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海信管理层间接参股 ST科龙MBO初露端倪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inc/webcontent.jsp?id=110172900&time=2009-05-29&cl=100&page=all


  【《财经网》广州专稿/记者 王珍】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交易所代码:000921,香港交易所代码:00921,下称ST科龙)初露MBO(Management Buy-Outs,即“管理者收购”)端倪。ST科龙27日晚公告透露,该公司实际控股方海信集团的管理层已间接参股了ST科龙。

 这一间接参股很隐蔽,是透过两层股东关系来实现的。在5月11日ST科龙公布的新资产重组方案里也没有披露。5月25日,《中国经营报》刊发题为《高管潜伏ST科龙 海信集团MBO静待破局》的报道。ST科龙当天随即停牌,直至27日晚发布相关澄清公告。

  ST科龙在澄清公告里确认,海信集团的管理层已在其控股子公司青岛海信电子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信电子)中持股48.99%,而ST科龙的大股东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下称海信空调)现已被海信电子直接和间接持股100%。

  也就是说,海信集团的管理层已间接持股了ST科龙大股东海信空调48.99%的股权,与海信集团对海信空调间接持股51.01%的比例相比,仅仅相差约2%。

  其中,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在海信电子中持股7.28%,海信集团董事、总裁于淑珉持股5.5%,ST科龙的董事长汤业国持股1.97%。而ST科龙的副总裁贾少谦、刘春新、石永昌、张明以及ST科龙的前总裁王士磊在海信电子中也均有持股。

  而按照最新的资产重组方案,ST科龙将通过定向增发,收购海信空调所持有的约12.5亿元白色家电资产。重组完成后,海信空调对ST科龙的持股比例将从25.22%增加至45.35%。这意味着,海信集团管理层在ST科龙的权益将增至约22.21%。

  ST科龙的副总裁张明27日晚向《财经》记者强调,这一持股安排是经过青岛市政府批准的。

  据27日晚的公告,2001年3月,为建立和推动海信集团骨干员工的激励机制,青岛市政府批准海信集团股权激励试点实施方案,批准以海信集团为 主要发起人,联合周厚健、于淑珉、刘国栋、王希安、夏晓东、王培松、马明太七位自然人,以发起设立的方式成立海信电子。海信电子注册资本为1.24亿元,其中海信集团占总股本的85.79%,自然人占总股本的14.21%。

  2002年10月,青岛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及青岛市国资局批准对海信集团部分骨干员工实施第一次股权激励,由11名自然人股东(新增肖建林等人)以个人出资的方式对海信电子进行增资,海信电子注册资本从1.24亿元增至1.33亿元,海信集团占总股份的79.7%,自然人股东占总股份的20.3%。

  2006年8月,青岛市国资委批准海信集团部分经营人员个人出资,以1.045元/股的价格向海信电子增资,海信电子的注册资本从1.33亿元增至1.69亿元,海信集团占总股本的62.83%,自然人股东(共13人,新增汤业国等人)占总股份37.17%。

  2006年11月,青岛市国资委批准海信集团部分骨干员工实施第二次股权激励,骨干员工以个人出资行使期权,行权价格1.08元/股,行权后,总股本达1.69亿股,其中海信集团占总股份55.59%,自然人股东增加至77人,占总股份的44.41%。

  2008年6月,青岛市国资委批准对海信集团骨干员工实施第三次股权激励,由骨干员工个人出资以2.34元/股的价格对海信电子增资扩股,海信电子总股本增至1.85亿股,海信集团占总股本的51.01%,自然人股东增至81人,占总股本的48.99%。

  张明强调,海信电子的股权结构是历次激励后造成的,与ST科龙的资产重组无关。但是,广州证券的分析师钟楚宏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却认为,一旦ST科龙完成资产重组,海信集团管理层对ST科龙的控制力将大为增强,从而推进MBO的进程。

  钟楚宏认为,管理层持股对ST科龙的影响中性。表面看,这让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联系,有利于公司今后的发展,但是,一家企业持续成长更有赖 于其发展战略、经营方针、资源整合及对市场掌控力等因素。而且,MBO相比于股权激励,后者有更明确的约束机制。因此,完善治理结构之后,管理层能否带领 ST科龙走出困境才是最重要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57

空調業馬太效應初現端倪:強者愈強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2915&PHPSESSID=23bbd3f7357e61952549058d8dcc7ac3

