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設立一只10萬億元量級基金補公共服務短板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7722.html

設立一只10萬億元量級基金補公共服務短板

一財網 邵宇 2016-02-03 20:51:00

筆者強烈建議建立一只10萬億元量級的補短板基金(或者叫公共服務均等化基金),為即將進入城市並安居的1億農民工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務,主要投向教育、醫療、就業、文化等公共服務領域,兼顧公共住房、舊城改造、智慧城市等。以此來有效改進我們的供給、服務業和深度城市化能力。

 

2016開年資本市場就黑天鵝亂飛,那麽今年的全球宏觀和中國宏觀的主要邏輯是什麽呢?如何看清這紛紛擾擾的世界?在此筆者覺得今年的宏觀邏輯其實特別簡單,以下分三方面評述。

全球宏觀方面,主要是美聯儲加息的速度和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幅度的抗爭。

如果美聯儲全年加息達到4次,就可能引發新興市場貨幣大幅度貶值,從而導致2008年以來金融危機的第三輪,即新興市場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中國相對抗擊能力更強些,全球外匯儲備共12萬億美元,中國擁有3.3萬億美元,安全墊較為充分。但其他一些資源型國家,比如南非、巴西、俄羅斯則可能出現動蕩,並產生蝴蝶效應。

如何避免這個危機的發生呢?

我們看到,第一波對於高風險資產的攻擊目前已經結束,中美財經高層之間進行了有效溝通,中方承諾保持人民幣貨幣錨的穩定,而美方會考慮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如果全球可以有更為正式和確定的政策協調,則這個世界將會慢慢穩定下來,因此2016年9月4日的G20杭州峰會,可能是全球核心經濟體再度攜手、重振世界經濟和市場信心的關鍵窗口。也期待中國在其中有更多的表現和貢獻。中國可以堅守匯率方面的大國責任,但也需要包括貨幣互換和對“一帶一路”戰略支持等對價。

中國宏觀方面,今年的主題詞是“供給側改革”。先是“三去”,即去庫存、去產能和去杠桿,此外還有“一降”即降成本,以及“一補”即補短板。

今年決策者貌似已下定決心,會有一定數量的產能消除,會有一部分企業兼並重組,並伴隨著金融機構的壞賬暴露。但由於中國很長一段時間里一直是一個緊缺型經濟體,其實就只有一次成功的“三去”經驗,即1997年金融危機時,有一批國有企業破產、員工下崗和金融機構關閉。那一次“去”得很爽,中國經濟也確實再度在2000年左右起來了。

但這里可能有一個誤判,因為中國的經濟之所以再次起來是由於兩個因素:一是房地產成為拉動經濟內需的關鍵引擎;二是加入WTO成為拉動外需的重要引擎。所以現在的問題是後面還有沒有這樣關鍵的引擎能夠發動起來。

一個更有力的證明是在2001~2002年中國經濟再次起來時,油、電、煤、鐵路、公路運輸反而變得很緊張。

2015年中國公布的GDP增長是6.9%,這里面金融業的貢獻超過1個百分點,而今年無論是證券、銀行還是保險可能都無法期望同樣的收成了,如果再疊加一個“三去”的話,可能就會擊穿一直被強調的6.5%的增長底線。所以我們需要更加關註的是後面的“一降一補”,即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究竟如何配合形成合力並拉住經濟。

筆者強烈建議建立一只10萬億元量級的補短板基金(或者叫公共服務均等化基金),為即將進入城市並安居的1億農民工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務,主要投向教育、醫療、就業、文化等公共服務領域,兼顧公共住房、舊城改造、智慧城市等。以此來有效改進我們的供給、服務業和深度城市化能力。讓農民工進城落戶就是當下中國最大的分享,通過對於教育、公共服務的投資,會帶來新的生產力和新的需求。

這就必須以極大的決斷力來最後一次擴張中央政府、政策性金融機構和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和整個國家的對外資產負債表,通過向全球發行人民幣標價的中長期國債來實現,這會同步完成六大宏觀部門內部的杠桿轉移和再平衡,並且向世界提供穩定的無風險儲備資產池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當下必須集中全部火力,這既是需求側也是供給側,直指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人的城市化,它全面滿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如同火箭筒,它能夠轟開需求供給、結構、預期信心和估值的堅冰,為沖出中等收入陷阱帶來充沛的動力。

而最後國內和國外兩者的交會點,就在一組關鍵的金融變量上,也就是說控制金融風險的能力。

今年監管當局將發現,不得不在以下多個金融市場上全面作戰,包括但不限於人民幣在岸和離岸匯率、人民幣在岸和離岸利率、A股市場、債券價格甚至港幣和港股。而中國的金融監管系統正在面臨一次全面再造,預期在4、5月份的金融監管會議上會給出一個完整的從組織機構、人事安排到功能設置上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我們希望新生成的系統可以有效防範金融風險,這一點至關重要。另外認識到當下中國經濟問題的核心在於如何重建激勵機制和適度分享,因此也應該立即著手這方面的工作。

