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生態資源到底值多少錢?科學家給三江源算了一筆賬

只用口號來提倡人們保護生態資源,可能還遠不夠有說服力。在綠色發展的新階段,我們到底需要犧牲多少成本來保護生態資源,生態資源又到底值多少錢,從經濟角度來看值得嗎?

對於這些問題,給你看一個案例。

7月9日,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之“生物多樣性主流化與市場化”分論壇上,中國環境科學院研究員舒儉民分享了他們做的項目:通過核算摸清三江源區生態資源資產的家底,並估算了發展機會成本,測算了生態保護恢複的成本,從而為三江源區的生態文明提出具體建議。

在公布核算結果之前,舒儉民提出,生態資源資產核算和生態補償制度是建設生態文明制度的核心。而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建設框架應該包括源頭嚴防制度體系、過程嚴管制度體系和後果嚴懲制度體系。但規範化核算方法的缺失嚴重制約了生態資源資產業務化的應用與實踐。這也是中國環境科學院對三江源區進行核算項目的背景和嘗試原因。

生態價值是GDP的3.6倍

三江源區位於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生態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是重要的生態功能調節區、氣候變化敏感區和生物多樣性高度集中區。

舒儉民和他的項目組通過核算包括黃南、海南、果洛、玉樹4個藏族自治州的21個縣和格爾木市的唐古拉山鄉在哪的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2010年三江源區生態資源存量價值總估值約為14萬億元,可核算的主導生態服務和主要生態產品價值近5000億元/年。

生態存量是指生態家底,即自然生態系統歷史累計量;生態流量則指生態效益,即生態存量在一段時間內向人類或自然提供的服務與產品。

更直觀的數據對比是,2010年三江源區的生態資源資產流量價值是同期國民生產總值(GDP)的3.6倍。

以典型的生態系統高寒草甸為例,單位面積生態流量資產的價值為1592.5元/畝,而發展畜牧生產可以獲得的經濟收益僅為17.6元/畝左右。

由此可見,生態資源資產作為三江園區最重要的資產,其生態價值遠遠超過經濟生產價值。

機會成本和投入僅為生態價值的10%

通過類比其他具有相似資源稟賦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上述項目組測算出三江源區每年開發礦產資源、水電資源、工業發展以及減牧壓畜的機會成本共計369.7億元。

與此同時,按照讓三江源區的牧民達到全國農牧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來計算,適宜牧業的人口數量為31.8萬人,但目前當地牧業人口約為65萬人,也就是需要轉產的牧業人口約為34萬人。

為了實現生態資源資產的保值和增值,三江源區需要開展生態保護與建設、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的條件以及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這也意味著,2010年~2030年期間,三江源區需要國家投入的生態保護恢複總成本約為2771.8億元,年均投入129.72億元。

綜合上述數據,三江源區為了保護國家重要的生態資源資產,每年不得不放棄大約370億元的發展機會成本。與此同時,為了實現生態資源資產的保值增值,三江源區每年還要投入大約130億元進行生態保護恢複。

姑且不論2010年三江源區生態資源存量價值總估值的14萬億元,僅和該區每年近5000億元的生態資源資產流量價值相比,這個成本和投入總和也不過十分之一。

建議把生態產品生產作為第四產業

基於這一核算的結果,舒儉民和他的研究團隊提出了5點建議。

首先,建議創新西部發展的模式,建設生態資源資產協調發展的先行示範區。比如,將生態產品生產作為“第四產業”列入國民經濟的統計核算體系。

第二,創新管理機制,建立三江源區的生態補償專項資金;改變原有生態補償投入多頭實施、分頭管理的現狀,推進一體化的補償方式,提高生態補償資金的使用效率。

第三,創新生態補償模式,建立政府購買生態產品的機制;調整生態生產關系,以生態資源資產為依據,制定與草地質量掛鉤的補償方案。

第四,創新激勵約束機制,實施生態文明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將生態資源資產作為重要內容實施幹部離任審計。

最後,創新生態扶貧模式,以生態資源資產保護促進農牧民的增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