截至8月31日,上市公司2011年半年報披露完畢。數據統計顯示,滬深兩市2244家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0.13萬億元,同比增幅 25.78%。而伴隨著8月份空調冷年的結束,此前備受關注的空調企業是否會因政府補貼政策縮減而遭受利空打擊,均已在企業年中報得到體現。綜合各企業發 佈的中報數據顯示,空調行業整體利潤變薄,呈現出強者愈強的態勢,馬太效應初露端倪。

  節能補貼大幅縮減

  隨著各空調企業年中報的出爐,記者注意到,雖然各企業營業額和淨利潤均初現不同程度的增幅,但鑑於政府節能產品的補貼金額大幅縮減,行業整體利潤變薄。

  據悉,空調節能惠民補貼政策從2009年5月開始實施,採取財政補貼方式支持達到一定能效等級的高效節能產品的推廣使用,推動了高效節能空調市場份額攀升,市場價格下行。如今,在生產成本不變、銷售價格不變的前提下,補貼政策的終止變相導致企業利潤變薄。

  行業人士表示,補貼金額的大幅減少對企業利潤會產生一定影響,但根本原因在於企業自身造血能力不足。雖然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空調生產與銷售國, 但是,中國空調企業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多數企業仍停留在引進、模仿階段,並不具有真正意義上的技術創新能力,導致無力抵禦外部經營環境的惡化。

  龍頭企業盈利持續

  相對而言,格力電器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02.39億元,同比增長60.03%;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22.08億元,同比增長40.37%。這份報告表明,格力盈利幾乎未受影響,增長率依然很高。

  上半年很多空調企業採取提價應對成本壓力,而格力堅持按兵不動,這有效地促進了格力的銷售。另外一方面,隨著消費者對技術和品質的關注度提升,堅持高品質路線的格力贏得了更大的市場份額。

  在不漲價和高品質的背後,其實是成本控制和技術增值在發揮決定性作用。龍頭企業產銷規模龐大,可以通過大宗採購提高議價能力進而分攤成本。同時,在技術儲備上的高度積累,使他們能夠將科技迅速轉化為產品增值。

  縱觀分析,空調行業將在2012冷年面臨更加複雜的形勢。2009年開始施行的「家電下鄉」、「以舊換新」政策如不延期,即將在今年底終止,這 必將間接抑制部分消費;而房地產政策又在短期內抑制了新的需求;節能惠民政策退出將持續影響市場;成本壓力的累積效應顯現;連續兩年的高增長已經部分透支 了後期的消費需求。

  與此同時,空調龍頭所具有的與市場需求幾乎完全對應的產品細分佈局,也為其進一步搶佔市場加分不少。以格力為例,其已開發出包括家用空調、商用空調在內7000多個品種規格的產品,充分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各種需求。

  不難預見,空調行業寡頭格局將在2012新冷年進一步加劇。未來市場的較量中,龍頭企業的份額將進一步擴大。(來源:新京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7

YY雙12以1.2億元「撿漏」收購環球網校 在線教育產業佈局露端倪 芥末堆看教育

來源: http://xueqiu.com/8707480199/33965766

(原文:http://www.jmdedu.com/news/detail/1287


經過之前的瘋傳,YY收購環球網校已經吊不起人們的胃口。不過,YY收購環球網校的價格卻讓業界大跌眼鏡。1.2億元人民幣,竟然收購了一家擁有100多人團隊、年收入過億元的網校,確實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此前YY即使收購只有十幾個人的鄭仁強團隊,據稱還花了3億元人民幣。

今年年初,YY制定了10億元購並教育機構的戰略。看來,臨近年根兒,YY總裁李學淩大有不把這筆錢花完誓不罷休的決心。依照環球網校目前的註冊用戶數100萬、年收入達到1.2億元左右、有獨立的師資和運營團隊的規模,李學淩至少需要準備1.2億美元的硬通貨。沒想到,培生集團竟然以1.2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就將環球網校“賤賣”了。不得不承認,YY收購環球網校撿了一個大便宜。

事實上,培生集團“賤賣”環球網校也是不得已而為之。2008年,培生集團收購了戴爾國際英語,標誌著正式進入中國培訓市場。此後,培生集團相繼收購華爾街英語、環球雅思等教育機構,實施其在中國的教育產業布局。