(作者系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編輯:黃賓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89

填補渠道短板 中興手機銷量“劍指”7000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211.html

中國第二大通信設備制造商中興通訊5月26日對外宣布今年手機業務的全球銷量目標,智能手機出貨量為7000萬部,國內市場實現翻番。

2015年,中興通訊智能手機發貨量達5600萬部,同比增長16%。海外發貨占比超過70%。

“中興通訊將加大在國內市場的投入和建設,將提前洞察到消費者轉換趨勢和渠道轉換趨勢,以及改變固有的管控模式、品牌等短板。”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中興終端CEO曾學忠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國內市場已趨平穩但仍會有大量智能手機更換需求,而海外市場正在迅速崛起,這正是中興的機會。

從目前市場表現看,中興將在今年“背水一戰”。市場調研公司IDC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截至3月末的第一季度,中興通訊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為3.4%,未能進入前五,落後於三星電子的23.8%,以及蘋果的15.4%。

“目前中興手機和聯想遇到的問題比較相像,先聚焦海外,再等待國內的機會可能會比較合適。”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今年國內市場的熱點是三四線以下城市,中興並不具備優勢,但業務上有海外市場做支撐,不操之過急就仍有機會。

IDC最新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為3.349億部,與去年同期相比僅增長0.2%,創下歷年最小同比增幅。備受矚目的中國市場也被形容為“觸及到了天花板”,開始從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線上手機銷售的壓力也逐漸增大,國產品牌廠商線下爭奪戰激烈。

“向渠道砸錢的手機廠商並不在少數。”王艷輝對記者表示,渠道之爭已經從過去單一渠道向全渠道競爭蔓延,從一二線城市到農村鄉鎮市場,大家都在互搶“地盤”。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各家手機廠商公布的對渠道的投入數字計算,金額已達十億級別。

“中興也把2016年定義為中興的門店年。”曾學忠稱,中興終端將借助在運營商方面的優勢,整合多方資源,投入到零售客戶的合作中。他對記者表示,中興總體建設計劃要建到3000~4000家門店,主要投向公開渠道,一線城市會建1~2家旗艦店。

“在對渠道把控力上,開始對運營商渠道過於依賴,後來又對這個市場放棄過大,其他渠道建設卻不是一日之功,這是很大的教訓。”曾學忠曾在給公司內部信中如是表示。

重金投入渠道,對於目前國內手機廠商來說或許是一場“賭博”遊戲。

王艷輝認為:“比如說旗艦店,對於品牌的塑造比較有幫助,但是對於銷量並不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同時,讓任何一個廠商全國開上千渠道店,一家店平均幾十萬的月租都是極具風險的。”

這兩年,對於聯想、中興等而言,渠道是短板,短期內很難改變,應該重新定位品牌、規劃渠道、做好產品,等待機會更為現實。

手機市場的排位賽向來殘酷,但比市場更為殘酷的是擺在手機廠商面前未定的前景。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風口正在結束,以“性價比”著稱的互聯網手機和電商渠道銷售模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市場壓力。主要國產手機品牌都在努力向中高端產品升級轉型,同時加速向海外市場布局,而這一切的變化幾乎只用了半年時間。

可以說,曾經占據國內市場第一陣營的“中華酷聯”已經開始被逐漸瓦解,留給這些廠商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對於中興而言,機會窗口仍然在海外市場。”王艷輝認為,中興過去在海外市場的積累在短期內仍會支持公司的業務增長,特別是歐美地區。

Counterpoint高級分析師閆占孟認為,未來中興市場的表現取決於目前對市場的“深耕”情況。

閆占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2015年和2016年仍是中興的投入年,比如說在國內外的一些贊助活動、體育賽事的贊助參與等,還有一些線下零售店的布點。“未來主要還是要看2017年,在投入期後會不會有些好的增長取決於目前的投入情況。”

“在渠道投入的同時我們也註意到了風險。”中興通訊終端中國區常務副總裁俞義方表示,在去年產品戰略實施的同時,也花大力氣投入品牌,然後再做渠道電商,一步一步來。

曾學忠表示中興在歐洲市場,尤其在西班牙、德國、意大利等地增速驚人,公司將聚焦精品以做好手機的初心贏得客戶的認可和青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55

深圳科協原主席:華為無人區困惑凸顯開放式創新短板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969.html

