廣泛諮詢香港市民,並不是為了體現北京的權力,而是為了限制北京的權力,令北京中央政府學會按本子辦事,學會按憲法、普通法辦事,不會隨便逾越界線,確保香港順利落實高度自治權。事實上《基本法》很多章節包括中央特區關係、法院的司法管轄權、違憲審查權等,都是北京自我設限的做法,她把權力授予香港特區及特區司法機構,並願意接受香港法院、法律的規限。當北京在1990年通過《基本法》,就意味她不再享有無限制或所謂全部的權力,就意味她沒有凌駕《基本法》的位置。只要明白這一點就知道,那些護法說甚麼先一國後兩制或先考慮北京權力再看香港情況完全是在誤導公眾,是在「搬龍門」改遊戲規則,把原本理所當然屬於香港高度自治範圍的權力打折扣甚至取消。試想想明明是規限北京的金剛圈反而變成禁錮香港的鳥籠,還有比這更荒謬的事嗎?而從具體條文來看,北京及一眾護法在政制問題上變臉變的更齷齪難看。當日《基本法》草擬過程中政制發展是爭議最激烈的章節,草委內部固然有不同意見,香港不同派別團體意見也有相異之處。爭議中還出現過「間選等於直選」、「美國總統由間選產生」之類的奇怪論點。但最後敲定《基本法》45條及68條讓香港可以普選行政長官及立法會時,不管是草委、諮委或香港各界,都沒有預計普選會是北韓式或伊朗式普選,更沒有人表示香港將實行的是「先篩選後普選」的偽普選,大家都確信香港在回歸後不久將可落實貨真價實的普選,可以讓港人真正當家作主。四分一世紀後的今天,回歸還不到18年的今天,京官及大小護法卻全然推翻當年的想法,把伊朗式普選說成理所當然,把公民提名或讓不同政見人士參選的討論說成從未出現。這種竄改歷史、竄改《基本法》精神的做法,完全是在損害《基本法》的權威,破壞對港人的承諾。有內地《基本法》護法最近建議市民隨身帶備《基本法》,以加強對小憲法的認識。我不知道護法是否希望港人像當年紅衞兵般日夜把《毛語錄》放在口袋,天天高舉喊萬歲;只知道按京官、護法那樣閹割《基本法》的話,他們其實是把它變成「無字天書」,原來的條文及精神都不見了,他們愛寫甚麼就寫甚麼,愛改甚麼就改甚麼!盧峯周一至周六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06/191027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2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