或許是“水土不服”的原因,培生集團所收購的中國教育機構業務發展並不樂觀。今年8月31日,最先收購的戴爾國際英語甚至不得不全部關門。至於其重金收購的環球雅思,雖然在全國有300余家分校,但大多數都是加盟的,很難說有多大的控制權。

與此同時,培生集團2014年半年報顯示,培生的營業收入從去年同期的21.9億英鎊下降至20.5億英鎊,凈利潤則同比大幅下滑了45%至7500萬英鎊。業績不佳迫使培訓集團不得不進行戰略轉型調整。環球網校無疑成為首當其沖被調整的對象。

環球網校成立於2003年,隸屬於當時的環球雅思。在11年時間里,環球網校已經擁有工程、外語、財會、經貿、醫療衛生、學歷、國家職業資格等七大類近百個考試項目的網絡輔導課程,是國內頗具規模的遠程職業教育機構。盡管環球網校每年營收達1個億多元,但是受地推投入大、廣告成本高、人員臃腫等問題的困擾,其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更為重要的是,環球網校主攻職業教育,而培生集團戰略調整則專註英語培訓服務。所以,環球網校成為遲早需要甩掉的資產包袱。

培生集團眼里的包袱,卻是YY眼里的寶貝。YY旗下100教育剛剛收購了鄭仁強團隊並創建100網校,其重點將是在線英語教學。今年8月,100教育面向中小學課外輔導的在線教育平臺正式開放。環球網校的並入,則針對勢頭正勁的職業教育。至此,100教育的在線教學產品覆蓋了K12領域、英語教學領域及職業教育領域,YY布局在線教育產業鏈基本完成。

當然,環球網校並入100教育,勢必也將帶來自身的發展變化。無論100教育還是環球網校,畢竟都是互聯網教育機構,具有互聯網的基因及互聯網的語言,雙方協調起來更為容易。同時,依托YY巨大的在線流量,也能夠有效降低環球網校的招生成本。更為難得的是,環球網校屬於傳統教育機構創辦的在線教育機構,而100網校屬於互聯網企業創辦的在線教育機構,兩相結合有可能產生“1+1>2”的反應。這也正是YY所期待的結果。

----------------------------------------
(文章來源:芥末堆-鄭勇)
(芥末堆官網:http://www.jmdedu.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629

經濟複蘇現端倪 資本市場壞消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711

降息,貨幣寬松,中國人民銀行,GDP

雖然短期內經濟增長勢頭仍疲弱,但在去年第四季度中國信貸放松政策推動下,信貸投放加速增長,12月房地產銷售表現強勁複蘇勢頭。光大證券分析師認為,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有望小幅回升。中國央行采取降息等貨幣寬松行動的意願隨之減少,資本市場將因此降溫。實體經濟的好消息將成為資本市場的壞消息。

去年12月,全國30個大中城市銷售面積同比增速由11月的負增長攀升至20%。光大證券分析師徐高指出,

12月是建立在上年同期地產銷售高基數之上的增長加速,是地產銷售複蘇的真實表現。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地產銷售改善最為明顯。

目前一線城市房屋銷售熱度甚至超過了2013年3月地產調控“國五條”帶來的銷量峰值。

房價,房地產,房產市場

海通證券認為,雖然地產銷售顯著回暖,但中上遊未見好轉。上周國際油價、銅、鋁等其他大宗商品價格均下滑,國內鋼鐵、水泥、化工需求均低迷,庫存仍高。

去年第四季度日均電力耗煤同比增速徘徊在-10%附近,12月同比增長-9.9%,略好於10月的-10.3%和11月的-10.4%。海通證券點評認為,這意味著12月的發電量、工業增速可能在低位企穩。

去年11月21日,中國央行宣布降息,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惠及剛需人群。當月新增信貸達8527億元,較市場預期高約2000億元。進入12月,路透等外媒獲悉,中國央行通過國開行向銀行系統註入了約4000億元流動性,並鼓勵銀行放貸,允許銀行去年放款總額達到10萬億元,高於此前媒體報導的9.5萬億元目標。

新增人民幣貸款,信貸

在央行為緩解實體經濟融資難有意推進信貸增長的影響下,地產開發商融資、按揭貸款供應都會增加,地產會進一步複蘇。光大證券認為,

信貸投放的加大與地產複蘇正開始起到相互促進的正反饋作用。一方面,信貸增加將緩解地產開發商的融資瓶頸,並增加房屋按揭貸款的供給,從而帶動地產複蘇。而反過來,地產行業前景的改觀也會提升銀行對地產及相關產業的放貸億元,有利信貸投放的加大。