華為年報顯示,2015年其在創新研發上的投入已超過1000億元,這個數字遠超蘋果(據Strategy & Show數據,蘋果2015研發投入6億美元,約合42億人民幣),但在今年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華為領導者任正非還是提到了華為進入無人區的迷茫。6月19日,在華大藍色彩虹孵化平臺啟動儀式上,深圳科協原主席、源頭創新百人會秘書長周路明認為,這種後繼乏力暴露出華為在開放式創新上的短板,也暴露出國內創新產業上的不足:缺少能夠快速創新的高質量中小企業

周路明認為,相比之下,蘋果構築了良好的開放創新生態,因此雖然其研發投入不多,但在創新效率上卻能趕超華為。

在今年WWDC上,蘋果宣布公開旗下軟件Siri,提供開發者應用。截至今年6月,蘋果平臺上的開發者數量已經達到1300萬,比去年新增200萬,這些開發者為蘋果提供源源不斷的免費軟件應用開發資源。雖然蘋果系統是閉環,但其形成了獨有的開放式創新生態,將技術開發交給適合的人才和公司進行。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在過去四個季度中,蘋果收購了15家公司,大部分為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從提供攝像頭、GPS等傳統手機模塊以及內置軟件的公司到人工智能、增強現實等前沿技術的公司,蘋果均有涉足。相對而言,華為收購的中小企業則少很多。從華為在創新上的短板也能看出國內創新產業上的不足:缺少能夠快速創新的高質量中小企業。“國外的產業和中國非常不一樣的就是國外真正的創新不是跨國公司,而是中小公司。華為在創新的生態中沒有很多的小企業給它提供並購,來支撐它的發展。”周路明表示。

因此,周路明認為要解決華為及國內大型企業的無人區困惑,應該將開放式創新與國際協同創新相發展,跨國企業將自己生態開放出來,對於企業創新持續發展有所幫助。

“以前,中國的創新實際上由政府承擔了組織者的身份,但是現在來看非常不適合。”在周路明看來,隨著全球創新鏈壓縮,大型企業或者行業內領先者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以前全球創新的資本、創新鏈拉得非常長,不同的環節有不同的創新組織來完成,現在一個組織都能承擔起創新鏈全部的工作,比如華大和蘋果。”在這個壓縮過程中,市場需求對於基礎研究環節產生重要作用,這也意味著企業提高創新效率,必須舍棄不適合市場需求的研究項目。

“目前,中國的需求端越來越趨於高級化,甚至比美國、歐洲更高級,這個高級化帶來的結果對創新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周路明說。

當然,中國創新也有其天然優勢,在周路明看來,國內在制造業配套上的優勢能夠有助於企業形成更好的開放生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311

引進外資不敵青島一個區 濟南欲借韓博會克服開放性短板

今日(1日),“2016第五屆(濟南)韓國商品博覽會”在濟南開幕。濟南市欲利用這個平臺彌補開放程度不高,國際化程度不強的短板。

濟南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作為東部經濟大省的省會,濟南開放度不高、國際化不強一直是經濟發展的短板。

在不久前濟南市召開的全市開放型經濟發展大會上,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曾自揭短板:濟南全市外貿總量僅為深圳的2.3%,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引進外資不敵青島一個區。

這種形勢下,濟南市更加註韓博會這一品牌的打造。上述濟南市商務局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韓博會作為濟南市政府自主打造的唯一一個國際性品牌展會,自2012年以來連續四屆在濟南成功舉辦,累計展出面積9萬多平方米,交易額25億元,被譽為韓國本土之外最大規模的韓國商品主題展。

他說,今年5月,濟南市作為山東省唯一入選積極構建國家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實驗城市,其著力推進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再次提上更加重要的議事日程,將其作為全市實施“開放、融合、聚焦”三大戰略、“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以及實施開放發展三項行動的首要工作來抓。以此為契機,第五屆韓博會的舉辦更加受到雙方主辦單位的高度重視,展會較前四屆從參展企業數量、參展商品豐富程度、展會服務水平、專業采購商質量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丞華企業集團是這次韓博會的具體運作企業。其董事長王愛民告訴記者,從前幾屆韓博會的情況看,檔次還有待提高,不能局限在化妝品、食品等的展銷,應該有更多的大企業通過這個平臺尋求合作機會。本屆韓博會已經有了提升,但還需要繼續努力。

他同時說,本來是定位為韓博會,但這次日本企業方面主動提出了布置展臺。兩方變成了三方。

上述濟南市商務局人士介紹說,去年6月1日,中韓兩國在首爾共同簽署了中韓自貿協定(FTA),兩國經貿合作步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為魯韓經貿合作帶來了新契機。搶抓中韓自貿區的先機,成為山東政府部門及當地企業的重要任務。

另據濟南市商務局提供的數據,2015年濟南和韓國進出口總額為23522萬美元。今年1-5月份,濟韓進出口總額達到13520萬美元,同比增長51.1%;對韓出口10888萬美元,增長88.5%。

自中韓自貿區談判啟動以來,山東省提出了建設中韓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的構想。威海-仁川自由經濟區作為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寫入中韓自貿協定,在貿易、投資、產業、服務等領域先行試驗合作項目,這在中國已簽署的十多個自貿協定中尚屬首次;中韓(煙臺)產業園成為中韓兩國雙邊機制重點推動的合作共建園區,納入中韓自貿協定框架。為此,山東省政府已經建立了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聯席會議制度。

同時,中韓自貿協定使兩國大幅削減關稅。山東省將充分用好自貿政策和濟南韓國商品博覽會等相關平臺,提升雙方貿易水平,爭取用3年左右時間,把魯韓貿易額增加到500億美元水平,真正實現雙方市場的深度融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46

農村金融服務缺失嚴重 需補征信短板

日前,中國銀監會公布了各地銀監局分局自2004年開出的總共1324張罰單,其中於2016年開出罰單的機構集中於農商行、村鎮銀行及農村信用合作社等農村金融機構。農村金融機構的服務不到位已經成為重災區。

原因在於一方面,現有農村金融機構創新不足,面對需求多樣但相對薄弱的客戶群體無法做到有效供給匹配;另一方面,農村金融機構的管理體制和人員體制配備欠缺,服務體系不健全。

有空白就有市場,為了彌補農村金融供求不平衡的情況,國家早在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於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幹意見》中明確要求,推動金融資源更多向農村傾斜,加快構建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農村普惠金融,降低融資成本,全面激活農村金融服務鏈條。同時,《意見》也首次提到互聯網金融,表示將引導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在農村規範發展,為農村金融改革指明了方向。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全國人大常委會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曾對農村金融提倡"兩條腿"的解決思路,一條腿是要形成一個商業金融機構與互助金融機構上下對接、批發和零售的關系;另一條腿,必須要做好財政的扶植工作,農村的弱勢性和高風險性,沒有政策支持是不可能的。

互聯網金融在2016年成為破題“三農”的首要利器,引導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在農村規範發展趨勢已定。不少互聯網金融企業涉足農村市場,試圖破解“三農”發展“融資難”難題。

電商巨頭紛紛湧入農村金融成為過去一年農村金融發展的重點態勢。

2015年9月,京東金融發布農村金融戰略。一方面,在農業生產環節,覆蓋農戶從農資采購到農產品種植,再到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金融需求;另一方面,聚焦農村消費生活環節,向農民提供信貸、支付、理財、眾籌、保險等全產品鏈金融服務。

螞蟻金服在2016年初單獨成立了農村金融事業群,通過用移動互聯網技術、雲計算和大數據思維,推動農村金融服務發展。目前,在螞蟻金服旗下所有板塊中,農村金融邁步較快的網商銀行旺農貸,上線不到半年,已經覆蓋了全國24個省139個縣的2425個村莊,農民的戶均貸款支用金額在4.4萬元

除電商巨頭外,以互聯網金融出身的多家平臺也紛紛搶占這一市場空白,宜信早在2015年就已經推出針對農村金融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多家消費金融公司也紛紛布局,目前已經將觸角伸向局部鄉鎮,但是覆蓋面遠遠不足。

但是無論是電商巨頭,還是互聯網金融公司、消費金融公司,都無法回避農村金融征信體系不完善、征信基礎設施差、征信難度大、融資時間急等一系列問題。

針對這一現象,翼勛金融總經理王暉表示,可以通過“線上信息撮合”與“線下風險防控”相結合的方式對三農客群進行信用評估。“不僅使得風險管控更加系統化,也進一步提高了信用審核的效率,簡化了貸款審批的手續。”王暉表示,2016年7月13日,翼勛金融首家三農專營營業部——翼勛三農徐州營業部開業,該營業部已推出農資貸和農租貸等信用借款咨詢服務產品。金融服務落腳點為農民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專業合作社以及能加工轉化農副產品的涉農企業方面。據了解,在試營業期間,營業部已成功為徐州當地一水稻養殖戶提供了4萬元的貸款撮合服務。

互聯網金融作為對接“三農”領域的一種新生力量,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如何全面了解農村經濟特點和產業特色,充分掌握農戶、涉農企業的信用品質、企業實力、經營狀況等信息成為目前意圖分割該蛋糕的市場主體更為關註的情況。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點在於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多種技術手段,補全征信短板,同時加大開發場景性創新金融產品的力度,以產品維度覆蓋農村金融需求維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45

中國近半數省份投資提速 東北短板效應明顯

中國國家統計局投資司司長賈海21日撰文表示,如果不計算東北,上半年中國投資增速將會提高3.3個百分點。賈海同時透露,進入6月後,中國近一半省區市投資增速有所加快。