在目前的政策導向下,信貸和地產的正反饋循環正在建立,信貸投放已進入加速增長期,其勢頭至少能延續到今年第一季度。

在地產複蘇和信貸加速推動下,光大證券預計,今年第一季度中國GDP增速將由上季度的7.2%回升至7.4%,今年全年GDP增速預計仍為7.2%,全年CPI由此前的2.0%下調至1.8%,全年PPI由此前的-1.0%下調至-1.5%。

由於經濟複蘇和信貸加速降低了中國央行進一步寬松的概率,光大證券預計,今年全年央行都不會降息。

看起來,央行正打算通過促進信貸投放的方式來放松貨幣,緩解實體經濟融資難。而地產銷量明顯複蘇的態勢,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增長的小幅回升,也會降低央行進一步降息的意願。

光大證券還指出,中國股市在去年11月21日央行降息後呈現泡沫化,這也是央行降息決策的重要考慮因素。因此光大證券改變了今年央行會降息一次的預測,認為今年不會降息,存貸款基準利率全年也會保持不變。

綜上分析,今後幾個月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可能有所好轉,而中國貨幣政策放松的預期會受抑制。對資本市場來說,這樣的數據好轉反倒可能成為壞消息。正如光大證券在報告中這樣比喻:

2014年下半年以來,股市與債市在流動性推動下明顯上揚。流動性主要來自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堰塞湖”。目前,信貸的加速投放正在將積壓於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向實體經濟“泄洪”。而經濟複蘇也會抑制市場中貨幣政策進一步放松的預期。這些都會給資本市場降溫。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114

延遲限期的端倪 股領袖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11/17/%E5%BB%B6%E9%81%B2%E9%99%90%E6%9C%9F%E7%9A%84%E7%AB%AF%E5%80%AA/

當一隻殼股宣佈正式易手之前,其實已經可以發現其端倪。根據《公司收購、合併及股份回購守則》第3條,如果上市公司管理層被可靠方面接觸,指有確實意圖者可能洽購公司股權,並作出收購要約,上市公司需要發出簡單公佈及披露,以保障投資者的知情權。而在收購守則中第3.7條,公司亦要每月公佈該要約的最新進展,直至要約成事或者終止洽商為止。

收購守則中之所以有這條條例,除了使投資者獲得足夠資料,知道事態最新發展並作出相關投資決定外,同時亦提醒了投資者,縱然公司發出了3.7條下的通告,最終賣殼交易也可能無疾而終。

近期筆者發現多了公司將諒解備忘錄進行延期,又或者把新主獨家洽商期延長等等,有時看到這些通告,都令筆者心中產生了一些不安感。由於我們只看到作出延期這個結果,但對其原因卻是一無所知,而中間亦可以有十萬個可能性,當中滲雜了太多主觀猜想和推斷,未必能夠完全掌握該隻股票的往後去向。筆者綜合了一些比較主流,而且發生機會比較大的情況,並將其羅列如下:

  1. 訂約雙方需要更長時間磋商交易條款。在這種情況下,其實亦暗示了訂約雙方在條款上仍然未獲得共識。雖然雙方均有促成買賣的意圖,但在細節上卻未有一致意見。當中最大的風險,在於雙方互不退讓,談不攏嘴,而賣殼交易自然也會泡湯了。
  2. 潛在買方需要更長時間作盡職審查。一般而言,在新主正式提出收購要約前,可能會先要求進行盡職審查,視察一下公司的財務資料、運作等等,看看有否「貨不對辦」的情況。當一切妥當後,新主才會真正提出要約收購公司。然而,如果新主需要更多時間的話,有可能意味著公司有一些潛藏的危機,又或者在技術上需要先解決某些問題等,都為賣殼交易增添了變數。
  3. 市場上不只一隻殼股,也不只一個賣家。正所謂「莫道你在選擇人,人亦能選擇你」,不論買方賣方,當發現到一個背景更強勁更雄厚的人,自然會「轉呔」賣給另一個人;或者,當新主發現另一隻質地更好的殼股,可能因此而轉買另一隻殼。不過,筆者認為這個可能性較低。
  4. 最理想的情況,就是賣殼交易本身較為複雜,無論在交易結構、交收方法、買賣雙方的人事情況等都頗為特別,涉及金額亦可能較大,因此確實需要更長時間來準備相關文件,或者獲得監管機構審批予以批準等。以華富國際(952)為例,公司當時便曾三度將限期延遲,最終除了引入新股東外,還把整宗交易所配發的股份數目和金額一併提高,這無疑是增加了該交易的複雜程度,需時也較長才能完成。