2016年上半年,中國完成城鎮固定資產投資258360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9%,增速比1-5月份、一季度分別回落0.6和1.7個百分點,投資增速的放緩引起各方普遍關註。而東北地區滑落尤其嚴重,其中遼寧1—6月民間投資為58.1%的負增長。

對此,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許多中西部地區、尤其是東北一些省份民間投資回落“叫人揪心”。

賈海稱,中國投資增速回落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部分地區投資大幅下行的影響。上半年,東北地區完成投資12195億元,下降32%,降幅擴大2個百分點。

相較而言,東部地區投資增11%、中部地區投資增12.8%、西部地區投資增13.5%。如果不計算東北地區,上半年全國投資增長12.3%。

賈海指出,盡管投資增速總體回落,但今年以來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一直高位運行,上半年增速高達25.1%,表明各部門、各地區加大了有效投資的工作力度,預示著未來投資增速將會出現一些積極變化。

他透露,上半年,全國31個地區中,有15個地區投資增速較1-5月份有所提高,近半數省份的投資都在提速。

賈海強調,盡管這輪投資增速趨緩有結構調整因素的影響,但也不能任由投資增速持續下滑,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還必須發揮好投資的關鍵引領作用,要努力鞏固投資領域出現的積極變化,盡快扭轉投資增速持續下行的趨勢。

他表示,要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資力度,加快推出一批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重大項目,以重大項目帶動穩投資、促轉型、上水平,發揮好投資在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綜合中國新聞網、新京報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305

【基金新政追蹤六】監管擔憂公募資本金短板 保本新規嚴限規模增長

“去杠桿之刃”指向了保本基金。

8月12日,證監會發布《關於保本基金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的征求意見稿。按照新規,基金公司管理的保本基金規模不能超過最近一年經審計的凈資產的5倍,也就是說比此前30倍規模上限的要求更為嚴厲。

“之前基金公司也提出一次保本指導意見的《征求意見稿》,最近的這是第二次。第一次對凈資產的倍數的要求沒有這麽明確,實際上這次比上一次的要求還要嚴格。”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與《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私下交流時表示。

可以明確的是,新規下不論是基金經理要求提高、還是對擔保公司要求趨嚴,都限制了保本基金的增長。未來,不符新規要求的基金公司,也無法再新發保本產品。

不符新規?

與原有規定相比,《指導意見》讓基金公司最為受制的一個規定與保本基金規模息息相關。

《指導意見》第十條規定,基金管理人申請募集保本基金,應當符合的一個審慎監管要求是“已經管理的保本基金及擬申請募集的保本基金中,由擔保人承擔保證責任及由保本義務人承擔償付責任的金額乘以相應風險系數後合計不得超過基金管理人最近一年經審計的凈資產的5倍…”

也就是說,基金公司能夠管理的保本基金規模從原有規定的30倍大幅縮水至5倍。而此前,基金公司是按照30倍的要求來募集發行保本基金的。的確,目前很多基金公司的保本規模已經遠遠超過了凈資本的5倍。譬如諾安基金,共有保本基金8只總規模290.96億元,期截至2015年末的凈資產為11.8億元,保本基金規模是最大可發規模的4.9倍之多。

除了諾安基金,還有多家基金公司的保本規模過大遠遠超過凈資本的5倍,也就是說按照新規,這些基金公司不符合規定的要求。

“基金合同本身沒有辦法來改,還是要遵守基金的合同來。對一個剛剛過了規定上限的基金公司,可能的是處理方式是增加凈資產。”北京一位公募基金中層與記者交流時表示,對於保本規模過線不多的基金公司,可以考慮增加一定的凈資本來滿足要求。

而也有基金業內人士認為,《指導意見》新規對規模做出了新老劃斷,無需考慮以往保本基金的規模問題。“對基金規模來說是新老劃斷的,也就是說到期後不能展期,現有規模不受到影響。規定發布之日後,規模大了就不能再發,之前超的就無所謂了。”集思錄副總裁鄭誌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每一個保本都有保本到期日,比如說三年後這樣可以做‘新老劃斷’,對於老基金該怎麽處理。因為是否能夠進入下一個保本期,要看是否能符合當下的《指導意見》。”上述北京公募中層說。

去杠桿

事實上在7月中旬,各基金公司就收到過《關於保本基金的指導意見(修訂稿)》,其對保本基金的運作和管理提出了多項新規:如對具體投資品種和杠桿率的控制,將保本基金規模和基金管理人凈資產相“捆綁”等。

修訂稿中,基金業協會指出保本基金作為具備“保本”特性的特定產品,容易形成市場投資者“剛兌”意識,與基金行業強調投資者享受收益、承擔風險的理念並不一致。如此考慮的一個原因是,保本基金目前均是采用連帶責任的擔保方式,多數規定了擔保方擁有無條件追索權條款。這樣的保本保障安排,最終是由基金公司承擔可能存在的風險損失。

“對於保“本”其實也只是一個概念,因為其依賴於擔保公司與基金經理的資產管理,在極端市場情況,比如遭遇金融危機時候,可能存在保本策略失效,擔保人又倒閉違約的同時發生的情況,所以其安全性無法與銀行存款對比。”興業研究金融工程分析師董樑分析指出。

2015年以來,保本基金發行數量快速增加,2015年之前成立的保本基金產品有59只;2015年成立的保本基金產品數量是45只;而到了2016年5月20日,已經有60只保本基金成立並運行,保本基金的規模也增長至3300億元的水平。

“對於基金公司管理人和基金經理的要求趨嚴,實際上擡高了保本基金的準入門檻,體現更強的風控要求。而擔保要求的趨嚴實際上限制了保本產品未來增長規模,防止出現擔保效力不足與產品規模擴張過快的風險。”華創證券分析師屈慶分析稱。

從《指導意見》也能看到,保本基金投資範圍受到約束,大多資金只能投資於穩健資產,投資權益類和AA+信用債的杠桿限制加以明確,體現政策去杠桿、防風險的操作思路。

“基金公司不是有很多儲備金的公司,今年上半年也是因為保本的規模發展特別快,監管可能也是考慮到風險。最大的擔憂還是對於資本金的擔憂,萬一真的出現風險,擔保公司能不能補足差額、基金公司能不能補足差額。”有公募基金人士與記者私下交流時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551

總理發話了:補短板首先要補上“制度短板”

9月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在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補短板工作力度。會議釋放的信號耐人尋味。所謂短板,固然有水利、交通、電信等基礎設施的“硬件”之短,也有教育、醫療、養老等“軟件”之短。然而李克強總理更看重的,是比這些硬件更“硬”、也比這些軟件更“軟”的“制度”短板。

本屆政府創新宏觀調控,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與之相輔相成的一點便是註重制度改革上發力。無論是作為“當頭炮”的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還是激發全社會活力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其核心,用四個字概括就是“制度改革”。事實證明,總理最不護的,乃是制度之短。他毫不諱言,我們的經濟發展中還存在相當多的制度性障礙,同時他也堅信一點:恰恰是在這些制度領域,無論對於當下的帶動有效投資穩增長,還是確保中國經濟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都蘊藏著巨大的潛力。

此次常務會上,李克強明確表示,補短板要抓重點。重點即在兩方面,一是抓住一批重大項目,一是加大力度加快進度推動制度性和體制性改革。即便是建設項目,總理也尤其看重制度破題。比如他專門“點”到PPP模式,要求相關部門盡快推出切實可操作的項目,以帶動民間投資。又比如他強調,進一步放開基礎設施領域投資限制,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對民辦與公辦機構在市場準入等方面同等對待,不能停留在嘴上、文件里,而要有實打實的動作。總理說,這些都是“政府不花錢就能辦的事”,這正點透了“制度改革”紅利的要義所在。制度性改革,可以說是諸措之首。制度順了,一順百順,自然就可以調動有效投資向補短板傾斜聚集。

對於補短板所需調動的投資而言,最根本的莫過於進一步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當天會上,李克強特意強調了這一點。他要求有關部門,要盡快出臺依法保護產權的政策措施,加大對各種所有制財產的法律保護。總理的督促可謂切中肯綮。要想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就必須有產權保護制度這顆“定心丸”。惟其如此,社會資本才可能有所想,才敢於有所動。

務必拿出硬措施、排出時間表,國辦要加大督察力度,這是李克強提出的明確要求。總理嚴督下,各地各部門盡早補齊“制度短板”的進度可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716

李克強:要在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補短板工作力度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在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補短板工作力度,依靠改革開放推動發展升級和民生改善。

會議指出,適當擴大內需,可以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良好環境,關鍵要通過加大補短板工作力度,既帶動擴大合理有效投資,又增加有效供給,對穩增長、增後勁、促就業、惠民生具有重要作用。要抓住當前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價格較低等有利時機,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聚焦脫貧攻堅、災後重建和中小水利治理加固、重大軟硬基礎設施建設、新產業新動能培育等重點領域,註重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優化政策“配方”打好組合拳。

一要加快推進“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重大工程項目,圍繞著力補短板、縮小城鄉區域差距等,抓緊制定實施方案,合理擴大有效投資,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推出重大建設項目三年滾動投資計劃,形成項目儲備機制和滾動實施的良性循環,同時積極化解過剩產能,堅決淘汰落後產能。

二要進一步推進改革,更好調動社會資本積極性。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抓緊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以及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除跨地區、跨流域、跨境項目外,企業投資項目核準能放給市場和地方的一律下放。進一步放開基礎設施領域投資限制,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對民辦與公辦機構在市場準入、職稱評聘、社保定點等方面同等對待。出臺依法保護產權的政策措施,加大對各類所有制財產的法律保護,增強市場主體創業創新動力。