所以當公司發出3.7的通告時,其實並不保證賣殼最終一定成功,只是純粹屬於披露性質而已。在上述四種情況,最理想的延遲原因當然是第四種,如果屬於第一或第二種的話,不但殼賣不成,投資者亦有可能因此而蒙受損失。最近新昌管理集團(2340)便在發出3.7通告後,宣佈終止磋商可能出售股份的事宜,股價也因此而下跌。

歡迎到我的專頁作進一步討論及交流:「股領袖」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tocksleader

(利益申報:於執筆時,筆者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或勸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928

P2P行業並購初現端倪 小而美平臺受青睞

持續收緊的監管風暴背後,借助並購獲得發展的機會,已經開始在P2P行業初露端倪。

8月13日,深圳P2P平臺萬家兄弟宣布,獲得新華金控有限公司(下稱“新華金控”)5000萬元的戰略投資。此次投資完成後,新華金控將持有萬家兄弟70%股權,萬家兄弟則將增資至1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萬家兄弟於2013年3月上線,截至目前,註冊用戶超過7萬,累計交易額8.2億元,待收1.2億元,累計壞賬總額1500萬元,壞賬率約為為1.7%。

萬家兄弟總經理董博淳稱,資產開發能力將是P2P平臺未來生存的關鍵,結合萬家兄弟的實際,此次戰略合作後,萬家兄弟定位為房貸專業平臺。在資產端,萬家兄弟將獲得新華金控提供的大量優質的房產抵押項目。

“我們過去的業務中,有一部分也要求房產抵押,但更多的還是看現金流,現在回頭來看,每100家合作過的小企業里面,就有20家已經倒閉或者經營出現了問題。”董博淳說,房產抵押貸款是市場主流業務,且市場規模巨大,對一些不符合銀行要求,或對用款較急的企業、個人來說,P2P平臺仍然存在很大空間。

除了提供大量位於一、二、三線城市的房產抵押項目外,擁有一定的實力,也是萬家兄弟與其合作的一大原因。新華金控副總裁高凡介紹,該公司業務涵蓋銀行助貸、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第三方支付、保險代理、保險公估等,並與多家銀行、保險公司進行了合作。

與此前大多數投資方與平臺的合作不同,此次合作後,新華金控將獲得萬家兄弟70%股權,成為後者控股股東,屬於股權並購行為。業內認為,隨著監管漸趨嚴格,以及競爭加劇,未來P2P行業的並購將會越來越多。

網貸之家創始人朱明春認為,因為E租寶等惡性事件,2016年成為資本市場對P2P投資的轉折點,但與此同時,一些大的產業集團,如恒大、萬達等開始布局互聯網金融。從這一背景下,包括P2P在內的互聯網金融並購機會仍在,只是並購主體發生了變化。

“資產方、小而美的平臺,未來都會有一些機會。像萬達這些大的產業集團,本身有很多資產,無論是並購,還是新設,與P2P結合就打通了資金通道。”達晨創投互聯網金融投資總監劉雙桂亦稱,目前行業雖然處於冬天, 若有好的標的,仍然會進行布局。

“對大量中小平臺來說,並購應該是未來的一個可行出路。要麽通過並購得到資金,要麽得到資源,否則只能走向消亡。”董博淳認為,經過市場大朗淘沙之後,一批相對規範的平臺將會生存下來,社會資金也會再次進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396

隆基泰和半年殺入銷售百強 魏少軍謀重組上市露端倪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13/1127797.html

每經實習記者 馮穎祎 每經編輯 曾健輝  

一夜之間,雄安新區橫空出世。該地區蘊含的土地價值瞬間吸引了全國的目光。也正因為此,作為河北省保定市本土最大房地產開發商的隆基泰和,也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在克而瑞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排行榜TOP200》里,隆基泰和位列第89位,而去年同期它還在百名以外。