三要創新融資方式,統籌盤活沈澱資金。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按照市場化運作和可持續的要求,以易地扶貧搬遷等為重點科學合理使用專項建設基金,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對水利薄弱環節、城市防澇設施建設等投入。註重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再向社會集中推介一批有現金流、有穩定回報預期的項目。推動中央企業增加農村電網、電信基礎設施等短板領域投資。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銀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引導商業銀行建立健全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的信貸管理和評審制度,對各類市場主體在中長期貸款投放、市場利率等方面一視同仁。支持企業通過債券、股權等方式籌集建設資金。

四要制定進一步擴大開放利用外資的措施,加快複制推廣自貿試驗區試點新經驗,出臺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和促進加工貿易向中西部轉移的政策。

五要建立補短板項目推進獎懲機制。各地區、各部門要制定重大任務實施時間表,加強督查考核,對成效顯著的地區在重大政策、重要改革創新試點等方面給予傾斜,調動積極性;對工作不力、進展滯後的要予以督促問責。以真抓實幹推動補短板取得更大成效。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717

私人銀行樣本調查:產品短板讓“外來和尚”難念經

與發軔於歐洲、擁有上百年歷史的外資私人銀行相比,興起不足10年的中資私人銀行似乎“資歷尚淺”。但實際上,本報近日采訪了多家中資行私人銀行客戶經理,他們均表示,因為產品上存在很大短板,“外資行在國內開展私人銀行業務比不過中資行”。

各家中資行的成績也不盡相同,2016年上市銀行中報顯示,在披露了私人銀行資產管理規模的9家銀行中,工行和招行的數據最為“給力”,最為同行所羨慕。

儀表堂堂的Peter現就職於一家財富管理公司做客戶經理。2010年留學回來後,他先後在某家知名外資銀行私人銀行部和一家中資銀行私人銀行部工作了5年多,最近才離開。他說,“不後悔從私人銀行跳槽出來”,因為中外資都有讓人憋屈和工作難以順利開展的地方。他覺得自己工作過的兩家機構,外資行做得很“虛”,中資行的產品策略又太激進,都導致過他流失客戶——對於從事銷售工作的人來說,客戶資源是最核心的競爭力,他沒辦法看著客戶流失而不焦慮和心痛。

這種經歷並非他獨有,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現在工作的機構中,很多同事都是從外資銀行私人銀行部跳槽過來的。

外資行:產品不靈靠“走心”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秘書長伍旭川預計,到2020年,我國資產管理市場管理的資產總額將達到174萬億元,2015-2020年年均複合增長率可達13%。

今年6月,興業銀行私人銀行與波士頓咨詢公司聯合發布的《中國私人銀行2016:逆市增長,全球配置》報告亦指出,預計2015-2020年,高凈值人群可投資金融資產年均增速約為15%,將明顯高於同期預設的6.5%的GDP增速及整體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12%的增速。至2020年,高凈值人群可投資金融資產將占據中國整體個人財富的半壁江山,占比達51%。

無疑,高凈值人群財富管理是一片廣闊的藍海。不過,在這片藍海里面遊泳的人,不見得都能歡暢淋漓。

比如,外資銀行在境外做私人銀行業務如魚得水,而到了國內,外來的“和尚”卻不好念經,競爭不過中資行,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產品線存在很大短板。

“以我在外資和中資兩份工作的經歷來看,外資行在私人銀行這一塊兒做的比較‘虛’。所謂‘虛’主要是指客戶非常喜歡的信托產品和陽光私募等產品,外資行很少做。外資銀行銷售的產品主要為保險、基金和結構化產品,很單一,與中資行完全不能相比。”Peter說,這導致客戶經理的業務並不好做。

另三位國有大行私人銀行內部人士亦高度同意此觀點。“外資銀行開辦業務範圍受到一些限制,但即使能發行大量信托和私募產品,也彌補不了這個短板,因為最核心的是收益高的資產池類產品,特別是債權類產品,是外資行最大的短板。包括債權類在內的資產池產品主要是將銀行的信貸資產放入其中,而外資銀行的貸款本來就少,沒有那麽多信貸資產支撐發行此類產品,而理財產品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私人銀行業務的生命線。”

“事實上,隨著對非標產品監管日趨嚴格,2014年以來,信托產品在私人銀行界並不那麽火爆了。不過即使這樣,外資行的產品還是比不上中資行,他們主要集中在基於衍生品工具的結構化產品上。”上述三位人士一致這樣認為。

中資行的產品線則相對完善很多。“我們這兩年做的比較多的一是類固定收益產品,二是權益類產品,包括風險較低的量化對沖結構化產品,還有純主動管理型的產品,比如私募、基金一對多產品、券商資管計劃等。”上述其中一位人士表示。

受訪的一位國有銀行私人銀行客戶經理則表示:“國內很多客戶就喜歡簡單點的產品,外資行那些結構化產品他們反而弄不明白。”

Peter也說:“從投資回報來說,中資銀行的確要高不少。因為客戶可選擇的產品不多,而一旦在外資行做的資產配置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很多客戶最終流失到中資行,這也是外資行這麽註重情感銷售,靠‘走心’的一個原因。”

中資行:難以擺脫“產品導向”模式

不過,外資行私人銀行也有中資行趕不上的地方。

“特別是在管理上,外資銀行基於其在境外悠久的歷史經驗,管理的更細化和瑣碎一些,對風險控制的要求更高。比如在合規上非常嚴格,合同上只要有一點瑕疵,就會影響績效考核;客戶簽名只要與以往稍微不同,合規部都要反複驗證。在服務上,外資銀行做的更周到細致,比如客戶任何一個小小的投訴都不能放過,如果客戶隨口抱怨一句空調開的太冷了,我們就要將這一條意見反饋上去,並且將處理結果電話告訴客戶。總體來講,外資銀行對服務的要求更高,註重情感銷售,在軟服務‘表面功夫’上完勝中資行,從銷售技巧、客戶需求分析和客戶維護上,外資行因為走心,更能提高客戶黏性。”Peter說。

後來Peter跳槽到一家起步晚的中資私人銀行,發現中資行目前還是以銷售產品為核心導向,“中資銀行產品沒那麽虛,若服務跟上來,虛實結合會更好。”

一位受訪人士亦表示,因前期培育不足,中資私行多數客戶經理依然未擺脫“產品導向型”的服務模式。特別是對於資產凈值處於私人銀行低區的客戶來說,似乎並未享受到全方位的專業金融服務,取而代之的是時常接收到大量理財產品推薦,如銀行理財、基金、信托等,難逃“只為賣產品”之嫌。

此外,各家銀行經營風格不一也導致同行之間差距拉大。

比如,Peter呆過的中資銀行在產品研發和業績考核方面較為激進,導致很多客戶流失。

“去年股災時,短短半年時間就有好幾位客戶因產品損失大而流失。本來股災導致客戶投資受損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其他同行那里可能受損面不會這麽大。而我們當時在產品發行時存在一些誤導和誇大之處,對風險則淡化。客戶經理首先被誤導,進而在產品銷售時傳導給客戶。此外,如果投資部和產品部對後市看的準,多做一些相對穩健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客戶損失會更小。這證明不是市場問題,而是經營風格問題。”Peter隱晦地說。

工行招行業內領先

某國有大行私人銀行部人士對本報說,財富管理講的“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三性,該行一直將安全性放在首位,國有四大行在這一點上風格很一致,很多私人銀行客戶正是基於此而選擇在大行做資產配置。

發行什麽產品要靠銀行的內部架構。有兩位受訪者均對工行的做法表示羨慕,因為工行私人銀行總部目前的主要功能為產品研發,為全行的私人銀行分部做產品線支持。最重要的是,“工行私人銀行有自己的單獨資產池,而我們銀行不是,產品由總行相關產品研發部門研發,為個人金融和私人銀行等各個部門提供產品,對產品研發部門來說,誰賣出產品都無所謂,只要他們完成了自己的業績考核就行。”

上述人士表示,工行私人銀行單獨資產池的優點在於可以挑選質量更高的資產入池,進而研發出種類更豐富、收益率更具有競爭力的產品,而不用去與資產管理等部門討價還價,要求他們為私人銀行客戶讓利——何況這並不是容易達成的事情。

除了工行,招行目前在私人銀行業務上的成績也讓同行羨慕。

本報根據2016年上市銀行中報統計,有9家上市銀行披露了私人銀行管理客戶資產規模,截至今年上半年,該數據為5.3萬億元。與去年底相比,大多數銀行的客戶數增長率和管理資產規模增速都超過了10%。其中尤以工行和招行的數據最為“給力”:截至今年上半年,工行私人銀行客戶數達7.62萬戶,管理資產規模達12300億元;招行私人銀行客戶數達5.4萬戶,管理資產規模達14237億元。從這兩項數據來看,招行私人銀行業務已經超越工行,占據國內首位。

“招行的優勢並不是在某一方面,而是基於多年零售業務的積累而達成的綜合優勢,在我看來,主要是因為招行機制靈活,市場化程度高,經營風格更貼近市場。”“從總量上說,工行也不錯,有比較完整的產品體系,規模也夠大,產品豐富且穩健,不過招行的產品更豐富一些。”上述兩位人士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3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