在房地產行業強者恒強的格局之下,百億到千億之間的房企“中等生”成為房企中最不確定的群體。

拓展全國版圖

據隆基泰和集團官網顯示,隆基泰和集團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在港交所上市,以清潔能源為主的隆基泰和智慧能源(01281HK);另一個則是以房地產開發、商貿物流為主的隆基泰和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基泰和)。

知名房地產專家陳寶存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隆基泰和是從高碑店市白溝鎮做商業地產起家,之後逐漸進入涿州、邯鄲和保定等地區。記者了解到,隆基泰和在深耕河北的同時,也在不斷滲透全國的主要城市,業績不斷攀升。

20165月首次出征天津的隆基泰和,就以16.5億元摘得河北區建昌道地塊,溢價率152.3%,樓面價23468/平方米,當時刷新河北區宅地單價新高。

近日,隆基泰和天津公司總經理張忠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隆基泰和集團已經從一個立足燕趙大地的區域型集團公司,逐漸在向全國擴張布局。拿下天津河北區建昌道地塊項目是一種戰略性的進入,並把他作為支撐點,向全天津進行全面覆蓋。

這並不是隆基泰和首次公開其全國擴張的野心。2016年隆基泰和進入重慶時,隆基泰和房地產集團公司總經理張波接受房天下采訪時就表示,隆基泰和對區域深耕十分有經驗,但是在一個區域發展還是有局限性,現在有在全國擴張的戰略思路。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有市場調控,但是一些類似隆基泰和這樣的企業還是有決心做大規模。雖然規模的擴大和企業影響力有很大的關系,但對於在大城市的擴張可能會有一些壓力,拿地成本、資源的配套都是問題。

記者近日多次聯系采訪隆基泰和相關營銷負責人,但對方說有事,完了之後會回電話。但記者隨後多次聯系,電話均被直接掛斷。

先控殼 再謀重組

2017123日,在經歷兩次重大資產重組失敗後,通達動力再次停牌、啟動重組程序。

213日,通達動力實際控制人姜煜峰將所持有通達動力5.9964%股份出售給天津鑫達瑞明企業管理咨詢中心(以下簡稱天津鑫達),同時董事長姜煜峰、股東姜客宇分別將18.0118%5.9737%股份表決權委托給天津鑫達。而魏少軍則為天津鑫達實際控制人。

此時,魏少軍累計獲得通達動力29.9818%股份的表決權,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73日,通達動力(002576SZ)董事會選舉魏少軍為董事長。作為隆基泰和的掌門人魏少軍入主通達動力,為借殼上市邁出關鍵一步。11日,通達動力已經完成法定代表人的工商變更登記,魏少軍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通達動力公告顯示,根據相關各方簽署的框架協議,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初步方案為魏少軍先生擬將其持有的盈利能力較強,且滿足有關監管要求的優質標的資產註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擬將其除相關稅費外的全部資產及負債置出。

關於資產置入部分,據《經濟觀察報》報道稱,主要是將魏少軍旗下符合條件的產業園開發及運營、專業市場建設及運營、文化旅遊、物業管理、住宅及商業地產開發等業務置入上市公司。

目前,隆基泰和重組通達動力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接下來還要面對證監會受理重組預案,即便受理後,還有經歷漫長的反饋、回複,直到最後批準。

20118月份華夏幸福基業借殼上市以來,A股市場僅有綠地、京漢、藍光等極個別房企成功上市的案例,如融信等更多房企選擇赴港上市。一位房地產金融從業人士告訴記者,雖然2016年下半年AIPO開始加速,但在房地產企業方面仍格外謹慎。 

工行投行部房地產首席分析師柳陽告訴記者,公司上市之後估值升高,品牌和影響力將進一步得到提升,融資也將更加便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632

隆基泰和半年殺入銷售百強 魏少軍謀重組上市露端倪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13/1127797.html

每經實習記者 馮穎祎 每經編輯 曾健輝  

一夜之間,雄安新區橫空出世。該地區蘊含的土地價值瞬間吸引了全國的目光。也正因為此,作為河北省保定市本土最大房地產開發商的隆基泰和,也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在克而瑞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排行榜TOP200》里,隆基泰和位列第89位,而去年同期它還在百名以外。

在房地產行業強者恒強的格局之下,百億到千億之間的房企“中等生”成為房企中最不確定的群體。

拓展全國版圖

據隆基泰和集團官網顯示,隆基泰和集團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在港交所上市,以清潔能源為主的隆基泰和智慧能源(01281HK);另一個則是以房地產開發、商貿物流為主的隆基泰和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基泰和)。

知名房地產專家陳寶存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隆基泰和是從高碑店市白溝鎮做商業地產起家,之後逐漸進入涿州、邯鄲和保定等地區。記者了解到,隆基泰和在深耕河北的同時,也在不斷滲透全國的主要城市,業績不斷攀升。

20165月首次出征天津的隆基泰和,就以16.5億元摘得河北區建昌道地塊,溢價率152.3%,樓面價23468/平方米,當時刷新河北區宅地單價新高。

近日,隆基泰和天津公司總經理張忠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隆基泰和集團已經從一個立足燕趙大地的區域型集團公司,逐漸在向全國擴張布局。拿下天津河北區建昌道地塊項目是一種戰略性的進入,並把他作為支撐點,向全天津進行全面覆蓋。

這並不是隆基泰和首次公開其全國擴張的野心。2016年隆基泰和進入重慶時,隆基泰和房地產集團公司總經理張波接受房天下采訪時就表示,隆基泰和對區域深耕十分有經驗,但是在一個區域發展還是有局限性,現在有在全國擴張的戰略思路。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有市場調控,但是一些類似隆基泰和這樣的企業還是有決心做大規模。雖然規模的擴大和企業影響力有很大的關系,但對於在大城市的擴張可能會有一些壓力,拿地成本、資源的配套都是問題。

記者近日多次聯系采訪隆基泰和相關營銷負責人,但對方說有事,完了之後會回電話。但記者隨後多次聯系,電話均被直接掛斷。

先控殼 再謀重組

2017123日,在經歷兩次重大資產重組失敗後,通達動力再次停牌、啟動重組程序。

213日,通達動力實際控制人姜煜峰將所持有通達動力5.9964%股份出售給天津鑫達瑞明企業管理咨詢中心(以下簡稱天津鑫達),同時董事長姜煜峰、股東姜客宇分別將18.0118%5.9737%股份表決權委托給天津鑫達。而魏少軍則為天津鑫達實際控制人。

此時,魏少軍累計獲得通達動力29.9818%股份的表決權,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73日,通達動力(002576SZ)董事會選舉魏少軍為董事長。作為隆基泰和的掌門人魏少軍入主通達動力,為借殼上市邁出關鍵一步。11日,通達動力已經完成法定代表人的工商變更登記,魏少軍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通達動力公告顯示,根據相關各方簽署的框架協議,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初步方案為魏少軍先生擬將其持有的盈利能力較強,且滿足有關監管要求的優質標的資產註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擬將其除相關稅費外的全部資產及負債置出。

關於資產置入部分,據《經濟觀察報》報道稱,主要是將魏少軍旗下符合條件的產業園開發及運營、專業市場建設及運營、文化旅遊、物業管理、住宅及商業地產開發等業務置入上市公司。

目前,隆基泰和重組通達動力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接下來還要面對證監會受理重組預案,即便受理後,還有經歷漫長的反饋、回複,直到最後批準。

20118月份華夏幸福基業借殼上市以來,A股市場僅有綠地、京漢、藍光等極個別房企成功上市的案例,如融信等更多房企選擇赴港上市。一位房地產金融從業人士告訴記者,雖然2016年下半年AIPO開始加速,但在房地產企業方面仍格外謹慎。 

工行投行部房地產首席分析師柳陽告訴記者,公司上市之後估值升高,品牌和影響力將進一步得到提升,融資也將更加便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633

劉國傑:選股必查管理層紀錄 長勝基金經理愛從股東大會看端倪

1 : GS(14)@2012-02-14 22:47:3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214/News/ec_ech1.htm
長遠看好消費股

劉國傑指出,縱使目前消費股估值偏高,但相對成熟市場的同類股份,仍是剛剛起步的階段。「10至20年內,內地這些公司的價值可以很大。」估值高對他來說,只是持有股票長短的問題,如果用成熟市場的價值比較,作為新興市場的中國,這類公司估值不算貴。

「揀股不揀市」、「面對面接觸管理層」是劉國傑的選股基準。他表示,必須翻查過去管理層的做法,留意其持股情,更可以從股東大會中看出端倪。「很簡單如聘請什麼人進董事局、是否要在會上通過發新股,均會知道公司想做什麼。」他不諱言,不少人都希望「搵基金經理笨」,故自己要加倍留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7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